城市管廊規范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管廊規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管廊;市政管線;電力
中圖分類號:U17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傳輸能源、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發展的“血脈”,是滿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礎設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1]。多年來,由于城市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多家企業“各自為政”,致使我國城市發展出現“拉鏈式”開挖現象,不僅影響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費人力財力、污染環境。此外,各類管線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監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網錯綜復雜,易出現管線事故[2]。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將電力、通信、給水、排水、燃氣等各種市政管線集于一體,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3],打破了傳統局面,具有節省土地資源、提升城市形象、減少管線事故、提高防災抗災能力等諸多優點,是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為特大型城市,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電力負荷不斷增長,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同時大量架空電力線路進行下地改造,地下電力通道資源愈顯緊張。綜合管廊可以作為電力線路敷設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電力通道資源,通過電網規劃與綜合管廊規劃的耦合,能夠提升電力通道的建設水平,提高電網的負荷保障能力,適應未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 成都市綜合管廊建設現狀與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綜合管廊建設現狀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綜合管廊、大源組團綜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綜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綜合管廊、大源組團綜合管廊電力電纜線路已入廊投運,新川大道綜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設綜合管廊運行狀況良好。
1.2 成都市綜合管廊建設需求
1.2.1 成都市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
成都市是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全社會用電量不斷增長,成都電網負荷壓力越來越明顯,電力通道資源的日趨緊張又制約著電網的發展,未來成都市的電力負荷保障任務充滿艱難和挑戰。綜合管廊可以作為電力線路敷設的載體,是一種新型的電力通道資源,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能夠促進成都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集約高效開發,同時對穩定經濟增長、拉動有效投資、消化過剩產能具有積極作用。
1.2.2 成都電網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電網供電量和供電負荷不斷增長,架空線路入地又導致城區電纜化率與日俱增,原有電力通道已經處于滿載甚至超載敷設的狀態。但由于城區土地資源已極為緊張,加之原有電力通道規劃建設模式效率較低,目前成都電網電纜通道建設嚴重滯后,導致部分已建成變電站無法按期投產,遲遲不能發揮效益。將綜合管廊作為新型電力通道資源,能夠增加輸電通道,增強網架結構,使變電站等其它電力設施能夠得到充分應用,提升電網的整體效益。另外,綜合管廊相比原有電力隧道、淺溝、排管等具有更大的開放性,故障搶修過程中可以避免道路開挖,降低維修成本,縮短故障修復時間,提升電網的經濟性與供電可靠性。
2 成都綜合管廊建設實踐
2.1 綜合管廊規劃設計
2.1.1 編制電網專項規劃,耦合總體規劃
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負荷數據,成都供電公司在電力設施規劃與現狀普查的基礎上,對未來電力負荷需求進行了長期預測,并編制了電力通道專項規劃,明確了電力管線入廊類型與電力艙建設要求。在此O罟婊指導下,成都供電公司聯合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合理確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豎向控制等,積極推進電力線路入廊,實現電網規劃與綜合管廊總體規劃的有機銜接。
2.1.2 電力線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綜合管廊內集中了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多種市政管線,為防止各管線之間相互干擾,影響各自安全運行,成都供電公司通過整理相關規范和指導意見,得出綜合管廊入廊管線的相容性研究報告,對綜合管廊規劃設計和電力電纜線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指出,電力電纜入廊時是否應獨立成艙應視其電壓等級而定;電力電纜與高壓給水管線同溝的情況下,必須注意施工質量,加強維護管理,避免爆管事故;電力電纜不應與熱力管道同艙敷設,熱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質時應在獨立艙室內敷設。
2.1.3 電力線路入廊經濟性分析
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是綜合管廊收費的主要組成部分。入廊費由各管線直埋成本決定,日常維護費由管廊運維單位支付的管廊本體運營維護的成本決定。經測算,高壓電力電纜由于需要單獨敷設成艙,工程建設基價較高,單根管線每年費用分攤達到10.22萬元/公里,較以往電纜敷設成本基本翻倍,將會大幅推升入廊電力線的造價水平,短期來看無法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電力線路入廊能夠減少運維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帶來運行維護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電力線路入廊能夠增加輸電通道,增強電網網架結構,使變電站等電力設施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提升電網的整體效益。
2.2 綜合管廊建設驗收
2.2.1 建立綜合管廊建設監督小組
成都供電公司配合城市規劃部門進行綜合管廊的規劃設計,完成規劃設計方案,交由綜合管廊建設發展公司實施。綜合管廊建設發展公司進行融資、招標、采購,進行施工方案設計與工程建設,并在施工過程中做好監理工作。
2.2.2 梳理電力艙驗收規范
成都供電公司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城市綜合管廊電力艙規劃建設指導意見》(國家電網發展[2014]1459號)梳理電力艙驗收規范,明確了電力艙本體、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統、通風系統、照明系統以等電力艙相關的工程驗收規范。
2.2.3 規范入廊流程,建立監管機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項嚴格按《綜合管廊入廊協議》相關內容執行。所有管線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單位及管線單位進行檢查驗收。成都供電公司協同其他管線單位建立質量監管小組,定期檢查施工情況,確保各方施工過程中既不對已施工管線造成損害,也不妨礙后續管線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線入廊完成后,質量監管小組共同完成檢查驗收。
2.3 綜合管廊運營管理
綜合管廊內管線較多,各管線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如何實施運營管理特別是安全監管是一個難點。
2.3.1 建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
根據成都市實際情況,成都供電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根據有關規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城市管理部門、發改部門、建設部門、經信、水務管理部門、公安部門、消防部門、管廊管理單位以及管線單位的職責分工與責任認定。
2.3.2 建立電力線路運行管理規范
成都供電公司在已有的運行管理規范的基礎上新增了相應條款,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綜合管廊電力電纜運行管理規范,實現了標準體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電力、通信、給水、排水、燃氣等多種市政管線引入綜合管廊后,各種管線相伴共存,無論是維護、檢修,還是事故防范都必須有全局意識,避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就要求運維管理人員具有相對綜合的專業技能與知識體系。
在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時期,成都供電公司同步啟動了綜合管廊運營管理人才的培訓儲備,成立綜合管廊中心,完善組織機構,定期進行知識技能培訓,督促相關人員認真學習綜合管廊運營管理辦法、綜合管廊中各管線的運行管理規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線的運維管理注意事項。
3 成都綜合管廊建設成效
3.1 規劃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開展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工作以來,經過多次規劃方案意見征求及階段性論證,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2016-2030年)》,推進綜合管廊建設。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報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這也說明了成都市綜合管廊規劃設計的先進性、合理性。
3.2 規劃設計效率顯著提升
在綜合管廊規劃設計過程中,成都供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實踐框架,極大提高了市政管線規劃設計的效率,就電力行業而言,平均每公里線路的規劃時間降低10天,減少了與其他管線單位協調路徑,避免相互干擾的工作量,減少了單獨審批等環節,顯著提高了規劃設計效率。
3.3 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在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避免了線路的重復開挖,有效節約了水泥、鋼材等社會資源,顯著提升了社會、經濟效益。以金融城綜合管廊(500米)為例,綜合管廊建設成本較管線直埋成本約高500萬元;維護成本較管線直埋約低800萬元;綜合管廊排水、電氣工程、管廊檢測、通風等運營成本約1500萬元,較管線直埋引起的道路質量折舊、交通阻滯、管線漏損、管線事故等成本低300萬元。另外,綜合管廊建設帶來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環境效益等間接效益則無法估計。
3.4 樹立行業新形象
經過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社會各界對成都市綜合管廊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綜合管廊的建設將會極大緩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鏈”、“空中蜘蛛網”等熱點問題。
電力線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復開挖,不僅減少了電網企業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作環境,也有助于緩解交通壓力,避免影響居民生活等,極大的提高了電網企業的形象。
4 結語
地下綜合管廊作為電力線路及其他市政管線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城市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顯著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效率,有效解決城市設施建設中的熱點問題,極大節省社會資源,樹立行業新形象。成都市在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先進經驗也為其他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提供了參考,在國際、國內范圍內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與較大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時勝慧.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程監理模式的應用實踐[J].價值工程,2015,02:72-73.
篇2
[關鍵詞]市政管廊 建設開發 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9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2-317-1
城市市政管廊的規劃與建設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地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節省建設資源,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解決市政管線規劃的預留問題,增強城市本身的功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1城市市政管廊建設開發的必要性
1.1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要求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與利用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城市的健康發展,必須盡快得到有效地解決。首先,隨著城市發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密度不斷增大。大量的土地用于房地產開發,城市道路與建筑建設,使得城市中的開敞空間與園林綠化的用地逐漸減少,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其次,城市的交通壓力增大,行車緩慢,交通堵塞已經成為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車輛增多,車流量增大,造成交通擁擠之外,還造成了停車的問題。然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導致城市環境日益惡化,大量的污水沒有經過凈化處理就被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河流的污染,并且侵害到地下水;城市垃圾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由于技術因素等影響,我國城市對垃圾的處理能力非常低,大量的垃圾不能處理再應用,只能占地堆積,浪費城市的土地,使城市土地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后,城市地下管線混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與生活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需要進行管線的增設與改造,造成城市地下管線混亂,容易引發事故。基于以上問題,城市發展必須要拓展發展的空間,城市管廊建設開發勢在必行。
1.2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分析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城市市政管廊的規劃與建設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地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節省建設資源,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解決市政管線規劃的預留問題,增強城市本身的功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2城市市政管廊建設開發的建議
首先,在進行城市市政管廊建設開發之前,要對施工基地進行科學的測算與調查,并且要慎重決策,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地下空間的規劃,保證建設開發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例如,鑒定已經建設完成的地下室、地下人防工事等其他空間,并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可以利用、經過改造可以利用等。對于符合城市市政總體規劃的要有效利用,報廢不能利用的。其次,可以修建地下空間。在城市發展中,可以修建平時使用與戰時使用兩用的地下室,這樣,既可以解決地面防火空間不足的問題,又可以抵御突發事件與災害,例如,可以有效地防御暴風、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可以抵御戰爭空襲等人為災難,并且在嚴重破壞地面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城市的部分功能。再次,地下空間的建設開發可以將地下交通的建設作為中心,開發人員地下活動的空間,并改造和擴展地下供給與處理設施。最后,進行地下空間的建設開發中要堅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結合,科學預測將來可能轉到地下空間的工程設施,進行科學規劃,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避免出現任意占用地下空間導致地下空間不斷重復改造的問題。此外,城市的規劃必須將地下規劃與地面規劃相結合,地下空間的建設開發要以城市發展規劃為依據,在規劃過程中要趨利避害,取長補短。并且,要從地質條件、設施使用、技術條件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對地下設施進行深入研究。為保證地下空間的持續開發必須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保障。
總之,城市市政管廊規劃是進行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開發的重要內容。市政管廊建設開發要以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為基礎,密切聯系城市中的其他各類管線,充分發揮市政管線的作用;市政管廊建設開發要對地下空間進行整體開發,統籌協調與其他地下空間的關系;并且市政管廊建設要分期進行,協調近期建設與遠期建設,保證市政管廊建設開發的擴展性。此外,要推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促使城市市政管廊規劃、設計與建設的依法進行,促進城市市政管廊建設開發的順利進行。
3加強城市市政管廊管理
3.1明確地下空間的權屬,促進市政管廊的開發與建設
城市管廊建設開發促使地下空間得到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對于城市的民防建設、經濟發展、城市環境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地下空間的權屬不明確,導致市政管廊建設開發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因此,需要從法律的角度對地下空間的使用權進行管理,明確地下空間建筑物的權屬。只有明確地下空間的權利歸屬,并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證市政管廊建設開發等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能夠吸引各種外來的資金,解決大規模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導致的資金匱乏的問題,保證城市地下空間的建設開發。
3.2加強地下管線的管理,保證市政管廊開發與利用規范化
城市地下管線的隱蔽性、復雜性以及重要性特點,在保證城市安全正常運行的同時,也為地下管線的管理帶來巨大的困難。在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的保障與約束之下,依靠技術規范與行政作用很難實現對地下管線的有效管理。所以,要加強地下管線的管理,不斷完善地下管線的技術標準與規范,并且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保證市政管廊合理建設開發,促使地下管線管理的規范化,使地下管線為城市安全穩定運行和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4結語
科學合理地進行市政管廊建設開發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間,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夠增強城市本身的功能,促進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但是當前城市市政管廊的建設開發與管理制度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政管廊的管理。因此,在實踐中,要不斷總結發展經驗,不斷完善與細化城市發展與管理的政策,將城市的管理政策和土地資源的使用政策與市政管廊建設開發與管理密切結合,為城市市政管廊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篇3
摘要:本文分析了綜合管廊的發展現狀及特性,結合中國現階段市政基礎設計建設的宏觀條件及需求,研究了綜合管廊建設必要性、可行性及投融資模式,為綜合管廊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 :綜合管廊;發展;應用
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發展概況
地下綜合管廊也稱共同溝,是指在地下建造一個共同空間,將兩種以上管線集中布置于其中,從而構成以管廊為平臺的市政管線敷設系統。就現實而言,也就是把城市的供水、排水、供氣、供熱以及電力、電信等管線管線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圍的地下空間內,形成集約化、規范化管理的新型市政基礎設施。
隨著城市功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不斷提高,目前許多城市地下管線的種類已由過去的幾種發展成包括給水、排水、再生水、燃氣、燃油、電力、通信、熱力、公安通訊、交警、路燈、軍用等十多種管線,在平面敷設及豎向上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密集網絡,成為一個城市的真正意義上的生命線。然而,這些網絡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鋪展的范圍越來越大,土地、房屋等權屬的變更使得管網系統更加錯綜復雜。如何緩解城市發展中的空間資源難題,合理利用地下空間,有效節省土地、減少污染,提高空間資源利用率,成為當前城市建設發展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按照目前世界發達城市的實踐經驗,普遍采用市政管廊進行市政管線綜合,這將是解決今后城市發展過程中管線與空間矛盾及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趨勢。
二、綜合管廊的特性
1.綜合性
受體制、政策、技術、資金等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城市以往的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熱力等市政管線工程基本上實行各自為政、分散建設、自成體系的建管方式,而綜合管廊則是科學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將各類市政管線集中綜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網絡管理系統,使各種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與利用。
2.長效性
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管廊,一般可保證長時期的使用壽命(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和發展增容空間(60年),可以做到一次投資,長效使用。
3.低成本性
傳統的各種市政管線一般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方式進行鋪設,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復開挖,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也造成了一種浪費。綜合管廊一次投資、同步建設、多方使用、共同受益,避免多頭管理、重復建設弊病,綜合成本得到降低和控制。
4.環保性
市政管線按規劃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設,可為城市環境保護創造條件,地面與道路可在很長時間(50年)內不會因為更新管線而再度開挖。
5.可維護性
管廊內預留巡檢和維護保養空間,并設置必需的人員設備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設備設施。
6.抗震防災性
市政管線集中設于地下綜合管廊內,可抵御地震、臺風、冰凍、侵蝕等多種自然災害。在預留適度人員通行空間條件下,兼顧設置人防功能。
7.營運可靠性
管廊內各專業管線間布局與安全距離均依據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結合防火、防爆、管線使用、維護保養等方面的要求,設置和分隔區段,并制定相關的運營管理標準,安全監測規章制度和搶修搶險應急方案,為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術管理保障。
8.高科技性
管廊內外設置現代化、智能化監控管理系統,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監測與移動監測相結合為主,人工定期現場巡檢為輔的多種高科技手段,確保管廊及其內部管線的全方位監控,運行信息反饋不間斷和低成本、高效率維護管理效果。
三、綜合管廊的分類
根據功能,目前的綜合管廊可分為四種類型:干線型綜合管廊、支線型綜合管廊、纜線型綜合管廊、干支混合型綜合管廊、混合型綜合管廊。具體內容如表1。
四、綜合管廊投融資機制
在經營城市的理念被認同以后,公用設施的經營將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公建民營,也可以民建民營,可以官督商辦,也可以由政府和民建共同合作,可以采用BOT、TOT、BT、OT 等辦法。在日本公共設施的經營方式中,有一種“公設民營”的委托方式,即將場館作為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建成后委托民建單位負責管理、經營。龐大的建設費用由財政承擔,而經營則委托有能力的民建單位來承擔。這種辦法已成為日本城市公共設施運行的一種模式。在美國,吸引民建企業經營公共設施,甚至在一些政府專門機構的世襲領地里展開競爭的做法,被克林頓向全美公務人員推薦。國內各大城市在多年來的投融資機制改革中也取得過許多經驗,如地鐵投資、建設、運營、監管“四分開”機制等。可見,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拓寬融資渠道,設計多樣的投融資方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綜合管廊作為一種特殊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具有社會公益性強而自身可經營性弱的屬性特征。例如,可經營的土地是一種資源,將她與綜合管廊緊密地結合,通過土地經營開發的收入來支撐綜合管廊的投資建設,通過綜合管廊的服務效能來提升土地使用的價值,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投融資機制;再例如,可經營項目也是一種資源,將工業、商業乃至服務業的大型項目與綜合管廊密切結合,通過企業的經營收入來支撐綜合管廊的建設投入,類似寶鋼集團建設地下電纜綜合管廊,也是一種良性的投融資機制。良性的投融資機制能夠實現,關鍵是事前進行周密的規劃與籌措,平衡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形成“搭橋”政策,充分挖掘可經營性資源的市場。
五、建設綜合管廊的意義
推動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發展,對減少建設浪費、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功能等方面,已成為衡量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在城市中發揮了城市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輸送載體作用,是維護城市生命網絡系統能夠正常運行、推行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中國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種新的嘗試,其實施意義重大。
1.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進程和人口及開發強度的增加,城市對市政管線的需求越來越高,數量越來越大,傳統的市政管線敷設方法從靈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受到了嚴峻挑戰。綜合管廊不失為解決這些難題的好辦法。與直埋敷設管線相比,綜合管廊有著很強的優勢:能改進市政管線的敷設方式,大大減少管線敷設的外部費用,提高城市建設的效率;可以克服城市規劃與市政管線發展變化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促進城市規劃和建設觀念的革新,有利于城市規劃的有效實施;能促進道路地下空間得到綜合利用,增強道路空間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凈化城市空間、優化空間資源、提升環境質量。
2.是體現節約型城鄉建設的需要
由于綜合管廊將管線均集中設置在一條隧道內,消除了通訊、電力等系統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網及地面上豎立的電線桿、高壓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復開挖,降低了路面的維護保養費用,確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發揮。根據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的研究,國內城市中每年因施工產生的地下管線事故,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50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約400 億元,并由此產生極為嚴重的“擾民”現象。而管廊在節約城市資源方面的綜合效益是極為明顯的。以中國臺灣省信義市6.5km管廊為例,雖然比單項建設多投資5億元臺幣,但建成75年間產生的效益卻有2337億元臺幣(包括堵車、肇事等社會成本的降低、道路及管線維修成本的減少等)。
3.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水、熱、電/訊、氣等城市生命線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壽命
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災抗災經驗表明,即使受到強烈的臺風、地震等災害,由于城市管線設施設置在管廊內,可以避免過去因電線桿折斷、傾倒導致電線折斷而造成的二次災害。發生火災時,由于不存在架空電線,有利于滅火活動迅速進行,將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有效增強了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篇4
關鍵詞:綜合管廊;自動化儀表;PLC控制系統;系統設計;網絡拓撲結構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990 文章編號:1009-2374(2017)05-009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47
1 城市綜合管廊設施基本情況
1.1 定義
城市綜合管廊是通過將電力、通訊、給水、燃氣、熱力、給排水、垃圾真空管等兩種以上的管線集中設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設有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監測系統,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管理,它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
作用。
1.2 分類
綜合管廊根據其所收容的管線不同,可分為干線管廊、支線管廊、纜線管廊(電纜溝)三種:
1.2.1 干線管廊:一般設置于道路中央下方,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電力、通訊、燃氣、熱力、自來水等,個別項目將雨水、污水納入管廊內。
1.2.2 支線管廊:一般設置在道路兩側或單側,采用單艙或雙艙敷設配給管線,直接服務于臨近地塊終端用戶。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電力、通訊、燃氣、熱力、自來水等。
1.2.3 纜線管廊:采用淺埋溝道方式建設,設有可開啟蓋板,但其內部空間不能滿足人員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納電力電纜和通信電纜的管廊。
1.3 建設綜合管廊的意義
1.3.1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新型城市市政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對現代化城市h境、減少城市道路重復開挖,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動
作用。
1.3.2 地下綜合管廊對滿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1.3.3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而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響和干擾,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觀。
1.3.4 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
1.3.5 倉內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了城市用地。
2 那曲城市綜合管廊控制系統介紹及設計
2.1 概述
在綜合管廊內部,設置管廊環境檢測儀表、視頻監測設備、火災報警裝置、控制設備(如防火門、通風風機、照明系統等)、管廊管道介質測控儀表等,通過物聯網技術和通訊網絡,將數據匯總至管廊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相關數據,實現對地下管廊的屬性信息和狀態信息運行透徹的感知和度量,并可進行報警和預警。
2.2 自動化儀表監控系統的設計特點及設計原則
2.2.1 設計原則。依據國家節能環保要求,結合國家相關規范,設計采用的測控儀器儀表和控制系統考慮其先進性、安全性、可靠性、實用性、性能價格比,同時考慮業主的要求和操作便利、易于維護等因素,并適應測控儀表和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2.2.2 設計特點。
第一,采用集散型控制架構,徹底貫徹“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思想,將控制權下放到每一個防火分區。當災害發生時,即使某一個分區的控制系統遭到破壞,也不影響相鄰分區和其他分區的控制,將災害的破壞壓縮到最低。
第二,本工程從儀表數據采集、通信網絡、控制系統架構、智能聯動和綜合數據服務等方面的設計,解決了管廊監控與報警建設中存在著內部干擾性強、使用單位多及協調復雜的根本問題,大大提高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升了管廊基礎設施、環境和設備的恢復效率。
第三,本系統支持工業環網技術,具備毫秒級解環,單個設備或某一段線路出現故障時,會在系統中有相應的顯示,提示維護,從而避免因單個設備或某一段線路出現故障而對整個系統造成影響。
2.2.3 主要檢測控制項目及控制回路說明。
第一,管廊內部溫濕度檢測、顯示、報警聯鎖。當某防火分區室內溫度過高于40℃時或濕度高于90%時,控制系統自動啟動該區通風機強制換氣,保障綜合管廊內設施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室內溫度低于27℃同時濕度低于80%時,風機自動關閉。
第二,管廊內部O2、CO2含量檢測、顯示、報警聯鎖。當某防火分區CO2濃度高于1000ppm或O2含量濃度低于下限值時,禁止工作人員進入該區工作,同時控制系統啟動該區通風機強制換氣,保障綜合管廊內工作人員的安全;CO2濃度降至1000ppm以下或O2含量濃度達標時,工作人員方可入艙工作。
第三,管廊內部甲烷含量檢測、顯示、報警聯鎖。當某防火分區甲烷濃度超過報警濃度設定值(上限值)時,應由可燃氣體報警器或者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啟動天然氣艙事故段分區及相鄰分區的事故通風設備。
第四,管廊內部集水坑液位、水侵液位檢測、顯示、報警聯鎖。當某防火分區內集水坑液位達到監測高位,兩臺泵輪換運轉;當液位達到監測超高位,雙泵同時啟動并報警;當液位達到集水坑頂標高時,監控室發出侵水報警信號。
第五,管廊內部風機、排水泵、照明總開關狀態信號檢測、顯示。
第六,管廊配電系統的運行狀態信號檢測、顯示。
第七,管廊出入口控制裝置信號檢測、顯示。
第八,管廊內部熱力進水、回水主管道的壓力、溫度檢測、顯示、報警聯鎖。
第九,管廊內供熱管道回水流量檢測、記錄。
第十,管廊內燃氣管道天然氣壓力、溫度檢測、顯示、報警聯鎖。
第十一,主要受控設備:風機,區間照明系統,出入口控制裝置(液壓井蓋),排水泵。
2.2.4 儀表選型。
第一,O2、CO2、甲烷、溫濕度檢測儀表:信號選用4~20mA DC(三線制),防護等級:IP65。
第二,壓力、差壓變送器:壓力、差壓變送器選用智能型,帶HART協議,帶數顯表頭,防護等級:IP65,信號采用4~20mA DC(二線制)差壓變送器帶三閥組。
第三,溫度檢測儀表:溫度測量采用熱電阻(Pt100),一般采用溫度變送器進行信號轉換進入PLC。
第四,熱水流量測量,優選電磁流量計或差壓式流量計。
第五,液位計:選用投入式液位計,數顯表頭,防o等級:IP65,信號采用4~20mA DC(二線制)。
2.2.5 控制中心的設置及PLC控制系統介紹。控制系統采用集散型計算機控制架構,本著“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則,南北綜合管廊各設置一個控制中心(共2個),每個防火分區現場設置一套遠程控制站(RTU)。控制中心負責整個系統的協調和管理工作,現場RTU控制站負責各自區域內數據的采集和設備控制。現場數據采集、設備控制采用一套電儀一體化PLC系統。在綜合管廊每個路段的每個防火分區設置1套RTU柜,每個RTU柜內安裝一臺千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一套可編程控制器(PLC)、一套UPS。控制站帶有就地操作屏。所有區間的RTU柜通過千兆光纖環網(以太網)連接至管廊控制中心核心交換機。
現場控制站RTU對綜合管廊內各設備、儀表進行分散控制。RTU與測控儀表、受控設備之間由開放式現場總線或信號線連接。現場控制系統網絡采用以太網光纖環網,TCP/IP通訊協議、分布式實時關系數據庫,網絡連接設備采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各現場RTU與控制中心之間由工業以太網進行數據通訊。現場控制系統具備設備的手動/自動狀態檢測、啟停控制、運行狀態監測、故障報警監測、溫濕度檢測、空氣質量檢測、集水坑水位監測以及實現相關的各種邏輯控制關系等功能。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綜合管廊技術規范(GB 50838-2015)[S].
篇5
Abstract: Comprehensive corridor, also known as common ditch, is a tunnel space built in the underground to integrate the municipal, electricity, communications, ga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other pipelines in one, with a special inspection mouth, lifting mouth and monitoring system for unified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corridor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o eliminate the repeated excavation of urban roads and green spaces due to the laying and maintenance of various pipelines and eliminate the resulting waste of resources, reduce road renovation costs and engineering pipeline maintenance cos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land utilization and expand the space for urb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oject ca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urban integrated corridor light-current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type of light-current system and its composition and the system design points.
關鍵詞: 綜合管廊;弱電系統;設計
Key words: integrated corridor;light-current system;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2-0207-03
0 引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管線建設規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凸現,一些城市相繼發生大雨內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嚴重影響著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全國綜合管線事故平均每天高達5.6起,每年由于路面開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元。因此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已刻不容緩。
然而伴隨著城市綜合管廊工作開展的不斷深入,其在形式與數量上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設計工作上,受到技術水平、城市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進而給城市綜合管廊的設計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要想城市綜合管廊設計工作在城市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那么就必須將城市綜合管廊設計工作的開展與實際緊密相連,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改進,進而使城市綜合管廊設計工作的實施變得更加準確、有效。
1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系統概述及設計原則
1.1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系統概述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區日益擴大,城市人口急劇增長,所需的地下管線必將日益增多,爭奪有限地下空間的戰斗也日益加劇,這些都將給城市發展帶來諸多問題。根據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是解決上述難題的有效途徑,即把市政管線中的電力、電信、給水、再生水、熱力等管線中兩種以上集于一體,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間建造一個集約化的隧道。共同溝的出現已不僅是管線敷設方式的改進,而是“集約化”發展城市,提高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效率的體現,它給市政管線的建設帶來了全新的變化。
1.2 城市地下C合管廊設計的原則
進行城市綜合管廊設計應該堅持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原則,要在設計中配合城市綜合管廊的設置目的綜合地進行,綜合管廊設計前須事先建立管線系統網絡規劃。進行城市綜合管廊設計時應該堅持專業化原則,從各專業角度進行考慮,前期做好對相關各專業資料的調查研究。進行城市綜合管廊設計應該堅持可行性原則,對地下現狀構筑物情況要充分調研,做到對城市綜合管廊各種情況的有效處理和預防。
2 工程案例
2.1 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紹興市鏡湖中心廣場綜合管廊工程,管廊全長260m,位于鏡湖中心廣場西側;管廊分為兩艙,即水電信艙(2.6m寬)和燃氣艙(1.75m寬);各艙凈高2.4m。另外因本管廊屬于紹興地區第一條試驗性質的綜合管廊,未設專用的控制中心,本工程控制管理設備設置于鏡湖中心廣場地下一層消控室內,消控室內設置2個專用設備機柜(600*600*2000)和1臺專用管理電腦。
2.2 設計內容
2.2.1 火災報警系統
①本工程地下綜合管廊火災報警系統采用集中報警系統型式,消控室設在鏡湖中心廣場地下室下沉廣場。
②火災探測器主要采用感溫電纜、光線感溫探測器。
③消防聯動控制。
1)排風機、氣溶膠滅火裝置的控制:采用感溫光纜和感溫電纜作為火災探測器,當任一防火分區內感溫光纜高溫報警或任一感溫電纜發生報警,開啟相應防火分區內的警鈴、應急疏散指示和該防火分區防火門外的聲光報警器。
2)非消防電源控制:在管廊各防火分區總配電箱的非消防用照明、電力開關上設分勵脫扣器附件,火災確認后,由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控制切斷本防火分區非消防電源。
3)應急照明系統控制:當確認火災后,由發生火災的報警區域開始,順序啟動全部疏散通道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
4)火災警報裝置和消防應急廣播:在確認火災后啟動各防火分區的所有火災聲光報警器、消防應急廣播。
5)消防應急專用電話:本工程內設置有緊急電話網絡,為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
④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本工程屬于電氣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場所,除綜合艙所有動力電纜層架設置有線型感溫電纜外,對自用動力電纜設置電氣災監控系統,系統由獨立式剩余電流火災監控探測器組成。探測漏電電流、過電流、出線端溫度等信號,發出聲光信號報警,準確報出故障線路地址,監視故障點的變化。
⑤防火門監控系統: 本工程管廊防火分區防火門均為常閉型防火門,防火門監控器設置在消防控中心,在管廊內設置防火門監控分機,防火門監控器用于顯示并控制防火門開啟、關閉狀態,對防火門處于非正常打開的狀態給出報警提示,使其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確保防火門功能完好,并上傳防火門狀態信息至消防聯動控制器。
⑥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 本工程管廊應急照明配電箱,風機控制箱進線電源處設置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消防設備電源監控器設置在消防控制中心,在管廊內設置消防設備電源監控分機。現場傳感器采用不影響被監測電源回路的方式采集電壓和電流信號及開關狀態。
⑦系統電源及接地: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有交流電源和蓄電池備用電源,采用雙電源供電并在末端設自動切換裝置,并設置UPS不間斷電源作為備用電源。
2)消防系統接地利用基礎接地裝置作為接地極,要求其綜合接地電阻小于1歐姆。
2.2.2 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
①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主機設置于鏡湖中心廣場地下一層消控室的專業設備機柜內,機柜內設監控工作站、服務器、網絡通信設備等,對各監控設備進行統一監測控制和管理,并完成系統設置、數據處理、能耗統計管理等工作,管理主機采用標準通信接口和協議并集成,能將信號送至上一級管理中心。管廊內弱電設備區設置區域控制單元(含交換機、PLC、擴展模塊等設備;亦可采用ACU設備),負責本管廊數據采集與設備監控,且控制單元設備能獨立脫離主機,獨立工作。
②管理中心監控工作站與區域控制單元(交換機、PLC)之間通過12芯光纖以環網方式連接,區域控制單元(交換機、PLC)與現場探測器以及監控設備之間通過屏蔽電纜連接;區域控制單元的i/o控制模塊可方便擴展,使得管廊其它專業管線所需的監控信號可以方便接入。
③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主要功能:設備的手/自動狀態,啟停控制、運行狀態顯示、運行記錄、故障報警、溫濕度等環境參數監測及自動控制,以及實現各種相關的邏輯控制關系、統計分析、能耗計量、電力監控等,確保管道內各類設備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并達到節能和環保的管理要求。
④主要監控對象如表1所示:
A:電力監控:包含電壓、電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數、電量;
B:通風設備:包含風機手動/自動狀態、風機高速運行狀態、風機低速運行狀態、風機故障、風機高速運行驅動、風機低速運行驅動;
C:排水泵:包含手動/自動控制、運行狀態、故障狀態、集水井超高液位檢測和啟停控制;
D:照明:包含手動/自動控制、開關狀態、開關控制;
E:環境監測:對管廊內環境參數進行監測與報警,環境參數檢測內容詳下表,氣體報警設定值要求符合現行相關國家標準、規范。
說明:1)CH4氣體探測器設置于管廊人員出入口和通風口處;2)每個防火分區的中部設置氧氣探測器、溫濕度探測器一臺;3)當防火分區內氧含量(19%)過低,或溫濕度過高(溫度40℃、濕度90%)時,CH4含量過高(不應大于其爆炸限制,即體積分數的20%)時,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區域控制單元自動啟動該區的通風設備。強制換氣,保障工作人員和綜合管廊內設施的安全。
⑤管道內電力電纜、污水、給水、燃氣管道等各類工藝管線應自帶專業監控系統,并可通過標準接口實現與綜合管道監控與報警系統統一管理平臺的信息互通互聯。
2.2.3 安全防范系y
本系統包含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和電子巡更系統;各系統集成在一個平臺下統一管理,安保監控中心設備設置于鏡湖中心消控室綜合管廊專用設備機柜內。
①視頻監控系統。
本系統采用網絡(與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共用)傳輸;本工程前端攝像機設在設備集中安裝處、人員出入口,并在每個防火分區中間位置內設置2臺攝像機(背對背安裝);進行全天候監視、錄像。
攝像機采用紅外固定槍式攝像機。
②入侵報警系統。
本工程在管廊人員出入口、通風口設置紅外/微波雙鑒入侵報警探測器,并在現場設置聲光報警器,控制室內設置電子地圖;入侵報警探測器輸入現場PLC控制箱,當有非工作人員進入時,入侵探測器將探測并報警,同時開啟照明燈、聲光報警器;并在監控畫面上強制顯示當前防區監控畫面,便于控制室工作人員確認現場情況。
③電子巡更系統。
本系統采用離線式電子巡更系統,在人員出入口、通風口及管廊內設置無線巡更地址鈕,工作人員必須定時、定點、定線路的對各區域進行巡視。
④出入口控制系統。
本工程在人員出入口設置門禁系統,采用刷卡進入、出門按鈕方式;門禁系統與消防系統聯動,有火災發生時各區域內門禁系統自動開門,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2.2.4 通信系統
本工程設置獨立的通信系統,通信接入機房設置在鏡湖中心廣場消控室內,為管廊提供所需的固話、對講、數據等各類通信、信息業務。
①固定式電話系統。由于管廊內為密閉的屏蔽空間,無線通訊可能會受到限制,為了便于巡檢維護、線路的施工調試和緊急事故的報警聯絡,在管廊內配置獨立的電話系統。本工程在水電信艙其中一個防火分區防火門位置(即設備安裝處)設一臺IP電話主機,通過光纖環形以太網及安防/通信系統工作站上的軟交換系統可實現各點之間的通話。另外在其余人員出入口位置設置電話副機。
②無線對講系統。在水電信艙內設置無線對講系統,為管廊內作業人員使用;系統采用450MHz雙向異頻半雙工調度無線對講系統,系統由K子調度基地臺、數字錄音單元、分合路器光端機、無線通信綜合處理單元、無線通信擴展單元、無線通信遠端單元、天線、對講機組成,所有設備均采用450MHz設備;除無線通信擴展單元、無線通信遠端單元和天線位于管廊內外,其余設備均安裝于鏡湖中心廣場消控室內。
2.2.5 可燃氣體報警探測系統
天然氣管道艙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接入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采用通訊接口接入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主機,事故時由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主機聯動相關設備。
系統由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和聲光報警控制器等組成。可燃氣體探測器每15米設置一個。
當天然氣艙內泄露的天然氣濃度達到爆炸下限值的20%時,天然氣報警控制器將產生聲光源報警信號,同時通過消防聯動控制器啟動相應區域的防爆事故通風機強制通風;當天然氣艙內泄露的天然氣濃度達到爆炸下限值的25%,報警持續1min后,通過消防聯動控制器控制燃氣管道上相應區域的緊急自動切斷閥切斷燃氣回路。
2.2.6 UPS不間斷供電系統
本工程各弱電設備(消防設備除外),包含消控室內管理主機、監控設備和管廊內PLC控制器、交換機、探測器、攝像機等均由UPS供電,其中消控室內UPS供電由鏡湖中心廣場UPS供電,要求消控室內管廊相關設備供電容量不小于2kW,后備時間不低于30min;另外管廊內弱電設備用電功率約1kW,其供電用UPS選用2kVA小型UPS主機(后備時間30min),管廊內弱電設備箱內設UPS插座,插座與UPS出線端連接;各弱電用電設備的220V端口與插座連接。
2.2.7 防雷接地系統
①本工程保護接地、功能性接地和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等,采用共同接地裝置,各弱電間及設備間內設有局部等電位連接箱LEB(強電設置),LEB與接地干線之間采用BVR16或40×4鍍鋅扁鋼做可靠連接,接地電阻≤1Ω。
②進出管廊的各種金屬管及光纜金屬加強芯均采用BVR6與等電位聯結裝置做可靠連接。
③監控與報警系統室外電纜引入機房處均安裝過電壓保護裝置。
④監控與報警系統電源配電箱內均安裝浪涌保護器。
⑤消控室內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支架、金屬管、屏蔽線纜外層、信息設備防靜電接地、安全保護接地浪涌、保護器接地等均以最短的距離與等電位聯絡網作可靠連接,本部分由鏡湖中心廣場設計方設計。
2.2.8 管廊統一管理平臺系統
為使管廊內各個智能化系統之間實現資源共享、聯動控制、統一管理,需對各智能化系統進行集成。系統集成主機設在鏡湖中心廣場消防監控室,并通過設備網將消控系統、環境及設備監控系統、安防系統(含視頻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門禁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可燃氣體探測系統、通信系統等聯網,實現物理上、邏輯上、功能上的集成;各個系統之間應能實現數據、圖像等資源的共享。
本系統需系統集成商針對本項目做軟件開發,將個功能集成到一個統一平臺上,并提供可視化操作界面;需各智能化系統開放相應的軟件接口。
2.3 效益分析
綜合管廊和城市地下管線一樣作為城市公用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明顯地改善城市環境和城市生活質量,這種效益將主要由有城市居民獲得,也就是說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具有明顯的利益外溢的外部效益。考慮了各種外部費用因素的條件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在其聲明周期中總體效果是肯定的。此外綜合管廊還有不容忽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考慮 100 年使用期,地下綜合管廊較直埋管線總建設和維護成本降低 11%; 如結合其他效益對比,則綜合管廊較直埋管線總的成本降低 23%。
社會效益:綜合管廊建成后,有效地保障城市管道安全,降低城市道路的翻修破壞,減少了交通擁堵,節省了地下空間,空余出了大量“干凈土地”,促進周邊土地升值,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和效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消除了地上架空線,解決了道路上方線路蛛網密布情況,有利于道路沿線景觀,可防止以后反復開挖路面。地下管廊將管線置于地下,利于管線單位經常巡視和維護,管廊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抗震防護功能,防止自然災害破壞管線,提高了公共事業保障的可靠性。
3 結束語
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實現管線信息共享、實時監測、集中控制是地下管線管理的基本要求,對于城市安全和管線運行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建設中起到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綜合管廊在高校中的應用[J].李業偉,廖春成,魯楠,管志偉.市政技術,2016(06).
篇6
太鋼濱河小區是太鋼高層建筑比較集中的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區,共建有九棟高層住宅,一棟二層會所休閑場所,一個小學校和一個幼兒園。該小區凈用地面積約8.92公頃,總建筑面積為24.5萬平方米。整個小區配有地下車庫,一層總停車數740輛。這個小區建成后,將是太鋼最大的高層住宅小區,也將是太鋼優美居住環境的高檔小區。
濱河小區南北各設有一個主要出入口,目前主要與大同路相連,遠期規劃將與濱河東路連接。小區設有環形道路,有機的把小區各棟樓以及室外建構筑物相連。道路采用混凝土道路,有效提高使用壽命。道牙采用石材,既美觀又結實,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一個小區的建設,除了建筑功能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外,室外綜合管線的布置,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把室外的各種管線安排合理,施工才會合理安排,居民使用起來才會覺得方便。濱河小區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室外設計中采用了綜合管廊。以往的小區室外設計,往往是各種管各自埋設,上下水、強電、弱電(包括電訊、有線)煤氣、采暖、雨水等各自開挖,往往是一種管線先開挖,施工完后回填,然后另一種管線再來一次,反反復復,施工十分困難。小區建設完后,由于管線損壞,又不停的開挖,回填,不停將地面開膛破肚,既損壞道路,有損壞綠化,還有粉塵漫天飛舞,十分不環保,還常常影響交通。所以,如果有一種技術能夠解決這種狀況,將是十分受歡迎的。于是管線綜合管廊(也叫共同溝)技術慢慢被利用起來,以解決上述管線施工及維護所帶來的不便。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有綜合管廊,其發源地就在歐洲。早在19世紀,1833年,法國巴黎在開始有系統的規劃排水網絡的同時,就開始興建共同溝了。1861年,英國倫敦修造了寬12英尺、高7.6英尺的共同溝。1890年,德國開始在漢堡建造共同溝。到20世紀,西班牙、匈牙利等國也開始興建共同溝。在最近5年的時間里,在巴塞羅那、赫爾辛基、倫敦、里昂、馬德里、奧斯陸、巴黎以及瓦倫西亞等許多城市都研究并規劃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綜合管廊的網絡。俄羅斯、美國也都建有綜合管廊。日本的綜合管廊建設特別發達,各個城市均有,特別是東京,歷時7年、耗資3500億日元建成總長度16公里的共同溝,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將各種基礎設施融為一體的建設項目。這條共同溝距地下10米、寬19.2米、高5.2米,把上水管、中水管、下水管、煤氣管、電力纜、通信電纜、通信光纜、空調冷熱管、垃圾收集管等九種城市基礎設施管道科學、合理地分布其中。在地震中管廊都沒有損壞。中國的綜合管廊建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起步較晚。上海、北京、廣州、杭州、大連等城市已經開始綜合管廊的建設。太原市政綜合管廊的建設,目前還沒有,但是小區設計有綜合管廊的已經有幾個了,麗華苑的綜合管廊我們都參觀過了,起步最早,比較成功。
濱河小區的綜合管廊從1#、2#樓南側與地下車庫緊鄰,繞過小區西側、南側,從小區與幼兒園、學校之間穿過,又從小區東側繞過,連成一個環狀通廊,管廊凈寬度為2.5米或2.8米,高度為2.8米,總長674米。整個綜合管廊設有一個主出入口,14個通風孔,15個人孔,7個積水坑。整個管廊用混凝土澆筑而成,局部設有蓋板。蓋板是為了管材方便出入管廊而設計的,也為以后的管線更換維修提供了方便。綜合管廊內利用橋架,放入8趟上水、消防及中水管,四趟采暖管,許多強電電纜以及弱電電纜,中間設有0.8米(或0.6米)通道,雨水、污水、煤氣沒有進入管溝,另外單獨敷設。綜合管廊在設計過程中解決了不少難題:
解決了場地狹窄,管線不好安排的問題:為了給職工多建住房,濱河小區建有9棟高層住宅,另外還有配套建筑物,建筑密度比較大,給室外管線留下的有效利用距離較少,而高層住宅室外管線又特別多,管線不好安排。綜合管廊能夠容納較多管線,在設計中把全部水管、采暖管以及強弱電都放進綜合管廊,有效利用了土地。
解決了與地下車庫連接矛盾的問題:為了增加停車位,地下車庫占地范圍比較大,與樓房之間的距離比較小。為了使管廊布置比較順利,管廊局部與地庫相連,局部又遠離地庫,繞過樓房;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局部管廊變窄,而容納管線又不減少,經多次調整,最終管廊順利環繞小區。
解決了施工重復開挖回填的問題:綜合管廊容納了眾多管線,不用多次開挖回填,施工較方便。
解決了管材壽命較短問題:以往管材由于直接在土中直埋,時間稍長就會出現腐蝕,現在,管材在管廊中不接觸腐蝕性物質,因此管材壽命較長。
解決了往后維修困難的問題:以往小區管道損壞后得開挖路面,灰塵較多,比較擾民,現在,維修時直接在管廊,不影響地面通行,又比較環保。
解決了樓房地下通道與地庫連接以及與綜合管廊的標高矛盾問題:樓房先設計出來后,1#、2#樓與地下車庫之間有地下通道連接,綜合管廊設計底標高與之相護穿插。為方便住戶,保留通道,后經綜合考慮,決定把綜合管廊埋深變淺,同時把1#、2#樓地下通道頂標高降低一些,各項功能均得到了有效保留。
解決了局部雨污水穿插綜合管廊的問題。由于雨污水管線是重力流,沒有壓力,因此其標高設定后基本不能改變。綜合管廊的標高在遇到下水管時就考慮到這一點,調整管廊標高,使之互不影響或把影響降到最小。
解決了上水管線出綜合管廊時的技術問題,比麗華苑的綜合管廊設計合理。由于自來水管沿管廊壁一側布置,這樣就有一部分管線要穿過廊壁供給建筑物,而在廊內穿行又影響人們在內通道同行,因此上水管就近穿過廊壁,又從管廊上部覆土返回到建筑物一側,這樣既不影響通行,又不影響供水,很是不錯。
篇7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基礎設施規劃
1、城市基礎設施的概念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分為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兩類。工程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能源供應、給水排水、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環境保護、防災安全等工程設施。社會性基礎設施則指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設施。我國一般講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1)。本文的研究范圍僅限于城市基礎設施中的工程性基礎設施。
2、基礎設施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保護的概念已經擴大到城市的范圍,包括建筑群或街區、地段或區域乃至整個城市作為一個被保護體,名城保護的內涵則更為廣泛,即“意味著這種城鎮和城區的保護和修復及其發展并和諧的適應現代生活所需的各種步驟”(2),這里“發展”與“適應現代生活”就包括了進行適當的改造和更新,滿足現代生活的各種需要。這其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根本。
3、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建設中基礎設施規劃所面臨的問題
(1)現狀基礎設施水平較低,不能滿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如上海里弄得居民家中沒有衛生間,只能依靠公共廁所和馬桶,炊事依靠煤氣罐,這些狀況對于老百姓是非常不方便的。
(2)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歷史文化名城都是歷史悠久的遺存,現狀多為雨污水合流管道,這樣會對河湖水體造成污染,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
(3)不能滿足歷史文化保護區防災和市政基礎設施維護管理的需要。歷史文化名城中腹便存在,房屋毗連,布局不合理,逃生通道窄小,消防車無法進入;現有市政管線的布置只能因陋就簡,間距不能滿足國家規范。
(4)設施更新的限制條件苛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大方面:物質形態方面和非物質形態方面。物質形態是非物質形態載體,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根本。而歷史文化名城物質空間的現狀給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更新帶來很大不便。狹窄的道路,使基礎實施沒有可以鋪設的空間。
4、以北京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為例探討基礎設施規劃的對策
項目概況:市政府于2002年10月正式批準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該規劃在舊城區列出了3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舊城30歷史文化保護區(不包括故宮、六海地區)占地面積約1054公頃要求必須對其歷史文化、傳統風貌、民族地方特色進行保護,并且要改善、提高保護區內生活、環境質量及市政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研究目標:在保護歷史文化區的整體風貌、保存歷史遺存和原貌的條件下,將市政基礎設施引入保護區內,提高老百姓生活質量,改善居住環境。
基本思路:保護歷史文化傳統風貌,深入調查現狀,把現代城市基礎設施引入區內,要滿足國家規范要求、行業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不能滿足國家規范則通過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及非標準圖設計的方法進行處理,達到行業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
下面將對方案的具體策略進行介紹:
4.1 因地制宜,結合不同街道寬度配置不同等級基礎設施
在本次規劃中,研究了胡同寬度為4,5,6,7,8,9,10m的條件下市政管線的直埋敷設方式
本次研究按照居民最基本生活要求的順序,按不同寬度胡同斷面,制定出一系列不同寬度的胡同市政管線布置的橫斷面方案。
研究規定:寬度在10米以上的胡同,雨、污、氣、水、路燈、電信、電力一次埋設到位,胡同寬5-7米,優先安排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電、電信線。胡同寬2-4米,優先布置給水、污水及燃氣管線。胡同寬2米以下的僅布置給水管線。該方案力爭滿足國家規范,不能滿足規范的,通過采取特殊措施滿足行業管理和安全的要求。
同時提出歷史文化保護區內4-10m之間管線圖示規范。
4.2 新材料、新技術、特殊技術的運用
4.2.1 新型材料的運用見下表:
4.2.2 新技術及特殊技術的運用
(1)供水工程技術措施
管道附件在滿足設計條件的情況下直接砌筑井室。在無法滿足設計條件的情況下,砌筑井室的方法由原來的圓井形式改為長方形,如:閘門、消火栓等。
(2)排水工程技術措施
a 非標準檢查井
設計在一般胡同中雨污水流域面積較小,管徑也不大,常規圓形檢查井,可以滿足支戶線接入、轉彎等檢查井功能的要求。
在歷史保護區較窄胡同中,井室的內徑需根據條件適當減少。減少檢查井的外型尺寸(包括井室尺寸和井墻結構厚度)為綜合安排其他管線創造條件。
井室的內徑尺寸與管道埋深相關:
在排水管道管頂覆土小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小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徑小于等于400mm的情況,可采用¢700圓形檢查井。
在排水管道管頂覆土大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大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徑大于等于400mm的情況,可采用標準圖集大于等于¢900圓形檢查井。
非標準檢查井的其他形式:長方形或橢圓形井型。井室順水流方向為井室的長邊或長軸,長度宜大于等于900mm,垂直水流方向為井室的短邊或短軸,長度宜大于等于700mm。針對有帶水維修要求的污水管,還必須要求支戶線應頂平接入,不得跌落接入。
檢查井井墻厚度取決于井室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較傳統標準圖磚砌井墻厚度有所減少(大小根據具體工程情況由結構設計確定)。
鋼筋混凝土檢查井可分為現澆混凝土井和預制裝配式混凝土井。
非標準設計中的長方形檢查井適合現澆混凝土施工,而橢圓形檢查井適合預制裝配的施工方式
b 明溝排水
減少雨污水管道的水平間距是通過采用小型檢查井來實現的,還可以通過減少管線解決,如在特定的地形條件下雨水采用邊溝排水或地表徑流排放,胡同內只敷設污水管,為其他管線留出空間(這種措施的前提條件是院落地面高程高于胡同)。預制裝配式雨水邊溝見圖
c 特殊地段檢查井設置
特殊地段雨污水管線布置方式對于雨、污水必須分流,但道路寬度有限的局部路段,將雨污水檢查井放置在同一路由上,使投影方向的雨污水管外結構凈尺寸盡量減少到最小,豎向高程上雨污水管結構相錯開,以滿足支戶線接入的交叉要求。污水置于下,雨污水檢查井錯開布設,污水檢查井中套雨水管,雨水管需保證結構安全污水管可采用高強度的高分子聚合材質的管材(如硬聚氯乙烯UPVC雙螺紋排水用塑料管),管道外徑小,且抗腐蝕。又因摩阻系數低,管徑可減小。采用柔性接口、砂基礎,可減少工程占地,適于狹窄胡同的施工,
d 污水截流措施
在道路狹小、實施困難的胡同中,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按規劃目標分階段、分步驟進行。現階段利用現況合流舊溝或維持原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統,在接入干線前實施雨污分流。待新技術、新方法開發成熟后,實現雨污水分流的遠景規劃。目前截流井形式是在合流管排入雨水干線前檢查井內設置截流槽,并另設置截流管將截流槽與污水干線接順。截流槽低于合流管的管底,保證非雨天時,污水全部截流入污水干線內。在雨天時,超過截流倍數的合流污水通過雨水干線排入水體,其污染物已被稀釋了。
(3)電力工程技術措施
a 采用電纜方式供電的突出問題在于胡同窄小,地下管線較多電纜敷設較困難。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按標準規范設計施工難度較大,應在原有電纜施工規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有所突破,探討適合在胡同中運用的新模式,采用非標準的異型電纜人孔井等新工藝。
b 電纜管線與其他管線最小水平距離盡量滿足電纜運行和設計規程中的要求,特殊情況可以適當突破,保證距離最低限(0.5m)的要求。
c 電纜靠近房基敷設時,其埋深不宜超過房屋基礎深度。自來水緊鄰電力管線側,然后依次布置雨水、污水、燃氣等。
d 強弱電分開布置(10kv、1kv纜可以進管井),電纜管管徑選用直徑125mm(開閉站外電源除外)。
e 路燈箱式變壓器設置盡量與區內配電箱結合。無條件地區由供電系統提供專用低壓線,路燈安裝控制箱,解決路燈專用電源問題。每一電源點的供電半徑為500米左右。路燈電纜宜采用直埋方式,可采用一些新工藝接線方式保證安全供電。
(4)電信(含有線電視及所有弱電系統管線)
在歷史保護區內為改善提高保護區內的生活、環境質量及通信設施的現代化,需要將架空線路改入地下,將架空交接設施改入弱電設備間。達到三網(電話、電視、寬帶)傳輸線路全部地下敷設,交接設備入弱電間,線路交接點為人孔及嵌入式弱電箱,院內線路暗管敷設。
保護區內寬于10m的街道改造建設為12孔管道; 10m寬以下的街道改造建6孔管道;
a 因環境條件所限,打破常規,采用非標準設計,盡量減小電信管道與其他管線的凈距,見表。
b 保護區建筑改造設計應考慮弱電
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院內線路暗管敷設,可達到一般住宅樓標準。
(6)燃氣工程技術措施
a 為滿足歷史文化保護區內市政管線布置的要求,首先應降低天然氣管道的壓力,減小安全距離要求,保護區內燃氣主要用于居民炊事及采暖,應使用低壓燃氣
b 調壓柜(站)
利用量較大的地上調壓站與其他建、構筑物水平凈距為6米,地上調壓柜為4mi ,地下調壓箱為3米。針對歷史文化保護區對建筑風格及景觀要求較高、用地較緊張的情況,規劃在保護區內盡量采用地下調壓箱,其放散管設置按規范要求并結合周圍建、構筑物情況。
調壓柜(箱)與建筑物的水平凈距盡量按規范要求執行,如果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地上調壓柜與建(構)筑物的水平凈距可以減為3米,地下調壓箱與建(構)筑物的水平凈距可以減為2米。但需要過專家研究論證。
4.3 規劃設計程序
歷史保護區的保護與更新,應將建筑方案與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的規劃方案相結合,建筑、市政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結合實際、近遠結合、分期分步、先地下后地上,統一協調,組織實施。如:能夠采用集中供暖的區域在建筑改造方案設計時,應預留供暖管線走廊。
4.4 埋設方式
綜合管廊是一種新型的市政管線敷設模式,它是將管線綜合地置于其中的構筑物內,省去管線自身獨立的構筑物和土方開挖,使地下開發與市政管線互相依托綜合利用。該模式最早出現于法國,在國、英國、原蘇聯、歐美等其他國家也相繼得以應用。前蘇聯稱之為總管道,日本稱之為共同溝。日本橫濱綜合管廊如圖和胡同格局,而綜合管廊施工時開挖土方量大,對兩側房屋影響較大,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在保護區內實施綜合管廊的技術可行性;此外,綜合管廊的綜合造價高于直埋管線的造價,綜合管廊在運行中還需要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需要一定的運行管理費,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在保護區內實施綜合管廊的經濟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 結語
歷史街區空間條件的局促性,以及保護規劃對于歷史街區物質空間保護的要求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在保護規劃中的特殊性,如果強行的按照國家標準執行,或是照搬城市其它地區的規劃手法以及技術手段是無法在保護的前提下求得基礎設施的升級化的。所以,應當結合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以創新的手法,科學的態度進行基礎設施的規劃。本文結合北京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設計中基礎設施規劃為例探討了一些有針對性地解決辦法,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注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1993年
(2)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阮儀三、王景慧、王林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6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1993年
篇8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Daliang green quality and the current, we will mak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Daliang district of Shunde. We will, based on the vested advantages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 of Shunde,
關鍵詞: 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戰略性分析;建議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the city Green Maintenance;strategic analysis;suggestion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0-0086-02
0 引言
隨著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城市園林綠化大規模建設轉入鞏固、完善和提高綠化成果的階段,綠化養護管理將變得越來越重要[1]。通過對大良綠地質量和現狀的調研,對順德大良城市綠化養護管理進行優劣勢戰略性分析,利用綠化管養的已有優勢,對城市綠化養護管理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提高順德城市綠化養護管理水平。
1 大良城市綠化現狀分析
1.1 大良綠地建設介紹 佛山市順德區總面積806.08平方公里,在《佛山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提出分三期構建“兩帶”、“兩區”、“三環”、“九廊”城市綠地系統,勾勒出嶺南特色“生態山水城市”的輪廓。順德大良—容桂—倫教組團環城綠帶作為規劃的“三環”之一,主要由大良、容桂、倫教河涌綠化隔離帶組成。
1.2 大良綠量概括 順德大良綠地總面積1225643.8m2,德勝片綠化面積87464m2,其中喬灌木有細葉欖仁,大葉欖仁,黃槐,紫檀等。德勝片路樹紫檀、魚尾葵、垂榕等。
北片綠化總面積282843.9m2,包括21街道小公園。總共有喬木3226株,喬木種類分別是木棉,水芒,細葉榕、桂花等七十多種。灌木種類有五指毛桃、大紅花、七彩大紅花、黃榕、福建茶、勒杜鵑、紅絨球、駁骨丹、杜鵑、山指甲等。地被植物有紅桑、大葉蚌仔等。北片街道有道路62條,總共6515棵喬木,路樹為銀樺、杜英、紫荊等。
南片綠化總面積391506.24m2,其中綠地公園總共有喬灌木4400株,包括高山榕,木棉,大王椰子,花葉榕等。灌木有七彩大紅花、黃榕、福建茶等。南片街道有道路有77條,總共路樹數量為9811株,分別是紅花紫荊,大王椰子、細葉榕、鐵刀木等。
紅崗公園的總面積為125000m2,喬木數量為6787株,品種分別有羊蹄甲,雞蛋花,尖葉杜英等苗木。公園設施有廁所,保安亭,平臺階,停車場,雙亭,單亭,長廊,燒烤場等。
鐘樓公園總面積為68990平方米,草坪面積為15000平方米,喬木數量為696株,苗木種類有洋紫荊,木棉,細葉榕等。
2 大良城市綠地管養優勢戰略分析
2.1 順德區大良中心城區綠化成績比較突出。通過多管齊下的綠化建設方式,大大增加了城市綠量。順德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40%左右,新建住宅小區綠地率不低于30%。其次在增加綠地面積的同時,著力推出園林綠化精品,把順峰山公園作為園林建設核心,打造成“城市之肺”,德勝廣場、鐘樓公園、鳳嶺公園、桂畔公園等進行綠地的養護改造,成為園林綠化的亮點。具有面積大、色彩層次豐富和綠化品種多樣等特點。
2.2 管養工作上精益求精,日常自查資料規范、齊全,對管養單位施肥、噴藥、修剪的情況記錄詳盡。
2.3 管養水平日趨完善,以精細管養提升綠化效果,造型植物修剪效果較好,對枯死植物的補植力度大;草地修剪較及時,平整、雜草較少、干凈整潔,公園植物修剪較及時,修剪工藝良好,樹圈處理較規范。
2.4 管養工作植物病蟲害防治、水肥管養和衛生管理都比較到位。植物長勢良好,環境衛生良好,公廁設施維護完善。園建設施維護良好,牛皮癬廣告基本不存在。丹桂路的中間綠化帶,使用雙層網狀隔離護欄,既可有效防止市民攀爬,阻隔車輛迎面燈光,而且景觀效果較好。
2.5 區域綠道全部貫通,配套設施完善。
2.6 大良街道和區綠委對綠化工作非常重視。各職能部門對綠化管養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管理隊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逐步得到充實。
3 順德大良城市綠地管養弱勢戰略分析
篇9
規劃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模板:
今年以來,XX市規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及市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兩聚一高”目標任務,緊扣“五個牢牢把握”工作導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在完善規劃體系中強化發展導控
以總規修編為契機,加快完善《XX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確立的“總體規劃-單元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四級規劃編制體系,加強對城市發展的引導和控制,努力實現全市空間管控“一張藍圖”。
1.初步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多規融合、存量盤活”為導向,以“生產、生活、生態”和諧互動為要求,劃定了統一的城鎮開發邊界,確定了建設用地總量,形成市域范圍內功能結構完備、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業均衡、生態環境良好的空間發展格局,并積極融入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特色小鎮等發展理念。目前正在優化調整用地布局方案,預計6月份完成最終成果論證工作。
2.積極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調整。一是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全市單元規劃確定的邊界逐步開展各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已完成F0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C12、E05單元控規初步成果,B11單元正在開展前期調研工作。二是落實水鄉古鎮發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燈、錦溪、周莊老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對重點地塊進行修建性詳細設計。三是協助相關區鎮按照法定程序推進控規編制、調整、報批工作。報批完成張浦鎮城東工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花橋國際商務城南部生活區、北部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完成花橋經濟開發區、陸家鎮、錦溪鎮等相關區域控規調整方案。
3.組織開展重點地區城市設計。一是組織開展杜克科創小鎮概念規劃及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為總定位,征選國內外6家設計機構開展方案設計,現已全部提交最終成果。二是組織開展前進路、長江路道路沿線景觀提升設計。根據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導則,以前進路、長江路為試點進行深化研究,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現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進行深化設計,計劃6月份形成最終成果。三是進一步完善蘇州市域軌道交通S1線(XX段)沿線城市設計,以交通引導理念優化城市功能品質,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斷優化鎮村規劃。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編制完成《XX市錦溪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由省住建廳組織論證通過,報省政府批準實施。會同市文物部門開展第八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工作,經省住建廳、文物局組織審核并報省政府批準,巴城鎮成功入選“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根據《XX市鎮村布局規劃》,我市所有31個特色村、189個重點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區22個一般村無編制計劃外)已全部形成規劃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計劃繼續推進村莊規劃成果的公示、論證及審批,完成千燈鎮歇馬橋村村莊規劃公示、錦溪鎮計家墩新鄉村生活項目規劃報批工作,以及周市鎮26個自然村、淀山湖鎮6個自然村村莊規劃的審查、論證工作。
(二)在狠抓專項規劃中增強城市功能
1.增強城市民生功能。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設施規劃》,確定中心城區核心區范圍內社區、街道的行政邊界。并以亭林片區為試點,完成深化設計方案,構建社區服務設施配置模型,正在開展青陽片區深化設計,計劃6月份形成詳細方案。
2.優化城市生態功能。繼續推進《XX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現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區海綿設施建設管控原則及技術指引。加強區鎮對接,進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線”控制規劃》,涉及道路紅線、河湖水系藍線、綠化綠線、重大市政設施黃線、歷史文化保護紫線、軌道交通橙線,并將道路紅線、河湖水系藍線錄入規劃綜合信息平臺,便于日常審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繼續積極推進蘇州市域軌道S1線XX段規劃建設,完成《蘇州市域軌道S1線XX段沿線交通一體化交通詳細規劃設計》、《蘇州市域軌道S1線施工期間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時啟動XX市綜合交通規劃、中心城區停車系統規劃等。
4.升級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編制完善《XX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成果,并報請市政府審批通過。為規范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加快建設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草案)》。為降低建設成本,提高綜合管廊建設可行性,向市軌道辦呈報了《關于與蘇州市域軌道交通S1線同步建設綜合管廊的請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號路地下綜合管廊已開工建設。為合理布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有效指導我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布局規劃(2017-2030)》成果,并報請市政府審批通過。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為提升我市文化軟實力,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高質量完成市博物館、美術館方案設計。根據《XX市城市雕塑規劃》和《XX市雕塑規劃管理意見》,開展了第一批雕塑設計方案的征集活動。第一批公開招標的2個點位已經完成方案招標相關工作;另外7個點位海選工作也已完成專家評審。
(三)在推進改革創新中優化審批管理
1.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并報城建例會討論。完善規劃編制制度建設,擬定《關于進一步規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通知》,從協調機制、成果入庫、動態維護、調整程序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我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為規范工業項目規劃方案設計,加強對方案的審查指導,結合XX市規劃管理實際,制定了《XX市工業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技術審查導則》。為全面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與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在工程項目中運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的審批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并在建設工程的各個環節實施運用。
2.努力推進審批服務創新。為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方便群眾辦事,打破傳統審批的固化模式,創新推出“容缺受理”彈性審批流程。對主要條件具備,次要條件或手續欠缺的審批事項,放寬受理門檻,提前進入審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過跟蹤服務,主動溝通,確保缺項及時補正,實現依法服務、特色服務、高效服務的同步到位。為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方便基層辦事,在“表單整合、項目申報、網上審批”三個環節創新推出“嵌入式”服務。通過“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請、標準格式落實嵌入式管理、共享數據實行嵌入式審批,非工業建設項目申請材料由原16項縮減為9項;工業建設項目申請材料由原10項縮減為6項,切實方便了項目報建,提升了服務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規劃設計方案審查59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8張,用地面積75.34萬平方米;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08張,建筑面積177.86萬平方米;核發驗線證明68張;核發建設項目規劃核實證73張,建筑面積189.24萬平方米;受理及審查店招店牌、戶外廣告21件。
3.著力加強規劃執法監察。建立在建項目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對管轄范圍內181項在建項目進行全覆蓋監管。通過區域聯動,開展拉網式違法建設排查認定工作。積極參與“263”專項行動,聯合各區鎮規建部門對全市538家重點監管工業企業的規劃建設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對《2017年蘇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名單》中我市涉及企業(46家)規劃建設情況進行專項排查,完成排查35家。對《XX市化工企業聯合執法檢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業(143家)規劃建設情況進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處罰違法建設案件6起,做出違法建設認定移交291件,切實維護了規劃嚴肅性。
(四)在現代技術運用中夯實規劃基礎
1.啟動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點單元)。擬在測繪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圖基礎上,通過對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帶有多種屬性信息的標準化地形圖,并引入三維實景技術,構建具有實景可視信息和豐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為XX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已完成項目招投標。
2.完善規劃綜合信息平臺。繼續根據實際需要擴充平臺功能,完成了規劃監察系統建設工作,開發了在建項目“雙隨機”監察系統,實現了建設項目規劃批后監管及違建入圖入庫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鎮未治理D級危房檔案信息化入庫工作。配合經信委核對了全市工業企業信息。下一步,還將完成網上報建系統建設及應用拓展項目建設。
3.推進2017年XX電子地圖更新、地下管線數據更新測繪。
(五)在“六個一”大走訪中密切聯系群眾
制定了《XX市規劃局常態化推進“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工作實施方案》,第一時間召開“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工作動員大會,對全局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目標、任務、要求、組織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領導干部帶頭,全員參與,緊扣“兩聚一高”,強化政治責任,突出問題導向,全局19個走訪調研小組對所掛鉤的周莊鎮高勇村、雙廟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訪一遍以上,仔細了解家庭情況,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并作了詳細記錄。對能當場能解決的給予反饋解決,對不能解決或需轉辦的,做好解釋工作或給予轉辦。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在積極延續、加快推進、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開展的工作的同時,下半年,我局還將注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抓總規落實
在完成總規成果論證、報批的基礎上,加快總規的實施步伐。根據總規要求,及時指導各鎮開展鎮總體規劃的修編。根據《關于推進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及《XX市單元規劃》,逐步對城市核心區所涉及的單元及跨區鎮行政界線的單元組織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下半年重點完成B11、C12、E05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對市域其它發展單元,指導各區鎮根據單元定位,明確編制要點和內容,力爭于年底前完成控規編制。
2.抓城市設計
適時開展城市總體設計,強化地域特色、建筑風貌、城市文化的“基因”傳承,提升城市品質品位。積極推行全市擬出讓地塊必須預先開展城市設計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結合危房治理,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研究,計劃完成老城區及城北地區6個片區的更新規劃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進被撤并鄉鎮更新研究,重點完成張浦鎮大市地區和千燈鎮石浦地區更新研究。立足產業特色,圍繞打造全市10個特色小鎮目標,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引導和方案設計工作。
4.抓空間拓展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空間延伸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應予積極利用。按照建設緊湊型城市要求,大力開展XX市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規劃修編,結合軌道交通S1線沿線站點地下空間規劃設計、城市地下人防規劃等,推進軌道、管廊、人防等多規合一,重點研究地下空間的橫向連通開發及豎向分層立體綜合開發,進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5.抓生態控制
結合規劃工作實際,繼續全力配合及推進“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加快完成海綿城市、六線控制、綠道網等專項規劃,切實在引導和保障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方面貢獻規劃力量。
6.抓交通引導
結合新一輪總規及控規編制,根據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布局及方向,高標準、高起點開展新一輪《XX市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0)》修編,進一步優化城市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軌交S1線配套規劃的同時,適時開展XX軌道K1線預可行性研究,為XX進入軌道交通時代奠定堅實基礎。繼續開展“自愿停駛,綠色出行”實施方案及運營管理平臺建設,引導城市交通方式轉型。
6.抓體制改革
繼續完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推進完善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繼續推進“容缺受理”流程,將服務固化為制度。由規劃綜合信息平臺支持,增設“容缺受理彈性流程(試運行)”,同步進行電子審批,實質性提速增效。促進全市統一運作規劃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統籌規劃智慧政務建設,強化對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支撐作用。
7.抓執法監察
繼續完善、實質運用規劃移動監察系統,推進違法建設認定情況入圖入庫,提升執法監察效率效能。運用雙隨機抽查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在建項目定期檢查、抽查工作,力爭早發現、早制止,減少未報先建、批建不一現象發生,切實履行好事中事后監管職能。
8.抓調研走訪
扎實開展、圓滿完成“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傾聽搜集基層、百姓心聲,切實解決基層、百姓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檔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模板:
上半年,我縣檔案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五大”發展理念,緊扣項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項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會,服務民生為重點,以拓寬檔案發展領域、深挖檔案文化資源、提高檔案利用價值為抓手,樹立“科技強檔、依法治檔、服務活檔”的新理念,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做到時間過半,目標任務完成過半。
一、強化項目建設
一是啟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項目建設。今年縣上安排我局愛教基地建設專項資金x萬元,主要用于多媒體報告廳建設。目前正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基礎裝修工程、視頻器材、桌椅采購,項目將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開展門禁系統項目建設。安排落實項目資金x萬元,通過招標,配備館內24小時溫濕度監控設施和檔案館(庫)門禁系統。項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將全面完成了各項設施的安裝工作,屆時將使我縣檔案館庫現代化、規范化建設大步向前邁進。
三是啟動數字化項目建設。落實數字化項目資金50萬元。近段時間以來,我局對多家檔案數字化機構進行了調研,參觀學習了遂寧市、市中區等檔案局數字化工作先進經驗,對比了我縣檔案工作和項目經費情況,研究確定了我縣今年數字化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目前,該項目正開展需求論證,擬于6月份完成項目招標,年內完成今年的數字化目標任務。
二、強化檔案資源體系建設
檔案資源體系建設是檔案“三大”體系建設之本,是服務經濟、服務民生、服務中心工作之本,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圍繞檔案資源體系建設,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縣檔案工作綱領性文件。為切實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市《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通過積極主動向縣領導匯報,與縣委辦、縣政府辦等相關部門協調,由縣委、縣政府兩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x委辦發﹝2017﹞x號),對我縣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檔案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工作目標。
二是加大我縣檔案移交力度。根據我縣新館建設的情況,由縣政府辦下發了《關于做好全縣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到期檔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對全縣近二十年應移交的到期檔案制定了接收計劃,明確了應移交進館檔案的范圍、質量要求、移交程序、組織領導作出明確規定。今年底前,我局將對全縣56個單位2006年前整理規范后的檔案全部接收進館。
三是創新檔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務檔案工作。自今年以來,縣檔案局大膽探索,立足單位工作實際和新形勢下檔案管理服務的要求,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檔案事務。在確保檔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廣政府購買檔案事務服務。規范并支持檔案中介機構、有關專業機構提供檔案管理技術、設施、勞務等服務,激活社會資源、節約成本、規范服務、統一標準,通過政府采購,選出了兩家質量可靠、服務優良的檔案中介機構供各單位選擇,作為我縣各單位專業檔案服務機構,促進了我縣檔案整理規范化上檔升級。
四是加大檔案管理人員培訓力度。根據我縣檔案移交工作實際和檔案整理新規則的出臺,今年4月11日,我局和縣行政學校聯合舉辦了全縣檔案工作人業務培訓班,專門聘請樂山市檔案局業務專家實地授課,全縣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服務中介機構等100余名檔案工作人員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縣基層檔案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為全縣檔案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是規范整理遺留檔案。對十年前移交到我館的轉制破產企業共22個單位未整理的檔案約x卷,積極組織人力、物力進行規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進館。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加快檔案數字化工作。數字化項目將是我局今后幾年持續的一項重點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數字化三年規劃和實施方案,力爭于2020年我縣館藏檔案全部實現數字化。
二是加快檔案數字化進程和檔案移交進館工作力度。對列入今年移交進館的56個單位,加強檔案規范化整理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確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標任務。
篇10
[關鍵詞]市政道路 地下管線 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288-01
一、前言
當前隨著城市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出現高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地下管線的建設也突飛猛進,市政道路各地下專業管線也得到迅猛發展。常州城市地下管線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般僅包括給水、排水兩大類。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規模的擴大,加上現代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地下管線的種類已大大增加,諸如煤氣、電信、電力、熱力、有線電視、網絡等專業管線應運而生。因此,優化地下管線的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已成為城市市政工程設施建設單位的一項迫切任務。本文對市政地下管線的管理試作淺述。
二、市政道路地下管線的特點和用途
2.1 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的特點
市地下管線種類復雜、涉及范圍廣,在城市運行中的地位重要,地下管線的管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專營性。各個種類的地下管線隸屬各個不同的行業和單位,它的管理帶有行業性和專營性。二是隱蔽性。由于各種地下管線都深埋地下,有的在快車道路基下,有的在慢車道路基下,也有的在人行道路基下,甚至也有的鋪設在綠化帶的下面,較為隱蔽安全。僅有部分地下管線會在路面上作一些標志,如埋設煤氣管道的路面上粘貼有“煤氣管道”白色瓷片作標志。三是共建性。由于地下管線埋在地下,一般是在道路工程建設設計過程中統一設計,如地下管廊等,施工時統一安排作業,帶有很強的共建性。四是安全性。各種管線分層、分位鋪設在地面路基下0.5米―6米的地下空間,并有堅實的砼路面或瀝青砼路面覆蓋,安全性能很好。
2.2 城市地下管線的作用
城市地下管線承擔著城市的信息傳輸、能量輸送和廢物的排除及飲用水的供給等工作,它猶如人體的“血管”、“神經”。從一定程度上講,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的生命線、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起到重大保障作用,為城市建設和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三、市政道路地下管線的現狀
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一是認識提高。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建設管理部門統一了認識,地下管線是城市現代化的“生命線”,加大了建設管理的規劃研究,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使建設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實。二是制訂政策。各級政府的建設和管理部門,逐漸制訂了城市地下管線、地下管廊的管理制度、規范、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超前介入。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各級政府部門把城市地下管線、管廊建設列入城市規劃的優先發展項目,盡可能做到超前規劃、超前設計,在城市道路拓寬造改時,同步建設、同步施工、同步竣工,并有條件的地方著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使得地下管線建設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常州在2006年完成了對地下管線的普查,基本搞清了常州在實施城市發展戰略中,各種地下管線的擁有量、完好狀態和運營狀況,分門別類地建立了地下管線專業管理檔案,在城市基礎設施的城圖上詳細繪畫管線走向地圖。隨著電腦的普及,在城市地下管線普查的基礎上,城市的規劃設計部門、勘察測繪部門和市政基礎設施管理部門相繼引進和開發了建立地形圖和地下管線檔案數據庫的GIS(地理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初步形成了城市地下管線動態管理格局,為城市規劃、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管線維護、生產調度、安全運行及時、準確地提供了有關數據和技術資料,也為加快建立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現代化管理夯實了基礎。
四、市政道路地下管線存在的問題
城市地下管線的發展歷史長、管線種類由少到多,規格由小到大,質量由低到高。城市中地下管線的新管線和老管線并存,埋設深度、質量標準存在很大的差異,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很多困難,盡管普查以后城市地下管線的管理工作得到明顯改善,然而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4.1 施工管理稍有疏忽,使地下管線中斷損失重大
在城市道路拓寬改造中,施工單位一方面由于對地下管線的敷設資料缺乏詳細的了解,施工時,工程管理人員又往往不在現場嚴格監管;另一方面由于采用機械化施工,挖掘機操作手視線難以達到溝槽底部,因而時有出現挖斷自來水、雨水、污水、通訊以及煤氣管道現象,給周邊的居民和生產企業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4.2 由于地下管線歸屬多元化,致使地下管線規范管理難以實施
以往對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施工缺乏嚴格的審批程序,加上各個管線歸屬各個職能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建設施工隨意性較大,作為城市建設管理部門無法進行統一有序的管理。隨著城市地下管線的蓬勃發展,地下管線管理工作也得到相當重視,建設部和各省、市建設管理部門出臺了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規定,強調地下管線管理,應嚴格遵循統一的“規劃、設計、審圖、審批、施工、竣工、驗收、歸檔、繪圖”的規范程序。然而執行過程中,即使地下管線普查之后,仍有少數的地下管線擁有部門,不經審批就擅自施工。施工竣工后,也不經檢測驗線,管線資料也不進檔案,增加了規范管理的難度。
五、市政道路地下管線的管理措施
提升城市地下管線的科學化管理水平,不能一蹴而就,它涉及到全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科學管理手段的使用以及依法行使監督。
5.1 建立市政道路地下管線科學管理的網絡體系
加強城市地下管線管理,是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充分整合利用。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地下空間資源也將成為寶貴的稀缺資源。必須由政府實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開發、統一利用,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高效的地下空間管理體系。并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建立一個地下管線專業管理經營機構,這專業機構除完成普查地下管線建檔繪圖外,并負責貫徹有關地下管線的法規或規定,并制訂必要的相匹配的管理規章和管理制度,組織巡查,加強日常檢查監督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由兼管到專管、由單純管理到經營管理的復雜社會問題和政策問題。
5.2 強化對市政道路地下管線施工及改造的監管工作
城市市政工程建設,必須預先報告城市地下管線管理部門,指定專人負責地下管線的保護監管工作,并遞交道路路基開挖施工方案,經同意后方準施工。在城市地下管線的設計、施工、勘察、普查、維護、維修等項目的承包中,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競爭,通過招標方式確定承包單位。
六、結束語
由于城市地下管線現代化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城市的跨越式發展,舊的管線要更新,新的管線要敷設,運行的管線要維修。所以,地下管線檔案紿終處于變化的狀態。因此,管理單位必須定期收集地下管線變化的信息,及時綜合體現在管網和專業管網圖或系統中,使之成為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依據。隨著常州城市的發展,地下管線的種類還將不斷增加,我們將探索計算機綜合管理、地下綜合管廊等新管理手段,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進步及市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