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托管范文
時間:2023-10-09 17:2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立醫院托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整體托管 勇闖新路
建于1950年的洛川縣醫院曾為當地群眾的醫療服務作出過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未能與時俱進,到2008年這家醫院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一位老專家曾痛心疾首的回首往事。縣醫院產房冰冷破爛,住院部臭氣熏天,醫護人員各自營生,或者借助醫院以公謀私,或者跳槽自找門路,部分科室醫生甚至全部離崗。富裕起來的洛川人看病難上加難,群眾怨聲載道。以生產優質蘋果而聞名于世的洛川人在每年縣人代會開會之際都紛紛大聲疾呼,縣醫院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不僅愧對于時代,更愧對20萬走上富裕道路的洛川人民。洛川縣委、縣政府幾年來也一直在尋找通過改革為縣醫院闖出一條求生之路,并以此作為全縣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經過多方的協調努力,洛川縣醫院與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簽訂協議,由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第一期為五年時間。
延安市醫院自1998年交由延安大學管理后的十年間,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大發展。這里聚集了一大批醫療專家,醫療設備先進,管理經驗豐富,年收入呈十倍增長。經省衛生廳、延安大學與洛川縣政府研討論證后認為,由延大附屬醫院整體托管縣醫院,實現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管理,猶如秦冠蘋果樹上嫁接紅富士蘋果一樣,把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結合實際的移植到縣醫院,從醫院管理到醫療技術上真心實意的全面幫扶。
整體托管和六個不變
有鑒于大醫院對口支援或松散型托管的經驗教訓,延大附院對洛川縣醫院實行緊密型整體托管,將洛川縣醫院納入延大附屬醫院的管理體系,由延大附院派出管理團隊全面負責縣醫院的人財物及醫療技術工作,加掛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洛川分院的牌子并實行“六個不變,一個保證”,即縣醫院隸屬關系不變,獨立組織法人不變,資產歸屬不變,醫院的性質功能不變,財政撥款渠道和財收供養人員70%的工資撥款標準不變,職工身份不變。保證縣醫院的資產保值增值。
2009年1月17日延大附院與洛川縣醫院簽訂了《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協議》和《城市三級醫院支援縣區醫院項目實施協議》。陜西省衛生廳將洛川縣醫院確定為延大附院對口與支援對象。2009年1月19日,以李小龍院長為首的管理團隊進駐洛川縣醫院,實施整體托管。
建立長效機制推動縣級醫院改革發展
延大附院把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作為城市大醫院如何把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醫療資源向農村傾斜的有益探索。兩年托管實踐證明,延大附院從領導到醫療專家說到做到。首先,派出了延大附院副院長、醫學教授、經濟管理學博士李小龍為洛川分院院長的精英管理團隊,任命的三位副院長都是醫療和管理方面的專家。派出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醫療專家組,每批8至10人,每三個月輪換一批,在縣醫院看病治病,幫助縣醫院醫護人員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一批批專家組的對口支援,兩年來從未間斷。延大附院每年為縣醫院選拔5至10名本科醫學專業的人才并在延大附院進行一對一的有導師幫帶的培訓。延大附院為縣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免費培訓。兩年來,縣醫院幾乎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延大附院培訓過,不僅提高了醫護技術水平而且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理念。延大附院為縣醫院免費贈送了小C型臂,德國中獅彩超等醫療設備30多臺(件),價值150多萬元。延大附屬醫院不要洛川縣醫院的利潤分成,兩年來把縣醫院的獲利全部留作醫院的硬件建設,提高縣醫院職工的收入以及派出醫療專家的相應補貼。
關鍵在于一個精英管理團隊
延大附院整體托管洛川縣醫院之所以獲得成功,受到衛生部、陜西省領導,特別是當地群眾的認可和高度贊譽,關鍵在于延大附院洛川分院有一支精英管理團隊。縣醫院的醫護人員眾口一詞的稱贊李小龍院長等領導有超前的管理理念和創新思路,特別是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不僅為醫院的醫護人員做出了表率,而且將深遠的影響到醫院的未來。為交出一份整體托管的完美答卷,李小龍等領導自進駐縣醫院以來,沒日沒夜的苦干了兩年。他們首先從改善縣醫院的環境入手,進而推動醫護人員轉變理念和作風。兩年來逐漸形成了全院職工上下齊心協力爭建一流縣級醫院的強大凝聚力。李小龍在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著手長遠,制訂了縣醫院五年發展規劃,樹立了實實在在的奮斗目標;完善了綜合目標管理體系;科學的重新組織劃分了專業科室;全方位的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步伐;開通了醫護電子病歷工作站,建立了電子病歷系統,3D在線診斷系統等,為數字化醫院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硬件建設方面,李小龍帶領管理團隊和全院職工自籌資金建設了2700多平方米的急診大樓,120急救站和天然氣現代化的供暖鍋爐,對門診部和住院部進行了大面積的裝修改造。引進安裝了160多臺(件)的先進醫療設備。與托管前相比,洛川縣醫院從里到外,面貌煥然一新。為提高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更新理念,李小龍開設周四大講堂,院長、副院長和醫療專家堅持每周四給全院職工進行專題講座,雷打不動。李小龍和業務副院長只要在醫院,不管多忙多晚,堅持天天查房,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洛川縣各界群眾贊揚李小龍為首的管理團隊是推動縣級醫院改革的實干家,是對洛川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從數字變化看整體托管成效
篇2
關鍵詞 原因分析;設備選型;優化改造;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5-0179-03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總廠5萬t/年輕烴回收裝置于2004年11月建成投產。該裝置主要是將中原油田各采油廠開采的穩定輕烴(伴生氣凝縮油)密閉回收并進行分離處理,為中原乙烯提供裂解原料。該裝置由中原油田勘察設計院與南京金陵石油化工設計院共同設計。
原料罐區建有3個400m3的輕烴原料球罐(如圖1),儲存油田各采油廠回收穩定輕烴,并做初步脫水脫污處理。生產區加工處理后主要產品為液態烴(丙丁烷),混合C5,芳烴抽提裝置原料,尾油(常壓蒸餾置原料)。
1 改造前工藝狀況及存在問題說明
1.1輕烴原料含水情況分析
輕烴原料中含水分為水包油和油包水兩種形式。卸車前進行的30min靜置脫水,脫出的大部分是以水包油形式的水分,脫水量不大。過磅計量后,輕烴原料在球罐中經過24小時的存放,兩種形式的水都會沉降下來,積存于罐底,在投料使用前脫出的含油污水量任然較大,并且脫出水含有少量輕烴,污染了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經統計2007年5月優化改造前,,輕烴加工損失率不低于3.55%(見表1)。
1.2輕烴罐原脫水流程分析
改造前脫水現場如圖1,經分析發現原脫水流程存在以下兩項不足,影響了脫水罐正常使用。
1)原流程輕烴原料脫水罐頂氣相線接入位置過低,如按原流程投用脫水罐,根據連通器原理,則原料罐中大量輕烴會通過脫水罐進入原料罐頂氣相平衡線形成液封,阻斷原料罐和卸車區間的聯系;
2)脫水罐進出水線只有一條,不能達到連續脫水的目的和要求。
1.3原脫水方法分析
原脫水系統投產以來一直采用人工手動脫水,對于輕烴原料的脫水時間和效果難以有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脫水后期,所排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既造成了能源浪費、加大了裝置加工損失,還導致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并產生了較大的安全生產隱患。
原手工脫水方法如右圖2所示,存在以下問題:
1)手動脫水全憑職工的經驗,脫水過程需多次到現場排放口觀察,缺乏科學的依據,受職工的工作責任心和經驗影響較大,加大了職工的勞動強度;
2)輕烴原料球罐在脫水后期,排至隔油池的含油污水基本上是油多水少,造成了輕烴的浪費,增加了裝置的加工損失;
3)3個輕烴原料球罐的現場排放觀察口長年累月的脫除含油污水,給球罐區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并產生了較大的安全事故隱患。
2 脫水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考核不到位、脫水效果觀察受場地限制、脫水設備和工藝、檢驗方法簡單都可能造成脫水效果差。
2.1考核不到位
職工在球罐脫水時,有的工作責任心不強,脫水開始后,有的不及時觀察脫水效果,有的的脫水期間干其他工作,通過不定期監督抽查,加強考核,可以消除這一現象。
2.2效果觀察受場地限制
現有球罐脫水排放觀察口里地面距離較小,為不影響地面及環境衛生還在觀察口處設有漏斗,不利于對污水中含油情況進行觀察及后續操作。且觀察口至脫水控制手閥將有一定的距離,一旦確認脫水完畢,到關閉手閥尚需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脫至污水系統的將全部是輕烴,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2.3脫水設備及工藝流程不合理
原脫水系統無論從工藝流程還是設備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進行正常使用。如增上自動切水器,可以從原理、工藝、設備等方面徹底解決輕烴原料球罐脫水效果差的問題。
2.4觀察方法簡單
原觀察檢驗方法是將含油污水放出后目測油中含水情況,誤差較大,油品損失也大,如果采用自動切水器,根據油水密度差來進行來使油水自動分離,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經現場調查和理論分析,針對脫水設備及工藝流程不合理這一主要原因制定對策表(表2)如下:
要因 現狀 目標 對 策 措 施 實施時間
脫水設備及工藝流程不合理 缺少自動切水器,工藝流程不合理。 降低加工損失0.65%。 增設液化石油氣自動切水器。 1、增設切水器;
2、對脫水流程進行相應改造。 2007年5月10-15日
3 液化石油氣脫水器情況說明及考察
3.1切水器工作原理
液化石油氣切水器以策略為動力源,應用液體在容器內部的壓強和水與輕烴之間的密度差,從而產生較高的浮力。采用浮體和高靈敏度的杠桿原理,通過放大機構控制特制無背壓閥門開啟和關閉,利用旋流導板加速分離時間,并將分離的輕烴自動快速返回儲罐內,以達到自動脫水的目的。
3.2輕烴原料罐運行參數與切水器技術參數對照表(表3)
型號:液化石油氣切水器YQS-V10-B
技術參數 運行參數
設計壓力:2.5MPa 工作壓力:≤2.2MPa <0.6MPa
設計溫度:80℃ 工作溫度:-19~50℃ <40℃
工作介質 液化石油氣和水、天然氣和水 輕烴和水
介質密度 ≤700kg/m3 660~680kg/m3
全容積 0.1~0.15m3
切水量 10m3/h
切水含烴量 ≤80mg/L
3.3考察結果
輕烴性質、原料罐運行工藝參數分析,并對其他單位的液化石油氣脫水器的運行情況實地考察,認為該型號自動切水器可以適用于我裝置球罐進行原料脫水。
輕烴原料球罐脫水工藝流程新增液化石油氣自動切水器改造后,預計切水含烴量≤80mg/L,基本不含油,每天外排含油污水(主要是輕烴含量)可減少1t左右,降低輕烴加工損失0.65%。
4 改造實施
4.1初步設計
借鑒其他單位液化石油氣切水器的運行,并針對輕烴原料球罐含水較多,甚至出現油泥污垢的實際情況,對球罐脫水流程改造經過反復研討,繪制了脫水流程改造示意圖見圖3。
4.2改造過程
根據球罐脫水流程改造方案,車間首先對切水器進行了設備安裝和相應流程改造(示意圖3中粗實線部分)。車間下發球罐排污生產指令,要求每周分別對3個球罐進行排污,防止堵塞設備和管線。
4.3效果檢驗
經過優化改造,球罐實現了密閉脫水,油水分離得到了良好的自動控制,切水器后水中含油大量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裝置的環境污染,消除了安全生產隱患。
通過優化改造,我們得到的結論是:通過增設自動切水器解決了球罐脫水效果差的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的。
5 效果評價
5.1目標檢查
2007年6月,輕烴裝置在投用了自動切水器后,裝置加工損失明顯下降,現把2008~2009年輕烴裝置加工損失率統計如下(見表4)。
從表中可以看出:經過脫水工藝優化改造,球罐水量明顯較少,原料中含水明顯減少,加工損失率也由優化前的3.55%降到2.2%,降低了1.35%,遠遠大于0.65%的預期目標。
5.2效益計算
通過脫水流程改造前后對比,輕烴裝置的加工損失由3.55%降為2.2%,按設計年加工能力5萬t計算,每年可減少輕烴油品隨含油污水排放約675t,輕烴原料按2010年油田結算均價5018元/t計算,可挽回經濟損失約338萬元。
5.3社會效益
通過脫水流程系統工藝改造,有效地解決了輕烴原料脫水效果差的問題,使脫水效果得到了明顯好轉,降低了裝置的加工損失和職工的勞動強度;消除了現場的跑、冒油等現場安全生產隱患,減輕了環境污染,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孟小海.DCS系統在輕烴回收裝置上的應用.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24).
篇3
這個假設被討論了三年,直到國務院近日頒布了最新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將破除“以藥補醫”明確為關鍵環節,并力求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實現公立醫院的“深水區”改革,涉及公立醫院根本利益變革的最后一錘才終于落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和盈利水平,發揮其市場作用,減輕國家財政補貼的負擔,醫院可通過銷售藥品來增加收入的政策被確定下來,至今,藥房收入成為公立醫院的重要利潤來源。但與此同時,藥房收入的主要方式――藥品加成卻逐漸表現出其負面作用,為增加這部分盈利,醫院和醫生不惜頻繁開出“大處方”,以增加藥品總量的方式提高加成收入,因此,近年來,看病貴、買藥貴的呼聲不絕于耳。
當藥品加成被視為罪惡之源時,公立醫院卻又不得不飲鴆止渴。據2007年北京市衛生局做出的公立醫院核算調查顯示,公立醫院虧損比例高達80%以上,在財政撥款無法填補巨大漏洞的現實困境之下,繼續“以藥養醫”成為無奈的選擇。
“公立醫院的改革是塊‘硬骨頭’。”衛生部部長陳竺曾公開表態,衛生部已下定決心,再深的水也要趟。“十二五”期間將理順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全面取消“以藥補醫”。2012年,全國300個試點縣將先行試驗,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根據衛生部公開信息,目前,已經有17個城市被列為醫改重點試點城市,其中包括實行“藥房托管”的山東濰坊、江蘇南京和安徽蕪湖,實行“零差率銷售”的寧夏銀川,實行“零售購藥”的深圳等。
長久以來,在醫和藥之間一直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如何切斷這條利益鏈成為醫改的重大難題,況且,切斷后,“大處方”能否消失?斷了奶的公立醫院又該如何生存?
醫藥能分開?
蔡國斌:我認為醫藥分開本身是很正確的做法,是醫改的重頭戲,靠賣藥來維持醫院的收入不利于醫院的良性發展。醫藥分開后,藥品可以到社會上去采購,這樣就取消了很多中間加價的環節,老百姓可以獲得實惠。具體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公立醫院可以將發展醫療項目作為今后的重點,當然,在投入上也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各地的藥房可以分渠道處理,公立醫院準備一些重要的、急用的藥品,市場上也應該有一些醫藥機構,解決基本用藥問題,形成市場競爭和調節機制。
趙平:醫藥當然應該分開,但前提是政府要給醫院提供足夠的運營經費,做這個事情要撤多少補多少――撤掉多少藥品加成,就應該補足多少財政經費。鄉鎮衛生院的收入主要來自于什么?沒有設備、手術,只能靠藥品。當然,政府也做過承諾,不會降低醫務人員的薪酬,但公立醫院那么大的財政漏洞怎么辦?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陳珞珈:政府早就明確了醫藥分開的思路,但事實上卻又操作不了,據我所知,目前沒有一家醫院實現了醫藥分家,沒有分或者說根本分不開。我認為必然要“以藥補醫”,不能讓老百姓拿錢來補這一塊,政府要拿出這一塊撥款來又有困難,所以取消“以藥補醫”一直進退維谷。
溫建民:我持懷疑態度,財政補貼不足,醫院長期虧損,再取消藥品加成,醫院和醫務人員如何生存?我認為目前沒有好的辦法能實現醫藥分開。如果藥房托管,付費方式進行改革,矛盾就會轉嫁在醫務人員身上,會損害醫務人員的利益和積極性,如果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醫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朱恒鵬:沒有可行性,肯定是行不通的,因為醫藥分開的方向是錯的。醫院通過賣藥獲利,其利潤構成包括三部分:一是按政府規定,醫院按招標價采購藥物后,可以加價15%,也就是藥品加成。二是藥品供應商給醫院的返利。三是藥品供應商給醫生的回扣。取消了藥品加成后,藥品供應商與醫院、醫生的關系并未因此改變,只能說減少了第一種利潤,增加后兩種利潤。
醫改的關鍵在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使其成為醫院、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逐步減少藥品供應商的回扣空間。要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關鍵是要開放醫療服務市場,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允許醫生自由流動,最終形成以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公立醫院為補充的格局,再配之以全民醫保、醫保付費等機制,方是治本之策。
孫東東:“以藥補醫”是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撥款嚴重不足造成的。對公立醫院的財政撥款主要有:一、直接財政撥款。二、轉移支付。三、醫保報銷。只要政府財政撥款不足,醫院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經費問題,醫和藥之間的關系就斬不斷。
現在實行的“藥房托管”是治標不治本,會造成病人新的負擔,因為把藥房托管給企業,企業本身就是要盈利的,又養了一群人,而且托管的企業只賣自己的藥,不賣別人的藥,或者從中加價,比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還要多,所以,在政府的管理體制沒有改的情況下,一些措施最后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醫藥分開能否遏制“大處方”現象?
蔡國斌:我認為是可以遏制“大處方”現象的。因為取消藥品加成以后,醫藥回扣會大大減少,用藥多少就不牽涉醫院和醫生的收益了,“大處方”沒有了存在的理由,這從用藥合理性的角度來說是更加科學的,總的來看,方向是好的。
溫建民:能夠遏制,但沒有提出配套政策也遏制不了多少,“大處方”不光是因為以藥養醫引起的,原因很復雜,包括醫院的盈利收入、醫務人員的待遇問題等,如果沒有一整套的政策來平衡各方關系,只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醫藥分開上,是不現實的。
朱恒鵬:醫藥分開并不能實際減輕患者的看病成本,也不能杜絕或緩解醫生靠過度用藥謀利的問題。這是因為,醫藥分開后,政府財政補貼一定會增加,政府如果按藥品銷售量給予補貼,無異于鼓勵醫院多用藥。而如果按固定數額補貼,又會誘導醫院多賣高價藥,以獲得更多返利。因此,醫藥分開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藥補醫”的頑疾,患者必然會像過去一樣承擔高藥價,或者是較高的檢查費用。
孫東東:醫藥分開可以緩解“大處方”的問題,但如果診療的問題不解決,“大處方”不可能從根本上被遏制,因為開“大處方”有各種方法,不只是藥品,還可以是診斷、治療、服務等,總之,不解決醫院的利益來源問題是不可能根除“大處方”的。
醫藥分開后,公立醫院虧損會加劇嗎?
蔡國斌:第一,衛生部專門設立了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這個課題,包括政策的推行,使公立醫院不僅在一些虧損上得到了減補,同時在人頭費上面得到了落實,醫院應該更多地考慮業務精準的問題,而不是在經濟問題上考慮過多。第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在逐年增加,2012年,政府的衛生投入占GDP的3.4%,這是相當大的進步了。
趙平:藥品收入占醫院收入相當大的部分,醫院可以完全聽從政府的安排,但希望政府有足夠的補貼,補足財政的漏洞。取消了藥品加成,公立醫院的收入就減少了很多,虧損自然是要增加的,這個責任就落在了政府的頭上。
篇4
然而,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爭議一直不斷,特別是在學術界,很多專家持完全相反的觀點。通過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一直沒有答案,導致很多人看不懂改革的方向。
2010年,國家提出新醫改的核心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經過多年推進,雖然改革舉措得以落實,但相關問題也暴露出來――基層醫療機構推諉患者情況嚴重,患者普遍流向縣級公立醫院。
在這樣的條件下,一部分縣級公立醫院患者爆滿,擴大規模的愿望迫切。抓住這幾年政府大力支持發展的時機,大部分縣級醫院完成了二次建設,實現了硬件的更新換代。
如果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待醫療服務市場,醫療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仍是求大于供。縣級公立醫院當前焦慮的是,怎樣提高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如何吸納更多的醫療資源。
窮則思變。而大陸的醫療服務市場基本屬于壟斷行業,醫院自身改革動力不足。在目前條件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必須從戰略角度思考:到底是否應當把縣級公立醫院確定為新醫改的核心;即便作為改革核心,到底選擇什么作為改革的內容最合適?這需要通過確鑿的調研進行論證。
全國有2000余個縣級行政區。統觀縣域公立醫院改革,其做法和模式非常龐雜,且大部分均未觸及改革核心。我們動輒使用“改革”一詞,各行各業也都在標榜“改革”,但其定義為何,我們必須要有清晰的界定。
這段時間,業界談的比較多的是取消“以藥補醫”,如以藥房托管切斷醫院與企業間的利益鏈。可是,我們無法正確解釋,醫院為何不能從藥品中獲益。
而政府應當解決的是,如何在相對固定的經費里,賦予醫院控制成本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篇5
嘗試突圍
對于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的合作,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模式。歷經多輪談判,2014年1月,上海萬科兒童醫院項目簽訂了四方合資協議。上海虹信醫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資產管理中心、上海復旦醫療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簽署了共同建設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的框架協議。
根據四方協議內容,坐落在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定位為營利性醫院,計劃開設床位200張,于2014年動工,最快將于2015年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2.5億元,由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的三方出資建設。醫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管理運行。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告訴《中國醫院院長》記者,萬科集團負責醫院的財務管理,以托管形式交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進行運營。醫院行政人員實行定期輪轉,醫務人員的招聘也將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完成,專家采取多點執業的形式到復旦萬科國際兒童醫院執業,針對學術帶頭人和骨干實行雙主任制。對于托管費用,黃國英表示,現在還不能確定,醫生收入可能參照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模式,原則上不低于臺灣地區同級別醫生的工資標準。
“從出發點來看,首先,我們通過這種模式擴大醫院的學科輻射能力和影響力,承擔分層次的社會醫療服務責任;第二,這有利于維護公立醫療機構人才隊伍穩定。如果公立醫院的社會制度不改變,依照目前的定價機制,如果外部環境成熟,這些醫生會選擇出走。我們這一做法也是針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準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黃國英的這一觀點在上海頗具代表性。
在上海的兩個高端醫療園區內,不難見到上海地區知名公立醫院的身影。據了解,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將分別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與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立分院,且醫院性質定為公立非營利性。而上海交大系統則由醫學院牽頭,與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開展學科和平臺合作。隨著兩園區的逐步推進,或將有更多的公立三甲醫院以不同形式入駐高端醫療園區。
然而,以此類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形式,在理論上尚存爭議。這種爭議因參與各方對自身資源的市場化運作而顯現出合理性。近年來,復旦大學以上海醫學院和復旦醫療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為主體,在區域內進行資源的整合與擴張,使其在上海區域內的醫療市場格局不斷擴大。而復旦大學類似的操作方法在教育領域早有先例,其與萬科地產早在1996年就合資建設了民辦的復旦萬科實驗學校。
模糊政策待明
“輸入園區的公立醫院占有何種權利、以何種比例分紅、如何接受回報……這些在法律法規上都是一片空白。”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告訴《中國醫院院長》記者,這樣的政策導致很多很多合作不可能有持續性的發展。他多次呼吁,中國亟需制定公立醫院以技術注資高端醫療機構的規范,針對“人員混合、資產單一”的狀況,必須制訂相關解決方案。
在高解春看來,這樣的法律缺位對上海市發展高端醫療非常不利。高端醫療園區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政策不到位。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現在公立醫院沒有積極性參與高端醫療園區的業務,會讓園區的發展遭遇瓶頸。“盈利如何分紅、比例為何,這些問題如果沒有經過嚴格測算,就說明我們在用行政政策替代法規。”
最近對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反對聲音最大的則是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鐘東波。他在公開場合表示,醫療體系一定要多元化,要堅決鼓勵、支持和引導醫療體系多元化,但同時要反對機構內部多元化。在鐘東波看來,由政府或國有事業、國有企業參與的股份制,會存在倫理與法律風險。
鐘東波的觀點核心在于,若醫院采取股份制,則參與的公立醫院就能拿到分紅,這完全違背了公立醫院非營利性屬性與公益事業單位性質;公立醫院資產屬于政府,公立醫院參與舉辦營利性醫院,意味著百姓生病、政府賺錢。更嚴重之處在于,公私合作的混合所有制,違背政府憲法責任。
新醫改以來,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對于所謂的“公私合作”態度敏感。相對于經濟領域內的混合所有制而言,醫療衛生行業的這種合作向來比其他領域存在更多爭議,且這種爭議在政府部門和學界廣泛存在。最常見的評論就是公立醫院以品牌、技術和人員等層面的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嚴重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醫改的混合所有制思路正在各地付諸實施。前不久,記者在社會辦醫國家聯系點溫州市采訪時,該市衛生局局長程錦國就表示,溫州市2014年的工作重點將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合作模式,積極吸收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衛生領域,以社會資本辦醫倒逼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公私之間的合作可以采取公私合營,也可以是交叉持股。高解春對此建議,如果公立醫院資源能夠做注冊資本,就采取股份制;如果不能,就采取合作制。這些法律法規在經濟領域一直存在。但對于醫療資產作為股份注入新的醫療機構,中國依然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
高解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這種合作形式。他還呼吁,一方面,如果公立醫院以技術參股民營醫院,當其有回報時,這些回報如果用于公立醫院的再發展,政府應該對這些收入予以免稅。政府對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收入免稅,因此,公立醫院就會進行比較,顯現出政策的不平衡,不利于鼓勵公立醫院把技術輸送到高端醫療機構。
篇6
(一)公立醫院會計管理目標定位問題
會計管理工作應該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和當時的經濟背景進行科學的制定。但是當前我國許多公立醫院的會計目標在定位使用者的范圍方面不夠明確,會計信息系統管理規定不夠全面。使會計使用者得不到醫院運行情況的實際信息,沒有辦法準確判斷醫院會計管理工作的質量。
(二)公立醫院會計管理制度實施問題
原有的會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醫院發展的需要,一些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會計管理制度的公立醫院,對會計管理制度卻不重視,沒有切實的運用,執行力度不夠,使會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實施。
(三)公立醫院會計管理人員素質問題
我國公立醫院的會計人員雖然也有專門招收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并不能達到工作的標準,會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失誤,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從而給醫院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是當前醫院會計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公立醫院會計管理新模式構建
(一)政府宏觀調控
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在會計管理模式問題上,應該以政府的管理改革模式為參照,以服務模式為主,充分發揮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公立醫院充分協助政府工作,創建公正、透明的醫藥交易市場,根據政府下達的各項規范進行會計管理工作,實現以政府宏觀主導的公立醫院會計管理模式。
(二)會計服務公司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單一的會計管理模式已經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服務公司來分擔公立醫院會計管理工作的負擔。公立醫院可以通過跟會計服務公司簽訂相關協議,建立協作關系,將會計管理工作托管給公司,節約精力和時間,實現會計服務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三)自律型管理模式
行業協會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并建立行業管理協會,形成一定的自律管理體系,與公立醫院合作,共同建立自律管理平臺,保證醫院會計管理工作的誠信度,增強信息的可信度和高效及時性。建立行業的信息共享平臺,互相監督,共同發展,提高公立醫院會計管理工作水平。
三、公立醫院會計管理新模式實施的重要保證
(一)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必須建立規范的財務人員引進制度,醫院會計管理部門應注意人員招聘的合理性。嚴格考察會計管理部門人員的從業資格,要求從業人員考取上崗證,并積極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考試。對于在職的會計管理人員,要定期安排培訓,要求工作人員對會計知識具備一定熟練程度的同時,還要適當補充一些醫院相關的知識。注重業績考核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績效考核和薪酬掛鉤。按時安排考核,檢驗會計管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并對成績優秀和日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一定獎勵,并加強對這類人員的培養,為醫院提供更多具備熟練技能、職業素養高的會計管理人員。
(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部門要制定能夠保證醫院會計管理新模式有效進行的規章制度,做到與新時代特征相符,并且能夠滿足我國現階段醫院會計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健全法律法規,并保證嚴格執行,切實的將有關法律落實下去,以保證公立醫院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加強研究創新
公立醫院的會計管理新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依然需要不斷的改進,會計管理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據實際經驗,對新的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增強創新意識,加強改進和完善。充分吸收新的會計管理理念,并將這些理念實踐運用到工作中,爭取實現會計管理工作中的新突破,使會計管理模式更加具備科學性、系統性。
四、結束語
篇7
提起看病就醫難,老百姓和醫療系統內部各有各的苦:老百姓苦于醫患關系緊張、藥價虛高;而醫療系統內部也發愁“以藥養醫”等問題始終無法根治。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一些醫療機構開始采取措施積極應對這些被公認為醫療系統“頑疾”的難題,逐漸走出了各種形式的新路。
2007年10月,浙江省臺州市中醫院開始試行藥房托管,成為浙江省首家嘗試藥房托管的公立醫院。
在目前醫療體制尚未改革的情況下,盡管藥房托管模式只是醫療機構所做的一種探索,離徹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有一定距離,但它畢竟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藥房托管七年探索路
藥房托管,是醫院委托企業對醫院的藥房進行管理的簡稱,指在不改變醫院對藥房所有權的情況下,委托企業對藥房進行管理,即在保持醫院藥房法人地位、產權、人事關系不變的情況下,將藥房委托給經營能力較強、實力雄厚的藥品企業進行經營,托管企業負責醫院藥房全部藥品的采購、配送和日常管理,并按合同規定向醫院上繳利潤,醫院不再負責藥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只對其進行監督。
臺州市中醫院院長李秋根說,自2001年開始,全國各地的藥房托管探索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即2001年6月到2003年底的萌芽階段,2003年底到2005年底的部分停滯階段,以及2005年底到現在的全面復蘇與發展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的探索皆因體制的不完善而夭折。
萌芽期的探索被視為邁出醫院醫藥分家的第一步。2001年,國內著名醫藥企業三九集團采取“藥房所有權、監督權與經營權分離,藥房所有權屬于醫院,藥房人事歸屬權仍在醫院,藥房經營權、管理權、員工考核及薪金發放等由企業負責,企業保障醫院來源于藥品經營的利潤收入”的原則,托管了柳州、揚州等地的7家醫院藥房,并和廣州、沈陽、大連等地的10余家醫院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這在當時實屬一種大膽的嘗試,但最終由于醫院管理體制與人事分配體制改革滯后,第一階段的探索無奈以失敗告終。
三九集團的失敗大大打擊了國內藥房托管的信心,因此從2003年底到2005年底,國內幾乎沒有形成規模的藥房托管。為數不多的一些嘗試,如四川華西醫科大附院與企業合作將門診藥房社會化成藥店、武漢萬佳樂醫藥公司托管了8家社區醫院的藥房、上海浦東的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與云南彌勒縣醫院、河南洛陽市中心醫院等簽署“醫院藥房托管協議”等也沒能在理論和體制上形成突破,藥房托管進入創新的停滯狀態。
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對藥房托管模式的探索,標志著國內藥房托管全面復蘇階段的到來。其基本特點是實行“二權分離”和“三個不變”,即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權歸醫院,經營權交給受托方;醫院藥房的產權不變、藥劑科的職能不變和藥房人員的身份不變。自2005年9月,南京市雨花臺區政府將區內所有醫療機構分別與南京國盛藥業有限公司、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醫藥實業有限公司簽訂托管協議開始,直至2008年5月,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托管了該市一、二級醫院中85%的藥房。
然而這個一直被業內公認為藥房托管成功的典型案例,2008年初還是引起了眾人的驚愕,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其托管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中那樣為公司帶來巨大的效益。恰恰相反,其2007年托管的100多家一、二級醫院藥房,導致公司當年虧損1000多萬元。
試改之路并非坦途
2008年8月15日,浙江省臺州市中醫院召開藥房托管學術論壇,共議藥房托管及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改革。
作為浙江省首家嘗試藥房托管的公立醫院,院長李秋根談及醫院在藥房托管模式探索上的“酸甜苦辣”,感觸頗多。
試行之初,李秋根對改革的效果很有信心:“藥房托管就是讓藥房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人事權與管理權分離,以減少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品價格和醫院管理成本。醫院原有的44名藥房職工,人事關系仍然留在醫院,但工資福利等由托管公司支付,僅此一項,醫院一年就可以省下兩三百萬元,用在改善醫院條件上。”
“另外,”李秋根說道,“藥房托管后,個別醫生也斷了‘灰色收入’的來源。打個比方,以前醫院可能要從3家醫藥公司里進藥,不同廠家的醫藥代表為了自己的藥賣得多一點,可能會給個別醫生塞回扣,要他開大處方。現在由一家醫藥公司統一采購醫院需要的1500多種藥品,切斷了醫藥代表通過醫生推銷藥品的渠道,也減少了公司運營藥品的成本。同時,對病人來說,用藥將更加便宜、放心。”
但是,藥房托管的推行勢必涉及某些部門或個人的利益調整,臺州市中醫院的改革之路走得并不順坦。李秋根坦言,當時的阻力“不是一般大”。
“藥商們私下聯合,集體不參加我們醫院的投標,連續導致兩次投標‘流產’。”李院長稱,他們進行了3次投標,才和湖州美德勝醫藥有限公司簽下協議。可因醫院有幾百萬的庫存藥物需要新來的醫藥公司買走,加上藥房托管的前景仍是個未知數,最終美德勝醫藥有限公司打了退堂鼓,放棄合約,改由浙江寶瑞藥業有限公司與醫院合作。
醫院需要的藥物有上千種,一家醫藥公司不可能全部提供,少數藥品還得向其他供應商購買,但進行藥房托管后,其他的供應商很有默契地一起拒絕向臺州市中醫院提供藥品。
“一些醫藥代表甚至給醫院的每位中層及骨干醫生都寄了快件,意圖煽動他們反對藥房托管。”李秋根稱,當時幾十封快件堆在醫院的傳達室中。
幸運的是,臺州市中醫院的藥房托管使醫院實現了盈利。李秋根稱,藥房托管令醫院增收了500余萬元。“醫院獲益后,給醫生們多發獎金,慢慢地,反對的聲音小了很多。”
藥房托管也給老百姓看病帶來了實惠。據介紹,實行藥房托管后,臺州市中醫院的藥品價格下降2%,至2008年6月,每床日人次藥品費用同比下降3.83%。
但李秋根也承認,由于藥房托管只是將藥房的經營權與管理權交給托管單位,相關的配套改革措施很難徹底實施,“效果上會打一定折扣的”。
藥房托管仍需改善
在李秋根看來,藥房托管是醫藥改革道路上的積極探索,這一模式原則上可以實現醫院、醫藥公司、患者三贏的局面。從萌芽到復蘇發展的這些年,藥房托管的模式逐步完善,并且在實踐當中,也確實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成效。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這一模式至今仍有許多方面亟待改進。“雖然南京藥房托管至今尚未實現贏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藥價虛高和看病貴的難題。”李秋根認為,南京地方政府對于藥房托管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尤其值得贊許和肯定,“這也是許多地市無法復制的”。
實行藥房托管,醫院與托管方需要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并且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更大的支持。李秋根說:“藥房托管對醫藥改革來說就是‘拋磚引玉’,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來完善。但出于多方面的原因,這塊‘磚’好像并不那么容易拋出去。”
李秋根介紹,現在公立醫院每年得到的財政撥款僅占醫院全部收入百分比的零頭,為了維持生存,醫院不得不通過檢查、藥品銷售等環節來賺取收入以維持醫院的運行。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因歷史原因造成的“以藥養醫”局面,使醫院的存活不再單純依賴于藥品和檢查收入,就需要國家加大對公立醫院財政撥款和扶持的力度,否則很難保證“以藥養醫”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此外,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于明德認為,僅僅簡單地把醫院藥房剝離出去托管給醫藥公司,而政府在制度設計和政策保障上不做更多更細的考慮,藥房托管這一探索單靠幾家醫院和醫藥公司的努力肯定是無法成功的。“目前醫院收入的50%靠藥品收入,且這個數字隨著醫院的發展與年俱增,藥房托管費也不斷提高。醫藥公司負擔不起托管費之日,就可能是藥房托管‘壽終正寢’之時。”同時,藥房托管之后,是否會滋生出新的“吃回扣現象”,也亟須警惕。
有專家表示,藥房托管對于醫藥改革的探索毋庸置疑是積極、有效的,至少它開辟了醫藥分家的一個門類。然而,限制其發展的因素實在太多。無論是政策的傾斜、醫院人員的合理配置、企業利益和合理用藥的均衡分配,還是老百姓的理解與配合,來自多方面的質疑和壓力,令這項原本就涉及多個層面的工作至今仍無法順利地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就目前來看,將藥房托管建立成為一個長效機制似乎還為時過早,但我們不應忽視其在醫藥改革方面作出的貢獻,以及探索過程中引發的問題。”浙江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相信一旦正視這些存在的問題,并且各部門各司其職盡力解決,醫療系統的諸多疾病有朝一日定能治愈。
相關鏈接:對藥房托管的不同意見
贊同者認為:
在目前補償機制不到位的情況下,醫院缺乏參與醫藥分開改革的積極性,如果強行分開,將產生很大動蕩。而藥房托管,既不同于以往傳統的醫院辦藥房的運營模式,也不同于徹底的醫藥分開,而是近于兩者之間的一種“中間道路”,托管企業還要給醫院上繳利潤,使醫院容易接受這種改革方式。同時,藥房托管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利潤空間增大,降低價格變得可能,從長遠來看有助于控制藥價虛高,減輕患者負擔。
實行藥房托管后,托管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對藥房的管理將更加科學、嚴格,損耗明顯下降,藥品周轉速度加快,節省了藥房空間和大筆流動資金,降低了藥房的經營和管理成本。
另外,在以前的運營模式下,醫院必須同多家藥品生產商和批發商打交道,工作量很大。藥房托管后,醫院只負責制定用藥計劃,只需同托管企業打交道,醫院管理者負擔減輕,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中。
反對者認為:
藥房托管不僅不能切斷醫生與藥品經營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反而會使醫院放松對醫生濫開處方行為的約束,企業可以采取多種手段誘導醫生多開藥,醫生在開藥回扣誘惑下更加會開大處方,使不正常的藥品促銷更加猖獗。
篇8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全省和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11年度衛生系統深化醫改工作進程,部署落實今年衛生部門醫改五項重點任務,進一步強化衛生系統醫改責任制,確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項改革任務。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肯定成績,堅定信心,準確把握全市衛生系統深化醫改工作形勢
2011年,全市衛生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深化醫改會議精神,圍繞目標、突出重點、穩步推進,較好地完成了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年度任務。我局與各縣(區)衛生局、市衛直單位、局機關各處室簽訂的醫改責任狀中的各項任務如期完成,許多指標實現了提前或超額完成。
篇9
關鍵詞:公立醫院 補償機制 公益性
公立醫院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即對各類組織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具有正功能和顯的特征;而公立醫院社會功能是公立醫院存在的社會基礎,也是公立醫院獲得政府財政補助、免稅政策的依據。我國醫療服務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滿足公眾健康需求、維護公眾健康是醫療服務機構的主要目的,這一定位使之具有顯著的公眾性、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是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其財務管理體制、財政補償機制不健全是其公益性淡化的重要原因。
1.社會發展對衛生事業改革提出新要求
衛生部部長高強在《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報告中指出,目前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出現了市場化傾向,公益性質淡化,存在主要靠向群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的狀況。醫院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社會責任的傾向不僅加重了群眾就診的難度,也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和衛生行業的社會形象。
經過若干年衛生改革,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嚴峻,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公益性有所淡化也是不爭的事實,醫療費用上漲過快、公立醫院存在趨利傾向、醫療機構盲目擴張、醫療服務滿意率滑坡等均是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的表現。然而,無論衛生改革的功過如何,堅持公益主導下的市場化改革已達成共識。
2.補償機制扭曲等導致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
2.1政府財政補償嚴重不足。公立醫院要實現公益目標必然要能得到足夠的補償,負有公益事業主導責任的政府應對公立醫院進行足夠的補償。但是,目前政府對醫院直接的財政補償不到醫院收入的10%;而公立醫院醫生工資沒有政府補貼,來源于醫院創收,這成為誘導需求的動因,從而出現各種創收行為,如非醫療服務的產品消費為主:藥品價格補償、日益嚴重的醫療器械購買和使用的創收、耗材收入、項目投資招標收入以及合作和合資收入(包括特需服務的合作)等,在醫院的業務收入中,藥品收入又占到50%~70%,影響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也造成很多過度醫療行為,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雖通過實施醫院收支兩條線的改革,旨在弱化藥品收入對醫療機構的補償作用,提高醫療技術的勞務價格,轉變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但“以藥養醫”的局面尚無很大改善。
2.2公立醫院存在趨利傾向。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有企業改革進入產權化階段,醫療體制的基礎被改動:以分擔疾病風險和補償損失為特征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誕生;“向改革要資金”等國有企業產權改革思想被移植到了醫療體制改革之中。2000年以后,城鎮醫療機構實行分類改革并推行基本醫療保險、農村以合作醫療制度為基礎的改革同時鋪開。在國家明確將醫療機構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之后,“市場化”改革開始。在政策導向下,公立醫療機構也逐漸成為實行獨立經濟核算、具有獨立經營意識的利益主體。在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微觀組織和管理方面,普遍轉向企業化的管理模式。而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進展總體仍明顯落后于其他行業和領域。在社會市場化大潮中,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越來越淡化,公立醫院爭相追逐利潤。
2.3現有制度缺陷。現有的醫療保障制度不能有效控制醫療浪費,經過數十年的醫療衛生改革,醫療保障制度從試行到逐步推廣實行,仍然存在大量問題。與醫療服務業發展現狀相比,我國的醫療服務業監管體制還存在許多問題:整體框架還未完全形成;缺乏醫療行業的基本法律;缺乏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管制制度的自覺性意識,立法計劃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各組成部分發展不平衡。行業準入方面,在結構準入方面相對比較全,在人員準入和技術準入方面有欠缺,設備設施準入也不完善。在運行監管方面,缺乏大量的技術規范,缺乏關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社會經濟行為的管制規定,沒有建立起信息制度。
2.4現有運行機制效率低下。在微觀管理體制上,公立醫療機構還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普遍存在著經營上負盈不負虧的現象。在內部運行機制上,公立醫療機構還沒有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模式,人力資源不能合理流動,不能充分體現優勞優酬、多勞多酬的分配原則。
3.完善補償機制,增強公立醫院公益性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公益”被解釋為“公共的利益”。公益性的體現方式是,確保公立醫院用比較低的價格向全體公民提供比較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具體體現在:可及性高、非營利性、價格低、質量優、反應性好。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問題一直困擾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只有不斷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才能促使公立醫院健康持續發展,增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有利于醫療衛生改革健康有序地進行,有利于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3.1拓寬補償渠道。我國現行的醫院補償渠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財政補助、醫療業務收入、藥品加成收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衛生改革的深化,這種補償機制愈來愈顯示出其弊端:財政補償不足,迫使醫院要依靠價格補償;而價格中又沒有充分體現技術勞動的價值,又迫使醫院依賴藥品價格和設備價格補償,造成醫院補償機制循環不暢。面對如此現狀,拓寬補償渠道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明確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應盡的責任,改變目前的補償結構,實現以政府為主的多元化投資主體下的醫院監管體系。以醫保為龍頭,通過對醫療保險設計改變對醫院的補償方法,如實行按人頭付費和雙向轉診,按病種付費或實行醫保的第三方委托管理,以專業化的管理機構加強對醫院的引導和監督。其次,健全公立醫院財政補償機制,關鍵還要提高財政補償的績效,既要保障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需要,促進公立醫院實現社會目標,又要符合激勵約束相容的原則,通過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引導和激勵公立醫院自主、高效地實現公益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財政補償的效率。再者,拓寬補償渠道還可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民營資本和慈善基金);利用政府貼息貸款發展公立醫院也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一種有效方式。政府投資作為全社會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其他投資起著示范作用和引導作用。對公立醫院的投資可以通過運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如投資補貼、投資抵免、投資貸款貼息等)來實現。
3.2加強制度監管。要加強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步伐,規范和完善公立醫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目前的公立醫院是傳統的事業單位,需要用現代規范的事業法人制度來加以重造。人事制度改革可采用全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退的用人機制。在收入分配機制上應扭轉醫務人員工資收入、獎金與業務收入掛鉤的現象,取而代之應轉向與工作量和工作效果的考核相聯系。規范對醫務人員的激勵機制。建立以崗位為基礎,總額控制、分配合理的工資制度,遏制“以藥養醫”和不合理的創收行為。
3.3提高運營效率。公立醫院也要吸取企業管理的先進經驗,提高醫院運營效率。醫院的首要任務是要在一定的預算下維持基本運營,而醫療機構由于服務內容和人群的特殊性,更需要服務具有高質量,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益目標相聯系,需要處理好一般企業運營中成本利潤導向和國家政策、法律等規定的社會利益導向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醫院注重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從而兼顧多重目標的實現。
篇10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兒童心血管診治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兒中心主任劉迎龍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也適用于醫藥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我國民營醫院發展步伐加快,規模多樣,特點明顯,地位和認可度逐步提升。但是,民營醫院也面臨著整體結構不合理,發展空間受限,遭遇各種有形無形政策壁壘,專業人才匱乏,社會信譽度不高等問題。上述問題既有體制機制和政策上的原因,也有行業發展中產生的原因。劉迎龍說,利用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國內已經有醫院取得很好的經驗。
劉迎龍建議,各個部門應該統一思想,積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促進民營醫院良性持續發展。合理規劃民營醫院發展空間,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社會資本通過聯合、參股、兼并、收購、托管等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在總結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基礎上,中央各有關部門應盡早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確保其健康發展。加強民營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公立大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促進醫務人員在公立、民營、混合所有制等各類醫療機構之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