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營模式范文

時間:2023-08-30 17:0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資經營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資經營模式

篇1

1、加盟連鎖經營的優勢

特許加盟連鎖是21世紀世界上最成功的經營模式,超過90%的客戶在加入連鎖體系后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據美國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調查:在開業第1年就失敗的自營店比例高達30%~50%,而采用特許經營方式的失敗比例僅為3%左右。在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法律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肯定與支持,特許連鎖經營也將成為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熱點。

由于連鎖加盟體系是已經在市場運作中經過驗證的成功的經營模式與管理模式,有著統一的CI設計,統一的企業文化,統一的工作標準,統一的價格,統一的進貨,統一的物流配送,有關經營管理上方方面面的成熟模式、標準、技術等,加盟者可以在加盟后立即直接使用,比自己創業的逐步摸索要有成功率高得多的把握。因為一切都是可以直接拿來使用,而且是被市場證明是成熟可行的,所以對于沒有生意經驗或專業經驗的人來說,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入門并且運作成功,避免了走彎路甚至失敗。

加盟企業的總部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競爭等方面的變化及時開發具有獨創性、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以差異化來區別于競爭對手,取勝于競爭對手。加盟者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日常經營與管理上,而坐享這種好處。

由總公司統籌處理促銷、推廣、廣告宣傳、物流等,使加盟者能專心致力于日常經營工作,減少大量人力、時間、金錢的浪費。

由于加盟店使用的是加盟企業的形象、商標、服務、價格等,承襲了連鎖系統的商業信譽,等于給顧客吃下了定心丸,這使客戶對新開張或客戶熟悉的店會產生親切感,樂意光顧,避免了因顧客由于對新開張的企業不熟悉所導致的顧客流失。

由于加盟連鎖企業是統一進貨,統一物流配送,所以,大大降低了進貨成本及倉儲、物流的費用,同時避免了在進貨渠道選擇上的風險性。

由于店面設計施工,設備的投入,存貨的儲備,服務的內容,價格的制定,員工培訓等都可由總公司來協助,包括開業后還有總公司的檢查、指導等,所以避免了許多經營上的失誤。

對于獨立創業者來說,如果出現競爭對手,只有孤軍奮戰來應付,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而加盟企業由于有著巨大的產業規模,廣泛的市場覆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客戶認知度、美譽度上都有著獨立企業望塵莫及的優勢及市場影響力,所以在與客戶對手產生競爭時,會由于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而取勝。

自行創業往往在選擇店址上沒有經驗,而加盟企業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選址方面的咨詢,保證選址的成功率。

由于加盟企業有專門的人員對連鎖店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顧客形態的變化、消費需求、消費傾向的變化進行充分調查,使得旗下各加盟店能及早采取應對措施,總能調整到最佳狀態進行運營。

加盟店的成功就是加盟企業的成功,雙方的總體目標一致,從而形成巨大的發展向上的合力。每成功一家加盟店等于是加盟企業拓展了一塊新市場,加盟企業的市場份額及市場影響力又會提升一步。所以加盟企業對每一個加盟店的支持是不遺佘力的,它是不同于一般的合作伙伴關系的,這就像摩天大樓的高聳來自于每一塊基石的堅固,沒有哪一處地基對建筑學家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2、沃潤德農資連鎖模式

山東沃潤德農資連鎖有限公司是經國家商務部批準設立的國內首家中外合資農資連鎖企業。以“便農、惠農、富農、強農”為根本宗旨,以“十統一”的創新經營模式、“菜農利益為先”的服務理念和推動品牌化戰略發展的經營思路,從源頭杜絕“假、冒、偽、劣”衣資的泛濫,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產品安全,真正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2009年公司總經理黃文廣因其獨特創新的模式,在CCTV年度三農人物評選中榮獲“創新獎”,沃潤德公司被評為“2009年度山東菜農最信賴農資經營企業”和“2010年中國連鎖業冠軍聯盟之新銳品牌”。

“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技術,村村有服務”是公司的戰略規劃。沃潤德的500家農資連鎖超市,就分布在壽光蔬菜大棚種植較為集中的500個村,地區分公司正在建設當中,5年內計劃在全國設立1萬家鄉村、鄉鎮超市,并以此為基礎,逐漸建立一個農業產業鏈。沃潤德農資連鎖超市項目實行“十統一”的標準化經營模式,即:統一經營方針、統一店面形象設計(標識)、統一招標采購、統一培訓和提供技術指導、統一辦理營業執照、統一銷售價格、統一配送結算、統一服務規范、統一廣告宣傳、統一協助會員銷售蔬菜。產、供、銷封閉式的管道直營模式,使進入管道的產品全部實行招標,嚴把質量關,將假冒偽劣產品阻擋在管道以外,公司經營的500多個農資品種,都是經過專家采購團反復考查、篩選出的質量上乘、效果優良、價格透明的農資產品,能為每個大棚每年降低2000~3 000元的農資直接投入。

3、“沃潤德模式”的建立是現實之需

中國是農業大國,有73%農村人口,53%常住農村,由于年輕的男性勞動力多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被人們習慣性地稱為“386170部隊”。這些群體多表現為知識水平低,農資農技知識少;由于信息傳輸相對閉塞,獲取相關信息渠道非常弱;不會辨別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弱勢,維權能力極其弱。現實條件決定了農民渴望得到值得信賴的農村流通品牌的服務。

隨著城市消費能力的日漸飽和,經濟增長空間已日漸縮小,更多的人開始把目光投向農村。同時,國家政策也不斷向農村傾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意在指導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進而拉動國家經濟增長。隨著農村市場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各種勢力都開始向農村市場涌入,方式方法呈現多樣性。而作為與農村聯系最為密切的農資市場,也迎來了多極化的時代,原來我們所熟悉的營銷環境,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營銷各個環節都有了全新的演繹。其實,營銷環境的變化,就需要營銷模式的變化。

如今農資市場環境的變化,已經分出了不同的營銷時代,同時也在不同的層級里面,提出了不同的營銷模式。只不過這些模式還不足以為日益變化的企業成長提供創新之路,而沃潤德模式正適應了這種需求。企業一時的贏利,并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長久持續的發展才是最終目的,而許多方式只

是對企業一時的發展有作用。這樣,創新的沃潤德模式的提出就成為了現實之需。

4、“沃潤德模式”成功的密鑰

截至2009年9月,壽光沃潤德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已發展村級加盟連鎖店100多家,之所以有這么好的前景,得益于“四大創新”和“三大優勢”。

“四大創新”:一是在經營管理上,實行“加盟連鎖合作”。以終端農民利益為中心,嚴格實行“十統一”的管理模式,在市場加盟伙伴的選定上嚴把準入關,加強督察工作,杜絕違規經營;二是在農資購進上,實行“專家團采購”。以多名資深農資專家和本地農藝師為主導,組成“專家采購團”,對農資廠商進行系統考察,保證購進農資的質量;三是在技術服務上,實行“三級服務體系下的專家一線診治團”,采取網絡診治與現場診治相結合的方式,切實解決農民病蟲害防治等系列問題;四是在內部運作上,實行“信息化管理”。通過獨立局域網、遠端通訊、遠端實時監控等措施,將采購、物流、運營、店面管理、財務等科學規范地整合起來。

“三大經營優勢”則從產品質量、產品價格和企業服務上,確立了沃潤德獨具特色的市場競爭力。

產品價格優勢。一是在同等質量的情況下進行公開談判性競標,降低采購成本;二是公司按照微利經營的原則,確定合理的利潤比例,并根據進貨價格的高低,隨時調整出貨價格;三是通過擴大連鎖經營的網絡規模,優先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沃潤德公司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會員制度,實行一定折扣的會員價,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民。

產品質量優勢。一是對進貨廠家實行動態管理,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立即取消該企業的供貨資格;二是對每批購進產品都邀請工商、質檢等部門進行抽樣檢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三是對公司商品實行統一包裝,通過產品掃描系統,對所有進出公司的產品進行質量掃描,在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有效杜絕了假冒偽劣產品。

企業服務優勢。一是建立了公司內部網絡,通過短信等形式隨時向加盟商和每位會員提供信息服務二是對加盟店統一配備網絡設備,建立了遠程視頻醫院,開展專家視頻咨詢服務和網上指導,及時為農民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三是定期對加盟商和會員進行培訓,并組織“專家一線診斷團”進村入戶現場指導,為加盟商和會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5、“沃潤德模式”的終端銷售理念

營銷模式的發展,基本上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交換模式階段,主要是商品交換的時代,這個時代以產品銷售貨物交換為主要目標,時間有幾千年;第二,趨于規范化的銷售模式,主要以學習西方營銷觀念為核心,在通過漫長的計劃經濟環境之后而產生的規范式營銷模式;第三,適合模式,根據自己本地的具體情況,創造與發現一些屬于自己家門口的營銷模式,加上一些先進國家所套用的手法,成為中西結合的營銷模式在蔓延;第四,信息化營銷模式成為先進的營銷主流,這種營銷模式就是未來與現在營銷模式的發展與走向。

信息化營銷模式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營銷手段多樣。那么什么是好模式,這種模式是不是符合企業或產品,是很重要的。當然,企業贏利有很多因素構成,其中每個階段的不同因素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品牌、渠道、傳播、產品、終端,各個環節都可能是產生贏利的最大推動力,問題是企業產品的生長階段不同,產品類型各異,市場環境千姿百態,什么時候,什么因素在起主導作用就大為不同。無論品牌制勝還是渠道制勝,作為營銷價值實現的“最后一公里”――終端,始終是企業產品動銷的核心關節點之一。

對于農化行業來說,以前關注的廣告、營銷、品牌很多,終端只是作為促銷的平臺來運用,并沒有提到一個戰略的高度來看待,實際上這是對終端營銷力量的巨大漠視。

沃潤德模式的創新成長,其核心就是以鄉村終端為發力點,將品牌力與口碑傳播相結合,讓品牌形成市場信息源,讓營銷的各種工具都著力于終端,省去過于漫長的溝通過程,以對農民的創新服務形成品牌的持續影響力,從而帶來持續的銷售。最具標志性的措施應該是沃潤德會員卡的發放和執行。該會員卡不僅集中了普通商務店面優惠和便利的功能,而且經過消費信用評估后可以作為區域貸款的憑證,單次貸款2萬元左右,以種植戶大棚做抵押,既滿足終端要求,又避免傳統的欠款賒銷行為。

6、關于“沃潤德模式”的思考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要想塑造一個品牌,尤其是一個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資連鎖品牌,就一定要深入到市場的每一個角落之中,深入到絕大多數的縣和鄉村之中,深入到普通消費者的心目當中。讓農民在選擇消費的時候能夠脫口而出,忠心選擇,最終形成口頭傳播的人際效應。

沃潤德模式創立之初就已經明確了做長線的目標,想到的是降低加盟門檻,盡可能滿足有意向的加盟商加盟,到處開花,讓沃潤德品牌如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讓沃潤德自然而然深入到萬千百姓的生活之中,深入到他們的心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市場上打“感情牌”是最有成效的。

篇2

進入2010年,××縣工商局立足監管服務職能,采取五項措施,大力實施“興企助農”工程,推進農資連鎖發展,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一是積極引導,構建農資連鎖經營網絡。以供銷系統“新網工程”為依托,大力培育發展“三農”服務農資連鎖經營模式;以龍頭農資銷售企業為依托,培育“企業+農戶(會員)+訂單農業”農資連鎖經營模式;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培育集約化配送農資連鎖經營模式;以郵政物流為依托,培育發展“郵政三農”農資物流配送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四種農資連鎖經營模式為主、其它渠道連鎖經營并存、公平競爭、相互促進的農資市場安全流通格局。

二是簡化手續,規范農資連鎖經營行為。在縣行政服務大廳和各工商所設立專門窗口,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登記手續,對申辦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先受理、核準、發照;對農資連鎖企業設立的配送中心和門店,只要持有總部的相關文件和登記材料,即可直接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請辦理登記手續。同時發揮服務職能,指導和幫助農資連鎖企業建立統一店面標志、統一配送方式、統一銷售價格、統一營銷策略、統一質量監督、統一制度規范的“六統一”經營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動農資連鎖經營向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三是健全制度,促進農資連鎖經營有序發展。嚴格溯源管理,對在縣內設立連鎖經營的農資總部銷售的農資商品,按照不同生產廠家,根據生產批次持生產廠家的營業執照、產品質量合格證書、質量檢驗報告、生產經營許可證等有效證件實行備案登記。加強連鎖經營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進貨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向消費者提供銷售憑證、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切實履行農資質量安全第一人責任。建立農資經營信用保證體系,對農資連鎖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引導其誠信、守法經營;

篇3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農資連鎖經營模式的優勢,以及基于這種優勢可能帶來的違反競爭法的市場障礙,并就如何規范農資連鎖經營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完善監督管理機制、保護小規模農資經營者的利益、制裁不正當競爭行為、提高信息透明度等防范農資連鎖經營弊端的建議。

近年來,在農資流通領域“連鎖經營”是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各種形式的農資連鎖經營實體紛紛出現在各地的農資市場上。連鎖經營是指經營同類商品、使用統一商號的若干門店,在同一總部的管理下,采用統一采購或授予經營權等方式,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的一種現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自由連鎖等類型。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經營方針、統一服務規范和統一價格等是連鎖經營的基本規范和內在要求。連鎖經營具有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優勢。農資經營者通過連鎖經營的模式,依靠其特有的優勢給農資經營主體帶來了可觀的效益,為建立農資市場秩序開創了新的局面。

但是,盡管農資連鎖經營有許多的優勢,緩解了農資市場上的無序競爭的一些問題,然而這種連鎖經營的模式也存在很多隱患,可能造成市場競爭障礙,給其他經營者造成損害,本文分析了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并從競爭法的角度分析在其優勢中潛藏著的違反競爭法的隱患,并提出完善農資經營模式的建議。

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

伴隨著我國農資流通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的快速過渡,農資生產企業不再受到舊的農資流通體制的束縛,進入了自由流通的市場領域。農資分銷網絡在市場競爭和淘汰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以個體經營戶為主要形式的網絡格局。農資生產企業依托這種分銷網絡而生存,但是,這種以個體戶為主的分銷模式存在諸如資金、信譽和規模等方面的風險,其一是中間環節繁雜,不能保證分銷商對農資質量和品牌的維護,另外在出現假冒偽劣農資后,農資消費者不能有效地找到生產者,也使正規生產商信譽受到損害。在這種形勢下,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應運而生。

(一)農資連鎖經營提高了經營者的競爭力

農資連鎖經營這種模式,給經營者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提高了經營者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促進了農資經營主體的規范化管理,從而提高了市場占有率,改變了市場結構。

1.提高經營者的經濟效益。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減少了營銷的中間環節,擴大了經營規模,提高了經濟效益。首先,降低了經營成本。集團化統一訂購增強農資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談判的優勢,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這種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長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訂貨能減少交易中的資源損失,盡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同時也符合農資生產廠商的利益,一般能獲得廠商給予的價格優惠。另外,農資集團化訂購利用龐大的分銷網絡,提供內部供貨價格以降低市場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其次,簡化了流通環節。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是連鎖經營的重要一環。發展連鎖經營,建立高效運轉的物流配送中心,簡化了流通環節。第三,帶來了規模效益。農資連鎖經營總部以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后盾,通過整合上游農資生產廠資源,豐富產品;對下游拓展并鞏固連鎖網絡。進而達到以經營規模取勝,以商品價廉見長的規模經濟效應。隨著農資連鎖經營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網點的合理布置,以區域配送中心為基點的物流規模也相應擴大,從而帶動了整個農資流通領域物流的系統化、低成本、高效益的運營。第四,信息共享。農資連鎖總部對市場信息和市場趨勢進行分析和處理,向連鎖經營的網絡主體(區域農資配送中心和基層店鋪)之間進行傳遞,減少了決策的不確定性,有效降低整個連鎖系統經營風險。而且,龐大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本身便是一個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統,而且伴隨網絡規模的擴大,其生成的信息、信息的積累、增值和再利用的價值以及整個農資連鎖網絡對于信息反映的靈敏度越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

2.形成品牌效應。品牌是企業的形象,連鎖經營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誠信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強化商品質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務制度來樹立品牌形象。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總部在嚴格品牌授權使用與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品牌發展特許經營,吸收加盟店參與,擴散品牌效應。通過建立品牌,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將形成一系列的無形資產,如商標、特許經營權等,從而取得競爭上的優勢,放大連鎖經營的效益。

3.促進農資經營主體管理規范化。農資連鎖經營要求加入的經營者接受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化的管理。伴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農資連鎖經營總部對于整個連鎖網絡的管理逐步趨向于一種職業化的管理,即由總部集中行使管理權力,集人事、財務、物流、營銷、信息等管理于一身,這種集中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更有利于企業的協調運作。

各個區域農資配送中心和基層店鋪可以充分享有農資連鎖總部這種職業化集中管理資源,例如農資連鎖總部提供專門的培訓;財務管理系統;總部的物流系統升級等統一的市場運作和廣告宣傳投人等將會使每一個基層店鋪獲益,并在一定支出水平上獲得大于分散支出時所取得的收益。

4.提高市場占有率,改變市場結構。連鎖經營依靠規模效益盈利,投資大,因此,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必須有實力較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帶動,以他們為核心,整合現有農資營銷網絡,發展連鎖經營。推進農資連鎖經營過程中,鼓勵相同業態或經營內容相近的農資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與業務重組,建立產權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業,以此帶動連鎖經營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發展。通過這種模式,企業間相互聯系和依賴的程度加強了,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實現強強聯合,共同發展。

(二)農資連鎖經營降低政府對農資市場的監管成本

我國現在農資市場上存在很嚴重的以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的問題,農資市場秩序混亂。農資市場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常常出現劣質的商品,而農民購買到劣質農資后,難以得到賠償或者其他的救濟措施。伴隨著我國農資流通體制由計劃向市場的快速過渡,農資生產企業擺脫了舊的農資流通體制的束縛,紛紛進入市場流通領域大展拳腳。經過了市場的競爭、淘汰,形成了目前這種以個體經營戶為主要形式的農資分銷網絡格局。農資生產企業依托這一分銷網絡而生存,同時又強烈感受到了單純依靠這種分銷模式所存在的經營風險。基于對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的追求,保證市場上流通的農資商品的質量,提高服務水平,也為農資消費者的救濟提供更便利的途徑,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崇,因為這種經營模式大大降低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能夠有效控制市場上農資質量和服務水平。連鎖經營是個一體化的鏈條,擁有穩定可靠的供貨源。因為連鎖經營需要大批量采購,統一配送,必然要有規模化的供貨源。在農資出現問題的時候,監管部門就可以很容易追溯責任者或者找到生產廠家,便于對劣質農資的處理,追究責任。連鎖經營也可以方便主管部門對經營者的服務水平的統一要求和管理。

農資連鎖經營運行良好,提高了農資市場主體和農資的市場準入的標準,可以有效緩解農資市場的質量安全問題,能有效追溯產品質量問題的責任,有利于創建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保護農民利益。但是,這只解決了農資市場的安全問題,政府的支持使得農資經營者占據了有利的市場地位,卻留下了市場競爭公平性的隱患,當市場不能保證公平的時候,以農資連鎖的經營模式保障農資購買者利益目的也就難以保障了。

綜上所述,從農資連鎖經營中的優勢分析中,顯而易見,提高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形成品牌效應、規范化管理、提高市場占有率改變市場結構,這些都是針對經營主體而言的,強調的是對農資經營主體通過農資連鎖經營所能夠取得優勢。另外,降低對農資市場的監管成本,有效控制農資質量和服務水平,這是針對農資監管主體而言的,農資連鎖經營的形式有利于監管。這與農資連鎖經營所倡導的目標顯然有一定差距,農資連鎖經營被認為是能夠改變目前農資流通領域無序競爭的局面,為農戶提供質優價廉的農資產品的有效方式,并且作為農資打假整治工作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整治手段,然而從現實的分析可見,農資連鎖經營的模式,顯然對農資經營主體市場競爭力有很大的提高,也有利于監管,但是這樣一來,使得本來就不平衡的農資買賣雙方的地位更加向經營者一方傾斜,農資購買者就處于更不利的位置。也就是說,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越突出,越容易引起反競爭的弊端出現。

農資連鎖經營的反競爭傾向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主體必然會選擇更有利的方式經營,而政府監管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平衡市場主體各方的利益,不能為了降低監管成本而選擇一種有損某一方利益的經營方式。就農資連鎖經營而言,如果經營主體能夠妥善經營,其優勢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經很顯然了,但是經營主體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潤,農資連鎖經營給經營主體留下了很大的投機空間,這也使得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潛藏了反競爭法的種種隱患。我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要保證充分的市場競爭,形成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但是,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卻存在許多反競爭法的隱患。

總體上看,農資連鎖經營會強化經營者在農資市場中的地位,作為最大利益的追求者,連鎖經營的主體必然會利用其優勢地位,其可能的反競爭行為通常會以以下方式表現出來:達成價格同盟,統一價格是連鎖經營的主要特點之一,從競爭法的角度看,統一定價剝奪了農資購買者對交易價格的談判權利,由于連鎖經營本身減少了農資市場的經營主體,作為農資購買者的農民會由于缺乏選擇而不得不接受連鎖經營者的價格條件;濫用優勢地位,排斥其他經營,任何一個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總是希望競爭對手越少越好,連鎖經營者也不例外,基于其連鎖經營的強勢,可以通過價格、質量、政府的支持等手段排擠其他小規模的農資經營者,逐步使其優勢地位成為壟斷地位。

農資連鎖企業反競爭行為可能導致的市場危害后果是:

(一)農資連鎖經營會排斥小規模經營者

農資連鎖經營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展的,把生產規模比較大、質量好的企業聯合起來,提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以嚴格控制農資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因此,在加入的時候往往很多小規模的生產經營者沒有達到這些標準而被排除在連鎖經營的網絡之外。這種模式降低了政府監管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資市場上價格暴漲、假劣農資充斥市場的狀況。但是,作為監管主體的政府,監管才是政府的職責,不能為了其監管的便利而過度干預市場的經營。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動,很大程度上給連鎖經營者做了宣傳,也間接否定了市場上的其他經營者,這本身就造成了市場主體競爭的不公平狀態,有違市場競爭的原則。

(二)農資連鎖經營可能導致壟斷

連鎖經營體系里的生產經營者,由于經營過程中間環節減少,信息共享,建立品牌等規模效益的形成,成本不斷下降,同時由于其技術水平比較高,質量也比較好,那么在同時具有了成本低、質量好的優勢時,在市場同等條件下,就有更大的利益空間,這利益空間可能是經營者自身取得,也有可能是通過統一定比較低的價格,讓利于市場上的購買者使農民得到優惠。但是,不管是企業自己得利還是讓利于消費者,都在客觀上會提高連鎖經營者的市場競爭力,從 而使得其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當市場占有率到了一定的比例的時候,統一的價格聯盟就很可能造成對其它生產經營者的限制,通過控制價格,來限制競爭,從而排擠其他的生產經營者,因為小規模生產經營者的成本往往比較高,在價格競爭中很可能在經過一段時間后被迫退出市場。市場上農資連鎖經營者們占有絕對優勢的時候,并控制了價格的時候,壟斷就形成了,這時農資連鎖經營在市場上的地位就不能保證其進入市場時的初衷了,此時必然會損害農資消費者的利益,也就是農業生產者的利益。

(三)農資連鎖經營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

由于農資連鎖經營都是以某一區域為一個范圍發展起來的,一個區域的農資連鎖網絡形成,需要有穩定的貨源,穩定通暢的物流,以及漸漸形成自有品牌。當一個范圍內有了穩定的市場鏈條時,這對于政府的監管來說是非常輕松的,此時往往會為了維持本來就比較穩定的市場秩序而對外來的經營者或者品牌進入這個區域制造各種阻力,形成地方保護主義,限制了農資市場的充分競爭,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農資連鎖經營可能損害農資消費者的利益

對于所有的生產經營者來說,如果能控制市場和操縱價格,就能少花成本而獲得超額的利潤。而要控制市場,限制其他的生產經營者對于普通的生產經營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生產經營規模,并憑借這些優勢在競爭中取勝。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把優勢的企業進行聯合,就提高了他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當連鎖經營網絡不斷擴大,實力不斷增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將會對其他的小生產經營者造成威脅,限制和剝奪他們的利益;同時也限制和剝奪了消費者對于商品和價格的選擇權,使他們處于不利的地位。

農資連鎖經營者為了占領市場時會用各種優惠和承諾吸引消費者,也在這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優勢,從而慢慢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值得擔憂的是,當農資市場中,連鎖經營者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后,他們的承諾可能會因為競爭的不足,監督不夠而得不到實現。市場上的農資產品也不一定能保證質量和服務,因為消費者的選擇空間更少了,而且信息也不對稱。在農資市場上,購買者本來就處于信息弱勢,對于產品的質量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而且購買的選擇本來就少。連鎖經營發展壯大之后,改變了市場結構并形成優勢地位的時候,購買者的選擇余地就更小了,信息的不對稱也會更加嚴重。這對于購買者來說地位就更加不平等,保護農資消費者利益也就無從談起。

農資連鎖經營的弊端防范

盡管農資連鎖經營有許多優勢,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資市場上的混亂,保證了農資的質量、價格和服務,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隱患,需要有相關的制度來防范和限制其弊端,從而推動農資連鎖經營的有序健康發展。

(一)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就農資市場而言,作為政府兩大職責是:要保障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要保護農民也就是農資消費者的權益。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加強監管是主要的方式。但是農資市場的監管往往會走向兩個誤區,一是濫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二是為降低監管的成本而只監不管。這兩種方式從長遠來看會影響市場競爭秩序。農資連鎖經營是政府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其中不少企業都享受了政府給予的稅收、信貸等政策上的優惠和扶持,在市場管理上,監督檢查不能因為是被扶持企業而放松,應該就連鎖經營這種模式建立相應有效的嚴格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對農資質量和服務的檢查要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農資市場關系到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政府應當加大監管力度,調整監管方式,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有效保護農民的權益。

(二)保護小規模農資經營者的利益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競爭,而保持相當數量的經營者是市場競爭的基本條件。如果片面發展連鎖經營,排斥小規模的農資經營者,就會導致在特定的市場區域內競爭對手的減少,從而形成有利于連鎖經營者的市場格局。作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連鎖經營者就很可能利用其在農資市場中的特殊地位,損害農資使用者的利益。在家庭承包經營的體制下,農資使用者是廣大的農民,由于知識水平、交易經驗和農資使用規模的制約,農民本來在農資市場中就處于弱勢地位。如果農資經營者通過連鎖經營取得優勢的市場地位,必然會強化二者在農資交易中的不平衡格局。因此,為了鼓勵競爭,保護農資使用者利益,就必須在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的同時,保護小規模農資經營者的利益,建立農資市場有序競爭的機制。

農資連鎖經營的其中一個隱患是可能形成農資市場的壟斷,而且是在政府推動和扶持下形成的優勢地位,往往造成的市場障礙更加嚴重,《反壟斷法》出臺將使其受到相關法律的約束。另外,農資市場是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的,農業生產是關系國家安全的特殊產業,因此,對于農資市場該有特殊的規制,應該在給予保護和扶持的同時保證農資市場的適當的競爭空間,才能引導農資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嚴厲制裁農資市場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于各種采取違背公平、誠實信用的行為,應當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進行處罰,以保護其他農資經營者的利益,保護市場競爭秩序。

(四)提高信息透明度

由于農資市場上,消費者對于所購買的農資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因此,經營者應當提供相應的、充足的、真實的信息,讓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能夠充分行使選擇權。

綜上所述,農資連鎖經營對于保證農資質量安全,建立良好的農資市場秩序,保護農民權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一經營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農資市場的質量安全問題,卻也給農資市場的競爭公平性帶來了隱患,可能造成農資市場的反競爭行為,比如不正當競爭、限制競爭甚至壟斷等市場障礙,因此,筆者建議,為保證農資連鎖經營優勢的有效發揮,防范其弊端,應該加強和完善市場監督體系,提高信息透明度,另外,呼吁《反壟斷法》對農資市場做出特殊的規制,并盡快制定和實施,使得市場法治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要農資連鎖經營起步于本世紀初,在服務“三農”,促進城鄉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功能。本文就農資連鎖經營過程中碰到的新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思路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議。

連鎖經營最早起源于30年代美國商界,以其先進的經營模式,統一的形象、商品、服務和管理深入人心,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先進的業態,如沃爾瑪、肯德基、百姓大藥房等,成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連鎖經營向農業生產資料方向發展,在我國最早出現在本世紀初,以江蘇蘇果和山東德農為代表農資連鎖店最早涌現,這些優秀農資龍頭企業經營種子、農藥、化肥、飼料、等農業基礎生產資料,連鎖店主要設于縣、鄉鎮、村落,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實惠,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進功能。

一、農資連鎖經營對三農的影響和功能

1、凈化了農資市場

深入鄉鎮村落的農資連鎖經營的出現,打破了原有農資市場存在的資質不全、價格壟斷、假冒偽劣充斥的混亂格局。農民購買農資渠道漸漸由非法經營者、小個體經營者轉向購買環境良好、服務周到、質高價低,權益受到保護的正規商家,促進了農資市場的良性競爭,農民真正受益。

2、提高了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資連鎖店所到之處,提供完善的農資產品售前售后服務摘要:以農資連鎖經營為載體,帶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帶動農業信息及時、快捷地傳送到農村和農民,推動了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3、保障農民權益

農資產品是農村消費市場的一個重頭,約占農村消費市場的80%[1]。農民在購買農資時出現質量新問題,往往索賠程序復雜,時間長,困難重重。自從農資連鎖店深入鄉村后,“連鎖店內無假貨”婦孺皆知,背靠有品牌有信譽的大商家,享受城市里的購物環境和服務,品牌和信譽使農民不僅賣的放心,而且享受貼心的售后追蹤服務和農業生產指導,沒了后顧之憂,增產增收有了保證。

二、農資連鎖經營困難的目前狀況和原因分析

農資連鎖經營給農村和農民生活帶來實惠和全新的感受,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市場經濟體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近年來發展緩慢,陷入低谷,商家缺乏積極性是主要原因。“商業”最終要雙贏,在惠農、便農的同時,如何也讓商家盈利,提高農資連鎖經營者的積極主動性?需要企業實踐探索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為了落實中心提出的“在農村逐步發展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連鎖經營”的精神,加強對農資連鎖經營工作的指導和支持,推動農資連鎖經營健康發展。農業部于2004年9月13日公布了一批“農資連鎖經營重點企業”,全國僅83家,陜西僅有華圣、秦豐和亨通三家。由此可見農業的連鎖經營發展的難度遠遠高于其他行業,尤其是在陜西。拓展連鎖經營領域,尤其農業生產資料的連鎖經營不能復制其他行業成熟的連鎖經營模式,必須考慮三農的非凡性。

1、農業的特征

農業生產有區域習慣性。我國地形復雜,尤其陜西的陜南陜北地區少平原,多為山區、丘陵、溝壑地形,這些地形“十里不同天”,相距不遠的村落和鄉鎮區有不同的自然氣候,只能適用不同的農資,導致相距不遠的區域農民用種、用藥、用肥的習慣不同,對農資需求在品種上分散且量小,無法通過市場培育而增大。統一進貨、集中采購,量大從優的規模優勢無法形成,供給環節利潤源受到影響,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2、農村的特征

居住分散、消費分散。在城市發展連鎖經營,注重選址。門店位置多居于鬧市或是四周有充足的購買力商圈的郊區生活區。小范圍內密集式地毯式的開店,能帶來每月高額的營業收入,這是立店生存之本。而農資連鎖經營的大量店鋪深入鄉鎮、村落,距離遠,人口少,輻射到商圈內的消費者少、購買力低,營業額低,門店存在難以維系的新問題,更談不上賺取利潤,挫傷了經營者的積極性。

3、農民的特征

低收入弱勢群體。陜西農村年人均收入僅為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24.7%,再加上我省國定貧困縣50個,省定貧困縣27個,共計77個,占全省的72%[3]。農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還屬于低收入的弱勢群體,購買力極低。逐漸形成了賒銷的習慣。據作者幾年在陜西各縣農村實地調查統計,農藥、獸藥賒銷超過50%,種子賒銷也超過30%。農民一般會在整個生產周期賒賬購貨,待季末獲得收入時才歸還欠款,碰到收成不好或是農民沒有誠信時,貨款難以回收。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并存,呆壞賬比例高,增大經營成本。

4、農資需求季節性強

其他行業連鎖經營,商家可以通過促銷手段刺激提升需求,做到“淡季不淡”。而農資經營卻不同,由于農民收入較低,只在需求季節購買,淡季促銷無法提升營業額。農業生產的顯著季節性造成農資銷售淡旺季明顯,開店、經營的高投入和一年之中近乎一半時間的銷售淡季,超低水平的營業額,常使初入此行的農資連鎖經營者望而卻步。

5、農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國地形復雜,村鎮分布分散平均距離較遠,農資連鎖店的物流存在“點多、線長、面廣、量小”的特征,物流配送難以形成規模化和專業化,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難度極大,第三方物流望而卻步。因此企業大都建以自己的物流體系。以陜西亨通連鎖為例,一次性購買配送貨車70輛。有些商家為減少配送次數加大門店庫存,從而積壓資金、貨品呆滯、形成惡性循環。“送下去難,返上來更難”,由于門店距離遠,地形復雜,門店之間的余缺調劑和退貨換貨等正常經營環節高成本、長時間,無法適應經營需求。

6、低銷售利潤和高售后服務成本

生產資料零售加價率低。化肥最低,平均2%-5%,且受國家限價,種子居中,平均10—15%,農藥、獸藥稍高,10—25%,售價低、利潤空間小,且售后整個生產周期的服務成本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以農作物種子為例,售前的宣傳和品種介紹、種植技術要求講座培訓、播種期田間地頭現場指導使用、出苗期田間察看、用戶走訪出苗率調查,成長期長勢監控、指導用肥、用藥、自然災難的應對處理、收獲前對產量和純度的估算,以及突發新問題的處理和鑒定等等。農業收成往往受到很多不確定的自然因素影響,加之農民知識匱乏、素質較低,碰到災病,經常會歸咎于購買農資的質量,拒付貨款、甚至武力沖擊門店,經營者不僅要為此做說服解釋工作、付出鑒定費,有時還出于人道和同情對農民給于一些經濟補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售后成本和風險之大可見一斑。

7、信息不暢

受農村地理條件的限制,連鎖店相距較遠,日常的巡店和數據采集等管理滯后新問題異常突出,加之營業額不高,為減少開店投入,一般不會配置先進的信息管理設備,銷售、庫存、訂貨等信息大多通過電話傳遞,不能實現銷售時點監控管理。信息渠道不暢引起庫存過大、進貨、結算不及時,資金回籠不平安等一系列管理新問題。

三、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的建議和策略

1、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農資連鎖經營的支持力度

農資連鎖經營由于行業特的非凡性,很多企業付出了高昂的進入成本,視農資連鎖經營為“有市無利”的“雞肋”,因此要加快農業領域的連鎖經營發展,呼吁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出臺有關扶持政策,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培育名牌企業,實行名牌帶動戰略,引導、支持和鼓勵各類名優農資企業、龍頭企業、專業協會等組織創新農資連鎖模式,協助企業構建覆蓋廣大農村的新型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在稅收上、農業補貼、政府招標供貨、品種推廣和農業技術普及上為服務三農的企業保駕護航。

2、建立行業間的聯盟

目前國內大型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八十多家,分布在各省,各自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急需牽頭將這些企業組織起來,形成行業協會等形式聯合體,集中需求,打造規模化的營銷網絡,共用商業配送中心,共同運輸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控制農資商品質量,起到規范市場、節約社會資源和降低物流成本、經營風險的功能,同時在技術和經營模式上推廣先進,發揮行業協會領頭羊的功能。

3、改變傳統的連鎖經營模式

縣、鄉鎮層級發展直營店,村層級發展加盟店便利店,投資小見效快。力爭“一鄉(鎮)一店、一村一點”密集覆蓋提高市場占有率,以點帶面,構筑農資連鎖經營的“零距離”服務網絡是適應目前三農目前狀況的合理定位。選取當地誠信的個體農資經營戶發展加盟連鎖,發揮地緣、人緣優勢,擴大銷售,回收貨款,減少售后服務成本。授權使用品牌、部分商品統購、總部統一管理,分散了經營風險和服務成本。連鎖經營在相當程度上是品牌經營,加盟者背靠總部品牌效應和優質產品擴大銷售,企業依靠加盟者占有市場份額,降低成本和風險,農民又通過品牌連鎖店得到實惠,“三贏”促使企業和加盟者積極性增加、形成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形成連鎖經營有利態勢。

4、尋找多種經營新路子,使淡季不淡

由于農資經營的季節性鮮明的特征,著重做到旺季抓利潤,“淡季不淡”抓維持,可嘗試根據當地需求特征增加相關的增值服務項目,如農用機具、五金雜項、生活用品的經營、信息咨詢、增加技術力量開設“植物醫院”、“動物醫院”、農副產品購銷雙向代辦服務,農業相關保險的推廣銷售等一切利農、惠農的合法商業活動,不僅維系淡季生存,也為旺季的經營打下良好群眾基礎。

5、利用連鎖的網絡優勢

篇5

一、農資市場供應情況

我市農資市場總體情況向好,品種齊全,貨源充足,可以保證農民春耕生產需求。從市場貨源總量上看,三大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種子購進量完全可以滿足農民需求;各品種化肥購進量雖然尚存缺口,但隨著市場的正常運轉,不會影響農民春耕生產;農藥、農膜市場購進量缺口較大。

綜觀農資市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化肥市場品種需求悄然改變。2010年春耕化肥銷售量是12076噸,其中尿素5176噸、碳酸氫銨1963噸、復合肥1835噸、鉀肥1504噸、磷肥1599噸,分別占總銷售量的43%、16%、15%、13%、13%。今年到目前為止,化肥的銷售量為9001噸,其中尿素4230噸、碳酸氫銨1080噸、復合肥1620噸、摻混肥720噸、鉀肥630噸、磷肥720噸,分別占總銷售量的47%、12%、18%、8%、7%、8%。與去年相比,各肥種銷量比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尿素一直是春耕的主要用肥,銷量略有增長;其他單質肥銷量明顯下降,碳酸氫銨下降4%、磷肥下降5%、鉀肥下降6%;復合肥越來越受農民的青睞,銷售量增長3%,摻混肥異軍突起,銷售量追平磷、鉀單質肥,占市場份額的8%。

2、種子市場相對平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種子市場供應總量為500噸左右。其中水稻129噸、玉米309噸、大豆62噸;農民已購買到手中400噸左右,其中水稻108噸、玉米261噸、大豆31噸。從種子品種結構看,吉單519玉米、吉粳94水稻等優質品種的銷售量占90%以上;集1005等高蛋白大豆占領我市大豆種子市場。

3、農藥、農膜市場清淡。農藥庫存多為上年存貨,只有除草劑類藥少量上市,預計5月中旬新藥將大批量上市。農膜市場只有少量銷售,農民購買積極性不高。

二、農資市場價格情況

1、市場價格明顯上漲。受原材料漲價等多種因素影響,同類商品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上漲。化肥平均上漲14.55%。其中,產尿素上漲23.5%,高于我省平均上漲幅度0.4個百分點。種子市場平均每公斤上漲2元左右,漲價幅度32%,個別品種價格上漲高達50%。農藥、農膜市場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具體情況見下表)

2、同類同質產品價格不一。調查發現,化肥含量相同的同種產品,由于經銷商進貨渠道不同,價格存在差異,甚至同一鄉鎮的不同經營網點,價格也不盡相同。

3、尿素價格競爭激烈。尿素的需求量占整個化肥需求量的47%,部分經營網點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采取尿素虧損銷售、配肥經營,用配肥的利潤彌補尿素的虧損,促進資金流通,緩解資金壓力。

三、市場流通渠道

我市農資市場經營模式多樣,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是產銷直接見面。農膜、單質肥多由經銷商直接從廠家進貨,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費用。主要進貨渠道如下表:

二是品牌。復合肥、摻混肥采用區域品牌的經營模式,除廠家生產的常規品種外,經營網點也可以根據當地需求,協調廠家生產不同含量的品種,市場上呈現出品牌多、種類雜的現象。

三是委托經營。種子市場采取委托銷售模式,我市有委托權的是種子公司市分公司和市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全市所有經營點分別是兩家公司下設的委托經營點。各經營點的種子均由委托公司提供,調入的種子主要來源于、遼寧兩省的各級農科院和種業公司。

四是批發進貨。農藥市場需求量小,達不到廠家批發量,經銷商從商手中批發購進,價格高且進貨渠道不穩定。

四、存在的問題

1、農資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受原材料、人工費等因素影響,主要農資商品價格大幅上揚,導致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調查測算,按常規用肥、用藥等計算,預計由于種子、化肥等價格上漲致使生產成本約增加40-50元/畝,增加了農民負擔,直接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備春耕資金短缺,農業生產面臨困難。一是農業貸款發放遲緩且規模不足。據了解,我市常年春耕貸款規模為5000萬元左右,到目前時節已基本結束。而今年農村信用社才開始發放貸款,與往年相比推遲了月余,貸款規模只有2400余萬元,導致農民備耕資金籌集困難,尤其對于低收入農戶而言,購買農資所需資金更是難以得到保障。二是農資經銷商資金不足。我市農資經營網點除郵政系統外,全部是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由于價格上漲,導致資金需求量增加,加劇了經營者資金周轉的困難。

3、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誠信經營有待提高。當前困擾農民最嚴重的是產品質量、虛假廣告、缺斤少兩現象。調查發現化肥市場產品質量較好;種子市場存在陳種、“套包”現象;農藥市場存在過期農藥、“標簽農藥”。部分經銷商不講誠信,未能履行國家相關法規和“三包”規定,特別是個體和流動商販較為嚴重。調查顯示,農科部門、生產資料公司、種子公司及其下設網點均得到農民的認可,購買量相對集中。

4、農民購買農資較為盲從,科技服務相對滯后。由于經銷商增多,進貨渠道不統一,同種產品由于產地、含量、價格的不同,導致農民在購買時無所適從。除農業技術推廣站可以提供技術服務外,其他農資商店均沒有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導致農資商品利用率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增加。

五、幾點建議

1、完善市場制度,調節農資價格。一是建立農資儲備制度。農資生產企業常年生產和農業生產季節性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通過儲備調節,實行淡儲旺銷是穩定化肥價格的主要手段。相關部門應積極探索農資儲備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農資儲備制度,最大程度發揮儲備穩定價格的作用。二是完善農資價格監測制度。加大農資市場情況調研力度,詳實掌握農資市場價格情況,分析農資價格變動趨勢,及時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準確的依據。

2、制定資金保障措施,解決農民籌資難題。一是發揮信貸扶持作用。協調信貸機構及時發放農業貸款,解決農民資金短缺問題,保障農民春耕生產。同時對誠信農資經銷商提供資金支持,緩解經銷商資金壓力。二是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要把貧困戶的備耕生產擺上重要位置,制定和落實具體幫扶措施,盡早將春耕生產所需的資金、物資、技術落實到戶,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

篇6

一、農資市場監管的信用現狀

(一)從市場主體的信用來看,農資市場主體失信行為嚴重。

主要表現為制假售假、無照經營、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壟斷等經濟違法違章行為。具體而言就是經營主體資格不合法,產品標簽不規范,產品夸大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到位,農藥、化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等違法行為。如有些農民購買農資以自用為主,兼帶向親友、鄰居銷售,逐漸發展成無證無照經營;有的經營戶平時經營日雜店,只有在旺季銷售農資,礙于路遠、農忙、收費高、手續繁瑣等原因對辦證辦照置之不理。這些行為違反了誠實守信的市場規則,對消費者、其他經營者和國家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和影響。

(二)從經營單位的信用來看,農資市場經營單位信用參差不齊

主要表現為經營主體多,經營規模小,經營布局散,經營行為亂,經營人員文化水平低等現象,短期內難以改變。經營單位進貨渠道亂,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制度不完善,價格亂、品種亂、競爭亂、管理亂,監管難度大。而且,市場上農資經營以個體戶居多,大多缺乏專業知識,文化程度不高,且由于農資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掌握的信息不對稱,致使消費者在購買使用農資產品時,對使用農資產品尤其是農藥、化肥等需要注意的事項不甚了解,而經營者往往不會主動告知,容易導致農資經營者失信,從而使農民得不到正確指導無法合理使用農資產品造成農業經濟損失。

(三)從監管主體的信用來看,監管程序尚需進一步完善

工商部門承擔著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資格審查,對農資市場監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農資經營者獲得了合法市場主體的“入門券”,就意味著這一市場主體在農資市場經營領域能獨立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具有相應的信用能力,并以此能力贏得市場利潤,開展市場競爭。從目前執法監管環節來看,監管主體存在著交叉現象,監管部門之間分工合作的聯動機制并不健全,容易導致在監管過程中出現差異或者疏漏之處,進而導致監管主體公信力下降。此外,監管執法人員少、執法經費不足、地域廣泛、監管難以深入到鄉鎮,監管力度不夠與確保農業生產安全的矛盾也較為突出,從而對監管主體的信用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農資市場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

農資市場經濟秩序不規范,信用缺失,既有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利益的影響,也有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的因素,還有法律法規的約束力不足等多種因素。分析目前農資市場失信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經濟利益驅動,是農資市場信用缺失的直接動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作為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任何人類社會活動(特別是經濟活動)中利益都在發揮作用。農資市場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也離不開利益的影響。透視農資市場亂象的背后,都有著遠遠高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經濟利益。而部分農資經營主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在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巨大利益、懲罰機制相對軟弱的情況下,甘冒風險作出喪失信用的行為。

(二)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是農資市場信用缺失的根本內因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也是儒家傳統經營理念的基礎之一,但隨著經濟的商品化、市場化,道德教育落后、軟弱,這些美德被侵蝕,致使真正的市場經濟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觀念極為淡薄。加之我國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許多企業對于信用與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關系認識不足,致使農資經營者個人的行為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受經濟利益驅動,偏離了誠實守信的軌道,各種違法亂紀等不守信用的行為滋生。因此,在社會上沒有樹立起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信用道德評價和約束機制,信用的失衡也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三)法律約束力軟弱,是農資市場信用缺失的制度因素

在市場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一般都有較為健全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包括立法和執法,政府對信用行業的監管、對全社會信用教育的研究開發等。與市場經濟浪潮的迅猛發展相比,我國立法、執法明顯滯后,涵蓋面較窄,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刑法》中雖都有誠實守信的法律原則,但這些仍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正是因為法律對農資市場主體懲罰力度不大,缺乏威懾力,從客觀上縱容了違法行為,使得農資市場信用缺失有逐步擴大的趨勢。在對農資市場進行監管執法時,也會遇到法律適用不恰當的問題,特別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約束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缺乏實施細則,加之部分監管執法人員的素質低,專業化程度欠缺,助長了某些人的違規失信行為。此外,政策的連續性與政府信用密切相關,也關系到農資市場信用缺失問題。

三、構建農資市場信用監管長效機制的應對措施

健全農資經營戶信用制度,構建農資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建立農資經營主體的“經濟戶口”,根據農資經營者的綜合情況,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督導誠信經營。

(一)從信用審查入手,把好農資經營主體市場準入關

1.嚴格農資經營主體準入退出制度。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和《農業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審查農資經營主體的各種資質條件,堅決杜絕不具備農資生產經營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從事農資經營活動。同時,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對無證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轉讓經營資格等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整頓的力度,將不合法市場主體堵在門外。

2.健全農資經營備案制度,實現可追溯監管。建立健全重要農資商品入市備案制度,重點對化肥、種子、農藥商品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證、產品標簽證等相關手續及其經營的主要產品實行備案管理。指導農資經營者建立健全購銷臺賬、索證索票制度。督促、引導經營者審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有關質量合格證明,實現農資商品可追溯監管。

(二)從信用監管入手,搭建農資監管“過濾網”

1.全面推行“兩賬兩票、一書一卡”制度。一是建立農資購銷臺賬制度。建立進貨、銷貨臺賬,完善進貨、銷貨發票,明晰農資商品的進銷渠道,便于商品質量追根溯源。二是建立農資質量承諾制度。要求各農

資經營戶自覺推行農資商品準人制度,把好農資質量關,做好農業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在農資銷售過程中,主動向農戶出具農資商品信譽卡,落實商品質量責任。

2.根據農資經營主體資質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制訂農資經營者信用管理辦法,以企業登記和各類監管信息為基礎,建立健全農資經營者信用檔案,對不同信用等級的經營者實行分類管理:對誠信者實行免檢等激勵措施;將失信者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對嚴重失信者公開違法行為,對其經營行為進行限制并加強監管。廣泛組織農資經營者參與誠信創建活動,營造誠信經營的濃厚氛圍。

3.推廣農資連鎖配送經營模式,實現源頭監管。工商部門積極引導信譽好、規模大的農資企業采取多種形式推行農資連鎖經營,實行統一品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和統一售后服務,實行層級連鎖、品牌經營和專賣,方便農民購買農資。如寧波市鄞州區和豐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在鄞州區多家農資經營單位推行的連鎖經營模式。工商部門應協助農資連鎖企業選址辦照,健全管理制度,培育經營品牌,促進農資流通現代化。工商部門通過對連鎖企業的監管,從源頭上把住了農資商品質量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強化農資商品質量抽檢。加大對農資連鎖龍頭企業的配送中心及小農資店中非當地配送中心配送的農資商品的抽檢力度,對群眾反映強烈和上一年度出現農資質量問題的單位進行重點抽檢。結合轄區農資質量狀況,堅持定期抽查與專項抽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留樣檢測相結合,查處案件與教育規范相結合的原則,提高農資抽檢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依法及時公布抽檢結果,搭建牢固的農資監管“過濾網”。

(三)從農資監管聯動機制入手,守好農資市場追訴維權關

篇7

一、 人力成本。農資連鎖經營一般都是按照縣級市場設立配送中心,必備的人員配置是不可缺少的,如司機、倉管、會計、業務人員、農技老師等,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度來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利于管理;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隊伍健全,服務水平和競爭優勢強于其他農資批發商。

二、 物流成本。因為加盟店都分布在各個鄉鎮甚至村里,所以要租庫、配車。而農資行業的特殊性是淡旺季非常明顯,當病蟲草害出現時,產品要立即配送到位,如配送不及時,錯過時機,剩余產品一放就是一年,很容易造成老貨齡。因此,當有的客戶要一件、兩件甚至幾盒,都得及時配送到門店。那么服務于加盟店的物流成本是較高的。一個縣的年毛利能否支撐起人員工資、倉儲、配送等費用,則決定著配送中心的生存和發展。由于市場發展的不均衡性,這里面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從而導致一些配送中心不能夠達到盈虧平衡點。

三、 培訓成本。鄉鎮農資店大都是以夫妻店的形式經營,所以農資連鎖的加盟店主要來源于這些夫妻店。因此組織加盟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統一培訓,或到門店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連鎖公司和家盟店的經營理念不能相統一,那么連鎖加盟的意義也就不大。所以要時常加強對加盟店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經營、技術、服務、規范和管理等。但是很多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較為簡單和粗放,缺乏系統性。

四、 低毛利運營。雖說隨著市場的激烈競爭,現在處于微利時代,但農資連鎖經營的毛利水平較其他行業還是較低的。尿素幾乎沒有利潤,復合肥、配方肥從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毛利率在2%--5%之間,農藥的毛利空間也在壓縮。可以說,農資連鎖經營是處于低毛利水平的運營中,但作為企業來說畢竟還要發展。而行業的特點是難以改變的。

五、 產品線問題。連鎖經營往往因為現有的產品線不能夠滿足加盟店的需求,從而導致加盟店對連鎖公司的忠誠度不高。連鎖公司手里有幾個強勢的品牌產品,加盟店相對較好管理,對加盟店也有一定的制約力;反之,加盟店則四處采購,雖為加盟店,也是名存實亡;比如有的加盟店竟然出現“一店多牌”的現象。所以,連鎖公司不能夠提供豐富的產品則難以做到“六統一”。這恐怕是連鎖公司最為棘手的問題,但是連鎖公司不可能做到所有產品都經營,而加盟店的需求又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農資連鎖只能優化產品,向專業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

六、 賒銷問題。農資行業的另一重要特點是賒銷,到了銷售銷售旺季,特別是化肥,占用資金較大,如果不賒,直接影響銷量,甚至加盟店轉向其他品牌;如果賒銷,經營網點多,自然會加大連鎖公司的經營風險和管理難度,對連鎖公司的資金鏈也是一個考驗,同時,也會增加連鎖公司的財務費用。這確實是兩難境地,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應該多角度地去思考,比如培訓、技術、管理、品牌、營銷等。

篇8

關鍵詞:郵政;農資分銷;渠道;管理

中圖分類號:F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1

農資產品分銷配送業務,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是郵政物流業務目前乃至今后拓展的主要市場。面對這一巨大市場,全國許多省(區、市)局及下轄各局相繼成立了專門機構,農村支局(所)也因地制宜在鄉鎮、村委會建立了農資分銷代辦點,形成了一定的分銷經營規模,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近兩年的運作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一是分銷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分銷規模不高,目前仍處于零敲碎打的發展階段。二是受農資市場分散性、地域性、季節性等因素以及農資產品品種多、規格多、占地大等特點的影響,給經營管理中倉儲、運輸、陳列、銷售、服務等業務環節帶來很多困難,無形中加大了經營成本,增加了經營風險,經營效益不高。三是銷售與服務脫節,服務功能殘缺斷裂,難以形成持續的客戶關系。四是渠道建設不暢,沒有形成體系。五是科學管理手段缺失,造成欠費和產品積壓等諸多問題。以上列舉種種已經嚴重影響到郵政農資分銷配送業務的發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商品準入制度,規劃有競爭力的產品組合

1.制度建設。健全商品采購機制。建立健全專業的商品采購團隊。完善分銷商品構架。要采取多種方式抓好商品引進。落實商品引進評估、考核制度。在商品采購中要加強對供應商監管,按照“廣泛引進、自然淘汰”的原則引入供應商競爭淘汰機制。

2.產品規劃。由于目前中郵物流統簽上線運作的農資項目主要涉及兩大類多種產品如農資類的種子、化肥、農藥、飼料等,另外還有部分酒水、飲料、地方土特產等,全國各省均因地制宜確定了多種特色產品,雖然種類較多,但與當地市場銷售的產品大致相當,而且產品價格并不具備優勢,因此,應以“全國統一品牌品種切人地方特色品牌跟進”的方法組建最適合本地市場的農資產品經銷體系。研究產品生命周期,尋找季節替代產品,推廣核心長線品種。并且提供延伸產品——即根據不同季節或同一季節不同田間管理階段的需要主動為農民提供“種子液肥農藥”的農資產品系列組合和“農資快速消費品”的配送服務組合。在品種上有所側重在經營上有所補充地開展農資分銷業務。

二、加快推進“直營店+加盟店”模式,把渠道建設進行到底

渠道建設滯后成為制約郵政農資分銷業務發展的瓶頸。隨著農資市場政策的逐步放開,競爭日趨激烈,很多農資企業,包括流通企業和生產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農資營銷網絡建設的重要性。高效、有序的農資營銷網絡已經成為農資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農資行業的競爭逐漸演化成農資營銷網絡的競爭,得渠道者得市場、得網絡者得天下。郵政企業在網絡建設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只是相對的。從實際操作來看優勢并不明顯,因為如果僅將農資分銷配送作為一項附帶發展的業務來對待,那么現有的經營規模與方式方法完全可以了。但若想做大、做強、做出成效,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所以如果不盡快建立比較完善的銷售網絡。形成影響較大的品牌優勢與銷售規模,很難抵御市場風險的襲擊。

1.實物網建設。按照“縣縣建庫、鄉鄉開店、村村有站”的模式,建立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象統一、管理規范的配送服務網絡,即在縣局建立一級倉儲配送中心和旗艦店,在鄉鎮支局建立二級農資配送中轉站和精品網點、骨干網點,在村組一級設立三農服務站,通過市縣和支局的一、二級倉儲配送向村級網點進行輻射,形成覆蓋農村的服務網絡。

2.經營模式。各級郵政機構自己建設和運作直營店。有條件的縣局可以采取自由加盟的方式,將部分小商店、小超市改造成郵政分銷網點,疊加適合經營的部分分銷產品,做大批銷規模。 特許加盟和自由加盟都屬于社會加盟,區別在于特許加盟必須使用郵政品牌、店招,必須全部從郵政渠道進貨,后者相對自由,不必使用郵政品牌和店招,郵政也只是作為其進貨的渠道之一。各級倉儲配送中心給加盟點提供全面支撐服務,保障供貨,逐步形成直營店對加盟店批銷為主、零售為輔的贏利模式。

三、做好延伸服務,豐富業務推廣模式

1.加快服務創新,從以產品為導向向以服務為導向轉變。農村市場的營銷工作有其特殊性,郵政分銷業務要想在農村站住腳,必須直接面向農民提供服務。根據當地的種植情況,打造以服務終端消費者、借助口碑營銷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服務營銷體系。

2.聯合農技部門開展相關知識培訓工作。立足“講臺”,廣泛聘請農業專家、廠家技術員開展“送科技下鄉”、專家講座、科技示范等服務活動,并且可以到田間地頭傳授化肥、農藥的使用方法,并接受農民朋友的咨詢;同時以遍布農村的郵政網點為窗口,在支局所通過VCD播放相關的農業科技知識和產品使用說明,讓農民有直觀的感受,并認真聽取農民的意見,科學地加以總結,也為農民增產增收、發家致富提供了技術保證和信息支持,贏得市場主動權。

3.建立農技服務專業隊伍。可以縣為單位,把熟悉農村市場、熱心分銷業務、有一定農村工作經驗的人員,特別是農村干部、種養殖專業戶、退休的農技人員集中起來,建立一支農技服務專業隊伍中,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農業科學知識、農業技術和郵政業務知識的培訓,形成“農資分銷+農技服務”的發展模式。

4.嘗試建立“郵政示范田”,形成品牌效應。依靠地方支持,聯合農業部門,從選種、種植、施肥、收割等提供一條龍服務。農業部門根據氣候植被、土壤條件、種植結構進行測土配方,根據配方結果提供優質可靠的種子產品和農肥產品;依靠農技專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為示范田建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引導示范農戶統一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實現品種良種化、生產集約化,促使郵政全面融入農業生產,獲取更多增收途徑。

四、加強管理、降低經營風險

1.加盟店管理。對加盟店實行統一管理,要求統一形象、統一產品、統一價格,對各加盟店實行“款到貨出”的制度,并簽訂責任書。

2.賬務管理。建立農資產品實物總賬本和明細賬本(設到各所、代辦點),支局(所)、代辦點同樣應該建立好臺賬,雙方都要根據發貨單詳細登賬,記錄發貨時間、數量、單價和金額。這樣既便于管理部門對農資產品的財務管理,搞好成本核算,又可隨時掌握和了解農資產品進、銷、存情況,為業務經營部門提供基礎性業務信息。

3.欠費管理。一是對所長、鄉郵員或相關人員實行繳納風險金考核,要求欠費不能超過銷售總額的 10%,促使他們加強責任心,加強對農資產品經營的管理;二是對欠費用戶確定一個合適的欠費周期,但手續要齊全,用戶須在欠費登記本上簽字或打欠條,做到有據可查,降低人為風險。

4.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在管理手段上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對庫存、欠費和銷售過程等重點環節實現無漏洞管理,實現分銷商品流通的全程跟蹤和及時反饋,增強智能部門對實物流的監督和管理能力,為郵政農資分銷業務發展提供信息流保障。

參考文獻:

篇9

一、主要任務

(一)開展農藥市場整治活動

加強農藥標簽檢查。開展農藥登記證號真實性和標簽合法性檢查工作,并加強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監管,查處違法經營虛假標注登記證號、擅自修改標簽內容等行為。

加強農藥質量抽檢。開展蔬菜、果樹、茶樹、水稻等重要農作物防治用藥、地下害蟲防治用藥質量抽檢工作,嚴厲查處非法制售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含有非標明成分農藥產品的行為。

加強禁限用和高毒農藥監管。以25種限用農藥和33種禁用農藥為重點,加大對農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的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非法生產、經營禁限用農藥行為,全面收繳并銷毀違禁農藥產品。進一步加大對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農業生產組織的執法檢查力度,發現違法使用違禁農藥或熒光增白劑、石蠟等違禁添加劑的,及時予以糾正,對其所生產農產品開展農藥殘留監測,并跟蹤調查,追溯查處違禁農藥的經營者。大力探索高毒農藥規范經營模式,提升高毒農藥監管水平。

加強殺鼠劑監管。按照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機制,做好毒鼠強等違禁劇毒鼠藥的清繳整治工作,全面排查鼠藥市場,嚴肅查處非法經營未取得登記證殺鼠劑的違法行為, 規范殺鼠劑經營行為,杜絕毒鼠強等違禁劇毒鼠藥的流通和使用。

(二)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工作

進一步完善農資打假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資打假的組織協調和行政執法能力。著力構建農資現代流通方式,引導和推動農資經營企業發展區域性產品配送與技術服務相結合的連鎖經營方式,培育一批連鎖化、集約化經營的農資企業,創建一批放心農資示范店,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農資統購統配模式,探索并推廣農資經營者信用等級分類監管方式,以示范帶動農資市場規范發展。

(三)開展農資打假宣傳培訓工作

開展農業“六五”普法工作,充分利用農業網站和新聞媒體宣傳農資打假工作成效,積極為農民群眾和農資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營造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圍。

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舉辦咨詢培訓、誠信承諾、現場演示、產品推介等現場宣傳咨詢活動,印發科學選購、識假辨假與依法維權等知識的宣傳資料,增強農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建設工作

加大農業綜合執法裝備建設和經費保障力度,優化農業綜合執法機構的職能和人員配置。繼續組織實施農業綜合執法能力提升工程,加強辦案技能和信息化監管培訓,提高執法裝備水平。

堅持屬地管理和重心下移,強化縣級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在日常執法事務中的主體作用,完善案件查處、報告、協查、指導、督辦機制,完善省、市、縣三級農業綜合執法網絡運行機制。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農資生產經營的行政許可工作

加強對農資生產經營行政許可事項的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許可的辦理、聽證、監督等制度。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審查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資質,配合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范工程,引導農資市場主體發展連鎖化、集約化經營;加強政策指導、現場檢查和實地審核工作,全面提升農資行政許可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結合查處無證經營工作,開展農資生產經營許可后的監督檢查,清理不符合法定條件的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依法取締無證經營農資行為。

(二)開展農資市場執法檢查活動

以農資集散地、農資批發企業、農村農資零售門店為重點,針對生產經營活動有關證照是否齊全且合法有效,生產經營所需的設施、設備等有關條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生產經營的產品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包裝、標識等有關強制性規定,生產經營檔案是否依法建立健全等內容,開展日常執法巡查,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加強對抽檢不合格農資產品的清查工作,按照農業部關于農藥抽檢結果通報,以及關于農資產品質量執法抽檢結果通報等文件要求,加強執法檢查活動并做好檢查記錄,及時查處被通報不合格產品的經營者,全面收繳假劣農資產品,提高抽檢結果利用水平。

(三)開展農資產品質量抽檢活動

針對用量大、有明顯質量嫌疑、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以農資生產、批發企業為重點,開展農資產品質量抽檢活動。

省農業執法總隊負責組織實施農藥產品質量執法抽檢活動。

農藥產品質量執法抽檢主要安排在農藥集散地,以及糧食主產縣和水果、蔬菜、茶葉、食用菌等優勢園藝產業縣的鄉村農藥門店,重點抽查水稻和水果、蔬菜、茶葉、食用菌等優勢園藝作物常用農藥品種。

(四)開展春季和秋冬季農資打假專項執法行動

加強春耕生產、夏收夏種、秋收冬種等農事季節的農藥市場監管工作,開展春季農資打假保春耕專項行動和秋冬季農資打假保安全促增收專項行動,集中執法資源,對轄區內農資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拉網式巡查,嚴厲打擊非法制售假劣違禁農資及違反安全用藥規定的行為,營造高壓態勢保障農業用藥安全。

篇10

一、20*年收入預計完成情況及各專業

20*年我局通過強化經營意識調整經營策略創新經營方式努力拓展郵政業務市場成效顯著1-10月份共完成業務收入1092萬元完成計劃86%上交收支差、管理費及折舊費共計670萬元占計劃98%預計全年完成總收入1300萬元

突出抓好報刊市場量收形成鮮明反差2004年我局采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廣大干部職工主觀能動性開動集體智慧發動大家力量強占報刊市場較好地完成了市局下達征訂任務一次性大收訂共完成報刊流轉額190萬元同比增長5萬元增長率為2.7%黨報黨刊提前45天完成征訂計劃包銷及暢銷報刊征訂我局成為全市唯一全面完成包銷及暢銷報刊計劃縣局任務完成之好卻不能完成收入計劃市局下達我局20*年計劃收入偏高流轉額不能與收入成正比目前流轉額197萬元卻要完成75萬元收入不切實際除非發行費率能達到38%不然遠遠不能完成計劃

穩步推進集郵市場計劃下達不切實際先后采取辦郵展小范圍郵迷聯誼贈送猴小版等措施調動集郵用戶積極性使新郵預訂基本達到往年水平完成預訂套票400套小版40版同時與縣梅花鹿保護局、縣政府達成開發個性化郵折1500冊協議我局集郵去年收入為6.21萬元今年收入卻45萬元缺口達到30萬元但與相比又形成反差都昌局集郵收入僅10萬元不到我局一半

二創新了物流業務經營模式

以“先農”牌良種、迪種寶微肥為物流分銷重點圍繞“上規模、調結構、增效益”總體發展思路認真組織和開展好農資分銷“四大戰役”活動在農資分銷第一戰役和第二戰、第三戰役活動均獲得第五小組第一名但作為彭澤這個農業小縣去年農資收入只有8.97萬元今年完成農資100萬有較大困難在發展旺季由于供貨原因也阻礙了我們快速發展中秋節我局要數800箱常溫奶直到11月13日才到齊;5月份要數寶玲特農資產品到8月份才到這些原因拖了我們發展步伐

二、收入管理、基礎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目前我局部分網點經過裝修整體硬件設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與之配套桌、椅等低值易耗品卻沒能及時更新存在破爛不堪現象大部分制度牌匾在裝修時毀壞需要及時更新

縣局微機、打印機出現故障難以維修而且設備陳舊不能正常工作這些問題市局支撐中心對縣局技術支撐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