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10-09 17:2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程建設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啟慧教育”的浸染下,學校力求將學生培養成“外健內慧”的智慧少年,致力于學生良好身體素質的訓練、健康心理素質的養成、學科知識的教育和天下為公、勇于擔當、敢于開拓的公民意識的喚醒。因此,將學校現有的大小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優化組合,形成“啟慧”課程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啟慧五大學科課程群(語言與文學、數學與創造、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品德與社會)和啟慧六系列活動課程(人文素養系列、品德素養系列、科學素養系列、健康素養系列、生活素養系列、藝術素養系列)。
本文以學校校本化課程中的武術校本教材開發與實施為例,以期更好地培育出“外健內慧”的智慧少年。
一、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引領武術課程方向
1.武術校本課程實施目標,直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展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培養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武術課程教學,可以使廣大學生熱愛武術,自覺參與并養成終身武健身的好習慣,從小尚武崇德,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和掌握武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以教師講解、傳授、示范,學生參與練習,搭建活動展示平臺為手段,使學生內外兼修、體魄強健、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自我展示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此,學校以培養為目標,通過“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動武術課程建設。
武術課程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具體表現在:一是樹武德,“未曾習武先修德,未曾學藝先明禮”。武術教育注重“德”與“禮”的培養。二是習武技,武術是一項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項目,既能培養學生積極鍛煉的良好習慣,增強體質,激發生命潛能,還有利于學生直面挫折、主動進取、個性品質的形成。三是弘武魂,不僅能傳承民族精神,豐富愛國主義內涵,還能培養忠于民族、報效國家的崇高理想。為此,我們將武術課程建設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外健內慧”智慧少年的重要途徑。
2.武術校本課程實施任務,重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校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形成終身習武、練武的意識,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武術活動。而且,我們會通過對武術歷史的學習、武術名人的了解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武德的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基本功、基本動作、組合動作、套路練習、對練等內容的教學,認真傳授武術“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培養武術的正確姿態和“精、氣、神”,大力發展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
在武術教學活動中,我們會創設各種情境,加強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具有健康心態、健全人格,建立個人與群體、社會的責任感、合作與競爭意識,教會學生尊重和關心他人,養成敢于展示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
3.武術校本課程實施分層要求,重在凸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一年級:初步了解武術歷史和現代武術名人故事,了解學習武術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初步學習武術的基本功、基本動作及簡單組合,樹立正確的動作概念,發展身體柔韌、靈敏、協調素質,培養正確的身體姿態,激發武術學習的興趣,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夠讓學生初步領略“精、氣、神”的意義。
二年級:了解武術歷史和古代、近代武術名人的故事,了解武術健身、養身、防身的基本常識;學習武術的基本功、基本動作、簡單組合以及基本功串聯;力求學生動作規范,用力準確,發展柔韌、靈敏、協調、力量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習慣,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感受“精、氣、神”的氣勢。
三年級:了解武德精神的內涵,學習武術的安全知識;進一步學習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組合動作及基本功串聯,學習武術套路(步行拳)和少兒武術操,使學生的動作規范,用力準確,“手眼身法步”協調一致,養成習武、練武的好習慣和安全意識,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品質和良好武德,全面鍛煉身體,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四年級:了解學校武術活動開展的歷史與成就,介紹優秀運動員的成長之路;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組合動作、基本功串聯,以及步行拳和少兒武術操,學習少年拳第一套。力求達到動作熟練規范,神形兼備,提高動作的連貫性、協調性和節奏感,使學生具有習武、練武的濃烈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團結互助、刻苦學習、拼搏進取的思想
品質。
五年級:復習、鞏固一至四年級所學的武術教學內容,學習少年拳第二套和組合長拳第一套,學習自編武術組合動作。使學生掌握武術“三基”要領,提高動作質量;建立武術套路的概念,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自我展示意識、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自然而然地在個體動作中顯現“精、氣、神”的
姿勢。
六年級:復習、鞏固一至五年級所學的武術教學內容,學習棍術的基本棍法和套路,學習太極拳,學會自編武術組合動作。使學生全面學會和掌握所學武術內容,武術動作規范、準確、健美,并彰顯武術的“精、氣、神”;全面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大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自我展示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二、以“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動武術課程實施
學校的武術課程建設走的是一條“全員普及”與“提高訓練”相結合之路,在全員普及的基礎上進行提高,確保課程的實效性。
1.全員普及,夯實課程基礎
為了保障武術課程的有效建設,學校開展了武術課程體系研究,編寫了武術校本教材《中華武術》,明確了各年段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低段要求初步掌握武術基礎技術,中段要求掌握武術基本功,高段要求掌握武術套路與武術器械的運用。學校將武術納入課程計劃,各班每周開設一節武術課,讓所有學生了解武術的相關知識,掌握武術的基本技能。學校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堅持做自編武術操,讓武術成為學生日常鍛煉身體的主要運動。在陽光體育節中,我們還設立了以班級為單位的武術集體獎項和“功夫小子”“功夫達人”等個人表演獎項,營造出濃厚的武術課程氛圍。
例如,在教學“基本功成套串聯―仆步穿掌”時,教師要先向全體學生講解動作方法:兩腳并立,雙擺掌。(1)左腳向左橫跨半步,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右手自左向上,經頭向右方劈落,右掌與眉同高,左手回收至腰側。(2)上體繼續右轉,右手收至右腰側成掌,左手自左經上頭部,向右前方下落成按掌,高與胸齊,掌心向外。(3)上體向左轉,左掌收至右胸前,同時右掌經左掌背向前上穿出成穿掌,手心朝上,并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立,目視右掌。(4)左腳向左側落步,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內旋使掌心朝外,上體左轉,左掌貼左腿內側向前穿出,眼看左掌,成左仆步穿掌。(5)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上挑,右手下落,兩手成左高右低斜直線,眼看左掌。并強調兩臂要揮圓,臂的擺動與身體轉動協調配合,整個動作連貫協調。
武術的全員普及,對學生體格和人格的塑造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素質。
2.社團活動,助推課程發展
為了讓更多喜愛武術的學生在武術功底、身體機能、意志品質與武德修養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學校通過武術社團活動助推武術課程建設向縱深發展。武術社團活動主要以學生武術提高訓練為主,嘗試課程間的橫向關聯,將中華武術與文學、藝術等進行整合,編排出高質量的武術表演項目,如中國少年說、紅旗飄飄、大王叫我來巡山等,在市、區各級各類表演中均獲一等獎。
3.提高訓練,彰顯課程特色
學校在武術社團的基礎上,成立了武術提高班,進行武術業余訓練。一是抓好訓練常規,從隊員的武德禮儀、規則意識、生活習慣、學習態度和訓練作風等方面嚴格要求。二是努力打造體育與教育相結合的育人模式,悉心培養優秀武術運動員,選送到各省市專業武術隊深造訓練,肩負為國爭光的使命。三是通過組織隊員參加全國、全市的運動會,彰顯學校武術品牌。
武術特色品牌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實施,為“啟慧”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可借鑒的實施途徑,有助于學校特色的打造。
三、增加課程實施效果和師生評價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多年努力,我校先后走出了世界武術冠軍、全國九運會冠軍劉艷艷,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冠軍湯露,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冠軍袁夢潔……近幾年,我校參加的各級競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名為20多次,單項金牌216枚,銀牌196枚,銅牌92枚。2014年,學校組隊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獲重慶市教委頒發的特殊貢獻獎。2015年,學校輸送的武術隊員徐鵬以19.26的高分獲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武術全能冠軍,為重慶奪得唯一金牌。學校也成為全國武術進校園試點單位、重慶市首批體育(武術)特色學校、重慶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武術特色課程建設項目試點學校、重慶市武術后備人才培訓基地,成功榮獲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稱號,為今后更加扎實地落實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學生體育特長,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奠定了良好基礎。
篇2
【關鍵詞】 核心課程 數據庫系統 課程建設
一、核心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1.1 依據行業專業定位,進行課程定位
認真進行行業企業調查,根據任職崗位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在專業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承擔的能力培養目的。
1.2與企業合作,制定課程標準
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一門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文件,是教師進行課程分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的基礎參考文件,校企合作模式下課程標準的制定,應該由企業和學校合作來完成。要以工程實踐能力為依據,以高層次軟件工程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打破以往的學科限制,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標準。
1.3 深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切入點,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學習為主要形式,積極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推行課堂討論式、自學指導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使其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
1.4優化教學內容,改良課程結構
根據課程教學標準確定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研討課程之間的銜接和內容選擇,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或項目為載體,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強化實踐環節,將理論學習和實驗設計結合,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1.5不斷推進教學團隊建設
好的課程離不開好的團隊,師資隊伍建設是核心課程建設的核心,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要整合和利用企業資源,不斷加強對任課教師教學能力、專業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專業改革和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核心課程建設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1. 完善n程評價和管理。重視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與建設中的作用,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改變以往的一次性決定成績的考核方法,增加過程性考核,應用考核,校外實訓考核,記錄學生綜合成績,不忽略任何可以肯定學生的環節,利用平時收取作業、課后討論、上機考試、期末考試、校外實習等多種手段,建立較為完善的課程評價和管理體系。
2. 課程建設的配套設施建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效利用網絡,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增加課程趣味性和可擴展性。一方面可共享教學資源(教學課件,教學錄像,測試案例),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提高,另一方面為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提供了平臺。
三、研究方案及落實措施
1. 準確進行課程定位,制定課程標準:成立由校方專業課教室和企業工程師共同組成的課程建設小組,在雙方充分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由學校主導,采用倒推法,根據崗位技能要求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教學案例和分階段項目實施方案,并參考實訓機構的考核與評價辦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課程標準。
2.課題組全體人員查閱資料,集中討論,努力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案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使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學內容和案例要盡可能引導創新,創新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前進目標,專業核心課程必須在創新環節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授課過程中要始終讓學生持有一顆好奇心,經常性地給學生布置一些有挑戰性的、能發揮學生特長的作業,通過完成任務來讓學生獲取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上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學方法上引入任務驅動式教學、項目導向式教學,引入微課。在總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針對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分工協作形成數據庫原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色。
3.外派教師到企業學習,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建立一支教學水平高、效果好、年齡結構合理、學術梯隊齊全的課程教學小組。
4. 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應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考核應發揮導向、檢驗、評價和反饋的功能,考核方式改革必須和教學改革同步。目前,專業課程絕大多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試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試卷考試所占比例為60%-70%。此種考核方式不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學生更多地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記憶,對自身職業技能提升不夠重視,考試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導向作用不足。
與院領導、系領導開會商討,構建注重過程考核和注重職業能力考核為主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考查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監督學習過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加強過程化考核的指導和管理,使考試起到應有的反饋、調整和修正作用,完善課程評價和管理體系。
5.建設《數據庫系統》課程資源庫,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字化學習體系:主要任課教師進一步完善本課程教學資源(包括教案、試卷、習題庫、案例資料等)。資源庫中資料充分發揮專業核心課程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比如設計有新意的實踐:如果要設計一張二維表,而表中數據超過1億條,應該怎么設計和處理才能保證查詢速度?在使用索引的基礎上,能否對表結構進行更改?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機會,激發他們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興趣和熱情。
參 考 文 獻
[1] 張松慧.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研究[J].科技視界.2012(10):158-159
[2] 岳愛臣.專業核心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教學建設與改革2007(3):43-44.
[3] 王建璽,周改云.基于過程的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考核與評價機制研究[J].信息與電腦 2016(5): 234-235
篇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logistics post need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ak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Nanto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exploration on the cor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ogistics talent need, it summarizes the post group as required b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skills, determines the course set meeting current and futur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of logistics.
關鍵詞:物流專業;崗位需求;崗位能力;核心課程
Key words: logistics specialty;post requirements;post ability;core courses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3-0200-02
0 引言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課程體系的不斷改革,而每一次的改革,又會進一步的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面對日益激烈的高職院校競爭,為更好的服務學生,服務社會,有必要結合新形勢下企業的需求,對專業不斷改革創新,構建更科學的課程體系。
1 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的構建思路
高職院校的課程開發應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對物流企業崗位需求及往屆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問卷調查,我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以企業崗位需求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整體思路如下:首先通過分析長三角地區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的現狀和趨勢,確定人才市場對物流崗位需求的類別并對能夠滿足物流崗位需求的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解,轉化成典型的工作任務與專業課程的教學銜接,最后在此基礎上提煉并確定教學過程中的核心課程。
2 基于崗位需求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構建步驟的落實
2.1 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長三角地區物流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物流發展前景最好、最被業內人士看好的地區。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通過對江蘇人才網()、51job、智聯招聘等網站物流/運輸類招聘信息的分析匯總,我們發現長三角地區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類:一是企業物流人才,包含物流各功能崗位的操作人員,如運輸管理人員、倉儲管理人員、配送人員、客戶關系管理員等。這些崗位要求從業人員熟悉物流行業,同時掌握物流運輸、倉儲、包裝、裝卸等方面的知識,并能熟練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二是物流企業人才,主要是第三方物流營銷人才,崗位要求從業人員能夠運用物流知識進行物流企業的物流營銷服務。三是國際貨代人才,由于長三角地區在港口、航海貿易方面占據優勢地位,因此在沿海區域對海運、報關、港口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
2.2 物流行業崗位群分析 目前高職的物流管理專業可以分成企業物流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運輸管理、國際物流四個方向,通過以上對物流/運輸類招聘信息的整理,我們發現企業對物流類的職業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三類的崗位群:①企業物流崗位群,包含采購物流、供應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等崗位;②第三方物流崗位群,包含物流營銷、訂單管理、配送管理、倉儲管理等崗位;③國際貨運崗位群,包含單證處理、貨運、報關報檢和客戶服務等崗位。
2.3 物流行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在物流崗位群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各崗位群的工作流程,對崗位群進行分解細化,我們對各物流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主要體現在基本素質、職業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新和進取能力四方面,其中,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主要由采購生產管理能力、倉儲運輸調度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營銷商務溝通能力組成。
2.4 物流行業典型崗位任務分解與專業課程的銜接,專業核心課程的確定 針對長三角地區物流行業的特點,我們把物流目標崗位群分解成運輸、倉儲、配送、采購和國際貨代共5個職業領域,對其所涉及的工作崗位,承擔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知識技能進行逐一的分解,并羅列出物流專業中所對應的支持課程,并對運輸、倉儲、配送、貨代報關崗位群的各項崗位任務分解和匯總,結合專業核心能力的要求,將最能體現專業核心知識和核心能力的《集裝箱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中心運營管理》和《國際物流與貨運》四門課程確定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重點加以建設。詳見表1。
3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思考
3.1 樹立“以勝任職業崗位(群)需要為目標”的課程構建模式 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建設,要以實現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驅動力,以區域經濟及物流特性為源泉,將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流程和新方法融入課程,將學生培養成既能全面掌握物流專業知識,又具有物流崗位上崗實際操作水平的應用型物流人才。[3]
3.2 開發優質教材,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教材選用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本校物流專業設置的方向,統籌安排各科教材的內容,避免內容重疊,結合國家物流師職業資格考試資料作為輔助教材。在教學方法上,針對核心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特點,除常規的課堂知識講授,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如結合職業技能大賽的軟件模擬操作實訓;結合校內的物流實訓室,進行情景模擬教學等;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崗位實習,增強對物流工作崗位的認知,提高實際操作水平。
3.3 以參加技能大賽、暑期下廠實習等活動為契機增強師資建設 專業教師應積極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技能大賽,提高自身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暑期下廠實習的機會,親自體驗和熟悉相關崗位的工作流程,積累現場實際工作經驗,結合專業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娟玲,岳朝暉.高同職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研究[J].中國市場,2011(23).
篇4
關鍵詞:教學團隊;工業工程;專業建設;動力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37-02
一、引言
建設工業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顯得尤為重要。現有研究大多闡述了教學團隊組建方面的案例與規劃,對于教學團隊組建的功能,團隊激勵機制與考核機制等未作較詳細的分析。對此,本了如下的兩點工作,首先明晰了教學團隊的組建功能,提出了目前教學團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問題的對策與建議;其次,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為例,闡述了團隊建設的相關舉措。
二、組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的功能
(一)體現專業水平,體系高度綜合
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承擔著幫助學生建立專業體系,有效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任務,直接影響著學生專業學習的效果。專業教學團隊實質是復雜的專業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的綜合體,代表著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水平。
(二)營造氛圍,人才培養至上
大學應當營造人才培養至上的氛圍。目前,社會中存在部分不重視教學及人才培養的不良傾向。通過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培養廣大教師以營造人才培養至上的理念,探索在新形勢、新社會環境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并將其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同時,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學院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視,并自覺自發地形成人才至上的理念,融入平日的學習中去。以期營造人才培養至上的教學氛圍與學習氛圍,糾正目前社會中的不良傾向對學生造成的影響。
(三)思維碰撞,探討教學難題
教學過程中,存在有各式各樣的難題。通過建立團隊協作機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通過團隊成員的不斷討論與實踐,激發教師們產生對于教學難題的新的有效的解決思路與方法,促進團隊成員一齊攻克教學難題,進行教學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改革,并提出和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例如翻轉課堂、摹課等新興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傳承,注入青年活力
優秀的教學理念是與時俱進的,對于學生是一貫有益的。老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中年教師有經驗有創新,青年教師創新多,想法多。如今信息時代新媒體層出不窮,通過老、中、青三代老師的交流合作,能夠有效地傳承本院本課程中的指導性思想和教學特點,保證優秀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延續。
(五)互幫互助,協同提升教學力
教學力是指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能力,教學力綜合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課堂效果。教學的具體過程與時代背景及教師的個人特色有著重要聯系。組建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能夠促進教師們探討在教學中發生的問題與自己的教學心得。共享信息資源,汲取其他教師在教學中的優秀經驗及教學方法,互幫互助,協同提升教學力。
(六)產學研合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促進人才的培養。目前,國家提出了“2011計劃”,該計劃的重點在于建立健全協同創新機制。課程教學團隊通過企業實際產業狀況,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學三方面的有機結合,能夠向學生及時提供相關專業的最新動態,讓學生及時了解專業最新的應用及發展方向,能夠使學生思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并激發他們新的想法。
三、現有教學團隊建設中的問題及分析
(一)普遍單干,缺乏緊密的實質合作
各成員在教學團隊之外也還有一定的教學,科研或是行政工作,在團隊固定合作事項之余,教師交流合作不多,因此,目前一些團隊成員合作質量并不高。可以建立團隊專用討論室,鼓勵老師間多交流。規定老師間需要進行實質的合作教學項目,并將此計入驗收標準。希望通過此舉,教學團隊中的各成員能夠更加有效地互相協作,共同提升教學能力,并增加教學團隊的凝聚力。
(二)權責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
由于團隊成員都有各自的教學與科研任務,部分隊員對于自己在教學團隊中的權責不明晰或是沒有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可以建立權責檔案,每期任務權責需簽字確認,在期末團隊驗收對各人權責履行情況進行驗收,將其計入考核標準。
(三)研教比重不清,缺乏自身優勢
教學和科研的比重設置相對重要,各位成員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可有一定的偏向性,有所成就,優勢互補。總體上不能顧此失彼,需保證教學與研究大致平衡;其次,應注重及時將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及時了解到最新的科研動態及專業發展方向,學習到最前沿的知識,激發學生對于專業及所學知識的思考,有利于其專業課程學習及創新。
四、南航工業工程核心教學團隊建設舉措
(一)組建
實行教學團隊建設的首席負責人制度。每個教學團隊設首席負責人1人,成員為有該課程建設意愿和從事該課程教學意向的任課教師。教學團隊負責人應為具備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持續奮戰在教學一線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在編在崗教師,同時,應有高尚的個人品德,嚴謹的治學態度,良好的團隊協作和組織管理能力。在遴選方面,團隊首席負責人可由成員推舉或者系主任指派產生。一名教師只能擔任一個教學團隊的首席負責人。團隊負責人負責該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制定、分工、建設和質量控制,負責提交檢查和驗收材料。
教學團隊的建設課程屬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核心或有特色的課程(群)。團隊中至少有2名成員在3年內承擔過本團隊課程或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團隊需擁有較好的年齡和學歷層次構造,團隊成員的教學和研究成果積累較為豐富。為了高度融合,提高團隊的建設效率,鼓勵能同時進行雙語或者英語課程建設、同時進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教學團隊優先。
(二)激勵
為了持續鼓勵團隊協作進步,采取“建設啟動―合格驗收”的資助模式,學院按照年度預算,給每個系一定的建設啟動經費。擬建設團隊按照實施方案,認真進行建設工作,各系按照實施方案的計劃節點進行檢查。參考赫茨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建立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的激勵機制。首先,建立分目標完成的激勵機制。在專業建設團隊目標方面,按照時間或者效果設立不同的分目標。教學分目標的設立能夠有效促進團隊總目標的完成。分階段完成相對應的目標,當分目標完成后,即給予相應的激勵。其次,建立多方面激勵。各系根據情況給予擬建設教學團隊適度的啟動經費支持。啟動經費主要用于擬建設教學團隊的課程建設調研差旅費、資料費、教學改革研究、論文版面費和教材出版費等。由于團隊核心成員相較于普通成員要為團隊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故團隊核心成員應當給予更多的激勵。另外,對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團隊,給予特別表彰與獎勵。
(三)考核
團隊需提供各門課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日志等基礎性材料,積極建設教材(含自編講義)、習題集、案例集和試題庫等教學資源,且質量良好;在學校教學共享平臺系統中架構教學網站。各團隊應積極建設教學資源,如含課程內容的教學視頻、微課程視頻,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企業視頻,課程相關的前沿教學素材等,并有效應用于教學實踐。同時,團隊應重視實踐和實驗教學,積極創造條件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如專業核心課程設計和論文、圍繞相關專業課程內容的企業參觀、實習、課程競賽等。教學改革和探索是教學過程中的頭等大事,教學團隊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在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取得創新進展,在研究性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方面成績突出,團隊成員合作并發表與課程建設緊密相關的2~3篇教學研究論文。
為了鼓勵教學一線教師參與團隊建設,要求建設期內有3名以上老師從事該課程的實際教學工作;團隊有明確的建設規劃和發展目標,能主動參與院系的各類學科、專業建設和實驗室的申報、研討和建設工作,這些公益工作對團隊、學院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團隊成員重視教學和人才培養,教學效果良好,團隊成員的學生有效評教結果100%達到良好及以上;教學督導組聽課效果良好,團隊成員無教學事故,這些是基本的要求。
(四)交流分享渠道
團隊內部具有良好的交流機制,成員積極圍繞教學改革進行交流,定期在團隊內部組織有明確主題的教學沙龍和教學研討會,為了進行示范和分享,應撰寫1~2篇簡訊至學院網站。通過不定期的答疑、課程沙龍和網絡手段等,團隊成員和學生的課堂內外互動交流充分。青年教師可以利用人人、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交流平臺,與學生及時開展線上互動交流,為師生交流注入新活力。面向校外,定期開展沙龍或其他活動與其他各高校相關專業教學團隊相互進行探討交流,汲取經驗。同時深入與企業的交流,定期安排教師及學生前往企業進行調研,并邀請企業一線人員來校演講交流。
五、結束語
教學團隊建設的核心目的是提升高校的教學水平,并讓學生得益于此。任何教學改革都將圍繞這個核心目的展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有著建設性的作用。本文希望能夠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探討,有效促進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為將來的深入研究及工作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期待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在不斷探索中更加完善,為學生的專業學習產生更加良好有效的影響。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崗位核心能力;Java;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4-0131-02
“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是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以后簡稱“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也是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設計應該充分考慮當代計算機應用人才的技能所需并結合我院專業特色,以培養軟件工程師崗位核心能力為目標而開發的一門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課程,該課程的設置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軟件開發類崗位提供有力支撐,通過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的改革來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體系與職業標準、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增強學生就業本領。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夯實學生編程技能,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
1 課程現狀及改革思路
1.1 課程現狀
傳統的高職“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建設往往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多數以書本教學方式和多媒體課件方式為主,重理論、語法講解,輕實踐、思維養成,有些學生連程序調試運行都不會,與社會所需嚴重脫節。學生被動地接受較為抽象的程序設計知識,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理解也不夠深刻。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主要以講授為主,大部分學生不知所云,上課效果很差。導致的問題是:教師講不透,學生難接受,學完不會用;學生覺得所學內容沒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停留在小程序的層面上,不會用于實際,積極性不高。
1.2 改革思路
由于高職生的理論基礎比本科生差距較大,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弱,但高職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喜歡動手,為了揚長避短,我院“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在課程開發過程中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該課程改革具體思路如下:(1)以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2)以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3)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實施教學過程;(4)以工作過程為主線,設計教學情境;(5)以形成性考核為抓手,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2 基于崗位核心能力的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設計
2.1 職業崗位分析
Java是當前三大主流開發語言之一,我們可以按Java技術的應用領域來分,其應用方向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大中型的客戶端應用;互聯網應用;智能移動終端應用。學生經過該課程及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可以進入軟件開發公司或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部門從事軟件的設計、開發、維護及技術支持等工作。
2.2 課程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
通過完成本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每個單元的所有項目,學生能夠獨立搭建典型的Java程序的開發環境;會應用Java常用組件進行圖形用戶界面設計;會運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分析和設計程序;能使用Graphics類進行圖形的繪制;能應用Java拋出、捕獲和處理異常;會使用JDBC進行Java數據庫編程;能進行Java的程序的調試等工作。
2)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Java的基本語法和數組的使用方法;理解Java語言的對象、抽象與封裝、類與類的繼承及類的多態性的概念及特性;掌握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方法;理解輸入輸出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文件的隨機讀寫方法;熟悉圖形用戶界面開發的相關知識和Java的事件處理機。
3)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團隊協作及溝通的能力;養成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編程風格。
2.3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課程理論“必需、夠用”的原則,緊緊圍繞以Java應用開發崗位需求為中心,根據Java應用開發崗位要求和核心職業能力來篩選教學內容,以項目為載體來組織教學內容。全部課程設計了七個模塊、27個能力訓練項目、32個任務、81個技能點,創新了“理論+實訓”教學模式,將知識融入到項目中去。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如表1所示:
3 教學組織實施
本課程的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圍繞一個個獨立的項目實施過程開展教學內容設計,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學到用、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從七個方面組織教學,具體如下:1)新課導入與項目展示;2)項目任務描述;3)任務分析;4)任務實施;5)相關知識點;6)技能拓展;7)指導與評價。首先教師通過提問、討論等互動形式引入新課內容;其次,演示本章項目、給出項目的任務描述,對項目任務進行分析和分解;然后,教師利用本章相關知識以演示的方式詳細講解每個任務的完整實現過程;接著學生分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指導輸出項目作品;最后教師根據學生項目作品進行點評,并對本章知識進行技能拓展,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技能拓展任務。
4 課程考核方案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體現課程考核的客觀公正,本課程的考核改變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方法,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本課程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主要以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分為三部分,平時考核(20%)+ 實操技能(45%)+ 期末考試(35%)。平時考核從學習紀律(5%)、學習態度(10%)、學習效果(5%)三個方面來考核;實操技能是按課內練習(10%)、實踐任務(15%)、綜合實訓(20%)三部分來考核;期末考試主要采用上機實踐考試(35%)的方式來進行,重點考查學生綜合實踐應用能力。
5 結束語
總之,基于崗位核心能力的課程設計,改變了Java課程學習與崗位要求脫節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以Java應用開發崗位工作程序為流程的新型課程體系。這種將知識融入到項目中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改變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教學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課程開發案例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馬宏琳,張繼新.《操作系統原理》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0(6):22-24.
篇6
【關鍵詞】核心課程 專業建設 “三對接” 民辦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20-02
隨著社會各企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急需與社會企業用人標準接軌,培養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高質量的人才。既能熟練掌握專業外語,又能進行各種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業務操作,而現在大多數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后不能適應國際經濟與貿易企業的需求,還要經過1~2年的培養后才能適應崗位的需求。如果能夠讓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與企業對接,既能節省時間,又可為企業增加效益。這樣的畢業生就會受到企業的青睞。要想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高校就要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核心課程建設上下工夫,以培養出與企業需求崗位對接的人才。
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現狀
1.核心課程設置基礎理論多,實踐課時少
高校傳統的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而且理論學時多,實踐學時少,學生對于進出口貿易的各項基本業務了解甚少,對于有關的國際貿易慣例和法律規則理解膚淺,實踐動手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這就需要高校在設置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時,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企業所需的業務拿到實踐課堂上進行深入學習。
2.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
教學改革的步伐一直在前進,但各高校始終在努力摸索出一個能夠培養出高質量、與企業崗位需求接軌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模式。現在培養學生的模式還多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學生聽不聽,或是聽沒聽懂好像與教師無關的現象時常存在,教師只是講,而且只是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注重考試知識點的傳授,至于如何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涉及甚少。
3.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
現高校教師多數都是一畢業就直接進入學校,是典型的理論型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業務很不熟悉,不能將外貿企業所需的業務知識傳授給學生,即使現在單一的理論型教師也很想深入到企業進行學習,但由于外貿企業事務具有流程性、保密性的特點。想要真正深入企業學到知識難度很大。
4.民辦高校學生基礎差,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民辦高校學生入學考試時分數較低,且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初高中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畢業去向,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習缺乏主動性。上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通常表現為現背現考、考后全忘的特點。學生的腦子里根本沒有某一門課程,或是系統知識的概念,學一樣,忘一樣,知識之間難以進行整合,導致很多教學資源的浪費。
二 核心課程建設的思路
面向社會,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中心任務,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建設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主要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務課程作為課程建設的重點,結合進出口業務的實際情況,基于企業崗位設置的角度構建課程。
1.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業務以情景模擬再現的形式引入課堂,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傳授理論聯系實際的業務過程,通過和外貿企業聯系,了解它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對產品的要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索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在充分研究了解的基礎上,拿到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同學,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又為以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2.引進實踐型教師,有效進行實踐教學
將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的教師進行分開,實踐課大量引進外貿企業技術型人才,其具有豐富的業務經驗,理論知識可以不強,但業務水平高,能夠將企業的實際業務傳授給學生,特別是能夠將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單證等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相關的實踐課程開足、開好,讓學生能夠在校門內接觸到業務知識,省去畢業后培訓的環節。
3.創新學生考評體系
改變傳統的卷面考評機制,一張試卷就可以評定學生學習水平高低的考試制度,已經不能將學生和企業的用人需求相對接。學生的學業成績可以由多個部分組成,如卷面+產品介紹+實驗報告+設計性實驗+商業談判等各種考評形式的綜合運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 結束語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的時間比較長,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科特點,為我國外貿企業輸送了大批的人才,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原有的課程建設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要想實現“三對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不斷地總結經驗,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同時,還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率,以期培養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 課程 改革
引言
《管理信息系統》(簡稱MIS)作為MBA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培養目標是使廣大MBA學員具有較強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決策能力,并能通過信息技術使用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優勢。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員都發覺教和學均非常困難,除了目前缺少比較合適MBA教學的參考教材外,廣大教師在新理念與新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適應課程要求、安排課程內容與進行正確的案例教學方面尚缺乏比較深的認識,因此使得教學內容過于老套,案例教學缺乏新意,學生學的枯燥,理論與實際差距比較大,缺乏實際應用效果。顧結合自己在MBA《MIS》課程教學中的體會從課程改革背景和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以及案例教學三個方面談談目前新時期下的MBA《MIS》課程建設和教學的具體思路和方法,為廣大教師更好的開展MBA《MIS》課程建設和教學作出一定的貢獻。
一、課程改革背景和目標
(一)改革背景
1、商業環境變化帶來的管理挑戰
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變革,如網絡化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虛擬經濟以及綠色低碳經濟等,這就要求MBA學員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為信息時代的管理者、數字化企業的領航人。
2、內部組織環境帶來的管理挑戰
從供應推動到需求拉動、自助服務、實時工作、基于團隊的工作、任何時間地點的信息工作、外包與戰略聯盟、層級結構的瓦解,如何應對這些變化,信息系統組織和首席信息官(CIO)扮演的角色也隨之發生變化。
3、MIS課程本身帶來的挑戰
MIS特點是技術進步快,本身又缺乏比較成熟的基本理論和體系,因此要不斷關注當前的前沿技術和領域,如當前流行的“移動商務”、“物聯網”、“云計算”等等;同時本課程目前缺乏適用的教科書、教學案例也大多來源于國外,缺少經典的本土案例,對學員的吸引力不強。
4、學員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
學員目前大多來源于80后,他們接觸的事物比較新,思維活躍,專業背景各異,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學員認為這是技術課程,缺乏興趣和信心。
(二)改革目標
改變現有課程體系內容,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新時期信息管理的需要,強化本土案例的設計,建立將學員被動接受轉變為學員主動學的教學思維和理念,使學員對IT有個基本的認識,掌握MIS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了解MIS的應用,緊跟IT前沿,學會應用MIS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二、課程內容建設
MIS是管理學的分支,側重管理,而非信息技術本身,課程內容建設要關注應用IT技術可以解決什么管理問題,因此內容體系主要由以下5個部分組成,其中案例是貫穿在各個知識點里。
(一)概念基礎
MIS的重要性、MIS與組織的關系、MIS的職責。通過對沃爾瑪、戴爾、海爾、招商銀行等運用MIS典型案例分析,討論MIS給企業管理帶來的變化,從而達到對MIS的認識和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MIS規劃
信息資源管理與規劃、信息系統規劃。通過對典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含義和方法,掌握系統規劃的常用工具和系統整合方法。
(三)MIS應用
ERP、CRM、SCM、E-Business。通過對這些系統的實踐和模擬,讓學員了解這些系統可以管理企業哪些問題,并討論帶來什么樣的管理方式的轉變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需要學員討論的是這些系統給企業管理帶來了哪些影響,而不需討論這些系統是怎么實現的。
(四)MIS運作管理
MIS治理、MIS投資和運營績效分析、外包、風險管理。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討論,使學員了解CIO在MIS運作中的重要性,并理解MIS運作的整個過程,以及每個過程的具體含義,需要做哪些工作。
(五)IT前沿
網絡營銷、Web2.0、商務智能、移動商務、物聯網、云計算。通過典型案例來看這些前沿技術和理論給我們的生活和管理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和影響,目前在哪些領域得到了應用,促進學員進一步思考。
三、案例選擇和設計
案例是某個特定時間特定點發生的“現實情景”的抽取,其中包含一系列管理問題。案例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它能夠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來進行選擇和設計。采用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將學員置身于案例情景中,從實踐中學習,建立本領域的知識,幫助學員學習如何識別真正的問題并提出有用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枯燥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
(一)案例選擇
目前MIS課程缺乏好的案例教材,很多老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缺乏經驗,選擇案例大多來源于國外教材,缺乏本土化,給學員的參與和理解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選好案例特別重要。實際上,現代社會IT技術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案例,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進行一定的改編,這樣更切合于我們的實際,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比如講MIS重要性的內容時,我們可以從目前火爆的選秀節目中,來探討其運作背后是什么在起著非常關鍵的支撐作用,讓每個學員都能夠有話可說并積極參與,在這樣的討論過程中,讓學員深刻體會到IT技術是如此強大,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再比如有的學員對《MIS》課程不以為然,教師可以選擇針對這部分學員比較擅長的領域設計案例,設計一定的陷阱,讓學員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和分析,讓學員發現原來自己的看法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從而讓學員改變自己的觀點,重新審視這門課的重要性。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案例收集渠道,總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實踐經歷、網絡、媒體和借鑒別人的成果,再根據自己的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和改編。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工作學習中不斷的積累。
(二)案例設計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所要講解的知識點,然后選好案例,接著設計好學員課前可討論的問題,設計好課堂上討論的教案,包括內容、時間和方式,最后是討論后的總結或補充,鼓勵學員課后繼續討論。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會預先考慮學員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也可以通過課間和學員交流來了解學員關心什么樣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四、案例教學思路和方法
在MBA教學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方法,這是由學員的特點決定的,對于學員來說是一種基于實踐的學習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手段。但我們也看到對案例教學理解的一些誤區,主要存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講述概念和理論,然后用故事舉例說明;第二,教師講故事,然后總結結論;第三,學員閱讀案例,然后上臺報告心得。所以還需要對案例教學思路和方法做到正確的理解,主要從以下幾個階段來看。
(一)課前準備階段
1、提交一段簡歷(加照片),了解學員知識結構背景、盡量記住學員的名字;
2、明確教學內容和知識點;
3、選擇和設計好案例;
4、布置學員提前閱讀;
5、小組討論,提交報告。
(二)課中教學階段
1、提出問題,啟發思考;
2、認真聽學員講,向學員提出問題,避免給出結論,鼓勵不同看法,鼓勵學員間的爭論;
3、控制過程,注意平衡分配話語權;
4、對大家的發言做點評,最后做總結,給出額外補充資料;
5、鼓勵引導學員課后繼續討論。
(三)課后總結階段
1、記錄學生課堂參與討論的成績;
2、批閱學生案例分析報告;
3、約談并鼓勵發言少的學員。
當然這是一個總體的框架思路和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過程,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靈活運用和變通,但我們可以通過審視這三個階段從案例教學誤區中走出來,為進一步做好案例教學做好準備。
篇8
1.1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創新型城市建設包括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科技創新、知識創新、文化創新等幾方面內容,需要政府、科技、財政、文化、教育等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長效機制,實現信息、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交流傳遞。這種“高效的交流傳遞”是以科技和金融所提供的技術及資金為基礎的。科技的進步,特別是在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過程中,將會在無形中促進知識創新、帶動服務完善、推進制度規范;同時,隨著科技與金融融合的程度不斷深入,金融市場體系日益成熟,多層次的金融資本市場應運而生,保險、基金、證券等專業金融機構的涌現拓寬了創新型城市建設中資金的來源渠道。因此,作為創新城市建設中兩個基礎部門,科技與金融的進一步融合,可以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創新保障。
1.2科技與金融融合能夠有效反應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創新效果在創新型城市建設過程中,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是其評價體系中兩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其中科技產出指標可以具體細化為發明專利、學術論著、國家級獲獎成果、科技對經濟的增長貢獻、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二級指標,這些二級指標是創新型城市建設效果最直接的體現。一項科學技術的創新,無論是出自高新技術企業還是高等院校,一般都要經歷“基礎研究、應用性開發、產品設計、產品試制、商品化”的階段,才能完成從一般科研成果向市場化推廣的過程。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如果缺少充足的金融資本的注入,科技研發將流于形式,不能取得最終成果,充分體現“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創新效果”的作用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將科技與金融有效融合,能夠很好地解決科技研發階段所遇到的資金困難問題,促進科技成果的市場化推廣,提高社會生產效率,進而有效反應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進程和效果。
2重慶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科技與金融融合的基礎
2.1經濟加速發展、產業調整不斷增強2012年,重慶GDP11,459億元,增速達到13.6%,排在全國第3位;人均GDP達到6,19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03億元;新產品和專利產品產值超過4,483億元,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連續5年居全國前二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一代信息、節能環保裝備、生物醫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不斷提高,逐漸成為重慶工業的主體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為重慶建設創新型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和產業基礎。
2.2科研條件不斷夯實,科技平臺建設逐步推進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政府制定科技政策與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重慶科研基礎條件不斷夯實,R&D經費投入穩步增長。在科技投入方面,2010年,重慶財政科技投入達19.4億元,占一般預算收入2.04%,R&D經費支出在“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5.5%,至2010年達100億元,占GDP比例為1.27%。2012年,全市R&D經費支出達到159.8億元,R&D/GDP達到1.39%,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年均增速連續3年保持在全國第十三位,西部第二位。與此同時,科技平臺建設也隨之深入推進,研究開發平臺建成市級以上實驗室6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2個、企業技術中心205個;資源共享平臺入網大型科學儀器價值12.5億元,建成全國首個“科技檢測超市”;成果轉化平臺建成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生產力促進中心60家。科技基礎條件的不斷完善和科技資金投入的逐漸增強,為科技與金融融合提供了夯實的科技基礎。
2.3金融相關體系不斷完善,總體金融環境良好重慶是長江中上游地區金融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總部經濟和龐大的金融資源。目前,重慶市已形成了包括國有(國有控股)金融機構與民營金融機構、中資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金融調控機構與金融監管機構在內的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相互協調的金融組織體系。同時,配合著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配套體系的日益完善,重慶優質、高效的金融環境已逐步構成,為創新城市建設過程中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奠定了扎實的金融基礎。
2.4相關政策法規基本形成,為促進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政府通過頒布相關政策法規和各種經濟政策可以很好地扶持、引導、保障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例如,重慶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頒布了《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鼓勵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創新融資擔保機構,引導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預期良好的科技項目或者初創科技企業,支持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同時,還出臺了《關于促進重慶金融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重慶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見》、《重慶市金融業發展激勵政策實施細則》、《重慶市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鼓勵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鼓勵企業改制上市若干政策的意見》、《重慶市科技投融資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策保障體系日臻完善,為科技和金融的有效融合奠定了政策保障基礎。
3重慶創新城市建設中科技與金融融合的成效
3.1科技創新研發實力持續增強在科研條件不斷夯實、科技平臺逐步搭建、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的基礎上,重慶科技創新研發實力持續增強,特別是在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數量、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依托兩江新區、國家級高新區等一批重點園區和基地,聚集了海裝風電、遠達環保、中冶賽迪、長安新能源等龍頭和重點企業;隨著移動通訊等7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創新藥物孵化基地落戶重慶,逐步形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超聲、微系統、血透析醫療器械產業。
3.2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并完善科技創新在創新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其是否能夠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又有賴于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是否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通過頒布相關政策法規和各種經濟政策不斷完善其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等院校為主體,為科技創新集聚科技資源,促進科經濟研究研成果向市場化轉化,不斷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持。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方面,2010年重慶已有791家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1.1%,由此帶動工業增加值856.2億元,占GDP比例10.8%;在科研院所數量方面,各類科研院所98家,“十一五”期間,成功組建以重慶市科研院、農科院、質檢院為代表的大院大所;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以技術創新鏈打造產業鏈,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創新,成功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6個,其中國家子聯盟4個。
3.3金融要素市場發展迅速,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拓寬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目前,重慶已初步建成西部地區最為完善和發達的金融要素市場體系,主要包括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股份轉讓中心、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重慶農畜產品交易所、藥品交易所和航運交易所七大金融要素市場,累計實現交易額1,900億元。金融政策法規的建立健全,也為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提供了多層面的金融保障和金融工具,例如:科技保險、高新技術領域軟貸款、科技貸款貼息、商業銀行對高新技術企業的信貸支持措施等。同時,重慶金融機構集聚效應開始逐漸凸顯,各商業銀行營業網點的廣泛分布,證券、期貨、保險、信用擔保、小額貸款等各金融機構逐次成立,既拓寬了科技融資渠道,也提供規避風險的保障。
3.4科技與金融之間的有效聯動機制建立科技與金融的有效融合的前提條件是要在其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聯動機制。目前,重慶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的聯動機制已基本建立,例如:在國內率先建立的“科技專家參與貸前評審機制”實施框架,現已應用于銀行科技項目信貸評審中;科技部與中國銀監會聯合授牌的全國首家“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中心”,整合相關政策與資金資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辟“授信綠色通道”;初步搭建和正在完善“投、保、貸”動態共享信息平臺,初步形成聯動機制,作為首批科技保險試點城市,初步建立了政府、保險公司、中介機構、企業互動的運行模式創新設立多個險種。
4創新城市建設過程中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的建議對策
4.1完善政府支持體系,強化政府服務功能在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的過程中,政府作為主要營造者、引導者,應發揮其積極作用。在現有的基礎上,政府應從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完善包括政策保障、財政支持力度和聚集公共資源等在內的支持體系,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實現金融、科技、生產的一體化。在政策保障方面,政府在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時,應該重點關注政府、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的聯動作用,從政策層面保證科技和金融融合的順利實施。同時,鼓勵企業與金融機構建立信息共享、利益共贏的聯動機制;在財政支持力度方面,政府需要更多考慮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建立穩定的政府投入增長機制,設立財政資金池,創新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模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信貸等資金的作用,提高有限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在聚集公共資源方面,應加強與高新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政、產、學、研、金”創新體系。特別是在聚集創新型人才方面,完善人才激勵、考評機制,實行人才引進“零門檻”準入制度,消除人才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的體制障礙,鼓勵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的交叉任職或兼職,發揮市場在高技術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4.2建立健全市場化的金融支撐體系,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健全的金融制度、完善的金融體系能夠為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金融服務和投融資工具,同時能夠分散融合過程中相應的公眾風險,優化資源配置。因此,在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金融體系對科技發展的促進作用,向市場提供有盈利前景的金融產品,拓展金融服務功能。可以通過聚集新型金融機構、引進科技保險專營機構、打造科技金融集團等方式來健全金融服務機構體系;通過做大創投規模、完善基金鏈條、拓展科技擔保品種、建立完善風險評估和獎懲制度、推進科技企業債券融資、引導和支持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方式創新金融服務手段,拓展金融服務功能。
篇9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小組合作;培訓指導;小組評價
伴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個閃光的亮點。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重要的人力資源,它使教學建立在廣闊的交流背景上。學生通過交往與對話,分享彼此的思想與智慧,拓寬了學習內容與渠道。”如何使合作學習具有實效,如何提高小組合作效率,這是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是否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的效果如何,將是課堂教學是否有實質性改善的外在特征和內在要求。
學習小組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劃分好學習小組是學習小組建設的基礎
1.學習小組人數的確定
以四人為宜,人數過多小組長負擔過重,這樣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能夠有效地組織或開展學習活動,便于互幫互助。
2.桌椅的擺放形式
我們年級采取的是較為固定的桌椅擺放形式,即一張較大的桌子四人對坐,展示時站在本組的展板前即可,討論時學生面對面即可。
3.小組內學生等級的配備
在小組內學生等級的配備或安排上,采取異質分組,每組按學生學習能力水平按優、中、下組成,確定一名優秀的學生作小組長,兩名中等生和另一名潛力生作組員,各學習小組的整體水平要旗鼓相當,不可差距過大,否則在其他教學環節中就會出現諸如討論不積極、展示不主動等現象,挫傷小組的積極性。
4.男女比例要適當
每組都要有女生,一般而言,女生舉止規范文靜,能按照老師要求去做,作業書寫認真,步驟規范,而男生活潑好動,思路靈活,討論積極,作業書寫相對潦草。這樣搭配,男女生互相影響,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從思維方式上看,男生側重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而女生側重形象思維,在學科學習時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
二、學習小組長的選拔和任用是學習小組建設的關鍵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小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小組的小老師,是一組之魂。小組長應具備以下素質:
1.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
小組長要組織小組成員制訂小組學習計劃、奮斗目標、小組相關職責等。定期組織小組成員會議,總結分析本小組學習等情況,討論提出改進辦法,并提請老師對本小組工作做指導。小組長要協調組內成員之間的關系,求大同,存小異,形成小組合力。發揮小組長在教師與小組成員之間的橋梁作用,溝通、協調師生關系。協調好各小組長之間的關系,參與同其他小組之間的學習競爭,掀起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2.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
組長與每一個組員之間是平等互助的伙伴關系,小組內的各項制度,小組長首先要遵守。小組內的各項任務,小組長要爭取最先按質完成。班級或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小組長要帶好頭并發動組員積極參加,時時處處帶頭維護班級和學校榮譽。要求組員做到的,小組長首先要做到。
3.要有服務同學的意識和能力
小組長要維持好小組活動紀律,組織組內成員相互監督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組織組內互幫互助,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及時向老師匯報組員的學習和思想等方面的情況,把老師布置的任務準確及時地傳達給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并組織小組成員積極實施。
三、抓好對小組長的培訓指導是學習小組建設的必要條件
真正的好組長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老師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教師不僅要善于發現具備這些潛能的學生,而且應該花大力氣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領導才能的一個起點。
1.明確小組長的職責
負責檢測本組成員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檢查組員作業及課前預習情況,并予以評價。還負責紀律、衛生工作,組內成員的人際和諧,反饋本組一周以來所有存在的問題等。
2.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小組長進行培訓指導
如何與老師、家長和小組成員溝通,如何組織小組學習活動等,教師有必要手把手地教給他們一些方法和細節,大膽放手讓小組長發動學生去完成學習任務。
3.每周召開小組長與學科尖子生工作會
洞悉他們一周來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的困難并及時予以解決,讓小組長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溫暖。
4.給小組長加營養餐,開小灶
小組長為同學們服務很辛苦,而且學有余力,加營養餐,可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心,更好地提高自己、服務同學。
5.幫助小組長培養好2號(副組長),副組長負責小組內的課堂常規,輔助組長工作,組長不在組內時,由副組長組織小組開展學習活動。
6.教師要適時維護小組長的權威
老師要在課堂上宣布每個組員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組長的指揮與安排,為小組長有效開展工作搭臺鋪路。
培訓時除了了解反饋信息、專門指導外,還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創造條件,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借鑒。
四、加強對小組學生的培訓指導是小組建設不可缺少的條件
教師要手把手地培訓指導學生學會收集資料、學會討論、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評價、學會小結歸納等,做到語言準確規范,條理清晰。
1.學會搜集整理資料
合作學習的問題一般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會搜集、整理、加工資料。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用什么工具,通過什么途徑,搜集什么樣的資料。如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圖書室、社會調查、廣播電視傳媒等渠道收集資料。
2.培養口頭表述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更多地表現形式應該是語言的交流。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尤其要對不會表述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示范指導。當全班匯報交流、展示成果時,不光是優生要會表述、善表述,還要鼓勵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學會表述。如果組內展示時全員參與測評時要額外加分,以示鼓勵。
3.學會討論
討論是互助、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通過討論、爭辯,達成共識。在教學時,要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學會討論交流問題的技能。例如學習烙餅問題,先讓各小組討論展示了烙3張餅的各種方法,從中找出了一種最優方法,并且總結出了最優烙法的要點,然后再引導各小組進一步探索4~10張餅的最優烙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示范、畫圖展示,教師在小組展示的關鍵處適時點撥,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討論交流,最終實現“發散思維―討論展示―點撥達成共識”。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探究,真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教學質量高起來。
4.學會互助
小組內部,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愛好、家庭背景不盡相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接受異質的組員,能夠互相合作,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特別是不同的意見。思考別人提出的問題,能對別人的成果展示提出質疑或建議。以友善的態度幫助他人,以欣賞的態度贊美他人。讓學生明白:只有以誠相待,不計較個人得失,互相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五、學習小組評價工作也是學習小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習小組建設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機制,而且小組評價機制應多元化,使各小組在評價中各得其所,明確優勢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小組全面發展。
1.對每組的展示當堂打分
從聲音洪亮程度、組內學生的參與度、展示的精彩度等,給予綜合評分,其他組根據補充和質疑的精彩度相應也給予打分。
2.每堂課評出最佳小組
給予一枚貼圖獎勵,組內累計5枚、10枚、15枚,可分別兌換不同等級獎品。
3.根據年級學生特點,制定班級的陽光家園個人晉級評價體系
根據每個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及課上的精彩表現,給個人累計加分,具有升級功能,并且和組內的晉級、展評相結合。
4.針對組內表現不佳的學生,有配套的獎勵機制
每節課、每次作業有進步,個人和組內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加分。
5.結合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教師對學習小組進行排序評比
篇10
關鍵詞: 課程設置; 階段;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5-pppp-0c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y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Web Site Development
-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Li-ming, GAO Tian-zhe
(Panj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It’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curriculum which i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trongly applicativ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nd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career needs and according its result the infra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generalized. Seco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special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justed. The goals are to optimiz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theory level and actual working abilit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tested after several semesters’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curriculum; stage; teaching goal;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已逐步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但相對而言,高職的計算機專業卻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萎縮的態勢,如果從高校自身辦學因素的角度分析:粗放型、寬口徑的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是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辦學上很有特色、比較成功的各院校高職計算機專業均在課程上具備著很強的針對性,這也正是“特色”所在。
我院計算機專業在辦學過程中一直進行著思考與調整。近年來,根據對市場需求的調研及對相關企業與畢業生的座談、調查,發現隨著互聯網普及和應用,各行各業都在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或宣傳自我,通過網站推銷他們的產品或公司,網站的設計和維護在IT行業中占據著很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對也較大。因此,我們擬定了以“網站開發”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如下:
1 課程整合
以“網站開發”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總體教學目標是:通過該體系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網站開發所需的“前、后臺”兩方面的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網站建設實踐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小規模項目從設計到制作開發的全部環節,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迅速融入開發團隊;縮短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間的差距,為社會培養網站設計和開發的合格人才。為此,根據本專業的現有課程,結合該領域的發展需求,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整合。確定了新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及必修課程:
1)核心課程:HTML/CSS、,通過這兩門課使學生掌握網站程序開發技術,達到熟練組織前后臺代碼的能力。
2)專業基礎課程:C#、SQL Server數據庫,這些是完成程序設計與開發的必備知識技能。
3)必修課程:辦公軟件、C語言、PhotoShop、Flash、JavaScript、網絡基礎與應用、Java基礎,通過這些課程一方面充實學生的計算機軟件、硬件的基本知識,掌握軟件、硬件的基本技能,幫助學生開拓視野與思路,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在實際就業中,即使學生不從事計算機專業領域的相關工作,這些知識與技能也是其日常工作中必須熟練掌握的。另一方面它們也是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的輔助課,為日后學習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整體上,將課程體系分為以上三大部分。分階段進行,詳細制定每階段的教學目標,各階段內容自成體系,又層層推進、逐步提高,學生能夠在不同階段掌握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的知識,并夯實基礎,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最終確立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更加明確。
2 課程實施
我院整體上實行“2+1”的教學模式,實際校內教學時間有兩學年,第三年可根據情況選擇在校內外實習。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們重新修訂了各個模塊的教學計劃,將課程分散到不同階段有序進行,并進一步制定了每學期乃至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往開始新課程時,都是由教師立即帶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內容,而此次經過研討,并認真考慮后,決定給每門課程都加上一節“入學指導”課,即在開課之初,教師便將本門課程的教學實施方案、教學目標等信息清晰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方法、不同階段的重點、難點及自己應達到的目標。教師教學思路明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這樣做更便于課程的展開,也加強了師生間的配合。
2.1 第一階段
1)目標:理解文件、文件類型、程序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設計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圖像處理技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與應用,能滿足獨立應對日常計算機辦公的需求。學生要通過一級B考試,和“CIW平面設計專家(PhotoShop)”的認證考試。
2)課程及主要內容: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C語言程序設計:Turbo C;PhotoShop:圖像處理、圖像類型;應用軟件:介紹日常工作、學習及生活中常用的各類軟件與技巧,如安裝卸載、壓縮、下載、音頻、視頻播放、郵件收發等。
辦公軟件課的重點放在Excel上,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組織數據的基本特點,為數據庫的學習做準備;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熟練進行文檔的編輯及處理,今后能勝任辦公文檔處理與編輯工作;Turbo C是本學期的核心課程,學習目標是充分理解順序、選擇與循環三種基本的程序結構,并熟悉C語言的語法特點,能夠編寫簡單的應用程序;PhotoShop課程中要著重講解“.gif”、“.jpep/.jpg”和“.png”三種圖像類型的特點與應用,為網頁制作課程奠定基礎;應用軟件則旨在拓展學生的視野并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階段并不完全將課程平行開展,只有“應用軟件”課在每周以類似講座的、較為輕松的形式一直持續。首先在前五周只開設辦公軟件課,并結課;從第六周至學期末開設C語言;從第十一周至期末設置PhotoShop。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高中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都與高職有著極大的區別,而第一階段正與第一學期對應,要以打基礎為主,這就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理解每一個基本概念。這種方法可以在不縮減課時量的前提下幫學生逐步適應與以往不同的學習方法與內容,并能很好的完成學期任務。我們稱這種分階段完成課程內容的授課安排方式為“小學期”。
2.2 第二階段
1)目標:能夠熟練創建靜態網頁、初步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掌握數據庫基本概念與操作。
2)課程及主要內容:HTML/CSS:(靜態)網頁制作;C#: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與思想;SQL Server:數據庫設計、創建與操作;Flash:動畫相關概念與基礎。
HTML/CSS是本學期的核心課程,也是課程改革的主要對象,要求教師將“Web標準”作為最重要的理論知識介紹給學生,并以此指導全部實踐操作,此外,在作業布置與考核方面要結合PhotoShop進行,以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與能力(詳見遼寧高職學報2008年第12期《高職院校網頁制作類課程教學初探》);C#是在上一學期的C語言基礎上講解,并將重點放在面向對象的思想上,為此后的網站后臺程序開發做準備;SQL Server數據庫也是本學期的重點之一,但將內容落實在基本操作上即可;Flash作為輔助課程出現,不作為重點,與上學期的“應用軟件”課程地位類似。
本學期可以說是內容最多、任務最重的一個學期,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和內容上都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具體實施中,部分課程仍以“小學期”的形式開展課程內容,比如SQL Server,只是在時間間隔上大幅降低。對本學期教學效果的把握關乎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2.3 第三階段
1)目標:理解網站的開發過程與特點,逐步熟悉各類技術的綜合運用。
2)課程及主要內容::比較前沿的動態網站開發技術,熟悉其原理及特點;SQL Server課程設計:學習并實踐數據庫設計與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網絡基礎與應用:了解計算機網絡的物理組成,掌握基本的服務器搭建,認識各類網絡軟、硬件產品等;JavaScript:基礎知識與應用。
是最重要的核心專業課程,分配了較大的課時量與教學內容;SQL Server課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據庫的理解與應用,并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以“SQL語句”的掌握最為關鍵;網絡基礎與應用作為輔助課;初步接觸和了解JavaScript在網頁特效方面的應用。
2.4 第四階段
1)目標:理解“三層架構”的思想,能夠獨立完成實訓項目的開發,熟悉各個流程與環節;對比了解JAVA與.NET的異同。
2)課程及主要內容:課程設計:項目開發實踐;AJAX:基本原理與應用;JAVA:JAVA程序設計基礎。
經過幾個學期的積累,在開展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將BS系統的“三層架構”思想作為重點介紹,并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充分理解與掌握,最后利用所學相關知識獨立完成實訓項目開發;在之前的JavaScript基礎之上,讓學生初步接觸AJAX技術,達到能夠了解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應用即可,在以后需要進一步調整課程內容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將JAVA課程作為輔助課出現,僅讓學生了解最基本的內容即可,目的是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此外,為了盡可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們還在課程考核上與相關認證、資格考試相結合。并在全部四個學期結束后,為愿意深入學習本課程的學生提供了校內實習的機會,得以與教師一起參與實際應用項目的開發,進一步提升實踐經驗與能力。
3 不足與展望
以上即我院計算機專業在新時期為適應市場并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做出的大膽改革與嘗試。這種變化是建立在細致的調研、考慮及廣泛探討基礎之上的。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一些課程的考核時間不能保證與全院統一要求相適應,又要在學期中調整實踐課的上機安排,為教務處、實訓中心等相關部門帶來了諸多不便。我們需要繼續完善與協調,但此次課程改革的總體方向是正確的,也有能夠在未來將其調整到理想的狀態,并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備專業技能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白金牛,李惠萍,王培吉. 下利用動態網頁技術生成靜態HTML頁面的方法[J].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8,25(1):79-81
[2] 熊建英,姚磊岳,胡劍鋒. 純C#技術下HTML頁面動態生成的實現[J]. 計算機與現代化,2007(10):61-63
[3] 郭廣軍,謝東,李魏豪. 基于CMS 的網站系統開發技術研究與應用[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1,31(11):2500-2502
[4] 劉瑜,陳. 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的安全策略及實現方法[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3,24(1):68-71
[5] THEWS D. Build Your First .NET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2):20-22
[6] DAVIS A. Write a better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12):67-7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