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必備知識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配音的必備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輔導員應具有創辦紅領巾電視臺的硬件配備策劃能力。
創辦紅領巾電視臺,必備的硬件設施是先決條件。一般學校應建立學校閉路電視系統,包括演播室、獨立控制室,配備專業攝像機、錄放像機、多媒體電腦等。
第二,輔導員要在紅領巾電視臺運作中不斷鞏固自己的知識素養。
紅領巾電視臺是現代教育條件下的一種新形式,其制作涉及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輔導員不僅要有時代意識、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教育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學水平、藝術修養、寫作能力及過硬的普通話技能等。
第三,輔導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管理指導能力。
創辦紅領巾電視臺是少先隊教育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輔導員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一種特殊的管理機制。“電視臺管理委員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組織機制,可由輔導員、學校分管領導、少先隊干部、隊員代表組成。電視臺可下設采編組、演播組、制作組、攝制播放組等。大隊宣傳部和各中隊還可組成一個小記者網絡,及時為紅領巾電視臺提供新聞素材。
紅領巾電視臺是學校自辦的少先隊教育陣地,許多指導工作都集于輔導員一身,諸如學生攝制指導、新聞稿件修改,播音配音指導、上鏡形象指導等,大中隊輔導員要相互協調,逐項指導學生開展工作。
第四,輔導員要具備少兒電視節目的設計技能。
紅領巾電視臺的對象是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少兒節目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輔導員應不斷求異創新,因地制宜,開播多樣的少兒節目,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中學到知識,受到啟迪。
紅領巾電視臺要堅持節目“自辦”、“特色興臺”的原則,可開設“少兒新聞”、“校園風景線”、“少兒影視城”、“小小點歌臺”、“露一手”、“知識角”、“童言無忌”、“小擂臺”、“一班一特色”、“假日行動大追蹤”、“小記者大世界”等欄目;也可創作“紅領巾公益廣告”、“德育小片”、“專題報道”、“焦點訪談”等欄目反映校園熱點。例如,紅領巾文明行動、少先隊主題教育、各類典型事例、重大事件;“慶祝十五大勝利召開”、“我是校園小主人”、“我為希望工程添光彩”等,也可作為紅領巾廣告在每期的開頭播放;“放學路隊與安全”、“零錢使用新導向”、“課間十五分鐘”、“快樂雙休日”、“家庭作業量”等可作為熱門話題進行訪談,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思索、付諸實踐。
第五,輔導員要具備作用全面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
學校電視節目的制作技術主要包括:攝制技術、編輯技術、視頻技術、音頻技術及合成技術五個方面。
篇2
【關鍵詞】教師 音樂 舞臺 教學
為了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的整體提升,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在多年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和探索。
一、音樂技術基本能力
音樂技術基本能力實際就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是一個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說來就是大中專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幾門課程:如聲樂,鋼琴,舞蹈,合唱與指揮,視唱,練耳,樂理,欣賞,音樂史,教學法……還有層次高一點的和聲、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樂理論和技術課程,這對于今天的中小學音樂老師來說,不存在主課和副課,主修和選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讀書期間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選修的課程今天也不得不補上這些必備的科目。
二、舞臺演藝基本能力
舞臺演藝基本能力本來是對職業演藝員的要求,但對于“新課標”要求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應該是必備的,否則“音樂表現能力”這一教學價值教師無法很好地實施。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并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時間活動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盡管發達的現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仿佛不是人為的,因為那是電子的,虛擬的,缺乏足夠的感染力,沒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這個重要的教學實施應該是我們音樂老師盡可能的職責,所以音樂老師應該具備一定的演藝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臺演藝基本功。
三、教學創造基本能力
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基本能力,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一方面是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音樂、舞蹈和曲藝等劇本的創作和編導,實際就是排節目,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中小學音樂老師在學校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排練節目是不可推辭的責任,這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樂老師妙筆生花,樂不可言。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和靈性,被傳統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很久很久。音樂,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藝術,它的特征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把學生當作教學的對象,知識的承載體。在音樂課堂上,一味的強求學生進行枯燥的知識訓練,不厭其煩的、長時間的講解樂理知識,要學生記住大量音樂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老師首先要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變支配者、管理者為協助者,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通過組織、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通過對音樂的創造和再創造(音樂表現)更充分地理解音樂,熱愛音樂。例如,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作與即興創造:可以是節奏、旋律的即興問答、接龍、重組等,也可以是滲透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歌曲配節奏,樂句填空,為旋律即興填詞,命題創作、為歌曲、樂曲編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為歌曲、樂曲配伴奏,音樂小制作,為詩歌朗涌選配音樂,為舞蹈表演選配音樂等。在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迅速的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與表達;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說,音樂課中“創造”并不是過分偏重于理論的指導,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學作曲”,〔以學生作了多少“曲”作為“創造性”的標志〕。這一切都要求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基本功來完成。
四、音樂制作基本能力
音樂教師的音樂制作基本能力主要使指電腦音像的制作技術。說起“電腦音樂制作”,在當今社會上,對于從事音樂藝術工作的人來講,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及活動的積極影響是有目共睹的。的確,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給予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別人制作的現成作品在為我所用的過程中難免不盡人意,為了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工作,大多數音樂老師都能自己動手。如:利用音樂軟件進行視唱教學既可以節約我們的備課時間,也可以使視唱教學變得清新活躍;進行音樂知識(樂理)教學,可以使音樂理論與實際音響聯系在一起,可使音樂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性培養更是體現電腦音樂制作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勢;應用在唱歌教學中的范唱、歌曲的伴奏、課外舞蹈音樂的剪輯與制作;在欣賞教學中進行總譜瀏覽、簡單的曲式分析、認識樂器及其音色特點等等。
五、課堂教學基本能力
篇3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
現代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與感染力,通過圖文、動畫、色彩及音響的絕對優勢,成為今天教學的必備手段,具體來說:
1.可以開創最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等,能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就會激發其內在的學習愿望和學習動機,從而聚精會神,努力追源并感到樂在其中。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實現師生的角色轉化,能突出學生的自我構建意識和對信息進行處理的自主地位,同時,也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即變講師為導師,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3.能有效地突破重難點,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實現語文的美感教育,因信息技術是對抽象的概念,既可進行文字描述,也可以進行動畫模擬;既可用聲音去描摹,又可以用圖畫來展示等優點,讓學生仔細聆聽聲情并茂的音響,認真觀看栩栩如生的畫面,從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要突出“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那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就要做到“巧”,即恰到好處,讓其發揮更佳的效益。我認為對古典文學作品,由于它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教材本身又沒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識,背景,學生無法進入到文本的理解中去,這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如教材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和《怡紅院端陽嬉鬧》等課文,可利用已拍成的電視劇,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剪輯,進行教學。說明文同樣可利用現代技術,如《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等課文,可用投影儀播放有關圖片并配以解說,讓學生感知整體特征。
另外,對古詩詞的教學,可利用錄音機配音樂、投影儀進行,如《錢塘湖春行》在優美動聽的樂曲聲中展示孤山寺、湖水、白云、鮮花、白沙堤等畫面,讓學生感知,并發揮學生的想象、聯想,感受詩歌的美。簡言之,對一些圖文并茂的篇目“巧”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要把握“度”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音樂類課程;思路
隨著動漫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對動漫藝術形式的深入了解,人們逐漸認識到,音樂對影視動畫作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是影視動畫作品的靈魂,在很多動畫影片中伴隨有音樂的時間甚至占到整部動畫影片時間長度九成以上。音樂能增強動畫的視覺效果、營造氛圍,好的動畫音樂能夠交代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氣氛、渲染環境、確立節奏。動畫音樂效果如何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動畫作品的成敗。
1 音樂在影視動漫作品中的作用
(1)傳達和深化主題的作用。動畫片和一般的影片一樣需要一個主題音樂對劇情內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進行揭示和深化,幫助觀眾明確動畫片所要表達的思想意義。例如,在動畫影片《再見螢火蟲》中,有一段畫面講述的是兄妹兩個失去母親時的情形,兩人靜靜蹲坐著,彼此無言,在深切的悲傷和痛苦之中,這種情感基調同全片所要表達的基調是一致的。為了能夠充分地渲染出全片都洋溢著的這種感情氛圍,作曲家久石讓設計了一段由小提琴和長笛組成的音樂,整段音樂凄美憂傷,隨著音樂的進行,觀眾們深刻地體味到了兄妹兩個所承受的痛苦和悲傷,這就是音樂所發揮的作用,此時簡潔的音樂比號啕大哭更能直接打動人心,動畫片的主題也就進一步得到了實現。[1]
(2)渲染氣氛、交代環境作用。中國水墨動畫片《牧笛》,作曲家吳應炬寫作的配樂風格清新自然,采用我國民族吹奏樂器竹笛為主奏樂器。動畫片一開始,隨著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竹笛聲,從一幅山清水秀的畫面中,一牧童騎在一頭黑色水牛背上緩緩地向我們走來,這種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創意和設計,可謂先聲奪人。動畫片首先以優美的笛聲 深深吸引著觀眾,聲聲清爽的竹笛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恢弘雄偉、雋永渾厚的美麗畫卷。[2]
(3)塑造人物形象作用。音樂不僅可以描繪景物,同時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立體化,更鮮活動人。例如,我國著名動畫片《三個和尚》中三個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復載選用三件民族樂器代表高矮胖三個和尚。用高音板胡中音區來表現矮個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徹,這與表現小和尚的清純、簡單、透徹、伶俐個性很吻合。用墜胡來表現高個子和尚。墜胡音域非常寬,聲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聲來演唱戲曲和歌曲,用這種充滿戲劇變化音色的民族樂器來塑造高個和尚再合適不過。用北方管子表現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獷質樸,富有強烈的鄉土氣息與胖和尚個性吻合。用這三種樂器來表塑造三個和尚形象形成強烈個性反差的效果。
2 目前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開設音樂類課程的現狀
匈牙利著名電影理論家巴拉茲曾說過:“聲音將不僅僅是畫面的產物,它將成為主題,成為動作的源泉和成因,聲音激發動作的作用絲毫不遜于畫面。”這一句話也許更加詳細的闡述聲音在影視或動畫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影視動畫是一門視聽藝術,音樂離不開動畫,動畫離不開音樂,兩者是協調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筆者經過調研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動漫專業大多未能開設音樂類課程,以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動漫專業課程設置為例,專業基礎類課程開設了數碼繪畫藝術、數碼構成、數碼攝影藝術、網頁藝術設計、圖像圖像處理、視聽語言等課程;專業拓展類課程開設了三維動畫特效制作、三維場景設計、網絡動畫設計、二維場景設計;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了原畫設計、二維動畫設計、動畫編導、三維動畫設計、影視后期剪輯合成。從課程設置上看大都圍繞動畫畫面的制作流程與表現技法展開,唯一一門涉及聲音與畫面關系的必修課課程《視聽語言》,目前從教材的編寫來看,大多數《視聽語言》教材中關于音樂基礎與后期配樂制作的內容也只有寥寥數頁。而專業核心課程《影視后期剪輯合成》,本應該有后期的配音、配樂部分,但該課程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主要培養學生對多層的合成圖像進行控制,而忽略了后期的配音、配樂的重要性。
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動畫專業在我國高職院校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學術研究與理論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方面未能真正實施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目前高職院校動畫專業大都圍繞動畫畫面的制作流程與表現技法展開,對“聽”這一方面卻不夠重視。二是動畫音樂是動畫與音樂這兩個學科交叉領域的產物,目前國內也缺乏這方面的教材和專著。[3]
3 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開設音樂類課程的必要性
2007年11月22日19點的中央臺新聞節目中講到“國家社會勞動保障部調查顯示全國勞動就業中急缺動漫電腦音樂制作方面的就業人才”,這個統計一方面顯示出音樂在動畫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關注起來。動漫音樂制作人員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動畫產業的發展。動漫專業的行業需求決定了動漫教育的特征。
目前高職院校動漫專業學生的動漫作品沒條件請作曲家量身定做音樂,一般都自己利用現成的音樂進行選配和編輯。由于沒開設音樂類課程,動漫專業的學生對于音樂既沒有必備的基礎知識,更缺乏系統的認識和了解,這導致動漫專業的學生在不了解音樂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盲目對動畫片配樂,多半只憑自己的感覺沒有理論的依據,從而因為音樂表現力不夠影響了動畫作品的效果。
動畫藝術,被稱作人類的第八藝術,是集音樂、美術、表演、影視、攝影等藝術門類于一身的綜合視聽藝術。音樂在動畫中起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配樂對動畫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種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正因為如此,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開設音樂類課程勢在必得。
4 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開設音樂類課程的思路
目前動畫音樂的制作一般分為原創和編選兩種途徑。原創音樂是指請作曲家專門針對動畫片的主題、人物、情節創作譜曲,這種制作效果好但成本是非常高的。音樂的編選是指利用現有的音樂和音效素材,通過學過的音樂知識用軟件進行剪接、改編合成,以滿足作品需要,這樣可以節約制作成本,縮短制作周期。根據高職動漫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實際情況,我們選用后者進行教學。
高職院校動漫專業開設音樂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的選配和改編音樂,使動漫作品真正地達到聲音與畫面的交融。高職院校動漫專業學生一般是三年制,音樂課程可分三學年進行,每學年占兩個學分,具體安排如下:一是在學生一年級時候開設音樂基礎課程,內容包含樂理知識和音樂基礎常識,這是學任何一種音樂門類的必備基礎知識。二是在二年級開設動漫音樂賞析課程,通過鑒賞一些優秀動漫作品中的配樂,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動漫音樂,體會不同音樂的藝術特點,分析動畫影片中音樂的運用,了解動畫配樂的要素和改編音樂基本方法。三是在三年級學習動畫后期制作同時了解動畫音樂制作的操作技法,這個階段主要是在以上學習的基礎上使用軟件,學習音頻的剪輯、轉場、合成等制作技巧。
參考文獻:
[1] 程輝.從久石讓的動漫配樂看音樂元素在動漫影視中的運用和功能[J].電影文學,2013(14).
篇5
教學;課程;原則;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07―0043―01
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實現了傳播的一體化,開拓了學習的新方式。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現代教育技術。當前,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育技術在學校中進行普及和應用是當今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信息技術要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這一節中,前后共10多次提到“自主”一詞,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所以,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就應該在“自主”上做文章,也就必然要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教育技術絕不是強加于傳統課堂教學上的一堆儀器,而是開展教育研究、變革教育思想、實現教育最優化的根本變革。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在中小學加快普及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在學科課程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到其他學科學習中,讓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同時要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規律。
二、開發多媒體課件的幾個原則
1. 合理選擇課程,確定制作內容。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需要,選擇那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奏效的課程作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容,另外對于別人已經開發成功并推廣的課件就不要再重復開發,而是根據自己的教學形式加以調整和改造。
2. 研究教材內容,制作設計腳本。教材是教學和課件設計的基本依據,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因此,在選好課題后,應仔細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和教學順序。腳本的設計是制作課件的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
3. 收集媒體素材,制作合成課件。腳本設計完成后,要開始收集課件中要用的各種視聽材料,包括圖形、圖像、動畫、文本、音樂和配音等。收集素材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采集、多媒體素材光盤和網上素材等。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制作合成,其重要任務是根據腳本設計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多媒體素材編輯起來,制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這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制作者掌握過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 多媒體技術運用中常見問題
1. 多數多媒體課件重形式、輕實用。多媒體課件是現代教育技術用于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質量的課件是教學的先導和前提。由于開發中許多由模板制作的課件內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別是開發工具提供的自動功能較多,制作中較易出現過分強調華麗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如一些不恰當的動畫等,在使用中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結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課件作為一種教學必備的軟件,它的制作和使用應以實現最終教學目的為宗旨,應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現象。
篇6
關鍵詞:導游情景英語 高職學院 課程整體設計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1]。在整體設計上以導游員的實際工作過程為載體,在項目選取上以景區講解員、地陪、全陪、領隊接待游客的工作職責為依據,在任務設計上,學生每個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就是其接待旅游者的真實工作過程。
二、課程開發途徑
(一)確定課程培養目標
總體目標是通過各項目的實施,學生能夠以英語為語言工具接待使用英語的外籍游客,為其提供接團、帶團、送團等導游服務,并能夠帶領中國游客赴外國參觀游覽。引導、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擔任英語導游必備的專業詞匯、句型、表達方式等英語語言知識。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學生以英語語言為工具從事英文導游工作打下基礎。
(二)確定課程內容和結構體系
本課程以工作過程導向為主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輔線,緊緊圍繞崗位能力選取課程內容[2]。使教學內容融入相關專業理論,把學習過程融入工作情景中,讓學生對導游情景英語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進而掌握專有詞匯,運用英語交際處理業務,提高人文修養,豐富文化底蘊,提供優質專業服務 [3]。其具體項目內容如下:
三、課程實施
(一)第一次課梗概
在第一次課上,教師可以自我介紹姓名,學歷,,職稱,英語水平等,同時,播放英文歌曲和帶有英文配音的風光片,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介紹該課程主要內容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課程的考核方式和計分方法等。教師還應當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項目教學情境——轉換師生身份。在教學情境下才能進入教學主題,明確學習任務,開展學習行動從而才能有學習成果的產生
(二)單元教學實施過程
以導游情景英語“任務2.2導游員在從機場到金鼎酒店的車上向美國來的旅游團致歡迎詞”為例,進行教學設計。
該任務的教學目的是通過任務的實施,學生能夠用英語向旅游團致歡迎詞,進而掌握致歡迎詞時常用的專業術語、基本句型和常用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服務規范、服務禮儀、服務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風尚。該任務在上一節課要結束時布置給學生。首先用PPT展示一個王導游在旅游車上向游客致歡迎詞的案例,然后提出引導問題:“1)在去酒店的路上,關于這個城市和即將入住酒店的哪些信息應當讓游客了解?”2)在一段歡迎詞中應該包括哪些主要信息?“接著,下達任務書,解釋任務,說明學習內容,提出任務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
學生在課外完成這些任務之后,在本次課上老師隨機找學生回答上次課的引導問題,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點評。接著各個小組創作歡迎詞,分角色在小組內部預演,演練成功之后把創作的歡迎詞貼在展示板上。各小組派代表表演導游員,把其他小組成員看作游客,導游員模擬向游客致歡迎詞。在致歡迎詞過程中其他小組各準備兩個問題要求導游員解答,如解答不上其小組成員可以幫助解答,或者請教師場外指導。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同學們修改完善歡迎詞,再進行展示。如果沒有問題布置作業和下次課任務。
(三)考核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過程性考核成績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在課堂上的綜合表現以及參加小組活動、平時單元考核的情況綜合而定。終結考試通過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如撰寫報告、口試、現場討論等來完成。在終結性考試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估,使評估的主觀性降到最低;建立校企聯合評估機制,加強評估的有效性。
《導游情景英語》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社會對導游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要使我們培養的學生適應未來市場的要求,就必須使教學著眼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要不斷進行探索,深化教學改革,從而保證學生擇業的競爭力與適應力。
參考文獻:
[1]麻淑濤.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案例[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5).
篇7
(一)微課設計以“生本”為主導思想
在設計微課之前,參賽教師要明白微課對誰而教,給誰用。微課需要教師對專業(學科)知識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我國臺灣教育心理學家張春興在所編的辭典中論述道:“無論從事何種教學活動,在理論上必須包括以下四大項:一是預期學生要學的內容是什么,即是知識技能還是態度觀念(教學目標);二是在教學之初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課程的條件(始業行為);三是采用何種方法改變學生行為,使之按預期方向發展(教學方法);四是怎樣才能肯定學生行為確因教學活動而改變(教學評鑒)。”職業學校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載體也是如此。它需要回答六個問題:一是教師引導學生走向哪里(教學目標);二是學生從哪里出發(學生的起點知識、技能、態度);三是教師如何帶領學生從起點過渡到終點(教學過程);四是教師應該創設怎樣的學習條件(或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技術和媒體的選用);五是教師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教學結果測量診斷與評價);六是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怎樣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微課設計注重以生為本,也體現了教師對學習者的尊重。
(二)微課設計以“對話”為主要形式
從微課的形式來看,2016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學大賽許多微課是在錄播教室里拍攝的課堂實錄,用電子白板、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互動,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句話,學生配合得也很好,但這是微課嗎?微課就是一段短時間的課堂教學實錄嗎?微課是說課嗎?微課是示范課嗎?微課對誰而教?如果微課僅是一段課堂教學實錄,那么聽者就是第三方,是個“場外漢”;如果微課是說課,那么聽者是教師同行,目的是考查你怎樣處理教學內容,怎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這里的對象都不是學生。
微課作品中“PPT 錄屏講解式”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加上示范操作,再自問自答,最后總結。這種傳統職業學校講授型微課的弊端在于“一言堂”,即缺乏從學生角度出發開展深度對話和交流,從認識的規律上去考慮怎樣一步步發現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因而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對話式微課的優勢在于巧妙地將解釋的過程以問答的形式表現出來,從一個個問題中發現“契機”,使觀者不知不覺中跟隨主角,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微課設計以“解惑”為實施主線
微課的設計要體現以“解惑”為主線的教學主張。對話型微課設計思路是以“解惑”貫穿其中的。以筆者參加大賽時的微課作品為例,該微課的設計是以兩位動漫人物(兩位同學扮演)對話的形式展開的,以8×8LED 點陣怎么檢測為線索進行“層層剝筍”,在思考中做,在做中思考。學生在經歷了初識點陣、認知結構、理解結構、掌握原理、模擬仿真、動手測試、總結歸納等過程后,掌握了64 個LED 的結構關系,對實際操作步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加上微課中動畫仿真、兩位同學的檢測視頻,很好地理解了這一器件的檢測方法。最后的檢測測試,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形成正確的檢測思路。這種問答法以學生已有認知為基礎,一層層揭示問題,展開辨析和釋疑,并動手測試驗證,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也激發了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微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
微課內容選擇一般涉及一兩個知識點或技能點,內容雖然少,但自身仍然需要有系統性,僅僅有教學內容的介紹是遠遠不夠的。
(一)微課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在教學項目的系統性選取
微課針對什么階段的學生講授?屬于什么課程、哪個項目的內容?有哪些實際應用?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以“單片機點陣的測試”微課為例,開場1 分鐘時間里,教師可以真人出鏡,介紹單片機技術微課堂和單片機的三種顯示電路(數碼管、點陣和液晶顯示),推出點陣在街頭廣告屏及大屏幕顯示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微課的結尾,教師再次真人出鏡,展示4 塊8×8 點陣顯示屏的連接,20 塊點陣屏實物應用,激發了學習者繼續學習拓展的興趣,能遷移聯想到下一個任務的學習,這樣前后呼應,一氣呵成。所以說微課并不是只講一個知識點,它是一個系列化的設計。
(二)微課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在核心內容的適切性選取
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要做微課,微課內容須是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對知識點進行合理、適度的分解和選取。在單片機輸出顯示部分的教學中,電路仿真容易達成,在從仿真到實際點陣電路的成功制作過程中,實際的點陣器件怎么應用就是個難點。因為點陣的16個引腳比較復雜,每個點陣后面的引腳排列次序與仿真測試時是不同的,廠商在設計時是根據PCB 板布線來定義引腳排列次序的,在網上搜索型號查引腳是不可行的。所以筆者以“常規點陣的測試方法”為題進行微課設計以求破解難點。
(三)微課設計的整體性體現在過程環節的完整性選取
技能訓練的微課往往會流于形式,拍攝一段示范操作就算完成了微課,沒有問題、沒有互動、沒有總結等必備的教學環節。環節完整體現在不僅要有示范操作,還要有操作前理論知識(如理解點陣的8×8 結構和原理)講授、檢測互動和反饋、總結等。體現在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過程上有如下幾個環節:發現問題—收集資料—學習咨詢—師生互動—練習反饋—歸納總結;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上是釋疑解難、啟發點撥、鼓勵嘗試、總結規律和推陳出新。
三、微課視頻表現形式的多元性
(一)視頻設計注重多樣化
微課雖然以視頻形式呈現,傳播渠道單向,但在設計時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視頻形式,以最有利的呈現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利用錄屏軟件、PPT、flash、動畫軟件等技術制作視頻。形式可以有多種:一是動漫人物的加入。“對話式”微課往往需要2 個以上的人物,采用真人拍攝,開發時間長、不是專業演員很難做到表情自然,往往一個鏡頭需要拍攝很多遍才能達到完美。如果用動漫人物做主角,可控性強,動作表情都可以設計。在其他細節上,比如演員的服裝、道具、場景、化妝、光線、配音等也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設計者可以把焦點集中在人物之間的對話上,配上字幕更能突出效果。而動漫制作這一技術門檻隨著“皮影客”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動畫人物的出現,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親和度高,加上學生的配音,把動畫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動。二是用PPT 制作的微動畫很好地揭示了點陣的內部結構,突破了難點。三是Proteus 仿真軟件的應用,使學生能直觀看清結構,掌握原理,仿真在難點揭示上更加具有實踐性。四是用FLASH 軟件呈現,解決了細小器件學生不易看清的問題,使看起來無序的檢測步驟更容易理解,信息傳遞效度更高,掃除了傳播障礙。
(二)視頻設計注重互動化
篇8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愛”“智”“活”“美”
一、“愛”在課堂里流動——教學主體關系層面和諧度高
1.師生關系。教學過程體現民主對話、尊重,教師的價值引導潤物無聲。師生關系的和諧是實施課改“以生為本”教育教學理念的前提。語文課堂應當構建一種積極的教學環境,它健康、活躍、民主、平等,能讓每個身處其中的參與者都感到安全、親切、溫馨、有集體歸屬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是關心學生、了解學生、深愛學生,包括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包容學生,賞識學生。
2.生生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對話。愛不僅是師生之間的和諧,也是學生之間的和諧。“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由于個性差異,學生對文本的反應自然會呈現多樣性。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生之間的對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生生在和諧氛圍里互動有序、配合默契也是語言藝術巧妙運用的體現,是人文課堂、綠色課堂的必備因素。
二、“智”在課堂里整合——教學設計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1.揚長棄短,突出重點,精心設置教學板塊。這要求教師必須在著眼整體需要、著眼語文文本特點的基礎上,不僅要全面,更要有重點,做好舍與得。即教學設計過程是否圍繞中心,體現層次,符合語文學科建構及規律的把握。簡化條塊,主體鮮明,重點突出。
教學設計中,可以圍繞知識,通過梳理集錦,使知識點精彩紛呈,實現豐富的積累;或者圍繞精彩技巧,讀寫結合;或者圍繞人物形象鑒賞,研其言談舉止,察言觀色,了解內心隱秘;或者針對主體,價值判斷,聯系生活,見仁見智,每個板塊求精當不求全面,求深入不求淺嘗輒止。實現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提升。
2.精心設置教學主問題。在精心取舍的基礎上,教師要精心設置主問題。精心設計主問題,可引發學生的深度思維、品析活動,精心設置問題層次,充分考慮鋪墊性、深入性、拓展性等問題,形成問題的有機系列,避免單純的的解析,避免瑣碎的問題,避免表面熱鬧而無實質建構的膚淺的語文活動。在此基礎上,將語文味的聽說讀寫融入其中,或朗讀、或討論、或辯論、或寫作……在這些過程中,使學生充分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文本、豐富自己內心世界,做到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三、“活”在教學中體現——教學過程活躍,參與度高,動態生成性強
1.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充分。語文的審美體驗、空白補充是否有深度,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這往往成為學生閱讀的障礙。好的語文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知識積累,聯系生活、聯系現有的學科知識,一節高質量的語文課就應能看出學生是否將語文生活化,將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學語文、用語文,“親近語言文字,享受語文學習”。
2.質疑充分活躍,思維有碰撞,是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成果。在主動構建語文知識結構的同時,教師要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并加以引導、鼓勵,培養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習慣。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要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的不同主流的看法及全新的視角,與眾不同的見解和問題,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鼓勵,同時,要及時將其轉換成為教學資源,成為語文活動深入的誘因,使學生上升到規律層面,給其他學生以啟示,實現語文教學中的鯰魚效應,使課堂充滿活力,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四、“美”在教學中滲透——感悟賞析、價值育讀,人文氣息濃郁
1.感悟賞析美的過程。一節好的語文課就是一首清新的詩,一曲委婉悠揚的樂章,也是一個藝術品,應給學生或聽課者以美的藝術享受。課堂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文本美,品味語言美,感受誦讀美、體驗情感美,喚起強烈的審美情趣。例如,當遇到適合介紹的內容時,就讓學生擔當起導游的角色;遇到適合表演的內容時,就讓學生擔當起演員的角色,配上表情、動作、說出臺詞;遇到適合朗讀的內容時,就引導學生高聲朗誦或配音……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語文應生活化,在生活中可顯示出它應有的勃勃生機和無處不用的功能。
2.道德價值獲得提升。語文課堂不只是知識傳授的場域,也是師生攜手、共同成長的家園。美是真善的統一。語文課應體現出文化價值,特別是在民族傳統文化及優秀的價值觀熏陶方面。一節好的語文課必須體現語文本身固有的人文性。語文教育應將人性美好的光芒放射出來。
篇9
關鍵詞:高職教師;指導;學好英語
我們不但要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也需要與世界各國展開各種技術和經濟上的合作,而實現這一目的必要前提,便是要掌握世界通用技術交流語言――英語。高職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各種技術,英語已經成為個人必備的走向職場的武器。剛進大學的高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是高漲的,但學生們普遍反映學英語難,那么,對我們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而言,應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英語水平,為學生學好英語開拓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重視第一印象
這里第一印象指的是學生上高職后對英語和英語教師的第一印象。從心理學角度理解,首因效應又稱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初次與人或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式,從而影響到以后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一般都是在與教師見面的第一節課產生。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生們對英語的之前印象,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跟已經成年懂事的對大學抱有美麗憧憬的學生重申英語應用能力對于個人的重要性,把他們學習英語的欲望激勵出來,糾正學生之前對英語學習的不正確的認識。教會他們愛英語,愿意學英語。其次,教師本人要在之前認真備好這節課,備學生。要改變學生之前對英語老師的印象,在與他們初次見面時要面帶微笑用幽默的語言告訴學生:在這里,我們是平等的,是可以傾訴的朋友,英語的學習并不難,只是單詞的簡單結合,課堂需要你們的參與,如果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歡迎隨時和老師探討。教師應該給學生鼓勵、笑容和表揚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查表明,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以及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對于語言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優化英語教學的必要條件,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良好開端。第一印象永遠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所以,重視它,抓住它!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
(1)我們反對傳統的注入式教學,而要提倡啟發式教學。高職學生作為成熟的個體,我們課堂上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英語變為主動學習。接下來,我以交際對話課為主的課型、話題閱讀為主的課型兩個模式,談談自己的新課堂設計模式和見解。一是以交際對話為主的課型。課堂教學如下:課前熱身、創設情景、操練、思維拓展、回扣課本。如教學高職英語《實用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比爾?蓋茨寫的《 Education does count 》這篇文章時,我首先讓學生在課前對蓋茨做一個詳細調查和理解。課堂上,我隨意挑選出幾個學生假設他們就是蓋茨,就課本上相關的知識對他們進行英語訪談,再讓學生思考這真的是蓋茨的想法么?然后從課文中找出答案。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達到了英語知識轉化成應用能力的目的。二是以話題閱讀為主的課型。事先要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提倡通過共同協商、討論,解決某項問題,而教師則在各組之間走動,提供咨詢。這種教學模式一般可概括為:導入、教學情景、提出問題、開展討論、歸納總結、回扣課本。例如高職英語《實用綜合教程第一冊》第七單元的主題是“health”。首先,我問同學們:假設你是醫生,你怎么給患有不同疾病的人看病?接著我會設計不同的病人來看病的情景,讓充當醫生的學生診斷。然后提出問題:“如何保持健康?”要求學生小組之間討論,最后歸納總結出最佳答案再來學習課文。我把英語課堂變成學生表演的舞臺,課堂上有合作、有競爭、有質疑、有表演、有爭論、有深思、有笑聲,也有歡樂,引領著學生快樂學好英語。
(2)教學方法的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收錄機等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要不斷創新,要能使用幻燈片、多媒體、實物展示臺等教具給以學生直觀的知識傳授。還要根據學生的喜好,多使用網絡、視頻課件、BBS、新浪微博、飛信、微信、郵箱、聊天室等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跟學生進行課堂的講授和交流。學習英語要有語言環境,教師要利用這些手段和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把以往枯燥呆板的板書演變成有圖有文的課件,課前和課后利用聊天工具給學生布置作業,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在課余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指導。
(3)教學內容的改變。走出課本,走進生活。高職注重的是學生技能的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而語言與生活是天然聯系一起的。學生所學知識必須要跟生活相關,跟專業相關,英語課堂只有走向廣闊的生活空間,才會充滿活力,學以致用,知識才能轉換為能力,才能為英語課堂引入一泓不絕的活水。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要聯系課本,聯系社會需要,聯系生活,聯系最先進的跟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把它們融合在一起教授給學生。
(4)教師要經常和學生、學生家長、輔導員交流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督促他們不要懈怠了英語的學習。多開展英語第二課堂、英語興趣小組、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影視名片配音活動,給學生充分的實際操練空間。
希望我的建議,能對高職學生學習英語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為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強的高職應用型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少君.為外語教學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環境[J].中國林業教
育,2001(5).
篇10
一、圍繞教學目的、內容設計,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為切入口。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A、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五冊《蜘蛛織網》一課時,學生對于蜘蛛織網的過程缺乏了解,這兒是學生認知理解的難點,可以制作蜘蛛織網的相關CAI課件(主要是動畫),再加上聲音的渲染,從空間概念上展示過程,讓小學生仿佛來到了蜘蛛織網的現場,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溶入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為學生突破難點。
B、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琥珀》一文中,琥珀的形成既是課文的重點,又是理解的難點。利用多媒體視聽一體化的特點,借助CAI課件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再現當時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經過清晰而具體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課文重點部分。然后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容易得出四個必備條件:a.夏天,強烈的太陽光。b在松樹林里c.蜘蛛撲向蒼蠅,松脂下滴,正好將它們包裹。d松脂不斷下滴。由此進一步懂得了這些條件缺一不可的道理。文章的難點迎刃而解。
C、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學習。
課件設計時要充分體現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特點。利用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多感觀,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海底世界》,作為內陸地區的小孩子,他們對于海洋知識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但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利用形、聲、色俱備的現代信息技術—— CAI課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視聽,給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一個最佳的情緒背景。播放的聲音從“海面波濤澎湃”逐漸轉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靜謐;視頻圖像從“廣闊的海面”再到“閃爍的‘小星星’(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的深海”,在極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學生的思維立刻就活躍起來。這樣,CAI課件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再現課文情景的氛圍。使文字、聲音、動畫等聲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課本插圖、投影圖片等靜止畫面。學生觀看著活動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孩子都溶入到了奇異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駕御著潛水艇或穿著潛水衣來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當看到海底“五彩斑斕的魚群”時,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進行朗讀和說話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能充分到位,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四十分鐘的效率極高。而且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昂然。
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時,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如學習《頤和園》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運用計算機網絡功能,領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設計類似“電子公告板”的一個“課堂討論區”,由學生自學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先選擇任意一自然段學習,并且點擊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尋找正確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課文。視頻文件上的精美的圖片、美妙的音樂,使學生驚喜地發現了課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內容,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他們興趣盎然地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迭起。
四、課件必須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