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課堂教學范文
時間:2023-05-15 15:4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診斷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堂教學;底線;問題和現象;優化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1-0013-02
課堂教學是教師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品質就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品質,練就高超的課堂教學技能,形成較高品質的課堂文化、教學風格,不僅能夠創造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更能給教師生活帶來無盡的快樂。反思課堂,學會診斷,是優化課堂、提升課堂品質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以下角度來反思我們的課堂。
一、反思是否違反課堂教學的底線
浪費時間。要充分保證40分鐘的教學活動時間,盡量避免因個人因素、突發事件等狀況占用教學時間。筆者認為,除關系到學生安全等重大事情之外,教師均可根據突發狀況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機智處理教學之外的問題,切忌顧此失彼,浪費大部分同學的時間。
目標不明。教師必須清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圍繞“目標”展開各個教學環節,不能因為渲染某個形式、某個特色、某個手段或追求一種時尚、新穎等忽視教學目標,做一些無用的教學設計,即脫離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
準備不足。俗話說:“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做好課前準備,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教師應從教師因素、學生因素、上課環境、媒體設備、教學設計等多角度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掃清障礙、預測生成問題,滿懷自信走進課堂,展開課堂教學。
雜亂無章。好的課堂應脈絡清晰、重點突出,環節緊湊,過渡自然。切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違背事物發展規律,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生拉硬拽,牽強附會,而使課堂呈現雜亂無章的局面。要追求順理成章、自然生成、感官舒適、節奏完美。
二、反思是否在追求課堂優化
巧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實際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是挖掘教育智慧,靈活巧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或做好鋪墊達到水到渠成,或借助電教媒體直觀介入,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動情過渡,或巧設問題探究突破等,重難點的教學往往是一節好課的精華所在。
切實把握“指導”與“探究”。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有機融合。新課程倡導民主、創新、探究、合作的理念,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準確掌握學生認知水平、探究能力,以人為本,設計教學環節與問題,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幫助與點撥,既不能使學生對探究問題望塵莫及而無從下手,又不能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包辦代替。總之,指導要恰到好處。
面向實際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任何一份教學設計都有它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必須依據當下的課堂環境、針對學生現狀進行設計。學生實際是第一要素,教師往往希望針對某一教學內容有一個省勁而高效的教學方法而受用終身,這實際是不可能的。 其次還有教材實際、教師實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經驗、能力、智慧、觀察等來創新自己每天的課堂。
實現“師”、“生”、“本”的心靈對話。課堂是交流,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交流,教師是促進三者實現交流的主導者,也是學生與文本實現交流的媒介,深層次的交流是心靈的對話,感悟到精髓,觸摸到靈魂,走進彼此的心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
讓課堂情感飛揚。現代課堂不僅僅是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體驗、心智培養的過程,好的課堂應該讓情感飛揚,讓大家帶著激情參與學習活動,這才是有靈性的課堂,有活力的課堂。在這里,教師有一個用心調控、因勢利導、適時收放的艱巨任務。
電教媒體使用恰到好處。電教媒體是現代課堂的硬件標志,它能夠很好的優化課堂。但須明白,電教媒體的使用原則是優化教學,切忌為了用而用,忽視其手段作用;其次是教師應具備熟練應用的技能,并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提高自己運用水平,與時俱進,才能發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挖掘整合課堂資源。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很多,需要老師開動腦筋,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如家長、教師同伴、學生同伴、聽課教師等人力資源,如教室環境、教具、學具、多媒體設備等物質資源,還有師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結構、感彩、心理品質等,教師須善于整合、挖掘,為課堂之所用,創新、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長久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技巧,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我學習的技能,多一些“漁”的教學,少一些“魚”的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能力基礎。
練就獨特的教學風格、高超的教學技能。如何讓自己的課堂獨具魅力、生機無限,那就是努力做一個具有獨特教育風格的老師,做一個具有高超教學技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勇于探索,敢于實踐,讓自己的教學特長漸趨完善,彰顯自己特殊的教育才能,形成風格,與學生一起享受獨具魅力的課堂。
篇2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診斷;策略
物理學科具有理論性、邏輯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在教學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不再枯燥、單一,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解決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仍是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
一、參考教學目標進行診斷
在新課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師開始注重三維教學目標的設定,即從明確知識、教學方法、價值觀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速度知識內容時,教師設置的三維教學目標可能會是:在知識方面要求學生理解速度概念,能進行簡單的速度計算和單位換算,明確變速直線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特征和區別。在教學方法方面是利用游戲刺激學生掌握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并通過動手實驗掌握測量物體速度的方法。在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團結協作精神。如教師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分組,并進行兔子跳比賽,選出最后的獲勝者。在比賽開始前,教師應該先提出問題“如何判斷學生兔子跳的快慢”,然后讓學生自行設計解決方案。在游戲結束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解決方案判斷哪一組學生跳得最快。認真分析會發現,該教學設計的優點在于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不足之處就是教師應該在游戲開始前,就引入速度概念。該游戲的順利開展必須依托在相同路程的基礎上,這樣就忽略了不同路程下的速度計算,并不能讓學生掌握綜合的速度計算方法。由此可見,參考教學目標進行診斷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教學診斷策略。
二、參考教學設計進行診斷
學生的思維是不斷變化的,教學課堂不可能會按照教學設計有序地進行下去。這就意味著教師應該對教學課堂中發生的問題能夠提前判斷,并進行及時解決。
如在進行慣性實驗教學時,教師可能會設置兩個實驗引出物體慣性這個概念。第一個實驗是將薄木板放置在裝滿水的燒杯之上,然后用木棒敲擊放置在薄木板上的生雞蛋,會出現什么現象。第二個實驗是用直尺敲打摞好的象棋棋子的最底層,讓學生猜想會出現什么現象。教師進行實驗,并總結出慣性定律之后,就會詳細講解慣性現象,并根據牛頓第一定律進行受力物體的分析。然后列舉出生活中有關慣性的現象,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并在課堂的最后設置相關練習題,鞏固學生學過的慣性知識。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個教學設計是很成熟的,在課堂的開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在課堂的最后還能鞏固學生記憶。在實際實踐之后,發現課堂的教學目標并沒有達到教師的預期。在設計該教學時,教師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課堂導入階段的兩個實驗是有關固體的慣性試驗,而慣性是存在任何物體之中的。這樣會使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氣體和液體的慣性是怎樣表現出來的。總的來說,實驗設置的不全面是該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由此可見,參考教學設計進行課堂教學診斷也是一種直觀的判斷方法。
三、參考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診斷
課堂教學問題發生的主要表現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課堂上學生的真實反應做出診斷。若教學課堂學習氣氛不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那么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講授大氣壓知識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進行氣體壓強的實驗。有的教師可能會進行覆杯實驗,即先倒置用不吸水硬紙板蓋住充滿水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然后倒置用不吸水硬紙板蓋住充滿大杯水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最后在保證硬紙板與玻璃杯中的水之間沒有縫隙的情況下,再倒置玻璃杯,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通過三個實驗,學生會發現在第一個實驗和第二個實驗中,硬紙板會掉落,水也會灑出。而在第三個實驗中,硬紙板并不會掉落,水也不會灑出。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出大氣壓的概念。實踐證明,實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但是在該教學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學生看完了實驗仍不理解大氣壓產生的條件。這主要還是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了實驗結果上,并沒有關注其他現象。由此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診斷教學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從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的各個環節入手,診斷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這不僅是新課改深入推行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初中物理教學體系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優化策略
現代社會的新思想影響下,很多教師和家長都逐漸重視起學生的學習。而高中作為學生的學習階段,教師需在在這個時期里,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對學生的良好學習能力進行鍛煉。 在高中教育中,高中語文能夠很好地培養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并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并不是很重視,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這時候需要語文老師做好引導,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激發出來,并培養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必須重視高中語文的教學,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建立出一個高中的語文教學診斷標準體系,以此來考核語文老師的教學質量,保證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高中語文教學實況
無論是現在的高中學習中,還是以后在高考中,語文學科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些年來新課程在不斷的推進,語文教學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個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教師在教學時在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學習時還是使用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 很多學生遇到一些需要記憶的重要文章、經典詩詞,都是在重復記憶,這樣很難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足夠的興趣,學生對于語文知識被動的記憶,盡管可以學習過程中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長期下去對學生的學習并不好,對未來的語文教育發展更沒有益處。全國各地的語文教學在方法和質量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各個地方在教育方面并不均衡,沒有標準的教學診斷,使語文教學進入這樣一個情況中。 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上怎樣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科學引導,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合理高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掘出來,這是以后研究語文教學的重點方向。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
(一)建立課堂教學服務意識
高中語文課堂不斷推進教學診斷,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逐漸將教學診斷融入進來。 在這其中,首先要語文教師先樹立起教學服務的意識,對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考核診斷,找出自己在課堂教學上出現的問題并做出改善,將教師應該有的教書育人服務意識樹立起來,保證高中語文課堂診斷成功實行。 課堂教學的生態系統由很多要素之間的聯系所組成,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課堂組織結構,課堂組織結構能夠有效調節課堂教學生態系統。
(二)建立科學的考核標準
達到高中語文教學診斷的標準化目標,首先需要有能切實考核的一套標準,在考核的過程中能夠將語文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優勢找出來。 制訂考核標準時,確保其具有科學性質、權威性質、適用性質、理想性質。我國現在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地推進素質教育,在這個階段里,應該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將教師和學生的活力激發出來,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改善,來增加課堂教學的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 在這之前,首先需要制定出標準體系,并被所有教師所認同,然后達到教學診斷的標準化。對教師進行診斷,對課堂環節進行診斷,這樣能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正確評價。
(三)建立教學診斷
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占有很大比重,在進行課堂教學診斷時,不能對教師的日常教學產生影響,最好可以一邊完成教學任務,一邊診斷教師的教學質量。 在教師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這也是一種診斷的方法。建立出合理的機制,能夠實施標準化的高中語文教學診斷。
(四)建立診斷監督
診斷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建立出科學正確的監督機制,再加上嚴格的監管,使教學診斷實行下去。 首先對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的診斷進行監督,確保語文教學診斷實行,將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進行提升。 然后,監督教師教學診斷的結果,保證診斷結果沒有問題,將其中虛假的部分挑出來。嚴格的監管機制能夠將高中語文教學的診斷更加標準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能對學生未來的人文素養和學習習慣起決定性作用,診斷高中的語文教學,能顯著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采用正確的方法,應對高中語文診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并使用有效的解決方法來解決,以確保高中語文課程的順利推進。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使用診斷方法,將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進而提升高中語文的課堂學習效率。在未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 教師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尹達.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J].教學研究,2015,01:106-111.
[2]蔣明.科學開展課堂診斷有效促進教研教改[J].文理導航(上旬),2015,12:6.
篇4
一、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理論依據
葉瀾把評課過程稱之為“捉蟲”,并指出:“其實沒有問題的課堂是不存在的,有問題表明還有發展的空間。關鍵是要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勇敢地正視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把課堂上的問題作為一種可供開發的資源。”課堂教學自我診斷是教師研究學生,改革自己工作思路與方法,滿足并激發學生發展需求,從而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同步發展。通過課后的自我深度“臨床”診斷,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學會自我診斷的方法,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提升教師自我診斷的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學行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自我診斷案例的撰寫,也可以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學行為的能力,最終形成一定的自覺意識,并走上研究的道路。
二、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內容
第一次課試教
(一)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能說出Audrey Hepburn’s profile。
(二)從文章結構與內容入手,學習與掌握文中一些重點單詞、短語和詞組,并能完成一些練習。
1.用not only ... but also...來翻譯下列句子
1)他不但會唱歌,而且會跳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米莉不但個子高而且苗條。Milli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不但冬天去那兒,而且夏天也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錯:Not only you but also Tom are wrong. ____________
2.完成1――2段中的詞組翻譯:
1)世界的其他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哀悼……的逝世/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芭蕾舞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很年輕的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名成功的芭蕾舞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進入電影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奧黛麗?赫本演藝生涯中不同時期出演的影片或電視劇
Win an Oscar
Win a Tony Award
Some of the well-known films she acted in
Her last film
Only one TV series
4. 用所給單詞或詞組翻譯下列句子:
1)學生上課時應認真聽講。(while doing sth.)
Students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湯姆堅持認為他們已走錯路了。(insist... )
Tom _________ that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那部恐怖片中,他扮演一名兇手的角色。(play the rol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提醒我應該先完成家庭作業。(remi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 devote one’s time to... 這一詞組翻譯下列句子;
他把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項選擇:( ) 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time she had ___________ others.
A. to help B. helping C. helped D. to helping
6. 完成7―8段中的詞組翻譯:
a. 超出……的范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把她當作一個人道主義者來記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把她許多的時間奉獻給慈善事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被授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與……緊密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把……頒發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安寧地離開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生分組討論
Q1: Why do we call Hepburn an angel?
Because of her b_________, k___________, e________ ,etc.
Q2: What may we learn from her?
Put all our e_______ into our s_______ and w______.
D________ as much time as p___________ to charity.
On the blackboard
general introduction (Para.1)
early life (Para.2)
her acting life (Para.3―6)
her late life (Para.7―8)
【問題反思】
整節課,筆者以任務型教學為主,通過設置問題和不同的任務,來學習和掌握文中新的語言知識點,并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幫助學生能運用所學詞匯和語言點來了解Audrey Hepburn’s early life, acting life and late life。雖然是借班上課,但學生與老師的配合還算默契。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成功的地方是:1.能圍繞“以學論教――促進學生學習”這一目標來巧設問題,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理解課文中語言知識點;2.努力創設情景,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3.教學設計由易到難,科學合理,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比較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訓練。但筆者自己感覺不是很好,本節課里,趣味性內容確實不夠,活動形式有點單一。如果能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愉悅教學,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具有趣味性,就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而且,語言訓練活動層次不高,只有語言形式上的操練,達不到語言交際的層次,交際面有時過窄,很難訓練到全部,基礎差的學生往往答不上口。再者,這堂課容量確實大,詞匯量多,有點面面俱到,如何調整教學設計值得反思和探究。
【改進思考】
閱讀課第二課時是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本課時的語言知識就相關的話題進行表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先呈現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本堂課到底要學什么。然后圍繞一個話題,形成一條主線,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多說;另一方面,可多設計一點趣味性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活躍些。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我們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趣味性:主要表現在活動形式上要多樣化,多增加一些Group work。
2.交際性:語言知識點要在情景中活用,多鼓勵學生輸出。
3.層次性:要注意知識的拓展寬度和深度。
4.自主性: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機會和時間,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不僅要教,更需要導,做好引導,領航工作,要成為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第二次課試教
通過第一次試教及個人的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筆者對教學過程做如下改進:
由于學生在第一課時學習時已經對Audrey Hepburn的簡要一生大致了解,所以針對這節課的容量大,而且又要有效處理重要詞匯和語言點的教學,筆者對原導學案作了修改。首先,通過一個quiz(四道單項選擇題)來導入第二課時的新授。在此環節主要學習not only... but also...的用法。其次,通過Why did the world mourn Audrey Hepburn when she died?這一問題來引出本課的一條主線Because of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筆者圍繞beauty, actress, humanitarian這三個關鍵詞展開層層深入的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每個關鍵詞來引出與它相關的一些新詞匯和語言點。在這一環節,通過設計幾個Task讓學生來完成相應活動與練習。這樣,既達到了文章內容的講解,同時也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知識,避免了單純學習詞匯所帶來的枯燥與乏味。接著,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筆者設計了Let’s practise!環節,里面包含了兩個Level的練習。Level One是個詞匯測試題,主要測試學生根據首字母提示與句子意思填寫所缺單詞(所測試的單詞都是本文中的重要詞匯);Level Two是一個很有趣味性的游戲(砸金蛋),學生通過任意選擇一個金蛋,該蛋背后就會呈現相應的練習,練習形式比較多樣化,有詞形轉換、單項選擇、同義句轉換、完成句子、句子整句翻譯、改錯,等等。當然金蛋背后也有學生認為比較幸運的選擇,那就是No questions! 通過這種形式,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達到了訓練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目的。最后,筆者又設計兩個拓展性活動(Let’s have a discussion!):1.From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what do you think attracts you most?Why?2.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 通過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對人道主義的認識,加強道德感和使命感;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問題反思】
通過對第二次課的教學過程的改進,筆者這堂課上下來確實感到有不一樣的收獲。作為閱讀課第二課時詞匯教學模式的探究,教師一方面要把新詞匯和語言點滲透到一定的語境中去教學,另一方面要把“任務型”教學模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每個教學環節中真正地、積極主動地“動”起來。
【改進思考】
通過前面的改進,不僅提高了筆者自身的教學,而且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學環節設計的多樣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整堂課,筆者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有機地滲透了一些英語教學理念:1.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通過給學生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這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知識學習,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收獲
通過課堂教學的自我診斷,筆者清醒地認識了本節課的亮點,弄清楚了本課的問題所在。在自我診斷理論框架的指導下,教學的“診斷”由原來僅停留在對教學片斷的反思,到從整體教學設計與新課程理念是否合理、教學實施是否有效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診斷,診斷的質量得到了質的飛越。基于反思的課堂教學自我診斷不僅改變了筆者的教學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筆者的教學思想,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受益匪淺。
篇5
關鍵詞:目標;思維;教學;主體;教材;知識;課堂
醫學與教學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醫生治病救人,教師教書育人。醫生給病人看病,中醫的,則望聞問切,了解病人病情,作出診斷,然后對癥下藥。教學也一樣要講究因材施教,但如果教師缺乏必要的診斷技術、診斷理論,就像盲人摸象,定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知識建構,教學效果是一個相對滯后的非全顯性的評價體系,造成了教師沒有足夠時間觀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不重視課堂診斷。你的教學是否是“有效教學”,你的課堂是否是“高效課堂”,我們也不妨來望、聞、問、切一番,從不同維度給自己的課堂教學“把把脈”。
一、目標的完成度
這是備課、上課的出發點,也是反思教學、診斷課堂的落腳點。有的課片面追求教學進度,急功近利,或按部就班,或擇其所好,以完成教師自己預期的任務為唯一目標――先把自認為該講的講完再說,而全然不顧學生是否吸收、能否消化。有的課片面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活動頻繁而熱烈,又是小品,又是游戲,又是聽音樂,又是看錄像,但一堂課到底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師生雙方都不甚了了。一個是“趕場”,一個是“作秀”,一種是為教學而教學,一種是為活動而活動,顯然是走向了兩個極端,背離了課程改革的方向。
二、思維的清晰度
這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也是聽一堂課的關鍵印象,可以通過精心構思的教學方案、簡潔明了的板書設計等體現出來。有位老師上《在“責任”中長大》,導入新課時,先用流行音樂SHE的《不想長大》和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中“想快快長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對比現場采訪學生是否想長大、為什么,采訪完以后沒有作任何點評即引入“成人”的含義,講解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其實導入非常新穎,但虎頭蛇尾,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理不出頭緒,抓不住關鍵,使學生思維無序地跳來跳去。思品課作為一門思辨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自身都把握不清,思維混沌,又怎能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的靈活度
課堂就是“現場直播”,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中,一些教師過分關注正確答案或預期回答,對于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思維碰撞缺乏教學機智,這不僅對能力培養不利,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使教學亮點成為教學敗筆。如,有位老師上《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在講解“合法收入”時,介紹了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然后就提問學生“你家的收入來源有哪些方式?”結果大部分學生要么說不知道,要么站著不吭聲,還有明確說“這是家事,不想說”,教師始料未及,只好草草收場。其實這里的確涉及隱私的問題,教師可以反過來表揚學生的隱私意識來緩解尷尬。
四、主體的參與度
這里指的是課堂上的“雙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雙方的課堂參與要有一個“度”的把握。某些老師,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有的主導作用得不到發揮,課堂上,該由老師講解之處不講了,教師失去了自我,成了學生的尾巴。新課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非讓教師由過去的什么都管變為什么都不管,任何真理,往前多走一步都會變成謬誤。別忘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材的熟悉度
思品課是唯一的開卷考試科目,強調“以本為本”,更需要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一些課,教學手段花樣翻新,活動形式層出不窮,尤其是某些多媒體教學使學生進一步遠離了課本,甚至一節課學生連書也不用翻一下,師生成了“課件”的奴隸。其實,實施新課程,更有必要充分利用、挖掘課本的資源,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借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潛能,不要讓傳統課堂又走向了“高科技污染”。
六、知識的內化度
思品課重在感悟,重在對教育目標的內化。只有當教育因素觸及學生心靈的時候,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
從而產生良性的內化過程。如,有位老師上《孝敬父母》,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給學生講: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學生只是機械地接受,難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果換一種思路,先讓學生回家調查:“父母在養育你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艱辛?
你給父母添了哪些麻煩?”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也許效果會更好。
七、課堂的幸福度
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是有效教學的“催化劑”,是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堅實情感基礎。讓學生享受幸福教育,讓教師享受教育幸福,是對師生的終極關懷。思品課教學不僅僅是關注“術”的傳授,更要站在關注“人”的高度上,在“道”上多作研究。課堂上師生的“微笑指數”“默契指數”、教學中師生的“信心指數”“投入指數”、還有師生成長中的“成就感指數”都是幸福課堂的源泉。例如,有的老師為了“嚴師出高徒”,總是吝嗇自己的微笑,甚至害怕微笑,得意于一句“老師來了”要比“狼來了”更加有效。相反,有的老師用微笑,讓“老鼠”愛上了“貓”,在微笑的課堂里,樹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培養了“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了“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了“人人動手”的條件,給予了“人人成功”的機會。
總之,一線教師要和醫生一樣具有通過課堂診斷“七度”脈
象,透過現象看本質,細微之處見真諦的本事,能用“十分”的智慧上出“十分”的好課,使課堂從“有效課堂”到“高效課堂”,再到“魅力課堂”,也使自己慢慢進入教學的理想境界,成為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師。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教學資源;高效課堂;積累運用;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114
傳統觀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與學生學習的結果,不重視學習的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發展為本,即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突出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新課程也明確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具體到初中化學怎樣實現這一重大變革,是本文試圖說明的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一、各種教學資源的綜合應用
1. 繼續傳統教具的作用
例如:元素符號的教學,把元素符號制成雙面書寫的卡片,正面寫拉丁文符號,反面寫漢字名稱,用漢字的偏旁去區分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氣態,固態,液態元素。其使用方便,幫助記憶效果好,是多媒體不可取代的。還有講解化學式讀法和寫法是也可以用卡片的方法進行組合任一種物質,這樣學生記憶的效果很好。學生可以隨時拿出卡片進行練習,達到不斷鞏固的目的,記憶的速度和永久度都不錯。
2. 充分發揮實驗器材的作用
化學本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主要分為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課本上的演示實驗要盡可能地根據實際情況去做,沒有的儀器,可以用其他儀器改組一下或者是進行多媒體動畫制作實驗。因為,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還盡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使學生有較多的動手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能很好地完成實驗現象和結論的總結。另外,可以開發家庭小實驗,家庭實驗可以把課堂教學延至課外。這樣可以是學生不受課堂約束自由的發揮,并鞏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以及個性思維的發展。
3.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
幫助學生從感性向理性認識過渡。化學中的微觀世界是很抽象的,比如說在講原子和分子的時候,因為看不見,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微觀世界的動畫設計,例如:分子運動,物質的構成,電子的核外運動規律等。還有實驗現象不明顯的,例如:電解水實驗現象不明顯。但如果通過多媒體動畫實驗設計,效果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借助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理性的分析,并實現認識上的飛躍,效果不錯。而且,大屏幕可以節省課堂板書的時間,而增加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但是,大屏幕應該和黑板板書相結合,不能一味地依靠大屏幕,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比如進行邏輯推理的時候,應該是板書的,邊講解,邊引導學生思考,邊激發學生的思維推理能力。
4. 每節課課前要發3-5分鐘小試卷
教師在候課的時候給學生發3-5分鐘的小卷,基礎好的就做完,基礎差的盡力多做,但不要求一定做完。這個小試卷可以對上節課內容的一個鞏固和復習,也可以是對本節課的一個預習檢查。不同的課選擇不同。根據這個試卷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的結果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哪些得繼續鞏固,哪些得重點講,哪些可以略講。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達到堂堂清的目的,也可以督促學生課下去復習鞏固當天學過的內容。
二、更新教學觀念,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構建高效課堂
1. 備好每一節課
提高課堂效率的主渠道是備課,因而一定要把工夫實實在在地花在課前。認真用心去鉆研教材、整合教材;認真用心去分析學生的知識起點、知識經驗;充分考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認真設計,做好教案;依據教案,調動課堂氣氛,把課上好上活,上出效率,上出學生的興趣。
2. 上好每一節課
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抓好課堂教學,保證45分鐘的教學質量,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要質量,那怎樣才能上好每堂課呢?盡量要求自己做好如下幾方面: (1)在教學前要做好準備。為了保證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要恰當的選好一堂課所準備的內容,并精選好內容的多少及內容的生動性、豐富性。首先我們要自己對自己滿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2)語言要有條理,表達要清晰,教學目標要明確。(3)上課過程中一定要有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自己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還像傳統教學那樣,只顧自己講內容,不顧學生的反應,這樣學生肯定不能集中精力去聽,那效果就不會好,也就不適宜新課改的要求。(4)上課多讓學生答問題,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進行不定時的提問,這樣可以不定時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 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促進其智力發展、成績提高。因此,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差生往往缺的就是方法或學習方法不對路。這就要求教師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1)堅持課前預習,發現問題,并做標記。(2)聽課時要集中精力用心的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器官,養成耳、眼、手、口齊用的好習慣。(3)及時復習、記憶和鞏固;(4)獨立作業,反饋問題,解決問題于當天。
4. 適當的激勵機制
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黑板演練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拒絕相互抄作業,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進行相互監督,評比得分,一經發現學生抄作業小組扣分,及時進行批評,并嚴格處理。
三、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注意積累運用
如果說一個學生對某方面的知識發生興趣,那就是說他必須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并且有所體驗,感覺它有趣。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課外書,或利用網絡查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并寫好讀書筆記。目的是積累經驗,拓展知識,在運用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另外,平時抓好差生,因為我們平行班的基本都是差生。適當地請家長配合輔導,考試前做好充分、全面的復習,注意方法和效果等。
四、互補合作,資源共享
我們每個學校的同科教師都不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進行集體備課,借鑒各自的長處進行教學,進行更為便捷的、更為有效的教育活動。我們還可以自己動手把課本上有危險的實驗或抽象的實驗設計成動畫演示。例如:電解水實驗,能很清楚地看見過程,效果比實際的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題庫,可以隨時抽取所需要的試題,而且是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部分的試題,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篇7
[關鍵詞]體育課堂 教學評價 方法
[作者簡介]王發昌(1978- ),男,云南景東人,河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河南 新鄉453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6-0183-01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根據體育教師工作職責與體育教學目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系統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資料,對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要素、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對于體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優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完善體育教師專業素質,促進其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不同類型
根據教學評價在教師職業生涯中發生的時間先后,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第一,定位性評價。定位性評價也稱安置性評價,是指在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工作之前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確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初始水平,為教師明確個人專業發展起點,制定合適的個人專業發展目標,采取有效的專業發展策略提供依據。例如,每學年年初新任體育教師執教的公開課評價就屬于定位性評價。定位性評價一般通過課堂觀察來進行。第二,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也稱連續性評價,是指在體育教師課堂教學中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用來監控教師的教學過程,向教師反饋教學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改進和修正措施,進行補救性教學,最終確保教學活動不偏離預定目標。例如,每學期的期中教學檢查就屬于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一般采用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座談等方法。第三,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是在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工作之中進行的評價,它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診斷教師教學效果不佳的深層原因,并以此為依據“對癥下藥”。在形成性評價之后,教師采用調整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呈現順序和改換教學方法等多種措施進行補救。若教學效果仍然不佳,教學管理者就應該動用診斷性評價,進入課堂,調查診斷教師教學的深層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案。診斷性評價主要通過課堂觀察的方法來進行。第四,終結性評價。也稱后測,是指在體育教師某一階段的課堂教學工作結束時進行評價,主要目的是評定業績,證明教師具有某種能力或資格,或作為甄別和選拔的依據。例如,每學期或每學年度末的教學效果考評就屬于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一般采用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座談、學生成績分析等方法。
定位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組成了一個評價鏈(如圖所示)。目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定位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仍然不受重視;形成性評價很容易蛻化成終結性評價。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中,應強化定位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改善形成性評價。
二、主要內容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設計、實施、指導、管理、效果、教學基本功六個方面。具體內容如表所示:
三、基本方法
1.課堂觀察法。課堂觀察要求評價者深入體育課堂,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觀察,了解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獲得評價的第一手資料。課堂聽課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聽課前應明確授課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授課計劃,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明確聽課方式。課堂聽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評價者充當課堂教學的旁觀者,坐于教室或場地一角,觀察課堂教學活動;另一種是評價者參與課堂教學,可在教室或場地里四處走動,觀察或提問學生部分問題。三是必須完整聽完一堂課,切忌中途進入或退出。聽課過程中,評價者應力求融入班級群體,盡量將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減少到最小。四是應將聽課重點放在對教學過程和學生活動的觀察上,并盡可能對教學過程作完整的記錄。
2.座談法。座談可以直接聽取談話對象的意見,通過交流,獲取問卷調查得不到的信息。一次座談會的人數不宜太多,一般以5~8人為宜。座談有兩種類型:(1)提綱談話方式。調查者事先擬定談話提綱,座談時嚴格按照提綱上的問題順序提問,不得隨意對問題進行解釋。被調查者對問題不清楚時,調查者只能重復問題或按統一的要求做出解釋。提綱上的問題可以是封閉式的,也可以是開放式的。提綱談話方式的優點是具有針對性,效率高,方便調查者記錄。(2)自由談話方式。自由談話事先不列提綱,被調查者可對評價對象廣泛發表看法,發揮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雙方的主動性,從而得到提綱式談話無法獲得的豐富資料。但這種方式比較費時費力,也可能難以切中要害。
與問卷調查相比,談話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是一種社會交往過程,談話雙方形成了社會互動關系。因而,談話要求組織者有熟練的訪談技能,能很快與被調查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使調查對象暢所欲言,積極提供資料。
3.問卷調查法。與口頭談話比較,問卷法能夠同時對多人進行調查,具有省時、省力、省費用的優點。編制問卷是運用問卷法的關鍵。問卷中的問題可以是問答性的,也可以是選擇性和是非性問題。不論設計何種類型的問題,都要遵循下列要求:問題的表述要適合被調查對象,做到被調查對象填寫問卷時,一看就明白,無須附加任何說明;表述問題要避免引起不適當的聯想,也不要給以暗示;防止被調查對象對問題作模棱兩可的回答或理解;在問題的編排上應先易后難。
4.成績分析法。根據學生的成績分析來評價體育課堂教學,是一種間接評價的方法。學生學完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后,體育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是評價體育教學是否實現規定的教學目標的根本標準。
[參考文獻]
[1]樊臨虎.體育教學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赫興無.教學型高校教師評價體系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9).
[3]赫興無.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9).
[4]胡英清.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8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課程教學 問題導向教學法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9
Graduates' Class Teach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Ability Training
LI Li, SHI Kechao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as object, analyzes the ability of classroom training deficiencies exist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henomen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arget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as and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can train thinking ability,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help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a graduate student effectiv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隨著地方性高校研究生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戰略性轉變,大力發展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專碩”)教育已成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必然趨勢。以三峽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為例,從2011年開始專碩招生,到2014年專碩人數已占到該學科研究生的50%以上,發展非常迅速。然而,由于受研究生培養規模的限制,專碩專業課程設置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仍保持基本一致,并采用合班上課,因此,如何在課程教學中兼顧學術能力培養和應用能力培養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2014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也下發了《關于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討論稿)》,對加強課程學習在研究生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①鑒于此,筆者根據長期從事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積累的經驗,在客觀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基礎上,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改革方法。該方法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在不改變原有課程教學過程的條件下,只需對課程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即可開展,簡單易行。該方法應用于機械故障診斷課程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問題導向教學可以實現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應用、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1 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研究生培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學習,二是科研訓練。課程學習按照研究生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體系開展,課程體系一般包含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其中專業課程開設的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研究解決本專業相關課題的能力,為研究生今后的課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專業課程對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對本科課程,研究生專業課程具有更深、廣、新、專等特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對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然而,當前我校絕大部分研究生專業課程還是采用傳統講授教學模式,缺少針專業課程教學設計和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改革,導致課堂教學難以承擔對學生能力培養任務。②歸納問題和主要原因如下。
1.1 教學方法單一,壓抑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言堂”式講授的教學方法,對教師來說這種教學比較簡單,容易掌握和控制,只要把握自己授課內容即可。然而,研究生在專業知識方面已經具有一定基礎和實踐經驗,更希望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深入探討一些專門問題及其意義。單純講授教學必然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機會,加之課堂教學過程師生互動少,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2 理論實際相脫節,降低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從研究生視導反映問題看,研究生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理論與實際脫節,或偏實踐沒有進行理論升華,或偏理論沒有聯系實際應用,導致學生無法從課程學習中獲得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另外,許多專業課程理論缺乏前瞻性,授課內容大多比較陳舊,也是一種理論實際脫節的表現。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這種課堂教學必然使學生學習興趣缺乏,應用能力也無法獲得提高。
1.3 教學過程不足,制約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很多教師課堂教學講授較多,把“教”的任務完成了,但不給學生布置思考題、練習、討論題等課外學習內容,對學生“學”的任務沒有要求,忽略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顯然教學過程不充分,也是不完整的。學生不通過一定量的課外學習消化課堂知識,不應用知識研究解決問題,科研能力是得不到培養的。
2 問題導向教學法設計
針對上述研究生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一些學者們提出了各種改革方法,③④⑤⑥但多數方法需要對教學過程和環節進行較大改變,對長期形成授課習慣的專業課教師具有較大的挑戰,很難適應我校目前情況。鑒于此,本文提出“問題導向教學法”,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和優化,在最少改變目前課堂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1 教學法基本原理
問題導向教學法是以教師提出問題為中心,學生搜集資料、處理和整理文獻,通過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獲取和應用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目的。問題導向教學法不是一般教學中簡單的課堂提問,也不是例題、習題的講解,它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以問題為抓手,逐步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研究方法開展學習。問題導向教學法學習過程和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如果學生參與度一般,那么教學過程是“問題―探究―解決”; 如果學生參與度高,那么教學過程變為“問題―探究―解決―新問題”,并循環往復。由此可見,問題導向教學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學生必須參與,課堂圍繞問題展開教與學,教學重在讓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法具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作用。
2.2 設計與實施步驟
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法,教師需要強化問題意識,認真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把問題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問題導向教學可以遵從以下三個步驟開展。
(1)課前――設計問題。問題設計是問題導向教學法的核心,合適的問題首先應該具有一定深度,涉及某一課程內容本質,同時還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去研究;其次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多種手段;第三是問題的解答不唯一,但有最佳。因此,問題的設計階段不僅要求教師對專業課程內容非常熟悉,還要求教師有一定教學經驗,使課堂以問題為導向。
(2)課中――提出問題。問題提出是問題導向教學法的關鍵,它直接關系到應用問題導向教學帶來的效果,教師既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引出問題,又要讓問題思路伴隨教學活動,并隨時啟發、鼓勵和激發學生,創造探究問題的課堂氛圍,讓教學圍繞著相關問題展開。
(3)課后――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是問題導向教學法的重點,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更多內容和擴展知識需要學生通過課后作業掌握。因此,在課中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課后圍繞問題查閱文獻、開展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課堂發言、師生討論等手段,陳述思路和觀點,這個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鞏固課程學習和訓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3 教學應用與實踐
3.1 課程教學背景
隨著機械設備向高精度、大型化和集成化發展,機械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使機械故障診斷成為機械工程學科研究生的一門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機械故障診斷的基本理論,了解獲取機械信號的檢測技術,掌握正確分析、識別和判斷典型機械零部件運行狀態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診斷知識的更新及發展動向等。由于課程涉及診斷理論、檢測技術、信號處理等較多學科理論和技術內容,需要課程講授知識面廣、實踐性強。如果按傳統講授方法教學,很難在有限課時內系統全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必須對課程知識進行整合優化,采用科學教學方法,同時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才能完成課程教學,達到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
3.2 教學改革應用
自2012年開始,機械故障診斷課程教學引入問題導向教學法,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步驟,針對每一章節內容設計、提出和解決問題,通過三輪教學實踐,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緒論”和“機械故障診斷技術”二章的課堂教學為例介紹問題導向教學法的應用。
3.2.1 第一章,緒論
緒論內容包括機械故障診斷概念、機械故障診斷的內容、機械故障診斷的作用以及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及趨勢等,通過講授給學生一個本課程的大致輪廓。然而,由于機械故障診斷是伴隨科技發展和社會需要而誕生的一門交叉性課程,后續的理論和技術可能來源于機械動力學、機械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模式識別以及信號處理等不同學科,如果按部就班講授,很容易使學生感到頭緒繁多,知識凌亂,而陷入某一方面知識理解而忽視其他方面知識學習。因此,必須在講授課程時對內容進行優化設計,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抓住關鍵內容。
首先,設計問題為“如何理解機械故障診斷本質問題?”并將其作為緒論的副標題引起學生注意。然后講授課程時采用大量圖片和工程實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相同內容不同應用提出問題的一些重要概念,啟發學生思考故障診斷本質的一些術語,如故障的征兆、特征、識別等;在課程結束前,教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些簡單分析,指導學生從不同學科觀點說明問題,得到不同的合理解釋,增強學生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最后,將這個問題布置給學生課后學習,要求學生在下次課堂上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問題導向教學法實踐,發現課堂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從學生陳述情況看,學生通過解決問題鍛煉了思維、應用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些學生還把自己歸納的本質問題進一步發展,提出新的問題,在后續學習中加以研究。
3.2.2 第三章,機械故障診斷技術
本章內容包括機械故障診斷常用的振動診斷技術、油液分析技術、溫度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等,其中每一種技術涉及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知識都不同,教師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四次課,8學時)全面介紹這些技術是不可能的,因此,課堂選擇講授振動診斷技術和無損檢測技術,更多技術則通過問題導向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章設計問題是“結合自己研究方向掌握一種故障診斷技術(指課堂未講授過的)”。課堂教學在第一次課(2學時)后提出并布置給學生,教師講授振動診斷技術過程中,有意識啟發學生掌握故障診斷技術的關鍵問題,指導學生掌握如何學習其他技術;從第三次課開始就可以讓學生將課后學習成果在課堂上分享和討論,同學們通過對不同技術學習拓寬了知識范圍,學習和應用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通過上面二個教學實例分析可知,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思維、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研能力,增強課堂效果。通過課程教學實踐,學生反映很好,有2名學生在學習課程后還將研究成果整理后公開發表了研究論文。
4 結論
針對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中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問題導向教學法,探討了問題導向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實施步驟,通過在機械故障診斷課程教學的應用,取得良好效果,克服了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教學方法單一、理論實際脫節和教學過程不足等問題。實踐表明:在不改變現有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采用問題導向教學可以實現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應用、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師生互動,是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有效方法。
注釋
①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討論稿).2014.11.
② 韓李濤,陽凡林,王瑞富.全日制研究生專業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18:17-18.
③ 吳明作,楊喜田,趙勇,陳景玲,王謙.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生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7):50-51.
④ 郭琦,黃歡.研究生有效教學案例分析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59-61.
篇9
【關鍵詞】診斷學;教案;編寫
診斷學這門學科主要是論述各種疾病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方法,是臨床醫學課程的基礎課。其中學習好診斷學有利于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為了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首先就應該從老師如何寫好診斷學教案開始。在課堂上教師主要以教案為基準,同時也是老師在課堂上表演的劇本,教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通過實際經驗得出,要想寫好診斷學教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材、廣泛參與
診斷學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因此,只有熟讀教材,不斷深入研究教材,堅持以教材為基礎去擴展知識面。但是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吃透了教材,但卻是照抄照搬,沒有將重點和難點問題突出出來。好的教案是老師在熟讀教材過后,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重要的知識點提煉出來,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會更輕松,同時學生學習的時候也更容易懂。
比如說:在寫腋窩淋巴結診法課程教案的時候,教材中介紹的都是長篇大論,這樣不利于學生抓住重點,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必須進行總結精簡。通過老師的理解,在寫腋窩淋巴結觸診法介紹課程教案的時候,就重點寫觸診的順序與實際操作方法,即先觸診腋窩后、內、前壁,再翻掌向外,將受檢者外展之上臂下垂,觸診腋窩外側壁,這點需要重點寫;對于“季肋點”這是腎臟疾病的檢查方法之一,但此壓痛點易受肝臟及膽囊等病變的影響, 假陽性較多且物質特異性不強,實際操作難以掌握,臨床亦很少運用,因此教師在教案中可以略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可只作為補充介紹。
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腋窩淋巴觸診的順序,能夠很好的識別該癥狀。教案都是為組織教學服務的,內容需要齊全,但是又不能太過于詳細。因此,老師為了教案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在寫教案的過程中,老師不僅要以教材為主,還需要查閱其他資料來補充教案知識點,最終形成具有特色的授課內容。
二、注重形式,備課要素完整
教案和講演稿相比,都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文件。教案是根據教材的知識點而編寫的教學方案,它編寫的思路受到教學過程中管理邏輯的控制,它所起的作用就是為課堂教學組織管理信息。教案在內容上主要涉及的是組織性的項目。比如說在編寫診斷急性胃炎方法的教案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課后作業等內容都必須完整,并且內容凝練卻具有實質意義,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提高課堂學習的教學質量。
三、注重教學后記,保證診斷教學備課的實效性
為了保證教案的實效性,注意在上課之后撰寫心得體會。所謂的心得體會就是將上課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臨時處理的辦法、以及成功教學過后的感想、怎樣在以后的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寫出來。有時候為了老師更好的修稿教案,很多老師在教案的后面都留有寫教學心得體會的地方,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教案寫得都細致,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其他突況,從而顯現出之前教案的缺點。這樣通過寫教學心得體會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失敗或者成功的經驗記錄下來,再經過反復的思考,這樣對完善教案和提高老師應變課堂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老師在上急性闌尾炎診斷課的時候,假設患者說一直中上腹痛伴嘔吐,然后醫生在檢查患者的中上腹有壓痛。在教案中就忘了注明該患者麥氏點有明顯的壓痛、反跳痛,局部肌衛等,便提問學生,很多學生便認為是急性胃炎。讓很多學生在急性胃炎和急性闌尾炎上面產生了混淆,這樣的問題都是值得老師反思的。因此,寫教學后的心得體會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加強教案情景化設置,實現課堂互動
在寫教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教案情景化的設置,老師在編寫教案的時的心情一定要是在課堂之上,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需要考慮周全,較為清楚的明白教案的哪些地方學生會笑,哪些地方學生會思考,哪些地方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哪些地方學生可能會不喜歡聽等等。充分應用教案情景化設置,加強學生們對某些詞語的理解。然而老師不光要在教案中凸顯出情景化設置,還需要真正應用到課堂中。雖然課堂中突況較多,不能夠完全按照教案中所設想的那樣,但是情景化的想象可以鍛煉老師的思維,提高老師應對課堂的能力。
五、注重課堂開場白的編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一堂課的開場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它能夠讓你在學生的心中留下好的或者壞的印象,因此,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還需要精心編寫課堂的開場白,做到有新穎,能夠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說:在神經內科診斷學課被安排到下午的最后兩堂課時,學生們學習的勁頭已經被消滅了不少,而且注意力也降低了很多,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很難再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容易打瞌睡。因此,老師在寫開場白的教案時,可以寫:最后兩堂課來學習神經內科診斷學,不僅是對我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是對你們自己的挑戰,同學們你們有信息和老師一起共同戰勝這個挑戰么?最后兩堂課不算什么,對我們來說,只能算我們今天相見恨晚!這樣的開場白便能夠在課堂中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是教案情景化的產物。
六、注重設計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
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不應該僅僅拘泥于哪一種教學方法,應該不斷拓寬自己的思路,充分發揮想象力,只要是對課堂教學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應用。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方法,老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應該將其設計好,充分展示其中的優勢,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編寫教案的時候,必須嚴格根據教材課程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案,一般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實踐模擬、趣味引入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法必須根據所講的內容來制定,不可以隨便亂用。在課堂上提問有利于引起學生注意,更好的是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的進行思考,因此,老師在寫教案的時候,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進行準備,不可隨便提一些無關知識點的問題。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的藝術性,同時,其他教學方法也一樣,只要精心準備了,便能夠促進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七、注重典型案例編寫教案,增強教學效果
診斷學有利于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實踐診斷學屬于臨床課,重在實踐,沒有典型病例的講解較為空洞,同時也是無效的,這樣很難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編寫教案的時候,必須精心進行準備,選擇出典型的病例,并且在課堂恰好的時機里引入課堂教學,再通過精心分析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這堂診斷課所講的內容。
八、加強教案總結,突出教學重點
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教案最后的總結,這樣才能夠突出這堂課的重點,讓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能夠很清晰的明白哪個知識點屬于重點,從而有目的性的進行學習。在編寫每一節診斷課的教案時,需要注意分為詳細型和簡略提綱型。在剛開始備課的時候,必須熟讀教材,當熟練掌握了課程教學內容時,再進行提綱式教學小結。老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分析每一堂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然后再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總結,這樣才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每堂課的知識點。總之,診斷學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不僅要遵循一般教案的編寫原則,同時又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聞捷,黃才國,張軍,等.實驗診斷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1,6(6):614-616.
篇10
課堂教學 自我評價 教師專業發展
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教師評價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1]。教師自我評價是教師評價的重要形式,是傳統他人評價的有益補充,亦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評價的探索模式,旨在使教師通過不斷地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調整,最終得到自我提高,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師最基本的專業活動形式,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在課堂中成長,課堂教學評價一直是教師評價研究的熱點和難點。理論上,教師課堂教學自評應該是教師教學評價的最佳方式,只有教師最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最清楚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與困難。但理論與實際總存在差距,以教師教學自我評價為中心的基于內在標準的評價非常少見,教師教學自我評價的真正實現還有待時日。
一、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的理念
課堂教學自我評價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和教學評價標準,對課堂“教”與“學”的活動和效果進行現實價值和潛在價值判斷的過程。它具有反思、診斷,完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進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1.教師教學自評的出發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教學自評是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機制,是培養反思型教師的有效途徑之一,是當今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僅是其展示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的舞臺,同時也是他們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平臺。課堂教學評價應對教師教學活動具有導向作用,既要對教師教學進行測量和評估,還應該通過教師不斷的教學反思,定位角色,找出差距,診斷修正,實施轉變,直至自我完善。教師教學自評正是促進教師反思并使教師教學更為主動、積極的手段和工具之一,理應成為教師教學經常化、制度化的評價利器,并貫穿于教師整個職業生涯。
2.教師教學自評的落腳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中小學依然把學生學業成績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評定標尺,對教師教學的評價依然停留在知識目標的達成,即便有些教師關注到學生能力、智力的發展,但大多僅為點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引導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反思教學活動,修正教學失誤,實現教學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已成為教學評價亟待解決的難題。面對挑戰,教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除了測量學生掌握知識領域外,還要反思為學生認識、感知、體驗、探究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否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徑和獨特視角,以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生命世界,滿足學生個體成長需要。教學自評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學自評的最基本立足點。
3.教師教學自評的生長點:促進評價系統完善
我國中小學幾十年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表明,要素分解法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占據主流地位,課堂教學評價一般涵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師基本功等諸多要素,研究者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理論演繹法,先把各要素逐步分解成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最終形成課堂教學指標評價體系[2]。評價主體主要是學校領導、學科組長、同事、學生等,教師只是被評對象,很難發揮教師評價積極性。沒有教師參與的評價,教師將不會對教學改革付出額外的努力,完善評價系統只是空中閣樓。當今,教學自我評價作為一種過程性評價,已成為發展性教學評價新模式。教學自評打破教師已有的經驗和既成的慣例,去除教學的“經常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激發教師對教學評價的積極參與,對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具有極大促進作用。
二、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特征
教學自我評價為教師積極反思自身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提供了現實土壤,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并契合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它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1.反思性
教師自我評價與教師自我反省、自我監控和自我促進有密切的聯系[3]。教師通過收集有關自己的教學素材,對已經做出的和即將做出的結果及決策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剖析、反觀和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反思是教師自評的基礎,是教師教育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自評中反思,可有效增強教師反思意識,提升反思能力,規范反思實踐,詮釋反思結果,讓反思真正成為教師教學評價的自覺行動。
2.過程性
教師教學自評既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診斷的過程,更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過程。傳統教學評價強調靜止的、橫斷的終結性評價,而教學自我評價則強調動態的、持續的過程性評價。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僅發生在某節課的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反思,也貫穿于一學期、一學年乃至教師整個教學生涯。教師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能由初任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3.實踐性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環境的復雜性、原創性和動態性為教師教學和學生發展帶來契機和可能。教學自評是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再思考、反省、探究的一種行動研究。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和教學對象,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在實踐―反思―再實踐中構建個性化的自我教學模式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靈活使用。教學自評的實踐性不言自明。
4.診斷性
教師教學自評是課堂教學診斷的靈魂所在。課堂教學診斷不應局限在教師教學行為的審查,更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投放在學生學業成績上,使課堂診斷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兇。教學自評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做到適時反思、及時診斷、查找原因、調整修正,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這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訴求,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表現。為了課堂教學診斷更有依據和富有成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即教師在教學自評過程中跟進一套相應程序或工具,幫助教師有“據”可依,發展教師課堂診斷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技能。
三、發展性課堂教學自我評價標準與實施
教學自我評價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程序,采取多種辦法搜集評價資料,對教學能力進行自我判斷的過程。關于教師教學評價標準的探討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聽評課。在前蘇聯教學理論影響下,國內課堂教學評價從一堂課的標準入手,對教師運用教學理論和教學原則提出要求。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期,李秉德先生運用系統論觀點,提出教學七要素說,構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現代教學理論體系[4]。隨著教育統計學和教育測量學在國內得以恢復與發展,教育行政部門、科研單位和學校掀起了編制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熱潮。李蔚教授采用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編制出由教學目標、學生、教師、教材、教學方法5個子系統組成的“課堂教學評議標準量表”。量表簡便易行,為檢查和指導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一個初步的統一標準[5]。進入21世紀,有效教學研究為課堂教學評價增添了豐富的實踐范例。孫亞玲教授從有效教學視角提出由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能力、教學反饋、教學組織與管理構成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框架,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搭建了一個可供借鑒的參照系。[6]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教師教學評價改革的全面推進,要素分解法已成為當前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瓶頸。實踐表明,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層變革,亟需建構科學合理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7]。發展性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系統要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要求,適合本土國情,使其具有科學性和適切性;完善課堂評價系統,尊重和滿足學生需要,使其具有多維性和全面性;引導教師積極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使其具有實踐性和主體性。
1.自我評價標準:科學性和適切性的統一
科學的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標準應該反映教學的客觀規律,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價值觀,并能把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目前,教師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研究主要依賴一線教師自己摸索,鮮有大學及研究機構從事相關研究。由于一線教師的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對教學過程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局限,對課堂教學的自我評價尺度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完全依賴教師的主觀判斷,很難確定科學、合理的自我評價標準。改變當前課堂教學自評備受冷落的現狀,不僅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更需要引起大學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加強大學與中小學之間的合作,就新課改推進中的教學自評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將課程與教學專家、測量與評估專家、一線教師等組織起來,發揮各自優勢,通力合作完成教師教學自我評價標準的制定工作。
2.自我評價內容:多維性和全面性的統一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諸多要素組成的師生雙邊活動,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長期以來,我國課堂評價標準一直沿用要素分解法對課堂教學過程諸多要素進行賦值或等級評價。這種評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進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但面對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新課程改革要求,這一評價標準越來越顯示出一些問題和不足。教師教學評價改革應該建立在遵從教學規律的基礎之上,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以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來運籌,需要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的價值判斷。唯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正確引領,實現教學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進步的雙重功效(見圖1)。
圖1 教師課堂教學自我評價結構圖
(1)教師教學評價
教師教學評價的根本意義在于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師僅僅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要素是不夠的,還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尤其是學困生的轉化。因此,教師教學評價標準既要涵蓋教師課堂教學,還要照顧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教師教學評價標準中應該包括如下內容:課堂引入恰當,教學層次安排合理;教學內容準確,正確解讀教材;課堂結構完整,體現教學認知結構;課堂時間把握恰當,教學密度安排科學,不拖堂;課堂練習適中,講練結合,給學生預留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及時糾正和講解學生學習問題,避免重犯錯誤;教學內容要與生活相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課堂結束有小結,條理清晰,簡明易懂;關注學困生,照顧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全體學生發展。
(2)學生學習評價
以往的教學評價大多只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關心學生學習結果。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往往以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來代替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環境是豐富多彩和不斷變化的,學生學習不僅受教師“教”的影響,教學情境、教學組織、師生互動等變量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的“教”不能等同學生的“學”,“學習結果”更不能等同于“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的綜合評價可以從學生學習環境入手,評價標準中應該包含以下內容: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自然至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課堂教學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創新能力;課堂教學體現學生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學生學習過程中突發事件及其處理,優化學習環境等。評價學生學習既要使學生對學科更有興趣、更具創造力,還要關注學生能力、情感和態度的培養,使課堂教學評價最終落實在學生的“學”上。
(3)教學效果評價
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基本文化知識,關注個體生命價值,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不能空談學生發展,學生發展是有條件的,需要借助于教師指導。一節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更多體現在教學效果上,表現在教師能否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是否解決了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是否突出;多媒體和教具運用是否恰當;教學容量是否適度等。一節課程如果教學效果不佳,即便是再華麗的“精品課”、“示范課”,其本質上不過是中看不中用,多少有自娛自樂之嫌。
3.自我評價實施:實踐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參與程度。當下,中小學在開展教師教學自我評價過程中發現諸多問題,如中小學管理者對教師教學自評缺乏足夠重視,沒有采取相應的有效對策。雖然廣大教師對自評目的及作用有所了解,但不深刻、不全面;課堂教學自評缺乏相應評價標準;自評過程缺少專家學者指導;教師對自評內容模糊不清,對自評結果利用不佳等,這些已嚴重影響教師參與教學自評的積極性。教學自評是教師對教學活動不斷反思、調整、提高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如何引導和組織教師有效地開展自評,已成為開展教師教學評價的主要課題。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外在評價不容易把握教師的內在體驗和身心狀態,無法解釋教師教學的差異性和生成性。而教學自評恰恰可以發揮教師評價主體地位,使教師公正、客觀地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1)確定評價標準是實施自我評價的前提
標準是衡量事物具有某種屬性狀態的尺度和準則[8]。課堂教學自我評價標準是對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具體規定,是教師評價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的依據。沒有標準的評價往往會使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因此,在教師自我評價中,必須要有明確的標準,這些標準不僅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更重要的是為教師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實施路徑。本研究編制的發展性教師課堂教學自我評價量表由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效果三個維度,22個題目構成。量表在梳理國內外課堂評價研究成果基礎上,契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并結合教師訪談,經過多次修改而成。先后聘請課程與教學論專家2人,教育測量與評估2人,教研員3人,校長8人以及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小學教師18人參與量表的編制工作。題目采用Likert自評6點記分形式,1分表示教師對課堂教學自評的描述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對題目的描述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得分越多,表明教師自評分數越高。教師可以通過自評總分的變化感受教學質量的改進,亦可根據每個維度的自評分數審視自身教學不足,為課堂教學改進提供有力的佐證。教師通過自我評價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所在,調整改進,要比評價出一個結果更為重要。關注教學評價的自我反思功能,是有別于歷來教師測量與評定的新方向。
(2)教師培訓是實施自我評價的保障
教師課堂教學自評是一項極具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實踐活動,需要依靠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支撐。教師在教學自評過程中,可以借鑒自我評價標準,對教師教學狀況、水平加以整體判斷,亦可以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效果三個層面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各類指標,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挖掘原因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因此,為了使教師課堂自評得以有效地進行,就必須對自評程序和步驟加以系統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促使教師了解自評過程,掌握自評方法,解釋自評結果,提高自評成效,使教學自評真正落實到教師日常教學行為中。首先,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教學自評工作,創設良好的教學自評環境,確定合理的、可操作、適切度較高的自我評價標準,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自評,明確自評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自評結果不作為職稱晉級、個人獎罰的依據,使教師打消顧慮,用平和的心態剖析自己,及時發現教學不足,尋找個人“最近發展區”,避免出現自評高估的現象。其次,教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掌握恰當的自評方法和工具,遵循規范的自評操作程序,全面收集課堂信息,客觀分析教學活動,合理利用自評結果。同時,也要發揮領導、同事、學生及家長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讓教師在自評―反思―改進―再評價的循環反復過程中不斷地檢測自己,提升自己。這樣既強調教師在自評中的主體地位,又鼓勵教師之間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真正體現教學自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性評價,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試行)》的通知(教基[2001]17號,2001.
[2] 裴娣娜.論我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觀的重要轉換.教育研究,2008(1).
[3] 趙希斌.國外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比較教育研究,2003(1).
[4] 李秉德主編.教學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蔚.課堂教學效果的心理學評價方法.心理學報,1988(4).
[6] 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7] 劉華.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思路及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