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的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教學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音樂教學的教學方法

篇1

關鍵詞:講授;談話;討論

一、恰到好處地運用講授法

講授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它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現在,新課改倡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講究學生的自主探究,這并不是意味著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可用,而是很多場合必須用到講授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在進行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創作背景類的教學又或者是音樂的一些樂理知識時,這種方法就特別適用。它的優點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效率高,照顧面寬。但也有其存在的缺點,容易使學生處于被動填鴨式的教學狀態,教學缺乏主動性,因此我們在一節課的教學中,不可以一味地用講授的教學方法,它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甚至厭惡你的課堂。

二、適當地利用談話法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有人覺得談話法比較適合語言類的科目,如語文、歷史,所以在音樂課堂中對其避而遠之。其實這種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對于音樂這一學科也很實用。因為談話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它往往可以用在講授法之前,因為講授法經常是由舊知導入。講授法的教學很枯燥,由談話法中的舊知引入,學生就特別易于接受。此外,這種方法對于知識的連貫性有很大的幫助。如我在執教《愉快的夢》《閃爍的小星》《小白船》《外婆的澎湖灣》等課時,都利用了談話法,導出了一些美好的畫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進入新課的教學。談話法在運用的時候,你會感到教師和學生的距離非常近,學生也樂在其中。

三、討論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討論法是音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討論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幾乎在百分之八十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方法。當我們運用這種方法時,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也因為集思廣益,思路更加寬廣。并且善于運用討論法教學的課堂,學生思維敏感,積極性極高,創新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在音樂課堂中,我們主張以小組的形式為宜,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尤其對那些有膽怯心理的學生,既可以減少心理緊張程度,又為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提供必要的條件。

通過運用討論法,同學們對音樂課更有興趣了,他們說,音樂課才是他們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他們樂此不疲。

四、要利用好多媒體,讓音樂課堂變成高效課堂

多媒體是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尤其音樂課。因為音樂課上,我們利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的視野更廣闊,最大限度地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它可以讓你的音樂課堂得以延伸,充滿活力。以欣賞課為例,可以利用多媒體對教材進行重組,對于在網上收集到的一些好的作品,如民族歌曲、豐富的畫面、大型的樂器演奏等,多媒體的效果會比教材的印刷版更為真實和清晰;還可以讓學生在網上認識一些著名的音樂歌唱家及他當時所處的特定的環境,更便于學生欣賞他的作品風格。有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個意境,讓他們享受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因此,利用好多媒體更有利于形成高效的音樂課堂。

篇2

關鍵詞:音樂教學 互動教學 高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251-01

高中音樂課堂中的互動教學可以有多種類型與相應的方法,不同的互動教學類型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欣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方法常采用體驗式與情感式;歌唱教學中,互動教學方法常采用技能式、表演式、合作式;創作與拓展教學中常常使用探索式、分工式、還有創作式等。

1 欣賞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新課程中的重要學習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應當努力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多重對話,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走進音樂,提升思想。若是想要學生在情感與體驗上達到較好的境界,就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營造良好的環境需要安靜的環境與音質好的音響設備。然后要鼓勵學生在欣賞音樂結束后表達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感情,從學生描述的音樂表象中抓住其所體驗到的音樂的實質,以此為基礎再進一步因勢利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引也應當如這春雨一般,在學生發揮的基礎之上“隨風潛入”。除此外,還可以采用繪畫、講故事、即興表演等方式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

2 歌唱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互動、探索與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充分發揮出個人的能動性。在歌唱教學環節進行導入式教學時,利用開放式音樂探究活動,讓合唱隊指揮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增長音樂知識和拓寬音樂視野。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只需要做必要的引導和補充就可以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自由并充分的發揮。在發聲練習環節時,由合唱隊擔任指揮的同學來組織大家進行合唱時的呼吸和發聲練習,老師不輕易指手畫腳,過多干預,但可以適時的發表必要的意見或者建議。引導學生分組排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致的討論、商定作品的藝術處理與各種細節問題,教師參與到各組的討論中,啟發學生對音樂情境的聯想,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方案。然后協助指揮征求大家對于作品的處理意見,使意見達成一致從而確定最佳處理方案。在教學的各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協助和輔導的地位,以平等、協作的態度和學生進行交流,已達到適時的引導和啟發的目的。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參與其中,并通過相互合作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

3 創作與拓展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從教材內容的要點出發開展一個主題活動,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這個主題活動。在小組寫作的過程中,組內每位成員都會對于自己的感受進行表達,對他人的感受進行聆聽,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音樂的情感表達在不同學生眼中具有不同的意義與內涵,一首歌曲或者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意義、內涵的深刻體會與發掘才能得到,這個深刻體會與挖掘的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對于該音樂作品進行不斷地探索與不斷體會,從運用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手段到所表達的情境與感情等進行辨析。只有當學生對音樂具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之后,才能對音樂的內涵具有一定辨析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內涵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互動的探索與拓展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音樂的風格與主題等音樂要素進行分析,帶領學生體會拓展創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此過程來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

除了以上所列的教學環節中互動教學方法應注意的問題外,還有一些細節方面的增進互動教學質量的建議。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有利于創建和諧的互動氣氛,有利于互動教學方法的實施。另外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可以首先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例如講述音樂作品發生的背景,音樂作品創作人的一些個人背景等,如果學生對于這種授課方式不感興趣,那么就需要改進教學方法,抓住學生興趣點,利用互動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有效果的學習不僅僅是腦力的付出,也是情感的付出,因此,在音樂課堂上增強互動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是提高互動效果的積極方法,對于音樂教學,尤其如此。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對于同樣的音樂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這種不同的情感體驗能夠影響該音樂作品在學生心中的感受與形象,這種不同的感受的后果就會對音樂互動教學的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互動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觀察每個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的不同,并及時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保證學生對與音樂作品的良好感性體驗與互動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溫恒泰.聲樂教學應重視體態語言的運用[J].中國音樂,1999(3):56-58.

[2] 吳躍華.怎樣正確認識音樂教育以“音樂為本”[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6(1):78-80.

[3] 潘春榮.淺談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素養訴求[J].烏魯木齊教育學報,2006(3):49-50.

[4] 王巖淑.談歌唱發聲的方法糾正及藝術嗓音的保護[J].藝術教育,2009(1):78.

[5] 陳明孔.聲音概念與發聲技巧的關系[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1):98-101.

篇3

關鍵詞:音樂教學;兒童心理;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J702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4-109-2

兒童的音樂教育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家長的積極態度推動了兒童音樂教育的發展。但是一方面家長對兒童的學習方式的認識不足,激勵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兒童心理;另一方面許多教師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使許多兒童產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兒童的音樂之路走得更遠,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時時思考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可以開發兒童的主要潛能

經過哲學家和科學家們長期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正開始揭示音樂和語言、數學以及其他智力活動間的聯系和本質。一是音樂和語言相輔相成。音樂通過強調節奏、重復、字與字、話語之間的停頓來促進語言學習,例如小孩在還不能念出一個長句的情況下,就能唱出一長串歌詞;二是提高時空里預測與把握形式的能力,數學和音樂的聯系是因為兩者都依賴于時空推理,每一位懂音樂的人都知道音樂是數學的,如果不作數學計算,你就無法讀懂五線譜上的第一個符號;三是音樂可提高我們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樂訓練能提高大腦兩個半球之間的聯系。

二、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的特點

(一)興趣與好奇心是兒童音樂學習的動力

杜威說過,興趣是兒童生長中能力的信號和象征,是兒童已發展到什么狀態的標志。這句話準確地揭示了興趣在兒童發展中的價值。心理學證明,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他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或不愛學,即使你強迫他學,一般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在兒童時期,他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斷,不能像成人那樣為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只能憑自己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或者漸漸濃厚,或者漸漸淡化。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兒童對音樂的學習就必須始終引發學生的興趣,違背興趣實際上就是違背兒童的發展規律。

(二)感性認知是兒童學習音樂反應的主要形式

兒童對音樂的反應,首先是感性的反應,而不是理性的反應。兒童音樂學習的感性反應主要包括歌唱的反應、表情的反應和動作的反應。

(三)個性和差異是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的明顯特征

個性也是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的特征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個性會越來越強,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東北一帶的孩子從小就會哼唱兩句二人轉,而江浙一帶的孩子從小就會哼唱兩句評彈,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開的,所以經常接受健康音樂的熏陶,就會喜愛健康的音樂,形成良好個性。

三、如何根據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學方法

(一)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

1、以音樂的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對音樂闡述過:樂曲的愉悅感比內容更重要,給幼童的音樂是要生動的音樂,能滋養耳朵的音樂。音樂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個層面滋養孩子。用我們完美的范唱給學生展示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從而激發了學生也想學唱的愿望;用我們嫻熟的技巧為學生吹奏一首優美動聽的口琴曲,學生們就會迫切地拿出口琴來,也要學著吹奏。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它是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音樂的興趣的重要因素。

2、引導學生探索音樂,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是從對不同的聲音的探索開始的。新生入學的第一節音樂課就是從探索生活中的聲音開始的,如我們的腳步聲、風聲、雨聲等,都蘊含著節奏和旋律。學生從而認識到,音樂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引導他們探索樂曲的音色、結構等,進一步加強音樂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聲音的感知,正符合兒童的這種音樂學習心理的特點。

3、成功的體驗,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內在發展階段的外在表現,抓住了興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發展階段。按照興趣提供資源就是在他需要蓋地基的時候你給他提供鋼筋水泥。讓兒童跟隨著興趣去選擇鋼筋就用鋼筋,去選擇水泥就用水泥。這些素材被他們自己有機地結合起來之后,就完成了內在建構,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就是在不斷獲取“成功”的過程中產生的。當學生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首小曲時,他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學習音樂的興趣。根據兒童的心理,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是讓學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漸淡化興趣,乃至喪失興趣;而是要讓學生經常、不時地獲得成功的喜悅,在音樂實踐中始終保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兒童的音樂感性體驗

1、組織兒童體驗、感受音樂

音樂老師要在兒童與音樂間建立美妙的連接,老師要成為孩子進入音樂世界的引領者。讓兒童與其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相遇……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音樂課的學習首先要通過聆聽、體驗和感受音樂來進行。如何把學生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對音樂的初次體驗變成可監控的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初聽之前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聽的目的明確了,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認真聽辨,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努力從音樂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這樣的思考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精神。

2、組織兒童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兒童對音樂的體驗還來自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孩子一曲聲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癡,同時也帶給了我們“聽眾”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們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覺;每個孩子根據自身條件分別演奏難度不同的曲子;“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實踐活動中已不是一句空話;歌舞表演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了,孩子們在這一項實踐活動中充分釋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通過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孩子們體驗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3、學在快樂之中,強化學生的音樂體驗

音樂是最具韻律感的藝術,但是要保持兒童對音樂的“歡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強化兒童對音樂的體驗,需要時時保持兒童對音樂體驗的快樂,如小學低年級階段要增加律動的教學,通過身體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如果困難程度超出了孩子的興趣能力,孩子興趣減弱甚至喪失就很正常。或者反過來說,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各種興趣下降的表現時,第一反應就應該是檢測一下是否隨著學習的進展難度的提高,已經進入到了讓孩子力不從心的階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時調整;如果不是,僅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興趣下降,就要及時調整方式,增加更有興趣的環節。國外的各種教學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視“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突出教和學過程的和諧,讓興趣轉變為兒童發掘自身價值的基石

1、教學內容要和諧,易于兒童產生共振

教學內容是使兒童與音樂發生相互作用,并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兒童獲得發展的媒介。只有當音樂學習的所有內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間、所有內容與兒童之間處于和諧的相互作用狀態時,才能使兒童在真正的審美氣氛中,在感知美、創造美、享受美的過程中獲得最有效的體驗,促進其身心發展,同時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減少身心疲勞和情感損傷。比如兒童與歌曲之間的相互作用沒有能夠進入和諧狀態,兒童的嗓音運動與全身的臟器運動,與全身的肢體大肌肉運動沒有能夠進入和諧狀態;兒童的歌唱行動與兒童對歌曲的情感體驗沒有能夠進入和諧狀態,缺乏理解,缺乏情感體驗,缺乏情感體驗帶動兒童的歌唱的表達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緒感染力的,與特定情感表達緊密聯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獲得。

2、教學方法與程序要和諧,易于兒童共享

從理論上的實踐中看,教學方法必須滿足于整體和諧的條件,必須具有審美享受的特征,才更易吸引師生的積極投入,使師生自然地產生人人都樂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傳統的幼兒園舞蹈教學,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復機械地練習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舞蹈的基本結構,最后再將全部的舞蹈動作連貫起來配上音樂伴奏進行表演。在能夠完整連貫地表演之前,兒童往往就已經不斷地陷入厭煩、苦惱與疲憊的困境之中。而教師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憊而熱情下降。而先進的教學法則是:從舞蹈的大輪廓開始,盡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現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內容因素,盡可能早地配合完整的音樂,并隨著兒童對前面出現過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新的要素,從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豐滿細膩起來,兒童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3、精神環境要和諧,易于提高兒童的人際協調能力和投入音樂學習活動的熱情

篇4

小學音樂教學考核應結合音樂學科特點,選擇合理的考核方法,進而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使教學過程實現由積累知識到培養能力的轉變。

一、小學音樂教學考核的內容

音樂課是較為注重實踐的學科,因此考核時需要結合教學目標與內容,從學生的努力程度、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動態考核,具體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演唱

演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考核時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對演唱的考核應從兩個方面著手,即考核演唱形式和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中考核演唱形式能夠了解學生音樂的表現能力,掌握學生基本的嗓音狀況,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考核學生的音階、節奏、和聲等,了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2.欣賞

音樂欣賞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關鍵環節,針對該環節的考核,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根據音樂回答問題、背誦相關音樂曲譜等。

3.創作

創作是學生靈活運用音樂知識的水平的反映,不但能夠活躍學生們的思維,而且有助于學生聰明才智的發揮,因此,該環節的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際音樂教學考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從舞蹈創作、旋律創作、節奏創作等方面進行考核。

二、小學音樂教學考核的方法

1.綜合性考核方法

綜合性考核方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使教師及時發現問題,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另外,還能提高學習興趣與欣賞水平,因此該考核方法和考核的范圍比較廣泛。

音樂綜合性考核時應首先了解學生們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和目標進行等級分類,其中,學生分類主要根據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水平或年齡段進行劃分,進而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考核內容,體現綜合考核的科學性與公平性。

例如,音樂教學考核時我選擇了“我的愿望”一課,然后按照年齡段將學生劃分成高、中、低三個年齡等級。針對高年齡段的學生我將其對音樂的理解、音樂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習音樂的體會等作為考核的內容;針對中年齡段的學生著重考核其對音樂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而低年齡段的學生則對其音樂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考核。

通過運用綜合性考核方法,不但了解了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達到了激勵學生的效果,調動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階段性考核方法

階段性考核方法是一種動態的考核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整體水平確定階段性考核的時間間隔。我在音樂考核時將考核時間間隔集中在了課堂上,即在上音樂課時通過采取課前檢查、課堂抽查的方式對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情況進行考核。

(1)課前檢查。課前檢查的內容可以是對上節音樂知識的回顧,也可以是對音樂器材準備情況的檢查,以此了解不同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在該種考核方法督促下,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器材的準備越來越充分,為音樂課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課堂抽查。課堂抽查是一種效率較高的考核方式。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抽奏、討論、提問等方式,按照制定的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情況進行考核,便于及時發現教學的不足,有助于教師完善教學方法,發現學生學習音樂的潛能。

我在進行課堂抽查之前專門制作了一個表格,并將學生的姓名以及考核科目列入其中。課堂抽查時,我將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記錄到平時抽查成績一欄中,作為評價學生最終成績的參考。

很顯然,階段性考核方法比較公平、合理,不但有助于教師音樂教學目標的落實,而且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3.總結性考核方法

總結性考核方法主要通過期末考試體現,屬于目標達成評價,將這種方法與階段性的考核結合起來,則能達到較好的考核效果。總結性考核方法的有效落實與期末考試的形式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一些學者提出,采用“班級音樂會”的形式進行考核。

所謂的班級音樂會,即將學生參與考試的內容在音樂會上進行表演,進而對學生的歌唱、演奏、音樂常識等方面的知識進行考核。使用該種方式考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天賦、能力差異、考試內容的難易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篇5

【關鍵詞】小學音樂 識譜教學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4

識譜,包括節奏、音高、音準的學習,識譜的學習是打開學生音樂大門的鑰匙,識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感受、理解、表現及創作音樂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識譜能力,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是必需的。但是,識譜教學內容的安排必須要符合小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而且,要讓小學生學會識譜,就必須先讓他們對識譜感興趣。

我在起初開展小學生的音樂教學時,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1234567是什么?它們分別代表什么呢?”學生都說:“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這樣說,我國大部分小學的學生,音樂基本素養都比較低。而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只是教學生單純的演唱歌曲,并沒有進行識譜的教學。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簡譜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別說是五線譜了。而對于歌譜,他們也不想去認識。我在自身的教學中也發現,一提到要學生進行識譜,學生馬上就像泄了氣的皮球,高漲的學習情緒立刻下降了許多。

很多小學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當強,但是唱曲譜卻感到困難,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那么,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曲譜的興趣呢?識譜教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呢?我覺得這是我們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識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比較抽象的音樂事物難以接受,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喜歡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如果教師抓住他們這一特點開展識譜教學,必定會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三年級教音階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有七個小動物分別住在一個七層樓的公寓里,分別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鴨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雞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動物的頭飾讓學生記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過爬樓梯的方法來接龍。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七個基本音符。

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有這樣一句名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小學音樂教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識譜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們有主動學習識譜的愿望,也才能使他們做到積極地、自主地去學習音樂。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小學生活潑好動,特別是在音樂課的課堂中,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學《捉泥鰍》的樂曲時,首先用肢體動作表現旋律線條的走向,然后耳朵聽著旋律,嘴里輕聲哼唱。學生覺得很有趣,情緒也非常的高漲,這大大激發了他們識譜的興趣。這時,我便將識譜教學適時地引入,就使得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項教學活動中,學生便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歌的譜子。所以,音樂教師只要激發了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地學到識譜知識,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就會使識譜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學歌曲,再識譜

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的教學中要先學會歌曲,再進行聽譜、識譜的學習,才能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否則會使教學事倍功半。學生在學唱歌曲時,都是跟著音頻資料聽幾遍就能唱會,若這時打斷學生的興趣,而讓他們先唱曲譜,后學詞,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就不高了。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來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聽老師的范唱或錄音把所要學的歌聽熟、聽會、甚至會唱,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聽唱曲譜。這樣,學生在會唱歌的基礎上,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來學習曲譜,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唱六年級《猜調》這首歌時,經過聽范唱、感受歌曲情緒等教學活動后,學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們被優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強烈的學唱歌詞的愿望。于是,我便順勢讓學生隨著錄音唱詞。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已經非常集中,只需練唱幾遍就唱會了歌曲。在感受到他們已經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學會歌詞后,我就將曲譜的教學接著進行下去。這樣的教學方式便能使小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識譜。

三、先學節奏,再識譜

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節奏共同組成的,因此學生僅僅知道音高而不唱出節奏是不能把歌曲唱好。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所以,教師必須先進行節奏訓練,這樣才能使試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

【關鍵詞】音樂 考核 評價 策略

音樂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音樂教學的評價要符合學科特點、在遵循音樂教學本質規律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音樂學科的特點、技能要求、學習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動態評價。小學音樂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演唱、欣賞、創作、加試四個方面。在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建立科學、系統的小學音樂教學考核方法勢在必行。

一、綜合性評價方法

綜合性評價方法是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所做的全面評價與總結,實現了考核內容從單純的知識技能到興趣、素質、能力和個性等的轉變。它主要包括行為評價、成績評價、特長評價三個方面。其中行為評價涵蓋的內容主要是課堂紀律、音樂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成績評價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特長評價主要是對學生演唱、演奏、欣賞、表演形式的評價。綜合性評價的目的是教師通過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樂趣,進而提高音樂的欣賞水平。進行音樂綜合性評價考核時,教師應首先了解學生情況,對班級學生進行學習和目標兩種等級分類。

學生分類就是通過了解和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即對學生年齡的分層,分為高、中、低三個年齡段,教師根據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個性制定學生考核的目標。隱性分層,就是把全班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分為四個層次,供教師在制定分層目標時做參考。

目標分類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大綱的要求,制定分層次的考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對各層次的學生做出具有激勵和導向的評價,并為學生的逐層上升設立階梯,使學生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步。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立足于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是一種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動態行為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部分,對形成性評價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課堂評價主要分為課前檢查和課堂抽查。

課前檢查。上課前,教師對學生攜帶上課用具和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這種也是對學生音樂學習態度的檢查。

課堂抽查,就是教師通過采用提問、討論、抽查演奏等形式,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的展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制作表格,在表格上寫上每班學生的姓名和八種不同的項目,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根據這些記錄,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教師以復習提問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的回答情況記入抽查成績;定期抽查學生樂器的吹奏情況,讓學生根據學習的歌曲進行簡單的舞蹈表演,同樣記入抽查成績。

三、終結性評價方法

終結性評價方法是一種目標達成評價方法,在評價中,要堅持學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形成性評價為輔的原則對學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班級音樂會”是終結性評價主要的考核方式。

“班級音樂會”就是班級學生把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匯演,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音樂匯演的主要內容包括歌唱、器樂演奏、聽樂舞蹈表演、配樂朗誦、音樂劇等形式,考查學生的樂理知識、欣賞水平以及學習態度等。教師在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音樂天賦、原有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項目強弱作出合理的評價。如有的學生擅長器樂表演,有的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則是唱歌條件比較好,還有的學生是樂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根據條件強項評價,表揚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特長。

這項活動一般在學期結束之前舉行,次數控制在一學期一次,以保持學生對“音樂會”的興趣,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評價的質量。

四、其他方法的應用

音樂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應把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至課外。評價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對提高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音樂才能,挖掘音樂潛力。教師根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的表現作出合理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到期末的綜合評價中。可以在班內設立優秀特長生、展示課外成績和評價結果兩個方面進行。這樣的評價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在進行音樂的考核時,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操作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目標,注意多種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學生做出合理科學的評價,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進而全面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西方音樂史肩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但就當下國內實際教學情況,其正處于一個上下不得的尷尬境地:呆板單一的授課形式,枯燥無味的課程內容,壓抑的課堂氣氛;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過于形式化的考試,依靠死記硬背完成考核的錯誤意識。從這些方面不難看出目前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西方音樂史教學的順利開展,若不扭轉其錯誤發展方向,必然會導致相關大學生進入社會時的匱乏知識儲備和競爭力的窘境。由此可見,確定西方音樂史正確發展方向,加快其教學方式改革勢在必行。

一、革新教學內容

國內有關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情況處于異常階段,實施有效的方式改革十分必要。首先,應補充變更新的教學內容:(一)遵循客觀情況選擇知識內容;(二)切實考慮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性,不可統一而論;(三)基于學生立場,考慮由于西方音樂史自身的外來屬性所造成的不熟悉因素。并且,教師在授課之前還應就西方音樂史相關問題進行講述,使學生能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不要過于陌生。

二、教學方法的發展

西方音樂史相關課程在國內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學生應該對西方音樂發展過程有所掌握,基于目前國內就業形勢,會涉及到多個社會層面,包括群眾文藝表演、音樂教育、社會培訓等。因此就讀音樂專業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確保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因此筆者建議選擇以下兩種教學方式。

(一)討論教學方式

選擇討論式教學方式,應主要針對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開展,將這些內容作為課題主線實施。討論式教學的實施是基于音樂史良好把握的前提上,如果學生對音樂史知之甚少,不僅不會發揮效用,甚至還可能使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教學的開展更加困難。由此可見,課前準備是開展討論式教學的關鍵。因此,開展討論式教學要遵循如下步驟:(1)課程開講一周前就要告知學生討論內容。并且要求學生通過手頭教材、網上查閱、書籍查閱等方式對討論相關內容有一個綜合性掌握,教師布置思考問題,問題范圍不應局限于教材,可以是其他相關書籍中的內容;(2)以學生自愿或老師指定的方式挑選幾名學生就課題內容闡述自己的觀點,注意控制時間,盡量不要過長或過短,二到三分鐘最宜。在討論結束的時候針對每位學生的觀點進行客觀的評價,以及總結;(3)教師在討論結束后對本次討論教學進行客觀評價和最終總結,并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辯論教學方式

通過辯論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調動課堂氣氛。辯論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的壓抑氛圍,從而使學生更加生動的感受課堂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實施辯論教學,圍繞如下步驟開展:(1)也需要在開課一周前告知學生辯論課程,并遵從學生意愿或由教師直接指派,將學生分成兩派,各持觀點。兩種觀點要由教師制定,具有一定的對立性,同時也不能切斷其聯系性,還要與課題內容緊密相關。布置任務,每組學生都要通讀教材相關章節,并通過上網瀏覽、課外閱讀等方式擴展知識范圍。為學生設計課下思考,準備辯論;(2)辯論開展過程類似于討論式教學,由學生闡述所持觀點,并解釋選擇這種觀點的原因。借助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打破以往教學方式帶來的壓抑氛圍,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不再是過去教師為主的填鴨方式。另外,教學方法的改革應具有靈活性,適用于不同水平的學生。比如,在選擇課下作業時,教師應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從而滿足各個水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

篇8

一、引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人類向社會表達思想感情的窗口,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小學進行音樂教育能使學生的兒童時期變得更美好。給予音樂熏陶,使學生通過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夠使學生得到美的感受,從音樂作品中發現美并且創造美,讓小學生能夠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小學音樂教育課程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培養出小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都需要教師長期的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啟迪智慧,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勤奮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學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審美能力的培養,人類通過音樂來感受美、欣賞美并創造美。小學音樂教育能啟蒙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通過聆聽音樂、自己演奏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充分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這些情感吸引著他們朝著健康的、積極的方向發展,使小學生逐漸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以及積極的樂觀態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而審美素質也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其可以幫助人們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而審美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音樂教育來實現。

音樂教育集中了人類審美的全部精華,通過美感教育來啟發小學生的道德情操,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科技產物接觸許多低級的“文化垃圾”,這對小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通過選取富有朝氣的、積極的歌曲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如《左手右手》《梨花開放時》等歌曲使他們懂得取舍,提高他們辨別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盡情徜徉,這有助于學生們自身審美能力的提高,為他們今后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從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們對作品的理解都各不一樣,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音樂學習中就會得以體現,有些學生外向,表演欲望強烈;有些學生內向,不愿意展示。而音樂教育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些問題。有些學生具有表演天賦,就可以在音樂課上,盡情地讓他演唱;有些學生節奏感強,就讓其控制節拍,做一個指揮者。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讓他們各自負責音樂作品中的一部分,從中找到快樂,找到自信,節奏感好了,學生也更加愿意去嘗試演唱了。喜歡演唱的學生也會更加愿意學習其他的內容。在音樂學習中找到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不僅是其他學科的學習,還有生活中的困難,他們都會積極面對。

3.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是一個集體活動,一個班級的學生都在接受著相同的音樂教育資源。音樂教育課程不同于文化課程,它可以借助更多的表演、演奏方式增強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一些小小音樂劇《去同學家》《木桶有個洞》等,通常會將其分為幾個部分,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來演繹。有些學生負責樂器,有些學生負責舞蹈,有些學生負責唱歌,等等,一個完整的音樂劇表現出來,必然少不了團隊之間親密的合作,只有團隊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學生從音樂學習中可以學會如何與別人交流,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音樂這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要求必須具有團隊的協同合作才能完成,自然而然,小學音樂教育也不例外。學生們從中可以意識到并不是某一個人唱得好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完完全全理解團隊的要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夠成功。這些獨特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協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參與集體團隊的意識,能夠真正地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

4.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專注力、記憶力等綜合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通過演唱、彈奏、舞蹈等一系列的方式,將音樂傳輸給學生們。這些方式生動活潑,能夠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想要學會老師教的動人的歌曲,就必須認認真真聽課,認認真真記住。一方面,專注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記憶力也得以提升。

在小學音樂的學習中,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學生們帶入他們聯想的世界――草原、大海、高山等,能夠大大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富有感染力的、節奏歡快明亮的樂曲都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的是真實的美的體驗,呈現出來的是自身對于美的種種聯想,這樣的教學不僅時時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借助于音樂,學生們可以勾勒出自己腦海中的世界,大大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總之,小學音樂教育提升了小學生記憶力、專注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

5.小學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智力的l展

音樂是對人類大腦與肢體都要求極高的藝術,演唱者必須很專心才能不漏節拍、不搶拍。演唱者必須認真聽到樂曲的節拍,反應到大腦中并做出指令,處理好演唱中的技巧。彈奏者也必須手、腦、眼、耳相互協調,樂器演奏的反復練習直接對大腦的神經系統產生刺激,從而使大腦反應更加靈敏。另外,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還得接觸大量的關于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們從中學習到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相關的知識,大大增加學生們的知識儲備。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成長重要性是其他學科根本無法替代的。它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立健全的人格,是小學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小學生當前的成長乃至一生的發展都影響巨大。

三、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小學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是如此重要,可在當今社會,小學音樂教育卻存在很多問題,使得音樂教育始終無法順利地開展。

1.小學音樂教育資源分布不均

雖然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與城市的教育資源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小學音樂教育也是一樣。在城市里,小學的音樂課程會有鋼琴、長笛一系列的樂器的學習,有多媒體教室,有電腦、光盤等現代科技產品對學生進行音樂熏陶。而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課程大多也只是空設,沒有相關的音樂傳播設施,有些學校上音樂課也只是讓學生們唱幾首歌而已,并不能讓學生得到系統的音樂學習。有些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隨便放幾首流行歌曲,并沒有真正去備課,沒有進行專業的剖析,也并不考慮這些歌曲是否真的適合小學生去理解、欣賞。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反而使學生的審美觀念被歪曲。

另外,城市和農村的師資質量懸殊,城市里的小學音樂課教師基本上是專業的音樂院校畢業,通過了嚴格的考核才具有教師資格,這大大保證了教學質量。而在農村小學,教師本來就少,更別說專業的音樂教師,小學音樂課程教師也是由其他文化課教師兼任,有時候不僅沒有讓學生接觸到音樂學習,而且課時還被用來上其他的文化課。目前,我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農村的音樂教育仍然處于落后狀態。許多的農村學生對音樂一無所知,素質教育更加無從談起,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去甚遠。

2.小學音樂教育被重視程度低

小學是學生開啟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藝術美感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加深他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但現階段,小學音樂教育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依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家長和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雖然很重要,但大多數家長更加關心的是小學生的文化課程,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家長們往往忽略。雖然素質教育推行了許多年,但家長們重視的依然僅僅只有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程的學習。這就使得音樂課程的設置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學生們喜歡卻不能像文化課那樣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許多家長甚至覺得學習音樂是在浪費時間,不愿意學生們去學習。有些學校注重升學率,大部分的課程都是所謂的“主科”課程,更有甚者,占用音樂課的時間講解習題,上“主科”課程。這些現象足以說明校方并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政府不重視。音樂教育相較于文化課,需要的資金投入很大,對場地設施要求很高,政府不重視,沒有相應的關于音樂教學方面的資金投入。沒有教學設施、教學場地,學校的音樂課程就形同虛設。政府必須加大投入,才能在學校中真正將音樂教育開展起來。

3.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樂種單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地區的教育水平也跟隨各地的經濟實力,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主要在東部。經濟發展的地區,音樂教育融合了國外的音樂教育模式,加大了教育資金的投入,使得義務教育音樂教育課程的實施得到了有序的開展, 學生們受益良多。小學音樂教育課程設置中,音樂教學內容中包含了西方藝術音樂以及中國傳統音樂五大類,這五類包括有民歌、歌舞、說唱、戲曲、樂器等。而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很難做到,由于設備與場地以及師資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方面,需要許多各種各樣的樂器,需要專門的場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擅長各類音樂的演奏。所以,這就導致課程設置的內容,往往很難達到。

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西方著名的鋼琴曲、小提琴曲幾乎占據了音樂課堂,對于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戲曲卻很少提及,學生們對音樂了解很片面,對音樂無法形成系統的結構體系。在一般的城市小學,仍然是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就是以老師為中心,基本上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們跟著學一句,大大束縛了學生們的自主性、創造性,這與音樂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想要改變現階段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首先,我們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音樂教育。許多家長和學校依然困于應試教育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家長一味追求學生的語數成績,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都沒有將學生的素質培養放到第一位。我們應該逐漸改變家長以及學校區分“主科”“副科”的觀念,音樂以及其他的藝術類課程同其他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一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學習好音樂等藝術類課程,不但不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而且還會起到促進的作用。大力倡導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徹底消除“主科”c“副科”之分。教育部門應督促各教育機構嚴格按照課程表進行科目教學,嚴禁以任何理由占用甚至取消音樂教育課。重視音樂課程,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使音樂教育得到充分的施展空間。另外,政府應該加大音樂教學的投入,建立音樂教育的專項資金。根據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的音樂教學目標,劃分合適的經費。對小學音樂教育經費應該有明確規定,確保音樂課程的順利開展。根據各地區的發展情況,確定經費的投入主體。例如,有些地區可以從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中支出,有些地區則必須依靠國家的專項撥款。

學校應該每年做出相應的規劃,對所必須具備的音樂教學用具、音樂教室以及其他的相應的音樂教育投入做出預算,加大音樂設施投入。豐富音樂教育課堂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使音樂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

加大專業音樂教師儲備,在師范類院校開展音樂專業課程,系統地培養專業技術強的音樂教師,使專業的音樂教育人才不僅從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國家大力推廣下,向廣大的農村地區輸送專業的音樂教育人才。政府和學校方面應提高重視程度,向全社會征集優秀的具備音樂專業素養的教師,從而解決目前嚴重缺乏音樂教師的困境。另外,應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定期考核,促進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技能。針對音樂師資力量的匱乏,要合理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加大兼職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讓業務能力強的老師進行帶動,多去專業院校參觀學習,加強互動交流,全面提高教師音樂專業素養,使音樂教師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四、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法與理念的改革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收音樂知識的模式進行。而音樂知識以這種模式來傳授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大大地挫傷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新課標實施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與理念的改革也已經迫在眉睫。

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建立在以學習主體(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否則一切的改革都將只是空談。這些教育方法必須充分符合小學生身體以及心理的成長軌跡。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好動的階段,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只是一味讓他們被動地聽課,使得他們對音樂難以產生學習興趣。

(1)以小學生為主體,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進行提問引導,將演唱與表演相結合,并注重情感教育以及開展豐富的小學課外音樂教育活動等方式改變教學方法。①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選一些節奏感強烈的曲子,讓學生們跟著節拍來拍手或者跺腳,例如,歌曲《如果你高興》就是一首很好的控制節奏的曲子,讓小學生跟隨節拍與旋律,或快或慢,或者分組來進行拍打,不僅能夠很好地調節課堂氣氛,而且特別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為要打節拍,他們就會很認真地聽著旋律,聽著歌曲,對他們的專注力有很大的提升。另外,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這些看似在游戲的動作,對小學生的協調能力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鍛煉。②采取適當提問引導的教學方法。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注意力維持的時間很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輔助用具,來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欣賞一首描繪田園的音樂中,哪些是顯示蟲鳴,哪些地方體現鳥唱,在引導學生們體會的同時,可以問一下“哦,那你們心里的蟲鳴、鳥唱是什么樣的呢”,適當地提一些學生可以模仿聲音的問題,問一些學生可以用語言描繪的畫卷,不僅可以從他們的回答中了解到這節課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這些問題可以啟發學生們進行思考,結合他們自己的所聞所見,能夠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個音樂課堂中,學生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這就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③采取演唱與表演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們各自的特點,因材施教。有些學生愛唱歌,有些學生愛舞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促進他們相互合作、互相取長補短,不僅有助于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更有利于他們自信心的建立。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象的場景或者內容用自己的動作或者語言表現出來,可以進行分組比賽,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課堂的興趣,也能夠激發他們的表演天賦,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他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心理素質都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同時在小組比賽中,也能夠鍛煉他們的競爭意識以及集體榮譽感。④注重情感教育教學方法。音樂是有靈魂的,而賦予音樂靈魂的就是情感。音樂極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原因就在于對情感的表達。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對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當然,小學生還處于情感培養的初級階段,其心智的發展需要審美情感的激發,所以說,音樂教學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情感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里,在與同學與老師的互動中,感受音樂之美,在音樂的情感流露中,找到與自己心靈向契合的美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中小學音樂課程》的第一目標,情感教育方法的實施,是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將學生帶入“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情境,能夠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設立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在課堂上可以借助教具,結合教學內容,對環境進行模擬設置,使學生能夠很快的跟隨音樂進入到情境中,跟隨教師的引導,將自己的所想所感表達出來。例如,欣賞一曲《百鳥朝鳳》,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們對動物進行模仿,讓他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魅力。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情感,每首歌曲都蘊含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在授課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并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作品產生共鳴的目的。可以借助于夸張的想象、動人的演唱、流暢的演奏、合適的表演等,讓作品靈活生動起來,將作品中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更加適合小學生的理解。只有教師自己真正投入情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中,才能夠帶動學生,讓學生受到感染,從而體驗到作品想要表達的真正內涵,達到理解音樂作品,感受藝術的目的。⑤開展小學課外音樂教育活動。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局限于課堂,不僅場地受限,而且教具、樂器均不完善,大大的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展。開展課外音樂教育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興趣小組,例如,哪些學生喜歡彈鋼琴,哪些喜歡吹笛,哪些喜歡西方古典樂,哪些喜歡中國傳統音樂,根據這些對學生進行分組歸類,再系統地進行教導,有側重地指導,在課外,可以將樂器交到組長的手中,讓學生可以接觸到自己喜歡的樂器,有助于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音樂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與一些音樂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可以讓學生去體驗音樂培訓機構的課程,使用樂器,參加其舉辦的音樂比賽等,讓學生從課外的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音樂水準。在自身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校外學習資源,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使小學音樂教育能夠有效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激發。⑥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手段。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將科技引入音樂教學課堂是一個大趨勢,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手段,越來越被廣大的音樂教師以及學生所歡迎。多媒體使音樂欣賞更加實體化,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音樂所描繪的情境。

(2)想要達到音樂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理念陳舊是音方逃發展的最大阻礙。要想真正讓音樂教育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必須創新教育理念,將教師與學生從應試教育和陳舊的傳統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建立小學音樂教育的宏偉目標,創新改革教育理念對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①改變原有的單一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原有的教學理念往往拘泥于講授音樂知識,而忽視了學生對其他方面的需求。教師應該跟隨學生的興趣點,將所要教授的音樂內容合理的與學生們感興趣的內容相結合,注重多元化教學。在每一節課都能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音樂知識。②注重身份的轉換,實行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中,都以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被動跟隨老師的節奏來進行學習,一方面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過程,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對課堂失去興趣。教師應該轉換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師則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創新,從而形成他們自己的“音樂思維”。③沖出音樂教材的束縛,實行“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我國地大物博,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各地區經濟發展快慢不一導致教育資源分布參差不齊。小學音樂教育全部做到統一并不現實,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應該跳出課本,從自身的條件出發,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文化,將這些運用到音樂教育中來,可以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當地的民族音樂,民族舞蹈,不僅可以讓學生們耳目一新,還使當地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實行“開放創新”的教育理念。在音樂教育中,教會學生音樂技巧、傳授相關的音樂知識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教學中,讓其體會、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之美。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在有限的課時內,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去將對音樂的體會表現出來,尊重學生的自身觀點,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創新的源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給予他們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日新月異。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與理念也應該時刻跟隨時代的腳步,從自身實際出發,努力做好小學音樂教育的領路人。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小學音樂教育l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研究,2002(1):15-22.

[2]張向俠.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1(1):58-59.

[3]馬 達.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現狀[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46-53.

[4]肖玉蘭.國外中小學音樂教育透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3):45-47.

[5]邢彥琴.國外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8):48-49.

[6]劉元平.對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甘肅教育,2005(7):122-123.

[7]馮 堅.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4(6):46-47.

[8]郭正航.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思考[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04,25(5):120-122.

[9]杜偉祥.關于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黃河之聲,2011(3):24-26.

[10]王 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 97-98.

[11]趙翠芹.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探析[J].大舞臺,2011(2):154.

[12]張 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創新[J].青年文學家,2010(19):88.

[13]邱 艷.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14]朱則平.多種音樂教育模式中的創造主題――當代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1997(2):50-55.

[15]劉 錦.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4(10).

篇9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聯系實際;激發興趣;課堂氣氛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能力不僅僅是天賦和遺傳基因所決定的。相反,初中音樂的教學方法顯得更為關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求知欲望和音樂素養需要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

一、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音樂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是音樂教學的核心內容,更是音樂教學的關鍵。音樂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生活,更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存在,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生硬地將教學與生活分開。可以利用一些節日,在節日氣氛的影響下,組織一些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來說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畢竟音樂與其他抽象的、難懂的學科來說有所不同,音樂主要強調的是靈感。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競賽、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等多種形式循序漸進地進行,這樣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一定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更大的空間去自由想象、自由感知音樂這個博大精深的宇宙。因此,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和教師營造民主課堂氣氛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是調節課堂氣氛的開始,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積極討論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這就需要教師淡化角色意識,增加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學會因材施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有效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掌握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我們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音樂教學方法;學習興趣;主導教學;多元化教學

所謂音樂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手段。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無論是哪種音樂教學方法,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型的,它們都是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教學環境下,所出現的適應于當時的音樂教學思想和音樂教育規律的反映。所以我們不能主觀地斷定哪種教學方法最好,而排斥其他。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新課改的深入,音樂教學方法也應該加入到改革的浪潮中,以適應現代化的教育的發展趨勢。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據科學家研究,我們人類的潛能是巨大的,但真正被開發運用的占的比例還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在音樂課上,教師也要激發學生無限的潛能。現在中學的音樂課在有些學校還不被重視,特別是在農村學校,音樂課變得很隨意,課堂上無組織、無秩序,漸漸地學生覺得音樂課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所以,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更大范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例如:我在上課前的五到十分鐘,進行學生的才藝表演,鼓動學生參與。剛開始,學生都不敢表現,我了解他們的心理,就是怕表演不好會被其他同學取笑,于是我盡量不讓這種現象發生,對表演的同學給予更多的肯定,同時對其他學生“打預防針”,囑咐他們安靜地欣賞節目,待到表演完無論好與壞都給予熱烈的掌聲,這樣表演的同學更加有自信,期待下次的表演,而未表演的同學也因為受到表演同學的影響也會有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如此一來,學生變得愛上音樂課,并很好配合老師上課,于是課堂氣氛活躍生動,一節課下來學生還會沉浸在剛才課堂上的氣氛。

2.寓教于樂,發揮學生主體性

根據學生普遍好動、好玩、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從節奏入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動作等形式去學習音樂。比如,教師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聽著有節奏感的旋律進行拍、踩、踏的一系列動作,還可以通過知識游戲的活動間接性地加深學生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理解,真正達到輕松學習、快樂學習的目的。

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可以適當地留些小作業。比如,當講到民族民間音樂時,讓學生說說它們的特點,學生因為平時接觸這類知識不多,自然會留有疑問,這時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查找相關資料(如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查閱)。等到下節課上課時,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答案說給大家聽,當得到老師表揚時臉上更是露出得意的表情,這樣調動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中來。

3.注重情感滲透,實施多元化教學

其實,不同科目之間有著相互聯系的作用,音樂課也如此,特別是在欣賞名家音樂作品時,教師就要根據需要講些歷史、政治等科目的有關知識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意圖。比如,在欣賞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時,就要先作人物介紹:冼星海是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在他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而《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它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意圖: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展現了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這樣,讓學生初步地了解其作品的內容,接下來的音樂欣賞就有了個總的印象。所以,教師要把握這個可以讓學生輕松學習有關科目知識的機會,舉一反三,拓展文化視野,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素質修養的發展。

當今教育思想觀念的根本改變不是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的簡單改變,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秉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將盡自己最大所能把教育教學落到實處,并把教育教學傳承下去,為祖國的教育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成 丹.淺談音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運用[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