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語文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三語文方法

篇1

有的教師認為復習就是復收,就是通過復習來彌補知識的缺漏,于是讓學生讀讀記記,做做練練;也有些教師將平時教學內容簡單重復一遍;還有的教師認為復習課可多上也可少上。其實,有效的復習很重要。復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單元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加深理解,全面提高。同時,復習又能讓學生在舉一反三中觸類旁通,彌補平時教學中的不足。總復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重視復習,同時注意采用一些措施來提高復習效率。

一、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和條件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和補充;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還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有助于對存在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幫助學生構筑能力體系;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二、研究考綱,把握命題思路

只有研究考綱,吃透考綱,才能準確把握高考試題中所表現的學科教育思想和未來試題的命題思路,才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教師要做到胸中有法,必須首先自己心中有綱,同時還要讓學生熟悉考綱,了解高考的要求,使之學習有據。在高三第一學期,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力爭在第一時間得到考綱,因為每年高考的要求甚至范圍都有變化,我們必須根據考綱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避免走太多彎路。

三、增強語文復習教學的創新性

高三的語文復習教學需要創新,在指導高三學生復習時,不要囿于傳統的教法。以詩歌鑒賞為例,詩歌鑒賞教學歷來提倡并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了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鑒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為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為今天的詩歌鑒賞教學所推崇。所以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的訓練時,注重讓學生抓住意象、情感,去思考、去發現、去領悟,從而總結出一套可行的鑒賞方法。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要勇于創新與時俱進。

四、找出語文復習中的規律

語文復習就是要把學生所學的零碎知識梳理成體系,讓學生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還要讓學生知道,現在的考題日趨生活化、能力化。考試不能單靠學過的書本知識,而應讓他們開闊視野,把注意力放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復習過程中,老師可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例如成語復習,學生對成語的應用不像日常用語那么熟悉,但又有所了解,因此在組織復習時要注意歸納總結,找到一些規律,學生就不必浪費過多的時間去死記硬背了。

五、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運用討論法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師生互動,關鍵在于教師甚至是學生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高質量的問題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興趣,能擊中知識的本質,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另外,教師拋出問題的時機要恰當,要把問題設置在知識的重點之處,知識的轉折和發展之處,學生遇到學習困惑之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要滿堂灌,而應大膽的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去合作交流,去解決問題。師生互動教學,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再加上教師的指導,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六、反序復習法

讀文章,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積累一些詞語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傳達給我們的內容,這包括文章談的是什么人物,圍繞人物發生了什么事情,從這些事情當中我們又能看出人物的品質、事件的意義、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態度等等,而這些內容也正是高考文言閱讀考查的重點難點。我們作答高考文言文試題不可能把內容100 %弄懂才開始作答,實際上這既沒有必要也是不可能。初讀全文,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常常把深難的材料設成正確選項,而往往要求我們選出錯誤的一項。因此,我們把這些選項全返回閱讀材料去理解,對文章的理解應堅決貫徹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也就是說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準確理解句意、詞義、字義,整個短文的關鍵信息基本上就了如指掌了。如從前面做起,有可能前面錯誤的選項會對后面產生干擾。筆者曾在自己班上做過一次試驗,把學生分成兩伙,在規定時間內,一伙順向做,一伙逆行做,結果逆行做的正確率較高。因此文言文復習教學,可以逆向進行。

七、合理利用所訂資料,盡量組題編題

征訂的現成資料,里邊有一些題價值不高,甚至對學生有誤導。在學生做題之前,教師應認真篩選,大膽精簡。有時只選其中1/3~1/2的題讓學生做,不足的部分自己編題選題重組,再發給學生。可以從電腦下載的題中編輯5套題甚至10套題重組1套題,這樣針對性更強,價值更高。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各地的試題,并且建立比較大的題庫,再結合高考要求和自己學生的實際對這些題重新編輯。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使教學的針對性、合理性大大提高。

篇2

關鍵詞: 高三學生 心理問題 疏導方法

對于每一個求學的人來說,高三都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接下來所要走的路。對于學生來說,這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的挑戰。今天的學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首次面對這么大的挑戰,往往處于“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狀態,甚至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心理困境,是班主任的責任和義務。

高三的學習,不僅是智力的比拼,更是心理的比拼。尤其是在高三的后期,心理戰術尤為重要。而對于高三學生來說,他們一方面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巨大壓力,呼吸困難,另一方面在同伴中得不到理解,找不到強有力的心理支持,甚至有可能遭遇相互傾軋。這些高三學生一方面要應付繁重的課業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劇烈的人際沖突。他們的應對方式,往往只是壓抑和封閉,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使他們逐漸喪失對他人的信任。這樣的苦悶若在高三學生的心中盤旋不去,則勢必湮滅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而嚴重影響他們的復習備考……因此,針對不同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成因分析,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一、問題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望子成龍”的思想是中國人的普遍想法。父母辛辛苦苦地工作,無怨無悔地為子女付出,愿子女能有一個好的前途。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考大學還是一條普遍為家長接受的改變人生的道路。有一些父母,自己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上大學,就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讓子女來實現,這樣在無形中就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有一些父母,因為子女在初中的考試中失利,在親戚朋友鄰里面前失了面子,很想讓他們比過那些讀普高的學生,因此更嚴厲地督促子女學習,也常常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使他們產生叛逆心理,不愿面對父母,學習也相應受到影響。

2.學校因素。

學生在高三階段要經歷一個在月考中反復掙扎較量的過程。每個學校和班級都會對學生進行排名、分析。其實每一次的排名都是對學生的一次刺激。毋庸置疑,這種刺激有正反兩種效果:考得好的覺得信心滿懷,充滿斗志,能更好地學習;考得不理想的則會受到刺激,要么奮起直追,要么一蹶不振。心態好的學生能勝不驕,敗不餒,但實際上學生的情況大多是相反的。如果連續幾次月考下來成績都不理想,那么這名學生的學習信心就會徹底被擊垮。月考是學校檢測學生知識鞏固程度的一個很好的、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但月考也是一把雙刃劍,若要使它發揮出好的一面,班主任、任課教師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

3.個人因素。

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比我們想象中更有想法。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會產生自信、沮喪、冷靜、煩躁等不同的情緒。高考的后半階段,在季節上剛好處于春夏之交,這一時期,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也是人情緒波動較大的時期,容易煩躁不安。尤其是在五一前,很多的學生都會因為沒有午睡產生春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等現象。同時,學生之間也會有激勵、嫉妒、自卑、傲慢等不同的情緒產生。尤其是在月考后,各類情緒更容易爆發,如果不注意控制、疏導,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

4.社會因素。

這一方面是當前社會對高考的態度。比如職高的高三學生,往往就會產生和普高學生的一個對比,導致他們在心理上存在弱勢。社會的不認可度,高職院校升學率的逐年下降,本科錄取人數的減少甚至取消,都對他們產生不同的影響。另一方面,現今社會越來越明顯的就業壓力也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有的學生認為即使大學畢業了也找不到工作,還不如早點就業好。

二、相應的疏導方法

不同的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對比班主任就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疏導。

1.對于受父母影響的這類學生,疏導的時候必須要配合家長的力量。

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的形式,讓父母之間、老師與父母之間相互溝通。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高三學習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壓力,給學生一個相對寬松、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家長與學生進行一次深談,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沒有家庭的后顧之憂,學生在學習時就可以輕裝上陣,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2.在學校里,班主任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考前指導以及考后的情緒調整。

發動任課教師一起做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分析。每次月考后及時地進行個別談話、疏導,教育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在不同階段樹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循序漸進,每次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只有有了這種準確的定位,學生才能坦然和自得,從而擁有良好的心情,學習才會有進步。

當然,談話要注意方式方法。有的學生由于過分緊張,本身就認為“談話”是浪費時間,把談話的時間用在解題上可以做很多題目。這就需要班主任利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及時和他們溝通,讓學生在沒有愧疚感的情況下解決心理問題。

3.克服焦躁不安的情緒,將不良情緒遺忘或轉移掉。

在一般情況下,能對自己的情緒產生強烈刺激的事情,通常都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很大關系,要很快將它遺忘,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進行積極地轉移,即設法使自己的思緒轉移到更有意義的方面,比如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借助自己特別在乎的事物進行轉移,如多想想溫馨的親情,讓自己感動的友情,以及對自己美好前途的規劃等。在轉移情緒的同時,放松自己緊張的心情。

同時,高三階段也是學生整理知識,并且融會貫通的過程。知識容量大了,要掌握的東西也多,對于沒有掌握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會感到手足無措。在這時,班主任要發揮作用,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所在,讓他們盡快恢復良好的學習狀態。爭取和每一個學生面談,以平等的地位,認真傾聽學生的訴說,了解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誤區。

春困、疲倦等問題,是每個人正常的生理反應。要引導學生注意勞逸結合,合理搭配飲食;提醒學生不要過于擔心自己的精神狀態,緩解焦躁情緒。

4.樹立信心,作出對政策的及時的導向。

政策雖然不是班主任能力所能改變的,但可以利用政策換個角度給學生鼓勵。近年來,職高生參加考試的總人數在大幅減少,相對于總人數來說,招生人數其實沒有下降,而且在越多人競爭越少的名額時,入選者的前景必然會更樂觀。高校的減少招生對學生以后的就業來說或許是有利的。班主任要讓學生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給他們以繼續前行的動力。

篇3

一、高三語文復習課的要求與現狀

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最大要求便是高效。高一、高二可以慢慢培養學生的文學積累和語文素養,而高三學生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便是高考,他們需要學會如何在試卷上書寫規范且正確的答案。這就要求高三語文教師應特別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梳理及答題技巧方面的指導。“題海戰術”固然不可取,但必要的強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三語文復習課是整個高中學習任務最繁重、也是最重要的階段。而相比于其他學科,高三語文復習課似乎更難處理。當前最緊要的應是找準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最佳切入點.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更能使知識得到必要的鞏固與強化,從而開發最高效的復習課堂。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與優勢

“翻轉課堂”是源于美國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最大特色便在于“翻轉”二字。所謂“翻轉”即是“顛倒”的意思。它是對傳統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的顛覆,是對知識傳授與內化的逆向安排。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一般只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鞏固內化的過程則放在課下。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程度,因此也就無法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傳統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分解,事先錄制好10分鐘左右的微課,讓學生在課下學習,并整理下發相關任務單、學案等資料,幫助學生發現、思考、總結問題:而在課上則主要針對學生在課下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討論。“翻轉課堂”以顛覆性的自信姿態襲來,為教育變革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如若恰當利用,必將有利于打造高三語文復習的高效課堂。

三、“翻轉課堂”在高三語文復習課中的具體作用

1.變機械為靈活,有利于學習個性化

就高三學生而言,他們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基礎素養不同,他們在同一時間接受知識的速度與效果也就不同。因此,利用傳統課堂進行高三語文統一復習,很難獲得理想的效果。

“翻轉課堂”主要由課下預習和課堂討論兩部分構成,這樣的拆分形式就彌補了傳統課堂機械死板的教學短板。教師提前錄制的微課視頻,雖是規定學生在課下自學完成,但是何時觀看,如何觀看,則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基礎差一些的學生也可以在聽不懂的地方隨時暫停,進行思考或者在學習平臺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交流。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快進觀看,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利用“翻轉課堂”的靈活翻轉性,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利于進行因材施教。

2.化零散為系統,有利于知識鏈條化

高三復習涉及的知識點眾多,而語文學科更是具有知識繁雜、系統性不強的特點。如果單純利用每節40分鐘的課堂進行知識講解,不僅耗時巨大,而且效率低下。在“翻轉課堂”中,可以利用微課將知識進行點化處理,從而使得每一個知識點得到聚焦。雖然每節微課時間約在15分鐘左右,容量有限。但我們恰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將每一專題知識進行規劃,一個知識點錄制一節微課,致力于將其講清講透。然后將這些微課視頻進行編號,形成微課系列。如此,學生在課下自學時,便會條理分明。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其知識鏈條便自然而然地清晰化了。

3.轉被動為主動,有利于學習興趣化

篇4

關鍵詞:高中語文;復習;策略

當前,國家對教育方面越發重視,因此開展了新課標的改革工作,不僅重視人文修養的養成,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標的發展要求,這種強加在學生身上的教學方式反而會令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每一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如何在高三關鍵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令高三的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爭取令學生在語文方面獲得更加理想的成績。

1 掌握學習方法,適當降低難度

在高三這段時期中,學生多數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所以語文課堂往往都是沉悶的,這樣就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適當的將課堂氛圍調動起來,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這種互動性的方式不僅可以令學生緊繃的神經得到緩解,同時也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高效化的發展特點。以詩詞鑒賞為例,這是高中語文考試中必考的一項內容,高中三年來,所學習的詩詞也不在少數,例如高一的《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等,高二學習的《柳永詞兩首》、《辛棄疾詞兩首》、《蘇軾詞兩首》等,三年下來,這方面的內容是學生不應該丟分的部分,所以教師在課堂復習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詩詞接力的方式,一方面達到了有效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為更加高效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另外,除了詩詞的背誦以外,詩詞賞析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在答題時的關鍵點,筆者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對詩詞煉字進行充分的認識,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體會其中運用的手法,三是將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還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達到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驟有序的令學生學會答題的技巧,這樣不僅可以規范答題格式,更重要的是不會出現丟分的情況。教師在不斷引導的過程中該應該注意不要將學生的思維禁錮住,教會學生答題技巧要比每道題都詳細講解更加高效,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在,也是實現高效復習的主要途徑。

2 制定學習目標,劃分學習難點

高三語文復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明確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將這一大目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逐一攻破,學生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僅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同時也達到了高效復習的目的。筆者將高三語文復習中的學習難點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背誦的部分,應該爭取令學生達到滿分。在不該丟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丟分,在可能丟分的部分盡量少丟分是復習的主要任務。背誦部分所占的分數相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都不重視,甚至完全忽視了這部分的復習。教師在幫助學生復習這部分的內容時,應該細細的推敲,以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為例,這首詞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復習時應該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味,體會豪放派寫作的特點,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寫作中。并且還要掌握這首詞的主要寫作手法,例如用典與情景交融等,這些寫作手法在其他詩詞中也會經常用到,對于其他詩詞的復習也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譯,這是學生經常丟分的部分,因為有些字沒有翻譯出來,就會出現丟分的情況,因此這部分的目標就是要將字字都得到落實。復習的要點包括四個部分:(1)18個虛詞;(2)詞類活用;(3)文言句式;(4)翻譯的方法準則。例如對《燭之武退秦師》的考查,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令學生寫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譯,仍以這句為例: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原句:吾___還也!這種練習可以達到熟記文言語句,增強語感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文白對應”的意識。

第三,在寫作部分,應該實現規范合題意的目標。寫作,可以說是高三語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數學生頭痛的一項。每每作文練習的時候,能順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題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復習寫作的時候,教師就要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要求,切合題意,不歪解材料,語言流暢,中心明確。不論是什么文體,首先要確保行文流暢,讓讀者能夠明白寫作思路,平時多積累寫作素材,將這些素材適時應用到寫作中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生在臨考前半個月,可以放松的心態作三兩個規范的完整作文。在這時的作文里,要有意識的提煉歸納一些時事人物正反事例,回憶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這些作文散件放入記憶倉庫,也許考場上會發生奇效。我們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賽前都要閉門研究,他們肯定會準備一些有用的定勢。最重要的是,這對學生有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實提高聽課效率,有效落實考點知識

高一、高二的課堂都是針對教材的,偏向于語文素養的熏陶涵養。而高三的課堂是針對高考大綱上的考點逐一復習的,偏向于知識點的記憶,為高考語文能打高分打基礎。因此,學生的聽課習慣要有所改變。(1)學會調控情緒,盡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學習要注重考點,將語文的考點放在首位上逐個復習,精力高度集中到重點上來,為的是能夠在高考中拿到優異的成績。(2)適時、及時地做好課堂筆記。高三語文需要學生在老師講考點的時候著重記憶,通過老師的強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配上勤動筆,記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對筆記的利用,適時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爭取在課堂中便能掌握知識點,甚至能夠運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三階段是學生提升成績的關鍵性階段,作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的語文,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都面臨著時間緊迫的壓力,學生在身心方面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波動,所以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學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以更加飽滿的面貌應對即將到來的人生大考,本文重點探討了如何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提升效率,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予以進一步的優化,希望本文的探討可以為廣大高三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潘興元.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2011(3).

篇5

【關鍵詞】高三語文教學創新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是非常時期,這一年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年,也是沖刺階段,這個時期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命運。語文,作為高考的主要科目,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如何開發利用好這塊資源開展創新教育,是我們每一個高三語文教師應探索的課題,教師應突破對傳統教師角色的認識,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對人類的發展的重要作用,更清晰地把握教育的實質和內涵,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探索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提高高三語文教學創新水平淺談幾點看法,我們以高中新課改(浙江)教材為例:

1. 張揚個性,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個性通常是指一個人具有的比較穩定的,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總和,個性被稱為人類心理行為的動力來源。在學習上。它能促使學生沿著某個目標積極進取,使學生的創新意識盡快轉化為實際創新能力。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創新能力,但因缺乏創新精神,所以創新能力體現不出來。要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樹立成功意識。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即使其表現被動不愿意去練的學生,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我也能和別人一樣能完成好動作該多好啊!”于是我們的高三語文教師就應該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善于觀察,發現亮點,尤其對個別差生出現不協調、動作生硬的情況下,不能批評,可以采取提取起其整個動作中的某個細節,甚至是一個微小的細節給其肯定與鼓勵,使他們增強信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做好每一個動作,從而努力獲得成功。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確立學生中心觀,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在創造性學習中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發展每一個個體的創造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于主動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高三語文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高三語文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高三語文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并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采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

3.突破“死書”的樊籬,引進源頭活水。

高三教學,是由課本、教參、練習構成的“鐵三角”,師生困于其中,如陷囹圄,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了“教活書”,我們可以開設文學作品閱讀課,每周由語文教師安排一節專門的閱讀課,利用語文課閱讀則要求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結束前五分鐘內摘抄出200字以內的美文佳句,然后叫科代表拼合起來組成手抄報,印發給學生閱讀。人手一份,以此激勵學生下一次更加認真地閱讀。

雖然高三教學緊張忙碌,但我們讓學生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徜徉,吸取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淀;在白巖松的《人格是最高的學位》中深思,領悟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執著的人生哲理。 閱讀,讓學生開始眼觀四海風云,耳聽九州風雷,筆底生出美麗的語言之花;閱讀拓寬了視野,活躍了思維,激發了情趣,使學生增了智慧,添了靈感,長了活力。

4. “再前進一步”的教學

縱觀當前的高三語文課堂教學情況,存在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課堂教學達到一定程度后,浮于表面,徘徊不前,缺乏創新性。

例如: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許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敢于嘗試,然面,許多人的嘗試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學了“形”卻沒有領悟其內在的“神”,沒有真正地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合作學習的精髓。所以,老師需要“再前進一步”,不斷追求“再前進一步”的教學意識是教學創新的靈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打破自身的思維定勢,掌握一些課堂教學創新的技術,激發學生思維的獨創性發揮;既要注意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更要注重思維的異型發散,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和探究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不斷向前發展的學習和探究,能夠持續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有利于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

再前進一步的教學以激活學生思維的異型發散為突破口。要使教學“再前進一步”,必須以激活學生思維的異型發散為突破口。所有異型發散是指每一個人的思維都具有異型發散的潛能,關鍵是以適宜的方法激活這種潛能。具體的有:

(1)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對所學知識的精彩之處品味欣賞。

(2)引導分析,促使學生對自然或社會現象大膽質疑

教學中,教師抓住教學內容中含義深刻之處,引導學生對自然或社會現象大膽質疑,常常會激發出智慧和創造的火花,歷練久之,學生就敢于開拓思路,敢于出新意.體驗更深刻。

(3)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事物的發展及其結果大膽想象。

5.小結

迎著新世紀的曙光,伴著時代的召喚,加強高三語文教學創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每個教師的肩上。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崗位,把學生放在心中,教育他們,熱愛他們,讓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 張芩. 高中語文教學導入激趣略談[J]. 才智 , 2009, (09)

[2]李雪彩. 讓語文教學洋溢情趣[J].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 , 2009, (03)

篇6

一、課堂整體評價

1.精講精練。對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和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特點、作用、手法深入講解,以學生當堂做高考典型例題訓練為主。

2.考題精選。從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題入手,學生以練為主,讓學生當場寫,組織答案,當場陳述答案,教師分析評價。

3.以學為主。這里的“學”不僅是以學生為主的意思,而且是指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為主的意思。

二、課后聽課反思

1.高三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可以少而精。特級教師的課堂是回歸本真的,回想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特別是高三教學中,總想著一堂課多講一點,多教一點,總想著一堂課能讓學生學到多一點知識,把每一個考點的每個答題層面都完完整整地教給學生,生怕有什么遺漏。殊不知,這樣往往事倍功半,灌輸得很多,學生聽得很多,記得的卻很少。

王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每道精選例題的講解都是請學生當堂完成,現場說出自己所整理的答案,不怕學生說錯,不怕聽不到標準答案。想想自己平時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有一種強烈的心理預期,希望學生說出來的最好是標準答案,沒有意識到語文、語言、試題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候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往往學生的答案更精彩。反觀自己的教學總是在心理上對標準答案過于期待,是一種急于求成的心態,只注重自己的教學結果,忽略學生聽課的實際效果。

2.高三語文課堂“講得少、學得多”是一種境界。教師要講得少,因為教師是整個課堂的駕馭者,是掌舵人。知識是死的,常見的“環境描寫”方法、特點、作用,前人都已整理得很完備了,參考書上所見都是。我們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讓位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的解決途徑。自己在之前的教學中,只會按經驗主義,只想讓學生牢記專業術語等死知識,實際上真正考場上學生并不能對號入座,準確定位,實際做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只掌握點點皮毛,并沒有掌握真正的做題方法,不知道答案在何處尋,如何篩選和概括。在王老師的這堂課上,通過例題分析,王老師詢問學生在做“環境描寫”類題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學生通過做題,發現入門之道:尋找關鍵詞,學會分類別,注意集中的語段等。這里的“道”是學生親身實踐得來,不是教師灌輸來的。教師沒有授之以“魚”,只是授之以“漁”。

3.高三語文課堂可以有效利用所謂的參考答案。現在的信息如此發達,參考答案不再是開啟作業的金鑰匙,參考答案不再是神秘的東西,也可以放在學生身邊正確使用。這里可以適當運用“拿來主義”,不要僅局限于“對一對”、“看一看”。自己平時總想著把學生手頭的參考資料收上,束之高閣,王老師的課堂上,每講完一題,就請學生將答案翻開和自己寫的內容進行對比,看看是不是只關注概念,有沒有展開分析,自己的表述與參考答案相比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丟分。不是讓學生學會背誦答案,而是學會分析、學會判斷。讓學生正確領會出題者的命題意圖和解題思路,并分析答案的邏輯順序,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好“拿來主義”。

三、本節課得到的啟發

1.高三的語文課堂,教學仍然要堅持以“學”為主、學生以“練”為主的生態模式。高三課堂仍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在“學”中“練”,在“練”中“學”。考慮到語文的學科特點,考慮到高三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加強練習是很有必要的。語文課的課堂效率,不是看你完成多少典型例題,學會幾種答題模式,提升解題能力才是關鍵。

2.高三的語文課堂,教師仍然要堅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課堂教學,教師不是凌駕于學生思維之上,而是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要點時的實際狀態,及時跟進。課堂上,學生將在實際做題時遇到“憤”和“悱”的狀態,如在本節課中,分析概括環境特點題時,如何從字里行間尋得景物特點是個難點,王老師帶著學生原汁原味地讀,找出關鍵的幾處再讀,特別指出幾個關鍵詞品讀,答案呼之欲出。教師既要循循善誘,又要善于啟發,根據本段教學重點,根據課堂實際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現場反應巧妙點撥。教師的點撥是帶有啟發性的,教師的點撥是恰到好處的,有的放矢,舉一反三,教師啟而得法,學生有感而發,這是考驗教師能力之處。

3.高三的語文課堂,教學安排上可以“先學后教,以學促教”。在設計教學步驟上,高三語文教師“教”的內容、“教”的時間,“教”的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發現問題,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內容是既定的,時間是現場的,方式是靈活多變的。授課內容的講解要根據實際教學效果進行調整。教師的教是現場的,情況一:高估實際效果。一個問題的提出,自己的期望值本來很高,實際可能出現冷場,自己預先認為答案很容易,而學生在問題解決時可能會無從下手。情況二,低估學生的能力。難點的解決思路和解決方法,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有能力解決。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轉變觀念,前期備課中不再僅僅關注今天這堂課給學生講哪些知識點,介紹哪幾種方法和答題模式,而是更多地考慮情境教學,多考慮會出現的情況,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

篇7

究其原因,是我們忽視了語文學科特征,用單純的大運動量訓練替代了體會感悟,最終導致語文學習和復習的失敗。

通過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復習不應該脫離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色,應該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又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既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又注重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重視學生主體知識的建構。而教師在高三復習中的越俎代庖,為了趕進度完成復習目標而無視學生的學情,采用題海戰術的做法,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要求。所以,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高三語文復習應該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調整復習思路,回歸學科特色

筆者經歷過幾屆高三的復習,曾經運用過題海戰,但事實說明:

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機械重復的大量練習,并不能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提升難度并不能代替知識獲得和鞏固。因為語文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感悟、遷移、運用。

其三,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窮于應付,疲于奔命,學生缺乏必要的積極準備和消化吸收,因此效益很差。我們可以看到,到高三后半學期,考試幾乎不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學生已經從畏懼考試變成視考試為家常便飯,麻木應付。

所以,高三語文學習中,積累、感悟仍舊是重要環節,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高三復習,必須回歸語文特色。

二、設置學習情境,回歸語文興趣

語文其實是而且應該是一門充滿趣味的學科。無論從知識體系還是人文精神上說,一方面可以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汲取前人語言和思想的精髓。所以,高三復習中應貫徹“學養和使用相結合”這一原則。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

我們的做法具體有兩種:

其一,廣泛閱讀,精心篩選學生閱讀素材,設置閱讀情境。高三學生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要求他們課外花大量時間閱讀。而且,學生也未必能找到真正有益于高三復習的讀物。所以老師必須為他們創造條件。筆者所在的備課組就常常預先做好相關閱讀材料的收集編輯工作,然后以講義的形式定期發到學生手中,使學生既節省時間,又能讀到有益的素材和文章。

其二,語文知識點的復習和遷移閱讀感悟的有效整合、穿插。例如,在連續復習基礎知識的字音、成語、病句后,就安排一、二堂課閱讀文學書籍、雜志,這時,學生肯定不再覺得枯燥乏味,會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既提供了學生復習鞏固的機會,同時,又能使學生沉浸在語文閱讀的氛圍中,增加作文素材。

總之,靈活地把語文閱讀積累與掌握高考各知識點穿插、配合。一方面,使各知識點互為聯系、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閱讀,能更好地感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時間同一內容的復習和單純的練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教師,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要在遵循整個復習計劃、進程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復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保證各個考點都能在閱讀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作為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復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復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

三、注重自我體驗,回歸主體地位

高三復習中教師容易居高臨下,否定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我們要放棄盲目蠻干的做法,明確且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應該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換句話說就是教師要精講精練。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教師的導向作用”上顯身手。高三語文教師的作用從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轉變為:1.控制學生學情,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2.點撥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幫助學生構筑能力體系;3.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篇8

高三語文課堂更多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容量大,知識密度高,在這個基本現狀下,高三的語文課堂有呈現生命化的可能嗎?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課堂不僅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應該做到的。

一、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實現知識的生命力

一堂有生命力的課,需要教師用精彩的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用巧妙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用機智的語言實現知識的生成。但除了這些常規的要求外,生命化課堂首先體現為知識的生命力。課堂上的知識不是一個個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機械的知識點的講解和傳授,而是易被學生掌握的、鮮活的知識。以往過多強調認識的客觀性,對認識的能動性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形式,知識的呈現形式呆板、生硬。而要實現知識的生命力,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認識的建構性原則,他們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故而,高三的語文課堂要實現生命化,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這樣活動的知識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

除此以外,高三的語文復習還應符合這個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高三語文復習,在教學方法上應以歸納為主、歸納演繹相結合。高三的復習課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語文知識、試題中隱含的規律,從而再利用規律解決同類題型,或解決新問題。如果知識由教師直接給出,就會導致學生對方法的理解不夠深入,出現知識有余能力不足的情況。由學生自主歸納知識,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就能很快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比如在“理解文意遷移運用”這一專題的的教學中,我很注重讓學生自主歸納答題的注意點。運用讓學生自主評分的方式,分析失分的原因,再從中得出答題時應該注意的要點。設計這個環節時,我還考慮到學生失分原因五花八門,在各道題中都有所體現,為了讓學生有清晰的認識,我給學生的每道題的答案示例都側重于一個要點,便于學生準確地辨析,從而明確地掌握。

高三語文復習課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教育的過程不應是傳授如何解決既有問題的思維經驗,而是啟迪學生開展思維活動并獲得教育效益。高三語文復習課,應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以傳授知識為手段,以組織訓練為主線。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是互為手段和目標的,教師應放手讓學生運用知識,總結規律,提煉技巧。這樣活動的知識才能最終轉化為學生的能力,這樣的知識才是鮮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運用合作性學習,激發學生情感的活力

我們難以想象一個缺乏學生情感流動的課堂會是成功的課堂。離開了情感的活力,學生的學習只可能是被動的、應付式的,這樣連基本的教學的有效性都談不上,更何談生命化。高三的語文課堂就教學內容而言,本身的人文性、情感性比基礎年級要弱,但這是不是等于在高三語文復習備考過程中難以實現學生情感的活力呢?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曾經說過,“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觀察到,最持久強烈的愉悅不是來自一般的‘快樂學習’活動,不是來自簡單的表揚欣賞,而是來自人的文化創造活動自身的激勵”。在高三語文教學中,充滿著大量的思維的創造,對知識習得的快樂。在這個意義上說,高三語文課堂完全可以是充滿著學生情感的活力的。而合作性學習,就是激發學生情感活力的最佳方法。

合作性學習理論的源頭應該是來自于夸美紐斯、烏申斯基、克魯普斯卡婭、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所主張確立的人道主義的師生關系。阿莫納什維利明確提出合作教育學的思想,他創造了基于合作原則的師生關系和師生交往的新形式,創造了使學生快樂地、生氣勃勃地學習的機制。

在合作性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注重互助與協作,教師與學生不僅是師生關系,也是合作關系。這種民主的教學氛圍,能使師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和交往方式。

合作教育學理論強調,在教育思想上必須承認,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對兒童的愛和尊重,使兒童得到認識的快樂。教師的引導,使兒童樂于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兒童共同進行的教學過程中。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使他們感到成功、進步和發展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學生情感活力的源泉。它絕非單純的夸獎可以替代,是學生內在情感發展的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寫作水平,筆者在高三開展過時評教學。學生準備一個熱點時事,全班同學自由發表對這一時事的看法,教師也參與到這個討論中。觀點分歧很大時,學生還會展開激烈的辯論。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也是教學過程的積極創造者。當學生言之成理時,教師采納學生的觀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三的習題講評課,也不能以學生掌握僵死的答案為目標,作文講評課的操作更不能是老師的一言堂。如在講評議論文時,為了突出“扣緊、說透”的要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主體段的互改。可以采取學生單獨評改、小組交流評改或全班討論評改等方式,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作用,平等地參與到討論之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感受到進步的樂趣、收獲的喜悅。

當然,要想課堂上學生具有情感的活力,教師一定要具有親和力。一般來說,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是有一定親和力的教師,只是生命化課堂上的教師更應該具備這一特點。教師有親和力,師生才可能有情感的交流、互動。難以想象當教師幾乎成為課件播放的機器,師生缺乏情感的溝通,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能感受到學生情感的律動。

三、建構教學模式,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

教學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生命化課堂要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倪文錦教授曾經指出,新課程的根本出發點就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學評價中,也提倡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生命化課堂強調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與新課程的這一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合作教育學理論也認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使學生掌握牢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學要以學生個性的整體、和諧發展為目標。這些都要求高三語文課堂要輕知識傳授,重能力與方法的培養,授之以“漁”,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具體到高三語文復習課上,教師首先要能做到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同樣是練題講題,生命化課堂上的教師要能做到精選典型題目,舉一反三。比如作文的教學。好的作文題能發揮其有效的典型示范作用。絕大多數高考作文命題規范,留給學生較大的寫作空間,富含人文性和思辨性,是高三寫作教學的典型素材。但有些題目中的材料本身缺乏邏輯性,或者指向性太模糊,如2012年高考新課標卷的“船主與油漆工”、安徽卷“梯子不用時請橫放”。教師應懂得辨析,懂得取舍。選擇的標準在我看來,一方面是指向明確,操作性強,適合學生通過對該題目的訓練掌握相關方法。另一方面是思辨性強,能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能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少研究者將中國高考的命題與歐美進行對比,指出西方相關的作文考題重理性分析,特別是重視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點在近幾年中國高考題中也有相關轉變,出現了很多突出理性分析的題目。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和廣東卷等。這樣的題目適合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以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篇9

關鍵詞: 高三語文總復習 備考策略 研究性學習 教學管理和監控

高三語文該怎樣進行備考,如何才能高效率地提高學生高考語文成績,我以為要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一、高度重視試卷講評

高三語文總復習,一般說來要做大量的試卷。如何高效地發揮試卷(如省、市質檢)的榜樣甚至是導向的作用?我以為要特別重視試卷的講評。試卷講評對于教師而言,要提高講評質量及針對性,對于學生而言要重視講評,做到一練有一得,在教師指導下提高自評自學能力。首先,講清試題的測試點,即本題主旨和目標,以《考試說明》為鑒,講清它是“說明”中的哪一項,這一項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講清試題的角度,即是怎樣(通過什么)來考的,如以變換了的種種說法,考查對句意或文意的理解;如文言文中,以句間關系的理解,考查翻譯能力,即翻譯時加上什么樣的關聯詞。再次,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第四,糾正錯誤務必落實。對于教師而言,要了解學生錯在何處,為何錯,哪些學生錯,有針對性地改進復習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要求答錯的學生要找出答錯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錯改正錯誤的規律。第五,要講究拓展。某題考查某內容、某種角度,同樣的考查內容,還可以從哪個角度考。同樣的要補充,有些變化的更應補充。這樣,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復,加上一定的變化,來增強對此一類題的理解,做到練一些題,通曉某一類題。對于學生而言,還可以自選課外題,以拓展對某一類題的范圍、考查方式的認識。最后,特別注意在講評中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促使成績較好的學生看到差距,向更高遠的目標奮進;引導成績較差的學生總結教訓,鼓起勇氣,樹立信心。

二、加強閱讀和寫作訓練

2005年以后,福建語文高考試卷剔除掉語基部分的單項選擇題,提高了閱讀和寫作的賦分比例,把作文提到70分。因此在高三語文總復習中,我們首先必須特別重視閱讀和寫作訓練,把這兩塊作為備考復習的重點。在閱讀方面,必須加大訓練力度,掌握一些解題方法或規律,不斷提高閱讀能力。這里特別指出,老師一定要指導學生一些解題的方法或規律。其次,從試題設計的側重點,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題設計者總是根據閱讀材料的具體內容而確定測試重點,而這些測試重點常常是材料的核心問題,也是學生理解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內容。因此,懂得試題設計的這一性質,我們就可以從材料的本意內容出發,抓住全文的核心,然后一個一個地突破試題的重難點。

三、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

在高三復習過程中,我們習慣于將復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復習教材內容,梳理知識網絡,構建知識體系;第二階段,分專題選講,強化基礎知識;第三階段,查漏補缺,綜合訓練。實踐中我發現,將二、三階段截然分開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尤其是將教師講和學生記分開進行,不利于學生及時總結和反饋,特別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這種整齊劃一的復習模式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現象比比皆是,大大影響了復習效果。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后期復習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復習中側重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大綱的體系、課本的脈絡和高考的要求,將復習內容轉換成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高三學生經歷近三年的高中學習,再加上前一階段的復習,面對高考的挑戰,他們已經具備展開初級研究的能力和獨自探究的愿望,適時進行研究性學習,無疑是給了學生一個觀望自己、總結自己的機會,無論對何種層面的學生,其積極意義都是十分明顯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敢于放手,讓學生進行以自我為主的研究性學習,又要及時給予關心和指導,譬如幫助學生在確定專題、展開研究、檢測調控的各個環節中,了解自己的迫切需要,完善知識體系,充分認識自己,為完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的建構過程服務。在探索研究過程中,適時進行師生雙邊活動,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誘發思維碰撞,監控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并參與學生的活動,共同探討、提高。在復習過程中,是學生“帶著書本走向老師”,但老師并不是被動地等待,更不能當個可有可無的旁觀者,老師的指導、點撥、督促和檢查是整個活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篇10

關鍵詞:題海 精講精練 反芻

高三語文的復習備考總是避免不了走這樣的流程:第一輪復習梳理教材,第二輪研究考點,分考點講解出題方式,答題方法和規律,然后就是反復做題、批改和講解。第三輪便是把各個考點合起來再訓練,查漏補缺。一輪又一輪,一張又一張……講得汗流浹背、口干舌燥。似乎只有這樣做了,老師才自覺是個負責任的好老師,也才可以放心地讓學生走進高考考場。

然而,這樣老師忙得不可開交,學生累得昏天黑地以后,是否真的效果獨到呢?能否有一種讓老師輕松,學生快樂,而又卓有成效的復習方式呢?這與新課標中“以生為本”的理念是否相符呢?鑒于此,我對高三語文復習進行了些反思,有如下感想:

一.題海戰術并非上上策

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因為以考促學,似乎可以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并不是成正比的。因為首先在語文的學習中,除了識記外,還要求理解體驗、聯系聯想、遷移運用,即“懂”和“悟”。而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于應付,疲于奔命,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果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悲觀失望。所以,我以為題海戰術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所以它并非備考的上上策。真所謂“學海無涯很艱苦,寒窗挑燈是清苦,題海作戰更痛苦”。

二.精講精練是基礎

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就是“大量講述+大量訓練”。這種做法不符合“生本”教育的觀念,教師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學生消極聽取。這種做法的結果首先是“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其次“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最后是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的講解應是給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對知識進行面面俱到地簡單“回鍋”。所以教師的講解應是富有針對性的、啟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

三.不斷反芻是良策

高三語文復習有大量的知識要記憶,但是按照遺忘的規律來看,就必須不斷地鞏固。而且當各個板塊都集中在一起時,學生就會犯糊涂,出現“高原反應”。況且第一遍往往是生吞活剝地吃進去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反芻來進行消化。就像牛兒吃草一樣,先吃下去,再反過來回嚼,分類整理,吸收消化。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第一遍學起來很難的問題,過段時間內再反過來學,會覺得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也就是說“反芻”不僅能鞏固記憶,還能幫助理解,總結做題規律。

四.成就感是源動力

學生不想學,任老師怎樣灌也是無濟于事。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才會事半功倍。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怎樣讓學生有成就感呢?

首先,要降低考試難度。學生復習什么考什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其實高考中基礎題也是占很大分量的,而難度值高的題畢竟是針對少數優生的。為何要為少數考生而扼殺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呢?

其次,每次考試后幫助學生分析試卷。分析時不僅要指出學生失分的原因,自己的弱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此次考試比上次考試進步的地方,讓學生有成就感。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學習的動力,在漫長的復習中充滿信心而不是陷入“久則鈍兵挫銳”的局面。也才會讓學生更信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