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安全管理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旅游安全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旅游安全管理

篇1

一.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旅游概念提出的學者不多,張凌云教授的比較有代表性,“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也稱信息通信技術,ICT),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2].” 張凌云教授指出智慧旅游本質的內涵是包括信息通信技術在內的智能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筆者認為智慧旅游的概念本質的內涵更應該強調的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并結合原有技術,實現旅游業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升級,即旅游產業的結構升級,它最基礎的價值是旅游信息服務。筆者結合自己的理解,認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并結合原有技術,以構建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為目標,充分利用公共平臺,向政府、企業、游客、居民提供應用,建成高度信息化的現代旅游業。

二.智慧旅游的安全危機

智慧旅游最基礎的價值是旅游信息服務,建設智慧旅游涉及多種新技術。目前我國智慧旅游的安全體系還未建成。筆者將從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探討智慧旅游所面臨的安全威脅。

(一)感知層

智慧旅游的感知層,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轉換和收集,以及執行某些命令。感知層包含傳感器件和控制器件兩部分,用于數據采集及最終控制;短距離傳輸網絡,將傳感器件收集的數據發送到網關或將應用平臺控制命令發送到控制器件。傳感器件包括條碼和讀/寫器、RFID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各種傳感器、終端、傳感器網絡等[3]。智慧旅游強調的是信息的共享,感知層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為了得到有效應用。這些感知信息需要傳輸到一個處理平臺,這就是智慧旅游的應用層。感知層最終要接入其他外在網絡,包括互聯網等。那就難免遭到外在網絡的攻擊。感知層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脅包括下列情況。(1)感知節點所感知的信息被非法獲取;(2)感知層的關鍵節點被非法控制―安全性全部丟失;(3)感知層的普通節點被非法控制(攻擊者掌握節點密匙)(4)感知層的普通節點被非法捕獲(但由于沒有得到節點密匙,而沒有被控制;(5)感知層的節點(普通節點或關鍵節點)受來自于網絡的DOS(拒絕服務)攻擊;(6)接入到物聯網的超大量感知節點的標志、識別、認證、和控制問題。

(二)網絡層

智慧旅游的網絡層包括核心網和各種接入網,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傳輸給處理中心和用戶。物聯網的核心網絡是在現有互聯網基礎上,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形成的面向服務、即插即用的柵格化網絡;而接入網則包括移動的2G/3G/4G網、集群、無線城域網等,通過接入網絡,感知層能夠將信息傳輸給用戶,同時用戶的指令也可以傳輸給感知層。我國網絡環境目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而智慧旅游的網絡層所處的網絡環境也存在安全威脅。初步分析認為,智慧旅游網絡層將會遇到下列安全威脅:(1)假冒攻擊、中間人攻擊等(2)DOS攻擊、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3)非法接入;(4)跨異構網絡的網絡攻擊;(5)信息竊取、篡改。

(三)應用層

智慧旅游的應用層主要是通過分析、處理與決策,完成從信息到知識、再到控制指揮的智能演化,實現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特定的智能化應用和服務任務。應用層包括數據處理、中間件、云計算、業務支撐系統、管理系統、安全服務等應用支撐系統(公共平臺),以及利用這些公共平臺建立的應用系統。智慧旅游應用層的重要特征是智能,智能的技術實現少不了自動處理技術,其目的是使處理過程方程方便迅速,而非智能的處理手段可能無法應對天量數據。但自動過程對惡意數據特別是惡意指令信息的判斷能力是有限的,而智能也僅限于按照一定規則進行過濾判斷,攻擊者很容易避開這么規則。因此智慧旅游應用層的安全威脅包括如下幾方面:(1)智能變為低能;(2)來自于超大量終端的天量數據的識別和處理;(3)非法人為干預(內部攻擊);(4)設備(特別是移動設備)的丟失;(5)災難控制和恢復;(6)自動變為失控(可控性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對策

(一)通過密鑰管理保障傳感器的安全

任何安全通信機制都需要密碼機制提供點對點的安全通信服務,而在傳感器網絡中應用對稱密鑰體制必須有相應的密鑰管理方案作為支撐。密鑰管理是傳遞數據信息加密技術的重要一環,它處理密鑰從生成到銷毀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有關問題,涉及到系統的初始化、密鑰的生成、存儲、備份恢復、裝入、驗證等多方面內容。

(二)建立不同網絡環境的認證銜接機制

網絡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攻擊者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他們采用的攻擊手法也越來越高明、隱蔽。因此對于入侵和攻擊的檢測防范難度在不斷加大。考慮到網絡架構的安全需求,需要建立不同網絡環境的認證銜接機制。

(三)建立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安全管理平臺

智慧旅游面臨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除了傳統的安全問題,云計算安全問題也是應用層需要面對的。因此應用層需要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安全管理平臺,否則每個應用系統各自建立各自的應用安全平臺會割裂網絡與應用平臺之間的信任關系,導致新一輪安全問題的產生。

篇2

旅游為智慧城市抓手

萬寧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檳榔之鄉”“世界沖浪勝地”,享有“溫泉之鄉”“南藥之鄉”“植物王國”“佛教圣地”“高爾夫天堂”“美食之都”等美譽。作為海南唯一入選全國第一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的市縣,萬寧市按照“在不新增資源下,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數;在新增資源下,發揮比以往更高的綜合效能”的智慧城市理念,正加快智慧旅游建設步伐。

2013年9月16日,萬寧市在興隆召開萬寧智慧旅游·興隆WiFi特區新聞會,正式智慧城市招商目錄、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籌備大會、智慧旅游1.0平臺、興隆WiFi特區、智慧旅游產業聯盟、萬寧美食護照、青春尋寶·智慧體驗等7項智慧旅游項目。今后,游客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手機網絡更便捷全面地獲取世界沖浪勝地萬寧旅游的各項信息,輕輕松松游覽萬寧。這是萬寧創建智慧城市的第一步。

據萬寧市副市長來慶強介紹,興隆WiFi特區的建設,方便了很多市民和游客,有不少買房在興隆的人,為了節省開支,到目前已經開通免費WiFi的興隆溫泉賓館、興隆熱帶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蹭WiFi,瀏覽新聞、觀看電影、玩游戲等。據了解,興隆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萬寧市政府智慧城市投融資平臺公司,和電信運營商簽約兩年,每年向電信運營商繳納180萬元,為市民和游客使用免費WiFi買單。

而通過智慧旅游1.0平臺,搜索進入“智慧旅游”網站后,新聞動態、節日活動、玩轉興隆、旅游線路、特色購物、服務中心等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6要素的內容一應俱全,還提供智慧旅游APP手機應用軟件免費下載,游客可以在該平臺快速查詢、預訂支付,方便快捷。

智慧旅游產業聯盟作為萬寧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首批16家加盟企業包括:興隆華僑旅游經濟區管委會、興隆溫泉賓館、興隆熱帶花園、海南南海網傳媒有限公司、神州半島喜來登度假酒店、康樂園海航度假酒店、興隆僑鄉時代美食文化休閑廣場、石梅灣艾美度假酒店、海南天涯驛站旅游項目開發有限公司、興隆隆盛出租公司、興隆熱帶植物園、東山嶺文化旅游區、海航商務旅游行社、太陽河興隆咖啡、興隆海航康樂大劇場、中國工商銀行萬寧分行等。

根據聯盟協議,16家企業本著“集約、低碳、生態、智慧、共贏”等理念,通過“智慧旅游在線”營銷,建立吃、住、行、游、購、娛的產品信息庫,組合具有競爭優勢的性價比高的旅游產品,通過“智慧旅游在線”手機移動支付交易平臺,提供門市價、散客價、團購價等多種產品的不同優惠選擇,推行規模定制化的智慧旅游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質量,擴大信息化消費,打造旅游合作新平臺,提升萬寧旅游業綜合競爭能力。

來慶強認為,以智慧旅游為推手推進建設智慧城市,可能是對傳統旅游業商業模式的顛覆,至少是一種優化組合,因為“對傳統的旅游商業模式來說,規模和定制化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人們可以選擇規模化的出行方式,就是跟旅行社簽約,坐上統一的大巴車統一出行,統一講解,統一看景點,統一吃飯,這種規模化的旅行出行方式,它的好處是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但是它犧牲的是游客的個性化需求”。

示范區建設為特色

除智慧旅游項目外,萬寧還正按照國家標準,建設以萬城+濱海新區、興隆、神州半島、石梅灣、日月灣、山欽灣,奧特萊斯(萬寧芭蕾雨)為七大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根據各區域的特點,將這七個區域建設成為有特色的智慧城市示范區。

“小海國際物聯港”項目(萬城+濱海新區)以產業聯盟的形式,按照“智慧小海、財富大海”的理念,以萬寧市小海新區一平方公里為智慧城市先行試驗區,以4G無線通信基站系統為基礎,以智慧水處理循環系統、智慧城市交通系統、智慧防災減災系統、智慧能源循環利用系統、智慧陽光政務系統為城市管理手段,以智慧旅游全球分銷系統、智慧檳榔電子交易市場、智慧財富500強主題館、智慧財富云應用論壇、智慧水上飛機體驗基地、智慧奧特萊斯購物體驗基地、智慧沖浪體驗基地為產業應用項目載體,努力將“小海國際物聯港”打造成為海南省第一個物聯網產業化應用基地。

以神州半島、石梅灣為實施基地的智慧旅游全球分銷系統,建設萬寧旅游資源數據庫,納入GDS全球分銷系統以及酒店全球分銷系統,和境外旅行社建立聯系,滿足消費者在萬寧旅行中包括交通、住宿、娛樂、支付及其他后繼服務的全方位需求,提高萬寧旅游知名度,在世界范圍內打響“宜游萬寧”這一品牌。

以山欽灣為試點的智慧社區,充分考慮公共區、商務區、居住區的不同需求,融合應用物聯網、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各種信息技術,發展社區政務、智慧家居系統、智慧樓宇管理、智慧社區服務、安全管理、智慧商務辦公等智慧應用系統,使居民生活“智能化發展”。

以興隆旅游度假區為試點的社會管理方面,考慮到旅游業作為興隆的支柱產業,著重考慮了智慧城市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智慧服務等領域的應用。

以日月灣為試點,建立智慧沖浪體驗基地。爭取從2013年至2017年的5年時間內,建成智慧沖浪旅游小鎮,以建設沖浪基地為導向,功能覆蓋沖浪俱樂部、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水上運動娛樂體驗館、商務會展等。

篇3

一、智慧景區的理論詮釋

當前,我國許多A級景區已經開始了智慧景區的建設,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關智慧景區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學者對其概念和內涵的解釋還不夠深入,通過對文獻資料的閱讀提煉,智慧景區可理解為“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的總體目標下,以物聯網、云計算、下一代通信網絡、高性能信息處理等現代化通信與信息技術融合為基礎的,結合創新的服務理念與管理方法,激活旅游景區存量資源,圍繞游客感受和景區管理兩條主線,建設以游客互動體驗為中心,以一體化信息管理為保障的景區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務管理體系,可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景區提供更可靠的管理手段,實現景區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武威沙漠公園建設智慧景區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效提升體驗,滿足游客個性需求

沙漠公園景區面積龐大,且區位條件差。所以,受時空限制,游客與服務中心難以快速形成有效的連接與溝通,個性化、多樣化的游客需求無法得到很好的滿足。而通過景區智慧化建設,可以使景區的各方面信息實現迅速的鏈接與交換,同時可以與外界做到即時溝通,更好的為游客服務,提升游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二)有效實施管理,提升景區運行效率

沙漠公園存在管理分散,運行效率低下等問題,游客與管理中心的聯系不順暢,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銜接不連貫。智慧景區的建成,在服務、方便游客的同時,也可以促使景區的傳統管理手段向現代的管理方式轉變。通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景區被可視化、數字化,可以加強旅游管理部門、旅游者、旅游企業和旅游景區的聯系,從而高效整合旅游資源,提高景區運行效率,實現科學的旅游管理。

(三)有效創新產品,改善淡季需求乏力

沙漠公園處于北緯40度騰格里沙漠的邊緣,冬天寒冷且空氣干燥,游客極少,季節性一直是困擾公園持續發展的難題。通過智慧化手段,建成武威沙漠公園自己的景區門戶網站,分析從網站的游覽點擊獲得的各種數據,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旅游熱點和旅游者的興趣點,引導景區策劃旅游者喜歡的旅游產品。

(四)有效強化應急,最快應對突發狀況

沙漠公園的游樂設施如四驅越野車、沙漠卡丁車,雖然刺激過癮,但危險系數高,并且根據武威市歷年的天氣狀況顯示,在初春時節,極易受到沙塵暴的侵襲,由此還會引起二次災害,如火災、旱災等,面對這些突發事件,如果不能迅速的反映到景區管理中心,將會造成不可設想的后果。智慧景區云計算技術可以收集處理來自景區的各個景點的信息,為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和決策保證了時間,達到了最快應對突發狀況的良好效果。

三、武威沙漠公園的智慧景區體系建設

(一)景區門票管理

當前,國內大部分景區依然使用紙質門票,售票及票務管理都是以手工操作為主,武威沙漠公園也不例外。在旅游旺季,會給游客的購票、檢票帶來很大的壓力,耽誤游客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會給偽票創造機會。于此,智能化門票管理系統就顯得很有必要。智能門票管理系統是基于RFID電子標簽技術的智能票務系統,它融合計算機軟件技術、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于一體,用先進的電子標簽和感應IC卡技術與票務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實現門票的預定,能實現從售票、檢票、消費、退票、查詢、結算等全過程的信息共享管理一體化。

(二)景區環境監測

1、景區環境容量監測

許多景區的旅游環境容量研究表明,一方面,這些景區的游客不足環境容量的50%,表明整個景區還有較大的旅游容量潛力。另一方面,景區內某些景點的游客量已達到飽和,然而另一些景點尚有較大的容量空間,景區的時空分布表現出嚴重不均,因此,需要建立對旅游景區現狀容量的實時監測機制,及時客流信息來調節游客的觀賞路線。

對于武威沙漠公園,賽馬場、卡丁車場、人工湖區吸引力較大,在短時間內游客容量就能達到飽和,但如果游客無法得知這個消息,后來的游客就會繼續涌入,這樣不但對景區環境造成破壞,還會降低游客的滿意度。利用游客購買的攜帶RFID標簽的電子門票,同時在每個景點的入口和出口安裝讀卡器,結合無線通信和GPRS定位技術,實現對游客的跟蹤服務,跟蹤服務信息也定時發到數據中心。根據跟蹤信息,提醒游客主動避開人多的景點,從而選擇更佳的旅游線路。

2、景區環境質量監測

環境質量監測,旨在監測景區空氣質量、噪聲狀況等外在因素對游客游覽的影響,通過監測預警機制,實現景區空氣清新、環境舒適。在景區設置環境質量檢測系統,可以讓景區管理部門了解環境質量的實時動態,從而在相關環境指標不達標的狀況下能及時告知游客,并做好預防措施。

(三)公關安全管理

1、智能紅外線視頻監控系統

監控系統可以為管理部門獲取有效的數據、圖像或者聲音信息,可用對突發性異常事件的過程進行及時的監視和記憶,用于提供高效、及時的指揮和調度。武威沙漠公園由于地域的廣袤性,環境的特殊性,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這種俗稱監控頭的智能紅外線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對突發事件的場景進行還原,對于事件的解決很有幫助。

2、游玩設備管理系統

在游樂場,游玩設備種類繁多、數量大,人工管理起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難以把握。游玩設備管理系統,采用智能識別、電子標簽手段,在游玩設備上安裝RFID電子標簽,結合定位系統,能夠快速獲取到游玩設備的相關信息。武威沙漠公園分布著眾多的游玩娛樂設施,通過對這些設備的有效監測,既可以防止設備的丟失,還可以為設備的使用情況和維修狀況進行顯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四)公共平臺

1、景區門戶網站

景區門戶網站是游客了解景區的首要窗口,也是景區實施宣傳營銷的重要手段,網站以旅游信息、精品景點展示、文化內涵闡述、游客游玩攻略、個性化在線服務、互動流為主線,以電子商務體系為核心,突出景區品牌深度及旅游服務質量,亮出景區各個景點的特色,形成一種潛在的誘惑力。對于武威沙漠公園,其線上旅游信息,大多依賴于其他網站,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景區門戶網站,從某種角度講,這限制了對外的宣傳和營銷,阻礙了景區形象的樹立和品牌的打造。建成武威沙漠公園景區門戶網站,通過在線查詢、圖文展示、特色推薦、要素服務,可以解除游客游玩的心理未知,并構建起景區對外聯系品臺,在創新旅游產品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宣傳,實現全天候,全季節的旅游,真正助力景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公共信息系統

在景區人員集中的地方,公共信息通過公共廣播、LED顯示屏、手機短信、媒體、二維碼掃描等方式傳達給游客,以實現景區宣傳、線路指導、疑難解答等功能。

通過公告廣播系統,可以將整個景區根據各個部分的風格或功能劃分成若干廣播區域。這些區域可以獨立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當游客走在不同的景區區域,可以聽到與附近景點風格一致的背景音樂,這對于游客來說,是一種真正的心靈享受,所以,結合武威沙漠公園游樂場、沙生植物園、江南樓閣、人工湖等等不同景點的韻味,加入不同的體現景點特色的背景音樂,又是景區智慧的一大神筆。而對于LED顯示屏,可以設置大屏幕顯示系統和觸摸屏查詢系統,充分滿足不同游客的多樣需求。可以在游客預訂門票的時候根據預留的電話號碼,實現與景區總機的接通,運用通信技術,把景區最新信息發送到游客手機上,如同移動的導游,使游客的旅游舒心而溫馨。

四、沙漠公園的智慧化建設舉措

旅游景區智慧化已成為“十三五”時期旅游業發展的亮點和重點,必將成為旅游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強大推動力。要真正實現武威沙漠公園的智慧景區建設,應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發展觀念,開拓創新思維

作為景區管理者,沙漠公園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維,用五大發展理念及當前先進的旅游發展觀指導行動,形成對智慧景區建設的方法和理念的深刻認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內存,敢于接受新思想,敢于運用新方法。

(二)爭取政府支持,打造智慧中心

智慧景區是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景區,新技術的研發對于智慧景區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要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獲取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的優惠,并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著力解決在智慧化建設過程中的資金問題。要逐漸形成沙漠公園自己的智慧景區技術核心團隊,在學習借鑒當前智慧景區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構建沙漠公園智慧信息中心,不斷推動智慧景區建設的步伐。

(三)發揮自身特色,形成核心產品

在景區智慧化建設中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品牌形象,不能全盤更迭。要依托自身的沙生植物園,開展沙漠生態科普課堂;要依托自身的場地設備,策劃富有沙漠挑戰的競賽項目;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底蘊,開展沙漠節慶活動,著力向“商、養、學、閑、情、奇”旅游新延伸的六要素來設計旅游產品,形成沙漠公園的核心競爭力。

(四)強化多方合作,構建區域聯盟

要尋求景區、企業、商家等關系主體,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積極構建整個北方沙漠旅游模塊化的區域旅游聯盟,通過相互間的學習支持,創新化推進北方沙漠旅游智慧化建設的步伐,使武威沙漠公園成為沙漠旅游智慧化建設的先行示范基地。

(五)加大宣傳力度,做活客源市場

游客的體驗反饋是檢驗沙漠公園智慧景區建設成敗的最終標準,所以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讓廣大游客參與到景區的智慧化建設當中來,可以定期定量的組織游客形成一個體驗團,對建設成果進行評價,根據游客體驗的評價來推動景區建設,這個過程同時也是活化客源市場的一個過程,通過體驗團的口碑宣傳,形成沙漠公園的強吸引力。

篇4

(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1.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我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集約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為目標,逐步改善信號覆蓋薄弱區域信息通信能力,力爭在2015年末使我區的通信服務能力達到中心城區平均水平,為“智慧”建設提供基礎保障。2013年,完成“區信息基礎設施管理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基礎設施全程信息化管理。(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管線公司。配合單位:區規劃土地局、綠化市容局、公安分局、水務局、建設交通委、環保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2.基本建成城市光網。2012年,已完成區所有城鎮小區的光網改造工作,累計FTTH小區覆蓋到達29萬戶。2013年起,逐步開展農村自然村的光網覆蓋建設,并結合區域發展,同步實施泗涇南拓展大型居住社區、新城南部區域(高鐵片區)、茸北生態園區等新開發區域的光網建設工作。積極落實新建住宅小區光纖到戶第三方建設工作。(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3.實現無線城市全覆蓋。逐步形成布局科學、覆蓋全區的3G移動通信網絡,配合重點工程、重點區域以及樓宇建設推進我區公共場所、服務場所的WLAN場點覆蓋,覆蓋率超過80%,接入能力達20Mbps。2015年末基本實現全區范圍無線寬帶連續覆蓋和無縫銜接。(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4.積極促進三網融合。大力發展有線電視網絡產業,大力發展數字電視增值業務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NGB)業務,將區的有線電視網絡建成可承載語音、視頻、數據等綜合業務的高性能接入網。至2015年底,模擬電視關閉之前,完成有線電視數字整體轉換工作,全面實現我區三網融合的工作目標。(牽頭單位:區文廣影視局。責任單位:東方有線公司)

(二)發揮信息化助推作用,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和提升創新服務能力

1.產業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優化。2012起,啟動我區的工業區、中山工業園、張江高新區漕河涇園3個產業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建設工作,對上述產業園區內公共移動通信基站、通信機房、基礎通信管線、室內覆蓋系統等信息基礎設施的優化整合,建立全業務、全覆蓋、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通信網絡,達到“移動通信網絡無縫銜接、WiFi熱點區域全覆蓋、百兆寬帶到桌面”的信息通信服務指標,全面提升我區產業園區信息通信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滿足產業園區發展需求。(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電信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市管線公司、建通公司、東方有線公司。配合單位:相關產業園區)2.努力推進兩化融合。進一步營造區域企業信息化建設氛圍,政府引導,以企業為主體,提升企業“兩化融合”意識。對于中小企業,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支持IT企業開發和推廣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息化產品;對于大型企業,鼓勵企業實施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ERP)、數據挖掘系統、商業智能和決策支持系統等先進信息系統,加快集團管控、系統集成、業務協同和流程再造;對于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建立全球供應鏈管理、協同研發設計制造系統和跨地域經營管理系統。引導發揮信息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鼓勵企業運用信息技術,支撐傳統產業節能減排,優化企業能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工業生產效益。(牽頭單位:區科委、區經委。責任單位:各相關企業。配合單位:各相關產業園區)3.促進信息產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行業。發展現代信息服務業,加強對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經濟變得更有效率。在電子商務、物流等方面進行探索。加強現代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國際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二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十二五”期間聚焦7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依托四個產業基地,增強產業集中度,利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技術支撐,打造一批聯結產業鏈上下游、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新能源接入與控制、電力電子逆變技術、電力儲能、智能變電站、智能用戶端、智能芯片、特高壓輸電、分布式微網、管理系統與軟件等九個相關產業。(牽頭單位:區經委。配合單位:各有關街鎮,產業園區)4.進一步發展農業信息化。建成覆蓋全區的為農服務綜合業務管理平臺,主要包括區農用土地管理平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農業綜合管理數據庫、農村“三資”監管平臺、涉農補貼資金監管平臺和假日鄉村網。加快實施市科技興農項目。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民中的普及和應用,提高農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牽頭單位:區農委。配合單位:區財政局,區監察局,各有關鎮、園區)

(三)加強“電子政務”智能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1.深化網上行政審批平臺智能化建設與應用,推進“審批云”建設。圍繞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深化網上行政審批平臺智能化建設與應用,通過市區兩級平臺的對接,運用智能化手段,為實現跨部門協同審批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優化審批流程,整合現有資源,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支持;完善“一站式企業服務與管理系統”功能,拓展行政審批電子監察功能,實現對行政審批事項的實時、全程監控,提高行政審批服務質量和效率。(牽頭單位:區監察局。配合單位:區企業服務中心,區科委)2.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繼續推進辦公門戶建設,提升平臺的整體溝通協作能力;進一步推進整合更多現有的業務系統;完善法人領域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加快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和交換體系建設;建設信息化項目管理系統,配合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促進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信息化項目全過程管理的能力。推進重點領域政務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應用,大力發展跨部門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集成,促進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加快推進統計信息化建設,建立統計數據倉庫。(牽頭單位:區科委、區統計局。配合單位:各相關單位)3.開展電子政務云試點應用。初步完成部分服務器虛擬化及應用虛擬化建設。通過電子政務虛擬化,實現各應用系統的之間的硬件共享、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共享資源,實現應用系統按需分配資源,既確保了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又起到了節能環保、降低財政支出,并有效提高我區現有應用系統的性能及穩定性,以達到增強基礎構架的目的。(牽頭單位:區科委。配合單位:各相關單位)

(四)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營造生態宜居綠色家園

1.開發“大聯動”信息平臺。2013年基本建成“區城市綜合管理大聯動信息平臺”,進一步提升我區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應急管理的水平,形成區指揮中心、街鎮指揮分中心、村居工作站的“區城市綜合管理大聯動信息平臺”三級運行模式,并在各區內聯動職能部門實現單點或整機構接入,為“大聯動”不同參與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智能化支撐。(牽頭單位:區科委。配合單位:區“大聯動”辦公室,各區職能部門)2.建成視頻圖像監控系統。到2014年底,全區城市圖像監控系統實現整體布局網絡化、區際卡口全覆蓋、局部區域閉合化、重要部位不遺漏的目標,基本建成“區視頻圖像監控系統”,實現應急處置、警衛工作、治安管控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復查的智能化應用。確立“社會建設、政府租賃、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制定各類操作性保障文件,實現視頻圖像資源共建共享。(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區公安分局)3.開展智能交通建設。不斷提升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公交行業信息化建設力度,重點建設公交車輛、車站、營運場站等感知層系統、公交與出租運營調度監控系統,構建公共交通信息平臺,建立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陸上水上安全監控系統、應急處置系統及完善交通監控中心等,切實發揮信息化技術對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支撐作用,提高公交行業科學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區交通局。責任單位:區公交公司、電信)4.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在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以總體規劃、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為原則,在市級部門信息化技術應用基礎上,研究和拓展各種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研發區域食品安全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及其子系統,繼續推進食品安全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及執法平臺建設管理,以信息化促進區域食品安全監管現代化。在食品流通環節,按照市統一部署,做好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的配合推進,繼續加強市消費市場快速反應系統區子系統建設,健全消費運行監測機制。(牽頭單位:區食安辦。責任單位:區食藥監局、區商旅委、區農委、區質監局、區工商局)5.探索數字環保。一是建成重點污染源管理系統和環境監察信息管理2大系統,著力提升綜合管理水平。二是建成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管理三大職能的信息監控集成系統,著力提高實時監控能力。三是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提升環境科技水平,切實提升監管效能。(牽頭單位:區環保局)6.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應用水平一是建立區域住宅小區信息和相關社會經濟信息在內的基礎空間數據庫,建設“已建住宅小區信息查詢系統”,參與完善建設市場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項目全覆蓋、管理全過程、部門全參與、服務全方位”的管理目標。籌建區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為我區的建筑節能工作縱深發展打下基礎。(牽頭單位:區建設交通委。責任單位: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民防辦)二是參與市級網格化管理拓展工作,實施街鎮網格化管理拓展,逐步打造“數字城管”基礎平臺;以“數字環衛”為目標,建立全區環境衛生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質量監督,實現問題處置的數字化流程。2013年,進行綠化市容局門戶網站升級改版;開發城管大隊門戶網站,構建“數字城管”基礎平臺。(牽頭單位:區綠化市容局)三是推動數字水務建設。應用物聯網等先進適用技術建設水文數據采集、水文監測、智能決策和輔助調度系統,實現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的系統化管理,逐步啟動防汛信息中心、泵站管理信息系統等項目建設。2013年建成水務綜合信息系統。(牽頭單位:區水務局)四是加快數字民防建設。2013年,建設公用民防工程視頻預警系統、地下空間網格化(一期)系統,繼續做好民防政務網站維護工作。“十二五”期間,在已建成的2家街鎮指揮所基礎上,繼續完善市、區、街鎮三級人防指揮網絡,2016年前目標完成10家以上。(牽頭單位:區民防辦)

(五)推動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1.積極推進“教育云”建設。一是初步建立“教育云”基礎體系。二是啟動教育數據中心建設,為全區學校提供應用統一部署和數據集中存儲的基礎環境。三是統一建設信息化系統平臺,推進在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化、教育資源和教師專業成長、學生數字化學習等方面系列應用。(牽頭單位:區教育局)2.進一步提升衛生智能化水平。建成覆蓋全區以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與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相適應、高效便捷的衛生信息系統,使全區衛生系統信息化在“基礎網絡全面覆蓋、業務應用特色拓展、行業管理便捷高效、衛生服務群眾滿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面實現全區實有人口人人擁有電子化居民健康檔案,享有信息化醫療衛生服務,并具有數字化全程健康管理的發展目標,使本區衛生信息化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全市前列。(牽頭單位:區衛生局)3.大力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大旅游信息化發展,一是通過微博等新媒體互動模式,全力打造商旅政務網和旅游網。二是提升咨詢服務信息化水平,推進旅游電子觸摸屏進社區、進大學城。三是積極推進智慧景區建設,提升商旅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牽頭單位:區商旅委。配合單位:佘山鎮)4.積極開展“智慧社區”試點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各街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信息化建設,加強一門式平臺系統的運用。二是完善街道基礎信息的數據建設,實現對社區的精細化和空間化管理,完善街道原有的“一門式”服務平臺、志愿者服務工作站等功能,整合各方資源,組建“一站式”事務處理平臺。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面向社區居民開設各類便民服務項目、添置便民服務設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供。四是推進岳陽街道“智慧社區”試點工作,2013年底有比較明確、直觀的效果顯現。(牽頭單位:區科委、區社區辦。配合單位:區民政局、相關街鎮)

(六)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營造可信、可靠、可管的信息化網絡環境

1.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成立區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對“預防、檢測、預警、預控、應急、恢復”等工作環節進行指導、檢查監督。(牽頭單位:區府辦。責任單位:區科委、保密辦、公安分局)2.提升政務網絡管理能力。加大政務網絡維護管理力度,對全區政務外網用戶進行域控部署,通過統一平臺,實現單點登錄,方便用戶使用。建立統一的網絡用戶管理機制,制訂統一管理策略,提高政務外網的管理能力,增強政府信息系統防病毒、防攻擊、防泄密和反竊密能力。(牽頭單位:區科委)3.加強政府網站安全防護。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以及市網安辦下發的市政府網站安全保障指南的要求,積極開展區政府門戶網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從管理機制、技術防護和運行維護等方面進一步提高政府網站安全防護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門戶網站群,以區門戶網站為母網站,各工作部門為子網站,形成統一平臺、分權管理、共享數據的理念,從而提高政府網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區科委。責任單位:區門戶網站。配合單位:區各相關部門,各街道鎮)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區“智慧”建設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各委辦局、鎮、街道、園區主要領導為小組成員,負責“智慧”建設的總體規劃及階段目標制定等。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科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區府辦副主任和科委分管副主任兼任,負責日常協調推進工作。計劃每年度召開一次“智慧”建設推進大會,總結上年度建設推進情況,布置下階段重點工作任務。各委辦局、鎮、街道、園區成立“智慧”推進工作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黨政辦公室有關人員及信息主管任組員,負責本部門、本區域信息化建設計劃的制訂、上級工作任務的落實以及相關項目的配合等。

(二)成立專家委員會

建立“智慧”專家咨詢決策機制,做好“智慧”的頂層設計,結合地方特色,作好“智慧”規劃方案,在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整體構架上進行總體把握,按照“統一規劃、分類部署、階段推進”的原則,有步驟、有目的地穩步推進。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完善系統接口規范、明確數據標準,以促進資源整合共享、提高系統整體效益。

(三)加大資金投入和監管

要逐步探索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操作”的“智慧”投入機制,每年設立一定額度專項資金,以大力支持具有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協同型、創新型的項目,按輕重、分緩急,確定年度重點推進項目,集中財力,干大事、干好事;加大“兩化融合”資助力度,吸引集聚民資、外資等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建設。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項目和專項資金管理體制,規范項目操作和資金監管,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

(四)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

一是在專業隊伍建設方面,建立健全區各委辦局,各鎮、街道、園區的信息主管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崗位職級,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充分發揮信息主管隊伍在“智慧”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二是在人才培養方面,進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礎知識,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開展各類信息化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活動;規范化信息技術培訓市場,切實提高現有的社會培訓質量。三是以信息化項目為依托,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引進培養一批領軍型、復合型、專業型人才,形成支持“智慧”建設的智力保障。

篇5

【關鍵詞】云計算 智能化城市體系 應用策略研究

近幾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建筑智能化系統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利用云計算技術可對城市中的海量數據進行綜合管理,并充分滿足人們的查詢、智能化、網絡化等需求,并構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體系。云計算技術具備的高效率、高擴展性的特點,只有將云計算技術合理引用在智能化城市體系構建中,才能促使智能化城市的建設水平大幅提升。

1 云計算技術內涵概述

1.1 云計算含義

云計算技術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計算方式,能發揮軟硬件共享、信息共享的作用。云計算技術提供的服務通常提供各種通用瀏覽器的訪問、在線商業業務,軟件中的全部數據都可以存儲在數據管理中心。云計算技術主要是將IT資源作為服務主要手段,并以云服務的方式提供全部的IT資源。

1.2 云計算類型

將云計算的服務功能作為基礎,可以將云計算分為幾種服務類型: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軟件服務。對于基礎設施服務來說,其組要是為用戶提供硬件設備等基礎資源服務,例如亞馬遜網絡服務的彈性計算等。而云計算提供的平臺服務便是為用戶提供穩定的應用程序運行環境,例如谷歌的應用引擎,云計算操作系統等。而云計算提供的軟件服務,相比于前兩種服務方式來說,這種服務的針對性極強,且會將某種特定軟件功能轉換為服務,是提供具備專門用途的服務。

1.3 云計算特點

云計算技術的主要特點便是規模極大。其中主要包含廣泛的網絡連接,并可提供豐富的寬帶資源以及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服務。基于云計算這種特點,才能為智能化城市體系的構建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

2 云計算技術在臨空智慧城市體系中的應用策略

臨空新城位于武漢市臨空經濟區,區域面積22平方公里,距離天河機場5公里,著力打造武漢門戶形象及機場配套功能,智慧城市項目包括綜合運行中心、智慧監控、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管網、智慧信用、公眾云服務、公共信息平臺、公共信息化基礎幾個方面。

通過開展臨空新城智慧城市建設,將臨空新城打造成為具備“市民生活便捷化”、“產業發展高端化”、“城市運行一體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特色的網上臨空新城,使其成為國內智慧城市示范園區。即:大力發揮航空產業、旅游等核心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打造綜合運行中心、新城展示中心兩大中心,建設市民服務、企業服務兩大應用服務體系,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和信息基礎設施兩大基礎支撐體系,營建實施、運營及保障體系,將臨空經濟區打造成為安全新城、智慧新城、低碳新城和宜居新城,構建環境優美、尺度宜人、功能復合、綠色低碳的智慧新城。

同時,通過臨空智慧城市建設,建設服務型園區,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園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是完善原因管理和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工作、生活環境。

臨空新城建設統一云平臺系統,用以支撐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業務系統的運行,以及未來智慧教育系統的建設運行。采用云平臺架構,園區信息系統可以很好的進行資源利用,高效運行,其優勢如下:

(1)統一管理全區信息資源。實現區內不同部門異構系統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為政府部門、企業內部之間業務協同奠定技術基礎,同時可減少各部門信息重復采集、存儲和處理過程,減少信息化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進而推動臨空新城信息化建設。

(2)推進物聯網、互聯網融合,整合部門資源和數據,搭建信息共享平臺,解決政府、單位、公眾數據需求。結合當前信息化發展形式,堅持以產業經濟、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為核心,打造具有臨空新城特色的智慧信息化平臺,從而實現基礎設施智能化、政務服務網絡化、公共服務智慧化、市民生活數字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目標。

(3)建設和拓展應用,滿足現代化城市管理需求。嚴格遵循國家和政府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政策和相關規定,開展建設基于智慧城市的數據中心基礎上,實現各級應用系統的建設,真正實現對城市的整體管理和對公眾的服務,提升社會滿意度,提高臨空新城的管理效益,進而加快臨空新城的發展與建設。

(4)為未來新建設系統提供運行基礎,滿足城市發展建設需求。按照云計算服務的部署方式和服務對象的范圍可以將云計算分為三類,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公共云是由云服務提供商運營,為最終用戶提供從應用程序、軟件運行環境,到物理基礎設施等各種各樣的IT資源。在該方式下,云服務提供商需要保證所提供資源的安全性和可能性等非功能性需求,而最終用戶不關心具體資源由誰提供、如何實現等問題。因此,云平臺的建設將利用公共云的這一特點,不僅只為智慧交通、城管和其他本次項目建設業務系統提供服務,長遠打算還將為智慧教育等未來要建設的業務系統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礎服務。本次云平臺已為智慧教育提供了至少150T的數據容量,加上云平臺提供的各種IT資源服務,未來智慧教育無論建設什么樣的功能,都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實施。

3 結語

利用云計算基礎可以使智能化城市體系更加完善。因此,技術人員應將云計算技術不斷完善,才能利用這種先進的科技技術構建出完善的智能化城市系y,并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各種服務,從而促進我國智能化城市體系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石忠.云計算在智能化城市體系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2(11):32+46.

[2]阮曉龍,趙振營.淺談云計算在智慧化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2):7783-7785+7793.

[3]楊飛飛.云計算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9):173.

作者簡介

王瑩(1981-),女,湖北省武漢市人。碩士學歷。武漢臨空經濟區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前期工作部,工程師。

篇6

一、“互聯網+”制造(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一)抓住省、市兩級與騰訊等優質平臺企業合作契機,推進“互聯網+四川制造”、“四川云網”等公共服務平臺德陽子平臺建設,加快德陽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服務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二)建設包括基于“互聯網+”的研發設計體系、基于云模式的供應價值鏈協同體系、基于支撐價值鏈重構的服務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基于大數據的企業資源管理與決策體系。(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知局)

(三)開展“互聯網+制造”試點示范,加快我市企業與北京數碼大方公司合作進程,在全省率先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區域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

(四)開展物聯網試點示范,鼓勵制造企業利用RFID、NFC等新技術,提高生產智能化水平和社會供應鏈管理水平,強化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二、“互聯網+”農業(牽頭單位:市農業局)

(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部門監管、企業管理、公眾查詢三大平臺,初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數據整合、交換和共享。(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六)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物聯網技術對畜牧水產養殖、果蔬大棚生產及農機提排灌等實施精準化作業示范,促進全市傳統農業生產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七)強化“三農”信息服務,通過12316“三農”服務熱線、網站、手機APP等多種手段,提供及時精準的信息服務和指導,有效解決農村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八)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鼓勵涉農企業、農產品市場、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實體向線上發展,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工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農業局)

三、“互聯網+”金融(牽頭單位:市金融辦)

(九)推進我市企業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組織企業有效利用互聯網金融新產品。(責任單位:人行德陽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市發改委)

(十)積極推動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積極引進支付機構分公司,支持第三方支付機構到我市開展業務,引導支付機構在防范風險前提下開展業務創新;穩步推進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在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業應用,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及服務的認知度。(責任單位:市金融辦、人行德陽中心支行、市發改委)

四、“互聯網+”民生服務(牽頭單位:市教育局、市衛計委、市民政局)

(十一)進一步完善教育城域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應用,培養和提高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豐富學校教育和大眾社會化學習信息化資源。(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十二)做好國家、省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及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省級數據中心建設地方配套工作,完善教育管理數據,重點推進全市中小學生學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及圖書管理等信息收集整理。(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十三)支持本地學校引進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優質學校教育資源,引導偏遠地區學校開設遠程直播、錄播和植入式教學活動,彌補教育地區化差異。(責任單位:市教育局)

(十四)搭建醫療衛生合作平臺,完善網絡醫療服務管理體系,設立市級網絡醫療服務管理分中心,在管理體系內設立網絡診斷技術服務中心,承擔轄區網絡醫療服務管理、指導和集中診斷等工作。(責任單位:市衛計委)

(十五)選取符合條件的醫院開展網絡醫療服務試點,為群眾提供便捷的網絡醫療服務。(責任單位:市衛計委)

(十六)開展居民健康卡建設工作,逐步實現醫療衛生服務跨地區、跨機構、跨業務“一卡通”。開展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籌建全市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健康大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平臺,逐步實現個人健康自助管理、健康指導與評估、健康醫療預約等服務。(責任單位:市衛計委、市人社局、市食品藥監局)

(十七)開展智慧社區建設工作,依托社區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便民服務站、網格化管理等平臺,實現社區居民“吃、住、行、游、購、娛、健”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食品藥監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體育局)

五、“互聯網+”電子商務(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十八)大力推進全市企業觸網行動計劃。實施“全企入網”工程,鼓勵企業建立各類B2B、B2C大型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絡營銷業務,提高電子商務應用率。(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委)

(十九)打造德陽電子商務優勢平臺及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型云商平臺,大力實施電子商務聚集工程,加快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

(二十)發展跨境電商,突出外貿電子商務平臺作用,推動跨境電商模式不斷創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德陽海關、德陽檢驗檢疫局)

六、“互聯網+”物流(牽頭單位:市物流辦)

(二十一)加快推進德陽綜合保稅區建設,探索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平臺、地方電子口岸及相關業務系統建設,重點開展跨部門綜合性通關服務應用,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責任單位:市物流辦、德陽海關、德陽檢驗檢疫局、市商務局)

(二十二)推進企業物流信息系統、行業物流信息平臺應用,大力提高物流業信息化水平,逐步實現物流企業與檢驗檢疫、海關和交通管理部門以及港航企業和工商企業等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責任單位:市物流辦)

七、“互聯網+”交通(牽頭單位:市交通局)

(二十三)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品質。開展長途汽車和公交網絡服務應用(網上購票、查詢、充值等);協調推進ETC車道(三期)工程及全國聯網結算工程建設;積極推進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經信委)

八、“互聯網+”文化(牽頭單位:市文廣新局、市工商局)

(二十四)積極鼓勵協調相關企業成立我市文化藝術交易所,鼓勵、引導、支持我市小微文化企業積極加入四川特色文化創意產品線上平臺,實現我市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模式轉變。(責任單位:市文廣新局)

(二十五)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集廣告創意、品牌推廣、媒體傳播、配套商業服務、網上交易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廣告創意產業平臺,輻射全市廣告業,形成產業集群,為德陽互聯網廣告業的發展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九、“互聯網+”旅游(牽頭單位:市旅游局)

(二十六)加快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和智慧旅游試點景區建設,主動融入全省“一帶一區”﹝即G5高速帶(四川段)和大九寨環線旅游區﹞智慧旅游規劃,重點做好綿竹、什邡沿山旅游觀光帶和羅江白馬關景區的打造,完善并推廣三星堆景區位置語音導覽等智慧旅游應用。(責任單位:市旅游局、市科知局)

(二十七)加快構建和完善旅游應急管理體系,推進轄區內主要景區的應急管理平臺建設。(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二十八)加快全市智慧旅游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德陽智慧旅游公眾服務體系,建設智慧旅游中央數據庫、智慧旅游管理平臺、智慧旅游營銷和電子商務平臺。(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十、“互聯網+”創新創業(牽頭單位:市科知局)

(二十九)積極引導設立“互聯網+”創業投資基金。(責任單位:市科知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三十)推進德陽市與騰訊戰略合作,推廣騰訊“眾創空間”項目經驗,探索建立德陽“眾創空間”。推進金融創新孵化園建設,為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創新型金融信息化支撐平臺,在全市形成濃厚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責任單位:市科知局、市經信委)

(三十一)結合成德綿同城化建設,積極協同和融合成都“科創通”創新創業科技服務大平臺,加快成德產業協同發展,打造覆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全過程的不同服務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務共享體系。(責任單位:市科知局)

(三十二)加大對外國際科技合作,發揮我市制造業骨干力量的輻射帶動效應,加速提升我市制造業整體智能化水平,加速工業互聯網產業鏈條上的機構在我市集聚,大幅度釋放我市的整體制造產能,打造“德陽智造”整體品牌,擴大我市制造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總體份額。(責任單位:市科知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十一、“互聯網+”政務(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委)

(三十三)統籌建設市級政務云平臺,完成市級政務云頂層設計,制定購買服務指標體系,完成政務云基礎平臺的采購、測試和運行,初步實現全市新建政務系統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三十四)推進全市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完善德陽市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工程建設,依托市級信息云平臺建設,開發和拓展大數據(信用)服務,突破傳統“征信”標準,延伸至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商務消費等領域;適時出臺云平臺(大數據)模式下信用數據征集、運用相關辦法,擴大社會信用信息及各項數據的運用規模,提升經濟和社會應用價值。(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人行德陽中心支行、市工商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三十五)推進全市政府機構政務微信公眾帳號體系建設工作,利用技術手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促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打造開放型政府、智慧型政府。(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委)

(三十六)建設各行政部門工商業務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基于政務云推進工商業務數據與其他行政部門數據的共享和交換平臺建設,為行政部門提供信息化平臺和無障礙的網絡交換環境,促進各部門業務系統之間的完全對接,實現業務數據共享。(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三十七)推進電子身份認證平臺建設和企業網上登記。逐步建立電子身份認證平臺,為市場主體、個人、行政部門和其他機構組織參與互聯網行政審批業務提供身份認證。利用電子身份認證平臺進行企業網上登記。(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十二、夯實“互聯網+”發展基礎(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三十八)落實《關于加快推進寬帶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重點解決寬帶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面臨的規劃銜接難、光纖入戶難、基站選址難、賠補費用高等問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文廣新局)

(三十九)以“寬帶鄉村”試點為契機,2016年全面完成寬帶鄉村工程,加快智能小區建設步伐,實現小區光纖全覆蓋,光纖入戶率達95%。加強基站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工作,探索多形式基站建設方式。加大三網融合投資力度,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和雙向傳輸改造。(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文廣新局)

(四十)加快推進德陽云計算中心建設。創新投資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加快推進云計算中心建設。(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經信委)

(四十一)大力開展“互聯網+”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發揮我市企業工業控制嵌入式軟件開發優勢,突破工業控制系統、工業傳感器、工控芯片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提高產品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四十二)建立市級層面“互聯網+”協調推進機制,統籌“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等相關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四十三)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德陽市“互聯網+”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德陽市2015年“互聯網+”重點工作安排

序號

領 域

工作內容

目 標

責任單位

“互聯網+”

制造

智能制造企業試點示范

至少在1家企業中開展試點示范

市經信委、市科知局

數字化工廠示范應用

至少在1家企業中開展示范應用

市經信委、市發改委

制造業物聯網項目試點示范

至少在1家企業中開展試點示范

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互聯網+”

農業

選擇農業生產基地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

至少在1家基地中開展示范

市農業局

在規模以上涉農流通企業和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電子商務應用推廣

電子商務應用率均達到60%以上

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農業局

“互聯網+”

民生服務

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建設、完善德陽市教育資源公共平臺與德陽市教育管理平臺,并積極開展相關應用。

兩大平臺初步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區學校學生配置計算機達到生機比10:1,市區學校教師計算機配備率達到75%;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覆蓋率達到65%。

市教育局

開展優質教育資源網絡信息化合作項目

至少開展1項合作項目(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與中江縣集鳳鎮石埡子村小學的網絡信息化合作)。

市教育局

開展網絡醫療服務試點

至少選取1家醫療機構開展試點(德陽市人民醫院),實現預約掛號、移動支付等應用服務。

市衛計委

“互聯網+”

電子商務

實施“全企入網”工程

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50%以上,規模以上商貿服務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80%以上。

市商務局、市經信委

開展德陽電子商務平臺及電子商務聚集區建設

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項目年內開工1個,打造具有行業優勢的電子商務平臺3個,其中涉農平臺1個。

市商務局、市經信委

“互聯網+”

發展基礎及

政務

依托社會資金開展德陽云計算中心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統籌構建市級政務云平臺。

政務云平臺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

市政府辦公室、

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依托騰訊公司開展德陽“微信+城市服務”項目建設

實現德陽首批單位微信“城市服務”項目上線

市政府辦公室、

篇7

一、黃山景區概況

黃山風景區是全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是國家5A級景區,位于安徽南部的黃山市境內。黃山風景區以云海、溫泉、奇松、怪石聞名于世界,并素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黃山風景區景色旖旎,秀美如畫,每年都會接待大量國內外的游客,特別在旅游旺季。黃山市是最早一批發展智慧旅游建設的城市,黃山風景區的信息化建設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分析黃山風景區的信息化建設,觀察到該風景區信息化建設較為薄弱,景區的運行模式仍舊是傳統模式,這主要是由于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夠,信息化設施基礎薄弱,整個風景區仍舊缺少智能化的體現。

二、景區信息化發展目標

黃山風景區旅游資源豐富,游客眾多,景區占地面積較大不方便管理,發展旅游信息化時需要將這些問題綜合起來。除此之外,由于黃山風景區山勢較為險峻,特別是前山,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需要在后臺管理系統以及景區內部設置安全管理。綜合以上幾點,黃山景區信息化發展目標為:

規范黃山旅游網站的建設:

黃山旅游網站的建設有助于宣傳黃山的旅游資源,并可以為游客提供足夠的旅游資訊等。一是規范黃山景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景區信息化基礎建設包括安全方面的建設,通信建設等。二是規范景區后臺管理系統。包括景區后臺管理建設包括票務管理系統、游客投訴受理、游客遇險處理等等。三是信息化建設要給游客更為方便的旅游體驗。包括信息化建設應該站在游客的角度考慮,如何將旅游變得更為方便,做到智能導航、導購、導覽、導游的貼心服務。四是將黃山風景區建設成為智慧景區。包括建設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的黃山旅游景區,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旅游服務。

三、景區信息化發展方案

針對黃山風景區的現狀以及信息化建設目標,該景區的信息化建設方案如下:

(一)基礎設施的建設

黃山基礎設施例如交通設施和公共設施較為完善,并于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但都缺乏信息化建設。

1.交通設施。黃山風景區交通建設主要有兩點,一為公路,二為索道。在上山或者下山時由于客流量較大很容易造成公交車不夠乘坐,游客又對下一班公交的抵達時間不了解,景區可以針對此情況在公交站點設置電子屏,距下一班公交抵達還有多少分鐘,共有幾輛公交車抵達該站點,將公交車信息反饋在電子屏上,可以使得游客更加有秩序的乘坐公交車。并且黃山景區的門票和公交車票是分開購買的,景區大可實行一卡通形式,設置三種一卡通:門票+公交+纜車,門票+公交,門票+纜車。這樣可以大大方便絕大部分游客,一卡通形式可以適當做些優惠活動,促使得大部分游客選擇纜車增加景區收入,當然,單獨售票同時進行防止少數游客有特殊狀況。

2.公共設施。黃山景區在主要的幾個景點設置了公共服務點,例如光明頂上的小賣部等等,但在這些景點都缺乏緊急求助設施。黃山景區應該在玉屏樓,光明頂以及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景區設置帶有定位功能的緊急求助裝置,并和后臺管理系統連接,游客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可以使用緊急求助設施,通過后臺處理以及迅速反饋求助具置,方便救助人員及時趕到。

(二)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

網絡的發展使得信息化的步伐加快,人們不再僅僅通過pc機了解信息,移動終端的使用使得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景區應該加強信息技術平臺的建設,一方面提高游客對景區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黃山景區的一種營銷。

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臺,黃山景區應當創建黃山旅游資訊網,注冊黃山旅游景區官方微博賬號、創建微信公共賬號等,通過這些網絡平臺,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黃山旅游資訊網可以將黃山景區的旅游信息及時供游客了解,除此之外,網站同時可以對景區的旅游資源、公共設施進行詳細的說明,方便游客的游覽,網站也可將黃山景區的最新旅游信息或者景區的活動在網站上,使得游客對黃山風景區更加了解。

信息技術平臺可以將景區的氣象狀況、票務價格和說明以及景區內部的食住行游購娛的信息出來,可以使得游客對旅游的準備更加充分,避免因天氣原因等失望而歸。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平臺包括旅游信息功能、飯店預訂功能、交通票務功能、氣象預報預警功能、旅游商品信息功能、游客投訴受理功能、游客呼叫中心功能等。信息功能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實現,飯店預訂功能可以在景區官方網站上開放預定,可預訂景區內的住宿,并可實現網上支付。游客投訴受理功能指游客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或者發郵件等方式表達對景區服務的不滿,信息平臺管理員可以自動回復,表明接受游客的建議并在幾天之內給予回復,這可表現出景區對游客的尊重。游客呼叫中心功能可結合公共設施現代化建設,通過定位功能的緊急求助設施,將求助位置反饋到呼叫中心,景區做出相應的急救措施。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

消費者在旅行中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和體驗化,信息技術的創新成為了景區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黃山景區應當加大旅游信息技術的投入,推動景區旅游信息化技術的創新。

1.票務系統。我國大部分景區都是傳統的售票服務,游客通過在景區入口的售票處買到景區門票,門票種類一般為紙質形式。在旅游旺季時,這種售票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繁重的工作影響售票人員的工作情緒,影響售票秩序和游客的游覽心情,在檢票時由于有些游客有特殊證件,很容易出現蒙混過關的現象,這使得景區每年都有大量的票務損失。針對這種情況,景區可以通過網上售票來優化售票的過程,網上售票并以二維碼或者條形碼形式輸出,在景區入口處通過二維碼或者條形碼進入景區,簡化了人工售票的工作,并且避免了紙張浪費,信息技術的運用也使得旅游變得更加環保。

除了二維碼或者條形碼識別,景區票務系統同樣可以進行ID卡身份識別,可有助于逃票、違規二次進入等現象發生,并有助于控制景區的客流量。例如廈門大學限制游客數量是通過進入刷身份證的形式,這樣可以統計進入校園的人數并有效地限流。黃山風景區也可以通過身份識別對景區實現限流。

2.客流量控制。目前隨著外出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景區客流量控制的可行性越來越低。在旅游旺季的時候,景區客流量過多極大的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例如十一黃金周幾大熱門景點人流為患致使游客滯留在景區。所以應該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科學控制景區容量,如利用熱力圖搜索引擎可預知景區每個景點的人流量,每隔一刻鐘或半小時更新一次數據,使旅游者通過手機服務終端就可以實時掌握黃山景區游覽動態,合理安排游覽時間,避開擁擠人群,享受旅游的樂趣。除此之外,景區也可通過熱力圖搜索引擎了解景區的游客數量,并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前,信息提醒游客并準備限制人數,這樣才不影響景區內游客的旅游體驗。

3.多元化展現信息資訊。黃山景區的服務咨詢傳播途徑單一,使得游客在前往黃山之前對其了解不夠到位,對景區的服務情況、消費情況以及旅游線路等都不夠了解,最終使得旅游總是有遺憾。黃山景區應該通過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多元化的展現信息資訊。現今移動終端越來越普遍,黃山景區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該開發黃山旅游APP,提供黃山景區的旅游資訊,包括景區住宿、飲食、旅游線路,游客可以通過這款APP進行門票預訂,酒店預訂等,并可在線支付。除此之外,APP可以充當景區地圖,有導航的作用,并在導航中明確標志出重要地點,如洗手間等。官方微信平臺也可實時推送景區信息,使用者可以發送其想要了解的信息,比如發送(旅游線路),微信將推送黃山景區的旅游線路等。

黃山景區中的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仙人下棋等“怪石”,游客在沒有導游的帶領下基本看不出來,使得黃山的旅游資源不能完全的呈現在游客眼前,游客也失去了很大樂趣。黃山景區APP可以提供智能導游,游客通過導航地圖到達一處景點時可以選擇是否打開導游講解,打開講解之后游客可以對景點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講解提供的具體景點圖片,找到景點的具置,例如仙人采藥等景點。

除了移動終端推送服務之外,景區內也可通過LED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技術進行即時資訊互動服務。景區內的游客服務中心可以添加幾個高清觸摸屏,游客可以在此通過觸摸屏了解景區基本信息,并可以通過藍牙或者wifi將游客有用的信息進行傳輸。

4.提高體驗性。游客在產生旅游動機時會想對景區了解更多,黃山景區可以設計虛擬模擬系統,類似谷歌地球一樣,游客可以通過該系統大致對黃山的風景有一定的了解,黃山景區風景秀美如畫,奇松怪石栩栩如生,游客在使用模擬系統時,會產生想要親身體驗的想法,這可以增加旅游者對景區的興趣。

除此之外,黃山景區可以在其中幾個景點中設置互動活動,例如在迎客松景點處,游客可利用景區提供的ipad拍照,景區通過系統合成,制定成旅游雜志封面電子照片或者其他有創意的形式,并用藍牙或者其他方式傳給游客。這種體驗性的互動,可以大大增強游客的旅游體驗。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發展電子商務

黃山風景區占地面積較大,景區內的服務較多,食住行都有,所以景區發展電子商務可促進景區服務的多樣化。游客可以在景區網站或者景區APP購買景點門票并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例如支付寶進行支付。并可以在網站或者APP中多多舉辦一些活動,通過網絡和目標客戶建立聯系。在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同時也要健全網絡安全體系,保障目標客戶的利益。

篇8

為切實加強中心城區安全生產管理,明確中心城區各單位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現就明確中心城區安全生產管理責任體系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明確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全面推行“一崗雙責”制度,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建設“智慧、低碳、幸福”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則

1.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根據中心城區各單位分布區域,實行分塊管理,各單位主管部門承擔各主管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能,確保本主管單位的安全生產。

2.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各具有審批職能的部門,作為審批對象的安全生產監管主體,承擔審批單位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

3.屬地管理的原則。除相關部門負責安全生產監管區域外,中心城區單位所在地政府負責轄區內各類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和管理。

三、明確責任

1.用電安全:由區發改局牽頭協調,供電公司相關用電管理部門具體負責中心城區用電安全管理。

2.建筑工地安全:區級工程、受監工程由區住建局負責,其他工程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3.拆遷工地安全:區級(含部門)項目由區住建局負責,區拆遷指揮部對各拆遷工地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督促;區級以下項目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4.住宅小區安全:由所在地政府負責。物業管理公司由區住建局實行行業管理。

5.地下管線安全:按區專業管線例會制度相關規定由各管線權屬主管部門負責。

6.學校(含幼兒園,下同)安全:區管學校由區教育局負責,區管以下學校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7.醫院(含社區衛生服務站,下同):區管醫院由區衛生局負責,其他醫院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8.道路交通、橋梁安全:按道路、橋梁原有界定的管理等級分別由區(部門)、鎮各自負責。

9.商貿服務業(含餐飲業、住宿業,下同)安全:由所在地政府負責,區商務局對商貿服務業安全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區公安、質監、工商、消防等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進行監管。

10.游戲室、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安全:由區文廣新局負責,區公安、質監、工商、消防等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進行監管。

11.陵園安全:淹西陵園由區民政局負責。其他祭奠場所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12.宗教場所安全:由區民宗局負責協調中心城區所在地政府及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進行監管。

13.旅游景點安全:由區旅游局負責,區公安、安監、質監、工商、消防等職能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進行監管。

14.各駐中心城區的辦事處及辦公場所安全: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負責,沒有上級主管部門的由所在地政府負責。

15.注冊地與生產地跨區域的企業安全:按屬地管理原則由生產所在地政府負責。

16.其他安全:除科教城和上述明確的,其余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當地政府負責。

四、明確要求

1.高度重視。進一步明確中心城區安全生產管理責任體系,對于保障中心城區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維護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意義重大。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做好中心城區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安全、有序、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2.嚴明責任。各有關單位要認真根據中心城區安全生產責任分解要求,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制度,逐級分解,層層落實,明確責任主體,完善安全生產防范各項措施,有效防止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對監管不力造成安全生產事故的,將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篇9

關鍵詞:云計算;智慧城市;資源整合;數據中心;城市架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32-7783-03

Abstract: The fast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produced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mplicated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resourc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urban life. Wisdom city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solutions for the city problems and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cloud computing data center is the core, building independent design of wisdom city devia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system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hinking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sdom city.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cloud compu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Wisdom city;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data center; The city architecture

1 概述

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智慧城市將涵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場景,如教育、醫療、社保、娛樂等城市基礎服務,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社會治安管理、水電管網等城市基礎管理,金融、傳媒、物流等各種行業服務。智慧城市將全面提高城市各項職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設有著大數據量的存儲需求、高訪問量的社會公共查詢需求、多系統的綜合管理需求和多用戶的資源分享需求等,但現有的計算機已經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云計算的出現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它可動態的調節計算資源、實現大量信息數據的存儲與共享。通過云計算可以解決智慧城市中數據海量、隨時更新并且實時性要求非常高的計算問題。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和實現需要云計算,政務管理、交通管理,智能醫療、教育服務、居民生活等具體應用就更加離不開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計算與處理平臺。

2 云計算應用于智慧城市的優勢

2.1 平臺層的統一和高效能

通過現代城市中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的構架模式,將城市中的多臺服務器組成“云端”,通過云操作系統的調度,向智慧城市中的各個子系統提供一個統一的運行支撐平臺。它將內存、I/O設備、存儲和CPU等計算機資源整合成一個虛擬的資源池,為整個城市提供所需要的存儲資源和虛擬服務器等服務。與此同時,可借助云計算平臺的云操作系統對資源池內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切割、調配和整合,以滿足大數據量的存儲需求、高訪問量的社會公共查詢需求、多系統的綜合管理需求以及多用戶的資源分享需求等,優化資源分配,提高工作效能。對于智慧城市終端用戶來說,有了統一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便可直接通過智慧城市門戶官網、智慧城市APP等完成所需服務,而不必關注智慧城市各個子系統的運行模式,使城市生活更加簡單。

2.2 業務/資源調度管理

云計算將大量資源集中到一個公共資源池中,通過多主租用的方式實現資源的共享。與此同時,云平臺管理軟件將公共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智慧城市中應用的具體需求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包括增大或減少資源的要求。彈性的云服務可使用戶在任何時間都能得到所需求的資源,這樣既實現資源的多用戶共享,也有效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2.3 安全控制管理

云計算,將計算資源與存儲資源分離,并實現了多個用戶對同一公共資源池的共享使用。但在多用戶對同一資源進行共享使用時,就涉及到了用戶的個人信息管理、用戶存儲數據管理等各種安全問題;同時,眾多用戶共享同一公共資源池, 對資源池中的數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在云計算環境下, 基礎資源的集中化規模化管理, 使得原本存在于客戶端的安全問題更多的轉移到數據中心。從專業化角度,用戶可以借助云數據中心的專業人員和安全機制來保障業務的安全性, 而不用為此耗費自己過多的資源和精力, 全面降低了安全風險。

3 基于云計算的智慧城市架構

3.1 基于云計算的政務管理平臺――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政府信息資源可通過政務管理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其功能的實現也依賴于云計算的支撐。傳統的基于設備的資源共享系統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文件傳送、公共數據中心運維管理等無法實現高效率的使用與共享。

基于云計算的政務管理平臺不僅向公眾提供了可參與的網絡平臺,還可保證公眾的訴求有良好的回應。通過政務管理平臺,公民可以自助滿足對政府服務的各種需要,這些服務以開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云端,公眾可通過網站、APP等各種手段享受智慧政府的各種服務。因此,智慧政府可通過云計算這個大平臺來改善自身運作能力和運作效率,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核心動力。

3.2 基于云計算的交通應用支撐平臺――智慧交通

交通堵塞已經成為影響城市和諧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傳統的交通管理手段面臨大量的信息孤島問題,已經不適合如今的城市,結合目前城市交通現狀和需求,打造一套基于云計算的城市交通支撐平臺將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智慧交通的必經之路。

智慧交通指的是交通信息系統、通訊網絡、定位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與選線的交通系統的總稱。智慧交通依靠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中的傳感器,可以將整個城市的車流量、道路狀況、天氣、溫度、交通事故等大數據量的信息實時收集起來儲存在“云”端,通過云計算中心動態的分析并計算出最優的交通指揮方案和車行路線,并將這些信息通過無線通信、有線廣播、電子顯示屏、互聯網、車載器等方式向出行者、駕駛員,從而保障人與車、路、環境之間的信息交互,進而提高交通系統的效率。

3.3 基于云計算的醫療服務支撐平臺――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通過打造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智慧醫療將打破傳統的醫學思維方式,改變醫療服務繁雜的現狀,確立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方式,規范、簡化醫療環節。

智慧醫療可以整合現有醫療機構的設施,形成統一的“醫療云”,并收集醫療機構的號源統一存儲在“云端”,使公眾可以通過網絡、電話、APP等各種渠道進行預約掛號,解決“一號難求”的問題;公眾可按預約的時間前往醫院就醫,免去了醫院排隊的時間;智慧醫療還可以推出“市民健康卡”,市民通過“健康卡”進行自助掛號、自助繳費、自助打印檢查結果等自助操作,市民更可以通過“健康卡”進行診間繳費,在醫生開出檢查單的同時就可完成繳費,之后患者便可直接去做檢查或者拿藥,極大的優化了就醫流程,提高了醫療行業的效率;遠程醫療可使病人在普通醫院享受到大醫院專家醫生的診療服務。

3.4 基于云計算的教育支撐平臺――智慧教育

智慧是教育永恒不變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啟迪人們的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教育有了新特征,教育本身被賦予了智慧的內涵,以智慧的教育啟迪智慧,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之路,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新階段。

智慧教育并不是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的簡單累加,它需要以智慧學習環境為技術支撐、以智慧教學方法為催化促導,以智慧學習為根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到現在仍然不能實現智慧教育主要是因為教學方法單一,不能很好的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豐富教育手段,改善教育方法;教學環境孤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困難;學生學習僅僅局限于教師教授,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云計算的出現為智慧教育帶來了希望與可能,是智慧教育實現智慧的所在。云計算的核心在于計算與存儲功能的虛擬化、集中化,可實現教學資源的快速統整與共享,改善教育現狀。

基于云計算的教育支撐平臺將全面整合教育系統中的各種優質教學資源、平臺、應用等,構建一個統一的智能開放架構的云計算平臺,為用戶提供租用或免費服務,滿足用戶通過各種終端應用完成教學、學習、管理、科研、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實現教育信息、獲取教學資源、開展教學互動、統計教育信息與數據、形成科學決策、實施教育評價、開展協同科研等系列教育活動。

3.5 基于云計算的居民生活應用平臺――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可實現社區內的充分聯通,達到人與物、人與人的全方位交流,有助于解決民生問題,以及日漸復雜的城市管理問題。

云計算技術將全面整合社區內的物業、家居、監控、醫療、教育等各種資源,集成物業服務、家居服務、醫療服務、教育服務、安保服務等業務,集中智能化處理社區中的各種資源信息,向社區居民提供各種信息和應用服務,實現社區服務的高效運行,為住戶提供一種安全、舒適、方便、快捷和開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間。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打造最優秀的城市單元,解決城市管理難題。

4 云計算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意義

4.1 云計算讓城市更加智能化

云計算平臺以其空前強大的數據分析計算能力,成為智慧城市的“大腦”,全面協調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對城市中海量數據的計算以及存儲,并可提高城市中各種資源利用率,節約智慧城市建造成本。智慧城市包含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個多應用、多行業、多系統組成的復雜的綜合體。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累積了大量數據信息,并且在城市的多個應用系統之間存在資源共享與信息交互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各個應用系統均需要存儲在“云”中的各種數據,用于實現各自功能。如此眾多而繁復的系統需要多個強大的信息處理中心來進行各種信息、各種數據的處理,所以說,云計算的特點能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計算模式和服務模式,以其海量的存儲能力和可變化的計算能力著稱,并且它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使用戶能夠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平臺上使用,極大的發揮了網絡資源的價值和優勢,減少了對終端平臺的依賴性。云計算對智慧城市的各類應用做出了有力支撐,以建設云計算為核心, 打造各類不同的云技術, 如電子政務云、醫療云、市政云、交通云、教育云、安全云、社區云、旅游云等, 已經成為智慧城市建設較為廣泛的應用模式。這將改革整個城市的發展模式,極大的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促進城市各個方面健康快速發展。

4.2 云計算有利于整合城市的信息資源,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

城市各個領域之間是“相互依賴”的,是一種網狀關系。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充分了解城市中的信息,分析城市各個領域之中改的網狀關系。智慧城市將城市中的人才流、物資流、信息流、資源流、資金流等信息儲存在云端,全面整合城市的信息資源。

融合是智慧城市的本質所在,它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相融合,在融合過程中將產生一系列的新型行業,如快遞、網絡運維管理、高端網站建設等,這些行業將間接推動城市傳統支柱產業的發展。在構建基于云計算平臺的智慧城市的過程中,需要先一步建立智慧政府,再以智慧政府為核心,解決交通、醫療、教育、居民生活等一系列社會管理服務問題。云計算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協力推進,更需要注重整合相關信息資源。智慧城市建設要高度重視信息的挖掘、整合與再應用。而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其重要功能就是整合資源,為應用提供強大的支撐,是信息能夠全方面的共享,為預測和決策提供有力的智慧參考,從而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 例如,城市在多年的建設中以及開發了多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應用平臺,這些系統中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源。但這些平臺式相互獨立的,彼此之間沒有信息交互與資源共享。同時,大量而重復的系統平臺使得各行業出現了設備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等問題。云計算中心的建設,能夠有效整合設備硬件資源和信息數據,支撐更大規模的應用,處理更大規模的數據,并且能夠對數據進行更深度的挖掘,從而為政府決策、企業發展、公眾服務提供更好的平臺。

4.3 降低信息共享的總體成本

云計算的突出特點,在于實現資源共享。采用云計算方案構建的智慧城市將提高城市基礎資源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此外,云計算還可以有效的節能能源,設備資源在夜間負載低時,可以將業務轉移到部分物理資源上,而將其他空閑的物理資源關機或轉入節能模式。云計算數據中心通過集中的資源管理,降低了日常維護工作量,大量的工作都轉移到后臺由專業人員完成,從而降低管理維護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云計算數據中心通過資源整合、統一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資源共享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化的門檻,使更多的單位和企業走進信息化時代,提高工作效率。

4.4 智慧云將以多種形態支撐城市發展

信息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基礎,人們對信息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相對于各行行業混雜的公眾云,行業云能夠提供更豐富、更有層次、更專業的信息服務,能夠深度挖掘行業數據信息,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如針對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患者信息、電子病例等的醫療云,針對道路信息、車流量、天氣、溫度等的交通云,針對商業組織的市場情報與服務的商業云等。多個不同層次、不同大小的行業云形成一套有機的城市生態系統,支撐起智慧城市的建設,推進智慧城市的發展。

4.5 節約能源,讓城市綠色化

龐大的基礎軟、硬件資源將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綠色而節能的使用這些資源是每個行業的必然追求,也是云計算發展的初衷之一。

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模式是將公共資源池租給多個用戶使用,將多個硬件資源集中起來,使用專業合理的方式維護設備,降低能耗。同時,按需分配資源可有效的提高資源利用率。在夜間,數據中心整體負載降低的情況下,可將空閑資源轉入休眠模式或直接關閉機器,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的節能運行。

5 結束語

智慧城市的發展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實現對城市生活環境的透徹感知、城市資源的全面調控、城市中各個部分協調配合、城市方方面面便捷運作、人和城市之間和諧共贏等。而云計算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點,更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大力發展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首選。

參考文獻:

[1] 吳吉朋.淺談云計算與智慧城市建設[J].電子政務E-Government,2011(5):23-27.

[2] 房秉毅,張云勇,李素粉.基于云計算的智慧城市平臺設計[J].信息通信技術,2013(6):6-11.

[3] 張永民.解析智慧技術與智慧城市[J].中國信息界,2010(4):38-41.

[4] 方媛,林德南.智慧醫療研究綜述[J].新經濟,2014(3):70-72.

篇10

當前,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計算等新技術逐步廣泛應用,各行各業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深化,信息化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互聯網+”和“信息化”將對生產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結構、組織形式發生重大變革。“十二五”期間江蘇信息化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在信息化的新形勢下,“十三五”期間江蘇如何保持優勢和發掘潛力值得研究。

二、 “十二五”期間江蘇信息化發展成效

“十二五”期間,是江蘇信息化進程中成效顯著的5年。全省上下緊緊抓住“互聯網+”行動、“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深入推進智慧江蘇建設,深化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應用,全省信息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

(一) 智慧江蘇建設深入推進,地區信息化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在全國的位次實現了再進位、再提升,截至2015年底,江蘇信息化發展水平指數達到89.17,躍升至省區第二,跨入全國信息化高水平地區;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指數達59.22,居全國第一;信息社會指數位居各省區第四位。

(二)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成為江蘇重要戰略性設施資源

“十二五”期間深入實施“寬帶江蘇”專項行動,大力提高城鄉寬帶接入能力,率先開通了南京骨干直聯點。省政府與四大電信運營商簽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信息基礎設施能力顯著增強。南京、蘇州等市成為國家首批“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和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到2015年底,全省光纜線路長度超過200萬公里;寬帶接入端口5680萬個,接入用戶數達2225萬戶;移動通信基站30.3萬個(其中4G基站數13萬個),移動電話用戶達8833萬戶,其中4G用戶達3356萬;信息終端普及率達190部/百人,有線電視普及率達95%。目前,江蘇網絡就緒度指數達到89.09,穩居全國前列。

(三) 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成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動力

江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126家超百億工業企業普遍應用信息化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全省大中型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和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均達到50%,企業兩化融合整體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全省119家企業列入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試點,數量居全國第一。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92.17,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

(四) 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推動城市公共服務更趨普惠包容

江蘇率先啟動智慧城市群建設,積極推進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入選城市規模數量全國第一。揚州、淮安和南通三市被列入首批中歐智慧城市合作試點。無錫、南通、常州、揚州、鎮江、泰州等6市以及12個區縣(園區)分別被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等列入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入選城市規模數量全國第一。

(五)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迅猛發展,帶動產業持續變革轉型升級

江蘇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居全國第一,10年年均增長30%以上。2015年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3.1萬億元,比2010年同期主營業務收入1.85萬億增長67.6%,總量位居全國第二。物聯網產業基地園區建設扎實推進,以無錫為核心,蘇州、南京為支撐的物聯網產業聚集區初步形成。

(六) 信息消費創新應用大量涌現,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拓展城市公共服務新渠道

2015年上半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超過1600億元,增長25%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業超過550億元。大中型企業電商應用全覆蓋順利推進,全省75%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建立了銷售、供應鏈管理等互聯網應用模式,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超過300家。農村電商發展初具規模,宿遷市正常經營網店已達3.2萬家。蘇寧云商、途牛旅游、焦點科技、同程旅游、蘇州蝸牛科技、江蘇365網絡、好享購等進入全國互聯網百強。

三、 “十三五”時期江蘇信息化發展對策建議

(一) 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十三五”期間,江蘇應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持續推進“寬帶江蘇”建設,加快城域網智能化改造,拓寬寬帶互聯網出省中繼帶寬,打造全光纖、寬帶化接入網絡。大力推進“無線江蘇”建設,加快4G網絡的應用普及,盡快實現市、縣城區主要公共區域的免費WiFi全面覆蓋;提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IPv6,大力加強5G通信網關鍵技術攻關和培育孵化,推進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建設,打造全國下一代未來網絡產業化基地。

(二) 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

江蘇不僅是文化大省,也是網絡大省,應進一步推動文化與網絡深度融合。在“十三五”時期,應推動文化內容數字化。加快建設文化數字內容系統,支撐平臺的關鍵技術開發。大力促進文化傳播網絡化,支持傳統文化企業發展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等互聯網新媒體,加速內容集成和數字傳輸綜合平臺建設。加強對文化創意設計的支持力度,努力建成一批“互聯網+”創意設計產業基地。

(三) 繼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

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治理網絡空間,要與治理好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全方位的投入。為此,江蘇應繼續健全網絡社會安全管理法規規章,落實網絡網址實名登記制度和網絡運營的法律責任,提升依法管理網絡的能力。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加強網絡管理力量和技術手段建設,健全網上網下相結合的綜合防控體系。實施網絡輿論生態治理,有效凈化網絡空間環境。逐步健全對網上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監測、研判、預警、處置機制,嚴厲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

(四) 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1. 以“互聯網+”引領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江蘇農業現代化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江蘇應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推動互聯網嵌入現代農業,發展精準農業、信息農業和智慧農業。

2. 以“互聯網+”為重點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江蘇應加快構建新載體、應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將兩化深度融合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舉措。建設全國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區,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大力促進信息技術向設計、市場、生產環節滲透,努力推動生產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細轉變。穩步推進制造業裝備由機械化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提升。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程,應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搭建智能制造國際合作平臺,大力支持智能制造核心關鍵技術、智能化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深入推行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制造,同時鼓勵發展眾包設計、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網絡生產新模式,推進數據管理、研發設計、工程服務等制造資源開放和共享,構建網絡化企業集群。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推進“互聯網+制造業”,制定實施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實現設計數字化、產品智能化、生產自動化和管理網絡化。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促進企業管理軟件普及推廣應用。

3. 以“互聯網+”推進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催生了服務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互聯網與服務業各領域的融合,促進了服務業的社會化分工重組,催生出網絡購物、互聯網金融、在線租車等大批新興行業和新型業態。

一是大力發展分享經濟。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參與提供服務者約為5000萬,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5.5%。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江蘇是服務業大省,信息基礎設施完善,網民數量眾多,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具備發展分享經濟的條件。應重點支持快遞業、家政服務業、教育業、培訓業、新聞業、租賃業、廣告業、創意業、健康服務業等領域,整合利用分散閑置社會資源,促進分享經濟拓展領域、快速成長。創新分享經濟模式,積極發展眾包、眾智、眾扶、眾籌等新業態。規范市場準入,建立健全行業標準,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機制,營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建立多種互聯網共享平臺,完善網絡信息安全體系,為分享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加快建設互聯網平臺載體。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對于做強做大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持續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穩健增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和京東在內,全球15大互聯網公司均基于平臺模式運營,而據哈佛大學托馬斯?艾斯曼的研究表明,全球最大100家企業中的60家主要收入來自平臺模式。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平臺經濟的重要形態,江蘇擁有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蘇寧易購、中國制造網等一批本地平臺起步較早,并處于行業領先位置,有條件打造一批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網絡銷售平臺企業。下一步重點是培育大宗商品、物流專業服務、跨境貿易、信息資訊服務等電商交易平臺,引導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發展。

(五) 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引領治理創新

總理在2016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就是要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一站式、全天候、零距離的網上政務服務。全國各地涌現出了一批政務服務改革的創新典型。在推動信息共享和平臺互通方面,浙江建設統一電子證照庫,匯聚37個省級部門860萬條數據,通過政府自身數據共享驗證減少公眾不必要的證明;在強化權力監管方面,浙江、江蘇、貴州、甘肅等地推動省、市、縣政府權力網上運行,對權力事項統一編碼,為每一項權力編發“身份證”,推動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力、統一平臺之外無審批。在優化辦事服務方面,江蘇積極推動 “多評合一”和“多圖聯審”,極大縮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下一步重點是加快建設省市縣一體化政務服務云平臺、交換數據服務平臺、12345熱線服務平臺,健全投資項目在線并聯審批和監管平臺,全面實行省級行政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完善統一規范的網上辦事大廳和實體大廳,打造“線上線下一體、五級互聯貫通”的政務服務平臺。

(六) 進一步加強智慧城市群建設

各地區的“智慧城市群”相繼出現,廣東開始主導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陜西主導建設關中智慧城市群、江蘇重點打造蘇南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群的建設可以充分發揮單個城市的比較優勢、實現城際的互聯互通,提高城市群的綜合競爭力。“十三五”期間,江蘇應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和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提升公共服務便利程度和普惠程度。加強信息技術在社會治理領域集成應用,促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同時,推動建設全省統一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臺,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支持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推進無錫IEEE智慧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