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2-21 08:56:43

導語: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臨床醫生工作過程,從教學內容重構、模擬仿真教學、醫教深度融合、評價機制改革等方面對診斷學實踐教學進行有益探索,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打下基礎。

關鍵詞:產教融合;診斷學;實踐教學

診斷學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是實現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基本技能和臨床思維培養的必修課。診斷學的內容包括常見癥狀、檢體診斷、實驗診斷、影像診斷、器械檢查、常用診斷技術等,涉及面廣,實踐性強。近年來,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組基于臨床醫生工作過程,以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崗位勝任力為目標,對診斷學實踐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索,分析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正視當前醫學職業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開展了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

1診斷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脫節

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按學科體系構建,強調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沒有將工作看成一個整體、形成整體認識,表現為教學內容與基層臨床崗位要求脫節。問診教學成了常見癥狀的理論授課,盡管學生已熟悉問診程序,但對教學中的各種陽性癥狀往往也僅有書面知識,缺乏直觀感受[1]。通過檢體診斷理論授課學生熟悉了體格檢查操作流程,但即使是應用標準化病人、心肺聽診與腹部觸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等進行模擬仿真訓練,學生也只是獲得初步體驗。模擬仿真教學畢竟不是床邊教學,無法完全模擬臨床,替代真正的臨床實踐,進行濕啰音聽診、墨菲征(MurphySign)陽性檢查、肝脾觸診等。問診、體格檢查等實踐技能教學中還存在醫患溝通、人文關懷及臨床思維能力培養與基層崗位要求有差距的問題。

1.2不同教師、醫院技能操作存在差距

診斷學實踐教學由主講教師、實訓指導教師、臨床帶教教師共同完成,他們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不一樣,接受的教育、培訓也不一樣,不同醫學院校、醫院、醫生的查體手法差別很大[2]。新設立的教學醫院與醫學院校直屬附屬醫院在教學管理、師資規范化培訓、臨床醫生教學經驗等方面有明顯差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的發展,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臨床檢查手段也日新月異(如CT、MRI、彩色多普勒超聲、纖維支氣管鏡、胃腸鏡等檢查的廣泛應用),部分醫生忽略了診斷基本功的強化,只看檢查報告或檢驗數據,體格檢查水平也隨之下降。不同教師、不同醫院在診斷學實踐技能操作規范化、同質化方面也存在差距。

1.3學生輔助檢查判讀能力不足

問診、體格檢查之外,醫生通過醫學設備進行身體檢查獲取有關資料的方法,即輔助檢查。常見的輔助檢查項目有X線攝片、CT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心電圖檢查、臨床血液學檢驗等。輔助檢查項目的選擇基于問診、體格檢查結果綜合分析而來,產教融合、校院合作為診斷學實踐教學搭建了有效平臺。X線攝片、CT檢查、心電圖檢查等涉及物理學、電生理學等基礎知識較多,難度較大,高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基礎較薄弱,輔助檢查判讀往往是診斷學實踐教學的難點,但同時也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結合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情況分析發現,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輔助檢查判讀能力不足。

1.4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短板

高職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醫學生又要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診斷學教學中,教師常將重點放在醫學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學習上[3],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夠重視。近年來推廣課程思政,診斷學人文素質教育以理論講授為主,視頻觀看、案例講解等為輔,遇到真實病例,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很難進行人文關懷,導致醫學人文素質培養與臨床實踐不能很好地融合。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因此,從事醫學工作的人必須具備人文態度、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4]。要在診斷學臨床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醫者仁心。

1.5教學方法與評價方式相對固化

診斷學教學以教師講授和操作示范為主,學生多為被動學習,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學效果不佳。體格檢查教學時,教師先理論授課,再在標準化病人和(或)仿真模擬人上演示,然后由學生自主練習,主講教師或實訓指導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學生練習時的錯誤。常用診斷技術(如胸膜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教學時,教師先介紹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再在模型上演示,然后學生分組練習。由于課時限制,單純課堂教學難以使學生熟練掌握,教學評價大多以理論考試為主,技能考核往往是學生一邊背誦操作流程,一邊在標準化病人或仿真模擬人上象征性地操作,致使考核流于形式[5]。總之,診斷學教學與“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醫學教育規律有差距;評價方式側重于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新時代教育評價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2機遇與挑戰

2.1醫院發展對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的影響

國家通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建立國家醫療保障體系,解決了百姓看病貴等問題。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對健康的追求,增加了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醫院通過擴建養老院、建設新院或分院、聯合下級醫院形成醫聯體、醫療集團等方式集中當地的優勢醫療資源[6],解決百姓看病難等問題。醫院等級設置、學科發展、技術提升,對臨床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重視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有利于激發臨床醫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升技能操作水平、臨床思維能力、臨床診療水平,增強為病人服務的本領。

2.2產教融合指引職業教育辦學方向

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職業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學校在醫學理論和基礎知識上有較強的教學優勢,醫院在醫學知識的臨床運用上有較強的實踐優勢,校院合作既能優勢互補又能互惠互利。加強校院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共同開發臨床適用教材,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效果。培養臨床醫生,應將課堂搬到醫院,實現由醫生教向從病人學的教學方式轉變,同樣一種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會有千差萬別的臨床表現,需要醫學生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總結。通過校院深入合作,建立學校、醫院、學生三方共贏的醫教協同、雙元育人人才培養新模式,真正達成“以教促醫、以醫促學、教學相長”的共同目標。

3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3.1基于工作過程,重構教學內容

我們選用許有華、樊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第8版《診斷學》。該教材按學科體系構建,教學內容的編排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臨床醫生崗位要求、臨床醫生工作過程存在差距。若不對教學內容做適當處理,按教材內容順序實施教學,則很難達到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們緊緊結合臨床崗位要求,以接診病人為起點,以臨床醫生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為落腳點開展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在對60多家基層醫院臨床醫生職業能力和崗位工作任務進行調研分析后,重構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標準。將《診斷學》教材內容劃分為呼吸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循環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消化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泌尿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神經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等8個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問診、檢體診斷、實驗室診斷、影像診斷、診療技術、臨床思維訓練等學習項目,每個項目又設置若干個學習任務。我們結合主講教師的專業及專長安排其承擔相應系統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教學任務,實施模塊化教學。

3.2運用信息技術,助力教學實施

根據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要求,為保障教學實施,課程組錄制了線上教學視頻,從學習強國、人衛慕課等平臺獲取短視頻,并制作診斷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通過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從教學醫院收集典型心電圖圖譜,不同類型病變的典型X線或CT圖像,發給學生,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區分不同類型心電圖圖譜、X線或CT圖像,正確判讀輔助檢查結果;配備心肺聽診與腹部觸診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腹腔穿刺模型等教學設備進行模擬仿真教學(如異常呼吸音、干濕啰音、心臟雜音等的聽診),解決了診斷學實踐教學心肺聽診等難題;應用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進行腹部觸診模擬教學,幫助醫學生克服初次觸診時的緊張心理,避免初次觸診給病人造成的明顯不適感;應用腹腔穿刺模型開展實訓教學,醫學生體驗腹腔穿刺操作流程,懂得診療過程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利用模擬仿真教學信息化、綠色化、反復操作性強的特點,極大地提高了實訓教學效果。模擬仿真教學彌補了直接讓醫學生在正常人或病人身上操作,漠視病人生命安全,違背醫學道德規范的缺陷[7]。通過模擬仿真教學,醫學生熟悉了體格檢查、四大穿刺等項目的操作流程,初步掌握了操作要領,獲得了從理論到實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學習體驗。

3.3豐富第二課堂,加強實訓教學

受診斷學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課程組對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與第一課堂相關的實訓教學活動進行了有益嘗試。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理念,培訓標準化病人,利用課外活動、晚自習或周末開放實訓室,豐富第二課堂。開放實訓室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癥下藥,圍繞癥狀進行問診、采集病史訓練時,學生兩人一組互為醫患,體會如何與病人交流,如何建立醫患關系,如何使用問診技巧[8];學生在正常人體格檢查手法練習后,熟悉了正常人體體表標志,對正常呼吸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有了最直接、最客觀的聽診體驗;在進行正常人肱二頭肌反射、膝反射、巴賓斯基征等神經反射檢查后,規范了操作流程,了解了正常反射的表現,提升了操作熟練度和準確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差異性,同一節課不同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第二課堂的開設,讓成績好的“實訓小老師”提升了綜合素質,讓成績差的學生提升了技能水平。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在實訓室的學習表現納入個人第二課堂學分。在標準化病人或正常人體進行操作,醫學生獲得了從虛擬到真實、從抽象到具體的學習體驗。

3.4醫教深度融合,豐富教學內涵

理論和實踐必須緊密結合,醫學實踐一定是密切結合臨床的。遴選縣級綜合性醫院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醫院,實施“1.5+0.5+1”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第4學期實施“0.5”階段性臨床教學。我們編制了《臨床教學管理指導》《臨床思維訓練》等工作手冊式教材,學生分組定科,各組交叉輪轉,臨床帶教教師開展床邊教學,指導學生強化癥狀認知、陽性體征判斷;判讀輔助檢查結果,分析其臨床意義;親身體驗醫患溝通,耳聞目染良好醫德醫風。醫學生到病房觀察病人病情,早晨查房時用聽診器聽肺炎病人肺部啰音情況,下午再次聽診,判斷啰音是增加還是減少,不必復查肺部X線片或CT,一方面可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放射性檢查對病人造成的傷害。醫教協同、雙元育人教學模式的實施,由醫生教向從病人身上學,使醫學生獲得了從生理到病理、從陰性體征到陽性體征的學習體驗。

3.5對接醫生職業,融入思政教育

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臨床醫生,應將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團隊合作的職業精神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情懷融入日常教學,注重培養醫學生醫學職業精神及醫學人文精神。利用仿真模型進行技能操作時,重點培養醫學生尊重科學、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精神。醫學是人文學科,面對的是人。臨床實踐過程中,著重培養醫學生“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素養。體格檢查時操作輕柔,注意保護病人隱私。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是醫生與病人交流的手段,也應融入人文關懷。如用聽診器聽診雙肺時,醫生與病人是有交流的,也能體現人文關懷。教師的躬身示范、言傳身教,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傳承。最簡單、最基本的檢查手段是最經濟實惠的,不應該被排斥。醫學基本功里蘊藏著醫生最樸素的人文關懷。

3.6深化評價機制改革,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重視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獲得和學習體驗,實施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性評價采用“三環節、四階段”形式,依托線上教學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對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節進行評價,加強課堂參與情況和課堂紀律考查,加大課后實訓開放與考核力度,將課后作業納入平時成績;教學中,引入月考機制,舉行4次月考,督促學生重視日常學習,引導學生樹立良好學風。終結性評價采用“理論考試+技能考核”的評價方式。理論考試評價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的掌握與運用。技能考核評價臨床基本技能操作,設置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評分標準參照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評分標準,必考項目須人人過關,選考項目合格即加分,不合格不加分。此外,還可組織學生赴兄弟院校臨床技能中心進行腹部體格檢查等項目的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OSCE),實施第三方評價。

4結語

實訓教學要將完整的工作流程內化為學生日常習慣,教師要認真研究分析學生認知規律、醫學教育規律、高等教育規律、職業教育規律,以崗位勝任力為中心,引導學生學中做、做中學。診斷學實訓教學按臨床醫生工作過程(問診、檢體診斷、實驗室診斷、影像診斷等)實施,通過仿真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模擬仿真教學、開放實訓室使學生自主練習,達到了體格檢查環節完整、操作規范的教學目標。通過在教學醫院臨床見習、實習,對臨床真實病例進行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發現病人癥狀及陽性體征,判讀輔助檢查結果動態變化的臨床意義等診斷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貼近臨床、熟悉臨床、融入臨床。由淺入深,從無生命的教學模具,到標準化病人或正常人,再到臨床病人的實踐教學過程,為培養勝任基層臨床工作的醫生打下堅實基礎。但是,產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不同醫院、不同醫生開展診斷學實踐教學的規范化、同質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徐傳財,朱健潔,雷偉.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2):309-311.

[2]應萍.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0):64-65.

[3]左姍華.高職院校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349-350.

[4]何松,陳姝.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5):783-784.

[5]劉理靜,錢紅,胡柯,等.混合性評價模式在診斷學體格檢查實踐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9):686-689.

[6]方來英.我國公立醫院規模擴張的現狀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9,35(3):177-180.

[7]趙洪強.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20(84):299-300.

[8]趙淑艷,李小英.淺談西醫診斷學教學方法探索[J].中文信息,2013(1):40-41.

作者:巫章華 張瑜 胡美華 王若溢 李銀 單位: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