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營銷技術管理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5: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營銷技術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力營銷業務;數字化管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F42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2-0063-02
針對電力營銷業務數字化管理系統運行環境和傳統應用系統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一般認為,電力營銷業務數字化管理系統應采用多層分布式結構和Internet/Intranet方式構建,其總體模式是采用完全集中的方式,即整個系統集中在一個運行平臺,將數據存放在中心數據庫服務器上,應用程序存放在各應用服務器上,通過中間件運行容器,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后臺核心業務采用Intranet基于瀏覽器技術的三層結構,對于一些Web應用,如有關查詢與咨詢服務、決策報表等,采用Internet基于B/S的方式。
1服務器系統構建
服務器系統是指應用系統所需的服務器集合,主要包括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事務處理服務器、工作流處理服務器)等。根據電力營銷數字化管理系統對性能、可靠性要求高的特性,服務器系統需由一個服務器群來配合完成各種服務。對服務器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是應用系統設計的關鍵技術問題,可采用如下服務器系統的構建方案(見圖1)。
(1)數據庫服務器采用2臺小型機以雙機熱備份方式運行,采用磁盤陣列進行數據存儲,充分利用小型機運行效率高和安全的特點,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
(2)采用多臺PC服務器作為應用服務器進行各種事務處理,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
(3)采用完全集中方式,將系統數據集中存放在中心數據庫服務器上,服務器群集中布置,客戶端工作站通過各種信息通道與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進行交互,實現對象級和數據級的訪問控制。其優點是方便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升級,提高數據和應用訪問的安全性。
上述方案要求主機系統和網絡通道有較高的可靠性。在主機容錯技術、備份技術、集群技術日益完善的今天,隨著供電公司10M/100M光纖主干網絡的建設和發展,覆蓋各供電公司及其主要營業網點的城市環網已逐步形成,采用上述方案是切實可行的。
2系統的體系結構
2.1應用邏輯層次
一般來說,電力營銷數字化管理系統在應用邏輯上可分為應用表示、業務處理和數據存儲3個層次。應用表示層實現客戶交互和數據表示,其主要功能是向業務處理層請求調用核心服務處理,并顯示處理結果。業務處理層主要實現核心業務邏輯服務,包括系統的校驗、統計、分析及更新等功能組件。數據存儲層負責管理數據資源,執行數據的更新和檢索等功能。
2.2三層結構
三層結構克服了二層結構的缺陷,將業務處理邏輯從應用表示邏輯中剝離出來,在客戶端和服務器兩端之間加入一層應用服務程序,這種程序稱為位用服務器”(Application Server)。其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在三層結構中,業務處理邏輯放在中間層服務器上,而不是客戶端,從而將應用的業務邏輯與客戶界面隔離開。且一般采用中間件來實現大部分業務邏輯,使得客戶端程序的邏輯處理主要放在界面的組織工作上。當應用需求發生變化時,只需要修改中間層的構件即只在應用服務器上修改),而不需要修改成千上萬的客戶端應用程序,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戶端的維護工作量和對維護人員的要求,簡化了系統的開發、更新和升級工作,增強了系統應用的伸縮性和靈活性。同時,所有客戶端都通過中間層的應用服務器訪問數據庫服務器,不直接對數據庫進行操作,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3中間件技術
中間件是一種獨立的系統軟件或服務程序,應用系統可借助它在不同的技術之間共享資源。應用中間件技術,可以實現不同節點間應用進程的關系管理、負載均衡的功能,還可以進行應用調度,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網絡監控、流量控制等功能,從而構筑一個完整、可靠的應用系統運行環境。從電力營銷數字化管理系統應用環境的實際情況來看,應用中間件技術進行系統構建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對于中間件平臺的選型,筆者傾向于采用CORBA技術。目前流行的比較成熟的面向對象標準技術包括MS的DCOM/COM+,SUN的EJB和OMG的CORBADCOM是基于Microsoft的Windows平臺的,可移植性和伸縮性還不能很好適應企業級要求;EJB是基于Java語言的,尚不能獲得很高的執行效率;CORBA的強項是可以在多種平臺上構筑系統,提供開放、靈活的分布式標準,是真正的面向對象技術。同時,由于CORBA可實現不同平臺之間對象的通信及互操作,使得充分利用原有的軟硬件資源成為可能。
4工作流技術
工作流是指根據一定的規則實現流程自動化的過程。應用工作流平臺,可以方便地定義創建)并管理工作流的執行,快速建立適合各種業務需要的計算機流程,而無需進行復雜的計算機編程。通用的工作流平臺產品一般采用通用框架、組件集成的方式,通過簡單的圖形化定制工具,實現靈活的定義、管理和監控功能。簡單地說,就是每一個組件都用圖形來表示,通過拖動組件并用連線把組件連接起來,就可以生成相應的業務流程。
工作流技術在電力營銷業務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通過建立工作流平臺,使系統變得十分靈巧,應用方便。我們可以根據電力營銷業務的實際,抽象出各種應用模板和業務、邏輯組件,并通過工作流平臺來進行配置。當業務方式變化時,只要更改相應的部分組件,而不必對應用系統進行大面積的修改,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以適應電力營銷業務變化頻繁、實時性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賀春,昊戰江,李鑫.基于數據倉庫的電力企業客戶關系管理[J].現代電力,2004,21(2).
[2] 瞿邦清,周平.電力營銷工作中的客戶關系管理[J].營銷管理,2001,3(5).
[3] 朱麗娜,袁艷芳.供電企業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探析[J].青海電力,2006,25(3).
篇2
存在的問題
1.對數字化校園認識不清
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戰,沒有意識到校園網絡的應用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校園網絡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應用網絡為教和學服務,這是限制校園網絡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
2.數字化校園缺乏高技術的創新開發
目前,許多學校都擁有一支在網絡管理和安全維護方面的高素質隊伍,但在數字校園網絡應用中,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開發創新,開發人員相對缺少,從而影響數字校園網絡為學校教學提供及時、高效的服務。
3.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育人目標脫節
忽視數字化校園的教學服務功能和學習功能,數字化校園應用時沒有和學校教育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目前各數字化校園應用中最大的一個誤區,花巨資建成的校園網僅僅用來共享文件,做一些簡單的信息服務或工作,學校信息化資源應用水平不高,造成學校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解決的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研究團隊提出了基于數字化校園進行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的構想,著眼于平臺研發與應用的研究。
1.“覓渡”數字化管理辦公平臺的開發與應用
將涉及公文流轉、數據填報匯總統計、信息交流、事務管理、學籍管理、排課、學業質量評價等一系列學校工作,預設為八個基本模塊,主要設計思路及標準為:①建立統一的信息標準,為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與一致性提供依據。②構建統一的信息門戶,集中信息資源管理、應用服務管理和內容整合,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③構建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集中用戶管理、統一權限管理,保證用戶電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實性與權威性,實現用戶單點登錄。④構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數據交換系統,實現各個應用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與數據共享。⑤建設先進實用的應用支撐系統,實現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在應用方面,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職能信息管理的自動化,實現上下級部門間更迅速便捷的溝通,實現不同職能部門間的數據共享與協調,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減負增效,形成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機制。
2.開發“覓渡e學堂”平臺,進行數字化學習探索與研究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覓渡e學堂”平臺,進行數字化學習應用與研究。依托傳統優勢學科,利用信息技術、數字化學習平臺進行課程網絡化處理,形成特色的數字化課程(e課程),并以數字化的方式、網絡化的手段來進行課程的實施、指導與評價。包括四個板塊。
(1)e備課
架設網絡備課平臺,教師通過網絡進行獨立備課和編制多媒體學案,集體備課過程中在平臺內可以完成他人設計討論后的增刪調補,并且自動記錄每一位教師的思考,公開每一位教師的個性化處理,便于資源共享,提升備課的質量。
(2)e課堂
把傳統課堂數字化、網絡化,平臺可以通過網絡、賬戶靈活方便地創建虛擬教室,既具備傳統課堂的控制、、講解、演示等功能,同時又具備數字課堂媒體多樣化、反饋及時準確、評價科學,輔導一對一等特性,教師能網絡化備課并能網絡化執行全部教學過程。
(3)e自測
通過e自測把學生課前、課中、課后聯系起來。練習過程中可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幫助,啟發學生尋找解決策略,為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可能;練習過后幫助學生分析學習水平,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繼續學習內容,改變班級授課制的統一要求和步伐,建立個性化的學習進度。
(4)e課程
將個性e課堂拓展至課外,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覓渡學科課程,可自行選擇學習。每一個課程提供給學生多種學習資源和幫助,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每一課程學習后對應有配套評價,制定評價標準,由系統自動判斷學習者的學習水平,根據不同的學習水平提供不同的課程學習。
在數字化的學習研究中,我們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與傳播,并同時促進高水平的師生互動,促進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的學習,從而形成開放、高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取得的成果
項目實施一年多來,我們認為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與應用在現代學校信息化建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實踐效果也非常明顯。
1.學校業務流程得到了有效規范
學校每個部門的業務流程都不盡相同,這些業務流程既有合理的也有不盡合理的,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可以在無形中規范學校的各項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帶來的隨機性大、流程不易規范化的缺點。
2.較好地解決了學校信息化孤島問題
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使學校內部相對獨立分散的網絡系統得到統一整合,消除了學校“信息化孤島”問題,有效地實現了數據共享、消除了對數據的重復管理及數據不同步的問題,使學校各個部門分別管理自己業務的相關信息,數據采集點唯一,所有的數據信息都可實現共享,當某個部門需要用到其他部門信息的時候,可以直接利用網絡獲得,這樣就避免了多部門的重復勞動,節約了人力成本,也保證了數據的標準化存儲。
3.降低了勞動強度
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將管理人員從繁雜、簡單重復的數據輸入、傳送、管理、檢索等工作中解脫出來,尤其是數字化校園系統提供的信息檢索及統計報表的生成功能,把以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信息查詢、統計、計算的工作,交給系統來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員的腦力價值得到提升,改善了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4.創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工作,而是一項工程,它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活動中去,提高教、學、管的質量和效率,創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傳統教育模式難以實現的目標。教育信息化的過程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模式轉變的過程。
5.促進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教學一體化設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優勢,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選擇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能面向所有學習者,關注了弱勢群體,給了他們反復學習的機會與成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能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數據的收集、挖掘、分析及有利用,便于教師做出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
篇3
【關鍵詞】 供電企業;營銷管理;新型營銷策略
1.綠色電力營銷
當今,隨著各種環境問題的日益出現,人們對環保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各種關于綠色的產品也相繼出現,綠色食品、綠色能源進入人們的視野。綠色電力將是未來的一種重要的能源,因此強化綠色電力營銷意義重大。
(1)綠色電力營銷的概念及種類
綠色電力是利用特定的發電設備,如風機、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轉化成電能,因其發電過程中不需消耗化石燃料,且不產生或很少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排放物,稱其為綠色電力。而綠色電力營銷就是電力公司根據綠色電力產品的不同環境屬性所采取的差別營銷策略,它以消費者的自愿選擇為基礎。綠色電力營銷的發展遵循以下規律:綠色電力需求―綠色電力消費―綠色電力生產―綠色電力標志―綠色電力價格―綠色電力市場開發―綠色電力營銷的法律保障。綠色電力需求與綠色電力消費是綠色電力營銷的直接動力,綠色電力生產、綠色電力價格、綠色電力市場開發是供電企業采取的綠色電力營銷策略。
(2)綠色電力營銷的步驟
綠色電力營銷主要分三步:首先,按照既定標準將電力企業的目標市場細分為幾個子市場,綠色電力營銷可以在原有的電力體制框架內以較為靈活的形式開展,在不改變原有電價形成機制的基礎上,為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創造一個新的細分市場。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綠色電能與普通電能的差價由用戶對綠色電力的支付意愿與可再生能源的供給共同決定。其次,電力企業要評估并選擇適當的子市場作為目標市場,進行針對性的目標營銷。學校、政府機構、綠色環保組織機構以及該地區的國內大公司等都可能是綠色電力的潛在客戶,電力企業可以將他們都作為目標市場營銷對象。此外,政府部門應積極主動購買綠色電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及環境保護,所以政府也是綠色電力營銷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市場。
2.數字化電力營銷
(1)數字化電力營銷的概念
所謂數字化營銷,就是指借助于數字交互式媒體/計算機網絡、電腦通信技術來實現營銷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數字化電力營銷建設以實現“營銷業務自動化、客戶服務信息化,質量管理可控化、市場響應快速化,決策支持前瞻化”為目標,通過對當前電力企業的營銷業務現狀、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完成營銷業務模型設計,通過嚴格的開發、測試、部署、培訓、上線等一系列的過程,最終完成整個系統建設,實現對營銷業務的全力支持。
(2)數字化電力營銷系統的建設
數字化電力營銷的目標是“管理規范統一、應用系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數據結構統一”,為基層業務人員提供適用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應用系統,為電力營銷業務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為職能部門提供業務流程的全面質量管理功能,為公司決策層提供詳細、完整的營銷數據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手段。數字化電力營銷建設管理體系以對數字化電力營銷建設工程實施全面、科學、可靠的管控為目標,建設組織管理和風險管理是數字電力營銷建設管理體系的基礎,由技術管理和項目管理兩大核心管理體系構成。業務技術與項目管理與相關性較弱、主要涉及人員、進度、成本的管理環節構成,技術管理與技術相關性較強、主要涉及業務、技術的貫徹實施的管理環節構成,在數字化電力營銷工作中項目管理由項目經理直接負責,技術管理由技術經理直接負責。針對數字化電力營銷建設工程,建立數字化電力營銷建設項目管理體系。
3.營銷組合策略
在進行供電企業的電力營銷時,要根據該供電企業的營銷環境以及其供電客戶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用電量預測,結合傳統電力營銷策略、綠色電力營銷策略和數字化電力營銷策略,形成一套適合我國供電企業的電力營銷組合策略。
(1)價格策略
綠色電力的成本高,因此價格自然高,在進行定價時一般實行的是在不影響原有電力價格機制的基礎上加上用戶自愿支付的那部分價格。因此企業在進行定價時要盡可能把基礎電價定得低一點,以留出較大的談判空間。但是不管企業怎么定低價,最終還是要保留保本的價格,因此還是要重點運用促銷策略來進行綠色電力的營銷,以增加市場份額。
(2)產品策略
綠色電力與普通電力產品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清潔、環保,其環境效益為證,可以利用該點對綠色電力產品本身進行包裝,可以為綠色電力賦予一個形象的名稱,如生態電、自然電等,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戶辨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傳。
(3)促銷策略
營銷學里的促銷策略一般分為廣告、銷售促進、人員推銷及公關四種。而對于綠色電力來說,由于其產品的特殊性,因此主要運用人員推銷及公關兩種策略。進行人員推銷時就要排出專業的推銷員去進行綠色電力的推銷,推銷員的重點就是要抓住綠色電力的環保這一重要的特點,從社會責任及企業形象等方面進行。公關策略方面,主要側重于政府部門及公眾媒體,進行綠色電力的宣傳,強調綠色電力對環境保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4)渠道策略
綠色電力的購買渠道應該設置的比較豐富,暢通綠色電力購買渠道,這是成功實施綠色電力營銷的關鍵。例如可以通過綠色電力網站,專用信箱,專用電話,或是到電力企業有關營業網點登記并提出認購申請,確保用戶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可以方便、快捷地購買綠色電力。
4.總結
本文結合傳統的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管理理論體系,針對新型的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策略進行分深入挖掘,提出了綠色電力營銷、數字化電力營銷等理念,并針對傳統的價格策略、產品策略、促銷策略、渠道策略進行融合分析,為綜合推動我國供電企業適應新要求、面對新挑戰,起到了很好的指導與實踐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 夏文靜.我國電力營銷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87-89
[2] 羅景鴻.蘭州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策略[D].碩士學位論文,華北電力大學,2009.
[3] 龍彪.安吉供電公司電力營銷策略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大學,2010.
篇4
一、做好數字出版務的戰略定位與品牌設計
小型圖書公司開展數字出版務的要務是做好頂層設計而非貿然進行數字出版的平臺搭建或者數字化工作,規劃內容包括:①戰略務定位。要根據自身特點對數字出版務進行戰略定位,要讓自身的數字出版務和產品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②建設數字出版品牌。數字圖書品牌是數字出版市場的通行證。數字出版品牌可以是平臺品牌、內容品牌、服務品牌等不同層次的品牌組合。盛大文學的云中書城、中文在線、讀攬天下、清華同方、萬方、龍源期刊都是國內著名品牌;亞馬遜、蘋果、谷歌、巴諾書店、施普林格、勵德?愛思唯爾是國外著名數字出版品牌。小型圖書公司要避免一個思想誤區,認為傳統出版品牌會天然轉移到數字出版領域。有研究表明,在數字出版模式下,讀者直接獲取圖書內容,對圖書包裝、裝幀和標識的識別和記憶難以展開,用戶會逐漸弱化出版社品牌的感知。同時,因為數字出版平臺的品牌光環會威脅到出版社,因此,出版社要爭取自身品牌的樹立,比如以店面的形式入駐內容運營平臺,同時爭取到對書目的定價權,必要時出版社建立機制和用戶直接互動。雖然品牌建設需要全面管理,但是具有品牌建設意識要先入為主。③市場定位。數字出版應該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實力雄厚的書企可以建設數字出版平臺,如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大佳網是數字產品生產基地和出版商務平臺。而實力較弱的書企要揚長避短,如專出版社可憑借專數據庫以獨特價值贏利。
二、建構符合自身實際的商贏利模式
泰莫斯把商模式定義為一個完整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流體系,其中包括每個參與者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個參與者的潛在利益和相應的收益來源和方式。與傳統出版數百年的成熟商模式不同,數字出版的商模式迄今還在成熟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并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點。數字圖書出版目前的主要商模式有:①電子書模式。出版社作為內容提供商把內容提供給技術服務商進行數字化加工和分銷。②數字圖書館模式。內容提供商和技術提供商把紙質圖書變成電子書,以數字圖書館的形式提供有償閱讀服務。③數據庫模式,基于圖書的海量信息進行文獻的全文檢索和搜尋。④在線學習模式,是在線教育和培訓的平臺。⑤手機出版模式。內容提供商、技術服務商、運營商通力合作提供手機閱讀服務。⑥廣告模式主要以免費的數字內容吸引受眾,通過網絡廣告和增值服務獲取收入。⑦增值服務模式,輔助傳統出版,建立數據資源庫。⑧網絡出版模式以互聯網為流通渠道,以數字內容為流通介質,以網上支付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發行方式。小型書企根據自己的數字出版戰略與平臺規劃,審慎設計適合自身情況的數字出版商模式。
三、建設高效的數字出版平臺與管理流程
在模式明晰的條件下,下一步的工作是搭建相應的數字出版平臺。數字出版平臺的建設分為硬件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兩者不可偏廢。硬件建設是平臺建設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淘花網數字出版平臺就是基于淘寶網的硬件基礎,淘寶網數萬臺服務器處理龐大的交易服務信息系統,可以保證99.99%的安全可靠性。數字出版平臺的硬件要求高效、穩定和安全,無論是帶寬、服務器、安全或質量,都必須保證數字出版務的開展。技術管理是硬件設施發揮作用的關鍵。對工作流程軟件、數據庫、內容管理系統、網絡和流媒體服務器的有效管理能讓小型企輕松實現對數字內容的創建和營銷。軟件方面,小型書企涉足數字出版要做好三個模塊的工作。
①內容加工模塊的主要務包括內容資源收集、整理、加工和入庫。內容資源分為檔案圖書資源和在編圖書資源。內容加工模塊務包括對檔案圖書資源的數字化格式轉換和編輯加工,對在編圖書資源的校對、排版和電子書制作等。從某種意義說,數字出版是新媒體技術催生的產物,沒有新媒體出版技術,就沒有日新月異的數字出版創新,因此,小型書企要發展數字出版務,就必須站在出版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最前端。對于小型書企來說,發展和應用何種數字出版技術首先要考量其數字出版戰略和平臺需求。②內容資源管理模塊。這部分務包括進行資源數據庫的管理和安全保護,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產品庫管理、資源庫管理、前端編輯軟件等。③內容應用模塊務范圍包括出版務管理,如數字產品、數據庫、網站、在線營銷、移動出版、按需出版和自助服務的管理,同時協同的務管理包括數字樣書、自動化排版、電子菲林和POD管理等。務要發展,管理是關鍵。在戰略指向明確的條件下,管理理念、水平、模式體現的是執行力。因此,對管理流程的設計、執行就成為務順利開展的關鍵之一。
四、選擇合理、經濟的平臺搭建模式
數字出版平臺是數字出版的核心工作和樞紐。數字出版離不開數字出版平臺的建設和應用。當前,有三種路徑介入出版平臺。
(1)自建平臺。近年來,國內涌現出數家不同類型的數字出版平臺。從出版活動各環節看,中國出版集團、中南出版集團、盛大文學等著力搭建出版和分銷于一體的出版平臺。三大電信運營商、新華E店、九月網、漢王書城、當當網等打造的數字出版物分銷平臺。而小型書企較少有自建平臺的案例,如果有戰略需求,要確定自己能夠承受的費用水平和管理平臺的綜合能力。
(2)購買平臺。小型書企受限于整體實力,在自建方案不可行的條件下可以選擇購買成熟出版軟件。如方正阿帕比“出版社數字出版系統”具有網上書店、圖書在線翻閱、文檔管理、數字樣書庫、樣書推送、按需印刷預約等功能,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平臺開展數字出版務。購買平臺具有占地少、硬件和軟件投入小、數據量大、更新迅速、使用方便,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等優點。
(3)租用平臺。在這種模式下,小型書企租用成熟的數字出版平臺從事數字出版的全流程作的同時,保持自己的經營自主性和品牌獨立性。如劍橋大學出版社推出了大學出版在線服務,其他出版商可以把自己出版的書籍放在這一系統上,同時保留自己的品牌。早在2000年,北大方正就推出網絡出版整體解決方案。使用該系統平臺,出版社有兩種模式可供選擇:使用阿帕比系統制作好電子圖書,將電子圖書上傳到北大方正的網站上;使用阿帕比系統制作好電子圖書,然后將電子圖書上傳到自己的網站上。基于方正的阿帕比系統,國內的不少書企已逐步介入網絡出版領域。
五、構建高效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
數字出版包括圖書產品、產品運營、產品流通、支付方式的數字化,是一個完善的產鏈。通過數字出版平臺,讀者可以直接購買數字圖書、下載閱讀,最后完成整個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電子商務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技術環節,也是小型出版社普遍感到陌生的一個領域。電子商務系統夠通過顧客的信用卡或銀行收取現金。傳統的出版社需要研究自身的數字出版務如何與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等模式整合。
篇5
一、管理思想的創新。知識經濟以其所提供的信息知識和技術手段,在改變企業生產和流通各個環節的同時,對傳統的管理思想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滲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
1、建立“數字化”思想。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數字化管理將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數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技術,通過對管理對象和管理過程進行量化,來實現管理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在此就要求企業在人力資源、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管理都應基于信息化、網絡化,從而對企業組織制度、生產流程、交易流程、營銷方式、資金籌措方式等進行創新。
2、強調“人性化”思想。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的實現都依靠人來推動、完成,因此企業在管理上應充分發揮組織中人的內在潛力,實施“人性化”管理。這就要求企業對員工進行良好的物質、精神激勵,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利和責任,充分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首創性;為員工規劃美好的人生藍圖,加大對員工教育培訓的投資力度,使員工不斷地獲取知識;管理者要注意改進領導方法,做到真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海爾集團采用科學的人性化管理方法,推動了海爾的不斷發展:海爾對科研人員采用的是“賽馬而不相馬”的動態激勵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在科研人員內部把外部競爭效應內部化,每個人的收入不是老總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根據科研人員的成果創造的市場效果決定他們的報酬;同時,借鑒國外高新技術公司的經驗,在海爾計算機事業部逐步實行科研人員股份制,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潛能。
3、樹立“合作”思想。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能否有效的開展合作,這就要求企業實行供應鏈管理,加強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通過信息網絡,組織實現生產及銷售的有效鏈接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流動,從而降低成本,減少庫存,提高企業效率。
二、組織結構的創新。知識能否在企業內得到有效的應用,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員工能否順利地進行知識交流。因此,必須減少原有的管理層次,使組織結構扁平化,改集中管理模式為網絡化管理模式,從而增強企業的環境適應能力。
1、減少組織中的管理層次及管理幅度。在企業人員一定的情況下,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是呈反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減少管理層次,必然會增加管理幅度,反之亦然。這樣不利于實現企業的有效管理。因此,首先要減少組織管理層次,由金字塔型向矩陣型轉變,加速最高領導層與最低執行層的信息溝通,逐漸弱化職能層上傳下達的作用,真正實現在企業內部快速響應。其次,縮小組織的管理幅度。組織可以將與本企業主業無密切相關的事業或分公司從母體中剝離出去,實施集中資源,發展組織的新戰略;另外,組織也可以通過信息網絡與其他組織建立聯盟,實現資源共享。例如:生產企業或商業企業就可與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公司建立聯盟,借助物流公司技術力量、物流設施,實現商品的速遞,直投到戶。
2、加強組織內外部滲透性和協調性。網絡化組織中,企業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另加資源有限,在某些情況下不能自給自足,只能從其他企業獲取所需資源;另外有的企業完全不接觸實物商品,完全靠信息生存,這就要求加強相互間的協作性和滲透性。例如:Dell公司主要從事計算機產品的組裝,而零配件主要依靠其他的生產商提供,為了滿足這類訂單的需求,必然加強相關企業及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合作滲透,否則訂單可能會發生延誤,影響顧客消費需求的滿足。
三、營銷管理的創新
1、依托電子技術實現商務活動全過程管理的網絡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商務活動的電子化、信息化已成為各國商務發展的潮流,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務方式,運用網絡技術,對交易中的物流、資金流、商流、信息流四大領域以及采購和銷售兩個階段,進行全方位的滲透和改造,實現整個交易活動的自動化、電子化、信息化。電子交易雙方通過Internet進行商務洽談從而簽訂電子合同;通過建立專用網絡或公用網絡進行電子資金轉賬EFT,應用電子錢包E-purse、電子現金E-case等實現網上在線支付;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郵件E-mail,電子訂貨系統EOS,銷售終端POS實現在線采購或銷售信息的交流;通過有效顧客反應ECP,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導航系統GIS提供最佳的物流配送服務并對貨物進行全程跟蹤。
2、建立高效的知識網絡。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且以空前的速度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眾多的企業管理者認為,網絡是目前企業進行業務推廣最有力的助推器,為了更加快捷、方便地獲取和交換信息,企業應建立高效的知識網絡。一方面,企業應建設內部網絡系統,使企業員工和管理人員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平等地交換信息,消除不同階層員工之間知識交流的障礙,充分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在企業內傳播,使知識得到不斷的創新;另一方面,企業應建立外部網絡系統,加強與政府、消費者、供應商、合作者及有關機構和個人保持密切聯系,充分利用外部機構和個人的知識為企業服務。如:DELL應用網絡直接為用戶提品和服務(即網絡直復營銷),以超出IBM、HP等競爭對手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發展,在此網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四、企業文化的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要創建有利于員工積極性發揮,有利于資源共享的文化氛圍,形成與網絡組織管理相適應的價值觀。
1、培育富有創新力的企業文化。在知識經濟時代里,想憑一本厚厚的規章手冊發號施令,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想做到企業里處處有章可循也越來越不可能。因此,培育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軟環境”。在此,就要創造一種人本文化,以人為本,強調個人理性與發展,提倡冒險與創新,鼓勵職工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善于將企業的各項剛性規章制度轉化為隨企業發展不斷創新的柔性價值觀、經營觀,允許公司有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存在,形成個性化的企業文化。
2、培育團隊學習的氛圍。“學習型組織”是九十年代初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圣吉教授提出的。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共同學習、創造知識、開發技術信息、不斷創新的良好氛圍,使企業形成一個具有高度自由的“自由人”集合體與網絡化的知識信息共同體,形成不斷創新發展的經濟有機體,從而把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五、技術管理的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已成了企業競爭的制高點。技術創新和技術流動的全球化,為企業獲取新技術帶來了機遇,但也增加了對技術管理的難度。這就要求企業不斷進行技術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能力,從而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企業可在境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使技術創新跨越國界,并對研究開發機構進行跨國性管理與控制,把技術向東道國滲透和轉讓,使技術流動全球化,進一步擴大本企業世界知名度,從而占領世界市場。例如:我國廣東順德市的科龍集團,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鎮企業發展成為中國著名大型家電企業集團之一后,為了最終實現成為世界最大冰箱企業目標,在電器技術最為發達的日本設立了日本科龍株式會社,以獲取世界最為先進的信息和技術。
篇6
[關鍵詞]遺產地;保護與開發;協同機理;協同功效;數字九寨
1 問題的提出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凡被戴上“世界遺產”桂冠的項目即刻成為旅游者心中的“旅游勝地”,旅游活動急速升溫。在旅游需求推動下,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矛盾日益突出,引起學術界普遍關注。如何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理論上存在三種基本假設:一是重保護,以保護為目的,旅游發展服從于保護需要,以不破壞資源為底線;二是重開發,保護服務于開發需要,以開發促保護;三是努力平衡保護與開發矛盾,走旅游可持續發展道路。實踐中,三種假設何為上?第一、第二種假設雖然符合邏輯,可是在中國保護資金緊缺,旅游需求處于快速增長初期階段,受經濟利益驅動,往往難以守住保護的底線,現實中層層突破保護界線的案例屢見不鮮。第三種假設能否可行,理論與實踐正在積極探索破解之路。
“數字九寨”(全稱:“數字九寨綜合示范工程”),是國家建設部、科技部2004年列入的首批兩個景區數字化建設項目之一。2006年,建設部啟動了18個“數字景區”的試點,其中1/3的景區是世界遺產地;而后,又將數字化景區建設的試點單位擴充到24個景區(包括九寨、黃山兩個示范點)。基本形成以世界遺產地為主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試點體系。由于此項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各景區以自主探索為主,在實踐層面上,面對不少問題和困惑,迫切需要從首批實施項目中總結出可值得參考的實踐范式。然而,對此學術界尚未引起足夠關注,除黨安榮等2005年提到過“數字九寨”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將有望成為一個新的典范外,與其直接相關的研究文獻十分欠缺,顯然學術研究滯后于實踐。
基于此,筆者于2005年起,對“數字九寨”進行多次實地調研,從中發現“數字九寨”對資源環境保護與旅游開發具有了協同功效端倪。因此,本文從“保護與開發”視角,應用協同理論,實證“數字九寨”的協同發展原理及其協同效果,并提出強化其協同功效的保障措施。
2 協同理論與“數字九寨”的協同機理
2.1 協同理論與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聯系
協同理論,即自組織系統理論,由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Harmann Haken)在20世紀70年代系統提出。該理論揭示了自組織系統由“有序-無序-有序”的演進程式,指出自組織系統演化動力來自系統內部的兩種相互作用:競爭和協同。由于系統諸要素或不同系統之間對外部環境和條件的適應與反應不同,獲取的物質、能量以及信息的質量存在著差異,也就必定存在和造成競爭,而競爭的存在和結果則可能造成系統內部或系統之間更大的差異、非均勻性和不平衡性,這正是系統自組織的首要條件;而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則在非平衡條件下使子系統中的某些運動趨勢聯合起來并加以放大,從而使之占據優勢地位,支配系統整體的演化。其核心思想就是: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在外界作用與干預下,系統內部不同要素發生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
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成為一個和諧整體。遺產地或風景名勝區,本身融合了自然、人文、時空等多組分,都具有旅游價值。如按照《世界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具有突出重要價值、人類罕見、現在無法替代的財富。這一概念表明遺產地資源的稀有性,因而承擔了遺產保護、旅游展示、教育科研等功能。如果從風景名勝區角度解讀:“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可見,無論是遺產地,還是風景名勝區,旅游可持續發展是其必然的宗旨。同時,其作為一個地域系統,正符合協同論所說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自組織的地域系統,本身具有協同發展的基礎,在外界作用與干預下,可以使系統要素之間產生協同、共生、自成一體的效能,達成“協同―發展―持續”的內在統一,從而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此意義上,協同理論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
2.2 “數字九寨”的協同原理
1982年九寨溝被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作為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自此其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2001―2005年,九寨溝游客量年均增長率就達到14.05%,超出全國平均水平11.38%約3個百分點,超出四川平均增長率4.48%近10個百分點。由于發展初期,管理部門缺乏對遺產保護的明確認識,在應該保護什么或怎樣保護方面嚴重缺位。在早期“溝內游,溝內住”的旅游方式下,很快顯露出失控的旅游對自然遺產原貌的侵害威脅,使保護與開發兩個子系統遠離了平衡態。
如何讓無序走向有序?2001年,九寨溝管理局在采取“溝內游、溝外住”接待方式的同時,針對游客量的迅速增加,在全國景區中率先考慮游客限量保護管理策略,而解決的思路最終落到電子商務上。無疑,“數字九寨”肇始于這個關鍵性的思路,以此為開端,在“有效保護和整合自然遺產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最優化綜合效益”的目標下,逐漸形成了景區數字化建設項目規劃方案。雖然在規劃設計思路中,沒有明確提出協同發展的概念,但是,“數字九寨”產生背景和追求目標蘊意著協調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因而在實踐中,具有了合理的協同機理內核。
“數字九寨”的協同動力原理,蘊含在其技術層面構建的“2312”運行結構模式中,即“2”個層面:應用系統層和基礎平臺層;“3”個方面:資源保護數字化、運營管理智能化、產業整合網絡化;“12”個應用系統。具體表現出3種動力原理:
第一,協同效應原理。就是系統內各子系統相互協調、合作或同步聯合作用,產生出超越自身單獨作用效果,形成統一有序的效果。如“數字九寨”管理系統中的智能監控子系統,是集森林防火、植被保護、溝內治安交通監控、景區游客監控、門禁監控、票務窗口監控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景區聯網監控系統。該系統依托安裝在景區內主要景點、服務區、險要路段、停車場、售票中心、檢票口和重點保護控制區域等的電子探頭,將獲得的圖像通過光纖同步傳輸到智能監控中心的電視屏上,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各景點的人流量、 車流量、安全秩序、環境承載情況等,既給管理者提供景區旅游活動與環境平衡態的信息;又向旅游者提供即時的景區旅游環境質量信息。一旦環境和旅游之間出現無序征兆,管理者即可調度、分配景區管理資源,做好園內游客的游程疏導,為平衡資源保護與旅游精細管理做出科學、合理決策。而且因其聯通上層的資源保護、旅游運營管理、產業整合三個系統,成為聯動“數字九寨”各級系統共同促進景區保護與開發達到有序的重要技術平臺。
第二,伺服原理。就是當系統處于不穩定點時,系統的動力學結構通常由序參量決定,而系統其他變量的行為受到序參量的規定,可以自發形成新的有序結構。在協同論中,序參量是整個系統中矛盾的集中體現,它不僅主宰著系統演化的進程,而且控制著系統演化的結果。序參量可以隨情景而變。如在旅游高峰時期,游客容量就會成為景區在保護與開發管理上的序參量,對“數字九寨”管理系統起著支配或役使功能。即一旦網上訂票和景區門禁票務售票達到設定的日游客限量值時,電子商務系統、門禁票務系統即會自行停止當日的訂票和售票,自動順延進入下一個旅游日,自發控制住景區的旅游容量。而此時,景區的旅游運營管理將圍繞系統提供的游客量信息做出合理的匹配性安排。如全程啟動景區監控系統,業務部門及時對游客集中的景點調度環保車載式流動廁所;餐廳則提前按日游客量在溝外做好食品粗加工準備,并對溝內二次加工產生的垃圾、污水事先安排好調度清運車輛和人員,保證及時清運出溝外集中處理。使景區盡可能不留下人為活動的“污跡”。即使在最大旅游容量下,局部環境偶爾出現承載的超負荷,系統都會立即反映出來,幫助管理者迅速采取有效手段,讓局部區域系統的環境與旅游運營又進入新的有序狀態。
第三,自組織原理。是指當外部輸入一定的能量流和物質流后,系統的不穩定必定存在,系統通過子系統自身漲落力的推動,從無序走向新的有序結構。如在“數字九寨”管理系統中,保護與旅游運營管理雖然分屬于資源保護數字化和運營管理智能化兩個系統,但其通過智能監控系統,聯成了統一整體;而又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與外界無邊界的業務鏈合作伙伴聯成一個競爭、共生的合作網絡關系。當景區保護與開發呈現矛盾時,因會影響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引發利益相關者自覺調整自身的利益需求,并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促使保護與開發形成更加穩固的新的有序系統。
3 “數字九寨”的協同功效
3.1 協同資源保護能力與旅游發展效率同步提升
2001年,九寨溝日最大旅游容量被測定為1.2萬人。但伴隨數字化的建設,其協同效應原理較大地提高了景區在主要景點監測、游客疏導、資源調度等方面的管理效率;配合貫穿景區人行棧道的興建,景區無塵路面改造,以及景區拆除原接待建筑后擴大了植被面積等基礎設施的改善,2004年起,景區日最大旅游容量已提高到2.8萬人。與此同時,因電子商務擴大了營銷界域,隨著旅游容量的提升,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年,九寨溝旅游收入為0.92億元,2005年則達到4.38億元,年均增長率47.71%,是四川省平均增長率23.11%的一倍,是全國11.38%的4倍。在現階段我國世界遺產地、風景名勝區保護資金主要來源于旅游收入的現實下,“數字九寨”的這一協同功效價值的意義非同一般。
3.2 協同旅游運營績效與生態質量穩步共進
保護與開發如果未置于一個完整系統加以考慮,往往是以生態質量的下降作為旅游運營業績增長的代價。但是,走協同道路,效果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數字九寨”自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實行游客限量管理后,其在協同旅游運營與生態環境效果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一方面,實行旅行團100%網上訂票管理,網上訂票占總售票量80%左右。從游客分布看,九寨溝平時日接待量保持在幾千人規模,只有黃金周,游客量引發的滿意度和生態質量問題才對“數字九寨”的協同能力產生最大考驗。但是,在旅游運營管理各系統、特別是智能監控區接待系統的幫助下,即使達到最大容量2.8萬人時,通過合理分流、加強監控與管理適時調度,景區服務也同樣可做到像平時的從容、有序和精細狀況,仍能滿足游客的高質量體驗需求。如2002年以來,九寨溝景區已做到連續多年游客投訴率為0,電子商務網客戶滿意度也達到98%以上。
“數字九寨”推動運營績效提高的同時,協同推進了生態保護管理質量的提升。在2006年九寨溝管理局委托四川大學、四川德豐公司共同完成的“‘數字九寨’綜合集成評價”結果分析中,其生態環境維持和改善指標的綜合績效評價值由2002年的1.00上升為2005年的1.20。
3.3 協同旅游運營流程和資源保護管理流程趨于優化
當“數字九寨”作為技術創新項目,承擔起推動管理變革,促成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時,業務流程即是整個系統趨向有序的序參量,其伺服原理在發揮作用中要求管理者創造條件,強化序參量朝著有利于推動遺產保護和旅游發展達到穩定有序的方向漲落躍進。
“數字九寨”的實施,改善了原有的旅游運營業務流程,使景區80%以上的客戶受益于網絡信息平臺優化的核心業務流程,即:
旅游產品開發網上推介銷售合同談判與訂立網上預訂支付客戶到達后的信息化管理(電子訂單號取票、聯網門禁系統)游客進入景區的監控與接待服務
同時,在遺產保護管理上,也建立起了精細動態的數字管理流程,即:
景區空間信息系統收集大氣、水、森林、地質等資源信息數據自動分析自動傳播建立資源數據庫提供管理者保護管理決策
因業務流程的優化,景區管理系統的有序度和效率得到較大提高。如專家應用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結構理論對“數字九寨”管理效益進行評價的結果表明,2002年管理熵值為-1.5449ME,2005年下降為-2.1324ME,降低了0.5875ME;管理效率增長幅度達到38.03%。
僅以電子商務系統為例,這是改變業務流程、提高保護管理綜合效益最典型的子系統。自2002年投入運行以來,截至2006年4月,該系統已穩定實現無差錯在線交易約13億元。其全球性、便捷性特點,對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大銷售量發揮了積極作用。2002―2005年,九寨溝市場占有擴大率是我國世界遺產地平均水平的3倍,游客數量增長率是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的1.32倍。因其具有控制游客量和提供游客信息功能,景區日常保護與運營管理減少了盲目性,降低了管理成本。2005年,九寨溝主營(旅游)業務收益率超出同行業平均水平2.34倍。
3.4 協同旅游產業共贏機制和遺產保護持續機制互動鏈接
旅游產業關聯性極強,旅游供應商、渠道商、服 務商在旅游開發中自組成旅游產業鏈的合作伙伴關系,任何一個合作者的漲落推力行為,都會對整個產業鏈各自利益產生聯動影響。“數字九寨”的自組織原理,協助建立起了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為遺產地資源保護和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長效支撐。從其運行效果看,基本上探索出了一個基于互聯網的“資源整合、專業分工、規模發展”的產業運營協同模式,作用的關鍵仍然是電子商務系統。該系統涵蓋了在線預訂旅游線路、酒店、航空機票、景區門票、景區餐廳、旅游保險以及提供行業信息服務等綜合性業務;涉及對象從九寨溝景區擴展到四川及國內主要風景名勝區,通過網絡平臺提升了相關業務伙伴的運營效率,有機地實現了利益捆綁。如截至到2005年12月,九寨溝電子商務在線交易總額10.43億元,其中,非九寨溝景區的交易量超過了774萬元。通過該網站,都江堰、四姑娘山等景區的網上門票銷售量占各景區門票銷售總量的40%左右;每天有近2000家旅行社通過九寨溝網絡購買各景區的門票及其他產品。隨著旅游資源和銷售渠道整合范圍的逐步擴大,產業協同優勢逐漸明顯,有利于協同推動建立資源保護與旅游產業的良性互動循環機制。
4 強化景區數字化協同功效的保障措施
“數字九寨”是一個管理信息系統,又是一個與資源保護、旅游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項目。迄今為止,“數字九寨”是我國應用信息技術在景區保護管理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上,相對完整的科技創新管理系統模式。經過幾年的探索性建設,對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信息化建設具有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但從目前實際運行中呈現出的一些問題來看,要借助數字化持續發揮和不斷提升有效的協同功能,必須從以下幾方面為數字化建設提供基本保障:
4.1 確保人力資源與信息技術發展相匹配
數字景區建設需要與之匹配的人力資源支撐,需要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旅游專業知識;既懂旅游開發管理,又懂保護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從九寨溝管理局2005年人員的學歷結構看,大學本科以上僅占20%;只有1名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據調查,在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有近1/3的人員不熟悉電腦的使用,缺乏信息技術基本概念和知識。鑒于我國世界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多遠離中心城市,在技術創新人才的獲取上會受到地域限制,應從管理上高度重視人才激勵機制的建立,從人本化管理角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者素養的提升,開展員工職業發展規劃管理,設計合理的薪酬及福利政策,提供良好的培訓學習機會,不斷改進工作生活條件,以吸引和留住技術管理型創新人才。同時,可與高校合作,開展定制培養具有信息技術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確保技術創新發揮長效效應。
4.2 注重加強科學管理,促進信息化設施平臺的深層次應用開發
科技創新不等同于科學管理,它只表明具備了現代科學管理的技術方式。管理和技術的創新活動是一個交替、循環提升的過程。即技術進步總是向管理提出變革要求,管理通常以組織變革方式保證技術創新順利實施,鞏固創新成果。在市場競爭下技術進步永無止境,管理創新也就不會停止。“數字九寨”推動管理創新中,在信息系統支持決策方面,特別是在知識庫提供、商業智能等高端應用開發上還欠深度,整個系統的應用效率尚顯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技術工具實現科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從中發掘出我們尚未發現的新功效,提升其協同景區各要素系統同步和諧發展、穩固系統的有序,是有效發揮數字化技術協同功效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重視科研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建立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地加強技術設施平臺的深層次應用開發研究,力爭變技術資源為技術資本,變技術平臺為精細化科學管理績效;以技術創新不斷推動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的完善,以科學管理推動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3 建立遺產地公平有效的投入管理機制
世界遺產是全世界人類包括子孫后代共同擁有的財富,遺產地管理者不是世界遺產的“業主”,只是“管家”。遺產景區科技創新的根本目標在于可持續發展,因此它不只是遺產地管理部門自身的發展問題。如果將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管理局限于遺產管理部門,則憂患難免。如“數字九寨”二期工程的建設正在進行,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隸屬于阿壩自治州政府的九寨溝管理局多方努力籌措,缺口仍然較大。這種將數字化建設需要的資金、將保護遺產的責任壓給地方,由遺產地管理部門獨自承擔的現象,完全有悖于《世界遺產公約》規定。這也就是為什么當保護與旅游發生沖突時,管理者常常會把解決矛盾的砝碼偏向旅游一隅的真實原因。所以,必須建立起公平有效的投入管理機制。首先在組織建制上,建議設立國家遺產管理部(或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我國世界遺產地的整體保護管理,省、市、區及以下地方政府設立相應管理機構,改變目前“小地方、大責任”的地域歸口管理局限,以及各級部門多頭管理的“管而不實”失位、缺位局面。其次,要加強保護立法。建議采取國外經驗,建立中國的《世界遺產保護法》,改變目前《文物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在保護投入等基本條款上的缺失以及政出多門、管理效果差的現狀。在法律中應明確保護的內涵和內容,保護投入的責任分擔問題。建立起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各個利益群體投入為主體、社會團體和外資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保護資金投入體系。讓遺產地管理者騰出更多精力投放到推動技術創新、以促進保護與旅游持續協同發展的研究和實踐探索中。
篇7
關鍵詞:餐飲業 凈資產收益率 產權比率 杜邦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2-080-02
一、我國餐飲業目前的發展現狀
餐飲業是我國第三產業中一個傳統的服務性行業,其發展經歷了改革開放起步、數量型擴張、規模連鎖發展和品牌提升戰略4個階段。目前,全國已有餐飲網點400萬個。同時,超大規模企業開始涌現,有11家企業的營業額超過10億元,有34家企業的營業額超過5億元,其中前十強的營業額達到336.76億元,同比增長18.4%,占百強營業額總量的49.34%。百強企業的整體規模穩步提升,表明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加強。2010年1~3月,全國餐飲收入分別為1425億元、1381億元和12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3.7%、21.2%和15.3%。目前,我國餐飲行業的經營領域和市場空間不斷拓寬,經營檔次和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經營業態日趨豐富,投資主體和消費需求多元化特點更加突出,網點數量和人員隊伍繼續擴大,餐飲市場更加繁榮,消費的個性化和特色化趨勢明顯,追求健康營養和連鎖規模發展成為主題。集團化、品牌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步伐加快,餐飲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推進。
二、我國餐飲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案例分析
中華著名老字號――“全聚德”是我國第一例服務類中國馳名商標。“不到萬里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全聚德備受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游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大菜品和技術研發的投入,2010年公司菜品研發費用投入65萬元,技術研發費用投入60萬元,共計研發費用投入125萬元,比上年增長約13.64%。研發上的投入使公司菜品技術管理、技術研發等工作取得了新進展,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上半年度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如下:
1.主要會計數據。
2.主要財務指標――杜邦分析法。
其中,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5.47%×1.59=8.70%,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4.89÷(13.1-4.89)=59.56%
對于絕大多數公司來說,凈資產收益率是更加合適的管理業績衡量標準。該指標是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營運效益越好。資產負債率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債務越少,自有資金越雄厚,財務狀況越穩定,其償債能力越強。產權比率反映了企業自有資金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企業要經營盈利,首先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毛利額越大,毛利率越高,利潤總額也越大。營業凈利率指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業營業收入創造凈利潤的能力,是企業銷售的最終獲利能力指標,該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從營業凈利率的指標關系看,凈利額與營業凈利率成正比關系,而營業收入額與營業凈利率呈反比關系。公司在增加營業收入額的同時,必須相應的獲得更多的凈利潤,才能使營業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營業凈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進公司在擴大營業業務收入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從上述主要會計數據及財務指標中可以看出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80298.00萬元,營業利潤達到45474.61萬元,凈資產收益率是8.70%,資產負債率是37.22%,產權比率是59.56%,毛利率是56.63%,營業凈利率是8.77%,說明該公司長期償債能力較強,盈利能力較好,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經營成果穩定,未來發展能力強勁。
三、我國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餐飲市場將呈現出連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國家依靠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政策,將居民的消費能力釋放出來。2011年,隨著《全國餐飲業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3)》的深入推進,餐飲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將繼續擴大。而且,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旅游經濟的重視,國內信息技術和高速交通等旅游業軟硬件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將使旅游業步入黃金發展期,而與旅游相關的餐飲業將從中獲益。從一定程度上講,餐飲行業是完全競爭的行業,行業集中度相當低,未來發展的趨勢是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規模企業的整合。未來,我國餐飲業的發展趨勢將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餐飲業的發展模式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和集團化。當今社會,放心消費已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一個共識,消費者更加信賴認可大品牌或連鎖餐飲企業,更傾向到這些店面用餐。因此餐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樹立自己企業品牌特色形象,吸納更多的消費者,已成為各餐飲企業的一個重要法則。
2.快餐業將快速發展,其市場占有率將占到整體餐行業的40%左右。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就餐,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將進入更多的白領階層和普通家庭中,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節奏的生活,優其是以早餐、中餐為主,這樣就促進了快餐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3.未來餐飲業發展的主題將成為節能、環保、生態、綠色、安全。餐飲企業除了要按照規定的條件經營,其長久生存的根本還在于對企業成本的控制,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以及積極響應國家節能、環保的號召。在經營過程中,餐飲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將主要集中在節能、環保、生態、綠色、安全等方面。
4.餐飲融資擴張,已成為國內餐飲業加速發展擴張的一種新模式。目前國內優秀的餐飲企業已經開始提煉經營技術、申報餐飲專利、積淀品牌價值、整合上下游資源。融資擴張成了國內餐飲業加速發展的新模式。小肥羊、俏江南等眾多餐飲業已開始吸納資金,快速擴張。2011年將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餐飲行業,加快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5.網絡營銷、數字化營銷將成為未來餐飲營銷的新熱門。隨著3G網絡的開通,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多消費者會在網上尋找一些特色、優惠的餐廳用餐。很多餐飲企業也會通過網絡營銷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在經營上,餐廳設置了電子菜單進行電子點餐,從點餐到菜單都利用電腦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出菜速度,有效節省了人力成本,解決了經營中的成本問題。網上營銷、數字化營銷等電子商務手段將成為餐飲業很流行的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2011-2015年中國餐飲行業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告.51行業報告網,2011-8-19
2.2010年我國餐飲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合智情報工作網, 2010-06-10
3.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2010年中級會計資格財務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篇8
關鍵詞: 鐵路信息化 鐵路高職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養模式
引言
由于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當今世界已進入數字時代、信息時代,各行各業都無不進入信息化過程。鐵路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大眾化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肩負著提供運力支持、當好先行的重要歷史使命,必須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依靠信息化提升鐵路產業[1]。鐵路信息化對軌道技術人才的需求非常緊迫,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的培養迫在眉睫,這對鐵路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人才培養要求,那么,鐵路高職院校如何轉變觀念,跨越思維,探索出一條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思考。筆者受文獻[9]的啟發,在總結傳統培養模式的特點基礎上,借鑒國外的和其它相關行業的培養模式,對鐵路信息化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深入探討。
1.鐵路信息化的特點
為實現新時期新階段鐵路跨越發展的戰略任務,鐵道部頒布了“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鐵路的運輸信息系統的總體目標、體系結構、發展戰略與實施策略。鐵路信息化建設必須適應鐵路高速化、重載化及密集化的發展趨勢,突出運輸組織、客貨營銷和經營管理3大領域,以東部鐵路和繁忙干線為重點,積極發展新一代調度集中系統、綜合調度信息系統;完善運營管理各專業系統,建設運輸智能決策系統和鐵路電子政務系統;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建設[1]。鐵路信息化具有以下特點:
1.1 覆蓋范圍廣。
鐵路信息化覆蓋運輸安全、運輸組織、技術裝備、客貨營銷、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和關聯帶動作用,將對各生產要素起到催化作用,可以使我國鐵路以較高起點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
1.2 信息關聯交叉。
鐵路是由車、機、工、電、輛五個系統構成的網絡型基礎產業,各個子系統都圍繞列車的安全、高效、優質運行而發生關聯協同運動。協同關聯運動的關鍵在于為了實現運輸生產的某一特定功能,相關部門、工種密集,工作、職能交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作業點、聯動線、協作網”,“多重作業聯合、多元部門集合、多級信息傳遞”,構成鐵路系統的綜合立體交叉網絡的節點,相互關聯的各種信息系統構成了鐵路運輸生產系統的神經網絡[3]。
1.3 系統規范有序。
鐵路信息化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車、機、工、電等各個部門和單位,所以必須有一個科學、協調、有序、健康的體系結構指導其建設。鐵路信息化的目標是“保證鐵路信息化有序、規范和可持續發展,將國內外先進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鐵路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不斷調整和完善鐵路的各種信息系統,深入開發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專業信息系統的效益,實現鐵路市場營銷社會服務、運輸生產安全保障、運輸組織管理決策等方面的現代化,……”。[3]
2.鐵路信息化發展競爭力戰略模型中人才的地位
“鉆石理論”是波特在競爭優勢理論中提出的[8],它重視企業外部條件,從產業和企業競爭力的角度出發,研究一個國家決定和影響特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各種因素,不僅能夠全面反映出目標市場中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而且可以反映出企業的內部結構、戰略選擇,以及同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可以從各個層面系統地為提升競爭力、確立競爭優勢提供分析體系和研究方法[4]。
文獻[4]引用鉆石理論建立了鐵路信息化競爭力戰略模型,如下圖1所示。
這個模型把鐵路信息化競爭力細分為拉動力、推動力、引導力和支持力。從這個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才”是鐵路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支持力,在推進鐵路信息化的過程中,每年需要數以百萬計的具有鐵路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各類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交通技術、現代管理技術、現代物流技術及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型專業人員,因而對這類人才的培養需求更為迫切。
3.鐵路信息化對高級技術工人的要求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而高職教育如何適應現代化的發展,培養出適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新型人才,是擺在高等職業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6]。這個課題對鐵路企業尤其突出。
鐵路信息化注重的是信息的及時精準、實時傳遞與集成共享,力求技術與管理結合,企業內部組織的功能越來越趨向柔性化。安全運輸生產依靠及時準確的信息,信息化的過程需要人才和知識。使用先進的設備和建立完善的計算機網絡是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但它并不是信息化的全部。只有重視人力資本的開發和合理利用,才能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鐵路信息化對各個崗位的作業人員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3.1 強調創新意識,強化全局素質。
信息化的過程是企業員工素質提高的過程,是體現創新精神和協同精神的信息化企業文化逐漸樹立的過程,企業員工已不再僅僅是孤立的、局部的、獨立的單元上簡單的作業者。鐵路信息化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較其它行業更加突出,所以高職院校更應該注重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創新意識等全局素質的培養。
3.2 強調綜合能力,強化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力。
鐵路信息化對高職人才培養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高素質技術應用型、綜合型、創新型人才。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一線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主力,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更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獲取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3.3 一專多能,知多識廣。
鐵路企業運輸生產服務過程的信息集成具有突出的復合特性,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更高,要求“專”而“廣”。現代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鐵路崗位已不再是簡單的單技能作業,工人除了要精通某一專業技能外,還要具備熟練運用數據信息進行交流的本領,這里涉及現代軌道交通技術、數據庫及網絡技術、現代管理及物流技術等,所以學生的知識結構應該是“一專多能、知多識廣”,要“專一門,通兩門,知全路”,只有這樣才能在鐵路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適應崗位調整及技術更新的需要。
3.4 具有學習能力、分析判斷處理能力。
信息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以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迅猛發展,任何培訓都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現代人必須學會“學習”,具有“學習能力”,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大量的學習,掌握分析判斷的能力;通過反復的、堅持不懈的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深入刻苦的學習,把握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學習能力對信息化背景下的鐵路職工尤其重要,沒有學習能力就跟不上現代鐵路高速發展的步伐,終將被淘汰。
4.鐵路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應把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創造性思維、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技能作為育人的目標。根據鐵道部制訂的“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框架”,針對現代鐵路高速發展的特點,為體現“與時俱進、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培養出適應鐵路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及時改革培養模式,適時調整教學組織。
4.1 教育理念――培養素質是育人之本。
素質教育永遠是教育的基礎。信息時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優勝劣汰更加突出,迫使終身職業向多次擇業轉變,勞動者應具備不斷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具備不斷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強調職業素質的培養,強化崗位技能的培養,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對于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主動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善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開拓新領域。
根據鐵路信息化的特點,更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高度關聯的全局觀念,突出培養學生建立超強的責任意識的自覺性,教育學生在鐵路崗位上必須始終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強調一絲不的工作態度和優質的服務就是安全生產,牢固樹立小崗位、大鐵路的整體意識。
4.2 課程體系――構建“大平臺、小模塊、模糊群、重定向”的創新結構。
鐵路信息化以運輸生產過程的多種知識融合為基礎,將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交通技術相結合,涉及運輸生產的全過程,因此新的軌道交通技術高職課程體系必須根據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要求來構建,讓所有學生在“培養適應鐵路信息化的應用人才”這一共同目標指導下,重新搭建鐵路信息化人才平臺下的“一專多能、知多識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形成“大平臺、小模塊、模糊群、重定向”的課程體系結構。
4.2.1大平臺。是鐵路各不同專業或專業方向(機車、車輛、信號、運營等)所需的共同知識、共同技能或專業方向所需的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將原來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界定、整合、取舍和拓寬,形成具有共性意義的課程體系。大平臺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堅持“必需、夠用”原則,將部分專業基礎課作為專業課中的一個模塊,簡化純理論,突出理論中的實踐。鐵路信息化包括運輸生產過程數字化、運輸調度數字化、運輸統計和服務數字化、企業管理數字化,在大平臺上要加大計算機課程中與鐵路信息化相關的知識的培訓,可根據專業方向適當調整課程權重。
4.2.2小模塊。是專業課或專業方向特定的知識和技能。
4.2.3模糊群。是在小模塊劃分時根據專業相關或相近的程度,適當模糊課程的界限,促使課程融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能力,有一定自由度地個性化選課,形成“一專多能、知多識廣”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進而達到“專一門,通兩門,知全路”的知識體系要求。專業模塊將實踐課和理論課融合一體,強化實踐,在實踐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2.4重定向。以3年制的高職為例,采用行業―專業群集(鐵路――車、機、工、電、輛)模式,前3個學期在大平臺上學習,后3個學期重定專業方向,讓學生在校期間先對鐵路行業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初步的了解,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重定向選擇專業方向,每種選擇都提供一系列與一組專業群的相關課程,將大行業和小專業教學結合起來。
4.3 教學模式――側重創新、實踐、應用、個性的新模式。
加強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改革和創新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積極倡導啟發式、引導式、開放式、探究式等教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學習。
大膽創新,突破傳統的“點―面”的模式,逆向思維,從“面”入手,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擴展到復雜的理論知識。教師要“授之以漁”,重視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善于獨立思考,勇于開拓創新,樂于研究個性化,進而學會“學習”。“學習”是一種能力,具備這種能力有多種途徑和方法,有學校學習、培訓學習、網絡學習、多媒體學習、交流學習和自學習等;具體的方法有應用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指導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
還可以采用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培訓融合的模式,以及工作本位學習、學校本位學習和聯合活動等模式。
4.4 教學方法――探索和推廣“行為導向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鐵路屬于特殊行業,教學中的專業實踐不可能全部深入到運輸生產一線,學校要花大力氣構建數字化運輸生產的仿真平臺,讓學生通過仿真系統參與實踐,了解鐵路是如何實現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流動,完成運輸生產的全過程。在教學中通過真實應用背景項目的引入,讓學生對運輸生產的計劃部署、調度指揮、跟蹤監控、安全分析、數據統計、信息處理等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將模擬演練貫穿在各教學模塊中,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演練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實施、總結、分析、對比,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探索和推廣“行為導向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5.結束語
鐵路信息化對人才需求特別緊迫,鐵路信息化對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從素質、能力、知識、學習等方面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必須從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上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新整合。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在大平臺、小模塊、模糊群、重定向的課程模式下建立“一專多能、知多識廣”的知識結構,達到“專一門,通兩門,知全路”的要求,以適應現代鐵路的高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鈞培.中國鐵路信息化建設與展望[J].鐵路計算機應用,2005.2,95.Vol.14.NO.2.
[2]馬建軍,許紅,楊浩.鐵路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研究[J].交通與計算機,2006,3,(第24卷)總130:77-81.
[3]汪曉霞,陳春陽,李學偉.實現鐵路跨越式發展的信息化重點任務研究[J].中國鐵路,2003.12.
[4]孫亮,汪曉霞.基于競爭力的鐵路信息化戰略體系[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03:175-176.
[5]《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研究》課題組.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研究報告[R].北京:北方交通大學,2000:26-27.
[6]俞仲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2002,(5).
[7]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3,(3).
篇9
1.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當前,我國鐵路運輸安全管理體制相對寬泛,缺乏針對性的技術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有效性較弱,不能從細節入手,將安全管理落到實處。此外,由于安全管理體制相對簡單和籠統,形式化較為嚴重,使得管理團隊對于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的把握不到位,因此會出現管理團隊束手無措的尷尬局面。此外,鐵路安全管理體制只是形式上的制度,對于鐵路安全管理的相關信息及數據的處理相對滯后,因此,難以形成嚴格化的、系統化的專業信息交流與互動。此外,安全管理的執行力不夠順暢,往往是上級要求和重視的情況下,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才得以貫徹和執行,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能將安全管理觀念深入到各個環節中。
2.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團隊專業化程度較低。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團隊的專業化程度將直接影響鐵路運輸安全,成為鐵路運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大問題。鐵路運輸管理的行政化體制下,運輸安全管理團隊人員隊伍建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團隊的專業化程度影響著鐵路運輸安全和鐵路貨運管理的水平,由于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團隊的專業性技術不夠強,再加上缺乏長期有效的、專業化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得管理團隊整體的專業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較好的開展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活動,對鐵路運輸造成一定的影響。
3.鐵路通信工程建設存在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和應用,鐵路事業的信息化和數字化趨勢日漸深入。鐵路通信在鐵路正常的運行過程中發揮著保障性的作用,是鐵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撐,是保持鐵路各管理部門進行信息交流互動,保持信息聯動,保證鐵路平穩運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伴隨著鐵路列車向高速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為了確保列車的平穩運行,提高列車運行過程中的信息互動,提高列車控制系統性能,進一步實現有效的人機控制,亟待建立一個功能更加完善、技術構成更加先進的鐵路通信網絡。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活動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要求施工過程中注重技術的管理和創新,在傳統的通信工程施工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大幅度的飛躍,促進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的科學化、數字化、信息化,實現鐵路通信的快速升級,從而使鐵路通信網絡在國民經濟中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鐵路運輸過程中,為了適應當前鐵路速度不斷提升和運載量增大的特點,鐵路通信工程必須作為一項重要手段。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對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須從我國鐵路通信工程施工的發展現狀出發,在對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實現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
4.鐵路運輸監管體系不健全。鐵路運輸監管體系不健全是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另一個因素。監管體系不健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即監管體系的持續性不強和監管體系的執行力度不夠。鐵路運輸管理條例中不缺乏相應的監管體系,在通過分析監管體系我們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的鐵路運輸監管體系未能實現微觀的安全監控的目標,只是從宏觀上加以把握和調控,執行力不夠。此外,鐵路運輸公司未能建立起長效化、制度化和體系化的運輸監管體系,因此,監管體制執行的持續性不強,對鐵路運輸安全構成一定的隱患。
二、鐵路貨運管理體制改革方案
1.增強市場適應性。增強市場的適應性,加強市場化改革是鐵路貨運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和核心工作。當前,我國鐵路市場自2008年以來盈利額不斷下降,2013年一季度凈虧損為68.76億元,鐵路行業負債累累,嚴重影響了鐵路基礎性設施的建設和發展,而作為鐵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貨運運輸體制改革首當其沖。當前我國的鐵路貨運運輸以大宗貨物為主,其中煤炭的運輸量占據首位,然而大量貨物的運輸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只能尋求其他的方式加以運輸,因此急需加強鐵路貨運管理體制改革。改革首先應從貨運價格改革入手,應根據市場的需求和運輸需求的變化適當調整鐵路貨運定價,適當提高鐵路貨物運輸的價格。此外,要促進貨運流程的改革,以充分提高貨運運量,實現多式聯運的方式,從而實現“門到門”的運輸,要進一步深化“實貨制”運輸方式改革,加強營銷力度,簡化貨運受理方式,為鐵路貨運范圍和效率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
2.堅持以“服務型”導向為依據。當前我國鐵路貨運管理體制改革的另一項重要措施是加強轉變經營管理觀念,以“服務型”為導向,讓更多的貨主感受到實惠和利益,增強貨主的安全感。鐵路貨運管理體制改革應該堅持服務型的原則,使得貨物運輸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從貨物運輸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為貨主提高便捷、實用、精簡的貨物辦理流程,進一步降低貨物運輸辦理門檻,讓更多的貨主選擇鐵路貨物運輸。此外,鐵路貨物運輸要充分尊重和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增強運輸的靈活性,從貨運運輸的需求出發,調整貨物運輸的運輸方式和管理方式,為貨主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要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要以最簡單、最全面、最快捷的方式辦理貨物運輸,為貨主提供最大的便利,增強貨主的滿意度。
三、結語
篇10
關鍵詞:電子簽章 合同管理系統 法律效力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104-02
一、合同管理系統的流程及電子簽章的重要性
在研究合同管理系統的過程中,首要的是了解合同執行的各個環節,及其相應模塊功能分析和業務處理,確保合同管理系統的流程能夠順暢執行,各層級之間能形成有效的關聯與互動關系。研究多數合同系統的功能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合同文本處理、合同審簽流程、電子簽章生效、合同執行與付款、合同變更與終止等業務模塊。
第一:合同文本處理。合同管理系統的合同數據的唯一入口,用戶可根據系統既定的合同模板規范,在系統中準確填報合同基本信息。生成合同文本的過程可以手動錄入合同的必要信息:包含合同甲乙上方信息,合同標的,合法規定的相關合同的交付時間、交付物形式、付款形式及付款要求、合同驗收標準、知識產權規定等。根據合同的不同形似可以選擇不同的合同模板,其中合同關聯信息以附件形式上傳。對于合同文本處理部分,通過錄入信息轉化為合同模板內容,并支持生成word、pdf合同文本及導出操作等。
第二:合同審簽流程。合同審簽流程實現合同信息的電子化審批過程,要做到合同審定環節的可定制,審批順序可調整,合同審批過程可監控,處理意見可追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雙向審批過程,合同審批人員需要根據具體法人單位的管理特點設定審批環節,每個審批環節均可以查閱合同文本信息,供審批人做出審批判斷。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可以進行逐級審批,審批流程結束合同可以進行電子簽章。
第三:電子簽章生效。電子簽章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確認性。在線合同要求甲乙雙方均可以使用電子簽章,保證合同在線文本的有效性。甲乙雙方的企業信息需要利用工商、金融渠道進行信息的企業信息的認證,并獲得電子簽章密鑰介質。通過合同管理系統對于簽章時間控制,避免甲乙上方同時操作同一份合同。簽章完畢的合同作為有效合同文本被保管成PDF格式文檔,可以被調閱、下載、跟蹤文檔變更。
第四:合同執行付款。合同的執行過程中必然有時間約束、合同交付內容及質量、合同款項的支付等新信息。信息化系統可以根據客戶在合同管理系統中錄入的時間、費用等信息對于合同執行進行管控和約束。除此之外,要對約束條件進行集中分析,要對合同的交付內容進行分析,時間不能早于合同起始時間,或晚于合同終止時。
第五:合同變更與終止。根據合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可預知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合同或終止。需要變更合同時,需申請合同變更申請,并由雙方確認變更后的合同條款。雙方單位進行確認并同意后,可以啟動合同審簽流程,保證變更后的合同真實有效。
二、電子簽章合同的法律有效性
電子簽章是保證合同有效性的核心。電子合同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電子簽章的設計與實現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安全,書面合同需要由當事人和負責人簽章、蓋章,以便讓雙方識別是合同責任人,認可合同內容的同時確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靠技術手段識別電子合同簽章人的真實身份,保證電子合同的安全性和真實性,是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系統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電子合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具備有效的法律依據。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電子簽章合同要結合法律相關要求,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確保電子合同的法律有效性同時,提高其社會影響力。第一,要從立法方面承J電子合同具有合法的書面效力,提升其在法律條款中的價值,解決電子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第二,要集中解決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問題。通過我國《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的分析,能對相關內容進行理解,也就是說,電子合同一般不具備傳統概念下的書面正式文本,同樣也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伴隨著電子簽名法和新《合同法》的使用,從法律上給予電子簽名以充分的認可,對電子合同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行證明和鑒定。
確保使用電子簽章企業的合法性。使用電子簽章進行合同簽署的企業必須具備正式法人合法經營權,即營銷執照。可以通過工商網、全國征信網等進行企業網站進行實名認證后,具有企業主體的法律經營主體的認可。通過上述方式進行認證的企業,可以獲得唯一識別身份的CA密鑰,確保電子簽章使用企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電子簽章技術分析和應用
1.電子簽章技術內涵
電子簽章技術是傳統印章圖片的升級版,建構一個區別于所有實體印章的印章機制,保證整個合同簽署過程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從技術上講,電子簽章,泛指所有以電子形式存在,依附在電子文件并與其邏輯關聯,可用以辨識電子文件簽署者身份,保證文件的完整性,并表示簽署者確認電子文件所陳述事實的內容。從廣義上講,電子簽章不僅包括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非對稱性密鑰加密”,也包括筆跡辨別、指紋識別,以及新近出現的眼虹膜透視辨別、面紋識、DNA識別等。目前,最成熟的電子簽章技術就是“數字簽章”,它是以公鑰及密鑰的“非對稱型”密碼技術制作的電子簽章。我們通常所說的電子簽章也是指數字簽章。運用一種名為“非對稱密碼系統”(Asymmetric Cryptography)的技術來對發文者的電子文件作加、解密運算,其目的是使收文者可確定電子文件的發出者是誰、該電子文件在傳輸中未遭篡改并保證發文者不能否認其發文的行為。
電子簽章廣泛應用,借助實體密鑰能保證合同管理系統簽章流程的完整度。電子簽章用戶在電腦中使用CA認證證書控件,保證U盤結構和PIN碼之間的對應關系,也能有效實現簽章管理及簽章程序。電子簽章合同管理技術遵循的規范主要包括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SSP02算法、R.Rivest-A.Shamir-L.Adleman算法以及散列算法等。
2.電子簽章技術特征
電子簽章之所以應用效果符合時代需求,主要是基于其內部數字化參數結構的有效性和科技性,能提升整體運行結構和運行參數的完整度,確保印章管控系統貼合實際需求,確保整體管理層級和管理需求得到滿足。
第一,電子簽章技術主要是基于公鑰基礎設施建立起來的,能保證文件的真實性和安全完整性,并且由于電子簽章的唯一性特征,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旦雙方利用電子簽章進行合同簽訂,即時生效后,就產生不可抵賴性,真正實現了印章圖片的業務數字化。第二,電子簽章技術在運行過程中,借助密鑰介質實現簽章權限的有效運行,只有掌握和了解密碼的人員才能有效使用該U-key的介質進行簽章。第三,在實際項目運行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印章對整體系統進行集中驗證,一旦文檔出現了篡改和惡性變動,都會對時間和具體改動條款進行歷史痕跡標注。第四,在應用電子簽章技術的過程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從而能保證其簽章行為克服空間障礙。由于沒有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簽約的方式能實現最便捷有效的執行。第五,基于電子簽章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在實際技術運行時能對用戶身份進行識別和確認,并且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電子簽章使用人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現階段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開展,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用戶間的合作不斷加深,合同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網絡交易雙方來說,如何確認對方的身份真實可信,如何確認對方發來的電子合同真實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不可抵賴性是首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人們在使用合同管理系統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電子簽章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本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提出了電子合同的安全需求,闡述電子簽章通過數字證書保證合同各方的身份真實性和合法權益。目前合同管理系統根據業務流程的要求,能夠提供電子簽章功能。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同文本及審簽處理,確保能對不同合同進行統一或者個性化的審簽流程。合同訂立雙方均能夠獲取到有效的電子簽章介質,能在標準化合同管理運行流程中有序執行。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啟動電子簽章后,買方和賣方要對自己的相應行為進行合同文本的確認,雙方能看到完整的合同文本,完成了對相應合同條款進行集中審定之后,可以進行電子簽章操作,避免合同操作的重復性。買賣雙方能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進行集中的合同信息管理與執行,從而提升整體管控結構和管理層級的有效性,并且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利用電子簽章技術進行合同簽訂,也能有效提高整體項目運行系統的有效性,也滿足了電子商務無紙化的辦公需求,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于企業來說是資本的節省,效率的提升。
結束語
本文以電子簽章在合同管理系統中的使用方法、法律依據、技術實現方式為核心內容,對標準合同以及協議合同建立過程中,要對合同文本進行電子簽章的運行方式要符合實際需求。
總而言之,合同管理系統結合了電子簽章技術,在提升合同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時,確保電子合同簽章的操作技術和流程滿足實際需求,真正實現合同簽訂方式和運行模型的最優化。將電子簽章技術應用到合同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企業綜合管理能力的同時,更能有效增強企I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敏,趙艷,王海瑤等.基于數字簽名和數字水印技術的電子簽章算法研究[J].河北工業科技,2013,29(03):149-154.
[2]朱建偉,楊丙洲.天津鋼管制造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合同管理平臺開發與應用[J].天津冶金,2015,36(05):47-49.
[3]何欣.電子商務立法的兩個基本問題--淺論電子合同及電子簽章[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2(03):33-36.
[4]羅清彩,電子合同課題組.基于電子簽章技術的電子合同平臺設計與實現[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18(03):78-80.
[5]謝漢天.工作流Petri網建模在電子合同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9(10):65-68,72.
[6]王昕.網絡環境下企業間運營模式優化探討--基于電子合同服務平臺[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10(10):8-10.
[7]高瑾.B To C 電子合同若干問題研究――當當網千人維權案引發的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3.
[8]張飛,肖剛,程振波等.基于時間戳服務的電子簽章驗證方法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14,37(03):3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