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4-26 08:1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銷社培訓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使干部職工進一步加深對黨的*大精神的理解,增強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大、省委十屆二次全會和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及區委中心工作上來;通過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使同志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有了新的發展觀念,在評價發展、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方向及發展決策等方面,有新的思想觀念,新的工作思維;通過學習討論活動,區供銷社系統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區社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科學發展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現將我社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以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開展學習討論活動以來的工作情況
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部署,我社結合實際,在系統內開展了思想解放年、效能建設年、基層建設年為載體的學習討論活動,全面推動我社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討論活動的深入開展,加快推進區供銷社系統創新發展,全面、協調的科學發展。
(一)認真組織讀書學習,廣泛宣傳學習討論活動。
抓好組織發動和學習宣傳,廣泛開展領導班子專題座談會、專題組織生活會、解放思想大家談等的活動,營造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聲勢和良好工作氛圍,是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的思想基礎。在活動中,我社首先認真抓好黨員干部的學習,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讀書學習活動,把解放思想列為主題內容,制定專門學習計劃,召開專題學習會,認真學習黨關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論述,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圍繞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的這一主題,選定了《*大報告輔導讀本》、《反腐倡廉教育讀本》、《供銷合作社政策法規知識讀本》等一批書目精讀,定期召開讀書會,討論交流讀書學習心得。在學習討論活動中做到領導班子帶頭學習,召開學習會、座談會,帶頭撰寫心得體會文章,一般工作人員主動學習、座談;區社人事科組織開展了青年團學習培訓,把解放思想納入培訓工作中,切實加強年輕同志的教育培訓。基層社、公司也通過召開學習會、座談會和專題組織生活會等形式,組織基層黨員學習。區供銷社開展學習討論活動以來共組織召開學習會、座談會6場,收到學習心得體會文章29篇。
同時做好學習討論活動的宣傳,廣泛宣傳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意義,召開工作會議,制定區供銷社思想解放年、效能建設年、基層建設年等學習討論活動具體方案,著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活動氛圍。及時總結學習討論活動的進展情況及好做法、好經驗,向區學習討論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區供銷社的學習討論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至今已及時總結了工作情況,制作學習活動宣傳墻報3篇。
(二)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座談討論。
在調研討論階段,我社在認真學習、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圍繞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科學發展開展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為下一階段科學決策奠定基礎。在深入學習討論的基礎上,班子成員根據分管的工作,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開展解放思想專題調查研究,認真查找不適應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深刻分析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促進思想解放,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決策。
組織副主任、科室負責人召開以“新形勢下供銷社如何實現新一輪的大發展”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討論新形勢下供銷社如何實現新一輪的大發展,認真查找區供銷社和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原因,理清改進思路;邀請區社系統離退休老干部進行座談,討論區供銷社在近幾年改革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聽取離退休老干部的意見和建議;邀請有關職能部門進行討論座談,深入分析我區改革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為我區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出謀劃策。
二、開展學習討論活動取得的工作成效
實踐充分證明,解放思想是掃除障礙、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改革創新的力度。當前,供銷社的發展正面臨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要實現新的跨越發展,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供銷社必須繼續高舉解放思想的大旗、保持敢為人先的銳氣、弘揚改革創新的精神,把思想觀念從不適應、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才能在新的起點上開創供銷工作新局面,我社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宣傳和第二階段的討論調研,思想解放年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充分認識繼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學習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責任。在開展讀書學習活動,我社重點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讀書學習活動,把解放思想列為主題內容,制定專門學習計劃,召開專題學習會,認真學習黨關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論述,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通過認真學習《*大報告輔導讀本》、《反腐倡廉教育讀本》、《供銷合作社政策法規知識讀本》等讀本,并展開討論,使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完整準確地把握*大精神,才能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好*大提出的任務,推進我社全面協調科學發展;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改變思維定勢,克服自滿思想,認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增強憂患意識,振奮精神,創新發展。
(二)深入調研,深刻分析,認清當前發展形勢。
在學習討論活動的調研討論階段,我社班子成員帶頭開展解放思想的專題調研,深入直屬公司、基層社、村委會,進行調研,認真查找不適應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障礙,通過深入的調研,深刻分析影響科學發展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一是基層社的基礎薄弱、活力不足,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欠缺,嚴重制約基層社的發展,部分直屬公司、基層社人員思想較為落后,工作停滯不前。二是部分企業、基層社的債務仍然沉重,有的困難企業分流金問題仍未妥善解決,這些因素仍是制約基層社、公司發展的沉重包袱。三是干部隊伍思想觀念陳舊等的問題有待解決,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有些同志空談解放思想,沒有把自己擺進區,本身自己的思想沒有解放,陳舊的觀念、傳統的思想定勢,影響企業的創新發展。
在開展討論座談中,我社“以新形勢下供銷社如何實現新一輪的大發展”為主題,深刻討論分析現狀,應如何認清形勢,查找幾年來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克服前進道德上的障礙,創新推進全社系統的發展,并邀請離退休老同志進行座談討論,聽取老同志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區社系統在職干部職工進行座談討論,結合實際認真查找。通過認真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深刻分析問題原因,理清思路。下來應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思路推動單位發展,一是解放思想必須把單位擺進去。“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經過幾年來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區供銷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瀕臨倒閉的邊緣發展到今天擁有幾千萬的資產,靠的就是敢于開拓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拼勁,抓住了機遇,實現了大發展,但我們不能有自滿思想,應清醒把認識到,區供銷社當前仍存在很多問題,與東莞、江門、順德等供銷社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分析單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思路,發揮優勢,要堅持立足農村,服務“三農”,要創新服務形式,要努力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努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推動供銷合作事業的發展。二是要把自己擺進去。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要把自己擺進去,先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解決自己的思想觀念和作為問題,每位同志要跳出思維看自己,改變陳舊觀念,陳舊的思維定勢,要敢于創新、敢于探索。人才隊伍是單位發展的關鍵,隊伍的思想得到解放,觀念有創新,單位才能全面協調科學的發展,每個同志要加強學習,以學習提高綜合素質,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
三、下一階段的工作
篇2
2016年9月6日-7日,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者、涉農互聯網企業和新農民代表共話“互聯網+”現代農業。各部委、科研機構、高校、相關企業就“互聯網+”現代農業當下所面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接農村地氣
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農村互聯網發展,要對接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民日常生活和農村社會管理,服務農業農村發展。要適應農業特點,接好農村地氣,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探索可持續的商業運行模式。要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多層次服務平臺,完善物流網絡體系。要充分發揮企業和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供銷社等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支持、標準規范、市場監管等,努力創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有利環境。鼓勵基層和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探索,重視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盆景轉化為風景。”強調,人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鼓勵和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士兵等到農村創業創新,不斷壯大新農民隊伍。
部委之聲
深化互聯網思維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時至今日,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農產品在“觸電”的道路上仍需探索,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一根網線,怎樣才能實現農業新發展?
自1969年互聯網誕生以來,以其強大的生命力不斷發展壯大,對人類社會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進而把我們帶進了信息革命的新時代。“互聯網+”現代農業不能僅僅理解為加農業生產、加電子商務,而應當包括農業、農村、農民在內的“三農”,充分發揮互聯網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作用;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應當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的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重構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使農業生產全過程實現精準化、智能化,讓農業經營有規模、有效益,提升網絡化水平,讓農業產業有面子、有競爭力、可持續;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農業生產效益不高,農業競爭力不強,出現了國內外價格倒掛和需求外溢的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就應當瞄準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這三大目標。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強調。
“我國農村網民目前已經達到1.95億,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3億,作為重要的網絡資源,農村網絡的潛在價值巨大,有待釋放。”屈冬玉表示,統籌推進線下線上現代農業,要在四個“新”字上做文章。一是大力挖掘建設現代農業的新要素;二是大力培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三是大力打造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臺;四是大力拓展農業農村新經濟的新空間。
目前,農民外出務工的單向流動方式正在逐步打破,已有480萬農民工和1%的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創辦領辦小微企業23.7萬家、農產品加工企業45.5萬家、休閑農業各類經營主體180萬家、農民合作社147.9萬家,農民創業創新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這其中有一大批都是既懂互聯網又比較了解農業農村特點的新農民。
大數據剖析“互聯網+”現代農業
既然是現代農業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作為基礎的互聯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龐大的農村網民市場、強大的電商平臺、創新的電商模式組成了當下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
近年來,以寬帶中國、無線城市、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村通等模式為基礎,農村基礎通信設施移動寬帶、廣電有線網逐步提升。2015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0%,比2014年提升了2.8個百分點。2015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95億,同比增長9.5%,農村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已經達到1.7億,同比增長16.3%,占農村網民的17%。互聯網助力農業經營水平提升,“互聯網+”現代農業實現的是互聯網為農業全產業鏈條的提升創新。中央網信辦副主任莊榮文在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暨農民創業創新論壇上強調。
莊榮文在會上列舉了一系列數據,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
截止2015年底,全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數量多達25個,覆蓋1000多個縣城,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企業紛紛推出各自的農村電子商務戰略。2015年阿里巴巴建立了63個縣級農村電商點,縣城的服務站超過20多個,截止2016年上半年農村淘寶項目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300多個縣。京東鄉村推廣已經達到了27萬人,京東縣級服務中心達到1500多家。京東地方特產店已經達到了1000多家,京東的農村電商、涉農企業已經達到200多家,京東鄉村白條推廣員累計授權人數達到7000多人。
莊榮文表示,2015年中國供銷社系統開展合作的企業1530多家,省級電商平臺14個,縣級電商平臺13個,在線交易總額達到了3960億,同比增長292.5%。農村電商模式不斷創新,農村的經濟、社會、文化、習俗等條件都有差異化,發展電商的模式也有各種各樣,目前看到的有中國服務商+網商+傳統產業模式,有電商服務中心+電商模式,有生產方+電商模式,有專業市場+電商模式,有集散地+電商模式等等,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地特色的發展特點,都在結合各自的條件探索適宜的電商發展道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購已經走向尋常百姓家。不論是上網的消費者,還是各種電商平臺,都在一步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因地制宜 加強基礎
“農村淘寶”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名詞,一個含有特定意義的詞,是農村與互聯網相連的一條紐帶。其實不僅僅是“農村淘寶”,各大電商平臺“接地氣”的舉措不勝枚舉。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互聯網+”農業則是難得的發展契機。
那么如何以合理的價格和適當的質量來保證,我們從今天的生產狀態走向機械化、智能化?我們如何使用一種合理的方法來真正保證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僅不能突破還能有所增加?
從宏觀的角度看,我們必須直面關鍵問題,為關鍵問題給出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解決方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表示,種養植業門類繁多,比如太湖的大閘蟹、吳中的楊梅、碧螺春、水稻等特產,不管是種養的過程,還是我們產品和用戶結合的模式,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結合;信息技術,信息和農業技術、工業科技的結合一定要具體化。
目前,我國的農業基礎依然不夠,沒有基礎的話,物聯網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那么,推動農業發展的基礎具體是什么?
楊學山表示,第一是農田現代基礎設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基礎設施是關鍵性的。第二是農業機械,要實現種養殖的智能化、自動化,沒有好的工具的匹配是做不到的。第三是基礎的平臺,也就是整個中國網絡的水平、接入的帶寬、覆蓋的范圍,城市和農村之間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第四個基礎是數據、是信息。這里面既有微觀的,比如說已經對很多的土地進行了很精細的測量,它是什么性質的、適合種什么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已經有了,但是覆蓋程度不夠。最后一個是人的基礎。因為整個環節,尤其是種養植,人在里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學術之聲
科技為質量把關
當下,農產品與互聯網結合也好,冷鏈物流建設也罷,根本問題在源頭,農產品質量才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這需要依靠科研機構、高校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把關。
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所研究員許世衛在主旨演講中提到,監測預警是對生產、流通、市場、消費等進行全產業鏈的數據采集、信息分析、預測預警與信息的過程,應該說監測預警是現代農業管理一個高端的工具,現代化、信息化一定要有監測預警。
現代化管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伴隨著與監測相關的工程。現代農業的發展時刻都在監測上,監測好了,農業現代化就完成了。現代農業的管理正在從采前向采后轉化,決策要的是可靠、準確、及時。農業風險的防范過程就是不斷預警的過程。現在農業發展中,最難的是難以真正快速地了解市場。我們很多情況下不了解現在發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現在農業的管理規避風險的需求更加強。在現代農業的管理中有三個方面的難題。首先要數字化發現問題,其次是模型化分析問題,再次是系統方面的預警。
在大數據時代需要有新的處理模式,才能夠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數據資源數量與價值。
物聯網是數據來源
中國農業大學李道亮教授表示,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水產生產國,占世界產量的65%。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平均漲了將近10倍。物聯網最核心的中心思想就是讓物體連接網絡,用到水產養殖里面,就是讓我們的裝備有身份、有連接方式,讓我們的裝備能夠精準、智能地工作。同時通過裝備之間的連接,實現每個方面的定義化。大數據核心就是從眾多的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東西,什么時候投料、投多長時間,這些都變成精準化的東西。物聯網給大數據提供數據的來源,包括環境的全面感知、個體行為的實時監測、現場作業的自動化操作以及可追溯的質量管理。
創業之聲
打破傳統模式
向科技要財富 向網絡要效益
“為什么像我這樣的一個漂亮的女生要到一個山旮旯里去創業呢?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因為愛情。為什么一個大學畢業生要到山旮旯里去創業呢?也是四個字,因為夢想。”在提到創業之初的心理活動時,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如此說道。
魯曼說,創業一開始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來自于家庭,剛開始的那一段時間,嘗遍了四處問人借錢,但是卻怎么也借不到的辛酸滋味。以我們當時的實力,根本沒有能力建立各種渠道,也沒有實力去做推銷。還好網絡銷售在這個時代初見端倪,我們就想到能否在網上開辟空間,打開銷路。于是我們就建立了網頁把火雞放到網上銷售。效果隨之而來,不斷有人打電話過來咨詢,還有客戶上門,再后來到我們這里的陌生人越來越多。作為新時期的創業者,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經驗與知識的疊加,才會使創業之路越走越遠。我們傳統的養殖模式加上互聯網運作無疑是“互聯網+”中最接地氣的一種做法。農業創業要想成功一定要打破傳統生產經營模式,要用我們的知識和智慧向科技要財富、向網絡要效益。
新農人談新農業
“我是一個新農人,我沒有想到種地原來是這么一件大事,對很多人會有那么大影響力,所以也是特別的榮幸。”北京阿卡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江宇虹談作新農人體會時這樣說,中國十幾億的人口,產品的定位和人群的細分特別重要。農產品在過去是沒有被細分的,始終是初級產品。其實它不是的,我們完成了一件事,就是農產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的過程。除了走品牌化的道路,接下來就是賣給誰,如何把產品賣出去。中國不缺種地的能手,但是缺少研究如何把產品賣出去的人,所以農產品的銷售其實是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東西如果賣出去我找誰來賣?找超市嗎?超市要收至少30%以上的進場費、標簽費,我們付不起。那有沒有更短的價值鏈的出現?能不能更好的找到扁平化的、縮短價值鏈的這樣的合作伙伴出現?于是我們做了一件事情,也是我們最早在2011年、2012年做的事,就是把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土地是農民集體的,它有所有權,阿卡有經營權,消費者拿到的是使用權。解決了供應鏈和需求端的問題,就一個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解決不了,為什么?建冷庫,一個冷庫一個億,這不是一家民營企業或者是一家小的生產者能夠實現的。但我們去整合了市場的資源。市場上面有像順豐優選、京東冷鏈,這些非常優秀做生鮮冷鏈的公司。我們的做法是把訂單和社會化物流進行了系統集成,做了一個第三方的系統平臺,把實時的數據跑在了上面,所以冷鏈物流是最后的一個問題。
從養豬看農業電商發展
“創業難、做企業家難、做農業企業更難。”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表示,拿我們養豬來講,以前說養十頭豬是多的了,現在你養一百頭豬也沒用,為什么?一頭豬平均賺一百多塊錢,一百頭豬才賺一萬多塊錢。而進城務工四萬、五萬一年是常態,而且有星期天節假日,也有體面和尊嚴。在這種格局下,大批的青壯年進城去了,這就帶來了機會,什么機會呢?有了規模化的機會。
劉永好表示,從事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至少需要滿足四個要素:第一是人。今天要規模化的種植業、養殖業,必須是一批有知識或者有組織、有服務體系的現代農業企業。
第二是錢。家庭農場組織起來是組織化的體系。要做家庭農場、要種幾百畝地、要養一千頭豬,錢從哪來?養一千頭豬一年養兩批,一批五百頭,至少養五百頭豬那要多少錢呢?少說四十萬。農民外出務工干了十年、二十年可能有十萬了,離四十萬還差得多怎么辦?要金融的服務。現在農民朋友存的錢是相當多的,但是這些錢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拿到城里去了。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實實在在的支持我們的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大戶和“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農業企業,這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第三是技術。農民要規模地種地、規模養豬,需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