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范文
時間:2023-06-29 17:26: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全面掌握自己所管理團體的基本情況。管理的團體文化素質,員工的上進心,工作能力,綜合素質很強?這些員工的基本情況,你一定要了如指掌。
3、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掌握過硬的業務水平。并且,你的業務水平要求一定要比普通員工還要強一些,有了這些基礎這樣你才能很好地管理團隊。
4、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發揮團體整體的作用,就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管理人。對每一個團隊成員,要平等對待,加強對團隊的教育,獎罰分明。
篇2
【關鍵詞】擔保公司;風險管理;風險控制
1 擔保公司的風險管理和客戶定位
風險管理就是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監控等一系列方法來防范控制風險的管理工作。擔保行業的風險管理就是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去有效的識別、控制、規避風險。擔保是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種補償措施,它是屬于一種第三方擔保。擔保公司的收入主要來于為企業提供有償擔保,根據規定的擔保費率獲取相應擔保費用。擔保公司為了防范、控制風險,一般方式是要求企業為其提供反擔保措施,反擔保既可以由受保企業自身提供(如個人房產、車輛、股權質押),也可以有無關聯第三方提供(如企業信用擔保,負有連帶責任)。擔保公司是否同意為企業提供擔保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的資產實力和信用度情況,二是企業是否能提供有效的反擔保措施。
在擔保公司實踐業務拓展中,往往不能準確定位其服務對象,片面追求大客戶、大額度,忽視了對中小企業的重視,這種定位其實是與擔保公司的業務特性相違背的。對于大企業來說,其資產規模大、財務透明度高、經營管理穩定、信用度高,所以承擔的風險小,也正因如此大企業一般很少通過擔保公司貸款。相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一般都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為它們要么沒有向銀行申請過貸款,在銀行沒有相應的信用記錄,要么是因為缺少符合銀行要求的擔保資產,難以從銀行申請到貸款。擔保公司成立初衷就是在銀行和中小企業間搭建一座信用的橋梁,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所以中小企業是擔保公司未來的潛在市場和服務對象,擔保公司通過自己的信用體系,建立起中小企業和銀行的信貸關系,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這是擔保公司的任務和使命。
2 擔保公司的風險來源
2.1擔保公司自身具有的風險
近些年擔保公司與銀行進行了一些業務合作,為中小企業解決了部分融資難問題,但由于國家對擔保公司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和有效的經營監管,使得擔保公司內部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已經引起了政府和銀行的高度重視。
擔保公司在經營風險方面:第一,收益偏低。當前擔保公司和銀行合作的模式主要是擔保公司向銀行存入保證金,銀行給予相應的信用放大倍數,最高在保余額=保證金總額*信用放大倍數,所以擔保公司的最高擔保額度只能在限額以內。這樣擔保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收入,除了要扣除風險準備金,還要扣除人員工資、辦公費用、繳納稅費等,一旦發生風險還要代償,所以擔保公司的利潤空間較小。第二,違規辦理業務。當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現金流不足,無法及時償還到期貸款,擔保公司就通過民間拆借等方式,將貸款本息還清后重新辦理貸款,這樣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擔保公司、銀行都有利,但掩蓋了銀行潛在的信用風險;有的企業注冊資本不符合銀行要求,擔保公司就通過民間拆借的方式為其提供資金,等完成增資手續后將資金抽逃,從中收取高額費用;有些擔保公司為有實力、信用度好的企業辦理貸款業務,貸款批下來以后用作民間拆借,從中賺取利差。
在內部管理方面,衡量擔保公司抵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就是擔保公司的資本實力,但目前我國擔保公司擔保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后續資金補償難以保障,資金嚴重不足,這使得擔保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此外,由于我國擔保行業發展比較遲,缺乏系統的風險防范機制,控制風險經營不足。一是擔保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操作規章,操作失誤、違規運作層出不窮;二是對擔保企業進行保前調查時,由于擔保公司沒有一套科學嚴謹的風險評估機制,對承保企業難以做出準確的評價;三是風險轉嫁方面,擔保公司在采取反擔保措施時,反擔保方式單一,沒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操作中存在很多不當的地方。
2.2來自被擔保企業的風險
在我國中小企業具有經營管理水平低、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技術研發能力弱、財務制度不健全及信息披露不完整等特點,這都增加了擔保公司的信用風險。中小企業的信用度較差,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本來不符合擔保標準,但通過虛假的財務報表、購銷合同等騙取擔保,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從事風險較高的投資活動,大大增加了擔保風險。
中小企業沒有完整的信用體系:首先,征信體系不完善,工商、銀行、稅務等有關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保護,沒有對外開放企業的相關信息,這既增加了采集信息的難度,也浪費了大量有效的信息。中小企業從保護自身利益考慮,并且信用意識淡薄,對于征信工作往往不支持,甚至抗拒開展征信工作,使得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難以保證,征信難度大大加劇。其次,第三方信用評級體系落后,近幾年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盡管得到一定發展,一些信用評估單位在市場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力,但由于信用評估單位之間評級人員素質、評級目標范圍、資金力量等方面的差異,評級的標準不同,導致評級結果難以統一。此外,由于征信體系不完善,評級中企業提供的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使得信用評級結果缺乏權威性。
2.3來自政府方面的風險
政府過度干涉擔保公司的經營,政府時常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要求擔保公司給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提供擔保,特別是在有政府參股的擔保公司里,擔保公司在正常的運營過程中,始終擺脫不了政府運用各種行政手段進行干涉,導致擔保公司失去獨立的運營權、決策權,增加擔保風險。在法律法規方面,國家于1995年頒發了《擔保法》,但在實踐操作中無法給擔保公司提供有效保障,因為《擔保法》注重保護債權人的權益,而對擔保公司缺乏保護;中國人民銀行、經貿委等相關部門針對擔保公司制定了一些管理規范,因缺少實質性的細則規定,最終很難達到約束、規范擔保公司的目的。
3 如何做好擔保公司風險控制工作
3.1提高擔保公司管理水平,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在擔保公司中是一項影響范圍廣、難度大的工作,它是整個內部管理工作的核心。擔保行業是個新興行業,正在被社會接受和認可,企業、銀行也越來越愿意同擔保公司加強合作,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擔保公司的影響力在加大,擔保公司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規范擔保公司的經營管理是國家必須要重視的。這就需要擔保公司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有利于擔保公司的穩定運營,如在公司內部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框架,使各個主體之間權、責、利方面相互制衡,保障擔保公司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決策和約束機制。
健全擔保公司風險管理制度體系,風險管理制度能夠涵蓋擔保公司內部所有與風險相關的工作領域,其中包括:員工道德規范、行業準入、保前盡職調查、保審會審核規則、保后檢查等。
3.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體系
首先,加強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人民銀行在征信市場的監管、指導作用。明確相關制度,對于那些不愿意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征信工作的企業,要規定其承擔的責任,保障征信工作進展順利。對于征信系統中的信息使用做出具體的規定,包括信息內容、采集方法等,可以使征信系統高效運作。加強工商、銀行、稅務各部門間相互交流,實現企業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對征信系統的重要性及信息使用的保密性加大宣傳力度,如召開一些由中小企業參加的交流會、座談會,對企業進行有效宣傳;在信息使用過程中建立保密制度。
其次,建立健全第三方信用評級體系。需要政府、銀行、評級單位等多方積極參與建設評級體系,例如:政府部門應為評級體系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對評級單位的合法性、準入機制、操作流程等做出明確規定,統一規范評級單位的運作;銀行需要運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到信用評級活動中,幫助企業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并根據評級結果擴大評級單位的影響力,對評級體系給出相應的建議;評級單位進行評級工作時,不能受到評級對象的不利影響,做出與實際不符的評級結果,要保證其公正性、公平性、獨立性。除此以外,評級單位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對評級業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通過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改進評級方法,建立科學的評級體系,以保證評級結果的可靠性。
3.3明確政府職能、完善法律制度
在擔保公司的日常運營過程中,政府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干涉擔保項目運作,更加不能強制為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提供擔保。同時,逐步完善《擔保法》,針對擔保業做出明確的細則規定,規范其信用擔保活動。
4 結論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在擔保公司經營管理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必須通過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明確政府職能和完善法律制度,以便提高擔保公司的競爭力,實現擔保公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從國內保險公司組織機構形式和職能分配看,多數是實行總、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作為最基層經營單位,其主要職能是銷售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是保險公司運營系統的終端和服務窗口,是保險公司微觀經營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險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的直接來源,其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保險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直接反映保險公司的形象和發展水平。加強基層保險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層公司業務發展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對于夯實保險公司發展的基礎、實現良好的經營業績至關重要。
一、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經營理念上,發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經營過程中,為了保證完成保費計劃指標,基層公司領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費計劃上,理賠管理、服務舉措、內部建設等方面工作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業務發展屈服于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而尚欠規范的市場環境,基層公司在處理速度和效益的關系上存在觀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輕效益,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控制水平不高,部分業務質量較差,為完成保費任務不計成本地承保一些賠付率高、連年虧損的業務,經營效益水平低,制約了保險公司的快速健康發展和壯大。
(二)在市場開拓思路上,業務領域狹窄,產品創新力度小,銷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隨著我國市場的日益發展,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個體、私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險公司的業務領域沒有跟上形勢的變化,大、大項目仍然是各公司競相爭奪的焦點,存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個體、私營經濟領域和地域廣闊的保險市場幾乎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從各保險公司產品結構看,部分市場需求接近飽和的傳統產品仍然是基層公司的主要保費收入來源,產品結構雷同、單一,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基層公司對新產品開發推廣的積極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興保險市場領域亟待加強開發。在銷售渠道上,雖然擴大了營銷業務和專、兼職業務,但在管理上沒有建立落實相應的制度,比較混亂。
(三)在市場競爭上,表現為“三高一低”的違規經營行為仍然是部分基層保險公司競爭的主要手段。近年來,部分專、兼職機構和個人人受自身經濟利益的驅動,違反保險監管部門的規定抬高手續費;部分基層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不計成本地采取高返還、高手續費、高傭金、降低費率等違規手段招攬業務,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保險市場的惡性價格競爭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和保險公司的社會形象,影響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損害了被保險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四)在服務水平上,技術含量較低,仍然存在過分依賴關系和人情的現象。基層公司在展業過程中,主要依靠業務人員的“關系網”拉業務,或者是通過大量招聘營銷員的“人海戰術”開拓市場,保險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誤導消費,坑害被保險人利益等行為時有發生,部分業務人員忽視消費者心理狀態而采取死纏濫打的推銷方式。基層保險公司的“人海戰術”和“關系業務”的過度膨脹,使國民對保險的作用產生誤解,有的甚至產生反感情緒和厭惡心理,不利于培育國民的保險意識,損害了保險業的社會聲譽和保險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另外,基層公司在理賠服務過程中,有的為了穩固與大客戶的關系不講原則地進行人情賠付或通融賠付,有的為了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進行人情賠付和搞假賠款,而對一些非關系客戶另眼相待,服務態度和質量差,違背保險經營的損失補償原則和最大誠信原則。
(五)在保險隊伍建設上,干部職工主人翁意識減弱,企業文化氛圍不濃,團隊協作精神不強。基層公司領導班子為了各自一時的政績和小集體的利益,短期行為突出,當公司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發生沖突時,過多地考慮自身的利益和職位,缺乏大局觀念和長遠發展的意識。在對員工管理方面,多為簡單的“一包一掛”(包保費任務、掛費用),忽視了對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考核。對公司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忽視對員工的經營理念、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在“績效掛鉤”的考核機制下,基層公司業務人員和營銷人員過分地注重自身的經濟收入,沒有把從事保險工作當作終身的事業,缺乏主人翁意識,缺乏愛司愛崗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國內保險市場,沒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場運行規則。改革開放以來,國內保險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保險業務快速增長,保險市場不斷發展,保險立法不斷健全。但與保險業發達國家相比,國內保險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主體較少,市場壟斷程度較高,市場競爭層次較低,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尚未形成,價值在保險市場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發揮,國民保險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這種尚欠完善的保險市場環境下,市場供給大于需求,傳統市場領域趨向飽和而導致競爭激烈,新興市場領域因國民收入水平和行業發展水平的差異較大而沒有形成規模需求效應。直接經營業務和面向市場的保險公司基層單位受各自計劃任務的壓力和經濟利益的驅動,在市場監督管理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難以避免地導致經營管理中的短期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
(二)基層保險公司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高,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1.部分基層公司在制定年度業務發展計劃指標時,缺乏對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保險市場發展水平等因素的,下達的計劃指標難免簡單化和針對性不強,導致基層公司完成保費任務的壓力過大而盲目追求業務發展規模,業務質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違規經營,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2.基層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缺乏長遠發展的眼光,對保險市場開發沒有長遠的計劃和措施,著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興市場開發和新的保險產品推廣上,因為市場對保險的認知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并且要求保險公司進行大量的宣傳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層公司考慮到投入大、收效慢而喪失了積極性,遇到困難就退縮,新興保險市場開發工作難以展開。3.基層公司內控制度不健全,統一法人制度執行不力,貫徹落實上級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層公司對管理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根據形勢的變化健全和完善內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現實操作性,形同虛設,使管理工作無章可循而出現混亂的局面。部分基層公司統一法人意識不強,對上級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賠、規范經營、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越權行為和違規行為時有發生。4.管理技術落后。部分基層公司化水平較低,運用電子化管理的認識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還大量依賴和使用手工操作,給管理工作的精細化造成障礙。
(三)基層保險公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據調查,部分基層公司業務人員90%以上沒有接受過正規的保險專業知識,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差。對員工培訓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沒有長期性的計劃。當前,基層公司大部分業務員依靠經驗和關系網展業,對保險的職能和作用認識不清,缺乏市場營銷、風險管理等學科知識的支持,承保理賠工作技術含量低,服務水平停滯不前,對公司的戰略、經營理念、經營管理辦法,以及多項改革措施和公司發展前景缺乏足夠的了解。也有相當一部分基層公司高管人員不完全具備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對于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市場營銷、成本核算、人力資源配置、考核機制、統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職能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綜合靈活地加以運用。
三、提高基層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層保險公司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保險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認真并解決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和不足,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不斷實施新的競爭戰略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一)轉變經營觀念,變粗放式經營為集約化經營。我國加入WTO后,國內保險公司發展已經面臨各方面的挑戰。基層保險公司過去那種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基層保險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樹立成本效益觀念,苦練內功,以增強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實力為中心,實現公司業務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長,不斷發展壯大。在業務發展戰略上,要深入調查了解當地發展情況,認真分析市場變化,不斷市場動態,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場潛力,以先進的經營理念、靈活的展業方式、豐富的保險產品、優質的保險服務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業務快速、持續、健康發展。要不斷和借鑒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增強發展的后勁。基層保險公司領導班子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避免經營管理中的短期行為,堅持依法依規經營,加強公司各項管理和基礎建設,為公司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二)加快創新步伐,提升市場競爭力。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提高競爭實力的客觀要求。要加快產品創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加大對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加大宣傳和投入力度,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不斷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徹底擺脫業務發展依賴于傳統險種的束縛。基層保險公司在業務發展戰略上,對我國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發生的變化要有充分的認識,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國有大上,應充分挖掘個體、私營經濟和廣大市場的潛力,充分利用保險人、經紀人等中介機構資源,培養一批忠誠于公司、職業道德素質高的營銷隊伍,完善落實好營銷員管理制度、人管理制度、經紀人管理制度,開辟新的業務發展渠道。要加快服務創新,創新服務的內涵和形式。基層保險公司要突破保險服務僅限于承保和理賠的局限,強化對客戶的延伸服務,倡導增值服務和跟蹤服務。加強對承保前的風險評估和承保后的風險管理,對客戶提出全面合理的風險防范建議,既有利于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經營效益。
篇4
為推動我國國有保險公司的持續、穩健和快速發展,適時改革現有的國有獨資制度,通過股份制改造,建立產權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制保險公司,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有效的股份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已成為國有保險公司管理體制改革的當務之急。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表明,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制度基礎是企業的法人資產制度。因此,應從法人資產制度的角度來分析和探討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研究構建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制度基礎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
一、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制度基礎
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制度基礎是法人資產制度。股份制企業的法人資產制度是指企業通過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組建股份制公司后,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依法擁有公司的全部財產,即所有股東投入的資本均成為企業法人資產。公司作為整體,其終極所有者為股東,而公司財產的主體則是企業法人,股東不能繞開法人代表機構直接支配公司資產的運營。也就是說,在法人資產制度下,股份公司的法人所有權不依賴于股東而獨立存在,并由法人獨立占有、支配、處分和收益,法人成為公司自負盈虧的主體。在股份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獲得公司法人所有權后,股東在按其出資比例獲得相應的資本權益時,只以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即企業在經營中形成的利潤和資產增值,出資人有權按出資比例享受;而在企業破產時,出資人承擔的最大損失為投入企業的資本金。企業法人擁有法人財產權并相應承擔財產責任。
因此,法人資產制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獨立的企業法人產權和股東有限責任制。在獨立的企業法人產權和股東有限責任制的前提下,股東是股份公司的終極所有者和終極控制權擁有者。這里的股東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公司全體股東,而非單個股東,而且,股東對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也是表現為對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所有和控制。這種所有和控制在實際中則具體地表現為,股東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
從控制權的角度來看,單個股東是不可能也不愿意擁有企業的控制權的。因此,對于單個股東而言,擁有作為獨立法人的股份制公司的控制權就意味著擁有企業經營的決策權,也就要承擔有可能因決策失誤而導致的風險責任。但是,在有限責任制下,單個股東僅以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其所能夠直接控制的只是其所擁有的股票,并承擔其所擁有的股票所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責任,而沒有能力承擔獨立法人企業整體的經營風險和損失。另外,由于股東只對自身擁有的股票承擔責任,而且,股票市場制度的股票自由轉讓和自由流通的特征,使其能夠通過分散化的投資盡量減少其風險,也保證了單個股東能夠在預期企業經營出現風險時隨時抽回資本。因此,即使單個股東擁有承擔獨立法人企業整體經營風險的能力、也不愿意擁有企業的控制權。這樣,剩下的只是所有的股東作為一個整體擁有對獨立法人企業的控制權。
二、建立完善的企業法人資產制度的一般條件
(一)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建立股份制企業法人資產制度的內部基礎和前提
建立在企業法人資產制度基礎之上的現代股份制企業的典型特征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控制權的分離。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表現形式是股東擁有企業的終極所有權,而企業的內部經營者擁有企業的日常經營控制權,成為事實上的企業控制權所有者。由于廣大的被分散的股東不擁有企業的控制權,在對企業的經營者進行監督和控制方面既缺乏相應的有效手段,也會因監督和控制中的搭便車行為而缺乏應有的積極性,而企業的經理人員在獲得了企業的控制權之后,也有可能從自身利益出發,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股東的決策行為。加上股東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備的客觀存在,這樣,在企業的終極所有者——股東和日常經營控制權擁有者——經營者之間就產生了所謂的“委托問題”。
在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條件下,建立在委托關系基礎之上的股東和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1)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在對企業的收益要求方面存在著利益沖突;(2)股東與企業的經營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3)所有者股東與經營者在企業經營風險承擔方面存在著責任的不對稱。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經營者利用其擁有的公司控制權侵蝕股東利益行為的發生。因此,要確保股份制企業法人資產制度下的企業產權的獨立和股東有限責任,就必須明確地界定經營者與企業的關系,建立合理有效的股東所有權約束機制,抑制兩權分離下經營者侵蝕股東利益行為的發生。在現代股份制企業中,經營者與企業關系的界定、股東所有權約束機制的發揮是通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來實現的。
建立在法人資產制度基礎之上的股份制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企業的股票所有者——股東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作為公司股份資本的供給者,股東的股份收入是不確定的,在有限責任制下,股東按其所持股份等比例地獲取企業的剩余收益。因此,股東是企業的剩余收益索取者,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另一方面,作為企業剩余收益索取者的股東通過所持股票的投票權獲取企業的剩余控制權。在公開持股的股份公司中,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主要是通過直接的內部控制和間接的法人控制市場兩種途徑來實施的。
內部控制是股東以其所擁有股票的投票權,通過投票選舉公司董事會,由董事會選擇經營管理者,將企業日常經營的決策管理權委托給經營管理者來實現的。股東通過董事會監督和控制經營管理者,如果經營管理者未能對股東盡法律上的義務,或者股東認為經營者因道德風險行為而未能使企業效率經營時,股東可以通過董事會更換企業經營管理者。
一般而言,股東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1)股份所有的集中度;(2)股東的性質;(3)股東投票權限的強弱。股東投票權限涉及投票權的范圍及程度。具體來講,比如股東的投票權限是否僅僅只包括董事會成員選出權,或者還包括企業日常經營的評判權等;董事會的決定事項所需要的股東贊成比例是過半數還是需要達到三分之二等。當然,股東的投票權因各國公司法的規定而異。
但是,股東的內部控制本身存在內在的缺陷。這種內在缺陷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在股東內部控制的過程中,股東自身存在著道德風險行為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會影響公司治理的效率。如,在股份所有集中度較高時,控股股東有可能出現過度操縱公司,剝奪董事會獨立經營管理公司的權利、通過關聯交易轉移控股公司虧損等行為。(2)在股東內部控制中,股東主要是通過董事會來對企業經營者實施控制的。正因為如此,董事會的監督本身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董事會是否真的具備監督經營者的能力是值得懷疑的。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董事會的會議議案的設定基本上是由企業的經營管理層來完成的。因此,有關企業經營的諸多重大事項名義上是由董事會決定的,實際上,經理層可能會利用向董事會提供信息或提出議案的方式控制企業相關事項的決定。再者,盡管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應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但是現實中,股東投票的依據大多是由企業的經理層向股東發送的股東大會議案書中的候補名單。因此,董事會董事的選舉實質上是由經理層“任命”的。另一方面,即使董事會具備監督能力,如何才能使之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也就是說,還存在著誰來監督作為監督者的董事會的問題。
當股東因股權分散而不能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時,法人控制市場能有效地解決股東控制經營管理者的問題。法人控制市場主要通過合并、收購、敵意收購、杠桿收購等控制權轉移方式來使企業達到效率經營的目的。股票的可轉讓性及其所有權特征構成了法人控制市場的基礎。當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經營不善、經營效率低下,或者股東無法有效地對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進行控制時,股東可以利用將股票轉讓給外部投資者,或收購股份等方式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轉移給能為股東利益進行效率經營的經營管理者。而且,法人控制市場的存在本身,能給企業經營管理者以潛在的壓力,使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能自覺地按股東利益要求,從事經營活動。必須指出的是,法人控制市場有效運作的前提條件是公司的股票必須公開發行,而且還必須能在市場自由買賣。在股權非公開、股權公開但為少數股東持有、并且不能自由買賣的情況下,法人控制市場也就無法有效地發揮作用。
(二)股份制企業股票的自由流通和轉讓、充分競爭且有效的經理人市場以及必要的市場和法律約束是維護法人資產制度的外部市場條件
股票的自由流通和轉讓是維護企業法人產權獨立的前提條件之一。在法人資產制度下,企業法人產權的獨立意味著投資者購買企業股票成為股東后,轉歸法人所有的公司資產就與股東個人的財產相分離,股東不能隨意從公司抽回自己的股份。股東能夠直接控制的是其所擁有的股票,并憑借其所擁有的股票份額獲得紅利收入和企業的剩余控制權,或者是通過股票的自由轉讓獲得股票轉讓的利得或回避可能發生的股票價格下跌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股東就會放棄對企業日常經營的控制權,將其委托給有能力的經營管理者,確保企業法人產權的獨立。但是,如果股東所擁有的股票不能自由轉讓和流通,股東就只能獲得其相應份額的紅利收入,既不能獲得股票轉讓的利得收益,也不能回避股票價格下跌的風險,股東的財產就無法完全與法人所有的公司財產相分離,股東干預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意愿就會增強,公司法人產權的獨立性就難以保證。
在法人資產制度下,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將股份制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權委托給作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理人,經理人擁有企業日常經營的決策控制權,但不擁有企業資產的所有權,也不承擔企業財產的風險,他們只承擔自身人力資本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法人資產的運營效率就依賴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激烈約束機制。一個充分競爭且有效的經理人市場的存在是建立有效的經營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的前提。在這樣的市場上,從股東利益出發,追求企業長期發展、努力經營且取得成功的經理人,其努力經營的成果將會通過市場上人力資本價格的上升而得到承認和反映,并由此獲得社會地位提升、名譽等非金錢的效用;相反,從事道德風險行為侵害股東利益、經營不善或失敗的經理人就會受到市場上人力資本價格下降、社會地位降低、名譽喪失等市場的懲罰。
此外,股份制企業的法人資產制度還必須受到必要的市場和法律約束的保護。所謂市場約束是指股份制企業以外的任何市場主體都不能夠隨意通過行政或市場壟斷來干預股份制企業的合法經營行為,股份制企業也應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在市場競爭中追求企業的長期發展。法律約束是指股份制企業運作必須在相應的法律規范下進行,當企業經營失敗,不得不破產時,應按相關的法律程序進行破產清算,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應受到法律的追究,股東也應承擔公司經營失敗所導致的財產損失的風險。
三、國有保險公司構建股份制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完善的企業法人資產制度是國有保險公司構建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基礎
國有保險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造后組建的股份制保險公司,其股權結構無論是實行國有控股,還是實行多元化的所有者主體結構,都必須確保股份制企業法人產權的獨立性,即無論是國有股東還是其他性質的股東,所有股東的財產都必須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法人財產相分離。在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控制權方面,所有股東,尤其是國有股股東應放棄對企業法人日常經營的控制權,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控制權通過股東大會選舉的董事會完全委托給企業的經理層。股東只能夠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在公司法人產權獨立的前提下,為確保擁有企業日常經營決策權的股份制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層的行為符合所有股東利益最大化,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首先,必須建立職能明確的董事會和監督能力較強的監事會。董事會是股份制企業的決策機構,負責企業法人資產的運營,并體現公司的意志。作為企業法人的代表機構,董事會在對公司資產進行經營和運作時,應確保公司資產的運作符合股東資產增值和資本收益增加的愿望。因此,它的所有決定都必須以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貫徹股東的個人意志。要使董事會的決策體現所有股東的意志,董事會成員的選拔必須充分體現股東享有企業剩余控制權的“一股一票”原則,而不能由某一個或幾個股東任命。另外,還必須建立對董事會進行有效監督的機制,即充分發揮監事會的職能,以確保董事會有關企業經營的各種決定不侵犯股東的利益。
其次,董事會應建立有效的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激勵約束機制。只有董事會才享有企業經理人員的任免權,單個股東不具有企業經理人員的任免權。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選聘必須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經理人員在董事會的授權下具體執行公司的業務和公司資產的運營。董事會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包含薪金、獎金、股票期權計劃、退休金計劃等在內的經理人報酬計劃,將經理人員的收入、升遷、聲譽等與公司資產的運營效率和資產增值狀況相聯系,以達到對經理人員進行有效激勵的目的。同時,董事會應嚴格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機制,所有的經理人員的行為必須接受董事會的監督。在董事會成員兼任公司高層經理職責時,為避免經理層與董事合謀從事侵害股東利益行為的發生,董事會成員構成中應有一定比例的外部獨立董事,充分發揮外部獨立董事對經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的監督職能。
(二)改制后的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整體上市和公司所有股權的可自由流通和轉讓是構建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前提
要確保國有保險公司改制后所形成的股份制企業具備現代股份制企業的獨立法人產權和股東有限責任的特征,在國有保險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就必須使其股權上市交易,讓公司不同類型股權所有者的股權享有同等的自由流通和轉讓的權利。只有在公司所有股東平等地享有股權自由流通和交易權利的前提下,股東才能夠通過股權的交易實現企業資產價值增加和市場股票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也能夠有效地回避企業資產價值下降和股票價格下跌所導致的潛在風險,從而使其主動放棄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控制權,僅以其所持股份對企業承擔有限責任。因此,國有保險公司在其股份制改造過程中進行股權結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改制中的股權結構設計一定要滿足改制后企業股權上市交易的要求。特別應吸取其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經驗和教訓,讓國有股股東與其他所有股東一樣,享有同樣的股權流通的權利,以避免國有股不能流通所可能帶來的各種問題的出現。
(三)完善外部市場環境,為建立穩定的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法人資產制度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
首先,應積極發展和培育各類保險經理人市場,充分發揮保險經理人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國有保險公司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建立在法人資產制度之上的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各級經理人員的選任和聘用體現的是保險經理人市場上充分、公平競爭的結果。這就有必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充分發達的保險經理人市場,為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提供大量的符合需要的經理人才,并約束在職經理人員的各種道德風險行為的發生,迫使在職經理人員努力經營。同時,在充分競爭基礎之上所產生的經理人的存在是有利于股份制保險公司的成長和長期發展的。在法人資產制度下,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經理人員盡管不是企業財產的所有者和財產風險的承擔者,但他們是自身人力資本的風險承擔者,為了在競爭的經理人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實現其人力資本價值的最大化,經理人員會超越資產所有者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的界限,在實現自身金錢和非金錢效用最大化的同時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規模擴大,從而使企業資產不斷增值,企業也因此而得到長期的發展。
篇5
一、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分析前提
企業制度是以企業產權制度為核心和基礎的企業組織和管理的制度,其中企業制度的核心是資本組合形式,即產權制度。產權制度決定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世界各國的公司法,一般都按照企業的資本組合方式,將企業類型劃分為: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公司制企業、合作制企業。可見,公司是企業類型的一種形式。現代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制度中主流的企業形式,主要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其中股份公司制度更是典型的現代公司制度,是迄今為止現代企業最優的資本組織形式。現代股份公司具有企業法人;有限責任;出資人所有權與法人財產權分離;股份采取股票形式;運作規范和法制化;遵循公平、公開和公正的運行原則;財務實行公開等特征。我國長期以來按照企業的所有制形式將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等企業類型。這種方式只適合投資主體是單一所有制的情況,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以及資本社會化,尤其與我國提倡的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體制模式不相適應。我國按照資本組合方式對企業進行分類,有利于企業明晰產權,有利于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有利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中資保險公司是一種公司制企業,是企業的一種形式。它包括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和中外合資等多種形式。這樣,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與改革,包括較為廣泛的議題,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問題僅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內容。由于中資或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問題,涉及公司制度建設問題和公司的產權與治理結構問題,是一個需要綜合全面改革與治理的問題。因此,對其進行分析的前提和立論,須放在整個一般中資(國有)公司改革的背景和環境層面;須聯系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須面向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目標和政策。
二、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國際國內環境和制度保證
(一)國際環境: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非國有化浪潮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業已使國家與國家之間在生產、貿易、資本等方面聯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關系。世界經濟一體化得以形成和發展,得益于世界范圍內政治和社會的總體穩定、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市場的不斷開放、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等因素的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還順應了世界各國追求發展、共求進步的良好愿望。作為世界經濟一體化驅動載體的跨國公司,正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產物,其近年來不斷進行的兼并收購,以提高效率、節約交易成本,提升其市場勢力的態勢,使得企業更加需要發展壯大,改革已經成為推動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必然趨勢。向著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成為企業改革追求的目標。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態勢的出現,20世紀70年代,很多西方發達國家便開始了非國有化或私有化改革,以試圖擺脫“滯賬”、縮小財政赤字、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滿足私人壟斷資本增長的需要。非國有化,有時稱私有化,即便在發達國家,也不是簡單指將國有企業完全出讓給私人資本家或居民個人。廣義上講,非國有化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國家所有,特許經營或承包經營;國家控股,其它股份轉讓;鼓勵內部職工持股,股票公開上市;劃小企業核算單位,將一些附屬單位出讓地方或個人經營等。一般說來,非國有化或者私有化過程,便是向著民營化、商業化和社會化方向的發展。
發達國家非國有化已經為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企業效率提高帶來了十分積極的效應。但是,我們需要看到非國有化有代價、有成本。揚棄國外非國有化或私有化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是我國企業股份制改造和改革應當充分重視的。從國外非國有化改革中我們應當吸取:不要談非國有化色變,簡單粗暴地阻止非國有化;更要防止不切實際、脫離國情,過高地估計非國有化的作用;避免、防止和減少國有資產在非國有化過程中的流失和貶值;循序漸進推進改革,堅持所有制的多種形式,注重國有企業性質和職能的轉化對宏觀調控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關注非國有化后企業的效率及其組織管理等問題。
(二)國內環境:中資保險公司面對的改革政策與環境
自黨的確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來,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逐漸成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我國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實踐活動始于1985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的國有企業可以搞股份制改革試點,拉開了具有政策和理論指導意義的我國企業尤其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帷幕。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我國實行公司制是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十五屆四中全會對公司管理模式提出: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我國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提供了制度保證。在不斷總結改革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革可接受性的基礎上,黨的十四大又提出,企業尤其國有企業改革應當遵循“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十六字方針。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方向是“進行規范的股份制改革”。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同時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除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上述政策和理論的闡述,為我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如通過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在內的企業資本組合等形式表現出來。尋求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掌握在誰手中。推行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籌集社會資本,改變企業資本結構;有利于兩權分離,政企分開;在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國有資產流動等方面均具有積極的意義。三、中資保險公司的功績與問題及其根源簡析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停滯和中斷后,我國保險業于1980年全面恢復業務。二十多年來,保險費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02年,保險業總資產達到6494億元;實現保險費收入3054億元,其中人身保險保費收入2274億元,占比74.5%,財產保費收入778億元,占比25.5%。在人身保險業務中,2002年投資型產品業務增長迅速,其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的54%,分紅產品成為人身保險業務新的增長點。近五年,保險密度由101.12元升至237.64元,保險深度由1.6%升至2.98%。2002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5799億元,較2001年增長56.6%,保險業與貨幣與資本市場的聯系開始密切;此外,保險業對經濟損失的賠款與給付,業已使得保險業對社會經濟的穩定器功效正在發揮。在這些經濟活動中,中資保險公司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對國家安全、社會經濟穩定及人民生活安寧所發揮的功績,已經得到了肯定和認同,伴隨我國人世后市場的開放,保險業必將有大的發展,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保險業發展的進程中,中資保險公司存在一些來自歷史遺留、制度固有缺陷、經營管理不力等問題。主要表現在:重發展速度,輕發展質量;行為短期化,經營粗放,忽視長期經營穩健;產品缺乏差異化,雷同度高,特色不顯著;服務質量不到位,忽視品牌服務,延伸服務;誤導消費,保險信用有待增強,公司的公眾形象有待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效率低;經營管理者和專業人才的專業化經營管理理念和水平需要更新和提高;內部經營管理結構的重疊和不合理;違規支付無賠款優待,退費或提供其他形式的回扣;以“回傭”方式招攬顧客,或迎合投保人不合理要求從事業務活動;公開或變相超標準支付人傭金;投連和分紅產品存在誤導消費,業務結構需要調整等方面。
中資保險公司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和基礎。從現代公司結構理論和產權安排角度來分析,現代公司制度與其他企業制度根本的區別,在于其特有的產權制度。產權問題是現代公司制度運行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就中資保險公司總的情況來看,尤其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產權不十分明晰。主要表現在有所有權,而難以形成所有者權力;所有者缺位;所有權與經營權交融度大;所有者與經營者責權利關系不明晰,委托關系扭曲;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隨之而來的,便是績效考核、分配制度缺乏系統和穩定性,尤其對經營管理者和員工的有效的激勵,還缺乏制度的保證以及可操作性;經理層的包括經營管理水平、現代管理意識等在內的職業素質總的還不高。進一步看,隨著我國保險市場主體的增加,近十余年來中資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不斷升溫,國有獨資保險公司過去與目前仍然是我國保險市場的主力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安寧的貢獻功不可沒。但從一些結果來看,盡管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各有優劣,但是,國有獨資和部分產權和治理結構不順的中資保險公司,存在體制不能適應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需要,機制不靈活,經營管理機構龐大與冗重,管理信息傳遞不暢,上下管理層信息不對稱,分支機構不能更好地反映和體現總公司法人的意志,從而常常出現管理者與經營者甚至員工行為目標不一致;管理成本高,保費利潤率和資產利潤不高,導致經營規模不斷擴張,但效益增幅不大等問題。這些由于產權問題引出的體制和機制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資保險公司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改革的動因由此而生。
四、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價值取向
鑒于我國國有獨資和部分中資保險公司的狀況,通過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保險體制和轉變經營機制,提高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向著現代保險企業制度方向發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認同。目前,我國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已獲國務院的批準,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革創新是強司之路,保險公司要不要改革已經不再是爭議的問題,相反我們需要考慮和關注的是:怎樣改革;改革的成本和代價;改革和建設的持續性,以及需要處理和協調的關系等問題。
我國中資保險公司的改革總的原則應從我國國情和保險業的實際出發,整體進行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堅持國家控股,實現投資主體和股權的多元化,完善保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此,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和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的價值取向應是:
1.全面實現多元化改革,逐步向保險集團控股或專業公司控股條件下發展,走控股公司的發展模式。在多元化架構下實現多元化經營和多元化效益,既符合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又是我國保險公司在人世后保險市場逐步開放,提高競爭力和發展壯大的需要。
2.積極整體推進中資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實現公司股權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隨著保險市場的擴張和業務的膨脹,保險公司資本金顯得不足,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籌集壯大保險資金,擴充資本,是我國保險公司目前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同時推進股份制改革,可以逐步克服目前國有獨資保險公司中存在的所有者、經營者和公司內部職工之間存在的責權利扭曲和不合理的關系,有利于保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
篇6
關鍵詞:財產保險;內部控制;公司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9月3日
內部控制是公司治理和管控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險公司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委于2008年印發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開始實施。保監會以此為基準,2010年8月下發了《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對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提出了具體要求。雖然財產保險公司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管理和完善,但是客戶保險費、退保費被挪用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前端銷售控制不力的問題依然嚴重,高管人員違規挪用保費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因此,財產保險企業的內部控制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我國財產保險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基礎薄弱。控制環境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貫徹,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它涵蓋了對于建立與加強、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包括企業管理人員的品行、操守、價值觀、素質及能力;管理人員的管理哲學、經營觀念;規章制度、信息溝通體系、業績評價機制等。經調查得出結論,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財產保險公司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大部分財產保險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這一事實說明許多保險公司尚未認識到內部控制的意義。即使是那些已經制定相應內控制度的公司也大多停留在諸如“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給人看”的表面文章,缺乏制度的落實。
2、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制度等一系列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和執行。以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為支撐的內控制度,會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從而更好地解決因制度失靈而產生的種種問題。調查中發現不少財險公司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宗旨,也比較重視企業文化的環境建設,但對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以及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作用知之甚少,企業文化“作秀”的成分大。
(二)內控環節弱化,內控流程不合理
1、在內控機構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公司在總部沒有單獨合規法律部門,沒有獨立的組織機構負責統一組織管理實施公司的內控制度;二是一些新公司的二級機構沒有單獨的內部稽核機構;三是有的公司雖然設有內部稽核機構,但沒有獨立,限制了職能的有效發揮;四是部分財產保險公司的法律部門或法律崗位人員的主要工作是處理保險糾紛和訴訟事務,沒有精力去研究和防范事前法律風險。
2、在內部管理流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單證管理上,單證保管和使用兩者職務不分離;二是在承保管理上,業務質量的審核把關不嚴,不能嚴格按照業務承保規定核保業務;三是在理賠環節中,報案后不能及時立案,從而導致未決賠款底數不清,或是通過人為壓低或提高未決賠案估損調節利潤,個別公司甚至制作假賠案套取費用。
(三)內部稽核尚未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國內財險企業組織架構的設置,多數只能滿足一般的業務管理需要,通常沒有設置統一的內控管理部門,管理風險的各項職能散布在各個業務部,即便是設有諸如監察審計或稽核部門的公司,其主要工作精力也是投入到各類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中,內部稽核未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審計、紀檢監察部門作為壽險公司的職能監督部門,由于獨立性不足,造成了內控制度的失效,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內控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級的階段。
(四)財務管理水平有待加強。目前,財務核算或管理軟件已經得到極大的普及,各個層次的財務核算軟件能夠幫助財務人員提高效率、確保核算數據的正確性和及時性。但是,財險公司的基礎財務水平與管理層對財務數據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財務控制的作用未能很好地發揮。部分財險公司在管理過程中,財務控制沒有起到監管及控制業務風險的作用,反而流于形式或只是為了完成必要的程序。很多內部控制常用的技術和工具,如內部控制標準、預算管理、財務預警機制等并沒有在財產保險公司內部得到運用。
二、改善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一)正確處理內控實施過程中的三大關系
1、處理好內控與公司經營的協同關系。好的內部控制,控制環節應該涉及經營的各個方面,沒有控制死角,確保公司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均已納入內部控制范圍。同時,公司的內部控制應能確保本公司基本經營目標的實現,而不能成為經營管理的絆腳石。也就是說,內部控制既要符合外部信息披露要求,也要保證公司正常運營。
2、處理好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通過一系列控制活動的實施,并同時配合大量內部控制文檔的記錄,并且不斷發現、總結和改進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只有通過大量、持續、長期的控制活動的實施,積累控制活動的數量和時間,才能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3、明確內控組織部門和實施部門的關系。內部控制是財產保險公司保證各項目標得以實現的動態過程,做好內部控制是各級經營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責。各級經營管理部門要成為內控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從源頭分析和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概率,研究化解各項風險的控制措施。內控辦、審計部門是財產保險公司內控風險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要有選擇地對內控的各個環節和方面行使監督檢查職能,進而提出一系列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二)完善公司的內控環境。控制環境的要素很多,包括價值觀、組織結構、控制目標、員工能力、激勵與誘導機制、管理哲學與經營風格、規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這些要素對于財產保險公司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改變或形成的。要改善內部控制環境,須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快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真正建立起體系完善、管理科學、權責清楚的現代企業制度,從制度上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建立;二是重視公司組織機構建設,這是目前財產保險公司改善控制環境的重點;三是要有明確的內部控制主體和控制目標;四是要有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三)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財產保險公司應該科學進行風險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風險管理,把風險等級較高的方面作為內控的重點,從而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在《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中明確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對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識別分析,發現并確定風險點。根據風險識別評估的結果,科學設計內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措施并嚴格執行。由此可見,保險公司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對于保險公司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提升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結束語
內部控制是管理現代化的產物,它包含了為保證公司正常經營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管理措施,只要公司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必須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并且保證這種內部控制機制必須是健康和完善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保險行業的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財產保險公司穩健經營,持續健康地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胡俊杰.淺論財產保險企業的內部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1.22.
篇7
關鍵詞:重要性;存在問題;建議
一、保險公司建立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保險公司由于其行業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顯得尤為重要,也應當較其他行業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首先,保險公司不僅要實現與其他各行各業一樣所共同追求的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更要實現對保單持有人履行保險責任的保障,履行為金融穩定和社會安定服務的社會責任。具體來說,保險公司必須保證充足的償付能力,防止保險經營的失敗,以威脅到被保險人的保險利益,保險公司必須保證保險交易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防止保險公司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誤導、欺詐等行為,保險公司還必須保證經營管理的效率,切實提高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以上的各項“保證”無不來自于保險公司規范的經營管理,而規范的經營管理必然需要健全和強大的內部控制體系作為支撐。
其次,保險公司要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謀求生存和持續發展,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同樣具有特殊的意義。隨著國內保險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筆者認為,保險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公司的人才技術優勢和組織管理能力,而資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以及經營管理是否科學高效,決定了保險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強與弱。有效的內部控制是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和經營管理的保證,從這個意義上說,保險公司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也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最后,保險作為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外部監管是保證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之一, 目前保險外部監督可分為政府保險監督保險行業監督和保險信用評級幾個層次,相對于保險公司自身的內部控制監督, 它是一種外在的強制的監督。從實現保險監督的目的來看,外部監督離不開內部監督,政府或社會的外部監督只有通過保險公司自身的自我約束,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保險公司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也是保證外部監督體系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實現其監督目標的前提和有力保證。
二、目前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環境不理想
1.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認識模糊,事前防范意識不強
有人把內部控制建設理解為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匯總,認為做了整章建制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內控機制,而沒有把內部控制建設作為內部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加以重視,把管理與內部控制建設混淆,有的甚至把內部控制建設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
2.職責不清對權力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事中控制不力,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和辦法不少,但仍存在職責不清,特別是某些公司的個別管理人員仍存在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的現象,形成較大的風險隱患。事實證明,一些基層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重大違規違紀甚至違法行為,多數是因為缺乏對領導的監督制約措施,以及管理人員違規越權造成的。
3.事后監督形式單一,權威性缺乏,連帶責任追究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
目前,公司的監督檢查主要是依靠自查和各類工作的常規、專項檢查,檢查方法仍基本停留在傳統的印章、單證、會計憑證和賬簿、核保、核賠等的檢查上,未能做到適時地根據綜合業務處理及其延伸的推廣應用而相應改進檢查方法。在檢查方式上,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也相互脫節,加之礙于情面和“家丑不可外揚”思想的束縛,監督沒有權威性,致使許多風險控制點成為“盲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糾正。由于缺乏嚴格的違規處罰措施以及連帶責任追究制度,因此最基本的通報也是“隔靴搔癢”,不能切準要害,甚至查出的問題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檢查起不到監督和威懾的作用,留下風險隱患。
4.內控優先原則說起來重要,忙起來次要,風險評估體系不夠完善
新型業務開辦的同時沒有及時建立起風險控制制度,內部制約出現斷層,往往是等到出現了問題才去尋求控制措施。
(二)制度落實打折扣
1.重制度、輕落實,造成有章不循、違章操作。有了規矩,不去落實,即使內控制度制定得再嚴密,那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制度本身的約束力和威懾力都會大打折扣。從近年來檢查發現的問題反映出,不是公司沒有制定詳細具體的規章制度,而是沒有去認真執行和落實,讓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究其原因,主要是來自上傳下達中各級管理者對制度理解的扭曲和打折扣,以及執行者的責任心、自覺性和落實力度不夠。
2.重效益、輕制度,無意之中造成內控“盲區”。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是公司的根本目標,也是追求的最終結果,但利潤的最大化離不開內部控制作保證,二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如人力資源和崗位的合理配置、業務環節的流程和人力組合,操作環節和事后監督檢查的投入等等,但由于強調高效益、減員增效緊縮人員,以及相互制約手段的滯后等因素,產生內控制度落實上的實際困難,從而為有效防范差錯事故等管理風險留下了隱患。
3.重開拓、輕管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開拓在先,內控列后。例如:為了搶占保險市場,新興業務先辦起來再說,管理制度不能及時配套跟上、制度滯后造成管理上的真空。
(三)對員工的內控制度教育相對薄弱
公司雖然采取各種措施不斷強化、完善內控管理,但基層公司相關人員差錯事故、違規事件仍然時有發生。反思深究,內控環境不理想、制度落實不力是其主要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對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培訓相對薄弱,使相當一部分員工對內控制度的遵守和執行表現出“無所謂”的思想。
三、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企業實現穩健經營、防范經營風險的必要條件,加強和健全企業的內控機制,已成為共識。作為經營管理中重要手段的內部控制,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明確內部控制與經營管理的關系
內部控制貫穿于公司整個業務、資金流動的全過程,又與經營管理融為一體,是經營管理活動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手段或方式。內部控制提供合理的保證,為管理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應與時俱進,有前瞻性。不僅把內部控制作為一種自律行為始終規范業務行為,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這種機制,發揮整體功能,在業務運作過程中環環相扣,不斷體現監督制約的動態控制,并把內部控制作為經營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實處,防范經營風險,保障公司業務安全穩健運行,從而為確保業務持續、健康以及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三)內控工作要與時俱進
內部控制是實現規范化管理、防范經營風險,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經營過程中實現自我約束、自我調節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它既是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各項業務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因此,內部控制體系也需要不斷優化、逐漸適應的過程、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推出,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不一定適用所以,內控機制既要有宏觀上的戰略體系,又要有微觀上的不斷修正,以形成完善提高再完善再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
應堅持業務開拓、內控先行的原則,凡是各專業部門新辦的新興業務操作規程、制度和辦法均要通過內部控制部門審查會簽后方可印發執行,以確保新業務安全、有序、穩步發展特別是新業務系統的應用與電子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業務管理部門要及時加強對內控管理環節的摸索和探討,從制度上保證消除隱患死角和風險育區,確保業務和制度的更新同步進行。
(四)內控工作要健全組織
在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重要性日益突出的形勢下,公司內部組織結構的控制建設,不僅要體現精簡高效的要求,關鍵是要把決策、執行、監督三權相互制衡的原則落到實處,在內部控制組織結構的設置上,應形成集中管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制衡的組織結構和權力結構,為不斷提高經營效益和防范風險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五)加強法制與廉政教育,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
在內部控制的諸多因素中,人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一個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正是其全員綜合素質的反映。所以,內部控制建設必須以人為本,把提高全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實踐證明,加強法制與廉政教育,對提高全體員工遵紀守法、拒腐防變的自覺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應重點抓公司分支機構負責人的廉政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遵章守紀,依法經營,自覺地把自己的責、權置于制度監督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對員工起到示范作用和帶頭作用,并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與廉政教育活動,使廣大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篇8
【關鍵詞】 人壽保險公司 內部控制制度 制度建設 管理控制
一、人壽保險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
1、國內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基本狀況
在股權結構上,股份制保險公司相對國有保險公司而言,其股權相對分散,《保險法》明確規定: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架構的內資保險公司至少需要五家股東,且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能超過20%。分散的股權結構導致了各公司股東背景復雜的現實,中資、外資、國有、民營股東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不同的股東背景使各股東投資目的和價值取向不盡相同,自律程度也不一樣。因此,股份保險公司的股東行為亟待引導和規范,尤其是民營股東。在經營管理上,股份保險公司的規范程度不一,其規范的程度與其股權結構關系密切。在人力資源管理上,股份保險公司的員工素質普遍高于國有保險公司,但也存在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在其分支機構這個問題更為嚴重。目前中國的合資保險公司大多是外國人壽保險公司與中國非保險企業強強聯合,雙方的背景實力強大是主要特點。在經營管理上,外方會派出富有經驗的高層管理人員,這樣合資公司能充分吸收借鑒外方先進的管理經驗。
2、加強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
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促使企業實現穩健經營、防范經營風險的必要條件,加強和健全企業的內控機制已成為壽險行業的共識。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商業壽險公司都已建立了比較科學規范的內控體系,國際保險機構的內部控制工作已成為加強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得到迅速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壽險公司終將成為法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法人,業務上的自主經營,資金需求過程中的自求平衡,經營管理中的自擔風險,經營成果上的自負盈虧等企業特征將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充分體現。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經濟規律所引發的競爭、風險、盈利將驅使商業壽險公司在內部管理、防范經營風險、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約束和競爭能力上下功夫。因此,作為經營管理中重要手段的內部控制,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1、組織架構設置不科學
國內多數人壽保險公司按行政區域設置形成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實行多級管理。這種結構降低了內部控制的靈敏度,導致對基層機構控制失效。盡管也有公司嘗試采取事業部的組織形式,但相對于國外人壽保險公司所采取的矩陣式組織結構還是略顯單一。國內人壽保險公司內部職能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職責交叉重疊,經營者與股東權責不清晰,董事會、監事會形同虛設。相比之下,外資保險公司組織機構、管理部門和業務管理崗位間相互監督,彼此制約的特征十分明顯,公司內部強調行政和業務雙向管理,講求制度第一,權力第二,重要職能與關鍵崗位的設立也存在一定制衡。
2、風險評估機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日常風險監控機制,對公司及公司內部控制中的風險進行日常監督的能力不足。公司管理層及員工對關鍵性風險的認識和判斷不足,不同部門間對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不全面,導致部門間無法有效配合,風險控制的責任沒有確定。二是風險評估能力較弱。公司不夠重視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員對公司風險進行全面、有效地識別與評估,風險管控部門的獨立性與專業性都有待提高。三是缺乏風險處理機制。職能部門與管理層、董事會之間無法形成協調的風險處理機制,各業務部門之間在公司內外部風險認識、風險應對措施制定方面缺乏統一規劃,風險應對措施分散而不成體系、效率較低。
3、財務會計機制基礎不牢靠
會計人員尤其是審計人員業務素質低,觀念落后,法律意識淡薄,且會計主體缺乏獨立性。鑒于保險行業收取保費在前,成本支出在后,因此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保險公司會計在物質和精神上的獨立性顯得尤為重要。沒有規范的市場競爭規則和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使得壽險市場出現了無序競爭的局面。為了爭得更多的保費、占領更大的市場,許多公司不惜提高手續費的支付比例,更有一些公司采用固定返還、通融給付等方式來爭奪市場,從而擴大了給付范圍,虛增了保險成本,使有些業務成本的支出超出了其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了事實上的虧損經營。究其原因,管理不善,業務流程不規范,會計監督不力,財務控制存在漏洞。當前我國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假賬泛濫、信息失真、秩序混亂等問題較為嚴重,如有的企業沒有嚴格的復核審批制度;有的單位賬證、賬賬、賬表、賬實不符。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內部控制失控難辭其咎。
4、業務控制機制不合理
一是對銷售人員資格管理不嚴。二是對銷售行為缺乏有效管控。銷售缺乏監督,部分人壽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沒有制定控制業務員品質的相關辦法,沒有成立相應的組織對業務員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對處理的程序沒有制定相應的規定。團險承保管理較弱,部分人壽保險公司團險核保流于形式,投保資料的錄入偷工減料,缺乏被保人的信息,難以利用信息處理系統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人壽保險公司普遍存在對理賠人員重視不夠,人員配置不足的現象,從而影響了理賠的時效及控制的效果,特別是某些基層分支機構,由于人手不夠,理賠與核保、理算與調查等崗位不分離,兼崗現象較普遍,為不法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
篇9
關鍵詞:客戶關系管理問題對策
保險公司客戶關系管理是指保險公司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平臺,對客戶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公司通過這種方式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實現穩定老客戶、吸引新客戶并將新老客戶變成忠誠客戶的目標。本文主要針對保險經營過程中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理論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保險經營中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理論存在的問題
(一)客戶經營管理理念與客戶需求匹配度不高
當前我國大部分保險公司經營目標仍然以保費規模為主,忽視客戶的需求,各種管理、營銷創新都是圍繞提高保費進行。部分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理念停留在傳統市場營銷觀念“為產品找客戶”階段,還沒有轉變為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為客戶訂制產品”階段。現代市場營銷觀念更加注重目標市場,營銷活動圍繞顧客需求這一中心展開,公司所有部門為滿足客戶利益服務的同時通過整合營銷途徑實現公司的目標,在利潤追求過程中把獲得利潤當成整個市場營銷工作的副產品。客戶關系管理是一種基于客戶滿意度為中心的現代經營管理方法,在我國保險業迅猛發展的宏觀形勢下,部分保險公司站在業務拓展、競爭者壓力、業績考核等微觀環境角度還不能將經營管理理念與客戶需求高度匹配。
(二)對客戶關系管理缺乏一定的認識
有的保險公司片面地認為客戶關系管理就是數據庫的管理或者統計模型。事實上客戶關系管理是一種經營理念,而不是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數據庫應用。客戶關系管理只是借助于這兩種方式對統計到的客戶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更好地制定有益于公司發展的營銷戰略。
(三)公司內部信息系統與客戶關系管理適應性較弱
雖然我國當前的部分保險公司正在嘗試客戶關系的管理,但是其管理手段滯后于保險業務的發展。相對于以往的管理,設立了以提供溝通服務為主的呼叫中心等機構,這類機構更多的發揮了為客戶送去生日祝福、續期保費提醒等作用,其他方面的變化不夠明顯。這種方式在挖掘客戶方面作用較小,如果沒有挖掘到更多的客戶,就明顯弱化了該類做法的效果。保險公司需要更多地了解客戶財務信息(收支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社會保障信息、風險管理等)和非財務信息(個人基本信息、客戶心理和性格特征分析等),由專門的理財師為客戶量身定做關于意外保障、健康保障、子女教育保障、養老保障等一整套更能貼近客戶保障需求的計劃。
(四)客戶和員工的參與度不夠
客戶關系管理的最終目標在于提高客戶的滿意程度,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以客戶為中心。只有與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服務關系,才能從客戶身上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料并最大程度減少保險合同訂立后的道德風險。除此之外,保險公司讓員工認識到客戶關系管理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并熟知客戶關系管理的業務流程。當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在這兩個方面還有很大空間需要提升。
二、保險經營中客戶關系管理實施的對策
(一)挖掘最有價值的客戶
要想挖掘最優價值的客戶,可以從升華客戶關系、鞏固客戶忠誠度、維系情感等方面著手。首先,如果客戶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對保險產品有所認知,在享受保險服務時對保險公司有所好感,保險公司的員工再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強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升華與客戶的關系。其次,客戶忠誠度與客戶的滿意度是兩個概念,滿意不代表忠誠,忠誠是持續購買的一種行為。可以通過滿足客戶附加價值的需求來鞏固客戶的忠誠度。最后,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除了業務往來之外,還有一定的情感因素。為了與客戶保持密切的關系,公司應詳細掌握客戶的生活品性、理財行為、消費喜好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依據這些信息開展業務來維系與客戶之間的情感,如中國人壽國壽鶴卡就是中國人壽與眾多商家為客戶提供優惠的便捷的消費渠道等。
(二)樹立正確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
首先必須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統一理念。“顧客就是上帝”、“客戶利益至上”等口號體現的正是這一理念。保險公司可以在公司內部從上至下地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統一理念,對待客戶,都需一視同仁,都要提供一樣的服務的基礎上,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特色服務,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形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從而提高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的水平。其次,提高保險公司對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的認識。客戶關系管理是現代管理與信息技術結合的一種新型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客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系,穩定客戶群,擴大客戶群。只有保險公司認識到了客戶關系管理的內涵,才能將客戶關系管理的理念滲入到業務流程當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戶滿意度。
(三)建立客戶信息數據平臺
截止2012年,全國保險公司超過120多家,原保費收入步入萬億水平,保險行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一個高附加值副產品――數據,這些數據衍生出龐大的客戶信息、交易信息、檔案信息等。建立大數據平臺成為當前保險公司重要的戰略課題,實施客戶關系管理的關鍵在于整合客戶信息資源,客戶信息數據成為大數據平臺的起點和基礎。保險公司應利用新增的有效數據,不斷提高客戶信息數據質量,通過新保、保全、客戶回訪等渠道不斷補充、修正、優化存量數據,完成客戶信息數據的“新陳代謝”。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人壽保險 內部控制 問題 措施
一、人壽保險公司內控建設情況及內部控制意義
(一)人壽保險公司內控建設情況
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的保險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構種類越來越多,業務結構越來越復雜,承保覆蓋面越來越廣,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伴隨著業務的發展,我國人壽保險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內部控制也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例如2007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榮獲香港“2007香港公司管治卓越獎”,中國平安榮獲“中國最佳治理公司獎”。這一系列的榮譽都表明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企業風險管控水平的提升,但是,2010年7月,新華人壽違規事件的曝光,充分暴露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缺陷,公司無法遏制非法挪用資金等違法行為,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給保險行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2010年8月頒布了《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以加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提高保險公司風險防范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保險公司合規、穩健、有效經營,保護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在2012年2月頒布了《保險稽查審計指引》,進一步提升了監管的有效性。
(二)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意義
內控嚴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也是保險公司改革的根本方向。加強保險公司內控建設是深化保險改革、完善保險監管、轉變行業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國際上許多國家對內控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建立了較為科學、規范、先進的內部控制體系。我國國內外金融環境復雜,人壽保險公司面臨著承保風險、資產負債結構風險、保費管理風險、人員素質等風險,人壽保險公司擁有全面、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才能夠防范和化解公司內部經營風險,進而提高克服國內外金融風險的能力。內部控制機制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完善公司組織結構,為公司穩定經營消除各種管理隱患,進而保障人壽保險公司持續穩健地發展。
二、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一)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不合理
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大部分組織結構是傳統直線多級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導致對基層機構控制弱化。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各職能部門內部分工不夠明確,強化了部門主管職權,以致于各職能部門對內部控制的反應能力和感知力都遲緩,未能從根本上建立起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機制,無法及時防范和化解風險。
(二)對內部控制重要性認識不足
某些人壽保險公司還沒有站在影響公司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上重視公司內部控制機制建設,重業務輕內控、重績效輕制度仍然是某些公司的主要問題。一些人壽保險公司仍采用以規模為發展目標的經營指導思想,以業務發展、隊伍建設為權重的績效考核體系,導致公司并不關心內部控制標準能夠為公司帶來的經濟及社會利益,只關注眼前既得利益,而未認識到內部控制失效對公司造成的損害將是致命的
(三)業務控制機制不合理、不科學
對銷售行為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和控制。銷售缺乏監督機制,某些人壽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未能制定合理、科學的內控制度來控制銷售人員的服務品質及其銷售行為。人壽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具有復雜多樣性特點,銷售人員的可操作性、靈活性容易威脅到公司客戶資料和保險費用的安全性,沒有完善的銷售人員品質管理制度,將會出現投保信息虛假、保費不真實、保單假理賠等違規問題,給客戶和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違規處罰制度執行不到位
某些人壽保險公司內控部門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內控檢查發現的違規問題,避重就輕,甚至隱瞞包庇違規問題,在對涉及人員的違規處罰問題上,采用就低不就高原則,給予違規人員過度的寬容,陷入“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再發現問題――再整改問題”的惡性循環,無法有效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得貪污挪用資金、違規辦理業務、私設“小金庫”、系統外出單、篡改客戶信息等違規違紀現象有了可乘之機。
(五)內部審計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保險公司內部審計是公司內部審計機構人員對公司自身經營行為開展的檢查和評價的行為。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化內部監督和風險控制的重要措施,盡管國內各人壽保險公司總公司、分公司均設立了獨立的稽核部門,但是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觀念以及組織、人事制度和權限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公司內部審計基礎工作薄弱,人員配備不足,專業知識缺乏,無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關鍵風險未能及時發現并遏制,給公司的經營管理留下了隱患。
(六)財務監控作用有待加強
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基本已實行全面預算管理,但因受到財務人員自身素質的限制,某些人壽保險公司的基礎財務管理水平與管理層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公司在管理過程中,財務控制并沒有起到監管及控制業務風險的作用,而是流于形式或者只是為了完成必要的工作流程。
三、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改進的建議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組織結構
人壽保險公司各級機構應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各部門、各崗位相互監督,彼此制約,堅持制度第一,權力第二,建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減少管理層級,縮短信息反饋的路徑,促進公司內部的橫向溝通與協調,提高對各項風險的反應能力和感知力,
(二)充分認識內部控制在公司經營中的戰略地位
內部控制貫穿于人壽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應當從戰略上部署并開展該項工作,要有部署、有檢查、有督導、有考核,公司上下積極主動地開展此項工作,把該項工作作為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抓不懈,落到實處,為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為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
(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機制
一是不斷提升審計人員、財務人員的道德修養和專業素質,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建立權威獨立的內部審計監督系統,切實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實現審計委員會對各機構審計部門的垂直管理。三是強化各職能部門、各崗位及內部審計責任。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在制定、執行內部控制方面的責任,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的外部復審制度,在必要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獨立第三方,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復查,建立審計人員問責機制,促進審計人員有效履行職責,遏制審計人員的行為。四是切實執行公司的違規處罰制度,員工的任何行為都不應當威脅到公司的合規經營。
(四)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統
從公司戰略、業務需求和信息需求出發,制定和調整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過程序開發將內控制度嵌入各管理系統中,形成內控制度執行的剛性約束。
綜上所述,我國人壽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建設仍不完善,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將日益突出。因此,提高和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對于維護整個保險業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將為保險業的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謝翠玲.人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相關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2012(15)
[2]楊莉紅.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障[J].內控研究期刊,2009,93(75)
[3]朱榮恩.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與案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