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概念范文
時間:2023-06-06 17:5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金融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放眼全球,產業經濟形勢一片慘淡。此時,IBM公司卻在聲勢浩大地推出具有全球視野,以關注社稷民生為首要訴求的“智慧的地球”。
作為傳統的硬件設備提供商,IBM正在向軟件和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轉型。在此期間,“藍色巨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戰略,“智慧的地球”就是繼“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和“云計算”等之后的最新觀點。
依據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給出的闡述,互聯網與物聯網的創新融合所造就的“智慧的地球”,將是繼互聯網之后又一次的科技革命。物聯網是由裝備了傳感器、芯片、RFID等“數字神經”的物理對象彼此互聯所形成的巨大網絡,它能夠以數字化方式感知客觀世界。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將大大提升人們對于自己活動的理解,進而增強人們管理控制客觀世界的能力,使我們的世界運行得更加智慧。
面對IBM描繪的宏大愿景,有人相信它符合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之道,也有人認為IBM的新思維無助于改善當前困境。另外,還有觀點稱這是“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
那么,IBM因何在此時推出“智慧的地球”?它對當下的產業經濟有何實質性助益?它究竟是新概念,還是對舊提法的重新包裝?新舊概念的差異究竟在哪里
3月6日,北京亮馬河飯店芙蓉廳,《IT時代周刊》和剛參加完“IBM智慧軟件2009年策略會”的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軟件集團總經理Bete F.Demeke先生坐在一起,就上述話題做了一番深層次的交流。
在地球智慧化的過程中,智慧的軟件將起到關鍵性作用。而在IBM公司效力達25年之久,全面負責IBM軟件五大品牌大中華區業務的Demeke先生對新概念亦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在他侃侃而談中,“智慧的地球”的輪廓變得更為清晰。
信息因金融危機而更顯重要
《IT時代周刊》金融危機還在四處蔓延,IBM為何選擇在此時提出“智慧的地球”這個概念?它將在何時實現?
Bete F Demeke這個概念提出來是有一個具體日期。到底該在哪一天公布,可能你我的觀點會不一樣,但我們都會同意一點,就是現在Web 2.0相關的框架和技術與傳統意義的協作技術確實有本質上的不同。
概念選擇在哪一天,或在哪一天實現,日期并不是最重要的,技術所代表的能力和達到的目的才最重要。尤其是我們看到現在的產業環境跟過去不同。
在中國,IBM軟件通過3大重點策略幫助中國客戶成就未來一、聚焦中國行業,為行業定制;二、繁榮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共成長,三、深入區域市場,緊密支持客戶。
《IT時代周刊》“智慧的地球”愿景很好,但現在很多企業在裁員、減產和關閉,這個新概念對這些企業有何現買意義々
Bete F Demeke我舉一個股市的例子。我們看到現在全球股市確實有一個現象,就是股票交易價值已經達到了最低點,但全球股票的交易量并沒有大幅減少,有的在持平。IBM觀察到這一點后很自然會想到,人們對于知識、智慧還很需要,還需要收集很多數據,然后從這些如山的數據中進行分析,用數據為基礎進行決策,甚至對未來進行預測。
這就是IBM提出新概念的部分初衷,它說明信息并未因金融危機的到來而有所減少。有助于客戶更有效投入
《IT時代周刊》很多企業在縮減IT支出,而“智慧的地球”卻是大家加大對IT設備的投入。在這種矛盾的背景下,你有何好的建議使得企業們現在就加入到建設“智慧的地球”的行列中來?
Bete F Demeke“智慧的地球”愿景,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并不是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和我們以前提出的其他觀點,以及在推進措施手段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差異。
現狀要求這些客戶投一筆錢,投入到行業解決方案的架構當中去,但是這個解決方案所帶來的收入、回報都是非??捎^的。同時,IBM提出解決方案之后,把客戶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就能夠幫助它們更有效投入。
另外,業務合作伙伴可以跟IBM協作來交付這些協作方案。他們可以從中獲得技術上的提升,以及業務領域的拓展。
“智慧的地球”是適應多個行業的。IBM正在為“智慧的地球”投入巨大的研發力量。我們每年都在研發領域投入60億美元,一半以上都投入到與“智慧的地球”直接相關的項目和技術中。企業可以從這些最新的研發成果中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從而使企業投入與回報的性價比更高。
Bete F.Demeke
Bete F.Deme ke先生現任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軟件集團總經理。
篇2
雖然“智慧城市”這個詞被頻繁使用甚至多次出現在政府宏觀規劃中,但無論是從業者還是學術界,對智慧城市的內涵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對智慧城市的組成要素也模糊不清。本文通過對國內外智慧城市研究文獻進行回顧與分析,對智慧城市的不同概念進行了系統闡述及區別分析,探索了智慧城市構成要素并構建了智慧城市的研究框架。
一、城市演進與智慧城市概念辨析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必然的產物,并且隨時間以及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演化,其演化過程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4]。
(一)城市的發展進程
嚴格來講,真正的城市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蒸汽機改變了生產方式與勞動關系,人類進入了工業社會,工業化城市隨之出現。在工業化以前,城市以及城市理論的發展受歷史以及科技限制一直比較單一。工業革命后,城市的發展呈現多樣性,不同城市發展理論悄然盛行,這其中包括全球城市(世界城市1991)理論、柔性城市(后福特城市1997) 理論、信息城市(數字城市1998)理論、智能社區(智能城,21世紀初)理論,以及包括最近幾年盛行的智慧城市理論。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信息城市理論也就是數字城市理論,此理論的提出者將城市視為信息經濟的集聚地。海量信息的傳輸與處理離不開計算機與互聯網。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的下一階段,強調無處不在的互聯互通、全面的感知和更深入的智能,建立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主要技術代表的感知社會。
(二)智慧城市的不同定義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學者在不同環境背景下賦予了智慧城市不同的含義(見表1)。
通過梳理發現,美國學者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大都側重于技術在智慧城市的應用,例如在Harrison等人的研究中認為智慧城市依靠技術實現城市的感知化、互聯化與智能化。感知化是通過使用傳感器、電話、個人設備、數碼相機、智能手機、植入式設備、網絡及其他類似的數據采集系統,包括人體感應傳感器來實現真實世界的數據采集和整合?;ヂ摶侵高@些數據能夠整合到統一的計算平臺,并且此類信息能夠在不同的城市服務中進行交流。智能化則包含復雜的分析、建模、優化及業務操作流程中的可視化,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同樣,Toppeta關于智慧城市理解是基于信息通訊技術和新一代互聯網的應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宜居性的改善。Washburn認為智慧城市是智慧計算技術應用于關鍵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的集合。智慧計算指的是新一代硬件、軟件和網絡技術的集成,智慧技術能夠提供IT系統和現實世界的實時感知和先進的分析,這將優化業務流程、平衡企業資產、給人們提供實時的信息,幫助人們對選擇和行動做出更聰明的決定。國內學者駱小平認為各種先進的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而張永民和杜忠潮所理解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強調智慧技術的同時也注重各種網絡(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的作用。
Giffinger等人認為智慧城市表現為以前瞻性的方式去考慮城市問題、提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其中前瞻性有諸多代表,例如自我認知、靈活性、可變性、協同作用、個性、和戰略。Caragliu等人覺得智慧城市是人人參與的一個社會,通過對社會軟件(人力資源、社會管理)和硬件(通信設施等)的投資,以實現經濟的增長、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對自然資源實現智慧的管理。
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連接多個子系統和部件的大型有機系統。Dirks和Keeling[14]把智慧城市看做一個有機集成系統。城市核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得系統變得更加智慧,系統之間協作運行。秦洪花等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各個方面的系統整合,以此讓城市中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以達到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空間,為市民提供更高品質生活的目的。
二、智慧城市要素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核心構成
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水、電、交通、環境、經濟、政府等等。唐建榮、鄧賢峰等人[15]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應當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光網、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政府服務、智慧電網、智慧青奧、智慧城市市民卡、智慧生態、智慧社區十大示范工程,分屬于經濟、市民與政府三大領域。吳余龍和艾浩軍[16]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當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以及產業發展四大方面。其中基礎設施是城市各個領域智慧化的基礎。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運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其功能范圍覆蓋了城市的產業、生活、公共三大領域[17]。綜合分析可得出,智慧城市主要由三大核心構成,分別是智慧產業、智慧市民和智慧政府,可有效覆蓋智慧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
(二)智慧城市的構成要素
篇3
《中關村》:目前,全國產業園區發展如雨后春筍一般,北京經開憑借什么能夠在眾多園區中脫穎而出呢?
周世義:在產業地產領域,我們有個明確的定位:建設低碳高端綜合類產業園區。北京經開比較早地開始生態園區建設,也比較早推動產業園區向低碳智慧園區升級。我們在亦莊、通州、天津等地建設了“十園一場”。園區里有最初的工業廠房到后面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在國家大力推動產業升級的背景下,產業園區向高端轉移的過程,在北京開發區顯現得特別明顯。
我們的低碳高端智慧園區的概念有一個逐步建立的過程。首先是低碳。我們努力做到從園區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全過程都進行低碳控制。我們所選擇的材料、建筑工藝,以及整體設計模式都要體現低碳理念。我們選擇的是當前最成熟的技術,而不是最貴的或效益比較低的技術。比如,我們認為太陽能的技術是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實施的,但是在目前的園區中實施并不能實現最大的效益,它不能代替現有的電力系統,因此對于任何一個開發商而言,如果再做一套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話,就不得不多花一筆錢。在這種情況下,它不是我們園區應該做的。
第二個層面是高端。高端首先是產業高端,然后是環境高端、服務高端。我相信賣菜的和其他賣高端產品的是不會在一起的。園區產業的單一性應該是靠市場來推動的,而不是靠政府。如果你的價格低廉到一定程度,可能賣菜的和賣電子產品的會在一起,比如在舊貨市場,肯定是在一起的。
第三個層面是智慧。智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園區本身硬件設備的智慧化,通過信息技術打造一個完整的信息化網絡。二是在服務上我們搭建一個服務平臺。三是在管理層面。我們提出智慧園區,是為了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進服務升級,同時實現園區標準化和精細化的管理模式。
我們的園區服務體系獲得了北京市科委“綠色通道”的支持,并已經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認證。我們搭建了一個包括各種服務體系在內的整體服務平臺,其中包括園區的客戶管理、園區服務、園區商業、園區物業、政策指引、人力資源等等。我們搭建公有云服務平臺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企業搭建他們各自的私有云平臺。這樣,有些企業就可以不單獨進行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建設,而可以租用園區的信息平臺。
《中關村》:說到生態、低碳,你們似乎有特別的主張,你們做了什么獨特的事情嗎?
周世義:我們知道,目前社會主流的低碳概念,強調的往往是末端低碳,也就是在產品使用端產生較低的碳排放,甚至不產生排放。譬如利用太陽能、風能等。但是,這種低碳往往只是一種碳排放的轉移,不僅不能帶來減碳,甚至會造成社會整體碳排放的提升。譬如前面提到的太陽能發電,所用的多晶硅面板材料的生產就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我們打造的低碳高端產業園,就是要避免走這種局部低碳,整體高碳的路子。我們通過對園區從規劃設計到開發運營全流程的控制,實現園區整體的系統低碳。也就是說,我們不去強調類似太陽能、風能等單純的低碳技術的運用,而是從整體著眼,在低碳產業園標準和評估體系的指引下,通過合理有效地運用低碳設施與低碳技術,實現集聚低碳產業、實施低碳管理、推廣低碳產品、貫徹低碳生活的園區系統一體化工程,最終實現在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實施面向低碳的園區系統綜合管理、優化和調控。
我們在園區開發經營實踐的基礎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低碳園區的標準指標,目前,我們正在參與低碳園區行業標準的制定,相信相關標準很快就可以出臺,未來我們還將基于低碳園區開發運營的經驗開展低碳的咨詢和模式的輸出。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革命的發生,我們也及時在低碳、高端之外,推行園區的“智慧”化,并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園區綜合服務運營水平。
早在2009年,我們就開始關注“云計算”的概念,隨著研究和實踐的深入,我們逐漸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運用是落實低碳戰略,整合和提高園區綜合運營服務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基于‘云服務’的低碳高端智慧園區運營體系”項目,該項目以我公司建設的產業園為試點,搭建基于“云技術”的園區服務平臺,服務平臺提供的內容既包括最基礎的物業服務,又包括信息服務、生活服務、交通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文化服務等增值服務。通過該平臺的搭建,為園區企業搭建一站式的服務平臺,能有效降低入園企業的運營和生活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充分體現我們“綠色、高端、智慧”園區的理念,有效降低園區整體的資源消耗,提升園區品質,實現社會價值。
《中關村》:產業園區的未來會是怎么樣的?北京經開準備怎么做?
周世義: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向服務方向轉型。就我們自己而言,我們將先積累資源與能力,打造差異化的經營模式,再尋求逐步向全國拓展,做具有獨特氣質的低碳高端智慧園區開發運營領跑者與綜合服務運營商。
對我們來說,低碳是一種追求,高端是我們對標準的一個要求,智慧園區是一個平臺的建設,而更多的是體現在服務層面。整個園區轉型升級也好或者說產業園區向何處發展,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服務層面。這個服務層面有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服務,包括物業在內的最基礎的物業服務。其次就是商業,包括相應的生活配套服務,以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務。我們正在試圖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我們組建了金融服務聯盟。最后,我們認為是當前發展過程中,企業在互聯網方面需要提供的一些服務,我們通過建立智慧園區的平臺,把園區的企業通過這個平臺相互關聯起來。我們在開發區發展過程中看到,企業和企業之間是不聯系的,但有時候企業和企業之間是有上下游關系的,我們可以在園區里通過搭建智慧園區平臺,為園區之間的企業搭建更好的溝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務。
篇4
我們在同一條河流里游泳。經濟數字化多個方向的進展,幾乎都從一個位置出發,即提取數據和應用數據能力的提升。
大數據不再是空中樓閣,商業生態隨之重構,數據科學家成為關鍵崗位,數據分析人才變得搶手。甲乙買賣、甲方乙方化、戰略合作、合資公司、跨界融合,大數據市場的五種合作模式的適應性也建立起來。微觀的數據決策力,未來可能累加成為社會管理工具,用算法取代人為制定法律來管理生產、分配社會資源的圖景已經在描繪。與此相對,警告的鐘聲響起,科幻電影中一個數字系統統治世界的危險前所未有地迫近了。
區塊鏈正是數據算法用于規則制定的著例。數字貨幣挑戰著所有國家中央政府的發鈔權,金融行業卻熱情地擁抱它。而且不惟金融,專家說區塊鏈“萬業可用”。政策制定者已經反應過來,2016年1月,英國首席科學家把區塊鏈列為國家戰略。它最大程度排除了人為因素,顯示出作為建設誠信社會基石的樣貌。
應用區塊鏈,金融業一馬當先。其他數字技術,金融業也樂于嘗鮮。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稱為“互聯網金融”,從去年到今年熱度不減。今年的新氣象是互聯網金融有全面鋪開的勢頭,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細分領域,共同組成了互聯網金融的生態布局?;ヂ摼W金融中出現的信用問題,引起政府部門的“專項整治”。隨著監管的推進,互聯網金融競爭格局中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顯現出來。
像金融業一樣,數字技術帶來的業務靈活性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分享經濟”這一飽含著嘗鮮因子的商業模式在逆襲和改變著傳統消費觀念,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的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2016年,分享經濟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分享經濟鮮明地支持和促進態度。分享經濟平臺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物,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算法與定價、支付、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分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也因此迎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
分享經濟還只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版圖中的一角。2016年,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更為制造業、電商、物流、農業、金融等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型機遇和突破。今年,“互聯網+”不再是一個飄渺的概念,互聯網技術開始對傳統企業轉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ヂ摼W行業從以服務為主走向與制造業等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通過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全面升級。
由此城市變得智慧,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告別了“傳統”,進入“新型智慧城市”階段。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在詮釋這一概念時說:“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p>
篇5
關鍵詞:公有領域;知識產權;互聯網金融;限制
一、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公有領域保護中的問題簡述
近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傳播,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互聯網以其技術上、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優勢,給金融信息服務業注入新的血液,帶動了金融信息服務業的迅猛發展。一時之間,互聯網金融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行業的迅速發展刺激企業之間競爭加劇,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其中,一些企業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等,阻礙了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的公平競爭,具體而言:
其一,對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及行業內的公司而言,目前國內金融軟件產品的功能模塊以及信息的組織形式是由整個行業內的各個公司共同努力總結、創造,并根據客戶的意見和需求進行不斷修改和完善而形成的。近來,部分匯集了大家共同努力的信息成果被某些公司進行登記,這對其他公司是極大的不公平。而且,這也嚴重削弱了行業各種創新成果產生的基礎,阻礙創新的競爭產品的推出,不利于行業內公司集中精力進行技術和服務創新,以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其二,對上游數據供應商而言,在金融信息服務企業使用的數據和信息中,證券信息主要來自上交所、深交所等單位,行業信息主要來自統計部門。金融信息服務企業對這些數據并沒有獨創性,也即沒有對這些數據享有著作權的基礎。
其三,對金融信息軟件用戶而言,某些公司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通過設置知識產權壁壘而排斥市場競爭,限制金融信息軟件用戶的選擇權,會損害廣大用戶和整個資本市場的利益。
二、知識產權法對公有領域的界定
關于我國知識產權法對公有領域的界定,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考量。
(一)理論上公有領域的界定
關于公有領域的含義,在我國學者之間存在非常廣泛的爭議,主要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是指原來受法律保護但后來因過期而不再受保護的知識產權客體。這種解釋主要是從保護期限的角度論述了公有領域的特征,并強調處于公有領域的智慧成果是不受保護的。廣義上的公有領域則不限于此,還包括其他內容。例如,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是知識產權法不予保護的思想及其他智慧成果。比如,政府文件等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品中不受保護的思想內容,不符合雙邊條約或多邊條約規定的保護要件的外國作品等等,都處于公有領域。在我國,學者們比較傾向于廣義的解釋,如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基本上指不受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保護或者知識產權效力所不及的材料方面”,還有學者認為,“公有領域是從專有權中剝離出的可以為公眾自由利用的部分”。
因此,在對“公有領域”這一概念作解釋時應注意把握如下特征:第一,從知識產權人的權利角度而言,公有領域是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領域;第二,從公眾的權利角度而言,公有領域是社會公眾可以自由利用的領域;第三,就客體而言,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是針對智慧成果而言,而不是針對土地、房屋等有形財產;第四,從范圍上而言,公有領域包括已超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智慧成果以及不符合法律保護要求的智慧成果等。因此,在此我們可以將公有領域定義為:公有領域是指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的智慧成果的集合。
(二)實在法上公有領域的界定
在立法上,我國對知識產權法的公有領域的界定在不同的法律中有不同的表現,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法不適用于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媒體報道的單純事實消息,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規定著作權的保護“延及表達
不延及思想、過程、原理、數學概念、操作方法等”。這些規定將法律法規等納入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并且思想、原理等也被界定為著作權法中的公有領域,公眾可以自由利用。除此之外,超過著作權法保護期限的作品也即進入了公有領域。
第二,專利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專利法規定,對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不授予專利權。因此,在專利法中,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動植物品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能獲得專利權而不受保護;超過保護期限的發明專利不受保護;不符合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等條件的發明成果不受保護;不按規定辦理專利申請手續的發明不受保護;不符合國際公約或雙邊條約規定的保護條件的發明不能受到保護。這些規定都屬于對專利法中的公有領域的表述。
第三,商標法中的公有領域。我國商標法第十條規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國歌、軍旗、軍徽、軍歌、勛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的名稱、標志、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筑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帶有民族歧視性的,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有害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h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第十一條規定,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其他缺乏顯著特征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但以上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征,并便于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第十二條規定,以三維標志申請注冊商標的,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不得注冊。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中規定的不得注冊商標的情形,其原則恰恰是因為侵犯了商品或服務的公有領域,如果對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等注冊,則除該注冊商標持有人外的其他企業被剝奪了使用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等的權利,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正義理念。因此,未注冊的商標一般不受商標法保護;不具備顯著性的或者后來顯著性退化的普通詞匯及圖形不受商標法保護;未依法辦理注冊手續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不符合國際公約或雙邊條約規定的保護條件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超過保護期限而未續展的商標不受商標法保護。
此外,在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其他領域,法律也對公有領域作了具體的規定。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法律對公有領域的界定是列舉式的規定,必然存在一些法律漏洞或隨著社會發展出現法律空白。因此,在判斷特定標的是否屬于公有領域時,還需結合公有領域的概念、特征等理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對于上述軟件登記行為是否構成侵占公有領域的分析
如前所述,公有領域是指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領域,處于該領域的智慧成果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公有領域是社會公眾可以自由利用的領域,它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一般包括已經超過知識產權保護期限的智慧成果以及不符合知識產權法保護要求的智慧成果等。
判斷上述利用行業內共同積累與創造的成果進行軟件登記的行為,是否入侵了知識產權法的公共領域,首先要看是否屬于法律明確規定不屬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表面上看,該種軟件不屬于著作權法第五條規定的不具有著作權的客體。但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是作品,而構成作品的核心是具有獨創性。而該金融軟件產品的信息組織形式和功能模塊是由行業內各公司共同努力總結和創造,根據客戶的需求長時間不斷完善而形成的,并不是某些公司獨立創造的結果,所以并不
具有獨創性。如果其進行登記的軟件的某些功能模塊、軟件表現形式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作品具有差異,并且系其獨立創造的結果,那么可以就該功能模塊、軟件表現形式進行保護,而不應就軟件整體進行著作權登記。否則,將限制行業內其他公司的使用權,是對其他公司的不公平,這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構成障礙,也不利于保護軟件的消費者即證券、信托等中介機構以及個體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目前,部分公有領域的知識和信息被某些公司進行著作權登記、計算機軟件登記,嚴重削弱了行業各種創新成果產生的基礎,阻礙創新的競爭產品的推出,不利于行業內公司集中精力進行技術和服務創新,也不利于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對整個行業發展構成了極大阻礙。
四、關于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公有領域保護的建議
在互聯網與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由此催生的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保護知識產權法的公有領域,維護整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公共利益,達到公有知識與知識產權的平衡,這些顯得尤為重要。
(一)加強公有領域的保護
作為不受知識產權法保護、智慧成果可以為社會公眾自由利用的領域,公有領域的保護,是保護人們的創作之源,以及保護社會公眾的文化權利的基礎。維護公有領域不受知識產權法入侵,方能使社會公眾能夠合理利用社會文明成果,從社會文化的進步中分享福利。盡管在知識產權法中公有領域的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顯示意義,但目前在國內外的相關事件中,侵占公有領域的行為比比皆是,這些都嚴重地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下轉第54頁)(上接第52頁)益,使公有領域陷入空前的危機。因此必須明確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界定與界限,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二)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是針對人類的智慧創作物而言的兩個方面。知識產權就是由智力勞動者在公有領域的元素上施加智力勞動后產生的具有新價值的成果,而依法獲得的專有權利;公有領域則是公眾依據法律規定可以自由使用的智慧創作物所組成的集合。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領域。正確認識并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僅關系到知識產權制度能否得到更多支持的問題,而且也關系到知識產權制度如何完善的問題。一方面,知識產權是從公有領域中分離出來的,就是對公有領域的圈占,知識產權所有人從中獲得獨占利益,就是對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占。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對公有領域的貢獻減少了,使許多本應當為公眾共享的智慧創作物在很長的時間內被私人獨占。
長期以來,我國比較側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比之下,對公有領域的關注則比較少。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的保護確實更加重要。但是公有領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權利、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對公有領域的保護是萬萬不可忽略的。而且在新時代背景下,公有領域更加容易受到知識產權入侵,金融信息軟件登記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保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中的公有領域
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服務業,呈現出公有領域更易遭受知識產權入侵的特點,因此更應加強保護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中的公有領域,維護公有領域與知識產權的平衡。
第一,在理念上,糾正長期以來注重知識產權保護而忽略公有領域保護的觀念,重視對公有領域的保護。之前只強調保護知識產權,沒有保護容易被知識產權入侵的公有領域。由于知識產權是私權,權利人必然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公有領域是公共利益,沒有特定的受益人,因此,在公有領域受到侵犯時一般很少有人會站出來施以維護。
第二,在立法上,進一步地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最大限度地限制或者減少人們將公有領域的元素直接地或者只是作少許加工后獲得知識產權,以排除普通社會公眾使用而達到獨占利益的目的,平衡保護知識產權與維護公有領域之間的關系。
第三,在司法上,從司法觀念上糾正片面強調知識產權的“強保護”理念,切實根據現行法律進行案件審理,不隨意擴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的解釋,維護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的在司法上的平衡。
作為我國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信息技術業,與作為率先開始數字化的行業的金融業,信息服務行業在金融業具有明顯的優勢
,金融信息服務業產業的發展空間無限廣闊。在此背景下,在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中,平衡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的利益,既能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行業內的公共利益,才能形成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的良好氛圍,使行業內企業各盡其能,公平競爭,銳意創新,切實提高用戶滿意度,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和服務投資者。
參考文獻:
[1]來小鵬.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02.
[2]鄭成思,朱謝群.信息與知識產權[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1:1-14+20.
[3]曹新明.知識產權與公有領域之關系研究[j].法治研究,2013,03:30-41.
篇6
上周,滬深300指數下跌10.38%,計算機行業下跌21.98%,行業跑輸大盤11.6個百分點,其中硬件板塊下跌25.13%,軟件板塊下跌19.76%,IT服務板塊下跌23.88%。個股方面,萬達信息、漢鼎股份、科大訊飛等漲幅居前,而京天利、匯金股份、御銀股份等則跌幅居前。
國際市場動態
下一代谷歌眼鏡或于年底面市,面向企業市場。
國內市場動態
神馬與小米華為魅族等合作:成部分機型內置搜索;阿里將6億美元入股印度在線支付公司Paytm。
A股上市公司重要動態信息
任子行:擬增資深圳中新賽克,完善信息安全戰略布局;衛寧軟件:與樂視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漢鼎股份:擬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建設金融P2G平臺;金證股份:擬投資設立股權眾籌登記轉讓平臺公司;久其軟件: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建設應用開發領域云平臺;東華軟件:擬參與天津津微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股權轉讓項目;證通電子:擬增資參股江蘇睿博數據技術有限公司;銀江股份:擬簽2.1億元合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三泰控股:聯手快遞公司,完善社區服務平臺;三泰控股:與揚州匯銀合作,共同打造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深科技:收購長城科美,發展智能電表業務;梅安森:參股飛尚科技,借物聯網探索結構安全監控領域。
篇7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智慧城市研究文獻進行回顧與分析,對智慧城市的不同概念進行了系統闡述及區別分析,探索了智慧城市構成要素并構建了智慧城市的研究框架。
城市演進與智慧城市概念辨析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必然的產物,并且隨時間以及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演化,其演化過程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4]。
(一)城市的發展進程
嚴格來講,真正的城市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后,蒸汽機改變了生產方式與勞動關系,人類進入了工業社會,工業化城市隨之出現。在工業化以前,城市以及城市理論的發展受歷史以及科技限制一直比較單一。工業革命后,城市的發展呈現多樣性,不同城市發展理論悄然盛行,這其中包括全球城市(世界城市1991)理論、柔性城市(后福特城市1997)理論、信息城市(數字城市1998)理論、智能社區(智能城,21世紀初)理論,以及包括最近幾年盛行的智慧城市理論。這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信息城市理論也就是數字城市理論,此理論的提出者將城市視為信息經濟的集聚地。海量信息的傳輸與處理離不開計算機與互聯網。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的下一階段,強調無處不在的互聯互通、全面的感知和更深入的智能,建立以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主要技術代表的感知社會。
(二)智慧城市的不同定義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學者在不同環境背景下賦予了智慧城市不同的含義(見表1)。通過梳理發現,美國學者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大都側重于技術在智慧城市的應用,例如在Harrison等人的研究中認為智慧城市依靠技術實現城市的感知化、互聯化與智能化。感知化是通過使用傳感器、電話、個人設備、碼相機、智能手機、植入式設備、網絡及其他類似的數據采集系統,包括人體感應傳感器來實現真實世界的數據采集和整合?;ヂ摶侵高@些數據能夠整合到統一的計算平臺,并且此類信息能夠在不同的城市服務中進行交流。智能化則包含復雜的分析、建模、優化及業務操作流程中的可視化,以便做出更好的決策。同樣,Toppeta關于智慧城市理解是基于信息通訊技術和新一代互聯網的應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宜居性的改善。Washburn認為智慧城市是智慧計算技術應用于關鍵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的集合。智慧計算指的是新一代硬件、軟件和網絡技術的集成,智慧技術能夠提供IT系統和現實世界的實時感知和先進的分析,這將優化業務流程、平衡企業資產、給人們提供實時的信息,幫助人們對選擇和行動做出更聰明的決定。國內學者駱小平認為各種先進的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而張永民和杜忠潮所理解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強調智慧技術的同時也注重各種網絡(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的作用。
Giffinger等人認為智慧城市表現為以前瞻性的方式去考慮城市問題、提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其中前瞻性有諸多代表,例如自我認知、靈活性、可變性、協同作用、個性、和戰略。Caragliu等人覺得智慧城市是人人參與的一個社會,通過對社會軟件(人力資源、社會管理)和硬件(通信設施等)的投資,以實現經濟的增長、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對自然資源實現智慧的管理。智慧城市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連接多個子系統和部件的大型有機系統。Dirks和Keeling[14]把智慧城市看做一個有機集成系統。城市核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得系統變得更加智慧,系統之間協作運行。秦洪花等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各個方面的系統整合,以此讓城市中各個功能彼此協調運作,以達到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空間,為市民提供更高品質生活的目的。
智慧城市要素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核心構成
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水、電、交通、環境、經濟、政府等等。唐建榮、鄧賢峰等人[15]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應當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光網、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政府服務、智慧電網、智慧青奧、智慧城市市民卡、智慧生態、智慧社區十大示范工程,分屬于經濟、市民與政府三大領域。吳余龍和艾浩軍[16]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當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以及產業發展四大方面。其中基礎設施是城市各個領域智慧化的基礎。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運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其功能范圍覆蓋了城市的產業、生活、公共三大領域[17]。綜合分析可得出,智慧城市主要由三大核心構成,分別是智慧產業、智慧市民和智慧政府,可有效覆蓋智慧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
(二)智慧城市的構成要素
1.城市基礎建設。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必須有良好的基礎設施為基礎?;A建設的范圍包括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Washburn等人認為城市智慧化的程度取決于七個關鍵的城市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城市管理、教育、醫療衛生、公共安全、房地產、交通運輸、公用事業[18]。國內學者楊紅艷通過案例驗證了城市基礎建設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要。她以首爾市、新加坡市、紐約市、臺灣桃園縣四個全球智慧城市優秀實踐城市作為研究案例,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要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包括良好的信息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9]。
2.技術。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技術的推動,必須依靠多種有力的技術,包括建筑技術、能源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以及信息和通信技術。信息通信技術是智慧城市的主要驅動力,其集成與開發可以改變一個城市的外觀,提高城市的管理和運作,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增強現實、數據融合、數據清洗、空間信息格、泛在網、無標簽識別在內的八種核心技術。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建設還依賴于智慧計算技術在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中的應用。
3.經濟。經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力。擁有較高的經濟競爭力被認為是智慧城市的屬性之一。衡量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之一,也包括城市作為經濟引擎能力的大小[20]。Giffinger認為,智慧城市的框架包括六個主要部分(智慧經濟、智慧居民、智能管理、智慧的流動、智慧環境、智慧生活)。其中智慧經濟包括各地的經濟競爭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商標數量、生產效率和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還包括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整合能力。由IBM商業價值研究院的一系列研究,確定了商業經濟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系統之一,包括城市交通、供水、能源、金融等服務體系。智慧經濟的關鍵是創建良好的經濟產業發展環境,因為它可增加就業機會,發展人力資源和改進生產力。
4.政策環境。從一個普通的(非智慧)的城市,到一個智慧城市的轉型需要技術因素、政治因素以及體制因素的交互作用。來自于政府內部(如政策議程和政治綱領)和外部(社會因素的變化)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智慧城市項目的順利實施。為保障智慧城市項目的順利實施,制度上的準備比如消除法律和監管上的障礙是很重要的。政策環境是城市的非技術問題,但是好的政策能創造條件讓城市發展。
5.城市居民。智慧城市的建設主題與服務對象都是人,而人又是智慧城市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性能不僅僅取決于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形資本),而且越來越取決于可利用的、高質量的知識交流和人力資本(人和社會資本)。Jesse的研究表明,受大學教育居民比例的增加可顯著提升城市的生產力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21]。“物”充其量只有智能,“人”才是智慧的關鍵。智慧城市項目能夠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同時能夠培養明智的、具有創新性與參與性的公民。此外,智慧城市的項目能夠讓市民參與到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智慧城市的成敗。
6.自然環境。智慧城市在環境方面具有前瞻性,其概念的核心之一就是利用技術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的實現,一方面,不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又可促進自然環境的改善。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技術在城市節能環保領域的深入應用能夠促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能夠保護自然環境和相關的設施設備,如對下水道和排污監控系統的感知預檢。這些因素都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宜居性,在建設和考核智慧城市項目時,這些因素應當考慮進去。
篇8
我們可以將智慧城市理解為云計算、物聯網實現落地的一種方式。物聯網實質上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RFID技術將傳感信息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云計算實現了信息集中化、智能化,成為信息價值的載體。智慧城市通過云計算技術將物聯網獲得的信息存儲并加以利用,讓物聯世界的數據產生價值并最終服務于人。智慧城市是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人們描繪的一幅美好藍圖,而且在逐步實現落地。
政策支持 網絡先行
智慧城市該如何騰“云”駕“物”?通過對我國的智慧城市發展進程進行分析即可看出端倪。2013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式起步,政府確立試點目標,然后集中投入重點建設。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總體投入的資金規模將達800億元。這樣的一針強心劑,堅定了這些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信心。從隨后公布的規劃信息看,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沈陽、寧波、佛山、昆山等城市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的項目: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無線城市、智慧醫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
實際情況同樣讓人感到樂觀。例如,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子商務已經取得良好的發展,無線城市也在運營商的推動下逐步形成規模,奧運前后掀起的平安城市建設熱潮為智慧安防奠定基礎,智慧醫療也在部分城市的改革下成為現實。
從以上的信息不難看出,智慧城市方方面面的建設既有消費需求的拉動,也有技術發展的推動,同時還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的力量可以在大處推動,以北京為例,已經頒布的《智慧北京行動綱要》主要解決兩大類問題:一是解決特大型城市發展難題,人口、資源、交通、環境;二是解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發展高端產業,催生新的業態。政府還可以通過小處落實,例如杭州和蘇州推進智慧醫療方案,在預約掛號上下功夫,分時段預約就診,通過電子病歷實現先診療后付費,通過微小的動作,實現了智慧醫療的落地。政府還可以因地制宜,例如江蘇無錫依托物產業優勢,建立規模宏大的云計算中心,實現“云”、“物”融合。
騰“云”駕“物”的源動力有了,具體到實施,就是技術和方案的推進。依然以北京為例:北京首先確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建設寬帶城市和無線城市。北京市選用TD-LTE技術建設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建立覆蓋到四環以內所有物與物的通信的物聯傳輸專網。同時,北京市也在積極推動政務云,在政務領域規劃建設“1+1+16”框架——一個市級的政務云、16個區縣和重點領域。
網絡作為智慧城市的血液循環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這一點,擔負基礎網絡建設的運營商表現可圈可點,中國移動最早“無線城市”戰略,而中國電信的方案則稱為“光網城市”,中國聯通則直接“智慧城市”戰略。無論是“無線城市”、“光網城市”還是“智慧城市”,都是利用運營商的多種網絡覆蓋,為政府管理、企業運營、城市百姓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務。智慧城市的建設分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中期數據處理設施建設和后期的服務平臺建設。當運營商建立完善基礎網絡之后,還要相關數據服務加入進來。
三大巨頭 各有側重
IBM是智慧地球的發起者,推行基于軟件的整體解決方案。軟件是方案的靈魂,通過云計算和物聯網的軀體實現智慧城市的理念。IBM堅持通過技術手段解決中國城市的運營壓力。IBM智慧城市創想包括:以環保為主體的綠色智慧城市;以健康為主體的智慧城市醫療;以基礎設施為主體的智慧城市建筑;以政府服務為主體的智慧城市服務;以科學發展為主體的數字化智慧城市。相應的,新一代解決方案對應了能源、交通、通信、商業、服務等諸多方面。
IBM的整體思路是:匯集來自物聯網的各種信息制定智慧城市的決策,通過云計算平臺促進信息的流通和機構之間的溝通協作,解決潛在的問題。IBM以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先行者身份,深耕智慧城市發展,并充分利用新一代物聯網、云計算、智慧的分析洞察、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方式,為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產、環境監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衛生、健康監測、金融貿易等各個領域,快速交付以市民生活為中心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智慧城市建設的另一個典型是微軟。微軟的側重點是云計算,注重數據的分享。智慧城市的預警信息通過云計算平臺,依托移動互聯網,最終達到終端信息的呈現。微軟的“云端智能城市戰略”包括:建設代表城市信息化、數字化的城市云,以N屏與物聯網為端,提供信息化與智能化解決方案。
篇9
1.1智慧企業的產生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新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為傳統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管理創新基礎。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形成了IT技術概念[1]。如果把IT從另一角度來闡釋,I———Intelligence(智能),T———Thought(思想),即可認為IT技術的發展趨勢就是智慧化。2008年11月6日,美國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紐約市外交關系委員會發表演講,主題是《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領導議程》。提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企業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自此,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企業等智慧名詞競相誕生。事實上,隨著國家“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等先進理念的普及,智慧企業建設議題已逐步提到了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
1.2智慧企業的概念
“智慧企業”是那些處于價值鏈的關鍵節點,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為載體、以創新為特征,能充分、敏捷、高效地整合和運用內外部資源,實現有效管理風險和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智慧企業的核心特征是數字化、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一體化、協同化、互動化、融合化,著重強調企業創新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1.3智慧企業的內涵
1)企業人員的智力化。企業中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般雇員等所有人員在內的能力和素質水平,主要取決于企業人員自身的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專業素養等方面,其外在表現為企業人員完成本職工作的能力和業績水平。對于職位層級不同的企業人員,由于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不同,其相應的智力化水平也往往有較大差別。
2)企業硬件的數字化。在信息化技術設施的基礎上,企業的生產系統、管理系統、技術研發系統、營銷系統等均具有數字化特征。企業通過信息化改造,其基礎建設包括設備硬件、軟件、聯機網絡和電纜、光纖、電信網以及生產流水線、自動辦公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等等,逐步走向了數字化、標準化[2]。
3)企業管理的即時性。管理的即時性表現為企業由傳統的靜態管理走向了動態管理、在線管理。它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對企業全天候、全空間的管控。由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了企業管理信息的傳遞、加工和處理速度,使這些信息資源得到可靠保存和有效利用,及時為企業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決策依據,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3]。
4)企業創新的智能性。創新的智能性表現在企業的創新活動或創新成果凸顯信息化、數字化的特色,創新的目的在于加強本企業的智慧化運作和管理。企業不斷創造新思想、新觀念,并運用這些新思想、新觀念,通過科技研發、市場開拓、管理升級和文化建設等具體創新手段,為企業創造新的利潤和效率,獲得競爭優勢,最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快速發展的戰略目標。
2寧波智慧企業建設的現狀
2.1宏觀環境的營造,助推了大型企業的智慧化建設
自從2010年9月成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試點城市以來,寧波市委、市政府陸續出臺了《關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定》、《寧波加快創建智慧城市行動綱要(2011-2015)》和《2012年寧波市加快創建智慧城市行動計劃》,企業兩化水平和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逐步提高。寧波市在“第三屆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評比中,獲評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第4位,同時,寧波還躋身“2012中國智慧城市推進十強城市”,位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之后,排名第5。調查發現,隨著一批物聯網、互聯網、軟件信息、云計算等項目的推進,寧波企業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絕對規模與企業規?;鞠噙m應,百人計算機擁有量7臺,平均每家企業擁有服務器數量8臺,平均每家企業擁有交換機臺數10臺,85%企業介入了互聯網接入,50%多的企業建設了內部網,40%左右的企業已建立企業門戶網站;實現電子商務的企業約占30%。以鎮海煉化公司為例,該企業被確定為工業和信息化部2012年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也是全國“兩化融合”8家示范企業之中唯一的一家石化企業。從智慧企業建設格局來看,寧波國企、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業投入熱情高,占據全市智慧企業投入的80%以上。這也說明寧波在智慧企業建設方面還不均衡,需要進一步釋放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溢出效應,輻射帶動更多企業進行智慧企業的探索和實踐。
2.2智慧產業的打造,帶動了中型企業的智慧化發展
近兩年,寧波著力在物流、交通、醫療、港口、市政等領域推進了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一批智慧產業初具規模。如:占地面積約14.67公頃、建筑面積35萬m2,總投資約30億元的寧波國際智慧物流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年營業總額將達5億美元。2012年,全市9個行業選擇100余家節點企業,建設追溯節點,實現肉菜流通的全面可追溯。杭州灣新區完成了智慧裝備和產品研發與制造基地實施方案,新區正在推進一批已引進的智慧家電、智慧交通設備、智慧網絡配套設備、智能健康醫療等智慧產業項目落地。其中物聯網傳感器項目推進順利,嘉萊光子已開始生產工業低頻激光器,其相關配套與應用項目相繼引進后,將形成激光感知產業園。上海奇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寧波盛光集團合作投資了年產1500萬只物聯網磁性傳感器項目,投資總額達10億元。寧波2012年軟件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78.2億元,同比增長33%;新登記軟件產品636件,新認定企業42家。軟件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實現軟件服務收入43.5億元。智慧產業的打造,吸引了更多企業加入到兩化改造的陣列,帶動了智慧企業的發展。如: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寧波第二百貨商店、寧波中通物流公司、寧波銀行等企業根據各自行業特點,對原有應用設備的硬件和軟件進行系統性升級改造,融合了現代多項高新技術的成果,實現系統綜合集成,建成了智能化企業運營或操作系統,提高了企業效率和效益。
2.3總攬智慧企業建設的全局,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雖然寧波在智慧企業建設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企業系統性智慧化程度方面尚不高,標桿性智慧企業還缺乏,2/3以上的企業對智慧化建設缺乏戰略性思考,很多企業決策者對于智慧化建設項目投入持保留態度;另一方面,由于智慧化項目缺乏整體的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使得大約50%左右的企業在建設智慧企業的過程中出現了重復性投入,甚至裹足不前。在智慧人才建設方面,截至2012年12月底,寧波市盡管呈現了各類智慧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帶動其他行業就業人數超過100萬人的業績,但通過對經濟、產業、行業形勢的前瞻性研究,寧波智慧企業人才供給還相當缺乏,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智慧企業的建設比較注重實踐技能,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了通信、電子、物聯網、物流工程等相關專業,但是畢業生僅憑在校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尚不能勝任工作,導致專業就業率偏低,畢業生轉往其他領域就業,更加大了智慧人才的缺口。另外,寧波很多企業一線員工信息化操作水平和專業資格持證率處于較低水平的狀況也應亟待改善。
3寧波智慧企業建設的內容
3.1以智慧城市為依托,繪制智慧企業建設的總體框架
根據《寧波市加快創建智慧城市行動綱要(2011-2015)》中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特別是結合其中的“智慧企業總部基地建設工程”、“智慧企業總部示范項目”、“智慧制造體系建設工程”和“‘兩化’融合項目”,進行智慧企業建設的頂層設計與系統規劃,繪制寧波智慧企業建設的總體框架,實現智慧城市建設與智慧企業建設的無縫對接。宏觀上,寧波智慧企業的建設要與寧波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相匹配;微觀上,智慧企業建設要考慮寧波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物流企業、其他服務業等行業具體的特點與發展狀況。結合宏微觀兩個方面規劃智慧企業建設的具體目標與提升路徑,保證支撐寧波經濟的企業能跟上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根據寧波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智慧應用水平,分步實施,切忌一步到位,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要從試點的單向應用逐步擴散到集成的綜合應用。
3.2以信息化為基礎,確立智慧企業建設的關鍵要素
信息化是智慧化的堅實基礎,智慧化的建設必須以行業信息化的扎實推進為先導,需要分行業、分重點不斷深入推進寧波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主要是:在工業企業,重點推廣高級排產系統、訂單管理系統、質量管理系統,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的智慧化;在商業企業,提高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多種包裝計量管理、信用額度管理、商品價格促銷管理、銷貨管理、銷售分析的智慧化水平;在物流企業,自動對物流過程進行動態、及時、準確的監控、跟蹤、反饋、提醒、報警等管理,確保貨物高效、安全運送,通過應用SCM、CRM,實現流通過程智能化,確保將顧客所需的合適的產品(RightProduct)能夠在準確的時間(RightTime)、按照確定的數量(RightQuantity)、上乘的質量(RightQuality)和最佳的狀態(RightStatus)送到正確的地點(RightPlace)———即“6R”,并使總成本最??;在金融、旅游、酒店等服務行業,加強對銷售數據、客戶數據的挖掘,及時調整市場營銷策略,重點發展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市場信息的感知與預測技術,提升營銷與服務管理的智慧化水平[4]。通過信息化明確企業人員智慧化、硬件數字化、管理即時化、創新智能化四個層面的關鍵建設要素。
3.3以項目為載體,細化智慧企業建設的重點模塊
一是設立智慧企業基礎研發項目。由市相關部門牽頭,在企業和高校中重大智慧企業建設項目征題,對選題進行評審把關后,出去,由企業和高校聯合申報,通過競爭獲得項目。在技術層面,設立一批應用物聯網、云計算、感應器等技術提高生產與服務過程中流程智能化程度的重大項目;在經營管理層面,資助一批能提升企業柔性管理水平、即時管理能力與創新管理智能化水平的軟科學項目;二是設立智慧企業轉型升級改造項目。企業根據自身技改需求自發申請,提出智慧企業技術改造方案和明確的建設目標,建設最終目標中必須要在智慧企業評價指標級別上有較大提升。由市相關部門審批,通過技改項目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引導和幫助企業實現智慧化,通過驗收后方可結項。
3.4以人才為核心,打造智慧企業建設的智力支撐
一是引進高端人才。大力引進海內外掌握核心技術、高層管理及復合型等智慧化建設技術的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等;二是推進專業人才教育培訓。通過企業與本科院校、職高院校、寧波智慧城市規劃研究院外聯所等單位的聯合,建立智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智慧企業中高級職業技工、智慧企業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訓基地;三是加強知識培訓和宣傳普及工作。制訂系統培訓計劃,落實培訓措施,定期組織對各級領導、機關干部、企業家和各層次員工的培訓,重點加強對智慧理論、先進技術、科學管理等知識的培訓,提升他們對智慧企業建設的認知。
4寧波智慧企業建設的步驟
4.1培育智慧龍頭企業
從寧波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物流企業、其他服務業中選拔一批規模大、實力雄厚、信息化基礎好的龍頭企業,打造智慧化建設的示范企業。通過項目推動和經費支持,集中力量研發技術符合要求、建設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較低、性能較高的解決方案,積極探索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這一階段重心放在大型示范龍頭企業智慧化的建設上,資源與政策著重向該類企業傾斜。加強責任落實,督促龍頭企業切實負起責任,作好表率帶頭作用,堅持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全程負責智慧企業項目的建設。要求龍頭企業注重整合資源,加強上下聯動,明確責任主體,嚴格督促檢查,確保工作落實。
4.2打造智慧中小企業
一是總結企業“兩化融合”以及智慧化建設的經驗,進一步提煉智慧化建設的標準,完善智慧化建設的體系,優化智慧化建設的路徑;二是依據寧波各行業中小企業的特點,制定出適合中小企業智慧化建設的規范體系;三是這一階段的配套經費與項目要向中小企業轉移,制定的政策和保障對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更有針對性;四是加大智慧企業建設宣傳與推廣,通過多種途徑、滾動向企業宣講,讓企業了解相關的政策與措施,主動利用政策積極開展智慧企業建設;定期聘請相關專家為中小企業相關人員講解智慧企業建設的最新進展與世界動態,擴大企業視野,使企業了解智慧化的新優勢,幫助企業構建智慧化戰略;組織寧波或者國內其他智慧化建設做得比較好的企業給中小企業傳授智慧化的成功經驗。
4.3形成智慧企業群
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培育,基本達到龍頭企業智慧度4A級以上,中等企業智慧度3A級以上,小企業智慧度2A級以上,形成了一個覆蓋寧波各行業、梯度排列的智慧企業群。鼓勵企業打破部門、行業壁壘,實現信息對接和資源的整合,打造一體化的智慧企業運作平臺。實現企業集團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企業在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中的智慧化大型應用集成能力。在人員的智力化水平、企業硬件的數字化水平、企業管理的即時性水平、企業創新的智能性水平方面,加強關鍵技術研究,積極推進標準制定,為寧波本地和其他地區建設智慧企業提供先進經驗和技術輸出。
5寧波智慧企業建設的保障
5.1組織保障:組建智慧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合市內高校、科研院所、各行業信息化基礎好企業,組建智慧企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跟進世界智慧企業建設的新動態,攻克該行業企業智慧化技術的難題。積極學習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大企業等在智慧企業建設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實踐經驗,培養一批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物聯網專業技術人才,為智慧企業建設的上游、中游、下游輸送大量合格的專業人才。
5.2資金保障:開辟企業智慧化建設的經費渠道
一是財政出資設立智慧企業建設基金,設置智慧企業建設配套補貼和稅收返回,鼓勵企業加大智慧化建設的投入,激勵企業多出智慧化建設的成果。在企業智慧化技術研發與改造的“硬創新”方面,政府部門對企業智慧化技術與改造項目視取得成果的大小給予相應獎勵;二是鼓勵金融機構與智慧化建設企業、專業運營商開展長期戰略合作,對重大智慧企業應用示范項目,由市或縣(市)區智慧城市建設專項扶持基金給予開發投資主體定期限、定額度的財政貼息;三是鼓勵本地金融機構為寧波企業在浙江省、長三角及更大區域的智慧化建設提供服務,為智慧技術和產品研發、智慧應用體系建設提供更加多元的信貸金融支持。
5.3機制保障:創新多層次的智慧企業評估考核機制
一是建立政府部門的指揮考核機制,根據智慧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定期考核智慧企業建設情況;二是建立行業協會的組織監管機制,通過行業協會的評比、激勵,不斷推動企業智慧化建設的積極性與科學性;三是建立跨企業的協同創新機制,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的協同創新具有重要地位,大力促進供應鏈主導企業的智慧化建設,以帶動提升整個供應鏈節點企業的智慧化建設水平。
5.4法律保障:健全智慧企業建設的法規和標準
篇10
【關鍵詞】 物聯網 推動 金融產業 發展
物聯網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互聯網只是將計算機連接起來形成網絡,而物聯網則能夠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連接起來形成無所不包的龐大網絡,實現信息無處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標。
1 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智能互聯網”,其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首先,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次,物聯網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可實現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通訊;物聯網具有智能屬性,可進行智能控制、自動監測與自動操作。
2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絡技術;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物聯網內每個產品都有一個唯一的產品電子碼,叫做EPC,通常EPC碼被存入硅芯片做成的電子標簽內,附在被標示產品上,被高層的信息處理軟件是被、傳遞、查詢。RFID即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作為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很多優點。特別是電子標簽技術與產品電子編碼EPC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是當今后物聯網應用的主要技術。
3 物聯網技術在金融產業中的應用
3.1 保險業的應用。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監測保險標的狀態,對保險機構厘清賠償責任、減少保險賠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汽車保險方面,通過在車身安裝傳感設備,可以實時監測車輛運行狀態,并進行記錄保存,在發生車輛損壞之后,通過調閱記錄,可以幫助判斷具體責任方,厘清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防止各種騙保行為的發生。在醫療保險方面,可以為被保險人發放生命體征監測儀,定期將被保險人的血壓、體溫、脈搏、呼吸、脂肪占比等個人健康信息傳輸到服務器,進行智能管理和監測,對被保險人的健康問題進行預警,避免被保險人出現重大身體疾病,減少保險公司的賠償損失。
3.2 提高金融安防。①利用物聯網進行來訪人員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對來訪人員實時跟蹤,監控來訪人員的活動區域,當進入核心安全區域時進行預警,避免偷竊、破壞等違法行為發生??梢詫⑷藛T信息和行動記錄以電子化的方式記錄,事后結合監控錄像為偵破違法行為提供線索和證據。②應用物聯網監控重要資產和設備。通過在現金柜、重要IT設備機柜等物品上加裝RFID電子標簽,在庫房、機房出入口安放RFID識別設備,結合軟件平臺,實現資產全面可視和信息實時更新,能夠實時監控資產的使用和流動情況,對資產的可疑移動和非正常運行及時報警,確保資金、資產安全。③利用物聯網提高ATM監控水平。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各個網點ATM機的插卡口狀態,對發生各種異常情況及時主動上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銀行和持卡人的利益。同時,基于物聯網的人體活動監測器可以及時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方便公安機關及時破案。
3.3 改善金融業務管理和服務。物聯網通過對各個環節與流程的“可視跟蹤”,可以起到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的作用,這也必將改善金融業務管理和服務,對供應鏈金融的優化就是一個例子。供應鏈金融是在供應鏈中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由于信息不對稱,主要服務于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下游企業開發不足;同時服務項目單一,主要集中應收賬款的保理和存貨質押領域。應用物聯網,通過對各家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實時跟蹤,可以大大拓展供應鏈金融的客戶范圍和業務領域。一是可以提高核心企業下游客戶銷售信息獲取的及時性、有效性,大大拓展核心企業下游客戶利用存貨融資的范圍。二是除了提供供應鏈融資服務外,還可以提供財務管理咨詢、現金管理、應收賬款清收、結算、資信調查和貸款承諾等中間業務服務。三是借助信息資源優勢,還可以為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它們合理安排應收賬款賬期結構與數量,分析供應鏈上不同環節企業的資金周轉情況和償債能力。
3.4 提高支付業務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金融IC卡、移動支付業務已成為物聯網技術在我國金融行業應用的重點和熱點領域。金融IC卡又稱為芯片銀行卡,是以芯片作為介質的銀行卡,存儲容量大,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能夠同時處理多種功能,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同時,金融IC卡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復制難度高,保密性好,從根本上提高銀行卡的安全性。另外,金融IC卡具備多應用加載平臺,可豐富銀行卡產品類別,有利于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基于手機的移動支付,增加了點對點信息通道,有線與無線配合使用的雙重驗證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黑客、不良商戶、釣魚網站等非法交易發生的頻率,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不遠的將來,智慧的ATM,POS機將通過指紋、虹膜等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征來驗證用戶身份,提供支付服務,從而避免盜領、冒用等危害銀行客戶安全的事件。
4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型金融產業中的發展研究
物聯網產品已應用到金融業的各個領域,在安防、聯網收費、支付、內部管理等領域都能見到物聯網的身影。最新的一項物聯網便民技術應用,是電信智能卡與銀行電子錢包功能整合后,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通過手機支付給用戶帶來更好更新的體驗,而手機支付只是物聯網在移動電子商務領域邁出的一小步。物聯網帶來的手機支付具有四大優勢:①遠程支付功能更加強大;②復制服務更加全面;③商戶受理環境不斷完善;④技術支持安全可靠。由此可見,物聯網作為一次的信息技術革命,將對智慧型金融產業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
5 結語
總之,物聯網作為一次的信息技術革命,在金融業的規模化應用指日可待,金融業的安保業務模式也將隨之改變,更為高效、經濟、實用的金融業安防體系也將逐步形成。同時,也將對智慧型金融產業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項目名稱:關于物聯網將推動智慧型金融產業的研究;項目編號:12531092)
參考文獻
1 侯贊慧等.我國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路徑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