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基本特點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護理基本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十多年來,各類中醫護理學基礎或中醫護理學教材發展迅速,通過搜索引擎及聯合書目查詢系統等方法可檢索出近60本教材,已經基本適合和滿足高職、本科等多個層次的教學需要。但由于中醫學及中醫護理學起源于中國,國外沒有相應的課程,無法像其他專業課程一樣直接引用原版教材,雙語教材編寫的難度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國內尚無該課程的雙語教材出版。
1.2中醫護理學雙語教學的需要
為了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同時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養具有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推進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或進行雙語教學的要求。近年來,高等中醫藥院校為促進中醫國際化開展了多種學科的中醫雙語教學,中醫護理學也緊跟中醫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國內一些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學院不僅開設了護理的涉外專業方向,而且也在中醫護理相關課程中設置了雙語教學,旨在培養既掌握現代護理理論與技能,又掌握中醫特色護理理論與方法,且能承擔中醫護理國際交流的人才。中醫藥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雙語教學,而雙語教材是實現雙語教學的基礎,因此編寫合適的雙語教材對有效實施雙語教學至關重要。
1.3中醫護理學國際交流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當今世界范圍內中醫藥熱潮的涌動,中醫已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護理學科也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陸續有國外院校來國內中醫院校護理學院洽談并建立了長期的交流合作項目。以我學院為例,2011年以來我院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多所大學護理學院開始洽談中醫護理培訓的項目。雖然中醫護理學科的國際化交流逐漸增多,但東西方地域、文化和語言等差異還是嚴重的妨礙了中醫護理的國際交流和推廣。為了適應國內外對中醫護理人才和中醫護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需要,加快中醫護理國際化進程,培養出具有對外交流能力的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護理人才,編制一本既適合國內護理專業所用又同時兼顧涉外專業及國際交流的雙語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中醫護理學雙語教材的編寫思路
2.1編寫人員由多學科背景專家組成
中醫護理學雙語教材的編寫不僅考慮了國內中醫護理學教學的需要,也考慮了外籍學生學習需求的特點,并借鑒了國內外現有中醫英文版教材編寫的經驗與教訓。一方面由國內中醫藥院校護理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和循證醫學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編者編寫中英文稿,以保證教材學術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并突出內容的實用性與適應性;另一方面又邀請母語是英語的外聘海外護理專家參與審譯,對國內醫學和中醫學英語專家的翻譯稿進行語言的潤色和修飾,確保英語的原味性和可讀性,盡可能做到學術水平與本土化兩方面的兼顧,以推出高質量的中醫護理學雙語教材。
2.2編寫內容突出中醫護理特色,強化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據該課程自身的特色和國內外學生的學習特點,編寫者通過多次會議商討,確定教材的編寫大綱和編寫內容。編寫內容的組織、章節設置、字數分配、知識點的強弱程度、整本教材的系統層次等方面,在參考國內出版的同類優秀教材及《中醫護理學基礎》雙語教材的基礎上,同時結合了編寫者多年來對本課程教學經驗,最終確定了教材的編寫框架和內容。為了切實適合國內教學和針對國外學生的短期培訓班的教學需要,本教材在內容的取舍及深廣度的把握方面遵循如下原則:力求知識結構科學實用、整體優化、內容簡潔夠用、突出中醫護理特色和實用性。因此,本教材由中醫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部分組成,具體內容涵蓋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護理學發展簡史、中醫基礎理論概述、經絡腧穴概述、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和原則、一般護理、傳統中醫護理技術、中醫自我調護以及常見病癥的中醫調護。
2.2.1精煉“中醫基礎理論”內容
鑒于中醫基礎理論對國外學生而言,學習難度大,而國內學生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已學習該部分內容。因此,該部分內容的選擇以“必需、夠用”為度,僅介紹最能體現中醫理論特點的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和藏象學說;在文字的編寫上刪繁就簡,盡量減少陳述,力求精煉。
2.2.2增加“中醫自我調護”和“常見病癥的中醫調護”內容
中醫護理學科的中醫特色主要體現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醫養生康復理念與方法和發揮中醫護理技術的“簡、便、廉、驗、效”的優勢。本教材充分體現了中醫護理未病先防、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養生、康復、保健和防治中的優勢。因此,教材中加入了“中醫自我調護”和“常見病癥的中醫調護”的內容。“中醫自我調護”涉及口腔、顏面、頭發、眼睛、耳部、鼻部、頸椎、手足、胸背腰腹等部位的調護。“常見病癥的中醫調護”精選了國內外常見、且能體現中醫護理防治優勢的8種病癥,包括感冒、不寐、胃痛、便秘、痛經等。
2.2.3加強“中醫護理常用技術”內容
中醫護理有一套不同于現代護理的獨特護理技術,具有鮮明的特點與優勢。常用技術包括針刺、灸法、拔罐、刮痧、熏洗、貼藥、敷藥、熱熨、中藥保留灌腸、中藥離子導入、推拿、穴位按壓、穴位注射療法等內容。在以往的對外交流中,發現國外來訪者對中醫護理技術興趣濃厚,希望有機會學習并進行實踐操作。因此,加強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內容的編寫對推動中醫護理的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考慮到國外來訪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認可程度及技術自身的可操作性,本教材精選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的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包括穴位按壓、推拿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熱熨法和熏洗法。
2.3創新版式,增加可讀性
有研究發現,學生更樂于接受配有圖示,并附文字說明的教材。本教材借鑒原版教材多配以彩色圖片的特點,更注重圖文并茂,增加了插圖量、調整了教材頁面設計,使教材更加生動而直觀,增加教材的可讀性,以適應外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
2.4體現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篇2
【關鍵詞】中醫護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86.5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093-01
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近年來中醫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對中醫護理的理論、臨床、科研及教學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推動了中醫護理學的發展。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當前中醫護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簡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供專家與同行參考。
1 中醫護理現存的問題
1.1 中醫護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不是很明確: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明確指出了中醫護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對中醫護理界的厚望,中醫護理界的各級領導應該抓住機遇,有所創新,有所飛躍,使中醫護理保持持續、穩定、協調的發展。
1.2 整體護理缺乏中醫特色:
現代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將人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看待。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兩者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體現了對人類健康,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的思想。但在臨床實施時往往因證候難辨。導致護理措施單一而流于形式。在工作中。我們觀察到手術相關科室的護士在中醫整體護理方面尤其顯得不足。對于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更為注重西醫護理常規。未能在情志。服藥時間、方法。飲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真正做到辨證施護。
1.3 中醫護理專業人才短缺:
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中醫護理人才最初來源于中專畢業后長期從事中醫護理臨床的護理人員,通過她們不懈的努力,為中醫護理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現在她們絕大多數已退休。隨著社會需求的增長,國內外護理界對中醫護理的期望不斷增高。中醫護理教育層次的提高是當務之急。中醫護理教育起步晚,尤其高等護理教育,教師來源主要是中醫院校的醫師和西醫護理學院的老師,教中醫護理對他們來說也是比較困難的。教材雖幾經修改,仍嚴重滯后于臨床。因此急需一批中醫高等護理院校畢業的護士,經臨床嚴格訓練后,再進入教學水平高的院校或送到國外護理學院進修,作為中醫教育、科研的主力。同時中醫醫院的護士既要掌握西醫護理的全部知識和技能,又要掌握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技能,4年學制肯定不夠用。另外應考慮在西醫高等護校畢業生中招收一些定向中醫護理研究生,以培養一批護理科研、教育、臨床的高級人才。
1.4 中醫護理技術不能充分運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養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長。中醫護理技術具有經濟實用、創傷小、無痛苦、見效快、易接受等特點。為患者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也體現了以”安全、優質、高效、低耗、創新、發展“為一體的護理管理模式。深受百姓喜愛。中醫護理技術所包含的按摩術、刮痧術、針灸術、拔罐術、熏洗術、藥熨術等等,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但隨著公民法制意識增強。臨床醫學分科細化。臨床診療規范中嚴格限定護理人員的治療行為應當“遵照醫囑”進行。醫生不開醫囑。護理人員無法進行。目前臨床上針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針灸按摩醫師實施。護士不進行操作,這更嚴重影響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
2 解決的對策
2.1 加強中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是發展中醫護理事業的前提。培養具有一定外語水平、高學歷、高素質、有臨床經驗、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中醫護理發展壯大的關鍵。目前的問題是,不僅中醫護理人才嚴重缺乏。連中醫護理人員也嚴重缺乏。因此。培養中醫護理人才首先要從補充中醫護理人員做起。高等院校要擴大中醫護理生源的招收。要增強師資力量。培養一支優秀的中醫護理師資隊伍,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各大醫院也要不等不靠,加大中醫護理人員的招聘比例。護理部要針對護士中專教育所學中醫知識有限的情況。把在職人員的中醫基礎知識培訓納入到繼續教育計劃中。尤其是針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應利用業余時間進行中醫知識滾動式培訓,聘請中醫護理專家講課。同時,還要抓好中醫骨干護士的梯隊建設。定期把優秀的業務骨干送到上級醫院“回爐”深造。提高護理水平。
2.2 規范中醫護理文件的書寫要求:
中醫整體護理病歷的書寫是中醫院開展整體護理。實行辨證旋護的真實記錄。我們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業務素質的培養。定期開展典型病歷分析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摸索經驗,從而提高中醫整體護理病歷書寫水平。并由護理部組織專人按照護理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進行隨機抽查和終末質量評價。要求護理記錄使用中醫術語描述病情變化,內容既完善又簡明扼要。客觀、真實地記錄病情及診療過程。防止護理文件缺陷引起法律糾紛。
2.3 推動中醫護理與整體護理的融合:
中醫護理管理者要在現有條件下。努力探討中醫護理發展的空間,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發揚中醫學,突出中醫辨證施護。借鑒現代整體護理的PDCA循環模式。明確中醫護理應通過“四診”收集病人資料。根據資料辨證分析。提出護理措施。實施有計劃的辨證施護。例如:在圍手術期的飲食指導上,通常的方法是指導患者飲食要清潔、新鮮,不偏食,注意飲食有節、營養豐富、軟硬冷熱適宜。根據中醫整體護理的觀點。還要注意做到根據不同的病證進行飲食指導。例如。圍手術期患者應注意補充營養,但方法各有不同。血中有熱型患者飲食以清熱補血為主,如藕片、梨汁、魚類以及蔬菜,忌食辛辣動火之品;氣虛者則以補氣為主,可食桂圓、紅棗、雞湯等;氣血兩虛者可食山藥、大棗、龍眼肉以補氣養血。
總之,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和人民健康觀念的轉變,護理工作的范疇已由單純疾病護理向全面的預防保健護理拓展,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護以更符合人性化護理的優勢,受到醫務界的肯定和廣泛推崇。綜觀中醫護理的發展歷程,有艱難的起步,有間斷的輝煌和低谷、有不斷的起伏和發展。想要抓住機遇,達到可持續性發展,尚有許多值得思考、探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敏.隊中醫護理發展前景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5
[2] 顧娟,蔣穎.淺談中醫護理反戰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中醫藥.2007.12
[3] 張廣清.中醫護理現狀及科研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2.4
[4] 馮運華.中醫護理優勢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03.18(4)
篇3
如今,中醫護理和中醫學都已經發展成為了一門新的學科。中醫護理的重點在于內科護理,包括中草藥的有效應用和針灸推拿的科學操作,以及藥膳的開發和養生的訓練。中醫護理在現代醫學的整體護理工作中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它能夠為人們的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做出積極貢獻。
引 言
我國的中醫護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在中醫藥學寶庫中不但有精湛的醫術,而且還有豐富的護理精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化,影響生存質量的疾病日趨嚴重,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養生保健的需求和難以承受的醫療保健費用等問題,已經成為新世紀醫學界面臨的焦點和難點。而中醫護理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蘊含著解決這些問題的巨大潛力。
中醫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中醫護理成為現代醫學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中醫護理的獨特優點與現代護理方法相得益彰,它積極有效地促進醫療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醫護工作者應當體現中醫護理的優勢特點,發揮其內在的科學護理方式,不斷地創新護理方法,將中醫的獨特優勢挖掘出來,使現代的護理學更加科學化和高效化,為臨床護理做出新的貢獻。
中醫護理的整體觀特點
中醫學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統一整體,構成人體的臟腑、器官、經絡、皮膚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協同,互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響的。如心主血脈,主神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肝主藏血,脾主運化,腎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為用,相互影響。如心與腎,心在五行屬火,位在上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在下屬陰,腎水上升為順,心火下降為和。心火下降于腎,腎水濟于心,心腎相交,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其他臟腑亦同,反之則為病。說明五臟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不是孤立的。
人體與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與自然界變化有著密切關系,這一整體思想貫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護理的各個方面。如四季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和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變化,人體隨之也有相應變化。《靈樞》記載:“天暑消厚則腠里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膀胱,由為溺與氣。”除四季外,朝暮晨昏變化對人體也有影響,《素問》說:“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氣門乃閉,”人體的氣血隨一日朝暮的變化而變化,在病理上亦同時影響著疾病的轉歸,《靈樞》記載:“夫百病多以日慧晝安,夕加夜盛……朝者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來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盛也。”
中醫護理的辨證施護特點
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又一基本特點,中醫認為證和癥有著不同的概念,“癥”即癥狀,如咳嗽、頭痛、腹痛等。“證”則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的概括,如感冒表現的風寒證,風熱證等,證與病的概念也不同,病包括了證“病之總者為病,而病總有數證”,如傷寒病擬有六經分證,溫病以衛氣營血分證,所以中醫護理不僅要針對癥狀病名,同時還要正確辨析證的寒、熱、虛、實,才能取得很好的護理效果。中醫護理并不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病機,相同病機或證可采用相同護理方法,不同病機或證,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
中醫護理在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中醫護理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也形成了自己突出的優勢。但是,客觀地看中醫護理現狀還不盡如人意,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而嚴重影響到中醫護理的發展。
中醫護理技術不能充分運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長,中醫護理技術具有經濟實用、創傷小、無痛苦、見效快、易接受等特點,為患者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也體現了以安全、優質、高效、低耗、創新、發展為一體的護理管理模式,深受百姓喜愛。中醫護理技術所包含的按摩術、刮痧術、針灸術、拔罐術、熏洗術、藥熨術等,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但隨著公民法制意識增強,臨床醫學分科細化,臨床診療規范中嚴格限定護理人員的治療行為,應當遵照醫囑進行,醫生不開醫囑,護理人員無法進行操作。目前臨床上針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針灸按摩醫師實施,護士不進行操作,這更嚴重影響了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
護理文件書寫缺乏中醫特色:護理記錄缺乏中醫術語描述,同一種疾病護理記錄只體現因病施護,沒有體現出因人施護和因需施護,造成同一種疾病,記錄同一個模式。對于患者的主癥、舌苔、脈像不能做出正確判斷,甚至書寫辯證依據時出現照抄醫生病程記錄的情況。
整體護理缺乏中醫特色:現代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將人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看待。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兩者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都體現了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的思想。但在臨床實施時往往因證候難辨,導致護理措施單一而流于形式。
討 論
中醫護理與中醫學一樣,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經驗。治療和護理是密切相關的,治與護相輔相成,只有服藥而護理跟不上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服桂枝湯,給熱粥以助汗,如只服藥而護理缺如,就不能取得微汗的效果。中醫護理是中醫治療所必須依賴的重要手段,由于歷史原因,中醫護理摻雜在不同治療方法中,理論和實踐均無專門論述,建國后中醫護理及中醫護理教育已被列入醫療衛生工作的發展重點,因此,認真總結發掘中醫護理的有關理論和經驗,對奠定護理學理論基礎和指導中醫護理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李美娜,何濱,徐芳云.傳統中醫護理在現代臨床護理中的探索與應用[J].吉林醫學,2009,(14).
篇4
根據課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中醫護理學基礎的課堂授課時,首先應對其背景、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做詳細介紹,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并提高其學習興趣。其次,對中醫護理學基礎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點講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操作進行講解,讓學習更加直觀,增強感性化認識,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一些護理操作基本知識。然后,再通過實際操作,把所學知識牢牢掌握。另外,教學過程中要有所側重,避免重復講授之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把有限的教學學時用到新知識、新技能教學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授課質量。最后,教師可以向學校提出申請,根據課堂授課的實際需要,適當增加課時,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隨著學科自身的發展,醫學的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夯實自己的基礎,更新自己的知識,多了解、多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真正地盡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作為中醫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應該在深入學習和研究中醫學知識的同時,系統學習護理學基礎知識和常見臨床操作技術,為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全面。因此,在備課時,每課時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時,要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告訴學生,使他們了解在本節課要掌握什么內容。這樣學生心中有數,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時間內可掌握更多的內容[1]。其次,豐富教學方法。豐富的教學手段是一名教師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對一節課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然后再對問題的難點、重點進行詳細的解答,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明確基本概念。中醫護理學基礎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課堂授課時可以結合實際病例深入淺出地做好這些基本概念的講解工作,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這些基本內容,為今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中醫護理學基礎是一門中醫學基礎學科,是高等醫學護理學專業的必修課。其理論性強、基本概念繁多、內容抽象,初學者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在教學改革中,要激發和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培養出更多合格、優秀的臨床護理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中醫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理論結合實踐,教與學并重”,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習中來。比如說在講授放血療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時候,可以事先選擇好適宜此方法的學生為演示對象,進行現場講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點講明,亦可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其次,要以中醫護理學基礎為支點,系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各學科知識,為學生打下牢固的醫學基礎知識。另外,要注重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醫護理學基礎的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抽象、枯燥,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如中醫護理學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針刺、刮痧等內容,可采用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有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中醫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學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理論聯系臨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要通過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的努力,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后期的臨床各學科學習和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5
【關鍵詞】 中醫護理技術;護士培訓;中醫醫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9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6-02
我院為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近年來,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病床增多,平均年增加新護士50人。增加的護士中,多為剛畢業的新護士,工作經驗不足,業務能力欠缺,臨床護理風險性增加。同時,我院作為一家綜合性中醫醫院,需在臨床工作中廣泛運用中醫護理技術,而新入護士并不全是畢業于中醫院校,約50%的護士在進入醫院之前未接觸過中醫護理。為使新入護士更好地適應中醫醫院臨床護理工作,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我院于2009年起開始實行護士五年規范化培訓,取得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新入院的本科、專科畢業護士67人,其中本科學歷31人、專科學歷36人,中醫院校畢業32人,非中醫院校畢業35人
1.2 方法
1.2.1 培訓形式
1.2.1.1 護理部集中培訓 采用集中授課、摸擬演示、操作訓練等方法,由護理部選定課題,每周1次進行培訓。
1.2.1.2 科室輪轉培訓 護理部制訂護士五年規范化培訓及考核手冊,新護士崗前培訓結束分配科室后,由所在科室按照手冊內容對護士進行培訓。科室配備專門的導師,對培訓人員進行指導和評價。編制內護士五年內不定科,每一年每季度輪轉一個科室,第2-5年每年輪轉一個科室。
1.2.2 培訓目標 由護理部分層次確定培訓目標。工作第1年:能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能及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8項中醫操作技術,熟知各班崗位職責并能獨立完成工作。工作第2-3年:掌握本專科常見藥物的相關知識、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常規,能給病人提供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和健康指導。工作第4-5年:能熟練運用護理程序為患者實施整體護理,逐漸成為科室的業務骨干并具備初步的教學、管理、科研能力。
1.2.3 培訓課程設置
1.2.3.1 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以理論培訓為主,時間1周,內容包括醫療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護理規章制度及安全、護士職業素養、醫院感染基本知識及職業防護、護理文件書寫規范以及人際溝通和團隊精神。
1.2.3.2 理論培訓 理論培訓以護理部集中培訓為主,課程分為西醫“三基”理論和中醫理論知識。“三基”理論包含傷口造口護理、循證護理、深靜脈置管護理護理、護理安全等內容。中醫理論課程設置則以《中醫護理學》《中醫護理基礎》為藍本[1-2],由淺入深依次涉及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陰陽五行精氣學說、經絡與穴位、辨證施護、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等,再由各科室根據專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優勢病種培訓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
1.2.3.3 護理操作培訓 操作培訓以科室培訓培訓為主,分為西醫“三基”操作和中醫護理操作。“三基”操作第一年以無菌技術、口腔護理、靜脈輸血等23項基礎護理技能為主,第二年及以后要求掌握CPR技術,能熟練配合搶救。中醫護理操作培訓項目以《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為藍本[4],包括艾灸法、中藥換藥法、中藥熏洗法、拔罐法、中藥熨燙法等。
1.2.4 考核 科室每月按照培訓考核手冊規定的內容對培訓人員進行操作考試,每季度進行一次理論考試;護理部每年組織一次理論考試,一次操作考試(由護理部組織項目抽考)。所有考試成績均記入培訓手冊,不及格者須補考,要求最終合格率100%。
2 結果
護士經規范化培訓后,理論水平、操作水平、臨床工作能力都有了較大程度提高。培訓前后理論、操作考試合格率,見表1。
3 體會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完善畢業后護理學教育、對臨床護士所進行的專業化培訓,是護理學科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護理人才梯隊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5]。而在中醫醫院中,中醫護理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份,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將規范化培訓與中醫藥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相結合,“三基”“中醫”兩手抓,對于提高中醫醫院低年資護士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證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上規范、有效的運用有顯著成效。
參考文獻
[1] 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2] 周琦.中醫護理基礎[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
[3] 李向真.低年資護士中醫護理技術規范化培訓方法與效果[J].護理研究,2012,26(5):1337-1338.
篇6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病患,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由50例患者組成,治療組的患者行中醫護理,而對照組的患者行西醫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方面進行比較均無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最為常規的西醫護理,而給予治療組的患者中醫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護理觀察: 醫院的醫護人員應該先對護理對象和相關事務做好全面、詳細的了解,進而做出較為科學、準確的判斷,從而為護理活動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在系統掌握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望、聞、問、切等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來收集病患的病因、病情以及病位等情況,并以此來為辯證施護做好準備。其次,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寒、暑、濕、燥、火,還是喜、怒、憂、思、悲、驚、恐,都是由于內臟受損、過渡疲勞或飲食不規律等原因所導致的。護理人員只有在分清楚病位及病因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真正的對癥下藥,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科學的護理服務。所以,筆者認為,在整個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作出科學的分析,運用中醫理論做出科學的判斷,并加強與病人之間的溝通,累積經驗,以實現中醫特色的臨床護理。
(2)飲食護理:中醫非常重視飲食方面的護理,其中,《內經》上面提到了"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1]。由此可見,飲食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飲食得當,不僅可以達到對身體補氣養血、強身健骨的作用,還有助于機體免疫能力的提高,使患者的病情早日痊愈。但如果飲食不當,不僅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還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其他臟腑的損傷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對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而言,適當、科學的飲食能夠起到配合治療的積極作用。各種疾病都有寒熱表里的不同,而食物也存在著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在食物的性味與疾病的性質相吻合的情況下,該食物便能夠起到預防疾病及輔助治療疾病的重要作用,反之亦然。此外,食物的四性無味各有歸經,可以調節臟腑的陰陽變化,所以,患者應該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切忌不可挑食。轉貼于
(3)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是通過醫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衍生而來的,其主要是指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行為、態度和氣質等來影響并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煩惱和憂慮,從而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使患者能夠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以達到早日康復目的的一種治療方式[2]。所以,作為醫護人員,應該詳細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不斷的幫助患者調節情緒,對于失去信心的患者,醫護人員則可以安排其與性格開朗的患者居住在一起,讓其經常交談,互相鼓勵、互相影響。
(4)生活起居護理: 對患者生活起居的護理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患者自身的衛生、衣著以及生活習慣等,其二,病房的布置與管理。病房內應該保持安靜和整潔、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布局合理,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修養環境,以利于其病情的康復[3]。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比對照組好,P<0.05。治療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6%,而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86%,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一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3.討論
在這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更新的時代,護理理論與護理手段都在不斷的更新與完善之中,中醫的護理方式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臨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廣與應用。 這種新型的護理方式,不僅增強了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更加使患者得到了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護理治療,它在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增強了護理人員的信心、責任心及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護理人員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4]。
臨床實驗的結果表明,給予患者科學、適當的中醫護理,對其病情的好轉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霍玉華.中醫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3):298
篇7
在高職教育護理專業所有的課程設置中,中醫護理是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它有獨立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臨床操作技能,是現代醫學無法替代的一門學科。
關鍵詞:
中醫護理;臨床研究;臨床護理
筆者從事西醫高職院校中醫護理教學已有數年,現簡要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思維方式的轉變
中醫護理學是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護理方法和獨特中醫護理技術的一門實踐性、理論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中醫藥基本理論內容有很強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對初學者來說,尤其是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的西醫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時學生已經學完西醫基礎課程和部分臨床課程,形成了固定的醫學思維模式。當學生們首次接觸中醫學的時候,由于中醫的思維方式和辨證原則與西醫截然不同,對中醫這種源于生活實踐的直觀并在此基礎上帶有形而上學抽象歸納推演的整體思維特征不能理解,不同的理論體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學習尤其不易,尤其是初學者。在教學中強調思維方式的轉變尤其重要,在中醫教學中,尤其是基礎理論的教學環節,需善于引領學生走出形而下的思維,從生活中、實踐中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形而上的思維方法,這樣才有助于幫助學生從日常實踐中體會到中國古代哲學中最為樸素而又生動的思維方式,從而接受中醫的理念。
2擱置爭議,區別對待
中醫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中醫理論中的某些命題,不但抽象玄奧,而且從現在的觀點看來,部分觀點已不符合現代科學。對于這些觀點,筆者認為需區分對待。第一,對于陰陽五行這類中醫基本理論構建框架這類已被證實行之有效的基本理論,在講述中需告訴學生,古人在最初認識事物時樸素而簡潔,采用的也是形而上的思維方式。第二,對于中醫中與哲學緊密結合的觀點,如天人合一、運氣學說,哲學性強,但具體到某些細節上過于機械和理想化,甚至脫離了實踐,有臆測的成分。第三,諸如“格物致知”的方法在中醫學中多有體現,牛膝似膝骨,因此補益關節;豆似腰子,所以益腎,諸如此類的推理在中藥藥理中隨處可見,很顯然,這是由藥物表象到藥物療效的直接跳躍,中間加以毫無根據的意會,這種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對已知藥性、藥效的藥物自圓其說,不能用于新藥物的臨床療效探索。
3理論聯系實際
高職護理專業招收的學生年齡大多在20~24歲。大部分學生由于多年現代科學的教育,基本具有推理演繹能力,但還不能熟練地使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及科學的方法判斷和解決問題。中醫藥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理論基礎和思維模式與西醫有很大不同。中醫學以形而上學的方法,從最原始的形象思維到以抽象思維為主導,重視辨證思維和歸納演繹,因此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感到內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記憶困難,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普遍感到吃力,產生畏懼情緒[1]。
4重視直觀教學
中醫中的部分理論講解時雖然較為艱難晦澀,但在教學中,若是重視直觀教學的應用,有時可事半功倍,例如經絡部分,可采用多媒體技術,將經絡的走行及其循環規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起到直觀教學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
5加強臨床實踐
中醫護理學的課程設置是30個課時,但在課程分配中,主要的課程安排集中在基礎理論的教授,臨床課程不足50%,臨床實踐課程更少,主要集中在針灸、穴位的教學安排上,對于基礎用藥等部分內容,基本上屬于了解的對象,對于學生日后臨床實踐幫助不大,除了個別對中醫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在考試過后,就將抽象枯燥的中醫基礎理論置于腦后,在臨床實踐中根本應用不上。
6強調具體病癥的教學
通過幾千年的積累,中醫在某些病證中有著確切的臨床療效和豐富且簡單易行的治療手段,有著良好的群眾認知基礎,因此,在教學時應側重于此類病證的教授與實踐。就筆者的臨床經驗而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及成人的脾胃功能調理、女性月經疾病的調理、孕產前后的中醫調理、冬病夏治、腦血管意外后期的康復,中醫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確切的臨床療效,因此,在教學中,可結合教學者臨床經驗,對于這類疾病重點教授,不但有助于學生日后的臨床工作,還有助于學生從實踐中真正理解和認識中醫,從而引導其對中醫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和動力。
7加強中西醫結合
由于中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方法不同,中醫學與西醫學有明顯的差異,對疾病的論述有固有的特點。西醫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日后大多數會從事西醫臨床護理工作,因此講授中醫護理學時要注意授課時緊密結合西醫知識,讓學生能體會到臨床治療方法、手段的多樣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這有利于學生將來在臨床更好地應用、推廣和發展中醫。同時注意在教學時客觀地評價中西醫學各自的優缺點,如對腦血管意外的治療,在疾病初期,中醫沒有明顯優勢,但對于后期的恢復,中醫能起到主導作用。教學時實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能使人信服[3]。
8總結
總之,在目前以西醫為主的醫學教育中,中醫作為輔助和從屬的教學地位已基本不可改變,但對于臨床工作者而言,終身教育的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作為一個中醫教學者,筆者認為教授的重點應在于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和學生的積極性,在有限的課時中引領學生了解中醫學的奧妙,掌握中醫的思維方式,領略中醫臨床療效和治療方法。
作者:徐一慧 單位:江蘇大學附屬昆山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中醫;護理;特色;臨床;應用
【中國分類號】 R248【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497-01
中醫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養病護人的經驗,還形成了自己一套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中醫所強調的重要一點便是三分治、七分養,醫護不分家,所以,我們認為,中醫的基本理論便是護理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現代醫院中的整體護理模式與中醫護理極為相似,所以,現代醫院應該充分重視中醫護理的重要價值,使其在醫院中發揮出其應有的潛力和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病患,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由50例患者組成,治療組的患者行中醫護理,而對照組的患者行西醫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和病情等方面進行比較均無顯著性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最為常規的西醫護理,而給予治療組的患者中醫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護理觀察: 醫院的醫護人員應該先對護理對象和相關事務做好全面、詳細的了解,進而做出較為科學、準確的判斷,從而為護理活動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在系統掌握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望、聞、問、切等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來收集病患的病因、病情以及病位等情況,并以此來為辯證施護做好準備。其次,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寒、暑、濕、燥、火,還是喜、怒、憂、思、悲、驚、恐,都是由于內臟受損、過渡疲勞或飲食不規律等原因所導致的。護理人員只有在分清楚病位及病因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真正的對癥下藥,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科學的護理服務。所以,筆者認為,在整個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臨床癥狀作出科學的分析,運用中醫理論做出科學的判斷,并加強與病人之間的溝通,累積經驗,以實現中醫特色的臨床護理。
(2)飲食護理:中醫非常重視飲食方面的護理,其中,《內經》上面提到了"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精不足者,補之以味"[1]。由此可見,飲食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飲食得當,不僅可以達到對身體補氣養血、強身健骨的作用,還有助于機體免疫能力的提高,使患者的病情早日痊愈。但如果飲食不當,不僅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還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其他臟腑的損傷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對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而言,適當、科學的飲食能夠起到配合治療的積極作用。各種疾病都有寒熱表里的不同,而食物也存在著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在食物的性味與疾病的性質相吻合的情況下,該食物便能夠起到預防疾病及輔助治療疾病的重要作用,反之亦然。此外,食物的四性無味各有歸經,可以調節臟腑的陰陽變化,所以,患者應該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切忌不可挑食。
(3)情志護理: 情志護理是通過醫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衍生而來的,其主要是指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表情、姿勢、行為、態度和氣質等來影響并改善病人的情緒,解除其煩惱和憂慮,從而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使患者能夠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以達到早日康復目的的一種治療方式[2]。所以,作為醫護人員,應該詳細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不斷的幫助患者調節情緒,對于失去信心的患者,醫護人員則可以安排其與性格開朗的患者居住在一起,讓其經常交談,互相鼓勵、互相影響。
(4)生活起居護理: 對患者生活起居的護理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患者自身的衛生、衣著以及生活習慣等,其二,病房的布置與管理。病房內應該保持安靜和整潔、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布局合理,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修養環境,以利于其病情的康復[3]。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比對照組好,P<0.05。治療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6%,而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86%,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一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3.討論
在這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更新的時代,護理理論與護理手段都在不斷的更新與完善之中,中醫的護理方式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臨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廣與應用。 這種新型的護理方式,不僅增強了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更加使患者得到了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的護理治療,它在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增強了護理人員的信心、責任心及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護理人員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4]。
臨床實驗的結果表明,給予患者科學、適當的中醫護理,對其病情的好轉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霍玉華.中醫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3):298
[2] 李璐彤,毋琪渝,王艷杰,么金紅.中醫護理的特點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1,32(28):6020-6023
篇9
關鍵詞: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精簡;調整
為了適應中醫護理專業的現代化人才培養需要,湖南中醫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對中醫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重新修訂,總課時從64課時調整到了48課時,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實驗課時從時調整到了12學時,因此,課堂教學內容也就相應地進行精簡和調整,教學方法也應同步改進。盧芳國等曾經從中醫院校護理專業的生源特點與專業層次上對“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從明確課程定位、加強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1]李珊等從護理專業的特殊性出發調整教學內容,根據授課內容調整教學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學基礎和病原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2]
但目前缺少針對中醫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修改后的教學大綱的教學改革具體措施,本文就從這點出發,探索中醫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案具體設計,以期對中醫護理專業教學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一、濃縮理論課教學內容,精簡知識點
“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教學大綱經重新修訂后,總課時調整到48課時,其中實驗課增加到12課時,理論課36課時,在這相對有限的學時內,要學完本門課程的從免疫學到病原微生物學再到寄生蟲學的三大部分內容,任務量很大,因此課時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更要適當精簡,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選購、教學章節安排、每章節課時具體安排、知識點講解詳略上做好精細的規劃。
1.理論教材選購
針對中醫護理專業特點,選擇內容精簡但能基本覆蓋主要知識點的教材版本。老師只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即大綱中明確要求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部分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知識點,剩下的大綱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并把部分自學內容納入學生年終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論教材的選購上,比如王易、袁嘉麗主編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2012年8月第三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范虹、盧芳國主編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學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論教材內容既全面又較精簡,可作為選擇參考,合適的教材選購是搞好理論教學的第一步。
2.理論教學章節學時與內容調整
在教學過程中,要對這門課程的全部章節的教學學時進行整體合理的安排,哪些章節要重點講解,哪些章節要簡略,哪些章節留給學生自學,都要有完整詳細的規劃。我們考慮:免疫學部分安排12個課時,每次3學時,共4次課,老師分四次分別選講免疫學基本概念與免疫細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細胞和免疫應答四部分內容,免疫學應用留給學生自學并在實驗課時結合操作講解。病原生物學部分安排21學時,每次3學時,共7次課,第一次課主要講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體微生態系、正常微生物群與機會性感染、感染的影響因素、消毒與滅菌等基礎知識。第二次課主要講解細菌的形態與結構、染色鑒別方法、細菌的人工培養、細菌感染機制與臨床表現、細菌的傳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識。第三次和第四次課主要講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細菌,包括化膿性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腸道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放線菌等比較常引起人體健康危害的細菌,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放線菌等內容留給學生自學。講解內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學性狀、傳染源與傳播方式、臨床表現、檢測與防治等知識,病原菌致病機制等內容留給學生自學。第五次課主要講解病毒總論部分,知識點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態與結構、病毒的類型、病毒的培養、病毒感染的類型與傳播方式等。第六次課具體講解幾種常見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皰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同樣主要介紹它們的生物學性狀、傳染源與傳播方式、臨床表現、檢測與防治這四部分內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給學生自學。第七次簡要介紹真菌病害知識,包括真菌形態以及淺表感染真菌(幾種常見蘚類)和兩種深部感染真菌(白假絲酵母菌和新生隱球菌),其他內容留給學生自學。寄生蟲學部分安排3個課時,共1次課,老師講解寄生蟲的基本概念、流行與危害,并講解醫學蠕蟲中的似蚓蛔線蟲和日本血吸蟲,它們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與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蟲留給學生自學。
通過這樣安排,在有限的時間里,老師基本講解了本門課程的重要基礎知識,通過老師講授使學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識點,學生通過自學熟悉與了解了剩下的知識點并擴充知識面。這樣既完成了本門課程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使學生的學習充滿靈活主動性,為其他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課教學改革
1.實驗教材選擇
實驗課改革后擴充為12課時,每次3學時,共4次實驗課。實驗教材可選擇與理論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參榮、盧芳國主編的《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實驗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羅晶、關洪全主編的《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實驗》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較合適。
2.實驗內容教學改革
實驗課時調整后,第一次實驗安排免疫學實驗與細菌學的革蘭染色實驗,學生主要操作免疫學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和細菌學革蘭染色實驗,老師給學生示教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巨噬細胞吞噬實驗等免疫學實驗內容。第二次實驗課,安排細菌總論實驗,學生主要操作細菌分布(人體皮膚、咽喉部、空氣中等)、細菌基礎培養基的制備、高壓滅菌鍋的操作使用和藥敏實驗,老師介紹細菌培養基組成、常用消毒滅菌方法和細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實驗內容,這些實驗相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院校也把它列為護理專業主要操作實驗之一[3]。第三次安排細菌各論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化膿性球菌和腸道桿菌,學生操作化膿性球菌的劃線培養、分離鑒定操作,腸道致病菌的血清學鑒定(肥達氏反應)實驗,老師講解示教化膿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學鑒定方法、腸道桿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鑒定方法等內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學實驗和真菌與寄生蟲學實驗,學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實驗,老師展示講解常見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標本、常見寄生蟲卵標本,最后學生參觀學校寄生蟲標本館觀察人體常見寄生蟲大型標本。通過實驗教學內容改革,讓學生在比較有限的時間里掌握病原生物學基本實驗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并加深了其對于理論課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培養了學生無菌操作意識、藥敏反應常識和處理最常見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識點精簡后的教學安排
中醫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課時縮減、知識點精簡后,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生要完成本門課程免疫學基礎、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三大部分內容的學習,老師只能講解課程中的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內容,學生自學其余內容,這樣安排、使護理專業學生既可以了解本門課程基本知識構架,又可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又給予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自,使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護理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和選擇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習思路。并且從大學階段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的角度講,對這門課程中不常見的微生物、寄生蟲等內容,只有精簡和留給學生自學以后,才能在時間、精力和資源上保證其他專業課程以及與護理學特點有關的心理、人文等知識的學習[4],最終使培養出來的中醫護理專業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盧芳國,伍參榮,陳 燕,等.中醫院校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的教學現狀與改革思路[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08).
[2]李 珊,盧芳國.護理專業《免疫學基礎和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嘗試[J].中醫藥導報,2009(04).
[3]謝國武.護理專業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7(05).
[4]黃愛麗.高職護理《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的設置現狀與改革[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0(03).
篇10
中醫是中華名族的瑰寶,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這些年來,祖國醫學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中醫護理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我院是所市級中醫院,目前正處于發展時期,如何做好中醫的護理工作?如何運用中醫的護理技術為廣大的患者服務?如何做好辨證病種的施護工作?一直以來是我們中醫護理人研究的方向。
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基本特點,是使病人受到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護理的重要指導思想。其中,“辨證”和“施護”是中醫學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
“辨證”就是運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得診斷方法,對病人進行調查研究、采集病人的自覺癥狀和各種臨床體征等資料,運用八綱、臟腑、六氣、衛氣營血等辨證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疾病屬于何“證”。
“施護”就是根據判斷出來的“證”,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及具體的護理措施。
下面,淺談辨證施護病種在我院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開展情況。
1.我們根據我院臨床科室的情況,確定每個病區的辨證施護病種。如:腎科的辨證施護病種為嘔吐,水腫;心內科為胸痹,不寐;神經科為中風,眩暈;骨傷科為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等。
2. 要求開展辨證施護病種的病區先做出該項工作的具體工作計劃。
3.按計劃,選擇合適的護理人員承擔辨證施護病種的工作,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3.1選擇中醫專業畢業的或經過本院西學中規范化培訓,具有護師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
3.2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如中醫理論,中醫技術,中醫細節護理的知識培訓等工作。
4.落實計劃,根據確定的病種做好辨證施護的工作。要求:相應的病種做好辨證施護。體現中醫護理技術的特點。充分運用好中醫護理的技術。
5.在辨證病種施護的過程中做好檢查、評價、總結的工作,不斷開展經驗交流的活動,促進辨證施護工作的不斷改進及提高。
根據我院近年來開展辨證施護的結果來看。對于中醫院來說,中醫辨證施護病人獲益效果顯著,尤其是在臨床上有時一種病包括幾種不同的證,或不同的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同一種證,在護理時可以在辨證施護的原則指導下,選用“同病異護”或“異病同護”。但在辨證施護工作開展的時候,我們也遇到些困難如:如何準確地辨證?如何實現人和自然的統一,做到未病先防?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如何進一步推廣并加強辯證施護病種的深入研究?需要我們予以更多的關注。
- 上一篇: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要點
- 下一篇:進口藥品經營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