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00:3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音樂論文

篇1

術是一門表演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后,就是要讓他們充分表現展示出來,這是檢驗學習效果、展示學生“二度創作”的有效手段。比如;學習歌曲《到小熊家里去》之后,我要求學生分組創作音樂劇《請客》,經過表演,學生對歌曲的寓意理解得更為深刻。在進行表演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鼓勵每個學生共同參與,發揮自己的作用,享受音樂表演的樂趣。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與教師的自身藝術修養、教育理論水平、知識結構能力直至言談舉止有一定的關系。首先教師要想主動的駕馭課堂,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和討論,就必須認真備課。在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猝然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這是如果教師知識面廣,備課充分,就能圓滿回答學生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課堂氣氛就會變的熱烈。其次重視學生個性,啟發學生智能,激發其學生學習興趣,也是課堂氛圍美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一旦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烈的興趣往往成為學生樂于刻苦鉆研,勇于攻克難關的動力。如:在講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時,先在黑板的右端寫上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左端掛上一幅《江月圖》水墨畫,然后錄音機里放出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運用表情、眼神、姿態等非語言表達方式,將音樂信息一下子傳遞給學生,使他們迅速地在綜合的環境氛圍中進入他們自己的藝術想象中。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吸取藝術的營養。這還怕不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嗎?

三、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入手,引領學生步入音樂世界的大門

篇2

傳統的音樂教學單一枯燥,通常情況下,音樂教師照本宣科,用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講完一節課。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興起使得音樂教學更加豐富,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當教師在對一些抽象、枯燥的定義和知識點以及一些難懂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音樂播放出來,從影視音樂中抽取知識點,進而讓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同時也有效利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下載更多的影視音樂,為學生營造一個放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聆聽優美音樂旋律的同時學習到知識。

(二)將影視音樂有機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

影視音樂是一項綜合藝術,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人們在生活、學習還是娛樂中,它都占據著重要地位。所以在這種時態下,音樂教師也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將影視音樂有機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使其作為一種教學手段,進而促進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融入影視音樂的音樂教學會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學習過程中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并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影視音樂能夠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感性,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人們可以通過欣賞美妙的旋律,感受鮮明的節奏變化,進而自我描繪音樂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同時還能對創作者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內涵加以體會。而且對于人們來說,欣賞音樂的重要手段就是聯想和想象,這樣的手段對于業余的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想要透徹地了解一部音樂作品,緊靠聯想和想象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又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影視音樂來對學生進行鍛煉。而影視音樂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感性主要是指視唱練耳的感性化。對于音樂學習者來說,視唱練耳是一門重要的技能理論課程,它主要是利用視唱和音樂聽記來對學生的音樂感覺進行訓練,進而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感受能力。所以為了讓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就可以對影視音樂加以充分利用。也就是說,在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的時候,讓學生在一定的記憶基礎上對一首旋律進行聽記,如果需要聽記的旋律比較陌生,那么學生聽起來就會很費力,但是教師如果為學生提供一首耳熟能詳的影視主題曲或者插曲,學生更容易投入到聽記的氛圍中,同時也能夠更輕松地完成聽記,進而促進學生視聽能力和思維感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演唱一些影視金曲的時候,因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影視作品的相關畫面,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用心的體悟,找到演唱的感覺,從而讓自身的演唱帶有強烈的感情。其次,通過影視音樂導入聲樂的學習。因為對于音樂來說,聲樂更優于樂器,這可以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中得到體現。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多收錄一些經典的影視曲目,這些影視曲目往往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即使經過時代的變遷,仍然經久不衰,這就說明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經典的影視曲目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能夠勾起學生的回憶,這樣更容易學習和演唱。就比如《我愛你,中國》這一首影視曲目,該首音樂作品可以說是有一段歷史的,對于當前喜愛流行歌曲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的歌曲可以算“老古董”了,但是這一首音樂作品卻仍然能夠被當前的人們喜愛,這是因為電影內容帶給人們感動,喚起了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這樣的影視音樂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進而使得他們投入到聲樂學習中。

(三)結語

篇3

論文的參考文獻就是指作者在文中引用的內容,引用的地方要做好標注然后在文末列出來,本篇結合了小學音樂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來舉例說明,幫助大家提供相關的文獻信息和更好的掌握小學音樂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

小學音樂論文參考文獻:

[1]付娜.兒童二胡啟蒙教材的比較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王揚揚.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師范大學2013

[3]王珣.鄧州羅卷戲的歷史與現狀[D].河南師范大學2011

[4]汪怡帆.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D].中央音樂學院2014

[5]張倩.兩漢魏晉太常音樂機構考辨[D].河南師范大學2011

[6]杜化麗.《全唐詩》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

[7]劉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施及教學現狀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4

[8]李建榮.姜夔自度曲的音樂創作風格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9]桑玉婷.少年兒童手風琴啟蒙教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10]王婷.鄭州市小學校外古箏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11]王越.論發展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個性化音樂修養[D].中央音樂學院2014

[12]陳兆君.鋼琴即興演奏在小學音樂課中的運用[D].中央音樂學院2014

小學音樂論文參考文獻:

[1]王聚伍.流行音樂事象中的劉歡演唱風格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辛穎.“女子十二樂坊”的發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學2010

[3]金亞文主編.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喻先貴.音樂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重“個性發展”[J].考試周刊.2010(39)

[5]賈濤.農村特崗教師計劃的實施: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

[6]甘民.中學新教師的成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7]王永平.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中學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狀況與建議[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8]張敬敏.第四代評價理論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素質提高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9]王敬環.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09(06)

小學音樂論文參考文獻:

[1]王婷.鄭州市小學校外古箏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劉育鋒.東莞農民工子女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陳志圣.洋蠻河鎮古河小學音樂教育現狀[D].南京師范大學2004

[4]張云鵬.淺析烏海市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改善措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5]王瑩.上世紀末河南省洛陽市小學音樂教育狀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學音樂教育改進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3

[7]徐曉妹.小學音樂教育應把握兒童心理發展[D].遼寧師范大學2010

[8]張麗.天津西部小學音樂教育課堂教學問題與現狀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9]羅杰.丹巴縣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篇4

參考文獻:

[1]陳建勤:《中國民俗》,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

[2]曾田力:《大眾傳播媒介中的中國音樂文化》,《第二屆全國音樂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5月。

[3]陸小玲:《原生態民歌與大學生人文教育》,《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4]劉嶸:《原生態民族音樂與當代音樂發展研討會側記》,《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5]查子明:《中國原生態民歌生存發展之我見》,《音樂探索》2006年7月。

[6]俞人豪:《“原生態”的音樂與音樂的原生態》,《人民音樂》2006年第1期。

[7]米永盈:《我看“原生態”民歌——兼談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展》,《社會縱橫》2006年第12期。

[8]喬建中:《“原生態”民歌瑣議》,《人民音樂》2006年第1期。

[9]郭聲健:《藝術教育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頁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薛雷:《“原生態民間音樂”的再認識》,《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12]尹萍:《探索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民間傳統文化資源》,《高校探索》2005年第5期。

[13]喬建中:《傳統能給我們什么?-關于中國專業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思考》,《中國音樂》2004年第4期。

[14]金兆鈞:《關于“原生態”與“學院派”之爭的觀察與思考》,《人民音樂》2005年第4期。

[15]夏滟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

[16]徐士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綱》,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

[17]王敏:《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亟待加強》,

參考文獻

[1]安麗.在“民族”的土壤里發展”民族唱法”——對中國戲曲和湘西原生態音樂的思考[J].大家,2010(11).

[2]張敬忠.中國民歌在現代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從原生態民歌的傳承與保護說起[J].四川戲劇,2012(4):82-83.

[3]李震.湘西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素質教育功能[J].音樂天地,2012(5):4-6.

[4]陳業秀.地方民族民間音樂資源的藝術教育價值與實現——以臺州特色民間音樂課程資源建設為例[J].教學研究,2009,06:62-65.

[5]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

[6]趙國宏.少數民族文化網絡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7]張麗華.網絡音樂教育資源開發與整合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8]李芝.論互聯網時代少數民族文藝生存空間的拓展[D].廣西民族大學,2014.

[10]吳小麗.原生態音樂文化分析——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待原生態音樂文化的發展[J].戲劇之家,2009,(04).

[11]施王偉.從鄰近地區的同類曲藝中尋找“已成絕響”的杭州南詞[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3,(01).

篇5

一、建立學科基礎理論與教育教學理論

有長遠的規劃,建立科學、完整、系統民族民間音樂教育體系,必須從小學起到高校,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措施,強化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意識。全面而系統化地挖掘、收集、整理、搶救,打造優秀的民族民間山歌音樂藝術精品課程,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這是我們強調民族區域傳統民族民間山歌音樂藝術在音樂教育中的價值的最終目的。

在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科研課題、召開民族音樂教育研討會、構建學校民族音樂教育的理論框架、建立民族音樂教育網站、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

二、構建開放性地方音樂課堂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學唱多首歌曲來提高學生對家鄉文藝的感性認識,并能對所學歌曲進行分析,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學要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互動,讓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做演員的榮耀和做評委的自豪。組織學生參加民族樂器和民族歌曲興趣小組,每周定期開展培訓和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民間藝術的情感,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學校還應邀請當地民間藝人到學校為師生獻藝,讓學生充分與民間文藝接觸,感受來自身邊的原生態音樂作品,讓心靈在純樸的音樂中得到凈化,讓情感在濃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

三、加強教材開發,讓地方音樂走進課堂

學校應開展民族特色教材研究和建設,拯救地方優秀音樂文化,收集具有較高民族音樂代表性和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轉化為優勢教學資源,落實到學校的課程計劃之中。

民族民間山歌藝術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音樂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拿廣西來說,多姿多彩的廣西各民族民間山歌音樂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精神文明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增進民族兄弟之間的交往中加深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匯,許多民族民間山歌、歌種音調在多個民族區域流行或傳承,形成了廣西各民族各具特色又互相融合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其繁星閃爍,結構嚴謹,以各自鮮明的表現方式、獨特的演唱風格真實地反映本地區、本民族的精神風貌和審美要求。

結合學校情況多播放民族音樂,創建民族音樂專欄,創編鄉土教材,創辦民間音樂、舞蹈、器樂等的課外活動小組,開展民族音樂比賽。

四、培養高素質音樂教師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培育專業特色音樂教師,加大對基礎音樂教育的師資投入。音樂教師不僅要掌握樂理知識,更要了解地方音樂的演奏,了解更多的本地區民間音樂文化。有意識地融入本土民歌,結合廣西民族音樂特征創作的音樂作品,要向學生介紹歌曲的內涵,使學生充分理解詞和曲調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民俗民歌、軼聞趣事。廣大音樂教師也要把學習和研究本地區民族音樂作為個人專業成長的目標之一,以弘揚民族文化為榮耀,堅持不懈地把此項工作開展下去,使自己成為諳熟和精通地方文藝、深受人民喜愛的民族藝術工作者。

五、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

篇6

一、情感深入,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美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它的情感表現源自音響和精彩的形式。獲得情感深入體驗,首先要聆聽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喚起學生情感,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對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導學生產生美的體驗。這種體驗對學生心靈的影響遠勝于一般媒體對其影響,它能激發學生心中潛在的力量,獲得藝術審美體驗。對于小學生而言,聆聽歌曲盡可能避免單純、枯燥的反復聽,適當加入一些與音樂表現內容一致的畫面或聲情并茂的解說,更容易抓住學生的“心”。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一些體態律動,這是情感體驗的自然行為表現。例如:隨歌曲有節奏地擊拍;隨旋律晃動身體等行為。這樣的體態律動雖然形式簡單、直接,但它說明學生已經體驗到歌曲本身的內容,有了初步體驗感受,這是學生更深入地體驗歌曲情感的基礎。有些學生性格內項,較膽怯,不好意思做體態律動把自己的體驗表現出來,我們一定要要鼓勵、肯定學生表現出來的體態律動,更要自己做一些體態律動引領學生表現。聆聽歌曲有了體態律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演唱歌曲,讓學生從自己的演唱中進一步體驗情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在已有的基礎上學生唱會歌曲不難,關鍵在于引發學生的情感會唱歌。前者要求學生唱準旋律,后者要求學生唱出內在美。會唱歌與情感體驗是相輔相成的,情感體驗是會唱歌的前提,會唱歌是深入體驗情感和歌曲內在美的保證。仍以《放牦牛的小卓瑪》為例,歌曲中倚音的加入使歌曲更具生命力,但學生要唱好它不容易。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對比聽我的片段示范,聽一聽加了倚音的演唱效果,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境。接著設計了騎牦牛的動作,讓學生體會騎在牦牛身上,一路顛簸一路歡歌的場景,孩子們個個樂于參與音樂活動,不用更多的解說就讓學生輕松解決的這一教學難點,明白了歌曲為什么要加入倚音,深深地體會到音樂來源于生活。

二、情感外化,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創造美

創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將內在情感體驗形象化、客觀化。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把自身對歌曲的感受、情感體驗客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學生體驗到歌曲情感,對內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歌曲的情感,內在的美形象地表現出來,這就是創造美的一種表現。教學《放牦牛的小卓瑪》中,在唱會歌曲后,可以引導學生編幾個藏族舞蹈動作邊唱邊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藏族民歌的歌舞特色。當然,音樂課堂的創造美不是一定要熱熱鬧鬧的搞表演,加動作。孩子們能自信地、深情地、完整地表現歌曲,唱出感覺,那就是創造美。情感呼喚,情感深入,情感外化,這是在音樂課堂體驗教學模式的三個主要環節。這種教學模式創造了師生間、同學間的情感交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讓“主導”與“主體”有機統一在教學活動之中,既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音樂體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作者:卞琴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李公樸小學

篇7

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廣泛的,內容是萬象的,對形象的塑造更是靈活的。新課改下,將樂器引進小學音樂課堂是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識譜能力的必然需要。尤其是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教學時,器樂這個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在教學歌曲《送別》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送別》的豎笛演奏視頻,分聲部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對于合唱教學樂段,第一句較難進入,可以先做音程和聲練習后再練習合唱,第一聲部,也可以由教師用鋼琴擔任,學生唱第二聲部襯詞“嗚”,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個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以解決合唱的音準問題。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將樂器引進小學音樂課堂,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齊奏、合奏、領奏等形式中來,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識譜能力以及合唱教學的音準。

二、理解歌曲精神實質,提升合唱水平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每首歌曲都有它的生命和感染力,決不能忽略它的精神實質。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理解歌曲的精神實質,在對音樂作品內涵有所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合唱,這樣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共鳴,主動地想唱,獲得審美滿足,創造出近乎完美的音樂。例如,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多么深情而誠摯的音調,學會歌并不等于會唱歌,在學唱歌曲之前一定要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意境,為此,筆者結合地圖和歷史,幫助學生了解所謂的“七子”。然后在讓學生聽范唱、跟唱的基礎上,介紹詩人聞一多,為學生朗讀《祈禱》,這不僅豐富了音樂課堂,也能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他對中華民族深沉的愛。再讓學生結合歌詞,讀出語氣和感情,抓住輕聲地“訴說”、熱切地“期盼”、深情地“呼喚”等核心詞匯讓學生擁有豐富的音樂體驗。在合唱過程中,從“三百年來……”一句入手,訓練有氣息支持地模唱發聲(急吸急呼):過渡到急吸緩呼的“母親啊母親……”一句,注意幾個休止處做吸氣處理;第一部分分析樂句,提出一個樂句一口氣,深吸緩呼(勻呼)的要求。最后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聲部。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情為主導,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所了解,注重演唱中氣息運用為情感表達服務,從而讓學生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去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用心唱好歌曲。

三、注入生活氣息,努力完善合唱課堂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把音樂問題生活化,豐富音樂課堂。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就是教育。”把生活融入課堂,符合小學生積極好動的天性和接受新知識的邏輯思維,更能激發學生合唱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模仿各種動物叫聲后請學生說出動物名稱并跟著模仿叫聲節奏,邊讀叫聲節奏邊劃拍,如:狗:汪汪青蛙:呱呱知了:知了牛:哞上面四種節奏拼貼成節奏譜練讀:汪汪呱呱汪汪呱呱知了汪汪哞通過模仿各種動物叫聲來對學生進行節奏感的訓練,這樣的方法顯得高效、有趣。同樣在最基礎的發聲訓練中,教師一樣可以運用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唱歌時要保持正確的歌唱狀態和姿勢,狀態要做到:全身保持松弛、興奮、積極向上的狀態,但小腹要收緊;面部表情要做到:眉毛抬起來、眼睛亮起來、顴骨飛起來、天牙板撐起來。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充分理解教師的意圖,在多次實踐后就能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歌唱狀態和姿勢,以達到和諧的和聲效果。

四、尋求多樣化練唱方式,提高合唱

教學效率對于小學生而言,剛剛接觸二聲部視唱,再加上學唱方式過于單一,花費時間也較長,學生很難體會到和聲所帶來的美感,學習興趣難以持久。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尋求多樣化練唱方式,如小組對唱、二人重唱、師生合唱等多種形式,為學生積累“快樂愉悅”的合唱體驗,從而提高合唱教學效率。例如,學習一首陌生的兩聲部歌曲時,教師可以把歌曲中的兩個聲部作為兩首歌曲來學習,待學生熟悉后再形成合唱,以“并駕齊驅”的方式降低合唱的難度,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的準確度,增強學生的信心。也可用輪唱做過渡,即單聲部歌曲由兩組人演唱,在第一組開始唱幾拍或幾小拍后,第二組加入唱同一旋律,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相互模仿,為兩聲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礎。還可以采用聽唱結合的方式,學生唱一個聲部時,用琴伴奏另一聲部;或是遇到音程跳躍大、節奏不規整、變化音出現等情況,教師可適當用鋼琴伴奏提示;或老師范唱一個聲部,用琴伴奏另一個聲部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聽、唱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可見,多樣化的練唱方式,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和聲的美感,也能提高整體的二聲部合唱水平和能力,興趣更持久。但無論是哪種演唱方式進行合唱,都要注意節拍的整齊,做到正確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能傾聽另一聲部。

五、結語

篇8

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有效性。單一的教學設計,往往導致學生感覺音樂課堂枯燥,對音樂課產生抵觸情緒。為此,我們可以設計多樣的教學形式,增加音樂課堂的靈活性,讓學生樂于上音樂課,在音樂課上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例如,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教師就設計先由少數民族的學生演唱自己民族的歌曲環節。這樣,激發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采用互動式音樂教學

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增加互動的方式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例如,采用游戲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到音樂教學中,與同學、老師共同欣賞音樂。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會更加的投入,更加敢于表達自己對音樂的見解。

三、注意課堂教學的超越性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主渠道,有的人還提出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但教師課前課后的工作并未按規定的深入,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就學生而言課堂確實是主陣地,主渠道,但教師的工作的真正重點應該放在課外,對此分析就不難理解,教師對教學知識的分析,學生原有的認識經驗與水平的論斷及教學活動設計,是一項細致而富于創造性的工作,需要大量分析、調研。這樣主動地在該環節上讓學生當主角,自己導演,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充分運用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作用下,養成良好的分析、研究問題的興趣形成富于個性的特質。因此,注重課堂教學的超越性,也是注重課堂教學的前提。

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增加情感投入

人類的情感有調節、感染、遷移等多種功能。現在的音樂教學中強調通過熏陶感染成形,潛移默化以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無論是唱歌教學還是欣賞教學,都離不開一個“情”字,離不開情感功能的運用。課堂教學只是“授業”只是信息上的交流,而沒有“傳道”沒有師生之間及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注重發揮情感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完成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使命。六、注重拓展自身教學能力

(一)轉換角色,彰顯學生個性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教材為工具,對學生進行傳授式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起足夠的重視,這種教學方法會大大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而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這樣,學生才能提高音樂學習的興趣。

(二)擴展自身知識的儲備

隨著課改的深入不僅對學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知課本內容,還要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素養。這樣,才能更靈活的處理教材,擴展學生學習的知識范圍。

(三)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藝

篇9

由井上杏美演唱的主題曲《carryingyou》曲調優美婉轉并且貫穿了整部影片,它將整部影片的基調定位在了唯美與淡淡的哀婉之中。影片的第一首樂曲《thegirlwhofellfromthesky》就采用了主題音樂元素。這首樂曲一開始采用了8小節的引子,低聲部全部休止只通過右手在鋼琴的中高聲部用琶音手法輕柔的奏出,顯出寧靜與透徹。作者希望通過這種簡單的手法將觀眾慢慢帶進動畫世界中。在第5小節時,弦樂組開始輕輕的進入并逐漸加強。9-12小節速度開始加快并由弦樂器代替鋼琴奏出高聲部旋律,而低聲部由音色柔和純凈的長笛以跳音方式奏出歡快調皮的曲調。這4小節的音樂與整首樂曲的曲風不太一致,但在影片中它似乎想表現的是單純勇敢的巴斯與善良可愛的希達相遇時的一種喜悅、歡樂的心情。但是這種歡樂并沒有持續多久,音樂只停留了4小節就轉入了這首樂曲的主題部分即影片的主題音樂。這段旋律極其優美動聽卻又透出難以言說的哀傷,與前4小節形成情感的對比。隨著音樂緩緩地進行,觀眾就如同著魔一樣被帶進回憶中,加之小提琴天生就具備的淡淡的哀愁的美讓這段旋律更加的凄婉動人。這一主題音調在全曲中一共變化重復了6次。第3次在第29小節以上三度模進的手法重復了主旋律,音樂發展至此力度上也由p到f,銅管樂器組的進入將樂曲推向了,讓人感受到一種更強大的莫名的憂傷。這一被多次重復的旋律不僅僅是這首樂曲的主旋律也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它是《天空之城》的定調之曲,肩負著固定整部影片音樂風格的重任。樂曲透露出的傷感、哀婉的情感基調與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完美融合。除了《thegirlwhofellfromthesky》包含了主題音樂的還有《月光云海》、合唱《thecollapseoflaputa》,但由于每一首采用的配器手法不同以及每一首樂曲內部存在的一些差別使得每一曲傳達給我們的感受和其在影片中的意義也是有區別的。《月光云海》是由主題音樂稍加改動而來,它沒有《thegirlwhofellfromthesky》的引子直接切入主題旋律。在配器手法上也沒有用弦樂而以音色干凈的鋼琴奏出。整首樂曲較之片首曲少了一點內心的憂傷卻多了一份平靜,將這一音樂運用于巴斯與希達到達天空之城看到的景物就更加體現出天空之城的寧靜、祥和。巧妙的是它與之后天空之城毀滅時所運用的音樂形成了更加鮮明的對比。影片進行到巴斯與希達為了不讓拉普達落入穆斯卡之手而決定一起念出毀滅咒語時,樂曲《thecollapseoflapuda》悄然響起。這首樂曲同樣來自于主題旋律但加入了童聲合唱。當天空之城崩塌時,童聲合唱將因毀滅而透露的心底的悲涼與天空的飄渺表現的絲絲入扣。而采用童聲來演繹的另一原因其實是暗含了對未來的天空之城的希望,對未來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相處的期盼。影片中的《失意的巴斯》和《希達的決定》也是旋律優美,流傳很廣的兩首樂曲。《失意的巴斯》這首樂曲在1-10小節中旋律聲部音域都在線譜的中低聲部,銅管類樂器的使用使巴斯內心的孤獨、低沉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到11小節時主旋律轉由弦樂器組擔任,低聲部采用分解和弦式織體,以此渲染憂傷的情緒。從21小節又采用長笛來吹奏主旋律,伴奏織體也由之前的分解和弦改為柱式和弦,但由鋼琴以琶音的手法來表現,這樣聽來就不突兀且十分柔和,與全曲的基調相融合。樂曲每十小節作者就以不同的樂器組來表現,刻畫出巴斯雖然情緒失落卻有著細膩的變化的小男孩心思。整首樂曲旋律與伴奏織體都極為簡單明朗,可巴斯的內心情感卻被巧妙的勾勒出來,這一點既是為了表現巴斯單純的形象又是久石讓個人風格的體現。《希達的決定》是一首鋼琴小品,前8小節沒有伴奏,只有右手在鋼琴高音部奏出的零星的幾個音,與主題音樂一樣寧靜中又帶著一絲無法釋懷的憂傷。它與《月光云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場景音樂分析

在這部影片中除了較多的主題音樂之外還有幾處特定的場景音樂。場景音樂的使用增加了畫面的真實感,使人物形象豐滿了許多。比較重要的有兩處場景音樂。其中之一是當巴斯在救下希達的第二天清晨于屋頂吹奏小號所采用的音樂。這一處音樂是為這一畫面量身定做的,影片只有在這一處用到了這一音樂。小號吹奏的音樂歡快、積極向上,以此來表現屬于孩子的世界的朝氣與純真。另一處是每當飛行石出現時就會想起的音樂,這一音樂主題象征著飛翔。久石讓通過采用純凈透亮的音色來象征著飛行石的光芒與神奇力量。影片中有4次運用到了飛行石音樂,其中有3次幾乎都是單獨奏響的,而在片尾處當天空之城開始崩塌,沒有了城的大樹飛向更高的天空時,象征著飛翔的音樂在低聲部以伴奏的方式輕柔的奏出。以交響樂方式奏出的莊嚴輝煌的主旋律歌頌著天空之城,以一種凱旋、勝利的姿態將龐大的影片主題升華。為了表現影片不同的情節,豐富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影片能營造出更真實的效果,作曲家必然要譜寫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影片中除了主角巴斯與希達,比較重要的還有追逐財富但心地善良的海盜母親和她憨厚可愛的兒子,以及貪婪有野心屬于反面形象的穆斯卡。我們從音樂中更可以證實這一觀點。作曲家賦予海盜的音樂基調是搞笑滑稽又帶有可愛的味道的。例如在影片中當海盜與巴斯的師傅相搏斗時音樂并沒有給人一種殺氣、邪惡的感覺。這似乎與我們一般見到的廝殺的場景不太符合,然而仔細體會并結合影片就不難理解了。

篇10

通過配樂對影像進行敘事語境的構建是電影最常見的藝術手段。任何一部電影的敘事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時空背景。這些背景既包括宏觀的歷史與文化方面,也包括具體的畫面之間的聯系等局部的、微觀的方面。配樂營造出的清晰背景信息和特定的時空風格為影片敘事的展開形成良好的心理鋪墊,使觀眾對即將欣賞到的影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音樂所建立的影像語境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認知層面,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情緒感染力,從而激起觀眾的藝術審美激情,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介入到美妙的光影時空之中。音樂能夠反映出特定的歷史和民族文化,是人類所特有的文化記憶形式和生活方式。當這些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音符流淌、充溢于光影銀幕之中,總能喚起人們的特殊情感與獨特的審美經驗。影片 《紅色小提琴》中,導演向觀眾講述了一把 17 世紀的古琴,流轉于不同民族、數易其主的故事。提琴在 3 個世紀的漂泊生涯中,歷經和見證了歲月的枯榮、命運的沉浮與人世的滄桑。美國古典作曲家約翰•科里戈亞諾讓觀眾在樂聲中歷經了一次 300 年的時光之旅。影片敘事拉開序幕的首段落中,《安娜》的主題曲具有強烈的巴赫時代的音樂風格,曲風沉靜、廣闊,音樂形象鮮明。這符合了 17 世紀占主流位置的巴洛克音樂審美特征,也同時向觀眾表明了影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此后,隨著紅色提琴的遠行,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場景和人物都在不斷變換,音樂成為特定歷史年代和文化的注腳。如,紅色提琴從英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后,輾轉至年幼的相蓓手中。但她成年后的日子正值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 “”浪潮。西方音樂與樂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拒斥。

與上一段落的激情與自由揮灑相比,紅色提琴的生命走入低谷,奄奄一息。美妙的樂聲被情緒激昂的合唱聲、轟鳴的鑼鼓聲和吶喊聲所取代。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相蓓最后一次拉奏提琴,琴聲嘶啞,一曲未完便歸于了長久的沉默。在影片中,音樂對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空都給予了充分的詮釋,使觀眾跟隨著音樂,感受著歲月的流轉和變遷,并從不同的故事當中,獲得了不盡相同的審美體驗。除了反映和闡釋特定的歷史與民族文化外,配樂還經常通過營造獨特的氛圍或基調,來建構影片的敘事語境。在影片敘事的過程中,音樂雖然會根據具體的畫面要求、情節發展和敘事節奏進行相應的、具體的安排與調整,但其自始至終會維系一個相對穩定和統一的敘事基調,而使影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清晰完整的藝術形象。《紅色小提琴》中,《安娜》的主題及其變奏在每一個敘事段落里都會出現,雖然配器、節奏與風格等都有所不同,但其主調卻始終鮮明可感,使整部影片得到統一,而不顯渙散。在 《海上鋼琴師》這部以音樂為主題的影片中,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也是運用了這一形式,塑造了 1900這一傳奇的人物形象,令觀眾領略到了 1900 那超越世俗欲望的、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影片的主題音樂 1900'sTheme 是莫里康內為該影片量身打造的原創作品。主旋律在深情飄逸的典雅曲風中,透露出一種大氣磅礴、宏遠廣闊的氣質。主題曲首次出現是畫內音的形式,由離開游輪多年的小號手麥克斯,用自己的小號吹奏出來,充滿了憂傷、懷舊的爵士韻味。以此,影片將觀眾帶入到半個世紀之前的歷史時空當中。主題樂在結尾出現的時候,則改用管弦樂的合奏,將觀眾的情緒極大地調動起來。1900 至死也不愿離開大海和游輪,即使放棄生命,也不愿陷入到現世無盡欲望的漩渦之中。“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這種對音樂發自心靈的熱愛和對生命純潔性的堅持令人既感動又傷懷。音樂恰到好處釋放出情感,構建出整部影片的氛圍,充滿了悲壯、贊嘆的情感基調。

二、配樂作為一種敘事形式

也會直接參與到影片的內容敘事中來。目前,配樂的地位在電影中不斷得到提升。這一方面緣于優秀的配樂能夠為電影所帶來的巨大的審美附加價值,從而使整部影片的藝術性與觀賞性得到質的提升。另一方面,配樂所受到的日益重視也緣于電影創作者對影片藝術水準的不斷要求,音樂在一部影片中所貢獻的審美價值正在被不斷發掘和拓展。直接參與影片的內容敘事正是體現出電影配樂職能的多層次與多樣化。參與內容敘事使配樂在電影中獲得了相對獨立的藝術特質。配樂參與影片的內容敘事表現在對畫面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也表現在對影片敘事內容的擴展與延伸。應用于電影某一環節的任何一種音樂,都會有所作為,都會產生某種效果,而觀眾會自然地將畫面與音樂視為一個整體,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畫面與音樂的簡單疊加。配樂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實現其內容敘事的。如 《紅色小提琴》里,相蓓最后一次拉奏提琴的段落中,幾乎沒有鏡頭的切換。并且,除了艱澀與斷續的琴聲在一片狼藉的屋子內回蕩外,畫面中沒有任何其他聲響,令人感到一種窒息與壓抑。相蓓本想通過拉奏小提琴告訴意外闖入的小明音樂是美好的,但此時的琴聲卻無法傳達這一切,只到一半便難以為繼、戛然而止。與整部影片其他的 《安娜》變奏相比,這段主題變奏幾乎令觀眾感覺不到什么審美價值可言,但如果從整體藝術效果上看,卻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這段不完整的有源音響既詮釋了相蓓內心的苦楚與無奈,也展現了個體在強大環境面前無法主宰自己,受困于命運的悲涼。這些內容依靠單純的畫面與人物的表演是無法被充分詮釋和體現出來的。音樂在這里不但補足與完善了畫面的敘事內容,也使畫面本身的含義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和拓展。任何音樂都會產生一定的效應,但是,根據音樂的強弱法和結構,音樂與場景在時間上的一致,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效果。

如,上文 《紅色小提琴》的例子,在相蓓手中的小提琴如果發出的是悠揚、曼妙的樂曲,帶給觀眾的則是另一番感覺。這種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雖然能夠帶給觀眾以美好的感官享受,但卻偏離了敘事的真實,也使得音樂與畫面相脫節。因此,影片敘事與音樂之間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但在影片 《鋼琴師》中,電影創作者卻刻意安排了畫面與音樂的 “錯位”現象。在這里,配樂巧妙地通過這一藝術手段而造成了一種矛盾,并在化解這一矛盾的過程中,實現了音樂的敘事功能。當鋼琴師斯皮爾曼在朋友的幫助下藏匿于一所公寓中時,他必須注意在屋內保持安靜,并被反鎖在屋子里。弗拉迪克只能用這個辦法造成屋內無人的假象,以確保自身的安全。但初進公寓,他便被安放在客廳內的一架鋼琴所吸引了。在求生的日子中,他的雙手已經很久沒有碰到那些琴鍵了。當鋼琴師坐在琴前,十指舞動,安靜空蕩的空氣中,突然被美妙的琴聲所填充、溢滿了。事實上,此時的觀眾根本無心欣賞鋼琴曲,而是替這個主人公提心吊膽起來。但當鏡頭對準主人公的雙手時,觀眾才發現它們原來是浮在空氣中的。在矛盾形成與化解的過程中,觀眾的情緒也由緊張不安轉向了感慨萬千。這美妙的琴聲其實是來自于斯皮爾曼的內心。音樂在這里同樣起到了敘述畫面所難以言說的內容。它直達人物的精神世界,向觀眾講述了主人公內心對音樂與生活的熱愛和渴望。由此可見,強調影片敘事與音樂之間的一致性并非是指表面的統一或同一性,而是指其敘事與審美效果上的一致協調、互補性與彼此的促進作用。通常,音樂與畫面的 “錯位”,使電影配樂自身獲得的獨立性更強,其地位與形象甚至超越了畫面語言的敘事而變得非常醒目。雖然,音樂的敘事不像畫面那樣 “一目了然”,但鮮明突出的音樂形象卻特別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對影片進行詮釋的熱情,進而使影片實現更加深廣與豐富的審美效果。此外,配樂對影片的詮釋不僅體現在對具體畫面的補充與延伸,也同時體現在對整部影片敘事走向的暗示與推動上。影片的主題樂通常會起到這樣的效果,在影片情節發展的不同階段,主題樂以不同的形象出現,有時作為一個段落的總結,有時也作為下一段落的預示,推動影片敘事的發展。《海上鋼琴師》《泰坦尼克號》《阿甘正傳》《女人香》等經典主題曲,在影片中都出色扮演了這樣的角色。它們不但是影片敘事的線索,也成為這些影片的最好標簽,使觀眾總能在這些樂聲中,回憶起那些美好的、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