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發展規劃范文
時間:2023-05-04 13:08: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鎮發展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型;城鎮;發展;規劃;措施;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town and new town development pla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emporary new development of town planning.
Keywords new; town; development; planning; measures; philosophy;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統籌城鄉發展,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事關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成敗的關鍵性任務之一。在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第二個黃金五年,贛州如何再創新業?實施適度非均衡發展戰略,推進土地利用集約化、城鎮發展規模化、人居環境生態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為龍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
1、概述
實施適度非均衡發展戰略,推進土地利用集約化、城鎮發展規?;⑷司迎h境生態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為龍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十二五”期間,全市力爭形成1個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6個城區人口20萬以上的中等城市、5個城區人口10萬至20萬的小城市、30個重點小城鎮。本文以贛州為例介紹其城鎮的發展規劃。
2、“一核”
以贛州中心城區為核心,包括章貢區、贛州開發區、贛縣、南康。充分發揮這4個縣(市、區)地域毗鄰、城市發育相對成熟的特點,依托現有相對發達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優質公共設施條件,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提高中心城區的首位度。積極做好增設市轄區工作,把贛縣、南康納入中心城區統籌規劃,統一建設基礎設施和配置公共資源。通過五年努力,形成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1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打造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
3、“二廊”
由中心城區向南北延伸的贛粵產業走廊、向東西延伸的贛閩產業走廊,以及沿贛粵、贛閩兩廊形成的城鎮發展軸。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增長龍頭作用和經濟外溢作用,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內引外聯,二、三產并舉,促進東向對接海西經濟區的贛閩基礎設施走廊和南向對接珠三角的贛粵基礎設施走廊的高等級化、信息化,實現產業、人口等生產要素沿軸線集聚,不斷培育壯大交通軸沿線的縣(市)等增長節點,推進土地利用集約化、城鎮發展規?;⑷司迎h境生態化,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為龍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城鄉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笆濉逼陂g,全市力爭形成1個城區人口1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6個城區人口2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5個城區人口10萬至20萬人口的小城市、30個重點小城鎮。
4、“三圈”
以中心城區為中心節點、瑞金和龍南兩個次中心節點為核心的3個“半小時城市圈”。中心城區半小時左右城市圈覆蓋興國、于都、信豐、大余、上猶、崇義等10縣(市、區);瑞金半小時左右城市圈覆蓋寧都、會昌、石城等4縣(市);龍南半小時左右城市圈覆蓋定南、全南、尋烏、安遠等5縣。充分利用瑞金和龍南兩個次中心城市在承接海西經濟區和珠三角產業轉移中的橋頭堡地位,發揮其在贛州全域中的區域性增長極作用,提高以其為核心的國省道和農村公路等級和通行能力,著力提升其綜合實力和承載能力,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互促互動,以產業帶動城鄉一體發展,并依托贛閩、贛粵兩條交通走廊,以軸帶圈,與中心城區一起,分工負責,形成全市功能互補的3個“半小時城市圈”。
5、建設目標
以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為載體,推進全市統籌城鄉發展。在章貢區、贛縣、南康、瑞金、龍南等縣(市、區)分別建設市級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其他縣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結合縣城城市建設、工業園建設,建設1個至2個縣級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用5年左右時間,將其建設成為產業功能聚集、公共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生態環境良好、民生和諧幸福的示范區,構造成為既有城市現代氣息,又有鄉村優美風光,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于一體的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體。
6、城市綜合體
在示范區的核心區域內建設商業辦公、會議展覽、高端住宅、總部經濟、餐飲酒店、休閑娛樂等各類城市功能區,形成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的城市綜合體系,使之成為城市擴張的新引擎和城市新區。同時,圍繞示范區核心區域,在周邊配套發展現代農業板塊,建設優勢農業產業基地;發展生態涵養板塊,建設森林公園、花卉苗木基地和綠色景觀帶;發展旅游休閑度假板塊,建設郊野旅游、農業觀光、運動休閑、特色文化等旅游景點景區,著力把示范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觀光休閑旅游綜合體。
7、政策支撐體系
建立完善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政策支撐體系,著力在土地流轉、戶籍管理、財政支持、金融服務、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產業發展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方面,消除農民進城的各類體制機制障礙,為農民變市民創造條件,加快統籌城鄉一體化進程。
8、發展路徑
依靠項目帶動和產業支撐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1) 規劃先行
加強城鄉統籌規劃引導,按照“全域贛州”理念,準確把握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市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的趨勢和需求,科學編制覆蓋市域的城鄉統籌規劃,突出規劃協調性和綜合性,推動城鄉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市場體系、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要素配置一體化,實現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合一”。特別是要加強小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編制,強化編制質量和可操作性,依法對小城鎮建設進行有效控制,提升村鎮建設品位和水平。
(2)項目帶動。
大力實施交通、生態、市政、公共、民生等“五大項目工程”,以大項目帶動城市大發展。實施大交通項目工程,重點建設昌吉贛鐵路客運專線、贛州至深圳鐵路客運專線、瑞金至尋烏高速公路、贛州至崇義高速公路、贛州港水西綜合(貨運)碼頭工程、贛州新黃金機場改擴建等一批鐵路、公路、航港、機場交通工程,努力實現主城區、贛州全域腹地、與周邊兄弟城市“三個暢通”。實施生態環境項目工程,加強公園、休閑小廣場等園林綠化建設,重點建設中心城區和各縣(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工程,建設近100座污水處理廠和100余個污水管網工程,力爭到2015年,全市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85%和80%以上。實施市政項目工程,加快改造和新建城市重要出入口、橋梁和快速干道,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和布局,實施城市路網加密和主干道建設工程,提升城市交通通達度。實施公共項目工程,建設一批教育、醫療、文化、體育設施,提高城市社會發展水平。實施民生項目工程,大力建設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推進棚戶區改造,切實有效提高城鎮化質量和內涵。
(3)產業支撐
堅定不移推進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新型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帶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以項目為抓手,以園區為平臺,壯大城市經濟整體實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良性互動。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培育上下游企業和關聯配套企業,著力形成“三個三”產業集群。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作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發展鎢材料、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統籌規劃布局全市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和產業項目建設,實行差別定位、錯位發展。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增長極作用,進一步打造以贛州開發區為核心,以贛粵、贛閩產業承接走廊為兩翼,各縣(市、區)特色經濟板塊護衛補充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結束語
后危機時代下,中小型城鎮如何保持原有的快速發展勢頭,其新的增長點在哪里,就在充分思考論證后,就在豐富的資源和地理優勢中,要結合特有的區域環境,做好現代生態工業園、生態旅游、生態宜居、生態農業這篇大文章。
參考文獻
[1] E.F.舒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7.
[2] 十堰市規劃設計院.丹江口市六里坪鎮鎮區總體規劃(修規)2005~2020[z].
[3] 長江水利委員會.丹江口市六里坪鎮移民遷建詳細規劃[z].
篇2
貫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城市與鄉村、環境與經濟的統籌協調發展,農村環境政策何去何從?文章首先分析當前環境污染的現狀及面臨的壓力,接著從環境政策體系及個別具體的環境政策兩個方面對環境政策在農村的不適應性進行分析,最后從移植成功的城市環境保護政策、加強環境立法、向引導性環境政策轉移及建立“誰受益、誰補償”的環保新機制四個方面提出農村環境政策的創新之路。
摘自《新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首 頁 農村研究 人口問題 倫理道德 社會相關 網站地圖 RSS訂閱
當前位置:主頁>社會>社會相關> -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鎮群發展規劃與大氣環境研究 來源:
篇3
關鍵詞:城鎮化;城市經濟圈;基礎設施
一、貴州省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城鎮體系不完善
貴州省現有建制市13個,其中貴陽、六盤水、遵義和安順為地級市。從城市數量上看,貴州省的城市數量較少。從分布上看,三個中等城市分別位于貴州中部、西部和北部,也即是整個東部和南部都只有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市,貴州省只有貴陽市的非農人口突破了100萬,列入了大城市的行列,其余12個市的非農人口都不足50萬,因此出現了大城市斷層的現象,而中等城市也只有3個,大部分為非農人口不足20萬人的小城市,小城市的比重占到了69.23%。這樣的城鎮等級結構和分布極大地制約了貴州城鎮化的發展。
1、由于具有一定規模建制市數量過少,無法帶動全省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出現結構斷層;中等城市數量不足;小城鎮數量多、規模過小的特點使得城市間聚集作用和輻射作用有限。
2、不能充分發揮省會貴陽市在區域經濟中的核心和增長極的作用。貴陽作為貴州唯一的特大城市,雖然在產業、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了強大的聚集效應,但缺乏其他大城市的承接,無法很好地通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向更為廣闊的經濟腹地擴散,從而嚴重地影響了整個貴州省城鎮化的發展。
3、城鎮體系不完善,存在著特大城市首位度過高,造成城市中心區功能過度強大,城市過于稠密加重了貴陽市的城市問題,城市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擁擠、土地價格和住房價格上漲,增加了聚集于城區的企業的生產費用,產生了大量的外在成本,反而帶來聚集的不經濟。
(二)省內各地區城鎮化發展不平衡,城鎮化質量整體較差
貴州省的建制鎮雖幾乎都是行政中心,但規模太小,經濟發展水平甚至與農村無異,市場作用很弱,與城市缺少市場聯系;從文化和習慣等方面看,這些小城鎮更多傾向于農村,很難起到一種過渡作用,無法發揮城市與農村的橋梁作用,造成了貴州省的城鎮化發展出現大中小城鎮脫節,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態。個別經濟很不發達山區甚至大面積出現空巢現象,年輕人紛紛涌向大城市“打工”,而大城市則出現更為嚴重的“城市病”。
二、貴州省城鎮化發展的目標
2011年,貴州省編制完成《貴州省城鎮體系規劃》、《黔中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十二五”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設施建設規劃》,完成尚余24個市縣總體規劃修改。其中,《貴州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組原則性審查通過。明確了貴州城鎮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依托貴陽與遵義、以貴安新區為引擎,重點培育貴州中部地區有區域競爭力的規?;?、綜合型高等級城市作為省域經濟發展極核,帶動周邊城鎮集群發展,力爭在規劃末期建成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城鎮化地區?!兑巹潯吩诔擎偪臻g布局上,將著重培育貴陽和遵義兩個都市圈,使其成為貴州主要的城鎮化地區,同時加強安順、六盤水、畢節(大方)、銅仁、興義、盤縣、都勻、凱里、德江、從江洛貫新城等十個區域中心城市與雙核的聯動。
在城鄉公共服務職能布局上,貴州省將構建區域服務中心、縣級服務中心、鄉鎮級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中心組成的“四級公共服務職能體系”。除在現有的9個市(州)中心城區設立區域服務中心外,還將銅仁市德江縣城、六盤水市盤縣縣城和黔東南州從江縣洛貫新城納入區域中心體系建設,全省共設立12個區域服務中心。2012年前,完成建制鎮總體規劃編制;實現市(州、地)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近期建設地區詳細規劃覆蓋率100%。2015年前,力爭完成鄉、行政村規劃編制;實現縣城近期建設地區詳細規劃覆蓋率100%。并率先實現黔中城鎮群規劃全覆蓋。根據貴州城鎮化發展的需要,按照2020年50%左右的城鎮化率目標,我省將繼續加強對城鎮化體系的完善。
三、貴州省城鎮化發展對策
(一)建設以貴陽市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
“城市經濟圈概念”由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首創。主要內容是指:以一個或多個經濟較發達并具有較強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為核心,包括與其有經濟內在聯系的若干周邊城鎮,經濟吸引和經濟輻射能力能夠達到并能促進相應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地域范圍。城市經濟圈的內聚力表現為城市圈所具有的吸納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能力,在城市圈的發展演化中,凝結了廣大地區范圍內的文化、科技、教育力量,強化了城市群的內聚力,城市圈的整體發展使單個城市的發展更加完善。
目前,貴州城鎮化發展必須協調貴陽市作為全省的中心城市和周圍城鎮的發展。通過構建以貴陽市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可以帶動其周圍城鎮的發展,并通過它們再影響全省其他地區的發展。并且,貴陽市及其周邊城鎮已基本具備構成城市經濟圈基本條件,貴州省政府也已經啟動了“以貴陽為龍頭的城市經濟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范圍包括貴陽市的六區、三縣一市和安順市的平壩縣、西秀區等,黔南州的惠水縣、龍里縣、長順縣、貴定縣、福泉市、甕安縣等。構造一個由貴陽為中心核心的城市經濟圈,五個次中心城市—遵義、六盤水、都勻、凱里和銅仁帶動的三個發展區的的城鎮化的不平衡發展格局。
(二)推進貴州特色產業的持續發展
城鎮化戰略的目標是通過增強城鎮的經濟力量,完善城鎮的功能,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改善農村社會經濟結構,推動城鄉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堅實的經濟基礎。而產業正是經濟基礎最根本的體現。因此,城鎮化的發展必須立足于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產業化;以能源產業富民興黔,促進城鎮化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發展和城鎮化建設。
1、以特色產業支撐城鎮化
首先,貴州省要選準選好城市主導產業。選擇城市主導產業一要考慮需求潛力大的產業,二要考慮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三要考慮產業鏈條較長的產業,四要考慮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其次,推進城市(鎮)化與工業園區建設的互動。貴州省在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中正著力打造100個以上布局于中心城市或中心城鎮近郊的工業園區,促進了城鎮化與工業園區建設的雙向互動。再次,注重以旅游業為中心的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貴州旅游業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良好基礎。此外,商業、金融、電信、交通運輸、物流、物管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城鎮化的推進和工業強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以多種經濟繁榮城鎮化
堅持多種經濟繁榮城鎮化,主要是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強化政策落實力度。二是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國有金融部門要解放思想,通過創新思路和方法,降低貸款擔保門檻同時又盡可能避免金融風險;允許和規范民間金融機構發展業務。三是強化輿論宣傳力度。要對民營經濟的積極作用、事跡、貢獻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四是強化企業家培養力度。除企業家自我學習培訓,還可依托省、市(州、地)行政學院和大學經管院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培訓,也可組織前往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培訓。五是強化對民營企業的引導力度。這主要包括建立創新企業,引導民營企業具有正確價值觀,誠實守信。
(三)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貴州省加緊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體制,創新城建資金的運營和管理機制。首先要完善政府投入與市場補償相結合的投融資體制。非經營性的或社會效益非常大的項目,如城鎮道路、園林、綠化、消防等,這類項目具有典型的公共品的特征,應完全由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經營類的如城鎮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或可收費的項目,應逐步引入和擴大市場競爭機制,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和外商參與投資。其次是要積極利用間接融資手段和通過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上仍跅l件較好的大中城市進行試點,精心組織、選定一批市政公用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資產重組、資本結構優化,爭取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或發行市政設施建設債券,籌集建設資金。最后通過城鎮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抓緊籌備建立各級城鎮建設投資公司,負責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和資產運營,建立城鎮基礎設施“投入—產出—積累—再投入”的良性循環機制。
貴州省財政將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投入5億元用于城鎮化建設。其中每年繼續安排3億元,用于完善我省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5年內完善36個重點鎮和30個特色小城鎮的公共基礎設施;每年2億元的資金用于安排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省財政還將安排資金用于村鎮規劃編制。而在中央廉租住房補助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省級配套補助資金也將提高到每平方米200元。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繼續推進和規范租售并舉,通過公共租賃住房等方式,逐步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篇4
關鍵詞:城鄉規劃;原則;思路;發展
1 村鎮規劃突出問題
1. 1 規劃管理法律地位未真正確立
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不健全,城鄉規劃實施管理主體虛置或弱置,影響城鄉發展和規劃目標的實現。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具體界定各執己見,導致在實際管理中執法主體模糊不清。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長期以來沒有規劃機構、沒有編制規劃、沒有規劃執法權,造成規劃管理工作舉步維艱。
1. 2 規劃管理機構無統一規范依據
城鄉規劃法中尚無統一具體的規劃管理機構名稱設置規定,城鄉規劃管理機構的設置存在著與《城鄉規劃法》所賦予職責不相符的問題。1)機構設置名稱不規范。當前城鄉規劃管理機構的設置不規范表現在名稱不規范、歸口不規范、級別不規范、編制不規范等方面。2)機構設置體系不健全。規劃工作沒有形成有效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體系,城鄉規劃管理沒有達到它應有的覆蓋面。有些地方沒有專門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建制鎮規劃基本是空白,急需加強此方面的工作。
1. 3 規劃權限界定不明影響城鄉規劃整體發展
《城市規劃法》明確賦予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十種管理權限并要求依法實施城鄉規劃。有些地方未嚴格按法律賦予的權限進行規劃管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擅自下放規劃管理權,人為造成規劃管理秩序的混亂,給城鄉發展造成不可逆轉的副作用。
2 村鎮規劃原則
2. 1 用地統籌和城鄉統籌
用地統籌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約利用,主要是指產業和城市發展高度融合、在單位土地上產值最大化的土地高效利用、科學的土地規劃比例和人居產業聯動發展。城鄉發展統籌是以社會均衡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主要是指通過產業的發展吸納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富余勞動力,解決農民就業,通過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協調城鎮化進程中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通過城鎮的輻射效應帶動農村發展,融入區域大發展,通過二、三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實施。
2. 2 生產性投入和生活性投入
在城鎮化建設中政府需要通過引導性投入建立新的產業發展平臺,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企業進行投資拉動產業發展。生產性投入包括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投入、產業服務平臺投入、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生產業投入。生活性投入包括公共設施投入、居民消費投入、城市環境建設投入、市民安居投入。兩個投入可以解決政府獨自實施城鎮化的資金困境,同時調動企業、居民的城鎮化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城鎮化建設的效果。
2. 3
平等的市民待遇和平等發展機會
平等的市民待遇是指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的權益保障,享受到與原有城鎮居民同樣的身份待遇,平等的發展機會指的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進城的收入保障,通過產業的發展保證農民變市民過程中,農民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的充分就業機會。平等的市民待遇要通過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戶籍等若干領域的改革,使農民在身份上和城市居民平等。平等的發展機會是指在城鎮化過程中應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為進城農民提供適應城市生活方式的基礎保障。
3 方法及思路
3. 1 擴大總體規劃區域
總體規劃范圍擴大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做出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3. 2 深化城鎮體系規劃
加深城鎮體系規劃編制深度,增強它的系統性、預警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城鎮體系規劃可以延伸到村莊,對村鎮及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進行合理的布局,配合土地利用規劃,從區域的角度對村鎮的整治和發展起指導作用。
3. 3 城鄉一體化的規劃
城市和農村應該一起統籌規劃以解決面臨的問題,構建城鄉一體的規劃體制、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一體的土地制度、一體的勞動力市場體制、一體的基礎設施體制、一體的社會保障體制。
3. 4 專項的城鄉統籌規劃
根據城鄉關系和矛盾修編解決這些矛盾的專項區域規劃。對城鄉統籌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編制規劃是對總體規劃的若干主要方面、重點領域的展開、深化和具體化,須符合總體規劃的總體要求,并與總體規劃相銜接。
4 村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議
4. 1 村鎮建設目標要與農村發展的核心目標相聯系
在村鎮規劃建設過程中,按照“量力而行、適度集聚,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的要求,加快農村集中居住點及康居示范村建設。以現有的行政村為中心,按規劃保留、擴建、新建三類標準,完成農村集中居住點布局規劃和建設規劃,通過一定時間規劃建設,將自然村莊逐步遷并農民集中居住點,對規劃外的原有自然村莊逐步完成土地復墾。認真編制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通過制定科學規劃引導鄉村發展,實行分類分區指導,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注重實現民眾的自我管理和組織。
4. 2 有整體的長遠規劃并吸收民眾全程參與
強調城鄉規劃立法的重要性,將指導性區域規劃上升為立法性規劃,明確要求制定相關村鎮規劃,強化政府宏觀調控作用。村鎮建設規劃分層次進行,形成市域、鄉鎮、村莊三級完善的規劃制定管理體系,規劃從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形成規劃統一、區域統籌、公眾參與的完整體系。在村鎮建設活動全過程中實現權力和決策權力再分配,讓農民參與進來,組織起來,對當地公用事業建設產生認同感和擁有感,保證村鎮的可持續發展。
4. 3 村鎮規劃建設監管機制和過程管理
建立以鄉鎮、村為單位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制。村級成立規劃建設工作管理小組,負責村莊的規劃建設管理等日常工作,鄉鎮鎮區的管理可以納入市域的總體規劃,按照城鄉規劃總覆蓋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完善規劃內容,不斷提高城鄉的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小城鎮建設應開展專項設計,按照功能定位準確,堅持節能節約的原則設計。采取相對集中公共服務中心,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和公共設施配套經費的開支,避免城鎮化進程中的浪費現象。
4. 4 城鎮歷史文化保護
城鎮開發建設中要保護有價值的古建筑,挖掘城鎮歷史文化,精心規劃設計,建設亮點工程,打造特色城鎮,通過深挖歷史文化底蘊,提高城鎮建設品位,使其成為鎮區新的亮點。
5 結語
村鎮規劃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關乎城鎮化的長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規劃既是行動的綱領,也是行動的方案。推進城鄉規劃統籌發展必須把村鎮規劃作為龍頭,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從城鄉統籌、市域統籌、經濟與社會建設統籌、人與自然統籌等角度來考慮,堅持高標準編制規劃,并通過搞好規劃加快城鎮化建設工程。
參考文獻:
[1] 仇保興. 中國城鎮化―――機遇與挑戰[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 鄒兵. 實施城鄉一體化管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城市規劃,2003(15):79-81.
[3] 趙鈿. 新農村規劃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 小城鎮建設,2005(21):105-107.
篇5
關鍵詞:城鄉規劃村鎮住宅規劃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我國村鎮住宅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經濟收入低,住宅建設增長也相應緩慢。自1978年召開后,農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農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住宅建設的積極性高漲,規模業不斷擴大,新建住宅面積由1978年的約1億平方米攀升至1986年的近十億平方米,形成一個高速建設期。
此后,由于大部分農民的住房問題基本已得到解決,因此村鎮住宅主要進行的是改善和改造工程,建設速度呈下降趨勢,至 1993年,我國村鎮新增住宅面積約為5億平方米。1993年開始,村鎮建設得到國家重視,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使農民收入再次顯著提高,自此,村鎮住宅建設進入了第二個期,新建住宅面積一路攀升至1999年的8. 34億平方米,住宅投資由1993年的760億元增至1999年的1799億元。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加強了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力度,村鎮住宅建設保持平穩增長。2000~2005年,年均新建住宅面積保持7億平方米,年均住宅投資1903億元,2008年更是達到了3547億元。
圖3-1基于建設速度的村鎮住宅發展階段劃分
二、我國村鎮住宅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居住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據統計,2005至2007年,住宅竣工面積保持在5~-6億m2/年,資金投入保持在2000~3000億元/年,村鎮人均住宅面積從26. 7 m,增加到29. 2 m2。截至2007年末我國有9. 3億農民居住在264. 7萬個自然村(其中村民委員會所在地57. 16萬個)。農村住宅面積271. 2億m2,占全國城鄉住宅面積總量的78. 1%。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結構的改善和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開展,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新建和改建的農村住宅逐年增多。
三、村鎮住宅發展戰略基點分析
將城鄉規劃學作為獨立的一級學科進行設置和建設,是我國國情所在,是從傳統的建筑工程類模式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綜合發展模式的需求,是有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必由之路。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使我們的國家競爭力不斷增強。將城鄉規劃學科調整為一級學科進行建設,這對于解決學科發展被制約的困境,推進當代我國城鄉規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就要使全國農民都能夠在一方土地上安居樂業。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國村鎮住宅發展必須以城鄉統籌發展、地區協調發展為戰略基點,形成以城帶鄉、以發達地區扶持落后地區的新型關系,指導村鎮住宅健康發展。城鄉住宅發展比較:
1、新建住宅面積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鄉住宅均得到快速的發展,新建住宅面積不斷攀升,總體呈上升趨勢。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歷年數據,2011年城鎮新建住宅面積達到9.49億平方米,為1978年的24.96倍;農村新建住宅面積達到10.26億平方米,為1978年的10.26倍。
圖1城鄉新建位宅面積對比
由圖1可見,城鎮住宅新建面積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相較之下,農村新建住宅面積則存在較大的波動,在1986年達到9.84億平方米米的頂峰之后開始下降,在1993年之后落至4.81億平方米后,再次呈穩步上升趨勢。2005年之后,城鄉新建住宅面積趨于一致,都呈快速上升的趨勢。
2、人均居住面積
伴隨著新建住宅面積的增加,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居面積也不斷增加。近十年間,城鄉居民人均住房建筑而積年均增長分別為3.26%,3.53%,而且農村要比城鎮略高。
圖2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對比
四、村鎮住宅發展戰略體系構建原則
村鎮住宅發展戰略體系是對未來一段時期內針對村鎮住宅發展相關的活動所進行的全局性的謀劃,它以戰略邏輯為條件和背景,以戰略基點為思路和框架,以戰略原則為準繩,以戰略目標為導向,以戰略體系為抓手,以戰略保障為支撐,通過制定切實有效的戰略措施,對村鎮住宅發展進行干預和調控,以期更好地解決村鎮住宅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突出問題,實現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住宅的目標。
1、科學發展原則
村鎮住宅發展應不同于城市住宅發展,城市是由鋼筋混凝土搭建起來的,而村鎮應更加貼近于自然,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出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農村是發展腹地,需要為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因此村鎮住宅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要實現科學發展,需要采取技術開路的策略。首先,要開發和使用先進的土地開發利用技術,盡量減少住宅及基礎設施建設對土地造成的破壞;其次,要開發和使用節能環保型的建筑材料,防止對環境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壞;第三,要開發和使用循環利用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等等。此外,村鎮住宅發展還需要有步驟地進行推進,既不能大拆大建,出現住宅過剩,又要滿足村鎮居民的居住需求。
圖3 科學發展原則及其策略
2、系統協調原則
村鎮住宅發展是個系統工程,不能割裂地來面對。首先,城市與村鎮之間需要形成一個對接,推動城鄉之間統籌發展。城鎮化發展的實質在于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一中歷史過程,因此村鎮住它發展,需要推動城市公共交通、供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服務。
3、因地制宜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任何事情都切忌一刀切。不同的地形地貌特點、氣候條件、人口數量、民族居住風格以及文化背景都對村鎮住宅產生很大的影響,必須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要具體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地理及地質災害狀況、氣候及節能狀況、民族及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各種因素。比如,在人口數量較大的地區,要采取集中式的樓房建設,最大程度地容納人口。在生態承載能力弱的地區,要盡量減少居住人口的數量,遷到附近的城鎮。
4、成本優化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財政資金必須統籌利用,進行任何一項建設,都必須考慮成本問題。村鎮住宅發展涉及的方面比較多,需要綜合考慮經濟成本、社會成本、環境成本、管理成本等。
要做到成本優化,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采取向鎮集中。首先,集中化建設有利于實現住宅建設規?;?、農業生產規?;铜h境保護規模化,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使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節約經濟成本和環境保護成本;其次,相對于城市,鎮更加臨近農村,生活費用低,就業門檻低,農民在那里就業花費不高,也便于兼顧農村家庭,有利于避免農民工的大規模遷移造成的社會成本和管理成本。
5、以人為本
住宅是為人類長期居住提供服務的產品,必須反映和適合居民的各種需求,如居住、就業、出行、醫療衛生、娛樂等。村鎮住宅發展不是搞形象工程,必須切實解決村鎮居民的民生問題。村鎮住宅發展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深入掌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努力使各項工作切實符合實際、符合農民的意愿。
要體現以人為本,需要采取公眾參與的策略,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要完善調查制度,定期實地考察,向村鎮居民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二是要完善意見和建議反饋制度,將當地村鎮住宅發展方案進行公示,并設置各種渠道,使村鎮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得到重視;三是完善人才吸納機制,將具有豐富經驗的村鎮居民吸收到相應的管理部門,使他們的聰明才智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五、我國村鎮住宅發展的戰略目標
1、我國村鎮住宅發展的總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核心,貫徹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改善民生與農村的健康發展為目的,針對農村住宅發展的現狀與技術需求,研究農村住宅工業化和標準化的科技發展戰略、科技規劃、技術創新平臺和體系建設。
2、我國村鎮住宅發展的分類目標
1)建設人與自然和諧、住宅功能完善、宜居節能舒適、傳承居住文化的現代農村住宅與居住環境。
2)研究開發“科技含量高、功能質量好、建造速度快、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佳”的農村工業化住宅成套技術,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根本,引領我國村鎮居住區和住宅發展方向,滿足新農村建設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3)推動農村和諧社區建設,在農村社區規劃建設中關注物質建設的同時,注重社會問題的研究,倡導公眾參與,公眾建設。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的新農村社區。
4)構建農村住宅工業化和標準化的技術標準體系,提出農村住宅工業化建設工程標準編制和組織程序,明確農村住宅建設工程技術標準的管理重點。為實現農村住宅的合理用地、功能提升、安全經濟、環境宜居、資源節約提供科學完備的技術依據。
5)開展農村住宅工業化技術研發、產品生產、人才培養、資源共享、開放服務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6)建設農村住宅工業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工程,為農村工業化住宅開發建設、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經驗交流的平臺。引導和展示農村住宅建設的方向。
結語:
回顧過去,我國村鎮住宅發展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建設規模和建設質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數農民都能夠在一方土地上安居樂業。展望未來,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村鎮住宅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的帶領下通過我們勤勞的雙手,我國的村鎮住宅規劃與建設一定不會拖了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后腿。
參考文獻:
[1]張阿蘭.論新農村住宅建設的法律保障[J].經濟研究導刊.2009(23): 24-25,34
[2]趙之楓.小康型村鎮住宅設計理念[J].小城鎮建設.2003(6): 52-54
[3]王振坡.中國農村住宅發展趨勢探討[J].城市.2009(6): 9-14
作者簡介:艾星,2007年6月,畢業于孝感學院,城市規劃專業。申報專業:城鄉規劃設計。
2009年9月-2010年12月,晉江西埔敬老院,建成五層、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造價500萬元。擔任市政施工員,施工現場,與施工隊一起復核工程量,提高工程量正確性;
及時提供施工現場所需材料規格、型號和所需日期,做好現場材料的驗收簽證和管理;
編制文明工地實施方案,根據本工程施工現場合理規劃布局現場平面圖,安排、實施、創建文明工地; 編制工程總進度計劃表和月進度計劃表及各施工班組的月進度計劃表; 負責對施工現場存在的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事故隱患和問題進行檢驗和整頓。
篇6
【關鍵詞】城鄉統籌發展 新型村鎮 規劃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0前言
城鄉統籌發展做為我國社會經濟和民生發展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和規劃,它的全面實施將會給我國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不論是生活中基礎設施還是現實所需的公共服務都會實現一體化的發展。那么基于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的建設方面,都有哪些方面的規劃呢,本篇文章接下來的內容即對此項規劃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同時提出幾項可供參考的規劃。
1.首先分析一下我國城鄉統籌發展進程中新型村鎮規劃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1.1我國全國大多數的村鎮房屋建設過程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管理
當前我國的城鎮發展雖然制定了統一的發展規劃,但是由于各地區的發展情況復雜,農村發展不平衡,新舊房屋的標準不統一,導致房屋建設情況相當得雜亂無序,有的村鎮房屋建得甚至是連排都不成。尤其是近年來,伴隨著居住在我國不同鄉鎮、村莊的居民、農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村鎮中一陣風似的撳起了一股建房熱潮,農戶自行建的新房,很難與村莊內的建筑相統一的。這種建設方法和過程嚴重缺乏統一的規劃與管理,無序可言,也無章可循,因此這樣雜亂的現狀對于城鄉統籌發展而言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1.2對房屋和院落的面積要求各不相同,無法統一
隨著農村經濟的飛躍發展,農民收入在不斷提高,城市清潔、寬敞而舒適的居住環境成為了許多農村發展的方向,農民對于原來房屋的住宅面積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房屋的建設規劃有了新的想法,以前落后的樣式和不合理的居住空間布局已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起居等各個方面。另外,各個家庭因為人口數量的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不同、經濟收入的差異,導致人均居住面積也無法統一。這個問題也很普遍,在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規劃里是很有代表性的話題。
1.3多數農村的公共服務設施匱乏
雖然目前多數農村都配備了自來水管道,如包頭市的農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了97%,但是有的村莊管道老化,供水系統缺乏定期的合理維護。多數農村沒有集中的化糞池,對于人畜糞便沒有統一的處理設備和規劃要求,嚴重影響了村莊的環境。村莊規劃中沒有主干路,道路交通設施落后。沿街堆放雜草現象嚴重,而又缺乏公共消防實施,存在較大的火災隱患。缺乏健身娛樂設施和場所,通常,在多數農村建有娛樂廣場,配有少量的健身器材,但是場地和設施的維護嚴重落后,數量上也達不到村民的實際需求。
1.4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規劃存在巨大資金缺口
城鄉統籌發展中新型村鎮的建設工程相當巨大,需要的資金數額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我們都知道,新型村鎮的建設資金來源的重要途徑離不開政府投資、企業投資與小部分的居民投資這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幾種投資來源目前階段都有哪些困難:第一方面政府投資主要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資金總量無法廣大農村建設的需要,無法保證日后的長足建設;第二方面,企業投資通過各個村鎮的特色產業特色經濟以招商引資的渠道吸引資金投入,那些處在交通發達、景色優美、環境較好的地理區域內的小村鎮在吸引投資方面效果很好,然而,地理位置不好、也沒有什么特色的村鎮,對于招商引資來說是沒有什么成效的;第三方面,居民投資更是資金規模極其有限了,在目前整個村鎮的建設當中,居民個人付款購買住房的居民還是極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建設,只單純依靠政府、企業或者居民個人哪一個方面都是根本無法籌集到足夠的建設資金的,工程建設資金的缺乏是一個極需要提前解決的難題。
2.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規劃的幾個可參考的思路
2.1規劃要保證質量、有特色、高起點
既然是新型的村鎮規劃,就要區別與以往的老式建設模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要突出不同地域、不同村鎮的特色和人文特點。
新型村鎮是我國城鎮化進程的領導模式,因此,做好這些村鎮建設有利于加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我們在進行新型村鎮建設的規劃時就要從整體和大局出發,科學、全面有條理地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進行設計。
2.2規劃既要促進城鄉平衡發展,又要重視農村的現實情況,在長遠目標引領下逐級推進
我國推行城鎮化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城鄉的均衡統一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是對城鎮發展的戰略指導,新型村鎮建設的發展格局是個遠期目標,是一個與傳統觀念決裂的長期過程,絕不是在短期內能實現,但隨著經濟水平與人們思想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步實現。因此,在規劃中應本著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相結合,分批開展建設活動,立足實際,逐步實現預想目標。
3.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規劃的具體方面要考慮的內容
3.1規劃的定性方面要考慮打造特色村鎮
我國地域廣闊,地理位置所跨越的經度與緯度范圍都很大,因此,分布在不同區域的村鎮的自然景觀、風俗習慣、人文理念都是不同的,我們在進行規劃時既要保留村和鎮的原來各自的不同性質,同時又要使二者在性質上實現完美地統一。新型村鎮的定性,要突出新型的性質,在大區域上要有共同的主題,而一村一莊也要獨具特色,比如依托本地、本村的傳統文化來打造特色建筑,樹立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的特色品牌形象,如“桃園春色”“梅園春景” 等規劃主題,突出地方特色。
3.2規劃的定位方面要解決農民的生產生活
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同時,必須要注意傾聽農民的意愿,不能因為發展而不顧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趕農民上樓”的做法是不符合農業生產實際的,也不符合建設新農村的內在要求,因此,在規劃中對村鎮的定位一定要結合村鎮實際,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和交通優勢,對產業布局的規劃建設提出明確目標,使其生產方式的轉變成為一個長期而漸變的的過程,這樣更有利于村鎮居民的心理變化過程,提高村鎮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3.3規劃的定量方面要有準確數字
實施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型村鎮建設之前,我們要對村鎮的現實情況進行摸底和考察,尤其是村鎮的數量以及每個村鎮的整體規模與他們的發展水平,這些情況都要調查清楚。如果村莊道路情況較差,在規劃就應該從修路入手,來改善居住環境,而不是單純盯著房子的改造。如果村鎮的土地面積非常緊張,就要在規劃中注意保護耕地,盡量減少住房擠占耕地。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更無法做出規劃與理論指導。所以我們必需得首先搞清楚工程建設的量的方面的問題才能使規劃順利進行。
4.結語
綜上所述,城鎮化進程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這一趨勢我國政府所提出的新型村鎮建設也將按步就搬地展開,雖然這是一項非常巨大的工程,必然將耗費難以估計的財力、物力,但是村鎮規劃對于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保護農業用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鄉的共同發展在符合“中國夢”偉大理想的內在要求,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探索,敢于創新,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找到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張翌娜, 張建偉.鄧州市王寨村新農村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方案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23):39
篇7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綠色低碳;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F29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是對傳統城鎮化問題的積極回應,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注重借鑒西方國家城鎮化的基本經驗教訓,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四化兩型”同步推進,不斷改革和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一、新型城鎮化的本質和基本要求
1、人的無差別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靈魂
實現人的無差別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靈魂,是新型城鎮化最本質、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內容。只有完成人的城鎮化、人的無差別發展,新型城鎮化發展才名至實歸。包括發展理念、方式、政策等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
2、現代農業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滯后于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水平。推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經營體系的專業化、組織化、集約化和社會化,加快城市資金、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農業生產和發展要素的逆向流動,才能夠有效發展現代農業,進而夯實新型城鎮化的基礎。
3、新型工業化是新型城鎮化的動力
新型工業化能夠為新型城鎮化提供重要的產業支撐,是新型城鎮化的動力,是人口城鎮化的前提。工業化經濟的集中和規?;?,不僅能引發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力、人口等向一定地域集中,還能為社會化大生產提供就業崗位,最終形成產業集聚和人口集中相適應的格局,支撐城鎮的形成和發展。
4、信息化是新型城鎮化的牽引
信息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新型城鎮化的牽引。通過信息化技術和產業的牽引:首先,能夠為城鎮經濟提供強勁動力;其次,能夠提高城鎮社會管理效率;三是能夠加快市民生活方式的信息化、智慧型城市的建設。通過信息化的強有力的牽引,將大大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5、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是新型城鎮化的保障
城鎮化發展有三種模式:首先,放任式模式,即一種完全讓市場調節的模式;其次,政府主導式模式;最后,政府引導式模式。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實現“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才是最佳選擇,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6、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的目的
實現城鄉發展由分割態轉為融合態,城鄉關系的互補協調、和諧共榮是新型城鎮化的根本目的。新型城鎮化不僅要實現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優化城鄉人口結構,同時也要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創設良好的環境,是一種能夠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村發展、吸納農民發展,促進城鄉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一體化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二、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途徑
1、改革和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完善。一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改革城鄉二元制度,剝離戶籍的福利屬性等;二是完善公共服務體制,加快推進農民市民化進程,切實保障農民工基本利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三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實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積極開展土地綜合治理和集約利用等;四是完善財政金融體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能力,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地方稅收體系建設,放寬市場準入,建設多渠道投融資平臺;五是加快城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調整行政區劃,加快形成設置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2、堅持走“四化兩型”同步發展的路子
“四化兩型”是指: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基本途徑,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眻猿帧八幕瘍尚汀蓖桨l展的路子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其實質就是堅持以“兩型”引領“四化”、“四化”帶動“兩型”,就是要求按照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標準,促進新型工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相互協調發展,同步推進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3、推進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
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惡化和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而且城市越大問題越突出,有些城市已經瀕臨承載極限。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就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人城鎮化建設的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首先,實現既有城市的生態更新,使城市碳排放量逐步降低。爭取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的稱號,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逐步進行改造,逐步使城市的建造、交通、垃圾處理、水處理都能夠走上低碳的發展道路。其次,城市的產業也要實現逐步轉型,淘汰落后產能,發展一批低能耗、低排放、科技含量高的綠色產業。最后,對于當前存在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以及地質災害等問題,要有非常好的應對措施。
4、城鄉統籌、互利雙贏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要特別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在全面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實現城鄉互利雙贏。一是統籌城鄉建設規劃。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三是統籌城鄉土地利用。四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五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多樣,各地資源稟賦不同,社會經濟條件各異,文化習俗差異較大,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也不盡相同。因此,城鎮建設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別具一格、各展特色。一是秉持城鎮規劃的特色。在城鎮規劃中融入專項特色規劃,明確城鎮特色主題,挖掘地域要素,提煉歷史文化精髓,找準發展方向,突出城市形態特色,避免雷同發展。二是堅持城鎮風貌建設的特色。充分突出本地建筑風格,借助地方典型的建筑符號,使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建筑材料,著力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和地域特征的城鎮特色風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統一。三是打造城鎮產業的特色。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依托,培育城鎮主導產業,構筑城鎮產業集群,做到“一城鎮、一特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四是傳承和培育城鎮文化的特色。
結束語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種利益關系。在推進過程中,要注重突破舊的思想意識慣性和體制慣性的內生循環,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轉變政府職能,堅持科學規劃、不失時機、因地制宜、盡力而為。只有這樣,才能釋放新型城鎮化的“正能量”,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改革的紅利。
參考文獻
[1]姚冬琴.城鎮化≠土地城鎮化[J].中國經濟周刊,2013-04-17.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推進高質量城鎮化”調研組.應高度重視城鎮化推進中重速度、輕質量的問題[N].中國經濟時報,2013-04-22.
篇8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 建設發展
中圖分類號:F1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城鎮建設,規劃先行,全國各地的小城鎮規劃建設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規劃滯后、標準偏低、操作性不強,鎮區以前編制的總體規劃,內容簡單,圖紙粗略,不能真正指導城鎮建設,與中心鎮的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對小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了探討,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小城鎮建設,推向現代建設,力求達到二十一世紀的要求。
1、小城鎮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從城鎮體系看,小城鎮是屬于城市范疇,是城市居民點中的最下一個層次,數量最多并與農村具有密切的聯系。從農村地域體系來看,小城鎮又是農村地域體系的最上層次。它作為農村之首,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城市之尾,同樣接受大中城市的輻射。面向農村、城市兩個領域,是城鄉之間的聯系紐帶;小城鎮是鄉村剩余勞動力、鄉鎮企業和大城市分離型企業的聚集地;是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的實驗地;是鄉村經濟的突破口;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前沿陣地。
在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同時,積極推進小城鎮規劃建設是一個大戰略。小城鎮規劃和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廣泛領域。規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及空間資源,綜合部署各項建設,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規劃是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管理小城鎮建設的重要依據。
2、小城鎮建設中的規劃布局問題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調查發現,有些小城鎮住房或企業由于歷史遺留的原因或建設時未按統一規劃布局,或規劃布局時未考慮全面,導致有些小城鎮企業的廠房和民用住宅分散雜亂,工業區、商業區、生活區混雜在一起,沒有層次感,規劃滯后,導致出現管理混亂,交通道路彎、窄,無活動空間。更有私自亂搭建,侵占路面,耕地撂荒,沒有統一流向,衛生條件差,盲目選址,把嚴重污染的工廠布置在小城鎮水源地上游和居民區的上風向,導致下游水污染嚴重。如已經被停頓整改的廣水市馬坪鎮一造紙廠,由于歷史遺留的問題,加上管理排污處理不當,嚴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流,導致該河流下游的居民生活飲水出現污染,嚴重干擾了下游區居民生活。此外,小城鎮很多地方出現建房采用外延擴展模式,布置松散,占地面積大,建筑密度低,甚至有很多人沿316國道,107國道和主干公路建房,用地結構松散,形成了公路城鎮,導致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配置投資過高,浪費嚴重,土地利用率低,私自占用耕地增多。據有關數據統計,貫穿湖北省的 316國道,107國道的很多道路兩邊占用耕地建房,其中工廠建筑、學校、醫院等占用耕地很嚴重,出現“修建一座樓,損壞一片田”的現象。此外,舊房閑置現象也很普遍,不少住宅戶建成新樓,舊房閑置或只堆放雜物等,有的則讓老人“堅守陣地”,導致土地資源浪費,也阻礙了地區的經濟開發和發展。
3、綜合考慮,合理規劃
編制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搞好小城鎮建設的關鍵。編制的原則是堅持自身特色,適當超前。規劃能為小城鎮建設指明發展的方向,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規劃的起點要高、標準要高、布局要合理。在編制過程中,要重視科學技術對當地經濟的推動作用,同時要有超前意識,預測未來的經濟趨勢。根據不同時期本地的經濟水平,建設可分階段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對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城鎮規劃必須強化發展意識,要與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相結合,并納入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之中。要以市場為導向,結構調整為契機,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實施農業產業化、企業化經營,使農村產業鏈向城鎮延伸;大力發展為城市經濟配套和服務的產業,使城市產業鏈向鄉鎮擴張。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股份合作制經濟和混合制經濟,發展中、小型企業和龍頭企業,使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城鎮經濟的主體,中小型企業和龍頭企業成為小城鎮經濟的骨干和支柱。規劃編制出來后,要遞交給有關專家、學者、領導評審,根據他們的意見修改,最后要報政府或其主管部門批準,使其成為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依據。
(1)城市化新理念。以城鄉統籌發展觀為指導來確定城市化發展理念,城市化不只是一個人口轉化、經濟結構和地域景觀空間變化的過程,而應是一個對人類社會進行整合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空間集聚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空間關聯的過程。按照科學發展觀思想,城市化側重于改善城鄉地域系統的有機構成,不斷優化城鄉關聯結構和構造一個有序的空間組織,使城鄉發展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并為不同規模層次的城鎮居民和不同聚落類型的城鄉居民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保障他們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城市化并非要將所有的鄉村都變為城鎮,不贊成為刻意追求城市化指標而忽視農村發展,而是提倡通過理性選擇,促使城鄉公平發展,保持城鄉社會穩定,這也與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新發展哲學觀一致—改變傳統城市化中只追求集聚經濟效益的線性產業布局。
(2)城鄉網絡化。城鄉統籌發展觀,在承認非均衡發展規律的同時謀求城鄉協調發展,力圖使區域城鄉互補性和協同性發展中的整體效應最大化,改善城鄉發展中的空間結構關系,使人們增強城鄉網絡化發展意識,重視調控城鄉發展的協同關系,提高城鄉空間的組織化程度。其實施途徑應該是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均由不同容量、便捷的現代化交通、通信設施和適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設施連接在一起,形成和諧的網絡型城鄉復合系統,使城鄉居民在具備現代化和網絡型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共享現代文明。這就是曾菊新所倡導的現代城鄉網絡化發展模式(2001)。其中心含義旨在使一定地域內的城鄉之間的網絡設施完備、產業內在聯系緊密、要素流轉通暢、組織功能完善,城、鎮、鄉網絡系統共生共長,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
4、重視小城鎮規劃,突出資源,節約環境
規劃在城鎮發展中居于第一位,要發展好小城鎮就離不開合理規劃。應當充分發揮規劃的重要作用,強化“科學規劃”的理念,體現“因地制宜、節約用地、延續特色、簡明適用”的原則。按照改造鎮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節約村莊占地總量的要求,優化小城鎮布局規劃,合理布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置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設施,并與小城鎮外部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交通道路、產業園區、水利設施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建議部分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通訊建設放緩步伐,與小城鎮整體規劃相協調,以免通了公路、電網、通訊的村莊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費。從原則上來講,小城鎮規劃管理重在解決地脈、人脈、文脈、經脈“四脈”問題。小城鎮規劃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與自然風景是不是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5、完善小城鎮功能,實現人居環境的逐步好轉
要加快小城鎮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設施建設,構筑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處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網絡,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務向小城鎮覆蓋、城市的現代文明向小城鎮輻射。
6、結語
小城鎮建設與發展要科學合理地做好規劃,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與發展,要根據城鎮資源、區位、產業和經濟結構特點、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立足比較優勢,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在“個性”上下功夫,培育發展主導產業,走以產業立鎮之路,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所以應正確認識和把握城鎮化發展戰略的精神,正確分析和逐步解決發展中存在問題,對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9
城鎮化發展的實踐證明,規劃編制好了就是最大的節約。日本先后制定和實施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規劃,并在市町村等基層行政部門設立規劃部門,制定中長期國土利用與開發規劃,在亞洲率先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市化。我國臺灣地區的城鎮化優先發展農業,避免了像韓國和印度那樣,因農業剩余勞動力過量涌入而出現的“大城市病”。
城鎮建設,規劃先行。積極探索山區特色的城鎮化模式,貴州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當前、面向未來,統籌考慮、綜合布局,做好城鄉規劃工作。
規劃目標要緊貼省情,體現脫貧致富。城鎮化的本質是最終減少農民、富裕農民,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我省農村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貧困人口,基本上不可能就地致富,只有走出大山,進入城鎮,尋求到就業,才是根本出路。貴州加快城鎮化建設,目前主要不是解決城市人口擁擠問題,而是解決農民下山、進城進鎮問題,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因此,要明確樹立一個觀念:搞城鎮化一定要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有利于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一定要注重促進城鄉特別是農村經濟穩定發展,毫不動搖地把帶動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放在城鎮建設的首要位置,這個大方向什么時候都不能偏離。
規劃理念要以人為本,體現民本思想??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城市作為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載體,規劃設計要以人為本,把滿足人全面發展的需求作為立足點和著眼點。
要大力完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為農村人口加快轉移創造條件。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城市棚戶區、煤礦和其他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加快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建設,通過不懈努力,讓農民搬得進、住得下、有活干,盡快脫貧致富。
規劃編制要遵循規律。體現長遠眼光。盲目建設、交通擁擠、功能不全、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問題提醒我們,城鎮規劃一定要有遠見卓識和戰略眼光,規劃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我省只能依山就勢,縱深推進,走有特色、集約型、多樣化、組團式拓展、點狀式集中的山區綠色城鎮化道路;積淀深厚、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決定了我們具備規避“千城一面”的可能性。同時,要積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社會資源、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推進農村現代化,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要配套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業,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現代文明和先進文化,得到更多的實惠。
規劃體系要銜接協調,體現發展需求。各級城鎮體系規劃、鎮村布局規劃,要根據發展趨勢,及時修編完善,確保各級各類規劃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有機統一。
篇10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管理;開展;發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mall cities and towns mushrooming development, both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but also make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small town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ising. Therefore, a goo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towns has become a necessity. Reflection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ork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Key words: small tow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 carry out;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城鎮化是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長期戰略,發展小城鎮是城鎮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小城鎮的交通網絡則是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規劃中,應把小城鎮的城市化建設作為我們當今工作中的主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優惠的政策加強中小城鎮的建設、發展,以便更好發揮城鄉經濟的功能,為大城市建設衛星城提供良好的模板。
一、小城鎮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從城鎮體系看,小城鎮是屬于城市范疇,是城市居民點中的最下一個層次,數量最多并與農村具有密切的聯系。從農村地域體系來看,小城鎮又是農村地域體系的最上層次。它作為農村之首,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城市之尾,同樣接受大中城市的輻射。面向農村、城市兩個領域,是城鄉之間的聯系紐帶;小城鎮是鄉村剩余勞動力、鄉鎮企業和大城市分離型企業的聚集地;是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的實驗地;是鄉村經濟的突破口;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前沿陣地。
在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同時,積極推進小城鎮規劃建設是一個大戰略。小城鎮規劃和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廣泛領域。規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及空間資源,綜合部署各項建設,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規劃是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管理小城鎮建設的重要依據。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市迅速發展,小城鎮蓬勃興起,農村面貌發生很大變化。規劃在促進經濟建設、調整城鄉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協調各項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大規模進行城鎮建設的今天,適時加強小城鎮規劃與管理落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合小城鎮資源,形成城鄉一體工作格局
小城鎮發展需要按照綜合協調、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規劃、建設、國土、農業、交通、水利、扶貧、衛生等各部門的資源,把環境整治、精神文明、農房規劃、生態農業以及扶貧等職能工作加以統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在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中,應堅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鎮發展,堅定不移地把優先發展小城鎮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從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鎮發展全面納入支持三農的各類規劃。計劃中,把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繁榮小城鎮經濟作為制定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原則,形成城鄉一體的工作格局和推進機制。
當前,特別應當重視小城鎮發展的有關政策研究,加快小城鎮發展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的轉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健全城鄉資源良性互動的市場體系,促進小城鎮加快發展。
三、重視小城鎮規劃,突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規劃在發展中居于龍頭地位,小城鎮發展離不開規劃水平的提高,應當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強化“科學規劃”的理念,體現“因地制宜、節約用地、延續特色、簡明適用”的原則,按照改造鎮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節約村莊占地總量的要求,優化小城鎮布局規劃,合理布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置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設施,并與小城鎮外部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交通道路、產業園區、水利設施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建議部分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通訊建設放緩步伐,與小城鎮整體規劃相協調,以免通了公路、電網、通訊的村莊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費。從原則上來講,小城鎮規劃管理重在解決地脈、人脈、文脈、經脈“四脈”問題。小城鎮規劃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與自然風景是不是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針對小城鎮有關扶持資金不完備、不配套的情況,應當通過立法形式,按照城鄉統籌發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把國家支持小城鎮建設推進反哺與支持機制的資金逐步制度化。
四、突出重點,加大投人,全力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城鎮建設的重點仍是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主要是一路二水三防洪四綠化和住宅小區的建設。建設的思路就是在“量”的提高上,重點是“質”的突破。城市水、路、熱、氣、訊、綠化是城市的基礎設施,要加大建設力度。同時,要注意城鎮基礎設施的質量,城區道路、給水、排水、供熱、供氣、防洪、園林工程設施建設要納入質量監督和工程竣工驗收序列,進行定期不定期的質量監督和認證,未經質量監督和工程竣工驗收,項目不得交付使用。同時還要提高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加快住宅建設,改善居住條件。城鎮住宅建設關鍵在于變革現有城鎮住房分配體制,培育個人直接支付的住房消費市場,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根據目前全市的住房現狀,合理確定“搬遷安置、經濟適用、舒適豪華”三種類型住宅的比例,以此滿足各階層的需要。工作的重點是老百姓愿意買房,買得起房,買得到房。而以上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有賴于城市建設資金投人問題的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投人,在現有資金短缺的情況下,要切實管好用好建設資金。城市維護建設稅要足額收繳,全部用于城市建設,此外,要引人市場運行機制改革,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方式,從福利服務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改革的著眼點要在轉變政府職能、理順價格關系和有償使用三個環節上,尋求城市建設資金良性循環發展的路子。
五、全新思考道路體系,構建生態的城鎮結構
在“大城市就是小城鎮未來”的思想模式下,小城鎮的建設不可避免的仿效大城市?!皬V場求大、街道求寬、建筑求高、風格求洋、速度求快”,這種建設的結果打亂了小城鎮傳統的空間肌理,建設或者紛繁復雜,或者整齊單調,反而喪失了個性的城鎮形態與生活精神,喪失了形成獨特個性優勢的機會。
首先,從體現小城鎮的生態考慮,采用“窄路密網”的道路構架是合適的。因為縮小道路寬度,增加路網密度是解決鎮區交通問題的有效手段。小城鎮沒有大中城市的規模,不需要寬闊的快速路進行遠距離溝通。鎮區內部的功能分區也較為簡單,生活節奏緩慢,不會產生大量的快速交通。以道路通行速度作為路網設置標準是不合適的。并且,西方城市的實踐證明,在道路面積一定的情況下,“窄路密網”擁有更高的交通效率。如巴薩羅納的路網被認為是歐洲規劃最成功的范例,道路間距最大只有130米。其次,“以人為本”的小城鎮結構,必定是采用非機動車為主的道路系統。從小城鎮的規模大小,空間尺度,就業方式來說,非機動交通是能夠滿足需求的。從保護環境,降低能耗,促進社會安全和諧方面來說,應該鼓勵非機動交通。最后,對于道路結構,應當弱化道路分級,重視道路功能。小城鎮的道路系統不像城市那樣復雜,卻是各種社會活動發生的空間。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與道路的功能密切聯系?!榜R路經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過設計步行街來解決?!扒霸盒枨蟆笨梢源龠M居民交往,通過憂化建筑設計和加強街道管理來解決。
六、總結
總之,小城鎮的發展在追求當前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應忽視同等重要的社會和環境效益,必須改變以往粗放型經營的經濟發展觀念,選擇強化清潔生產,注重節約能源,充分利用綠色和可再生能源,保持穩定、持久和健康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于今.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步伐[J].小城鎮建設,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