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26 08:16: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城市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城市研究報告

篇1

(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蘇南京210002)

【摘要】在南京世茂外灘新城二期6號住宅樓基坑施工中遇到了粉煤灰地質,無法按照原大方坡結合毛竹錨桿加掛網噴漿的支護方式進行支護,同時無法采用常規的土方開挖方式進行開挖及運輸,因此項目部采用了鉆孔灌注樁圍護加渣土車微震泌水的方式解決了相應問題。

關鍵詞 粉煤灰地質;基坑支護;微震泌水運輸

Fly geological conditions under residential building excavation Comprehensive Report——Nanjing Shimao Bund New City two B plots the 6th

Zhu Tao,Lu Yin-bai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Nanjing Branch of a buildingNanjingJiangsu210002)

【Abstract】In the second phase of Nanjing Shimao Bund New City on the 6th floor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pit encountered ash geology, can not be combined bamboo hanging bolt plus shotcrete way of supporting generou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lope, but can not use conventional earthmoving excavation exca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o the project department uses a bored enclosure muck truck microseismic bleeding appropriat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Fly geology;Excavation;Microseismic bleeding transport

1. 綜合背景

(1)自2005年起我司進入南京市場以來,已陸續承建了南京世茂房地產有限公司南京世茂外灘新城地塊的一期3、4、5及17號樓超高層建筑施工,結構形式均為超高層剪力墻結構、地下2層,除3號樓采用鉆孔灌注樁圍護加鋼管支撐基坑支護形式外,其余各建筑單體基坑施工均采用土體大放坡開挖施工。在世茂地塊上述施工任務承接的基礎上,我部承接了南京世茂外灘新城二期B地塊6號住宅樓。

(2)本工程根據業主提供的地質勘探報告進行開挖,并依據基坑設計要求結合前述項目經驗采用大開挖結合毛竹錨桿加掛網噴漿支護,在順利完成基坑東側3、4單元基坑開挖后,在1、2單元遇到了飽和含水粉煤灰地質,放坡坍塌嚴重,地質層在開挖過程中塌陷、液化程度高。后要求業主協調工勘進行補充勘探,查明該區域地質條件為地質上部為混凝土碎石,局部完整混凝土板,局部夾腐殖質,下部分布填土粉煤灰含量較多,分布不均勻,經調查本場地原為電廠廠區。雜填土:推薦上部雜填土重度為20,粘聚力10KPa,內摩擦角12度;下部含粉煤灰填土重度為14,粘聚力8KPa,內摩擦角10度。

(3)在勘探報告出示后我部結合業主及設計意見進行了多項試驗施工,并最終結合現場試驗施工結果由深基坑設計單位對該段基坑支護進行了重新設計。對于粉煤灰填土地質條件下的基坑支護形式在前期項目中從未遇到,我們自選了該項課題進行了研究。

2. 粉煤灰地質條件下基坑開挖研究背景

2.1粉煤灰特性。

(1)粉煤灰的產生過程:煤粉在爐膛中呈懸浮狀態燃燒,燃煤中的絕大部分可燃物都能在爐內燒盡,而煤粉中的不燃物(主要為灰分)大量混雜在高溫煙氣中。這些不燃物因受到高溫作用而部分熔融,同時由于其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大量細小的球形顆粒。在鍋爐尾部引風機的抽氣作用下,含有大量灰分的煙氣流向爐尾。[2]隨著煙氣溫度的降低,一部分熔融的細粒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急冷呈玻璃體狀態,從而具有較高的潛在活性。在引風機將煙氣排入大氣之前,上述這些細小的球形顆粒,經過除塵器,被分離、收集,即為粉煤灰。

(2)特性

粉煤灰顆粒呈多孔型蜂窩狀組織,比表面積較大,具有較高的吸附活性,顆粒的粒徑范圍為0.5?300μm。并且珠壁具有多孔結構,孔隙率高達50%~80%,有很強的吸水性。

(3)目前的基坑開挖,較為困難的情況是遇得到淤泥質土或流砂層,但粉煤灰地質條件很少遇到,且國內文獻資料基本上均是關于在粉煤灰地質條件下鉆孔樁成孔的研究及探討,經項目部查閱相關資料僅有《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粉煤灰地層鉆孔樁成孔技術探討》(《廣西城鎮建設》,陸子海等著)及《在粉煤灰層中鉆孔的試驗研究》荊衛民等著。

2.2通過對世茂6號住宅樓的補充工勘報告相應地質層內容的研讀,發現相應區域粉煤灰地質層厚度高、含水量高且主要位于地下水位線以下。粉煤灰地質粉煤灰顆粒為微球形晶體,存在顆粒比表面積大,在地下水充分浸泡下,水分在顆粒表面充分吸附,在靜止狀態下,顆粒緊密吸附,呈半固結狀態,在受到輕微擾動后泌水呈現類淤泥質狀態,在受到劇烈擾動時快速液化,呈流動狀態。

2.3經現場實地觀察發現存在在挖掘機挖斗擾動情況下急速液化,難以開挖,按以往的大開挖方式無法成坡,塌陷程度大。

2.4如工勘報告所述,6號樓土質以雜填土為主,西側1、2單元局部基坑為粉煤灰地質。對于雜填土區域采用了1:2放坡加毛竹錨桿掛網噴漿支護的基坑邊坡支護方案,而對于粉煤灰地質條件,項目部采取了井點降水和鉆錨掛網噴漿方案進行降水和邊坡支護方式,均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于根本沒有效果,經研究與粉煤灰層含水率和含水方式有關。因為粉煤灰顆粒比表面積大,水分子在粉煤灰表面吸附能力強,粉煤灰顆粒之間在靜止狀態下連接緊密,粘聚力大,通過普通的利用地下水在泵壓條件下的有壓流水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同樣在粉煤灰地質層因為粉煤灰顆粒間粘結緊密,利用鉆孔鋼錨桿噴漿工藝也無法取得相應效果。真空覆膜抽水法同樣無法解決顆粒表面吸附水的離析問題,而理論上可以取得排水效果的真空覆膜加電離法因造價太高,無法被列入考慮之列。后經項目與樁基單位、業主、監理討論后并經專家論證同意對基坑支護采用了土層深攪加樁孔灌注樁支護,土方開挖采用大斗緩慢掏挖加渣土車微震泌水后外運的施工方案。

3. 工程難點和特點

3.1項目概況。

本工程是一幢超高層住宅,由4個單元組成,層數分別為57F(一、二單元)、54F(三、四單元),總建筑面積104054.5平米,地上建筑面積約98740.4平米,地下建筑面積約為5314.1平米,建筑高度172.45米。地下一、二層為自行車庫,其中地下二層為人防六級區域。建筑物占地約2657平米,基坑開挖面積約4000平米(因土質影響,放坡面積較大),基坑開挖深度為6米,局部9米。

3.2工程難點及解決方法。

3.2.1邊坡支護施工難度高。

(1)在粉煤灰地質層中進行邊坡支護難度很高,首先是停機面穩定性很難保證,其次采用鉆孔灌注樁鉆孔過層中泥漿護壁難以形成,在振動條件下,護壁常常快速塌陷,在初期試鉆孔過程中曾發生在樁孔鉆進過程中,鋼護筒突然沉陷,根本就找不到的情況,可見液化程度。

(2)經項目部研究并與監理、業主、樁基單位會同協商,采用了對表層換土,采用勻質粘土對表層雜填土及部分粉煤灰進行置換,以提供樁基較好的停機面;采用先行施工深攪樁改善下層地質條件,跟進進行鉆孔灌注樁成空及樁基施工。從后期的施工情況看該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施工效果。

3.2.2支護樁側粉煤灰在擾動狀態下形態變化造成邊坡失穩危險程度高。

(1)支護樁北側的粉煤灰層在土方開挖造成的振動條件下快速液化,進而造成樁孔灌注樁呈懸臂狀態,樁周邊的深攪粘附層剝離,土方塌陷。

(2)在二單元東北側土方開挖過程中因土方開挖分層過厚,土方開挖速度過快,施工節奏過快造成了局部樁周邊深攪粘附層剝離,呈土方塌陷狀態。

項目部采用蛇皮袋裝土,依階梯狀鋪設擋土墻解決了該問題。同時項目部對土方開挖的厚度進行了嚴格控制,放緩了土方開挖的節奏,盡可能減少在土方開挖過程中的振動,上述情況在基坑的其他部位得以避免。

3.2.3粉煤灰地質土方開挖難度大。

(1)粉煤灰地質在充分含水狀態下開挖難度非常大,在挖機擾動情況下土質層急速液化,挖機挖掘出的粉煤灰在挖斗內基本呈液態,原挖斗內預留了泄水口,因此常常一次挖掘到渣土車,斗內土已所剩無幾。土方開挖工效無法提高,施工速度緩慢。

(2)針對液化的粉煤灰項目部原計劃采用污水泵直接抽排,但項目四周無法找到合適的排污場所。泥漿泵外運約1000元/10方,折合100元/方,按泥漿與水分離1:3,折合土方33元/方,與業主合約價相差懸殊。后與土方單位協商,采用了封閉挖斗泄水口,在將液化后的粉煤灰倒入渣土車后,將渣土車發動微震,將粉煤灰泌水,固結。雖然降低了挖土的效率,但達到了較好的土方運輸效果。

4. 粉煤灰地質條件下的基坑開挖研究

(1)通過對本工程粉煤灰地質條件下基坑支護及土方開挖的施工過程的研究,識別了粉煤灰地質條件的具體特征及支護、開挖過程的特點及解決方法,為以后類似的地質條件基坑支護及土方開挖積累經驗并可以就具體的施工方案提供參考。

(2)如上粉煤灰為微細球形晶體,球壁為多孔結構,具有比表面積大,對水分子吸附能力強的特點;粉煤灰地質具有表像半固結狀態,在振動狀態下急速液化,塌陷程度大。粉煤灰地質層在樁基成孔時,具有基層穩定性差、樁基成孔難度大的特點,在開挖過程中液化程度高,開挖及運輸難度大的特點。

5. 結論:

粉煤灰地質條件下的基坑開挖的研究成果。

基坑支護采用深層攪拌土體加固加正循環鉆孔灌注樁支護,土方開挖盡可能減少開挖層厚,減緩開挖速度。在成本許可下,降水采取真空覆膜加電解抽除法。土方運輸在條件許可情況下建議采用污水泵抽排法,或槽罐車泥漿外運法,如條件不許可則采用渣土車微震泌水固結運輸的方法進行運輸,平均效率為正常運輸60%。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相應地質條件下的土方邊坡支護提供了可選方案,為后續類似施工提供了施工經驗和相應成本條件下的比選方案。南京世茂外灘新城二期6號住宅樓通過上述支護方式及運輸方式的選擇在確保施工工期的基礎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粉煤灰地層鉆孔樁成孔技術探討》(《廣西城鎮建設》 陸子海著.

[2]《在粉煤灰層中鉆孔的試驗研究》荊衛民著.

[文章編號]1006-7619(2014)10-08-600

篇2

當前,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也已經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2016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也將愈發深入地融合到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智慧城市的內涵就是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的規劃、服務和管理的整個過程,參與者包括政府、市民、企業、第三方組織等。城市治理與城市管理的不同之處在于,“管理”強調政府作為城市管理者,實現自上而下的管理。“治理”追求的則是政府、企業、市民和第三方機構等共同進行城市治理,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實現上下互動,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的開放共享原則為這一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基礎性支撐。2015年9月,國務院正式《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當前,大數據逐漸成為一種驅動智慧城市治理和運行的重要戰略資源,但若要讓其發揮最大價值,首先要保證數據本身要有很高的質量,這就需要做好針對大數據本身的治理。如果沒有做好數據本身的治理,數據質量不高,那么依靠這些數據就很難治理好智慧城市。現在數據開放的呼聲很高,然而在數據開放的同時要保證數據質量,否則數據開放的程度越高、被應用的范圍越廣,數據帶來的危害也就越大。數據的質量主要體現在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等多個方面。

對此,計算機世界研究院推出的《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治理》研究報告將“大數據治理”分為兩層含義,涉及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進行研究。一個是如何利用大數據做好智慧城市的治理;另一個則是在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好對大數據本身的治理,比如界定數據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采集邊界、隱私保護等基本問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如果做不好對大數據本身的治理,那么對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開放就會變得無章可循,最終也會影響利用大數據來治理好智慧城市的效果。所以,為了推動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這兩個問題需要一起考慮。

篇3

標準制定各有出口

在智慧城市備受關注的同時,其標準體系問題也被提上日程。今年3月,中國工程院召開“智能城市標準體系建設研究”研討會,表示將完成中、英、德三個版本的“智能城市評價體系”國際交流稿,并可能誕生中國工程院版的智慧城市評價國際標準。10月15日,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籌備大會在海南萬寧召開,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就是討論智慧城市的國際標準。

縱觀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不難發現,落地過程中的相關標準研究成果豐碩。2012年底,工信部就《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向各地征求意見,擬形成由智慧準備、智慧管理、智慧服務3類一級指標和9個二級指標,共45個考察點組成的評估指標體系。同一時間段,住建部也了《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對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4個一級指標和11個二級指標、57個三級指標進行了制定。

地方上,繼2011年的《智慧城市指標體系1.0》之后,2012年上海浦東又出臺了《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2.0》,升級后的體系共分為6個維度,包括18個要素、37個指標。2012年10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浙江省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研究報告》中提出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共包含總體標準、服務標準、數據標準、應用標準、基礎設施標準、管理標準和安全標準等7個子體系。

“冰火兩重天”,單個部門和地區的標準制定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而統一標準卻遲遲不肯“露面”,著實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政出多門或為根源

單一部門或地方的標準易出,而統一標準難產,何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國內而言,根源還要從智慧城市政出多門挖起。

《經濟》記者從住建部獲悉,在出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之前,他們曾有意聯合相關部委共同評選,但眾口難調且時間周期過長,只能“自掃門前雪”。10月10日,來自科技部和國家標準委的又一份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新鮮出爐,南京、太原等共20個城市名列其中。至此,各相關部委幾乎“人手”一份試點名單。

在各大部委爭先恐后出臺試點城市、制定標準體系的同時,參與還是不參與,若參與,該如何參與,按照哪套標準參與,成了地方政府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一位地方官員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肯定也有矛盾和需要協調的地方,涉及到智慧城市建設的體制關系要捋順,資源要共享,壁壘要打破,中央部委層面的指示要落到地上,還要有地方政府的理解、消化和執行。”落地一旦處理不好,便會出現一個城市身兼多個部委試點頭銜、各主管部門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等現象。由此可知,要想建立統一的國內標準,各大部委先要統籌合作、統一出口,進而推動地方各部門協調交流,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據悉,上述《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于7月22日報請國務院。業內人士認為,此意見一旦通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將結束政出多門、盲目建設的“亂象”,進入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技術水平不一也是智慧城市統一標準難以出臺的一大原因。在我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較為發達,資金、技術、人才、基礎設施等建設要素均已具備且相對優質,在智慧城市發展道路上可大踏步前進。相比較而言,二三線城市及小城鎮由于自身基礎薄弱,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起跑階段就已然落后于一線城市,再加上各要素的缺乏和不完善,在后期的建設中將會與大城市拉開更大的距離。因此,如何平衡好大中小城市的發展目標,滿足各地建設訴求,把握發展速度,成為制定統一標準的破題關鍵,難免需要長時間的思考與衡量。

“先買車”形成倒逼機制

國內標準不統一,是否能向國際標準“取經”?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和建設側重點不同,世界各國各行其是也導致國際標準一度難產。比如,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體現在交通系統上;美國則在智慧電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英國從智能建筑角度出發,建立“智能屋”、“Inter Home”;而日本、法國、新加坡、德國等也分別從智慧醫療、智慧城管、電子政府、智慧節能等方面著手本國智慧城市建設。

“先修路還是先買車”,這是萬寧市委副書記李東嶼在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論壇籌備大會上提出的問題。在城市建設方面,是未雨綢繆,在尚未“買車”之前先將道路修好,還是“亡羊補牢”,借“行車”倒逼基礎設施建設?李東嶼認為后者更符合萬寧發展規劃。

篇4

智慧城市的建設和推進是一項意義重大但難度極高的工作,標準體系建設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最終智慧城市的建設效果。智慧城市作為最具創造力的城市形態,已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各地掀起熱潮,截止2013年5月,有超過250余個地方提出了智慧城市相關發展規劃。

信息化的重點區域--智慧城市,是全面感測、充分整合、協同運作和激勵創新。“智慧的城市”的核心理念,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聯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

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意義重大

建設智慧城市,也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客觀要求。目前,中國城市正在邁向智慧城市,包括科技的智慧城市、人文的智慧城市和生態的智慧城市。

目前,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正在引發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也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發展。

我國許多城市如深圳、南京、昆山、沈陽,省內如杭州、寧波等都各有側重地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

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與住建部合作投資智慧城市的資金規模將達800億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師單志廣透露,我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達到了154個,投資規模預計超過1.1萬億元。據賽迪信息預測,到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的IT投入預計可達到1700多億元的規模。

可以說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標準化支持,標準化缺失拖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后腿。開展“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試點,是科技部和國家標準委為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我國自主創新成果在智慧城市中推廣應用共同開展的一項示范性工作,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是城市變革的需要,亟需制定與更新相關技術與產業標準以指導新興產業的規范運行。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是管理革新的需要,管理規范體系的出臺將對智慧城市的健康運行起到必不可少的輔助指導作用,有助于實現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同時,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是和諧建設的需要。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存問題

為貫徹黨的十精神,推行新型城鎮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2013年度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建辦科函[2013]275號)要求,確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加上住房城鄉建設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目前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

2010 年以來,智慧城市快速成為我國各城市的建設熱潮。2013年2月28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分技術委員會(籌)(以下簡稱“SOA分委會”)組織召開了“《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體系研究報告》及關鍵標準”討論會,對我國智慧城市基礎參考模型及標準體系框架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據統計,截至 2013 年 5月,有超過 250 余個地方提出了智慧城市相關發展規劃,涉及社會管理、應用服務、基礎設施、智慧產業、安全保障、建設模式、示范試點、政策法規、標準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如北京市于 2012 年 3 月了《智慧北京行動綱要》,揚州市 2011 年《“智慧城市”行動(2011-2015)》;2011 年 12 月《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等等。

中國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響應程度越來越高。另外,對比2011年與 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起步階段發展水平調研報告結果可以看出,平均得分率由去年的 48.99%提升到今年的 51.77%,智慧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呈現穩步提升態勢。我國確定6 個一級指標、19 個二級指標、39 個三級指標構成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總體框架。綜合來看,僅有14個城市總得分達到了及格水平(60分) ,及格率為28%;另有36個城市處于及格水平以下。

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領域眾多,各地特色及經濟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至今還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標準體系來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現在我國的標準建設滯后于智慧城市的建設速度,標準體系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盡管我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建設已引起各方重視,但我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大多提出了“四統一’原則,仍存在很多問題,體系框架和內容不盡完善,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組織參與機制不夠健全、行業信息化標準建設規劃不足,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標準化人員匱乏、重建設輕應用、體系建設效率有待提高、缺乏激勵機制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智慧城市的持續發展。

從智慧城市起步階段劃分為 A(領跑者)、B(追趕者)、C(準備者)三個等級的得分情況看,各個城市之間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距,東部沿海地區城市起步早、速度快、成績領先。

明確智慧城市標準化的工作目標:以科學化、實用化、合理化為目標,達到對智慧城市建設發揮指導和推動作用,為逐步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的規范化,推動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滿足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需要,確保智慧城市信息系統的建設有標準可遵循。

從技術上保障智慧城市的可持續建設,以實現智慧城市信息系統的開放性、可擴充性、可交換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滿足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為企業信息系統集成和整合提供標準。

解決企業信息系統的數據奇異性和多重性問題,提供系統集成依據和信息采集、傳輸、交換、存貯、處理和共享等環節制定或采用相關技術標準。

智慧城市標準應當是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成為監督檢查智慧城市是否達標和取得績效的重要依據。

智慧城市建設要標準先行

智慧城市,標準先行,這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后反思的必然結果,也是很多正在建或者準備建的城市的心聲。

加強組織領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城市建設的多個方面,建議成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各建設智慧城市的市長擔任組長,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市領導為副組長,市發改委、經信委、城建委、交委、科技、財政、國土規劃、公安、城管、商務、衛生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信產辦、電信、廣電等部門以及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等單位負責人作為成員參加領導小組。

建議盡快建立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推進組織和機制。建議盡快建立適于智慧城市建設特點的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推進組織和機制,完善適于標準工作特點的協調、聯絡、溝通機制,發揮各有關利益方的積極性。

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下,統籌我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建設和國際標準化工作,促進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與行業應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協調推進。

注重既有標準的選擇,加快急需標準的制定。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的建設既是對已有標準的整合,也是對新興產業技術以及管理標準的研究制定。要注重標準的成熟性和穩定性。要加緊制定急需標準的制定速度,確保新興產業與新興技術的發展有章可循。

篇5

“券商研報狂推+資金認可=超強爆發”成為最近以來流行的模式炒作,窄帶物聯網產業鏈成為券商抱團炒作的又一個佳作。

NB-IOT橫空出世,引爆窄帶物聯網投資熱。首先,從事件驅動因素分析,物聯網標準NB-IOT(窄帶蜂窩物聯網)正式獲得國際組織3GPP批準,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三大運營商關于物聯網將是運營商轉型發力的重中之重觀點,為物聯網產業鏈概念股爆發埋下伏筆。第二,據機構測算,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是電信業務收入的2倍以上,未來5年復合增速22%,為物聯網產業鏈爆發帶來春風。第三,國泰君安、安信、招商等十多家券商研究報告抱團力推物聯網產業,強調物聯網是信息時代下一浪潮,中國必然是全球第一大物聯網市場,成為物聯網產業鏈爆發的導火索。

回顧本周中小創市場,主力機構以上游產業鏈的“硬件+數據入口類”為進攻突破口,拉高建倉窄帶物聯網產業鏈概念股。筆者將其分為三大進攻梯隊:第一梯隊是NB-IOT上游產業鏈,其核心是四表合一概念股。本周市場以三川智慧(與華為合作智能水表)、金卡股份(智能煤氣表)、匯中股份(熱能表)、安控股份(油表)為四大天王的物聯網龍頭軍團,以宜通世紀為代表的物聯網平臺運營商概念股,率領著以新天科技、炬華科技、科陸電子為代表的物聯網儀表概念股,以漢威電子、蘇州固锝為代表的傳感器概念股掀起漲停浪潮,成為物聯網產業鏈投資熱潮最前沿的精英團隊。第二梯隊是物聯網應用產業鏈,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能安防、智能物流等眾多領域。本周的領漲代表品種為:以延華智能為代表的智能醫療概念股,以和晶科技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概念股,以迪威視訊、榕基軟件為代表的智能安防概念股,以安居寶為代表的智慧城市概念股,以雪迪龍為代表的智慧環境概念股,以東土科技為代表的工業互聯概念股。第三梯隊是通訊產業鏈,主要是以邦訊技術、通鼎互聯、奧維通信、三元達等4G通訊產業概念股,受益窄帶物聯網產業技術革命帶來新的投資機遇。綜述,筆者認為四表合一是窄帶物聯網的基礎,物聯網應用是增值,看好物聯網儀表概念股中長線走牛。

彩虹精化接力愛康科技。次新中報高送轉將成牛股主戰場。隨著半年報即將到來,中報高送轉投資主線初露牛股鋒芒,彩虹精化、愛康科技、吳通通訊(停牌中)成為中報10轉增30股三劍客,與眾多的次新+中報高送轉概念股一起,必將帶動高送轉概念股中線走牛。筆者從兩個思路看高送轉投資主線:(一)次新中報高送轉概念股。首先是已公布高送轉意向的次新股,目前只有四通新材(停牌)10轉增20股一家,對此類股操作的策略只有短線第一時間追買、中線養牛的投資策略;第二是掘金高送轉潛力的次新股,比如蘇州設計、建藝集團、凱龍股份、海順新材、新易盛、川金諾等高送轉潛力股,對此類股票目前只有采取低吸埋伏的投資策略,相信中獎的概率極大。(二)非次新的高送轉概念股。采取公布意向后第一時間追買,逢高獲利賣出的短線投資策略,比如本周的彩虹精化、和而泰、海倫哲等。

展望后市,建議投資者緊盯中報高送轉、物聯網這兩大投資主線,對具有中報高送轉+物聯網雙重題材標的尤其重倉操作,只要堅持逢低大膽建倉、中線持有投資策略,一定會共享夏季行情牛股風采。

篇6

關鍵詞: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

現在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50%以上,我們的世界已逐步成為一個巨大的城市聯盟與城市網。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期后進入一個大的轉折期,人們大量進入城市,尤其涌入大中城市,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率超過50%,城市化推動著城市的發展,也帶來了人口稠密、交通擁堵、城市資源供應不足、環境惡劣等影響城市進一步發展的問題。本文從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入手,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新契機。

1、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的內涵

1.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運用物聯網、空間信息網格、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感知、分析、整合城市各功能模塊產生的各種信息,經過對城市每個方面每個層次的需求做出明確、靈活、高效的智能響應,營造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物融合相處的環境,使城市管理者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使企業服務更加便捷、發展更具創新性,使人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智慧城市是一種高級的城市形態,綜合了以人為本、綠色低碳城市、無線城市、智能城市的先進理念,形成了自己的理念體系。智慧城市融合了科技創新、綠色生態、人本幸福等理念,是一個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打造環境生態宜居、產業健康發展、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智慧城市跳出城市本身,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來分析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綜合考慮城市長遠發展、城市經濟增長、人類進步等重要問題。

1.2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的特征

1.泛在物聯

把城市里的公共設施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傳感設備等聯系起來,使能夠隨時隨地地采集、傳遞、處理信息,時時感知、監測城市的運行。

2.充分整合

通過互聯網與物聯網的高度融合,可以把城市中的海量數據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城市協調運行。

3.智能處理

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收集、傳遞信息,還能夠對信息進行分析,自動化對城市運行進行控制。

4.激勵創新

大力發展全社??的力量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活動,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

5.協同運作

建立在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基礎上,每個關鍵系統和相關者協作,使城市高效運行。

6.高度關注城市功能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的功能分為宜居型和產業促進型,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應與城市的定位相匹配。

7.信息成為城市運營的重要資源

信息資源是支撐智慧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服務平臺把整個城市的信息、數據、應用、服務等整合起來再分配,達到節約成本、拓展應用的效果。

2、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的架構組織原則

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包含四個原則:涵蓋多數網絡、流程、應用程序以及與不同的發展趨勢有關的活動。這些應用程序是否與使用實物測量設備監控技術(如衛星圖像、航空測繪、GPS/GNSS參考站和激光/激光雷達技術)能夠很好的兼容是需要關注的焦點之一,或者很多復雜的應用如:城市安全流程;建筑的樓宇管理系統自動化;閉路電視(CCTV)的監測和控制;社區接入電視(CATV);地理信息系統(GIS)整體可視化;銀行數據分析等。

大部分應用可以在城市行動框架內實現,除非與其他企業的發展趨勢或幾種互動資產管理流程是采取正確的措施,否則他們將被視為不同的應用程序。因此,企業聯合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實現使用上述應用程序的功能。大多數城市的企業單位用來溝通和提供信息服務的應用如下:

(1)用戶資料,以便監察公眾行為。

(2)文檔信息的統計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3)行業信息監測市場需求,通貨膨脹和其他。

(4)金融業務信息和財務分析。

(5)對收入信息、市場現金流動和日常業務活動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

管理層的參與則將充實城市信息服務的總體組件,體現如下:

信息管理:收集和管理從一個或多個源分發該信息到一個或多個聽眾。這有時會涉及到哪些人擁有權利管理該信息。管理是指在組織、結構、處理和傳遞的過程中控制信息。

交易管理:從商業交易的角度,是一種用來管理IT的方法。BTM(BusinessTransactionsManagement)的目的是保證服務質量,為用戶開展業務交易的同時優化IT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執行相關交易。

工作流與人員管理: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計算模型,即在計算機中將工作流程中的組織、邏輯關系和規則以恰當的模型進行表示并對其實施計算。

土地/空間管理:確立城市和郊區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的流程管理的應用和方法。土地資源往往被用于各種用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競爭機制。因此,較為理想的是綜合所有用途中的計劃和管理方式。

想要實現智能信息服務體系的效益的最大化就需要統籌安排、系統分析。相對于物理網絡連接,通信協議的連接往往可以利用現有的布線網絡或者使用光纜系統。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線、藍牙、Wi-Fi和不同的GSM技術愈發成熟,在不久的將來,這使得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換變得更為切實可行。

能源管理無論是對電力系統,通信和其余網絡(如飲用水等)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管理這些不同的自動化系統組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從而減少資金成本并給公民提供一個較為滿意的服務。

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的架構組件是基于基礎設施,連接到一個超微結構的網絡系統管理工作框架。該系統管理包括服務器應用集群,數據庫服務器和通信服務器等。另外系統管理是跟蹤器在任何設備的可行性活動的實施。該可行性設備可以是網絡節點和其他有用的資產。基礎研究范圍的提高是為了控制和監測這些設備的的性能從而降低運營成本。GIS自動化平臺在設備管理和資產維護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

3、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內容

智慧城市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謹慎制定具有戰略遠見、符合城市個性的總體規劃,還需要在充分考慮各領域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制定重要領域規劃方案,以指導實際建設。盡管每個城市的資源、發展狀況不同,但是從網絡化、信息化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內容,按照建設目的主要可以分為城市環境、社會管理與服務、經濟發展三大類。

3.1城市環境類

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具有秀美的生態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發達的人文科技環境、繁榮的經濟環境、通暢的信息環境。智慧城市主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其他環境的質量。智慧城市中,信息環境類建設內容主要圍繞網絡環境、數據環境兩大主題展開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便捷高速的網絡數據傳輸環境、高效智能的數據環境。

3.2社會管理與服務類

增強城市市政、道路、車輛等基礎設施和終端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推動加快云計算、物聯網、無線網絡等信息技術在市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運用。對于我國城市的普遍情況來說,最關乎城市高效運行、人們幸福生活的方面,理所應當成為大部分城市當下建設智慧城市的主題。

3.3經濟發展類

城市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動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這重要的作用。當下經濟進入全球化、網絡化的發展模式,信息技術、科技創新越來越多地滲入傳統產業,逐步改變原有的運行模式。例如:電子商務、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農業等五個主要的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篇7

智慧城市不僅會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會改變城市的生產方式,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推進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有利于推進我國城鎮化發展;有利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有利于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社會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利于我國搶抓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搶占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因此,城鎮化進程中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其必然選擇。

2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結合國際及國內近年來在該領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現有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如下:

(1)缺乏有效發展規劃,造成資源浪費,為未來留下隱患

在城鎮化進程中,缺乏完善的城市發展規劃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不利的。例如,美國在城市化進程中的分散性城市化模式,引發了一系列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經濟低效、更多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區文化喪失等問題。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汲取有用的經驗和教訓,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城市的特色及其規劃,促進城市健康協調的快速發展。并且能夠有效節約城市用地,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制止和降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于沒有長遠規劃,為未來的擴展性和穩定性留下隱患。因此,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建設者具有遠見,從底層架構的整合做起,穩扎穩打,將頂層應用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

(2)發展過程中忽視生態的平衡與和諧,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目前,全球面臨著嚴峻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能源危機、水資源短缺、土地資源緊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數據顯示,盡管城市只占地球表面面積的2%,卻要消耗其75%以上的資源。城鎮化及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能源用量以及用水量急劇增加,土地資源短缺,交通擁堵且環境惡化,造成了人類與環境、城市與生態之間關系的更加緊張。在城鎮化進程中,要著重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智慧城市的建設具有內在動力。

(3)經濟形式單一,城市功能定位模糊,經濟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低下

城鎮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經濟的規模效益和集約效益,促使了生活方式向現代、文明方式的轉變,在成長期和成熟期階段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口與就業問題。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眾多的資源型城市,缺乏城市的特色經濟,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并且沒有考慮到進行工業產品的深加工。長此以往,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有限。

(4)未形成良好的產業鏈布局,導致關鍵技術缺乏突破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工程,涉及從元器件生產、信息通訊技術、大數據分析、安全和標準、產業發展規劃、城市管理等組成的龐大產業鏈,需要有良好分工布局。而目前的現狀是廠商、企業、政府、研究機構等都蜂擁而上,沒有良好的產業鏈分工和布局,導致關鍵技術缺乏突破,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廠商手里。所謂“信息孤島”即指相互之間在功能上不關聯,信息不共享、不交換,以及存在信息資源與業務流程和應用相脫節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又稱為煙囪式系統。在城鎮化建設的初期,各領域習慣各自為政,自行開發升級自己的系統,導致這些系統由于缺乏標準化、規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資源和設備難以共用共享。煙囪式開發一方面帶來了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各個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隔離和信息孤島。

3現有智慧城市的需求

城市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社會經濟危機,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中,城市的發展和遷移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壓力,因此如何管理城市的基礎設施和資源,以滿足現有和未來的需求,并根據公民的收支預算提高公民生活質量。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城市化發展過程、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尤為突出。

(1)城市化發展過程

據2010年4月的《世界衛生組織簡報》說全球首次城市居民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由于目前城市人口的增長及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增加至70%。其中的一些增長將發生在擁有1000萬人口的27個特大城市,但至少超過一半的增長將發生在目前少于50萬人口的城市。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將導致城市基礎設施甚至無法提供正常的基本服務,而新興的城市將面臨綠地發展的挑戰。

(2)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有證據表明,人類活動對于環境的變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人口的快速增長對于資源壓力的影響很大。其中明顯的影響是土地退化、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人均可用淡水量減少、糧食短缺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因此,城市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包括循環用水、能源、食品供應、廢物管理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3)經濟增長

目前,排名前100的城市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城市將人們聚集在一起,通過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業精神,從而進一步刺激城市的經濟增長。發達國家仍然有基礎建設不足的城市,到2030年估計將需要40萬億美元用以投入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創新機會。甚至有專家更是預計,未來10年,城鎮化或將帶動40萬億投資需求。

(4)技術進步

信息通信技術的進步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BruceAnderson指出,現在全球約有20億人使用互聯網,超過50億人擁有移動設備,約有10億個晶體管和約300億個RFID標簽嵌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將傳感器和無線網絡功能集成在芯片之上,使其便于裝在設備上或日常物品上,用于控制。處理器的速度沒有小型化,便宜和節省能耗那樣重要。

4未來城鎮化進程中智慧城市發展的建議

(1)結合城市整體目標,規劃先行,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評價與研究報告(2012)》顯示,在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中,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建設壓力與投資風險并存。某些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期望過高,很多項目未經統一規劃和可行性論證就倉促上馬,城市基礎設施條件與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嚴重脫節,導致項目難以實質落地,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報告認為,要基于城市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中的總體定位,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確保智慧城市項目的可落地和可實施。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全局性的規劃和管理問題。從某種意義上看,技術支撐是智慧城市的實現手段,用于確保業務的正常開展,因此技術人員需要結合城市管理者的整體規劃和目標來支撐城市愿景的實現。為了避免重復建設等情況的發生,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提高到決策者的高度上來,規劃先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強頂層設計。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目標是明確正確的指導思想,建立保障運行質量的架構體系,生命期使用較低的資源成本,取得快速建設部署實現效果,構建人際和人與環境的和諧關系,以科學規劃來確保運行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各垂直領域隔離開發中出現的重復建設。

(2)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針對于大中型城鎮,城市化向廣闊的郊區城鎮擴散發展,居住和產業開始向周邊地區和城鎮擴散。例如,紐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區化,即將居民住宅遷移到城市郊區;然后,在郊區城鎮建立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網點及將工廠企業搬到郊區;最后,在周邊郊區基礎上形成具備居住、購物、娛樂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鎮。而在郊區化的工程中,城鎮化與農業并重發展,降低土地和開放空間的消耗并有償地維持農業、林業用地和環境保護用地,對農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和城郊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針對于小型城鎮,培育中心節點城市,促進城鎮集聚規模發展。集中有限的資源要素,重點培育若干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小城鎮,使之成為能夠輻射帶動周邊城鎮發展的地區中心城市,優化城鎮空間布局,促進城鎮集聚規模發展,引導人口向中心城鎮集聚,增強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原動力。在采取嚴格保護耕地的措施下,通過改造舊鎮區以及開發利用荒廢地等方法,解決城鎮建設用地,提高用地效率。在道路、能源、住房等方面,鼓勵采用新技術。只有城市管理智能化跟上日益膨脹的人口增長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擴容帶來的各種弊病。可見,城鎮化進程帶動了“智慧城市”的發展。

(3)城市經濟向多元化方向轉變,促進城市生態經濟的發展

從經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可以看到,規模工業的發展對人口的聚集起了極大的作用,促進了城鎮化率的提高,在工業發展、人口聚集的同時第三產業及其它配套服務與建設并行發展,自然而然城鎮化進程就加快了。因此,各地應努力尋找適合當地的工業發展方向,通過政策傾斜扶持建設工業項目,吸收農業人口,配套服務設施,促進城鎮化進程。針對于資源型城鎮,拓寬資源開發領域,通過利用高新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提高經濟效益;其次,對資源進行深加工,延長資源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間的關聯度。積極培育替代產業,減少對主體資源的過分依賴,促進產業的接續和替代,為今后的轉型創造條件;最后,重點發展方便、綠色、環保的無污染、無公害、高附加值農畜產品生產和加工產業發展壯大。對于民族地區型城鎮,則要主力發揮旅游產業的獨特優勢,改善環境,保護旅游資源,提升旅游產業市場競爭力,加快建設旅游特色產業步伐。并根據資源條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如旅游型小城鎮、民俗型小城鎮、加工型小城鎮、集市型小城鎮、藥材小城鎮等。對于中小城鎮,如何未雨綢繆,預防房地產泡沫悲劇在中小城鎮重演,是政府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結構層次升級

各地具體情況各不相同,依據產業基礎、外部資源條件及行業企業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發展能力,選擇自身適合發展的產業,有目的及有計劃地對整個產業的功能進行劃分,以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并在合理布局產業鏈條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競爭力,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調整產品結構,降低產品成本,大力開發新產品,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要通過規劃明確各城鎮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優化產業布局,引導人口分散,逐步形成若干城市群為主體,其它城市和小城鎮點狀分布,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城市之間功能異構、協調機制健全,內部合作大于競爭,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以動漫產業為例,目前全國各地根據區域自身條件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和側重點不同的動漫產業,目前從上海、江蘇等長三角區域來看,全產業鏈發展比較成熟,其中上海三維制作和杭州的二維制作尤為突出;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區域依靠其游戲產業基地和騰訊等網絡運營商的強大實力,積極推進動漫游戲等衍生產品的開發;華北區域可以依靠北京的軟件實力和政治中心,大力發展動漫的動畫設計和形象設計,并加速流通渠道的整合;華中區域主要以武漢、長沙為主,在科技創新、娛樂傳媒等方面形成特色。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是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的聚集地,這些城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并適時淘汰或向周邊地區擴散傳統行業。中小城市是地區經濟的中心,因此必須加快中小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發展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完善城市功能。小城鎮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采取集中開發集中投資的方法,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提高工業化水平,實現產業凝聚,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

5結束語

篇8

不過,這兩個主要的依據實際上都值得商榷。

首先,在激烈震蕩的經濟發展環境中,半年的GDP增速說明不了什么本質性問題;其次,導致重慶近10年快速發展的原因很多,不能作為一個恒定的基準值預測未來城市經濟增長。具體而言,該報告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要有“長遠考量”。重慶GDP增速為11%、北京和上海均為7%的最新統計是事實,但這只是2015年上半年的數據,充其量只是重慶在局部打了一場“小勝仗”。在世界經濟不穩定、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全球金融險象環生的背景下,影響城市經濟增長的變數不斷增多,偶然性也越來越大,甚至一個月和另一個月、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會劇烈震蕩,所以這個“排名第一”是并不穩定的,不宜過度解讀。

二是要有“變化眼光”。從2005?2014年,重慶與京滬的經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這是事實,應給予充分肯定。可是,比這更重要的是學會“動態地看問題”。

一方面,這1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既與重慶在成為直轄市后獲得的各種人氣與紅利有關,也與其近年來城市建設投資拉動密切相關,這些優勢條件和資源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否持續或延續多久本身還須“小心求證”,并不適合作為預測未來經濟發展的依據;

另一方面,長期位居中國經濟前列的京滬等城市不會一直“睡大覺”,更不太可能在發現自身經濟下滑后仍按部就班地坐等其他城市趕超。所謂“知恥近乎勇”,它們應該會想盡各種戰略戰術捍衛已有的“蛋糕”。而且,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和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為京滬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優質發展提供了契機。這是預測未來10年中國城市經濟發展必須顧及的一方面。

三是要有“城市整體分析”。城市經濟發展不僅是GDP那么簡單,它既依賴政策、出口、科技、產業等,也需要整個城市基礎設施、人才人力資源、管理運行水平、社會文化建設的配合支持。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以都市人口、都市經濟、都市生活質量、都市文化、都市智慧化為一級指標開展的中國大都市發展指數研究發現,在目前我國12個城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大都市(北京、上海、天津、沈陽、鄭州、南京、武漢、廣州、汕頭、重慶、成都、西安)中,重慶的城市綜合發展水平并不靠前。從對標的角度看,重慶首先需要瞄準的是鄭州和汕頭,而非北京和上海。這種綜合實力的落后是“冰凍三尺”的結果,不是一個11%就可以逆轉的。

四是要有“區域統籌意識”。城市群是全球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主流,《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重慶發展要和成渝經濟區緊緊捆綁在一起。后者的發展進程和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重慶經濟的高速增長究竟能走多遠。 2005年上海、北京經濟總量分別約是重慶的3倍/2倍,而2014年它們只比后者多出65%和50%。

然而,眼下成渝經濟區的發展現狀并不樂觀。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4》顯示,目前中國6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

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在優質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發展水平方面居前,位屬第一陣營;山東半島城市群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濟基礎,位屬第二陣營;中原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經濟基礎薄弱,城市一體化程度較低,位屬第三陣營。

城市化進程當然允許存在“突變”,但這往往需要有戰略性的“奇謀”。在上述預測10年后重慶經濟排名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以“西部開放戰略+高端產品出口+主抓內需市場+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為核心的“重慶模式”。

篇9

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及中國IT市場出現調整,全球PC市場出現了自1994年以來最大的單季度下滑,出貨量下降13.9%。中國PC市場的出貨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也出現了12.3%的下降。

 

“這一現象在2013年下半年會有所好轉,未來5年中國IT市場將依然穩步增長,第三平臺依舊引領未來。” IDC中國區總經理霍錦潔認為。

IDC預計,在第三平臺技術領域,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及社交等第三平臺為基礎的技術領域仍將不斷向各個行業滲透,其帶動的相關硬件、軟件及服務市場也將維持高速成長,這四個領域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都在30%以上,依然引領中國IT市場增長。

 

IDC表示,由于中國政府行業及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總的IT花費占到總體IT市場的60-70%,因此,政府政策影響領域對IT市場的貢獻巨大。根據IDC的分析,中國城鎮化未來10年建設的總投資將超過40萬億元人民幣,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投資達到兩萬億元,直接為IT市場帶來的機會超過1萬億元。另外,戰略新興產業、醫療改革、節能環保、水利建設、軌道交通等領域也投資巨大,未來5年每個領域都有超過萬億的投資,這也將拉動這些領域的IT市場高速增長。

 

除此之外,在行業變革與轉型領域,中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到了盡頭,各個行業都面臨變革與轉型,而變革與轉型需要IT的強力支撐,這也為中國IT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如金融行業的電子渠道解決方案、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電信行業的增值業務解決方案、ICT服務解決方案,醫療行業的區域醫療平臺、醫保與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等;在區域和城市領域,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中國未來中小城鎮和大中部地區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在軟件和服務外包等領域,中短期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依然是重點,而對于硬件和基礎架構軟件,以成都、重慶、西安、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等城市為中心的大中部地區潛力巨大。

篇10

 

移動支付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移動互聯網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行業,而且正在加速滲透到我們生活及工作的各個方面。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中,移動支付將成為繼高速網絡(3G及4G)及智能終端后的第三大基石。目前,國內移動支付產業呈現出電信運營商、銀聯、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公司三足鼎力之勢。

 

“預計未來3~5年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仍將繼續擴大,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研究人士介紹,移動支付主要包括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遠程支付指用戶通過手機網絡進行支付、賬戶操作等;近場支付則是手機通過射頻、紅外、藍牙等通道,實現與自動售貨機、POS機等終端設備之間的近距離通信技術(NFC)。從國內市場來看,未來銀行及運營商將成為國內移動支付產業主要推動者。

 

記者了解到,從市場格局上看,支付寶依靠阿里巴巴這一電商平臺,積累大量用戶規模和交易基礎,占據了互聯網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另外,騰訊旗下的財付通市場占比20%,中國銀聯的銀聯在線占比9.3%。因此,支付寶依靠其巨大的用戶規模和線上交易量,交易規模超過90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移動支付主要有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遠程移動支付客戶端,以拉卡拉為代表的手機刷卡器,以聯動優勢和上海捷銀為代表的傳統短信支付和以中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近場支付。由于三大勢力對移動支付產業的訴求不盡相同,市場推廣的動力也大小不一。運營商與銀聯主張NFC支付技術,其中中國移動與銀聯形成合作關系,以阿里支付寶和騰訊微信支付為代表第三方互聯網在線支付機構則更傾向于基于軟件方式實現的二維碼支付方案。

 

“移動支付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屬性。”分析師向記者強調,NFC安全屬性要高于二維碼支付,因此被市場寄予厚望。

 

隨著蘋果公司在2014年9月正式推出其革命性移動支付系統ApplePay,一方面將為運營商、銀行以及銀聯推廣NFC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也會迫使阿里、騰訊加速二維碼支付的拓展和生態建設,因此2015年移動支付產業有望爆發式增長。尤其是中國移動在2014年主要資源傾向于向4G網絡建設及推廣,待取得足夠的4G領先優勢之后,由此三大SIM卡商——恒寶股份、天喻信息、東信和平將從中獲益。相應地,正在建設校園支付生態圈、擁有TSM平臺建設能力的新開普也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當然,短期來看,目前階段國內移動支付產業更可能由互聯網公司主導。鑒于支付寶與騰訊更傾向于采用基于軟件的二維碼支付方式,即使采用NFC技術也更有可能通過HCE技術繞開電信運營商,個人消費者端(C端)無須增加硬件設備,支付受理環境(商戶,B端)的改造升級卻不可避免,由此產生第三方企業的投資價值。因此擁有二維碼掃描槍、NFCPOS機具設計生產能力的新大陸,以及擁有商戶信息管理系統并積累大量線下客戶資源的石基信息具有明顯優勢。

 

智慧醫療拉開“大健康”時代帷幕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通過遠程醫療、可穿戴便攜式設備等方式進行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產業正逐漸壯大。而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正紛紛涉足醫療領域。

 

1月27日,阿里健康(0241.HK)再度披露與醫療衛生領域應用軟件企業衛寧軟件(300253)戰略合作成為業界重磅消息后。騰訊的移動醫療戰略推進工作正在不斷提速,據悉,目前全國已經有超過1200家醫院接入以微信為平臺的騰訊“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并均已實現微信掛號功能,另有近100家醫院可通過微信為患者提供從掛號、取藥到后期監測在內的全流程醫療服務。騰訊表示,雖然多數醫院仍不能通過微信為患者提供全流程醫療服務,但這些醫院已具備“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雛形。通過升級,多數醫院未來可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務,而微信智慧醫療也有望在短時間內擴容至全國各地。

 

目前智慧醫療主要的應用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面向醫院醫生的,可稱之為B2B模式,另一種是直接面向用戶或患者的,可稱之為B2C模式。面向醫院醫生的智慧醫療應用模式主要用于醫生之間的交流、醫學知識庫的應用和管理病患健康數據等方面。現階段一般認為智慧醫療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實現:用戶健康大數據采集、遠程大數據處理分析和智能醫療認知實行。

 

國信證券研究表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8.6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增長至28.4億元,預計在2015年達到42.3億元,同比增長48.94%,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74.1億元,未來移動醫療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對于智慧醫療行業中投資機會,上海證券認為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智慧醫療正在超級大風口上,首推萬達信息,上海模式作為醫改標桿,其在醫改的各項創舉有望在全國推廣。其次,還要關注衛寧軟件、東華軟件、宜華地產、朗瑪信息、榮科科技、海虹控股等公司機會。

 

以朗瑪信息為例,公司業務轉型就瞄準了醫療大健康數據,投資6.5億元收購39健康網,目前39健康網已經覆蓋了1.3億人次,與國內500家醫院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39健康網打造的藥品通成為全國藥品信息最全的數據庫,并與微信合作向手機用戶提供藥品功效的說明。此外,朗瑪信息還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設立了健康大數據的中心,對數據挖掘、網絡科技進行系統性開發。類似的,湯臣倍健也具有智慧醫療概念,公司投資1億元入股深圳倍泰,而深圳倍泰則已建立起“硬件大數據采集、云健康平臺、智慧醫療、移動健康”的商業模式,正致力于成為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領導者。

 

大數據發展潛力巨大

 

大數據廣泛應用于各行業,涉及到互聯網、電信、金融、醫療、農業、教育等行業和領域。金融業是大數據的重要產生者,交易、報價、業績報告、消費者研究報告、官方統計數據公報、調查、新聞報道無一不是數據來源。大數據的發展,對金融行業的轉型、創新將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大數據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大數據商業應用給各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將海量客戶信息特征轉化為數據資源,從而精準營銷獲取商業效益。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分析,大數據將每年給美國醫療保健領域創造3000億美元的價值,給歐洲公共管理領域創造2500億歐元的價值,使美國零售業凈利潤增長達到60%以上,使制造業產品開發和裝配成本下降50%。第二,大數據還能有效推動政務開展和智慧城市的構建,提高政府決策水平、服務效益和社會管理水平以及城鎮智能化,尤指在政府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據研究人士分析,根據應用方向看,短期而言,大數據商業應用精準營銷將更成熟化落地;而從長期看,大數據在國家治理-智慧城市構建方面將會大有作為。

 

1月21日,中證淘金大數據100指數的正式,其推出再次將大數據推向風口浪尖。1月22日有消息稱,高盛正主導對新加坡大數據公司AntuitHoldingsPte進行5600萬美元的投資。對此,分析人士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正悄然來臨,數據背后所隱藏的商業價值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產業資本的大舉進入將有助于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作為國際知名投行,高盛出手一貫是有備而來,此次投資大數據公司也顯示出其對該行業未來發展的看好,對其他同業公司而言或將產生一定的提振。

 

光大證券認為,大數據潛在市場價值必將為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分享,由于國際巨頭在硬件層和基礎軟件層壟斷優勢明顯,應用軟件層的大數據分析產品將是未來大數據蛋糕中最大的一塊。考慮到各個行業信息化建設程度的差異,未來大數據應用仍將集中于政府、金融、通信、電力四大行業。本土信息服務企業受益確定性最為明顯,信息安全、IT基礎設施服務、IT咨詢等領域值得關注。上市公司中,天璣科技、漢得信息、同方股份、紫光股份、美亞柏科、拓爾思等值得關注。

 

記者注意到,業績同比預增30%~50%的拓爾思明確表示,公司在行業拓展和大數據應用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天璣科技也預計2014年凈利潤同比上升15%~30%,公司表示,新業務數據庫云平臺開拓順利且呈現良好態勢。而美亞柏科則稱大平臺拉動公司高增長,公司2014年凈利潤預增83%~113%的同時,推出了擬10轉10派0.45元的高送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