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7-03 17:5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勞動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1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教育界、社會、家庭念念不忘的勞動教育,它究竟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應該是以一種怎樣的應然狀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呢?孩子出生在一個家庭,在家庭中成長壯大,與父母朝夕相處。因此,我們在討論勞動教育時最不應該忌諱與回避以及繞行的就是家長。

那么,勞動教育在家庭背景下應生成什么呢?我們要本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與立場,即通過現象看本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過紛繁復雜、光怪陸離的各種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勞動教育變式,我們就會發現在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勞動教育其實就是培養孩子受用一生的勞動習慣。這些勞動習慣應該包括:高大上的勞動意識;歷久彌新的勞動興趣;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勞動中難能可貴的合作精神。前兩者是構建孩子勞動習慣的前提與基礎,后兩者是家庭教育背景下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應然結果。

勞動教育在家庭背景下的生成應注意什么呢?

一是對孩子勞動意識的養成要及時、及早。現下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都比較金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于是在家中凡事都被父母包攬,唯恐孩子在勞作中受傷害和受委屈,家長頭腦中固有的“樹大自然直”的思想就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被越來越放大。呈現在家庭情境中是不斷上演的不讓孩子在家庭中干活,孩子只管吃好、穿好、玩好就行的肥皂劇。豈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會使孩子缺少必要的最起碼的初級勞動鍛煉,天長日久就助長了嬌氣與頹廢之氣,固化、定型了懶惰的壞習慣,甚至影響到日后上學讀書的行為習慣,以至于波及學校教師對孩子管理以及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教養。因此,針對家庭背景中勞動教育的這一現實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及早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索尼公司創始人、日本教育家深大曾說:“早期獲得的信息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腦內,長期發揮作用。”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也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作過精辟的論述:“兒童出生后頭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3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3歲以后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二是對孩子的勞動興趣的養成要警鐘長鳴,不可懈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爾基也重復過這句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也曾說:“學習最好的激勵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該事物或活動表現積極肯定的情緒。”基于此,這就警示我們父母在家庭背景下對孩子的勞動興趣的養成金鐘長鳴,不可懈怠。家長要懂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往往表現在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三個方面。因此,家庭中勞動興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對孩子勞動興趣的養成既無計劃性也無組織性,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在親情感召下、在沒有劇本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演繹的。這種家庭勞動教育的環境極容易造成家長對孩子勞動興趣養成上或掉以輕心,或放任自流,或野蠻生長。為此家長必須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教育孩子對自己的勞動學會欣賞;發現勞動中蘊藏的一切機會,用激將法激活孩子沉睡已久的勞動欲望,盤活孩子的勞動沖動;創設情境,讓孩子把家庭勞動的感受及時用有效地方式(如口頭的、書面的、音像的、電子的等)表達出來;讓孩子發現家庭勞動的特殊意義與價值。

三是把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的養成當作家庭勞動教育的主要抓手。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為我們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實施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的養成指明了方向。自我服務勞動簡而言之就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境整潔的勞動。它包括在家庭中的生活自理、學習自理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家庭教育的實踐表明,家庭中自我服務勞動應該以養成教育為主。如生活自理方面的盛飯、洗筷子、洗茶杯、穿脫衣服、釘扣子、疊被子、整理床鋪等;學習自理方面的削鉛筆、訂本子、包書皮等;衛生自理方面的洗手、洗臉、刷牙、剪指甲、洗頭、洗腳、梳頭、洗澡、洗手帕、洗襪子、洗小件衣服等。由此可見,上述的三方面的勞動沒有一樣不是鑲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的。因此自我服務勞動習慣的養成就是要生活化、常規化,從家庭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在家庭生活的一分一秒中鑄就,在家庭生活的日復一日中一路前行。家長要把勞動習慣在家庭背景下養成要堅持由簡到繁的教育策略;勞動習慣的養成盡量不要脫離家庭日常生活,由于生活化、常規化是孩子好的勞動習慣養成的源頭活水。勞動內容在一定時期要相對固定,要有可持續性;自我服務勞動與家務勞動要相結合,不僅要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還要強調“家里的事情主動干”的家庭勞動精神。

篇2

關鍵詞:幼兒;社會;家庭教育

現在的家庭教育有一些誤區會經常地出現,家長們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之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大大地超過了孩子們的承受能力,往往就會把孩子的優點給忽視了,極其嚴重地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發展。因此,幼兒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下面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及其他人的家庭教育經驗,談談幼兒家庭教育的幾點拙見。

一、家長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寶貝

如今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每天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就問孩子:“今天你學什么了?”“你學得怎么樣?”“會不會?”等等。當孩子回答不清楚時,就會批評孩子什么笨啦,為什么學不會啦,是不是不認真啊等等,甚至還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家的孩子對比,讓孩子的自尊受到一定的傷害。還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總給孩子找缺點,日子久了,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消極心理,他對什么事情都會不感興趣。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賞識中長大。

身為孩子的家長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寶貝,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記得女兒剛剛懂事,我會在每件事上不斷表揚和鼓勵她,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和懂事,我發現孩子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會很自信,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時她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明創造,都顯得與眾不同。

二、家長要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家長都應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在我們的家中學會怎樣走路,學會如何說話,學會一些行為習慣。在家庭獲得自己身體的發育、心理的發展、個性的形成。可以說,游戲、學習、勞動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三種主要形式。家庭不僅為孩子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戲和學習場所,而且引導孩子從游戲過渡到勞動,都是由家庭教育

而成。

三、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篇3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最優化

中國分類號:G61

s

隨著獨生子女的不斷增多,幼兒漸漸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以及社會、國家的未來,幼兒教育的科學性顯現出“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然而,受工作壓力大和生活節奏快的諸多困擾,很多家長無法為幼兒構建科學化的家庭環境,甚至不負責任地將幼兒送到爺爺奶奶家,造成親子教育的弱化,直接影響了幼兒的科學發展。

一、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作為幼兒的啟蒙老師能夠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認知習慣、交流習慣等,能夠直接決定著幼兒社會化發展的起點和發展速度。因此,家長的教育理念是幼兒快樂成長的決定性因素。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關愛意識、擔當意識以及責任意識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幼兒積極的影響,從而實現“身教勝言教”的良好教育效果,為幼兒樹立學習和效仿的人生榜樣,增強幼兒發展的實效性。

最后,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的第一課堂,是幼兒學習知識、體驗情感、認識社會的起點。因此,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對“像白紙一樣純潔的”幼兒能夠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而最優化的家庭教育無疑就是幼兒“全速前進”的推進劑。

二、構建最優化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溫情的家庭氛圍是幼兒快樂成長的源泉,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與機會都很多,家庭無疑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對孩子的個性、品質與健康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①

(一)構建關愛、開放、和諧的家庭環境

首先,父母要幫助幼兒種下愛的種子,讓幼兒在父母的忙碌中感知到愛的存在和情感的交流,為幼兒塑造一顆充滿熱情與關愛、內涵豐富的心靈,為幼兒愛父母、愛家、愛社會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父母還要引導幼兒學會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關愛,例如,父母下班回家時,幼兒可以幫助父母拿拖鞋,還可以告訴爸爸今晚幾點有球賽,告訴媽媽今晚幾點有選秀節目等。

其次,父母在討論家庭事務過程中要注意發揚民主集中制,不能搞“一言堂”和“霸權主義”,甚至還可以讓幼兒發言參與家庭事務的處理過程,讓幼兒在參與家庭事務的過程中了解父母的辛勞,通過引導幼兒關心家庭事務培養幼兒關心父母的良好習慣。例如,父母可以咨詢幼兒回家看爺爺奶奶時需要買些什么東西,通過幼兒的積極思考,提高幼兒對家人的關懷意識以及如何給人買禮物的常識。

最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還要注意和諧,不能吵架,更不能打架,積極構建和諧、文明的家庭生活,幫助幼兒形成溫文爾雅、落落大方、知書達理的良好性格,杜絕偏激情緒對幼兒的快樂成長產生負面影響。事實證明:在父母經常吵架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激性格和孤僻性格,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和溝通,在語言和行為上常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和危害性,極容易造成人生的悲劇。

(二)借助生活瑣事集聚幼兒成長正能量

首先,父母要注意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并以此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樂觀、積極、主動的良好性格,消除幼兒在問題面前的畏難情緒,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和成長中的諸多問題。父母要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并適時給予語言上的表揚,激發幼兒勇敢面對困難的主動意識和旺盛的斗志。例如,很多幼兒膽小,遇到生人不敢說話,父母可以帶領幼兒多到公園去玩,在與一些慈眉善目的爺爺、奶奶的交流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其次,經濟社會的殘酷競爭需要任何一個社會個體都要具備較強的耐壓能力,不但要樂觀積極微笑著面對挑戰,還要擁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韌意志,因此,父母還要注意“從小就培養孩子堅強、執著、不服輸的精神,學會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打擊和挫折,鍥而不舍、百折不撓地朝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奮進”。②例如,父母可以通過幼兒學習系紐扣等小事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并通過幼兒獨立解決一個個問題而培養幼兒樂觀、自信的性格。

最后,父母要在現實生活中主動尋找教育時機,積極塑造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幼兒在蓋完小房子后自覺地把積木擺放整齊,并收入箱子中。父母要對幼兒的進步大加贊賞,表揚幼兒愛勞動、愛整潔、體貼父母,用賞識教育給予幼兒成長的動力和發展的目標。父母要注重幼兒的思想教育,要遵循“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規律,幫助幼兒收獲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責任意識。

(三)讓游戲成為親子教育的主陣地

游戲是幼兒的至愛,而情感交流是親子教育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因此,游戲成為親子教育的主陣地,父母在游戲中與幼兒一起娛樂、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游戲的家庭氛圍是一種具有良好氛圍的家庭生活環境,每個家庭成員在其中都擁有溫馨、寬松、愉快的心情,能體驗到一種游戲者的發自內心的快樂”。③父母可以和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游戲,以《熊出沒》游戲為例,父母扮演熊大或熊二,幼兒扮演光頭強,伐木工具是塑料電鋸,將客廳裝飾為森林,臥室就是光頭強的小木屋,故事情節和電視上差不多。游戲不但能夠強化幼兒與父母的“血肉親情”,也能夠形成密切的玩伴友誼。另外,父母還可以通過自制玩具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從而實現幼兒的快樂游戲和幸福成長。

總之,父母積極探究家庭教育的最優化之路,通過人性化、科學化的家庭氛圍感召幼兒的科學發展意識,引導幼兒在生活瑣事的磨練中、在家庭游戲的參與中與父母快樂合作、幸福交流,真正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注釋

①惠琴.《淺談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與方法》.《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7期,第229頁

②柯君.《培養未來的男子漢》.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頁

③李麗.《讓游戲成為幼兒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年,第8期,第78-80頁

參考文獻

[1]鄔春平.《淺談幼兒的家庭教育問題》《學周刊:C》2013年第8期第102頁

篇4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義上的教育應該由家庭、學校和社會三部分共同組成。而在中國,隨著孩子的出生和成長,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殺性已經不容忽視地擺在人們面前。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學校教育水平及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農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始終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

分析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是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關鍵。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對安徽省宿松縣五里中學,長鋪中學,響堂小學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進行的隨機調研結果。此次調研的326個樣本中,家長102人,學生224人。學生中男女比例為5:4,其中高中階段的平均年齡為15.4歲,初中階段為12.2歲,小學階段為9.3歲,學生樣本在個教育階段即高中、初中、小學的所占比例分別是2:3:3,在訪談的家長樣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員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標――跳出農門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走出農村,在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農村生活太苦,農民太累”,“考大學,賺大錢”,城市中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較好的發展機遇成了孩子學習的最終目標。調查顯示,92.1%的家長希望子女能跳出農門走進城市,“城市最優化”成為不變的主題,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過早的感受城市的優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學校。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為他們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目標,這是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首應解決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主題――配合文化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現階段農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歷史環境的影響,他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有將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們根本無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而對于初中生和小學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識以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現在農村中的許多父母已認識到在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的今日知識的重要性,并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他們的彌補措施,有89.2%的家長確定不會占用孩子的學習時間,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農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輔導班,37.2%的學生曾經有過或現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師,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資增加了,孩子課余輔導的質量提高了。但相對之下,孩子的學習負擔也隨之加重了,學校減負,父母加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孩子難免會出現厭學、逃學現象。知識爆炸的時代家長們感到了沒有知識的壓力,高強度的學習負擔下孩子也感到學習的壓力,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適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及地位

根據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醫學雜志等權威媒體及學術期刊的最新報道推知,母親的文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胎教問題。首先,文盲的母親無從得知胎教的意義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親不能給與胎兒良好的語言環境,須知母親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都會影響孩子以后的語言教養。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雙方對子女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許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母親對孩子有著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研究表明,母親的素質對孩子的十二項主要心理品質能夠產生全面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為67%,調查的所有母親樣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總人數的80.8%,而小學文化程度占絕大部分比例。隨著中國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許多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在轉移的勞動力中男性占大多數,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顧家庭、干農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負擔一下子全落到她們的身上。母親還須面對強大的壓力,一方面必然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婦女對自身所屬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許多女性的重男輕女觀念比男性更加強烈,這樣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認同的理念必然會對家庭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

(四)對新事物的認知落差

現代社會報刊、網絡鋪天蓋地,新文化、新知識層出不窮,易于接受外部新鮮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認知能力的局限難免會出現錯誤,而對于外部新鮮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較慢的農村父母們,他們也難以幫助孩子真確認清它們的本質,不免在家庭成員的之間雙向學習過程之中出現子女對長輩們的誤導,從而給家庭教育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失誤。以網絡為例,調查結果顯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網絡但并沒有親自用過,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經接觸過網絡,對一般的網絡知識略有所知,還有13.3%的父母竟對網絡一無所知。

(五)攀比――學習方向誤導動力

家長相聚,談話的主題之一就是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把分數和在班級或學校之中的排名作為判斷孩子學習的唯一標準,這不僅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而且會誤導孩子的學習方向,扼制孩子興趣的培養和特長的發揮。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有65.1%的家長對孩子考試的成績非常重視或重視,在望子成龍心理的驅使下有許多的家長用經濟手段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這無疑會加重家庭的負擔。

(六)農村學校無奈的雙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學校教育是個體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個體在接受學校規范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仍時刻伴隨著個人的成長,讓孩子“學會做人”這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奮斗目標,如果二者能夠很好的配合,必然對個人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但遺憾的是,農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似乎責任不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學校教育的義務,另一方面農村的家長們又將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推脫給學校,許多父母認為學校應當對孩子的成長負全責,學校一身挑兩擔,扮演雙重的角色。

調查結果顯示,當孩子犯錯誤后有46.8%的家長選擇了立即向老師尋求幫助。幫助父母教育孩子這是老師的職責,許多老師反映有些農村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時好像將孩子的教育權全部移交給了老師,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有利于學校與家長聯合起來對孩子因材施教,但農村家長對老師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來隨著農村進城打工浪潮的不斷興起,許多的農村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沒時間教育孩子,而對孩子的教育長輩們的教育理念又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許多家長還認為“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交了學費學校應該對孩子的全部負責”,“管孩子這是老師的義務”。

農村學校作為遍布城鄉基層的公共機構,在培養孩子的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造能力的重要任務。向孩子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保證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學會做人,這僅僅靠學校教育是難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著其它教育形態無法彌補的內容,學校如何通過提高家長的文化認識水平來引導孩子的成長,這是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條件。實質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內容上不應該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應嘗試著將兩者結合,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

二、改進農村家庭教育對策

目前中國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與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歲的農村勞動力人口中,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個百分點。全國有8500萬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在這些地區許多父母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面對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他們已親身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尊重知識,注重德行,試圖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夠德才兼備,但是由于受客觀環境――家庭教育觀念及主觀因素――文化水平較低的局限以至他們蹊徑難尋。結合本次調查的實際及我國部分地區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經驗,文章嘗試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變農村教育教學環境

通過學校教育來引導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數,1993年全國城市小學生的人均經費為476.1元,農村為250.4元,差距為1.9倍。到1999年,兩者的差距擴大到3.1倍,絕對金額分1492.2元:476.1元。李嵐清曾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關于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時指出。從1995年開始到‘十五’期間,僅中央財政就安排了89億元,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共198億元,實施了兩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財政投入30億元,用于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今后還將繼續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計劃在4年內解決農村中小學危房問題。中央財政還撥款3.64億元,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試點項目”,2002年以后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縮小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步驟。

(二)鼓勵農村興辦兒童教育機構

相對延長學校正規化教育的時間,可以暫時緩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識貧乏的壓力。但現存農村幼兒園布局分散、規模小、效益低、職責不清、管理不順。先進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資源浪費嚴重。建立適應農村學前教育現代化需要的辦園新體制,更好地推進幼兒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農村幼兒園質量,為農村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家長教育培訓機構

在學校中建立家長學校,通過專業的學校社會工作者向家長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學校和學生的“文明”帶動家庭和家長的“文明”建設。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庭教育咨詢等形式展開工作,主要工作目標應包括幫助家長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觀念;通過定期的培訓來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長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識;提出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并且組織學生和班主任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評比;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比如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讓學生對家長的不良行有正確認識,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使家長認清現在的教育及就業現狀;對孩子加強“三農”教育,使他們真正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變不利為動力。

(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婦女聯合會的作用

有計劃、有步驟的對當地婦女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轉變她們的觀念,改變她們對固有的、不正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從而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來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過程,施教與受教育者之間應沖破傳統的“家長改造制”模式的局限,這樣才有利于教育雙方的溝通,尋找合適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調查顯示(見表3),有77%的學生表示當自己的父母與他們的觀點出現分歧時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時,他們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釋或與父母商討,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見。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相互學習,一方面有利于農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與“規范性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學校可邀請家庭教育比較成功的家長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成功的經驗;學校不斷規范家訪制度,改變以往班主任負責制的固定模式,由專業的學校社工人員對學生家長進行幫助,建立家庭教育檔案,定期回訪,及時評估;開設家庭教育熱線,方便家長進行隨時咨詢。

三、結論

國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二愛型”巨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決心。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國正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展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社會總目標的實現。本文從一個小范圍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會對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的重視。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政府在財力、政策上的投入與關注,而且需要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家長們的支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是當前教育永遠不變的口號。

參考文獻:

1、張健鵬.都是爸爸媽媽的錯[M].學苑出版社,2001.

2、趙石屏.家教[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林國煽.現代社會學[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0.

4、馬長英.大學生問題[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劉中華.家庭教育的真空誰來填補[N].中國教育報,2004-04-14.

6、仲原.關于農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網,2003-06-12.

7、蘇欣.教育專家妙談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網,2003-11-19.

8、張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長家長以身作則是關鍵[EB/OL].新華網,2004-02-05.

9、姚穎.讓孩子自己選擇――坐圓凳面還是小板凳[N].新民晚報,2003-12-12.

10、王紅飛.農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國青年報,2004-09-20.

11、毛麗利.農村家庭教育情況不容樂觀[J].教研與進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 in Poor Areas.An Educational System Grappling with Poverty[M].China 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 Report on the Child Development in China(2003-2004).

14、鎮江句容市農村教育工作調查研究[EB/OL].中國婦女網,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角色要正確[EB/OL].教育互聯網,2004-09-18.

篇5

關鍵詞 農村 小學生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90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ili, ZHANG Yu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three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have characteristics alone but also links close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tus quo, family education, rural pupils found many problem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the major issu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ural pupils'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ural pupils.

Key words rural; pupils; family education

1 概述

1.1 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一個家庭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父母對子女的期待、父母的教育方式、價值觀念、教育內容等等這些因素成就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從古至今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最適合孩子,從古代先賢到現代的學者眾說紛紜。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學科被學者們進行系統的研究。一個孩子從出生就開始接受各方面的教育,歸納起來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這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三者密不可分,可以說缺少了哪一項都不是完整的教育,都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其中,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家庭在兒童的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1.2 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的先導性、感染性、針對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等特點,彌補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不足,在孩子的身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的一些特點:一是先導性。家庭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啟蒙教師,家庭是孩子成功的起點和基地,家長是兒女以后人生的導師和助手,教育孩子生活的常識、教會孩子如何做人。二是感染性。一個人的情感,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影響別人,使之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體驗。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天然感情是無可比擬的,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情感的感染性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針對性。針對性指的是根據不同的人和事件采取相應的措施,即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針對性的前提條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對象,而父母由于血緣關系和長期的共同生活,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四是連續性。有人計算過,一個人從嗷嗷待哺的嬰兒長大成人,幾乎有一大半的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之中,接受著父母的教導,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時不刻不在彰顯著父母給予其的影響,這種影響將伴隨著人的一生。五是權威性。家庭教育具有權威性體現在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對于物質生活和倫理道德的需求,以及對于父母的依賴性上。孩子很容易就服從于父母的教導,父母若能有效地掌握這一特點,合理使用父母的權威性,對于促進子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是得益良多的。

1.3 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也已得到很大的改善,農村教育也有了相當的規模。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出農村,眼界的開闊以及個人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知識是改變孩子命運的一條出路。但是,普遍的農村家長由于受地域、文化程度、傳統觀念的限制,致使其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尤其是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這些限制的負面影響就更加凸顯。①廣大農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實施的科學性認識不全面,他們認為教育在于學校、在于老師并把教育的責任全部委派給老師,而他們只要保證孩子的經濟條件即可,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甚至違背了兒童成長的客觀規律,望子成龍成風心理過甚,以至于急于求成、揠苗助長。我們應該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種種缺陷,采取措施,協調好社會各方的教育力量,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2 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兒童才能健康成長,只有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相互滲透、協調一致、相互促進對孩子實施全方位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人成才,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不過當前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家長教育觀念認知的缺乏、家長的教育能力較低、家長的方式不當,以及親情的缺失所帶來的種種問題等等。

2.1 對家庭教育認知的缺乏

當前我國農村家庭的父母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著認知方面的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指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忽視,未能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農民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質條件,許多家長認為它們只要保證孩子經濟條件讓孩子餓不著凍不著就行了,他們只負責掙錢,而教育的責任則全推給了學校的老師,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忙于生計,無法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但深層次原因還是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不足、不深,甚至忽視家庭教育,缺乏主動性。②還有一些父母一切向錢看,認為學習無用,對孩子上學持無所謂的態度,這些不合理的觀念勢必會給子女的學業帶來不好的影響。另外隔代教育的現象在當今的我國也是比比皆是,這對子女的健康成長也有著許多負面的影響。

2.2 農村家庭教育能力較低

農村家庭教育能力較低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中家長自身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制約著家庭教育所能達到的效果。農村家庭在當前是一個弱勢文化群體,他們由于代代生活在比較閉塞的農村,弱勢文化也傳給了子孫后輩,使得相當部分的農民的綜合素質沒有與現念的家庭教育接軌。③二是農村家庭教育經費投入不夠。雖然先當今我國農村的經濟得到發展,但在教育上的投資還是不夠的。由于資金的匱乏,農村家庭教育培訓的專項經費不足,使當前我們現有的各種家教組織有名無實,而且教育的網絡平臺也沒有真正的為農村的學生所利用。而且廣大農村也較為缺乏一定規模的、影響力較大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等,許多農村小學生業余時間沒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起來,這無疑為孩子向社會其他渠道尋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無法控制的時間和空間。

2.3 農村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農村家庭的家長所受的教育普遍較少、文化底蘊差,無法對子女進行科學的教育和指導,農村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圍。現在很多農村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長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過多,時時事事都管,不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不給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也使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人格、自尊心和上進心受到傷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還有一些家長金錢觀念至上,一味的忙于掙錢,不懂得知識改變命運,很少與孩子交流溝通,缺乏對孩子相關方面的教育,只知道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不關心孩子的學業情況、心理健康狀況;還有一些在家庭中非打即罵,致使家庭溫馨局面蕩然無存,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4 農村家庭教育親情缺失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愛、支持和鼓勵在個體的早期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來自于父母的給予有利于個體早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而這些又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健全人格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有學者認為,無論何種親情都無法替代父母子女之間的感情,沒有父母的愛的是教育一種不完整的教育。然而近年來,為了尋求更好的機會,改變家庭的經濟條件,許多農村家長紛紛外出務工,留孩子在家接受學校教育,這一現象給這些留守兒童帶來的是家庭教育的空白或殘缺。通過調查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小學生其父母在外打工,他們或與祖父母一起生活,或寄養在親戚朋友家中,由他人代為照管。④兒童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價值觀念、思想品德、人生目標、學習態度等等都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指導,殘缺的家庭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3 解決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通過以上的闡述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不單單是個別家庭的問題,它是整個社會都需要去深思的問題,它是一項涉及面十分廣的系統工程,是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力量的協調與合作的。針對我國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3.1 提高農村家庭關于家庭教育的認知

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其通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生活的技巧,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農村家庭里的父母應該與時俱進,放遠目光,通過書籍各種媒體等改變固有的落后的教育理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大方向,積極創設民主、和諧、家庭氛圍,讓孩子在一個溫馨的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快樂成長。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光輝的形象,讓孩子以父母為傲。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家長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代意識。同時學校也應加大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開設家長大會,向廣大農村家長普及教育知識,通過網絡、多媒體等方式來向家長們傳達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其的思想覺悟,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子女人生道路的重要性。

3.2 提高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能力

提高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能力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提高農村小學生家長的思想、文化素質。父母的文化素質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適時舉辦家長培訓班。政府相關部門要將提高農村家庭家長的思想觀念文化素質等當成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積極走訪鄉村、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根據家長的時間情況等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制定出一整套系統的培訓計劃。切忌使其流于形式,加強宣傳力度,利用村支書在村里鄰間的影響力,定期組織家長進行培訓,開拓其眼界,提高其教育能力。同時,也需要學校的積極配合,提供人力物力幫助,發揮教育的整體效應。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增加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劃出對農村教育培訓的專項經費,使網絡各種教育媒體等在農村家庭中的教育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另外,政府應深入農村因地制宜地去挖掘農村的教育資源,利用其鄉村特色為孩子創設富有教育性意義的各種娛樂和學習場所,為農村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3 改善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具有先導性和感染性的特點,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信任是與生俱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落在孩子的眼里,都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影響,因此,父母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則,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講究方法,不要辜負孩子的信任。在教育技巧上父母應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創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⑤模仿是孩子最初的學習動力,而其父母又是其身邊最近的人,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通過榜樣的示范能力去教育孩子,潛在的去影響孩子。另外家長應學會與孩子溝通,要尊重理解子女,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尊重孩子選擇,幫助其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并給予積極的指導,堅決摒棄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民主和諧相處。家長一定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否則會使孩子養成任性、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性格,這對孩子將來步入社會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因此,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錯事的時候,要啟發誘導他懂得什么是對,什么不對,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的道理。

3.4 強化農村家庭教育中的親情觀念

就國家和政府而言,一方面要進一步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扶持和引導,優先發展縣級城市的第三產業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大軍,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讓多數農民可以在當地就能找到工作不用和孩子分隔兩地。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要優化周邊環境,充分認識到兒童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對農村小學生的成長危害,政府、媒體和社會公益組織可以綜合發力,在加大報道、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的同時,免費開設一些家長教育培訓班,既擴大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又提高農村小學生父母教育子女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所帶來的消極影響。⑥就農村小學生的父母而言,要更加注重在精神層面的引導,幫助孩子樹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無論貧窮或富有,都以一顆平等的心來對待孩子,無論是忙綠還是閑暇,多注重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在思想上為孩子答疑解惑,父母與孩子之間要形成一種既是長輩又是朋友的親子關系。在外務工的父母,每個星期都與子女聯系,不僅僅談學習,也要關注他們的道德發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方式上要多樣化,可以與孩子面對面的談孩子的學習情況、交友情況,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疼愛。

注釋

① 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4-30.

② 李伯玲.新農村建設中的家庭教育問題[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1):51-52.

③ 李連英.農村家庭教育中家長素質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8(5):71-72.

④ 梅明玉,梅子行.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和隱患[J].基礎教育研究,2003(12):16-17.

⑤ 余建林.關于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幾點思考[J].南平師專學報,1999(1):78-81.

⑥ 孟育群,李強.建設少年兒童良好親子關系的要素[J].教育科學,2001(3):59-61.

篇6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們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更無法關注。有的即使想關心,限于經濟等條件,他們也無法更多地給孩子打電話或者經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農村家庭的破裂,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勢必會形成下面一些問題:

1.學習上缺人輔導。留守學生多發生不完成家庭作業、逃學、輟學等現象。成績中等偏下和較差的占大多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留守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2.生活上缺人照應。留守兒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務工的父母寄錢回家或者在家的臨時監護人提供。大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比較貧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極其艱辛。更有部分留守兒童的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

3.親情上缺少溫暖。留守兒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缺少應有的關愛。父母在外務工,大部分身心疲憊,與家人聯系較少,骨肉分離,與子女缺乏交流和溝通,親情失落。在調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學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失落和孤獨感。有的父母外出時間長達多年,從未回家,也無電無信,無從談上親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幫助。留守兒童由于親情的缺陷,與外界不愿接觸或接觸太少,大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對集體漠不關心。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生活、衛生習慣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斗毆。

6.行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外出,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軌的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接受。他們逐漸養成許多不良行為,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斗毆。

7.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護人常發生安全事故。

所以,我認為,為構建和諧社會,緩解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問題并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應該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一)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在家長的教育素養普遍較低的情況下,學校要主動負起指導親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任,正如馬卡連柯所說的: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農村學校必須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特點,低起點,高效率,靈活機動地開展家校合作。一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二是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弄清家庭教育不等同于文化輔導;三是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理性地去開展家庭教育;四是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加強情感交融,扭轉留守兒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勢。

(二)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引導同輩群體的交往和活動

同輩群體雖是孩子自發的組織,但只要引導得當,它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力量。班主任首先要以持久而真誠的關心贏得孩子的信賴,掌握同輩群體交往的小秘密,尤其要與群體的小首領交上朋友。其次通過交談、游戲、討論等形式引導孩子們妥善處理群體內的矛盾,正確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增強孩子對不良社會誘因的免疫力。最后通過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閑暇教育,吸引群體成員投身于集體生活,彌補孩子的親情缺憾,創建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群體文化。

(三)發揮農村優勢,充實孩子的課余生活

學校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學校在教育網絡中的主渠道作用,除對家庭和同輩群體加強指導外,還應從自身入手,利用本地區的優勢,開發活動課程,愉悅留守兒童的身心,填補他們生活中的空白。

(四)以手拉手活動為平臺,構建留守兒童手拉手體驗教育互動模式

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隊組織的經典項目,已有眾多少年兒童從中受惠。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可以利用這種平臺,構建起兩種手拉手的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互動模式。一是在農村學校內部,構建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手拉手活動。利用同輩群體在少年兒童社會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隊輔導員帶領和倡導非留守學生與留守學生交朋友,盡量打破原來留守學生一般只和留守學生交朋友的現象,讓留守學生積極融入到班級、少先隊或校團委這樣的大集體中來。二是構建城市少年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的手拉手活動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人到生動有趣的手拉手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教育城鄉不同生活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培養他們相互理解、相互認同和共同的情感。

(五)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優化社區育人環境

社區環境對兒童少年乃至成人來說,是最直接、最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社會氛圍。一般農村人包括一部分農村教育工作者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功能,因而優化農村社區育人環境,首要的是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強化大教育觀。要提高社區領導(在農村一般是村級領導)對教育的關心程度和參與意識。由學校、村委、家長代表組成聯合教育委員會,校長定期或不定期召集開會,關心留守兒童家庭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力量的整合中起協調作用。通過有線廣播、文藝宣傳等形式,向廣大農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教育的有生力量。其次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抓手,形成科學文明的育人氛圍。結合農村稅費改革,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建好村級圖書室、文化室,用豐富的書籍和科教影片、娛樂活動吸引農民,為留守兒童開辟活動園地。

篇7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長期的教師,是終生的教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我們常常發現有好些父子倆和母子倆走路的姿勢,說話的風格都很相近。這樣的事實就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何等重要。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能夠引導家長培養孩子成為有責任感、人格完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夠幫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然而很多家長為逃避和推卸責任,只是一味的強調學校教育而無視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造成許多令人費解的家庭教育怪狀。

怪狀一:遷就溺愛,聽之任之

案例 一家長曾向我透露,自己的孩子在家過的是少爺般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冬天,身體不適的自己幫他做好早點,還得到他房間給上初二的兒子穿衣服,而孩子睡眼朦朧,伸直手臂等媽媽伺候……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家庭獨生子女的增多,有些父母過分寵愛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從而使孩子養成了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習慣,讓人感慨良多呀;更別提那些留守孩子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們在這方面做得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家長們只會一味地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由此養成了孩子重享受的不良心理,性格變得任性而脆弱。一味地遷就溺愛,到頭來可能害了孩子。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適宜的勞動有助于都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還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

怪狀二:簡單粗野,家長至上

案例 “老師,我家孩子又惹事了”滿臉愧疚的父母隨老師進入辦公室,看見自家孩子,二話沒說,爸爸重重一巴掌甩了過去,“的,讓你到學校好好學習,就知道給老子惹事。”“誰叫他罵我,不揍他以為我好欺負”兒子無奈辯白,卻掩飾不了神情尷尬……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犯了錯誤或有了劣跡,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非打即罵,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他們甚至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產生了強烈的對立、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孩子變得膽小、退縮、冷漠,甚至會用攻擊和敵意來對待他人。

父母恨鐵不成鋼,我們固然理解。但缺乏耐心和恒心的父母 ,他們的愛心會隨著耐心和恒心的下降程度而同比下降,嚴重時則會出現逆轉,也就是說,兩者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愛反而會轉化為恨。這種不良情緒如果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傷害孩子,傷害自己,傷害家庭。所以,父母務必要克制自己急于求成、恨鐵不成鋼的急躁情緒,一定要戒急戒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不怕反復,多站在孩子立場考慮,也要自己主觀上去找原因,不斷糾正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怪狀三:重智輕德,忽略根本

案例 “我家孩子這次月考階段第五,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家務活我從不指望他(她)干,這不出來給買點好吃的。”一母親滿臉洋溢著笑意。

“我這個也還行。這周末難得在家,讓他去親戚家竄門,死活都不去,只能讓他在家玩會兒電腦,放松放松。”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家庭教育目標偏離,大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家長眼中,往往是分數代表著一切,只關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過度看重學習成績的好壞、名次的位置,忽視了對孩子品德修養和心理素質的教育,忽視了健全人格、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少家長落入“重身體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的誤區。這種“重智輕德”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胸無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加強思想道德的修養,少數孩子在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精神空虛,行為失常,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

怪狀四:盲目攀比,不堪重負

案例 “我對孩子是有要求的,經常告訴他,班級第一還不夠,應力爭級段第一,他也沒讓我失望,可最近這孩子也不知怎么啦,親戚朋友只要提到學習,或者問她在學校的情況,她就大發脾氣,不讓問。有時候整晚不睡覺做各種習題,不吃飯,幾天見不到她笑一下。醫生說,孩子患上抑郁癥,需要服藥調理,而且說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應先給家長做輔導。我真有點搞糊涂了……”

這樣的案例告訴我們,有的家庭教育太嚴格,對孩子的成長期望太高。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因此對子女管教嚴厲,甚至剝奪孩子最起碼的休息、游戲、娛樂的時間,扼殺了孩子全面發展的自由個性,有的甚至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做出極端的事情。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好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根本就不應該玩耍。 其實,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和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過于注重成績,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只要看到孩子有一點點微小的進步,我們作為父母的都應該給予熱情地表揚,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成長和進步的快樂和喜悅,鼓勵孩子越做越好。相信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怪狀五:知行不一,誤導教育

案例 “兒子,趕快給老師道個歉,讓你回教室上課,成績本來就不太好,再耽擱可嚴重了。你剛才在校長那不是態度挺好的呀。”母親一臉關切。孩子依舊一聲不吭。“沒事的,兒子,校長都同意了,你只要說一句就可以回教室了……”母親逐漸耐不住性子。老師實在聽不下去:“你家孩子根本沒意識到打架的錯誤,你替他講起不了作用……這畢竟是實驗班,其他學生和家長也會有意見的。”

“你不要來這套,校長都同意了,你一個老師算什么?”“你這家長怎么這么難溝通呀。”“是呀,我沒文化,就是這樣的……”老師語噎。孩子在犯錯卻沒有深刻檢討下輕易放過,最終這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因糾集他人參與社會斗毆而被學校勸退。知情的每一位老師都說這孩子就是被他媽給慣的。

篇8

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著近九億農民。其次,目前我國農民素質整體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村邁進小康水平的根本因素。農村教育問題已成為我國教育的首要問題,尤其是農村的家庭道德教育問題更是直接關系到農村個人素質的提高、農村風尚的好轉、農村社會的穩定。目前我國農民的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其不良影響甚為擔憂,而個人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與家庭道德教育質量息息相關的。因此,本文是在筆者著手調查研究目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并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思考,結合前人的研究,提出相關對策,以加強農村家庭道德教育,改善其不良現狀。

一、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的總結

結合調查問卷以及走訪情況我認為,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是和當前的時代特征,農村社會背景緊密相關的。現代中國人生活在新舊道德觀的歷史嬗變時期,承受著新舊道德沖突,一方面被新生活所誘惑,一方面又被舊心態所禁忌,陷入了無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而制約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億萬農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之后,我國農村面臨著一系列新的變化,如農村勞動力過剩;農副產品、糧食價格不高;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貧富差距拉大等等,從而導致了道德教育與時代脫節。

二、改變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現狀的對策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農村教育本來就處于我國教育中最為薄弱的部分,而農村的道德教育領域中,家庭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這種情況下,針對以上實際情況,我認為在農村家庭道德教育的未來發展中,以下幾方面問題急需認識并有待解決。

1.加深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解決當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加深對農村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調查結果中我發現,目前農村家庭中對于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都缺乏相應的認識,這是導致許多農村家長忽視家庭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父母的撫養和家庭成員的影響之中度過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就要做好宣傳工作,學校、社區、村委會要利用創辦家長學校和家長會等形式來貫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靠學校教育,還有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2.改變當前不利于家庭道德教育的觀念。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正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個人主義、個人奮斗、權利、金錢、腐敗、開放、競爭、平等、博愛……五光十色的新觀念,在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古老的長河上泛起粼粼波光,映進了中國新一代純凈的心靈,西方實用主義價值觀、金錢萬能價值觀已大舉注入東方文明的肌體。中國的家長自身也面臨最大的困惑與混亂,加上農村家長一般不具備對客觀存在的社會道德現實作出冷靜的判斷,例如,誠實正直與投機取巧,先人后己與先己后人,人不犯我和我不犯人等等,他們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正直、樂于助人,但又害怕孩子長大后上當受騙。這一點是社會的問題,這要求全體人民積極為孩子創造一個具有良好道德風尚的社會大環境。作為教師或一個有良知的人,我們所能做到就是向家長宣傳如今的道德趨向。告訴他們既然已為人父、為人母,就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創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完成社會賦予自己的責任,給孩子創造一條健康的成長之路。縱然家長生意上賺到了很多錢,如果家長毀掉了孩子,家庭也就失去了未來,國家、民族也就失去了希望。

篇9

一、家庭教育方式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青少年其自身獨特的身心特點決定了其生長環境對其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每一個家庭是其子女的第一教育課堂,父母則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行為深刻影響著其子女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家庭教育出現失誤,就極有可能導致子女形成不良的個性,使這些有著潛在不安分心里的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家庭教育失誤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方式不當。

(一)粗暴式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里,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這類家庭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往往有過強的“望子成龍”的愿望,期望度過高,但是又不懂得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式。這類家庭里的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普遍較少,父母對子女恨鐵不成鋼,經常以粗暴方式對待孩子,動輒就罵,甚至拳腳相加,這種偏執的教育方法,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產生恐懼心理,更加增大了孩子與父母的心理隔閡;如此,一些孩子就會到社會上去尋找同情和溫暖,受到不良人士的誘惑,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

(二)溺愛型教育

這種家庭在現在這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獨生子女日益增多的社會背景下屢見不鮮。很多家庭往往是數位老人及父母圍著子女一個人轉,造成親情“過剩”,而這些家中處于“小皇帝”、“小公主”地位的子女們,在家長們的一味遷就過程中,在一次次物質生活或精神生活滿足的過程中,對這些要求的非分程度卻沒有受到教育。同時,在社會糾紛處理的過程中,“護犢子”的現象日益嚴重,使這些青少年心中的是非觀念更加模糊。

(三)無為型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出現在兩種對立的家庭中,一種是父母有權有勢有錢的情況,這種父母往往經常涉外交際,擴大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孩子一般是交給自己的父母或者交給保姆、家教老師、學校托管等方式來教育;另一種家庭的父母為生活所迫,為了自己的孩子考慮,必須出外打工,貼補家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就是放在家里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看。不管是哪種家庭,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都是少之又少的,這些家庭里的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事,也不懂得孩子現在的交往環境一味依賴于學校和其他人。這些家庭對自己的孩子不能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和冷漠的性格或者強烈的自卑心理,對自己、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這種人心理會出現病態,很容易受外界刺激采取荒唐的行為,致使他們走上犯罪道路。有一句話叫:“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確實不無道理!

二、家庭教育內容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絕不僅僅體現在教育方式上。從教育內容來看,現在的一些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嚴重的“偏頗”現象,具體來說,有的偏重于“成績”教育,有的偏重于“金錢”教育,有的偏重于“前途”教育等。教育要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不同的“偏重”,同樣會對青少年成長造成不同影響。

(一)偏重于“成績”教育

偏重“成績”教育,是現在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家長們往往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標準。在孩子上學以后,一個“分”字便涵蓋了一切。一旦給孩子樹立起這種“以成績論英雄”的觀念,在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出現消極、失望甚至厭世的心理。在這種偏重“成績”教育的家庭中,極容易出現粗暴的教育方式;又加上如今“填鴨式”教育方式,容易扼殺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追求“成績”中,容易造成對孩子的期望過大,沒能達到預期“成績”,有的家長便會棍棒相加。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們的心理更加叛逆,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從而造成失學、輟學,在外界被不良現象所誘惑,從而走上犯罪道路。而偏重“成績”教育也有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書呆子”,也就是所謂的“高分低能”,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只知道讀書,不管是生活技能還是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都很弱。這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相當不利的,對他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二)偏重于“金錢”教育

對孩子來說,金錢教育是一生中很重要的課程。父母平時花錢的方式以及對金錢的談論,很有可能在有意無意間決定了孩子以后的金錢觀。怎樣對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不使其對金錢產生強烈的渴望,也不讓其對金錢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一點點探索,言傳身教。如果將“金錢萬能”的思想貫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終,就會造成“金錢”教育的偏重。而從小被這種思想貫穿長大的孩子,會有對金錢索取不擇手段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傾向。許多以錢財為犯罪對象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受這種思想影響的產物。雖然時下社會上存在“金錢就是一切”的思潮,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這種思潮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是,作為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著眼于當下,而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要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樹立正確的“金錢來源觀”,樹立“金錢是勞動所得”、“勞動技能越高所得越高”等正確的觀念。

(三)偏重于“前途”教育

“為前途而學習”這種觀點,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一部分家長也逐漸用這種觀點教育自己的孩子。過于強調“前途”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前途”在家長中的理解,本身就有可能存在偏頗;而且,自身孩子的前途是什么,可能在小時候還是看不清楚。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并未完全成熟,讓其過早形成“為某一前途而學習”的觀念,扼殺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某種天性,反而遏制了他們的成長。綜上所述,每一個家庭教育都有一個側重點,但是不論一個家庭更偏重于教育孩子的哪個方面,其最主要內容實際上是給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能理性地看待各種問題,面臨挫折不氣餒,遇到誘惑不沉溺。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使其健康成長。

三、家庭教育對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深刻的,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堅持以家庭教育為主,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從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應當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貫徹家庭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

(一)發揮家長家庭教育的啟蒙作用

對所處世界的基本認識,對人和事物的是非觀念等,是家庭啟蒙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一內容的教育對孩子起到終身的受益作用。青少年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好奇心理;同時,社會經驗不足,應變和自控能力較差。基于這種特點,他們一旦脫離家長的監管,很容易受周圍環境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啟蒙教育中所樹立的對世界的基本認識,尤其是對人和事物的基本是非觀念,對一些人在最初的人生選擇關口具有重要的閥門作用。

(二)發揮長輩言行身教的默化作用

孩子和家長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其最初所效仿的對象就是家長的言行。為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同時,隨著孩子的成長,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跟上孩子接受教育的需求。總之,家長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正確的方法教育和引導自己的孩子,要言傳身教,使他們在一個健康優良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三)發揮家庭在孩子接觸社會中的紐帶作用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對社會的接觸會越來越多,他對社會的認識也就會陷入感知和反思、接受或不接受的矛盾之中。為此,要善于與孩子溝通、交流,發掘孩子的成長需求,善于引導他們,讓他們正確地融入社會。正如古人所言:“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的成敗是子女形成個性的基礎。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一教育陣地,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比較深遠地影響青少年個性和氣質的形成。

篇10

1、勞動意識的培養

雖然隨著社會生活的提高,科學的開展,我們的孩子在將來社會從事的勞動越來越依托智力而不是體力,但是,根底勞動是必須的,腦力勞動不會完全替代肢體勞動。但是我們多數家長所注重的是智力教育,卻很少認識到,假如孩子從小缺少勞動這一課,那他未來就很難安康的成長成為一個有自我效勞才能、尤為別人效勞思維的社會人。在生活中對孩子不斷的進行勞動意識培養,方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2、感恩認知的灌輸

對當代孩子來說學會“感恩”特別重要。因為在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就是家中的“皇帝”,凡事以己為先,極少考慮他人的感受。感恩認知的灌輸是讓他們學會去尊重他人,感激他人。學會感謝給予養育之情的父母,學會感激老師給予辛苦教育的老師以及給予他們友誼的朋友等。如此,孩子才會以一顆感恩的心來看待社會,從而培養自身的良好心態。

3、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前提是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這里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與人交往等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古訓也有‘幼則束以禮儀,長則教以詩書’,意思是孩子小的時候首先應對他進行道德教育,教他如何做人,大一點再教他讀書。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訓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內容。”所以,只有將行為習慣的基礎打牢,才有使人變得更優秀的條件。

4、挫折面對的訓練

我國古代文學哲學著作中,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關于挫折磨練、挫折教育的論述。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說一個人想要實現夢想取得成功,必定會經歷一些坎坷曲折,所以要培養良好的心態,積極面對挫折,發揮堅韌不拔的精神。我國的教育方式與理念存在片面強調正面教育的缺陷,適當的挫折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艱苦奮斗、堅強獨立的優秀品質,增強他們的抗壓心理。

二、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智力發展道德教育的忽視

由于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當一提到教育,絕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智力教育,而非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今的家庭教育的成敗與否幾乎是由孩子成績是否優秀,是否考上重點學校來決定的。孩子的成績優秀與否甚至可以成為兩個家庭攀比的重要項目,孩子成績好就認為孩子整個人都是優秀的,此時家長便對孩子百般遷就,一味溺愛,傾其所有來滿足孩子的一切愿望,而對于孩子的思想品德的養成情況卻很少關心,對孩子身上一些品德問題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孩子也只知道一味的追求智力成績的增長,在不知不覺當中形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缺乏大理想和抱負,只懂得被他人愛,對他人、集體的毫不關心的人。

2、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形成的忽視

有一句廣告語說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大多數行為習慣是在父母身上學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轉化為優秀內在品質伴隨孩子一生。但部分家長對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培養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飯前洗手、整理內務、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優秀的品德等孩子長大后就會自然習得。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強,容易接受成人的行為影響,如果錯過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塑造期,不但不容易良好的習慣養成,就連已有的壞習慣也不易糾正。

3、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使美德教育遭到冷漠

我國古來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庭教育理念,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家里幾代人就守著一根“獨苗”,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凡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的委屈,都會引起整個家庭的軒然大波。即使家中有的家長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對孩子嚴格要求,如讓孩子學會分享、堅強面對挫折、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好習慣時,但總會遭到家庭中另一部分家長的反對,這就使得孩子無形中養成為我獨尊的習慣。家長們過分的溺愛、呵護,導致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習不負責任、不關心身邊的其他人、缺乏互相團結合作精神的人格特點。

4、家庭德育教育對學校過分依賴

許多家長認為在教育方面家庭只是起到輔助學校的作用,形成道德教育與家庭無關的錯誤觀念。家長把德育教育責任全部推向學校,認為家長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給學校,有些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扔給學校。家庭是構成社會有機整體的最小部分,是一種初級的社會群體,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行為品格在子女身上得以繼承和延續。家庭親情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和途徑不可替代的。

三、家庭道德教育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1、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家庭德育教育中,日常生活父母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滲透到青少年的心靈或思想意識中。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就要樹立好榜樣形象,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就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和為人處事方式,如家長的穿衣打扮、談吐舉止、待人接物……孩子看著父母的行為表現就會貯存在他們的大腦里,銘記在心中,進而形成他們自己的行為習慣。

2、從小處著手,因材施教

作為家長,在家庭德育教育過程中,根據孩子的個性,善于發現一些具體案例并在適當的時機對他們進行教育。從小處著手,例如在公交車上讓孩子給老、弱、病、殘等群體讓座,不能隨手扔垃圾等;勇于承認錯誤并加以改正;學會禮讓、寬容同伴。父母做錯了事情或者誤會了孩子,要立馬主動向孩子道歉或承認錯誤。家長也不能認為怎樣做是對的,或者看到別人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好就一味的全部照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可能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反而耽誤孩子的教育。因此必須從小處著手,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質。

3、理性對待,獎懲結合

愛,是世界上最寬廣和深奧的主題。各種不同的愛,可能是理性的,但更多的愛是出于感性。想要在對孩子的愛上做到客觀、理性對于孩子家長來說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是,想讓孩子成長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品質的人家長就必須要做到相對的理性并持之以恒,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家長在鼓勵孩子的同時更要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不足,并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完善不足,把獎勵和懲罰的手段相結合,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善惡分明,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發揚自己優點的人才。

4、家校合力,共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