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的政策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宏觀經濟的政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IS-LM-BP模型 加息 熱錢
我國IS-LM-BP模型
IS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投資對利率的敏感程度d與邊際消費傾向β。對于d,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一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占比最大的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依然受到中央銀行比較嚴格的控制。二是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對象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這類企業國有化程度高,且受到政策保護,使這類企業的投資對利率基本無彈性,而對利率敏感程度較高的民營企業相對國有企業依然比較薄弱。三是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夠發達,資本市場規模不大,金融產品單一。因此從這三點可以看出我國d值較低。而對于β,2005年我國政府出臺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失業人員補貼,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居民收入增幅提高,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而且隨著通貨膨脹逐步上升,人們預期價格會繼續上漲,從而增加當期消費。因此我國β值最近幾年逐步上升。因此認為我國IS曲線從傾斜趨于平坦。
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h與貨幣需求對收入的敏感程度k。對于h,雖然我國近年來證券市場不斷發展,各種法律法規的出臺使證券市場更加規范,投資渠道拓寬,使得投機性貨幣對利率的敏感程度不斷上升。但由于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夠發達,資本市場規模太小,金融產品比較單一等緣故,投機性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較低。而對于k,各個學者的觀點均比較一致:中國的預防性貨幣需求比例占收入比例比較大。其中原因歸納為我國居民預防性貨幣需求占比過大乃是由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的不確定性所決定。由于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我國預防性貨幣需求對收入的敏感程度大為加深,因此認為我國LM曲線比較陡峭。
BP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于國際資本流動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σ以及邊際進口傾向γ。我國沒有開放資本項目,因此多數人認為由于σ值較少導致我國BP曲線較為陡峭。但是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市場化程度加深和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尤其是外匯管制和資本項目的逐步取消和大范圍開放,σ值將傾向于增大。馮彩(2008)通過采用非貿易和非FDI作為我國國際資本流動性統計口徑,采用實證分析得出結論:我國雖然存在資本管制,但是國際資本流動事實上可以繞過資本管制流入或者流出中國,而且規模大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國際資本流動情況,這反映出很多國際資本混入了經常項目這一途徑進入中國的事實。因此認為中國的BP曲線較于陡峭的LM曲線更為平坦。
假設我國IS-LM-BP模型在金融危機時處于均衡處E0點,Y0處于較低水平。2008年我國實施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目標是通過IS曲線、LM曲線與BP曲線向右分別移動到IS1、LM1與BP1,推動均衡點從E0移動到內部經濟均衡點E1,使得收入水平從Y0增加到Y1。通過考察2008年到2010年第三季度的宏觀數據發現:一是貨幣增長速度過快,廣義貨幣增速超過GDP的增長。2008年我國M2增長率為17.8%,M2對GDP的比值(M2/GDP)為1.58,而2009年M2增長率達到23.5%的高位,M2/GDP更是到達1.85的新高,2010年前3季度M2平均增長率為21.2%,比GDP增速快一倍。二是投資增長率過高。2008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72291億元,比同期增長25.5%,而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25701.4億元,增長幅度到達了31%,2010年前3季度有所回落,增幅為24.5%。較之2010年前3季度GDP同比增長10.6%還是多出14.5個百分點。三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我國2008年,2009年均呈現雙順差格局。2010年上半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900億美元,同比增長48%,國際儲備資產增加1780億美元,增長8%。在持續順差和外匯儲備大幅提升的情況下,中央銀行為維持匯率基本穩定增發基礎貨幣以中和外匯,導致貨幣供給進一步增加。四是人民幣有升值空間。2008年人民幣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值,但由于調整力度不足導致BP曲線不能到達均衡位置。9月初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較快,截至10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541,自6月21日人民幣匯改重啟三個半月時間內,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達2.76%。
根據上述分析,流動性過剩、產能過剩、巨額順差和外匯儲備導致的外部經濟不平衡致使我國IS曲線、LM曲線與BP曲線分別向右移動至更偏右的位置,分別為IS`、LM`與BP`,IS`曲線與LM`曲線的交點為E`點,對應于較高的產出Y`和較高的實際利率水平i`,表示內部經濟不平衡;E`處于BP`點左上方,表示我國國際收支處于順差水平,即外部經濟不平衡(見圖1)。
對現行加息政策的分析與建議
中央銀行決定自2010年10月1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由于加息幅度不大,因此該政策會帶動LM`曲線移動到LM2,而由于投資過熱情況嚴重,0.25個百分點的基準利率對投資影響有限,因此在短期內IS`曲線不會有較大幅度的移動,因此LM2曲線與IS`曲線相交于新均衡點E2,對應的均衡產出為Y2,產出回到了初始均衡收入Y1,表明經濟增長速度得到抑制,并逐漸實現經濟軟著陸。均衡利率為i2,利率得到了提高,從而有效地抑制了部分對利率敏感的私人投資,源于貨幣供給膨脹的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見圖2)。
本文認為這次加息政策可能導致熱錢大量流入,原因為: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是吸引熱錢流入的直接原因,而熱錢大規模流動增加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加上中國面臨的巨額雙順差和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強化,從而增強了匯率上升的信心與預期,形成了一個“預期―升值壓力―預期”的一個自我實現機制,增大了匯率調控的難度。二是從國際上講,不但美聯儲在推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近期日本也有意繼續加大量化寬松的力度。在國際上普遍采取零利率政策的情況下,加息將會導致利差加大,對利率異常敏感的熱錢將會大量涌入中國。
熱錢的流入將會使加息政策產生負面影響。一是熱錢流動增加了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難度。熱錢大規模的流入造成了國內巨大的通脹壓力,一方面,熱錢流入會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央行不得不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進行沖銷操作。從IS-LM-BP模型上看,表現為LM2反向向右移動到LM3;另一方面,熱錢在資本市場的套利活動會導致投資過熱。熱錢偏向于流入房地產和股票、債券等金融市場,引起這些資產價格的飆升。由于這些資金并不流向生產部門,因此對實際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不大,卻導致資產價格不斷上升形成泡沫經濟,加大了央行調節通貨膨脹的壓力。從IS-LM-BP模型上看,表現為IS`向右移動到IS3,與LM3曲線相交于E3點,對應均衡產出為Y3,均衡利率為i3(見圖3)。從圖3可以看到,LM3曲線由于熱錢的大量流入導致中央增發基礎貨幣的投放,IS3曲線由于對資本市場投資過熱導致過量向右移動,導致經濟再度過快增長(Y3>Y2)。而泡沫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導致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大。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央行可能再次采取加息策略,這將會導致加息―熱錢流入―再加息的死循環。而且一旦由于某種原因,熱錢從資本市場大量撤出和回流以求獲利了結或回避風險,必然導致資產價格的暴跌,從而導致金融風暴。二是熱錢的大量流入將會進一步增大我國外匯儲備,導致貿易順差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強化。從IS-LM-BP模型上看,新均衡點E3更大程度的偏離了BP曲線。而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將導致熱錢進一步流入。另外,熱錢大量流動會造成貿易虛假繁榮,掩蓋貿易結構失衡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可知,如今的加息政策必須配合政策防止熱錢的流入才能實現其抑制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的目標。郭田勇(2010)認為,防治熱錢應該堵疏結合。從防治熱錢流入角度看,有關部門應加強國際收支統計分析和檢測預警,對異常的外匯流入要跟蹤調查。同時,增加熱錢進出風險和成本,從而抑制其進入,如考慮在必要時征收托賓稅。對資本項目下人民幣的自由兌換應持更加謹慎的態度。從疏通熱錢流出的角度看,有以下建議:一是改善巨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狀況,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二是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長期升值趨勢無法避免,而一次性升值過快會招致熱錢流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的在于避免一次性重估調整,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和浮動空間。從IS-LM-BP模型上看,若可以有效防止熱錢在我國實行適當從緊貨幣政策時大量流入我國,IS`曲線與LM2曲線在短期內將不會發生很大程度的變化,有效地疏通熱錢流出渠道將推動BP`曲線逐步左移至BP2,并且通過均衡點E2,實現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的均衡。這時,加息政策才會真正達到抑制流動性過剩與通貨膨脹的目的,以實現我國經濟平穩發展(見圖4)。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9年)[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3.馮彩.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因素―基于1994-2007年的實證研究[J].財經科學,2008(6)
篇2
關鍵詞:金融全球化 宏觀經濟 政策調整
近十年來,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下,各國宏觀政策有了改善,經濟結構的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市場機制在引導資源配置方面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然而,在政策得到改善的同時,宏觀經濟并沒有相應地變得更加穩定,這種不穩定表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的兩次重大經濟下滑及一系列貨幣和金融危機上。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有利于資源的再分配,有利于資本流入國和全球的經濟增長與效率提高。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并沒有得到有效減少呢?這主要是由于全球經濟發生了三個重要的變化,這三大變化使得現有經濟政策的改善并不足以抵制金融全球化的風險,從而使宏觀經濟表現出更大的不穩定性。
首先,世界的通貨膨脹率已經下降到40年來的最低點,這本身也是一個主要的政策成就。鑒于高通貨膨脹率的教訓以及各國間的比較和示范效應,追求低通貨膨脹率成為各國貨幣當局的一個共識:由于許多國家加強了財政約束,從而促進了貨幣約束和實際及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的下降;一些國家實行了貿易自由化、國有企業私有化、放松產業管制等政策,客觀上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從而降低了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貨膨脹率的下降。通貨膨脹率的下降給一些國家的貨幣當局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對通貨緊縮的擔心,事實上,通貨緊縮的現象已經在一些國家出現,它會加重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
其次,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導致國際間的金融傳導機制更加復雜化。在金融市場一體化的條件下,全球的金融資源會在任何時候轉向任何相對活躍的國家或地區,其間的大量資本流動可能會促使正處于擴張階段的經濟體產生經濟過熱和資產市場泡沫的風險,同時,巨額的國際資本流動也會損害一些國家脆弱的金融體系并導致貨幣發生不穩定的波動。
第三,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靈活的匯率制度,這將導致采用釘住匯率制的國家更容易受到沖擊,因為這些國家在貨幣政策上喪失了一定的自,無法完全按照本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而只能被動地跟隨所釘住貨幣的發行國調整自己的貨幣政策。在這種背景下,由于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周期不再與發達國家相一致,當發達國家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狀況調整其宏觀經濟政策時,釘住其貨幣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跟隨其進行相應的調整,由于這種調整并不是國內經濟所需要的,調整的結果必然造成國內宏觀經濟不穩定性的加劇。
考慮到金融全球化對宏觀政策的影響。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通貨膨脹目標要考慮資產的價格。在低通貨膨脹率的良好經濟環境下,可能會誘使投資者承擔風險去購買資產,從而造成資產價格上漲。據此,蕭條經濟學認為,當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時,貨幣當局應努力把通貨膨脹率維持在正的水平上,否則名義收入增加從而購買力增加會產生錯誤的利潤信息,這種錯誤的信息往往會導致資產價格的膨脹,并最終造成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有人提議計算廣義的通貨膨脹率,即計算商品與服務、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三個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數作為通貨膨脹率,權數可按三個市場資產量占資產量的比重取值。
第二,全球化會強化政策溢出。在金融全球化條件下,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更加便利,物價穩定地區的資本可能會流向經濟更強勁的地區,如果資本流動額相對于資本流入國經濟規模很大的話,在缺乏適當的政策調整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該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另一方面,本來物價穩定的地區,由于資本追逐高利潤而流向別的國家和地區,勢必影響該地區的經濟平衡,從而在該地區造成不穩定。
第三,當資產價格過高以致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時,貨幣當局往往會面臨較大的挑戰。這種挑戰首先來自于判斷上的困難,即貨幣當局很難判斷資產價格的上漲是真的到了不可持續的階段,還是來源于財富擁有資產組合偏好的永久改變或是收益率的永久上升;其次,這種挑戰還來自于政治上的困難,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以控制消費物價而不是資產價格為基礎的,雖然采取緊縮行動也許對宏觀經濟是必要的,但中央銀行會遇到政治上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采取更靈活的財政政策可能會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當資產市場過熱,尤其是當資本流入已經對匯率產生升值壓力時,一國政府可以通過征收較高的資產交易稅和資本流動稅來達到抑制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的目的。
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指以刺激經濟持續增長為目的,以國債發行為手段,以財政信貸協調為基礎的財政投資性支出政策。它對于遏制通貨緊縮趨勢、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內需不足狀況始終未得到徹底改觀。隨著財政赤字的不斷增加、利率的不斷降低,宏觀政策的作用空間也在逐步縮小,在這種情況下,為進一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應適時調整和充實宏觀經濟政策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財政赤字的增大和降息空間的縮小,應適當地調整和充實財政政策的內容,把以政府支出為主的財政政策轉變為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同時實施更為積極、靈活的貨幣政策。
參考文獻:
[1]吳曉凡.調整經濟關系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根本點[J].發展研究,2011年07期.
[2]張志昊,尹鑒.房地產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1年08期.
[3]朱延強,韓俊,彭振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J].現代農業,2011年08期.
[4]王富祥.論我國宏觀調控中的供給管理政策[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篇3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宏觀調控
中圖分類號:F123.16文獻標識碼:A
1 財政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財政是一國政府賴以生存的命脈,發展到今天,財政手段日趨完善,財政工具也日趨成熟,財政調控意識也趨于主動,根據一定時期國民經濟發展的特點,運用財政收入、財政支出手段,或者二者交替使用,對國家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具體有稅收政策、收費政策、支出政策、預算政策、國債政策等組成。
財政政策具備自動穩定經濟功能,利用財政工具與經濟運行的內在聯系來影響經濟運行,這種內在聯系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經濟周期中能夠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所帶來的經濟波動,因此,這種財政政策工具經常被稱作“內在穩定器”。所得稅與各種社會保障支出是最典型的內在穩定器。在經濟繁榮時期,個人收入與公司利潤都增加,符合所得稅納稅規定的個人或公司企業也隨之增加,就會使所得稅總額自動增加;同時,由于經濟繁榮時期失業人數減少,各種社會保障支出也隨之減少,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總需求的增加與經濟的過分擴張。
2 貨幣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貨幣政策是一國央行根據客觀調控目標,有目的地變更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量和利率,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的政策。為使調控目標更確切,調控效果更顯著,通常與財政政策結合使用,以匹配一國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需要,但發展到今天,貨幣政策執行彰顯獨立性,往往為特定的目標而實施。
筆者認為,貨幣政策的核心的是利率、匯率和央行的基礎貨幣供給量,尤以利率和匯率為核心,三者具有密切聯系,互動、互為影響,調控著一國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除了國家調控大局的一般性目標外,貨幣政策還擔負著一些特殊的金融管理目標,如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防止大規模的銀行危機出現,穩定匯率,保證貨幣購買的穩定性等等。
如財政政策目標一樣,為消除經濟波動的四個周期,在貨幣政策上,對貨幣的供給量也要予以限制,以相機抉擇,匹配經濟周期需要。貨幣政策最根本的目標就是為一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在現代信用本位條件下,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以及二者的平衡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因此,要使貨幣的供應不成為重大經濟波動的根源并不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必須根據社會總供求狀況制訂貨幣政策,維持適度的貨幣供應,不能因為貨幣過多或不足而造成經濟的過度繁榮或長期衰退。在社會總需求不足情況下,整個社會經濟處于衰退或蕭條狀況,資源大量閑置,企業開工不足,社會經濟發展停滯。這時,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應該是擴張性的,要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總需求增加,從而促進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促使社會總供求趨于平衡;在社會總需求過多情況下,宏觀經濟處于過熱狀態,生產迅速發展,投資劇增,市場供給不足,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物價上漲。這時央行的貨幣政策應是緊縮性的,即縮減貨幣供應量,抑制社會總需求,促使經濟適度而穩定增長,促使社會總供求平衡。此外,在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構成不相適應的情況下,一些部門需求不足,商品相對過剩,生產停滯不前;而另一些部門則需求過度,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生產發展很快。其結果將是整體經濟比例失調,畸形發展。此時貨幣政策應有緊有松,松緊結合,通過調整貨幣供給的構成和流向,改變社會總需求構成與總供給構成不相適應的狀況,促使總供求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結構上都平衡,保證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一國央行為順利實現上述貨幣目標,穩定總供給和總需求,消除經濟波動帶來的危害,通常借助一些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主要有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三種。再貼現率作用:當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時候,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這使商業銀行因借貸成本提高而縮小準備金和放款規模,從而使價格得以穩定或者回落;反之,中央銀行也可以降低再貼現率,而使商業銀行以至工商企業增加借貸,增加總需求。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當整個市場價格水平上升,需要加以抑制的時候,中央銀行就賣出證券,使得商業銀行的準備金下降,貸款規??s小,從而使投資以及物價總水平的上升得到控制或逆轉。當經濟呈現蕭條跡象時,中央銀行就買進證券,使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增加,信貸規模擴大,從而使投資需求和收入水平上升。法定準備金比率作用:中央銀行通過提高這個比率,使貨幣乘數變化,從而通過影響貨幣存量而對整個經濟產生作用。由于它直接影響到各商業銀行利潤,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況下不常使用。
除三大政策工具外,央行還可以采用選擇性信貸控制工具,如證券市場放款和消費信貸。中央銀行還可運用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過對各金融機構實施“道義勸告”(或“窗口指導”),來影響它們的放款數量和投資方向,以達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時,依照法令,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實施直接干預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選擇工具。
3 產業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產業政策,是指政府為改變產業部門的資源分配和各種產業中私人企業的某種經營活動而采取的政策。也就是說,它是促進某種產業的生產、投資、研究開發、現代化的產業改組而抑制其他產業的同類活動的政策。通常不作為應對經濟波動的政策選擇,但作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要求下,我國更應根據本國國情,本國的自然歷史狀況,探索適合本國發展的宏觀經濟運行政策。而一些學者干脆認為:產業政策就是當一國產業處于比其他國家產業落后狀態,或者可能落后于其他國家時,為加強本國產業所采取的各種政策??傊?,都是由一國政府制定的,主動干預一國經濟運行的政策集合,具有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一樣的指導作用,不可忽缺。
產業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產業結構政策:協調供需矛盾,三大產業結構合理,淘汰落后,支持先進,推進升級,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有高級化的趨勢。(2)產業布局政策:產業發展均衡,區域發展均衡,避免“集聚效應”,關注國計民生,體現政策引導,要有合理化的趨勢。(3)產業組織政策:合理資源配置,消除壟斷,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通過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可以使一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升級、產業布局合理、社會資源在各產業、行業、企業、地區之間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推動經濟長期、穩定、良性發展。還可以通過促進或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改造產業結構,調整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使社會供給總量和結構都能滿足需求,實現供給和需求的總量、結構的平衡。在國民經濟的實際運行中,產業政策具有無與倫比的導向作用,可以調整商品供求結構,有助于實現市場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過差別利率等信貸傾斜政策對資金市場進行調節,有助于資金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促進區域市場和國內統一市場的發育和形成。這些作用都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所無法比擬的。
總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分屬于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結合、獨立運用,構成了一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經濟波動,促使經濟持續、快速、健康、良性發展,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三者必須結合交替使用,才能突出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具體如何結合,如何分配,如何使用,有待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中逐步完善,深層次研究。
篇4
【關鍵詞】日本 中國 可持續發展 啟示
一、戰后日本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
1、漸進式的貿易自由化
日本政府在貿易自由化過程中,并不是迅速全面開放國內市場,而是根據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狀況,分階段、有秩序、有計劃地逐步開放,成熟一批開放一批,輕易不向外國開放未成熟的產業。依據本國產業的競爭力狀況,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貿易、外匯自由化大綱》,以漸進方式按不同商品、分階段推行貿易自由化。其步驟如下:
首先,開放有助于降低國內有關產業生產成本的原材料商品,即早期自由化商品,包括生鐵、普通鋼等;
其次,開放日本已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商品,即近期自由化商品,包括特種鋼、部分機床、鐵合金等;
再者,開放通過產業扶植促進技術開發和產業合理化的產品,即需要過一段時間實行自由化的產品,包括開發中的機械、化工設備、重型電機、汽車等;
最后,開放對國內相關產業有嚴重影響、自由化困難的產品,主要是農產品。
2、逐步推行資本自由化
日本政府在資本自由化的過程中也是實行一種日本式的漸進式自由化,即采取盡量推遲特定產業自由化期限這種拖延戰術式的產業政策。
第一,1967年7月,日本政府實行第一次資本自由化,規定外資比率為100%的自由化行業為17個,外資比率為50%以下的自由化行業為33個。大部分被指定為自由化的行業在日本企業有強大的競爭力,足以抑制外資企業進入的行業,或者是對外資企業沒有吸引力的行業。
第二,到1973年第五次資本自由化時,原則上實現了100%的自由化,但實際上仍有所保留。
第三,日本政府這種謹慎的自由化政策給企業和社會留出了調整、適應以及準備的時間和余地,不至于在自由化的強大沖擊下陷入崩潰??梢哉f,這是一種成功的保護性政策。
3、全方位改革關稅體系
日本政府為發揮關稅對國內戰略產業的保護作用,于1961年和1962年對原有關稅體制進行了全面改革。
日本政府利用制定新的關稅稅率表,調控自由化的步伐來保護國內產業。修改關稅稅率,建立針對不同產業及不同生產加工程度征收不同關稅的“傾斜關稅結構”。引入特殊關稅制度,根據這一制度,日本可以在國內產業受到進口產品嚴重損害或面臨這種危險時,征收緊急關稅或采取關稅配額,對超過配額的進口征收高額二次關稅。日本還建立了混合關稅制度、再出口減稅制度、季節關稅等,加強了關稅制度的應變能力和限制作用,以此來保護國內產業。
日本政府除重視關稅的產業保護機能外,也加強非關稅壁壘的保護效能。日本的非關稅壁壘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無明文規定,隱蔽性很強。如通過對外國進口商品規定苛刻的衛生、質量、環境標準等,限制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就船舶機械類中的內燃機進口而言,其設計、材料、制造工藝等都必須接受運輸省的檢查,并依據《船舶安全法》附帶陸地試運行的義務。此外,日本政府還采取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嚴格控制外國商品進入。
4、培植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體系
(1)大力培植民族產業。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一國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并保持不敗;唯一途徑就是適時有效地培育民族產業。1955年日本入關后,將重化工業作為重要民族產業加以培育,事實證明這的確是成功之舉。培育民族產業并非普遍的均衡育成,而是從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戰略高度,按不同發展時期的實際需要,有選擇地培育拳頭產業,然后再全面拉動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優先確立鋼鐵、汽車和電子計算機三大行業作為戰略產業予以重點培育。
(2)加大對其優勢產業汽車工業的扶植。日本政府對產業的保護與培育在其對汽車工業的扶植上表現得最為典型。日本政府直到1965年10月絕大部分商品都實行了自由貿易的時候,才取消對成品轎車的進口限制,但對汽車引擎的進口限額并沒有取消,轎車引擎的進口稅也沒有降低。日本政府在1965年前對汽車工業實行保護性封閉體制,如實行保護性關稅和有利于國產汽車的物品稅,實行外匯配額制度限制外國車進口,限制直接投資等,并對零部件生產廠家進行扶植。
(3)運用財政、金融政策扶植優勢產業。日本政府在財政金融等方面也采取大量優惠措施,并通過完善公路設施對汽車工業實行間接扶持。日本汽車工業正是在保護和培育政策的有力扶植下,從零開始發展成為當今國際汽車市場上競爭力最強的國家之一。
我們十分清楚,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忽視進入世界技術領先國家行列后的體制和結構調整,喪失了利用新技術創新成果推動經濟增長的機遇,使經濟陷入了長期衰退和停滯不前。中國要借鑒日本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時時想到我們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要不時地用自己的經濟轉型與日本的經濟轉型相比較,日本漸進式的宏觀經濟對策對中國借鑒意義重大。
二、日本經驗對我國的主要啟示
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應充分體現“政府的權威性計劃協調”及“集體的協調性”。“政府的權威性計劃協調”應主要體現在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上,而“集體的協調性”則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這是對戰后日本經驗的總結。
中國要向日本學習,政府要積極干預并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職能,以此實現用“政府的權威性計劃協調”減弱國際經濟不利因素對國內宏觀經濟的沖擊,進而達到宏觀經濟高效、穩定、快速的發展。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政府一定要在貿易、資本自由化進程中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在外部環境方面,政府要對在未來將成為支柱產業的國內產業,通過關稅和非關稅等措施給予積極保護,以此弱化來自外部的沖擊。在內部環境方面,政府要通過強化法制,誘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在健全和完善各類體系的基礎上,確保企業間的充分競爭。
2、政府要充分發揮權威協調作用
政府要通過各級職能部門發揮其組織、協調作用,制定和執行經濟發展計劃,指導國民經濟有步驟地發展;根據不同階段經濟發展目標的不同和對國內外環境、主客觀因素的分析,在經濟戰略和對外貿易體制的選擇上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充分發揮權威協調作用。
3、政府在經濟轉型期要把握好開放與保護的度
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階段――在完成由傳統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市場經濟并不否認政府的宏觀調控,相反,政府的有效指導和干預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的有力保障。日本的經驗表明,即使中國對外貿易體制向更開放的狀況轉變,在一些具體體制形式的選擇、開放順序的設計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配套方面,仍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可以因時因地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可以而且應該積極發揮宏觀調控職能,處理好開放與保護的關系。具體地說:
第一,確定產業保護的重點,運用合理的產業保護措施,對本國產業進行保護與扶植;
第二,中國應對產業的比較優勢與劣勢進行客觀的分析,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貿易自由化時間表,按各種產業的發展階段給予不同的保護政策和措施;
第三,對目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可以適當加大開放力度,放手讓它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競爭中得以提高和發展;
第四,對目前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幼稚產業),可設一定的保護期,逐漸加大開放力度,采取積極措施將其轉化為優勢產業。首先,要科學界定幼稚產業的內涵和范圍,明確幼稚產業的發展應是與產業結構的優化相一致、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支柱作用的產業;其次,應科學界定對幼稚產業保護的實現和力度,制定階段性保護目標;此外,在保護幼稚產業的同時要盡量避免負面效應;
第五,中國可以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以及各行業的具體條件和發展水平,確定需要保護的幼稚產業,即選擇那些具有巨大需求潛力和一定基礎的行業進行重點保護,對這些行業從研究與開發、投入、稅收、信貸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植的力度。
4、要通過創新來加速產業結構升級
中國要大力培育民族產業,通過三種創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再創新,來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建立創新型國家。中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按傳統自由貿易理論,中國應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才能獲得比較利益。但這種產業結構類型已不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從長遠考慮,舊的產業結構類型會阻礙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會逐漸消失,從而失去廣大的國際市場,喪失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中國的當務之急是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三種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提升出口的貿易結構,增強精密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在國際分工中獲取競爭優勢。
5、向日本學習,力求對國內企業保護手段多樣化
中國應在實施貿易自由化或走向更開放的貿易體制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關稅、非關稅壁壘以及其他各種手段來實現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和扶植。采用立法來保護本國產業,加強法律手段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功能。
6、建立創新型國家才是強國之路
一定要吸取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由于忽視進入世界技術領先國家行列后的體制和結構調整,喪失了利用新技術創新成果推動經濟增長的機遇,使經濟陷入了長期衰退和停滯不前的教訓。從長期來看,擴大開放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建立創新型國家,才是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和成為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王夢魁主編:中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民出版社,2004。
篇5
【關鍵詞】經濟危機;原因;宏觀經濟;有效措施
引言:
經濟危機是指:一個國家、多個國家或者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出現負增長的現象。經濟的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僅與政治、社會環境、國家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一味的任由市場自我調節,很容易出現產品壟斷的現狀,只有同時采取宏觀調控政策與市場調節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自08年經濟危機以來,直到現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還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很多國家都采取了相應的經濟措施。
一、宏觀經濟含義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含義
根據市場供求規律:產品供大于求時屬于買方市場,價格會下降,產品供小于求時屬于賣方市場,價格會上升。但是一味的依賴市場,很容易出現產品壟斷的現象。因此,為了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政府不得不采取宏觀調控的措施。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指:國家或者政府有計劃、有意識地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對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
(二)宏觀經濟政策內容
首先,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主要是指:國家在根據政治、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制定的財政工作內容,并且分別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調節兩方面來促進我國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例如:發展公共設施建設,為了居民提供工作崗位,減少企業稅收,增加工人收入。
第二,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二、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政府沒有起到主要作用
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次級抵押貸款主要是指:對社會信用較低或者收入較低的群體提供貸款服務。這種貸款方式收益回報很高,但是風險性很大。因此,貸款人群收入較低,很多貸款人沒有支付貸款能力,導致次貸借款不能按期歸還,盡管銀行收回了房子,但是無法賣出合理價格,銀行營業存在虧損現狀,與此同時,隨著次級貸款弊端的日益凸顯,房產融資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加,美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受到影響。美國政府是導致次貸危機的主要因素,因為在銀行提供次級貸款服務時,政府并沒有對貸款人的進行規定,導致很多低收入人去貸款,此外,隨著次級貸款人數的逐漸上升,很多銀行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提高了次級貸款利率,導致貸款人沒有償還貸款的能力。
(二)國際貨幣體系相對單一
在世界貿易體系中,世界各國的貿易活動都是在美國制定的貿易規則前提下進行的,并且通過美元進行商品交易。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種世界貿易規則優點與缺點并存。優點是為世界經濟活動提供統一的行為準則,讓經濟往來更加規范化、統一化。缺點是,在單一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很容易受到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其中就包括經濟危機,一旦經濟貿易鏈出現斷裂,其影響范圍都是世界級的。
三、經濟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影響我國就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但是在國際貿易往來中我國主要從事加工產業,在國際貿易中屬于低端產業。這種產業結構在經濟危機中缺乏風險抵抗能力。例如:在江蘇南部服裝加工制造產業居多,并且多為外貿產品,一旦出現經濟危機,由于國外經濟萎靡,服裝加工企業的出口貿易額就會收到影響,有的小型服裝加工企業在經濟危機下虧損倒閉。盡管一些大型服裝企業依托資本維持生產,但是依然會采取裁減人員的方式來減少生產成本。這使大批勞動力不能及時就業,造成社會就業難的窘境。
(二)美元計價的財產縮水
我國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1月31日,我外匯儲備余額為2.9982萬億美元,在外匯儲備余額方面比2016年減少了3198億美元。但是外匯儲備總體額度仍然偏大,客觀的來說龐大外匯儲備額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首先,龐大的外匯儲備額給人民幣流通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了一定會相應的縮水。美元計價財產縮水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外匯儲備方面,還體現在持有國債方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為1.05外億美元。在單一的世界國際貨幣體系下,一旦出現經濟危機,我國所持的美國國債也會相應的縮水。
(三)擾亂我國經濟發展政策
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過熱現象。即:房地產開發過熱、物價上漲過快、炒股熱。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我國有效的經濟資源以及經濟環境難以滿足經濟高速發展需求,加之勞動成本增加、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以及加工材料費用的不斷上升,給企業運行帶來很多的壓力。為了穩定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采用相對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但是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我國經濟發展政策被打亂,原來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不能滿足穩定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了緩解經濟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危害,我國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來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
四、我國宏觀經濟政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從表面來看,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沒有直接聯系。其實,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收入和財富再分配的制度。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能夠有效解決經濟社會戰略發展問題和公平等方面的問題。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十分密切的。如果妥善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則二者之間可以相互促進;反之,社會保障制度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阻礙作用。市場經濟體系可以較好地解決效率問題,利用競爭機制,導致優勝劣汰。而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會出現貧富差距,影響社會的穩定。同時,市場經濟也無法有效解決養老、失業和社會救助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需要建立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各階層人群的收入和財富進行調節,減少貧困。
(二)增加公共建設投入
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我國采用財政政策來擴大內需,具體內容如下:在2008年,我國政府宣布將投資4萬億人民幣用于經濟建設,同時來抵御經濟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在4萬億人民幣投資方面,我國政府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其中2800億人民幣用于安居工程建設;3700億人民幣用于農村民生設施建設;1.8萬億人民幣用于道路橋梁、機場、地鐵已經配電網系統的建設;3500億人民幣用于環境保護建設;1萬億人民幣用于抗震救災建設;400億人民幣用于教育衛生事業建設;1600億人民幣用于創新結構調整建設。
五、結束語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相應依然存在,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每個國家都在需求自己的經濟發展政策,面對經濟危機我國始終站在科學的制高點,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
【參考文獻】
[1]房產檔案館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張海容.南方論刊.2013(S1)
[2]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現狀分析及預防解決措施[J].周鵬.東方企業文化.2015(09)
[3]關于宏觀經濟政策的若干反思[J].奧利弗·布蘭查德,喬瓦尼·德’拉里恰,保羅·毛羅,胡妍斌,王辰.新金融.2010(03)
篇6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周期;宏觀經濟政策;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7-000-01
自2000年開始,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我國的房地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促進其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階段。房地產業作為我國的第三產業,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條件與居住條件,還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宏觀經濟政策在我國的逐漸落實使房地產業的發展更加趨于理性,而房地產自身具有的商品特性、對社會財富的創造性以及與其他行業的相關性決定了其必然會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并形成一種經濟周期。經濟周期的波動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調控經濟政策關聯性的探討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影響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
在房地產業的發展中出現的過熱現象實際上就是其經濟周期波動的表現,所以,研究影響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非常有必要。影響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
1.內生因素
內生因素包括房地產價格、需求、收入、政策以及市場的預期變動等,同時,房地產的供給總量會在勞動力、技術水平以及資金管理等方面變化的影響下而不斷擴張或收縮。這些因素在本質上決定著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周期性和持續性??梢姡康禺a供給、需求任何一方面出現失衡,將會影響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從而引發房地產的經濟波動。因此,必須加大對房地產經濟的調控,保持房地產供給和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的平衡。
2.外生因素
外生因素是引起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初始原因和初始推動力,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經濟體制改革政策、技術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等,其中政策因素對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較為直接,較為顯著,房地產業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增長的高度成正比,宏觀經濟增長率越高,房地產業的發展就越快。另外,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洪水等,以及戰爭、社會突發事件、科學技術的變革等對房地產經濟的波動有直接、突發、猛烈的影響,這些因素中有的持續時間較短,有的則較長。
二、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聯性
我國房地產經濟周期的波動是房地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宏觀經濟政策對房地產進行調控能夠防止房地產業出現大幅度的經濟波動,使房地產周期性波動在可控范圍,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經濟周期波動對房地產業和社會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下面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提出幾點建議,以更好促進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聯和協調。
1.處理好房地產業發展周期差異性與宏觀經濟政策統一性的矛盾
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加上房地產業具有區域性的特點,所以各個地區房地產業的發展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房地產經濟周期既有全國性的周期,又有區域性的周期。因此,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要根據房地產業發展的全國性和區域性特點,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發展觀,既要避免“一刀切”,也要保證地方政府對政策的有效執行。
2.根據經濟形勢靈活調整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要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調整,力求政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防止房地產出現過熱或過冷情況,還要對利息率進行適當的調整,在調控方式和松緊程度方面應連續微調。同時,要在控制貨幣政策的調整幅度、謹慎控制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房地產的經濟增長點作用,擴大內需,延緩周期波動,使房地產經濟市場的發展更為活躍,為實現我國房地產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保持財政政策調控的穩定
實踐證明,積極和穩定的財政政策在治理經濟衰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鑒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可適當的減弱財政政策力度,同時使政策的調整向中性、穩健的方向發展,比如可以適度緊縮財政資金所支持的投資項目,主動進行結構性調整等。這就需要政府謹慎權衡擴張財政政策、緊縮財政政策和穩定財政政策之間的關系和影響,避免財政調整幅度過大而引起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不穩定。
4.加大對房地產產品的改善力度
目前,我國的住房供應體系仍然不合理,房地產供應市場與房地產需求市場嚴重失衡,要根據這些實際情況,適當引導市場形成一種梯級消費;政府要建立健全居民住房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其在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中的作用;保持合理的住房投資建設規模;調整住房的供給結構,并促進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的合理化。比如,嚴格控制大型別墅的供給數量,適當的將大戶型、高價位、高配置的高級公寓工程建設比例降低,提倡中小戶型、中低價位的商品房數量。同時,價格因素與房地產行業內的其他因素具有關聯性影響,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因此,必須合理規制房地產產品的價格,政府應當對各個時期的房地產的經濟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判斷房地產市場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借助于房地產產品價格評估和指導,其住房價格更為理性,這對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三、結語
房地產業作為我國的第三產業,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能量來源,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在宏觀經濟政策下,房地產經濟周期具有波動的特殊性,因此,要加強對房地產經濟周期和宏觀經濟政策的關聯性的探討研究,根據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因素,處理好房地產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系,適當調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并合理規劃住房建設、消費模式,控制住房價格,只有這樣,房地產的經濟周期波動才會更趨于理性,房地產的發展環境才會更加健康,其發展前景才會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王建斌.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分析[J].江蘇商論,2008,7(05):154-156.
篇7
關鍵詞:就業計量模型;建議及預測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0-0-01
一、確定影響就業較為顯著的解釋變量
從河南省年度經濟總量、產業結構、財政政策等幾方面找到以下可能對我省就業人數產生影響的11個變量:
Y:就業人數(萬人)X4:城鎮化水平 (%)X8: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億元)
X1:省內生產總值(億元)X5: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人)X9: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億元)
X2:總人口數(萬人)X6:財政預算支出(億元)X10:進出口總值(萬美元)
X3:鄉村人口數(萬人)X7: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億元)X11:出口值 (萬美元)
分別對每個解釋變量Xi與被解釋變量Y做OLS估計,其中X2的t值為34.623較大,可作為逐步回歸分析法篩選變量的基準變量。分別將其他10個變量依次引入模型與X2做回歸,最終保留的解釋變量為X1、X2、X4、X6和X10。
二、多重共線的檢驗及處理
為避免多重共線,令X1、X2、X4、X6、X10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比較R2值大小。由E-views分析可知,X1的被解釋程度最高,達到了0.998475,所以剔除X1。對剩余四個變量做OLS估計,發現X10的t檢驗值僅為0.8565,不通過檢驗。通過建立缺少一個解釋變量的回歸模型,最終保留了X2、X4、X6。為進一步驗證該模型的準確性,分別令三變量與Y做關系散點圖,X2與Y散點圖近似一條直線,但X5 、X6與Y的線性關系在2001年處都有很明顯的偏折。因此,對X4、X6引入虛擬變量D1
D1=D1= 0,2001年前
1,2001年后(包含2001年)
經過分析得,只對X8引入D1效果非常好,得出如下模型:
Y=0.687372 X2+26.83327 X4+1.556108X6-1.650286X6*D1+687.8439 D1-2428.708(18.51778)(1.903516)(4.026325)( -4.905287)(3.819403)(-6.966132)
該模型有效的消除了多重共線,所有變量均通過t檢驗,并且R2值達到了0.995497
三、異方差、自相關的檢驗與修正
1.G-Q檢驗。在把34期樣本數據按照從小到大排序,去掉中間的8期數據后,分別對兩個子樣本進行回歸,在5%的檢驗水平下在查得F(7,7)=3.5。對于X2,F=RSS2/RSS1=3.47 ;對于X4,F=RSS2/RSS1= 1.29;對于X6,F=RSS2/RSS1= 0.36
2.White檢驗。
1)對原模型做OLS估計,得到殘差ei;
2)對ei2=a0+a1X2i+a2X4i+a3X6i+a4(X6i*D1)+D1+a5X2i2+a6X4i2+a7X6i2+a8(X6i*D1)2+vi作回歸,得到R2
求得nR2=34*0.493400=16.7756,臨界值為16.919>16.7756
由于G-Q檢驗中X2的F值、White檢驗的統計值nR2均與各自臨界值接近,因此判斷模型隨機項存在較弱的異方差。為使模型擬合得更好,本文選取1/|ei|作為權數,使用WLS法再次進行估計,最后各變量均通過t檢驗,R2為0.999977。DW值僅有1.05,說明存在正自相關。
3)用廣義差分法對隨機項自相關進行處理
令Y*=Y-ρYt-1X2*=X2-ρXt-1X4*=X4-ρXt-1X6*=X6-ρXt-1
將X2*、X4*、X6*以X21、X41、X61帶入E-views軟件進行廣義差分計算(ρ=0.474343),在WLS法下使用廣義差分消除異方差和自相關后,模型的回歸參數都通過了t檢驗,并且D-W值為1.816,說明自相關已消除。
四、最終方程與絕對相對誤差
最終方程為:
Y*= 0.643847X2*+24.56147X4*+1.886102X6*-1099.004(2001年前)
0.643847X2*+24.56147X4*-0.030576X6*-703.6885
(2001年后,包含2001)
擬合值的絕對相對誤差除1987及2010年外均小于5%,說明擬合誤差極小,模型準確度高。
五、建議及預測
通過對1978-2011年的相關數據建模,得出以下影響河南省就業的主要因素:
(1)全省總人口。河南省2011年農村勞動適齡人口約為3846.4萬,從事第一產業的僅有2655.29萬人,說明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存在,他們缺乏其他技能,是就業市場的弱勢群體。一方面應繼續落實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另一方面應加強鄉村教育水平,繼續開展“河南省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專項工作,以解決就業結構性失調的矛盾。
(2)城鎮化水平。河南省城鎮化率已由1957年的9.3%提升到了2011年的40.6%。一方面應大力扶植二、三產業的發展以促進城市化進程;同時,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投資,推進城鄉一體化。
(3)財政預算支出。根據模型可得,2002年后X6的系數變為負值,河南省財政預算支出看似對就業產生了負影響,實則說明了支出額仍不足以刺激就業的問題。河南省財政廳應進一步加大投入,對畢業生的就業和下崗職工的“就業再就業”進行指導。
顯然,政府財政支出在就業增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經濟增長放緩必定會減少財政收入,從而影響政府支出行為,進而對就業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有效就業理論認為,中國的“奧肯悖論”是企業有效就業率過低造成的。那么作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一項措施,“減員增效”必將對就業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篇8
一、財政:由“穩健”轉為“積極”
2009年財政政策將由“穩健”轉為“積極”,重點是以擴大消費需求為核心,以加快改革為重點,綜合運用各種財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以改善經濟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
首先,加大對民生的投資力度。2009年的財政政策將重點解決居民的低消費問題,通過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快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發展等投資以減少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在教育、醫療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這樣既能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又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長期增長。
其次,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經濟結構。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增加節能減排投入力度,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最后,積極減稅,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適時推出對居民的減稅政策,比如徹底停征儲蓄存款利息稅,并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財政補貼力度,從財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購買力。
二、貨幣:從緊縮向適度寬松轉變
在宏觀經濟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和較大滑坡風險的情況下,國家決定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內涵而言,實際上是適度放松銀根,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提供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以此來促進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首先,合理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加大對重點工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自主創新、三農、中小企業、基礎設施及服務業等的支持力度,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其次,進一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平臺,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再次,繼續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為防止經濟出現倒退,央行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而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是央行最為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后者可以為銀行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有效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合理需求。
最后,實施差別化貨幣政策,促進經濟轉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會對所有行業和企業一視同仁,而是會堅持“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以此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梢圆扇〔顒e化存款準備金率、差別化利率、窗口指導、信貸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導資金流向,通過政策引導或者直接干預,將資金投向戰略領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等,同時嚴格對“兩高一資”等政策限制行業和企業的信貸投放。
三、投資:總量擴張與結構優化并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總額達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各地方政府計劃投資額合計也超過了18萬億元,實行擴張性的投資政策將是政策主基調,同時還注重投資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首先,在中央投資計劃中,交通設施建設是最主要領域。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促進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
其次,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啟動農村消費。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快“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再次,加大社會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資力度。政府投資將適當向有利于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的重大民生工程傾斜,如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利用稅收和金融優惠政策引導大型流通企業到農村建設便民流通設施。
最后,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生態環境建設等其他政府鼓勵領域。運用補助、貼息、稅收、價格等扶持政策,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投向自主創新、產業升級、資源節約、民生工程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把政府投資引導作用與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四、消費:增收、減負雙管齊下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應當成為內需擴大的重點,因為投資需求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費來支撐和拉動的。擴大消費一方面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錢消費”,另一方面應當努力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拓展新的消費熱點,使居民“有處消費”。
首先,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調整政府、企業與勞動者之間收入分配關系,收入分配適當向勞動者傾斜,以提高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對農村居民而言,應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提高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對象待遇,增加農村低保補助,擴大“家電下鄉”服務范圍,增加對農民的購物補貼。對城鎮居民而言,要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提高政府和事業單位等公職人員工資水平,并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改革工薪所得費用扣除辦法。同時,建立住房貨幣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住房貨幣補貼標準要根據各地區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變動等因素適時進行調整。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可以考慮免征上市公司派發紅利的資本利得稅,籌建股市平準基金。
其次,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住房等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國內居民的儲蓄率居高不下,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當前消費。因此,要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的社會保險參保率,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辦法;妥善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覆蓋面。
再次,努力消除制約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障礙。加快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對事關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費安全的商品和服務領域重點整治,建立生產經營者責任制,發展消費者權益保護中介機構。取消各種違反規定的增容費、管理費、建設費等政府性收費,規范收費行為,尤其要努力減輕居民購房、購車環節的各種稅費負擔。加強對壟斷企業的監管,降低電訊資費標準,降低收費公路收費標準,制止公路逾期收費,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通過限制壟斷利潤來還利于民,釋放被擠占的消費能力。
最后,積極拓展新的消費熱點。合理引導消費需求,把消費需求引向國家鼓勵發展的消費熱點和領域,引向能啟動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領域,引導消費層次和質量的提高。根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和需求結構變化不同步的特點,豐富各種檔次的商品和服務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
五、外貿:促進出口平穩增長
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對我國外貿進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從穩定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我國還是要采取措施穩定出口增長,避免下滑勢頭過快。
首先,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綜合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產品和大型機械設備以及農、輕、紡等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支持企業開展營銷、研發和并購。
其次,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建立加工貿易產業準入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
再次,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境外投資,進一步完善促進境外投資的政策措施和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境外投資監管體系。對有利于緩解經濟發展瓶頸的境外資源類投資,有助于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帶動國內產品、設備和技術等出口和勞務輸出的境外生產型設施和基礎設施投資,能夠學習國際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的境外研發中心等投資,以及到境外從事貿易分銷、銀行、電子信息、物流航運等業務的中國優勢企業,政府將予以重點支持。
最后,增加重要戰略物資儲備。通過調整進口關稅、擴大進口信貸規模、設立進口融資擔保等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要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
六、價格:逐步擴大由市場定價的商品和服務范圍
對于部分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我國目前仍然實行政府定價制度,如部分資源性產品、公共品、壟斷企業產品等。未來我國價格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的價格管理體制。
首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逐步擴大由市場定價的商品和服務范圍。堅持市場化的價格改革,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在引導資源流動、調節利益關系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要切實加強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各種亂漲價、亂收費行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其次,對于壟斷行業價格要加強監管,強化成本約束。嚴格限制壟斷行業的高福利、高成本、高價格,限制石油、電訊、交通、醫療、教育等國有壟斷企業的壟斷高價行為,通過限制壟斷利潤來還利于民,釋放被擠占的消費能力。
再次,對于資源類產品,要在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推進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及環境修復成本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并要控制節奏,審慎推進。要在公用事業和公益行業探索建立差別價格制度,對低收入群體生活必需的消費給予適當的價格優惠和補貼,減輕其生活負擔。
最后,繼續清理整頓涉農價格和收費。按照中央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對現行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凡不利于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發展的收費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廢止,價格或收費標準過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經營必須堅持自愿原則,嚴禁強制服務并收費或只收費不服務。要清理規范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收費項目和標準,以減輕農民負擔。
七、農村:促農民增收以激活農村內需
我國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格局”拉大了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只有激活7億農民的消費需求,才能真正持久地擴大內需。因此,要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及時出臺強農惠農政策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首先,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力度。鞏固和強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加快農村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從長期看,應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建立完善制度統一、標準有別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提高社會消費預期。
其次,增加財政補助規模。針對當前農民收入增幅持續下降和今年糧食減產較多的事實,國家應選擇適當時機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參考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建立農業“價格―直補”綜合聯動機制。這既可保證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和農資生產企業的合理利潤,也從根本上為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奠定基礎,將對擴大內需產生穩固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八、就業:以創業促進就業
就業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大問題,就業矛盾如果進一步惡化,不僅對經濟發展不利,而且將對社會穩定產生深刻影響。創業是最積極、最主動的就業,它不僅能解決勞動者的自身就業,還能通過帶動就業產生倍增效應。
首先,完善創業促進就業機制。從鼓勵勞動者創業的角度出發,政府要在稅費征收、小額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經營場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給創業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和風險,并加快制定面向全體城鄉創業者的優惠政策,擴大幫扶創業范圍。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登記個體經營(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自籌資金不足的給予小額貸款及貼息,盡快形成政府推動、社會支持、自主創業和不斷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
其次,完善面向城鄉勞動者的職業培訓體系。應盡快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適應市場、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培訓機制。要進一步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將創業服務工作延伸到農村鄉鎮。要面向全體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在促進勞動者創業能力提高的同時,將就業觀念教育培訓貫穿于創業培訓的始終,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或創業就業。
最后,進一步整合創業實訓和孵化基地,提高創業實訓質量。多方吸納社會資本,為缺乏經驗和資本的創業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們的創業成功率,降低創業風險。繼續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創業實訓和孵化基地的引領作用,在創業資金、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政策法規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支持和服務。
九、區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和區域政策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制定實施宏觀調控和區域政策時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體現區域差異性。
首先,加強對重點地區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綜合運用區域政策、區域規劃、區域立法三大杠桿,推進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重視對區域產業集聚的扶持與調控,培育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重點推進促進中部崛起的規劃,制定促進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和承接產業轉移的相關政策措施。
其次,繼續做好區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間開發結構。加強區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進特色鮮明的區域發展格局的形成,按照異地聯合興辦開發區和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促進區域間產業有序轉移。在繼續關注老工業區、落后地區就業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重視區域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堅持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
十、經濟改革:清理不利于內需擴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礙
我國經濟改革將以“擴大內需”為重點,以“增收、減負、調結構”為主線,清理投資、消費、外貿、民生等領域不利于內需擴大的政策障礙,大力支持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從制度上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經濟結構優化。
第一,從2009年元旦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以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鼓勵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第二,加快改革醫療衛生及文化教育體制。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好改革試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緊出臺各項具體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第三,推進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辦事效率。研究制定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框架、階段任務和實施步驟,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茖W劃分政府機構的職責,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提高辦事效率。強化行政問責制度,積極推動事業單位改革試點。
第四,進一步推進財稅、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規范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劃分,健全中央和省級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政府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五,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國有保險公司和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完善創業投資基金相關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場化的金融企業退出機制,統籌協調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市場發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篇9
關鍵詞: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優化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2-0000-01
發展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符合我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國策,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企業、國家以及公眾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為循環經濟提供的是制度上的支撐,是循環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持。本文從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當前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完善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我們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強調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廢棄物的最少排放,是各個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國家利用財政、稅收、法律等手段大力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建立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重要意義。首先,發展循環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經濟的發展是以資源消耗為支撐的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這種自殺式的發展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嚴峻的資源形勢,我們面臨的生態建設任務因環境壓力在不斷地加大,這些問題是關系到我們生存的大問題。
我國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特點有:有限性、強化性、彌補性、調節性與控制性。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設計原則有:針對性、可執行性、可持續性、涉及內容的廣泛性以及政策目標的層次性等。
二、我國當前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存在的問題
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有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以及區域經濟政策等,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說明一下當前我國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存在的問題。
財政政策方面的局限性。在當前的財政政策中的確有不少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定,主要涉及是三類,按執行部門的不同進行劃分,由綜合管理部門執行的政策、由產業部門執行的政策以及由環保部門執行的政策。政策看起來是很多,但是真正的財政支出并沒有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持,不能支撐企業的發展。稅收政策的不合理也沒有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這是當前財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融政策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這一方面,雖然國家為了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資金問題已經將循環經濟列入國債投資重點,以支持資源能源項目和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項目。但是,目前循環經濟的發展依然面臨嚴重的籌資問題。國家并沒有具體的支持循環經濟的信貸優惠政策,另外,銀行迫于績效為高能耗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加重了資源和環境形勢。
產業政策方面的局限性。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和資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們面臨的嚴峻的資源與環境形勢,在產業政策上也正在給予資源和環境更多的關注。雖然我國的產業結構正在想合理化的方向轉變,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我國的產業結構依然是不合理的,依然是以高能耗的重工業、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的比重久久得不到提高,這就導致了環境和資源問題,產業政策對循環經濟的倡導的力度明顯不夠,另外,循環經濟的產業政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諸多問題,是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區域經濟政策方面的局限性。區域經濟政策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目前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區域政策制定方面幾乎是空白。應該根據區域能源狀況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制定符合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區域經濟政策,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三、如何完善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
從整個社會層面上看,要建立健全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給予循環經濟支持,同時倡導與循環經濟相適應的生產、消費、流通等理念;制定專門的指導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明確重點和目標,重點整合高能耗的行業;建立宏觀調控政策咨詢、社會服務、技術服務、信息系統,轉變政府職能,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建立循環經濟的行業標準,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進行各項指標的考核,進行合理評價,確保循環經濟各個環節的良好發展。
從區域層面上看,建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并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完善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園區企業的合作,合理劃分上下游,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促進產業集群,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鏈,根據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狀況等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升級改造,促進循環經濟和產業鏈條的形成和發展;建立循環型城市社區,進行科學合理的城市整體規劃,對小區廢棄物進行處理,提高循環利用率,倡導綠色的生產、消費理念,培養循環經濟意識。
從企業層面上就上看,建立與循環經濟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政策、責任延伸政策、產品回收利用政策以及創建與循環經濟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等等,總之,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企業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是指政府機構為推進資源的優化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依法制定的激勵和約束政府、企業、居民行為的一系列準則。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分為不同的層次,各個層次之間彼此關聯、彼此協調、彼此促進,共同推動著我國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建立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體系能夠有效地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其次,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在循環經濟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一些地區、一些企業對循環經濟的認識還存在不足,使得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因此,需要國家以政策的形式對企業行為加以引導,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肖明輝,彭亮.完善我國循環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01(04):39-40.
篇10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線性回歸;股市總市值;因子變量
中圖分類號:F83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6-0055-03
中國的股票市場起步較晚,除了受市場調節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如貨幣供給、投資基金數量、期貨交易量、利率等。本文選取當前國家經濟中十幾個變量,通過這些變量對股市總市值進行線性回歸,以找出會對當前股市總市值產生顯著影響的因素,并對中國股市的未來發展做出理性預測。
一、中國股市的特點
中國股市當前幾個獨有的特點:
1.根本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定政策干預市場狀況。
2.主要的外生變量是: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政策、政府對證券市場的調控。
其中以政府對證券市場的調控最為重要、最直接。
3.中國股市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成長快,不規范,但處于快速變化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之中。
4.與其他股市一樣,中國股市具有周期波動的運動規律。某一時段的狀態與過去的狀態相關,在外界作用消失或不變的情況下,股市將按其自身規律運行。
可以看出,經濟形勢對上市公司的業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它還會改變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經濟形勢好,投資者對前景樂觀,投資就會積極;經濟形勢不好,投資者對前景悲觀,投資時就會格外謹慎。此外,財政政策對于股市的影響是間接的,主要通過改變或部分抵制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從而間接地作用于股市。政府通過擴大投資,就會對部分行業、板塊產生有利影響;減稅同樣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公司利潤,間接促進股市繁榮。
同時,可以看出,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直接而重大的。國家通過擴大貨幣供應量,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可以進入股市的資金,為股市上漲創造了條件。同時降低利率,降低了儲蓄、債券等其他金融商品的投資回報率,降低了股票投資者機會成本,增加了股市的吸引力,從而有力地推動股市上漲。
二、線性回歸分析對股市發展的影響
線性回歸分析是用來分析某種結果的產生和哪種因素存在線性關系,并找出哪些因素對結果的產生具有顯著影響。本文運用線性回歸分析對股市的發展產生顯著影響的國家宏觀政策因素,并在原始變量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因子變量對股市這個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本文選取一些變量來對股市的總市值進行回歸分析,具體的變量為:國債現貨成交金額、國債回購成交金額、廣義貨幣供應量、鄭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額、大連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額、上海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額、保費收入、證券投資基金成交金額、上海投資基金成交額、深圳投資基金成交額、黃金儲備、國家外匯儲備、銀行同業間隔夜交易量、銀行同業間7天交易量、銀行同業間14天交易量(相關的數據來自國研網,采用月度數據,從2000年1月到2008年2月,其中2008年3月數據用于檢驗模型的有效性)。
首先,將總市值作為因變量,各原始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spss軟件)。分析結果,因變量總市值與投資基金、股票成交量、流通市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而與保費、大連商品交易、鄭州商品交易的相關性很低。
其次,對股市總市值進行線性回歸,在回歸變量篩選方法上,首先選取逐步篩選法,由表1看出,由于自變量依次進入回歸方程,方程的擬合優度不斷變好,其回歸方程的估計標準誤差在不斷減少。而且其F檢驗的相伴概率都小于0.05。所以可以得出自變量的引入對回歸方程都有顯著的貢獻的結論。由表2也可以看出均方誤差在不斷減少,從側面揭示了表1中擬合優度逐步提高的原因。且其相伴概率也是均小于0.05。
最后回歸系數均通過t檢驗,但是根據回歸方程預測出的總市值與實際值相差很大。原因一是部分自變量本身屬于流量統計,對總市值這個存量數據的回歸不恰當;二是由于股市從2005年之后出現市值大幅提高的現象,與以前幾年的數據相差很大,變化很大,所以模擬不足。
鑒于以上原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試圖通過把那些解釋意義不明確的變量通過因子分析方法給綜合起來,使得解釋更有說服力。
首先,通過KMO and Bartlett's Test檢驗,發現因子分析有意義,結果見表3。通過因子分析,從表4可以找出四個因子變量,他們對初始變量的累計方差貢獻率接近80%。表5給出的是因在分析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看出,因在變量對許多變量都有較高的載荷,因而其實際含義比較模糊。于是選擇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旋轉后得出表6,第四個因子變量反映了現貨和回購,定義其為國債因子;第三個因子變量反映了隔夜1、隔夜7,定義其為為利率因子;第二個因子變量反映了投資基金、股票成交量、流通市值,定義其為資本因子;第一因子變量反映了保費、上海、大連、鄭州、m22、外匯,歸結為宏觀因子。
表7給出的是四個因子變量的得分函數,再根據原始變量的數據計算出各個因子變量每一期的數值,得出因子變量的數據序列,以此四個數據序列對總市值再次進行回歸。
隨著證券制度改革和股權分制改革的順利實行,我國相關政策在近期調整比較頻繁,所以采集的數據在最近幾年變化非常大。再次使用2004年2月至今的數據對總市值進行回歸,從表8可以看出四個因子變量對總市值都有顯著的影響。
預測得出的回歸總市值與實際值非常接近,可以認為這一回歸方程較好的模擬出目前宏觀政策對股市總市值的影響作用的。
從以上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
宏觀因子主要反應了國家新增廣義貨幣供給和期貨市場交易。其中廣義貨幣供給是因為國家外匯儲備的激增,并未投入股市;期貨市場的資金也和股票市場形成的不相容關系,國債市場資金的變化與股市資金的變化呈相反方向變化。
而利率因子反映了銀行隔夜拆借交易額,同銀行隔夜交易利率負相關;利率與股市負相關,因而,利率因子與股市總市值的變化是同向的。
對于國債市場,國家通過發行國債或者中央票據來調控貨幣流動,從而來縮減進入股市的資金量。
三、結語
可以看出,無論國家宏觀經濟形勢、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有所變動,都會對股市總市值的變化產生影響。其中利率因子對股市總市值的影響程度是最大的,其系數達到84.299,說明銀行利率的變動會對股市資金總量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實際上,股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是一個自我調整、自我消化的過程,國家政府不應該頻繁地在相關政策作出調整,不連續、不明確的行政手段很容易挫傷投資者的投資信心,這對于我國正處在發展中的股票市場是極其不利的。
參考文獻:
[1]史代敏.股票市場波動的政策影響效應[J].管理世界,2002,(8).
[2]左曉慧.我國國債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06,(9).
[3]張津.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實證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
[4]陳孝新.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J].科技廣場,2006.
- 上一篇: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方案
- 下一篇:配音的技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