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養的核心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1: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素養的核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業素養的核心

篇1

目前,國內已經有1300余所高等院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盡管每年都有將近30萬名高校藝術設計畢業生被輸送入社會,但是,能夠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人才質量和數量還遠未達到企業需求。根據2012年下半年本課題研究團隊聯合全國8個省份的高職院校和用人單位所進行的調查 ,超過半數的藝術設計相關企業對目前人才質量持不甚滿意態度。企業認為,目前新入職員工亟待提高的方面依次是:職業意識(45.0%)、職業行為習慣(21.7%)、職業道德(18.3%)和職業技能(15.0%)。同時,企業表示,他們希望新員工能夠在入職前就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因為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可以通過實踐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大的提升,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職業意識的養成則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

企業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期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希望他們能力全面,能適應市場和生產所有環節的工作;二是希望他們能夠按時按質完成任務,成為很好的執行者;三是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對于設計企業而言,每一個藝術設計的項目都是獨特的,都必須追求超越原有范式、達到個性化并與眾不同的效果,這就決定了所有的知識和產出都存在于設計者的頭腦中。因此,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快速的畫面表達能力和一定的資源整合能力,是未來人才入職藝術設計行業最起碼的條件,很少有企業希望它的員工僅僅是一個熟練的操作員。設計企業的員工貢獻給企業的,不應該僅僅是技術,而應該是智慧和“靈感”,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和絕對的,而是可遷移和可持續的。

一、審視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與人才培養的關系

職業教育始于職業活動。職業教育的目的是使參與職業活動的行為者獲得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早期的職業教育主要關注實際的工作能力,是一種比較單純的職業技術教育或職業培訓。隨著職業的細分和社會分工的細化,隨著技術條件的不斷提升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社會對于職業能力的要求產生了變化,從開始對單純的專業技能、專門知識有所要求,以便解決特定領域的特定問題,擴展到對工作態度、職業意識和技能“遷移”能力提出要求,也就是對未來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出了要求。

藝術設計的特色是創新,藝術設計是一門尤其注重素養教育和可遷移能力培養的專業門類,對于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要求也應該更高。此外,藝術設計門類眾多,從二維的平面設計到三維的空間設計,從靜態的產品造型到動態的動漫設計,從最傳統的工藝美術到最時尚的數碼設計,林林總總。根據教育部最新的專業目錄,目前開設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方向多達53個。隨著產業分化和技術演進的日漸頻繁,可以想見,未來的設計專業和對應的職業崗位將更加多元。在這樣的背景下,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特定設計門類的職業技能也許有助于學生的初次就業,但真正支撐其未來職業發展、能夠適應技術提升和產業推進的將是可遷移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

課題組希望通過對用人單位、院校、教師、學生多方面的調研,分析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要素及其具體內涵和表現指標,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或革新課程,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設實用教學資源,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提供可資借鑒的操作方案和必要的資源支撐。

本課題目標設定的創新之處在于:1.更加全面地審視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成才需求,擺脫“工具理性”思維,從強調技能培養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2.從教育教學的微觀操作層面入手,探討有助于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培養的可行方案,而非僅僅停留在意義、理念的辨析上;3.以研究成果為依托,開發一系列可供借鑒和應用的實用教學資源,使成果得到有效的推廣。

為此,課題組的研究探討工作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1.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2.如何改革教學(課程、內容、方法、評價等)以推動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3.應開發哪些資源(課程方案、新型教材、數字課程、師資配備方案、實訓方案等)來支持這樣的教學改革?

二、確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模型與要素

1. 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Occupational quality)是指從業者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在這一概念中,普通的社會培訓機構所提供的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仍然是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但卻不是唯一內容。一些在過去的職業評價中并不被重視的“軟性”或長效因素如道德、社會倫理、合作精神、職業意識、可塑性等,在復雜而多元的后現代社會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目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職商”(CQ ,career quotient)可以視為尚不十分完備的職業素養的量化形式。職業素養是一個多維概念,其本質是參與職業活動主體先天的個性品質和后天習得能力的集合,其體現形式則是從業者對于其職業的勝任、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等。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應該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習慣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并不表現為組合式的并列結構,而是遞進式的層級結構,如圖1所示。在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四個要素中,職業道德是基石,是人才得以健康成長的最基本要素;職業意識、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均建立在職業道德良好的基礎之上。如果失去了這一基石,人才培養將無法穩定地向上發展。在其余三個要素中,職業意識的培養相對較為簡單,學生應該在進入學校的最初階段就受到職業意識方面的訓練,帶著這種意識進入職業技能的培訓。職業技能是院校培養學生的重點,占用最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學生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也得到強化。當所有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融會貫通,成為一種自然的職業行為習慣,那么,我們認為,這名學生已經成為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真正的職業人。

2. 職業核心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Core Ability of Occupation)又稱職業關鍵能力和職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遷移性的能力,它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與“職業能力”這一針對具體領域、具體崗位的概念相比,職業核心能力面向的職業領域或崗位群更為寬廣,是指具有相通性、更為基礎性的職業能力。職業活動種類繁多,即便是在同一專業領域,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任何職業領域都會有一部分最基本、最關鍵的職業能力,是從事該領域的大部分職業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不但作為獨立的、勝任崗位工作的能力存在,同時還可以引導、激發其他職業能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生產性”價值和可持續性。在藝術設計領域,職業核心能力除具體操作能力外,還包括創新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等。

在藝術設計領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煉可以多種渠道,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參考和借鑒設計企業工作流程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法。通過本次調研,就專業核心能力方面,我們形成了以下認識:

①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職業核心能力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要素,即市場能力、創新意識、設計表達能力、設計執行能力、設計評價能力。

市場能力是解讀設計項目的必要能力,設計企業員工在接手一個新的設計項目之初,必須通過必要的方法和手段獲得所設計產品的市場信息,分析所得數據和實例將成為將來所有設計工作的出發點。

創新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有意識地創新卻是藝術設計專業的顯著特點。創新需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問題只有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獲得。因此,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在具備市場能力和創新意識共同經驗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此外,創新意識還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活躍的思維。

設計表達能力和設計執行能力是學生能夠通過學校設置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企業實習獲得的能力,前者的水平部分地依賴于學生的個人才華,后者則更多地通過團隊合作獲得。

設計評價能力是新的社會條件下設計職業人需要掌握的一項新能力?,F代社會,技術更新和社會需求變化迅速,與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設計和時尚的潮流更替更為迅速。具備設計評價能力,有助于設計者不斷更新和調整自身的眼光,通過不間斷地與市場對話,保持設計的新鮮感。

② 在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的關系方面,職業素養涉及的范圍大于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職業技能的一部分(圖2)。

如圖所示,職業技能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包括了職業核心能力和不同方向的專業技術能力。其中,內圓部分為從事藝術設計工作所需要的、可遷移的專業核心能力,這些核心能力依據藝術設計專業工作流程設立(圖中箭頭表示工作流程)。每種核心能力可以分解為3~5種比較具體的能力種類,在各部分能力之間有可能出現相互交叉的關系。內圓環部分所示的能力結構依然是職業核心能力,外環部分則是依照這些職業核心能力所延展出來的各方向專業技術,如服裝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視覺傳達專業等專業技術訓練。單就這些訓練內容本身而言,它們是適用于本專業的不可遷移的技能。所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可以通過合理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來實現。

三、探索適應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培養需求的教學模式

事實上,在最近幾年,盡管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盡管有著辦學條件、師資條件、學生入學水平等多方面的影響,還是有不少高職院校圍繞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能力培養進行著積極的探索甚至深度的改革創新,例如“訓賽結合”教學模式、工作室化教學模式、主題式教學模式等等。這些基于各校實際情況的、局部的探索和努力,已經在教學中和社會上取得了積極反響,同時也反映了藝術類高職院校在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面所做的深層次思考,將有助于推進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整體進程。

1. “訓賽結合”的項目教學模式

“訓賽結合”或“訓賽一體”是指將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崗位競技性活動相結合,做中學、學中做,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其中“訓”主要指在校內或合作企業中開展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和培訓;“賽”主要指設計競賽或仿真性項目訓練,包括行業協會組織的藝術設計技能比賽、展覽及參與企業設計項目招投標等競技性的職業活動。

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這兩所學校都在推進“訓賽結合”、“訓賽一體”的項目教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盡管內容各異,但兩所院校有一個共同點,即:教學方式是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整個“訓賽”項目分為多個步驟,每個步驟完成一個工作任務,每項工作任務中蘊含職業技能訓練、核心能力提升和職業素養養成等內容,教學設計時由合而分,教學過程中由分而合,最終形成一個整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兩所院校的體會是:項目不在大小,項目的時間不在長短,關鍵是通過項目切實地與課程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看到,“訓賽結合”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角色作用,學習與同伴合作、研討,與他人溝通交流,將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融會貫通于每一個項目的運作實踐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還能根據不同的企業需要或競賽要求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訓賽結合”的過程中,將職業素養養成為學生“融化為魂”的綜合品質,使核心能力成為學生“內化于心”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未來職業崗位“外化于形”的職業技能。

2. 工作室化教學模式

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正在進行著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所謂工作室化教學,是將傳統的課堂打散,按照專業門類、導師特點或工作項目特點,仿照企業工作流程設置團隊化的工作環境,在這一模擬真實的環境中因材施教、因項目施教,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銜接。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表現有多種形式,如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借助其在傳統工藝方面的優勢設立的“大師工作室”、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告專業針對廣告公司、傳播公司、設計公司以及企業對廣告專業就業崗位能力的要求設立的具有淘汰制度的“創意設計工場”、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實行的與“生產現場”型教學平臺結合的校內專業工作室等,盡管各個學校的稱謂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但這類教學都是借助工作室這一載體,引入設計企業的工作流程乃至管理方法,使課堂教學成為由學校到企業的過渡性平臺,讓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中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

通過工作室機制,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能夠在工作室工作到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達到了“準職業人”的標準。以上幾所學校的改革實踐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適應職業崗位需求,又具有具備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規范,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領域起到了示范作用。

篇2

當前,職業素養日益成為企業更加看重的“軟實力”。核心競爭力則是職業素養的內在特質。因此,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中,要以核心競爭力為抓手,不斷提升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素養,才能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才能培養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1 核心競爭力與職業素養

核心競爭力理論屬于商業管理范疇,1990 年,美國經濟學家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學者哈默爾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指某一組織內部經過整合的知識和技能,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容易被對手模仿的、獨特的能力[1]。把核心競爭力運用于研究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高職高專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圍繞個人專長的各種素質的綜合表現,是人文精神、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統一。核心競爭力是高職高專學生在校期間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所獲得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能力等職業素養中最具突出、最具競爭力的部分[2]。這種核心競爭力的獲得使得高職高專畢業生能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并符合企業對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畢業生能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戰勝競爭對手。

職業素養是在工作崗位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以及滿足崗位的要求和規范。這些崗位主要表現為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信念、責任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奉獻精神以及職業認同等。一般情況下職業素養是和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成正比的。職業素養高的人,他所創造的價值才會越高,才會得到單位的認可。可見,職業素養在人的職業生涯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高職高專院校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職業素養的高低也是衡量職業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只有加強職業素養教育,才能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培養他們的愛崗敬業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才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

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包括扎實的學科基礎和精深的專業學識、專業實踐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專業信息捕捉能力、融合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等五個方面。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藥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的“以藥品保障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模式已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因此,在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要加強包括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奉獻精神、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人際溝通等職業素養的培養。

2 職業素養教育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高專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幾乎占據“半壁江山”,而且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生產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為了實現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高專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僅要學好相應的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以增加步入社會后的核心競爭力。在某種程度上講,較高的職業素養比熟練的專業技能在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中顯得更重要,而且企業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非??粗亍炐愕穆殬I素養也是判定高職高專學生從學生向職場人轉變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在高職高專學生的教育體系中,以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應堅持全程、全方位、全員育人教育理念,協同校內外資源,加強學校各部門、校企之間聯動,以期形成具有特色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和良好的運行機制。

3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3.1 提升藥學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發展能力

知識是素質賴以發展的基礎,人文知識則是培養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的載體。包括思政課在內的人文素養課程的開設對于提升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他們在未來職業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專業性較強的高職高專藥學專業學生而言,人文素質教育必須與基礎課、專業課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高職高專院校要將人文素質教育納入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對藥學崗位的要求,因地制宜開設一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含任選課)。藥學專業應該積極開設心理健康與人際溝通、倫理學、藝術欣賞、人文欣賞等人文類課程,以及養生保健、營銷策略、就業創業指導、企業管理等與藥學專業學生職業發展關系密切的必修或選修課程。

3.2 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技能

藥學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掘專業課程的職業素養教育資源,更要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真正讓學生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熱愛藥學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職業素養的內容,將專業課教學內容和目的與藥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結合起來,把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與學生感興趣的專業課程結合起來,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職業認知。如在《藥事法規》教學中結合案例對學生進行“醫藥無小事”教育,促使其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在藥學實訓環節,教師在進行示范操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在仿真實訓環節,可以通過模擬場景來充分營造仿真環境,使?學專業學生進行職業的切身體驗。

篇3

[關鍵詞]文化 職業心理素質 高職 企業

[作者簡介]何霞紅(1981- ),女,浙江紹興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發展心理學。(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2-0087-02

隨著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走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產學研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發展的共識,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但是據初步了解,高職院校畢業生進入企業后的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僅40%左右的畢業生能在半年或一年內獨立開展工作,一半以上的畢業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勝任工作,而那些從學生到社會職業人的角色轉變十分困難的畢業生往往職業心理素質較低。因此,如何從企業對員工職業心理素質的要求出發,聯系高職校園文化下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現狀,探討學生在校期間職業心理素質培養途徑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一、現代企業文化重視并著力培養員工的職業心理素質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它重視人的價值,珍惜和培養人的感情。企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種形態,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礎和核心,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是形式和結果。就其本質內容而言,企業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社會延伸。

自20世紀末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很多企業越來越重視對企業文化的建設,逐步建立起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很多企業家認為,隨著競爭的加劇,產品質量和企業的服務已經不足以制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員工所具備的社會責任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自律意識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國際化競爭中的決定性因素。很多企業越來越重視改善員工的心理環境,如世界500強中至少有80%的企業為員工提供心理幫助計劃;聯想集團定期邀請心理培訓機構的專業人士為員工進行心理培訓。當前,在很多企業中員工的職業心理素質培訓成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訓練,可以提高員工的自我解壓與自我激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團隊精神。

社會各行各業對員工的職業心理素質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很多共通之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有正確的職業態度。擁有正確、積極的職業態度,就可以有好的心態,正確接受和處理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困難,表現出持久積極的行為方式。二是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指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與向往,它決定人們的職業期望,影響人們職業選擇的方向與目標,決定人們的工作態度與勞動績效,并最終決定人們的職業發展情況。三是較高的職業情商。包括能洞察和了解自身的情緒,控制情緒,較強的自我激勵能力,理解別人的情緒和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四是善于自我管理。這種自我管理能力是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表現進行的管理,同時這種管理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緊緊圍繞工作目標、任務,自覺并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最終實現自我奮斗目標,取得好的工作業績。

二、企業員工職業心理素質要求與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斷層

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高職生的就業面臨很大的挑戰,很多企業不愿意錄用高職畢業生。原因在于,一方面,新人入職成本高。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但對企業的經營業務不熟悉,從投入工作到派上用場還需要進行業務培訓,企業為了減輕成本核算,避免培訓投入和新員工入職初始階段工作低效的損失,會選擇有工作經驗或者技術水平更高的員工。另一方面,畢業生職業心理素質不能到達企業要求,短期內無法扭轉,存在一系列的后續問題。

在對大學生畢業上崗后的調查訪談中發現,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職業心理素質評價并不高,很多企業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認為畢業生自身存在許多問題:部分畢業生擇業態度不端正,到崗位一段時間甚至幾天后因為不喜歡就離崗,忠誠度低;缺少職業規劃,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在崗期間不珍惜崗位,不熱愛企業;缺乏主人翁精神,斤斤計較,索取得多,奉獻得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身利益;缺乏吃苦精神,拒絕一線的技術類崗位,認為太臟太累;心浮氣躁,心比天高,有點不滿意的地方,在他們心中會擴大到對企業的不滿意。從目前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學校對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機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影響著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很多高職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的實用主義傾向,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輕視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2.學校對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盡管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注意到了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學生的專業教學中提及職業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并在畢業前的就業輔導中加以強調,但是多是局限于點到為止的淺層次方式方法,并沒有根據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心理素質要求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培養。

3.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盡管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尤其是隨著《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的出臺,心理健康教育已納入高職院校的必修課,但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兩者并非同一概念,其目標和任務各有側重,不能混為一體。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這些心理品質是學生具有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的基礎條件,在未來的職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著眼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引導和行為培養,而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在擇業從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他們在從業過程中處理好付出與收獲、現實與理想、約束與自由等各種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從學生順利過渡到職業人打好心理基礎。

三、校企一體化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途徑

1.重視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將其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為核心的大學文化承擔著引領社會文化的職責,而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也應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心理素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所秉承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道德規范等傳播、輻射到社會,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文化。因此,高職院校應對企業所要求和重視的、有利于學生終身職業發展的職業心理素質進行系統的研究,明確提出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目標和任務,把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建立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內容體系,該體系應包含各行業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心理素質要求,同時兼顧不同專業從業者的心理素質特點。基于目前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各行各業對員工職業心理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調整,因此,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內容體系需要不斷作出調整??傊?,學校在學生課堂學習、課外實踐、實訓實習的各個環節中,應始終把優化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放在學生發展的重要地位,創設良好氛圍,提升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2.高職院校要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讓學生走出去,把企業請進來。專家認為,高職教育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跳出以往傳統教育的框架,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實行工學結合,健全學生實習制度,引進企業高技能人才,采用導師制和項目驅動教學法,并在管理模式上考慮如何與企業對接,在校內創設加強對學生敬業精神、團隊意識、人際交往等能力的培養,以便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走出去即利用定崗實習和實訓的機會,把握和理解企業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對員工所需的職業心理素質。請進來一是邀請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到學校作有關企業文化的專題報告,讓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感受企業文化,主觀上加深對企業的了解,進而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對將來相應崗位所需的職業心理素質進行梳理、拓寬和加深。二是學校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創設讓學生充分感受企業文化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積極參與企業各方面的活動,與企業員工共處,真正理解企業所需的人才與自身存在的差距,從而明確今后仍需努力和改善的地方。

3.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進行普遍的心理素質訓練。一是采用職業發展式、自我發展式、能力拓展式心理輔導模式來提高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如開設相關的情緒、時間管理等課程,不僅僅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相關知識,同時,通過與學生探討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理想與自我實現、學習方法與策略、時間管理等一系列困擾學生發展的問題,提高學生在自我成長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團體輔導等方式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的能力、責任意識等。二是引導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認知和評價,挖掘職業規劃能力,樹立目標,激發動力。利用職業傾向問卷等手段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類型、創造力水平、優點與缺點等,引導畢業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社會的需求,規劃將來職業發展方向,主動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升職業心理素質。

4.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健康文明且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會對學生的心理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優化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教師、學生所追求的價值。這種價值浸潤、投射在校園和校園活動的各個層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形成,從而實現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因此,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落腳點之一。學生通過學校文化的熏陶后走出校園,個性之中便具有某種共同的、可以明晰辨識的內涵屬性,這就是校園文化所應發揮的作用和功效。因此,高職院校應融合各行業共有的文化,引工業文化進校園,引企業文化進課堂。除了在自然環境的布置上要突出高職教育的理念,創設良好和諧的育人氛圍和學術氛圍外,更要在校園文化心理環境的營造上下功夫:

一是要建設富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風和學風,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培植良好的高職院校大學精神;二是要培養一支專業技能和職業心理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在日常的教學、實訓、活動和生活過程中感染、影響學生,以真正的身教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促進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認知和養成,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三是要重視集體建設,尤其是以班級為單位,從班干部隊伍建設、班級規章制度、班級活動等方面切入,不同專業的班級營造各自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提升學生的歸屬感。

5.強化專業教育與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相結合。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并不僅僅等同于開設相關課程和開展相關活動,同時應該與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設置相結合。每個專業應該對本專業學生今后從事的崗位群進行深層次的社會調研,將實踐性突出的企業文化與理論傾向明顯的校園文化進行對接,將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一步在專業課程中設置提高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內容和環節,按照一種職業要求持續地給予規范、強化以及內化,使學生畢業后具備合乎要求的職業習慣和心理素質。因此,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應向專業教育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滲透,這是一項全員化的工程而不是僅僅流于課程化。

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單獨事件,而是貫穿于個體生命的全過程。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應該作為發展個體并健全其職業觀的手段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因此,高職院校應著重對高職生進行全程性的、全員性的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博雅精專之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昀.論企業文化在高職專業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7).

[2]張軍濤.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引入與融通[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

[3]許晟.略論高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及其實施方案[J].教育與職業,2007(2).

篇4

一、素質拓展訓練的概念與理念

素質拓展訓練起源于二戰時期,針對戰爭中很多沒有經驗的海員落水犧牲的情況,德國教育家便創辦了一所海上訓練學校,用來訓練那些在海上缺乏生存經驗的年輕海員,教授一些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艦船觸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海上生存知識,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是素質拓展訓練最早的雛形。簡單來說素質拓展訓練就是利用大自然的環境,通過前期的設計與準備,讓學員親身體會,動手動腦,最終解決問題的一種體驗式學習的方式。素質拓展訓練的理念是通過組織和參與各種活動和項目,讓大家在做中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更好的去面對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些問題。

二、職業核心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適應崗位的不斷變換,是伴隨終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它可分為三個部分:1、基礎核心能力: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2、拓展核心能力: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創新創業。3、延伸核心能力:領導力、執行力、個人與團隊管理、

職業核心能力還可以分為職業方法能力和職業社會能力兩大類:職業方法能力主要是個人獲得知識與方法,處理一些信息問題的能力。職業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學習、數字應用、信息處理等能力。職業社會能力主要是是指與別人交流、團結協作、共同相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社會能力主要包括人際溝通、合作共贏、處理問題、語言應用等能力。

三、素質拓展訓練對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

(一)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首先,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些知識沒有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我們的高職教師要有靈活的方法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我們在教學和活動中可以抓住學生喜歡玩的天性,讓這部分對學習知識不敢興趣的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其中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素質拓展的道具來激發學生動腦學習的欲望,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拓展道具“漢諾塔”,先講“漢諾塔”的來歷,引出古印度有關“漢諾塔”的一個古老的傳說,增添它的神秘色彩,從而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然后由教師講解移動規則,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按照要求分組展開試驗,最終達到訓練目標,通過這個教學案例我們強調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最后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提升了學生的與人溝通及團隊合作能力

將來我們的學生走向社會工作崗位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學會與他人交流,只有與別人交流溝通才會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找準方向,更好的充實完善自己。同樣,走向社會后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背后的團隊,我們都知道一根筷子輕輕就能折斷,但把更多的筷子捆在一起,想要折斷它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從這里我們不難發現團隊力量要遠遠大于個人力量,所以說團隊合作很重要。在高職教育中可以給學生設置一款拓展活動――“不倒森林”,在這里我們教師先給學生講它的規則,讓學生了解“不倒森林”規則后,分組進行挑戰,學生會在練習中發現這款活動必須要有一名指揮者負責協調,接下來學生們主動開始溝通,再后來他們慢慢開始找到一些方法,最后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完成訓練任務,整個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自覺的便提升了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三)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活自理能力,二是自我學習的能力,三是社會活動能力。素質拓展訓練可以為培養這些能力提供有效支持。像我們看到的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就是采取了這種方式,讓明星家長和孩子背起行囊走進自然,去體驗生活,鍛煉自我,雖然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的戶外運動不是最刺激的,但卻是讓人比較容易去接受的一種訓練方式。我們的學生也可以體驗簡單的野外生存課程,可以走進自然,爬山、旅行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借此來打理自己的生活,到真實的生活中去經歷、去學習、去感悟、去總結。讓學生學會與外界打交道,不斷的學習與總結,更好的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形成一定的抗壓能力。

篇5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精神等方面。職業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專業素質、社會交往和適應素質、學習和創新方面的素質等十大方面。一般說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因此,我們在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要強化學生整體職業素質的培養。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統一關系,是整體與局部、內涵與外延的關系。當今社會,職業素質成為人才選用的第一標準,是職場致勝、事業成功的第一法寶。

而專業核心能力是職業能力的一個部分。主要是指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在職場中運用的熟練程度。它決定了承擔某項工作的能力大小,是企業較為看重的部分。就業時如專業核心能力較強,會顯現較強的優勢,但如果缺乏繼續學習及不斷創新的素質,就會失去后續發展的動力,因為知識會不斷推陳出新,技能會不斷變革更新,沒有較好的職業素質就沒有較好的發展未來。職業素質是決定事業成功的要素,具有更長遠的意義,而不僅局限于某項工作。職業素質是職業能力的內涵基礎,職業能力是職業素質的外在表現,二者之間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通過反思,發現在職業教育中我們太注重職業能力這種外在的培養,卻忽視了職業道德這種內涵基礎的建設。許多學生的職業理想成了海市蜃樓。在義齒加工業跳槽現象表現較為嚴重,這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隱患,是一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一個不尊崇職業道德的或不完全信守職業承諾的人,無論其職業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為高素質的職業人。

職業素質與專業核心能力是一個金字塔的底層與頂層的關系,職業素質中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構成了金字塔的最底層,職業素質中的社會交往素質、道德素質、吃苦耐勞的精神構成了上一層結構,其他的素質與能力層層疊加,而專業能力只是構成了金字塔的最頂層。職業素質是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基礎,而一定的專業能力是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二者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A不牢固的上層建筑是空中樓閣,而沒有上層建筑的基礎太過平庸,缺乏深度和力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由此我們的職業教育,必須是建立在較高的職業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強化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能舍本求末,只要空中樓閣。

現在的企業更注重學生是否具有優良的品質、團隊意識、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但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專業知識,仍是企業對高職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寧愿要高品質但專業差的人也不愿要專業強而人品低劣的人。因為專業知識欠缺可以通過企業培訓、繼續深造進行彌補,但人品的低劣卻是無法彌補的。

針對我??谇会t學技術專業畢業生存在缺乏吃苦耐勞職業精神,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就業定位不合理,缺乏社會責任心和誠信度等問題,我們積極開展了職業素質教育,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新生入學的“愛傷”教育,從尊重生命開始。人的生命是最寶貴、最應令人敬畏的。新生入學,我校組織學生到解剖室參觀人體標本,宣傳“愛傷”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精神,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尊重他人的生命,更要愛惜自己的生命。第二,軍訓。新生入學將在軍隊中進行為期兩周的軍訓。軍訓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培養毅力及堅韌性格的最佳場所。軍訓不僅強健體格,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規范了學生的行為,是素質教育的一種良好手段。第三,生活內務軍事化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寢具的折疊,物品的擺放,均按軍事化要求。學生還開展內務競賽,在這些嚴格的日常管理中,培養了學生勤勞、細致、吃苦耐勞、自律的優良作風。第四,實訓室管理。實訓室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學習,訓練最重要的場所,也是較易臟亂差的地方。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物品擺放整齊,窗明幾凈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這些制度的建立,為學生樹立了行為標準,打造了良好的職業行為規范。第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每個假期,學校團委都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深入到行業崗位或社區、敬老院,建立對行業的初步認識或服務于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崗位意識。第六,愛牙日宣傳。每年學生在“愛牙日”都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會,進行專業知識宣傳。在宣傳中,學生培養了專業自豪感,實現了自身價值的社會體現。也加強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熱情。第七,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篇6

論文摘要:職業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主力軍,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時展的形勢,然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現狀令人擔憂。本文通過分析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開展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方法。

素質教育是培養人素質的教育。人的素質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精神品質,而廣義的素質是指一個人全部的生理與心理的特質系統,即一個人的身心系統。人的素質有些是先天的稟賦,在后天的各種活動中形成的。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有了創新,才有了技術革命,有了社會的發展??茖W技術的日新月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創新能力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領域迎接新世紀挑戰中面臨的刻不容緩的課題。職業學校主要是培養有文化的勞動者,因此創新精神、應變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推進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關鍵。

一、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現狀

1、由于生源質量較差,職業學校的領導、教師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淡薄。認為學生的知識基礎及非智力因素較差,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2、由于教材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和專業化,嚴重脫離學生知識基礎差的現實,導致教學效果差,所以,將創新教育的思想及內容融入教材、進入課堂教學幾乎是空談。

3、由于職業學校的技能實訓等實踐活動形式較單一、機械性的操作多,而引導學生動手動腦、開發他們潛能的實訓活動少,加上科技、文藝、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嚴重不足,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4、由于傳統的強制性管理、不民主的師生關系、社會對職業教育認識上的偏差,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淡薄,阻礙了學生創造個性的發展。

二、職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其創造力與其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密切相關。創造性思維是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險性、挑戰性、自信心、獨立性等心里品質是非智力因素。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施。重視和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的任務,素質教育是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復合型教育,而創造能力是個體綜合素質中最具生命力的素質,是推動個體適應環境發揮潛力、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所以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

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下的職業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務于經濟建設,擴大畢業生的就業門路,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各行各業對職業綜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就業者的流動性和工作的頻繁更換已成為社會工作的特點。所以,只有通過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驗實訓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使職業教育獲得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三、創新教育的開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老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在教學中,老師是主動者、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在這樣的關系下,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甚至健全的人格也難以發展。

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人格的平等。首先,老師和學生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其次,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再次,學生應該得到足夠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究創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新意識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態度。教師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還有促進學生發展的責任,特別是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地發展。

(二)加強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1、搞好課程設置。以“厚基礎、寬專業、多方向”為原則指導專業課程的設置。深入研究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理論課與實訓之間的結合等等,既要考慮專業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程度,對課程進行創造性的刪、增組合,同時積極開發教材中培養創造力的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要專門開設創造思維或創造技法課程,向學生傳授創新思維方法,點撥他們的創造靈感,激勵他們的創造精神。要進行改革實驗,要為他們開設“創造思維與方法”系列講座,這種講座題材應當多樣化,融文化與科學為一體,寓教于樂,以獲得學生的歡迎。

2、改革教學模式。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封閉式教學為以培養能力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在課堂的基本結構中,重學生學習過程,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重培養能力的過程;開展情境教學,營造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多向思考、科學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探索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信息、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發展其創造力,同時教給學生發現的方法,包括觀察發現、模型發現、相似發現等。這樣,學生就能更有目的、更自覺地進行發現活動并取得發現成果。

3、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運用與計算機互聯網絡同步發展的多媒體技術,運用以電子信息為先導的遠程教育、視聽結合的聲像教學,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聽感受,了解人類創造活動的成果,激發其創新精神,樹立創新意識。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多樣的競爭性活動

學校除常規教學活動外,還應開設科技、體育、工藝、勞動、文藝等課程,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才干及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組織課外興趣小組、科技小組、智力競賽、專題講座,通過在生產第一線及流通環節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塑造他們自信和個性品質;開展多樣的競賽性活動,讓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能力水平做出評價,真正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并促使人的創造性向更高層次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流暢性及其培養

流暢性主要依賴記憶中貯存的信息量。為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老師在教育工作中要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要從各學科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思考問題才能從多方面發散,才有發散性思維的基礎。要培養學生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時,自動地重復已有的知識內容的能力,增加邊緣交叉學科的知識的數量,教師應當告訴學生如何對待交叉學科的知識,鼓勵學生過渡學習,使學生不受材料的束縛,靈活地利用材料,將其變成新的東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個人經驗的積累和行為的逐漸復雜化是靠記憶實現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發奮學習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記憶方法,使學生能對知識存貯、再認識,從而引導學生聯系記憶,多渠道協調記憶。

2、變通性及其培養

人腦進行思考活動時總是存在思維定式,思路的定向性,能使人順利的思考并解決一般的問題,但卻會妨礙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教育中必須做到:重視學生的聯想力與想象力的培養與提高,培養學生善于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破除定式的干擾。思維定式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它影響著解決問題的傾向性。教學中,教師應直接打破定式的不良影響,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新的方向、更多的方向發散,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獨特性及其培養

發散性思維以流暢性為基礎,以變通性為關鍵,以獨特性為核心。因為發散性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獨立見解,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因此,獨特性有更重要意義,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首先,教師要鼓勵多樣性和首創性,使學生能夠得出非凡、獨創、新穎的見解;教師為個人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機會,允許每一個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并為之提供靈活的幫助,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其次,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再次,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所謂“質疑問難”,就是要勇于提出疑問,敢于攻關。求異思維即學生不被成見、陳規所束縛,不人云亦云,善于從各個側面觀察問題,從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設疑,并善于引導學生逐步解疑,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中有所發現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燕國材.素質教育概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篇7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省旅游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摘要] 目的 研究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對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流變指標和抗氧化作用的影響,為新藥開發和臨床應用提供藥效學依據。方法 經標準II導聯心電圖篩選合格的雄性SD大鼠,隨機分成正常組、模型組、枳實薤白桂枝顆粒高劑量組、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陽性對照組。各組先連續7天灌胃給予相應藥物,從第5天開始,除正常組外其余各組同時腹腔注射異丙腎上腺素(5 mg/kg),連續3 d,制備心肌缺血模型。檢測大鼠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分光光度法檢測血中MDA、SOD、GSH-Px和NO水平。結果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升高,MDA和GSH-Px水平顯著升高,SOD、NO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各治療組上述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枳實薤白桂枝顆??赡芡ㄟ^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從而改善心肌缺血大鼠血液粘濃凝聚的狀態,起到保護心肌的目的。

關鍵詞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心肌缺血;血液流變學;抗氧化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1(b)-0159-03

枳實薤白桂枝湯是東漢張仲景治療胸痹名方,由枳實、薤白、桂枝、瓜蔞、厚樸5味藥組成,具有通陽開結,泄滿降逆功效。現代臨床上已廣泛用于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的預防及治療,療效顯著[1-3]。在前期工作中,將枳實薤白桂枝湯其改良為顆粒劑型[4],解決了傳統水煎劑服用劑量上難以控制、儲存和攜帶不便等缺點。該研究采用異丙腎上腺素復制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觀察不同劑量的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對模型大鼠血流變指標和抗氧化作用的影響,進一步探討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對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與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與儀器

清潔級雄性SD大鼠,體重(220±20) g,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動物生產許合格證號:SCXK黑2008004)。實驗期內,大鼠均自由飲水。

BL-420F生物機能實驗系統,HX-200動物呼吸機;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756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1.2 藥品與試劑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實驗中心提供(批號:20110906);復方丹參片;鹽酸異丙腎上腺素注射液;戊巴比妥鈉、肝素鈉; 丙二醛(MDA)、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試劑盒(NO)。

1.3 實驗方法

1.3.1 模型制備及分組給藥 實驗于2014年4月—7月進行,取健康大鼠 72 只,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40 mg/kg)麻醉,采用BL-420F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檢測標準II導聯心電圖,篩選出正常心電圖大鼠60只進行實驗。隨機分成6組,每組10只,即正常組、模型組、枳實薤白桂枝顆粒高劑量組、中劑量組和低劑量組、陽性對照組(復方丹參片)。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高、中和低劑量組及陽性對照組給藥濃度分別為1.2 g/kg、0.6 g/kg、0.3 g/kg和0.15 g/kg,按10 mL/kg灌胃給予相應藥物,正常組及模型組灌服同體積蒸餾水,每天1次,連續7 d。第5天開始,除正常組腹腔注射同體積生理鹽水外,其余各組參照文獻[5]均于灌胃給藥后1 h腹腔注射異丙腎上腺素(ISO)注射液(5 mg/kg)連續注射 3 d,時間間隔均為 24 h。

1.3.2 指標檢測 末次腹腔注射異丙腎上腺素6小時后,各組大鼠用1%戊巴比妥鈉40 mg/kg腹腔麻醉, 腹主動脈取血,分別用肝素鈉和枸櫞酸鈉抗凝,測定血流變指標及纖維蛋白原。另取血2 mL, 3 500 r/min-1離心15 min,分離血清。用756PC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MDA、SOD、GSH-Px和NO,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2.1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對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相比,枳實薤白桂枝顆粒高劑量組、中劑量組與陽性對照組上述指標顯著降低(P<0.05)。提示,枳實薤白桂枝顆粒能使心肌缺血大鼠異常升高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降低,改善血液粘濃凝聚的狀態。見表1。

2.2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對心肌缺血大鼠氧自由基的影響

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MDA含量顯著升高,SOD、NO含量明顯降低,GSH-Px活性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相比,各治療組上述指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枳實薤白桂枝顆粒能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狀態,起到保護心肌的目的。見表2。

3 討論

缺血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的簡稱,在我國CHD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CHD屬中醫學“胸痹”和“心痛”范疇,中醫藥在抗心肌缺血和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日益受到學者的重視。

枳實薤白桂枝湯出自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是治療胸痹證的名方,后世醫家用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研究表明,枳實薤白桂枝湯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和抗氧化作用[6-7];并發現枳實薤白桂枝湯中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圣草酚具有心肌細胞保護作用,而圣草酚的活性最強,且呈良好的量效關系[8]。臨床研究表明枳實薤白桂枝湯可進一步改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MMP-9、TIMP-1 水平及其基因表達,促進粥樣斑塊的穩定性[9]。

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與缺氧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是冠心病基本的病理生理過程,改善心肌缺血狀態是防治冠心病的關鍵。血液粘滯性的增加是使冠脈血流量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變性的最重要的指標。血液流變學的異常改變可導致紅細胞攜氧能力減弱,血流阻力增加,因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促進心律失常的發生。該研究結果表明模型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顯著升高;枳實薤白桂枝顆粒能使心肌缺血大鼠異常升高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水平明顯降低,從而改善了血液粘濃凝聚的狀態。

此外,CHD的病因與氧自由基的生成、代謝密切相關。研究證實,機體脂質過氧化水平增高與冠心病發病率呈正相關,而機體抗氧化水平與CHD發病率呈負相關[10]。NO是一種血管活性物質,具有擴血管活性作用,在缺血過程中起到重要的的調節作用[11]。內皮來源的NO能調節心血管系統,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12]。心肌缺血狀態下引起中性粒細胞大量聚集于缺血區,使氧自由基過量堆積,機體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引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損害,從而加劇缺血組織損傷[13-14]。該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顯升高,SOD、NO和GSH-Px活力明顯降低,說明異丙腎上腺素使大鼠體內氧自由基代謝發生障礙,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與相關文獻結果一致[13-14];而枳實薤白桂枝顆粒高、中和低劑量均能使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MDA 含量明顯降低,血清SOD、NO和GSH-Px活力顯著提高,尤其以高劑量組作用最為明顯。提示枳實薤白桂枝顆粒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可能通過提高機體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來防治CHD的發生與發展。

綜上所述, 枳實薤白桂枝顆粒不僅能改善心肌缺血引起的血液流變學的異常狀態,還可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 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對CHD的發生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金鎖.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竇性心動過緩45例療效觀察[J].實用全科醫學,2005,3(1):86.

[2] 顧慶華,黃棟.枳實薤白桂枝湯加味治療氣滯痰阻型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140-141.

[3] 魏慧淵,陳浩,蘇蕾,等.枳實薤白桂枝湯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3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3):462-463.

[4] 張楠.枳實薤白桂枝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及質量標準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2.

[5] 閻艷麗,于永軍,宋曉宇,等.當歸芍藥散及煎劑對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9):1203-1204.

[6] 夏寒星,張業. 枳實薤白桂枝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18 (10):224-226.

[7] 夏寒星,張業. 枳實薤白桂枝湯對高脂血癥大鼠血液流變學指標及抗氧化作用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18(11):170-172.

[8] 王程,張玉峰,趙筱萍. 枳實薤白桂枝湯抗心肌細胞損傷活性成分的發現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 2013,38(10): 1601-1605.

[9] 戴飛,陸曙,蘇偉,等.枳實薤白桂枝湯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MMP-9 /TIMP-1 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4):307-310.

[10] Dem acker PN, et al. Indications for the presence of circulating per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in WHHL rabbits treated with antioxidants[J].A thero sclerosis,1993,102(1): 691.

[11] Ziche M,Morbidelli L,Choudhuri R,et al. Nitric oxidesynthase lies downstream fro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induced but no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duced angiogene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97,99(11):2625.

[12] TokoH,Zou YZ,M inam ino T,et al. Ang ions in II type 1a receptor is involved in cell infiltration,cytokine production,and neovascularization in infarcted myocardium[J].Arterioscler Throm b Vasc Biol,2004,24 (4):664-670.

[13] Zweior J L.Mwasurement of superoxide derived free radieal in the reperfused heart,Evidence for a free radical mechanism of reperfusion injury[J].BiolChem,1988,262(12):1353.

篇8

【關鍵詞】 核心競爭力 高職學生 職業素養 培養途徑

【基金項目】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的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的構成及培養途徑研究”(批準號:12731);湖南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師范院校學生職業適應性水平的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批準號:XJK012CDY013)。

【作者簡介】 李飛鴻,長沙師范學院高級政工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103(2013)11-0019-03

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與教育學理論成功結合的產物,指的是高職學生各種能力素質中最具特色、最強有力的部分,是優于其他學生的能力;是以個人專長為核心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綜合體,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要想提高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其職業素養是關鍵。

一、核心競爭力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構成

良好的個人職業素養不僅是學習、應用和創新的基礎和基本要求,更是職業生涯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具體來說,筆者認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由以下六項內容構成。

1. 職業技能。這項素養具體是指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通過政府授權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的活動。通俗地來講,職業技能,即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能否順利就業的前提。2002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要求職業教育調動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具體來說,職業技能素養應該包括:牢固掌握本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外語及計算機知識、獲得與專業有關的其他資格認證,等等。

2. 創新能力。這項素養是指人們根據確定的目標與需要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已知的一切知識與信息產生出某種具有獨到見解的、新穎的、具有開拓性而富有積極社會價值的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的能力,其實質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各種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質在新的層面上融為一體、相互作用、有機結合所形成的一種合力。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溫柏格說過:“不要安于書本上給你的答案,要去嘗試發現與書本上不同的東西,這種素質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學生和次好的學生的分水嶺?!边@是最關鍵的一種職業素養,應該包括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人格、開拓進取精神及能力。

3. 職業適應力。這項素養是指高職學生積極主動適應職業環境的能力。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它是一種“主動性人格”,無論企業環境如何變化,具有此項素養的人都能穩定地適應并融入,表現出較強的素質可遷移性。職業適應力包括職場關注力、職業控制力和職業自信。這些能力能夠幫助高職學生積極建構和完善自我對職業的認知體系,探索自我和職業的匹配度,謹慎選擇未來職業。

4. 團隊合作精神。這項素養指的是具有相同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團隊中,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發揮各自的特長和能力,相互支持、合作奮斗的過程。這種精神可以將整個團隊形成一股合力,將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都調動起來。在形成合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但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人,會知道為了最后的目標而妥協,融入整個團隊,最終突破所有問題,取得最后的勝利。這是一股強大而持久的力量。

5. 責任意識。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晰什么是責任,能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并擔當在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的責任,把責任轉化到具體的工作行動中去。引申開來,它包括能夠承擔責任、善于承擔責任、勇于承擔責任。能夠承擔責任是指具有承擔責任的能力,這并不是說可以在工作中輕易犯錯,而是職業人能綜合考量各項信息再做決定。善于、勇于承擔責任表明了一種工作的進取心,這是一種工作的積極意識和努力行動。有責任意識,再有風險的工作也能減少危險;沒有責任意識,再安全的工作也會出現錯誤;責任意識強,能克服問題,勇往直前;責任意識差,得過且過還會犯錯。

6. 良好的職場禮儀。這是高職學生勝任職場的關鍵素養之一。它包括求職面試禮儀、商務交談禮儀、辦公室禮儀,等等。良好的職場禮儀,會讓高職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更有利于他們處理職場人際關系。

篇9

【關鍵詞】職業素養 核心 職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 -0033-02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關系國計民生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2014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高達727萬,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化解過剩產能所造成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但在就業市場的另一端,用人單位卻仍是求賢若渴,很難招到滿意的、合適的人才,這種一邊是找不到滿意工作,一邊招不到滿意人才的供求矛盾近年來越來越突出。究其本質,大學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需求減少、知識缺乏和經驗不足,而是職業素養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高校應該將提升職業素養作為職業教育核心目標,引導學生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

一、職業素養的涵義

職業素養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能在相應的職業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內在要素和品質,這些要素和品質與具體職業密切相關,從而對職業活動起到關鍵作用。美國學者萊爾?M?斯潘塞提出“素質冰山”理論,認為職業人像漂浮在水中的冰山,露出部分是行為、知識和技能等,是顯性職業素養,隱藏在水下部分占個體素質 7/8 的則是由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構成的隱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隱性職業素養是顯性職業素養的內在驅動。

二、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 大學生自身對職業素養認識不到位

職業素養是決定職業發展理想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但是很多大學生片面重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重視求職技巧的提高,而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麥可思研究院的調研報告顯示,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時對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崗位要求的水平。例如,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口頭溝通能力,2011屆本科畢業生的滿足度為81%,高職高專畢業生為79%;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談判技能,本科畢業生的滿足度分別為73%,高職高專畢業生為74%。[1]

(二)高校和用人單位對職業素養的認知存在差異

高校和用人單位都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很重視,但是在職業素養培養方面存在著認識上的差異。從教育的本質來說,“教書”和“育人”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高校一直重視“教書”,但往往忽視了將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忽略了基本職業素養的培育,“育人”功能缺失導致個體職業素養的缺失。事實上,當今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更看重的是基本職業素養,職場成功的關鍵更多取決于職業素養。很多企業之所以招聘不到滿意人選是由于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并且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才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

(三)高校內部各部門對職業素養教育責任落實有錯位

職業素養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應該融入到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每一個環節,教學、學生管理和服務部門要形成合力,共同發力,才能全面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但當前提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更多認為是就業指導部門的責任,教學部門由于不負責就業工作,導致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要缺乏對接,專業教師教學與職業需求脫節,實踐教學缺乏職業針對性,只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硬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職業素養“軟技能”的培養。

(四)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對職業素養提升重視不夠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更多側重于職業生涯規劃和擇業技巧的指導,往往忽視職業素養教育這一核心目標。在課程建設上,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課程體系,不能將職業素養培養作為主線進行教育引導;在教學計劃上,沒有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全過程,在教學內容上,多停留在就業政策咨詢、就業流程、求職技巧等方面,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重理論宣講、輕實踐訓練,無法發揮大學生在職業素養提升方面的主體作用。

三、以職業素養提升為核心目標開展職業指導

(一)高校職業指導要貫穿于育人全過程

無論是就業觀念的樹立,還是職業素質、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提升均無法一蹴而就,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2]職業指導應該從新生入學適應教育開始實施, 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期間,實現教育的全程化,并針對不同年級分階段進行, 職業指導內容的設計應各有側重。通過系統性、階段性、模塊化的職業指導教育,將“職業人”的思維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每一天都有所思考、有所鍛煉、有所提升。對大學一年級新生著重進行大學適應教育和專業認知教育,對大學二三年級學生著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準備教育,對畢業班學生著重進行求職擇業和職業適應的指導,通過頂崗實習,強化和提升職業核心競爭力,縮短職業適應期,順利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二)高校職業指導要全員參與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必須建立課堂引導、活動內化、服務認知、實踐提升的“四位一體”全員參與育人機制。學校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個校內環節要和企業育人這一校外環節共同圍繞職業素養教育這一核心目標來開展,攥成拳頭,形成合力,積極構建以校園教育為主陣地,學生為主體,企業積極參與,全員參與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

(三)高校要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

每一個大學生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特點不同,相應的價值觀、就業觀和自身的職業素養基礎也不盡相同,職業發展目標更是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因人而異,開展個性化的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指導,各補所需。其內涵一是對每一類別的學生定期進行集中指導,二是對每一個學生個體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指導。[3]個性化指導的前提是全面深入了解每一個指導對象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導,指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這需要一支穩定的職業化、專業化、高水平的就業工作隊伍,同時也需要一支數量足夠的兼職導師隊伍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指導。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在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方面的經驗,設立學業導師。學業導師由校內專家、教授擔任,配合輔導員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及社會實踐進行全面的、持續的跟蹤指導,利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閱歷、經驗予以一對一的幫助,指導學生提升職業素養。

(四)高校要創新職業指導內容和手段

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開展職業指導必須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創新職業指導內容和手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校要積極和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社會培訓機構合作,將成熟的企業內訓用的職業素養培訓教程、素質拓展項目引入到學校職業指導工作中來,開發適合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生特點的職業素養培訓課程,并有針對性地設計開放、靈活、互動的拓展訓練項目,從“適應性素質拓展”到“提升性素質拓展”,從“感性基礎”到“理性提升”再到“能力提高”,用素質拓展的手段實現職業素養的鍛煉和提升[4]。在職業指導教學活動中,要多采用案例分析、無領導小組討論、模擬招聘、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使課程增強針對性,富有創新性。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 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29-131.

篇10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職業素養;教育;融合

1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作

用高職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建設方針,嚴格遵循教育的相關原則,以實現更好地為社會輸送人才,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及道德在得到提升的同時,還需要擁有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屬性,可以直接地反映社會需求.政治思想教育的時代特性,決定了高職政治教育上,需要有所創新,所教育的內容必須順應時展.不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還有一定的導向性,這種導向性會使教育活動更具有引導作用,以此為其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政治思想教育還具有文化特性,有效地將教育與校園文化結合,將文化元素融入到人文教育當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范圍內更具適用性.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發展目標,遵循社會發展的相關規律,培養學生在實踐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優秀的職業素養,實現對今后職業預備的基礎.高職院校的職業素養教育,有著個性突出、注重實踐性以及職業差異性這三個特征.首先,針對當下的崗位競爭形勢,職業素質教育要著重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保證學生自我個性的凸顯,顯示出專業的素養.其次,職業素養教育最終是為了將學生輸送到社會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職業需求,并努力付諸行動在其中.針對不同的行業、崗位、職責,會有不同的職責、工作需求,職業素養教育在教學上對此也要體現出差異性,這樣才能夠提升教育的針對性.

2實現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融合的必然性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實現融合,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升高職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下,職業教育倡導以人為本,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生的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等院校在對學生教育上,既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更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方針的實現,提升高職教育的全面發展,不斷促進和加強高職教育工作,完善職業教育工作,對于培養社會實踐人才、社會高素質人才有著重要意義.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的良好結合,可以提升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一改往常呆板的教育方式,更好地結合當下的工作形式、工作需要,圍繞未來的發展形勢,展開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二者的融合,可以準確地把握未來職業的需求目標,實現培養人才的特色,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實現職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戰略.堅持以就業為發展導向,為學生的學習、就業服務,實現教育與社會的接軌.只用充分地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重視職業素養教育,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學生個人素養、職業內涵,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優秀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

3實現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

3.1確立職業素養教育目標

在高職院校展開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內涵,是學生思想建設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當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思想,同時也符合當下的職業需求,是開展職業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實現當下高職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時,都是遵循以“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輸出目標,為社會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要求專業人才具有職業素養和相應的思想道德拼著.他們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有耐心、誠信和責任心,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有嚴謹、科學的態度,不僅如此,還需要有向上和創新的精神.這些理念,都是將來大學生從事職業時必須具備的相關素養,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思想品質的重要保證、提升大學生今后思想道德境界的基本因素.它既符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與今后學生的工作要求息息相關,所以,確立以職業素養教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當下職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落實的重點項目.

3.2構建二者融合的教育體系

每個人的認知、個人素養都不是由單方面因素決定的,它是由多個因素組合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需要正式、專業的課程教化,才能夠讓學生有更加全面和系統的認知.對學生采取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以高職院校展開的思想政治課程為主要載體,探索更多職業素養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豐富學生的職業道德及素養.引導學生擁有理性,認真總結和反思自我行動,在理性認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一些特定主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職業素養,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增強學生敬業愛崗、樂于奉獻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專業課程中恰當地滲透一些職業精神,倫理道德教育,充分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道德建設,讓學生可以不斷地認識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地認識到“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有時候,職業素養比職業技能更為重要.

3.3提升教師的自我素養

在新時期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與職業素養的融合是必然的趨勢.教師要不斷整合自身的隊伍建設,提升自我素養,以便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教育方法,還應有較好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對學生實現良好的職業教育,實現職業素養與政治思想的良好融合.建立專業的高職隊伍,最重要的是努力實現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的結合.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面臨未來的崗位時,都可以在這樣的教育熏陶下,有一顆堅定的心,去積極地融入各方面的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自己的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從而更加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職業學校從事相關教育工作的教師,需要定期參與培訓,院校領導需要組織相關的教化活動,引導教師更加全面、更加及時地掌握相關知識,確保教師可以勝任職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踐行為學生服務的價值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教育方針,結合生活實際,將職業素養教育有效地融合到教學當中.實現師資力量的內外整合,提升教學成果,在實際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展開積極的培訓工作,展開相關的主體項目活動以及社會實踐.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實現思想政治、職業素養的高度結合,從而促進職業高校的專業技能人才與職業素養良好結合.

3.4利用評價機制促進教學

建立健全評價體制,實現政治思想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體制化融合,并完善相關的考核體系,踐行考核制度,以此作為對高職院校學生道德素養、職業素養的評價標準,督促學生進步.職高院校的綜合評價機制,往往更側重于學生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素養、思想政治領域的培養.為了更好地實現職業素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加強對當下職高院校評價機制的完善,將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在學生的評價體系當中,根據學生的成績、思想性的以及職業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頒發相應的證書,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就業競爭力.

4結語

高職院校將職業教育融入政治思想教育,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全面實現對學生教育的提升,融入不斷加強和改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趨勢.為了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職高學校在不斷努力實現教育的全方位發展.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容易出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偏離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是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