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的價值觀范文
時間:2023-07-18 17:3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本文主要從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培養是終身體育形成的基礎、加強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培養是時展的要求、體育價值觀是支配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認識基礎和精神支柱、適應全民健身的需要和豐富理論研究的需要等5個方面闡述體育價值觀的作用。
關鍵詞 體育 價值觀 全面健身
從世界范圍的體育發展軌跡來看,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生活化是當代體育發展所展示的新潮流。在急劇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體育已從少數人專門從事的職業和少數社會成員享有的消遣和娛樂方式,擴展為現代人終身體育的需要和生活習慣。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與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這必然會引起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和價值關系的轉化。價值觀是人們區分好壞、美丑、益損、正確與錯誤、符合或違背自己意愿的觀念系統,它屬于意識形態領域,是客觀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產生的思想文化觀念,它直接影響著個體對各種事物和行為的判斷,讓個體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向著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方向或目標去做[1]。體育價值觀作為價值觀的特殊形態,是人們關于體育和體育現象對人或社會的重要性所持有的認識和評價,是支配人們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認識基礎和精神支柱。大學階段是各種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就體育而言,大學生有沒有一個健康穩定的體育價值觀將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和良好個性的形成以及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當前抓緊對大學生體育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和培養,不僅有利于學校制定正確的體育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為學校體育的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價值觀念,有利于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從而使得我們所開展的體育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轉型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的需求朝著多層次、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體育不僅要為社會政治、經濟服務,而且也要滿足人的需要,為人的全面、自由、和諧、平衡發展服務。從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內部和外部、微觀和宏觀的各個層面深入剖析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基本特征及其這些特征產生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原因,及時提出正確處理大學生體育價值觀與終身體育協調、均衡、全面發展的關系[3]。我們應當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構建一套較為完整的、適合中國本土的現代化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理論框架,并且指導我們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組織形式和教育評價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讓終身體育價值觀真正成為大學生體育價值觀形成的基礎。
一、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培養是終身體育形成的基礎
體育作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水平。在終身教育思潮發展的影響下,教育家們提出了“終身體育”這一概念。曾有外國的教育家明確的指出:“應該更好的使體育和整體的終身教育結合起來,把它從單純的肌肉作用,及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它與智力的、道德的、藝術的、社會的和公民的活動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國外的一部分體育教育理論的先行者也指出:“具有延續的、終身性的體育運動,這就是終身體育的基本內涵。”綜上所述,我們所提出的體育新價值觀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只是在傳統的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長期被人們所忽略。在現代社會中,終身體育的概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相當一部分人認識到終身體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是人們正常生活內容的一部分,且必將成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從這個角度上可以看出,學校體育是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環節,它將決定著終身教育的基礎。相對于學校體育的傳統價值觀來說,終身體育價值觀是一項長遠的效益,是對傳統體育價值觀效益層次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
二、加強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培養是時展的要求
學生是學校體育的主體,學生對體育有著多方面和多層次的需要,引導學生的合理需要是學校體育思想的主要內涵,也是近年來學校體育思想發展的熱點。縱觀學校體育的歷史,不難發現,學校體育與社會的發展總是息息相關的,社會需要和主體需要也是緊密相連的。社會進步必然要對人才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社會需要的標準勢必就會發生變化,學校體育目標也就必須相應地做出調整。毋庸諱言,作為以培育學生、促進學生社會化為己任的學校體育,無論是體育思想還是體育價值觀念,都要順應社會潮流而轉變,要使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個性的優化、競爭意識的培養等方面,進一步發揮其它課程難以替代的優勢,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素質結構,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發展和滿足時展的需求。
三、體育價值觀是支配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認識基礎和精神支柱
體育價值觀與學生自我的體育目標是一致的,只有具有了這種一致性,體育活動才有意義。人們只有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才有可能主動地選擇它、利用它,以滿足自身的體育需要。人們的體育行為總是在一定的體育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的,例如:一個人,只有具有了很強的健美體育價值觀,才有可能為了達到健美的目標,主動選擇各種各樣的能夠促進健美的體育運動手段去進行實踐運動。一個為減肥鍛煉的人與為健康鍛煉的人,雖然同樣認真的做著同一個動作,由于他們具有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念,所以,他們所期望的與可能實際獲得的結果也大不相同。體育價值觀是人們自己制定體育目標,選擇體育活動形式的基礎。
四、適應全民健身的需要
在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為促進群眾體育的發展,加強國民的體質水平,國務院適時推出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計劃》),提出了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是“經過努力,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使體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國民體質與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明確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發展群眾體育的高度重視和對全國人民的關懷。《計劃》的實施對于提高人們的體育意識,轉變人們的體育價值觀念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和領導下,各種群眾性的體育和娛樂活動不斷推出,一股勢不可擋的體育熱潮在我國大地興起,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廣大群眾從中深深地體味到體育價值的存在。因此《計劃》的實施對轉變我國大眾的體育價值觀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五、豐富理論研究的需要
未來社會對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當前我國提出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因。隨著素質教育思想提出以后,通過反復的討論和理性的思考,人們理解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明確了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關系,素質教育思想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學校體育思想也打上了素質教育的烙印,學校體育納入了素質教育體系,并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學校體育價值觀的重新審視,使學校體育與人才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起了更廣泛的聯系,體育的多功能特點也進一步為人們所認識。
參考文獻:
[1] 楊德廣等.中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楊文軒等.體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楊闖建.河南省城市中學生體育價值觀現狀及培養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篇2
論文摘要:隨著商品經濟的日益發展,大量的帶有很多商品意識的新觀念隨之出現了。因而,深入探討現代人體育價值新觀念,不僅能直接掌握人們對體育所持的觀點、態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又能間接了解人們對體育自身發展的需求方向和內容。對于體育決策學、社會學、未來學、管理學、訓練學和體育教學的內容,以及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是一個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1、前言
所謂體育價值,是人們對體育這一社會現象總的認識和評價。伴隨著商品經濟和商品意識的日益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相對提高,家庭負擔的逐漸降低,可供消遣的余暇時間增多,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以及多渠道大容量的社會宣傳,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和評價,已遠遠超過了“增強體質”的范疇。
深人探討現代人體育價值新觀念,不僅能直接掌握人們對體育所持的觀點、態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又能間接了解人們對體育自身發展的需求方向和內容。對于體育決策學、社會學、未來學、管理學、訓練學和體育教學的內容,以及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具有很高的指導性意義,是一個十分重要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2、現代人的體育價值新觀念
2.1體育社會化觀念
隨著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逐漸改善,人們對參加體育運動的自我要求日趨強烈,人數不斷增加。“時間就是金錢;健康即是財富”的觀念,人人皆知。所以,參加體育活動已成為一種時髦的風尚,高雅的社會活動。據報道:原聯邦德國僅體育協會會員就占全國人口的25 %,美國有70%的人關心體育發展,42%的人每天參加體育活動。
隨著體育人口增加,一些傳統的觀念,得到了重新的解釋。如:對人體美的欣賞的改變,為適應現代審美觀點的要求,符合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各種要求。“終身體育觀”同商品一樣滲透到社會、家庭和消費市場的每個角落。人們需要參加體育,體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體育人口驟增的同時,人們期望得到活動的空間和物質保證。這些期望對政府部門的要求也就更新、更高。因此,對體育社會化的理解,不能僅看體育人口的增多程度,還要看:國家管理機構設置是否健全;國家對體育的投資情況,體育消費的比例;體育生產是否滿足社會需要等等。不考慮上述各種因素,體育社會化發展可能存在盲目性。社會化體育的發展需要領導、組織,需要宏觀控制和微觀管理,要借社會的支持,才能長盛不衰。
2.2多維體育觀
體育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從小體育觀向大體育觀的根本轉變過程。
人們對體育價值觀念的認識,是從過去的“狹隘體育觀”中逐漸形成現代人的“多維體育觀”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不僅從個體功能和生物角度認識體育,而且還從體育對社會、心理、經濟、人類思想意識的影響,以及休育本質功能等多角度,多學科地認識體育。它比以前更為清晰、正確和全面。它對于當今國家體育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各個層次上的決策,體育科學研究,以及群眾體育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概括起來講,現代體育多功能表現在:(1).體育能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時尚和社會風氣;(2).體育可以提高民族素質和凝聚力;(3).促進生產力的提高,發展生產和經濟;(4).促成全面教育,為社會培養身心強健,適應力強的青年一代;(5).促進人們的心理平衡,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6).培養現代人的競爭觀念和不斷奮發向上的斗志;(7).加強各國,各民族和人際之間的交往;(8).發展社會文化,提高人們消遣、娛樂水平;(9).醫治疾病,創傷,健力強體;(10).探索人類生理極限,發掘發展人體潛力。
2.2.1體育勞務商品觀念
體育屬于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許多體育勞動也是以活動形式直接滿足消費者文化生活需要的過程。從現代經濟角度看,體育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是消耗性部門,而是一個具有明顯經濟效益的產業,這個觀念,長期以來不被我們所認識,如今正隨著經濟發展的程度,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其表現除了被人們已證實過的:可以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減少醫療費用和工時損失;刺激體育產業的發展外,還有以下幾點更新的認識:
1).體育勞務是商品。凡是用來交換的體育勞務都可以成為商品。那么,體育人才、比賽、旅游、技術咨詢、信息傳播,以及體育療養、游戲、教學與訓練等等體育勞務,都可以成為商品,進行有償服務或交換。對此,現代人已經有了許多嘗試。早在1987年9月,大連足球學校與首鋼公司達成了一項運動人才有償轉讓協議,該校將1972年齡組的15名足球運動員,以每位30 , 001)元“價格”,轉讓給首鋼。這個例子,就使30多年來,一直反對“運動員商品化”的我國各級體育決策者和傳統觀念,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強烈的“商品觀念”的沖擊。
2).體育勞務付費符合商品交換原則。體育勞務既然是商品,它就具有生產性和交換性。同物質商品一樣,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目前人們認識到,搞體育也要有經濟觀念,體育也要強調投人和產出。過去幾十年來,我國體育的行政型、供給型的管理體制,暴露出經費短缺、經濟力量不夠的矛盾,已成為體育發展的障礙。在體育勞務商品觀念的影響下,體育勞務市場的開放、體育技術成果的轉讓、體育科研的有償服務、專業人員的有償培訓、體育勞務的出口、體育設施、場館管理的轉變等等,已經在開展起來。如:早在1986年全國僅體育場館的收人就高達4,800萬元,場館總收人達到百萬元以上的省市有13個,3 , 001)多個可供開放使用的場館中,有234個收人大于開支,全國場館自給率達40%。采取收費的做法,不但提高了場館利用率,還積累了資金,實現場館經費自給,減少國家補貼。同時也減輕了國家負擔,有利于發展體育事業,更方便了群眾。又如:湖北省有些業余體校,把初級業余訓練由國家拿錢“請來訓練”的模式,轉變為“自費”、“收費”訓練,得到了社會支持和人民群眾的認可。
2.2.2體育培養競爭觀念
競爭意識是現代人重要素質之一。現代大生產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近似于體育中的比賽。在機會相等的條件下誰的節奏快、反應及時、競爭意識強,誰就有可能占據優勢,獲得勝利。人們發現,培養競爭意識的最好手段是參加體育運動。
2.2.3體育產業的發展,能促進社會經濟繁榮
體育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占有一定量的位置,與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關。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其體育實力往往也很強大。反過來,隨著體育運動的加強,經濟又會受益,體育事業的開展,體育設施的發展健全、人們余暇時間增多,都有力地刺激了體育業的發展,如體育旅游、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運動營養食品和各種各樣的體育經營業等等。美國的“體育復合體”每年可以創造1000多億美元的利潤,其經濟收人僅次于占國民經濟收人第一位的汽車業。在國際上,甚至主辦大型運動會也成了點利的手段,23屆奧運會主辦單位就凈賺2.15億美元。24屆奧運會利潤達到3億美元以上。
2.2.4體育社交功能觀念
體育具有大眾化和社會化的特點,它也成為提高商品知名度,拓展市場的良好媒介;它可以打破國界、語言的限制,促進睦鄰友好,增進民族團結,加深人際了解。例如,乒乓外交,豐田公司系列體育大賽所帶來的巨額經濟效益等等,就足以證實這一點。
2.3學校體育時空延伸觀念
體育在學校中是人人必須接受的學科,它對于培養現代人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過去人們對學校體育時空觀的認識比較狹窄;教學觀念單一,只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鍛煉及其效果,忽視了學生走向社會后,身體和精神上的需要。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終身體育觀的出現,學校體育的思維度大大地延伸了,空間更加廣闊。學校體育已從教學的、教育的、社會的、生物的、心理等多維空間加以考慮。既注意近期效益,也追求長遠效益。就其學校體育教學觀念講,更新的主要表現在:
1).從單純的身體教育觀向生物、心理、社會體育觀轉變,注意學生心理、群體意識和社會性發展;
2).從被動的體育教學觀向主動的體育教學觀轉變。通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注意發展學生主體作用和能動性,強調培養個性。
3).從統一的體育教學觀向靈活的體育教學觀轉變。一改過去全國一本書,共上一樣課的做法,把死板的教學大綱,變為靈活多樣的大綱,結合實際情況和需要,區別對待,充分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滿足了個性需要,適應現代人身心發展的需要。
4).從傳統的體育競賽教育觀向培養競爭意識觀轉變。把單純參加體育競賽活動,轉變成為培養競爭意識的方法。讓體育的競爭思想,遷移到學生頭腦中,以便適應社會化大競爭的需要。
3、小結
1).商品經濟日益發展下的體育價值新觀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經濟情況的發展,可供消遺的余暇時間的增多和現代社會工作與自身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
2).現代體育運動的價值是多維的,多功能的和多樣化的。
3).現代體育運動也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并且日益商業化。體育勞務是商品,它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創造財富,經濟效益可觀,在國民經濟總收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4).現代體育運動在和平年代,對于培養現代人必備的競爭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培養方法和手段。
篇3
摘 要: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和價值觀量表,考察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價值觀的關系。結果表明:1) 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價值觀3個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在社會目標和個人目標上,體育專業大學生得分低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而行為方式上,體育專業大學生得分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2) 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總分顯著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對健康的擔心”上,體育專業大學生得分顯著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得分。3) 相關分析發現,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主觀幸福感的大多數維度都有顯著相關。
關鍵詞:價值觀;主觀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402-03
The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Values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LIANG Ri-zhong, CHU Yue-de, WANG Ying-ch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General well-being scale and the values measuring form were administered to sport major and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and values, Sport major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 in sexu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han general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port major and general students hav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two respects.
Key words: values; subjective well-being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就已明確指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1],常能體驗到幸福感的人就是一個心理健康成長的人[2],因而它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指標,幸福感高則心理健康水平高[3]。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它是個性心理的核心成分[4]。價值觀會影響個體的社會適應和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從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5]。筆者認為,體育專業的學生與其它專業的大學生雖然有著相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處于相同的年齡階段,但由于所接受專業課教育以及所處的學習環境不同,他們的價值觀和主觀幸福感可能存在著某些差異,為此,筆者對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以期能為開展本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廣西高校在校二年級本科大學生為被試,共發出問卷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問卷536份,有效率為89%。被試年齡范圍18~24歲,平均年齡為19.6歲。其中體育專業266人,非體育專業27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種測查工具,用來評價被試對幸福的陳述,問卷可以計算總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國內段建華對量表進行了修訂[6]。問卷共包括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和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和松弛與緊張6個維度。本研究中,各維度的克倫巴赫α系數在0.69~0.89之間,達到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1.2.2 大學生價值觀量表 本量表是由張宏如編寫的一種自陳式的大學生價值觀量表。量表包括社會目標、個人目標和行為方式3個維度。本研究中,各維度的克倫巴赫α系數在0.76~0.83之間。
1.2.3 研究程序與數據處理 采用集體施測的方式搜集問卷,當場收回問卷。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的差異檢驗 以價值觀的3個維度為組內變量,以體育和非體育2個專業為組間變量進行混合設計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組內變量的主效應顯著( p
表1 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的平均數(M±SD) 比較
注:*** p
然后,分別考察在價值觀的3個維度上,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學生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結果表明,在社會目標上,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存在顯著差異( p
2.2 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總體比較 計算個體在問卷所有項目上的得分,體育專業總得分為81.37,非體育專業得分為79.28。總體來看,兩類人群的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75),說明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體驗到了更多的積極情感。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發現,體育專業學生總體幸福感總體得分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經檢驗顯示差異達到顯著( p
2.3 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差異檢驗 以主觀幸福感的6個維度為因變量,以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為自變量進行多元方差分析。結果表明,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上存在顯著差異, F(6,529)=4.16,p
表2 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平均數
( M±SD )比較
注** p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體育專業學生由于專業性質的關系,體格、體能、健壯等因素占據優勢,身體自尊水平較高,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相貌感覺較非體育專業要好,對健康擔心的程度較少,因而得分較高。另外,可能還是因為體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壓力方面較非體育專業學生輕松,非體育專業學生課程多,還要有英語考級,多數同學認為壓力大,運動與鍛煉的時間少。這也是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對健康的擔心”因子上有顯著差異的原因。
2.4 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計算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得分之間的相關,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的相關(N=266)
注 **p
價值觀的社會目標維度與主觀幸福感的“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存在顯著相關,與“松弛與緊張”相關不顯著( p>0.05),價值觀的個人目標則與主觀幸福感的“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馳與緊張”六個因子全部相關顯著,行為方式除了與“對健康的擔心”因子負相關(p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 體育專業和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價值觀3個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在價值觀的社會目標、個人目標和行為方式3個維度,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存在顯著差異;
2) 體育專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總體水平高于非體育專業;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對健康的擔心”高于體育專業大學生;
3) 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大多數維度的相關達到顯著的水平。
3.2 建議 1) 注重人格塑造,培養健全人格。體驗幸福是一種能力,而人格對這種能力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人格教育幫助大學生構建合理的人格結構,從而培養體驗幸福感的能力。
2) 加強價值觀教育,改善大學生幸福感。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環境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因而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不穩定的,因而要加強結合多方面力量的參與,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這將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張旭東,車文博.挫折應對與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03.
[2] 譚春芳,邱顯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723-726.
[3] 王雁,王春萍,孫延超,等.貧困醫學生心理健康、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受的關系[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67-69.
[4] 邱禮會吉爾.高職學生人生價值觀現狀及教育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4.
篇4
高校擴招后如何培養大學生體育價值觀,不僅只著眼于學生在校期間的身心發展,而應考慮他們今后健康工作40年、快樂生活一生。因此,研究大學生體育價值觀,探討體育教學一些規律性東西,從而對促進我們體育教學有一定意義。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隨機抽取重慶交通大學04、05、06級三個年級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由于學校專業限制,男、女生比例為4:1。
(二)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采用不記名發放問卷共300份,每個年級100份。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300份,回收率100%。2.數理統計法,所有原始數據均經過邏輯歸類統計處理。3.文獻資料法,查閱并分析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大學生體育價值觀的現狀分析。1.對體育鍛煉的作用和意義有了充分認識。從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作用和意義有了充分認識,尤其是對健康的身體與肩負的重任之間的密切關系,對未來的使命,對自身的體格、體能等方面的要求有了較高的認識,認同率達到88.6%。這和我國多年以來推行“終身體育”的體育教學改革密不可分,積極投身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增進健康,健康工作40年、快樂生活一生這一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受;2.塑造健美身材和培養社交能力已融入大學生體育價值觀之中。從表1第4、5類持肯定態度的人數比較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把體育鍛煉與健美、體育鍛煉與鍵心等緊密結合并聯系起來,塑造健美的身材、健康的心理,充分體現了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的愛美心理。同時追求體育活動中身心的緊張、刺激和同學間交往的平等、自由、無拘無束來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3.社會的發展和激烈的競爭需要心理壓力的釋放。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大學校園已經融入整個社會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緊密聯系在一起。大學生在學習、就業、深造、評優評先等諸多方面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從表1第6、7、8類可以看出,相當多的大學生把體育活動用來緩解心理壓力、抒感,同時在體育活動中培養自己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4.體育價值觀理解的偏差。一部分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對體育課和體育鍛煉表現出一定的被動性,將短期目的確定為終端目標,如果一但實現,他們鍛煉的熱情和欲望也將隨之消失,這些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具有消極性和盲目性的一面。
(二)對學校現有體育條件能否滿足學生成材需要的分析。1.對體育實踐課教學普遍認同。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體育實踐課教學普遍表示滿意,一年級的基礎教學課能對學生身體素質有較大的提高,是對中學階段體育課的補充和延伸,二年級所開設的專項選修課不僅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增強體質、發展能力,更主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更深入的學到一己之長,并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2.體育理論教學是大學生終身體育理念形成不可缺少的環節。從表2第3類調查發現,大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需求非常迫切,對我們現階段體育理論課教學的不滿意度達到65.3%,這是對現階段體育教育的一個沖擊。要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僅僅只是教會學生能完成幾個動作,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論上對所學技術有一個延伸和提升,大學生的這種需求應引起我們在體育教學中的注意和重視;3.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能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競賽,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不僅能增進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精神,而且能滿足課余文化和社交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時能滿足學生對個人情感的最大抒發。事實上很多學生在中學階段由于學習壓力無法參加體育活動,到了大學校園被這種氣氛所激發,從而產生了興趣和熱情積極投身于體育活動中;4.提高和完善體育課程設置,滿足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高等教育改革已在各高校深入展開,但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一直未能受到足夠重視。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和課程設置的原因,高年級未開設體育課,在場地、器材的使用上和活動組織的開展,都無法滿足高年級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這也是造成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思想不牢固的一個原因。所以應加快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已適應現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結論與建議
(一)大力宣傳、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體育價值觀是大學生實施體育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大學生能否形成和貫徹“終身體育”的關鍵。但高校擴招后的大學生在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終身體育,促進體育社會化、終身化,特別是對終身體育的認識上尚存在不足和滯后,需要給予正確指導和大力宣傳,通過體育課程、講座、群體競賽、大眾傳媒、家庭等綜合因數,在校園乃至整個社會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使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終身體育理念為大學生所認識、理解和接受。
篇5
關鍵詞:社區體育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主義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說過:體育具備改變世界的力量,體育具備激發靈感的力量,體育有著團聚社會人群的獨特功效,是無可替代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種團聚社會人群的精神正是社會主義價值觀苦苦探尋的真諦,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正能量。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群眾體育的興起,社區體育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社區體育文化也逐漸成為凝聚社區群眾的向心力,成為社區群眾溝通、交流的內驅力,在為社區群眾營造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社區體育文化及其傳播成為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如何將社區體育文化傳播有效的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充分挖掘社區體育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社區體育及其發展
(一)社區體育定義
社區體育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而發展強壯,主要是指以基層社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基礎,惠及社區全體成員,且滿足社區成員體育需求,密切社區群眾之間相互聯系的區域性群眾體育。可以說,社區體育的健康發展是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社區體育與城鎮化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崛起,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兩件事,一是美國的高科技產業,二是中國的城鎮化。”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指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可以說,如何提高城鎮化質量是城鎮化的核心問題,而社區體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群眾的精神面貌及生活質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社區體育的發展是衡量城鎮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三)社區體育與體育強國
從1952年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至今,體育強國一直是幾代中國人不懈追求的夢想。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結束,后奧運時代已經到來,“人文奧運”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眾所周知,體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各項體育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因此,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要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追求,并使體育運動的成果能夠轉化為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的需求,使體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既是群眾體育的最終目的,也是體育強國的核心要義。而社區體育恰恰能夠滿足最廣大群眾對體育的需求,拓展了群眾體育的廣度和深度。
二、社區體育文化傳播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邏輯
(一)社區體育文化
社區體育文化是在社區體育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且為社區廣大群眾接受的一系列價值觀的總和。就內容而言,主要分為社區w育物質文化、社區體育精神文化、社區體育管理文化等。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和諧”就自然而言地成為我國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社區體育文化以“和諧”為中心,輻射物質、精神、管理等方面,從而形成完善的社區體育文化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既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社區體育文化傳播的群眾性和大眾化
隨著全社會體育意識的崛起以及體育需求的不斷增加,體育運動也逐漸成為展現個人生活方式的一個窗口。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社區體育也就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尤其是社區體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在接地氣、貼近群眾生活、靈活性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能夠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有機結合,從而產生共鳴。通過社區體育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通俗化、具體化、大眾化,擴大其社會認知度,探索社區體育文化傳播在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內在邏輯,進而形成思想共識。
三、社區體育文化傳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社區體育增強社區居民的心理認同
以社區體育為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區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以社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凝聚社區正能量,以積極向上的體育活動為載體增強社區群眾的心理認同感。因此,社區體育在群眾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備承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堅實基礎。同時,在社區體育開展實踐中,具有涉及面廣,參與群眾多的特點,可以說,社區體育是接地氣、貼民心的典型,社區體育將全民健身運動進行有機結合,找準時代的對接點,能夠與群眾產生共鳴,不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和體現到社區體育的宣傳報道之中,努力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上結合起來。
(二)社區體育精神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效性
在社區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社區體育實踐精神的養成,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內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在實際工作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社區體育點點滴滴的實踐之中,融入社區體育的宣傳、組織、實施等具體過程之中。應該說,社區體育精神與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具有內在一致性。用社區體育的凝聚力、創造力,不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從而以社區體育為載體,滿足大家的生活需要,促進社區每一個人的完善與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不斷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效性。
(三)社區體育文化中蘊藏著無窮的“和諧”正能量
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區體育繼承了體育精神的真諦,同時又拓展了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而社區體育文化是隨著我國社會發展不斷興起的新型文化類型,是體育強國戰略下的必然產物,從而使社區體育文化傳播具有獨特的時代意義。所以,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區體育要充分發揮其本身具有的功能,進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其文化建設,傳播社區體育文化中所具有的“和諧”正能量。
四、社區體育文化傳播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一)社區體育的實踐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
社區體育來源于群眾的體育實踐,因此形成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社區體育文化。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過程中具有全局意義,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有利于實現跨界整合,融合發展。2015年1月20日在南京召開的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群體工作會議指出:按照國務院的相關要求,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在10年左右的時間(2025年)增長到5億,占人口總數1/3以上。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人心,以群眾喜聞樂見體育活動為抓手,將抽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外化為群眾耳熟能詳的肢體語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每一位社區體育參與者。
(二)社區體育的規則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
眾所周知,規則是各項體育活動開展的前提,也充分體現了體育的公平性。各項體育活動都是在一定規則下進行的,當然社區體育也不例外。社區體育規則作為廣義的制度不斷繼承和發展,逐漸形成社區體育文化的內核,是社區體育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使體育的規則意識在民眾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中成為約定俗成的價值共識和行為準則。進而探索規則意識與法治教育的內在聯系,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提供保障機制。
(三)社區體育文化承載著改革創新的時代脈搏
大眾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群眾基礎,常規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基礎,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具有內在生命力。正如所說:“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需要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大眾化與常規化之中,而社區體育文化正是時代的產物,社區體育文化的傳播則承載著時展的脈搏,同時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結合,能夠很好的模擬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其發展的速度和形式緊跟時代的步伐,具有營造社會氛圍的功能。
五、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模式
(一)社區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紐帶
社區居住的不僅有成年人,青少年也往往是社區體育的參與主體,利用節假日,青少年和家人參與社區體育,可以是對學校體育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同時,社區同家庭緊密相聯,可以說,家庭是構成社區的細胞。由此,通過社區體育的開展可以將學校和家庭有機結合起來。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有效結合,在社區體育的事件過程中,結合時代精神,將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有機結合,改革創新社區體育發展模式,將社會與校園融為一體,從而將廣大的青少年與社會緊密結合,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二)以學校體育為載體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規化
體育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展現了人類的力量、智慧、自身的美和人與自然的和諧。2014年2月,在索契看望參加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指出,要把每個人的夢和“體育強國夢”融入“中國夢”。而要實現中國夢,就要培養青少年的個人夢,就得全社會的重視與支持。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系列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使承載著“中國夢”的學校體育活動成為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
(三)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模式
以“全民健身運動”的國家戰略為契機,充分發揮社區體育在連接學校、家庭之間的積極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社區體育文化氛圍。將在社區體育實踐中形成的和諧、友好等道德L尚廣泛傳播,并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文化融入到每一位社區居民的心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常規化。從而真正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模式。
參考文獻:
[1]解紅暉,金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路徑探微[J].湖南社會科學,2016,(05).
[2]周永奇.中華體育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
[3]邵錦梅,李雷.體育文化建設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9).
[4]紀飛鳳.社區體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8).
[5]劉曉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解讀之“和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
[6]李鴻江.體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北京教育,2014,(08).
篇6
摘 要 通過文獻資料法,從價值的定義,需要、價值觀和動機之間的關系,需要和價值觀的類型等方面研究得出觀看體育比賽的10種價值:享受、社交性、認同性、地位、道德、精神性、認知價值、審美價值、儀式價值、沒有或消極價值。
關鍵詞 觀看 體育賽事 價值 需要 動機
根據現有體育觀眾相關的文獻研究得出,動機驅使消費者觀看體育比賽。被研究的動機包括,但不僅限于這些方面:享受運動表現、欣賞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和團隊努力、運動的審美價值、社交、與家人互動、團隊隸屬關系和替代成就。這些研究提供了關于人們有參與比賽動機的洞察力,但是不一定能提供人們有觀看體育比賽這一類型價值的洞察力。價值是“刺激行為反應動機的主要認知元素”[1]。當動機可能變得世俗的或者情況具體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遷移有所延伸。因此,研究觀看體育比賽的價值將會為體育賽事管理者提供有意義,可能更好的理解參與或不參與體育比賽的動機。
本研究探討觀看體育比賽的個人價值觀。之前研究中,運動設置中的價值觀的概念采用宏觀社會學角度討論的,并且主要集中在參與者,旁觀者的研究很少。體育觀眾的研究有參與運動的球迷的調查[2],而不是一般體育觀眾的價值觀。本研究是探索體育觀眾個人價值觀的初始階段。
一、 價值的定義
結合不同學科的“價值”的定義,本研究表明,與觀看體育比賽相關的價值觀是“符合個人的人格需要和社會要求所設想的理想目標”。威廉姆斯提到,“在其分析的意義中,價值的核心不是在生物體,也不是在可以立即觀察的世界,它的核心是所有科學的抽象概念”[3]。使用“設想”是強調價值的重要部分來自于認知,而不是直覺和情感。概念也說明了一種價值觀是持久的,而不是異想天開的或一夜間可改變的。羅克奇提到“持久的”是價值觀一個重要的本質。“理想的目標”是威廉姆斯、克拉克洪、施瓦茲的“理想的”和伍德拉夫和施瓦茲的“目標”的結合。“理想的”可以指需要、欲望、興趣和偏好。 “個人的人格需要和社會要求”是威廉姆斯的人格需要和羅克奇的社會要求相結合。一般情況下,這兩種要求包含施瓦茲的三種普遍人類要求。一個人的人格包含生物有機體和人際協調,社會要求包含社會機構對群體福利和生存的需要以及部分人際關系。
二、 需要、價值觀和動機之間的關系
馬斯洛的人類動機理論包括人類欲望或需要的一種層次“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要求”[4]。人們需要水和居生存并對朋友、自尊、娛樂,也許還對知識、審美、自我實現有強烈的需要。需要是價值觀和動機的最初來源。羅克奇說“價值觀不僅是個人需要,還是社會和機構需要的認知表現”。最重要的是,人類價值觀比動機是主要地包含、更持久的、普遍的在一種更抽象的層次,并可能影響動機。能量是需要的根本問題而行為的指控是指“一種行為的為什么的探究”。行為的為什么與定義為評估標準目標個人的人類價值觀相關似乎是合理的。價值觀可以指出一種行為方向并“激勵動機表示行為反應”。總之,動機和價值觀來自需要。動機是需要引起的,但又比需要有更多情境。價值觀不僅是需要的表現,還是融合社會要求的需要的轉變。至于價值觀和動機之間的關系,價值觀作為標準刺激和引導關于行為反應的動機。
三、 需要和價值觀的類型
馬斯洛提到七種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歸屬感、情感、尊重、自我實現、渴望認知和審美[5]。這些需要基本上是指個人的需要,除了歸屬感和情感需要可能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得到滿足。在施瓦茲的價值觀類型中,安全是指個人和集體利益兩個方面,包括民族安全、家庭安全、歸屬感和其它。因此,施瓦茲的價值觀體系中的安全似乎有更廣泛的意義,并且可能包含了馬斯洛的安全、歸屬感和情感需要。相比之下,馬斯洛的尊重需要似乎更廣泛,包括施瓦茲的自尊和能量。施瓦茲的價值觀類型服務于集體利益(仁慈、傳統、遵從),可能與馬斯洛的需求類型不相似,但由于單個的仁慈價值觀使兩者有所交叉,仁慈的一部分可能與馬斯洛的歸屬感和情感需要相同。總之,與馬斯洛的動機理論相比,施瓦茲的價值類型的動機似乎把重點放在成長需要(自我控制、能量、成就感)和強調服務于集體利益的價值觀(仁慈、傳統、遵從、普遍主義)。但是,因為施瓦茲的價值觀類型的動機包括集中單一的價值觀,它們的意義可能多樣且不明確。
卡爾的九種價值觀中主要的五個類別:享樂主義(興奮、有趣和享樂)、安全、社交性(歸屬感、與他人之間溫暖的關系)、道德尊重(自尊、被尊重)以及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成就感)。除了享樂主義,其它四類與馬斯洛的安全、歸屬感與情感、自我實現需要相類似。施瓦茲提到“價值列表使用單一項目來衡量9種價值,它省略了普遍主義、傳統和遵從價值”。基本上,這些價值服務于集體利益,不如,施瓦茲的價值體系中的仁慈、傳統、遵從,卡爾的價值體系中是沒有的。也就是說,卡爾的價值體系所討論的價值服務于個人利益或混合利益,重點不在集體利益上。同樣,在羅克奇列表上的一系列項目(如,一個平和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平等和救贖),在卡爾的列表中是不包括的。卡爾解釋了這些價值觀“不符合所有生活的主要角色的普遍標準”。總之,與施瓦茲的價值體系相比,卡爾的更簡明但并不包括集體利益的價值觀。卡爾的價值觀列表與馬斯洛的五個層次需要相平行,除了生理需要與有趣、享受、興奮不同。因為施瓦茲和卡爾應用了羅克奇的列表,所以關于羅克奇的討論與前邊關于馬斯洛、施瓦茲和卡爾之間關系的討論相似。
四、 觀看體育賽事的價值
享受。第一種價值觀類型享受是選自卡爾的價值觀體系,它可能來自于比賽狀態下各種進攻中的娛樂、興奮和愉悅感。
社交性。第二種價值觀是社會性價值觀。這一價值來自梅爾尼克的文章,從平臺中搜索社交性:一種觀看體育比賽的理論和Veroff, Douvan和 Kulka的五種價值觀分類的一種。
認同性。Richins提到,財產有私有和公共的價值。私有價值是財產在自我形式和反省中扮演一種重要的角色,如,個人身份。
地位。就像身份,地位也是作為一種自尊提升的目的。地位價值也許是建立在三種背景環境下。
道德。體育觀眾的道德價值觀是指從體育比賽觀看中學到什么是好的、正確的目標。
精神性。第六種價值觀是精神性。施瓦茲的精神性與仁慈和普遍主義有重疊部分,并沒有出現一個共同動機的價值觀類型。
認知價值觀。認知價值觀、審美價值觀和禮儀價值觀,三種價值觀被認為是內在價值觀,也就是說,它們因自己而存在。
審美價值觀。與認知價值觀相似,審美價值觀也是體育比賽自身存在的權利和終極體驗。
儀式價值觀。第九種價值觀是儀式價值觀。此價值觀出現于初步研究中,這也許是只屬于體育觀眾的唯一的價值觀。
沒有或消極價值觀。與道德價值觀相反,沒有或消極價值觀意味著一個人否定了觀看體育比賽中可以實現的任何目標,或者觀看體育比賽有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Vinson, D. E., Scott, J. E., & Lamont, L. M. (1977). The role of personal values in market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41(2):44-50.
[2] 田慶柱.網絡輿情對球迷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2):74-77.
[3] Williams, R. M. (1968). Values. In E. Sill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p. 283-287). New York: Macmillan.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library in sports institutes, elaborated the core values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modern library especially in the sports institutes, and thought that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ore value, which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how to use the librar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sports institutes.
關鍵詞: 體育院校;圖書館;教育職能;核心價值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library;educational functions;core values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316-01
0引言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等學校特別是體育院校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原來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提供專業教育服務向現代的素質教育過渡,原有的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亟待于提高。
1當代體育院校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
1.1 體育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問題體育院校的學生多數是從體校、運動隊特招而來,與綜合性院校學生相比,文化素質偏低,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他們大多注重本專業體育技術學習,而忽視了理論學習。因此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有待加強和改變,應將原來僵硬的被動的服務模式變為主動多樣的服務模式,以正確引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正確應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2 體育院校體育類專業特點體育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其專業的限制,開設課程注重專項體育技能的學習,缺乏系統深入學習自然科學尤其是社會科學知識的時間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教學實踐重復性強,體力消耗大,休息和娛樂時間較多,學生性格好動難靜,靜心下來讀書相對比較困難,系統地學習閱讀社會科學書籍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與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相悖逆。
1.3 體育院校的培養現狀傳統觀念認為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只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就算合格,這種觀念早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當今社會是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單一的知識結構、狹窄的能力范圍是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體育本身已經不再是單純技能競賽,體育本身愈來愈多地滲透文化因素,體育正在成為一種文化事業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這種趨勢客觀上要求體育院校大學生必須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學知識,這也是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所以說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是人類的素質高低的重要條件。
2體育院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核心價值
體育院校圖書館是為體育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機構,其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體育學院圖書館教育的核心價值為素質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是一個人內心的道德修養,以及由此而生的為人處世之道。它表現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之間,它于不知不覺之時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態,甚至從背后看去也能充沛顯現。”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所無法替代的,是課堂教育所不可能完成的。它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教育,而人文知識的學習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些對體育院校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體育院校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教育環境的影響,人文知識相對比較薄弱,而自主學習能力又比較差,因此圖書館在引導大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提高責無旁貸。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強烈地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體育院校圖書館通過推薦新書、宣傳優秀圖書,開展書評,組織專題讀書等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良好的書籍來了解人類文明、社會發展所包含的智慧。通過一些生動有效、健康活潑的教育可以引導體育院校大學生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和科學認識事物、理性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正確面對社會中流行的各種思潮和現象,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以便更好地適應將來社會。
2.3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體育學院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料和文獻,教師通過圖書館的參考文獻,可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授課水平和教學質量;學生通過閱覽專業書刊資料,既可消化和充實課堂學習內容,又可開闊視野,加深對其主修專業的理解;圖書館還通過對知識的挖掘、整合與揭示,促進知識傳播,提高圖書館的閱讀利用率;同時促使教練員的教學觀念轉變及創新,為培養新型人才發揮作用。
2.4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就是傳授知識,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當今社會對人才提出了知識廣博、富有創造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教育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智力的提升和培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圖書館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加強宣傳,使學生及時了解館藏文獻,并通過《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等方式的教育,培養學生掌握文獻資源的使用方法,具備檢索利用文獻的實際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情報意識,使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具備搜集處理文獻和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方法,打好終身自我教育的基礎。
2.5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等體育院校是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科研“三位一體”的專業院校,其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專業突出、知識全面、有較高素質的體育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圖書館一方面優化館藏資源,不僅向讀者提供體育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文獻資料,還提供與之相鄰的非專業知識、文史知識及科技情報信息等,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圖書館還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如跟蹤形勢及當前社會熱點,在館內或校內適當地方設置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專題周刊欄目,擴大知識滲透面和力度,使學生通過一系列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適應社會成為合格的復合型體育人才打下良好基礎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職能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而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的核心價值是素質教育,它通過向讀者提供服務,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實現自身綜合素質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2]張樹中.論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8).
篇8
關鍵詞:現代性;體育教育;終身教育
1引論
首先時出現在經濟學意義上,是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的一體化,因為生產力的發展,這個經濟學意義上的概念逐漸走向其他領域。在全球化趨勢已經成為事實的情況下,那么在這種背景之下,教育研究者應該考慮到現代大學的教育話語權問題,教育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根本,大學教育具有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的重要職責,在現代國際教育形勢中是民族和國家國際競爭力與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教育模式,教育話語在現代的作用正如福柯所說,重要的不是話語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話語的年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們的教育面臨的不只是一個教育問題,還關系到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問題。話語之所以受到各個學科的關注,是因為話語中聚集了意義協商、權利的平衡、利益的爭斗以及意識形態的對抗等相互關系。現代教育話語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教育學話語作為社會文化是社會價值觀念的主要載體。社會通過對教育話語的控制和束縛對教育對象產生影響。
2“現代性”話語解讀
“話語”這個詞語在現代英文中的涵義是“穿越與分離”的意思,在西方文字中說話、解釋與解說之意,是西方當代文論中的一個概念,在日常語言中,話語在人們的交往中被指說出來的話或者寫出的句子,話語涌來表達信息、情感和力量。近年來,在教育研究中,話語逐漸成為現代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高頻詞匯,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隨著后現代思潮在我國教育界的傳播,“話語”逐漸在高等院校中流行,大學中的文人、教師、學生喜歡在自己與他人交流、課堂講授中使用“話語”比如說以前常稱之的理論與知識,現在已經改成話語。如科學話語、哲學話語、教育學話語、素質教育話語、教學話語等等。現代教育學話語逐漸取代以前經常使用的教育學知識與教育學理論。在教育研究領域,教育話語的概念是現代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偉大貢獻。現代教育話語的產生式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內部因素是政治權利因素,外部因素是社會環境與社會力量的因素,現代教育話語產生的社會背景,包括具體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
3現代教育話語權研究
現代教育話語的產生式教育發展的要求,相對于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興辦教育,教育公平的概念就相當的敏感。在具體的教育環境中,教育話語是現代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時,與經濟水平相適應的教育話語體系卻沒有同步。這一問題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明顯,我國要想成為教育強國,必須樹立中國高等教育中的理論自信與制度自信,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教育話語體系,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與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研究開始注重現代性的教育話語研究。在任何研究中話語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話語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話語對學術與科研研究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教育界最流行的話語就是“素質教育”話語,推行素質教育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重要的事情,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指導方針。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浪潮逐漸在中國興起,特別是在”三個面向”的提出之后,許多學校以此為方針進行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成為黨和國家教育的主要方向。素質教育作為我國重大的教育變革,在改革進程中面對的不僅是根深蒂固的應試傳統,還有就是來自學校、家長、學校的強大壓力。素質教育話語是現代教育話語中的主要潮流和方向,在現代教育話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現代教育話語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現代性的教育話語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的體現。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建設是高等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高等教育的話語體系不僅是高等教育世界,還承載著知識、權利與教化的社會關系,高等教育話語體系的形成時現代高等教育的強國的重要內容,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結合本國的國情對教育話語體系進行再創造和再加工。是現代高等教育話語體系建設的普遍規律。在2016年的五四青年節上指出,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必須走中國特色的路線,”必須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的特色。沒有特色。跟在他人的背后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是不可能版成功的。“這就話也就指出了在中國進行現代教育話語提體系的建設,必須遵循本國的國情和基本規律。其實,近年來,我國對現代教育話語的研究遠不止素質教育與高等教育這些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機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教育話語在我國的發展是隨著現代教育機制的形成而不斷興起。
參考文獻:
[1]趙長明.法治理念下新時代刑警隊伍人才流失問題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05).
[2]趙長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啟示[J].陜西教育(高教),2015(09).
[3]趙長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公安法學教育目標定位[J].山海經,2016(03).
篇9
論文摘 要:體育教師即是體育課程的執行者,也是體育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以體育教師為主體,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體育資源,為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和促進學生健康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而教師的工作,教師施教的成功與否與其所追求的價值取向密切相連,所以作為主體的體育教師開發怎樣的校本課程與其自身的教育價值取向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系探析也顯得尤為重要。
一、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體育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出臺,為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條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只規定了學生應達到的具體目標,而沒有規定具體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由各個學校進行選擇。這一方面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發展的區域性差異較大,在體育課程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以利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學生發展個體差異性較大,在課程內容方面給學生以選擇的空間,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原則。
體育校本課程是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對本校學生體育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尊重本校的體育傳統而開發出的具有特色的課程。要特別說明的是,體育的校本課程有兩層含義:第一,學校根據國家課程計劃預留的學校自主開發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校自己的體育課程開發,如有的學校將舞龍舞獅作為本校的體育校本課程,也稱特色項目,與國家和地方的體育課程相對應,形成一個獨特的板塊。第二,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國家的體育課程進行校本化的適應性改造,從而使國家的體育課程更加符合具體的學校體育教學情景。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是指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指導下,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體育資源,為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和促進學生健康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二、價值取向的含義
何謂價值?托馬斯·霍布斯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或所值,像其他一切東西的價值或所值一樣……即他的能力被人使用時應獲得的報酬。”其決定性因素有三個:一是事物本身的構成和性質,它決定了價值的可能空間;二是人們對事物的屬性及其能滿足自身需要的認識,它決定了人們對某一事物的價值取向,影響價值的期望空間;三是實現事物價值的外在條件,它決定了實現價值的現實空間。其中,期望空間或更進一步說價值取向,既是可能空間向現實空間轉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能由人來控制的、影響價值大小的環節。從認識角度而言,其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方面是人們對事物性質的認識;另一方面是人們對事物滿足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認識。
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因而對主體自身、主體間關系、其它主體均有重大的影響。價值取向也是指某些價值觀成為一定文化所選擇的優勢觀念形態,或為個體所認同并內化為人格結構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評價事物、喚起態度、指引和調節行為的定向功能。可將它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為一種人格傾向予以探索。人們在工作中的各種決策判斷和行為都有一定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前提。管理心理學把價值取向定義為“在多種工作情景中指導人們行動和決策判斷的總體信念”。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工作態度和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心理學家西蒙認為,決策判斷有兩種前提:價值前提和事實前提。說明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三、體育教師教育的價值取向的特點
(一)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對體育課程實踐的指導性
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是體育教師所具有的一整套關于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程的取舍、價值判斷的信仰體系,屬于價值觀念層次,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對體育教師關于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的取舍和價值判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是影響體育教師教育行為的動機因素。在貫徹教育發展思想理念和教育實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中介”和“橋梁”作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也表明,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對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起支配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同層次、類別的體育教師由于其成長背景、教育環境等多方面的差異而導致了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與自己教育價值取向相一致的課程價值判斷及相應的帶有穩定特征的教學行為方式。
(二)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與體育課程改革的非同步性
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環境和教育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呈現出明顯的歷史性和聚類性特征。我國教育改革前的歷史時期內曾在學校體育發展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注重紀律培養”、“注重體質發展”及“技術主導”等多種取向的形成、發展和占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學校體育發展的教育價值取向主流即說明了這一點。由于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及教育狀況的階段性影響,在相同或相似年齡層次的體育教師中其教育價值取向又呈現出一定的聚類性特征。同時,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形成及調整均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那些曾經主導過學校體育課程發展方向的教育價值取向與現今的體育課程改革要求相比已顯滯后,與現在社會與教育的發展已不相適應。但對這些教育價值取向的過分注重仍然在不同類別的體育教師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對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用與體育課程改革思想相一致的理念對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進行積極的引導,以促進體育課程改革和學校體育的發展。
四、影響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因素
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因素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發生著影響作用,如教師自身的年齡、性別、學歷、教學經驗、運動經歷和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及課程標準、計劃和教材、學生的體育需求變化等諸多方面對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發生著較大的影響。以往就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論價值取向的認識是不全面和系統的。而只有充分認識和重視這些影響因素,全面系統地研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提高引導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與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之間關系是密切的。一方面,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對體育教師關于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的取舍和價值判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是影響體育教師教育行為的動機因素。所以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應科學合理地體現“健身育人”基本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不同的體育發展需要,在培養學生健身意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傳承體育文化,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塑造健全人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盡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即從體育課程的執行者向開發者和設計者轉變,從教書匠向教育者轉變。只有當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才有希望,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同時,著眼于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體育將著力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體育教育體系新格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不光為學生學校階段的學習和成長著想,也兼顧學生今后的健康與發展,為提高生活質量,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董翠香,周登嵩.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及相關概念的界定[M].教育信息參考,2004,(7).
[2]沈建華.體育發展新論[M].百家出版社,2001.
篇10
關鍵詞:高職英語;價值觀;思想道德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消極面,對大學教師來說,善于利用手頭上有效的資源,在課堂中滲透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鑄造優良品質是應該擔負的責任。那么如何能夠有效地利用高職英語課文中的內容,使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的同時,又能受到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呢?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課堂教學實踐:
下面筆者就以《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這套高職英語教材為例,具體分析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價值觀教育的。
1.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在講授第二冊第七單元的“誠實”問題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對文中“員工應不應該向老板誠實地說明自己把老板委托他郵寄的重要文件不小心當做垃圾扔掉了”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千差萬別。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就誠信的問題給學生進行了一次耐心而又深刻的教育。首先解釋了什么是誠實,誠實的各種體現,和我們要誠實地八個原因,最后對他們寄語:“如果你不誠實,你就無法獲得別人對你的信任,你就會毀掉你的名聲,那樣的話,沒有人會和你做朋友,沒有人會與你做生意。相反,如果你誠實,人們會尊重你并高度贊揚你。如果你欺騙別人,別人很可能反過來欺騙你。如果你講真話,別人也愿意對你說真話。說真話將有助于你與身邊的人和睦相處。記住:誠實是最好的品德。誠實總是上策。”由此使學生明白誠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一個守誠信的人。
2.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要有感恩、寬容的美德。在講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感謝母親”時,教師先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母親或父親為自己做過的最難忘最感人的一件事,然后一起學習文中作者的母親所做的一切,接著道出了母親所肩負的責任“除了給你物質生活,還教你如何做人”,緊接著順勢進行情感教育,指出雖然孩子與父母在對某些事物的態度上會有些不同,但對養育我們的父母要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講第三冊第三單元“寬容”這個主題時,教師隨機地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同學們談論了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對學生所不理解的父母的教育行為作了深刻的分析和沉思,之后學生得出了結論:雖然有時父母會表現得近乎冷酷無情,但是他們的做法是用心良苦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沉淀出父母那份誠摯的愛心,怨恨懷疑父母的愛是沒有道理的,要學會寬容父母有時“不恰當”的做法。通過這樣的教導,學生認識到了:學會了寬容就會保持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3.關注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心理健康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或問題。因此,教師們在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在講第一冊第六單元那個腳傷未愈但仍然跑完三千米比賽全程的女大學生時,還有在講第三冊第四單元那個與癌癥進行了一場生死斗爭之后連續五次問鼎冠軍的自行車選手阿姆斯特朗時,學生為他們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所深深折服。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又給他們講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那個在奧運比賽頒獎結束后一個多小時(拖著他受傷還在滲血的腿)才到達體育場終點的坦桑尼亞人感動了全世界,并成為了奧運史上最偉大的倒數第一名。這些英雄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背后包含著運動員們多少的艱辛和汗水,多少失敗和傷痛。從這些具體、生動的事例使學生們深深懂得成功之路的坎坷艱辛。激勵著他們刻苦學習,增強意志力,不斷地完善自己,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活動及訓練課程實踐
在此環節中,為了給學生們實踐的機會,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了主題演講和編演短劇、單詞比賽等多項活動。在學生學習高職英語第二冊時,教師安排在每學一課前每個班都要出兩名同學做本課主題的演講,一個學期結束,參加過演講的人數多達幾十人,除了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之外,還使他們親身體驗了種種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講過第三冊第五單元課文“一個甜美的愛情故事”后,教師組織了學生編演話劇,學生自己編,自己導,自己演,積極性非常高,有的班演的非常精彩,觀看的人有的人甚至感動地流了淚。很顯然,同學們對真愛的理解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他們的追求純真追求美好的感情得到了升華。這對學生們以后對人生的態度和選擇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其次,在訓練課程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行為習慣是思想道德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我們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這一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如在《實用聽說教程》的教學中,通過學習如何表達歉意、感謝和討論東西方文明禮儀的異同,使學生們深刻地認識怎樣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矛盾、什么是好的禮儀習慣、怎樣做一個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除此之外,我們的英語教材中還有很多這些方面的教學素材,在教學中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大學生畢業時將直接面臨社會的挑戰,而社會對這些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仍然較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價值觀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對英語教育者工作提出的要求之一。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實現育人的宗旨,對大學教師來說,利用教材,在課堂中滲透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必定會對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良好的品質以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
[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課程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