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行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行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行業現狀

篇1

關鍵詞:記賬行業;現狀;對策;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1.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2-0077-02

記賬是由經批準的代賬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社會咨詢服務公司,接受不具備設置專職會計人員條件的小型經濟組織或應當建賬的個體工商戶的委托,簽訂合同,根據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和其他資料,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的會計核算工作。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是: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以及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資料等。

一、中國會計記賬業務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有的地區發展較快,特別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記賬機構發展勢頭強勁,例如,上海市今年5月公布的具備記賬資格的單位已達400多家,廣州的會計機構也有300多家,而在江蘇的蘇南,例如太倉、常熟、張家港等地平均每個縣市的記賬機構都在二三十家以上。在這些會計公司中,有的已經走向了規?;洜I,例如,北京的春雪會計公司經過七年的發展,服務范圍已經覆蓋北京所有區、縣,目前設有28個連鎖辦公地點,專職會計從業人員達600多人;北京信海誠財務公司才成立五年,客戶已近上千家;上海宜旺財務咨詢公司目前有客戶100多家,公司年營業收入達500萬元,服務對象甚至包括世界五百強企業;江蘇太倉最大的會計服務公司已有30多個分部,記賬業務已經延伸到鄉鎮。但是大部分地區記賬的發展狀況并不樂觀,記賬機構運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1.各地經濟發展差距大,記賬機構的發展不平衡。目前,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記賬行業的發展也極不平衡。中國有的地區記賬機構數量較少,行業發展緩慢,有的地區財政部門甚至連記賬許可證都從未審批過,更談不上發展了。從總體上來講,中國的記賬行業目前發展極不平衡,規模普遍較小,業務拓展困難。

2.記賬機構規模小,抗風險能力有限。以江蘇省鹽城市為例,根據鹽城市財政局統計數據,經鹽城市各級財政部門審批成立的88家記賬服務機構中,有61家公司的從業人員都在5人以下,17家配備的人員僅僅能滿足最基本的人員設置要求(3人),88家記賬機構中從業人員超過10人的僅有兩家,全市記賬機構平均從業人員為4.7人。上述資料可以看出,鹽城市的記賬機構規模偏小,缺少規模較大的“集團”式的示范公司,從而降低了記賬機構承擔法定責任的能力,也使得記賬機構從事記賬業務和個人兼職記賬相比并無絕對的優勢。

3.會計記賬被認知的程度不夠。財政部《記賬管理辦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但記賬依然是一個新鮮事物,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首先,作為記賬的主管部門在宣傳和推行的力度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會計法》第36條規定,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從事會計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記賬。”根據法律的規定,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條件的單位,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從事會計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記賬,個人兼職記賬在某種意義上是否合法還是值得商榷的。會計主管部門在會計從業人員的資格管理上是到位的,但對于個人兼職記賬方面的管理還有待加強,這不僅干擾了法律的嚴肅性,而且容易派生出許多其他問題。其次,記賬的中介機構本身的宣傳和推廣的力度也不夠。從客觀上來說,這固然和大的環境有一定的關系,但主管上也和記賬機構缺乏必要的經營能力和本身固有的缺陷有關。

4.記賬中介機構本身存在的缺陷制約了記賬行業的發展。從目前記賬的實際業務來看,記賬范圍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雖然記賬公司列示的范圍很多,但是真正被廣泛的內容比較有限,主要集中在登記總賬、報稅、報表等內容。記賬中介機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機構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二是機構從業人員配置不符合要求,三是委托行為不規范,受托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確,四是記賬業務質量難以保證。

二、會計記賬業務規范發展的對策

1.實行記賬業務準入制度。針對目前記賬行業比較混亂的現狀,對開展記賬業務的機構和個人實行準入制度。對開展記賬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取得《營業執照》、《記賬許可證》等,并對已經批準的準入許可證件實施嚴格的年檢制度,規范企業業務流程和業務規范,根據機構的年檢情況,評定信用等級,對于評定不合格或記賬過程中有重大差錯的,堅決取消其記賬資格。記賬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單位財務人員,在未取得記賬資格的情況下,承擔多家企業的會計記賬工作,這既嚴重干擾了法律的嚴肅性,同時也派生出許多其他問題。比如,一方面,會計人員對不同行業的會計制度和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導致核算不規范,賬務處理漏洞百出,給企業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同一競爭行業,可能導致企業財務機密的泄漏等。因此,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對于未取得記賬許可證的機構和人員開展記賬業務的行為,要按《會計法》的規定給予處罰,以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有了較為規范的準入制度,一方面可以對取得準入資格的機構和個人實施長期有效的考核機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規范機構和記賬行為。

2.政府部門應積極宣傳記賬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一方面,由財政部門牽頭,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會計人員學習相關的財務會計知識和財務會計法律法規,使每位會計人員能依法執業;另一方面,積極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稅務部門的支持,組織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小型經濟組織及個體工商戶學習《會計法》和《記賬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大力宣傳記賬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以及記賬的法律地位,提高社會對記賬的認知度。

3.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積極做好政策引導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首先,要加強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財稅部門應該積極研究扶持記賬行業發展的措施和方法,適時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推動記賬的實施。尤其是稅務部門,要利用同小規模經營組織聯系緊密的優勢,幫助推廣記賬。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積極制定有關法規及其實施細則,明確委托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幫助雙方以合同形式明確各自的法律責任,并進一步規范記賬機構的設立、審批、年檢、業務管理等工作。最后,要強化監督。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記賬機構的監督管理,對所有從事記賬的個人和機構進行全面清理,建立記賬機構檔案庫;建立定期檢查和年檢制度,對未通過檢查或年檢的記賬機構進行整頓;規范記賬機構和人員的執業行為等,促進記賬行業的健康發展。

4.對記賬業務雙方實施規范有效的承諾機制。開展記賬業務,必須辦理委托手續,簽訂業務委托書,委托單位承諾提供真實、有效、合理、合法、準確、完整的全部會計資料,受托單位承諾按照《會計法》、《記賬管理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雙方簽署業務委托書,是業務委托正式生效的法律依據,同時,雙方的承諾也是今后發生糾紛雙責任確定的依據。只有委托方提供了真實的會計資料,受托方才能依據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核算委托方的財務狀況,得出有效的經營成果,委托方才能得到企業決策所需要的真實、準確的資料。規范有效的承諾機制,也是雙方合作的基礎。企業提供虛假的會計資料,就失去了委托會計記賬的意義。會計機構如果不能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委托方也就無法得到想要的數據。同時,有效的承諾機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機構的法律地位問題。機構按照《記賬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對會計核算過程負責,而不需要對企業提供的會計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負責。

5.加大監督,建立健全規范的業務流程和業務規范。財政部門應在全面了解掌握記賬機構發展動態的基礎上,針對當前記賬業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訂記賬管理辦法的具體實施細則以及記賬業務操作流程與規范、業務質量控制等相關制度,規范記賬業務。健全的業務流程和規范,可以保證企業和機構之間的交流和記賬過程中的一些必要規范得到實施。從企業取得原始憑證開始,到機構制作憑證,編制報表,檔案的保管等,涉及到許多憑證和資料的交接,人員責任的確定,收費的標準等工作。沒有一個規范的業務流程,無法在整個過程中分清責任,會導致檔案的流轉無序化;沒有一個健全的業務規范,無法在過程中規范機構的操作,會導致過程的不規范化。各級財政部門作為會計機構的直接管理機構,必須在實施會計制度過程中,制定一系列規范的操作規則,讓委托方和機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在對機構的業務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6.配置合格的人員。記賬機構應自覺按照財政部《記賬管理辦法》規定,配置合格的會計人員,提高記賬機構的可信度。另外,記賬機構應注意提高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素質。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1)加強高層次學歷教育和多元化教育;(2)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

參考文獻:

[1]謝梅芳.淺談中國中小企業記賬的發展[J].發展研究,2010,(1).

[2]崔秀芹.淺析會計記賬業的問題及其對策[J].財會通訊,2008,(11).

篇2

關鍵詞:煙草行業 會計控制 現狀 成因 改進

自從我國WTO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其對企業中的各項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如果一個企業若想在市場競爭中更好的發展下去,必須從企業內部管理著手。企業發展現代化的前提是要將企業的管理先實現現代化,這就需要企業要有明確的內部控制目標,尤其是內部會計控制目標。當前,從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視角出發,還存在許多問題丞需解決,為了煙草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改革勢在必行。

一、煙草行業內部會計控制現狀

按照我國傳統的觀念,內部會計控制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組織管理思想和經營方式、組織方式、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人事政策和內部審計等。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觀點略顯陳舊。同時,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管理層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對財務部門的作用不太明確。1999年到2004年的這幾年,財政部門曾經多次組織各地的各級部門專員對酒業、煙草、藥物等行業、涉及千余家企業,針對會計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調查,發現了不實資產高達三百多億元,所有者不實的權益也高達一百多億元,企業偷稅漏稅25億多。

企業沒有完善的考核制度、獎懲制度來規范會計控制部門工作,使其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近幾年,煙草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組織結構日益復雜,組織部門眾多,但是各部門之間也缺乏必要的協調與合作,導致信息傳遞速度慢,這一系列不規范行為導致企業上到高層,下至員工缺乏工作積極性,甚至對工作毫不重視。這樣下來,環環相扣,企業發展也因此緩慢甚至停滯。

二、煙草行業內部會計制度弱化的原因

煙草行業的會計制度弱化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觀念,部分煙草行業領導者的法制觀念不強,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了解不夠透徹,甚至對自身的工作不重視,消極怠工,將工作局限得非常死板。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煙草行業最基層,很多人都沒有經過比較系統全面的相關的培訓,不具備專業知識,只能處理比較平常的工作,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無法適應新社會新時代背景下的會計制度體系,在這方面目前依然處于比較空白的空間,導致企業無法健康發展,甚至很多煙草企業無法正常運轉。

當然,會計自身也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比如學歷不高、自身技能不夠高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煙草行業內部的會計制度弱化。

三、煙草行業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意義

現如今,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和發展,推動著企業的革新。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和經營,以及各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煙草企業來說,進行內部會計控制十分必要。首先,對企業來說,內部會計控制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財務方面的調整來激勵整個企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在制度上起到規范化的作用。同時依靠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協調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調動其積極性,既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業務水平,同時也能推動整個煙草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

內部會計控制在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促進法律法規有效遵循和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既立足于會計,又不限于會計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及其動態改進過程。因此建立一整套隨著業務不斷發展變化而能夠隨之適時改進和完善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彼此聯結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對于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正在上升時期的煙草企業,通過內部會計控制,建立健全的會計規范和優良的會計文化,是有效規范會計行為的有效手段。這樣一來,會計行為得到有效規范,最重要的一方面,一改煙草行業內部會計工作態度不端正,作風散漫的弊病,可以為企業節約不必要的開支、及時發現問題數據,避免漏洞。財務是一個企業的核心,這個企業是否有驕奢逸的不良作風,就要看財務方面是否問題重重。這又進一步說明,煙草行業進行內部會計控制意義重大。

四、煙草行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措施

針對如今煙草行業這種管理松散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同時建立有效、科學、嚴謹的現代化管理制度。結合煙草企業的內部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個包括控制原則、內容、責任以及獎勵機制的比較科學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特別是對于財產物資的購入、記錄等能夠相互制約又相互聯系的鏈條連接,從而使內部的控制制度能夠切實的落實,這樣的完善制度作為基礎和保證,通過內部的自主監督,可以定期考察內部的會計控制制度,及時發現紕漏并隨時獎懲。同時展開各種能使工作者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意義的一些小型活動,也能夠使內部控制變成一種比較自覺的行為。

第二,提高會計從業者的專業素質,提高管理意識。會計人員往往能夠決定內部控制制度,因此相關的財務人員應該擁有與煙草行業的業務復雜程度比較相符的職業水準,與當下的時代背景同步。比如,財會人員需要去透徹的了解當下的財會準則和制度,并且能夠靈活正確的運用,才能做好本職工作以及參與到各個部門的管理之中去。同時財會人員也要及時與領導溝通,提出合理的建議,有利于領導的決策。

第三,通過社會輿論提高領導者的法律意識,能夠有利于創造一個非常高效的會計控制環境,從而完善預防機制。單位領導者如果能起到比較正面的示范作用,可以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態度。比如單位的負責人如果能在得知內部違規實踐報告的同時做出決策,一定能夠加強內控意識。盡管這并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都做到,但是這也可以代表財務部門擁有一個明示制度,進而形成良好的預防效果。

第四,煙草行業的財務部門應該使用更為專業的會計軟件,更好地完成會計核算,提供管理上所需的各種財務信息。這樣,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信息化安全控制體系,這將是未來幾年內,煙草行業會計內部控制的一個關鍵內容。

目前,我國大中型煙草行業會計核算基本脫離了手工操作的過程。煙草行業的會計軟件一開始會比較復雜比較難理解,導致入門困難,當前市面上的財會軟件又非常的繁多,有些企業則可以通過比較專業的軟件單位開發適合自己的新軟件。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會計軟件的本質都是不會變的。煙草行業中比較缺少信息技術人才,兩者兼備的復合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的大環境下,應該選擇一些比較優秀的軟件公司幫助自己公司完成數據的整理和計算。通過計算機填憑證,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效率,保證準確性,減少人為因素對工作內部監控的影響。

五、將《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操作實務》作為理論指導

煙草行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壯大,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階段,還應該有理論依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操作實務》,其有以下特點:首先,注重理論性?!秲炔繒嬁刂埔幏恫僮鲗崉铡愤@一指導依據是通過將現代管理技術控制理論同相關會計的研究的全新成果作為指導依據,把企業內容會計控制制度的原理性以及方法等內容做以分析闡述。其次,突出可操作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操作實務》這一理論的依據是把審計工作人員以及會計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所面對的工作問題需求加以匯總,然后總結出會計循環內部控制制度中應遵循的要點和工作方法。再次,具有前瞻性。目前,只有財政部制定并了會計循環相關規范,并未其他的相關會計循環規范??墒?,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不能坐以待斃的。同時,該項理論依據將我國加入WTO后,其對我國企業會計工作的影響加入書中,并為讀者詳細介紹了發達國家中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成功案例和優秀的做法供以參考及借鑒。

六、結語

以上是筆者對于煙草行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一點看法,根據我國的大環境和煙草行業內部的具體情況,筆者提出了詳細的方案和建議。簡言之,就是要與時俱進,時代在改變、在發展,煙草行業只有跟上時展的步伐,才能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求生存求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的制度的建設,面對當下的現狀,致力于研究可以順利運行并保證效果的管理制度,并且保持煙草行業的經濟秩序平穩的運行,這樣才能保證煙草行業的持續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廣生,裴煜.關于建立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2(8).

[2]周曉蓉.我國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探討[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

[3]湯鵬主.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探析[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11).

[4]賈盼.淺談煙草商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科技與企業,2013(2).

篇3

關鍵詞:油氣田企業 安全生產費用 提取 使用

一、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的應用現狀

(一)保險行業中戰略管理會計務必以精算內控為基礎

在保險公司的管理的各個過程中精算部門都有涉及,新產品設計產生伊始,從積累的數據中企業相應的精算部門都會進行費率的準確整理制定,隨后對產品的風險進行預測,評估風險的大小,從而計提相應的準備金,一般情況下,企業中的風險一般都是由計算部門來測量和解決的。在保險公司中計算的內部控制系統一般分為宏觀的環境分析,產品設計,資產和負債評估,風險評估、償付能力、資金監控等。

(二)管理會計在保險公司環節中的應用

保險公司會根據目前公司所處的內外額度環境進行提煉和分析,從而給公司制定出一個整體的發展戰略。保險公司會從核心競爭力、顧客的價值、資源的規劃幾個相關的部分,對市場進行預測以及保險種類的規劃、銷售的重心、核保、以及理賠等過程進行層層的分析,這樣的話,可以更加及時了解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問題,另外保險公司動態的財務管理將會更好地促進公司的資金的流轉,讓公司的的資金流量的運營效率更高。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引起了理論工作者和業務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看來,可以在管理會計的理論和管理會計的實踐的基礎上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體系。

(三)相關業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保險公司建立合理的業績評價體系,可以依據巴塞爾協議的方式,制定出多種評估方式,對相應的結果進行比對,找出其中的差距,通過分析,選出符合公司發展的內部評價系統。

二、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中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企業外部原因

第一,我國經濟體制的影響。在我國很多的企業經營者的頭腦里扎根的是計劃經濟的經營模式,這就使得管理者的決策依然受宏觀經濟決策的影響,忽視管理會計對于真實的市場信息的引導作用。第二,我國法律的影響。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定的相對較晚,因此還有很多的不足,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還是在摸索中前進,所以經濟領域的控制方面還比較薄弱,另外執法者的執法力度不足,這就會讓市場經濟的發展處在一個不平等、不靈敏的環境中,而這恰恰是管理會計能夠獲得正確市場信息的必備條件。最后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問題。會計和領導者決策相對獨立,分別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同時在我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使得很多的管理者難以做到公平合理,這就大大限制了管理會計的實施和推廣。

(二)企業內部原因

企業內部管理者的素質差異也對管理會計的普遍應用有著很大的影響,管理者把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結合的同時,也就是把會計和管理結合起來,不過大部分企業家不能夠做到這一要求。在企業中管理會計的另外一個使用者就是企業的會計人員,由于他們職業能力有限,往往使得做出來的市場信息夾雜了許多人為的干擾,可能造成信息失去參考價值。另外,會計電算化的限制也使得管理會計人力和財力的需求增加,這就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這就說明公司缺少合適的會計統計軟件。綜上所述,這些問題都會限制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中的發展。

(三)管理會計本身的缺陷

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自身的約束,管理會計的本身也會有很多自身的缺陷和問題,具體的表現是所研究模型比較理論化、信息獲取的嚴重滯后性以及研究領域的狹隘性。比如管理者要對未來一個月的發展情況做出預測就要參考本月的市場信息數據,通過數據信息對下個月的公司發展方向以及發展目標做出規劃。如果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會計相關工作人員在管理者需要的時間內無法提供,這種信息的滯后性將會對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造成巨大影響。

三、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中的發展研究

管理會計的應用使得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從而把過去獨立的財務會計賬務的處理變成了公司決策者進行管理公司的一個依據,進而能夠為公司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

(一)組建預算科目體系

管理會計在保險公司的應用中能夠更好地建立預算,可以合理地提供成本費用的相關信息。所以,一方面要做好相應的成本會計管理的工作,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發展戰略要求的對外的一套會計報表科目,這樣就更加細化了管理會計的科目體系,從而使得公司的成本中心體系更加完整,可以和公司對外的數據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公司也要對費用預算做好規劃,讓各個分公司的費用的預算有一個特定的模式,完善費用預算,并將每次的費用做好明確的規定。

(二)歸口管理部門統籌安排歸口費用預算

公司可以依據費用屬性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將費用劃分為歸口和部門兩個費用,歸口費用就是通過一個部門統一進行管理,從而使多個部門受益的費用,歸口部門就是統一管理這個費用的部門。而對于部門費用則是一個或者多個部門通過分別的管理,使得管理的本部門的收益或者公司的整體得到受益的費用。比如招待費用等,就是多個部門分別管理的本部門受益的一個費用。

(三)保險公司的準備金的計提

保險公司都是會對于風險計提一定金額的準備金來應對風險,所以它作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負債中最多的一項負債,不僅僅對公司的負債和償還能力,而且還對公司的稅收方面、紅利方面和損益方面等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計提準備金是保險公司管理會計研究的主要內容。而對于非壽險的公司來說,值得考慮的是平衡準備金的情況,雖然我國對于這個準備金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目前在有些歐洲國家普遍采用的就是這個準備金。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國的監督管理模式主要也是借鑒歐洲的模式,所以這項平衡準備金的建立對于我國的保險公司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和借鑒意義。在國際償付能力委員會的準備金工作組的解釋下,平衡準備金一般都是在巨大災害發生的時候才會被使用。筆者認為平衡準備金對于評價內部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用途,應該作為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會計的內容,計提平衡準備金發生的概率都很小,但對于賠付很大的險種,比如地震、洪災、爆炸等事件,對于平衡準備金的計提,一方面是公司的經營風險的真實反映,另一方面又可以體現公司的賠付能力。

(四)管理會計中資產和負債的匹配

管理會計在與保險公司的結合發展中,保險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需要匹配。保險公司中的原材料,固定資產等占公司資產的比重很小,但各式各樣的長短期的債權股權等投資類占公司資產的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為了能夠確保及時賠付客戶,維護公眾的信心,對于傳統的觀念更加偏重于負債的管理,但是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得金融產品種類增多,保險公司的投資選擇也越來越多,所以投資的收益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一部分美國的保險公司在保費收入和賠案賠付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公司仍然可以正常運行,這其中投資的收益就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大部分壽險產品被運用到了投資,因此近些年來,資產和負債的匹配管理模式就從銀行界就被引用到了保險界,管理會計對于保險公司的管理作用也越來越大。

通過保險產品的組合來使得資產和負債得到匹配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就成了重要的內容,對于國內非壽險的產品,資產和負債不匹配的主要原因是投資和利率的不確定性,但是利率和投資經常會與宏觀的經濟環境等不確定因素有很大的影響,為了降低此類風險,提高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對保險產品進行組合來實現,就保險公司不同的險種來說,保險公司具有很好的運作空間。保險公司會依據盈利的狀況把有效的利差返回到保單的保額里面去,這樣的話就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投資組合類的保險產品可以讓客戶相互享受到投資收益的同時也承擔投資的風險。因此,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時期根據資產負債的需要開發新的保險產品,避免將保險風險歸集到某一種的產品上去,從而使得公司的系統風險下降。

公司在進行資產負債管理時,目前管理會計中的權責發生制對于確認與計量保險公司業務來說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權責發生制指的是理論上的資金的運作形式,從權責發生制情況下的資產負債表看出,它并不能夠準確反映出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從一方面來說,權責發生制的負債項中各種準備金占比例很大的是精算的負債,但它其實并不是真實意義上的負債,不過它對于公司的現金的流出有很大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應與未滿期責任的準備金部分的負債將會以投資的方式存在,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流動性,而我國的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只能投資于國債和金融債券、投資基金等,所以保險公司的資金還是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的。

(五)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與公司成本控制相結合

在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中,保險公司的成本控制至關重要,這需要公司業務、財務、理賠、精算等部門的共同發力,提前規劃和安排好計劃和預算??焖侔l展的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把成本控制在同類企業的平均水平之下,只有公司成本降低,銷售額加大后才能夠穩定公司的經營基礎,從而促進公司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總結

管理會計更傾向于保險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對企業組織的體制和結構以及面對的市場環境具有依附性。所以,企業自身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會對管理會計的發展產生作用。管理會計為了適應經濟組織內部的管理和發展需要逐步形成,是為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提供企業管理者需要的數據資料。管理會計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公司的管理人員更好地決策和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進入21世紀這個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伴隨著我國的深化改革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管理會計在保險行業的運用中不斷進行經驗總結,形成符合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一套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從而能夠適應我國的保險行業經濟管理模式,使管理會計和保險企業的結合更加地緊密,管理會計和保險企業的結合,將會對我國保險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律.精算教育的新發展――精算內控制度[J].精算通訊,2001(6).

[2]劉運國.論管理會計的經驗研究[J].當代財經,2002(4).

[3]李紅漫.保險業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商業保險,2003(2).

[4]D?法尼(著),張慶洪、陸新等(譯).保險企業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2002-11.

[5]楊公遂,孫.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現狀與前瞻[J].山東社會科學,2010(11).

篇4

【關鍵詞】 實踐; 理論; 動態結合; 個性培養

一、培養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現行的會計教育培養出的人才與會計人才市場所需求的專業人才相脫節,會計人才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呈現出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狀況,有悖于科學發展的社會理論。企事業單位對大學生缺乏信任,認為大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心態浮躁,責任感不強,同時對教育體系的單一性存在偏見,從而使這一脫節現象更為明顯?,F在的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應用型人才的力量來推動,需要一股新的活力來改革創新,這也反映出高校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一)環境的變化要求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轉型

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使用人單位對會計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發生轉變,這一變化必然推動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由教學型向應用型的培養模式轉化。目前,很多企事業單位所擁有的會計人才知識結構薄弱,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的發展要求,使得會計行業急需高素質復合型的應用型會計人才,這一矛盾具體體現為大量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被迫轉崗,而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合適的會計學專業人才,這是人才的浪費,也是整個社會資源的浪費。通過會計人才市場需求調查結果顯示:人才市場對中、高層次及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大,用人單位招聘會計人員不單純看重學歷,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新型會計學專業人才是環境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

(二)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是企業重要的管理者

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會計學專業人才是企業重要的管理者?,F階段,資本化市場運作占主導地位,大企業只有29%的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報表及相關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工作,71%的會計人員從事資本運作、財務管理和預算制定等工作,有70%的公司總裁是來自于財經方面的專家,并且是以會計行業的專家為主,可見會計的角色正逐步向企業的管理者、領導者和決策者轉變。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運作者,是價值的主要創造者,其運用客觀、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預測與決策、控制與評價,并將其運用于企業管理,將自身的應用型才能轉化為企業價值。應用型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對企業的價值創造乃至整個社會的資本積累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不斷調整的動態目標,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提升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會計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應以基本素質與理論知識培養為主線,以應用為導向,同時以企業需要為根本,以崗位群設置為依據,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據一份關于現階段會計本科生在實際工作中應具備能力的調查報告(如表1):

可見,用人單位對實踐性的要求是居于首位的。而且,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會上,一些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要會計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因為應屆畢業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及創新能力不強,要使其能夠適應工作崗位,必須對其進行培訓,用人成本加大??梢?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

(一)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企業對財會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在招聘會計人員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會計人員的誠信、責任心、謹慎性等都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體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的加劇以及社會對會計學專業人才的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單位對會計學專業人才職業道德的要求不斷提高。會計人員在企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會計自身職業道德的培養應成為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第一目標。

(二)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要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會計學專業是一門時效性很強的專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會計所處的環境日新月異,每年都有新的準則和規范出臺,從業人員必須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同時,會計工作從以前的會計核算到現在的財務管理與財務預測等職能的變化,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據調查報告顯示,用人單位能容忍本科畢業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的最長時間依次為:3個月40%,6個月以內34%,1年以內24%。因此,會計學專業人才要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充分發揮會計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要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

在市場經濟多元化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會計的牽涉面越來越廣,會計工作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核算職能,更要完成成本控制、風險管理與投資決策等重要職能,這就要求會計學專業人才要掌握多層次的知識結構,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同時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因此,會計學專業人才要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并能適應于經濟發展對會計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四)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應是國際型、溝通型人才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向一體化和我國的入世,會計電算化與會計國際化越來越普遍,國際間的交流愈加顯得重要。這就要求會計學專業人才必須加強國際性的培養,不僅掌握本國會計知識,也要相應地了解國際商務知識和國際會計業務,處理好國際間的會計協調問題。同時,也要求會計學專業人才要注重語言表達能力、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善于與外界交流和溝通,善于思考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會計人員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一)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融合

會計學是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科。長期以來,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不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培養中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地融合,過分地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在人才培養中,先集中進行會計理論的教學,再進行會計實踐的教學,人為地割裂會計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不但影響了會計學專業人才的應用能力培養,也影響了獨立思考、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二)人才培養機制束縛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現行的人才培養機制只注重對學生理論的考核,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只注重對教師教學與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視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在大多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實踐所占比重并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其學時并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同時,由于招收規模的擴大,使得教師承擔大量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任務,影響了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知識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學校不重視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使得教師不愿意在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上下功夫。人才的培養機制束縛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培養出的學生應用能力不強,人才亦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三)不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學生就業難,這個尖銳的問題反映出教育的產品――會計專業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弱。企事業單位現在都傾向于招聘有經驗的會計人才,致使剛出學校的大學生由于沒有充分的經驗,實踐能力較弱經常吃閉門羹。高校對學生進行統一性的專業知識教育,灌輸會計理論知識,以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并且統一用考試來檢測學習成果,而忽略了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教育目標的不明確,導致學生光學習理論知識而忽略了現實當中的實際操作性,就業的困難明確指出了教育的缺陷。

(四)教育體制的弊端導致學生綜合素質難以得到提升

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下,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卻日益明顯。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具備其他相關知識,如管理、金融、稅收、法律、證券和投資等,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然而長期以來,在高校會計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從而忽略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不合理搭配導致了培養出的人才過于專門化,知識面過于狹窄,缺乏從事現代會計工作所必備的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與理論知識,知識結構薄弱,缺乏打破成規的勇氣,且綜合素質達不到經濟市場的要求,畢業后無法迅速適應實際的工作環境。

四、建立應用型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與思想的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而模式正如一個舵手駛向成功的彼岸所要走的航線,是至關重要的,在培養中應根據人才成長的規律使培養活動系統化、秩序化,從而達到所要的目標。

培養目標的動態變化性,決定模式的建立不僅要與之相適應,而且也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方能在動態的環境下穩定成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將科學理念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將人才培養成一個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的全才。因此在模式建立上,理論知識的教育是固不可少的環節,是在此基礎上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使得理論與實踐實現一體化的發展,將理論與實踐的天平逐漸推向平衡化,而改變之前一邊翹的狀態,并在此之間相應轉變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素質的培養,同時增加校外實踐課程,實行動態結合的教育,將人才推向多元化的發展,發揚人才的個性。

(一)素質培養

作為人才市場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素質培養是立足于人才培養的根本點。所謂“人才”,先成“人”,后成“才”,而成為“人”的本質就是自身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任何企業都關心會計人員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加深,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現代教育模式中夾雜著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而忽略了人才的素質培養。因此高校應當把職業道德的培養貫穿于會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時刻提醒學生對自身素養的重視,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夠協調好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

(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加快專業課程體系的變動,深化學生的理論基礎

南京某高校針對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合理度與課時等的態度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合理性,少數學生認為不合理,僅有1/2的學生對會計專業課程表示有興趣,而絕大多數的學生提出要加強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以上結果表明目前現有的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對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夠,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課程體系仍然不夠完整,同時學生普遍認為現有的實踐環節教學不夠突出,實踐課時安排不足,致使參加工作時在校學習的東西并不能熟練運用。因此,高校應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和教學體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厚基礎,寬口徑”,將會計、計算機技術、稅收、法律、外語等各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各課程模塊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結合,理論模塊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以公共課程為輔助,深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同時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納入課程,使專業會計教育與行業標準接軌,讓學生對理論的熟練掌握適應不斷變革的經濟格局。

2.層次性的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

北京工商大學楊有紅教授就會計人員應具備素質的重要程度對部分分布于不同行業從事會計工作的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調查結果(見表2)。

根據表2可見,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多層次的知識結構與多元化的能力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堅持基礎教育的基礎上,應突出知識結構的層次性,以育為主,同時展現各專業知識的重要程度,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度,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同時要求學校增加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以克服傳統會計教育下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接受手工操作的培養,在實踐中尋求真理,達到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以此來培養擁有多元化能力的會計應用型人才。

(三)動態多元化教育

1.實行動態式教育,積極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不同的,如果都采用同一種教育模式,必然會導致部分人才的泛濫和一些特色企業所需人才的匱乏。高??梢陨鐣枨蠛途蜆I為導向,根據區域內行業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定位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不同地方學??梢约皶r了解市場人才需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并建立與會計實踐環節相適應的企業實習基地,與社會共同承擔培養學生的任務,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把社會需求和學校教育有效地結合進來,彌補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弊端。

2.由單一型向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轉換

組織形式集團化、經營方向多元化,企業經濟活動范圍由國內市場擴大到國際市場,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強調專業對口的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與競爭的需要。鑒于目前態勢,我國高校會計培養目標定位應由單一型的專才教育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轉變。在經濟發展多元化的環境下,各個部門對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教育的統一性將本來具有個性的人才磨合成了“大眾人才”,這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人才就業的困難度。高校應考慮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和接受水平,采取彈性學制,對學生進行差別化教育。在規定部分必學課程外,還可以在一個學院內增設更多的選修課程,增加實踐性選修科目,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這樣不僅學生有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掌握不同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個性人才,使得人才多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

3.促進教育模式的轉變,實行融合教育

教學和指導會計實踐的教師隊伍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條件,高校教師應注重“強基礎、寬口徑、重實踐、有側重、創特色”的人才培養理念。針對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學??梢圆扇∪诤辖逃拇胧?來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為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避免校內、校外兩邊跑,同時又完善教師自身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高校可以分派教師到企業實習,這樣在課堂上以理論為基礎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實踐知識為主深化學生對理論的了解并掌握,使學生的知識結構達到復合型。同時,高校也可聘請校外中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來校兼職,為學生講解實際中的案例,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做到進一步的結合。

五、結束語

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標,又是經濟目標與市場目標。而應用型會計人才作為一個具有立體感的時間性概念,其職能和作用都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不斷變更著;作為會計行業的堅實力量,經濟信息的獲取者和分析者,在動態的經濟環境下要不斷轉變工作理念,樹立全局觀念,以核算趨向管理,擴展企業理財思路,成為企業利潤的創造者,資本市場的支配者。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已經不可逆轉,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作為知識經濟體系的主體,能夠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并活躍于信息化時代與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客觀上市場對于這樣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而對于人才的造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養,重在氛圍的熏陶和實踐環節的訓練。來源于社會、學校、家庭以及人才自身的多方面影響,社會與學校需要做好協調工作相互發展,從實際出發進行調查與研究,根據經濟的動態發展,確定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框架,及時調整對學生的培訓方向和能力提升計劃。會計學術的繁榮源自于豐富的社會實踐,而實務工作又離不開理論的支持和指導,所以為提高會計人才培養質量,需完善課程設置,在講授理論的同時也要結合對實踐能力的重視,致力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將科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培養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丁佩芬.“雙導師制”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3).

[2] 陳學清,鄭巖.地方大學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N].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3).

[3] 沈英.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財會通訊,2006(4).

篇5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現狀

(1)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不到位,內部約束乏力。《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該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制度”。在實踐檢查中發現有的單位沒有內部控制制度和人員崗位職責;有的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都是若干年前的,制度形同虛設;有的單位負責人認為,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改革以后錢和賬都由財政把關,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可有可無,導致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弱化,會計管理松懈。

(2)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審核不到位,把關不嚴?!稌嫹ā返谑臈l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與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并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大部分單位存在不同程度地受理不合法原始憑證的現象,其原因包括:會計人員監督水平不高,有的單位會計、出納變動頻繁,有的身兼數職,有的單位負責人讓不懂會計業務和政策的人員擔任會計、出納,先上崗再拿證,由于平時學習不夠,會計監督和管理水平難得提高。會計監督主體受客觀支配。會計人員不具獨立地位,其關系和利益依附于單位及領導,他們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不可能對單位領導實施有效監督,唯領導意圖是從。

(3)單位負責人規范意識不夠,責任感不強?!稌嫹ā返谒臈l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責任主體,有的單位財務收支無審批聯簽制度,無論支出金額大小單位負責人自己說了算;有的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法律、法規不熟,不能依法組織和監督會計人員強化會計基礎工作,重資金輕管理;有的單位負責人授意財會人員違規辦理會計事項,甚至私設“小金庫”。

(4)政府監督部門配合不到位,效率不高?!稌嫹ā返闹匾獌热葜痪褪琴x予包括審計、財政、稅務在內的各部門監督指導會計工作的責任,這些部門的監督都是事后監督,在各自的監督檢查中檢查的內容和重點不一樣,沒有履行監督和指導會計工作的職責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不高。

(5)會計法律法規的處罰不到位,有法不依。近年在《會計法》執法大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很多,但僅處罰一例,而且阻力很大,在平時的檢查中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只能教育、整改,《會計法》失去其震懾作用,導致會計監督軟弱無力。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問題的對策

(1)完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明確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涉及到錢物的收付、結算、登記必須由兩人以上分工辦理;在會計核算上堅持復核制度,制單和復核分別由兩人完成;印章控制,財務專用章由專人管理,個人印章由自己保管,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會計、出納分工要明確,不能一個代辦;明確審批程序。所有支出必須經過財務人員先審核,票據是否合規,項目是否合法,手續是否完備,再由領導簽字,實行自下而上的逆向審批辦法。明確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使決策權和執行權分離,相互約束、相互監督。明確其他會計管理工作職責和制度。健全發票收據領、用、繳、銷制度,建立票據臺賬;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建立政府采購臺賬,按采購計劃做到應采盡采;建立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嚴格調閱會計檔案登記制度;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內部財務公開制度,提高支出透明度。

(2)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嚴把一個“關口”,嚴把會計人員“準入關”,會計管理部門要嚴肅考紀考風,使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讓真正掌握一定業務技能和具有良好執業能力的人員加入到會計隊伍中來。加強二項培訓。加強新的法規、制度的日常培訓,搞好業務知識的更新提高政策水平。搞好繼續教育培訓。做到按需施教,注重培訓效果。強化三種意識。主動監督意識,會計人員要學法、守法、執法、依法辦事,不能只去領會領導的意圖而不去領會法律法規的內涵;風險意識,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監督其行為受法律保護,不能因為局部、團體的利益而做出違紀違法的行為;危機意識,會計人員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更新業務知識,更好地適應本職工作,特別是在會計信息化日趨普及的形勢下,要能熟練地運用維護會計軟件。

(3)強化單位負責人會計主體責任。要加強對會計法律法規的學習,明確自己在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位子和肩負的歷史使命、責任,會計管理部門要經常性地舉辦單位負責人財務管理培訓班,用反面的典型和正面的經驗來引導他們深刻認識到強化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和意義,變“要我規范”為“我要規范”,營造―個良好的會計工作的法制氛圍,使他們能真正地按《會計法》的規定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篇6

關鍵詞:我國;快遞行業;現狀;發展趨勢

一、我國快遞行業的行業結構及業務分布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我國快遞行業呈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早在2010年,我國快遞行業每日業務量就已經達到1000萬件,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根據中國郵政局2013年10月公布的郵政行業運行狀況顯示:2013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70.3億元,同比增長50%,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4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7.6億元,同比增長30.3%。

在業務量上,中國GDP每增長1%,中國快遞業就以2.9%,相當于3倍的速度在增長,快遞業的發展對GDP的拉動作用很大,中國快遞行業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在業務結構方面,快遞行業包括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在我國快遞行業中,異地業務一直是主力軍,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都是占比較大的,而同城業務雖然在業務量上占比較大,但由于其費用較低,因此相對于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不高。

在快遞業務的地區分布上,東部地區是我國快遞行業的重點發展地區,2013年我國東部快遞業務量占到全國的81.3%,而我國中西部地區快遞行業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都發展較弱。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發展勢頭十分良好,快遞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不少企業打價格戰搶占市場,快遞行業銷售毛利率下降。國際快遞業務的利潤較高,但大部分由外資企業把持。

二、我國快遞行業主要企業及市場分布

1.以中國郵政EMS為主導的國營企業

中國郵政于1980年成立了EMS(中國速遞服務公司),EMS是中國快遞行業國營企業的代表。

優勢: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建立完善的投遞網絡和綜合運輸能力,充裕的資金。

劣勢:運行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靈活的價格機制,用人制度僵化,用工制度不靈活,沒有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另一方面,缺少市場觀念和服務意識。決策不迎合市場需求和用戶消費心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EMS也在不斷探索著新的發展模式。上海郵政EMS與日本雅瑪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于2013年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拓入網進境快件市場,共享在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先進管理經驗和信息技術,這表明EMS也將在電商快遞市場奪取一席之地。

2.“四通一達”(即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和韻達快遞),和以商業快件為主占據高端市場的順風速運兩部分組成的民營陣營。

代表公司:上海申通和深圳順豐速運公司

優勢:速度快,服務質量高,經營靈活,口碑好

劣勢:一定的資金困難,政策限制,良莠不齊,管理分散

以申通為首的民營快遞企業陣營,在短時間內通過加盟的擴張模式,實現了快速擴張。

雖然民營快遞的業務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遞增,但是行業內部的隱患也越來越大。因為加盟商和承包商的資質良莠不齊、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使得民營快遞企業無法提供統一的、品質穩定的服務,無法相互協調、集中管理,從而導致了中國民營快遞行業中企業規模偏小、物流管理十分分散、企業運營方式單一等諸多行業問題的存在。

而順豐快遞是以網點直營模式發展,主攻高端市場,因而價格也是行業內較高的。因此,大多數公司和網商不會選擇順豐。順風采用直營模式,開設站點相對較慢;其次,而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商務快件的增長也不及電商包裹的增速;再者,因為人力以及其他費用的增加,順豐的發展也有著很大的隱患。

民營快遞企業近年來異軍突起,已經成為中國快遞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外資陣營:以Fedex、DHL、UPS、TNT為首,占據著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的市場份額。

優勢:先進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資金,完善的全球調控網絡

劣勢:政策限制,中國的物流網絡不夠完善

根據中國社科院《我國快遞市場發展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課題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高端國際快遞業務市場,國際快遞公司占據80%的份額。而國際物流巨頭在占據高端快遞市場的同時,還不斷涉足中低端市場和細分市場,并開始通過并購等手段完善其網絡資源。例如,DHL在中國國際快遞市場占據主要地位,還在增設服務網點,開辟國內快遞市場;Fedex及UPS搶灘中國航空快遞份額;TNT利用連鎖經營建成全國公路快運遞送網絡,中國國內民營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三、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的快遞行業的發展是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步的,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結合我國快遞業的發展現狀,我國快遞行業將會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1、行業品牌集中度加強

我國的快遞業雖然規模較大,但相對于國外比較成熟的快遞市場,我國的快遞行業品牌集中度較低,整個行業比較混亂。未來快遞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淘汰,整個行業格局會進行調整和改變,全球快遞巨頭已經占據了中國國際快遞業務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保持20%以上增長。外資的進入會使許多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被迫出局。

另一方面,快遞企業間的并購也會增加, 2012年8月申通快遞收購天天快遞,強強聯合成為了快遞業企業增強自身競爭力、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我國民營企業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發展如此迅速,得益于靈活的管理體制和對國內市場的熟悉,在以后的發展中,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民營企業將脫穎而出。

2、信息化、智能化

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我國的快遞行業強勁的發展助力,電子商務的發展增加了網上購物的用戶,快遞行業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強也大大改善消費體驗,提高快遞效率。而未來快遞業的發展中,信息化必定是其發展的亮點。智能化是為了克服快遞行業派送延誤、信息泄露等問題而產生的發展趨勢,由于快遞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機器人是快遞企業取代人工作業的理想工具。

目前,亞馬遜,順豐速運等快遞企業也都在進行無人機送快遞的研發,亞馬遜于2013年就公布其小型旋翼無人機送貨上門的研發項目,快遞業將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

3、政府監管趨于完善

我國快遞業發展三十年來其規模有了明顯的增加,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對于快遞業的監管還是不夠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仍然滯后。我國在2007年9月正式公布了《快遞服務》郵政行業標準,但我國快遞業仍存在著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競爭無序等現象。完善法律法規,使得快遞業有法可依,按照指定的法律法規對快遞市場進行管理,保護快遞市場的規范、有序,將是我國政府下一步要做的舉措。(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程軍.我國快遞業發展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2] 王霞.我國快遞業競爭現狀及對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47-49+65.

篇7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應用狀況;問卷調查;

作者:盧迪

一、引言

會計準則的制定與執行應當并舉,因為一個制定得再完美、再標準、再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準則,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準則的效力也將無法充分發揮。大量理論研究也證明了會計準則的深入實施和應用更為重要(郭道揚,2002;劉玉廷,2004、2010;姜英兵,2004、2012)。

所得稅會計準則一直被認為是會計準則制定理念中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取向的一個顯著例證。此前,根據我國財政部1994年頒布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可選擇采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但是大多數企業普遍采用的還是應付稅款法,即使是會計核算水平要求較高的上市公司,也只有極少數公司明確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劉運國和曾富全,2007;劉斌、孫回回和李珍珍,2005)。

在這種會計環境下,新準則顛覆性地規定了一種在我國從未使用過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時至今日,新準則實施了七年之久,早已經歷過渡、轉型階段,進入了平穩實施階段。那么,所得稅會計準則具體實施的情況究竟如何,在會計實務操作中的認可度、遵循度、應用前景如何等等?對這些問題有必要進行大范圍的調查,以便了解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應用現狀。

目前,有關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調查報告較為權威的是,財政部會計司于2011年的《我國上市公司2010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此報告采用逐日盯市、逐戶分析的方法,是在監控了2129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報基礎上完成的,以評價各項會計準則過渡的“平穩性”為調查目的。然而該報告對準則執行結果的細節描述過于簡單,對“平穩性”的調查沒有進行前后對比,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對新準則的態度沒有深入調查,對影響準則實施因素的分析以及執行準則后會計信息質量情況變化沒有進行分析。特別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調查更為粗略,僅對各大上市公司發生永久性差異的數量及相關項目進行了簡單統計,沒有更深入和更實質的調查內容。

基于此,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我國企業會計從業人員關于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基本看法、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應用現狀、所得稅會計準則實務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以及未來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前景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設計

(一)調查目的

通過對多類型、多數量企業問卷調查的方式,本文欲了解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應用狀況,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對該項準則的基本觀點,以及被調查者對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前景的態度。從實務視角了解所得稅會計準則執行現狀,試圖以該項調查結果為基礎,為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現實依據。

(二)調查對象

以陜西省省市兩級地稅、國稅分管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客戶,及西北大學mba班部分學員作為本項研究的調查對象;調查范圍涉及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農林牧副漁業等多個行業;調查對象主要為各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主要考慮這些人員在企業中主要從事會計核算工作,他們的會計專業知識大多比較扎實,且對所得稅會計準則、企業所得稅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所得稅會計核算知識比較掌握。

(三)樣本特征

1、問卷設計

問卷內容分為四大部分:一是被調查者及其所在公司的基本情況;二是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基本看法;三是被調查者所在單位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現狀;四是被調查者對未來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看法。問卷四大部分共設計了26個問題,題型有封閉式單選題、多選題,其中表明被調查者態度的題項均采用里克特五分量表進行設計,按照對題項的贊成程度由強至弱,以5至1分予以賦值。

2、問卷回收情況

問卷的發放形式有三種:一是通過電子郵件發送,二是通過信函發送,三是直接發放。問卷設計從2012年10月開始,實際發放從企業完成所得稅納稅申報的2013年2月開始,歷時2個月的時間,共發出650份調查問卷1,收回487份,其中92份內容填寫不完整。剔除無效問卷,本次調查共收回395份有效問卷,符合社會調查技術方法的規范要求。

3、信度分析

對問卷中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基本看法的內容,進行了信度分析,以測量問卷是否具有穩定性,及結果是否具有區別力。本文采用了內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Consistency)檢驗法,按照α=[1-∑Si2/Sx2]/(n-1)(n為題目數,Si2為所有被調查者第i個問題答案的方差,Sx2為所有問題答案的方差)的公式計算,本文問卷調查的克朗巴哈α系數為0.698,處于信度較好的區間。表明本文調查研究的可靠性能夠保證,問卷在該層面的內部一致性較高。2

4、被調查企業的基本情況

從被調查者的單位職務特征來看,屬于總賬會計有267人,占67.59%;其次是財務部門主管為46人,占11.65%;一般核算會計有54人,占13.67%;屬于審計部門和公司管理層人員較少,分別為11人和9人,占2.78%和2.28%;出納人員有8人,占2.03%。由此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被調查對象都是該企業的總賬會計人員,負責該公司財務報表的編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從被調查者的工作年限來看3,32.2%的被調查者工作年限為3至8年,30.6%的被調查者在目前的企業工作1至3年,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的被調查者有19%,而1年以內的被調查者只有18.2%,這些結果均表明本次被調查者從事財務會計核算的工作年限都比較長,對所在企業的會計準則與制度比較熟悉,實踐經驗豐富。

從被調查企業信息來看,按所有制性質進行分類,國有企業有92家,占總樣本的23.3%;民營企業有139家,占總樣本的35.2%;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分別有39家和51家,占總樣本的9.9%和12.9%;其他有74家,占總樣本的18.7%。按所屬行業進行分類,工業企業(含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所占比重為13.9%(55家),其余按所占比重排序依次為金融業24.1%(95家)、其他16.5%(65家)、建筑業13.9%(55家)、批發零售業11.1%(44家)、計算機服務及信息業10.1%(40家)、餐飲業7.1%(28家)、農林牧漁業3.3%(13家)。按資產規模進行分類,本次被調查企業總資產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37.2%(147家),總資產在5000萬至1000萬的企業,占22.8%(90家),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20.8%(82家),總資產處于5000萬至1億元的企業最少,占19.2%(76家)??梢?,被調查企業資產規??缍却螅袠I涉及面廣,會計核算規范性較強,會計管理人員素質較高,且樣本有一定的差異性。另外,按是否為上市公司進行分類,上市公司有37家4,非上市公司有358家。因此,從所有制性質、行業、資產規模和上市情況等來看,本次問卷涉及樣本比較廣泛,調查結論應該具備較好的代表性。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除第一部分有關企業基本情況的問題外,調查問卷主體有三部分內容,分別為“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基本看法”、“被調查者所在單位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現狀”和“被調查者對未來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看法”。下面分析具體調研結果。

(一)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基本看法

為了了解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基本看法,本文設計了“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總體了解情況”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掌握程度”兩大類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具體的題目與之對應。

1、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總體了解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有關所得稅會計準則總體認知度,62.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太了解”,有14.7%和3.5%的被調查分別選擇“沒關注過”和“完全不了解”,僅有19.5%的被調查者選擇“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因此從所占百分比結果可看出,絕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對該項準則的認知程度較低,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所得稅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方法較為復雜、難懂,另一方面說明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普及教育程度有待提高。

就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改革結果滿意度來看(圖2),超過六成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太滿意”,有20.8%的被調查者選擇“無所謂”,而“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選擇者可謂寥寥,這表明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改革結果,并非如預期一般被廣大企業會計人員所接受,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對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滿意度較低,具體原因和影響因素將會在后文詳細解析。

2、被調查者對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掌握程度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作為所得稅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被調查者是否如預計一般能夠熟練掌握呢?調查結果(圖4)顯示,66.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太理解”,16.2%的被調查者選擇“不清楚”,而選擇“基本掌握理解”和“熟練掌握理解”的調查者只占13.9%和1.3%,這再次表明盡管此項準則已實行了七年之久,但是廣大企業應用者對這種方法并不是很認可,且不能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執行力度與預期相去甚遠,其深層次原因一方面在于該種方法比較晦澀、不易操作與理解;另一方面在于資產負債表法與之前的應付稅款法差異太大,即會計準則設計理念發生了重大變化;還有一種可能性在于我國這片獨特的會計土壤并不適于該方法的應用。

為了進一步驗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在我國是否具備相應的環境和條件,本文設計了兩個對應題目,據圖5的統計結果可知,絕大多數的被調查者認為,我國并不具備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環境和條件。此外,圖6報告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我國在執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時存在差距的原因,被調查者認為“財務人員素質”是造成差距的首要原因,“所得稅會計理論發展程度”與“市場的完善和活躍度”次之,分別占有19.4%和19.0%的比例,同時“相關監管環境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也是我國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與國際環境相比的差距原因,占有17.6%,“稅法等相關法律的完善程度”和“企業組織結構和制度的規范化”的選項結果分布較低,分別占有12.5%與11.4%。由此可見,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并使之被企業會計從業人員認可和廣泛使用,需要一定環境條件作為保證,只有對基礎的環境設施條件進行改善,才能使準則的執行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二)被調查企業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現狀

自“安然事件”爆發之后,SEC在其公布的針對性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觀為經濟實質提供了最有力的描述,從而成為準則制定過程中最合適的基礎?!本兔绹蛧H會計準則發展現狀來看,FASB和IASB正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和在準則制定中貫徹資產負債觀。我國也緊隨國際會計準則變革的步伐,在新準則制定中同樣采用了資產負債觀,并以所得稅會計準則作為其中的典型和范例。但是該項準則在實務操作中運用情況怎樣呢?對此本文有必要仔細了解其在企業中具體的應用狀況。

1、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易用性的認知度

正如羅伯特·卡普蘭教授所持觀點一樣,“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雖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完全顛覆之前的核算方法,缺乏企業實踐,難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境地。調查結果(圖7)也恰恰印證了上述觀點,有60.3%和15.2%的被調查者分別認為,在其所在的企業中“不太容易”和“非常不容易”理解與執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換言之即有接近七成的被調查者認為,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在實務操作中不易理解與執行。只有不到10%的被調查者認為新所得稅會計準則“非常容易”和“比較容易”理解與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在實務操作中的易用性受到質疑。

2、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

對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差異處理所采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將直觀地體現會計準則制定理念。如圖8所示,若只能采用一種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有27.8%的被調查者選擇“利潤表債務法”,27.3%的被調查者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25.6%的被調查者選擇“應付稅款法”。如果把除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外的其他所有方法歸為收入費用觀的應用,可知有64.3%的被調查者依舊傾向于收入費用觀,這與新準則制定所依據的資產負債觀相悖。

為了進一步了解企業資產規模、上市與否兩項因素,是否影響企業對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選擇的偏好程度,本文在此對其做深入分析。

如圖9所示,公司上市與否與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有很大的關系。雖整體被調查者傾向于選擇“利潤表債務法”,但如若把公司上市與否作為一個影響因素進一步剖析,可知12家上市公司選擇“資產負債表法”,101家非上市公司選擇“利潤表債務法”,這與2006年2月15日的新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體系不無關系。由于《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明確規定了公司應當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會計的核算,而新準則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因此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傾向于“資產負債表法”,而非上市公司則選擇“利潤表債務法”;然而,由于截止到2013年陜西省內一共有39家上市公司,而本文的調查對象中有37家上市公司,也就是說僅有32.4%的上市公司傾向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即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雖依照規定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但是公司的會計核算人員卻更傾向于選擇其他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的資產規模也與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顯著相關,按照資產規模大小,可將被調查企業劃為大企業和中小企業5兩檔。根據統計結果(圖10),30.4%的大企業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而29.1%的中小企業則選擇了更簡單明了的“應付稅款法”,表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使用具有極強的限制性,只有大企業才可為其提供必備的條件與環境。

3、被調查企業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所遇障礙

如圖11所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中均遇到了障礙,其中大企業所遇障礙主要為“運用現行所得稅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的簿記成本大于收益”,其次為“對所得稅會計準則本身不理解”與“財務人員素質難以滿足要求”,最后為“相關軟硬件設施不配套”;而中小企業在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時,遇到最多的障礙為“對所得稅會計準則本身不理解”,其次為“財務人員素質難以滿足要求”。統計結果表明,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較之舊準則,顯然無論核算方法還是制定理念均有很大的跨越,從而對準則理解的準確度和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成為大小企業執行準則中所共同遇到的較大障礙。

4、被調查企業中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差異事項

據調查結果顯示,395家公司中有364家公司存在永久性差異,占比為92.2%,還有31家企業表示對此沒有關注過。基本上所有被調查企業均存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這說明被調查企業大多都執行了所得稅會計準則,即采用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因而也間接佐證了本文研究的可信性與代表性,然前文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實際上對所得稅會計準則仍處于大多不了解的情況,這兩者相矛盾的結果令人深思,所得稅會計準則雖得到廣泛執行,但準則使用者對其中原理的理解和對準則本身的認可度卻無法與使用情況相匹配。

根據調查結果,遞延所得稅資產包括的項目為:稅前彌補虧損(39.2%)、資產減值準備(29.4%)、預計負債(25.7%)、其他(5.7%);遞延所得稅負債包括的項目有:固定資產累計折舊(22.9%)、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取得的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公允價值)大于計稅基礎(20.2%)、交易性金融資產等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14.7%)、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評估增值(14.7%)、其他(12.3%)、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0.3%)、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5%)。

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從資產負債觀出發,僅規定了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和其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即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對于永久性差異卻只字未提,然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33號《所得稅會計》征求意見稿與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1號意見書(APBNo.11)均對“永久性差異”作出了解釋和說明。顯然根據調查結果,絕大多數企業存在的是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只占很小的比例,然而準則卻花費大量的筆墨用較為復雜的會計核算方法處理實務中占企業內部很小比例的差異,這樣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則;此外,在會計實務的操作方面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長期掛賬的現象,尤其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大多產生于資產減值準備,若資產不出售,遞延所得稅資產便無法轉回。

5、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產生的經濟后果

財政部會計司的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國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中均指出,這三年來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續平穩有效實施。然而實際調查結果卻顯示(圖12),就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對企業盈利結果的影響度而言,50.4%的被調查者認為其所在企業盈利有所提高,39.5%的被調查者認為所在企業的盈利結果有所降低,約有8.4%的被調查者認為沒什么變化,這說明實施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后,可能加大了盈余管理的空間,此觀點需要實證研究進一步的檢驗與證實。

同時,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體系原有的運作方式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也是本次調點之一。其中,有67.1%的被調查者認為,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增加了財務工作的復雜程度,僅有3.8%的被調查者認為,新所得稅會計準則降低了財務工作的復雜程度(圖13)。此外,從圖14可以看出,47.6%的被調查者覺得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實施,加大了會計與稅法之間的核算差異,這為企業提供了操縱盈余、節約稅收成本的可能性,從而有可能帶來會計信息的扭曲和會計舞弊事件的頻發。

(三)被調查者對未來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的看法

分析了我國企業應用所得稅會計準則方面的情況之后,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實務界對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前景的看法。總體來看,50.6%的被調查者認為所得稅會計準則會一直被采用,但具體的核算方法會改革,26.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說不準”。這個數據表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已得到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一定認可,然而在具體的實務操作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卻遇見一些困難。所得稅會計準則未來發展方向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分別有64.6%和17.2%的被調查者認為,我國現行所得稅會計準則“較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進行修改,僅有6.3%的被調查者覺得并無修改需要。由此可看出,所得稅會計準則在我國未來的應用中,應不斷修改、完善,以提高其對實務工作指引與規范的效用。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基于以上調查問卷研究,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結論及建議:

(一)有關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總體認識方面

1、會計準則制定理念與現實不符

目前,世界存在兩種會計準則制定理念: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選擇依據前者制定,即基于資產和負債的變動來計量收益,突出資產負債表的基礎性地位。然而現實是大多數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企業中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處于核心地位,且各利益主體均十分重視利潤指標。從監管方來看,公司上市、停、退市等市場監管行為,均以盈利為主要指標;從投資方來看,對一個公司投資的意愿也僅停留在盈利考察為主;從管理層來看,其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設計,均建立在公司盈利增長的前提下。這些實務結果與準則制定的理念相悖,如何協調該矛盾將是未來所得稅會計準則改革的應有之義。

2、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應加強

我國金融市場已全面開放,并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且于2010年4月2日,我國財政部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以及自2010年起香港市場直接接受H股公司采用內地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財政部這些舉措無不加強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的趨同,但是這種一味的“走出去”、“趨同”與我國現實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矛盾。上述反饋結果,均凸顯了目前所得稅會計準則在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大多數被調查者對所得稅會計準則并不了解,對準則的改革結果也不甚滿意,且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該項準則不易執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增加了財務工作的復雜程度,對企業財務體系原有的運作方式帶來了沖擊。因而,未來則應加強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執行力度與普及度。

(二)有關所得稅會計準則應用的具體認識方面

1、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應用邏輯需反思

自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將企業所得稅分攤付諸于實施以來,有關所得稅分攤及其余額的討論不絕于耳。尤其是現今我國會計準則中回避了永久性差異,提出了暫時性差異,從操作層面如何執行暫時性差異跨期攤配的問題成為本次研究的重要對象。

通過調研,可知資產減值準備是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最主要來源,由于受制于資產減值準備準則中“已計提的絕大部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等規定,導致很多資產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借方余額發生,而只有資產處置時才會從貸方轉出,這些均使得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可能長期掛賬、抵消無望。此外,包括本文在內的大量經驗證據也表明了遞延稅款科目確實隨時間的推移而增加(Poterba、Rao和Seidman,2011;Laux,2013)。具體舉例如下,通過查閱西安達剛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報告,可知該公司在2010年度,遞延所得稅資產為543591.58元,完全由資產減值準備組成;2011年度,遞延所得稅資產為873841.42元,同樣也是由資產減值準備構成;2012年度,遞延所得稅資產為1023468.77元,也由資產減值準備形成。以上數據表明,該公司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逐年呈遞增態勢,由于資產存在的周期過長,只能在資產處置時才能完全轉出資產減值準備的數額,遞延所得稅原有攤配暫時性差異的初衷得到質疑。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據調查結果顯示,造成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項目為資產減值損失,而資產減值損失項目中所占比例較大的為壞賬準備、存貨減值準備,這兩個項目分別為應收賬款與存貨的備抵賬戶,在資產負債表中它們屬于流動性資產,然而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我國資產負債表中被劃分為非流動性資產,兩者的不一致發人深省,如何對遞延所得稅的披露與列報也應成為未來改革的重要內容。

2、我國尚不具備大范圍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條件

從理論角度,IAS12與SFAS19均規定只能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旨在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資產和負債未來將為企業帶來的實際現金流??墒沁@種將經濟學收益概念引入會計準則的做法,增加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估計,徹底顛覆了傳統會計對歷史、確定性計量的行為,能否真實反映企業實際經營狀況有待商榷;同時這種國際前沿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本身也存在一些理論缺陷,比如ASB(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就不認同暫時性差異的前提假設,即資產的賬面價值表示了資產將產生的最少的現金流量。此外,一些暫時性差異往往在舊差異轉回時又產生新的差異,兩者抵消的結果使得差異的轉回遙遙無期,并且把所有暫時性差異的納稅影響確認為資產和負債也不是很合理。

從應用角度,據調查結果可知,大多數的被調查者并不理解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且被調查的絕大部分企業存在永久性差異,然而所得稅會計準則對其卻置若罔聞,事實上永久性差異仍是造成稅會差異的主要因素,不能因其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而簡單地認為它不存在,所以現如今所得稅會計準則對它的處理很值得深思;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我國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在環境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在對準則的理解程度、財務人員素質兩個方面比較欠缺。這說明為了使所得稅會計準則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宏觀層面(如準則的理論發展、市場發育)和微觀層面(如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提升、企業組織結構規范化)均應著重關注,并不斷修正、完善、提高。

(三)探索未來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改革方向

目前,我國是“稅會分離”的模式,其執行成本遠遠大于可能帶來的效益,而本次調查結果也同樣證明了該觀點。本文認為,正是這種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會計準則規定的不一致,使得企業會計人員增加了納稅申報工作的成本,同時也使得企業的管理者有極強的動機粉飾報表,擴大報表中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少列報甚至不列報遞延所得稅負債項目。

篇8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會計監督 內部會計控制 財務核算

行政事業單位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僅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單位會計工作在長期實踐中,仍然反復出現混亂、缺漏等問題,會計監督工作難以得到進一步的落實。雖然在不斷改革中推動著管理進步,會計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化,但受限于會計監督制度及其體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問題,加上部分單位的認知存在偏差,會計監督實效未能有所體現,工作效率仍不盡如人意。由于,圍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的實效性展開分析與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職能概述

(一)會計監督內涵。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是會計的重要職能,是以保證資產安全、確保經營活動符合國家相關法規、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和控制風險為目的所形成的一套會計監督方式。現實中,大多數單位將會計監督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部分,其中,內部監督是指內部開展的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主體,即會計機構以及會計工作人員的監督活動;外部監督則是由國家政府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主體所開展的監督工作。時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體系正逐步向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為一體的綜合監督體系發展,以增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綜合水平。

(二)會計監督特點。第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特點是以滿足單位內部預算管理需求為主要目標,并在其基礎上針對單位信息需求以及內部管理需求開展必要的會計監督工作。第二,單位會計監督并不針對單位的盈虧實施核算,而是針對資金的收支結余進行評估和監督。第三,單位會計原則上實行的是權責發生制,關注的是對單位內部人員收支的合理性予以監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會企業的會計監督更多強調的是收付實現制,此處正是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之間的重要區別。

(三)會計監督意義。第一,有助關系協調。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各項經濟和管理事務開展的重要基礎,肩負著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其資金主要依靠國家政府統一財政撥款,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會計監督工作職能的發揮,不僅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對于各項事務的順利開展和落實也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對國家和法律的負責,有益于國家、單位和個人利益關系的有效協調。第二,是單位內部管理所需?,F實中,雖然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建立了相對應的會計管理制度,但是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制度的設立與實施全無作用,無法發揮實際效力,且嚴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加強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有利于規范單位會計行為,明確各部門職責,杜絕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也有助增強單位會計工作水平,提升單位整體經營效益。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實踐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會計監督所涉及的問題也逐漸暴露,比如,會計監督重視程度的不足,以及會計監督體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都直接導致事業單位整體運營效率低下,同時加劇了風險。

(一)監督人員素質不齊。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人員都是會計部門內部人員擔當,跨級部門會計主管則具體負責會計監督管理工作。原有的會計部門人員對于會計監督工作的了解則較為局限,加上缺乏專業和全面的會計監督知識,導致會計監督工作質量非常低下。而安排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部門人員負責會計監督工作明顯違背了會計監督的初衷,使得會計監督工作的真實性難以保證??陀^的說,會計監督人員素質水平的低下,已成為當前影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以及對會計監督工作的不重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人員的待遇水平通常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會計監督崗位吸引力非常不足。

(二)會計監督效果欠佳。雖然在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向前的大背景之下,大多事業單位會計監督部門較為健全,但實際工作仍然容易受到管理層的直接干預,導致會計監督結果缺乏足夠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比如,現實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交由某一管理層進行實際監督管理以及解決問題、審批相關文件的現象,“一人做主”的局面在基層仍然相當普遍,由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會計監督實際作用的發揮。

(三)單位重視程度不夠。據調查,仍有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認為會計監督就是對內部會計活動的監督和約束,是限制日常管理活動的一種形式。所以,為保證單位其他環節的順暢,為主力提高經濟效益,會計部門通常很難將監督工作落到實處,難以實際履行職責。也正由于這一認知偏差,導致部分單位內部財務問題相當嚴重,導致大量財務數據無法對應,會計管理局面可謂相當“狼藉”。

(四)內部監督制度不全。會計監督制度是會計監督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一旦面臨監督制度的缺乏,將直接導致會計監督工作無法真正落實。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制度仍未真正從會計管理制度中獨立出來,會計監督制度內容仍停留在不清晰的范疇,導致會計工作始終停留在低效率、低真實性、高風險的形勢下。雖然也有部分單位會計活動由單一的會計記賬,逐步轉變為會計審核制度。但是這種只依靠單據進行審核的會計監督,仍將為會計工作埋下了巨大隱患。

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工作思路

(一)強調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獨立性。即明確單位會計監督部門的工作地位,降低領導者對監督工作的實際影響,全面實現財務相對獨立,確保會計監督擁有獨立審核權,其他上級單位和財政部門不能直接干預和影響。只有在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獨立性的基礎之上,會計監督工作才能在真正自由的條件下開展,才能確保監督環節與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會計監督隊伍的人才儲備與建設。即在日常的工作過程當中,組織人員加強對國家會計法規的研究和分析,使之熟練掌握國家法規對會計監督工作的要求。同時,建立專門的會計監督部門,從會計部門之外選擇監督人員;組織會計監督人員不斷夯實自我專業素養,端正工作態度,并適當調整和提升會計監督崗位的薪資待遇,積極引入具備豐富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會計監督人員參與到會計監督工作當中,以增強監督隊伍的綜合能力。

(三)自上而下端正監督認知以提高重視度。即引起行政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的重視,明確會計監督的地位和意義。同時,在單位內部加大會計監督作用和意義的宣傳力度,提升單位員工的思想意識。此外,單位領導者在此期間也應將會計監督工作提上其工作日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開展會計監督的落實工作,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良好的內部基礎,為會計監督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四)結合單位實際構建完善的會計監督制。眾所周知,核算與監督是會計的兩大基礎職能,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監督的涵義不僅限于事后監督,還囊括了事前、事中監督,具有全程性的特點。這也就是說,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修改以往的不良觀念,擺正會計人員在各項財務會計項目活動中的位置,支持和配合各部門人員參與對財務收支等項目各主要環節的決策與監督,以會計的方式,借助會計的職能作用幫助單位回避和降低在經營中面臨的風險,達到合理運用投資資金、實現良好的內部資金管控等目的。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工作的開展,既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的必然需求。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全面強化對會計監督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制定和健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制度,盡可能完善單位會計監督隊伍建設,以切實保障單位會計監督時效性,助力單位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祝麗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2(07).

[2]賀明華.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0(20).

[3]袁玉佳.淺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2(03).

[4]門紅偉.淺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2(03) .

[5] 李平.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06.

篇9

關鍵詞:職業學校; “雙師型”教師; 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3-160-001

會計是一門與實踐有著密切聯系的專業學科,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教育體系中,“雙師型”教師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通過對十多家職業學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職業學校在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激勵機制建設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引起重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的現狀

1.“雙師型”教師隊伍管理上無完善體制,導致無法實施針對性的激勵

據調查顯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缺乏一套“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管理體制,包括任職資格、管理條例、考核辦法、評審體系等等各個方面,目前部分中職學校并沒有制訂和實施適合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工作特點和要求的管理措施,存在對“雙師型”教師實踐及應用能力管理上的盲點,因此不能有效地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專業培訓和職業發展,不能準確衡量他們對教學、實踐和科研成果應用的貢獻,當然就無法對“雙師型”教師實施針對性的激勵。

2.“雙師型”教師職稱評定上無特殊政策,導致職稱評定激勵無法實現

眾所周知,職稱評定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之一,然而當前中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職稱評定尚無特殊政策,依然重論文輕教學,重研究輕應用。在現行中職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指揮棒”下,“雙師型”教師們只能在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將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論文、著作等硬指標上,而無暇顧及專業實踐和科研成果推廣與應用,從而導致我國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普遍存在“能講不能做”現象。

3.“雙師型”教師福利待遇上無獨特之處,導致無法調動工作積極性

據調查顯示,大多數職業學校尤其是中等職業學校起步時間短、底子薄,資金幾乎全部投入到基本建設上,從而使得教師福利待遇始終停留在一個低水平,這不能不視為人才難留的一個客觀原因,據筆者所知,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并沒有在待遇上體現出“雙師型”教師的獨特之處。只有在提高福利待遇的基礎上,才可能留住人才,進而吸引更多的高級人才,否則,勞燕分飛,很難保證培養出獨具特色的合格人才。

二、中職學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1.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施行針對性的激勵

在德國,政府要求職業教育師資報考人員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經歷或在地方院校畢業后取得教育部高級技術員證書,修完大學四年學業后通過國家第一次考試,然后到職業學校實習一年半至二年,再參加國家第二次考試,通過者方可取得職業教師資格證書。我國目前可參照國外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辦法執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盡快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這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管理的核心所在,同時利用認證制度,可以調動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學院做兼職教師的積極性,以便建立一支穩定的具有“雙師型”的兼職教師隊伍,他們在和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可以促進學校教師向“雙師型”轉化。

2.建立科學的職稱評定標準,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師中,基礎理論課教師可參考普通中學教師的職稱評定標準,專業理論課教師要兼顧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職業實踐課教師可按技術等級職稱評定,也要適當考核其教師基本功。對于教學科研成績突出、有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特別是對近年引進的碩土、博士等高學歷的青年教師,要采取措施積極鼓勵他們參加“雙職稱”的評定。實行兩種評定交替進行,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師以偏重于教師職稱系列為主,職業實踐課教師以偏重于技術職稱系列為主,在外部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學校可先考慮實行內部政策。

3.提供優厚待遇,穩定“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中職教師中,取得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以優先聘任,兩年內還未取得專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可以不予聘任。在職稱晉升、骨干培養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雙師型”教師,當年度未參與實踐教學的不予評先評優,另外對于一些具有潛力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將有計劃地安排外出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雙師型”素質。在市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取較高名次的,學校應予以重獎。

4.以政策制度為導向,促使“雙師型”教師獲得實現自我價值滿足感

政策和制度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根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實施正確的政策,才能充分調動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為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打下基礎。以我校為例,在所有會計專業教師中,僅僅有會計證的教師比例占12%,初級會計師占61%,中級會計師占27%,所有會計專業教師都具有了一定的專業素養。有鑒于此,學校應將“雙師型”教師分為初級“雙師型”教師、中級“雙師型”教師和高級“雙師型”教師,以鼓勵專業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此體現“雙師型”教師的價值。

民族振興,教育為本;教育振興,教師為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隨著我國中職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設計一套科學、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現有中職教師的潛能、積極性和創造性,已成為中職人力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只有把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等多種激勵有機進行結合,才能更好的去激勵教師,發揮教師更大的潛質,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本文是參與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南通市職業學校為例》成果,課題編號為:XHZZ2015051

參考文獻:

[1]董桂玲,周明星.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生存病態與診斷 [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5,(4)

篇10

關鍵詞: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強化;風險防范能力

中圖分類號:F830.42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銀行控制與管理研究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是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銀行作為高風險行業其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將對銀行的經濟效益、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能夠實現銀行的經營目標,防范銀行金融風險。會計內部控制能夠運用會計方法與手段有效降低銀行業務經營中的差錯與風險,實現銀行經營的最終目的。在現代金融業的發展中,為了實現銀行穩定經營的目的,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是一行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銀行會計風險防范的關鍵。現代銀行必須認識到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嚴密的、科學的會計內部控制機制覆蓋銀行業務操作的全過程,以此強化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為銀行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1 關于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對銀行風險防范能力的影響分析

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的根本就是為了銀行實現經營目標、防范金融風險而制定的政策、制度與方法。因此,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對銀行風險防范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現代金融業風險較高的現狀下,風險防范是銀行內部控制的重點。作為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與內容,銀行會計內部控制能夠以會計職能提高銀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銀行的穩定經營與發展。而且,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還能夠強化銀行業務活動的自我規范、強化業務活動評價,以此提高銀行風險防范意識與能力。針對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對風險防范能力的重要影響,現代銀行應通過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強化風險防范能力,促進銀行的穩定經營。

2 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重點與方式分析

2.1 分析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現狀與問題,促進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

在對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文獻以及相關新聞、案件的收集與整理中可以看出,我國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首先,相當一部分銀行的會計內部控制理念不足,缺乏相應的認識。造成了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相關工作開展不足等現狀。而且,在實際的會計內控工作中,多數銀行僅注重其制度的匯總忽視了會計內控工作的監督機制。加上銀行業務開展對全行發展個人收入等有著重要的影響,造成了違規違章行為的時有發生。另外,銀行內部會計控制狀況評價機制滯后、關鍵崗位缺乏監督機制以及會計內部控制執行不嚴等因素也是導致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現狀的主要原因。針對這樣的情況?,F代銀行應從自身內部控制意識的提高以及相關管理體系的完善入手,強化內部控制工作,促進銀行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

2.2 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強化

2.2.1 提高會計內部控制意識,促進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

首先,現代銀行應認識到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對業務發展與內部控制的關系進行正確認識與處理。以會計內部控制作為基礎,提高銀行對金融法規以及制度的遵守,避免不正當競爭的發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企業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從銀行的會計內控意識以及業務與會計內容的關系處理入手,實現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意識的強化。在此基礎上,銀行還應加強會計人員內部控制的意識與風險防范意識的提高。通過對銀行會計人員意識的強化,使銀行業務的各個環節中會計人員都能夠通過風險防范意識與會計內部控制意識開展監督工作,促進銀行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

2.2.2 完善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體系與制度,促進會計內控工作的開展

在提高銀行會計內部控制意識的基礎上,現代銀行應對自身會計內控體系進行深入的調研與分析。通過調研與分析明確現行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存在的不足、了解相關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以此為基礎進行銀行會計內控制度的完善。通過分析不足能夠使銀行在調研與分析中了解銀行業務特點與自身會計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的不足,為完善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奠定基礎。在完善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應對會計內部流程進行梳理與優化、對作業流程進行評價,通過優化流程是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減少各環節風險。并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體系與制度建立實現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

2.2.3 針對銀行信息技術應用,強化信息管理以提高會計內部控制水平

在現代銀行業務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針對信息技術應用現狀,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還應加強信息處理、分析與監督等工作。通過完善管理系統、強化權限控制等方式預防業務操作過程中風險的發生。另外,銀行還應利用信息技術對業務操作流程進行全面的、實時的風險監控。利用實時監測系統了解可以交易,并對違規交易信息進行處理。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以及針對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情況強化信息處理、分析與監督,以此促進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促進銀行業務工作的穩定發展。

2.2.4 建立健全的、高效的銀行會計內部監督機制,促進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

針對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現狀,現代銀行應建立健全、高效的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監督與檢查機制。通過對會計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情況的監督、日常業務情況的監督等促進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而且,通過監督機制的實施還能夠為及時發現會計內部控制體系與制度的不足、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等奠定基礎,為及時完善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奠定基礎。另外,銀行會計內部監督機制的應用還能夠為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情況的評價提供基礎資料,促進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完善與開展。

3 強化銀行業發展趨勢與形式分析,促進銀行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

了解銀行業的形式與發展趨勢有助于銀行針進行會計內部控制管理重心的調整,有助于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方式發發以及相關工作的開展。在現代銀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銀行業正處于戰略轉型階段,信息技術應用的加快、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等都將對銀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現代銀行應注重對銀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的了解與分析。同時,針對現狀與趨勢分析調整會計內部控制內容與重點,以此為提高銀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銀行的穩定經營奠定基礎。

結論

綜上所述,現代銀行業市場競爭的激勵以及金融市場的快速變化要求銀行必須加強自身的會計內部控制,以此保障銀行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合法性,同時促進銀行風險防范能力的提高。針對現代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本文對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現狀、如何完善并強化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等進行了分析與論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強化的重點與關鍵,為我國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提供了更多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劉明,鄭國濤.銀行業現狀與風險防范分析[J].金融資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