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本科課程范文

時間:2023-09-28 18:08: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平面設計本科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平面設計本科課程

篇1

一、美國高立德大學本科課程體系

高立德大學的本科課程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通識課程(General Studies)、專業預備課程(Pre-Major Courses)、專業和相關課程(Major and Related Courses)、專業限選課程(Major Concentration Elective Courses)、自選課程(Free Elective Courses)。

各專業對每部分課程完成學分的數量要求略有不同,但一般情況下,與專業課直接相關的課程(專業預備課、專業和相關課程及專業選修課)都要求完成總計60個學分(或以上),即全部學分要求的50%(或以上)。以藝術與媒體設計專業為例,上述5部分課程要求完成的學分數依次為37~40分、6分、45分、9分及20~23分。下面就以該校藝術與媒體設計專業為例,對以上各部分課程及要求加以說明。

1.通識課程 (40個學分)

2007年,高立德大學特別設計了一套通識教育課程,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須完成學習任務。高立德大學為聾人和聽障人士設計的這套通識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新生基礎課(Freshman Foundation courses),4門,12個學分;綜合課(Integrated Courses),6門,24個學分;畢業設計(Capstone Experi- ence),1門,4個學分。

4門新生基礎課分別為第一年研討課(First Year Seminar,GSR 101)、精讀與寫作(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GSR 102)、美國手語和聾人研究(American Sign Language and Deaf Studies,GSR 103)、定量推理課(Quanti- tative Reasoning course,GSR 104)。其中第一年研討課是一門銜接性課程,是為了幫助新生適應大學學習而開設的。通過研討,新生們要能夠回答以下問題:我是誰?我是怎么上的大學?大學究竟是個什么地方?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如何才能實現我的人生目標?而定量推理課的開設則是為了讓學生(特別是文科生)獲得在科技社會背景下做出理智判斷所需的數學、邏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內容涵蓋數感(number sense)、統計、概率、幾何、線性代數和指數模型、制圖和數據分析。這不是一門傳統的、抽象的數學課,它把數學和推理作為有價值的工具用于理解人類所生活的世界。

綜合課是圍繞一個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課題展開探究的多學科或跨學科課程。授課教師(可能由來自不同系的教師或由一名教師和某個行業的專家組成的授課團隊)將帶領學生從五個方面開展多學科或跨學科性的探索:綜合性學習導論(Introduction to Integrated Learning)、多元文化視角比較(Comparing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不同學科的方法(Methods of Multiple Disciplines)、一定背景下的科學和定量推理(Scientific & Quantitative Reasoning in Context)、道德評價和行為(Ethical Evaluations and Actions)。每個學期或學年,教師都會自愿設計符合要求的綜合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生要完成總計6門課程的學習以達到學校對本科生的要求。

完成全部本科課程后,學生們(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將組成團隊,在教師帶領下,和社會團體合作,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的社會問題,這便是畢業設計這門課的內容。

2.專業課程 (60個學分)

在高立德大學的本科課程中,與專業直接相關的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專業預備課程(Pre-Major Courses)、專業和相關課程(Major and Related Courses)及專業方向選修課程(Major Concentration Elective Courses)。藝術與媒體設計專業的預備課程有2門:藝術史和藝術設計基本原理;專業和相關課程有15門,涉及的主要內容有:數字媒體(2門)、設計(3門)、繪畫(1門)、現代藝術(1門)、攝影(2門)、網頁設計(2門)、高級畫室、展覽/作品集(2門)及實習、專題研究(2門)。專業方向選修課則是從以下5組課程中任選1組:藝術史(3門)、數字媒體(3門)、平面設計(3門)、攝影(3門)、藝術工作室(8門選3門)。

3. 自選課程 (20個學分)

所謂自選課程,即學生可以從全校范圍內的課程中任意選修自己喜愛的課程,可以與所學專業有關,也可以無關,因此選擇范圍更廣。各專業可推薦相關課程,藝術與媒體設計專業推薦的課程有:溝通導論(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公共演講(Public Presentations)、編程基礎(Programming Fundamentals)、視覺手勢交流(Visual Gestural Communication)。

二、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本科課程體系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本科課程主要由通識教育、學科大類(必修和限選)和專業(必修、限選、任選)三大類課程組成,不同專業對各類課程的要求有所不同。總體上,通識教育課程的比例達到40%~50%左右,學科大類占10%~20%不等,專業課比例約為30%~40%。

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在總計164個學分中,通識課程所占比例為39%,主要課程類別有思想政治類(14學分)、大學英語(12學分)、計算機類(7學分)、漢語(6學分)、體育(4學分)、就業(1學分)綜合類選修課(8學分)及畢業設計(12學分)。

學科大類教育課程分必修和限選兩類:必修以理論課為主(要求完成16個學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中外設計藝術史、藝術概論及裝飾與圖案6門課),限選包括理論課(要求完成6個學分――從藝術欣賞、美學(中外美術史)、書法基礎、攝影基礎(I、II)及公共關系學中選3門課)和獨立設置的實踐課(要求完成12個學分,其中包括8個學分的分散實踐課――設計素描(I、II)、設計色彩(I、II)和4個學分的集中實踐課 ―― 從速寫和寫生(環境/動物)中選2門課)。

專業教育課程分為必修、限選和任選三類:必修包括理論課(要求完成24個學分――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I、II、III)、文字與版式(I、II)、品牌形象策劃(I、II)和圖形 創意8門課)和集中實踐課(要求完成10個學分 ―― 攝影、平面(印刷)設計和印刷制作(I、II)、網站設計與制作及藝術采風5門課),限選包括理論課(要求完成18個學分 ――從角色設計、動畫與運動規律、二維動畫設計、插圖技法、創意廣告設計、企業形象(CIS)、中國畫(I、II)和裝飾繪畫課中選6門課)和分散實踐課(要求完成4個學分,從裝飾彩繪、書法實踐和雕刻工藝(I、II)中選2門課),而任選課則要求完成8個學分(3~4門課)的理論課,可選擇的課程有:展示與陳設、色彩搭配設計、插圖設計、大眾傳播學、消費心理學、廣告學、商業攝影、時裝攝影、中國傳統建筑調研、產品包裝與陳列設計。

三、美中兩校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

1. 兩校都十分注重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和思維方式的傳承,但側重點和方式有所不同

高立德大學本科專業統一要求完成的總計120個學分中,與傳統文化、價值體系和思維方式直接相關的通識課程比例占到了1/3;在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通識課程的比例更是達到40%~50%左右。

從文化傳承來看,美國高立德大學在重視多元文化教育(開設有多元文化視角比較類綜合課程)的同時,還注重對聾人文化的研究(開設了美國手語和聾人研究這門課程)。在這方面,我國聾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校的課程開設基本相同,主要通過大學英語這門課開展多元文化教育,近年新增了手語語言學,但沒有針對聾人文化開設任何課程。在價值體系的延續方面,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主要是通過多門思想政治類課程來實現的,而美國高立德大學則主要是通過道德評價和行為類綜合課程來實施價值體系教育的。

相比之下,美國高立德大學更重視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培養,為學生設計了5門相關課程:精讀與寫作、定量推理課、綜合性學習導入、不同學科的方法、一定背景下的科學和定量推理,文、理兼有,全部為綜合類課程。從特教學院本科專業的教學計劃表中可以看出,思維方式和方法的培養主要是通^學科類課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及漢語閱讀與寫作和自然科學類(如計算思維藝術)、人文與藝術類(如藝術作品欣賞)、社會科學類(如近現代科學與生活)及溝通交流類(如英語實用交流)四大類選修課程來實現的。

2. 在學科基礎和寬泛知識體系的構建上,美、中兩校差異顯著

從兩校通識課程以外的課程安排不難看出,美國高立德大學的課程設計首先突出了歷史的沿襲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外,高立德大學的專業課程門數和學分數都明顯少于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但其專業和相關課程的門數和學分數是其專業方向選修課程的3倍,體現出了核心課程或主干課程的重要性。

應該說高立德大學本科課程設計的思路是清晰的:必修課程的學習為選修課程的學習提供了“選擇”的依據――學生通過大量的必修課程獲取較為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在選修課程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展開深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后再通過自選課程的學習,完成對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的補充學習,在學生的專業發展上體現了必修主導和自主延伸的特色。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專業課程設計則凸顯了我國高校課程設計中強調對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傳授這一特點,專業課程多,涉及面廣而深,從學科大類基礎課到專業任選課,為學生的專業發展鋪平了道路,學生無疑會從這樣的課程體系中獲取更多、更細的專業知識,但從課程名稱和數量上看,很難避免重復教學和學業負擔過重等問題。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影視方向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2011年度新疆師范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SDJGZ2011-02。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28-02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介紹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與融合,傳統的廣播、電視、電影快速地向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電影方向發展,與日益普及的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構成了新一代的數字傳播媒體。由此,國內高校近些年來陸續開設了針對這些新媒體研究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查閱國內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高校的該專業介紹,大部分都是這樣描述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專業。本專業的畢業生需要掌握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數字媒體制作、傳輸與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

二、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教學計劃解析

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2008年開始招生的,該專業歸屬在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信息技術系,課程設計多由教育技術學專業拓展而來,課程教師主要也是教育技術學專業。

按照國家教育部和新疆師范大學本科辦學要求,通識教育課和博雅課程是新疆師范大學非師范專業必修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和博雅課程合計970學時,占總學時的36.5%,這部分課程設計是辦學指導思想決定的,不同高校會有所差異,但校內不再具有可調整性和設計性。

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及綜合實踐課四部分。具體開設課程如下:

學科基礎課:高等數學、數字媒體藝術概論、新聞學概論、電子技術基礎、影視鑒賞、攝影技藝、數字媒體技術概論、廣告學概論。

專業核心課: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構成設計、大眾傳播與文化、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影視制作系統、計算機動畫設計、網絡編程語言、新聞采訪與寫作、影視節目編導、新疆地方民俗學、紀錄片創作、網站規劃與設計、綜藝晚會策劃、電腦平面設計、數字音頻技術。

專業選修課:民族歌舞欣賞、民族音樂欣賞、文化人類學、消費心理學、媒介營銷與廣告、數字技術前沿、作品創作實踐、電視節目包裝。

從這份課程教學計劃里,我們發現這樣一些問題:

1)廣而失專。所設計的課程涉及學科多,面向領域廣,涵蓋了計算機應用、影視制作、廣告、民俗文化、電視節目、傳播學等多領域,培養目標凸顯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特點。但在追求全面、強調復合型的同時,也就失去了專業的方向性,喪失了培養專業人才的能力。其結果必然是什么都學過,什么都學不精,貌似就業領域寬廣,實際沒有就業能力。

2)課程設計凌亂,缺乏系統性。從這些跨度較大、涉及學科領域面廣的課程設計中,看似都與數字媒體相關,但很難厘清學科知識的層次關系,無法形成一個知識學習中必需的循序漸進、由淺顯到精通的系統化進程。

3)知識建構缺乏體系,能力發展不能漸進。縱觀課程設計,專業選修課課一般是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發展專業方向提供的深化學習在上面的專業選修課里,我們看到民族歌舞欣賞、民族音樂欣賞、文化人類學、消費心理學等課程并非是專業知識的深化和專業能力發展的提高,而是方向拓展的基礎課程。而媒介營銷與廣告、數字技術前沿、作品創作實踐、電視節目包裝有利于專業方向深化,但設計這類課程還是要與前期的專業核心課程有一定的相關和發展關系,科學的設計發展專業能力的過程。

綜上所述,從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計劃可以看出,在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上,由于過于偏愛于培養復合人才,并為這一目標而賦予實踐,開設了許多跨學科門類課程,形成了雜亂無章不成體系的局面。在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著嚴重的堆砌和求全傾向。

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方向)的知識體系構成

不同學科背景的學校開設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其支撐的學科平臺也不一樣。各大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學科背景,結合自己的辦學特色,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相應的崗位輸出相應的人才。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中核心內容之一,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的發展規律而制定的。課程體系的設置要有時代性、科學性以及針對性等,要使學生有所學、有所用,將來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這一點對于辦學建設十分重要。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充分考慮了本校的傳統學科優勢與本專業的技術特色,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目前的主要教學科研方向設為“虛擬現實技術”。其次在這個主要專業大平臺的背景下再確定把“交互設計”、“多媒體網站”、“電子出版物”、“短片創作”作為四個專業小方向,以利于畢業生就業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歸屬于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信息技術系,屬于新疆師范大學的非師范專業,非藝術招生。由于該專業是由教育技術信息系拓展而來,由此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學設備條件上及教師配置上多來自于教育技術專業或受教育技術專業的影響。非藝術招生,在辦學的起點上與藝術院校就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響著藝術創作過程和藝術作品產出。依托于教育技術專業,其可借用優勢就是信息技術教育下影視技術教育和計算機教育應用。相比較而言,前者優勢更為明顯。如建設有籃箱演播室、數字非線性編輯室、數字高清影像工作室、攝影室等,并相應配置了包括高清攝像機在內的多套設備。該系現有的教師中,有近一半的教師研究方向在影視方面。因此,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雖然沒有刻意界定培養方向,但實際辦學上應該清楚自己的辦學方向應該在影視方向。其培養目標可以設計為致力于培養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的藝術素養,掌握必備的數字影視應用技術,運用藝術創新思維進行數字影視短片制作、影視廣告制作、移動多媒體視頻制作等數字影視領域相關創作,并能進行欄目整體形象策劃與包裝,具有現代創新意識的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在這個培養目標里面,涉及4個關鍵詞:影視、數字媒體、技術、藝術。從學科角度看,本專業首先立足于影視,拓展于數字媒體,是影視專業在數字媒體方向的發展。從知識體系看,本專業應該在學習和掌握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創作和實踐。由此,筆者以為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是:

1)依據目前的校本實情,培養方向定位在影視方向,以后隨著發展,可以逐步開拓別的方向,如網絡傳播方向、游戲動漫方向等;

2)知識結構屬于跨學科的該專業,涉及學科面大,相關課程多,而在目標定位明確之下,該課程設計以影視技術和藝術為主體,拓展與影視有關的新數字媒體、新數字傳播等方面的課程;

3)本著技術是創作的基礎,藝術是技術的張揚的原則,將技術性課程作為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加強實踐實習環節,提升藝術成果。

四、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方向)的課程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方向)在教學計劃內的課程設計關聯因素很多,如公共基礎課里面會有大學生素養類課程、傳統文化類課程等,專業課程里面也會有影視技術類、藝術創作類、數字媒體傳播類等方面課程,而且作為本科教學的四年計劃,每門課程的開設學期和課時都互相影響。依據新疆師范大學教學實際和新疆區情,本文就新疆師范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方向)提出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設計:

專業基礎課:文學劇作、數字媒體藝術概論、傳播學概論、網絡基礎及其應用、視聽語言、影視鑒賞、攝影技藝、數字媒體技術概論、廣告學概論。

專業核心課:數字攝像、數字圖形處理、大眾傳播與文化、數字短片創作、影視制作系統、計算機動畫設計、數字影視特技、影視廣告、影視節目編導、新傳媒技術、紀錄片創作、網站規劃與設計、綜藝晚會策劃、電腦平面設計、數字音頻技術。

專業選修課:制片與項目管理、播音與主持、文化人類學、CG 藝術賞析、媒介營銷與廣告、數字技術前沿、作品創作實踐、電視節目包裝。

這個設計有三個不變,一是保持原先的總學時、總學分和周學時數不變,二是保持通識教育課和博雅課程不變,三是原來的教學計劃模塊不變。保持了這三個不變,也就回避了學校教學改革和學校層面的教學設計,雖然僅針對專業課程進行設計對于本科生四年培養顯得并不全面和科學,但這些的做法在實踐中具有了較大的可行性。

與原有的相比,新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計上有了這樣一些特點:

1)課程的關聯度提高,專業方向更為明確突出。

2)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循序發展、層層遞進。

3)依據本專業特點,在專業拓展方面趨向于數字化和傳媒化,如影視廣告制作方面、網絡傳播方面等。

4)通過文學劇作、傳播文化、文化人類學等內容的補充,提高了該專業學生影視創作的內在功力。

五、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設計

盡管在教學計劃里規定了一些課程的實驗課時,也規定了必要的實踐活動,但它很難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能力培養程度,特別是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體現在實際的教學環節里和各種教學活動中。依據我們以往的部分經驗,借鑒其他院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我校實情,我們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方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進行這樣一些設計:

1)扎實學好影視課程的相關素養課程,提高學科體系中的知識素養,為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如開設相關課程、相關講座、相關話題討論以及參觀、參與一些相關活動等。

2)重視實驗課的教學,一方面注重實驗課程與理論課程的關聯、結合,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實踐活動的設計,使實驗課程不再是驗證性操作,而是創作型的開發。

3)學生作業的主要形式是數字化的作品,作業不再可以抄襲、復制,評價作業的方式也不再是教師的批閱,而是公開展覽,接收大眾(廣大師生)的點評。我們一些課程的學生作業作品展已經在課程學習中常態化。

4)學生學習過程中,常常是以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特別是影視作品的創作,強調團隊精神,強化協作學習意識。如電視短片的創作等。

5)建立與本專業相關的學生社團,鼓勵愛好相近、專業特長明顯的學生群組發揮優勢,多出專項精品,帶動專業發展。如現在已經發展的“黑眼睛攝像協會”“Chapet影劇社”等不僅帶動了專業的學習,而且也在全校產生了影響力。

6)與社會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建立關系,在社會中建立我們學生實習實踐的基地,同時也使這些單位與我們學校的教學及教學活動相關聯,共同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的平臺。如我們前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實習就是進入到電視臺、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等,部分學生畢業后就在這些單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7)結合自己個人的發展方向,做好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是大學專業學習的集中深化,也是大學四年學習的綜合檢驗,由此,我們提出要求學生做到“四化”,那就是方向化——本著自己的特長和發展方向,一體化——將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一體化。協作化——畢業創作應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精品化——力求畢業作品精品化。

8)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拓展和科技創新活動,鼓勵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相關專業活動和作品大賽,以精品作示范,以成果帶發展。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設計,我們旨在不僅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系統級的認知能力和理論與實踐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的問題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統各層次的細節,又能認識系統總體;既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利用理論指導實踐。而且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實驗能力、科技開發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敏銳性。本文論及的教學設計雖然學科面小了,但能力更強了,更專了,實際的就業面也就更寬了。

參考文獻:

[1]杰,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現狀分析及教學體系的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篇3

1 校外實訓基地對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意義

校企合作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方式在國外被公認為是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我國也制定了相關政策,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要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1]。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也指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工業設計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實踐性、創新性很強的專業,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備優秀的創新能力和較好的動手能力。我校于2001年成立工業設計專業,現有的培養計劃和課程內容設計通常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雖然已經經過3次大規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逐步向應用型、實踐型、創新型人才教育靠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不盡如人意。課堂上通常以教師自擬題目或以大賽的題目為實訓內容,學生通過選擇自己有興趣或者擅長的專業技術為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整個設計實踐活動,這樣的方法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并且已經成為設計專業上課的定式,這樣的選題方式對于設計實踐來說,缺乏限制性和實用性,創意的范圍太過概念化,設計的結果難以實現,很難與今后職業道路的思維方式接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和教師的思路。通過在基地的實訓,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設計、了解設計、開拓思路。

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但是使用起來很吃力;同時,由于沒有真實的限制條件,導致繪圖不規范,缺乏經驗。另一方面,實訓基地工作的開展,對于學生的設計創新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學生無論是在課堂模擬訓練時還是在參加大賽的創新過程中,想法通常天馬行空,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但是在真實設計項目的實訓中,所有的創新與創意都要真實可行。如此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設計師的責任感。另外,現在的學生自我意識較重,缺乏合作精神,導致設計任務進展緩慢,不能按約定完成,通過實訓,對于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有較大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接到設計任務后,能夠自覺分組、分工協作,順利完成任務。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有利于提高學校和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和業界知名度,增強專業實力。便于通過設計成果的轉化,獲得優厚的建設資金,改善專業辦學條件,為提高設計和教學水平奠定物質基礎。對于提高教師的設計實踐能力,改善知識結構,了解設計前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校外實訓基地的實驗室和管理制度建設

我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實習實訓環節有:金工實習、電工實習、模型制作、課程設計、專業認知實習和畢業設計6種實習實訓課程。其中前4種實習的方式為專業教師指導,在校內相關實驗室完成,而專業認識實習由教師帶領學生到設計創意產業發達地區(如杭州、廣東順德、香港等地)參觀。畢業設計通常采用到實習單位邊實習邊做畢業設計的方式。由于以前沒有校外實訓基地,學生接觸實際設計項目的機會很少,導致學生不能很快適應企業的節奏和要求。為解決這一問題,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快速啟動了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實訓基地的順利建設,離不開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培養模式的設立。

2.1 校外實訓基地的實驗室建設

建立一個適合學生和教學的校外實訓基地,一定要選擇能夠提供實習實踐環境、設備經費和設計項目的相關企業,并且企業中要有專門技術人員負責學生的培訓。通過篩選和互相協商,我校工學院和北京德勝新鑫建筑裝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勝新鑫)簽訂了共建北林·德勝新鑫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協議,合同中約定了雙方的合作時間,也約定了雙方的責權利。

在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德勝新鑫公司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指派公司業務過硬的設計師作為輔導教師,在其辦公環境緊張的情況下,專門騰出辦公室,設立實訓實驗室并配置電腦、打印機等相關實驗設備,供教師和實習學生使用。公司還加快企業發展計劃,為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

2.2 校外實訓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設

2.2.1 設計實訓內容及制定指導方式

在實訓內容的設計上,針對學生的年級分為兩個實訓段,其中以一、二年級學生為第一段,三、四年級學生為第二段。第一段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實訓,以了解企業文化,適應工作節奏,協助企業內部相關部門或項目經理完成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并且在其余時間,運用AutoCAD軟件對現有藍圖進行翻圖,以此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軟件應用能力。第二段的內容專門為高年級學生設計,在指導教師的輔導下,參與企業的實際設計項目,其中指導教師由企業派出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設計師、項目經理,他們和學校教師共同組成指導小組。通過對實際項目的全程跟蹤,讓學生對整個設計及實施過程有完整的認識,積累設計工作經驗,縮短未來就業的接軌時間。

實訓基地的指導方式:在企業環境中,以企業的專業人員為主要指導人員;校內教師為輔助人員,負責學生的安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肩負學生和企業的溝通。在學校環境中,由校內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完成項目,解讀設計意圖,輔導設計創意。

2.2.2 安排實訓時間及更新培養模式

學校負責推薦品學兼優的學生參與到公司的實際工作中,并且在時間上進行合理安排,以保證實習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設計工作,滿足企業的要求。實訓時間以 保證正常的校內教學為基準,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實訓,對于高年級學生,一周要保證有3天時間在企業實訓基地實訓,低年級的學生則無固定要求,盡量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參與到其中。

培養模式采用學校和企業共同出人、出力的方式。由企業派專人負責實訓學生的出勤和專業培訓,由我校教師負責學生的安全和協調學校和企業、學生和企業的關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實訓要求,做到及時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實訓效果。

3 設計專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思考

實訓基地建設一年來,共安排16名實習學生參與到實訓項目中,均為工業設計專業2~4年級學生。在此期間,為德勝新鑫公司設計并制作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宣傳手冊,協助公司設計人員完成了北花園小區、百萬莊小區等小戶型室內陳設品造型設計,同時協助項目經理完成盛達園酒店大堂展示用品造型設計和觀唐別墅的部分陳設品造型設計等任務。

實際項目的鍛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更多的學生希望參與到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他們感受到設計教學和設計工作的距離、設計創意和設計實施的距離,學習到了制作宣傳手冊的方法,理解了相關專業術語。在陳設品造型設計的實踐中,學生對設計和材料的風格、色彩、材質和加工工藝等有了真實的了解和接觸,這些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很難實現的。

學生在整個項目進程中要進行分工合作。學生通過組隊設計,意識到要想完成設計項目,需要多溝通,在方案的創意上要互相啟發,培養了大家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意識,同時也讓學生親歷了從接受設計任務到完成項目的整個工作流程。學生普遍反映,通過整個流程的跟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遵循設計程序的必要性。

通過實訓,學生感覺深入到企業中能夠快速而準確地認知到專業的特色,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對員工的需求,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自身的職業素養。與此同時,由于企業的設計項目都是分工合作、協同作戰,在實戰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縮短了由學生轉變為合格設計師、職業人的時間。

筆者通過學生的反饋和自己的實踐,對于工業設計專業聯合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和對基地今后的建設有了更進一步的設想和思考。

3.1 合理安排課程設置與校外實訓

在基地建設實踐中,筆者充分體會到時間安排上的不易。低年級學生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任務比較重,而高年級學生又有其他相關專業的實踐要參與,所以在實訓時間上很難滿足要求。對于企業來說,則希望學生有更多時間滿足企業的安排。對于這個問題,筆者希望能夠打破原有的“三段式”教學(基礎課、設計基礎課、設計專業課)模式,進而更新觀念,調整思路[3]。在本科課程設置上精選相關設計基礎課和設計專業課,對現有的一些課程進行重構。設計專業課的內容設計部分,要盡量圍繞實訓設定授課時間和內容。如果能將幾門相關課程聯合起來,一起圍繞實訓項目進行,對于時間安排的靈活性和對學生的培養會更加有效。如果人員和時間能夠得到保證,那么企業在基地的建設上也會更加有動力、投入更多。

3.2 拓展合作企業,豐富實習實訓內容

隨著專業的發展和社會對實踐性人才需求的提高,只有一個實訓基地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我們專業現在只有一家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基地,由于實訓基地的接收能力有限,很多想參與的學生還不能參與到實訓中來;另一方面,由于合作企業的經營項目所限,使實訓課題的范圍和類型受到限制,有些感興趣的學生參與不進來。因此,要想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對課程設置的相關設計專項能進行設計實訓,就要拓展合作企業,增加合作企業的數量和種類。可以聯系以平面設計、交互設計、產品設計等為經營范圍的公司合作,形成校企合作聯盟,豐富學生的實習實訓內容。

3.3 實現深度合作,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

雖然學校和企業在校企合作問題上能夠達成互相扶持、互利互惠的共識,但是學校和企業作為兩個獨立的利益主體,有其各自的發展需求。企業缺乏對校企合作的戰略思考和實踐經驗[4]。同時,作為學校也同樣有此困惑。在基地建設的問題上,學校方面通常能夠比較主動,但是由于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安排的相對穩定性,整個實訓基地建設的制度和政策不容易變通和調整。而企業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合作方面沒有耐心,這些都是導致不能深度合作的原因。在此問題上,要想最終實現深度合作,讓實訓基地良性運轉,一方面,需要雙方加深了解,多溝通。另一方面,則需要校企雙方在設備、資金和人員的投入上盡量做到均衡。只有滿足以上條件,才能夠實現深度、廣泛、長期合作。

4 結束語

通過一年多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踐,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逐步完善,學生通過實訓基地更早地接觸社會,體驗設計創新實踐;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安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在專業學習方面,通過參與實際設計項目,結合學校所學知識,對于提高設計創意的可用性,豐富設計經驗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經過實訓基地建設實踐,也發現一些問題,如:學生專業知識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眼高手低的問題;合作企業的設計項目和學生所學專業有偏差;校外實訓基地能夠接收的學生人數有限等問題。未來將在共建經驗的基礎上,著重解決以上問題。盡管目前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和難以協調解決的難點,但我校工業設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方向正確,基礎和條件優良,一定能夠培養出大批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滿足市場需求,實現三方互惠互利,創出我校工業設計專業特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gzyj.myvtc.edu.cn.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