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3: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年來,呼吸道疾病在養雞場屬于多發病,病因復雜,而細菌、病毒及支原體等微生物之間的混合感染給該病的防治帶來了困難。現將雞場混合感染的常見呼吸道疾病介紹如下。
1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合感染
(1)病原。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敗血型支原體。
(2)臨床癥狀。患雞精神沉郁,呼吸困難,黏液性鼻漏,羽毛蓬亂,無光澤,糞便稀、惡臭。體重輕,產蛋率顯著下降。雞群后期死殘淘汰明顯增加。
(3)剖檢病理變化。氣囊壁增厚,囊液渾濁不清,部分有干酪樣滲出物。心外膜、肝被膜及腹膜呈黃色,有纖維素性假膜附著,胰腺和小腸漿膜出血。
(4)防治。治療時選擇針對病原的藥物混合使用,首次用藥量要足,并把握好治療時機。可選用泰樂菌素、紅霉素、泰妙菌素、強力霉素等,按規定用藥濃度選用幾種藥物配合使用,3~5d為1個療程,停藥3~4d后,再用1個療程,可有效防治。有些疫苗供應商研制出了一些致病性大腸桿菌疫苗,但在實際應用中效果一般。現有的支原體疫苗使用效果不一。如要有效地控制該病,搞好雞群凈化是關鍵。首先是引進無污染的雛雞,其次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雞群抵抗力,及時隔離病雞,加強雞舍和環境消毒,控制病原的入侵。
該病發病期比較長,雞群被感染緩慢。由于時間較長,粗心的養殖戶很容易貽誤時機,錯失最佳治療時間。一旦感染此病,治療費用一般都比較高,會給養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
2傳染性喉氣管炎和禽流感混合感染
(1)病原。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皰疹病毒,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這兩種病毒都能引起雞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危害非常大。
(2)傳播途徑。病原主要是經中間載體傳播到雞群中,引起雞群發病。中間載體主要有空氣、水源、飼養人員、飼養工具及動物等。
(3)臨床癥狀。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發病時間極短,2~3d就可使30%以上的雞感染并表現出明顯的癥狀。病雞呼吸困難,頭頸平伸,張口呼吸,有黏液從鼻腔或口腔內甩出,有時黏液中帶有血絲。患病雞群有一定比例的雞眼部炎癥明顯,產蛋量和蛋品質明顯下降(產蛋率下降可達20%~40%),死亡率為2%~5%。如果繼發了禽流感,則雞群的呼吸道癥狀可能延長2~3個月,死亡率升高,可達10%或更高,產蛋下降可達40%以上,嚴重的可能絕產,損失相當嚴重。此時,病雞表現出一些禽流感的癥狀,如眼內分泌物增加,雞冠稍腫并伴有出血點,腳爪鱗片處有淡淡的出血斑。
(4)病理剖檢變化。發病初期,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腫,氣管黏膜出血,黏液中混有血凝快,卵巢出血,輸卵管水腫。病程長時,生殖系統病變明顯。生殖道組織變性壞死,生殖道阻塞,造成成熟的蛋無法產出體外,引起生殖道黏膜水腫,腔內積液。生殖系統的病變造成成熟卵子無法進入生殖道而掉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雞最后因異物性腹膜炎和營養衰竭而死亡。
(5)防制措施。①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防止病原入侵。②預防和控制繼發癥及并發癥的發生。臨床上都采用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廣譜抗生素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來增強雞的抵抗力,緩解細菌性疾病的感染,但藥物對治療這兩種病毒病是沒有效果的。③免疫接種。傳染性喉氣管炎的免疫計劃許多養殖場已經在運用,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疫苗的免疫反應,因為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株的免疫反應很強,所以,在免疫劑量上可以考慮減少接種量或者延長接種日齡。禽流感的免疫,在免疫時必須要針對禽流感的血清型,由于該病毒易變異,每種亞型間的交叉保護是有限的,所以要研制一種比較有效的疫苗來控制禽流感是非常困難的,目前的有效途徑只有加強預防措施。
3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支原體混合感染
(1)病原。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冠狀病毒,支原體為敗血型支原體。
(2)臨床癥狀。雞呼吸音,羽毛蓬亂無光澤,蛋品質下降,畸形蛋增加。
(3)病理剖檢變化。氣囊壁增厚,囊液渾濁,卵巢萎縮,輸卵管黏膜水腫,有時可發現一側輸卵管囊腫,腺胃出血或壞死,腎臟腫脹,尿酸鹽沉積。傳支感染在雛雞中危害較明顯,產蛋雞中呼吸道癥狀不太明顯,容易被忽視,但蛋品質和產蛋率的下降會逐漸表現出來。如果有支原體感染存在,則呼吸道癥狀表現明顯,死亡率增加。
(4)防制措施。該病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接種與致病毒株相匹配的疫苗預防效果較好。生產實踐表明,改善飼養管理可大大減少死亡率,降低損失。如保持雞舍適宜的溫度以減少冷熱應激反應,同時注意通風換氣,適當降低動物性蛋白質含量,在飲水中添加適當電解質如檸檬酸鉀(125g/kg水),補充一些維生素等,對控制該病有良好效果。
4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混合感染
(1)病原。新城疫病毒屬副粘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為冠狀病毒。
(2)臨床癥狀。呼吸道癥狀很明顯,較遠處都能聽到雞的咳嗽聲,產蛋率下降可達20%,蛋品質下降,畸形蛋增加,有一定的死亡率。
(3)病理剖檢變化。氣管內有卡他性炎性滲出液,胰臟、小腸有出血點,卵巢出血,輸卵管黏膜水腫,泄殖腔口有出血點。部分病死雞腺胃出血,肺臟充血水腫。
(4)防制。該病主要通過疫苗免疫,提高機體抗體水平,獲得堅強免疫力。并注意抗體監測,及時補加免疫。此外應重視環境控制和凈化工作,減少畜舍空氣污染而增加致病機會。
篇2
[關鍵詞] 老年人;醫院感染;臨床分析;社區
[中圖分類號] R195.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c)-170-02
社區老年患者是醫院感染的高發人群,熟悉其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是醫院感染防治工作的關鍵[1]。本資料詳細調查了115例社區老年醫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并與同期的非老年醫院感染患者對照分析,以明確社區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特征,為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2009年在本社區醫院出院的患者4 536例,發生醫院感染242例,其中,≥60歲的老年患者115例,男77例,女38例,年齡60~98歲,平均(73.60±7.41)歲。其余患者均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按統一表格對臨床資料登記、匯總,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運用χ2檢驗對老年組(年齡≥60歲)和非老年組(年齡
1.3 診斷標準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
2 結果
2.1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病死率比較
見表1。
老年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6.77%,非老年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4.48%,老年組的感染發生率是非老年組的1.51倍;老年組的感染病死率(13.04%)是非老年組(2.36%)的5.53倍。
2.2 老年患者不同年齡組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見表2。
把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分成三組,從中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醫院感染發生率不斷上升,從5.26%上升到9.57%。
2.3 兩組中不同性別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見表3。
根據表3顯示,老年組中男、女患者之間的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患者醫院感染部位分布比較
老年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構成比,前4位為:呼吸道占66.10%,胃腸道占14.72%,泌尿道占9.60%,皮膚軟組織占4.02%;非老年組為:呼吸道占61.50%,胃腸道占15.63%,皮膚軟組織占6.82%,泌尿道占5.6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比例,老年組為54.03%,非老年組為41.5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社區老年人醫院感染發生率、病死率較高,發病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有資料報道,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在7%~24%[2],死亡原因與醫院感染相關的疾病的病死率為19.40%[3]。本組資料數據稍低,感染發生率和病死率分別是6.77%和13.04%,但與非老年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2 男性的老年醫院感染發病率較高
有學者認為性別也是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但也有人并不肯定這一點。本資料顯示,非老年組患者醫院感染,男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與老年組患者比較,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3 呼吸道感染率較高,尤其是下呼吸道
老年組與非老年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相似,但老年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明顯高于非老年組,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咳嗽反射減弱,黏液、纖毛清除功能降低,痰液不易排出,或者腦功能障礙,易將口腔分泌物或反流的胃內容物誤吸入下呼吸道,加之老年患者嚴重的基礎疾病導致抵抗力下降等。
總之,社區老年患者醫院感染有其臨床特征,在感染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方面,與非老年患者有一定的差別,強化對這一人群醫院感染的監測和控制十分重要。根據這些特征制定防治措施,例如警惕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和發展、加強氣道管理、預防下呼吸道感染、規范使用抗菌藥物等,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
[參考文獻]
[1]郭衛芳.老年患者醫院感染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3):67-68.
[2]張欽芳,吳海燕,張安琴.住院老年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及對策[J].四川醫學,2008,29(2):168-169.
[3]陸佩芳,于志臻,趙尚敏,等.1840例老年患者醫院感染前瞻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1):41.
[4]徐曉衛,杜沖.老年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控制[J].瀘州醫學院學報,2008,31(1):114.
[5]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63.
篇3
【關鍵詞】 神經內科;醫院感染;防護對策
醫院感染多發生在高齡、重癥患者。神經內科患者以年齡大、癱瘓多、意識障礙多、病情危重等為特點,成為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特點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確切了解我院神經內科醫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本院神經內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以分析危險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經內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1.2 方法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按照衛生部下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對醫院感染病歷進行登記,并對相關因素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齡16~86 歲。發生醫院感染人數236 例次,醫院感染發病率為6.04%。
2.2 醫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醫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為最多見,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腸道和口腔感染分別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時間與醫院感染的關系
本組患者住院時間4~120 d,統計表明,患者住院時間越長,感染機會越多。住院天數≥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齡與醫院感染關系
年齡16~25 歲感染人數為7 例(2.54%),25~45 歲為16 例(6.78%),45~60 歲為45 例(19.06%),>60 歲者158 例(66.95%)。
2.5 病種與醫院感染的關系
腦出血患者發生醫院感染106 例(44.92%),腦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為顱內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腦病8 例(3.39%),周圍神經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與醫院感染
236 例醫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進行了吸痰或導尿;18 例進行了動靜脈置管;有30 例進行了氣管切開;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機。
3 討論
3.1 危險因素分析
本組資料表明醫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為泌尿道、腸道、皮膚及軟組織。與牛桂林等[2]報道相近,均顯示主要感染部位為呼吸道和泌尿道,說明神經內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壓、腦出血伴神志昏迷者這類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減弱或消失,痰、嘔吐物等不易排出,氣管切開、氣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復實施使黏膜損傷。這種整體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顯示院內感染發生率與住院時間成正比。住院天數≥15 d者占85.08%。研究顯示10~30 d為感染高發時間段。
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在導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許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調查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發病率差異顯著。其中以60 歲以上發病率最高,與老年人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關。這部分人構成了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的醫院感染時,應把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作為重點。
醫院感染發病率與患者基礎病密切相關。本次調查醫院感染發病率最高的前3種基礎病為腦出血、腦梗死、顱內感染,這些患者大多數病情較重,偏癱、意識障礙,患者多長期臥床,免疫力低下,獲得性醫院感染的危險性大。此外年齡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礎病合并感染對老年患者生命構成極大威脅。
侵入性操作是引發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氣管插管直接破壞了會厭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纖毛運動,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無效,使感染機會增多。留置尿管損傷尿路黏膜,留置胃管為胃內細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機會。提示醫護人員應嚴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適應證,嚴格按程序正規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醫院感染率。
3.2 預防及控制措施
3.2.1 減少宿主的自身危險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齡、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腦卒中史、起病時意識障礙、腦出血的量及部位等,這些因素雖不可干預,但如積極控制血糖、盡早清除血腫,恢復患者意識,對減少感染的發生將起重要作用。
3.2.2 調整醫源性因素
如醫療操作、治療方法及用藥情況,根據病情盡量少用或不用。醫護人員接觸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進行手的清潔、消毒,防止各種醫源性感染。進行侵入性操作要嚴格規范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技術,定期對吸氧、吸痰等裝置消毒,對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會清潔。對那些意識障礙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應盡快做氣管切開,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導尿應保持密閉系統,每天更換無菌引流袋。
3.2.3 加強基礎護理
對清醒患者鼓勵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對意識障礙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確臥位協助排痰防止誤吸,同時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病房內每日通風2~4次,每次30~60 min,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應定期對病房內空氣、物體表面進行細菌監測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擾人體的正常菌群,導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結論應對重要的抗生素保護性使用,如果濫用將對感染的治療造成極大的困難,并嚴重影響原發病的治療效果[4]。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是醫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經內科應列為醫院感染管理科重點監控部門。針對醫院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醫院要采取醫院感染監控措施,醫護人員要有較強的感染意識,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盡量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層綜合醫院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7,16(11):1 0951 096,1 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國惠.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的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1,4(5):3132.
篇4
[關 鍵 詞] 基層醫院 兒科 院內感染
院內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間獲得的感染。在住院期間獲得,出院后才發病者也應列入。目前醫院內感染已成為醫院中突出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醫療界的重視和關注。能否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率,也是衡量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基層醫院兒科院內感染的發生,了解兒科病房發生院內感染的規律,筆者對我院兒科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兒科出院病人發生的院內感染病例,采取整體回顧性調查的方法,總結和探討醫院內感染的發病相關因素,查找分析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達到降低院內感染發病率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9682例兒科住院患兒進行相關的調查分析,其中306例患兒發生院內感染。診斷標準:按照2001年版衛生部制定的《院內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為診斷依據。
1.2 方法 對發生院內感染的患兒,由主管醫生對發生院內感染的患兒進行登記作回顧性研究,按易感因素的內容進行填報,分析并探討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2 結果
2.1 院內感染的發生率: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兩年度兒科病房院內感染率分別為3.88%、2.71%,未超過8%,符合衛生部2006年《院內感染管理辦法》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生院內感染的要求。9682例住院患兒不同年齡組院內感染發生率見表1
表1 9682例住院患兒不同年齡組院內感染發生率
2.2 院內感染部位 本組306感染者中,上呼吸道感染198例,下呼吸道感染38例,消化道感染70例。見表2。
表2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患兒院內感染情況
2.3 住院天數 院內感染患兒平均住院天數為10.25±1.01天,無院內感染患兒平均住院天數為4.38±1.36天,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3 討論
我院兒科近兩年來醫院內感染率平均為3.16%,與國內兒科報道(3.05%~5.13%)[1]大致相同。嬰幼兒院內感染發病率最高,這與嬰幼兒時期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功能低下相關。雖然國內報道新生兒時期院內感染亦高達7.6%[2],但我院新生兒發生率平均僅為2.06%,較平均感染率低。主要是我科設單獨新生兒室,謝絕陪護及直接探視,醫護人員診治患兒時均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從而大大降低新生兒院內感染率。
院內感染部位最多見于呼吸道感染,主要由于兒科病房陪護、探視多,空氣污染嚴重,通氣及空氣消毒不足所致。其次是消化道感染,除家人護理不當等因素外,醫護人員在檢查及治療患兒過程中,不能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不注意洗手,就容易通過污染的雙手而傳染給別的患兒。
兒科患兒住院時間短,周轉快,出入院多,兒童抵抗力低下,易發生感染[3]。基層醫院收治的大多為農村患兒,其中部分為留守兒童,陪護人員文化水平低,對個人衛生條件要求低,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也沒有干涉患兒吸吮手指或玩具等不良習慣的意識,且玩具不能及時清洗,或相互交換玩具等。兒童相對成人好奇又好動,在病房里到處活動。這些都增加院內感染率。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將采取相對措施。首先,合理安置病房:盡量將同病種患兒安置在同一病房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注意基礎病治療,如營養不良、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等患兒,可適當應用免疫增強劑,提高自身抵抗力,減低院內感染率。其次,防止二次感染:消毒物體表面和地面:病房的病床、桌椅、床頭柜、門把手、墻壁,地面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抹、拖洗,每天一次;常規使用的非一次性醫療器械和設備,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劑可以用快速消毒劑。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必要時紫外線每天消毒一次,消毒時做好患兒防護。第三,健康衛生知識宣教:做好患兒及陪護的衛生宣教是減少醫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病區要求家屬不要帶患兒串病房,拒絕玩具交換玩耍,教會他們勤洗手,保證患兒及陪護人員的個人衛生,干預患兒不良的衛生習慣,如吸吮手指及玩具,拒絕隨地大小便,患兒的玩具及其他個人用品應及時清洗消毒,防止接觸感染性疾病的傳播,完善探視制度。第四,加強醫務人員的管理:據報道,醫務人員的手帶菌率高達70%[3]。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中,手的微生物污染嚴重,革蘭氏陰性桿菌攜帶率為20~30%,并分離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接觸污染物后未洗手時帶菌率達100%[4]。經醫護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而發生院內感染占30%[5],是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傳染源,因此醫護人員、進修實習生必須遵照《手衛生規范》的要求,采取規范的七步洗手方法,診療和護理每一位患兒后認真洗手,對于不方便及時洗手的,如查病房時、集體注射時,可用快速消毒劑進行手衛生處理。
總之,有針對性分類收治患兒,避免交叉感染,改善環境衛生,做好健康衛生宣傳及醫務人員的管理,對減少兒科院內感染的發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鄒寶蘭,何通杰,石瑛.廣州兒童醫院1993~2000年醫院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5):357-358.
[2]丁田,丁江,梁德玲.小兒科綜合病房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J].貴州醫學, 2002,26(2):182-183.
[3]汪洪.呼吸機相關肺炎研究現狀[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7,4(1):84.
[4]李六億.APIC簡介[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97.
篇5
關鍵詞: 豬呼吸道疾病;特點;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0
呼吸道疾病在豬養殖場的擴散是造成養殖場病疫的1個因素。當豬患上呼吸道疾病后,會出現呼吸急促、皮膚發紅等一些癥狀。最常見的一些疾病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豬的自愈能力不是特別強,就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會致命,而且很容易傳染。在養殖場中引發疾病的病原體較多,僅靠疫苗很難控制病菌傳播,需要定期投喂藥物,起到預防的效果。
1 流行特點與病變特點
豬在很多時期都特別容易患病,每一個豬齡周期,發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是不同的。在養殖場中的小豬,發病率最高,如不能有效的防止傳染,就會導致大量生豬豬染病。發病率最集中的是豬齡18周的豬,這個時期的豬抵抗力過低,很容易發病。其他時期,小豬的患病的種類也大不相同的,比如說,大多數都是炎癥種類的疾病,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肺出血,呼吸困難等癥狀。一些豬在發病后會在耳尖及四肢末端出現些許紫斑。
2 癥狀特點與發病原因
在豬感染疾病之后,會明顯的感覺到豬的精神不振,沒有食欲,走路沒有力氣,嚴重的時候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等癥狀。感染急性病后豬可能會突然死亡或體溫在短時間內明顯上升,感染慢性病的豬表面的病癥不明顯,但生長緩慢,食量減少,約2周的時間后會逐漸出現咳嗽等癥狀,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表現為持續咳嗽。
引發豬的疾病的病原體往往都是可以互相傳染的,最常見的就是豬流感病毒,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染,也很難治愈,會伴隨著很多的并發癥,導致更多的病原體侵入豬的身體。養豬場出現的豬嗜血桿菌病和豬附紅細胞病等主要疾病,常見的有豬支原體肺炎,是指豬在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出現的接觸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發生在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混亂的養豬場,會引發死亡。當養豬場發生低溫、超時、擁擠、通風條件差、天氣突變以及長期投飼單一飼料的情況時,生豬自體抗病能力下降,發病率上升,同時病情加重。一般來說這種病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當流行期到來,飼養管理始終得不到提升時,也會在豬群中造成大面積感染,引起較高的死亡率。
2.1 臨床癥狀
豬一般患上疾病,現象都會很明顯,整天躺著不太愛動,吃飯也不積極,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和急喘。急性病往往是發生在新患病的豬上,其中懷孕母豬和幼齡豬較多,患病豬往往出現急性呼吸困難,病情嚴重時會舌頭突出,口鼻處出現沫狀物,發生腹式呼吸,腹肋部快速起伏,時有痙攣性咳嗽。在剛發病的時候很難察覺,一旦豬的抵抗力下降到無法與病原體抗衡的時候,這時候現象會極為嚴重,體溫會很快升高,變得很嚴重,需要及時救治。
2.2 防治方法
預防,對于目前養殖場大規模養殖的具體防護措施,只能是利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來預防發病率。要注意提高生豬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生豬的免疫能力,必須通過改善飼養條件來達到。豬圈要定期進行消毒,防止病菌在豬舍內長期存在、惡化,普通的消毒劑配合和科學的使用方法即可達到目的。養豬場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生豬來養殖,以免外來生豬從外界帶入病菌。
治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療豬呼吸道疾病,但具體使用哪種抗生素要根據實際病情決定。霉形體具有抗藥性,長期使用單一抗霉素,后期容易失效,因此需要幾種抗生素交替使用。
除上述人造環境外,外界的自然天氣變化也會誘發生豬的呼吸道疾病。數據表明,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易發病,豬群斷奶日齡不同、營養不均衡,飼養時沒有做到全進全出等問題都容易引發疾病。
3 預防措施
病豬的復發率很高,尤其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要及時的做出防護措施。預防工作是管理的重點。外來新豬入圈前要進行病菌檢查和消毒,并隔離觀察一段時間。購入的商品豬,隔離期為15d左右,混群前還要進行檢疫確認健康。飼養豬群要保證提供足夠的營養,并做到營養均衡,提高豬的自體免疫力。投喂的飼料應保持正常品質,發霉、變質的飼料不能投喂,否則其中的霉菌可能致病或降低免疫力。豬舍要定期進行清掃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風,排除堆積的氨氣;通風的同時要保溫,以免低溫引發呼吸道疾病。
雖然沒有疫苗可以應對所有呼吸道疾病,但應對某類疾病的疫苗是可以作用的。i群要及時做好接種工作。能繁期和幼年期的生豬較易患病,所在豬仔1~3周齡時可以注射支原體滅活苗2mL,用來防止感染疫病,提高體內免疫力。6周齡注射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來減少斷奶后出現的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等疾病出現。
4 治療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嚴重的疾病,治療起來也特別困難。發現病情越早、治療越早,成功治愈的幾率越高。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呼吸道疾病就會從一次性損傷變為慢性病,更難有效的治療。有些能夠正常進食的小豬,治療起來相對的容易些,這樣就能在食物中添加治療的藥物,輔助治療。但是如果小豬無法進食,只能通過注射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養豬場可以定期對豬進行抗生素的藥物敏感試驗,以便及時針對敏感性豬肺炎支原體和細菌感染進行治療。
治療豬呼吸道疾病要根據具體病情選擇治療方式,堅持對癥治療為主,支持療法為輔,通過這種治療方式,不僅能消除病豬本身的疾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生豬的免疫力。目前在豬呼吸道疾病方面,具體的治療藥物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板藍根注射,它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復發,最有效的止咳專用藥有喘立町等。
5 結語
現如今,養殖場的大規模養殖最容易出現疾病感染,養殖人員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有效的防治感染病,這也是對養殖人員的一大挑戰。一旦豬患上疾病,治愈就相當困難,復發率特別高。如果發現有小豬患上感染疾病,一定要及時將豬隔離,集中治療。在秋冬二季,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和預防措施。秋天補注疫苗提高豬群免疫力。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預防,新豬入圈前要仔細檢查,對新豬的來源要謹慎。在豬舍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檢查,保持謹慎的態度,從根源上減少豬呼吸道疾病發生。
參考文獻
[1]蘭寧恒.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綜合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8).
[2]張愛勤.雞新城疫的診斷與防控[J].農技服務,2015(6).
[3]陳曉英.豬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6).
[4]夏道倫.豬呼吸道疾病的藥物預防與治療[J].獸醫導刊,2015
篇6
一、組織與領導
1、領導小組及有關人員職責 為切實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醫院人禽流感防治領導小組,全權負責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發后應急處理工作,辦公室設在醫務科。
2、領導小組所屬機構職責及組成人員 為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成立人禽流感防治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各個工作組根據職能確定人數,并結合實際進行增減。
(1)人禽流感防治辦公室:具體負責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報情況,落實上級精神。
(2)醫療組:負責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診斷、治療指導工作,參與和組織疫情處理和技術服務工作。
(3)護理組:負責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個護理工作。
(4)專家組:負責全院人禽流感防治的技術指導和會診、排查。
(5)院前急救小組:負責發熱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隨時聽從主管部門及衛生局的調遺。
(6)物品供應小組:負責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設備、防護物品和藥品、衛生材料的供應。
(7)醫護人員防護小組:負責全體醫護人員和社會群眾的防護工作,對職工和社會群眾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8)后勤服務小組:負責醫護人員的生活、飲食等后勤服務
(9)健康宣傳組:積極穩妥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宣傳工作,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3、對領導小組和所屬工作機構的要求
(1)對領導小組全體人員的要求是頭腦清晰,決策果斷,指揮有力,措施得當,安排周密,行動迅速,緊張有序,確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
(2)對辦公室和各個小組的要求是必須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和領導小組組長的命令,做好本職權范圍內的各項工作。
(3)遇有突發疫情,應立即進入戰備狀態,各組組長、副組長要保證24h通訊暢通,確保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4)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及時掌握國內外人禽流感防治信息和國家對人禽流感防治的各種要求,嚴格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二、加強醫院人禽流感的預防
1、醫院成立人禽流感防治知識培訓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制定培訓計劃,并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使廣大醫護人員掌握最新人禽流感診斷知識和防護標準。
2、加強對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宣傳工作。要求制定宣傳計劃,明確宣傳內容,固定專職宣傳人員。
3、深入開展人禽流感預防知識宣傳教育。通過深入社區、下鄉開設健康教育課堂、利用新聞媒體開辟專題欄目等形式擴大宣傳。
4、加強醫院人禽流感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的管理。將人禽流感防治知識宣傳教育作為各科室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要求廣大醫護人員利用自身行業的特殊性,向患者和社會群眾宣傳預防人禽流感疾病的知識。醫務科、護理部、預防保健科定期考核該項活動的落實。
5、在政府及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愛國衛生運動和科普知識宣傳等活動。
三、人禽流感疫情的監測、報告
1、疫情監測的分工 由預防保健科組織人員具體負責疫情的檢測與報告工作,實行“零報告”制度,由專人24h值班,嚴格報告程序。
2、疫情的監測與報告
(1)各科室對接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別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開展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一旦發生人禽流感疫情,應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日常監測資料,適當擴大檢測范圍和采集標本的數量。
(3)所有醫務工作人員,發現人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應立即報告預防保健科和醫教科,預防保健和醫教科及時匯報分管院長和院長,由預防保健科向衛生局匯報,不得緩報和瞞報。
四、人禽流感的綜合防治措施
人禽流感的防治,要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各科配合,積極救治,降低病死率,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減少發病人數的原則。
1、醫療救治
(1)醫院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前急救小組和人禽流感專家防治救治隊對疑似患者進行篩查,發揮我院中醫藥特色優勢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并做好醫護人員的防護工作。
(2)我院由發熱門診專門接診發熱及呼吸道感染患者,配備專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嚴格按照流程預檢分診,進行留觀,篩查。
(3)人禽流感門診和專病病房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人禽流感診療方案(試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和《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的要求對患者進行技術治療和消毒,同時要按照《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的要求,加強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和醫護人員的防護,防止發生醫院內感染。
2、流調工作和污物的處理
(1)結合衛生局及主管部門的要求,建立院內完善的疫情監測和流調網絡。
(2)發現人禽流感疫情,感染科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進行消毒噴殺,同時做好流調人員和消殺隊員的個人防護。
(3)對人禽流感患者要及時報告,及早隔離,積極治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預防性服藥、留檢,醫學觀察10d,必要時予以隔離。
(4)對感染患者排泄物、分泌物、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及時消毒處理,消毒可參考《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執行。
3、開展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加強醫院內部,尤其是食堂的衛生監督管理,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搞好門診、病區、工作區、家屬區的環境衛生,開展消毒、滅蠅工作。同時,教育職工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科學飲食、合理飲食。
五、保障措施
1.藥品保障 藥學要保障應急預防性藥物、抗病毒治療和對癥治療藥品、消殺藥械、檢測試劑等藥物,對藥品采取專門貯備、專人管理、專病供應。
2、防護用品保障 根據臨床需求,購置防護服、防護口罩、防護眼鏡、一次性乳膠手套或橡膠手套、鞋套、長筒膠鞋、醫用工作服、工作帽、消毒墊、污物桶、消毒桶等防護材料。對防護材料建立專門倉庫,實施專項供應,落實專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應對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應與管理。由所在門診和病房護士長具體負責患者所有物品的專門管理、專門清潔和消毒。
4、經費保障 醫院撥出專項經費,用于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
附1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小組成員名單:
附2 各執行組成員名單:
附3 專職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上報人員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高社光
副組長:馬登斌 張恒云 王莉
成 員:楊曉慶 王曉敏 鄭素霞 林蕓 郝 紅 宋國平 劉建平 王一卓
辦公室設在醫務科
主 任:楊曉慶 王曉敏
成 員:侯麗娟 張巍 秦曉敏 李麗
附件2
一、疫情監測報告組
組 長:楊曉慶 王曉敏
成 員:侯麗娟 張 巍
二、疫情應急處置組
組 長:鄧志貞 李錦軍
成 員:劉建偉 龐書信 劉璐 賈軍峰 楊玉巧 楊琰 張興華 張琳 申萍 靳少敏 范慧娜 紀瑞芬
三、專家組
組長:張恒云 王莉
成員:楊曉慶 王紅霞 張雪峰 鄧志貞 鄭素霞 林蕓 陳學軍 蘆維國
四、護感組
組長:鄭素霞 林蕓
成員:鄧志貞 李錦軍 李靜 劉志霞
五、宣傳教育組
組 長:孫建峰 蘇希國 鄭嬌
成 員:李曉娟 成志新 馬伯龍
六、物資保障組
組 長:程金峰 宋國平 李永革 劉建平
成 員:蔚海亮 趙自若 孫育華 武 鑫
七、食品衛生監督組
組 長:蔣懷興
附件3
專職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上報人員
篇7
關鍵詞:高致病性禽流感;臨床表現;特征;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4-0021-01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臨床表現
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在1~7 d,人感染后通常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體溫大多在39 ℃以上,同時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此外,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癥患者還可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死亡。
2 流行特征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為患者接觸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實驗室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人類對禽流感多不易感染,但有的人抵抗力低,或者與感染源有著密切接觸的,可能被感染。
3 綜合防治措施
3.1 保持健康的生活飲食
不接觸、不食用死禽,購買禽類產品要去正規的有檢疫證明的地方購買;肉、蛋類等食用的時候要煮熟,還要做到生熟分開;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在家接觸過生肉后要及時洗手,在加工肉制品前也要洗手;保持室內的清潔,保持室內有順暢的空氣流通;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平常應加強體育鍛煉,加強自身的抵抗能力;不去疫區,盡量避免與禽類的接觸;在公眾場合打噴嚏、咳嗽的時候要用手遮嘴,若有不適的感冒癥狀要及時帶上口罩,盡快就醫。
3.2 做到“四早”
當發現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全身疼痛等疑似感冒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醫;對于那些疑似患禽流感的人,要及時報告給當地醫療機構和疾病防控中心;對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要避免與他其接觸,及時隔離,防止疫情的擴散;確診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要及時接受治療。
3.3 建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
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染源都在動物身上,特別是豬和雞,這就要求建立全面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建立主要是針對動物繁多的農村及活禽交易市場,要定期對動物的動態和疾病進行檢查,對于患病動物要及時救治,嚴重的就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死禽類流入市場;密切關注與動物有著密切接觸人員的情況,了解他們是否有感冒情況,感冒程度是否嚴重,是否及時就醫等。
3.4 加強禽流感的疫情監測力度
定期展開免疫檢測,對各類家禽及野禽進行檢測,加強動物檢測的基礎建設和防疫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疫情預報機制,對禽流感的發生要做到有預示的宣傳;發現疫情要及時,同時加強檢測力度,確定檢測范圍和檢測方法,爭取消滅病源,對于呈陽性的禽類應進行隔離,必要時做無害化處理,并關閉活禽交易市場。
篇8
夏季是各類消化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多發季節。如急性細菌性痢疾、霍亂、傷寒、經腸道傳染的甲型肝炎、致腹瀉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沙門氏菌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現就如何防治夏季流行病傳染病進行如下報道:
1 以下五種病最易于夏季流行,需要注意預防
1.1 中暑:盛夏預防中暑,就注意作業場所通風散熱,并及時補充體內水分和鹽分;露天作業者應盡可能早、晚出工,中午休息,防止烈日暴曬;外出行走須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以免受熱中暑。
1.2 痱毒:有些人炎夏好生痱子,搔抓后極易繼發感染,形成痱毒,產生化膿性癤腫。預防的辦法,首先要晝減少日光的暴曬,并保持居室通風的涼爽;其次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和刺激性的食品;其三是常用熱水洗澡,一旦生了痱子,可用艾葉、金銀花、馬齒莧各十克煎水洗患部。
1.3 腹瀉: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飯菜要加熱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養成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潔;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殺菌,又助消化,還能提高胃腸道抗病力。
1.4 乙腦:預防和控制流行的關鍵措施是滅蚊、防蚊。要清除垃圾、積水,徹底消滅蚊子寄生地;居室最好安裝紗窗,掛好蚊帳。注射乙腦疫苗也是防止乙腦感染的重要措施;以板藍根、鮮牛筋草煎湯代茶飲,也能起到預防乙腦的作用。
1.5 苦夏:苦夏是由于脾胃虛熱、不能適應夏季的熱天氣而引起的,主要癥狀為胃腸消化功能減退,如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胸悶不適、貧血清瘦等。預防措施,首先應注意膳食調整,做到飲食清淡,少吃多餐,及時補充水分;其次要保證睡眠時間,除夜間睡好外,最好每天午睡,使大腦和機體得到充分休息,借以養神健身。
2 入伏以來,各類傳染病在高溫的肆虐危害人們健康
提醒嚴加防范。
2.1 病毒性肝炎:甲肝患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極少轉為慢性或重癥肝炎,一般愈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壯年和老人為多,其中孕婦和老年人發病病情嚴重且病死率高。總體看要比甲肝嚴重,愈后較差。
2.2 急性菌痢:中毒性菌痢易發生于2至7歲兒童,多為高熱腹瀉或無腹瀉,表現為驚厥、嗜睡或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口唇發紺、皮膚發花、血壓下降及意識不清。癥狀相似莫將腸癌當痢疾、無腹瀉小兒中毒性痢疾更兇險、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細菌性痢疾的防治、細菌性痢疾的注意事項。
2.3 乙腦(全稱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性起病,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脖子發硬等。病程發展到第3到5天會出現驚厥或昏迷,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2.4 傷寒和副傷寒主要表現為持續發熱,還可能有胃腸炎
的表現,如惡心、嘔吐等。還可能出現神經、精神系統的中毒癥狀,表現為淡漠、不愛說話等。
3 我們自身應從以下5方面做好預防措施
(1)嚴格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的飯菜、水果等,不貪食冷飲,不亂吃零食,生吃瓜果要洗凈削皮。
(2)養成飯前便后、外出歸家和拿過錢鈔后洗手的好習慣,洗手要用堿性肥皂洗,用流動水沖凈。不要公用毛巾,定期對毛巾進行清洗消毒。
(3)保持室內外清潔,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室內地面若干燥可潑灑些干凈的水,保持室內空氣清鮮。
(4)要搞好室內外衛生,搞好糞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溝,消滅蚊蠅孳生地,消滅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5)做好防蚊措施,夏季不可貪涼,不可在室外露宿,防止蚊蟲叮咬。蚊蟲叮咬的地方禁止用手撓,防止感染。
4 討論
隨著夏季的來臨,人們的社會、生產活動增加,進一步加大了以霍亂為重點的腸道傳染病,以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瘧疾、乙型腦炎等為重點的鼠傳疾病和蟲媒傳染病以及肝炎、結核、血吸蟲病、麻疹等重點傳染病疫情發生和傳播的機會。在部分艾滋病流行的重點地區,面臨著降低艾滋病病人病死率的艱巨任務。這里從醫學角度告訴您如何預防、治療傳染病,提高人們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
防治呼吸道傳染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流腦患者處理、預防和注射流腦多糖菌苗時機、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特征和防治措施、百日咳的流行病學及防治、猩紅熱的流行病學及防治、警惕結核病卷土重來。預防“非典”加強公共場所消毒和個人防護、預防呼吸道感染保障自己的健康、春季麻疹防治、腮腺炎的中醫辨證分型治療、非典型肺炎的臨床和流行特點。
預防疾病猶如對敵作戰,要講究工作策略,慎選預防措施。只有在正確的預防策略指導下,采用合理措施,才能達到預期的預防效果。策略著眼全局,措施立足局部,二者密切相關。不考慮措施可行性所制定的策略,則策略會落空;而僅憑局部經驗,缺少策略指導的措施,其效必甚微。現以天花全球消滅的經驗為例,加以說明。
篇9
【關鍵詞】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過敏性休克;搶救;體會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008-01
鹽酸林可霉素又稱潔霉素,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骨髓炎、關節和軟組織感染、膽道感染及敗血癥,對一些厭氧菌感染也可應用[1]。由于其價格低廉,又不需要做皮試,故在臨床應用廣泛,中小基層醫院把它作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近年來有關林可霉素注射液不良反應的報道日漸增多。筆者在臨床工作中,遇到1例病人因靜滴鹽酸林可霉素后導致過敏性休克的發生并搶救成功,現報告如下。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8歲,因發熱、咽喉痛于2012年11月12日來我院就診。查體:T37.5℃,P88次/min,R20次/min,BP136/84mmHg,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血常規:WBC:12.5×10 9/L,診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患者既往有磺胺類藥物過敏史,但對青霉素無過敏。給予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8g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緩滴(50滴/分鐘),約3min左右,患者出現胸悶、煩躁、口唇發紺、呼吸困難,查體:神智不清,面色蒼白,口唇紫紺,四肢濕冷,心率140次/min,脈搏細弱,血壓測不到。立即停用該液體,去枕平臥,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同時迅速給予0.1%腎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靜推,同時予多巴胺10 μg/(kg?min)靜滴,4min后患者癥狀逐漸緩解,神智恢復,口唇發紺減輕,心率96次/min,血壓升至90/60mmHg,大約40min后患者完全恢復正常。繼續觀察6 h后無不適癥狀,在家人陪伴下返家,隨診2 d無后遺癥。
2 搶救流程
2.1立即停用引起過敏的藥物,同時保持靜脈通暢,必要時開通兩組靜脈通道,以便搶救用藥。
2.2腎上腺素及糖皮質激素的應用:立即給予腎上腺素,成人0.5~1.0 mg/次,皮下或肌內注射,小兒酌減,根據病情3~10 min后可重復應用。同時給予糖皮質激素應用:地塞米松成人10~20 mg/次,iv,以后可予氫化可的松200~300 mg靜脈滴住,小兒酌情減量。對呼吸心跳停止者在人工心肺復蘇同時仍應同步應用上述藥物。
2.3保持呼吸道通暢及給氧:無明顯呼吸道阻塞癥狀者經上述用藥后,可同時給予高流量吸氧;對呼吸道阻塞癥狀明顯,經上述用藥及氨茶堿等解痙平喘治療后,呼吸困難不能緩解者,應立即氣管插管或切開,以迅速解除氣道梗阻癥狀。
2.4其他抗休克及抗過敏治療:經腎上腺素等處理后血壓回升緩慢或不穩者,可給予多巴胺5~10 μg/(kg?min)緩慢靜滴維持,并輸液擴容。其他抗過敏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10 mg,im,鈣劑酌情應用等。
2.5一般處理:包括對癥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心跳、血壓及尿量的變化,同時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
3 結果
本患者在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當下就迅速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終被搶救成功,經過6 h留院觀察,無異常出院,隨診1~2 d無后遺癥發生。
4 體會
4.1腎上腺素及糖皮質激素是搶救過敏性休克成功的關鍵
過敏性休克多是由免疫活性物質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導致血液中組胺、緩激肽等炎癥介質過多引起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同時可伴有喉頭水腫、氣管痙攣、肺水腫等。腎上腺素是α和β受體激動劑,具有興奮心臟,收縮血管,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氣管痙攣的作用,因此能迅速緩解過敏性休克出現的心跳微弱、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危急癥狀[3]。而糖皮質激素能抑制免疫反應多個環節,也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重要藥物。這兩種藥物早期應用是搶救過敏性休克成功的關鍵。
4.2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一般患者經及時應用腎上腺素及糖皮質激素,輔以其他抗組胺藥、支氣管解痙藥、吸氧、抗休克等對癥處理,休克癥狀多可緩解。但對有嚴重呼吸道阻塞癥狀者,及時的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
4.3 高度的責任心、嫻熟的專業技能及基本的搶救設施是搶救成功的保障
雖然林可霉素的不良反應一般出現在胃腸道反應[4],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偶可發生白細胞減少或黃疸,也有過敏反應,多可見皮疹、瘙癢等;快速滴注時[5] 可能會發生低血壓甚至心跳、呼吸停止,導致過敏性休克,數分鐘至數小時即可能死亡。因此,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熟練掌握過敏性休克的診斷及搶救程序。在用藥前要詳細詢問病史及過敏史,對青霉素、磺胺等藥物過敏者,應盡量避免使用該藥物。用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控制滴速,做好必要的搶救準備,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分秒必爭進行搶救。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5.
[2] 吳景時.藥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86.
[3] 邢淑慧.如何防治藥物過敏反應[J].中國醫藥導報,2006,44(24):94.
[4] 譚海峰,劉曉萍.林可霉素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分析.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3,1(1):18.
[5] 陳蓮珍,韓守智.林可霉素的不良反應和防治措施.中國藥學雜志,2002,37(3):230-231.
篇10
關鍵詞:兒童;體檢;分析
【中圖分類號】R1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065-01
學齡前兒童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體格的增長、組織器官的增大及功能的成熟都需要健康的體格和體質,疾病防治措施不力將對其終身健康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對2010年諾江鎮轄區幼兒園秋季入學體檢3964名兒童的體檢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以了解本鎮學齡前兒童的健康狀況,并為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對2010年諾江鎮轄區9所幼兒園的3964名入園(托)學齡前兒童進行了健康檢查。
1.2 方法:我院組織兒保、內科、口腔、外科、檢驗、護理等專業技術人員12人,經過統一培訓,采取集中對每所幼兒園的兒童按規定的內容進行統一的健康體檢,入園入托兒童4164人,共檢查3964人,體檢率為95.20%,因此,本資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結果
2.1 患病情況:3964名兒童中,健康兒童2815名,占71.01%;檢出各類疾病和缺點的兒童1149名,占28.99%。
2.2 患病種類:3964名兒童中,患疾病情況依次分別為齲齒389人,占33.85%;貧血302人,占26.28%;上呼吸道感染168人,占14.62%;扁桃體炎156人,占13.57%;視力低常53人,占4.61%;腹股溝斜疝20人,占1.74%;乙肝表抗可疑或陽性10人,占0.87%;其它疾病和缺點人數51人,占4.43%。
3 討論
通過對3964名兒童體檢,疾病及缺點檢出率為28.99%,雖較2009年我縣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但兒童健康問題仍不樂觀,令人擔憂,應引起重視;同時應加強對兒童群體和個體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達到保護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3.1 齲齒:本文資料齲齒的發病占33.85%,調查對象雖為學齡前兒童,但若牙齒硬組織遭破壞可影響恒牙萌出,防治不當可向縱深發展,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膿腫等[1],嚴重影響兒童整個身體健康。因此,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齲齒應列入幼兒園的重點衛生宣傳指導內容,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限制糖類食物的攝入。
3.2 貧血:本病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認知能力和降低細胞免疫功能,是目前我國兒童保健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本文資料貧血占 26.28%,主要是存在喂養誤區,很多兒童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和家長花錢買保健食品而忽視基本營養素的供給。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加強合理喂養,改善飲食,保證微量元素鐵的供給,指導患病兒童正確用藥和積極防治腸道寄生蟲疾病。只有徹底控制好這類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降低機體抵抗力的疾病,才能真正提高兒童的健康水平。
3.3 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體炎:檢出率分別為14.62%、13.57%,主要因兒童本身機體抵抗力較低,抵御天氣變化能力較弱,若不注意保暖及體格鍛煉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患病后應積極治療治愈。
3.4 視力低常53人,占4.61%。若不及時干預及治療,可導致視力屈光度發育異常,導致弱視、遠視、近視發病率增高,影響兒童一輩子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這與很多兒童不正確用眼、室內活動時間延長、電視機電腦普及等視覺負擔加重和缺乏眼保健知識有關[2]。因此,應加強宣傳正確用眼及眼保健知識。
3.5 其他。體檢中還查出部分腹股溝斜疝、佝僂病、先天畸形等疾病,雖然人數不多,但這部分兒童的生長發育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畸形還給孩子帶來了生活和行動不便。因此,在管教方面要給予特殊關照,協助家長做好康復咨詢工作和配合矯治。
3.6 針對體檢中部分“包皮過長”的男童,指導家長和幼教人員的衛生宣教工作,防止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尿垢沉積,引起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結石等。發生感染時應及時治療,泌尿系統結石在有醫學指證的前提下適時選擇最佳手術時機。
4 建議
4.1 教育部門應協同衛生執法部門加強對托幼機構監管,督促各幼兒園按照《四川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完善各種必要設施,為兒童營造一個衛生、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4.2 各托幼園要按要求配備保健醫生,認真落實幼兒園保健管理制度,按常規積極做好衛生保健工作。
4.3 各幼兒園保健人員要加強兒童衛生保健知識宣傳力度,促進廣大家長及幼兒老師關心和重視兒童健康發育,培養兒童的自我生活能力,安排規律生活,養成良好生活和衛生習慣。
4.4 開展白托的幼兒園要進一步加強對幼兒園的兒童膳食及營養的管理,定期營養評估,制定符合兒童特點的食譜,在保證兒童生長發育所需各種營養素的同時飲食多樣化,加強體格鍛煉,以減少兒童其他營養性疾病的發生[3]。
參考文獻
[1] 石淑華主編.兒童保健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