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方式范文
時間:2023-05-15 15:4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的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芭蕾基訓;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98-02
芭蕾舞蹈作為人之謳歌,是對某種理想根基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是從理性世界的因果關系桎梏中釋放出來的。因此,芭蕾舞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芭蕾舞蹈演員或者是成為一名芭蕾舞者,付出辛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獲得專業的,系統的芭蕾基礎訓練。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對芭蕾學習者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因地制宜掌握分寸
對于舞蹈學習者來說,我們在進行芭蕾基礎訓練教學的時候,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芭蕾舞者,應當具有良好的形體基礎。因此,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教學的時候,應當掌握基本的動作教學要領,并且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根據芭蕾舞蹈要求的人體結構,在舞蹈過程中身體的垂直位置非常重要,在表演的時候舞蹈演員需要始終保持非常高的平衡和穩定習慣,這樣才可以呈現出高雅優美的芭蕾舞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對學生的身體特征進行了解掌握,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這樣我們能夠盡可能保證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例如我們要對學生保持穩定的能力進行訓練,就要根據學生的盆骨狀況,以及腰椎、胸腔和肩膀等部位的動作進行專項訓練。
在學校中進行芭蕾基訓教學,一般學校很難維持較長周期的教學安排。這就導致了學生接觸芭蕾訓練的時間不足,無法得到有效的訓練。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在教學計劃制定之前向廣大的學生征集意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教學計劃。同時,芭蕾舞蹈教師不應該由于時間的壓迫就盲目地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真實需求。芭蕾基訓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如果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高強度進行訓練,不但達不到訓練效果,還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應當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其他課程量和課時的分布,保證學生在每個禮拜有至少6個課時的芭蕾基訓課程。對于在教學工作中的教師,應當從專業的舞蹈教師中選,這些教師要能夠對學生負責,能夠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保證芭蕾基訓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我們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訓和提升,邀請更加專業的認識對芭蕾舞蹈教師進行培訓,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
二、科學訓練規范表達
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規范的動作和語言進行教學。在動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對人體的基本形態的認識,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人體生理結構的角度出發,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學生最大限度地釋放身體四肢。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強調對身體的各部位的訓練,身體的五大關節部位肩、胸、胯、膝和踝,這五個部位在訓練的時候都應當對稱向外打開,學生的雙腳應當保持一字外旋。這樣可以使身體的線條獲得最大限度地延長,從而增加了舞蹈動作的感染力。雖然這種外開狀態是人體處于非自然狀態時的狀態,但卻是一種科學的訓練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舞姿和舞步的連接起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在膝關節和踝關節的運動過程中,我們應當增強這兩個部位的靈活性,從人體美學的角度延長人肢體的長度。對于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我們應當通過保持腿部的直,使動作更具有技巧和對美的傳達。在直的基A上,我們還要通過立進一步展現芭蕾舞姿的形態美。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所采用的語言也要保持規范和精確,只有準確的語言表達才能讓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教師要傳達的思想,進而才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教師應當在進行教學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針對芭蕾基訓教學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難點部分的表達,逐字逐句地進行研究,怎么樣的表達才可以既準確,又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而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準確指導,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地提升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芭蕾基訓的基本教學步驟,以相應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帶領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和訓練。而且不同的教師對芭蕾基訓的原則和方法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教師應當保持一個宗旨,就是要通過科學規范的教學,指導學生高效地學習芭蕾基礎動作。在訓練過程中,伴奏音樂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通過選擇合適的音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訓練學生的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配合能力。
三、組合訓練注重順承
組合訓練是一種具有較高的邏輯性,訓練過程更加復雜,但是更具有針對性的芭蕾基訓過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動作之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時候應當更加重視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對基本動作的應用能力,重視學生舞蹈動作的應激性,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就是我們需要采取組合訓練的原因,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的芭蕾舞蹈技能。要想有效地進行組合訓練,我們還應當理解組合訓練與單一動作訓練之間的關系,首先,我們要意識進行單一動作訓練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組合訓練,而組合訓練又是對單一訓練的一種綜合運用和對單一動作訓練效果的一種檢驗。因此我們在進行組合訓練之前應當有系統的單一動作訓練過程。這對于剛開始學習芭蕾舞蹈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芭蕾舞蹈動作之間的聯系,能夠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越來越熟練,越來越適應。并且,組合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芭蕾動作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
順承關系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我們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順承相類似,也就是我們在進行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時候要重視每一個舞蹈動作之間的關聯性。我們已經知道,如果單一的舞蹈動作沒有辦法完成,那么就無法完成一整部芭蕾舞蹈。由此可見,單一動作就像是一盤棋中的每一枚棋子,我們只有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順承關系,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整體。換句話說,我們應當通過對學生在芭蕾學習過程中對順承關系的認識的強化,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訓練,能夠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芭蕾舞蹈,從而在表演的時候能夠更好地把握每一個動作,能夠盡情地展示自己。例如,在芭蕾集訓課堂中,單一的跳躍動作訓練就包含了多種,其中每一種跳躍都是學生要牢牢掌握的。而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訓練,逐漸提高難度,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更主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這些單一動作之間順承關系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芭蕾基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們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計劃。教師應當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有正確的認識,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與學習。對芭蕾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的研究,仍然需要廣大教師的繼續努力,共同促進芭蕾舞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亮亮.芭蕾基訓中“開、繃、直、長”的訓練方法及應用[J].長治學院學報,2012,(6):101-103.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6-0088-0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培養素質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首要任務。要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實現高效教學,必須真正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的學習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積極的創造能力。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對如此挑戰,我該怎么做呢?在此我想提出幾點看法,供同仁參考指正。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偉大的教育學家韓愈曾說過: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自愿的去接受教育并樂于向教師請教,快樂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傳統的師道尊嚴,教師的封建家長式的權威意識,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絕對的服從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舊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們教師觀念的落后,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如今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接受信息廣,老一套的封建家長式的教學早已不適應了。對此,我們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丟掉面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也只有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幾年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創造此種情景,與學生建立坦誠、平等的兄長、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無話不談,激烈爭辯的課堂氛圍,敢于說不、敢于提出尖銳的問題的思維習慣等等。這樣,不但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樣地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尊敬和親近,也迎合了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了學生的潛在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學生,相信學生都是求進步的,都是熱愛學習的,都是有旺盛的求知欲的,都是能夠改正錯誤的。不僅如此,在平時中還應該多鼓勵引導,少批評訓斥。
2.在教學中,多鼓勵,少批評
初中的學生剛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因此,面對批評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此時,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聽到一些帶有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正是抓住了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方面的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比如:在作文課上,上課前老師先問"你們感覺語文中最難學的是什么?"學生一般會回答作文,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用希望激勵學生,"你們信不信,今天我們學了這堂課之后,人人都寫的出好作文,你們愿不愿試一試?"如此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希望。不僅如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時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過的學生中悟性最高的一個等表揚性語言。即使回答錯誤,我也會告訴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會思考正確的"等激勵性語言。而且,我一再激勵學生不要把面對問題當成困難,而應看作挑戰,這樣,學生就會充滿信心的去克服它、戰勝它。同樣是犯錯誤,如果教師一味的指責,只能加重學生的心里負擔,對學生的發展一點都沒有幫助,但是如果,教師加以疏導,幫助學生去克服困難,給予鼓勵,那么,效果將顯而易見。同樣的事情,僅僅兩種態度,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何樂而不為呢?
3.緊跟時代潮流,重視合作優勢
篇3
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是新時期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師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走出課堂教學的誤區,以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
一、教學方式的改變
為學生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由關注教師怎樣教轉向關注學生怎樣學。教學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要把學習與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要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實現教學方式三大轉變:一是教學內容應當從過去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多元化教學內容;二是教學方法應當從過去以知識量為目標,以講授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為“聽中學”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以能力為目標,以活動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為“做中學”的開放式教學;三是教師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幫助學生發現和管理知識,由課堂活動的統治者、管理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
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和與老師意見不一致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教師教的職責在于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
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引導他怎樣去明辨方向;當學生畏懼了,教師應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三、教師教學角色的變化
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學生也應有學生的尊嚴。每一個學生不論學習成績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教育學生最重要的秘訣是愛。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要樹立“無差生觀”。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學習的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四、引導學生學習方式改變
首先,要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心理需要。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與之相對應的是他主學習,其基本品質是被動性。兩者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要我學”是基于外在的誘因和強制,而“我要學”則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內在需要一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的時候,學習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二是讓學生建立責任意識,把學習的責任從教師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自覺擔負起學習的責任。
其次,培養學生具有“我能學”的心理意識。除有特殊原因外,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都有表現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但是傳統教學方式漠視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忽視學生的獨立要求,導致學生獨立性的不斷喪失。教師現在要做的是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我能學”的心理意識。 再次,培養學生具有“我會學”的能力品格。教師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改變傳統的“課上聽講、課后復習”的模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和研究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五、課堂教學中應避免“四個滿堂”和“四個虛假”
“四個滿堂”即“滿堂問”、“滿堂動”、“滿堂放”、“滿堂夸”。有的教師把課堂“對話”理解成“問答”,為了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而“一問到底”,毫無啟發性、毫無智力價值的問題充斥課堂。
有的教師把目前提倡的“活動”形式化。實際上,科學的課堂活動,首先是實質性的活動,要讓學生的思維等內在精神世界產生活動;其次是既要讓學生動,又要讓學生靜,該動時動,該靜時靜。
有的教師以為“現代教學媒體”就等于“現代教學觀念”。于是,一些多媒體教學走入誤區,不管使用價值如何,課件一律制作的非常華麗,可無謂的動畫、聲音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思考。
有的教學過程充斥著對學生的夸獎,單調而優美的夸獎一點也不吝嗇地給了學生,還不斷聽到掌聲陣陣。科學的尊重觀絕不拒絕批評。課堂上教師過多的隨意性夸獎實際是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它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甚至誘導學生養成隨意應付的品質,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
“四個虛假”即“虛假自主”、“虛假合作”、“虛假探究”、“虛假滲透”。
“虛假自主”主要表現在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等同于“自己學習”。在有的課堂上,教師一味強調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挑選,學習伙伴由學生自己選擇,使課堂活動淪落成一種“自流活動”。這樣的自主導致了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方式的失控,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學目的、教學時機及教學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效果看,多數問題討論淺嘗輒止。
篇4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歷史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歷史課上,可以用講歷史故事的形式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如,講《第二次中列強的暴行》中“”時,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了三天。……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更有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控訴。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二、教給學生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因此,教會學生記憶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而且也會取得良好效果。順口溜記憶法。比如,清朝皇帝的順序:入關前:努皇(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后前,順康雍乾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后,道咸同光宣(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數字概括法。數字概括法指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高度歸納,將歷史知識概括成數字記憶。例如,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制造廠和沈陽機床廠。精簡濃縮法。如,內容,可以濃縮為“四提倡四反對”等等。記憶方法很多,還有表格記憶法、聯想記憶法、趣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等等,不再具體列舉。
三、教給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授之以漁”是我國歷代教學的經驗結晶,從現代教學論來認識,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讀書,教會學生學習,才是傳授了打開信息之鎖的鑰匙。在歷史教學中,重視運用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系方法,來揭示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外在關系,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勢。如,講授《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中“日本明治維新”時,可從日本向西方學習獲得巨大社會進步的事實,聯系日本在奴隸社會末向中國隋唐學習、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歷史,使學生了解:一個民族的進步與發展,除了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之外,還需要有開放的胸懷,學習外國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進東西,從而提高學生對當前改革開放的認識。這樣聯系,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學生聽來饒有興趣、易于接受,思想覺悟、認識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四、指導學生整理、編寫提綱,掌握基礎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科書是獲取歷史知識、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科書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提綱導讀、重點探索等多種方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把學生引到自覺閱讀的軌道上來。講授《美國的誕生》時,利用背投列出提綱,即背景、根本原因、導火線、經過(六件大事,即:爆發、建軍、建國、轉折、勝利、結束)、結果、影響,然后指導學生按提綱閱讀教材,找出本課中的重點知識,學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了模仿教師編寫提綱,教師應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編提綱的練習機會。
篇5
一、合理安排教學任務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做好實驗,還要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相當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新舊知識兩頭抓
現行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它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傳授,是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后照應,并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后學習作好輔墊。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好的板書能夠幫助教師表達講課的程序和內容,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能夠體現出講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好的板書還能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起著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作用;好的板書便于學生記筆記,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理解和鞏固知識。因此板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設計,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重點、難點設計出最合理的板書,排列出的綱目以及圖表等要清楚,字跡要工整,規范。一堂課一般一個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個板面不夠,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適當運用化學故事講解知識
在化學教學中,結合知識的傳授,根據化學史料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穿插一些化學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化學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些體會。
1、用于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新課的導入是教學全過程的開端,它正如電影“序幕”一樣,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故事導入法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化學小故事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求知欲,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期。
2、用于教學過渡,設疑啟智。化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巧妙的過渡既是教師教學機智的表現,同時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帶入知識新天地。例如,講完“硝酸跟金屬反應”向“王水”過渡時,可以這樣處理。設問“有沒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強,能氧化金、鉑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為證。可以講一個“玻爾巧藏金質獎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法西斯占領了丹麥,下達了逮捕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玻爾的命令。玻爾被迫離開自己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和防止諾貝爾金質獎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機智地將金質獎章溶解在一種特殊的液體中,在納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幾年,直至戰爭結束,玻爾重返家園,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獎章。在學生驚奇之余,又反問:“你們知道這種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嗎?”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學生的共鳴。“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份,這幾個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于結課,延展知識。科學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果藝術,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化學故事應用于課的結尾,能借此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求,使此課的“尾”成為彼課的“頭”。例如,在“乙醇”一節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個“造酒不成變成醋”的故事。相傳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業,移居江蘇鎮江一帶操起了造酒的行當。有一次,黑塔根據父傳秘笈將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窯發酵,后來有事外出,一去21天。回家后,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壇酒,他想這壇酒肯定變質了,慌忙來到酒窯,揭起蓋子,意外地發現,酒壇中飄出一股清香,酸中帶甜,酒不僅沒有變質,反而變成了另一種東西,黑塔就把它稱為“醋”(意在“廿一日”加一個“酉”字),于是,具有特殊風味的調味品--醋就來到了人們的餐桌上。那么,為什么酒會變成醋?這中間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呢?這樣的提問,自然就給學生留下一個強烈的懸念,促使學生課后自覺地、主動地去預習、去討論、去探索,為下一次講“乙酸”打下了伏筆。
4、用于理解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往往埋怨化學知識抽象、難懂,認為化學反應看不見,摸不著。化學故事則可以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之具體、通谷易懂,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四、課堂上的提問教學
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好問題,常常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適時有效地設計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更顯得尤其重要。本文就此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點滴體會。
篇6
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互動,改變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合作學習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充分切磋與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激發探究學習的欲望。
合作學習能促使小組內成員間互相學習,達到一個互補的作用;促使同學之間互幫互學與互相競爭這對矛盾和諧共存。合作學習組內互幫互學,共同為小組的榮譽而學;小組之間互相競爭,你追我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容易找到學習的樂處。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精心設計適宜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內容,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開放性的內容,來開展合作學習;其次必須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指明合作的方向,讓學生圍繞重點積極有效地討論、做到快速高效。如: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4.4整式這一節概念課,在以往教學中總感覺學生對本節知識掌握不夠扎實,解題時錯誤很多。仔細分析原因,是學生接觸代數式時間不長,本節課又是一堂概念識記理解課,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無味而繁鎖,難怪學生學不好,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本節教學中安排合作學習,本節教學實錄如下:
① 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列代數式得出下列式子,-3x,-3x+4y,2a2,a2-3a-2,ab,a2-b2+3,-34xy2。
② 穿插了如何正確分類的一點小知識后,要求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提出了三個問題:
如何對這些代數式進行分類?可以有幾種分類方式?請一一列出來。若按運算符號分類該如何分類?
③ 小組發言:在小組發言中學生的分類可謂五花百門,有按字母分的,有按出現系數正負符號分的,有按項數分的等等,但第三個問題學生思考碰到了難點,經教師在各組中引導后極大多數小組都得出了結論:分為二類,有加減符號的一類,與沒有加減符號的一類。
④ 教師點評:對各學習小組的分類教師一一作了點評,區分出是正確的分類還是不正確的分類后,把視角引入到第三個問題,引出了單項式與多項式的概念,并及時講解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多項式的項、項的系數次數、多項式的次數、項數、常數項等概念。
⑤ 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既不是單項式又不是多項式的代數式,你能寫出多少個?一開始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很茫然,根本不知如何思考,在教師在多媒體中打出了“單項式與多項式我們是根據什么來分類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從運算符號著手思考呢?”引導語展示后,有的小組恍然大悟,各小組開始討論學習。
⑥ 小組發言:基本都能列舉出若干個不是整式的代數式(分式、根式)。
⑦ 教師點評:單項式的特征:一是只有數與字母的積的形式,不能有加減符號,二是分母不能有字母,三是根號下面不能有字母。多項式的特征:一是幾個單項式的和,一定有加減符號,同樣具有單項式的特征二、特征三。從而引出整式的概念。
⑧ 鞏固練習:通過填空、選擇的形式對所學概念進行強化訓練。
⑨ 整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師生共同完成課本范例。
⑩ 由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教師點評強調:x7,2a是單行式,而7x,2a等不是單項式后,布置作業,結束本節課教學。
本節課通過學生二次合作學習,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問題的前沿,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把原來枯燥的概念課上得有聲有色,并且學會了如何分類,運用辯證思想來思考問題的方法,學生對概念理解透徹,知識自然掌握得好。
要順利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必須事先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盡可能改變前后桌學生組合為一小組這種簡單粗魯的組合,分組可遵循以下兩個原則:異質搭配的原則和男女搭配的原則。組內成員分工必須明確,第一次進行合作學習極可能會出現“混亂”,如要小組發言時有的小組沒有準備,發言過于簡單等,教師要合理引導,耐心指導,逐步把學生引入正常軌道中來。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更透徹地了解和掌握知識。初中數學課堂通過合作學習方式,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教育;科學課堂;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64-02
科學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師在進行科學課程的教學時,要使學生通過科學理論的學習以及科學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激發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能夠更好地鍛煉他們的思考和思維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一、科學課堂的教學方式必須要轉變的因素
1. 學習效率低下
從當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更加注重的是自身教學方式的改變。他們認為,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自然而然就能改變課堂的教學狀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然而,這卻是一種極為錯誤的觀點。教師應當要清楚的是,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產生影響的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教學活動當中必須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杜絕一切低效或者無效的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其次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有理想的教學效率以外,還需要保障教學的效果。在當前的教學活動當中,一些教師傾向于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講述教材中的知識或者進行其他課外補充。而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情況,是教師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學生學得越多,教學的效果就越好。而事實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填鴨式的教育只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產生負面的影響,并不能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2. 過度關注課堂形式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以往在進行教學時,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大多是以教師的口述和板書為主,使得課堂氛圍單調枯燥。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歸還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然而,當前部分教師雖然已經了解到新課改的要求,并且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了轉變,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比如,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將學生組織起來,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看起來課堂氛圍得到了改善,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且活躍在教學活動當中。但是,其實質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個別教師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和要求,經常會出現合作學習內容與小組討論主題不符、討論時間較少等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徒有虛名,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課時,而且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
3. 忽略素質教育
在前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和學生都只著重于眼前利益,認為所學知識是為了升入更好的學校。但事實上,無論任何階段,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而教師著重眼前利益,缺乏對長遠教學效果的規劃與預測,就會導致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正確理解教學方式的作用和目的,同時也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教師為了讓學生在未來的升學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往往只重視應試方面的教育,忽略了素質教育。同時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題海戰術,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升學考試。而這恰恰限制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會感到巨大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同時也會抑制個性的發展。
二、當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
1. 教學活動的預設與生成
教學活動中的預設與生成雖然是矛盾體,但是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要重視教學活動的預設與生成工作。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沒有進行預設工作,那么教學活動是缺乏重心的,同時目的性以及教學設計也不明確、不合理,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需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活動,學生思維上的一點小火花都能為課堂增加更多的元素和色彩。因此,雖然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已經做好預設工作,并且盡可能充足、詳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還需要教師了解并接受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善當前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比如,在教學“行星與衛星”一課時,教師可以預設“太陽系有幾顆行星,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是哪一顆”等問題,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并引出當堂的知識點。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提問之后,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并且讓他們講述自己所了解的與宇宙星系相關的知識。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疑問,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解答,也可以將這些問題作為當堂課的延續,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尋找答案,并且在下一節課中分享答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2. 教學方法的優化
教學方式的轉變離不開教學方法的優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當中,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合作學習法和實踐學習法等。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的目標與內容,然后挑選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浮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實驗學習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可先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浮力實驗來挑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讓他們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鼓勵他們自主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3. 注重學生的真實情感
學生的學習情感對于他們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學習情感的變化,并且利用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對學習的熱情。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加深師生的感情進而讓學生喜歡上這門學科。其實,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較為活躍輕松的氛圍,重視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多給予肯定,能讓學生更愿意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轉變科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教師必須要注重教學活動的預設與生成,優化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真實情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霍秀敏.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袁伯浩.淺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互動教學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03).
[3]蔣丹紅.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張美麗.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狀況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5]張二慶.初中科學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篇8
關鍵詞:開放式;目標;環境;內容;方式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開放式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多元整合性。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一、開放式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扮演著指明燈和引路人的角色,要想構建開放式數學課堂,離不開開放式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確立中,教師是依據傳統的備課資源制定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是針對性的建立,屬于純粹性的應試教學目標。 真正的開放式教學目標應該是分層劃分、因材施教式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給學生量身定制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單項式和多項式”時,我給學生制定了如下的分層目標。
基礎性目標: 掌握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以及單項式和多項式之間的乘法法則; 提高性目標: 理解單項式和多項式的有關性質,學會對多項式的計算、化簡,掌握多項式的混合運算; 拓展性目標: 能夠利用多項式的相關性質解決實際應用類的數學問題。 為了達到開放式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基礎性目標; 對于提高性目標,則需要保證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 最后的拓展式教學目標只需要部分學生能夠完成即可。 教師切忌制定剛性的教學目標,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跳一跳,夠得到”應該是教師始終遵循的宗旨。
二、開放式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要想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教師必須注重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純粹的知識教學,還包括數學技巧、數學趣味、數學素養的教學。 對此,教師需要采用開放式教學過程,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師生交流等方式獲取數學知識。
首先,在數學課堂的導入中,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教學情境導入策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導入數學課堂教學。例如,在講“函數”時,教師可以利用市場供需關系中的數量與單價的反比例關系,導入反比例函數的教學。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生活案例來提高數學課堂氛圍。例如,利用我國人口數量、人均土地占有量等數據來進行數學近似數的情境導入,幫助學生置身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使用開放式教學的主陣地。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指導學生在開放式探究中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可以利用折紙游戲來揭示乘方的機理。 將一張紙對折一次,再對折一次,最后對折一次,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每次增加的矩形數量,便可以將乘方的機理揭示出來。
三、開放性試題是實施開放式課堂的一個好途徑
數學開放性型題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由于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真正學會“數學地思維”;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 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適當將一些常規性題目改造為開放型題
如可以把條件、結論完整的題目改造成給出條件,先猜結論,再進行證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給出多個條件,需要整理、篩選以后才能求解或證明的題目;還可以改造成要求運用多種解法或得出多個結論的題目,以加強發散式思維的訓練。此外,將題目的條件、結論拓廣,使其演變為一個發展性問題,或給出結論,再讓學生探求條件等,都是使常規性題目變為開放題的有效方法。
(二)設計數學開放題的基本要求
設計數學開放題要選擇有用、有趣、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容易進入解決問題的角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最佳發展。
(三)適度開展數學開放題教學
由于數學開放題的教學費時太多,而課堂教學授課時的制約,因此,必須適當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教師作一些鋪墊。另外,鑒于我國當前的教學實際,學生對數學開放題不太適應,不宜多搞。但同時,為使數學開放題逐步進入課堂,我們應根據時代的需要,大力推進中學數學課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掌握新的教學基本功,積極進行數學開放題的教學探索,為最終提高數學教學的開放度而努力。
四、開放式課堂評價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評價中,期末卷面成績是評價學生數學能力的唯一標準。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運算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解題能力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對于開放式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實施對應的開放性教學評價策略。
篇9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問題;原因;措施
【Abstract】Changes in curriculum reform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ideline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democrat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process a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rocess, reflecting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of "autonom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new mod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problems; reasons;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章標識碼】C【文章編號】1326-3587(2011)10-0016-02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有些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常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學生難以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完全消化吸收。教師講的過多,重難點不突出,學生掌握不了要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容易產生消極疲憊的情緒。
還有,現行中學英語教材每節課的份量很重,對聽說技能要求較高,詞匯量太多,學生難以掌握,部分語篇太難,語法不成系統。教學內容多,時間緊,很多學校甚至完不成課時教學計劃。教材配套資源不足,課堂效率比較低。教學掛圖、教學參考資料缺乏。有的學校采用加課時的辦法,有的采取趕進度的辦法。加課時導致學生負擔過重,趕進度造成學生消化不良。而在課堂上教師既要講,又要引導學生練,還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兼顧不過來。因而導致英語課堂的效率不高,從而導致“費時低效”的中國外語教學現狀。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一個包括聽、說、讀、寫的操練和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的實踐過程。 因此,必須把學生置于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真實交際,以期達到真正掌握英語的目的。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為其創造良好的客觀條件,才能有效地實現。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關鍵。英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本文愿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第一、英語教學需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相處,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努力融入學生之中,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并不斷激勵他們。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但是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只有這樣師生才能使師生關系和諧,感情融洽,才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第二、打破傳授模式,創設探究空間,提高自主能力,實施結論與過程統一的策略
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和把握,注重促進學生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探究過程,引發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思維,啟發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師首先應把學習英語的課堂變成說話的課堂,這點對初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聽說是新的課堂結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情景,在情景中引導他們從機械地背誦語句變成會話中的靈活運用,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運用到會話之中,隨著情景的進一步生活化,使他們有一種身在課堂似乎置身于外的感覺,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說的欲望,無拘無束,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徹底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情緒。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同時也應是參與者,起著導演與演員的雙重作用。在組織學生借助情景進行學習的同時,只要恰到好處地引出正題,而主要內容的學習又必須聯系實際,學生既會自然地運用新復習的單詞,又能聯想發揮,產生組織語言的靈感,而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不斷穿插新的語言點,把學生漸漸引入新課,同時也可掃除新課中的一些語言障礙,使難點分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新的知識,而且可以馬上運用于會話中。即在說中學,學中用,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此環節的學習會使學生積極性高,思維敏捷,接受知識快。
第三、要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心理感受
情感態度屬于非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生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積極穩定的學習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老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只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使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對于起始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動力。培養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熱愛這門學科的重要途徑,而好的教學方法又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教無趣,必不樂學。所以教師要求學生完成的交際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考慮自己所講的知識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怎樣的理解,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第四、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多邊互動
篇10
探究合作 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創新。”凡是省時高效的就是好方法,好的教學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努力克服教學的隨意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講求實效。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實踐環節,使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合作學習在此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合作的教學就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效率。增強學習密度,拓寬學習情感交流,是實現學習的重要形式,也符合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
一、設問抓住重點,質疑突破難點
合作學習不是為了在教學形式上湊熱鬧,它是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寶貴,在合作學習時要遵循“寧少勿濫,寧短勿長”的方針。判斷學生學得好與壞,不僅要看學生回答了多少問題。重要還要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和問題的價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科學,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師在競選創設問題的情境時,把重點和難點做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安排小組討論,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就采用了這一方法,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分析《草船借箭》的起因和結果,內容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可以以讀帶講,知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這部分內容。這樣的內容安排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就純屬形式了。而在理解《草船借箭》的經過這一全文的重點內容時,就應該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像這類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學生獨立學習常常不能有滿意的結果。就可以選擇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高低分成若干小組討論,看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并分析出為什么。這個時候,全班學生都動起來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在積極而熱烈地討論中得到了發展。與此同時,學生就會主動提出問題質疑:諸葛亮為什么要選擇大霧彌漫是出發?穿一字排開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擂鼓吶喊等問題就會不斷出現,為突破教學中的難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學生利用探究的方法不僅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重點:課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并且在質疑的過程中學生還學會了較準確地評價諸葛亮、魯肅、曹操等人物,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師生交流,促進知識內化
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不但要成為信息傳遞者,還要達到能與所有學生交流信息,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就符合信息交流多向化特點。教學中交往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之間的交流,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都必須要以學生扎扎實實的獨立學習為基礎。合作學習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師,中下學生做聽眾的學習方式,而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我上《愛吃的水果》之前,先讓學生準備自己愛吃的水果,可以是新鮮的,也可以是仿真品,還可以是自己畫下來的。再讓學生在家里請教父母或閱讀課外書籍,了解愛吃水果的特點和作用。這樣,學生在做了充分準備后,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拿出自己愛吃的水果,在加上對水果的了解,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說話的欲望,這樣,課堂上每個學生就都會積極主動與他人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還會介紹出他愛吃的水果最早產于哪個國家或者什么地方,最大的多大,最小的有多小。成熟的是什么樣子,不城市的又是什么樣的。不僅能使學生開動腦筋,還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有的學生還想到等他長大后,會把自己愛吃的水果改良品種,使它長成什么樣子等。讓學生主動參與,既當老師又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讀、寫、思,畫中,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了。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僅能“懂”,而且能掌握運用。給一首古詩,讓學生根據古詩的意思,想象寫出古詩的意境。大多數學生當堂就完成了作業,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三、創造條件,發散思維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堂提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