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范文

時間:2023-08-11 17:3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淺談新課改下的地理教學

篇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開始審視基礎地理教育的價值,因為人類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都有很強的地理成分。我們的一舉一動及其衣食住行的活動空間,無不涉及到地理科學,當我們利用地理條件和地理科學去解決問題時,越來越感覺到地理知識的迫切和重要。這就要求把提高今日和未來社會公民的地理科學素養作為地理課程目標設計的基點。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我們必須實現對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變革。如何開展新形勢下的初中地理教學,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1.1 強調發展: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的開放式地理課程,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為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對學生的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1.2 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

1.3 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創設良好的地理教學氛圍,讓地理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1.4 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

1.5 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地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對于師生猶如戰場對于將士。向課堂45分鐘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地理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

1.6 科學評價:評價機制體現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即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與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激勵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互補。

2.改革教法,確立新的教學觀

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展。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1 應改以往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目標和課堂結構,調整上課、作業考察、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有效地實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原則,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持續性。

2.2 在總結傳統教學方法優點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發現法、比較法、質疑法等先進教學方法。例如,在講"中國行政區劃"一節時,采用形象比較法將各省輪廓,運用投影儀打出各省輪廓,再打出與有關省區外形輪廓相似的各種動物形象,然后再用詩歌法記憶各省、市、自治區的名稱,用拼圖游戲法記憶各省、市、自治區的相對位置,用猜謎法鞏固各省市名稱。這種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指出:"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動力"。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樂趣的激發,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展郵票、編歌謠、搞競賽、析案例、搞辯論、研課題、激勵參與等形式,有意識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如學到"地震",可通過對學校、家庭等場所如何避震展開討論,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他們學到了有用的東西。又如學到"青藏地區",可向學生展示2001年12月發行的《青藏鐵路開工紀念》郵票(小型張),讓學生知道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它的二期開工建設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對促進青藏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加強與沿海的聯系,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都有重大意義。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和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給不同水平的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創設公平競爭和追求成功的機會。"跳-跳,夠得著",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努力價值和成功樂趣,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進一步增強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好學",再到"我樂學"的遞進轉變。

4.教育要“回歸生活”

要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皮亞杰的知識結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走進教室的學生并不是一無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經驗和觀點。新課程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要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地理學科植根于生活,回歸生活是新課改中地理學科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地理學科的重要特色。

5.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讓學生可以獨立的從地圖中獲取信息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明白基本的識圖程序,明確地圖所示的區域和主題內容,懂得地圖中的各種符號、顏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能夠將書本文字論述的知識落實在圖上,做到圖文結合。在課堂實踐的時候,我會讓學生結合地圖冊學習,隨時會從地圖中提取相關的地理知識。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我國地形的分布特點,第一,讓學生根據《中國的地形分布圖》明確學習主題,分清相關概念;第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地勢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了解我國地勢的地區變化、每一條等高線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和延伸方向,并且對其特征及相互關糸進行分析、比較;第三,歸納,得出結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逐步得出關于我國地形的分布特點的規律:地形多種多樣,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以高原為主,第二階梯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并且氣候,河流,植被以及經濟發展受地形分布的影響顯著。

篇2

關鍵詞:激趣 探究 創新

進入新世紀,中學地理課程改革掀開了中學地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序幕。在國家教育部制訂《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實施建設中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多樣化的地理教學方法,強調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嘗試把這種學習方式引入到教學中。

一、探究式學習給中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對學生來說又是個很有趣、很實用、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但由于過去地理教學中主要采用接受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缺少實踐和探索的機會,使得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純粹被動地接受、呆板地記憶地理知識及結論,壓抑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使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慢慢地失去了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培養他們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探究式學習,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在教育教學中加以推廣。

探究式學習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著名科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倡導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要學生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一個合作的過程,要求所有學生都參與學習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結論。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種假設和預見,充分尊重他們的思想觀點,使學生敢想敢干,富有創新精神。探究式學習的特點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因此,不失時機地將探究式學習引入地理課堂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來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地理問題,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從而給中學地理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探究式學習的實施

全面提高每一個中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是中學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所以提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素養離不開探究式學習。以“激趣——探究——創新”為常式的探究式學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向學生提供程序思考題,置疑激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帶疑讀文、讀圖、探究地理知識。

1、組織參觀訪查,開設科普講座,擴展知識視野

由于地理教材內容有限,某些內容還是“過時”的,跟不上形勢發展,適時地舉辦一些專題科普講座,向學生介紹新的地理信息和環保知識,探討當前相關的熱門話題,并利用雙休日或科技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參觀、訪查,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量,擴闊學生的地理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如在《中國地理》“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一節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到綿陽市氣象局參觀,請高級工程師進行介紹,并由此提出探究的問題:影響綿陽市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哪幾種?有何影響?請提出具體防御措施。通過實地參觀、考察,使學生了解寒潮、臺風和水旱災害的成因,對人類生產及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懂得如何趨利避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樹立災害意識和全球觀念等。學生親自參與,親眼所看,親耳所聞,親身體驗,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2、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探究

(1)指導選題

課題探究的突破是探究式學習成功的一個方面,而選題則是課題探究成功的開始。我認為,選題不僅需從日常生活中去求索,還必須考慮需要性、創造性、科學性和現實可行性。這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突破口,更是課題探究取得進展的關鍵。學生對來自身邊、具有實際意義的課題(如:《學校平面圖的制作》、《剩飯與環保》、《課間文明休息與噪音》等),更加熟悉,更感興趣,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索,有利于探究式學習的順利進行。此外,也要注意選題的新穎性。一方面課題本身的創新性,能直接起到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求知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創新性較強的課題其研究的結論也更容易得到社會的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訂研究方案

課題確定后,由學生自由組合探究小組,自已確定研究方案。設計研究方案的過程正是學生創造思維火花迸發的階段,教師應對這些火花加以保護。而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一方面更利于探究能力培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結精神。如在調查學校節水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調查水表的數據、設計表格、記錄用水次數、進行計算,向全班宣講。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參與了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給予指導,并使每一個計劃在學生當中都得到可行性論證,為課題具體研究打好基礎。

(3)實施研究

實施研究過程是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演示、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積極去總結地理原理及規律性,主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期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發現地理知識的基礎。

(4)總結結果

在實施研究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對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并對原因進行研討,把初探、交流中所獲得的地理知識、結論加以歸納整理,使知識綜合化、條理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否發揮主導作用十分重要。對成果的表達方式,我們提倡多樣化,可以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或論文等,也可以通過辨論會、討論會、出板報、墻報、編刊物等的方式。探索的成果應該是一個“文件夾”,情感體現的總結,研究過程的記載,以及成功與挫折的經歷等,都是有價值的成果,決不能忽視。最后,教師可讓學生把探究出的結論運用到解決實際的地理問題中去.從而有效地驗證和鞏固所獲的相關知識。

三、對探究式學習的評價

使用探究學習這種方法進行地理學習,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發揮最佳,使其形成責任心、成就感最強,五育價值體現得最為充分。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承擔一項科學研究課題的全過程。這種方法也是在地理學科教育的各種教導方法中難度最大,對師生要求最高的教學模式,同時花費時間也較多。所以必須利用課外時間做收集資料、調查研究等工作。如果師生不具備運用這種方法的素質和條件也不要勉強運用。這種學習方法需要得到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如果社會條件不具備也不宜采用這種學習方法。此外,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并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用,如地理名稱、概念、事實、原理等陳述性知識,只要通過聽授或閱讀就可以為學生所撐握,不需要學生刻意去探究或發現。在以人為本和以知識為本的今天,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才能掌握知識則成為真正探究的熱點。

參考文獻:

1.《地理新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4月第4次印刷

篇3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地理教學;科學素養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基本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應用性、能力型試題在地理試卷中逐年增加,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成為高考試題一大亮點。由此可見,高考也在不斷改革,以迎合素質教育要求。教育部提出2010年前全面推開高中新課程,我校作為瀘州市首批課程改革示范校,一路走來,有改革的酸楚,也受到同行的質疑,而我們自身收獲更多的是改革帶來的喜悅。

一、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即教育?!眴渭優榱烁呖级鴮W習,學生總感覺到學習很枯燥無味。如果能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地理就在身邊,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課堂中,就會變枯燥的學為有欲望的學。學生在不知不覺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習地理的興趣。

【情景1】2013年3月27號,正值第十四屆酒博會在瀘州召開,而高三教學正好復習區位知識,因此上課時我設置了如下4個問題:(1)介紹瀘州的地理位置及其交通狀況。(2)分析評價瀘州老窖生產的區位條件。(3)分析瀘州有機高粱種植的區位條件,并展示2012年海南高考卷中關于瀘州有機高粱種植的區位條件考查試題。(4)列舉瀘州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

【收獲】本堂課教學,我收獲了三個驚喜:(1)作為高三的學生在本堂課上居然踴躍舉手發言,這在平時教學中難得一見。(2)當學生看到高考題中出現對瀘州的考查,學生先是吃驚,隨即流露出對家鄉發展取得如此成就而感到自豪。(3)當學生還在為瀘州經濟發展獻言獻策時,下節課的教師已經來了,而學生仍意猶未盡。

【啟示】當前社會評價學校教學質量仍是看高考。作為在新課標理念倡導下的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將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重大地理事件及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及時補充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濃厚學習興趣推動下的學習活動,一旦取得一定的學習成績,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深化和豐富,并會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樣,學生將會采取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

二、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是一種旨在引起學習的師生間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動,教師和學生是其中兩個最基本的動態因素。學生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知識的載體,更是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者、參與者?!睜I造民主開放的課堂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行為,直接制約著教學的效果。

【情景2】年級文理分科,學校安排我接手文科走讀班,該班學困生多,學生學習習慣差。開始兩周,我感覺教學吃力,教學效果差。第三周開始學習經緯網與地圖,該部分知識學生如不主動思考是無法學好的。上課前我與學生作了真誠的交流,并列舉了我校上一屆有位學困生發奮努力,考取大學的成功案例。接下來我按照新課改要求,調整了教學方式,我只講解了兩個知識點,講解過程中學生聽得很專心,而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互助學習。學生可以離開座位,向已經學會的學生求教,而我也走下到講臺,重點輔導學困生。整個課堂,學生都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刻,我知道我贏得了他們的“芳心”。后來,該班教學我就沿用這種教法,每堂課講解20分鐘左右,留足時間讓學生互助學習,而我重點輔導學困生。班上學生集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由已懂學生進行全班講解,給予展示機會。

【收獲】這次教學嘗試,帶來了3個可喜變化:(1)主動學習學生多了,課堂學習氛圍濃了,課堂紀律更好了。(2)后進學生少了,要想上臺展示的學生多了。(3)我上課前的心理負擔沒有了,上課時心情愉悅了。

【啟示】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教學中這個理念的體現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在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學習材料,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給學生創造更多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和“經歷”,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和尊重學生不同的經驗、見解、想法和說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多種教學方式。

三、有效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內容與自身的生活、社會和科技發展相聯系,強調地理課程的教學實施要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活動,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情景3】本學期備課組組織了一次沿長江觀察流水地貌和沿城南大道觀察沉積巖層的野外考察??疾礻犛赡昙壍乩斫處?、地理學科班長和地理尖子生組成,共22人。本次考察主要了解河流對地貌形態的塑造、長江水文、水系特點、褶皺構造、沉積巖層結構、巖石的風化作用及侵蝕作用。

【收獲】通過野外科考活動,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認識更加感性化,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學生能真切體驗野外科考的艱辛以及合作研究的重要性,體會團隊的力量。野外科考活動也是對教師自己在野外組織教學能力的鍛煉。

【啟示】當前社會環境下,出于安全考慮,很難組織大規模的野外考察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課程資源,開展天文、氣象、地震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地理觀測和觀察活動。學生可以編輯地理小報、墻報、板報,布置地理櫥窗,利用學校廣播站或有線電視網、校園網傳播自編的地理節目等。

篇4

關鍵詞:中學地理 創新教育 新課程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中學生價值取向的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激發潛能、開發創新能力。創新教育的關鍵在于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在學生的各類文體活動和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運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識,運用創新思維能力迅速地解決實際困難,進而獲取地理新知識和創造新事物。

那么如何讓創新教育思想融入中學地理課堂,成為本文研究的重心。

一、教師首先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創新理念

由于長期受傳統的教育觀念、體制、模式的制約,教師過于重視知識傳授,卻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疤铠喪健钡慕虒W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這種重知識、重考試而輕創新探究的舊教育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新的教學大綱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和被動式學習,去除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中學的地理教育中,學校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要以服務學生為前提,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并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學生的創新潛力,打破舊的邏輯思維,創造機會激勵學生的創新,打破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神秘感,使創造力的偉大價值深入到教師的心靈深處,以豐富的地理教學內涵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創造思維的形成。

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創新教育在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對推動學生學習進步的積極作用。只有教師不斷地創新了,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創新,才能積極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積極因素。只有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老師才更懂得:只有站的層次較高,才能給學生做好正確的定位思考,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樂于“探究”的創造型人才。

二、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創新教學思維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創造性的集體

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素質與環境的函數,每個人都在環境和自我素質兩大變量影響下從事自己的社會實踐。當一個人個體素質為相對定數時,環境對一個人創造力的開發或者在創造性活動中的表現和收獲起著促進和制約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多一點微笑,多用一些幽默的語言,多講一些激勵性的話。在教學中也不要刻意地為難那些貌似不太愛學習的學生,往往他們具有更好的創造力;也要保護在學習上“愛鉆牛角尖”甚至是比較調皮的學生。盡管學生似乎不太愛學習,但他們敢于嘗試、敢于創新、敢于思考,在學習中也敢于大膽質疑,能在腦海中不斷地閃出一些創造性的東西。如果教師能給予一定的鼓勵和保護,會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潛能,在學習中也引入新的學習理念,樹立新的學習目標,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只有擁有了尊重、鼓勵、快樂、友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心理安全的基礎上,身心放松,能較好地進行發散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如果個別創造力較強的學生成為典型后,他會激發起其他同學的創造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創造力較強的班集體。一旦好的班集體形成后,可以打破個人思維局限的被動局面,通過集體的集思廣益,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打造新的學習團隊,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2.構建“問題探究”的創新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素養也算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本途徑。

“問題探究”是指:教師為學生創設多樣的實際情境,激勵學生獨立探索,促使他們能夠提出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問題,啟發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及習慣,并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單一的,其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樣的、開放的。 轉貼于

在教學中,新穎的開場白或者新穎的題目往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是新穎越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這種新穎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師還可以經常這樣問:“把現狀改變一下會怎樣?”“如果這樣了怎么辦?”“把位置顛倒一下呢?”“如果這影響因素不存在,會有什么不一樣?”另外,教師也可以經常提出一題多解的開放性的問題,這對學生開放思維也是很有益的。例如說某地區的人口是多少,這是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封閉性問題,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是單向的。我們可以問:某地區的人口有增加或減少,其原因可能是哪些?又如,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關于黃赤交角問題,還可以這樣啟發學生思考:如果黃赤交角變大或變小,會給地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本著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原則,對學生提問采取問而不答、答而比問、以問代答的方式。教與不教,講與不講,幫與不幫,應當有一個度,這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要留有余地,讓學生自己去利用想象來填補空白。

3.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盡量把自己當導演,而學生是自由發揮的演員。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情緒與個體的認識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高漲的情緒有助于個體增強認知。中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欲強、好勝心強的特征,教師可選擇教材中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難度不太大的內容,在課堂上展開小組自學競賽。說明:(1)抽簽決定每小組的主講內容,以示公平;(2)準備10分鐘后,由每小組推選一位中心發言人,對本組主題進行重點內容闡述,教師點評打分,滿分10分;(3)當一組重點內容闡述完畢,則由其他組就該主題發問,每問5分,問題富有創意,加5分;(4)每答對一問,加5分,每參與一人加2分。最后累計總分,評選出優勝小組,給予表揚。

三、提高教師素質,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

地理課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于教師。要適應當今地理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專業學習,擴大對外交流,堅持網絡學習同自主學習并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要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順應新形勢的需要,通過大量地理信息及地理案例的收集,將地理學科的前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來,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在教學中要融入多媒體教學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堅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大局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意識;要及時地更新教學方法,強化內功,提升技能本領,在教學之外要多學會自我反思,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變革發展的新世紀要求教育從知識性、智能型教育向創造型教育方向轉變。一種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們具有創造性,使人們變得更加善于思考,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有理想,有追求,更完善,更成功。體現時代創新要求的中學地理課,將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吳平海 地理創新教育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09。

篇5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方法;能力;評價

論文摘要:課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進只是新課改邁出的第一步,同時還需要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學習評價方法同時改革來配合地理新課程改革。該文針對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

一、教學方法方面的建議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在地理教學方法中也進行了多方嘗試,希望教學方法有所創新而且能夠切實可行。如開放式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身臨其境教學法、自主教學法等。

1.開放式教學法

開放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講授一節課之前,將印制好的教綱、考綱和自我評定的細則與學習資料一起發給學生,學生提前預習并進行自我評價后,將自我評價的標準交還教師,教師針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這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這種教學方法著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受灌輸教育方式的影響由來已久,學生習慣于應試教育。這種方法給了學生發現問題并且第一時間自己思考的機會,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變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苯虒W基本程序為:創設情景—引導探究—發現規律—遷移鞏固。這種教學方法比開放式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方法對教師有極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課題的選擇和設置、在課堂上操作的具體流程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都要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培訓。

3.比較教學法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直觀性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內容如果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會讓學生覺得地理是個學之有用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但是地理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能體驗到。比較教學法要求我們在認識鄉土地理的基礎上,分析地物和現象的異同,有能力將身邊已知地物或現象遷移到其他方面,這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遷移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4.自主教學法

自主課堂的教學流程是設疑引趣、自主探究、練習運用、評價總結。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我效能感。這種方法適用于難度中等的學習內容。因為過于簡單的學習內容學生不經過努力很輕松就能學會,過于困難的學習內容學生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學有所得,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產生,只有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找到答案的學習內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建議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現代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變化,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隨著教學目標的變化,對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能力

現代教學方面的理論都是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但是理論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于是就要求“教師善于按地理學科的邏輯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定律、原理等進行有意義的改造,并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應有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這樣有助于教學理論的創新與驗證。”首先,要求現代教師要熟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能及時地將教育現象與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相聯系,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其次,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能夠將自己豐富、龐雜的教育經驗歸納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

2.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學內容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野外實習、觀察、測量等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教師必須具備策劃野外實踐活動的能力,比如地點的選取,野外考察的內容、程序、形式、評價等方面。

3.獨立研究地理教學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教育一線工作者,也是教育問題最早的發現者,而這些教育問題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共性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個別的教育問題就需要教師能夠發現并獨立研究解決,并將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論高度,以便與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這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三、學習評價方面的建議

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難點就在于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學內容緊跟著高考指揮棒是我國教育的一種常態,如果這種學習評價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新課程改革就是紙上談兵。

1.現行學習評價方法的弊端

現行的學習評價方法過于強調人才選拔的功能,評價方法以終結性的筆試評價為主,注重學習結果。這種學習評價方法在我國根深蒂固,弊端顯而易見。首先,學習評價的標準單一??荚嚦煽冏鳛樵u價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直接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對學生身心發展及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其次,評價目的過于單一。學習評價的目的在于篩選人才,提高升學率,這已經偏離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能包括肢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觀察認識智能”,并且這些智能的內容不斷擴大。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只是多種智能中的一方面,我國過于強調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為此放棄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再次,學習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通過筆試并根據成績排名,筆試只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考查的范圍也過于狹窄。成績排名注重跟其他人比較,忽視了學習者與自身的比較,不利于及時發現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變化。

長期以來,以上這些弊端制約了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教育走進了死胡同。

2.改革建議

(1)評價的目的應從注重人才選拔向激勵學生學習轉變。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要求,而不是單純地選拔所謂的人才。選的成績優秀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被學習成績牽絆住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或被現行的教育忽視,甚至放任自流,同時他們也失去了發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熱情。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為了促進他們進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2)評價主體應從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過度。

學生一直是學校教育的評價對象,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評價者的抵觸、厭煩的心理。評價分為內在評價和外在評價。內在評價是指自我學習評價,外在評價是指來自其他主體的評價。在具體實施中,學習評價已經由單一主體的評價過渡到多元主體協商評價,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四心評價”,即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被評價的學生本人、學生的伙伴、家長。評價主體的多元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

(3)“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

“地理學習發展性評價不是對傳統地理學習評價的全盤否定,而是在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統領下,廣泛汲取傳統評價的合理性并加以整合和創新?!痹谛抡n程改革的推動下,新的學習評價方式不斷涌現,雖然這些方法比終結性評價方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加強可行性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比較成熟的“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包括成長記錄法和學習契約法。1)成長記錄法雖然是新興的評價方法,但是使用范圍比較廣?,在各學科都能應用。它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重要性等同起來,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常態。2)契約法是指教師和學生共同將商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程序以契約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嚴格執行。根據完成的情況由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按照契約上的內容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建議在課后使用,比如假期、野外活動等課程中使用,在以上這些時空環境中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契約就可以使學生在較長的時間段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進程。

以上這兩種方法的運用都要求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了解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上,這樣有助于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

四、小結

新地理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改革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技能和觀念以及學習評價等各方面的變革,只靠改教材這種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能夠達到的改革效果顯然是有限的。從零散的教育現象上升到教育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同時,社會各界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員、教育者、受教育者、關心教育事業的個體都應該積極投身于這場教育革命,為課程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李雪燕.建國以來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3]王民.地理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學模式[J].教育導刊,2001,(15):68.

[5]袁孝亭.地理教師的十大教學能力及其要求[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7,(5):11.

篇6

和初中其他課程相比,地理課程有著知識點復雜,內容抽象的特點,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去記憶。因為上述原因,造成學生難以對初中地理學科產生興趣的現象出現。因此,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根本上加以提高,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更多的知識,利用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也就成了當今初中教師所關注的問題。

一、地理學科特點

地理課程有著知識點復雜,內容抽象的特點。學生缺少學習地理的時間,對該課程也沒有足夠的重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現如今的初中地理教材也變得愈加豐富。人教版地理課本的設計在根本上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思想。新課標的頒布也對初中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現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學應該本著以遵從學生個性的原則為出發點進行實際教學。另外,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相關能力,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主觀能動性。

二、有效性教學方法簡介

1.有效性教學介紹

有效教學,重點就在相同課時內,取得更大的教學收益。初中地理教師在有效教學之后,學生的進步情況與其發展的開闊性,都是判定有效性教學實施的效果。如果在更少的時間內,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那么就可以判定該教學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要想在真正意義上做到這一點,初中地理教師就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支撐。

2.教學目標的確定

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指引方向。在具體教學之前,地理教師一定要有相對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基礎。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而實現整個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已經設計出的教學目標向學生做詳細介紹,也可以通過為學生布設相關課堂情境的方式進行有效性教學。

三、有效性地理教學方式初探

1.將課堂導入過程加以充分的重視

要想在真正意義上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加以提升,就要有一個良好的前提作為基礎。雖說初中課堂中的導入環節,僅占用很少的時間,但導入環節在整個地理課堂教學中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教版初中地理關于亞洲板塊的相關教學中,在上課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周杰倫的流行歌曲《愛在西元前》,學生在欣賞完歌曲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開場白:“周杰倫是一位深受大家喜愛的男歌手,想必大家也非常喜歡這首《愛在西元前》,那么老師就想問問大家,歌詞中的‘我給你的愛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的平原在哪里呢?”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此時地理教師再引入亞洲板塊的相關知識,就會令該堂課程變得更加有

效率。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

多媒體設備以其獨特的優勢,占據了主體地位。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設出生動的教學場景,并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完成對學生的信息輸送,為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教學場景,活躍課堂氣氛,利用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加以提高。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地理課本中《雨的形成》這節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前做一個Flas,將雨的形成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播放出來,令原本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更加好理解,更加形象化。

3.深入生活,將知識點延伸到生活之中

最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時,不應將知識點拘泥于課堂教學中。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因此也要為生活所服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相關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深化與改革,相關教育專家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了課程重點。在新課標環境下,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更要為學生的自身發展做打算。利用多種方式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相關能力加以提高,把初中地理課堂打造成為提升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平臺。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給當代初中地理教師的相關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面對這種沖擊,身為地理教師的我們應該勇于突破內傳統,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相關教學。將與學生交流看作教學重點在進行,在真正意義上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積極探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效率的教學方式,在根本上將學生學習地理的主觀能動性加以激發,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根本上實現初中地理課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鄒霞.新課改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J].讀寫算:教研版,2013.

篇7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新地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課堂的需要。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發展,想要進一步發展就一定要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探索,才能使高中地理教學變得更有意義,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在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應該如何創新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新課改;高中地理;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地理的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創新高中地理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率,需要教師的認真指導和學生的用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學生足夠的自學空間,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識,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

一、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對地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可分割、互相結合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對地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進行主動學習。只有產生了學習動力,學生才會努力探索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最叛逆的時候,想要他們學會地理知識,就必須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把知識與生活常識相結合,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方式就會慢慢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中。

二、教學模式創新的方法

地理學科在整個教育中處于很重要的位置,是高中課程中的必修課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對地理學科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大力推動高中地理教育事業的發展。

1.問題式教學法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課程的要求,將課本上的重點知識提煉出來,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邊學習邊做題。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就可以事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如“:天體的主要類型是什么?“”天體系統的層次有哪些?”“請描述一下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宇宙的什么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是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有哪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閱讀,讓學生去課本中找答案,動手、動眼、動腦,辨正錯,有利于提高學生歸納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適用于難點、重點比較集中,知識點比較密集的課程。問題要與課本上的內容相吻合,不能出的太簡單,也不能太偏,問題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綜合性,要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難易要適中。

2.地圖式教學法

地圖和地理的關系十分密切,地圖冊是地理學科重要的學習工具。以“宇宙中的地球”為例,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圖片,認識宇宙的天體系統,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過圖表分析法和比較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圖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要認真地觀察、分析、記憶和理解地圖,能夠做到從地圖上獲取地理信息和知識;能把地圖轉換成語言和文字,從而準確地描述地圖所揭示的地理成因、地理規律和地理分布。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圖文轉換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使他們能利用地圖闡述地理問題。

3.提綱式教學法

提綱式教學法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提前做好學習提綱,列出主要的知識點,從而為學生指出學習思路,降低學生的自學難度。例如,在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先大體地列出學習提綱,如:本章共有四節“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運動”,然后再列舉每一節的重點和難點。如第一節的教學重點是“天體系統的層次及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教學難點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等。這種教學法適用于學習難度較大、學生不容易掌握、理論性強的課程。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提綱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完成教師的要求,然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由教師進行歸納,有利于改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學生對課本知識會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徹。教育學不斷地發展,傳統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在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育了。所以,學校和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只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高中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率。但不是每種教學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作者:姜艷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篇8

【摘要】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教師在面對新課程要求時還是顯得很茫然。地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大的學科,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無論是在提高學生實際能力還是單純的提高學習成績上都顯得軟弱無力,在新時代、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面臨更多的探索。

【關鍵詞】地理教學;高中教育;探究式學習

【作者簡介】李建霞(1974- ),女,籍貫:江蘇省泰州市,學校:泰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專業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職稱:中教一級,學歷:本科。

課改與升學的雙重壓力給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現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鍛煉他們的基本思維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地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處處運用到地理知識。因此地理教學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注重實際的經歷和體驗,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地理知識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自由選取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經緯定位知識時,可以用4步引導學生,第1步:生成問題——如果在野外迷路了怎么辦?第2步:理解問題的知識點——教學生如何確定自己在地球的某一個點位置;第3步:聯系生活實際——確定教室的位置;第4步:解決問題:一般學生這時候已經想到用畫“十字”的方法來確定自己的位置,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出經緯定位的知識,帶領學生觀察地球儀,精讀課本。這樣的4步下來,基本能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在探究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最多、最實用的工具,地圖運用的號,能夠幫助學生系統的理解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地理能力。在考試中對知識點的考察往往也是依附在地圖上的,地圖可以將很多空洞的地理知識變得鮮活生動,學生也能夠快速的理解、熟記知識點。首先要明確地圖的主要信息,主要是三個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和圖例??辞宄@三個要素后才能保證讀圖的正確性。其次就要引導學生讀圖,弄清圖中的展示的重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目標、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讀圖,如在教授“ 熱力環流的成因”時,就要讓學生比較課本圖例的區別,總結出規律,利用圖像讓知識點具體化,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深刻。

讀圖時教師要制定由易到難的讀圖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出了讀圖析圖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圖例,例如將完整的世界洋流畫出來,在上面標注好必要信息如物產、寒流、暖流等。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制圖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自覺地將地圖作為自己的學習工具,通過繪制地圖來解決地理問題。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利用圖例在記憶知識點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教師自己就要加強專業學習,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不但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識,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創新,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標對于地理教學的要求。只要教師時刻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才能保證給學生創造思維的契機,啟迪學生的智慧。

創新思維要求教師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意識是行動的指導,只有具備了創新的意識,才能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注意創新。對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創新的方式主要有很多種例如:小組討論法,發散思維法,成果共享法等,在教學如果想運用好這些方式,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強調的研究性學習也屬于創新教學法的一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多留出課堂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述厄爾尼諾現象給秘魯漁業生產帶來的影響時,學生對這一現象比較感興趣,教師就讓學生課下去搜集材料,然后專門留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闡述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學生講授不全面或錯誤的信息的由教師補充或糾正,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授中改變了教師從前是課堂主導的模式,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了學生的思維意識,創新能力培養有了合適的土壤。

四、創造條件開展課外活動

雖然高中課程比較緊張,但是還應該留出相應的課時開展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特別是在高一、高二課程負擔相對輕松的情況下應該積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定時開展一些與地理課程相關的課外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幫助學生講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和興趣。課外活動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客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閱讀與地理相關的情況或者收看《經典人文地理》等 電視節目,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使學生在豐富自己地理知識和才智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探索自然奧秘、研究和分析社會現象的興趣。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形式,在開拓學生視野、提高思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方面,起著獨到的作用,經過理論驗證和實踐檢驗,只有通過課上和課下的多種實踐活動,學生才能達到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洪華.淺談高中地理課堂創新改革[J].考試周刊,2011,(09).

[2]程守忠.創設趣味地理課堂的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0,(08).

[3]黃曉梅.淺議高中地理新教材應添加行之有效的例題[J].新課程(教研),2010,(02).

篇9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學習興趣 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興趣也是教學大綱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在教學設計上明顯增強了對學生的啟發性,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本文將在對傳統高中地理教學進行反思的基礎上,研究探討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途徑。

一、新課改下對傳統高中地理教學的反思

1、灌輸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地理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用填鴨式機械地灌輸知識的方法,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缺乏學習動機和目標,容易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聽課不積極投入,把課業當成負擔。

2、程序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地理教學,基本都是按照原有既定程序實施教學,缺乏教法和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學生對地理知識、概念和地理現象的理解浮于表面。對書本和教師盲目遵從,不敢大膽置疑,缺乏創造性思維,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封閉式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地理教學,把學生的身心禁錮在教室里,禁錮在地理教材、課堂練習、作業、考題和各種復習資料上,強迫學生機械地學習記憶、被動地接受知識。地理知識的學習缺乏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得所學的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嚴重脫節,不能學以致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的途徑

1、通過直觀教學激發興趣。

地理這一學科的知識涉及多學科內容,且很多知識抽象性、邏輯性強,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也很難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因而,教師可借助地球儀、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片等各種直觀教具,或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等,直觀的將事物的本質要素和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地球的運動”時,運用Photoshop或Powerpoint 制作多媒體演示課件,直觀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教師予以簡潔的解說,美麗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現象吸引了學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十足。

2、通過語言調控激發興趣。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我們之所以稱教師的教學行為是“言傳身教”,恰恰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語言對與學生的學習的重要作用。無論那種教學行為,離開教師的語言都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師也應在教學中加強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研究探討利用語言的調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式。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識是抽象的,在教學中需要用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或詩句、民謠、諺語等來引導學生想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正確理解地理事物的特點還可使課堂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啟發性,增強學生興趣,令學生神往,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學“水循環”時,我引用了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巧妙的將學生引入了想象的境界。即形象又生動,且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以語言調控學生的興趣要求語言準確性,邏輯性、生動性強,學生才會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時要盡量簡明扼要、形象、具體;語音要清晰,音量適度,語速適中,以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現象時,要生動形象;講解地理概念時,要嚴密準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規律時,要抓住要領,言簡意賅;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提醒注意。

3、通過知識生活化激發興趣。

《地理新課標》對地理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即“將地理知識作為認識現實世界,適應未來 生活的經驗準備,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來具體認識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師應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學生活化,突破課堂教學空間,實行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使地理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在教學中擅于創設生活情景,把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情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理解。例如在講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工農業生產的合理布局、城市規劃,旅游資源的開發等地理知識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本地區實際情況加以運用。又如:在《亞熱帶季風》的教學中,教師可從生活情景導入:提問學生生活中所了解的我國哪些天氣現象與季風有關,我們是怎樣加以利用的?還可以結合實事內容例如引導學生對汶川地震的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探討家鄉所在地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的提出,把學生的思維引到現實生活中去,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導入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思維,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刻體會學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4、通過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氣氛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以人為本”的課堂環境,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授者變為引導者,從知識的灌輸轉變為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積極思維,敢于質疑。當學生與教師和書本的觀點不同時,教師不要馬上進行評價,應與學生共同探討,求得正確的結論。地理教師還應該充分調動情感因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人格,關愛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那么學生也就能夠“親其師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會因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激發。例如,在學習“日照圖、氣候、洋流”等較難內容時,地理教師應耐心、細致的講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勵學生,用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與學生共同分析知識上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作為高中的地理教師,應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不斷改革教法學法,提高自身師德素質、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藝術,充分利用教學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周先燕,宋國華,培養興趣,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淺談高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考試周刊》2009,08

篇10

關鍵詞: 高中地理 教學有效性 教學策略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相銜接,跨“人文與社會”、“科學”兩個學習領域,對于提高高中生的綜合實力具有關鍵作用。地理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可以有效指導高中生進行深入學習和生活。因此,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就被提上日程。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倡現代化教學方式,鼓勵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強化教學效果。高中美術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更多學生喜歡上地理課。還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有效拓展地理內容,遵循新課程的要求,培養高中生地理應用技能。但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地理教學效果,需要引起廣大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高中地理教學經驗,通過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討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夠對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地理教學脫離實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中,一些地理教師教學脫離實際,沒有按照實際學情選擇教學內容,往往會提出一些難度較大的拓展性題目,讓基礎差的學生找不到學習方向,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一些地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內容,教學缺乏創新,沒有結合生活實際,枯燥的課堂讓高中生感到昏昏欲睡,無法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地理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比如太陽方位、風向、算時差、天氣等都與地理密不可分,因此只有高中生學好地理知識才能夠在生活中健康快樂成長。

(二)教師指導不全面,學生學習地理沒方法。

一些高中地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地理成績,缺乏對學生學習技巧的指導,根據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差別對待上等生和下等生,造成差等生學習地理方法不對,學習效率低,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才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同時,一些學生認為地理學科只要考試的時候背一背就行了,平時不用學,把精力都放到數學語文等學科的學習上,這給地理教學帶來了嚴重影響。學生不重視地理學習使教學無法正常有序的開展。

(三)教學觀念落后單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改以來,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一些地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應試教育的觀念,教學方式單一枯燥,課堂氛圍沉悶,地理教師以自我為主,認為教師比學生高一級,在課堂上對學生發號施令,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成了學習的工具。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案一用就是好幾年,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和創新。高中生思想成熟、個性強烈,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地理教師必須利用多種教學策略,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解決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地理教學時要選擇貼近生活的案例,將教學內容生活化,給高中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實踐表明,具有生活化的地理課堂更能夠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挖掘高中生的潛能。地理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符合高中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規律,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地理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比如在學習時差的知識時,我提問:“同學們,現在是幾點?”學生回答的都是北京時間,之后我會問:“那烏魯木齊現在的時間是幾點?”學生繼續回答(都知道減去兩小時),然后我會繼續追問:“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減去兩小時嗎?”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進行激烈討論。這種把身邊的事物與教材中的知識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高中生理解教材知識,而且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培養高中生的地理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及時指導,幫助高中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課前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夠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中要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講、積極探究的習慣,這樣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擴大知識面。課后要讓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由于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有所不同,地理教師要不斷鉆研和嘗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每個高中生都能夠在課堂中有所收獲,提高地理學習興趣,使高中生終身受益。比如對于教材中學生能夠理解的知識,我會讓中下等生試著總結歸納,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找到學習方法。對于需要拓展和延伸的地理知識,我會讓優等生探究,發散思維,拓寬思路。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注重教學過程評價

信息時代,多媒體教學成了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在高中地理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從枯燥的課堂中解脫出來,通過對學生視覺和聽覺等感官的刺激,讓高中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地理教師還要注重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利用各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在講《地球的公轉》時,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易考點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利用掛圖、模型等方式給學生講解,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認識,學習興趣下降。我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Flash課件。在大屏幕上模擬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過程和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等現象,并指導學生探究其中的規律和原因。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高中生形成了空間概念,增強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正理解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