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配音的技巧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配音的技巧方法

篇1

關鍵詞:健美操;編排技巧;音樂搭配

前言

健美操上個世紀在西方國家興起以后,由于它的健康娛樂特性迅速風靡全球,被全球健身愛好者熱捧。健美操搭配上旋律優美的音樂以后,更具節奏感和協調性,為許多健美女性所喜愛。近年來,健美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被普遍應用,如何編排健美操并為之搭配上適合的音樂,使之更適合于人們學習,是許多研究者非常重視的課題。

1.健美操的動作編排技巧

健美操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體育運動,更是為青少年所喜愛,健美操在編排時,要考慮適用的人群,以及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性格愛好,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把健美操設計為動作優美、動作整體對稱、起伏的現代藝術。

1.1健美操動作的編排要考慮適用人群的具體情況

在健美操的動作編排之前,要對所要編排的健美操的適用人群做好足夠的調查。比如,要編排適合于大學校園體育教學的健美操,就要考慮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并且要對學生的健美操方面的興趣喜好做調查。大學生的學習比較繁重,同時課外都比較不喜歡外出運動,這時候就要編排出對身體鍛煉有益的動作;大學生一般都喜歡動作激烈,迭起的旋律,相應的,健美操的編排動作就要熱辣奔放;考慮到男女生體質的差異,要編排出適合于男生單獨、女生單獨或者男女生混合教學的健美操動作,以使其適應性和受歡迎性更好。

1.2健美操動作的編排要考慮其自身對稱性的特點

健美操是一種娛樂的同時能夠鍛煉身體的體育運動,因此它的動作不能只鍛煉人的某一個部位而忽視其他身體部位的鍛煉。在編排動作時,要設置動作的對稱性,這樣不僅可以使人易于學習熟記每個動作,再具體操練過程中還可以實現整體性和綜合均衡鍛煉每個身體部位的效果。

1.3健美操的動作編排要有自己的特點

首先,健美操在編排過程中要結合適用人群的特點來設計動作的速度、力度以及幅度,同時,考慮到該群體的體力的具體情況,還要考慮動作的長度,要把藝術和體育完美的融為一體,讓使用者有視覺享受的同時,達到鍛煉娛樂的目的。

然后,健美操不僅是一種鍛煉娛樂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展現使用者內心的情緒。因此,健美操編排時要考慮到適用人群的復雜多變的心理變化,使健美操的優美動作具有包容各種情緒的能力的同時,甚至可以使人完全沉浸入其中,舒緩或者平靜人的心境。

最后,健美操的編排要有自己獨創性和整體性。不能拘泥于傳統動作,沒有創新精神和緊跟時代的意識;同時,整套健美操不能只有或奔放或平靜或乏味的單一動作,要動靜結合,起伏有度,靈巧生動。

2.健美操搭配音樂的方法技巧

健美操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適宜的音樂可以使人在優美的旋律中盡情的享受健美操,但是倘若音樂搭配不好,就會破壞整個健美操的節奏,使動作產生不協調感,達不到賞心悅目的效果,所以在為健美操搭配音樂時,要特別注重技巧。

2.1注重音樂與健美操節奏的一致性

音樂與健美操都是節奏感很強的一門藝術,兩者的搭配本身就是藝術的融合,節奏一致則會使兩者的融合體得到升華,節奏不一致則會使兩者產生抵觸,達不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音樂的節奏與健美操一致,則可以使健美操的每一個動作自然地融合到音樂的節奏中,使人學習鍛煉的興趣更加濃厚。

2.2注重音樂的流行程度

選擇大家普遍熟知喜愛的音樂,不僅可以增加使用人群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人由于對音樂的熟悉更快的接受和融入健美操的動作中。流行音樂不僅節奏鮮明,歌詞新穎動聽,而且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因此,選擇流行音樂對于健美操的普及和學習都有很大的益處。

2.3注重音樂的變化性并適時更換音樂

健美操鍛煉者對于搭配的音樂剛開始會由于其優美的旋律和強力的節奏感,對健美操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等到對音樂的節奏和風格熟悉以后,會對這種重復多次的音樂產生厭倦和抵觸,這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降低。這個時候,就要有多種可供搭配的備選音樂來更換替代原有音樂,重新喚起人們學習健美操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雖然音樂更換了,但是健美操的動作和節奏都沒有變,這就可以在另一種音樂氛圍下檢驗學習者對于健美操動作的掌握領悟程度。

3.結語

隨著健美操在全球的普及程度越來越大,人們鍛煉和娛樂的方式也隨之增加了。變化多樣、富有節奏感的健美操搭配上大家熟悉喜愛的音樂,在鍛煉身心的同時,也起到了賞心悅目、舒緩疲勞的目的。編排合理科學的健美操動作,再加上通過科學搭配的精心挑選的音樂,健美操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及。

參考文獻:

篇2

 

現已有許多教師發現并及時修正著這些問題,并嘗試利用新的方式與媒體進行與時俱進的多樣化教學,意圖將這些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時代與歷史的發展需求。

 

當代中國動畫專業的影視聲音課程已于眾多優秀教授與中青年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效。

 

但與此同時,也因為許多時代與歷史的關系,中國動畫專業的影視聲音課程亦隨之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1]而在這些眾多的問題之中,最為瓶頸的則是配音這一支撐動畫專業影視聲音課程關鍵環節的教學現狀與教學問題。

 

一、當代中國動畫專業影視聲音課程中配音這一關鍵環節的教學現狀簡述

 

目前中國動畫試圖以方言與所謂“地球人都能看懂的偽默片”掩蓋其配音薄弱的現象愈演愈烈,這從側面直觀的反映出了中國動畫專業影視聲音課程中對配音這一環節的嚴重教育瓶頸問題。[2]

 

二、當代中國動畫專業影視聲音課程中配音這一關鍵環節的教學瓶頸問題簡列

 

(一)在課程中沒有著重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而是側重于指導學生對現成素材的收集與整合技巧,忽略了對學生人本體驗的教育與指導。

 

學生沒有花心思在觀察與體驗生活的趣味之中,僅會一味的尋找素材、整合技巧,逐漸缺失了對臺詞語言的創造性。[3]臺詞本身寫得就有問題,再專業的配音演員也無法挽救它。那些妙趣橫生的對白不是閉門造車、胡編亂造出來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生活積累與提煉。[4]

 

(二)在課程中不重視強調聲音在動畫創作中的重要性,無論是技術還是觀念層面。

 

教師于課程中,不強調聲音的重要性,反映在學生身上便為:當其進行動畫作品創作時,其于聲音上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連全部制作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一般都是一晚上對付出來的。

 

幾乎沒有學生在進行聲音編作時考慮過聲音的空間感以及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建筑與藝術學部 動畫教研室 湖北 武漢 430073臺詞、音效、音樂三者之間的比例與節奏問題。

 

(三)在課程中少有強調讓學生進行表演練習的教學環節,以至于當學生在進行動畫創作的配音時,無法直觀的指導配音演員進行創作。

 

三、擬解決以上教育瓶頸問題的設想方案

 

(一)在課程中最大限度的啟發、指引學生去感受生活

 

什么是好的臺詞?它不是華麗的辭藻,也不是《讀者文摘》式的哲理名言,而是通過最簡單的語言,去揭示最復雜的內心活動。[5]

 

在進行臺詞是否是“人話”的檢驗過程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配音演員能否順暢地說出來,如果他們覺得繞嘴、打絆兒、別扭,那肯定是臺詞出問題了。[6]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國產動畫片是針對小孩的,一些負責的制作人也會給受眾----小孩----看樣片并征求他們的意見。其實指望小孩說出什么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是不現實的,但是你可以叫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一遍樣片的故事、臺詞。小孩只會復述自己有印象的東西,而這些肯定是他們感興趣的。

 

那些小孩不感興趣的東西,在他們的心中可以直接過濾掉不說。同時,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復述,肯定和成年人原來寫的臺詞不一樣,此時正好可采納他們的意見,修改臺詞與配音。

 

(二)從意識到技術上將聲音擺放在與動畫其他設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與教育,讓他們養成從動畫創作的最初期就能將聲音作為重點進行考慮與設計的良好習慣。

 

(三)多帶領學生進行表演訓練。

 

多帶領學生進行表演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很多配音中所存在的硬傷問題,還能幫助他們進一步的了解動畫動作、表情甚至心理,并在此基礎上更好的創作動畫片。[7]

 

四、對未來中國動畫專業影視聲音課程中配音這一關鍵環節的教學方向展望

 

影視聲音課程中配音這一關鍵環節于當代中國動畫專業之中的問題雖然頗多且棘手,但其發展的方向與未來仍然是光明而豐盛的。[8]現已有許多教師發現并及時修正著該課程中配音的教育瓶頸問題,并嘗試利用新的方式與媒體進行與時具進的多樣化教學,意圖將該類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以適應時代與歷史的發展需求。

篇3

一、教師范讀,加深情感體驗

語文朗讀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范讀,但當前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學生因缺乏示范與引導,難以掌握朗讀的技巧。學生朗讀不得法,對文本理解不透,讀不出文本情感,必然對朗讀失去興趣。因此,教師的范讀必不可少。教師用標準的普通話范讀,準確地表情達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學生會在聽中模仿,在聽中糾正自身在語音、語調及句讀方面的錯誤,久而久之就會掌握朗讀的方法,形成朗讀技巧,能夠流利而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范讀的感染力,以聲傳情,以情發聲,引發學生感情共鳴,使學生深刻理解滲透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有效達成朗讀教學目標。

二、聯系實際,引導感情誦讀

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感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烏鴉喝水》是一則童話故事,敘述了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最后發現一個瓶子后,通過叼來石子使瓶子中的水位變高而喝到水的故事。課文中有這樣的描寫:“瓶子里有水,但水不多,而且瓶口又很少,很難喝到水。這該怎么辦呢?”在這段描述中的“怎么辦”三個字是讀的重點,要讀出烏鴉口渴的情態,讀出口渴卻喝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到底怎么去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體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令人焦急的事情。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理解這樣的情境:上課鐘就要敲響了,而你離學校還有一段距離,想想遲到就會遭到老師批評,你是個什么心情?上課鈴聲響了,你快步跑向教室,可是一摸自己的膀子,又忘記了帶書包,你當時焦急不焦急?想想這種焦急的心情,就可以理解當時烏鴉是如何焦急了。只要能理解這個心情,就可以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不僅會知道如何去讀,而且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張揚個性,倡導多元解讀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有情感,有思想。語文課程標準也倡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理解與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情境,關注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通過理解課文,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如執教古詩《尋隱者不遇》,學生讀詩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一句時,讀出了不同的感彩:有的學生邊讀邊失落地搖頭,因為他們從詩中感受到了詩人的失望;有的學生邊讀邊點頭,因為他們理解了隱者之隱;有的學生邊讀邊讀眉毛緊皺,因為他們讀出了詩人的困惑。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解讀文本,教師要對其進行引導與鼓勵,充分發揮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的獨特性與創造力。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讓多元化的朗讀折射出學生不同的個性,這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有效途徑。

四、引用多媒體,領略文本意境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與方法,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情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訓練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使學生把握情感基調,有感情地朗讀。如執教《雷雨》一課,在學生初步朗讀課文以后,教師播放與其意境相吻合的音樂,讓學生邊朗讀邊想象雨前、雨中及雨后的景象,讓學生隨著音樂的舒緩與凝重體會文章的情感基調,把握文章的主題意旨。再如,學習《美麗的小路》一課,在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時,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畫面,采取給畫面配音的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學生對照課文給畫面配音,探究如何配音才能更符合課文意境,學生興味很濃,踴躍參與,在輕松舒緩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讀出文中的情感,提高了朗讀能力。

篇4

省監獄管理分局是省司法廳直屬監獄,已有建場五十年的歷史,四面環水,僅有一條道路通往外界,是天然的監獄,這是我的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政治處宣教科,主要職責是采訪、拍攝近期發生的有影響的事件,每周編輯出一期當地的電視新聞,并在省監獄系統的網站上新聞消息,以及櫥窗宣傳欄的設計和制作,等其他和宣傳有關的所有事件。

我實習期間的主要工作有攝像和寫電視稿,參與編輯,后期配音制作成電視新聞,也寫些通訊在網站上。

實習期間,我參與了幾次監獄黨委召開的重大會議拍攝與編輯,學會了怎樣處理政治類新聞的基本能力,和拍攝也寫稿之間的協調。拍寫政治新聞,一定要牢記各位領導的姓名與職務,在編寫時要注意排名和稱號不能有錯。同時在拍攝時要注意攝像的角度和時長,以便在后期編輯時方便采集和處理,變化角度是為了防止視覺疲勞,在遇到一些領導發言較長時,就需要攝像時間長些和轉化角度多拍些鏡頭。我在編輯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拍攝的畫面不夠長,以至于配音時沒有相應的鏡頭來說明,拍些空鏡頭放在其中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能過多使用,這提醒我,下次再拍攝時需先構思好畫外音,再根據報道內容來采集需要的鏡頭,以免一些鏡頭不夠用,而另外一些鏡頭太多了造成浪費,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我還參與拍攝了一次防盜防暴演習,拍攝銀行被盜,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后立即出動,派出特警若干名,在緊張有序的部署后,制服了挾持人質的歹徒。這次拍攝的感觸是記者要有點勇氣,看著“歹徒”拿刀囂張的模樣,自己嚇得要死,但為了采集畫面,還得往前沖,另一個很大的感觸是,要有敏感的觸覺和一種新聞意識,在你不知道下一秒哪里會發生狀況的時候,你往往要憑著本能去操縱攝像機,有些精彩的畫面,不是你看到了想到了才拍下來的,而往往是本能驅使你把鏡頭往那里掃,在拍攝的時候除了勇氣和新聞本能之外還需要一些果斷,猶疑不定的畫面除了有特殊用意外,在編輯時往往做廢鏡頭,不能使用。

播音給我的感受是,主播新聞的說話方式和平時說話差得太多了,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一是語速要慢,二是聲音要穩要沉要有一種磁性和力量,忌諱輕飄飄的念稿,三是,語氣、語調,以及停頓的地點與時長要注意,靠聲音把消息準確地傳播出去,自然在這個方面要重視,第四,就是播音員的基本素質了,那就是在配音之前把稿子從頭到尾好好地讀幾遍,讀熟,讀到自己能夠準確理解了,才能傳達給別人準確的信息,不能有生澀,結巴的地方。

篇5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7-0080-01

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有利于學生學好英語。在詞匯教學的課堂實施方面,要充分理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掌握有效記憶和使用英語詞匯的方法”這一新內涵,做到“在小學階段,學習策略的培養可以采用滲透的方法、多引導學生通過感知不同學習方法和技巧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詞匯教學當然也要因地、因時、因人而異,其教法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如下幾種詞匯教學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形式呈現詞匯

1.以舊引新。以舊引新是利用學生已有的詞匯知識來學習新詞,既復習了舊詞,又掌握了新詞,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運用對比。如學習“big”和“small”時,筆者用兩個一大一小的蘋果來呈現;學習“long”和“short”時,筆者用兩把一長一短的尺子進行比較。這樣一來,學生對所學詞匯印象非常深刻。

3.全身反應。對小學英語教學來說,做動作有助于單詞的記憶。有些單詞通過肢體語言來呈現,學生的記憶尤為深刻。如教廣東版《開心學英語》Book 3,Unit 2 《School activities》中學習“play soccer,play the piano…”等動詞短語時,筆者分別做出不同的動作,并讓學生和筆者一起邊說邊做動作,落實到每個學生,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方法記憶詞匯

1.新舊結合,分類識記。為了讓學生牢記生詞音義,日常運用自如,筆者運用了新舊結合、分類識詞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廣東版《開心學英語》Book 7,Unit 5《It’s a magic hat.》當中的“hundred,thousand”等數詞時,我領著學生先復習以前所學的數詞及其序數詞,并將這些數詞整合,教給他們各種數詞的表達法。再如教Book 7,Unit 11《Let’s go to space》中的“moon”一詞時,結合以前所學的“room,broom,noodles”等詞,讓他們尋找“oo”的發音規律,同時也把所學過的“good,food,cook”等單詞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學新憶舊中牢記單詞的音、形、義。

2.創設情境,歌謠助記。將歌謠引入英語課堂不僅便于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開啟心智,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筆者經常根據教學實際結合每一個模塊所學單詞自編一些歌謠。例如:在學習Book 3,Unit 2時,筆者編寫如下歌謠:Doing,doing.What are you doing?Reading,reading.I am reading...

3.舊曲新唱,加深記憶。歌曲有優美的旋律,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筆者常常把學生所學的單詞套在學生所熟悉的曲子中。學生通過唱歌,能很快學會新單詞和新句型。如學習Book 3,Unit 5 《My Body》時,筆者把所學的單詞編成一首歌,套上了《兩只老虎》的曲子: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My left hand,my right hand. Do you see my two hands?Do you see my two hands?用“ears、eyes、arms”等詞替換劃線部分的單詞來重復歌唱。學生通過反復唱,不知不覺、高高興興地把本模塊所學的單詞、句型牢記在了心里。

三、多方式全面參與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努力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局面。小組的劃分以及明確的分工使得原本比較分散的學生凝聚成了一個個小團體,每個小組就好比一個濃縮的英語課堂,合作氣氛相當熱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筆者常用的策略如下。

1.小組游戲競賽法。小組游戲競賽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加語言交際的一種活動形式。如:“看誰記得快”、“詞語接龍”、“開火車”等游戲活動,有利于學生初步認識單詞及鞏固單詞。

2.小組對話表演法。小組對話表演法是小組成員根據所學詞匯及句型合作編寫新對話,并要求每組成員把自己編好的對話加上表情動作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評選出優勝組。這種方式使學生在英語交際中鞏固了單詞。

3.小組故事配音法。小組故事配音法是小組成員根據所學的故事,進行“我是小老外”的配音活動。每節課抽若干組進行小組配音活動,配音前要求每組成員按故事的內容分好角色,看著取消了聲音的動畫故事進行配音,配音時一定要認真模仿故事中的語音語調,要帶有表情,聲音要帶感彩。這樣的配音活動促進了學生學以致用單詞。

小組活動加快了教學的節奏,加強了訓練的密度和廣度。學生在活動時都被一種積極的情感所支配,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筆者實施了多種詞匯教學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在成功的感受中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并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劉兆義.小學英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篇6

關鍵詞:翻轉課堂;微課;Camtasia Studio8.6;視頻;音頻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7-0164-02

近年來,翻轉課堂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它與傳統課堂的不同之處在于要求教師事先制作教學視頻,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中需要教師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引導者,提高了教學效率。可見實現翻轉課堂的前提是教師需制作簡短而完整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展開的教學活動視頻,即微課。很多教師嘗試利用Camtasia Studio、Premiere、SnagIt、繪聲繪影、屏幕錄像專家等軟件制作微課,其中Camtasia Studio是美國Tech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強大的錄屏及編輯軟件,它不僅能夠完成屏幕捕捉、聲音錄制,還可以實現音視頻編輯,易學易用,深受廣大微課制作者的歡迎。對于該軟件的錄制方法、音視頻的編輯功能、視頻的生成方法等,已有很多制作人員進行了討論,筆者將自身在微課制作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同行總結較少的幾個問題及它們的解決方法進行總結。

1.1視頻素材畫面比例不匹配

一個優秀的多媒體課件除了良好的教學設計之外,在制作技術上也需要精益求精。教師在微課制作的初期,在作品的制作尺寸設置上往往欠缺考慮,一旦有不正確的操作,就可能使視頻畫面比例不匹配。圖1和圖2都是筆者在筆記本電腦上截取的自制微課視頻中的畫面,兩個都是16:9的圖片。圖1中展示的PPT幻燈片大小是4:3制式,左右兩邊出現了不協調的黑色邊框。圖2中PPT幻燈片畫面占據了整個屏幕顯示,比較美觀。圖1中出現視頻畫面比例不匹配的原因是幻燈片大小比例和錄制屏幕比例不匹配。

解決方法:在視頻素材的制作前,首先要確定播放媒介的屏幕尺寸比例,以此標準來進行素材的準備和制作[1]。如果用16:9屏幕比例的筆記本電腦制作PPT錄屏類微課,那么在制作幻燈片時,需要將幻燈片的大小設置為16:9的大小比例,再用Camtasia Studio8.6進行PPT錄制,就會避免出現不協調的黑色邊框。

1.2添加字幕后不能靈活變動字幕位置

Camtasia Studio8.6具有為視頻添加字幕的功能,方法是單擊軌道上方“更多”按鈕,打開的下拉菜單中選擇“字幕”菜單項,輸入圖3所示的字幕后,產生如圖4所示的字幕效果。問題是這個字幕可以設置字體、顏色、大小等,唯獨不能改變位置,美中不足。

解決方法:不采用“更多”中的“字幕”功能,而是單擊軌道上方“標注”按鈕,在圖5所示界面中選擇“形狀”中的“T”單擊,就可以輸入文字。而此時出現的是文字形的標注,可以作字幕使用,它的優點是除了可以更改字體、顏色和大小之外,還可以更改上下左右的位置,比較靈活。

1.3如何在視頻中插入問題實現師生交互

常見的微課多數是單播式微課,即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只能進行暫停、快進或者重播等操作,不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Camtasia Studio8.6可以方便地解決這一問題。

解決方法:在時間軸上選取需要插入問題的位置,單擊軌道上方“更多”按鈕,打開的下拉菜單中選擇“測驗”菜單項,單擊“添加測驗”按鈕,CS窗口界面左上角如圖6所示。

Camtasia Studio8.6可創建的問題題型包括“選擇”、“填空”、“簡答”和“判斷”,制作者按要求編輯測驗試題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視頻格式都支持測驗播放,所以在生成視頻向導中,需選擇“自定義生成設置”-“MP4-智能播放器(Flash/HTML5)(S)”。在生成向導的“檢測報告選項”中,可以選擇通過E-Mail接收檢測結果,學習者完成測驗后,教師會收到一份含有測驗結果的郵件。[2]

2.1發現配音時有少量讀錯部分如何處理

很多時候,微課錄制完后教師檢查時會發現有讀錯的地方,此時是否必須得全部重新錄制呢?答案是否定的。

解決方法:單擊軌道上方“語音旁白”按鈕,Camtasia Studio8.6窗口界面左上角如圖7所示,接著在圖8中,單擊音視頻所在軌道“軌道1”后面的“關閉關閉跟蹤禁用內容”按鈕,使軌道1變為灰色不可操作狀態。再單擊圖7中的“開始錄制”按鈕(單擊后變為“停止錄制”),錄入正確的音頻,錄入結束單擊“停止錄制”,此時會要求保存這個.wav的音頻文件,并且多了一個新的軌道2,如圖9所示。然后,單擊“軌道1”后面的“打開打開跟蹤啟用內容”按鈕,使軌道1進入可操作狀態,選中軌道1中讀錯的一段音頻,單擊“工具”菜單“音頻”菜單項,選擇“靜音”,那么選中的讀錯那段音頻就消音了。最后將軌道2上的這段.wav音頻拖動到相應位置即可。

2.2添加語音旁白和重新錄制全部聲音的方法

在用Camtasia Studio8.6錄制微課時,如果需要多人進行配音,必須同時進行嗎?如果發現所有配音都得更換時,又該如何處理?

解決方法:多人配音可以不同時進行,錄制者可以先錄制視頻和自己的聲音,另一位配音者隨時可以按照上述問題1中錄制旁白的方法錄制聲音,每段旁白都需保存成一個.wav文件。如果發現視頻中所有配音都得更換,可以將原來軌道上的聲音全部靜音,再利用Camtasia Studio8.6中添加旁白的方法重新錄制聲音;或者可以利用Windows自帶的錄音機功能錄制音頻文件后導入到Camtasia Studio8.6中實現。

3 結束語

從2011年開始,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探索與實踐,近兩年各省市甚至全國范圍均有信息化教學之微課大賽的舉行,凡此種種都在推動著一線教師卷入微課制作的洪流,也勢必要求教師需要熟練掌握一項甚至多項微課制作軟件。Camtasia Studio以其資金投入低廉、制作流程簡單、技術門檻不高等優點被教師們廣泛采用,如若再加之優秀的教學設計、豐富多樣的信息化手段,必定能夠制作出優良的微課視頻。以上是筆者總結的在平時微課開發和制作參賽微課視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這幾個問題同行總結得較少,以供制作微課視頻的一線教師進行參考。

參考文獻:

篇7

“虛實相生”的文藝創作手法在作為有聲語言藝術的電視紀錄片配音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顯。為了將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意蘊、引發思索地傳遞給觀眾,配音者要將解說詞的內容進行虛實、有無、隱現等轉化,創造出情境美、交流美、和諧美、留白美,讓觀眾在情感共鳴中達到審美愉悅。

再現文字的情境美

電視紀錄片配音是將已有的文學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表現形式。對配音者的要求絕不僅限于單純的發音規范、字正腔圓,而要通過解說再現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

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解說詞在表現手法上會運用文學作品中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或化虛為實、或以虛帶實、或實中存虛、或虛實相映。備稿時,配音者必須依據影像的拼接步驟把握解說詞的內容及特征。

如紀錄片《唐之韻》的解說詞,以散文詩般的語言記述了唐代詩歌的發展歷史和詩人們豐富的生活經歷及其風格迥異的代表作品,情感跌宕,大氣磅礴,極具文學色彩。這就要求配音者要將未聞、未見、未體會過的情與景轉化為已有的積累和體驗,感受“象”外之旨,由實感虛、由虛悟實,形成具有意中之境、飛動之趣的藝術空間。其中有這樣一段:

于是陳子昂來了,像巨人一樣挺立在幽州臺上,面對著無限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如春雷炸響一樣高唱著“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多么悲壯的歌聲,像從歷史的深處騰出,不僅一聲就喚醒了永遠輝煌的盛唐詩,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中華大地上產生審美的沖擊波!

在解說這段話時,高峰用心靈與歷史交融,用情感與詩人共享,其中對詩歌內容的朗誦以虛聲為主,其余用聲偏實,將聲音的虛實變化與解說詞的意境虛實融合,產生與詩人心靈在宇宙生生不息、虛實相依的律動中對話,在感覺與想象交織的靈境中達到共鳴與默契。

再如大型電視紀錄片《故宮》用描寫與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聞名于世的古建筑的輝煌壯觀。周志強配音時非常注重在平實中展現情景美:

中國古代有一種祈福的祭祀活動叫賞,后來演化為人們暮春郊游的風俗。文人墨客此時也要相邀聚會,最著名的一次被記錄在王羲之的《蘭亭序》中。九曲蜿蜒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隨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誰的座前誰就要吟詩作賦,否則就罰酒認輸,這就是“曲水流觴,修賞樂”,乾隆皇帝以此為根據,給這個亭子起名“賞亭”。

這段話是用歷史故事來詮釋“賞亭”得名的由來,其間對飲酒作詩的場面與細節雖沒有作過多的渲染,但是古代文人們的灑脫豪放、酣暢淋漓依稀隱現在字里行間。周志強的解說非常細膩,通過聲音中細小的變化,以溪流淙淙、垂柳依依、酒杯順流而下,將文人吟詩作對的情景展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懷。

袁行霈先生曾經說過:“鑒賞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一種賦予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如果說藝術創作是自己的生活體驗借著語言、聲音、色彩、線條等等表現出來,那么藝術鑒賞就是運用聯想將語言、聲音、色彩、線條等等還原為自己曾經有過的類似的生活體驗。”解說詞中的情景不是配音者都經歷過的,解說時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與聯想,讓思想感情始終處于運動狀態,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與景,創造情景美的效果,進而增強藝術表達的感染力。

產生具象的交流美

根據有無交流對象的存在,可將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環境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即無對象交流和對象交流,而紀錄片解說明顯屬于無對象交流。從專業角度上來說,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在“無對象交流”的情況下做到“心中有人”,即對交流對象的感知要具象,不僅要想到通常所說的交流對象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還要能想象到聽眾的眼神、動作、服飾以及聽到語言信息后的反饋,真正做到通過眼神交流達到心靈的共鳴。

紀錄片對解說者的要求亦是如此,對交流對象的想象越具象,聽眾的感知就越鮮活、越真實,通過想象與聯想同觀眾交流,接受反饋,便于準確地把握解說詞的基調、節奏、風格等,同時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解說狀態。

如《北京記憶》是從對北京大雜院、飲食、娛樂、交通等點滴生活的感受中反映北京的發展變化,這些都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瑣事,配音者所想象的對象可以是親人、鄰居、同學、朋友,就像拉家常、聊見聞、談感悟,相互之間產生親切感、信任感、美感。

老人又回到了以前的舊居,她曾在這間二十平米的小屋子里結婚生子,夫妻相濡以沫,拉扯四個子女長大成人。點滴往事一如大多數中國普通百姓曾經的生活場景,伴隨著記憶正在漸漸遠去。

在這段配音中郭煒語氣親切自然,時而平和、時而低沉,讓聽眾感到很強的交流感,此刻配音者用自己聲音推開了歷史的閘門,讓聽眾在時空的隧道中觸摸到那段遠去的歷史。交流對象質與量的具象化產生的真實美,讓配音者找到了活躍積極的心理狀態,有的放矢地向觀眾傳達情感。配音者運用虛實相生的原則將虛無的聽眾轉化為實在的交流對象,在向想象中的對象不斷傾訴、呼應、交流的過程中,形成互動與靈犀,達到用聲音傳遞美、用心靈感受美的效果。

傳遞聲音的和諧美

每個漢語音節中即使沒有輔音也不會沒有元音,元音的發音響亮通暢。但這并不等于在聲音表達中只有響亮的聲音。播音創作中聲音彈性的對比很多,其中最為顯著的一組是虛實變化的對比,它們在有聲語言中產生的美感是不能相互代替的。聲音的虛實變化表現喜、怒、哀、樂、愛、憎、懼、惡等情感,它為配音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聲音形式和靈活多變的表達技巧。虛聲有表現畫面延伸、意境悠長的韻味,而實聲有體現事件真實、堅定昂揚的情感,二者可以結合但不能相互替代。宗白華先生說:“文字能具有兩種作用,一種是音樂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聽出音樂式的節奏與協和;另一種是繪畫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寫出空間的形象與彩色。”這種音樂和繪畫的功能多數是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來完成的。而配音是以文字為依據,為表達文字服務的,因此也具有了音樂和繪畫的功能。有聲語言中的神韻是流動的精靈,在若隱若現、亦動亦靜、或明或暗中,虛實聲音以其特殊的感染力體現解說詞的意趣交融,饒有意蘊。如《再說長江》中,

置身于濃妝淡抹的圖畫里,帕奈博士經常情不自禁地贊嘆,舉世也只有九寨、黃龍的水有如此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而它眷戀著人間獨鐘著中國,就在這中國西南的深處角落渲染出一片彩墨山水。

對于九寨溝和黃龍,水是美麗的締造者,也是它們生命的源泉。水,在這里幻化了神奇之后,也將從這里走出深山,流向幾百公里外的長江。

李易配音時,吐字柔長、用聲舒展、虛實結合、虛聲偏多,使聲音與明麗、優美的畫面和音樂相融合,充滿了意蘊美,整體形成蜿蜒的旋律,產生美感。

再如《同飲一江水》運用富有感性和思辨的語言,講述6個國家在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中不可割舍的關系。解說詞娓娓講述著不同國家的風情和生活故事,繪出一幅大湄公河次區域豐富資源、燦爛文明、獨特人文的精彩畫卷。

大海與河流在縱向和橫向上,將次區域各國更多元地融合在一起,河流聯結了次區域六國,大海將次區域各國與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河流哺育了次區域六國的人民和這里偉大的文明。而大海是所有這些走向世界的通途。大海意味著次區域未來更廣泛的交流、友誼與發展。

剛強的解說整體以講述與渲染相結合,既接近生活語言表達又不失飽滿的情感。吐字用聲適中,節奏舒展平緩,極為自然流暢。用聲以半實為主,根據內容或為半虛。“更多元地融合”聲音由虛到實,“交流、友誼與發展”中由實到虛再到實。剛強的聲音在整體和諧中,時而平實自然,時而舒展柔和,時而厚實凝重,形成了有聲語言自有的韻律感和質感,也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本片所宣揚的“和平、友誼、合作、發展”的主旨。

構成停連的留白美

“此時無聲勝有聲”、“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詩句就是對留白藝術作用的描述。留白之美在文學和藝術領域中大放光彩。繪畫、書法、建筑、園林、舞蹈、音樂、電影、戲曲中無不留有留白所產生的無限遐想空間、廣袤深遠意境。

電視紀錄片畫面拍攝手法中注重留白的運用,而聲音的配音也應當有的留白存在。聲音的停頓為虛、情感的連接為實,正是所謂的“聲斷情不斷”,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回味無盡。這種“停頓”,是一種畫面的轉換和延伸,情感的過渡和回味,恰當運用聲音留白,能產生言已盡情未止、聲已落味更濃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想象、回味、思索和判斷的空間,這樣比喋喋不休的直白表達更自然、更深刻。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

留白讓觀眾有空間思索和判斷,與起初的感性認識相互作用,從而加強對紀錄片本身的認識和理解。如《圓明園》運用充滿詩意的語句描寫出了圓明園的奢華與氣派,而在殘垣斷壁之下埋藏著歷史的輝煌。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給這段的配音時,李易在每一省略處都運用了大量的留白,觀眾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想象圓明園華麗的外觀、精美的裝飾、奇妙的布局,可謂是神奇瑰麗,亦夢亦幻。如果在解說時取消了這里的留白,就會顯得節奏過于緊湊,也剝奪了觀眾回味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不會產生最終意味深遠、令人惋嘆的效果,削弱了對主題的表現力。留白之美是一種表達手段,是一種審美體驗,是一種藝術追求。

“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以其長久的生命力影響著中國的文藝領域。在電視紀錄片配音創作中“虛實相生”的原則也以其無窮的魅力由內而外地滲透到各個環節,配音者與文字在體驗與聯想交織的對話中達到心靈的契合,與觀眾在聲音與想象互動的交流中達到情感的共鳴。

篇8

一、引言

隨著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企業研發的產品層出不窮,對于新產品的和宣傳,企業會請廣告公司制作廣告投放于電視、電影、網絡或報刊雜志等媒體上,這樣的廣告一般昂貴而且簡短,視頻廣告通常時間不超過30秒,有的甚至10秒不到。平面廣告更是如此,簡單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并不能讓客戶詳細了解你的產品。

筆者所在企業每年研制生產出大量新產品,很多產品由于保密原因并不適合對外宣傳,無法請廣告公司制作媒體廣告對外,但我們的新產品還是要通過一些特殊渠道進行宣傳的,所以我們企業每年都要制作許多產品專題片。筆者每年就承擔大量這些產品的音像制作工作,在這里談一下我自己制作產品宣傳片的一些經驗和方法,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借鑒。

二、產品專題片制作流程

一般電視節目專題制作流程為:策劃-撰稿-拍攝-配音-剪輯-包裝-合成,而產品專題片制作流程區別與其它電視專題制作,在前期素材收集拍攝過程中,往往腳本還沒有撰寫,這就需要拍攝者心里有“底”,根據以往制作經驗,哪些一定要拍,哪些是重點自己要清楚。產品電視專題片制作流程一般為:拍攝(前期素材收集)-策劃-撰稿-補充拍攝(補拍前期遺漏的素材)-配音-剪輯-包裝-合成。與普通電視專題片不同之處就在拍攝階段,產品在研制生產階段,許多試驗都要拍到,否則錯過了重要節點后期制作就沒有相關素材了。

三、產品專題片內容要求

一般情況產品專題片主要分五大內容:

(1)研制原因及市場需求

這部分主要內容為:市場上現有哪些同類或近似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并不一定能滿足客戶的需要,經過市場調研,我們了解到客戶的需求是什么,為新產品的進行鋪墊。

(2)產品的性能特點

這部分為該專題片的重點,產品的先進技術水平和優異的性能要在這里集中體現,也是最能吸引觀眾的部分。

(3)系統組成

詳細介紹該產品的系統組成、操作單元和各分系統的結構特點。有時產品系統過于龐大復雜或者想用更加直觀的表現方式,可使用三維動畫。

(4)研制概況

介紹企業項目組團隊的的研制情況,突破的關鍵技術等。

(5)性能對比

可以用企業產品和市場上同類型產品在性能、價格和穩定性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突出反映產品優越性的價比。

四、產品專題片制作要求

(1)專題片長度要求

專題片長度最好限制在20分鐘內,一般十分鐘左右為宜,專題片太長顯得羅嗦冗長,觀眾觀看也比較吃力。所以這要求解說詞簡潔明了,語言精辟。在策劃撰稿階段制作人員要經常與撰寫人溝通,專題片腳本不要“大、全、滿”,要重點突出,言簡意賅。

(2)拍攝要求

產品視頻拍攝與正常電視節目拍攝一樣,操作要領簡單概括為五個字:平、穩、勻、準、清。平:畫面的水平線要平,攝像機尋像器中看到的畫面應該是橫平豎直;穩:畫面不穩,鏡頭晃動,會影響內容的表達,給人一種不安全的感覺;勻:施加技巧的速度要勻,不能忽快忽慢,無論推拉搖移都應當勻速進行,否則就會破壞節奏的連續性;準:拍攝的畫面要準。拍攝或制作的畫面范圍與要求的范圍應該一致;清:畫面力求清晰。拍攝人員可以先使用特寫聚焦,然后再拉到要求的景別。

(3)畫面指標要求

拍攝最好使用掃描線400以上的數字攝像機或BetacameSP攝像機以SP模式錄制,否則后期制作時畫面衰減后圖像質量會降低。筆者所在單位使用DVCAME和MPEGIMX數字攝像機。

(4)錄音要求

在成片中,如果條件允許,解說詞配音最好請專業配音員,一個專業的廣播電臺播音員的聲音可以提高專題片質量幾個數量級。配音一般錄制在一聲道,效果聲錄制在二聲道,應使用現場錄音聲。兩聲道不應混合錄制。

配音一般可選擇動圈式或電容式傳聲器。為了減少周圍噪聲干擾,控制混響,宜使用單指向傳聲器。在具體配音時,拾音距離一般控制在10~30cm左右,位置略低于口部,拾音時要保持拾音距離的相對穩定。

(5)剪輯要求

進入后期剪輯階段,一般使用非線性編輯系統。非線性編輯系統已成為主要的數字視頻后期編輯方式。筆者所在單位使用SOBEY的非線性編輯系統進行后期剪輯。剪輯中,對于不同景別畫面,一般情況下遠景長度不超過8秒,全景不超過6秒,中景在5秒左右,近景在3秒左右,特寫在2秒內。對于運動鏡頭,起幅、落幅要留1~3秒,而起幅、落幅中間的運動部分長度可根據表達的需要和節奏的把握靈活確定,一般來說不宜過長。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之間的組接要合適,盡量避免一直使用運動鏡頭或者一直是固定鏡頭。

五、對產品專題片制作的思考

企業產品專題片與電視廣告不同,它比影視廣告內容豐富,信息量大,但其由于不一定在媒體上,故受眾面比較狹小。企業由于商業保密,有時也不能將產品專題片拿給社會上廣告公司或電視臺委托制作,所以這對企業音像制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廣播電視領域技術設備日新月異,這就需要我們音像制作人員經

常學習專業知識,積累相關工作經驗,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本企業的科研生產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潤蘭,《數字化電視制作》,人民郵電出版社

[2]梁小山,《電視節目制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篇9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技能;氛圍;興趣

眾所周知,英語對我們的人生起到了重大影響,不管找工作還是出國學習我們如今的世界都必須用到英語,它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包括聽和說,他們是必補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聽就沒有說,以下是我如何教大家把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提高上去的方法。

一、創造聽力氛圍

語言的學習是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過程。所以創造好的聽力氛圍尤為重要。如何才能創造好的聽力氛圍呢?首先,課堂上教師應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課,從復習熱身到作業布置,每個環節都堅持用英語進行交流,給學生創造一個英語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習慣,通過每節課的鍛煉,使學生們的聽力水平不斷提高。當然在授課過程中有必要加入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單詞或句子的含義,降低理解難度,幫助學生解除為難情緒。其次,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果時間允許,每堂課給學生留出課本劇表演的時間。通過模擬生活中的情境,理解知識,鞏固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多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產生意境。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一的聽力練習是相對枯燥的,所以培養興趣尤為重要。怎樣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而有興致進行聽力練習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在我的教學中我采用過以下一些方法進行聽力練習。

(一)游戲教學

在課堂中我經常做一些游戲活動鍛煉學生的聽音能力。由練習單詞到練習短語再到練習句子。由淺入深,分層次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經常進行單詞分類游戲,我先說出一個單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說出它的同類詞,最后哪組學生說的同類詞最多,哪組獲勝。apple,banana,grape...在中高年級我會做一些短語和句子的接龍游戲,后面學生除了重復前面學生所說的句子外,小學英語教學論文范文還要自己造個句子。最后看哪組學生能堅持說到最后。I am a boy./I am a boy.I like blue./I am a boy.I like blue.I like to draw pictures...這些游戲活動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音辨別力和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二)配音表演

我曾經讀過有關“模仿性朗讀對聽力具有促進作用”這樣的文章。從文中我了解到語音基礎對聽力影響很大,語音基礎好的學生無論理解聽力材料還是進行真實交際都好于語音差的同學。因為在語言交際中存在連續、失去爆破、增音、音的同化、縮寫讀音、語音語調及英音與美音的區別等。我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配音表演。我會給學生一段簡短的片段,讓幾個學生一起練習,每人配一個角色。提示學生要模仿里面的語音語調。然后每組分別進行展示,看哪組配的最好。一起分析哪組哪句話配的有問題,應該如何去說。最后讓學生聽原始錄音,感受里面的意境。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技能,培養學生英語的思維。

三、滲透聽力技巧

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這需要一個長期而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些聽力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面對考試。那么都有哪些聽力技巧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最常滲透給學生的聽力技巧有。

(一)提前閱讀

在進行聽力考試的時候,學生要面對巨大的時間壓力!因為無論聽懂還是聽不懂,難還是簡單,學生都只有同樣的時間!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提前閱讀尤為關鍵。在聽每個問題之前,先抓緊時間閱讀四個選擇答案。聽到第一個問題后,就迅速選擇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標記答案。這時學生就可以用剩余的或節省出來的時間去閱讀下一個問題的選擇答案。這樣堅持去做,就能訓練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和快速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

(二)泛聽和精聽相結合

在聽力訓練中,既要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又要兼把握大意,這就必須將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在精聽時,要首先熟悉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對難句可以反復聽,精聽遍數不限,直到完全聽懂為止;而泛聽則首先著眼于量大,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個細節,一般不要超過三遍否則就失去了泛聽的意義。這兩種訓練哪一種也不應偏廢。在考試中,學生在做最后一道大題時就可以采用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題目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的去精聽而其它就可以泛聽。

(三)猜測話題

篇10

關鍵詞:習慣;聽;說;讀;寫;譯

一、良好習慣的意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談,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老師的工作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中提倡“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實際上就是說讓學習行為成為學生的生活部分,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從他們剛接觸英語時就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并讓良好習慣來陪伴孩子們終生。

有媒體采訪很多的高考狀元,讓他們介紹經驗,分享他們的英語學習方法。狀元們都說到了一點:“習慣比智商重要。”無論是背誦英語單詞和課文,還是聽英文,還是寫英語作業,都在一份計劃和堅持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聽、說、讀、寫和譯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寫和譯是表達的技能。這幾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好基礎。因此,學好英語必須從這幾個方面來注意和培養。

1.培養聽的習慣

一方面課堂上老師盡量用英語上課,給學生創造出英語的學習氛圍;同學回答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認真聽;用教材上的聽力材料訓練;另一方面我們常建議學生多聽英語節目,現在有很多媒體資源就有英語節目,如每日學英語,英語趣配音,盡量模仿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

2.培養說的習慣

李陽老師說:“管它說好說壞,瘋狂地說!只有這樣才能越說越好!”事實上學生張嘴的次數越多,他所出現的錯誤會越少。利用課堂開始的幾分鐘讓學生大膽地說英語。比如作英語報告,講英語小故事、小笑話等。拓展英語學習小組,英語角活動,創設情境鼓勵大家進行不同話題的英語口語練習。我鼓勵學生看英語趣配音為電影配音。

3.培養讀的習慣

一是我們要求學生堅持大聲的朗讀所學的教材,每天不少于半小時。二是介紹閱讀方法,比如PQ4R學習法。PQ4R分別代表預覽(Preview),設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背誦(Recite)和回顧(Review)。三是我給同學們推薦同步英語讀物。比如天天樂學官微的英文繪本。不同題材的文章,不同文化習俗的文章都可以讀。鼓勵他們“跳讀”,要敢于跳過目前的水平去閱讀更高一個檔次的文章,讓閱讀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所學的詞匯、語法等在閱讀中得到強化,加快“語感”的形成。

4.培養寫的習慣

一是堅持規范的書寫,入門之初就嚴格地用四線三格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卷面整潔、流暢、美觀的書寫習慣。二是把學過的字詞盡快地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用中學。剛開始時可以是一兩句話,重在基本句型的正確運用,如:看圖寫句子,或是介紹身邊人和物,或是造句,然后可以逐步增加字數。總之讓學生抓住每個寫作的機會鍛煉自己。寫讓學生盡快地體會和享受學到的知識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成功體驗緊緊跟上。

5.培養譯的習慣

現在的英語考試不會是只單純地考語法,基本上都是創設了一個情景,在情景中考查學生閱讀的能力和對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我們發現目前的選拔考試中無論是選擇題部分,還是非選擇題部分,歸根到底還是翻譯題,跟“譯”的技巧訓練有關。因為譯是讀和寫的結合,翻譯對了,理解對了,做題也就對了。譯的關鍵在于實踐,所以我們對譯的訓練也是越快越好。在學生能讀能寫的時候,在學生理解了句型和課文之后,傳統的翻譯法也就粉墨登場了,我們就開始讓學生進行英漢的互譯訓練了。

良好習慣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反復,需要堅持,需要鼓勵。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這樣講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所以,我也愿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就是引導學生從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他們將會有從“習慣銀行”取之不盡的“利息”可終身享用。

參考文獻:

[1]李陽.我瘋狂 我成功[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03.

[2]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