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5: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規劃建筑設計

篇1

關鍵詞:城市規劃 空間結構 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也即對人活動的區域空間和各區域空間只的關系的協調。建筑設計是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歷史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的結果。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在這里,我試圖對城市空間進行解析,以空間為主導因素,討論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和制約。

解析城市空間

空間:城市空間是空間的一種,但空間是什么呢?空間一詞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來對城市進行設計,空間便移植入城市中,成為城市空間……一直以來,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實體,被看作塑造的主體,建筑師們如同雕塑雕像一樣極力刻畫著建筑物本身。上世紀末,建筑界發生了一場革命,人們看見了原先看不見的“空間”,建筑師們先前的理念殿堂轟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顛倒”過來。杰出的現代建筑代表人物賴特曾拿出中國老子的一段話來說明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

這里的“無”賴特以之為空間。一個全新的觀念進入了建筑師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漸成為空間的藝術,被認為是一連串聯系的空間。

中西異同:中國人一直以來就不曾把建筑單體當作主體來刻畫。中國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體上,李允銖曾在《華夏意匠》中講到:“ 中國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開的”,中國建筑工匠考慮的是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院落”。中國古代建筑,以“院”為中心組織單座建筑,“院”被稱為一個基本的組織單元,若干院落組成建筑群,所謂“無院不成群”,而院與院的空間感受是絕不相同的,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建筑空間效果。西方建筑師則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單體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單體的形體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體要比中國古代建筑形體復雜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間設計上,中國是城市較早的,中國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與建筑之間上了。北京故宮、江南園林都是鐵證!

空間概念: 一直以來,西方建筑師這樣教授我們什么是空間:這是一種圖底關系。把房子當作實體,周圍環境作底,我們只看得見房子;如果把房子當作底,房子周圍的形狀就出現了,這便是空間。舉四合院的空間為例。

許多前人已給過我們明示。G.尼奇凱(G.Nitsche)為空間提出以下定義:“這個空間有個中心,就是知覺它的人。因此在這個空間里具有隨人體活動而變化的方向體系,這個空間,絕不是中性的,而是具有界限的。換句話說,它是有限、非均質、被主觀知覺所決定的……”這是其所謂知覺空間。J.耶迪克在著作《建筑空間論序論》中講:“建筑空間是可以作為體驗空間來談的,”還說,“建筑空間同人及其知覺作用聯系在一起,所謂空間就是繼場所而起的知覺的總和。”海迪加也提出過:“不能把人和空間割裂開來,空間既不是外部對象,也不是內部體驗,人與空間是不能分開考慮的……”舒伯格。舒爾茲也在《存在空間建筑》中說:“單純的現實主義者認為世界對我們一切人來說是共同的、一樣的,但我們所知覺道的卻不是那樣的世界,而是我們的動機和過去各種體驗所產生的形形的世界。”

然而,這關系和空間限定說的是什么?是空間本身嗎?不是,它們只是平面的圖底和水平面由地面逐步升起的變化,它代表不了空間。空間怎能與平面等同?

建筑空間包括建筑形式(平面和立面)、質感、材料、光影和色彩,這一切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清晰的表現空間的品質或精神。甚至于一聲呼嘯,一聲聲回音,也會讓人感到空間的存在。因而,現在所闡述的空間概念,不只是視覺感受,必須包括行動、情感方面的其它概念加以補充,它應是一種感覺,就如同我們全身的皮膚都可以感覺到“辣” 一樣,“辣”不只是一個味道,不只是味覺,而是一種感覺。

空間意識遠不止是腦力活動,它占據意識和感覺的全部, 要求整個自我介入以期作出全面的反應,因而對空間的概括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空間就是某種因場所而產生的人的知覺感受。如同人的聽覺,不能用物體振動或聲波曲線來概括聲音;如同人的色覺,無法用光的反射吸收或光譜來描述顏色一樣,空間也不能用平面、模型或建筑物來概括。空間就是人的一種感覺,人對周圍環境場所的感受,對自身定位的感覺。

城市空間:城市中的空間,即城市中的人們所體會到的包羅萬象的感受。德國建筑師Robert Krier提出過城市空間的概念:它僅是城市內和其它場所各建筑物之間所有的空間形式。這種空間,以不同的高低層次,幾何的聯系在一起,它僅僅在幾何特征和審美質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從而允許人們自覺的去領會這個外部空間,即所謂城市空間。簡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間的可被人們領會的所有的空間。人在任何時候都在領會城市,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間。

城市空間的構成 :研究城市空間,必然要對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構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間是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從人的知覺、心理、行為角度加以分析。

舒伯格。舒爾茲在《存在空間建筑》中在談及空間時講到“如果把知覺心理學所帶來的這些基本成果用常見詞匯來表示,那就是初期組織化的圖示是依靠中心(center),亦即場所(place,近接關系),方向(Direction )亦即路線(Path,連續關系),區域(Area)亦即領域(Domain,閉合關系)的成立而確立。人為了給自己定位,尤其需要掌握這些。”舒爾茲這里把空間用知覺心理學的方法分為了中心、方向、區域三部分。

美國奧斯卡。紐曼(Oscar Newman)從領域角度在居住環境中提出了一個由私密性空間、半私密性空間、辦公共性空間及公共空間構成的空間體系的設想,這種構成是從人的行為心理來分類的。

從人的認知意向來研究城市空間,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一書中,歸納了城市形象的五個要素: 路(Paths)、邊沿(Edges)、區域(Districts)、結點(Node)、標志(Landmarks) .這個分析是真正從人的認知角度去分析城市空間,盡管凱文。林奇本人也許并沒有把城市空間當作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各種感受,但他的城市五個構成要素恰恰是從城市所提供給人們的視覺感受即他所謂的人對城市的意象(Image)角度出發而得出的。

城市空間的本質: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見其表面,而應究其本質,這樣才有助于我們的設計。一直以來,建筑師在談論建筑時,常用平面、模型來說明設計,經常費盡心機在設計平面、模型上。習慣性的,當建筑師、規劃師們談及城市規劃、城市空間時,也都不由自主地拿出城市的平面、模型來。對建筑設計來說,也許確實離不開平面和模型,但在城市設計上,平面模型到底能夠說明什么呢?按照圖紙上的平面、模型能建造出設計者所想象的城市空間嗎?平面與模型,只能表現一種二維的形態,當然,以建筑師的眼光來看,平面上的建筑符號能代表特殊的涵義,在他們的頭腦中由具體的平面加立面、剖面就能繪制出一副理想的效果圖來。而這一過程是足以耗費許多寶貴時光,且沒法保存下來;模型,似乎是對設計對象一個整體直觀的表現,但人們觀看模型的視角形成的印象是鳥瞰的效果,而建筑設計要解決人的尺度感受、規劃也解決的是人走在大馬路上視覺感受到建筑群高低錯落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的效果,這些,模型體現不出來。如昌迪加爾城市中心,這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建筑大師之一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看到這張精美的總平面圖,我們感到它的構圖十分嚴謹,極富現代風格,難怪曾有人評價它:“整體的構圖是華麗的,使人感到出于巨匠之手,……”盡管圖中加了陰影,使人感到其立體的效果,無非是讓人看到在高空看這個市中心的形象,可又有幾個人能從這個角度欣賞這個偉大杰作呢?人們只能在城市中欣賞和體驗,同時城市空間需要人的介入。

巴西利亞新都三權廣場及政府建筑群一經問世,震驚全世界,從高空俯瞰十分壯觀,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設計者奧斯卡。尼邁也爾(Oscar Niemeyer)是勒。柯布西耶的推崇者,視覺藝術是他的創作源泉,無疑這又是一個平面城市、模型城市的典范。由于推崇勒。柯布西耶,由于從視覺出發,與昌迪加爾類似,他的城市空間需要還原成平面或模型才能顯其美麗,也就是在高空中觀察才見其壯觀。但身在其中又如何呢?城市是不能當作雕塑來欣賞的。一位曾在那里住過的建筑師這樣評價:“住在旅館里,周圍一個孩子也見不到。整個城市沒有生氣。”城市空間要提供給其中的人以不同的全面的感覺,不能只是視覺。

魏林比(Villingby)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衛星城,距首都10公里,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干道與母城來聯系,用地170公頃,人口2.3萬。中心商業區占地700×800米為島是布局,由兩個大型百貨商店、70個小型專業商店、咖啡店、飯店等組成。其規劃模型使我們得到了極為良好的圖形感受,由空中鳥瞰效果如同模型,“從飛機上看,完成的設計給人印象極深,它將觀者放在設計者制作研究形模型似的同樣位置上。然而當一個人實際從地面進入魏林比并在城鎮內走動時,他要想找一個統一組織的空間是徒勞的。事實上,從地面上感受魏林比絕不如在空中那樣令人滿意。”

因而,我們現在不能再抱著傳統方法不放了。平面城市和模型城市也許時上半個世紀的典范,可到了60年代后,這樣的設計典范起了改變,先是雅可布斯(Jane Jacobs),再是林奇(Kevin Lynch),加上克林羅(Colin Rowe)等人的理論,都暗示了一個重返街道生活,有歷史感與地點感的全新的城市設計范例的浮現我們應該尋求城市空間的本質以便找到更準確更實際的設計城市空間的方法。

本原問題即第一性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研究城市空間的本原,也就是探討城市空間從哪里來的,是什么東西決定城市空間的問題,從而知道城市設計者的任務,知道設計師應該設計的是什么。

城市空間的本原:建筑,就是要人們去親身體驗,不只是看看而已。他吸引我們深入,親歷其境,分享在其中活動的人們的感受。當水花飛濺,汩汩作聲,從四面八方向我們飛來時,我真的完全置身其中陶醉了。城市也是,或者說必須這樣。設計者的課題并不在于創作建筑立面和體量,而是要創造一個包羅萬象的感受,以促成人們的介入。

城市空間就是城市提供給人們的那種包羅萬象的感受,城市設計者就應千方百計的創造城市所能提供出各種感受。什么決定這種感受呢?根據什么來設計呢?城市空間感受的根源是什么呢?我們知道,城市與社會生活,與經濟、工程技術;與思想意識;與運動;與時間等都有密切聯系。各種因素都影響著城市空間的變化。究其共性,這些全都是“人的行動”——人在城市中的行為運動決定了城市提供給人們的感受,人們在城市中的行動方式的變化決定了城市空間的變化,“人的行動”即城市空間的本質。

空間就是人的空間,為行人考慮是設計的全部。城市設計是為人的,正如J.O.西蒙茲所說:“ 作為計劃著,我們不僅要處理地域、空間和素材,不僅要應付本能等屬于心靈方面的東西……僅僅適應人是不夠的,好的設計必須滿足他,取悅他,提高他,并且鼓勵他。”從城市空間的本質出發,即從“人的行動”出發,我們才能設計出杰出的城市,從而避免重蹈覆轍。設計城市空間,不再是空空的設計,實際是在設計人的行動,設計人的運動、視線、心理感受;設計在城市中讓人聽見什么,看見什么,碰見什么;設計不讓人聽見什么,看見什么,碰見什么,這才是設計城市者的任務。中國園林設計師們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做的,甚至中國設計師一直致力于在設計游人的心理、聯想及運動中的感受。當今的城市設計師應該向我們的先輩取法,細心體會中國園林的精妙之處,探究先輩們是如何設計人的運動、視線和心情,運用何種方法設計出那種豐富的空間。而在具體建筑的形體刻畫和理論設計上則應該取道于西方的先進內理論設計思潮。

空間發展的研究與城市規劃學

城市規劃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空間地域的規劃,其總任務是為各種活動(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間結構。這種規劃也稱“實體環境規劃”。但在研究對象上,城市規劃需要滿足城市綜合發展的需要與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觀形式、性質與分工產業發展與布局、社會發展與設施、規模投資及城市各部分的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間應該是更為基礎的理論,它與城市規劃的結合,是從一個側面研究城市的形態。

現代城市發展與空間研究趨向

城市空間向區域空間轉化:區域交通和信息化發展促使現代城市空間從封閉結構向開放結構轉化,信息的溝通加速了城市網絡化的建設,使每個城市都與所處區域空間的整體密切相關,城市密集地區的出現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空間發展的一個明顯的現象。世界上已經有六大城市密集區,美國東北沿海地區、美國五大湖地區、日本東京地區、英國倫敦地區、歐洲西北部、中國滬寧地區等。

從廣度來說,以往的認為由產業布局的點狀規劃到交通布局的線狀發展再到以創造更好的環境,改善居住與工作套間為目標的面狀規劃的三次時間并沒有解決城市發展的社會病癥,應該探索更整體與立體的規劃,即在國土范圍內建立“自然—空間—人類系統”的整體割據和發展模式。特別應注重城鄉空間一體化的發展,處理好城市與鄉村的作用和關系,強調在大城市地區和城市密集地區建立一種共同發展的秩序,從而促使區域的整體良性發展。

空間意識與行為模式

文化觀念與理想空間: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構成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準則,由此而形成社會空間,是在世界范圍內都極為普遍的事實。美國人文地理學家拉普普特(A.Rapopot)在《居住形式與文化》一書中有大量例證闡述。在每一特定的地區,種族群體的文化傳統及其演進對城市空間的組織與發展產生影響,形成了城市空間的文化特色,空間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其空間物質形體積淀和延續了歷史的文化,另一方面它又歲居民整體觀念和社會文化的邊而發展。空間結構形成后又反過來影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為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

以中國古代為例來說明這一點:中國古人“仰觀為天,俯察于地”是觀察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天圓地方說”就是中國早期對宇宙萬物空間形態的基本看法。“天圓地方說”作為一種整體上的文化觀,方形成為人類居住空間的理想模式。它從深層次的文化意識上奠定了中國方形城市的理想形態。

對中國傳統城市而言,天人感應思想也極為重要。它通過與書等表達方式將天人相符引申到田地契合,形成了我過城市空間布局中象征主義傳統。所謂“天星地形,上下相因”、“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各類建筑要素如宮室、宗廟、社稷等都與天相對應,同時由星辰的運動顯示禍福。

行為活動與空間模式:20世紀50-60年代,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多種社會使用方法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城市空間不僅是一個三維和四維的空間實體,而是包含社會過程的綜合場所。這是一個空間觀念的更新,這一更新進一步說明了空間形式背后的深層社會結構。行為科學的發展對此產生了強烈的促進作用。

20世紀心理學發展經理了兩個重大的挫折,首先從傳統心理學轉向注重行為研究的行為心理學,接著再到注重飲食的認知心理學,它們構成了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

傳統心理學重視研究意識觀念,而忽視了物質與社會環境的作用。而行為心理學注重行為,否認意識觀念,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否認存在著本能的心理特征遺傳,走入了環境決定論的歧途。后來認知心理學對行為心理學進行了修正,引入了“整體行為”和“中間變量”的概念。“整體行為”是指共同趨向和目的,這種行為帶有選擇的性質,“中間變量”指行為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結果,而和一系列中間變量有關,包括有目的性的認識,以往刺激的情景和經驗,它們與觀察的反應相聯系,構成行為的實際決定因素。環境雖然還是重要的,但已不再是說明行為的最重要的原因。環境提供信息,通過人的外部行為的各種認知過程而加以編碼、儲存和操作。重視過去實踐經驗成為認知心理學的最重要特征。

人為環境與空間建構

建成環境與空間的肌理:建成環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環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墻、街道、橋梁、建筑物、構筑物等構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間發展都與建成環境有關,城市是一個連續生長和不斷更新的有機體。

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和不同地點、功能的城市,其建成環境能夠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由此形成不同的空間肌理。我國傳統城市由于交通形式、營建技術和生產、生活方式等形成了細密和均質的空間肌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空間的肌理不斷有新的變化。現代中國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間肌理特征,具有了工業區、居住區、商業區、行政區、文化區、旅游區等功能劃分,每個區內的建筑密度、高度、體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異,形成了整體的不均質、粗獷的空間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間層次上都有新的變化。這說明空間肌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與社會、生產、生活和技術相適應。

歷史觀與舊城更新:對待已有建成環境和城市的不同觀念將產生不同的空間結果,這在歷史上不乏其例。比較中西方一些重要的歷史擴展詭計,可以看出城市空間在整體建構上對已有建成環境的不同態度。古代中國的都城作為封建王朝的象征,“從項羽開了一個這樣的像消滅敵人一樣消滅錢鈔城市的先例,其后就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特殊傳統,新的王朝興起就興筑新的城市,王朝的敗亡,就連同作為國都一起毀滅。”

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場地設計

場地設計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基礎上,組織場地中各組成要素(建筑無、交通系統、室外活動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工程系統)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

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對于室內空間的要求是建設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這使建筑物成為一個項目最主要的內容,建筑是場地設計中的核心內容)與其它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從工作內容上看:場地設計即是整個建筑設計中除建筑物單體的詳細設計外所有的設計活動。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場地豎向、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以及交通設施(道路、廣場、停車場等)、綠化景園設施(綠化、景園小品等)、場地豎向與工程設施(工程管線)的詳細設計。

從建設流程來看:實際建設流程中,一般首先是業主確定一個建設項目,并取得了相應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師來設計,建筑師是在野豬所提出的設計任務和基地條件的基礎上開始工作的。設計者在進行具體的設計前要做細化和完善設計任務的工作。包括詳細培植項目的組成內容,并對這些內容的規模、形式等一些有關的問題做出較為明確的規定,同時要與業主協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見。

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要求: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要求一是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體現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是具體性的,對場地設計有更直接的影響,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的切實反應。這些要求一般包括:“對用地性質和用地范圍的控制,對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對交通入口的方位規定等。它們會對場地設計尤其是布局形態的確定構成決定性影響。

⒈對用地性質的規劃: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上,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這一項目只能在某一允許區域內選擇基地地塊;對用地進行開發的場地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的使用。

⒉對用地范圍的控制:規劃是有建筑紅線與道路紅線共同完成的。

⒊對用地強度的控制:是通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來實現的。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最大值及綠化覆蓋率最小值來限定,可將基地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疇之內。

⒋對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由建筑范圍控制線來限定。即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城規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圍控制線從紅線退后一定距離。

⒌規劃中對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場地設計中也應同時予以滿足。

我國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研究

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城市總體規劃與修建性詳細規劃之間中間環節,是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依據和和土地有償使用的前提條件。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其控制力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建設加速,同時也出現種種失控現象。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⒈開發商和建設單位一味追求經濟利益,不斷更改建設用地和增加建設密度。

⒉行政領導為了招商引資,強行干預控制性規劃。而美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典型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產物,規劃法規系統比較完善,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的區劃。美國地方規劃管理工作的三種控制手段:區劃法、土地細分法、和設計指導原則。

其中,區劃法和土地細分法是真正的法規,設計指導原則只是一種引導性的控制手段。

美國的區劃以“保護公眾的衛生、健康和福利”為出發點,其結果是對土地經濟利益的嚴格控制。包括:

⒈允許的用途。

⒉地段的設計要求(地塊的最小面積和面寬、紅線退后、容積率等)。

⒊建筑設計要求(限高、層數、建筑面積等)。這些區位、用途和開發強度等因素,直接影響著地價,關系到房地產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開的法定程序來決定。即每一個影響地價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規中得到了明確控制,而沒有對視覺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國控規傳統做法忽略了經濟規律。目前,我國控規典型的做法是由規劃師在指定的大街區或幾個大街區內,參照甲方提供的容積率(密度),擺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現狀的前提下,追求空間體量的美學關系和視覺效果。然后以此來分割地塊、分配樓板面積、指定建筑紅線,以供將來批租土地之用。這種做法常常土地市場經濟規律。如,規劃師為了追求美的原則,把地塊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規定的高低不一,喪失了統一的標準和公平的原則。還違背了地價運作的經濟規律。

我國城市規劃的誤區。歷史上由于種種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規劃設計與大型公共建筑項目的設計之間一直難以區分,這種現象造成我國的控規地從美學和視覺效果出發,缺乏對土地經濟體制的全面認識。在控規立法上,我覺得應該注意兩個原則:

⒈對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設開發的經濟規律。

⒉一切對地價有重要影響的因素應該在立法中有明確的規定。

求同與求異的原則。在同一區位的相鄰地段,美國區劃的控制原則是求同,即遵循地價運作的經濟規律,在同一區位,保證土地轉讓(批租)時地價相同,自然要把地塊的大小、建筑體量、容積率、紅線后退等做一視同仁的規定。這種控制手法在產生和諧的風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護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視覺美感的控制。美國的經驗:引導性手段。

以美國的城市設計指導原則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視,關心的是人在以街道為中心的公共空間的心理和視覺體驗。城市設計指導原則對一切影響街景透視的因素提出設計要求,包括建筑體量關系,廣場之間的圍塑關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關系等。

建筑設計之我見

起初,做設計時我經常的手法也是從主觀的感覺出發,通過形體、體量的造型來首先達到視覺上的審美要求,而且設計的大多數時間用在了這方面,對于細部則由于時間的限制而來不及仔細推敲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結合環境總體考慮。

在現今緊促的教學制度下,我學到了什么呢?學到了功能組織、流線分析、快速設計,

而創意真的難以發揮。即使有,也覺得自己的東西太少。我自己擅長的就是三維想象。在與現今教學環境的結合下,我在透視、空間分析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而這是不夠的。前段時間看了些論文書刊雜志,結合規劃考慮了設計的做法,逐漸明白建筑更應該怎樣做了。

⒈ 結合環境。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間,

⒉ 造型。有自己的風格,整體性強、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起變化。這方面我喜歡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輕佻。

篇2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細胞,是組成城市的重要因子,有些建筑更是一個城市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取得了飛速發展,尤其是步入21世紀后,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各種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拔地而起,爭奇斗艷。 不過,很多城市的建筑,單純從建筑設計本身來說,非常優秀。但是若將其放置在整個城市區域內,就顯得非常的不協調。因此,如何協調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就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1、城市規劃的內容及作用

城市規劃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的綜合性學科,它具有獨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從宏觀出發,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線和面的問題。與建筑設計緊密相連的城市規劃主要是修建性詳細規劃,其主要是對城市形象上的宏觀把握,他強調戶外空間的一體化,強調各建筑之間的排列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間中的某一個體,一般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考慮城市空間結構的整合,局部地區的空間結構是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符合城市空間的整體規劃,將其有機的納入到城市的整體空間當中去,而不能只考慮區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結構組合的需要,無論一個單體建筑設計的多么精美,他都離不開周圍環境的限制,脫離外部環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現實的。其次,要對城市中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組合,盡量以自然的狀態表現出地貌、植被、天空、水體和陽光所賦予人們的感受。第三,城市規劃設計要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不要讓城市的新建筑與周圍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給人以不和諧感。城市的發展是連續的,因此,在進行城市的規劃設計時,應沿著歷史變遷的軌道來進行,使人們行走在城市之間時,能夠感覺到城市的變遷,感覺到城市歷史的連續感。

2、建筑規劃設計

建筑設計廣義上指對一個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設計工作,這需要各方面科學技術人才的密切協作,但通常我們所考慮的建筑設計是指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間結構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與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從而達到一定的和諧效果。其中,功能是進行建筑創作的主題,不過形式也在建筑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筑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規劃、設計都不能脫離經濟性這一重要指標,為了滿足經濟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建筑設計經常需要去沖擊城市規劃設定的要求,這就需要建筑師能充分平衡經濟性指標和規劃指標之間的關系,既能讓建筑體現其自身個性,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又能達到城市規劃的要求,滿足城市的文化傳承需要。對于一棟建筑設計的評審應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對建筑設計本身進行評審,看他的設計是否符合任務要求,第二,要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是否能將自身融入到城市當中去,只有這樣的建筑設計產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這就要求,決策者要有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

3、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以空間的利用和環境的建設,綠化,道路,供水系統共同組成的服務為基礎,構成人類現在的生存與生活空間。城市的規劃與設計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間的協調,而建筑的設計要考慮對外部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城市規劃設計的約束。

(1)城市規劃設計約束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通過場地設計影響指導建筑設計,場地設計就是為了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現狀條件和相關法規基礎之上,對場地內的各種元素(建筑,運輸系統,戶外活動,設施,綠化園林設施,工程系統)進行組合的活動。場地設計工作內容是建筑設計中除建筑物單體的詳細設計外所有設計活動。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體安排,交通設施,綠色花園,垂直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如綠色園林設施(綠化,園林小品,現場設施等),交通設施(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垂直場地和工程設施(管道項目)的詳細設計。實際施工過程中通常先與業主確定的建設項目和土地,然后委托建筑師設計,建筑設計任務是基于業主條件的。設計師在進行具體設計之前,要進行完善和改進的設計任務的工作,包括培養項目的內容、規模、形式及其他相關問題做出更明確的規定,然后與業主協商取得共識。城市規劃對場地的要求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控制城市土地規劃布局結構的發展方向。第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非常具體,直接影響場地設計,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出恰當詳細的反應,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質和范圍,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建筑高度的控制,對綠化覆蓋率,建筑紅線的控制,以及對交通入口的規定等。

(2)進行建筑設計要考慮城市規劃

建筑是一個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存在的基礎,城市規劃通過對建筑群體的有機組合,指導建筑設計。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考慮到以下問題。首先,建筑設計的造型要有自己的風格,建筑之間簡單中含有復雜,不變中含有變化,整體設計和諧。其次,要考慮到周圍大環境,使建筑本身與周圍建筑相呼應,包括建筑的色彩對比、虛實對比、線條處理等等。第三,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照顧到周圍的建筑,想成空間上的一體感和時間上的連續感。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甚至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它們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在對這樣的建筑進行設計時,不能只考慮到建筑本身,而應擴大自身視野,做到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尤其是一些高層建筑,在考慮其設計時,在頂部要考慮自身的簡潔性,給城市的天空留一個優美的天際線。而底部裙樓則要考慮到與周圍環境的融入,讓人們感覺到在建筑之間行走既要感覺到期間的層次感,又要感覺到其連續感。總之,在進行城市建設時,一定要重視其中的協調性。

總結

城市規劃設計是進行城市建筑的總綱,在進行城市建筑設計時,應遵循城市規劃設計的約束,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進行建筑設計。另外,建筑設計是落實建筑規劃的抓手,只有通過建筑設計才能落實城市規劃的設計思想,因此,要想建設一個和諧向上的城市發展環境,建筑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建筑本身的功能和個性,還要考慮到對周邊環境和整個城市的影響。

參考文獻

張兵. 城市規劃實踐的分析理論[M]. 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 2008.

王祖華, 蔡宏, 徐進.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M]. 廣州:華南理工出版社,2011.

許樂里. 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技法[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

城市規劃匯刊社編輯部. 對境外單位參與國內規劃設計和國際招標熱的評析[J].城市規劃匯刊, 2010(3):1-2.

篇3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重要性;關系

1 引言

建筑設計是一種空間地域上的一種規劃,而其主要對象是對建筑單體室內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間特性。而城市規劃設計是對在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以及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等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這也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和設計。規劃設計也是對人活動的各個空間區域關系的協調,是用生態的以及可持續的觀點來動態的解決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作為最終城市景觀的核心要素,而城市中建筑的整體形象如何,則就要看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處理的如何了。

2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總體來說,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兩條。其一,二者的相互獨立性。城市規劃設計作為一門逐步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科,而其在實踐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時,均有著自身相對獨立的基本方法與原理。城市規劃設計涉及到城市的外觀形式以及分工產業發展以及城市各個部分的組成管理等。而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設計的前提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以及工程技術條件來解決室內空間的各方面要求,以及外部形體上的獨特風格。其二,建筑設計要服從城市規劃設計。在引言中已闡述城市規劃是動態解決以及協調各類建筑間的聯系以及建筑群間的整體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有序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筑作為城市的基本元素,則就必須服從城市的內容,建筑不僅不能脫離城市環境而且還要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建筑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就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以及建筑紅線等問題,這就必須服從整體的城市規劃設計。

3 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重要性

3.1 建筑設計制約場地設計

在引言中提到,建筑設計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然而事實上建筑設計還制約著場地設計的問題。場地設計就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并且在基地實際情況條件以及相關的規范規定的基礎上,對場地各組成要素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場地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各個建筑間的設計來使各個建筑要素能和諧以及形成有機的整體。從實際工作的內容上來看,場地設計就是除去建筑設計中對各個建筑單體中詳細內容的設計之外幾乎所有的設計活動。總體來說包括交通設施、綠化園地以及建筑物和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

3.2 建筑設計影響城市規劃設計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建筑行業相關技術的發展,建筑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卻也帶來了諸多的擔憂,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創作時候卻一味的追求單個建筑的藝術效果,卻很少考慮到他創作的作品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圍的環境問題。這就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建筑單體可以堪稱奇特新穎,若從整體來看,卻處處有著不和諧的氣息,從而給城市的景觀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不是說明建筑師的能力不夠,其設計的建筑本身可以稱得上絕對的佳作,只是單體建筑的藝術美不能顯示出整體城市的和諧之美。像北京的長安街。只是一味的追求單體建筑的效果,過于強調個體建筑的表現形式,造成整體的不和諧。從而引來了業界人士的批判較多。然而,與之相反的是希臘愛琴海上的一小島,島中所有建筑沒有超過三層的,同時所有外墻均采用白色涂料,這種體現與自然相融以及相互協調的設計理念得到眾多人士的夸贊,由此建筑設計影響著城市規劃的設計,建筑設計要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也是很有必要的。

3.3 建筑設計制約城市規劃設計

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建筑才是其主要元素,建筑是城市規劃的基礎,當然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也有著引導的作用。眾多的建筑單體就是通過城市規劃設計使其有機的組合為一個整體或者是建筑群體空間。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要注意一下幾點:其一,建筑設計時要注意與周圍環境的結合。這就要求設計出的建筑是依據城市規劃,同時對于建筑的整體外在輪廓還要與周圍其他建筑有種相互呼應的作用,在建筑立面效果上同時也要注重整體建筑的環境以及色彩上的相互協調。其二,對于單個建筑體來說,就要注重其造型。建筑師要有自己的風格,設計出的建筑要整體性強以及簡單中體現復雜的特點。其三,城市規劃設計要保持理性的態度。畢竟城市規劃是整個城市將來能否有序的發展的依據。在規劃時要注重居民們的感官效果。比如說對于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樓屋頂的處理,其視線不能看到的地方采用簡潔的方式處理。從而體現一定的秩序,也能滿足可能的俯瞰的效果。

4 結束語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所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要素,在某種程度上不僅代表著城市的文化以及歷史,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代表以及象征,建筑群的整體效果如何也體現著城市是否更加人性化。由此,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僅僅注重單體建筑的造型以及單體建筑的藝術美,而且還要考慮到單體建筑對整個建筑群空間的影響,是否做到了與相鄰建筑的融合,當然,在進行建筑設計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的同時,也要注重整體效果給居民的感官是否舒適。故此,注重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同時還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城市單體建筑進行設計,保證城市建筑整體的和諧與協調,從而使城市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劍華.淺談城市規劃中城市設計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

[2]王.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關系的探討[J].湖南農機,2008

[3]王麗群.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山西建筑,2007

[4]張松.中國城市規劃基礎理論問題之我見[J].城市規劃,2005

篇4

一、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門正逐步完善和發展的綜合性學科,是一門在實踐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相對關聯的實用性學科,它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的面和線問題。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并根據其功能具體確定建筑物的空間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構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的點和面問題。同時城市規劃設計主要是通過建筑設計、景觀設計來實現的。城市規劃管理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政府行為來對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進行監督、管理,并對二者之間發生的矛盾加以協調解決。

二、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一)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

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設汁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

(二)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美國有位城市規劃曾經說過:“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建筑創作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快速發展中,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的關注、對環境的關注顯然不夠。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慮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例如希臘的愛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島,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攝影家和畫家,被稱為“藝術家之島”。整座島上布滿了十分簡單的希臘式的民居,連警察局、醫院、飯店都化整為零,成為民居式建筑尺度。幾百年來,島上的居民始終恪守一個規則:所有建筑均不超過三層,所有外墻均為白色。這種熱愛自然、相互協調的觀點,已經形成了一種設計理念。可見,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即使是最簡單的建筑設計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篇5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設計;關系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hows that they have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continuity and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etc. Is put forward in practice, necessit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urban designers and architects to cooperatio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門正在完善和發展中的綜合性學科。一方面,它有其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其具體的方法和操作技術又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何正確地掌握并處理好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對于體現一個城市的風貌、展現城市生活模式與社會文化內涵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本文將闡述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從而使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在實際操作中能相互協調,共同創造出高品質的城市景觀環境和空間環境。

一、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區別

城市規劃設計是在宏觀上對城市經濟、社會、空間的綜合布置具體安排和科學管理。而建筑設計是針對某單建筑而言,是對城市規劃、法律條款、區域規定進行具體落實。對二者進行區別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和建設和諧社會有著重大意義,明確二者的區別以便對二者進行合理結合從而創造出更優美、和諧、宜人的城市居住環境。二者的不同點具體如下:

確定性不同

建筑設計是由開發商提出具體的設計目標及要求,再由設計師由相關的專業知識結合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提供各種滿足設計目標的備選方案以供選擇,可以說建筑設計是一種由問題找答案的過程,而城市規劃設計卻沒有具體的備選方案。城市規劃設計不是簡單的按建筑設計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建筑設計的目標。

設計的復雜性不同

在建筑設計中大多以象征意義為主,設計師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即可,面對于一個城市規劃設計師不僅要有形象思維,還要有高度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總攬全局對城市進行系統、合理的規劃。現代的城市規劃設計不僅僅是對物質、工程的規劃,而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發展規劃與環境規劃。所以對規劃師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為了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的規劃,城市規劃設計都由各專業人員協作完成。

3.任務的綜合性

建筑設計的過程是對答案的搜索過程,設計程序也是從一般到復雜的過程。而城市規劃設計則不同,它從工作的開始就要考慮多目標的銜接,是城市基本要素關系的建立與處理、系統分析與綜合的過程。在面對城市居民的需求時,各要素間還存在著矛盾,因此,城市規劃設計必須妥善處理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又因規劃的單一性,所以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無“模”可套、無“法”可推。

4.目標的超前性

一般情況下,每棟建筑物設計前其性質和功能都己確定,建筑設計基本上是一次終極目標的靜態設計。但城市規劃設計卻沒有終極目標的穩定性,其規劃的整個工程都是對末來目標的探討,并在社會發展與進步中進行修改調整,它是一種動態設計。

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1.建筑設計應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因而城市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而城市以空間與環境利用為基礎,由建筑、綠化、道路、水系、人文風景等共同組成的服務于人的空間地域系統。人在任何時候都在領會城市,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間,我們對城市空間進行分析及設計,使人活動的區域空間和各區域空間之間的關系協調,就是城市規劃。而城市規劃設計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因此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的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筑作為城市構成的基礎要素之一又必須服從于城市內容,他們之間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靈魂,但建筑也不能脫離城市環境,必須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同等重要。

2.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應協調

建筑設計不僅僅是對單個建筑物體的設計,還牽涉到場地設計問題。場地設計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基礎上,組織場地中各組成要素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和諧,其中,建筑物是場地設計中的核心內容,與其它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分析如下:

(1)從工作內容上看。場地設計即是整個建筑設計中除建筑物單體的詳細設計外所有的設計活動,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場地豎向、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以及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場地豎向與工程設施的詳細設計。

(2)從建設流程來看。實際建設流程中,一般首先是業主確定一個建設項目,并取得了相應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師來設計,建筑師是在業主所提出的設計任務和基地條件的基礎上開始工作的。設計者在進行具體的設計前要做細化和完善設計任務的工作,包括項目的組成內容,并對這些內容的規模、形式等一些有關問題做出較為明確的認定,同時要與業主協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見。

3.場地設計應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對場地設計的要求:一是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上;二是體現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因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是具體性的,對場地設計有更直接的影響,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的切實反應。它們會對場地設計尤其是布局形態的確定構成決定性影響,分析如下:

(1)對用地性質的規劃。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上,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這一項目只能在某一允許區域內選擇基地地塊;對用地進行開發的場地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的使用。

(2)對用地范圍的控制。規劃是由建筑紅線與道路紅線共同完成的。

(3)對用地強度的控制。是通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來實現的,通過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最大值及綠化覆蓋率最小值來限定,可將基地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之內。

(4)對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由建筑范圍控制線來限定,即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規劃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圍控制線從紅線退后一定距離。

(5)要求規劃中對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場地設計中也應同時予以滿足。

三、正確處理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關系

1.重視城市規劃設計對建筑設計的指導作用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末的百余年中,現代建筑與城市規劃設計所呈現出的是一場顛覆性變革,其間充斥著無數由逐漸演變而引發的突變,突變而構成的嬗變。“嬗變”是一種發展、一種由矛盾雙方交鋒而產生的推進狀態,一種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進動勢、一種總體上積極的趨向,是實踐的作用及其相互間滲透的結果,更是在人類起源、成長、壯大進程中的一種必然性的體現。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發既促成嬗變,又產生巨大的動能,影響波及廣泛,對建筑、城市及整個社會進程和人類發展都發揮強勁的推動作用。在新時代的召喚下,現代建筑設計、城市設計也必將與規劃、景觀設計及相關領域密切結合朝著人性化、多元化、復合化、互通化、生態化、長效化等更優化的設計方向。

城市規劃的實質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間資源,協調城市功能布局以及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著眼點遠離建筑物質形態而偏向于社會的整體平衡。城市的建設大都還是由許許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關的個體項目構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對城市社會的空間環境設計,改善人們的生存空間的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城市設計作為一種在定性、定量圖文結合方式下的彈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體建筑單體的設計層面。城市建設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化過程,特點在于設計城市而非設計建筑物,它是彈性而非具象地引導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引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環境的優良品質,促進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同時為政府和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種長效的技術管理支持。

2.立足建筑設計,做好城市規劃

建筑是基礎,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起著引導作用,通過規劃將建筑組合形成有機的建筑群體空間,因此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問題。

(1)結合環境。處理方法是先從城市區域規劃設計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然后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來感受塑造空間。

(2)造型。應有自己的風格,整體性強、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起變化。這方面本人喜歡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輕佻。

(3)理性。承傳歷史文脈,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續歷史的痕跡。

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視線集中在人的視覺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思考,視線所能及范圍內著重考慮。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屋頂等視線不能及處采用簡潔處理,體現一定秩序,滿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從墻面傾斜、局部層高處理等來控制人的視線和控制小環境。如曲面玻璃可將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層或鏤空引進陽光等。

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同時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歷史。重要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有著很大影響。所以在建筑方案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即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建筑進行設計。

結語

綜上所述,在設計領域中,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是兩個有著共同交集的設計集合,它們在許多理論和觀點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二者在城市建設中,處在不同層面,擔當著不同角色,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往往會產生矛盾。只有認真研究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相互合作,實現建筑與環境及城市一體化的現代化城市設計。

參考文獻

[1]于元飛,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我見[J].網絡財富,2010(7)

篇6

關鍵詞:城市規劃;場地設計;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城市規劃是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城市規劃是建筑設計的前提與先導,而建筑設計則是城市規劃在空間上的具體落實,研究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1、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因此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對城市的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筑作為城市構成的基礎要素之一又必須服從于城市內容,他們之間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靈魂,但建筑也不能脫離城市環境,必須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同等重要。

2、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應協調

場地設計是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要求,在基地現狀條件和相關的法規、規范基礎上,組織場地中各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統、室外活動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工程系統)之間關系的設計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設計使場地中各要素和諧,其中,建筑物是場地設計中的核心內容,與其它要素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分析如下:

2.1從工作內容上看。場地設計即是整個建筑設計中除建筑物單體的詳細設計外所有的設計活動,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場地豎向、工程設施等的總體安排以及交.通設施(道路、廣場、停車場等)、綠化景園設施(綠化、景園小品等)、場地豎向與工程設施(工程管線)的詳細設計。

2.2從建設流程來看。實際建設流程中,一般首先是業主確定一個建設項目,并取得了相應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師來設計,建筑師是在業主所提出的設計任務和基地條件的基礎上開始工作的。設計者在進行具體的設計前要做細化和完善設計任務的工作,包括項目的組成內容,并對這些內容的規模、形式等一些有關問題做出較為明確的認定,同時要與業主協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見。

3、場地設計應服從城市規劃

3.1體現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發展方向和布局結構的控制上。

3.2體現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因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是具體性的,對場地設計有更直接的影響,場地設計對控制性詳細規劃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項細則必須做出恰當的切實反應。這些要求一般包括:“對用地性質和用地范圍的控制,對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等方面的控制等”。它們會對場地設計尤其是布局形態的確定構成決定性影響,分析如下:

3.2.1對用地性質的規劃。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上,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這一項目只能在某一允許區域內選擇基地地塊;對用地進行開發的場地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限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的使用。

3.2.2對用地范圍的控制。規劃是由建筑紅線與道路紅線共同完成的。

3.2.3對用地強度的控制。是通過容積率、建筑覆蓋率、綠化覆蓋率等指標來實現的,通過對容積率、建筑覆蓋率最大值及綠化覆蓋率最小值來限定,可將基地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之內。

3.2.4對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由建筑范圍控制線來限定,即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規劃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圍控制線從紅線退后一定距離。

3.2.5要求規劃中對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場地設計中也應同時予以滿足。

4、立足建筑設計,做好城市規劃

建筑是基礎,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起著引導作用,通過規劃將建筑組合形成有機的建筑群體空間,因此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問題。

4.1結合環境。處理方法是①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②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來感受塑造空間。

4.2造型。應有自己的風格,整體性強、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起變化。這方面我喜歡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輕佻。

4.3理性。承傳歷史文脈,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續歷史的痕跡。

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視線集中在人的視覺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思考,視線所能及范圍內著重考慮。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屋頂等視線不能及處采用簡潔處理,體現一定秩序,滿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從墻面傾斜、局部層高處理等來控制人的視線和控制小環境。如曲面玻璃可將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層或鏤空引進陽光等。建筑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同時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歷史。重要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有著很大影響。所以在建筑方案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即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對建筑進行設計。

5、錦希臺大廈

5.1設計依據

5.1.1工程委托書

5.1.2甲方提供的總體區域的電子文件

5.1.3工程地質勘查報告

5.1.4甲方提供的方案批復通知書

5.1.5甲方認可的設計方案文件

5.1.6設計合同

5.1.7國家有關規范和標準:

5.1.7.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

5.1.7.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2005

5.1.7.3《天津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DB29-153-2010

5.1.7.4《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 GB50176-93

5.2區域位置及規劃范圍

錦希臺大廈建設用地處天津市濱海新區響螺灣地塊,南至集慧道,北至匯津街,東至順河路,西至迎福路,地塊緊鄰海河。

場地內地形較為平坦,現狀標高在3.300-3.700米之間。

5.3規劃用地性質:公共設施用地。

建設項目:錦希臺大廈。

5.4規劃指導思想

從城市角度和基地條件入手,綜合各種因素,使建筑與周邊鄰里有機組合,充分融入所處街區環境,共同構筑城市整體空間形態。

5.5設計理念

針對該項目的地理位置和特點,同時結合甲方對項目的市場定位,我們在設計之初,即確定了基本目標:

方案設計力求達成對功能邏輯、生態環境及人文特色的和諧統一,以全方面的思考合理構思。關注建筑本質,摒棄浮躁和夸張的設計手法,用務實的態度完成設計。強調建筑合理使用效率,同時注意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提高空間的使用靈活。

運用簡明清晰的設計手法,在營造方正、有力的建筑形象的同時,追求該項目應有的特性。

東側為海河景觀帶,西南側為響鑼灣商務區繁華景觀,高層主體公寓、辦公區域主要占據好的朝向南向,好的景觀東側,為公寓、辦公區域盡可能提供均好性。

5.6建筑設計

高層主體為四邊形位于基地的西北側,最大化利用了地塊朝向和景觀兩方面的資源。

地下兩層為停車庫及設備用房等。一至三層為商業用房,四層為物業辦公,五層至十五層為公寓,十六至三十三層為辦公。裙房屋頂設置避難區域,十九層為避難層。

建筑立面處理采用現代美學手法。外墻設計追求的是合理的窗地比以及采光的均好性。

剖面設計:首層高5.6米,二三層商業4.8米,公寓層層高3.5米、3.546米、3.654米,辦公層層高為4米

車庫層高地下一層為5米,地下二層為4米。

地上總建筑面積:53457.31平方米。

本方案機動車停車為244輛,均為地下停車。其中無障礙停車位5輛。

6、結束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總綱,建筑是構成城市的主要物質基礎,建筑設計必須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才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要關注建筑本身的特點與個性,還要使之與城市規劃相適應。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組成城市的最重要因素是建筑,它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和代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各種類型的建筑破土而出,這使得城市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城市的景觀,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城市規劃設計的工作重點是城市中的面和線的問題,處理好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關系是關鍵的因素。只有做好建筑設計的工作,才能逐步的完成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才能加快我國城市發展的速度,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一、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定義

在一定時期內對經濟、土地、資源、空間等綜合部署,形成人類活動區域空間便是城市規劃。它具有獨立的原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并有著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前提下,以建筑整體目的和整體條件為基礎,對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解決建筑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建筑設計通常是提前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設想好,并且擬定好解決的辦法,再通過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城市規劃設計有著獨特的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案,它是對城市進行全面的規劃和協調的設計。建筑設計是保證建筑在城市規劃設計的范圍內符合要求的全面的構想,同時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來確定建筑的大小和協調方案。

1、共同加強城市設計工作

城市規劃可以起到深化城市指導實施的作用,并且有著自己的獨特性。城市設計運用綜合的設計手段和方法,使得抽象的城市規劃指標變具體,使城市各組成要素,各地區之間的相百空間關系更加完善。 借助城市設計城市中的建筑在空間和功能上能更好地反應城市規劃意圖。

2、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協調統一

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都是相對獨立的學科,卻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做到協調統一才能夠提升整個城市建設的效率。首先要了解城市規劃設計的主要方向和具體政策,之后建筑設計工作的開展應該緊密結合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應該將設計理念和設計目標同城市規劃設計協調一致。城市規劃設計應該進行各方面的改進和完善,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城市已經具有的建筑群體,在具體規劃和布局設計上,應該保持整個城市主體建筑形象。為了保障設計出來的建筑物能夠融入到整個城市中,建筑設計也要保持和城市化建設相同的步伐。在人文景觀和自然環境中,建筑設計會和城市規劃設計形成一致的設計理念,進而在整個建設上形成協調統一的局面。

三、處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正確方法

1、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稱為城市規劃。所以城市規劃設計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有不同的類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也更強。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還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所以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要執行十年以上,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2、建立建筑設計方案的評審制度

建筑工程項目如果建設的質量足夠好,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它就會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征,如果建設的質量不好,那么它對于這個城市來說就可能成為一個敗筆。所以,在確定建筑設計方案能否實施時, 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應先檢查建筑設計方案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具體要求是否是相符的,之后要保證設計方案中設計思想的創新性和先進性,檢查建筑設計方案本身的質量好壞,這樣才是一個好的建筑產品。在最后決策建筑設計方案是否可以應用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建筑的本身,同時更要重點關注建筑物與周圍的環境是否是可以協調共存的,而這對管理者的決策水平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更加準確的、貼合實際的價值取向。

3、以建筑設計為基礎進行城市規劃

建筑是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的主要景觀,更是城市文化和歷史的承載者。一棟高層建筑可能就是一座城市的標志。它的好壞影響著這座城市的形象,所以建筑設計時一定要使建筑本身和周圍環境相協調。

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建筑設計需要經過嚴格的把控才能和規劃設計這個大環境形成統一口徑。我們要先組織相應的專家團隊對整個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看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和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不僅要重視建筑本身,還應重視建筑和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把建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作為評審的指標之一。建筑設計時設計者必須考慮建筑本身設計,使建筑個體成為城市整體規劃的表達方式。比如要從建筑材料和設備上進行把控,建筑設計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基石,要保證每一個建筑個體都達到質量要求,這樣才能在使整個城市規劃堅實可靠;并且根據建設任務和建設要求對整體項目進行全面把控,例如材料的運用、構造的設計等都可以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另外從空間組合形式、景觀設計形式上進行突破,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和意識形態對城市規劃元素的表達。

四、結束語

要想城市建設更加科學合理,必須要進行城市規劃,在規劃時就必須重視建筑設計的作用。在未來城市規劃的發展中,不但要保證城市化發展速度,還要保證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協調發展,保證環境不被破壞,實現城市發展與環境治理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楊濤. 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探究[J]. 應用研究,2007(8)

篇8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

引言:城市規劃是協調人活動的空間區域之間的關系,也是對城市空間的設計與分析。建筑設計是解決室內空間的美觀和使用的要求,同時在具備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體上協調建筑與城市控制性規劃、城市文脈、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城市規劃是以可持續的、生態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動態地解決建筑群的整體形象問題,協調不同種類建筑之間的關系,展望城市的未來。筆者結合多年實際工程經驗,首先闡述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概念,然后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處理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概念

城市規劃的作用在于不斷平衡城市空間組織、城市物質性設施、城市功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對獨立,它的研究對象是城市所在的區域及整個城市。所謂建筑設計,是指以工程技術條件為依據,從具體的建設任務要求出發提出設想,并以其要實現的功能為依據對建筑物的材料和構造,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進行確定。城市規劃管理是一種政府行為,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協調兩者之間發生的矛盾,促進城市建設決策者提高對城市規劃內容的認識,在構想城市建設項目的階段就形成計劃與規劃并重的思想,在城市規劃的框架之內融入建設項目的決策。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首先,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兩者之間相對獨立。為各種活動提供空間結構是城市規劃設計的總任務,它涉及城市的性質與分工、城市的外觀形式、社會發展與設施、產業發展與布局、城市各部分的政策、管理和組成以及規模投資等。城市規劃設計作為一門正逐步發展和完善的綜合性學科,在實踐中對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與城市發展規劃之間的相對關系進行安排具有相對獨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建筑設計,是指以工程技術條件為依據,從具體的建設任務要求出發提出設想,并以其要實現的功能為依據對建筑物的材料和構造,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進行確定,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力求與城市歷史文脈、周圍環境和城市控制性規劃在具備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相協調。

其次,建筑設計應該服從城市規劃。每一個城市都具備自己的特點,有的活潑,有的深刻,有的靈動,有的沉穩,有的城市在大街小巷里就流露出一種歷經千百年沉淀的文墨飄逸,有的城市則在亭臺樓閣中透露出跨越時代的輕靈律動。因此,建筑作為城市的靈魂必須與城市本身相融合,建筑設計的本身必須服從城市規劃,不能影響整個城市的風貌。

三、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規劃的范圍

城市規劃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實踐,具備物質空間發展進程,是對各項建設和社會發展空間布局的綜合部署。因此,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包含在城市規劃里面。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同的類型不斷涌現,規劃方法的包容性強,內容日趨綜合,不單純注重形態設計而注重綜合設計時現階段城市規劃的顯著特點。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僅應該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線和功能分區,而且要注重建筑物的尺度、體量、色彩、比例、材料、造型和空間等。聯合包括建筑物在內的不同物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城市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特征,設計者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不僅應該對物體本身的設計加以認真考慮,而且應該注重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城市建設的基礎是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

(二)城市規劃中的場地設計問題

建筑設計中的場地設計受城市總體規劃的影響較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布局結構和發展方向的控制上得到體現;另一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場地設計存在更為直接的影響,其要求是具體性的,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針對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建筑布置和土地使用等各項細則做出適當的反應。

在用地性質的規劃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存在限制,要求改項目選擇基地地塊只能在某一個允許的區域內進行選擇;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對場地設計中的用地開發進行了限定,規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使用。在用地范圍的控制方面,規劃由道路紅線和建筑紅線共同完成。在用地強度的控制方面,是通過綠化覆蓋率、建筑覆蓋率和容積率等指標來實現的。通過限定綠化覆蓋率最小值、建筑覆蓋率和容積率最大值,可以將基地的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疇之內。在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方面,城市規劃一般都要求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必須是建筑范圍控制線再從建筑紅線退后一定距離。此外,在場地設計中也應該同時滿足城市規劃中對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高度、建筑主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方面的要求。

(三)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問題

目前最為緊要的問題是應該組織一些建筑設計評審方面的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首先應該看建筑設計方案與城市規劃的要求是否相符合;其次就是評審建筑設計方案本身,確保其設計思想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保證選出好的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做出決策時,要在關注建筑物本身的同時確保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達到這些要求的關鍵在于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不能把標新立異、獨一無二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應該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應對策略

城市規劃的基礎是建筑,它在城市規劃中起著引導作用,將建筑通過規劃組合形成有機的群體建筑空間,因此對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環境方面,采取如下應對策略:1.憑借人的感覺處理建筑的局部小環境,通過了解不同建筑的結構,從而塑造出新的結構空間;2.以城市的區域規劃為出發點,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要呼應周圍的現有建筑,立面上的色彩處理和虛實對比要與周圍環境的格調相協調,在流線上要與環境的機理相符合。

理性問題方面,要在人的視覺和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考慮和思考設計的目標。對于高層建筑頂部等實現不能及之處應該體現一定秩序,采用簡潔處理,對可能的俯瞰效果要盡量滿足,并從局部層高處理、墻面傾斜等對人的視線和小環境進行控制。如使用曲面玻璃可以在將天空反射到地面,同時給局部低層引進陽光等。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建筑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設計建筑方案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還應該確保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也就是說,建筑設計要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

造型問題方面,應該在注重整體性的前提下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在不變中起到變化,在簡單中體現復雜。

五、結論

城市建設的總體是城市規劃,建筑師構成城市的物質基礎,建筑設計應該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李直. 做好建筑設計利于城市規劃之我見[J]. 華章, 2011,(19).

[2]李宙英. 淺談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12) .

篇9

關鍵詞: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關系 協調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城市規劃是協調人活動的空間區域之間的關系,也是對城市空間的設計與分析。隨養我國經濟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不斷提升,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變的越來越嚴格,所以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顯然己經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的所需要履待解決的問題。城市規劃的研究是相對宏觀的,就是對城市土地建設、空進分配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安排,基木任務是保證對城市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但是前提一定要以城市管理為行使依據。而城市建筑設計相對于城市規劃來說就處于微觀位置,建筑設計主要研究的對象都是城市建筑,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以城市規劃為工作向導,而建筑設計則實現了城市規劃的空間形態,而城市規劃又是基礎,所以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的,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涵義

城市規劃的作用在于小斷平衡城市空間組織、城市物質性設施、城市功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它的基本原理和力法相對獨立,它的研究對象是城市所在的區域及整個城市。所謂建筑設計,是指以工程技術條件為依據,從具體的建設任務要求出發提出設想,并以其要實現的功能為依據對建筑物的材料和構造,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進行確定。城市規劃管理是一種政府行為,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協調兩者之間發生的矛后,促進城市建設決策者提高對城市規劃內容的認識,在構想城市建設項日的階段就形成計劃與規劃并重的思想,在城市規劃的框架之內融入建設項日的決策。

二、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區別

設計的目標不同。城市規劃是對城市主體進行的設計,設計的目標不明確,具有可調控性,隨著城市的整體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求,是一個不斷變化、調整的過程,是一個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建筑設計的目標。通常用“規劃年限”作為這種“短期行為”的控制,所以“規劃年限”是城市規劃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依據。建筑設計是對特定建筑物的微觀設計,設計的目標比較明確,建筑師根據開發商的要求,運用專業的建筑知識和設計技能并結合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對特定的建筑進行設計方案的制定,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這一設計方案,從而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是一種由問題找答案的過程。

設計的過程不同。城市規劃的設計過程較長遠,需要具有.錢略發展思想整個設計過程都在不斷的定期調整和改進,時間跨度較大,包含的內容太多,同時也是對整體進行綜合權衡的過程。這就要求規劃設計師不但具備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把握城市發展個局,對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發展規劃與環境規劃。通過對城市建設綜合的分析和系統的研究,制定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的設計過程是針對某一問題求解的過程,要求設計師要具備形象思維能力,只需考慮建筑本身的相關因素,而對具他事物的發展不需要作太多的考慮,建筑物只需按照預期的設計方案建成就行了。

設計的任務不同。城市規劃的任務是依據國家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對區域內部的基礎設施、社會發展、人文景觀和經濟建設進行個面的綜合分析,然后加以長遠的規劃。從工作的開始就要考慮多目標的銜接,對整體布局和規模進行統一規劃,妥善處理各要素之間的矛盾,達到城市化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續性的發展要求。建筑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建筑設計任務書,對整個建筑物從整體到局部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從而使得整個建筑設計達到預期的建造目標,同時也是一個對答案的搜索過程。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建設之間的關系探析

二者是相對獨立的。城市規劃設計的總任務是為各種活動提供空間結構,它涉及城市的外觀形式、性質與分工產業發展與布局、社會發展與設施、規模投資及城市各部分的組成、管理、政策等。作為一門正逐步完善和發展的綜合性學科,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在實踐中安排城市發展規劃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相對關系,具有相對獨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設計是在城市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建設任務要求和工程技術條件進行全面設想,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并根據其功能具體確定建筑物的空間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構造及材料做法,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具有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城市歷史文脈及城市控制性規劃相協調。

建筑設計應服從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因此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城市規劃對城市的有序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建筑作為城市構成的基礎要素之一又必須服從于城市內容,他們之間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樂,是城市的靈魂,但建筑也不能脫離城市環境,必須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城市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建筑的問題,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必須服從與整體的城市規劃設計。

三、注重建筑設計與城幣規劃之間的協調發展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出現主觀印象問題,絕大部分的設計時間都用在了建筑形體的塑造上去,所以過于注重審美視覺上的沖擊,而忽視了細部構造問題,經過調查發現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在進行設計時沒有對城市環境進行綜合考慮,還記得美國的一名城市規劃設計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通常所進行的建筑設計就是要將它放在一幢房子中去,然后耐各這幢房子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去,最后再將環境放置于整個城市規劃工作中去”,這實質上就是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任何一項工作時都要進行充分考慮,所以在進行城市建筑設計時應該抓好主要工作。

第一,建筑設計要與城市環境相聯系。任何一個優秀的建筑物無法單獨依存的,所以在進行設計時到各建筑物放在一個大的城市環境中進行思考,無論是建筑結構、整體輪廓都要與城市己經存在的建筑相互適應、相互依存,避免建筑設計混亂的情況,時刻保證建筑設計的美感效果。第二,建筑設計要體現城市風格。每一個城市建筑都要擁有屬于自己的風格形式,同時還要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發展狀態,所以建筑的整體結構要在不變中衍生萬變,對人們的視覺造成極大地沖擊,滿足人們對于城市欣賞的要求。第三,要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因為城市規劃設計中包含的內容相對較多,所以也使得城市規劃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類型,內容以及方法更強,新時期發展下要求加強對建筑物的空間分配,所以說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筑展開的基礎和進行設計的依據,所以要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以及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相互協調發展的關系。

隨養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工作顯的越來越重要,建筑是城市建設的主要代表,也是構成城市的主要基礎,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任何建筑設計都要在城市規劃設計的主導目標下進行,所以當前要求做好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協調發展,站在發展的角度上看待現代化城市的建設發展工作,最終才能保證城市經濟、和諧健康,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小僅要關注建筑本身的特點與個性,還要使之與城市規劃相適應,只有了解了規劃設計的特點與建筑設計之問的區別,才能更好的做好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 李直.做好建筑設計利于城市規劃之我見[J].華章,2011 ,(19).

篇10

關鍵詞: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 關系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 A

建筑是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大興土木的熱潮,一大批各種類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爭奇斗艷,使城市的景觀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城市得到了長足發展。同時使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顯得尤其重要。

建筑設計即主要解決建筑個體中的問題,趨向于獨立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差異也日益凸現。城市規劃即是對城市空間進行布局控制與設計,對人與自然、人與建筑關系的協調。而建筑設計即是對室內外空間進行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控制,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的子項目,城市規劃更趨向于對大范圍、 大局面的考慮。 合理的規劃不僅節約資源,還能使城市有條不紊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區別

1.1確定性不同

建筑設計是由開發商提出具體的設計目標及要求,再由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結合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提供各種滿足設計目標的備選方案以供選擇,可以說建筑設計是一種由問題找答案的過程,而城市規劃卻沒有具體的備選方案。城市規劃不是簡單的按建筑設計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以此作為建筑設計的目標。同時,城市規劃還是一個不斷變化、調整的過程,對這種“短期行為”的控制則需要用到“規劃年限”,所以“規劃年限”是城市規劃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依據。

1.2設計的復雜性不同

在建筑設計中大多以象征意義為主,設計師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即可,而對于一個城市規劃師不僅要有形象思維,還要有高度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總攬全局對城市進行系統、合理的規劃。現代的城市規劃不僅僅是對物質、工程的規劃,而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發展規劃與環境規劃。所以對規劃師的專業要求越來

越高,同時為了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的規劃,城市規劃都由各專業人員協作完成。

1.3任務的綜合性不同

建筑設計的過程是對答案的搜索過程,設計程序也是從一般到復雜的過程。而城市規劃則不同,它從工作的開始就要考慮多目標的銜接,是城市基本要素關系的建立與處理、系統分析與綜合的過程。在面對城市居民的需求時,各要素間還存在著矛盾,因此,城市規劃必須妥善處理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又因規劃的

單一性,所以城市規劃工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1.4目標的超前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每幢建筑物設計前其性質和功能都規劃確定,建筑設計基本上是一次終極目標的靜態設計。但城市規劃卻沒有終極目標的穩定性,其規劃的整個工程都是對未來目標的探討,并在社會發展與進步中進行修改調整,它是一種動態設計。

2 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2.1場地設計的概述

場地設計是在城市規劃中為滿足一個建設項目的需要,基于現狀,對場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統、室外活動設施等進行后來規劃,使各要素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工作內容看,場地設計是除建筑單體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單體建筑物、道路交通設施、綠化景園設施,豎向場地工程設施等各要素的詳細設計。從建設

流程來看,在建設流程中一般是開發商首先確定一個建設項目,并報政府批準,以獲得相應的土地,先對設計師提出設計任務與基本條件以進行設計。同時在具體設計前設計者都還要針對細部問題與開發商進行商談,以確定最后設計內容。

2.2 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由于種種政治經濟的影響,許多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一直難以區分。因此在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2.2.1 結合環境。從城市區域規劃出發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上,與周圍的現有建筑呼應,立面上虛實對比、色彩處理與環境格調相協調,流線上,符合環境的肌理;從人的感覺出發想象建筑局部小環境的處理:通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間。

2.2.2造型。有自己的風格,整體性強,簡單中體現復雜,不變中體現變化。

2.2.3 理性。承傳歷史文脈,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續歷史的痕跡。當然,最重要的是把視線集中在人的視覺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思考。視線所能及范圍內著重考慮。高層建筑頂部以及多層不上人屋頂等視線不能及處簡潔處理,體現一定秩序,滿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從墻面傾斜、局部層高處理等來控制人的視線和控制小環境,比如:曲面玻璃,將天空反射向地面、局部低層或鏤空引進陽光等。

3 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3.1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根據阿普爾壓德(D-APPLeYard) 的觀點,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

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交通流線,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設計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 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 。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要執行十年以上,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3.2避免高層建筑的密集

高層密集雖然使辦公更便利,但卻給城市空間帶來了很多無形的壓力,如環境的污染、交通與空間的擁擠、光照降低、氣向不暢等因素。避免高層建筑的密集度可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問題,使建筑環境、城市空間從更高層次上滿足人們的居住需要。

3.3高層建筑與城市街道合理布局

建筑高層一般都分布在城市商業發達的地區,這些地段的交通負荷本來就大, 高層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擁擠,所以分布在街道兩側的高層要盡量控制層數與高度,同時還就在規劃是對街道進行擴展,以加大通行能力。

3.4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

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 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不能把獨一無二、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4 結語

總的來說,城市規劃工作在很多方面是產生于建筑設計,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差異也日益凸現。只有在設計中將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相結合才能成就優美、和諧、宜人的城市生活環境。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要關注建筑本身的特點與個性,還要使之與城市規劃相適應,只

有了解了規劃設計的特點與建筑設計之間的區別,才能更好地做好規劃設計和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