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正確制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助于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
旅游行業對從業人員有著基本的素養要求,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品質,健康的身體,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能夠任勞任怨,成功完成本職工作。并且相關企業在進行人才選用的時候,會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有所要求,而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學生,企業會比較青睞。不僅如此,相關旅游企業還要求所選用的人才具有謙虛的態度,能夠禮貌待人,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準確地進行工作內容任務的表達,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另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寫作功底。正確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會關注學生這些基本素養的培養,也只有在正確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下開展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學生的基本素養培養才能得到保障,學生在進入社會后,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就業才有保障。
2.正確制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要成為優秀的旅游專業人才,必須要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夠借助于專業知識技能開展工作。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是餐飲、酒店、客房管理服務、導游服務等,相關職業都要求從業者具備較為完善的職業技能。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實現成功就業,成功發展,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還需要具有加強的知識理解應用能力,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基于旅游業的發展,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具有較強的職業應變能力,能夠成功應付不同客戶的不同要求,具有加強的合作精神,能夠與同事合作開展好旅游服務工作。并且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素養要高,在工作中能夠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做宰客行為。目前,很多的旅游企業對旅游管理人才的評價不再局限于學歷高低,更多地看中的是人才所具備的職業能力情況。只有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旅游管理人才才能真正受到企業的歡迎。而目前,在學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著人才培養職業能力不高的問題。學校把傳授技能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是有缺陷的,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是存在問題的。新形勢下,旅游企業對人才需求標準不斷提升,學校必須要能夠制定正確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能夠通過正確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實現不斷發展,圍繞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完善教學結構,完善教學環節,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高質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所培養的人才質量才能得到不斷的提升。
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對策
1.明確學生綜合素養強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學校而言,要辦一流的教育,培養優質的人才,需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活動,并且要不斷完善管理環節,做到管理先進,不斷優化辦學條件,能夠為人才培養提供一流的教學服務。對于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而言,要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教育的質量,必須要能夠面向社會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優化創新。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素養高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就必須要能夠明確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目標。要能夠認真分析學生的就業市場情況,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能夠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以優質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引領,開展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實踐活動,真正培養綜合素養強的高技能人才。
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要能夠以社會需要為基礎,進行課程設置的優化創新。要能夠充分考慮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需要,積極把能夠促進學生職業化發展的課程內容引入到課程體系中去,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后有效就業,有效創業提供保障。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要能夠合理設置課堂教學與課下實踐教學內容,能夠實現課堂理論教育與課下實踐教育的緊密結合,課程設置要根據行業情況進行設置,重點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要做大量的社會調研工作,能夠全面掌握社會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情況,了解旅游管理專業崗位群情況,能夠依托職業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職業能力需求情況,對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不斷優化課程內容,要能夠基于崗位技能情況,合理設置旅游管理模塊化的教育內容,能夠構建起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基礎的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不斷優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以優質的課程內容,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質量。
3.創新教育內容
在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內容創新的過程中,要能夠以職業性和實用性為原則進行內容的創新設置。學校要引導教師積極進行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要求教師能夠研究相關教學改革的理論方法,能夠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育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整理,結合人才培養的新需求不斷地補充一些新的教育內容。要能夠組織相關人員做好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的編寫與選用工作。學校要能夠認識到行業專家的重要性,能夠組織一些行業專家和本校專業教師聯合開展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內容的創新工作,能夠編寫出實用性強的,符合行業需要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材體系,不斷提升教材內容的實用性,職業性和針對性,保障旅游管理專業教材內容能夠滿足現代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的需要。另外,要認真分析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能夠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內容建設中,積極增加實踐教育內容,能夠增加實踐課程教學的學時,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在實踐教學方面,學校要加大實踐教育投入,能夠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室。另外,要加強與相關企業的結合,加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工作,為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培養提供支持。
4.豐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學校要能夠針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安排情況,針對不同課程內容設置情況,不斷豐富考核評價方法。對于實踐操作性強的旅游管理課程科目內容,要能夠采用現場實踐展示的方式對學生的實踐素養進考察。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兼有的課程內容,可以采用筆試加現場考核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通過筆試與現場考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和實踐素養能力進行考核評價。要能夠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有效地考核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養,以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能夠實現不斷的發展。另外,對于考證課程,可以采用專業技能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以這種考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調動學生的競賽積極性。
5.加強校企合作力度
要培養高素養的應用性旅游管理人才,在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必須要走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道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是顯著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整合學校和企業雙方優質教育資源,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效解決人才培養與行業需要相脫節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高素養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才有保障,同時這種人才培養也能夠為企業解決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要堅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能夠不斷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力度,能夠通校企之間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保障所培養的旅游管理人才是行業急需的人才。要能夠成立由行業技術專家構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團隊,指導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指導團隊的作用,促進高素養旅游管理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篇2
(一)市場定位
現代化建設中,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在不斷變化中,因此,其市場定位應為高級技術應用型旅游人才,以在促進地方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根據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可知,高級技術應用型旅游人才的培養必須盡可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與當地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等相適應,才能培養出當地旅游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需要在對人才需要、素質結構等進行全面分析后才能確定,以不斷轉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促進教學體系、課程體系等不斷完善。
(二)主要特征
與普通理論型本科相比,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層次、教育特性等方面有著一定獨特性,雖然都是本科性質,但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在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后將其運用到實踐活動中,最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練習,學生可以更快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更偏向于招聘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新人,所以,應用型本科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應用、實踐和技術等方面都要比普通本科學院培養出來學生有更大優勢,是當前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特征。與此同時,與一般應用型專科學院的學生相比,應用型本科學院的學生擁有更全面的理論知識、更扎實的實踐操作經驗和更全面的拓展知識,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的基礎上,他們的創新意識、探索能力、處事能力等都更強,有著非常明顯的競爭優勢。由此可見,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有著與旅游業實際發相適應的顯著特征,需要學生掌握各種先進的技術、不斷增強自我提升意識的自學能力,注重自身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適應相關工作崗位的需求,從而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制定,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教學,不斷完善相關教學體系,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才能真正轉變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實踐過程中,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實踐教學的相關形式
目前,實踐教學的相關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小內實訓。在不斷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時,將其與校內實訓結合在一起,如西餐實訓室、酒水實訓室、模擬導游實訓室等,不僅可以使應用型本科學院的各種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還能,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訓活動中。二是,實習教學。一般情況下,實習教學是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應用型本科學院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比較常見的實現教學模式是“3+1”,一般安排六個月到八個月的時間來讓學生相關單位實習,并對他們進行統一考核、管理和評估等。三是,見習教學。在理論教學完成以后,教師會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參觀,如旅游企業的運作模式、大型會場的接待等,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親身體驗和感受各種活動。四是,就業實習。在學生完成所有的學業后,可以自由的選擇單位就業,并將前兩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作為就是實習,以便學生能找到最合適的就業單位。
(二)實踐教學的相關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有著重要影響。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其相關模式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單基合作。企業為學校提供各種教學基地,但不保證學生畢業以后可以繼續上班,學生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繼續留在該企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和企業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最滿意的單位或者人才,從而減少學生和企業的矛盾。二是,雙計合作。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學生和企業雙方將對方視作以后合作的伙伴,如酒店的工作時間一般是一年。因此,學校和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開辦專業班、指定班等。三是,項目合作。學校可以和某個單位簽訂協議,將某個項目作為學生實踐學習的固定內容,如論壇大會、會展服務、旅游規劃等,以促進企業和學校的長期合作。
(三)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
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各種教學計劃,選擇最合適的合作企業和教學內容,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在對學生的心理需要、生活需求、學習需求等進行全面分析的情況下,將實踐教學作為重點教學環節,從而真正與企業所需人才相配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校內各種實訓活動的有效開展,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與旅游管理相關的各種理論知識,并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與此同時,制定合適的考核制度和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成績、實習成績、實訓成績等進行全面考核,以在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等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最終企業發展中各種人才的需求。
(四)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
在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制定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不斷提高,是影響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招聘、隊伍建設、組成結構等給以高度重視,才能真正促進教師隊伍不斷優化和來源多樣化發展。根據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想要促進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就必須注重人才招聘機制和平臺的有效構建,充分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制定合適的薪酬激勵機制,才能真正吸收和引入到各種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與此同時,不設定招聘要求和條件,對留學、旅游專業、旅游企業等多個方面的教師招聘給以高度重視,加強與旅游企業、旅游企業管理人員的聯系,才能真正滿足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各種需求,最終推動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不斷創新。
篇3
關鍵詞:地方高校;經管類專業;三化實踐教學模式
目前,企業需求大量經管類專業人才,然而許多經管類畢業生卻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問題的根源在于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懂技術、會管理、能管理,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管理人才,而不少院校培養的是理論型管理人才,專業缺乏技術含量,學生缺乏經驗,專業動手能力不強。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合理,課程教學脫離實際,偏重純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技術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讓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有動手技能,成為地方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面對困境,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對經管類專業進行了實訓課程“項目化、模塊化”管理的應用及推廣,大膽探索應用型經管類人才培養新思路、新方法。
一、“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內涵
“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依據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建構主義是在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它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它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依據建構主義理論,立足地方院校實際,根據學校服務地方建設的宗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戰略轉型,培養經管類專業學生動手技能的需要,構建了專業實訓課程“項目化、模塊化、課程化”管理體系。為此,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從六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教學內容的深化:
1.對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動手技能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先后完成《關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關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關于會計學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
2.制定了培養學生動手技能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對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會計學等經管類本科專業人才質量、規格和技能的要求,為強化培養學生專業人才動手技能。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都在2008年制訂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再次修訂了《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在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了學生動手技能的培養。
3.構建了經管類專業動手技能模塊和專業實訓實習模式。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對各專業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構建了管理類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三大模塊。根據模塊設置和專業學生職業發展需求,就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會計學三個專業分別構建了多個專業動手技能模塊。以旅游管理為例,在專業基礎能力模塊下,構建了語言表達能力、商務寫作能力統計分析能力等專業技能模塊;在專業核心能力模塊下,導游能力、旅行社經營管理能力、酒店服務管理能力、景區景點管理能力;在專業綜合能力模塊下,構建了職業綜合能力模塊。為保證學生實訓、見習、實習有實效,湖南工學院除有經管實訓中心外,還在校內外建立了11個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了“實訓+企業見習+畢業實習”三位一體的管理類專業學生實習實訓模式和管理機制。例如在旅游管理專業中,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把校內項目訓練劃分為:形體與禮儀實訓、導游模擬、旅游資源調查、市場調查與營銷、商務公文寫作實訓、旅游景點規劃、旅游資源開發實訓、旅游線路設計和酒店管理綜合等;企業見習劃分為:旅行社管理見習、酒店管理見習、風景名勝見習等;畢業實習主要是通過畢業帶薪頂崗實習等完成。
4.建立了經管類專業動手技能實訓項目體系,推行“項目化”管理。根據專業模塊設置和學生專業(職業)發展對技能不同的要求,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構建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會計學等專業動手技能實訓項目體系。旅游管理專業設計了23個實訓項目,其中,專業基礎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與口才實訓、旅游英語口語實訓)、寫作能力(旅游應用文寫作實訓)、統計分析能力(市場分析與SPSS統計應用實驗)4個實訓課程(項目);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導游能力(旅游禮儀實訓、導游資格考試輔導、導游模擬綜合實訓)、旅行社經營管理能力(旅游市場調查與營銷設計實訓、旅行社管理見習、旅游策劃實訓、旅游電子商務實訓、旅游線路設計實訓)、酒店服務管理能力(酒店前臺實訓、酒店客房實訓、酒店餐廳實訓、酒店管理軟件實訓、形體實訓、酒店管理綜合實訓)和景區景點管理能力(旅游資源調查實訓、旅游地理見習、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實訓、景區景點綜合實訓)18個實訓課程(項目);專業綜合能力即職業綜合能力,主要是開展帶薪頂崗畢業實習實訓課程(項目)。同樣,在工商管理專業設計了26個實訓項目;在會計學專業設計了28個項目。實訓項目實施“項目化”管理,每個項目作為必修課,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目實訓任務。先后完成《旅游管理專業實訓課程“項目化”實施方案》、《工商管理專業實訓課程“項目化”實施方案》和《會計學專業實訓課程“項目化”實施方案》。
5.建立了校內外專業實訓基地。在校內外建立專業實訓基地,搭建了動手技能培養“學校-見習實習基地企業-就業單位”三位一體的技能訓練平臺。兩所高校先后建立了實驗實訓中心,搭建校內實訓平臺,中心擁有的儀器設備都在600萬元以上,如湖南工學院的旅游管理綜合實訓室有旅游規范與線路設計、旅游工商管理、旅游電子商務、酒店餐飲管理、客房管理、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旅游會計學等多套教學軟件。湖南工學院近5年還在校內外建立了19個實習見習和就業基地,如:衡陽神龍大酒店校企共建實習基地、恒飛電纜公司校企共建實習基地、衡陽亞新科校企共建實習基地、林隱假日酒店校企共建實習基地、常寧移動校企共建實習基地等。其中珠海昌安實習基地還被評湖南省首批校外優秀實習基地。
6.制定了動手技能培養嚴格的管理制度。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先后制定了《經管類專業動手技能培養實施意見》、《經管類實訓課程教學管理辦法》、《經管類實訓課程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等規章制度。堅持專業實訓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建立了動手技能培養效果檢測機制。
二、“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功能
“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是基于培養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專業動手技能的應用型管理人才的目的而進行的,但學校并不忽視學生理論學習,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通過實施教考分離等手段,引導學生自學,保證學生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證明,“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很好地解決了目前管理類專業教學中“重理論、輕技能”的傳統教學范式;解決了理論教學脫離實際和實訓教學實效性不足;突破了“以教師為中心”傳統的課堂教學范式,有效地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了師生的專業技能,提高了師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就業。“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把管理學中的項目化管理理論和建構主義的理論融入到“項目化”管理之中,創造性地實施實訓課程“項目化”的管理,提升了實訓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突破了原有的實訓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償的困境。
2.“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建立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三個專業學生動手技能培養的“項目化、模塊化、課程化”實訓體系,完成了各實訓項目的實訓大綱、實訓方案,提高了學生系統的、完備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和能力。
3.“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學校-見習實習基地企業-就業單位”三位一體的動手技能培養平臺,即把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需求和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市場適應能力、就業水平和就業質量。
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對經管類專業進行實訓課程“模塊化、項目化、課程化”三化管理以來,不僅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技能,使兩校經管類學生一次就業率達96%以上,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也有了顯著提高,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教學帶頭人和優秀主講教師,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大大提高,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等各種證書者,占工商管理學科專業教師75%以上,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特別是通過專業實訓課程“項目化、模塊化、課程化”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不管到一般企業還是到重點企業就業,其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短期內都得到了領導、同行和認可與好評。衡陽雁城賓館總經理鄧衡午、華天旅游酒店管理學院副院長、湖南華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唐元熾、衡鋼總公司等一些就業單位老總一致認為湖南工學院和湖南科技經貿學院的經管類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高,角色轉變快,工作適應快。
[參考文獻]
[1] 嚴佳琪.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12-2-29] 省略/new/287_294_201202/29li846987284.shtml
[2]許華麗劉毅: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對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的啟示[J].北方經貿,2006.04
[3]劉在云.關于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8.5
篇4
一、高校旅游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概念
應用型創新人才中包含了“應用型”和‘‘創新”兩個概念。國內相關研究表明:旅游應用型人才就是指根據市場需求,把已有的規律、知識、技術轉化成可以實踐或接近實踐,主要承擔轉化應用、實際生產旅游產品、提供旅游服務任務的操作性、實踐性較強的人才類型。而對創新人才,學術界主要是從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角度詮釋的,即具有更寬、專、交的旅游知識結構和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應用旅游知識進行技術上、服務上創新和二次開發能力的人才,并能夠把發明創造的旅游技術、服務引入到旅游業界,為旅游經濟產生效益的人才。由此,旅游應用型創新人才概念可以界定為:具有扎實的旅游專業基礎知識和很強的職業實踐能力,既能應用已有知識和能力在旅游職業領域成功立足,更能以此為基石,進行旅游技術上、服務上創新和二次開發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定義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管理制度、評估方式等,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它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途徑和教育方法等構成要素。
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高校都能意識到旅游業發展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能意識到隨著旅游業由傳統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支柱產業的同時,對所需求的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值得我們反省、深思的問題。
(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與旅游人才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嚴重錯位
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業已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勢頭最強勁的產業之一。據WTO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中提出了‘‘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目標。中國旅游業正處于持續、快速增長時期,旅游業發展情況詳見表一。
表一2008~2013年中國旅游業發展情況統計表與此同時,為滿足旅游者多樣化的需求。旅游產品也日趨豐富多樣,除了持續發展的傳統觀光旅游外,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體育旅游、體驗旅游、工業旅游等專項旅游、特色旅游層出不窮。這些無不說明了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旅游業已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中央、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和重視,旅游服務的需求正逐步增74長。我國旅游教育也隨著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的不斷完善而異軍突起。各大專院校依托地理、外語、歷史、經濟、工商管理等專業,相繼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或成立旅游系(學院),形成了以專科、本科為基礎,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內的系統的、完整的培養體系,其中,又以本科培養的人才為旅游從業人員的中堅力量。近年我國旅游高等院校發展情況見表二。
在審視旅游業和旅游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兩者間有關人才需求和培養方面的矛盾亦日趨凸顯。一方面,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實踐與創新能力,還要具有相應的管理與應變能力。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本科畢業生往往缺乏行業和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經驗,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而且業界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期望和貢獻評價不高,這種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之間的嚴重錯位導致了旅游行業專向人才和中高級人才的缺乏,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模式單一
很多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多年來一直采用一套教學方案和課程設置,根本無法與時俱進、按照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也大都采用我國教育體制實行的“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多而全,卻缺乏深度和特色。
(三)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之間存在偏差
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將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指明方向,而人才培養方案則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促進人才的培養。但在教學實踐中,許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之間卻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基于旅游行業的特殊性和旅游專業的特色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對學生的學科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服務技能、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均有較高的要求,但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過程中,卻受到學校對各專業每學期開設的課程數量、學分數、學時數等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無法針對專業特點設計合理、高效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即便是設置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難以實現。
(四)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滯后
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理論教學占主要部分且一些內容相近的專業課程仍在反復開設,而能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課程卻開得很少,有些學校甚至還存在因人(教師的情況)設課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單純講授理論,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旅游服務的實際操作技能。由于經費、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尚沒有建立專業實驗室或模擬操作實驗室,也很少提供學生到旅行社、酒店、景區景點等相關旅游企業實習和訓練。對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理論型、知識型知識偏多,而實踐型、應用型的知識卻偏少,管理知識缺乏檢驗、學生動手能力得不到培養,沒有明顯的競爭力,與旅游行業所期望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形成強烈的反差,同時也因許多學生脫離旅游行業造成了旅游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五)學生對所學專業和將來從事的職業認知不清
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中,一部分是因為調劑而不是個人意愿進入到本專業學習的,再加之一些有關從事旅游行業工作的負面新聞報道等因素的影響,使這部分學生從一開始就存在消極、抵觸情緒,對所學習的專業絲毫沒有興趣,總在尋找轉專業的機會;另一部分學生對專業的認知一開始僅是停留在導游、旅行社工作就是吃喝玩樂這樣一個膚淺的層次,隨著一段時間專業課程的學習,才真正意識到旅游行業的特點、工作性質、旅游企業的經營管理、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與保護等問題,認為該專業涵蓋范圍廣博、基礎不牢固、缺乏實踐經驗。經歷過一線實習環節之后,體驗了旅游行業基層工作的艱辛,大部分學生心理準備不足,認為無法實現自身價值,不滿意薪酬待遇的學生最終選擇了放棄。
(六)旅游師資隊伍薄弱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旅游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中國旅游教育起步較晚,旅游高等教育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旅游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嚴重滯后。如前所述,很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是依托地理、歷史、英語、工商管理等專業發展起來的,其大部分師資都出身于這些專業,這些‘‘半路出家”或“轉行”而來教師,既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旅游教育,也沒有接受過必要的崗前培訓,教學中照本宣科、空談理論,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今從事旅游教學的師資已有所改進,旅游專業出身的教師為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力量,但高校現行的用人制度是一味追求教師的高學歷,重學歷、重科研、輕教學、輕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致使教師無法勝任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的旅游教育。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有部分高校讓那些從未有過導游工作經歷、根本不具有導游服務技能的專業教師考導游證,以此提高其“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還有部分高校,不切實際,在沒有師資、學生不具備雙語教學條件的情況下,盲目引進雙語教學,并將此作為其專業特色,結果令人啼笑皆非。
四、構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
1978年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等一批高等專科學校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序幕正式拉開。發展到現在,我國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經歷了36個春秋。回顧這30多年的旅游高等教育,在看到旅游教育為旅游業輸送大量人才,推動旅游業快速成長的欣喜之余,也不得不為現今旅游高等教育出現的問題而深感焦慮。大學生對專業認可度的持續走低,旅游行業本科學生的就業率偏低,旅游企業本科學生的頻繁流動、跳槽,旅游專業教師數量相對減少或職稱、學歷相對偏低、旅游院系的地位相對降低等種種跡象都表明高校旅游專業本科教育正逐漸走向萎縮。調查顯示:無論是排名前10位的著名大學,還是最先開設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8所高等院校,以及后來開設旅游專業的眾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專業萎縮的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旅游行業對人才需求的特點與高等教育體制所設定的人才培養模式之間存在的矛盾。6(P13)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國內一些學者從培養方向、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高校旅游管理應按照管理類學科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旅游創新人才(林剛,1998),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周霄、馬勇、劉名儉,2007),旅游管理專業‘‘三位—體”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劉芬、盛正發,2008),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翁鳴鳴,2010),借鑒德國應用大學模塊化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張濤,2012),中外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分析(王天佑、李麗紅、田雅娟,2013)等,都試圖解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未來發展獻計獻策,這其中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在借鑒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和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的特征,就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尤其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一)樹立創新思維教育的理念
高校旅游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我國旅游業的未來和發展,作為培養旅游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應緊隨世界旅游業的發展步伐,盡快樹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育的新理念,以培養創新型管理人才為目標,根據社會發展和旅游業發展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管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明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既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又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等多種形式,無論哪種培養模式都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原則,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心。以應用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校,更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模式,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構建應用型創新本科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培養體系,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力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旅游業需求的外向型、應用型創新人才。
(三)制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時刻關注旅游業及其相關企業的發展動向、人才需求變化,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合格人才。針對旅游業人才強調專業技能應用型、復合型的特點,在設計培養方案時,除旅游法律法規、旅游資源開發、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文化等專業理論課程的開設外,還應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通過建立具有一定規模且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運用的能力,滿足旅游行業所需要的既有理論水平又熟悉實踐過程、既能真抓實干又能開拓創新的人才需求。另外,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時,應充分考慮旅游76專業的特殊性,協調好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之間的比例,盡可能加大實訓課程的課時量,強化技能性訓練力度,使旅游專業本科畢業生能夠適應一線崗位的工作需求。
(四)準確定位,分層次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多層次的。學者許為民、張國昌從人才所具備的知識基礎、能力和工作類型三個維度出發,將應用型創新人才分為理論性、設計性、技能性、操作性等四個層次。這種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分類堪稱典型代表且較符合我國旅游教育培養現狀。據此,可將我國旅游教育培養的旅游應用型創新人才分為四個層次:旅游操作型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培養單位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技能性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培養單位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旅游設計性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培養單位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旅游理論性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培養單位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博士生、研究生教育)。作為以培養旅游設計性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院校,應以創新為指導思想,整合資源,在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旅游行業基本理論學習的同時,使其具備相應的創新意識,以便今后參與旅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的管理與決策、中小型旅游項目與產品設計、服務的更新與完善等創新活動。這類人才屬于創新人才層次中的中等層次,一般從事的旅游崗位為旅游各大中小型企業中、高層管理崗位,是我國旅游業的中堅力量之一。
(五)突出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課程設置體系
在課程設計體系中,國外的旅游高等院校以
“應用性”為突出特點,在強調學生科學、人文素質的培養以及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基礎理論牢固性的同時,更重視學生應用能力、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課程設置時也體現出廣泛、精深、動態的特點,培養和訓練學生應用能力的課程較多。7(P78)我國的高校可借鑒國外的經驗,突出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將課程設置體系分為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部分。在專業課程設置時,可將原來的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調整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拓展課,同時還可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增設‘‘旅游線路設計’“會展旅游’“景區景點管理”等實踐性、運用性的課程。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應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教育模式,加強教室、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三位一體”的建設。首先,在課堂實踐教學方面,旅游管理專業應開設導游業務、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旅游服務禮儀、酒店管理、餐飲管理等實踐課程;其次,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旅行社、酒店、景區讓學生走出課堂,增強實踐和創新能力。再次,利用校內實訓室,采用‘‘教室演示+學生操作+第二課堂”三位一體的形式,全過程、多輪次模擬、仿真和全真的進行實訓。此外,還可通過導游風采大賽、導游演講比賽、旅游知識競賽、旅游線路設計大賽、導游形象大使評選活動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六)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其專業認可度和創新能力
通過思想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生涯,進一步了解專業前沿信息和發展趨勢,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教育學生熱愛專業,指導學生熟悉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等,明確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還可通過學生參與教師課題、參加大學生科研初步訓練等形式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七)加強旅游師資建設,實現教師隊伍向“雙師型”的轉變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教師教育體制由原來的定向型、封閉式逐步向多元化、開放性培養體制轉型,這不僅是國家層面的變革,也是教師教育機構經歷的改革。多年的旅游教學實踐表明,為適應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需要,必須要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首先,可將現有的部分專業教師輸送到國內比較知名的旅游院校進修、培訓;其次,鼓勵或派遣一些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掛職鍛煉,使其深入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對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行進一步調整、完善和充實。再次,不定期地聘請旅游企業資深人士和學術領域的專家到校進行定點培訓。
篇5
1.旅游業快速發展對高等教育培養要求提升
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從而對旅游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斷提升。從宏觀上來看,目前我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中旅游人才總量不足及旅游結構失衡問題已制約旅游業的發展。據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旅游經濟發展相對樂觀,將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全國旅游院校共計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職業學校1139所;旅游專業在校生人數107.34萬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57.62萬人;旅游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比上年增加2.85%,人數為49.72萬人;2012年旅游專業畢業生總數32.51萬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畢業生數占畢業生總數的49.92%,比上年略有增加,旅游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比上年畢業人數也略有增加,旅游專業學生人數隨年遞增但仍不能滿足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旅游專業人才供需缺口較大。2012年全國旅游高等院校研究生在校生數為5761人,占在校生總數的1.00%,其中旅游管理專業占71.91%,旅游外語專業占9.13%,其他專業占18.97%。本科生在校生數為21.46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37.24%,其中旅游管理專業占62.59%,旅游外語專業占5.93%,其他專業占31.48%。專科生在校生數為35.59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61.77%,其中旅游管理專業占50.82%,旅游外語專業占10.19%,其他專業占39.00%。應用型、復合型旅游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對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旅游行業突出特點對旅游專業人才的要求升級
旅游行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等突出特點,尤其需要高層次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與之相匹配。隨著我國產業融合趨勢大發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將大力推動旅游新業態的涌現,如工業旅游、生態旅游、商務旅游等,特別是旅游業與第二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推動我國旅游裝備制造業大發展。隨著現代信息科技在旅游業的運用,旅游信息化及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旅游業現代經營理念的轉變、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推進傳統旅游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等,將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旅游專業培養模式轉變與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篇6
關鍵詞:旅游;新業態;培養模式;課程改革
我國職業教育在旅游新業態發展下,通過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改革創新。在學科發展越來越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大多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基本是建立在以職業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礎之上的課程開發模式。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踐教學更傾向于教學專業化、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
一、旅游業態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數量分析
酒店管理作為一門系統科學,貫穿于生產、銷售和流通等社會經濟領域中,已成為現代社會覆蓋范圍最廣的產業之一,所以社會對酒店專業人才的需求是較廣泛的。這為酒店專業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業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我們進行該專業培養模式研究的根本動力。
2.市場對人才需求質量分析
當前,酒店專業人才供需存在結構矛盾,這種矛盾存在既有學校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的差距,也有因學生興趣志向轉移引起。
二、旅游業態發展下人才培養能力分析
1.素質要求
思想政治素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遵紀守法。身心素質:具有健全的人格、強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等。文化素質: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術業務素質,能很快適應崗位要求,能進行業務更新。職業素質: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應用素質,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
2.業務要求
(1)職業崗位知識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一定要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掌握現代旅游產業從業人員業務知識;熟悉公關、禮儀知識。
(2)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通用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較強的英語交流能力和使用計算機辦公軟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作適應能力和溝通能力等。
專業及管理發展能力:具有基本服務操作能力;具有較強的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服務設計能力;具有一定的產品營銷能力等。
三、旅游新業態發展下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教育通過三年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與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具有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具備從事專業領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勝任企業第一、二線崗位需要。
2.人才培養模式
(1)知識與技能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要以職業教育為主導,區別本科理論教育,在教學體系上突出職教特色,以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兩大體系”為框架,以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技能訓練為內容,根據專業人才職業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結構,確定教學內容,規范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站在國際化的高度和市場的角度設置課程內容,以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不脫離實際發展。按照“以學生為主題,能力本位為先,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加大實踐教學環節。
(2)實踐與教學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高專突出技術應用性,培養的是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中應強調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相輔相成,相互融合,體現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本專業課程設置應以社會和行業需要為原則,以“應用、實踐”為宗旨,以培養學生酒店接待服務技能與旅游中低層管理技能為主線,以“酒店接待服務技能”為基礎,以酒店工作崗位和崗位職責為目標構建了一套成熟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酒店參觀實習;酒店專業實習;酒店服務技能模擬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該體系綜合素質訓練和專業素質訓練相結合,以專業素質訓練為主,綜合素質訓練為輔,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比例逐年增加。除每門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大量的課堂練習外,還按階段、分步驟、循序漸進地安排了學生校外參觀實習、酒店操作實習、學期綜合操作訓練等環節,從教學學時數上和訓練項目上確保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校企合作“2+1”的培養模式。旅游新業態發展下酒店管理專業是對實踐要求較強的專業,由于行業流動率較高,相關的企業要求員工能迅速地適應工作環境,馬上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人才。要想培養出最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是目前非常好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在課程設置中添加量身定制的培養方案和完成課堂教學,進入企業實習或見習,這樣各專業培養出的人才能與社會需求實現最大程度的銜接,解決目前人才供需矛盾,促進行業的飛速發展。
四、結語
在旅游新業態飛速發展的現代教育,必須以不斷滿足企業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逐步探索以綜合素質為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特色,努力探索以能力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課程改革,重視強化實踐課程,突出課程的實戰性和仿真性,優化提升綜合平臺課程的內容和水平,完善現目前人才培養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人才培養方案的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學分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社會對旅游高職教育的需求也不斷增長,人才培養從學歷本位到能力本位發生戰略性轉變,推動著旅游高職院校從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審視人才培養過程。
一、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1.人才培養模式落后
不少高職院校的旅游專業仍沿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科為基礎,以知識為本位,以理論教學為指導,實行“三段式”教學(即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順序開展教學)。導致培養的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差,不能滿足專業及專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不能很好的適應旅游市場的需求。
2.課程體系的設計缺乏實踐性和針對性
旅游專業是一個對職業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然而目前,高職旅游教育與旅游本科教育的定位界限劃分不太清楚,有的旅游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只是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的翻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過多地強調系統性和理論性,相應的專業崗位技能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比重不夠。課程開發也基本由校內教師完成,缺乏行業或企業的全程參與,崗位針對性不強。甚至許多教材也采用本科院校旅游專業的教材,與行業崗位結合不緊密,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偏差。
3.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實踐教學是高職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高職旅游院校不是將實習實訓環節的教學貫穿于專業學習的全過程,而是普遍存在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過分強調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一般把實習安排在第三學年的下半期,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上半學期主要是在校內以理論為主的學習,導致了學生對行業認識不足,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滯后。
二、高職旅游專業實施學分制的必要性
學分制的實施能為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是以學分衡量學生學習完成情況,并以學生必須取得最低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余地的教學制度。
1.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培養
學分制不受學年的限制,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打破培養模式的單一性,學習成績優的學生可以率先修滿學分,提前畢業;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規定年限內修滿學分的學生,可滯后一定的時間畢業。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有較大的自由度,即可按課程表進程取得學分,也可通過假期、自學完成學業取得學分,或半工半讀或工讀交替完成學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性的培養
實行學分制,有利于克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計劃統得過死,課程體系太過理論化、系統化,專業面偏窄等弊端。學生可針對社會變化的要求選擇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擴展知識面,拓寬專業范圍,增強自己的適應性,以適應社會各方面的要求。因此,實行學分制,既是高職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也是高職旅游專業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3.有利于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
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學生通過選課可以有選擇地選擇教師,這實際上是把競爭機制引入到教學管理中,可以促進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確保師資技能實用化。針對某些選修課,還可聘請旅行社、酒店和景區景點工作人員,優秀導游擔任兼職教師,實現教學師資來源多元化,解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問題。
三、基于學分制的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內涵
以社會需求崗位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著重培養學生畢業后能直接上崗的“彈性學制、工學交替、411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
(1)彈性學制
本專業實行2.5年至5年彈性學制(標準學制三年),要求在兩年內必須完成基本學分,然后由系里安排在第五學期參加企業綜合實訓,達不到要求者可以向系里提出書面申請參加第六學期頂崗實習,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后再繼續選修完課程,完不成者向后順延到第七至第十學期。
(2)工學交替
即是根據企業的需要安排頂崗工作時間,實行彈性學分制。學生在校外企業“廠中校—校外旅游企業”學習與校內實習基地“校中廠—林苑模擬旅行社”學習交叉交替進行。實現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工作與學習結合,學習與就業結合。
彈性學制下的工學交替可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基本學分的學生或因到企業頂崗生產而耽誤的文化課與專業課的學生,用延長學制的方法解決。
(3)“411全程職業化”
“4”即第一學期至第四學期,學生校內學習與實踐階段。學生完成從業基本技能,從業基本素質,校內項目教學,校內專項訓練,校內完成林苑旅行社生產性實訓,在校內旅游企業實現職業化。前“1”即第五學期,學生生產綜合實訓階段,根據旅行社、景區和旅游酒店三大工作領域,確定導游、景區管理人員、旅游酒店服務與管理人員等職業崗位,選擇與職業崗位相對應的旅游企業安排學生進行生產綜合實訓,并能進行定期崗位輪換,在校外旅游企業實現職業化。后“1”即第六學期,學生頂崗實習階段,學生與旅游企業雙向選擇,確定頂崗實習單位,實習就業一體化,實現完全職業化。其培養模式見上圖:
2.人才培養模式運行實施
高職旅游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小組,由系部主任、企業領導、專業帶頭人、專業教師及合作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組成,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編寫符合“彈性學制、工學交替、411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要求下的理論與實踐課程標準,制定校企合作實施計劃,聘請兼職教師,定期修訂和完善方案等。
參考文獻:
\[1\]韋東海,鄭燕萍.對高職高專涉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6,(8):117-118.
\[2\]呂智娟.基于學分制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9,(21):93-95.
篇8
關鍵詞:市場需求;出境領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C9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223—01
一、前言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屆時,預計出境旅游人數可達1億人次。優秀出境領隊人才是市場急需的,也是有廣闊市場前景的。
下面以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從四個方面探討高職旅游院校出境領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二、根據旅游市場和企業對出境領隊人才的需求,重新思考和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其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由于工作繁復、性質獨特,旅行社對出境游領隊的業務和文化知識要求甚高,除了要熟悉當地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宗教、藝術、飲食及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文化知識外,還要有能力安排當地的交通、住宿、餐飲等繁雜環節,并具備與各國領事館打交道、在異國他鄉迅速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進行市場需求跟蹤調研基礎上,我們緊緊圍繞出境領隊人員所應具有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重新調整設置了20多門專業課程。學生專業知識儲備,如熟悉領隊處理問題的措施,中國政府禁止攜帶的進出境物品及限制進出境物品,帶進他國(地區)免稅物品的限量,境外旅游時在證件、錢物、交通、飲食、住宿、觀光、購物、人身等安全方面的提示,不同目的地國家(地區)旅游注意事項,境外旅游行程經典范例等等。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專業能力的強化,使他們成為具備良好職業素養與崗位技能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推行“教學做”為一體的核心課程建設,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本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市場競爭力
結合當今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出境旅游的實際操作過程,按領隊在出團前的準備、中國出境與他國入境、在境外帶團期間的主要工作、他國離境及中國入境、領隊帶隊歸來后的交接工作五大環節的工作任務,推行“教學做”為一體的核心課程建設,著重培養學生的帶領團隊、掌控團隊、處理突發事件及講解、溝通、協調等能力。將出境前說明會,出入境手續的辦理程序,中國及外國出入境登記卡和海關申報單范例和實際填寫,通過課堂情境模擬、仿真實驗室、校內外實訓基地,機場海關等各種手段,展示領隊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流程,從而讓學生真實了解領隊開展工作具體方法,并得以參與其中的程序模擬訓練。
本著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為本位的目標和方向,在解決學生實踐能力的問題上,我們充分利用校內旅行社接大型國際會議,推選學生從事外事游船、外事團隊接待服務講解工作,分批帶領學生前往國際機場,親歷海關各種辦理程序,即有助于增進學生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實踐工作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從而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四、優化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結構,與旅游企業合作開發和推進課程的實用性,實現旅游院校人才培養資源渠道多元化
首先,學校從中青年專業教師中選派部分人員到旅行社掛職鍛煉或從事企業兼職。這部分教師必須獲得出境領隊資格,要為他們帶團出境旅游提供便利,以增加其出境領隊實踐經驗。學校專業教師根據旅游形勢與環境的變化及時充實、更新,做到與時俱進以適應一線出境領隊工作的實際需要,從而增強培養學生對旅游企業發展的適應性。
同時引進或聘用在旅游企事業單位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并擔任過出境領隊或中高層管理職務的人員,成為學校專業兼職教師,也包括邀請旅游界的專家、資深出境領隊到學學校舉辦學術講座,以達到充實實訓教師隊伍和人才培訓共育的目的。大家共同參與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的制定,把行業中的新發展、新動態、新問題帶進課堂,從而深化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有活力和實用性。
五、探討多領域合作,構建政府、學校、企業“三位一體”的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出境領隊人才共育模式
把企業的實踐經驗、資源,政府的旅游發展政策傾斜支持與學校的師資力量結合起來的模式,對我國出境領隊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全新意義。旅游院校和專業對口旅游企業一直都有著良好的產學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實習實訓的更多機會,也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
隨著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不斷增加,具備一定規模的出境領隊人員也是旅行社能夠正常開展業務的必要保障。“實習企業”或“簽約企業”為學生提供直接的培訓和出團機會,或者旅行社可以加強與旅游院校的聯合辦學的探索,根據自己本身的特色來定向培養自己所需人才,實現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共同育人。這樣,即可滿足旅游企業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和解決旅游旺季團隊接待人員不足現狀。
六、結語
出境領隊是出境旅游服務第一線的旅游產品執行者,其本身素質和服務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旅行社的服務水準和游客的旅游體驗。當今市場迫切需求下,旅游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要主動適應快速發展的出境旅游市場,為出境旅游輸送高質優秀人才,最終實現旅游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資源持續開發和供給與我國旅游業長期穩定增長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特色專業;國際旅游島;海南高校;奢侈品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3-0050-02
一、海南高校開設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情況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大力發展具有海南特色、為建設國際旅游島服務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海南高校特色學科和專業建設。”特色專業的培育和建設對于海南高校的發展、對于海南高校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響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選擇。
開展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建設,實施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舉措,足實反應了國家及省教育部門、財政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加強專業建設,一批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正在迅速成長,一批水平較高、具有發展潛力的專業正在形成。比如海南大學對外漢語專業、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熱帶農產品方向)專業、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應用俄語專業、海口經濟學院工程造價等專業被評為2012年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這批特色專業是海南各高校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舉措,將對海南高校的專業建設與改革起導引作用。
但海南高校專業的布局目前還屬落后狀態。2007~2011年在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七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中,海南省獲得了國家級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占全國的0.376%,從比例來看,是全國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另一層面,2011年,我省共有13所院校30個專業參加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的評選,其中本科專業13個,高職高專專業17個。2012年,共有18所普通高等學校申請增設全日制本專科專業(含方向)60個,其中,本科專業(含方向)25個,專科專業(含方向)35個。但經專家審議,2011、2012年最終評定下來的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本科分別為7個、6個,高職專科兩年通過評審的都是8個。省級專業建設點絕對數據太小,特色課程在我省的開設還屬于不多、不全、不成熟階段,其增設新專業的空間還很大。
二、從海南國際旅游島行業建設的需要看開設行業特色課程的必要性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劃了海南省未來的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其提出的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海南將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海南將著力培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運動休閑、療養休閑、商務會展、民族風情和文化、紅色旅游、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熱帶森林等特色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十大旅游產品。
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使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產業選擇有了更加明確的定位。目前,我省國際旅游島特殊政策的試驗包括大型免稅購物、體育彩票、西南沙旅游、游艇旅游、水域開放、森林旅游,離岸金融等已在先行試驗區集中實施。其中產品創新的試驗包括發展海上運動、潛水等項目、推進開放西沙旅游、建設郵輪母港、發展郵輪產業、探索新媒體總部基地、國際私人博物館等文化創意產業。
有需求就有市場。順應時代潮流,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專業結構動態調整和優化,以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趨勢。但現有的特色專業建設水平、專業布點與海南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即將發揮的作用是不相稱的,海南高校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還應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按照海南省教育廳關于認真做好2012~2013學年普通高等學校新增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省要進一步加大現有專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與我省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專業。另外,自十以后,中國的經濟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傳統的房地產與汽車工業,高能耗、靠損害自然環境為代價提升GDP的產業要逐漸被高科技、新能源、信息產業所替代,未來的人才培養走向亦必須適合這種產業建設的需求。
三、從海南國際旅游島多元化人才培養需要看開設奢侈品營銷學課程的重要性
《意見》的頒發使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標志。《綱要》讓海南又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這同樣給海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命題:海南高校應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服務?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曾毫不諱言地指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不缺賓館酒店,而是最缺人才。”基于此,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海南全省人才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海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綱要》),也對未來12年本省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做了詳細分析和具體規劃,并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把人才適度跨越式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走人才強省之路。根據《人才綱要》精神,我們來對本省奢侈品營銷學課程設置的可行性進行有益探究。
奢侈品通常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和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進入21世紀的中國,經濟的發展使旅游與奢侈品的消費同步進行。據統計,2009年中國游客在法國免稅店共消費約1.58億歐元,同比增加47%,2012年中國奢侈品全年消費460億美元,其中國外消費271億美元,國內消費189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總額或將突破300億美元大關。另外,由于國際頂級奢侈品進駐我國時間較晚,因此,我國國內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市場不成熟,經營及管理水平不高、熟悉世界頂級奢侈品的營銷人才短缺,中國消費者對于世界頂級奢侈品的消費還沒有達到理性成熟的階段。
目前,我省雖已有一批發展勢頭良好的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相應專業。但據筆者資料分析,我省各高校開展的現有特色專業中,尚無時尚管理專業及奢侈品營銷學之類的專門性課程,海南高校在部分學科專業領域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所有這一切為開設奢侈品營銷學課程提供了設想的空間。
四、現階段時尚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位與奢侈品營銷學課程體系建構
國際奢侈品營銷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營銷項目之一,是“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旅游市場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多元化的消費趨勢及奢侈品本身行業的發展也對營銷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緊貼行業發展,規劃好海南特區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建設應明確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應該密切和世界奢侈品經營店、免稅店合作,充分吸收實踐者的意見,由學校和企業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然后根據工作能力要求,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設置課程,指導實習實訓,共同建設專兼職教師隊伍,制訂人才培養驗收標準。
(二)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海南高校尚無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筆者認為,海南高校教育對其必須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其培養目標應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專門型人才。具有與本專業領域相適應的高文化修養與素質、道德水平;掌握各類奢侈品基礎知識、具備世界奢侈品品牌市場營銷、技術推廣的基本技能;具備在奢侈品經營店、免稅店營銷的實操能力;從事組織與管理等相關工作的高層次技術型人才。
(三)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結合高校教育的特點和奢侈品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制訂以滿足整個產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的。以奢侈品經營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以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為主要途徑和手段。具體概括為“全程理論與實踐交叉模式”,即“理論教學+仿真實訓+課堂修正+頂崗實習+總結提升+零距離就業”。
(四)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當立足分析該專業的職業背景和崗位要求,把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工作態度等要求一一列舉出來,找足開發點,形成教學門類。
(五)注重課堂教學、實訓操練、頂崗實習三個過程
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奢侈品管理等基礎理論,以及經管專業所需的知識和應用技能,產品市場營銷等技巧;通過實訓操練,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操的磨合;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接受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在店(所)服務能力、銷售能力、客戶關系管理
能力等。
五、結語
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要求實施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大力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健全人才培養、引進政策體系,加大教育對外開放力度,支持海南與國際知名院校開辦高校各種合作。隨著中國奢侈品市場將呈現巨大的增長,設置時尚管理專業并開展比較成功的奢侈品營銷學課程,不僅為我省高等教育專業建設提供一種新思路,而且可為國際旅游島的建設輸送所需的具有良好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的服務管理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龔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參照群體效應研究[J].商業時代,2007,(1).
[2] 駱冰.黎族竹竿舞在海南高校開展的構想[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3] 朱沁夫.對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專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
篇10
關鍵詞 CDIO 旅游管理 人才培養模式
0 前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增強,國與國之間所面臨的人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高校培養的人才目標已從單方面的個體學識和經驗,發展到注重人才的合作與溝通、創新與決策能力。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創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開辦多年來存在著重理論學習,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強,團隊協作和綜合能力訓練不足,專業特色和專業優勢不鮮明等問題,更需要進行教育觀念創新和教學模式改革。本文從21世紀新型人才觀出發,借助CDIO的教育理念,在旅游管理學科培養目標能力結構框架的指導下,結合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特點與優勢,確立了本科教育的培養理念和目標,構建了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理論和實驗教學方面的改革和實踐。
1 CDIO教育理念的引入
CDIO 指以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為四大環節的工程教育理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專題研究組于2004年提出,旨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到現代工業產品從構思、研發到運行、終結的全過程中,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的理論、技術與經驗。CDIO包含的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參與新產品和新系統的開發和運行、認識技術研發對社會的戰略意義的三大總體目標體現了創新的教育思想,受到美國、加拿大和其它華盛頓協議國家職業工程師組織的普遍認可。國內外的經驗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合工科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對文管類學科的教育教學也有寶貴的借鑒價值。首先,CDIO“做中學”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方式和啟發式、互動式、交流式、網絡化、全方位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體系,有利于培養“應用性復合型”的本科畢業生,形成知識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模式。其次,CDIO關注學生的團隊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強調通過團隊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對于培養管理人才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CDIO注重各環節的實踐與創新,國內部分高校實施的“3 + 1”創新教育模式體現了較高的先進性、實效性與優越性,培養的畢業生以其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術能力與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企業的高度好評。實踐證明,CDIO的教育理念對社會科學領域的旅游管理專業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具備更扎實的基礎知識、更寬口徑的知識類型、大力提高旅游管理的實踐能力和有效的團隊工作能力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
2 旅游管理本科專業CDIO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從2008年起,圍繞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開展的CDIO教育教學改革,旅游管理專業團隊深入研究了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結構、實踐能力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實踐,構建起基于“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教學體系,并通過實施“校企聯合、國際合作、產學研結合”的“多通道”培養途徑,著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
首先,專業教學團隊針對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性很強的特點,深入研究了CDIO改革模式與“%i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契合度與兼容度,并根據國務院2009年提出的“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融入了CDIO理念,從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角度,以專業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根本,進一步對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并結合社會及行業需要,圍繞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增設了人才培養標準,構建了新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將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質量管理建設融入教育教學一體化培養體系之中,深化和豐富了“%i型”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如圖1所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構建的CDIO模式下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成長平臺,從培養目標看,由原來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為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更加切合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本專業深化了基于CDIO的人才培養定位、教育教學一體化的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體系,立足于國際化辦學方向,緊密結合我國旅游業發展需要,發揮我校信息技術學科優勢,注重多學科交叉與融合,通過建立完善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具有全面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熟練應用旅游信息技術、英語口語的專業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畢業生將更加具有“專業技能、有社會意識和有企業家敏銳性,能在越來越依賴于復雜技術系統的環境中保持高效、創新和卓越”的職業精神。
在課程體系方面,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原有的課程體系是“知識-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本專業團隊調整深化了原有的認知型的模塊化課程結構,其構建路徑包含三種基本方式,即:垂直組織(課程知識的先后遞進關系)、水平組織(課程知識的橫向統整關系)、混合組織(水平與垂直的融合)。這種課程體系結構的優點在于較好地結合了大學生認知結構和認知特點,有助于學生連貫性、邏輯性地學習知識并逐步提升應用能力;不足之處在于專業課程設置中不是完全按照行業或崗位需求進行系統設計,會造成一些課程知識重復講授,使學生知識面狹窄、綜合創新能力弱。專業教學團隊積極探索構建基于CDIO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的課程教學體系,在調整后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中,圍繞每一個課程群應達到的教學目標,組合關聯體系,進一步強調旅游管理課程體系的“知識綜合化、課程模塊化、教學多樣化、場域開放化、考核全程化” 特點。課程體系將知識-能力-素質全程化培養集成一個整體,為學生提供來自真實旅游世界中產品和項目系統的CDIO過程環境(構思-設計-實現-運行),把學生培養成能夠掌握更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知識)、領導旅游產品或旅游目的地系統開發設計、規劃或運營管理(能力)、理解并有興趣探究信息技術發展對旅游業戰略影響的重要性(態度),為地方旅游業發展培養一批具有旅游信息化職業素養的專業人才。
在實踐環節,本專業團隊按照“入門認知-基礎應用-綜合應用-創新應用”構建起“四段梯級式”實踐教學體系,對增強學生行業認知能力,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樹立創新精神、國際化視野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起到了推動作用。如圖2所示,該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具有按照不同年級階段的梯級式目標實踐學習環節,明晰了師生教學與學習過程,為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學習經驗,增強行業認知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樹立創新精神、國際化意識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起到了推進作用。
此外,在校企合作、國際合作、產學研合作方面,本專業在國內外建立了20多家專業實習基地,與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建立了酒店-迪斯尼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與美國萬豪酒店集團建立了定制化培養方案;與德國艾伯特基金會開展人才培養及科研合作8年,共推進了9項教學科研項目。與四川省旅游局、省林業廳、都江堰市旅游局、都江堰市商務局、雅安市旅游局、名山縣旅游局、阿壩州旅游局、九寨溝景區管理局、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理縣旅游局、茂縣旅游局、汶川縣旅游局、攀枝花市商務局、西昌市旅游局、達州市旅游局等地方政府及部門建立了長期產學研合作關系;與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及政府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形成了以教學為中心,實踐促教學、科研促教學的教學合作運行體系。 (下轉第152頁)(上接第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