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管理系統的目的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圖書管理系統的目的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圖書管理系統的目的和意義

篇1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圖書管理系統構建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248-01

物聯網是信息科技下的產物,它是由傳輸網絡、傳感網絡設備以及應用控制等網絡系統構成,具有智能化處理、可靠傳遞、全面感知等特征。隨著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傳統圖書管理所采用的磁條、條形碼報警系統管理方式,雖然成本低,但是其效率不夠高,借閱手續不夠簡化,智能化程度低。這些問題正是制約圖書管理科學化、合理化的關鍵因素。可見,傳統圖書管理方式已然不適合現今的圖書管理,不能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基于此,本文下面將針對物聯網技術下的圖書管理系統進行深入研究。

1感知與控制層對于圖書管理系統的構建

感知與控制層作為物聯網技術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圖書管理系統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在圖書管理系統中,感知與控制層最為主要的任務時收集相關的圖書信息。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主要是通過感知控制節點加強對于圖書館藏書與圖書設備的有效控制。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傳感器主要分為以下這幾類:環境監測、安防監測以及信息監測等傳感器,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圖書工作。在圖書管理系統感知與控制層操作中,首先需要將具備傳感能力電子標簽納入到圖書之中,通過標簽信息與射頻識別等技術,對每本圖書的編碼進行掃描、控制與感知。這是因為每一個感知控制節點都具有獨一性,能夠獨立尋找圖書的編碼地址。當讀者需要尋找某本圖書時,只需要借助這一管理系統就能快速搜尋與感知圖書位置,之后再根據所搜尋的地址到圖書館中去尋找此書。在這一情況下,不僅能有效節省讀者時間成本,還有助于提升圖書管理系統的管理效率與監控。

在圖書定位之中,如若能在每一傳感節點都安裝定位裝置,將會極大程度地提高系統成本與復雜性。因此,在圖書管理系統之中,如何安裝傳感節點已成為現階段下圖書系統管理系統感知與控制層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工作。近幾年來,通過對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改進,耳傳感節點自動定位系統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在信息傳輸與發送應答方面,耳傳感節點就能有效定位圖書位置。

2異構網絡通信層對于圖書管理系統的構建

為了更好適應物聯網下圖書管理系統需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采用了混合組網的形式協助管理,這種網絡由異構網絡設備構成。在圖書管理過程中,由于圖書館室內面積和樓層空間存在較大差異,其它們之間的視距通信距離也有所不同,因此,建議采用不同類型的頻段組網。比如,對圖書館和外界傳輸空間以及距離相對遙遠,想要實現圖書館與外界數據的有效交換,因此建議采用Internet或者公網等網絡傳輸數據。可見,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圖書館之間的距離跨度有所不同,所以在物聯網技術下的圖書管理工作中應當采用異構網絡通信混合組網的形式予以管理。

在物聯網技術下,想要加強圖書管理系統,讓讀者不再為圖書的查閱而犯難,讓管理者不再為為圖書管理工作的繁瑣復雜而畏難。就需要在圖書管理過程中,多引入異構網絡混合組網,運用它強大的電磁波傳輸特性以及現有網絡互聯互通功能,加強各圖書館之間的信息交流,讓各樓層之間的圖書管理信息能夠實現實時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異構網絡混合組網時,需要因地制宜,做到有的放矢,以此最大程度地實現系統化、科學化的圖書管理,減輕管理者的工作,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

3綜合運用層對于圖書管理系統的構建

在應用層中,借助公共網絡傳遞各種感知數據,并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與融合,對圖書館中處于不同位置的圖書進行遠程監控,以此提高圖書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幫助讀者節省時間。除此之外,借閱系統、自動還書系統以及咨詢服務等其他應用系統都是在此基礎上衍生而來,以此實現資源共享。

綜合應用層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它應當是綜合性、全面性與系統性的,其主要目的是形成一個有計劃性與組織性的圖書管理系統,讓讀者以及圖書管理者在圖書的查閱、借閱以及管理過程中能夠快速進行定位與操作,從而極大程度地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加強管理質量。具體而言,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綜合應用層需要對數據進行挖掘,并分析與統計出每一位讀者查閱與借閱記錄,并以此為基礎構建適宜于讀者喜好的模型。通過對這些喜好模型進行的公式化分析,能夠在今后的查閱欄中自動為讀者推送與選擇相關圖書,并通過不同方式向學生反饋其所查閱與檢索結果,供其挑選與閱讀。可見,物聯網技術下不僅能夠加強圖書和圖書間的有效連接,還能有助于加強各圖書館之間的廉潔,以此構建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圖書管理系統。

4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步發展,圖書管理系統工作也愈發系統化與智能化。尤其是在物聯網技術下,圖書管理系統工作可以說是逐漸趨于科學化與合理化。借助感知與控制層、異構網絡管理層以及綜合應用層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的具體運用,通過精準定位為讀者節約時間,為管理者提供方便,以此更好地開展圖書管理工作,為更多讀者到館讀書提供契機,為全民閱讀提供更多閱讀平臺,從而達到提高圖書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彭曉農.探究基于物聯網技術下的圖書管理系統構建[J].考試周刊,2017(16):156. 

[2] 任國璽,向玲玲.物聯網技術下構建煤礦庫存智能管理系統的分析[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5,28(04):67-69. 

[3] 陳文娟.物聯網技術下連鎖超市智能物流管理系統的構建[J].物流技術,2014,33(19):434-435+476. 

篇2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系統;現代化

一、圖書館管理系統應用的必要性

過去,大多數學校圖書館都是封閉式管理,通過卡片登記借閱信息,只能實現有限的流通,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對學生開放,使得圖書館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即使是實現了正常流通的,也不能提供領導管理上需要的各種信息如本館各種資料分布及借閱(流通)情況。

目前,我國學校圖書館辦館的要求及領先標志就是藏書全部開放,師生共享開架借閱。這種借閱方式是當前適合我國國情的發揮圖書館應有作用的最佳方式,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好體現。它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的功效,最大限度地為讀者服務,這也是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的最終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有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體制。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都逐步提出學校要采用圖書館管理系統,從而實現人工管理達不到的一些功能并發揮圖書館的最大效益。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采用了現代化的管理軟件進行管理,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從而在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也對其他兄弟學校起到了示范和促進作用。自身發展的需要和上級部門的要求以及競爭的需要決定了學校采用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以計算機技術、存儲技術、通訊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作為信息資源存儲、傳遞的專業機構,圖書館如何在新的技術條件下,適應形勢發展,發揮自身優勢,開拓信息渠道,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是一個新課題。也必將對現有的圖書館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正確認識信息時代對圖書管理工作的要求,使圖書館工作變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資源共享更容易實現,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十分重要。

在信息時代,各種冠以“數字圖書館”之類說法的圖書館現代化論斷到處可見。那么什么是圖書館的現代化呢?判斷一個圖書館的現代化程度,應該從圖書館最本質的特性判斷。圖書館具有信息資源的收集保存、加工整理并使之有序化及傳遞信息資源的功能。這一點是書店和網站都無法做到的,也是圖書館最本質的特性,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基礎。判斷圖書館的現代化程度,也應該從這個最本質的特性來判斷。

二、成熟的圖書管理系統決定因素

任何一套圖書館管理系統至少必須具備這樣一些功能:對圖書進行編目也就是采集信息并上架、圖書檢索(查找)、圖書流通(借還)。然而僅僅有這些功能是不能稱為真正的現代化的管理型圖書館管理系統的。筆者認為,一套系統是否成熟還決定于以下幾個方面:

1、符合相關的標準

例如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規范、我國圖書館界通用的CNMARC格式標準、目前通用的《中圖法四》等。

《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的頒布將為教育部門對教育數據進行總體的規劃和組織,建立起統一的數據平臺提供有力的技術保證;它將帶動教育管理信息存儲、訪問、更新、傳遞方式的變革,進一步減輕學校人力資源和財政管理的負擔。

CNMARC是在UNI-MARC(國際通用MARC)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有479個字段,這些字段是針對能著錄多種文獻類型及多文種文獻而制定的,數據格式結構復雜繁多,使用時,用其所有字段,只需結合著錄的文獻類型與文種等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機讀目錄格式字段形成數據。

中圖法全稱是《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是我國建國后編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性分類法。其編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自1999年第四版起更名為《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不變,英文譯名為ChineseLibraryClassification,英文縮寫為CLC。由于國家圖書館1975年以后的文獻(善本除外)都采用中圖分類法,館藏目錄檢索系統也提供“中圖分類號”檢索字段,了解中圖分類法有助于讀者準確地查詢到需要的文獻資源

2、開發工具及所采用的數據存放格式要求先進

有些人認為只要看看功能和界面是否令人滿意就行了,其他的與我們沒有多少關系,實際上開發工具及方式和數據格式的存放方式決定了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以及未來的可升級維護性。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系統在Windows下運行,最先進流行的開發工具是美國Borland公司的Delphi及Microsoft公司的VC++,后臺數據庫一般采用微軟的SQLServer或Sybase大型數據庫產品。

3、功能是否強大

目前,一般主流的系統包括系統管理、讀者管理、編目、流通、統計、查詢等功能。比較先進的能夠在一個界面下實現圖書、音像、期刊的管理,設置假期、設置暫離鎖(提高安全性)、暫停某些讀者的借閱權、導入導出讀者、交換MARC數據、升級輔助編目庫等。此外,由于學校校園網絡的逐步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還應提供無縫接入校園網的WEB功能,通過IE瀏覽器讓讀者使用借閱資料查詢、更換密碼、預約、資料檢索等功能。有些系統還能提供讀者自助服務,可以開放一些客戶機讓讀者自行管理密碼、查詢自己的借閱史、預約資料、檢索資料等。

4、要有足夠的安全性

安全性一般涉及到操作權限控制和數據自動備份兩方面。主流系統都實現了由管理員分配各操作員可使用的功能并設置其密碼,各操作員均需先登錄系統然后再操作各種允許使用的功能。一個完善的系統還應對各操作員的登錄、退出及重要操作記錄在操作日志中。同時還應提供完善的自動備份服務,以實現數據的全自動按計劃備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您的數據安全。

5、要有足夠大的輔助編目庫

在對圖書進行編目也就是信息采集時,如果我們通過掃描圖書的ISBN號條碼就能得到大多數書的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各種標準信息,則我們的編目準確性和效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就要求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準確的輔助編目庫。這也是一個容易被學校忽視而軟件開發商有意回避的問題。

6、要具有完善的規則

除了能夠設置讀者的借閱規則外,還應自動實現一些圖書館界通用的管理規則,例如有在借資料的讀者是不能被刪除的,有以下情況的讀者是不能借閱的:某類書的借閱數已達到最大值、有超期資料、有未繳罰款、被暫停借閱等。

7、簡單易用

一個好的系統應具有清楚的操作界面,最簡化的操作過程。日常工作中操作員通過手持式條碼閱讀器應該可以完成絕大部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系統將精力花在華麗的界面上,而忽視了用戶真正需要的是實用的完善的功能。

8、有先進的體系結構

當前主流系統采用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模式,所有信息均存放在數據庫服務器上,各客戶機通過網絡與數據庫服務器通訊,WEB服務通過ADO模型訪問數據庫服務器,數據與應用安全地隔離,可確保數據存放的安全性。當然在具體選擇中還需考慮是否得到主管部門例如省電教館等推薦及性價比等。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正邁向一個以數字化技術革命為中心的新時代。這一新時代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全球范圍內的網絡革命。這場革命催生出的數字化信息網絡,大大改善了我們所處的信息環境,信息的類型和形式變得更加復雜,人類信息傳播的途徑及獲取信息的方法,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它不僅改變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方式,同時也對圖書館的情報用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三、圖書管理系統現代化程度的標準

1、信息資源收集的現代化

現代社會信息資源豐富,信息污染也很嚴重,給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收集帶來了極大麻煩。傳統圖書館時期,由于各種信息資源極大部分由正規渠道獲得,經過圖書期刊編輯人員的認真校對,信息質量相對可靠。而現代化信息的載體以及出版發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光盤、印刷品、網上信息、聲像讀物等良莠不齊。這就要求圖書館采編人員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源,運用現代化的各種手段,對各種信息做出盡可能正確的判斷

2、信息加工整理的現代化

在傳統圖書館時期,文獻資源的分類加工整理比較簡單,所揭示的文獻信息深度有限,對文獻的內在性質、內容的揭示基本沒有。圖書館應用計算機進行分類編目,給文獻內容的揭示帶來了一定的改進,但無實際性的改革。計算機所具有的快速處理數據的能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信息加工的目的是為了使信息資源有序化,以便于更好地查找和使用文獻信息,如果在文獻信息加工整理上不能實現統一標準的規范,圖書館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不存在

3、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

服務是圖書館的生命。圖書館所做的一切工作,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好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服務的現代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的現代化,二是服務手段的現代化。

觀念的現代化要求我們改變原來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把以讀者為中心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收集各種文獻信息資源。在現代化圖書館時期,判斷一個圖書館的大小是以圖書館獲取信息的能力,提供服務的能力來決定的由于現代化的圖書館是一個有機的網絡,各種信息資源許多都是公開的、共享的.只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一切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觀念,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可以比傳統時期有一個質的飛躍。

判斷服務手段的現代化也應該用“一切以讀者為中心”這一圖書館的服務宗旨來判斷。如果圖書館提供的文獻資源必須使用電腦才能得到,這對讀者來說就是服務不好,因為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現代化服務手段真正的含義應該是圖書館根據讀者不同需要,提供適合各種不同類型的服務方式。

總之,我們通過對圖書管理系統的分析,對管理系統在其他情況下的應用,有了一個基礎性的了解與掌握。同時,對熱門圖書的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其利用率,不斷滿足讀者日益旺盛的閱讀需要,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顧俐.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中國科技信息》.2007.11.

[2]孫麗莉.圖書管理系統論.《中國科技信息》.2007.1.

[3]馬慧生、王樹芬.對我校圖書館數字化的建議.《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0.3.

[4]張霞.數字圖書管理系統及其相關技術探究.《安陽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3.

[5]李麗宗.條碼技術及條碼圖書管理系統.《四川圖書館學報》.2001.6.

篇3

論文摘要:作者針對圖書館手工管理的現狀,經過詳細系統的調查,闡明了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和功能,為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圖書館在正常運營中總是面對大量的讀者信息、書籍信息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產生的借書信息、還書信息。需要對讀者資源、書籍資源、借書信息、還書信息進行管理,及時了解各個環節中信息的變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針對圖書館手工管理的現狀,經過詳細系統的調查,闡明了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和功能,為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打下堅實基礎。 

1 信息系統的需求 

當決定要開發一個信息系統時,首先要對信息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軟件的功能和性能,確定軟件設計的限制和軟件同其他系統元素的接口細節,定義軟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獲得當前系統的處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設當前系統是手工處理系統。手工處理流程大致是這樣的。讀者將要借的書和借閱證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將每本書附帶的描述書信息的卡和讀者借閱證一起放在一個小格欄,并在借閱證和每本書上貼的借閱信息。這樣借書過程就完成了。還書時讀者將要還的圖書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圖書信息找到相應的書卡和借閱證,并填寫相應的還書信息。 

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理解當前系統“怎么做”的基礎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質,從而從當前系統的物理模型抽象出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許多物理因素,隨著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物理因素就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因而需要對物理模型進行分析,區分出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質的因素即可獲得反映系統本質的邏輯模型。 

建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分析目標系統與當前系統邏輯上的差別,明確目標系統到底要“做什么”,從而從當前系統的邏輯模型導出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在對上述流程進行分析后,我們對新的圖書處理流程進行整理,圖書館借還書過程如下: 

借書過程:讀者從架上選到所需圖書后,將圖書和借書卡交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用碼閱讀器將圖書和借書卡上的讀者條碼2碼讀入處理系統。系統根據讀者條碼從讀者文件和借閱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根據圖書上的條碼從圖書文件中找到相應記錄,讀者如果有如下列情況之一將不予辦理借書手續。 

①讀者所借閱圖書已超過該讀者容許的最多借書數目。 

②該讀者記錄中有止借標志。 

③該讀者還有已超過歸還日期而仍未歸還的圖書。 

④該圖書暫停外借。 

若讀者符合所有借書條件時,予以借出。系統在借閱文件中增加一條記錄,記入讀者碼、圖書條碼、借閱日期等內容。 

還書過程:還書時讀者只要將書交給管理人員,管理員將書上的圖書條碼讀入系統,系統從借閱文件上找到相應記錄,填上還書日期后寫入借閱歷史文件,并從借閱文件上刪去相應記錄,同時系統對借還書日期進行計算并判斷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則結束過程,若超期則計算出超期天數、罰款數、并打印罰款通知書,記入罰款文件。同時在讀者記錄上作止借標記。當讀者交來罰款收據后,系統根據讀者條碼查罰款文件,將相應記錄寫入罰款歷史文件,并從罰款文件只刪除該記錄,同時去掉讀者文件中的止借標記。 

為了對圖書管理系統做完整的描述,還需要對上面得到的邏輯模型做一些補充:首先采用圖形的方式描述圖書管理系統的用戶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整個系統的用戶界面的一致性,同時也有助于后續的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系統需要實現的功能。其次,說明圖書管理系統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書、還書服務花費的時間一次不得大于5分鐘等。 

2 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 

系統功能分析是在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的基礎上完成。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有關讀者種類標準的制定、種類住處的輸入,包括種類編號、種類名稱、借書數量、借書期限、有效期限、備注等。 

(2)讀者種類信息的修改、查詢等。 

(3)讀者基本信息的輸入,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 

(4)讀者基本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讀者編號、讀者姓名、讀者種類、讀者性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辦證日期、備注等等。 

(5)書籍類別標準的制定、類別信息的輸入,包括類別編號、類別名稱、關鍵詞、備注信息等。 

(6)書籍信息的輸入,包括書籍編號、書籍名稱、書籍類別、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出版日期、書籍頁書、關鍵詞、登記日期、備注信息等。 

(7)借書信息的輸入,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8)借書信息的查詢、修改,包括借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9)還書信息的輸入,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還書信息的查詢和修改,包括還書信息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姓名、借書日期、還書日期、備注信息等。 

3 網絡化圖書館的特點 

(1)信息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為基礎,圖書館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盤及其他介質的存儲庫中。網絡圖書館的其他特點都是建立在數字化基礎上的,這是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之間最大的區別。 

(2)信息資源的網絡化。信息的網絡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標準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3)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資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基礎之上,有了以上兩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為可能。醫務工作者在圖書館就可以查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獻資料,使交流和科研變得更加快捷。 

(4)信息管理資源的自動化。管理者數據資源的采集、加工、存儲、傳輸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過計算機終端才能進行網絡的查詢和閱覽,使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管理的自動化。 

(5)信息資源實體的虛擬化。實體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相結合,在實體的基礎上趨向于虛擬化,構成了網絡實體的虛擬化。在數字圖書館中,用戶通過網絡可以到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數字圖書館,使其在世界范圍內相互交流。 

參考文獻: 

篇4

如今,圖書館管理方式正在不斷的創新,以此提高其管理效率。經過多年的努力,實現了條形碼信息錄入與磁條報警系統相結合的圖書館管理方式。條形碼信息錄入與磁條報警系統相結合成本低廉,但智能化程度不高。具體地說,圖書信息錄入效率相對來說不高,報警系統智能化程度低,容易產生誤報警。受條形碼的特性限制,圖書的排架管理還只能采用人工方式,但我們也看道,面對上百萬的圖書,管理起來費時、費力而且難以讓人滿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的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面對知識經濟的要求,借閱者對圖書館管理智能化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而射頻識別技術也正在加快商業化市場化進程。基于RFID技術的圖書館管理系統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利用射頻識別技術進行圖書館管理有利于突破傳統圖書館智能管理系統的瓶頸,推動圖書館管理的發展,在圖書信息采集方面,射頻閱讀器對圖書標簽的識別及信息的傳輸通過非接觸方式,通過對圖書標簽內容借閱信息的判斷來實現報警功能,效率高,誤報警率低、圖書排架管理簡單、不易損壞,可讀性性能好,方便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圖書進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圖書借閱效率;另外,射頻識別技術上的突破將給圖書館管理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將會降低圖書館管理所需要的成本。

2、圖書館管理中的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系統主要包括射頻標簽、閱讀器和管理系統,射頻標簽又稱電子標簽,是系統的真正數據載體。射頻標簽可以分為有源射頻標簽和無源射頻標簽。閱讀器是負責讀取或寫入射頻標簽信息的設備,數據管理系統主要完成數據信息的存儲、管理以及對射頻標簽進行讀寫控制。在射頻識別系統工作時,可能會有一個以上的射頻標簽同時處在閱讀器的作用范圍內,這樣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標簽同時發送數據,就會導致通信上的沖突,為了防止這些沖突的產生,射頻識別系統中需要設計相應的防碰撞技術,在通信中我們稱這種技術為多址技術。閱讀器到射頻標簽的通信通過ASK調制原理產生,數據傳輸采用脈沖位置編碼方式。進行幀定義的目的是為了同步數據的方便,同時可以不依賴于具體的協議。電子標簽發送完一幀數據給閱讀器后,能作好從閱讀器接收數據幀的準備。電子標簽通過電感耦合方式與閱讀器進行通信,負載調制的幅度在測試標準中描述的方法中,至少為10毫安,如果使用兩種副載波調制方式,應該使頻率切換時的相位連續。可以使用高速或者低速數據傳輸速率,由閱讀器進行選擇。

3、圖書館管理系統總體設計

篇5

關鍵詞:圖書館;管理創新;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

1背景

在“互聯網+”時代下,通信網、物聯網/傳感網三網融合,大數據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各行業的管理工作向網絡化、智能化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促使傳統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變革。圖書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圖書的采購、編目、檢索、統計和流通等環節進行控制管理。圖書管理的關鍵問題是圖書的分類標識和存放位置的確定。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必將從網絡化信息化模式向著智能化和精細化的角度發展,推動圖書管理工作的創新。物聯網/傳感網不僅能自動感知獲取館藏圖書信息,還能對圖書、人員進行定位,實時了解圖書方位信息,同時還可以對圖書環境進行監測。圖書館作為海量信息存儲的載體,可運用大數據技術服務,增強收集、分析和提煉海量數據的能力,提升圖書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創新。物聯網/傳感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運用到圖書管理工作中,推動圖書管理工作的創新,使圖書管理工作由信息化和網絡化向智能化和精細化轉變。

2基于物聯網/傳感網的圖書智能管理與應用創新

2.1基于物聯網/傳感網的信息管理

2.1.1圖書管理中心與每本館藏圖書之間的實時通信鏈接,對館藏圖書進行實時感知與監測,其中心任務是獲取所有館藏圖書的動態位置信息,在管理中心形成館藏圖書動態位置信息表。館藏圖書動態位置信息表除反映在館存放圖書的實際位置信息之外,還應指明借出圖書的去向,即圖書的借閱者信息。因此,還需結合圖書借閱子系統的動態借閱信息,以形成全館統一的、全新的館藏圖書動態位置信息表。

2.1.2圖書管理中心與每本館藏圖書所在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傳感器終端節點上集成了射頻識別卡和多種類型傳感器,例如溫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傳感器。射頻識別卡(系統)能對每本圖書中的電子標簽在一定的范圍內感知并讀取其相關數據,記錄到或更新現有的數據中心數據庫里面。多種類型傳感器實現對館藏圖書所在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假定圖書館發生不明火點,無線傳感器節點會通過光照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能直接感知火點的存在并發出預警信息,然后,此預警信息會通過傳感器網絡發送到管理控制中心。

2.1.3圖書管理中心與館藏管理人員進行組網通信。物聯網/傳感網終端節點上集成有管理人員上下班指紋考勤信息采集,人員在圖書館位置定位信息等,將這些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后發送到管理控制中心。管理控制中心也可發送出相應命令控制命令到終端并執行相應操作,如門禁系統上安裝物聯網/傳感網節點,可判定其人員身份信息從而允許是否進入。

2.2物聯網/傳感網定位技術與管理創新

物聯網/傳感網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獲取和處理技術,在目標跟蹤和入侵監測及一些定位相關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網絡中傳感器節點自身位置信息的獲取是大多數應用的基礎。首先,傳感器節點必須明確自身位置才能詳細說明“在什么位置發生了什么事件”,從而實現對外部目標的定位和跟蹤。其次,了解傳感器節點的位置分布狀況可以對提高網絡的路由效率提供幫助,從而實現網絡的負載均衡以及網絡拓撲的自動配置,改善整個網絡的覆蓋質量。物聯網/傳感網定位技術可避免裝配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所付出的較大成本,并且可以克服在室內不能精確定位的問題。物聯網/傳感網可以根據距離、角度、時間或周圍某節點的定位相關的數據或信息,基于測距的算法、非測距的算法和新型WSN定位算法進行定位計算。

2.2.1物聯網/傳感網節點與圖書RFID結合進行圖書定位。圖書動態位置信息的實時性,對于圖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圖書館的每層樓關鍵位置都布置有傳感器節點。在每個館室內部都安置有一定數量的微型集成傳感器節點。節點與節點之間通過自組織網絡相互通信,并根據相互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進行定位,即每個節點的位置已知。每本圖書的位置就可以根據植入在書中的RFID芯片與最靠近他的物聯網/傳感網進行通信,節點讀取射頻卡信息并確定其所在方位。運用物聯網/傳感網定位技術后,歸還或新上架的圖書就可以放在任意一處位置。物聯網/傳感網節點讀取圖書信息并更新數據庫中的相應信息。當需要進行圖書借閱時,就可通過查閱數據庫便能找出圖書所在的位置。

2.2.2可對借閱圖書進行實時定位和管理。假設有一種情況,圖書只能在圖書館里借閱,可以將微型物聯網/傳感網節點嵌入到書中。此時圖書便依附于物聯網/傳感網一個微型終端,在圖書館里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與其他網絡節點進行通信并確定其精確的物理位置。因此,只要通過數據庫系統查詢,就可以得到該圖書的坐標信息。在校園網里實施了物聯網/傳感網工程后,就可以對圖書在校園內任意位置進行定位。

2.2.3對圖書館館內關鍵設施定位并實時監控,提高管理的安全性。對于圖書館重要的圖書資料、重要設施設備進行實時無死角全方位監控。基于物聯網/傳感網室內定位技術,若一旦被監控對象發生了位置移動,通過控制系統,以聲音報警、燈光報警和發送短信到移動終端的方式,節點就會產生預警信息。

2.3物聯網/傳感網與圖書管理移動計算新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業等的融合創新。在以Android、iOS和微軟為代表的計算機終端操作系統的大力發展和普及,圖書館的智能化管理值得深入挖掘并發展。物聯網/傳感網可結合大數據挖掘技術,與移動終端通信,實現“互聯網+”時代下的傳感網/物聯網應用。

2.3.1物聯網/傳感網與移動智能計算相結合促進圖書館的管理創新。以上構建系統的實質是將物聯網/傳感網與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通過無線短距離傳輸通信并與接入圖書管理信息系統———局域網,實現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數據通信與存儲等。基于物聯網/傳感網的圖書管理,可與移動智能計算相結合,實現在更大空間、更廣時域上的管理。

2.3.2物聯網/傳感網與數據挖掘相結合促進圖書管理創新。物聯網/傳感網眾多節點必然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冗余度非常高,也包括部分需要判斷的奇異值。這對數據的準確性、數據的存儲帶來較大的影響。如何在大量的數據中找到有用且需要的準確數據,亦成為圖書館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物聯網/傳感網與數據挖掘相結合,用數據挖掘技術瘦身物聯網/傳感網所產生的數據,并對所產生的奇異值的準確性要進行判斷,顯得非常必要。瘦身后的物聯網/傳感網感知數據也能減少數據存儲量,從而在圖書管理數據庫中更能快速查找目的對象,提高圖書信息查找效率。

3大數據技術推動圖書管理創新

3.1提高圖書智能化管理創新

大數據(BigData)是互聯網、物聯網之后,依托云計算,在IT產業中爆發的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大數據是一種數據量很大、數據形式多樣化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技術的實質就是對海量數據予以存儲、搜索、挖掘、分析和整理,使用戶能快速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精確地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大數據的特征是數據量大、數據種類多、非標準化數據的價值最大化。圖書館作為海量信息存儲、數據聚集、傳播的重要場所和載體,在已到來的“大數據”時代,理應運用大數據技術服務,增強收集、分析和提煉海量數據的能力,提升圖書資源的智能化管理創新。依靠大數據處理技術處理海量增長的文獻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科研,并提高圖書智能化管理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圖書館存儲有大量可利用的數字資源,其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的發展趨勢,這對構建數字圖書館所要利用的存儲與數據處理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數字信息的存儲、傳輸與檢索速度都不能達到用戶的要求,因此能夠在數據存儲、傳輸與檢索速度方面取得突破,依靠全文信息檢索、文本挖掘,結構化數據處理、非結構化數據處理以及平臺化內容管理等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諸如從文本檢索到多媒體檢索。從企業搜索到網絡垂直搜索,從關鍵詞檢索到語義檢索和文本挖掘,從信息到內容管理等,特別是海量非結構化信息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處理等功能,從而能提升圖書管理智能化管理工作。

3.2有效提升圖書信息管理服務水平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圖書管理可與大數據應用較為成熟的軟件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其大數據技術軟件平臺,根據具體情況開展二次開發,更好滿足本單位的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務。對于圖書館采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信息服務能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服務。①建立大數據技術應用,需要具備必要的信息化設備、網絡設備和云計算環境。為了節約成本,部分設備可采用租賃的方式,在此基礎上開發所需要的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務模塊。②需要儲備的技術包括非結構化信息智能處理,組織搜索引擎軟件技術,內容管理軟件及運行平臺技術等。③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大幅度提升圖書信息管理服務水平,對促進圖書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云計算推動圖書管理創新

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Computing)、網格計算(Grid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Computing)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和融合的產物。云計算以虛擬技術為核心,以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為服務模式,最終目的是提供透明、方便、快捷的應用服務。云計算在圖書資源管理建設中存在著加快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高信息資源的存儲能力、提高服務器運行的可靠性、降低相關成本投入和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率等優勢。云計算具有降低成本、擴展性、高可靠性、遠程訪問和資源共享等特性。

4.1機遇和挑戰

圖書館作為一種服務機構,在云計算技術的推動下,面臨著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在信息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的現實環境中,如何從事實、數據和信息中提取對決策有直接作用的知識是圖書館發展的方向。云計算使圖書館信息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高度共享,避免大量的重復建設,同時將大幅提升網絡的性能和信息服務工作效率。包括: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存儲、基于云計算的數據檢索與資源共享、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基于云計算的個性化服務。需要整合多家平臺和資源,利用各類公共云,實現不同“云”間的互操作,拾遺補闕。云計算供應商把大量的數字資源存放在“云”上,各圖書館以一種網絡服務的形式向云計算供應商獲取資源和服務,向讀者提供更專業、貼心的服務,包括云計算推動圖書館業務流程變革、云計算提高圖書館軟硬件資源利用效率、云計算用戶無須考慮軟硬件兼容,降低維護費用、云計算提高圖書管理的處理能力,快速響應讀者、云計算提供的服務,使信息更新更快。云安全提高數據存儲中心的可靠性。

4.2具有動態管理、系統自適應能力和數據存儲集成

云計算的圖書管理平臺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其具有動態管理、系統自適應能力和數據存儲集成機制等優點,能夠充分實現分布式數字圖書館系統服務的虛擬化操作,有效促使文獻信息資源集中化處理的實現,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共享和使用,是我國數字圖書館進入云時代的標志。數字圖書館在未來將朝著系統結構復雜化、功能多樣化、應用實用化、操作簡單化的方向發展,即實現通過用戶快速簡單的操作獲取內容復雜多樣、匹配性高的需求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是用戶定制的非結構化的信息數據,同時可以把用戶需求信息快速發送到用戶訪問的終端設備上。

4.3云計算的圖書管理平臺的功能體現

基于云計算的圖書管理平臺的功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方便用戶,全數字化管理。如借閱手續簡便,讀者只需通過數字借書證掃描即可實現。②資源共享,跨地區借閱。聯合本地區甚至更寬區域的圖書資源,建立統一的信息庫,實現資源共建共享。③鼓勵閱讀,加強監控。隨時跟蹤圖書的信息及讀者使用圖書的反饋信息,對圖書的使用進行監控,提高借閱圖書的質量。云計算的最大價值在于讓圖書管理員專注于業務,降低IT應用難度和復雜性,擺脫IT束縛,發揮IT最大效益,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減少風險,進行更大范圍協作,提供更優質服務,同時對云計算環境下的資源共建共享、圖書管理、圖書服務展開研究。

5結語

圖書信息管理系統是高校知識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將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圖書館的管理向智能化和精細化的角度發展,推動圖書管理工作的創新。

參考文獻:

[1]仲維丹.基于物聯網實現高校檔案管理智能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1):47-48.

[2]張郁松.物聯網智能圖書館圖書定位子系統的結構設計[J].圖書館學刊,2012(2):107-109.

[3]李靜云.信息化條件下如何創新圖書管理[J].圖書館論壇,2009(11):254-255.

[4]丁鑫.大數據環境下圖書全息數據存儲管理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4(10):118-120.

篇6

圖書管理系統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統(MIS),其開發主要包括后臺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兩個方面。對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強、數據安全性好的庫。而對于后者則要求應用程序功能完備,易使用等特點。

因此本人結合開入式圖書館的要求,對MSSQLServer2000數據庫管理系統、SQL語言原理、Delphi應用程序設計,Delphi數據庫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學習和應用,主要完成對圖書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塊劃分、數據庫模式分析,并由此設計了數據庫結構和應用程序。系統運行結果證明,本文所設計的圖書管理系統可以滿足借閱者、圖書館工作人員和高級管理員三方面的需要。

第一章對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和圖書管理系統進行了簡明的介紹,并分析了開發圖書管理系統所應進行的工作。

第二章對數據庫的設計和SQL語言的使用進行了系統分析,為深入理解數據庫應用打下了基礎。

第三章學習了具體的開發工具Delphi6.0,對其數據庫組件,SQL語言在Delphi中的應用等數據庫編程關鍵技術進行了系統的介紹。

第四章分析了圖書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需求,按照數據庫設計理論一步一步地給出了系統需求說明書、局部ER圖、全局ER圖、系統關系模式,子模式,利用MSSQLServer2000建立了數據庫

第五章進行了具體的程序設計,具體劃分了三類用戶的操作權限,設計了了三個操作界面。實現了數據庫表的瀏覽,記錄的添加、刪除和修改,報表的生成,實現了多數據庫表的連接操作,實現了多條件查詢和模糊查詢,并靈活實現了對不可更新查詢結果集的更新操作,實現了主從表操作,實現了密碼維護功能,最后,系統還可以導入數據庫以對任意同結構的數據庫進行操作。

設計充分利用Delphi6、MSSQLServer2000數據庫技術的強大力量,提高了編程效率和可靠性。

關鍵詞:數據庫,SQL語言,MSSQLServer,Delphi6,

數據庫組件,圖書管理,窗體,listview組件

目錄

摘要………………………………………………………………………………I

第一章緒論……………………………………………………………………1

§1.1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簡介………………………………………………1

§1.2圖書管理系統………………………………………………………4

§1.3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6

第二章數據庫理論基礎…………………………………………………………7

§2.1數據庫系統設計及范式分析……………………………………………7

§2.2SQL語言介紹…………………………………………………………………11

2.2.1SQL基礎…………………………………………………………………11

2.2.2SQL語句…………………………………………………………………12

第三章應用系統開發工具…………………………………………………16

§3.1Delphi6.0VCL組件的體系結構………………………………………16

§3.2數據庫組件介紹……………………………………………………………17

§3.3SQL語言在Delphi中的應用……………………………………………18

§3.4MSSQLServer簡述……………………………………………………22

第四章圖書管理系統設計分析…………………………………………24

§4.1應用需求分析……………………………………………………………24

§4.2系統功能模塊劃分………………………………………………………29

§4.3系統數據庫設計…………………………………………………………29

第五章圖書管理系統應用程序設計……………………………………37

§5.1系統窗體模塊組成…………………………………………………………37

§5.2數據模塊窗體的設置………………………………………………………37

§5.3啟動畫面的實現……………………………………………………………38

§5.4用戶登錄窗體的的實現………………………………………………………39

§5.5用戶密碼認證窗體的的實現…………………………………………………39

§5.6借閱者服務模塊的實現……………………………………………………40

5.6.1圖書查詢功能的實現…………………………………………………41

5.6.2借閱者登錄功能的實現…………………………………………………42

5.6.3借閱者借閱情況功能的實現……………………………………………43

5.6.4借閱者個人資料維護功能的實現………………………………………47

§5.7工作人員-圖書借閱/歸還模塊的實現………………………………………49

5.7.1工作人員進行圖書借閱功能實現………………………………………50

5.7.2工作人員進行圖書歸還功能實現………………………………………53

§5.8圖書館管理員模塊的實現……………………………………………54

5.8.1圖書館管理員圖書管理功能的實現……………………………………55

5.8.2圖書館管理員工作人員和管理員管理功能的實現……………………58

5.8.3圖書館管理員修改圖書類別及統記功能的實現………………………60

5.8.4圖書館管理員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62

5.8.5圖書館維護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62

5.8.6圖書館身份維護功能的實現………………………………………64

5.8.7圖書館借閱者統計功能的實現…………………………………65

5.8.8圖書館統計借閱過期記錄功能的實現…………………………67

§5.9系統信息顯示的實現…………………………………………………68

第六章結束語………………………………………………………………69

致謝………………………………………………………………………………70

參考書目……………………………………………………………………………70

第一章緒論

§1.1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簡介

在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之前,對開發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應當了解,對數據庫的結構、開發數據庫應用程序的步驟、開發體系及方法都應當有相當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滿足用戶長期需求的產品。開發的主要過程為:理解用戶的需求,然后,把它們轉變為有效的數據庫設計。把設計轉變為實際的數據庫,并且這些數據庫帶有功能完備、高效能的應用。

數據庫技術在計算機軟件鄰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題,產生于60年代,30多年來數據庫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和一大批實用系統。并且,近年來,隨著WorldWide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數據庫技術之時成為最熱門技術之一。

1.1.1數據庫

如圖1.1顯示了數據庫系統的主要組件。數據庫由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處理,DBMS則由開發人員和用戶通過應用程序直接或間接地使用。它主要包括四個要素:用戶數據、元數據、索引和應用元數據。

1.1.1.1用戶數據

目前,大多數主流數據庫管理系統把用戶數據表示為關系。現在把關系看作數據表。表的列包含域或屬性,表的行包含對應業務環境中的實體的記錄。并非所有的關系都同樣符合要求,有些關系比其它關系更結構化一些。第二章描述了一個用以產生良好結構關系的過程,稱作規范化。

為了對比結構差的關系和結構好的關系之間的差別,以本文所設計的圖書管理系統中的圖書和圖書借閱者關系為例來說明,假若設計關系R1(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編號,身份證,聯系電話,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圖書類別,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這個關系的問題出在它有關于兩個不同主題的數據,就是圖書借閱者和圖書。用這種方式構成的關系在進行修改時,會出現問題。因為一個圖書借閱者可能借閱多本書,如果某個圖書借閱者的某個字段(如聯系電話)出現變更,它所借閱的圖書記錄(可能多個)也就必須變化,這是不好的。因此數據用兩個關系表示更好。現在如果某圖書借閱者改變了它的聯系電話,只有關系(表)user的對應行需要改變。當然,要想產生一個,顯示圖書名稱及其借閱者聯系電話的報表,就需要將這兩個表的行結合起來。結果表明,將關系分別存儲,在生成報表的時候將它們結合起來,比把它們存儲在一個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編號,身份證,聯系電話,)

book(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圖書類別,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

1.1.1.2元數據

數據庫是自描述的,這就意味著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結構的描述,這種結構的描述稱作元數據。因為DBMS產品是用來存儲和操縱表的,所以大多數產品把元數據以表的形式存儲,有時稱作系統表。這些系統表存儲了數據庫中表的情況,指出每一個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關鍵字,每一列的數據類型的描述,它也存儲索引、關鍵字、規則和數據庫結構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儲元數據不僅對DBMS是有效的,對用戶也是方便的,因為他們可以使用與查詢用戶數據同樣的查詢工具來查詢元數據。本文第二章所介紹的SQL語言可以同時用于元數據和用戶數據。

1.1.1.3索引

第三種類型的數據改進了數據庫的性能和可訪問性,這種數據經常稱作開銷數據,盡管有時也采用其他類型的數據結構,如鏈表,但它主要還是索引。索引可以用來排序和快速訪問數據。下面以本人的圖書管理信息系統中的book表為例來說明。

假定數據在磁盤上是按’圖書編號’的遞增順序排列的,用戶想打印一個按’圖書名稱’排序的圖書數據報表。為此,所有的數據都需要從源表中提取出來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則這是一個很費時的過程。或者,可以在‘圖書名稱’字段上創建一個索引,該索引的條目按照‘圖書名稱’排序,這樣,該索引的條目可以讀出來,并用來按順序訪問book數據。

索引用于快速訪問數據。例如,一個用戶只想訪問book表中‘圖書類別’值為‘01’的那些學生。如果沒有索引,則必須搜索整個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條目,并使用它來挑選所有合適的行。

索引對排序和查找是有幫助的,但要付出代價。book表中的行每次改變時,索引也必須改變,這意味著索引并非隨意的,應該在真正需要時保存。

1.1.1.4應用元數據

存儲在數據庫中的第四種數據是應用元數據,它用來存儲用戶窗體、報表、查詢和其他形式的查詢組件。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應用組件,支持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組件的結構作為應用元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然而,大多數現代的DBMS產品存儲這種數據作為數據庫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數據庫開發人員和用戶都不直接訪問應用元數據,想反,他們通過DBMS中的工具來處理這些數據。

MSSQLServer2000中就支持窗體、存儲過程等應用元數據。

1.1.2數據庫管理系統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是指數據庫系統中管理數據的軟件系統。DBMS是數據庫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對數據庫的一切操作,包括定義、更新及各種控制,都是通過DBMS進行的。DBMS總是基于某種數據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種數據模型在計算機系統上的具體實現。根據數據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層次型、網狀型、關系型、面向對象型等。MSSQLServer2000就是一種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

關系模型。關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維表格結構表達實體集,用外鍵表示實體間聯系。關系模型是由若干個關系模式組成的集合。關系模式相當于前面提到的記錄類型,它的實例稱為關系,每個關系實際上是一張二維表格。

關系模型和層次、網狀模型的最大判別是用關鍵碼而不是用指針導航數據,表格簡單用戶易懂,編程時并不涉及存儲結構,訪問技術等細節。關系模型是數學化模型。SQL語言是關系數據庫的標準化語言,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如圖1.1所示,DBMS的特點和功能可以分為三個子系統:設計工具子系統、運行子系統和DBMS引擎。

設計子系統有一個方便數據庫及其應用創建的工具集。它典型地包含產生表、窗體、查詢和報表的工具。DBMS產品還提供編程語言和對編程語言的接口。

運行子系統處理用設計子系統開發的應用組件。它所包含的運行處理器用來處理窗體和數據庫的數據交互,以及回答查詢和打印報表等。

DBMS引擎從其他兩個組件接受請求,并把它們翻譯成對操作系統的命令,以便讀寫物理介質上的數據。DBMS引擎還涉及事務管理、鎖、備份和恢復。

1.1.3創建數據庫

1.1.3.1數據庫模式

數據庫模式定義了數據庫的結構、表、關系、域和業務規則。數據庫模式是一種設計,數據庫和應用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

域是一列可能擁有的值的集合。必須為每一個表的每一定域。除了數據的物理格式外,還需要確定是否有些域對表來說是唯一的。

數據庫模式的最后一個要素是業務規則,它是對需要反映在數據庫和數據庫應用程序中的業務活動的約束。業務規則是模式的一個重要部分,因為他們指定了無論什么數據變化到達DBMS引擎,允許的數據值必須滿足的約束。不管無效的數據變化請求是來自窗體的用戶、查詢/修改請求還是應用程序,DBMS都應該拒絕。

遺憾的是,不同的DBMS產品用不同的方法實施業務規則。在某些情況下,DBMS產品不具備實施必要業務規則的能力,必須以代碼形式把它們編入應用程序。

1.1.3.2創建表

1.1.3.3定義聯系

1.1.4應用組件

數據庫應用包括窗體、查詢、報表、菜單和應用程序。

§1.2圖書管理系統

當今時代是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在各行各業中離不開信息處理,這正是計算機被廣泛應用于信息管理系統的環境。計算機的最大好處在于利用它能夠進行信息管理。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控制,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對于復雜的信息管理,計算機能夠充分發揮它的優越性。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與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密切相關,系統的開發是系統管理的前提。本系統就是為了管理好圖書館信息而設計的。

圖書館作為一種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圖書和用戶借閱資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數據的管理,現今,有很多的圖書館都是初步開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根據調查得知,他們以前對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紙介質的手工處理,對于圖書借閱情況(如借書天數、超過限定借書時間的天數)的統計和核實等往往采用對借書卡的人工檢查進行,對借閱者的借閱權限、以及借閱天數等用人工計算、手抄進行。數據信息處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錯;由于數據繁多,容易丟失,且不易查找。總的來說,缺乏系統,規范的信息管理手段。盡管有的圖書館有計算機,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沒有發揮它的效力,資源閑置比較突出,這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的基本環境。

數據處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錯率高,出錯后不易更改。圖書館采取手工方式對圖書借閱情況進行人工管理,由于信息比較多,圖書借閱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亂而又復雜;一般借閱情況是記錄在借書證上,圖書的數目和內容記錄在文件中,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和管理員也只是當時對它比較清楚,時間一長,如再要進行查詢,就得在眾多的資料中翻閱、查找了,造成查詢費時、費力。如要對很長時間以前的圖書進行更改就更加困難了。

基于這此問題,我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圖書管理系統,使圖書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程序化,避免圖書管理的隨意性,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能夠及時、準確、有效的查詢和修改圖書情況。

§1.1系統所做工作

1)了解應用開發工具的現狀

2)DelPHi6.0編程基礎

3)MSSQLServer基礎

4)設計數據庫;設計界面

5)開發數據庫。數據庫實現的一些功能有

l數據和數據說明的醒目顯示;

l多條件的查詢、多條記錄的檢索、模糊查詢;

l數據文件某種存儲格式導入數據窗體,經過數據完整性校驗存入數據庫;

l數據庫安全性的設計;

l數據庫的設計、數據接口、界面的設計。

§1.3本文所作工作

緒論部分對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結構、開發進行了簡要介紹,分析了圖書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特點和任務。

第二章介紹了數據庫的設計和范式分析,并系統介紹了SQL語言,為設計和理解應用程序做了鋪墊。

第三章對系統介紹了Delphi6.0的數據庫編程技術、SQL語言在Delphi6.0中的應用、MSSQLServer基礎。

第四章分析了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需求,設計了系統的數據庫結構,并根據需求對系統功能進行了劃分和細化。

第五章根據第四章的設計結果利用MSSQLServer2000和Delphi6.0進行了具體的應用程序設計。

總結部分介紹了設計體會和編程體會,并指出了系統設計中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第二章數據庫理論基礎

一個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統,是建立在許多條件之上的,而數據庫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和關鍵技術。

信息管理系統所涉及的數據庫設計分五個步驟:數據庫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與加載測試。

(1)數據庫需求分析的任務是將業務管理單證流化為數據流,劃分主題之間的邊界,繪制出DFD圖,并完成相應的數據字典。

(2)概念設計的任務是從DFD出發,繪制出本主題的實體-關系圖,并列出各個實體與關系的綱要表。

(3)邏輯設計的任務是從E-R圖與對應的綱要表出發,確定各個實體及關系的表名屬性。

(4)物理設計的任務是確定所有屬性的類型、寬度與取值范圍,設計出基本表的主鍵,將所有的表名與字段名英文化(現在很多軟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MSSQLServer,我就是用的中文字段名),實現物理建庫,完成數據庫物理設計字典。

(5)加載測試工作貫穿于程序測試工作的全過程,整個錄入、修改、查詢、處理工作均可視為對數據庫的加載測試工作。

要設計出一個好的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庫,除滿足系統所要求的功能外,還必須遵守下列原則:

²基本表的個數越少越好。

²主鍵的個數越少越好。鍵是表間連接的工具,主鍵越少,表間的連接就越簡單。

²字段的個數越少越好。

²所有基本表的設計均應盡量符合第三范式。

數據庫的設計中,如何處理多對多的關系和如何設計主鍵,是兩個有著較大難度、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下面我們著重從SQL應用、數據庫設計范式和查詢優化等方面來分析本課題的系統關鍵技術和實現難點并加以解決。

§2.1數據庫系統設計及范式分析

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大量的數據獲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這就必須存儲和管理大量的數據。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數據組織結構和數據庫,使整個系統都可以迅速、方便、準確地調用和管理所需的數據,是衡量信息系統開發工作好壞的主要指標之一。

2.1.1數據庫系統設計

數據庫設計主要是進行數據庫的邏輯設計,即將數據按一定的分類、分組系統和邏輯層次組織起來,是面向用戶的。數據庫設計時需要綜合企業各個部門的存檔數據和數據需求,分析各個數據之間的關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設計出規模適當、正確反映數據關系、數據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滿足多種查詢要求的數據模型。

數據庫設計的步驟是:

(1)數據庫結構定義:目前的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有的是支持聯機事務處理CLTP(負責對事務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數據倉庫、有聯機分析處理CLAP(指為支持決策的制定對數據的一種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數據庫是關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對象數據庫。針對選擇的DBMS,進行數據庫結構定義。

(2)數據表定義:數據表定義指定義數據庫中數據表的結構,數據表的邏輯結構包括:屬性名稱、類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驗規則、是否關鍵字、可否為空等。關系型數據庫要盡量按關系規范化要求進行數據庫設計,但為使效率高,規范化程度應根據應用環境和條件來決定。數據表設計不僅要滿足數據存儲的要求,還要增加一些如反映有關信息、操作責任、中間數據的字段或臨時數據表。

(3)存儲設備和存儲空間組織:確定數據的存放地點、存儲路徑、存儲設備等,備份方案,對多版本如何保證一致性和數據的完整性。

(4)數據使用權限設置:針對用戶的不同使用要求,確定數據的用戶使用權限,確保數據安全。

(5)數據字典設計:用數據字典描述數據庫的設計,便于維護和修改。

為了更好地組織數據和設計出實際應用數據庫,應該注意如下問題:

規范化地重組數據結構:對數據進行規范化表達,這在后面將會具體討論。

關系數據結構的建立:在進行了數據基本結構的規范化重組后,還必須建立整體數據的關系結構。這一步設計完成后數據庫和數據結構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只待系統實現時將數據分析和數據字典的內容代入到所設計的數據整體關系結構中,一個規范化數據庫系統結構就建立起來了。

建立關系數據結構涉及三方面內容:確定關聯的關鍵指標項并建立關聯表;確定單一的父系記錄結構;建立整個數據庫的關系結構。

(1)鏈接關系的確定

在進行了上述數據規范化重組后,已經可以確保每一個基本數據表(我們簡稱為表)是規范的,但是這些單獨的表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事物,通常需要通過指標體系整體指標數據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問題。也就是說在這些基本表的各宇段中,所存儲的是同一事物不同側面的屬性。那么計算機系統如何能知道哪些表中的哪些記錄應與其它表中的哪些記錄相對應,它們表示的是同一個事物呢?這就需要在設計數據結構時將這種各表之間的數據記錄關系確定下來。這種表與表之間的數據關系一般都是通過主或輔關鍵詞之間的連接來實現的。因為在每個表中只有主關鍵詞才能唯一地標識表中的這一個記錄值(因為根據第三范式的要求,表中其它數據字段函數都依賴于主關鍵詞),所以將表通過關鍵詞連接就能夠唯一地標識出某一事物不同屬性在不同表中的存放位置。

(2)確定單一的父子關系結構

所謂確定單一的父系關系結構就是要在所建立的各種表中消除多對多(以下用M:N來表示)的現象,即設法使得所有表中記錄之間的關系呈樹狀結構(只能由一個主干發出若干條分支,而不能有若干條主干交錯發出若干條分支狀況)。所謂的“父系”就是指表的上一級關系表。消除多對多關系可以借助于E-R圖的方法來解決,也可以在系統分析時予以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消除這種M:N情況的辦法也很簡單,只需在二表之間增加一個表,則原來M:N的關系就改成了M:1,1:N的關系了。

確定數據資源的安全保密屬性:

一般DBMS都提供給我們自己定義數據安全保密性的功能。系統所提供的安全保密功能一般有8個等級(0-7級),4種不同方式(只讀、只寫、刪除、修改),而且允許用戶利用這8個等級的4種方式對每一個表自由地進行定義。

定義安全保密性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

a.原則上所有文件都定義為4級,個別優先級特別高的辦公室(終端或微機的入網賬號)可定義高于4級的級別,反之則定義為低于4的級別。

b.統計文件(表)和數據錄入文件一般只對本工作站定義為只寫方式,對其它工作站則定義為只讀方式。

c.財務等保密文件一般只對中工作站(如財務科等)定義為可寫、可改、可刪除方式,對其它工作站則定義為只讀方式,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能讀,只有級別相同和高級別者才能讀。

2.1.2數據庫設計范式分析

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數據指標體系,是建立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的最重要的一環。一個良好的數據指標體系是建立DB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所建指標體系中的一個指標類就是關系數據庫中的一個基本表,而這個指標類下面的一個個具體指標就是這個基本表中的一個字段。但如果直接按照這種方式建庫顯然還不能算最佳。對于指標體系中數據的結構在建庫前還必須進行規范化的重新組織。

a.數據組織的規范化形式

在數據的規范化表達中,一般將一組相互關聯的數據稱為一個關系(relation),而在這個關系下的每個數據指標項則被稱為數據元素(dataelement),這種關系落實到具體數據庫上就是基本表,而數據元素就是基本表中的一個字段(field)。規范化表達還規定在每一個基本表中必須定義一個數據元素為關鍵字(key),它可以唯一地標識出該表中其它相關的數據元素。在規范化理論中表是二維的,它有如下四個性質:

l在表中的任意一列上,數據項應屬于同一個屬性(如圖中每一列都存放著不同合同記錄的同一屬性數據)。

l表中所有行都是不相同的,不允許有重復組項出現(如圖中每一行都是一個不同的合同記錄)。

l在表中,行的順序無關緊要(如圖中每行存的都是合同記錄,至于先放哪一個合同都沒關系)。

l在表中,列的順序無關緊要,但不能重復(如圖中合同號和合同名誰先誰后都沒關系,但二者不可重復或同名)。

在對表的形式進行了規范化定義后,數據結構還有五種規范化定義,定名為規范化模式,稱為范式。在這五種范式中,一般只用前三種,對于常用系統就足夠了。而且這五種范式是“向上兼容”的,即滿足第五范式的數據結構自動滿足一、二、三、四范式,滿足第四范式的數據結構自動滿足第一、二、三范式,……,依此類推。

第一范式(firstnormalform,簡稱1stNF)就是指在同一表中沒有重復項出現,如果有則應將重復項去掉。這個去掉重復項的過程就稱之為規范化處理。在本文所討論的開發方法里,1stNF實際上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因為我們按規范化建立的指標體系和表的過程都自動保證了所有表都滿足1stNF。

第二范式(secondnormalform,簡稱2ndNF)是指每個表必須有一個(而且僅一個)數據元素為主關鍵字(primarykey),其它數據元素與主關鍵字一一對應。例如,在圖l9.7中如果我們將合同號定義為主關鍵字(其它數據元素中的記錄數據都有可能重名,故不能作為主關鍵字),故只要知道了一個合同記錄的合同號,就可以唯一地在同一行中找到該合同的任何一項具體信息。通常我們稱這種關系為函數依賴(functionaldepEndence)關系。即表中其它數據元素都依賴于主關鍵字,或稱該數據元素唯一地被主關鍵字所標識。

第三范式(thirdnormalform,簡稱3rdNF)就是指表中的所有數據元素不但要能夠唯一地被主關鍵字所標識,而且它們之間還必須相互獨立,不存在其它的函數關系。也就是說對于一個滿足了2ndNF的數據結構來說,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數據元素依賴于其它非關鍵宇數據元素的現象,必須加以消除。

為防止數據庫出現更新異常、插入異常、刪除異常、數據冗余太大等現象,關系型數據庫要盡量按關系規范化要求進行數據庫設計。

§2.2SQL語言介紹

2.2.1SQL基礎

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結構查詢語言)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語言。SQL通常使用于數據庫的通訊。ANSI(美國國家標準學會)聲稱,SQL是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標準語言。SQL語句通常用于完成一些數據庫的操作任務,比如在數據庫中更新數據,或者從數據庫中檢索數據。使用SQL的常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有:Oracle、Sybase、MicrosoftSQLServer、Access、Ingres等等。雖然絕大多數的數據庫系統使用SQL,但是它們同樣有它們自立另外的專有擴展功能用于它們的系統。但是,標準的SQL命令,比如"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和"Drop"常常被用于完成絕大多數數據庫的操作。MSSQLServer就是用的Transact-SQL。

SQL語言有著非常突出的優點,主要是:

n非過程化語言

n統一的語言

n是所有關系數據庫的公共語言

非過程化語言:SQL是一個非過程化的語言,因為它一次處理一個記錄,對數據提供自動導航。SQL允許用戶在高層的數據結構上工作,而不對單個記錄進行操作,可操作記錄集,所有SQL語句接受集合作為輸入,返回集合作為輸出。SQL的集合特性允許一條SQL語句的結果作為另一條SQL語句的輸入。

SQL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這種特性使用戶更易集中精力于要得到的結果;所有SQL語句使用查詢優化器,它是RDBMS的一部分,由它決定對指定數據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詢優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兒使用索引合適,而用戶則從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類型的索引。

統一的語言:SQL可用于所有用戶的DB活動模型,包括系統管理員、數據庫管理員、應用程序員、決策支持系統人員及許多其它類型的終端用戶。

SQL為許多任務提供了命令,其中包括:

n查詢數據

n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刪除記錄

n建立、修改和刪除數據對象

n控制對數據和數據對象的存取

n保證數據庫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前的數據庫管理系統為上述各類操作提供單獨的語言,而SQL將全部任務統一在一種語言中。

所有關系數據庫的公共語言:由于所有主要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都支持SQL語言,用戶可將使用SQL的技能從一個RDBMS(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轉到另一個,所有用SQL編寫的程序都是可以移植的。

2.2.2SQL語句

SQL功能強大,是一種完備的數據處理語言,不僅用于數據庫查詢,而且用于數據庫中的數據修改和更新,概括起來,它可以分成以下幾組:

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數據操作語言):用于檢索或者修改數據;

DDL(DataDefinitionLanguage,數據定義語言):用于定義數據的結構,比如創建、修改或者刪除數據庫對象;

DCL(DataControlLanguage,數據控制語言):用于定義數據庫用戶的權限。

DML組可以細分為以下的幾個語句:

SELECT:用于檢索數據;

INSERT:用于增加數據到數據庫;

UPDATE:用于從數據庫中修改現存的數據;

DELETE:用于從數據庫中刪除數據。

DDL語句可以用于創建用戶和重建數據庫對象。下面是DDL命令:

CREATETABLE,ALTERTABLE,DROPTABLE,CREATEINDEX,DROPINDEX

下面是一個簡單SQL語句的例子:

我們使用SQL語句來從Book中檢索‘借書證號’為‘000001’的借閱者姓名:

SELECT姓名FROMBookWHERE借書證號=‘000001’

2.2.2.1DDL與DML

數據定義語言DDL:它是用來創建和修改數據庫結構的一種語句,包括Create、Alter和Drop語句。

數據操作語言DML:包括數據查詢與數據更新。數據查詢主要是由Select語句完成,這一點不再贅述。而數據更新所造成的風險大大超過數據查詢。數據庫管理系統必須在更改期內保護所存儲的數據的一致性,確保有效的數據進入數據庫,數據庫必須保持一致性,DBMS還必須協調多用戶的并行更新,以確保用戶和它們的更改不至于影響其它用戶的作業。

用于修改數據庫內容的SQL語句主要有以下三個:

(1)Insert,向一個表中加入新的數據行

(2)Delete,從一個表中刪除數據行

(3)Update,更改數據庫中已經存在的數據

Insert標準語法:

INSERTINTOtable_name(col1,col2...)VALUES(value1,value2...)

下例要將借書證號為‘000001’作為一個新的借書情況加入借書情況表OWNER中

InsertInto

owner(借書證號,圖書編號,借書日期)

values(‘000001’,‘00000001’,‘2002-9-12’)

Insert語句還可以將多行數據添加到目標表中去,在這種形式的Insert語句中,新行的數據值不是在語句正文中明確地指定的,而是語句中指定的一個數據庫查詢。添加的值來自數據庫自身的行,在某些特定的狀態下,這是非常有用的。多行Insert語句為拷貝數據提供了一種緊湊而高效的方法,但我在自已做的圖書管理系統中沒有使用這種方法,我在系統中是使用循環依照上面的用法來完成多個記錄的插入。

Update語句用于更新單表中選定行的一列或多列的值。要更新的目標表在語句中定義,Set子句則指定要更新哪些列并計算它們的值。Update語句總是包含Where語句,而且Update語句比較危險,所以您必須明確地認識到Where語句的重要性,Where語句被用來指定需要更新的行。

標準語法:

UPDATEtable_name

SETcolumnname1=value1

[,columname2=value2]...

WHEREsearch_condition

Delete語句標準語法:

DELETEFROMtablenameWHEREcondition

2.2.2.2復雜操作實現

在信息管理系統中,我們往往會遇到歸類、匯總、映射、索引、子查詢等復雜操作,相應的支持與實現如下:

uGROUPBY方法

GROUPBY子句語法為:

SELECTcolumn1,SUM(column2)

FROM"list-of-tables"

GROUPBY"column-list";

這個GROUPBY子句將集中所有的行在一起,它包含了指定列的數據以及允許合計函數來計算一個或者多個列。

在本人的系統中在顯示數據時用到了此語句來對查詢所得的內容排序然后再顯示。

u組合條件和布爾運算符

以下的SQL語句中就含有組合條件:

SELECTcolumn1,SUM(column2)

FROM"list-of-tables"

WHERE"condition1"AND"condition2";

下面是一個示例:

SELECT身份描述

FROMID,user

WHEREID.身份編號=USER.身份編號anduser.借書證號=’000001’;

這條SQL語句是從user、id表中查找借閱證號為000001的借閱者的身份描述,第三條語句中如果其中有一個條件為假,那么就什么都沒有顯示。

uUNION子句

有些時候,需要一起瀏覽多個查詢的結果、組合它們的輸出,我們可以使用UNION關鍵字。

第三章應用系統開發工具

§3.1Delphi6.0VCL組件的體系結構

Delphi類可以粗略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組件類,這些組件類通常以某種方式出現在組件面板上,當用戶從組件面板上點取一個類的圖標后,在程序中就自動生成了該類的對象(非可視組件除外);另一部分是功能類,這此功能類的對象通常出現在程序代碼中,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這些功能類在組件面板上是找不到的。在Delphi中,每一個類的祖先都是Tobject類,整個類的層次結構就像一棵倒掛的樹,在最頂層的樹根即為Tobject類。這樣,按照面向對象編程的基本思想,就使得用戶可用Tobject類這個類型代替任何其它類的數據類型。實際上在Delphi的類庫中,Tobject類派生出了為數相當眾多的子類,它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通常情況下,如果不自行開發組件,就不必了解整個類的體系結構,只用到類層次樹的葉結點就足夠了。

這一小節簡略介紹一下Delphi6.0中VCL(可視化組件庫)組件的體系結構。凡是做過程序開發的人都知道從來沒有單純的數據應用程序,也就是說,數據庫應用程序必須和用戶界面(可以是圖形界面,也可以是命令接口)元素相結合,只講界面或只講數據庫本身都構不成數據庫應用程序,因而用Delphi6.0開發數據庫應用程序就隱含著界面開發。Delphi6中的VCL組件可用圖3-1來說明。

組件在Delphi程序的開發中是最顯眼的角色。大家知道,在編寫程序時一般都開始于在組件面板上選擇組件并定義組件間的相互作用。但也有一些組件不在組件面板上,例如Tform和Tapplication(典型的非可視組件)。組件是Tcomponents派生出來的子類,可以流的形式存放在DFM文件中,具有事件和Publish屬性。

窗口組件類是窗口化的可視化組件類,在Delphi的類庫中占有最大的份額。在實際編程中,窗口組件類的對象都有句柄,可以接受輸入焦點和包含其它組件。

圖形組件與窗口組件并列,是另一大類組件。圖形組件不是基于窗口的,因而不能有窗口句柄,不能接受輸入焦點和包含其它組件。從圖8-43中可以看出,圖形組件的基類是TgraphicControl,在實際編程中,它們必須寄生于它們的宿主——窗口組件類的對象,由它們的擁有者負責其顯示,而且它們還能觸發一些和鼠標活動相關的事件。圖形控件最典型的例子是Tlabel和TspeedButton。由此可以看出圖形組件的功能很弱,圖形組件的用處何在呢?其實使用圖形組件的最大好處在于節省資源,正是因為它們的功能較弱,所以使用的系統資源就要少。在一個應用程序中,如果能在不影響其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大量地使用圖形組件,將會大減少程序對系統資源的消耗。

非可視組件是與可視組件相并列的另一類組件,非可視組件在程序運行中是不可見的(除各種對話框組件之外,事實上有人認為對話框組件不能歸入非可視組件,應該是另一種介于可視與非可視之間的組件)。

最后要說明一下,常說的控件實際上是一種組件。也就是說組件這個概念要大于控件,控件在內涵上包含于組件中。控件由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提出并使用,而組件是Borland和其它廠商在對Windows控件做了必要的擴展之后提出來的概念,它們是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的廠商提出的概念。

§3.2數據庫組件介紹

用Delphi6開發數據庫應用,重點是和各種數據庫組件打交道,能和數據庫掛鉤的組件對象有5種,它們是:Session(數據庫會話)、Database(數據庫)、Dataset(數據集)、DataSource(數據源)、Datacontrol(數據控制組件,也叫data-controls即數據感知組件)。其中前面4種統稱為數據訪問(DataAccess)組件。這些組件的相互關系如圖3-2所示。

ADO組件Delphi6.0包含了可以用來訪問Microsoft公司的ActiveXDataObjects(ADO)格式數據庫的組件。ADO是Micrsoft公司關于各種類型數據的高等界面,后來逐漸演變成滿足所有數據訪問需要的完整解決辦法。ADO的對象模型是所有數據訪問接口對象模型中最簡單的一種。Microsoft公司用來訪問ADO數據的應用程序界面技術是OLEDB。OLEDB是一種底層編程接口,用來訪問許多不同類型的數據源,其中包括消息、文件系統以及其他一些非傳統的數據源。OLEDB是一個由ComponentObjectModel(COM)接口組成的集合,用來隱藏創建數據訪問服務過程中的細節。OLEDB提供了訪問任何數據資源的方法,包括相互關聯的數據庫和相互不關聯的數據庫、Email和文件系統、文本和圖形以及用戶定義的數據對象。

Delphi的ADO組件無需依靠BDE而是使用ADO技術,提供了可以通過數據控制組件訪問數據的新方法。唯一的要求是在使用ADO組件時必須運行ADO/OLE-DB。ADO組件的使用使得DELPHI在訪問數據的類型和采用的技術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數據模塊設計窗口數據模塊設計窗口是用來設計和維護數據模塊的。數據模塊設計窗口中包含了所有以.DTI作為文件擴展名的DataDiagram文件的信息。DTI文件在編譯時不起任何作用。

§3.3SQL語言在Delphi中的應用

在Delphi中使用SQL語言非常方便,一般來說,都是通過Tquery或TADOquery組件來使用SQL語言的。可以在Tquery或TADOquery組件的SQL屬性中設置SQL語句。設計程序時,在該組件的屬性對話框中選擇SQL屬性,單擊帶省略號的按鈕,就可以打開StringListEditor對話框,然后我們就可以在對話框中添加SQL語句。還可以使用Delphi的SQLBuilder來自動生成SQL語句,這樣可以避免手工編寫SQL而可能造成的語法錯誤。

靜態SQL語句在程序設計時便已固定下來,它不包含任何參數和變量。

動態SQL語句,也被稱作參數化的語句,在其中間包含著表示字段名或表名的參數,例如下面的語句是一條動態SQL語句:

Select*FromBookWhere圖書編號=:bookCode;

其中的變量bookCode便是一個參數變量,它由一個冒號引導,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必須要為該參數賦值,該條SQL語句才能正確執行,每次運行應用程序時可以為該參數變量賦予不同的值。為參數賦值有三種方法:

①根據參數在SQL語句中出現的順序,設置TADOQuery組件的parameters屬性值為參數賦值。

②直接根據SQL語句中各參數的名字,調用ParamByName方法來為各參數賦值。

③將TADOQuery組件的DataSource屬性設置為另一個數據源,這樣將另一個數據源中與當前TADOQuery組件的SQL語句中的參數名相匹配的字段值賦給其對應的參數。利用這種方法也能實現所謂的連接查詢,創建主要—明細型數據庫應用。

在使用動態SQL語句編程時,常常用到一個很重要的方法Prepare,調用Prepare方法之后,Delphi會將帶參數的SQL語句傳送給與其對應的數據庫引擎,對動態SQL語句進行語法分析和優化。雖然在用動態SQL語句編程時,調用Prepare方法并不是必須的,但是調用Prepare方法后,會極大地提高動態SQL語句的執行性能,特別是當要反復多次執行同一條動態SQL語句時,其優越性會更加明顯。如果在應用程序中執行一條SQL語句之前并沒有顯式地調用Prepare方法,每次在執行SQL語句時,Delphi會隱含地調用Prepare方法以準備這個查詢。

TadoQuery部件還有一個Prepare屬性,這是一個布爾型屬性,當其屬性值為True時,表明該查詢已被準備好了(SQL語句已被傳送到數據庫引擎中),當我們使用參數編輯器ParametersEditor來為動態SQL語句中的參數賦值時,當設置完相應的參數值并退出參數編輯器時,Delphi會隱含地調用Prepare方法以準備好查詢。

當SQL語句執行完之后,要想準備下一個查詢,首先必須調用Close方法,然后才能調用Prepare方法準備下一個查詢。一般來說,在一個應用程序中應該調用一次Prepare方法,常常在窗體的OnCreate事件處理過程中調用Prepare方法,然后用上述介紹的方法為參數賦值,最后調用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執行SQL語句,以完成查詢。

當然在調用Prepare方法準備好一個查詢時,會消耗一些數據庫資源,因而每當一個查詢執行完畢之后,要養成調用UnPrepare方法以撤消查詢的好習慣。在運行程序過程中,通過程序改變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值時,Delphi會自動地調用Close方法和UnPrepare方法,以撤消查詢。

在程序運行過程中,要想設置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必須首先調用Close方法,關閉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然后再調用Clear方法清除SQL屬性中現存的SQL命令語句,最后再調用Add方法為SQL屬性設置新的SQL命令語句。例如:

datamodule4.adoquery2.close;

datamodule4.adoquery2.sql.clear;

datamodule4.adoquery2.sql.add(''''SELECT借書證號,密碼FROM[user]WHERE(借書證號=:tt)'''');

datamodule4.adoquery2.parameters[0].value:=username;

datamodule4.adoquery2.open;

在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設置SQL屬性時調用Close方法總是很安全的,如果TQuery或TADOquery部件已經被關閉了,調用Close方法時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在應用程序中為SQL屬性設置新的SQL命令語句時,必須要調用Clear方法以清除SQL屬性中現存的SQL命令語句,如果不調用Clear方法,便調用Add方法向SQL屬性中設置SQL命令語句,那么新設置的SQL命令語句會追加在現存SQL命令語句后面,在程序運行時常常會出現出乎意料的查詢結果甚至程序無法運行下去。

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情況下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只能包含一條完整的SQL語句,它不允許被設置成多條SQL語句。當然有些數據庫服務器也支持在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中設置多條SQL語句,只要數據庫服務器允許這樣,我們在編程時可以為SQL屬性設置多條SQL語句。

在為TQuery或TADOquery部件設置完SQL屬性的屬性值之后,也即編寫好適當的SQL程序之后,可以有多種方式來執行SQL程序。

在設計過程中,設置完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的SQL屬性之后將其Active屬性的值置為True,這樣便可以執行SQL屬性中的SQL程序,如果應用中有與TQuery或TADOquery部件相連的數據瀏覽部件(如TDDGridTDBEdit等)那么在這些數據瀏覽部件中會顯示SQL程序的執行結果。

在應用程序運行過程中,通過程序調用TQuery或TADOquery組件的Open方法或ExecSQL方法可以執行其SQL屬性中的SQL程序。Open方法和ExecSQL方法是不一樣的。Open方法只能用來執行SQL語言的查詢語句(Select命令),并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而ExecSQL方法還可以用來執行其它常用的SQL語句(如INSERT,UPDATE,DELETE等命令),例如:

Query1.Open(這樣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集)

如果調用Open方法,而沒有查詢結果時,會出錯。此時應該調用ExecSQL方法來代替Open方法。如:

Query1.ExecSQL(沒有返回結果)

當然在設計應用程序時,程序設計人員是無法確定TQuery或TADOquery組件中的SQL語句是否會返回一個查詢結果的。對于這種情況應當用Try…Except模塊來設計程序。在Try部分調用Open方法,而在Except部分調用ExceSQL方法,這樣才能保證程序的正確運行。

例如:

Try

Query1.Open

Except

Query1.ExecSQL

End

通過Tquery或TADOquery組件可以獲得兩種類型的數據:

u“活動”的數據

這種數據就跟通過TTable部件獲得的數據一樣,用戶可以通過數據瀏覽部件來編輯修改這些數據,并且當調用Post方法或當焦點離開當前的數據瀏覽部件時,用戶對數據的修改自動地被寫回到數據庫中。

u非活動的數據(只讀數據)

用戶通過數據瀏覽部件是不能修改其中的數據。在缺省情況下,通過TQuery部件獲得的查詢結果數據是只讀數據,要想獲得“活動”的數據,在應用程序中必須要設置Tquery或TADOquery組件的RequestLive屬性值為True,然而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通過設置RequestLive的屬值True)都可以獲得“活動”的數據的,要想獲得“活動”的數據,除了將TQuery部件的RequestLive屬性設置為True外,相應的SQL命令還要滿足以下條件。

本地SQL語句查詢情況下,要得到可更新的數據集,SQL語句的限制為:

n查詢只能涉及到一個單獨的表

nSQL語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語句中不能含聚集運算符SUM或AVG

n在Select后的字段列表中不能有計算字段

n在Select語句WHERE部分只能包含字段值與常量的比較運算,這些比較運算符是:Like,>,<,>=,<=。各比較運算之間可以有并和交運算:AND和OR

當通過SQL語句查詢數據庫服務器中的數據庫表:

n查詢只能涉及到一個單獨的表

nSQL語句中不能包含ORDERBY命令

nSQL語句中不能含聚集運算符SUM或AVG運算

另外,如果是查詢Sybase數據庫中的表,那么被查詢的表中只能有一個索引。

如果在應用程序中要求TQuery或TADOquery組件返回一個“活動”的查詢結果數據集,但是SQL命令語句不滿足上述約束條件時,對于本地數據庫的SQL查詢,BDE只能返回只讀的數據集。對于數據庫服務器中的SQL查詢,只能返回錯誤的代碼。當Tquery或TADOquery組件返回一個“活動”的查詢結果數據集時,它的CanModIfy屬性的值會被設置成True。

§3.4MSSQLServer簡述

SQLServer是一個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它功能強大操作簡便,日益為廣大數據庫用戶所喜愛。越來越多的開發工具提供了與SQLServer的接口。SQLServer是一個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開發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個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與Sybase在SQLServer的開發上就分道揚鑣了,Microsoft將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統上,專注于開發推廣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最新版本,該版本繼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優點,同時又比它增加了許多更先進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縮性好與相關軟件集成程度高等優點。可跨越從運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電腦到運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處理器的服務器等多種平臺使用。MSSQLServer不但可以應用于大中型數據庫管理中,建立分布式關系數據庫,并且也可以開發桌面數據庫。事實上,SQLServer數據庫處理的基本結構,采取關系型數據庫模式,盡管如此,相信大家都可以輕易的發現,在SQLServer的數據庫處理方式,則是使用面向對象的操作方式與精神,也就是說,SQLServer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統已經建立好的一些對象來達成,是相當OO(面向對象)的一個系統結構。

SQLServer企業管理器是SQLServer的主要管理工具,它提供了一個遵從MMC標準的用戶界面,使用戶得以:

·定義SQLServer實例組。

·將個別服務器注冊到組中。

·為每個已注冊的服務器配置所有SQLServer選項。

·在每個已注冊的服務器中創建并管理所有SQLServer數據庫、對象、登錄、用戶和權限。

·在每個已注冊的服務器上定義并執行所有SQLServer管理任務。

·通過喚醒調用SQL查詢分析器,交互地設計并測試SQL語句、批處理和腳本。

·喚醒調用為SQLServer定義的各種向導。

·

第三章圖書管理系統設計分析

§4.1應用需求分析

圖書管理系統需要滿足來自三方面的需求,這三個方面分別是圖書借閱者、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圖書館管理人員。圖書借閱者的需求是查詢圖書館所存的圖書、個人借閱情況及個人信息的修改;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圖書借閱者的借閱及還書要求進行操作,同時形成借書或還書報表給借閱者查看確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功能最為復雜,包括對工作人員、圖書借閱者、圖書進行管理和維護,及系統狀態的查看、維護并生成催還圖書報表。

圖書借閱者可直接查看圖書館圖書情況,如果圖書借閱者根據本人借書證號和密碼登錄系統,還可以進行本人借書情況的查詢和維護部分個人信息。一般情況下,圖書借閱者只應該查詢和維護本人的借書情況和個人信息,若查詢和維護其他借閱者的借書情況和個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圖書借閱者的借書證號和密碼。這些是很難得到的,特別是密碼,所以不但滿足了圖書借閱者的要求,還保護了圖書借閱者的個人隱私。

圖書館工作人員有修改圖書借閱者借書和還書記錄的權限,所以需對工作人員登陸本模塊進行更多的考慮。在此模塊中,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為圖書借閱者加入借書記錄或是還書記錄,并打印生成相應的報表給用戶查看和確認。

圖書館管理人員功能的信息量大,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實現對圖書信息、借閱者信息、總體借閱情況信息的管理和統計、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信息查看及維護。圖書館管理員可以瀏覽、查詢、添加、刪除、修改、統計圖書的基本信息;瀏覽、查詢、統計、添加、刪除和修改圖書借閱者的基本信息,瀏覽、查詢、統計圖書館的借閱信息,但不能添加、刪除和修改借閱信息,這部分功能應該由圖書館工作人員執行,但是,刪除某條圖書借閱者基本信息記錄時,應實現對該圖書借閱者借閱記錄的級聯刪除。并且還應具有生成催還圖書報表,并打印輸出的功能。

在本系統中由于沒有打印機設備供試驗,所以預先把報表打印改成報表預覽。

設計不同用戶的操作權限和登陸方法

對所有用戶開放的圖書查詢

借閱者維護借閱者個人部分信息

借閱者查看個人借閱情況信息

維護借閱者個人密碼

根據借閱情況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并生成報表

根據還書情況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并生成報表

查詢及統計各種信息

維護圖書信息

維護工作人員和管理員信息

維護借閱者信息

處理信息的完整性

對借閱過期的圖書生成報表

圖4-2圖書管理系統數據庫應用需求的總結

根據以上所做的需求分析,并略掉一些細節(如不考慮用戶的登錄;對記錄的維護),得出以下的三層數據流圖。

§4.2系統功能模塊劃分

系統功能框圖如圖4-10所示。

§4.3系統數據庫設計

4.3.1概念設計

在概念設計階段中,設計人員從用戶的角度看待數據及處理要求和約束,產生一個反映用戶觀點的概念模式。然后再把概念模式轉換成邏輯模式。將概念設計從設計過程中獨立開來,使各階段的任務相對單一化,設計復雜程度大大降低,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

利用ER方法進行數據庫的概念設計,可分成三步進行:首先設計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綜合成一個全局模式,最后對全局ER模式進行優化,得到最終的模式,即概念模式。

(1)設計局部ER模式

實體和屬性的定義:

圖書(圖書編號,圖書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

借閱者(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證,聯系電話,密碼)

身份(身份編號,身份描述,最大借閱數)

圖書類別(圖書類別編號,類別描述)

ER模型的“聯系”用于刻畫實體之間的關聯。一種完整的方式是對局部結構中任意兩個實體類型,依據需求分析的結果,考察局部結構中任意兩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若有聯系,進一步確定是1:N,M:N,還是1:1等。還要考察一個實體類型內部是否存在聯系,兩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多個實體類型之間是否存在聯系,等等。聯系定義如圖4-5所示。解釋如下:

u一個借閱者(用戶)只能具有一種身份,而一種身份可被多個借閱者所具有;

u一本圖書只能屬于一種圖書類別(類別),而一種圖書類別可以包含多本圖書;

u一個用戶可以借閱多本不同的書,而一本書也可以被多個不同的用戶所借閱。

(2)設計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設計好了后,接下來就是把它們綜合成單一的全局概念結構。全局概念結構不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須合理地表示一個完整、一致的數據庫概念結構。

1)確定公共實體類型

為了給多個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開始合并的基礎,首先要確定各局部結構中的公共實體類型。在這一步中我們僅根據實體類型名和鍵來認定公共實體類型。一般把同名實體類型作為公共實體類型的一類候選,把具有相同鍵的實體類型作為公共實體類型的另一類候選。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則是:首先進行兩兩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現實世界中有聯系的局部結構;合并從公共實體類型開始,最后再加入獨立的局部結構。

3)消除沖突

沖突分為三類:屬性沖突、結構沖突、命名沖突。

設計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為一個ER模式,而在于消除沖突,使之成為能夠被所有用戶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3)全局ER模式的優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為了提高數據庫系統的效率,還應進一步依據處理需求對ER模式進行優化。一個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準確、全面地反映用戶功能需求外,還應滿足下列條件:實體類型的個數要盡可能的少;實體類型所含屬性個數盡可能少;實體類型間聯系無冗余。

綜上所述,“圖書管理系統”的全局ER模式如圖4-13所示。

4.3.2關系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由于概念設計的結果是ER圖,DBMS一般采用關系型(本人所使用的MSSQLServer就是關系型的DBMS),因此數據庫的邏輯設計過程就是把ER圖轉化為關系模式的過程。由于關系模型所具有的優點,邏輯設計可以充分運用關系數據庫規范化理論,使設計過程形式化地進行。設計結果是一組關系模式的定義。

(1)導出初始關系模式

book(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圖書類別#,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備注,價格,數量)class(圖書類別#,類別名)user(借書證號#,姓名,性別,身份編號#,身份證,聯系電話,密碼)ID(身份編號#,身份描述,最大借閱數)Owner(借書證號#,圖書編號#,借書日期)

圖4-14關系模式集

(2)產生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戶所用到的那部分數據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戶用到的數據外,還應指出數據與概念模式中相應數據的聯系,即指出概念模式與子模式之間的對應性。

借書子模式(借書證號#,姓名,圖書編號#,圖書名稱,借書日期)

圖4-15部分子模式

(3)根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本人在寫系統時還加入了兩個關系模式:

1、ownertemp:用于工作人員在處理借書、還書工作時臨時存儲借書、還書信息,以便打印報表時使用。

2、keyer:用于存儲工作人員和圖書館管理員的用戶名和密碼及權限,以便工作人員或圖書館管理員進入相應的功能模塊時進行驗證用戶的身份。

4.3.3數據庫的實現

我選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企業版)數據庫來進行數據庫的邏輯設計。首先創建七個基本數據庫表如表4-1-4-7所示,然后根據全局ER圖,建立各個表之間的聯系,如圖4-8所示。

表4-1借閱者基本信息表的結構(User)

表4-2圖書信息表的結構(Book)

表4-3圖書類別信息表的結構(Class)

表4-4借閱者身份信息表的結構(ID)

表4-5借閱情況信息表的結構(Owner)

表4-6借閱情況臨時存儲信息表的結構(Ownertemp)

注:在owner表和ownertemp表中加入了索引字段,用來唯一標識一條借書記錄,并且設置為標識,標識種子為1。

表4-7工作人員和管理員信息表的結構(Keyer)

圖4-8數據庫表間聯系圖

第五章圖書管理系統應用程序設計

§5.1系統窗體模塊組成

§5.2數據模塊窗體的設置

在編寫數據庫應用程序時,經常要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好多組件、窗體同時訪問相同的數據源,如果為每一個組件或者窗體都設置一個數據源將是十分耗時的工件,而且要保證這些數據源的確是相同的也需花一番功夫。那么,能不能將這些數據源集中管理,最好是做成一個統一的模塊,需要時就將該模塊引入而不必直接操作數據源本身呢?數據模塊(DataModule)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簡單說來,數據模塊是用來集中管理數據源的一個窗體,該窗體可被需要的地方隨時引入。

但本人在開發這個系統時,開始使用了一下數據模塊,但在使用過程中卻碰到了一些問題。并且考慮這個系統使用到的TADOQuery控件比較多,如果使用數據控件可能會帶來管理上的麻煩,如弄混各個數據控件的作用。還考慮到使用動態生成ADOQuery可能會更節省資源。所以在本人的系統中,開始做的第一個模塊“借閱者個人模塊”中還稍微使用了一下數據模塊。但在后面做的兩個模塊中大多都是用動態生成ADOQuery來實現的。并且由于SQL語句是動態加入的所以datamodule中的控件也不會多。

§5.3啟動畫面的實現

啟動畫面是為了給用戶一個良好的印像,加深軟件的親和力,沒有實際的功能,在Form1窗體中加入了Image和Time組件。啟動畫面的窗體略,主要的源代碼如下:

§5.4用戶登錄窗體的的實現

本窗體是為三種不同的用戶(一般用戶,工作人員,管理員)提供選擇以進入不同的模塊,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源代碼比較簡單,略。

§5.5用戶密碼認證窗體的的實現

本窗體是為了讓工作人員或圖書館管理員按照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并且跟據用戶名檢查Keyer表中的“權限”字段,以分辯進入圖書館管理人員模塊還是進入工作人員模塊。窗體界面、源代碼如下

§5.6借閱者服務模塊的實現

借閱者服務窗體的功能主要是圖書的查詢,個人借閱情況查看及個人部分信息的修改。界面圖如下:

5.6.1圖書查詢功能的實現

在本系統中,任何人都有權限使用查詢功能,不做任何限制。界面如下,

由于實現的查詢功能有多種,如按圖書編號、圖書名稱等字段進行完全體配查找和部分體配的模糊查找,還有按多個條件進行邏輯與或是邏輯或的多條件查找。其中實現的方法者差不多,所以只給出多條件查找的代碼,如下:

5.6.2借閱者登錄功能的實現

這個功能的實現與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登錄功能實現的方法大致一樣,并且還要簡單。是從User表中查到到借閱證號與密碼,看與用戶輸入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用戶就可查看自已的借閱情況并維護自己的部分信息。源代碼與借閱者登錄界面都略。

5.6.3借閱者借閱情況功能的實現

當借閱者正確登錄到系統后,此功能將被激活,使用戶能查看到自身的借閱情況。在此系統中,信息的顯示一般用ListView來實現,只在較少的情況下用到了DBgrid,因為我覺得ListView更好實現,并能使信息數據對用戶的完全分離。

在這里跟據借閱者的不同要求實現借閱情況的查詢,有檢查所有的借閱情部、某本書的借閱情況、和根據已借閱天數的來查詢。其中根椐借閱天數來查詢更有代表性,有方式一和方式二。以下給出此功能的源代碼

按借閱天數查詢方式一

按借閱天數查詢方式二

5.6.4借閱者個人資料維護功能的實現

此功能實現當前借閱者部份資料的修改,但借書證號和身份類別這樣的信息不允許修改,這是圖書館管理員模塊的功能。在此界面中點擊修改按鈕將出現“修改”窗體(Form8),點擊修改密碼按鈕將出現groupbox8,在這里進行密碼修改。關鍵源代碼如下。

這里給出個人部分信息修改的源代碼:

這里給出密碼修改的源代碼:

5.7工作人員-圖書借閱/歸還模塊的實現

5.7.1工作人員進行圖書借閱功能實現

在這個功能中,工作人員輸入借閱者的借閱證號和所要借閱的圖書的圖書編號,然后點擊借閱按鈕就可進行圖書借閱。考慮到實際中可能會出現只知圖書名而不知圖書編號的情況,在此界面下方加入了一個轉換功能,可以把圖書名稱轉換成圖書編號,再進行圖書借閱。

在借閱完成后會生借閱報表以便借閱者檢查和確認,借閱報表的打印效果如下圖,實現比較簡單,略去實現過程。

5.7.2工作人員進行圖書歸還功能實現

在此功能中,工作人員根據借閱者的借書證號和歸還的圖書編號進行圖書的歸還工作。并且根據現實中可能會出現的只知圖書名不知圖書編號的歸還情況,所以加入了按書籍名稱進行歸還的功能。這個功能是圖書借閱功能中把圖書名稱轉換成圖書編號的一種改進方法,這樣就不用如借閱功能中一樣要先轉換再借閱了。歸還完成后,同樣會打印出歸還報表以便用戶檢查和確認。

5.8圖書館管理員模塊的實現

5.8.1圖書館管理員圖書管理功能的實現

在這個功能中可以在(*圖書編號)中輸入圖書編號,點查找按鈕后就會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或按圖書名稱模糊查找到所要的記錄,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顯示第一條記錄的信息,也可在下端的ListView組件中點擊某一條記錄,在各個相應的組件中也會顯示所選記錄的信息。在入庫功能中只要不是相同的圖書編號并且帶*號提示的字段不為空就可插入新的圖書記錄。刪除則刪除那些Book表中的圖書記錄,如果借出還可依用戶要求連帶刪除owner表中的記錄。因為圖書修改與圖書入庫的功能與工作人員記錄修改和工作人員記錄添加的實現過程一樣,所以下面僅給出刪除功能的源代碼,如下

5.8.2圖書館管理員工作人員和管理員管理功能的實現

在此功能中可以加入工作人員或是管理員,或是修改他們的密碼、權限。

在此功能中如果選中ListView中的記錄,則在右邊相應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并且管理員還可對這些記錄進行修改或加入新的記錄。并且也可以點刪除按鈕刪除選中的一條或多條記錄。刪除功能與圖書記錄的刪除一般,所以下面只給出添加與修改的實現過程。

5.8.3圖書館管理員修改圖書類別及統記功能的實現

在此窗體中能對圖書的類別進行刪除,添加和修改,這模塊的功能的實現過程與圖書記錄的刪除,添加和修改一樣的,但是這個窗體還能跟據圖書類別進行統計,還可根據Book表和owner表統計出圖書總數目,庫存圖書數目,借出圖書數目及借閱過期的圖書數目。在這里給出統計圖書總數目,庫存圖書數目,借出圖書數目及借閱過期的圖書數目的實現過程中的幾個函數和過程

5.8.4圖書館管理員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

查詢借閱者可根據借閱者的借書證號或姓名或身份編號查找到借閱者的信息,也可以實行模糊查找,這個功能的實現與前面圖書查找的實現過程一般,就不再詳細說明。

5.8.5圖書館維護借閱者管理功能的實現

此功能能對借閱者信息進行查看添加、刪除、修改。在這里給出刷新按鈕的實現過程

5.8.6圖書館身份維護功能的實現

這一部分是對借閱者身份進行管理,能對身份進行添加、刪除、修改。并且同樣的在listview中選中某條或多條記錄時會在相應的右邊的組件中顯示出信息。此功能實現過程與前面所敘有雷同,略。

篇7

摘要:文章認為升級圖書管理系統、增加入館教育模塊,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入館教育和測試,利用Moodle系統開設入館教育網絡課程,都是新形勢下新生入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3-0088-03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超越空間的互聯網,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環境,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行為和方式,使越來越多的用戶主要依賴網絡獲取信息。這就要求社會信息服務中心――圖書館必須跟上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步伐,關注用戶需求,逐漸從實體向互聯網方向演變發展。劉煒、周德明在《從被顛覆到顛覆者:未來十年圖書館技術應用趨勢前瞻》一文中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所面臨的信息環境為――網絡成為公共設施、云端服務、萬物皆數字、萬物互聯、體驗為王,無論線上的各種服務還是線下的各種活動,能否提供良好的體驗是成功的要素[1]。以大數據、智慧城市、云計算為特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必然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對此,圖書館在考量其事業發展、規劃其用戶教育工作時,也必須緊跟時展步伐,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1用戶的新信息行為簡介

2016年8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1%。同時,移動互聯網塑造的社會生活形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政企服務多元化及移動化發展。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升至92.5%,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2]。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向用戶各類生活需求深入滲透。

作為繼圖書、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個媒體,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帶來了深刻影響,已經在改變著人們的信息行為方式,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普及率最高的群體更是如此。互聯網以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交互及時、傳遞速度快等特點,影響著每個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谷歌和百度幾乎成為大學生的信息專家,這種高度依托網絡的信息行為方式被稱為新信息行為方式。新信息行為方式在大學生身上體現為: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并擁有各種形式的電腦設備,其生活、交流、購物、信息來源等離不開網絡,網絡和移動設備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基礎設施。

2新生入館培訓的意義及存在問題

2.1入館教育仍然重要

對于大學新生來說,大部分新生沒有圖書館意識,沒有使用圖書館的習慣,他們已習慣了凡事問百度。網絡閱讀對于了解新聞資訊來說,也許已經足夠,但對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來說,網絡閱讀完全不能M足其對專業知識的需求。筆者通過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專業課教師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完整的大學課業的完成,需要學生系統地閱讀本專業的相關書籍,零散的網絡資訊無法完成系統的專業知識傳遞。圖書館在輔助大學生完成專業學習和系統文化知識結構的架構上,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筆者通過對重慶工商職業學院近幾年的入館教育的調查顯示,學生的圖書館信息需求處于潛在的無意識狀態。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作為信息行為的外界刺激,對培養新生的圖書館意識和圖書館信息需求,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2.2傳統的入館教育形式

圖書館傳統的入館教育和培訓可分為三種方式:①紙質版讀者指南的培訓方式。圖書館把讀者入館前需要了解的各種問題和信息,以讀者《入館指南手冊》的形式發放給讀者,讓讀者自己閱讀掌握。②授課講解的培訓方式。圖書館把讀者入館前需要了解的各種問題和信息,以班級為單位,以教室為場地,配合PPT等手段,以授課的形式運用語言表達講授給讀者。③現場參觀的方式。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到圖書館現場參觀,由圖書館館員現場介紹圖書館的樓層分布、部室分布、開館、閉館時間及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等,這些傳統的入館教育和指引方式在當時曾經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對于目前新信息環境下的讀者來說,這種傳統的入館教育方式效果并不佳。

2.3新信息行為方式下入館教育亟須改變

目前,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多是網民,他們有其獨特的信息獲取方式。其大多是通過隨機、盲目的方式獲取信息,以頻繁的網絡互動來實現信息資源的探索和獲取。這種數字網民的信息獲取方式,決定了目前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入館教育或培訓最好具有數字化、網絡化、互動性、多維功能等特征。然而,國內目前基于網絡環境的圖書館入館培訓、入館教育,大多只是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服務內容和方式,同時也注意到了這些信息資源直觀的交互體驗,對新讀者有很大的吸引作用,但以交互式體驗作為入館教育創新關鍵的很少,做出成效的更少。在國內同類研究中,劉燕為了較全面地了解湖南省本科院校圖書館入館教育的普及率、入館教育形式及效果,曾以電話訪談和QQ聊天等方式對湖南省13所高校圖書館的入館教育負責人進行了調查。劉燕對“讀者喜愛的入館教育形式”的調查顯示,喜歡網絡化開放式自主模式的讀者占整個調查人數的82%;而喜歡通過“虛擬圖書館形式”尤其是“三維虛擬圖書館教學形式”的讀者,占整個調查人數的89%[3]。由此可見圖書館入館教育形式的改變迫在眉睫。

3基于用戶新信息行為的圖書館入館培訓策略

目前,各個學校的入館教育都還沒有相應的制度保障,也幾乎沒有后續測驗環節,學生究竟接受沒接受入館教育,接受到什么程度,都很難判定。要做到新生入館培訓真正的網絡化、符合其信息行為方式化,又保證其有效性,筆者認為在培訓課程結束后應進行測試,并將測試結果計入學分。入館教育課作為入學教育課和軍訓一樣必要,必須嚴格對待,學生經過學習和測驗,外在的信息植入和強化將會強化學生的圖書館意識,隨之學生的閱讀和學習意識也會同時被強化。入館教育作為一個必修學分,將會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優化很多。

3.1升級圖書管理系統,增加入館培訓模塊

要做到新生入館培訓真正的網絡化、符合其信息行為方式化,又保證其有效性,僅靠圖書館幾名館員的探討,幾乎很難有實質上的進步。筆者認為,圖書館如果把入館培訓系統嵌入圖書管理系統中,由圖書管理系統開發商來開發一個模塊子系統,圖書館員只需將做好的入館培訓內容、測試內容上傳,學生就可以自主登錄圖書館官網,點擊相應的鏈接,接受入館培訓和測驗。圖書館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力量,既保證了入館培訓系統的穩定性,又保證了入館培訓后續的測驗與開通借閱權限之間跳轉的順暢。入館培訓模塊要適時考慮多種形式的培訓,如:Word版入館培訓、PPT配音版入館培訓、虛擬現實版入館培訓等模式。學生將會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培訓模式培訓完成后進入相應的測試環節測試分數通過自主完善個人信息開通借閱權限。

3.2構建虛擬現實的入館培訓系統

傳統的圖書館概念是一個一維的實體性集合:圖書館=館舍+紙質館藏+讀者到館服務。現代的數字化圖書館概念和服務,由原來的一維實體集合演變擴展為:圖書館網站、圖書館購買的數字資源,圖書館之間的書目資源共享和館際互借,再到目前的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APP,圖書館的微信服務等。圖書館只有通過虛擬與現實技術,將一個具有離散特征的圖書館綜合體:印刷型資源、數字型資源、網絡資源與服務、實體圖書館場地空間與服務等虛擬為一個三維虛擬館形態,通過體驗的方式,讓新讀者沉浸其中,進行體驗進而熟悉,這樣才能立體地、更加快速地完成入館培訓的目的。虛擬現實三維圖書館體驗模式的入館培訓其出發點是給學生提供不受時空限制或盡量減少時空距離感的三維入館教育服務。2008年9月,國家圖書館的“虛擬現實系統”正式上線,它是我國第一套可交互的虛擬數字圖書館系統[4]。隨后,我國各高校圖書館相繼把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的數字化工作中,其主要是從導讀功能、入館培訓、信息資源建設和整合、圖書館服務等方面加以應用。虛擬現實三維數字模擬交互系統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沉浸感,它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有較強沉浸感的視覺環境,模擬出“真實”的虛擬物體和場景。其可以基于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以虛擬角色進入圖書館虛擬仿真系統,用引導的方式指引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去熟悉圖書館的常規操作流程,如:進入圖書館、圖書館各個庫室的分布、如何借書和還書、圖書館的借閱制度、如何使用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如何查詢所需圖書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等。這種導游式體驗可以起到一個良好的說明介紹作用,學生可以一步一步正確地操作,并且引入任務系統,讓學生去完成系統給出的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完成圖書館體驗。

3.3基于Moodle系統的入館教育網絡課程

Moodle系統是一種適用于學校的公共教學平臺,相對于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Mooc來說,Moodle系統有其自身精巧靈活的優勢。

開設基于Moodle系統的入館教育網絡課程,把入館教育納入教學,作為一門必修的課程,是因為目前各個學校的入館教育都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幾乎沒有后續測驗環節。圖書館要做到新生入館培訓真正的網絡化、符合其信息行為方式化,同時又保證其有效性,筆者認為,開設基于Moodle系統的入館教育網絡課程是一種簡便、快捷、有效的方法。Moodle系統作為入館教育課有以下優點:①教師利用平臺上的各種工具(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為學生開展入館教育課程方便快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使用各種溝通工具,如CHAT、WIKI、FORUM),在此情形下,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他們可利用平臺上的交互工具自主學習并隨時與師生在線交流。②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調整學習時間。

4結語

縱觀圖書館發展史,由古代藏書樓到各級現代圖書館,再到迅猛發展的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每一次變革與進步都反映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圖書館的轉型,就是圖書館界根據外部社會環境的變化,對自身的體制機制、運行模式和發展戰略進行動態調整和創新,將舊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新模式。圖書館的發展需要不斷轉型、不斷變革和進步,入館教育作為圖書館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劉煒,周德明.從被顛覆到顛覆者:未來十年圖書館技術應用趨勢前瞻[J].圖書館雜志,2015(1):4-12.

[2]中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9-15].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3]劉燕.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入館教育創新模式探索[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4):62-64.

篇8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化;數字化圖書館;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52-03

圖書館發展正在經歷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由人工化向信息化、由“文獻收藏查閱中心”向“信息傳遞創新中心”的過渡。人工方式管理圖書館的傳統模式存在物理空間的局限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務的單一性等不足,這已成為圖書館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新時期信息化的高速推進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傳播寬度、傳播深度、傳輸量、可獲得性都得到大幅度提升,電子資源得到了廣泛青睞,為圖書館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改革源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引進全文檢索系統、Information Agent以及SFX等先進的電子資源管理技術,建立萬方、維普、CNKI等超大型的中文文獻數據庫,為我國高等教育及科研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在智能化、數字化的新時代,加強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意義重大。

一、圖書館信息化的內涵及特點

目前國內對信息化的定義尚不統一,對圖書館信息化也沒有明確定義,本文在總結以往學者對信息化及數字化圖書館的基本理解后,認為圖書館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圖書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推動圖書館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這種信息化代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充分應用,信息資源被高度共享,從而使得各種文獻資源被充分挖掘利用,圖書館的管理、資源儲藏及服務趨于合理化狀態。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信息資源數字化。圖書館信息化的本質是傳統圖書館在信息化時代的延伸,是各種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是將許多復雜的圖書館資源、信息轉變為數字0和1,再把這些數字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大規模地從模擬形式轉換為數字形式進而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的基本過程。這種數字化可以有效處理和存儲各種空間、時間的信息資源,可以跨區域、全方位地面向對象的網絡搜索和傳播,是超大規模、分布式、可以實現各種數據資源無縫連接和智能檢索的虛擬化世界。

2.信息管理集成化。圖書館信息化要求對圖書館各種資源、各種功能進行整合,使其以最為合理的結構來提供服務,產生集成效應。鄒玉華認為高校圖書館集成化是以館藏資源數據庫為核心,實現文獻訪問、錄入、典藏、流通、檢索、文獻信息加工等綜合功能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對讀者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集成服務。集成化并不是單一的系統,它是由多個分系統如文獻檢索系統、文獻編目系統、文獻采訪系統、流通服務系統、文獻咨詢系統、館務管理系統、系統維護系統等組成的綜合模塊。高校圖書館的集成化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整體性,實現資源的集成、共享,改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3.信息操作電腦化。圖書館信息化要求圖書館的各項業務流程基本采用計算機技術管理。信息操作電腦化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信息錄入電腦化和信息檢索的電腦化。信息化的發展推動著眾多文獻資源的數字化、虛擬化,這些資源都要經過數字編碼來進行輸入,經過譯碼進行輸出,整個這一過程離不開電腦的使用。隨著電腦的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趨向于網絡,信息的檢索、傳遞過程也離不開電腦的使用。此外,在眾多集成管理系統的作用下,高校圖書館管理也呈現出信息化的趨勢,館員的基本信息、圖書館每天的借閱種類和數目以及對讀者的管理等都可以在計算機的輔助下迅速查找和完成。

4.信息覆蓋社會化。新時期的高校圖書館將會是一個更加開放的系統,它將通過有限訪問權(部分文獻信息是付費的)來適應用戶需求日益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實現資源供給和接受群體的多樣化。其發展的另一個趨勢將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加強與公共圖書館、科研單位圖書館以及各高校圖書館之間的館際信息共建,實現圖書館服務的全覆蓋以及各文獻儲存單位文獻資源的高效利用。

二、國內外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對比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憑著信息科技革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動力,在圖書館建設方面有著許多成功經驗,我國高校圖書館可以結合自身加以借鑒、創新、改進。國內外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

1.信息化建設理論。圖書館信息化起源于美國,早在1995年,美國瓊斯交互有線電視公司就展示了通過同軸有線電視電纜高速傳輸數字化圖像、聲音和文字信息的“全球電子圖書館”,該方案是匯總全球各地大型圖書館的數字化收藏,借助因特網逐步為各地小型圖書館以至家庭提供共享的信息。我國高校圖書館于1998年開始信息化建設,是在基礎理論研究滯后、理論準備不完善的情況下倉促開始的,建設概念、基本模式、建設框架、發展方向等幾乎是完全照搬西方國家做法,這直接造成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在發展之初就存在著先天不足。各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多種理論并存、多種模式并生、與國際協議不相容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如在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的理論與應用方面,現在國際上與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有關的行業標準和協議大致有39個,國內一般只支持其中的4個,即Z39.50,TCP/IP,IS02709,IS010160/10161。

2.圖書館聯盟化。在信息化的作用下,館際共建成為高校圖書館整合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的重要渠道之一。美國的高校圖書館于1967年發起的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服務范圍已經涵蓋了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萬所高校,在全球的圖書館事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圖書館聯盟起步晚,發展較快,目前已經形成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聯盟CADLA(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等全國性的圖書館聯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校圖書館聯盟不僅略顯稚嫩,資金、資源匱乏,缺乏統一的規劃,人才短缺,基礎理論研究滯后,而且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范圍狹小,服務目的也相對單一。此外,在管理模式上,國外的圖書館聯盟一般是自身管理型聯盟,而我國基本上政府主導,聯盟的職能、建設等易受政治因素影響;在組織管理模式上,國外大型的圖書館聯盟采用理事會管理模式,理事會、全球委員會、地區委員會是其三大管理機構,而我國多數仍采用中心館制,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聯盟以國家圖書館為中心館,國家圖書館主導和管理著該聯盟的發展。

3.資金投入。英、美等國高校圖書館每年建設投入幾乎都占到學校年度經費支出的10%,這些投入中超過半數都被用來加強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而我國高校圖書館年均建設費用相對較低。美國排名前111名的大學,其圖書館在1998年的年度平均購書費用就達到550萬美元,而我國的高校圖書館在2010年的平均購書費用不到500萬人民幣。我國高校更加注重對紙質文獻的采購,每年花在紙質文獻購買上的經費遠大于對電子文獻的購買經費。有關調查顯示,中國456所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采購費總額約為6.73億元,館均約為148萬元,僅占館均文獻資源購置費的32%。目前,我國各高校圖書館都在加緊推進信息化建設,但是建設缺乏統一的指導和規劃,基本上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小而全,大而全”、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突出。各高校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電子書刊一般只在內網使用,校外讀者、利用外網的本校讀者基本沒有使用這類資源的權限。另外,各高校的學術地位不同,獲得的資金支持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也不同,如調查顯示的我國高校電子文獻購置費排在前五的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約1568萬元;清華大學圖書館,約1311萬元;浙江大學圖書館,約1135萬元;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約1106萬元;復旦大學圖書館,約1098萬元。

三、結論與建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卷帙浩繁,但絕大多數是非數字化的,對這些資源的保存、傳承成為圖書館的重要工作。在因特網的數十億網絡站點中,中文站點僅占十萬分之一;所有網頁的編輯語言使用中,中文網頁還不到5%。高校圖書館是人類文化寶庫、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之一,必須開啟新的發展模式,堅持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依托,堅持適度原則,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加速圖書館信息化進程,提高高校圖書館的信息中樞地位,引領中華文化的發展進入更高的層次。新時期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應從圖書管理信息化、圖書資源信息化、圖書服務信息化三個角度展開。

1.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各種圖書管理集成系統已經被廣泛應用圖書管理工作,如全文檢索系統、Information Agent和SFX系統等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相對成熟的部分實現了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有效管理。但是我國目前所使用的圖書管理系統多是借鑒國外技術或者是直接從國外引進的。因此,高校圖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首先要加強對信息化管理理論的研究,堅持自主創新;進一步完善圖書的錄入、編目、查閱、檢索、傳遞、反饋等相關系統的集成化建設;探索虛擬服務器的使用條件,推動虛擬化進程,進而減少經費開支;加速電腦操作的普及,減員增效,提升管理效率。

2.圖書資源信息化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應著重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文獻資源數字化,另一方面是數字化資源的版權保護。

文獻資源數字化是新時期圖書館發展的要求,是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核心。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數字化不僅要注意各類數據庫及其數據的整合,還應該根據學校重點學科的發展和實際科研需要,建立起專業化的數字資源庫。各高校在加強自身數據庫建設的同時,應該注重強化各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科研院所圖書館之間的協作與交流,統一規劃,推動圖書館聯盟功能的不斷完善,進而促進圖書館資源真正實現自建自用到共建共享的轉化。在版權保護方面,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參考國際經驗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尚有爭議的版權問題應該結合我國的歷史傳承、新時期科技文化發展需要、文獻的具體特點等綜合考慮。其次要在技術方面妥善解決好電子信息的版權問題。目前,數字版權管理技術(Data Rights Management,簡稱DRM)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數字圖書館版權保護技術體系。DRM是對數字作品進行版權保護的整體解決方案,它允許網絡數字內容的提供者控制瀏覽、閱讀其數字內容的訪問權限。通過數字版權管理技術,內容提供者(著作權人)就可以有效防止非法復制及使用,減少被侵權的風險。

3.圖書服務信息化建設。科技和社會的進步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的轉變,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與服務形式與以前相比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在新時期,人們的思維習慣、價值觀、閱讀偏好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要不斷通過信息化的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加強與讀者互動;在服務過程中重視讀者的主體性、個性化,挖掘讀者價值,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此外,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還應該注重對館員以及讀者的信息化培訓,熟悉圖書館服務信息化的基本流程,從而促進服務效率的全面提升,推動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更好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盛玲玉,潘淑春.國內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3,(5):28-31.

[2]薩蕾,梁惠瑋,尹銘莉.國內外大型圖書館聯盟建設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78-84.

[3]宮占鳳.美國大學圖書館管理模式研究[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2,(2):6-10.

[4]王美君.淺論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理論與實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6):146-148.

[5]王琛琛,李紅艷.淺析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版權保護問題[J].新聞界,2009,(1):35-37.

[6]陳默,張媛媛.淺談數字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J].中國報業,2012,2(下):219-220.

[7]鄒玉華.高校圖書館集成化管理勢在必行[J].Journal of Jilin Commercial College,2002,(4):69-70.

篇9

[關鍵詞] 圖書供應商 網站建設 采購工作

1 前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圖書采購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供應商為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加之電子商務這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現代電子交易手段的出現,他們紛紛推出了服務于零售和團購(其主面服務對象為圖書館)的電子商務網站。在其網站上,采購人員可以定期下載最新的采購數據的MARC格式,直接導入圖書館系統進行自動,生成訂單,其效率極大提高,采購人員將采購的工作重心轉入到其他如讀者閱讀需求個性化等服務的內涵建設中去,采購工作的創新得以實踐。這些都與圖書供應商網站的建設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換言之,圖書采購工作的新要求推動著供應商網站建設的不斷優化,圖書館供應商網站建設的優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圖書采購工作的創新程度。

目前各圖書供應商網站建設已漸成氣候,圖書供應商網站的優化又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進行網站建設的優化呢?只有在對圖書采購需求、網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的基礎上才能確定其優化的方向。

2 圖書按需采購的發展現狀

2.1 按需購書的采購方式

聘任學科館員、教師選書等是廣泛應用于高校圖書館的選書方式。然而這些方式產生的效果卻不近人意,常常流于形式。例如,針對學科館員發放一些書本式目錄及提供網上采購數據的選擇,其回收及反饋周期長。受惠面也有限,其他老師無法全面顧及。我館也曾經嘗試過發放購書卡讓教師自行選書,以提高按需購書的比例,但相當部分教師對其不能充分理解,購書熱情受限。因此,盡管各圖書館都在努力實現圖書采購的按需購置,但實際操作仍有難度,圖書采購與讀者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溝通問題已成為困擾采購工作的瓶頸。

2.2 圖書館管理系統的薦購系統

現在許多圖書館管理系統都設計有薦購功能。但其導入的采購MARC數據信息表述方式相對枯燥,新書好書無法集中顯示,也無圖文并茂,功能設置極其簡單,對于讀者而言,這樣的薦購系統吸引力不大,因此其利用率也很低。普通讀者的購書需求無法充分搜集。

2.3 海外圖書采選系統的成功使用

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圖書部推出的海外圖書采選系統(PSOP―Promotion, Selection, Ordering, Platform)是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廣大專家讀者共享的選書工作平臺,運用此系統選書可極大地改變傳統的紙版目錄加手工傳遞與處理的模式。專家通過本系統可以瀏覽、推薦國外圖書文獻,發表書評意見,向圖書館管理員提出建議。采購人員可以設置選書專家瀏覽推薦圖書、選擇訂購圖書、完成電子訂單等工作。目前該系統在外文圖書選購的應用上反響較好。雖然其僅局限于外文原版圖書,但其設計可供借鑒。

3 圖書供應商網站的普遍內容

圖書供應商根據其服務對象一般將網站的內容劃分兩部分:零售和團購。

3.1 首頁內容

首頁載有各類圖書的分類介紹、新書推薦、重點推薦等內容。讀者可按分類、出版社等多個檢索點入口檢索,內容豐富,零售購書操作便捷。該部分主要面對零售讀者,采購人員也能從中獲取一定的圖書信息。

3.2 圖書館專區的內容

服務內容主要提供多種形式采編數據的下載,信息量大、更新迅速快。該部分面對圖書館采編工作而設。

許多小型圖書供應商網站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在以上兩方面。大型供應商網站體現的最大優勢則在于這兩方面內容的深化。例如提供海量信息、最短的更新周期、多途徑檢索等。對于圖書采購工作而言,這些至關重要。但當這些服務內容都得以滿足時,是否應該考慮一下仍有哪些潛在的需求還沒有挖掘,哪些服務的領域還能繼續突破。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重點即是顧客的需求永遠是首位的,持續不斷地加強對客戶需求理解的深度和分析層次,才能在網站建設上獲取成功。

4 圖書供應商網站存在的問題

盡管圖書供應商網站已具一定規模,但面向團購讀者的服務卻顯投入不足,集中反映在:

4.1 網站內容設置主要面對零散客戶群

盡管采購人員從中也能獲取有用的信息,但如果要進行首頁相關信息的組合和再利用,在操作上存在困難。因此,采購人員需逐一篩選重新編輯組合信息,較為繁瑣。而網站內容的設置適用于普通讀者個人購書,對于其想參與圖書館大范圍選書而言,不夠直觀和便捷。

4.2 圖書館專區的服務內容局限于單純采編數據的提供

對于讀者而言,網絡個性化設置不到位。例如有些高校圖書館短期內因故需要進行大量歷史圖書資料的補充,在網站上很少體現相關圖書數據收集的長期跟蹤。簡單的采編數據的提供已無法滿足采購工作發展的新需求了。

4.3 圖書供應商與采購人員的互動性差

目前,電子商務網站對于客戶能提供在線實時答復。而圖書供應商網站一般通過留言板、EMAIL的形式進行溝通,反饋不夠及時,影響互動性。

5 圖書供應商網站建設優化的構想

圖書供應商進行網站建設時應將客戶服務理念貫穿始終。圖書供應商與圖書館的關系,實質上就是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客戶即是企業的血液。因此在網站建設優化中,應結合圖書采購及特定讀者的需求特點,盡其所能,使網站既能滿足大多數圖書館的共同需要,又能適應不同圖書館的個性需求。

5.1 整合多方信息,形成特色的選書系統

該選書系統可參照海外圖書采選系統,但其讀者輻射面更廣,圖書信息量更大,設計要求更為細致周全。它允許讀者在網站上進行勾選書目。設置固定時間后目錄進行自動整合,,生成訂單。訂單中注明薦購人,反饋回采購部門,由采購人員通過自身圖書管理系統再次后生成最后訂單,提交于中央庫保存。讀者重復選購時顯示該書已被選購的信息。訂單定期反饋訂到情況,對于參與薦購的讀者進行分別反饋,由采購部到網站上及時告知。模塊設計的重點在于選書系統與各館的圖書管理系統的兼容整合問題。模板可放置于圖書供應商網站,也可獨立放置于各圖書館主頁上,放置于后者,其影響效果更為顯著。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圖書采購的按需購書要求就容易滿足了。

5.2根據使用者需求適量更改界面內容,兼顧普適性和特色性

可考慮將首頁的部分內容整合至圖書館專區里來,可開通不同讀者群的推薦和選購通道。以高校館為例,理科老師對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發明專利等圖書的需求,外語系教師對音像磁帶需求,歷史系教師對古籍文獻的需求,不同讀者的需求通過提供多種檢索渠道給予滿足。不斷豐富圖書館專區的圖書信息,使其真正成為激活讀者閱讀需求的選書平臺。

5.3 嘗試開放試讀功能

有些圖書電子商務網站已經開通了這一人性化的功能。對于圖書館購書而言,這一功能頗具意義。對于一些暢銷圖書及學術性圖書開展試讀功能,特別是針對高碼洋的精品圖書開展試讀,方法類似于電子數據庫購買前的試用期,可以測試反響,存在的閱讀需求,依此做出選購依據。這樣的操作可以克服對精品圖書、學術用書館藏的盲目采購,確保采購經費的高效利用。

5.4 強化互動性

在網站中設置多渠道的交流途徑,例如為讀者開辟互動功能較強的BBS交流園地,或者開通QQ群,在線解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和接收讀者的購書意見。實現讀者與采購人員、采購人員與圖書供應商之間的實時溝通。

網站建設優化不僅僅是更改程序的簡單操作,它的成功與否在于網站對客戶需求信息的了解與滿足程度。前期多方信息調研、有效收集、系統整理等具體工作就需要采購人員的密切配合。采購人員要對各類型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行大量調研,搜集信息后加以分類整理,提供給圖書供應商進行網站優化的個性化服務的參考。需求信息收集的準確和全面是網站優化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網站優化是一個需要圖書供應商與圖書采購人員共同配合完成的過程。

優化的最終目的在于雙贏。圖書館供應商的發展要立足長遠。當確認招標成功后,一般合作期為1-3年不等。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中誰能最終獲勝,不斷創新的技術實力就是圖書供應商獨占鰲頭的資本。若圖書供應商的特點突出,網站使用良好,就可以獲得廣泛的宣傳效益,樹立品牌形象,奠定長期合作的基石。而且圖書供應商還能在龐大的團購群中拓展零售市場。同時,圖書采購工作的服務內容也尋求到突破口,不再是局限于簡單的勾選圖書以及流于形式的個性化服務。新型的采購方式使采購人員跳出傳統采購的舊窠,使得服務內容更為細致、更為人性化,整體服務層次得以升華。

6 結語

圖書供應商網站的優化使其網站成為自主設置和獲取個性化書目信息服務的平臺,又是采購人員和讀者、圖書供應商之間溝通聯系的集成平臺,用網絡手段解決了圖書按需采購的歷史難題。總而言之,基于圖書采購的圖書供應商網站建設的優化是值得采購人員與圖書供應商積極關注、共同努力完成,且對館藏建設的發展具有創新意義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EB/OL]. 省略/index.php

篇10

關鍵詞:PBL教學法;SQL Server;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2-0000-02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進步,計算機高等職業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以河南省為例,除了專門的高職院校,許多本科院校紛紛開辦軟件職業技術二級學院,采取校企結合的方式發展高職教育。軟件高職教育大多采取兩年制教學模式,這就決定了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計算機高職教育從課程設置到教學模式上都需要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

《SQL Server程序設計》是高職教育軟件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成功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相關數據庫的基本理論,具備使用數據庫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在分析《SQL Server程序設計》教學遇到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將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PBL教學模式應用與教學中,并對具體的實施方法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SQL Server程序設計》教學現狀

目前大多院校針對《SQL Server程序設計》的教學都采用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課本為中心,教師授課為主,輔以部分實驗課程。教師講授過程大都采用“多媒體課件+實例演示”的方式。在教學和實踐過程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數據庫原理理論內容較為枯燥,特別是采用被動聽課的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生在學習過程缺乏中缺乏主動性和目標性,僅僅以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考試通過為目標,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學生普遍缺乏動手能力

雖然教學過程中安排的有上機實驗環節,但是往往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即在上機課上大多數同學僅僅是將理論課上講授的實例代碼加以驗證,或者僅僅是完成布置的作業,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系統地將所學內容結合實際加以實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與相關的專業課程結合不夠

學習《SQL Server程序設計》的目的就是開發數據庫應用程序,因此需要與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如JAVA、.NET、B/S結構、各種數據庫訪問技術等相關知識,只有將這些知識相融合,才能開發出完整的應用程序。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關專業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加上學生缺乏主動性,導致知識之間不能融會貫通。

二、PBL教學法在《SQL Server程序設計》的應用

(一)PBL教學法概述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該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問形式,在任課老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專題或具體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其內涵在于將學生作為問題的解決者,在教材和相關資料的幫助下,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實際的問題。以達到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掌握具體知識的同時,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PBL教學模式設計

1.問題的設計

問題設計是PBL教學模式中重要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問題”和“設計問題的好壞”是影響PBL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根據教學大綱,確定具體章節的教學目標,在設計問題時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例如在“數據庫完整性”這一章節中,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實際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如何保證數據庫中數據的完整性?”,由于在以前章節的教學和實踐環節中,學生已經創建了圖書管理系統,因此學生能夠很容易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知識點解決新的問題。

2.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在問題分析與解決之前,首先將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此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在團隊合作下通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料,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問答學生遇到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指導。根據問題的設計,學生針對“在圖書管理系統中,如何保證保證數據庫中數據的完整性”這一問題,可能會提出很多解決方案,例如通過約束、觸發器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教師首先對各種解決方案的優劣進行評價,并對學生下一步的實踐進行指導。

3.問題的總結

在學生以問題為中心解決實際問題以后,問題的總結也是PBL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學設計應仍然以學生為中心,因為學生通過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以后,都會有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可以通過交流會、報告會的形式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分享自己的經驗教訓的同時,也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對知識得到了鞏固和升華。教師在此環節中應注重對知識點的總結,針對“數據庫中數據的完整性”,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知識點進行全面的總結,使學生能夠對每個知識點都能夠理解透徹,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三、PBL教學法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PBL教學法的實施應注意時間的安排

由于教學時間和課堂紀律的限制,PBL教學發的實施應特別注意教學各個環節時間的安排。第一個環節“問題和設計”和第三個環節“問題的總結”應安排在理論課進行,而第二個環節“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由于設計的人員、內容較多,并且需要大量的討論內容,應安排在上機實驗課進行,也可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

(二)PBL教學發的實施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PBL教學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生的配合。在日常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已經習慣了“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對新的教學方法的參與度不高。因此,應采取多種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問題的設計環節”就應調動學生的興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學生應多予以鼓勵,讓學生在系統的開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這樣才能保證PBL教學的實施。

(三)教師應做好角色定位

在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不再是一個權威著的角色,而是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中心地位,對學生更多的起著引導、幫助的作用。其次,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對教學大綱中的知識點充分理解和掌握,還要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并具備相關學科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夠能夠對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予以指導和幫助。

四、結語

計算機課程教學由于其理論內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加上傳統的課程教學中只強調只是的講解,導致了課程教學效果有時候達不到預期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證明,PBL教學法的運用能夠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全面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顯示出了特有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邵丹,柴芳艷.SQL Server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農業網絡信息,2011,8

[2]王春霞,羅海瓊.PBL教學法在《數據庫應用與設計》教學中的探索[J].大眾科技,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