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范文
時間:2023-09-05 17:1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15-01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進一步重視,提出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要求,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編制和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通知》,隨著中央加大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土地整治項目、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不斷的開展,在這些項目的設計內容中,農村道路占的比重隨著項目的不斷開展而比率加大,為更好的完成道路部分規劃設計,使其合理、便民利用,該文結合相關項目淺談其設計思路和要點。
1 農村道路特點
昌圖位于遼寧省東北部,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縣,東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畜禽生產加工基地。因其農業占經濟比重之大,所以對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也更高,隨著土地整治項目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開展,其中田間道路的設計和實施成為項目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而設計的成敗在農村地區來說,首先要因地制宜,為達到這個要求,首要是需要了解農村道路現狀和土地利用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規則性:所謂不規則,即在成片耕地內存在不規則田間道路,有的還存在現有斷頭路,多條不規則道路交叉等情況,使部分農田不能達到集中連片,且部分道路的不規則占用浪費了耕地,也不一定能達到道路通暢的最優狀況。
(2)不規律性:所謂不規律性,即是指農民進地耕種及運輸等路線不規律,呈現出隨意性,前一年的路線,第二年種植莊稼且另開新路,不僅影響耕作層的使用效用,且破壞了設計初期規劃的思路,因其后期不必要的變更工作,降低了設計和施工效率,也難以達到高標準農田設計的標準。
(3)用地矛盾多:即在昌圖乃至遼寧大部分農村地區,在已劃定原有砂石田間作業路的紅線邊界出現耕種占用情況,當地俗稱“拱地頭”,使得已規劃的道路路面變窄,甚至斷路等情況,且在準備規劃設計的時候,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尤其在施工過程中,因此現象所產生的矛盾較多。
(4)農用車輛利用率高:因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用車輛、機械的利用率不斷提高,使得早年設計的道路承載能力降低,需要在設計中著重考慮。
(5)道路隔水性:部分田間道因其舊有路基多年壓實,承載能力較高,可重復利用,增加面層之后,提高了原路面標高,使得道路影響兩側耕地的過水暢通,甚至雨季形成水體淤積,設計時應給與考慮。
以上五點是農村道路存在的普遍現象,在規劃設計的現場調查、編制圖件過程中應多考慮此多方面的影響。
2 規劃設計思路
按照公路工程設計的規范的要求,農村田間道路屬于四級路,對其標準要求較低,傳統意義上對其規劃設計只需要滿足通行要求即可,細節上沒有特別的說明,這樣就容易造成設計人員忽視上述幾點農村道路的特殊性,使得設計、施工銜接過程中產生很大不調和,最后導致變更發生,甚至對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該研究者結合多年設計工作經驗,總結出一條農村道路設計的工作思路。
(1)以調查、咨詢為主的工作思路:因農村土地利用的特殊性、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深入設計區域調查和咨詢、請教當地村民成為設計初期的關鍵工作。
(2)結合規范因地制宜的設計思路:道路工程的設計首先應遵循規范的要求,而在設計道路的局部細節應進一步符合當地的情況,比如用工用料、機械使用的要求,路基處理對周邊農田的影響,當地村民出行方式的不同都是導致設計成敗的因素。
(3)合理有效利用資金的設計思路:因農村土地范圍廣大,道路使用率較低,投入資金的有限等問題,合理的利用資金達到預定的道路使用效能也是完成好設計的重要工作。對于昌圖地區來說,增加主干田間道路的設計力度,對于路面3m寬以下生產路減少投資或不進行設計,把有限資金用到關鍵道路上,而生產路由村民隨自身耕種方式的不同自行調整,以免因耕種結構的變化使得已修建生產路形成阻礙或者遭到破壞,導師資金的浪費。
3 規劃設計方案
根據以上對農村道路特點和規劃設計思路的闡述,結合相關規范的要求,對昌圖地區農村道路規劃設計方案進行簡要介紹。一般情況下,田間道路分為起主干道作用的田間道和支線作用的生產路,規范中要求田間道寬度為3~6 m,生產路為3 m以下,在昌圖地區大多數是以3 m寬田間道為主,2 m寬生產路為主,大多采用砂礫石、山皮石為主材。結合上述的一些農村道路特殊性,設計中也曾采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在處理利用舊路基改建田間道時,如何解決隔水問題,主要采用埋設進地涵管的方式,而新建田間道隔水問題,主要采用開挖路床的方式降低路面標高以方便過水。在部分利用率較高的田間道采用級配砂石做路基、水泥混凝土做面層的水泥田間道,但根據經驗,為過車方便,水泥路寬度不得小于4 m,且應設置土路兼以保證路面結構穩定且可留有錯車空間,而及特殊情況下要設計3 m寬水泥路時,應按規范在一定距離內設置錯車道,以方便村民出行、運輸。
4 建議
本文結合遼寧昌圖地區農村道路使用的特點和筆者在此區域參與設計工作的經驗,簡要分析和總結了農村道路規劃設計的思路和方案要點,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對于農村道路的設計工作,設計人員應多參與現場調查,且多聽取當地村民的建議和意見,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變動。
(2)有關部門應制定地區級別的相應標準,規范地區道路設計和實施的要求,減少設計工作的隨意性,以提高國家資金利用的合理有效。
(3)因農村交通設施嚴重缺乏的現狀是有目共睹的,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道路的專項投資。
參考文獻
[1] 廖宇峰.探討農村公路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1(4):350-351.
篇2
【關鍵詞】攀枝花;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對策措施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結合部,金沙江、雅礱江在此交匯,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是古“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1965年建市,轄三區兩縣,面積7440平方千米,總人口121.99萬,其中城市人口75.19萬。2012年1月攀枝花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獲得農業部批準,這標志著我市農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筆者通過分析我市農牧業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就如何加快我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提出思路、對策和措施。
1 攀枝花市農牧業生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滯后。
(2)農業產業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優化和調整。
(3)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不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帶動不強。
(4)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夠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夠。一些原有的農業科技推廣機構被弱化或撤并,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夠健全;現有農業科技推廣機構中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少,科技推廣力量薄弱;現代農業中的新科技推廣力度不夠,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我市的科研機構在一些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突破方面研究不夠等。
(5)特色農產品質量不高,品牌意識不強。品牌建設方面存在單打獨拼、各自為陣的現象。六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 攀枝花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發展思路
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創新發展機制,轉變發展理念;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因地制宜,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突出我市特色農業的發展;以科技為支撐,進一步加快我市農業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提升我市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效應;以效益為目標,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和農民的增收。
3 加快攀枝花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3.1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大力配合和協作,細化分工,強化責任,進一步創新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機制和體制,組建運轉高效、推進有序、管理科學的現代農業推進機構,切實為我市現代農業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3.2 制定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各種優惠政策,促進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除國家、省上安排的各類項目和資金重點向示范區傾斜外,在金融、土地、稅收、產業等政策方面,也應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增強我市對外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為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3.3 科學編制規劃,為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在綜合考慮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中的農業功能區劃、流域生態類型、環境承載能力、生產技術條件、優勢農產品集中度、產業鏈內在聯系及市場等因素的前提下,突出我市特色水果、早市蔬菜、優質烤煙、茶葉等優勢農產品的發展,在示范區建設的規模上,應根據我市的地理環境特點,因地制宜,采取多點布局,點、面結合的方式,科學編制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規劃。
3.4 創新發展機制,轉變發展思路
進一步統籌協調各方參與主體,并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既符合本地區特點又順應發展規律的現代農業建設模式,在生產模式、經營方式、土地流轉、合作社培育、利益聯結、社會化服務以及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要始終堅持以發展方式轉變和機制體制創新促進制度完善。推進示范區建設,要充分發揮農民專合組織、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建立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組織與農民緊密聯系的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公司+農戶”、“專合組織+農戶”、“公司+專合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暢通流轉渠道,創新流轉模式,積極推進示范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3.5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設施化水平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因此,應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化水平、設施農業和良繁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6 加強科技推廣與成果轉化,為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進一步加強對我市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科技創新,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過深化“市?!?、“市院”合作機制,形成科研、推廣、生產“三位一體”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農業發展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我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大各種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力度,通過陽光工程、農民田間學校、新型農民技術培訓、科技“三下鄉”等措施,大力培養有技術、善經營、懂管理的新型農民。同時,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和轉化,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改造和提升示范區的農業,促進我市農業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對示范區建設的貢獻率。
3.7 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我市農業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斷增強我市農村發展活力,使發展現代農業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和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加快完善我市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機制體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3.8 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積極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
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特色,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我市農業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一是積極培育、扶持和壯大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帶動能力;二是積極鼓勵和扶持發展農村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內部管理,創新發展機制,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利益聯結、組織、服務和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民專合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加強市場營銷體系的建設,暢通產品銷售流通渠道,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和競爭力;四是實施品牌戰略,加強我市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钡钠放埔庾R,在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同時,加大對我市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品牌。
3.9 學習和借鑒國內先進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成功經驗,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在起步階段,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既不照搬照抄,又不失發展現代農業的科學內涵,結合我市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制定我市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加快我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聶文彥.淺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J].河北農業科技,2006(07)
[2]聶文彥.淺談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J].河北農業科技,2006(07)
[3]聶平太.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J].農村發展論叢,2000(Z2)
- 上一篇:出口企業財務做賬流程
- 下一篇: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