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21 01:0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技術培訓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首先,充分認識到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當今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第二,認識到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對教師個體的特殊要求。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而使受教育者(主要是學生)受益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息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第三,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于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 學習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四,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篇2
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專業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務 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完善自身的需要。作為名信息技術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信息技術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通過聆聽專家教授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信息技術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深入仔細的分析與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辦公軟件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件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步去學習 ,看了視頻的解析與演示操作,深刻的認識到什么專業知識,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知識。
專家學者們奉獻了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水平,讓我們收獲了知識的同時,也讓我們增長了見識。我學會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竅門,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游刃有余,對今后的教育教學來說感覺受益匪淺。
篇3
2017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一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參加2011年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省級培訓,培訓時間是7月4日至7月13日,為期10天。七月的天氣格外悶熱,一百多人坐在一起聽講座,上機練習,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卻。為什么?因為本次培訓內容的安排非常豐富,都是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能夠運用,并能指導我們實際工作的一些知識與理論,真的是給我們補充了能量,也開了眼界,也讓我們感觸頗深。同時也是因為這些扎根在農村學校的老師們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爭分奪秒地努力地學習。經過10天的緊張學習,在傾聽教授、老師們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全省各學校眾位老師在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在幾天學習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轉變:
1、在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十分注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老師的頭腦,從而達到使老師們的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說實話,參加本次培訓的老師們絕大多數是來自比較偏遠的農村,有的老師甚至連什么是郵箱、怎么制作幻燈片等極其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都不懂,很難想象那里的孩子們將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們失掉多少開闊眼界的機會呀!培訓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強化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學習讓我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來自農村的教師,本次的學習讓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與教育的需要。在現如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只有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與觀念,才會激勵自己去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3、學習讓我認識到,雖身處農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嘆技術的落后,應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學校的現有資源,讓它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育,努力縮短我們的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
總之,在學習中我克服了天熱、想家、身體不適等很多困難,每天都積極、按時參加培訓中的各種活動。學習中我時刻牢記,我不僅僅是我自己,還是十小和琿春市的代表,我為能夠參加這次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十天的努力學習我不僅順利結業,還被評為了優秀學員。在最后的成果匯報交流種,我代表小組進行交流,把我們琿春市的信息技術水平與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介紹給了來自全省各地的老師們,收到了極好的評價,尤其是我們培訓班班主任東北師大鄭燕林老師的贊揚。
新的學期開始了,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真正將先進的教育技術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使之轉化為教學工具,以進一步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在拓展自己教學創造力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努力將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017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二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乃至課外的教與學活動中。這次培訓,學習內容非常實用,他們(她們)分別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環境的運行與維護、數據的統計處理、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術新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電子白板的應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體素材的獲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等方面展開培訓。還結合大量中小學實際教學案例,特別是教學各環節的具體設計與處理,上網查找資源和一些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教師如何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導與幫助。在這短短的幾天培訓中,我深深的體會到:
1、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
中國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質、復合型的創新性人才參加國際競爭。同時,信息社會呼喚信息人才,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發現新機會的能力,就很難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也就是說,要求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而這些人才培養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直接由教師的信息素養的高低來決定。
3、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4 、通過培訓,使我們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論知識、研究方法,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方法,學習媒體素材的加工和獲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檢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導型和探究型教學設計的模式依據、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包括前期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選擇資源、確立步驟、時間分配、分析評價),教學資源與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基本概念,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等。 通過培訓,使我們具備了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及教學條件有效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具備了收集、甄別、整合、應用于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加以優化教學環境的能力,具備了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學習活動、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總之,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所學到和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更好地應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最后,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余進行培訓是我的榮幸!我會不停地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提升應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2017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三 我是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的一名小學教師,很慶幸湘西州教育部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得到名師傳授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指點。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教學中總存在許多困惑,利用這次培訓正好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雖然學習很緊張只有五天的時間,但過得很充實,受益非淺,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新的魅力。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技術能力的提升,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系,實用性很強。比如創建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對我們的教學思路進行了梳理,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老師的有效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課,雖然略感生澀,卻使我深受啟發,并理清了自己的收獲:
1、接受了教育技術這個新的專業術語。現代教育技術首先致力于以科學觀來考察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設計教學策略,力求發揮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來獲得盡可能理想的教學效益。
2、深入領會了解了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以前我們的教學更多的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技術、輕思想等。通過這次培訓,使我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課,課前的思考、準備及課后評價、反思與課堂上的組織、教學等環節同等重要。
3、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在這里,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里感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比自己的學生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
篇4
通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6月,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山西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輔導教師的網上遠程學習,在這之前,已經參加過初級培訓的學習,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當時就已經確實感受到遠程學習的優越性,使自己在教學理論上又上一個臺階,在此,我記錄一點自己中級培訓以來的一些收獲。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訓,在每個學習模塊中,都設置必選案例和可選案例,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的情況,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于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現代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隨著學校信息化的不斷建設和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也得到了更為有效的整合,如何將信息技術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究的,通過這次幾個模塊的學習,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電腦操作技術,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5
教學工作計劃高中
1、教育教學理論培訓。
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教學質量的有劣,取決于教學思想的先進與否。教師只有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才能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活動。本學期我們將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具體要求為:讀、研、寫、評,讀即積極開展教師讀書活動,豐富教師的 教育教學信息量,在讀的過程中,寫好教育理論筆記,尤其是教學隨筆和心得體會;研即搞好小型的學習理論研討交流會,教師將所學理論付諸于教學實踐,定期進行總結交流,以達到學以致用,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寫即學習教育理論,教師不僅要善于運用,更要善于總結,根據自己所任學科的教學實踐,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評即學校采取檢查、督導、考核等措施,及時總結,保證理論學習真實有效,對學有所成的教師給予精神及物質上的獎勵。
2、抓好教學常規管理
新課程的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和體現新課程精神新措施,加強校園內用普通話,板書工整,書寫規范。檢查做好記錄,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
充分利用電教室的遠程教育進行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做到用好電教設備,管好電教設備,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
根據縣教研室和學區的安排,積極主動開展片區教研活動,同本鎮的兄弟學校開展教研交流,或同外鄉鎮的其他學校共同開展教研大練兵,走出去,請近來,保證人人參與,人人提高,個個有收獲,鞏固課堂教學主陣地,確保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
3、教育教學方法培訓。教育教學理論怎樣落實和指導教師的實踐工作?怎樣有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怎樣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高效?這是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向和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篇6
關鍵詞:教師培訓
方法
作用
作為縣級培訓機構主體的教師進修學校,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應針對教師實際,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創新辦學思路和培訓模式,以提升培訓效果。
一、深化“點、面結合”培訓方式,充分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點、面結合”的培訓方式主要是指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校本研修為主渠道的常規培訓形式。
我們堅持“走出去”“送下去”的原則,夯實培訓基礎,確保培訓質量。
“走出去”是指組織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赴先進地區考察參觀或到名校進行培訓。暑假期間,市教育局先后組織四批高中學科帶頭人、高中教學標兵、初中學科帶頭人、職教學科帶頭人赴東北師大、北京師大以及重慶幾所職業中學進行培訓學習。為了擴大培訓成果,市教育局還要求外出參加培訓的教師每人寫出培訓學習報告或學習心得體會,優中選優,在內部刊物上開辟專欄,加以介紹。
“送下去”是指組織參訓教師先培訓本單位教師,還要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給外單位的教師進行二級培訓,以點帶面,輻射倍增。
在崗研修、自學反思式的校本研修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研究表明,教學現場指導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歡迎的形式。專業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備課(設計)、聽課(觀察)、評課(總結)、指導改進等,對教師專業成長幫助最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這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并作出了積極探索。
1.深入一線,大面積聽課,了解并掌握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將教師分成不同層次,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2.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用不同形式的幫扶措施,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有效實施校本培訓。對骨干教師,讓他們在全校范圍內舉行公開課,并進行說課,分學科組織教師聽課,通過說課、議課,提高做課和觀課教師業務水平。
3.對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師,跟蹤聽課,開展“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方式,跟蹤一段時間后,再讓他們舉行公開課、說課等活動,讓學校同學科的教師和他們共同交流,力爭在半年時間內使這部分教師在業務上有較大的提高。
4.舉辦業務專題講座。進修學校下鄉教師每人每學期舉辦一次業務專題講座,這樣既鍛煉了進修學校教師的能力,提高了業務素質,又傳授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基層教師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可謂“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二、打造遠程教育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依托網絡平臺開展教師培訓、研修活動,已逐漸成為教師培訓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和發展方向。
近年來,教師進修學校采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多渠道的教育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1.普及培訓。結合河北省繼續教育中心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初、中級培訓考核工作,面向所有的教師開展培訓。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多媒體設備的基本運用、因特網頁、收發郵件以及運用校園網與其他教師交流等。通過培訓,教師可了解信息技術能干什么,能帶給他們哪些方便,帶來了哪些沖擊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各種變革。通過培訓,將信息技術真正用于平時的辦公、教學與交流,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2.骨干教師培訓。在近年來的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在重點培訓教育理論、教學技能、教研教改等科目的同時,有意識地把教育技術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了骨干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并通過骨干教師的引領來帶動和輻射更多的教師。
由于我市硬件條件好,培訓組織嚴格周密,培訓各環節進行的扎實而富有成效,我市遠程網絡培訓受到了教育部、省和邯鄲市領導的肯定和表揚,我校被省教育廳推薦為教育部知行中國示范區,并榮獲“‘知行中國’班主任全國優秀項目團隊”稱號,多名參訓學員的班主任案例被“中國教師研修網”推薦為“優秀案例”。
通過開展一系列針對性的培訓,我市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
一是薄弱學科師資缺口得到緩解。五年來,我市共培訓音、外、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師1200多人次,其中培訓專業不對口教師500多人次,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使音、外、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二是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兩年來,我市新增省級骨干教師15名,邯鄲市級骨干教師35名。同時,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市通過選拔和培訓新增加市級骨干教師368名,使我市縣級骨干教師增加至840名。骨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壯大,進一步發揮了他們對全市中小學教師的示范引領和骨干帶動作用,對提高我市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篇7
【關鍵詞】SWOT分析;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主要用于企業進行競爭對手分析和營銷戰略制定等。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業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運用企業管理理論、觀念、思路、原則、方法來分析、研究學校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變革,許多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學校管理中,進而對學校的辦學效能、發展目標、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診斷、分析和評價,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以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筆者在多年從事主管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中,也嘗試運用SWOT分析法來客觀分析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優勢和劣勢,以積極、主動地抓住機會、正視威脅,有效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就此作一簡要的探討和反思,以與同行交流分享。
一、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優勢
1.宏觀環境的優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目前,我國數字校園的建設在發達地區已由最早的物理層面硬件建設發展到普遍的應用服務建設階段,并且有個別學校已形成了有自己校園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建設。正如祝智庭教授所指出的,數字校園進入了文化建設的層面。學校的信息化管理不再以一種簡單的軟件+網絡形式存在,更多地是以行為意識存在,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去。
2.微觀環境的優勢
(1)我校教育信息化軟硬件現狀與優勢
我校網絡建設目前已實現覆蓋無死角。網內有專業服務器11臺,提供WEB服務、FTP服務、郵件服務、DNS服務、DHCP服務等,運行尚蠡成績評價、瑞云、圖書管理查詢、電子閱覽室、心檢等多套系統,可同時承載200多位教師、4個網絡教室、近60個多媒體教室同時穩定運行。
在2012年申請成功江蘇省基礎教育百校數字化學習試點工作的背景下,積極推進校園門戶站點與各類網絡平臺、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培訓、學生教育等方面的整合工作。為此,在校園網平臺上依據學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開設德育平臺、教學頻道、辦公信息、科研之窗、年級部管理模塊、教師學生頻道等內容。整個數字校園中各個條塊的領導、教師、學生都在中樞系統有唯一編號,可針對不同模塊分配不同權限,實現管理、、閱讀等功能,并較好地解決了內外網問題。至今,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基本形成質樸大氣、詩意優美的站點平臺系統,初步形成與我校“詩性教育”、“有效課堂”的教育教學主題相符的網絡學習環境和信息文化環境,并能對外展示我校“最中國”校園的現代化一面。
(2)教育教學應用現狀與優勢
從2007年起,我校為每一位教師配備了用于教學的個人筆記本電腦,并在所有教學場所、會議場所配備了網絡多媒體設備。從2010年起我校逐步為各個班級教室配備了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師在校內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平臺進行多元化備課,有效推進了教研室和備課組的集體智慧整合。教師和學生可通過校園平臺空間開設個人工作室、個人空間,從多方面展示自己教與學的心得體會。通過家校間、師生間的交流、探討,信息技術手段被大量應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擴大教育發生時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整體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初步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各學科電子教案、教學課件、積件、習題庫、課堂視頻庫等系列教育教學資源庫。
(3)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現狀與優勢
學校對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整體規劃,在2011年制定的學校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對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的要求,對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等提出整體要求,并提出建設“軟硬件規范的數字校園”的目標,對信息中心的各個工作崗位也有明確的崗位職責規定。
學校各部門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系統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通過各種電子平臺進行文件、辦公信息等的上傳與下達。各類重要信息采用電子檔案,教務處和年級部做好學生的電子化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教師績效管理,教務處、政教處和教科室及時收集和整理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并形成相應的教育教學資源庫。
二、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劣勢
1.管理人員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參差不全,學校管理與信息化的整合度還有待提高。
2.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上課的意識和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上課的方法一般限于PPT制作技術,對流媒體技術、虛擬技術、教育云技術等高技術的應用能力亟待提高。
3.培訓工作開展得較少,信息化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大多停留在初級應用層次,教師自主學習提高的意識較欠缺,且學習時間難以保證。
4.對學校各方面集合起來的信息資源,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許多珍貴的資料散落在某些部門,學校對教育資源庫建設投入不足。
三、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機會
1.蘇州市教育系統非常重視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繼續教育,2013年成立的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將利用遠程課程平臺加大對蘇州教師的培訓力度。
2.我校2012年4月獲得江蘇省基礎教育百強數字化學習試點學校,學校正逐步開展數字化學習試點的建設,通過“E學習”的建設創新教師教育教學的模式、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穩健的平臺和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開展和主動學習能力的生成。
四、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威脅
1.網絡硬件方面的建設,在經過一階段使用后必然是有不同程度的損耗,學校在這塊肯定要重復地不斷投入資金。
2.學科教師在升學壓力下,投入大量時間應對考試科目,對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養和持續發展無暇顧及,并且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提高上難免會思考“投入和產出”的問題,認識不一,造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工作波動明顯呈現周期性波動。
3.學校教育信息化對信息中心人員的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如開發創新、業務管理、培訓普及等能力的提高,這與信息技術教師課務繁重,忙于事務形成鮮明矛盾。
五、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展對策
由上面的SWOT分析可見,學校所處的宏觀環境對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來說既面臨機遇,又提出挑戰。在傳統優勢下,進一步發展遇到瓶頸,據此,我們要以江蘇省基礎教育百強數字化學習試點學校方案推進為契機,總結經驗教訓,正視現實問題,對照發展規劃,提出應對策略,以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持續協調發展。
1.數據中心的建設
對現有的零散無序的教育教學資源做好集中整理、分類收集的工作,并錄入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的建設應配備專用的服務器和管理軟件,從頂層設計開始部署,形成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基礎中心。具體包括:①各類課程視頻、課件、積件等;②各學科的自建資源庫;③各類德育活動資料,如方案、大型活動視頻、照片等;④研究性學習、社團活動、科技活動資料。
2.課程中心建設
包括:①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建設。架構MOODLE平臺,為各學科教師提供在線課程平臺,主要提供可引進教室的網絡課程或可到網絡教室上課的課程模式,根據教師上課的教材、單元、內容規律等因素,對課程進行適當的重構、重組及內容選擇,并在該平臺中對課堂教學資料、作業幫助、習題講解、板書過程等進行存儲,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有互動性、趣味性,改善課堂效率,擴展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彌補傳統授課的不足。②教師培訓研究課程建設。開發相關軟件,方便教師電子白板技術培訓、魔燈平臺在線教育培訓、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學科進修課程研修等。
3.師資信息技術發展培訓
培訓要貼近教師需求,旨在通過培訓找出SKA(Skill、Knowledge、Attitude)差距,幫助教師改善使用先進技術的態度,接受新的教學模式,進而引領學生改變學的方式,實現有效、高效、長效教學。主要包括:①技術培訓:如基礎軟件升級培訓、互動式電子白板培訓、MOODLE在線課程使用培訓等。②理念培訓:開設技術融入教學后的互動交流,進行課程討論、成果展示等。
4.學生信息技術發展培訓
由信息中心開設專題培訓課,指導學生熟悉網絡課、白板課等類型課程的基礎技能、學習必要的技巧,推廣在線學習。
在這項試點建設中,還要用好圖書館、實驗室等場所,在這些地方普及無線網絡,做好用戶認證管理,推進教師、學生在學校“E學習”環境中合作互動,共同浸潤成長。
【參考文獻】
[1]黃濤.蘭州市屬學校校園信息化環境建設與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李藝.教育技術化——本質與價值展開[D].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
篇8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權威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多種學習模式的出現,教師的角色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信息時代的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而且是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中的學習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因此,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教師自身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對教育實踐不斷反思和建構的過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在學習時也只是被動機械接受,不能和自己的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學習,學習效果不明顯。采用大規模的集中培訓的方式,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勢必影響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工學矛盾突出。 要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想到了利用網絡,突出校本。
網絡在教師培訓中的優勢日趨凸現。利用網絡開展教師培訓,至少具有以下三大優勢:(1)網絡的開放性有助于教師自主學習,減少工學矛盾。(2)網絡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3)網絡的互動性有助于豐富教師教育的方式。因此,開展基于網絡的教師培訓,是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以校為本是近年來國內外流行的一個教育理念,走向以校為本正是當代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一。校本發展的內涵可以歸納為三句話:“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學校中進行”。校本培訓正是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學習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達到共同提高教育技術能力的目的。
基于上述考慮,我們進行了《開展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課題研究,以求克服諸多矛盾,更大程度地發揮網絡優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高學校師資的整體水平,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彰顯“基于網絡”的教師“校本培訓”的功能和效果。通過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種培訓模式。
模式一:集中培訓模式
一、開展信息技術培訓
我們根據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學習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把教師分為中年組和青年組,實施分層、分階段培訓,提高教師應用能力。對于中年教師,我們從基礎知識開始教起,如電腦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Word、powerpoint、Excel等軟件的使用,網上資料的搜索、下載等,使他們能夠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夠進行必要的多媒體教學。對有―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青年教師,我們提高培訓內容的難度,以制作課件的軟件應用和上網瀏覽、收集、處理信息為主。如運用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flash等制作課件輔助教學,建立博客和發表BBS,電子郵件的收發、網絡操作等。此外,我們還組織教師參加校外各級各類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求教師們盡快掌握信息技術以適應時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素質。
二、專家引領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學校經常邀請一些專家名師到校做報告。河師大吳忠良教授對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專業培訓,市教育局局長谷朝眾同志為教師做《做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打造特色學校而努力》的報告。我們還邀請了市職業技術學院馬春元教授、市教研室數學教研員季華老師、鶴翔小學白志江副校長等到校做報告。我們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定期組織教師通過網絡觀看教育名家的教育報告和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三、培訓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我們主要采用了教研和培訓相結合的“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的方法,將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活動緊密地糅合在一起,具體采用了以下方法:
(1)學科培訓學習。每兩周學習一次,分語文、數學、技能等幾個小組。每次學習之前確定一個主題,教師圍繞主題上網查找資料。等到教研活動時,大家共同分享收集的資料,暢談學習的體會。每個小組在學習活動中都要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每次集中學習后,要求教師撰寫“心得體會”、“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等。
(2)研究課堂教學。以說課、講課、評課的方式進行。學校規定每周由一位教師作公開課,輪流進行,每節公開課結束后馬上舉行評課活動。聽課教師要圍繞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教學媒體的使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等幾個方面進行評課。實踐證明,“聽評課活動”是扎實開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有效方式。
(3)集體備課,共同提高。由教研組長,根據年級進度和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確立備課內容,安排一位教師重點備課。教研活動時,這位教師要重點發言,講述自己的設計理念、教學過程、運用到的教學理論等。其他教師聽后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行討論交流。所指定教師根據大家的意見再進行整改,重新設計。
模式二:以網絡為依托的自主研修模式
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是教師在擁有計算機、可以上網的情況下,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得到持續發展的過程。
教師平時工作緊張、精力有限,很難拿出整塊的時間參加正規的面對面學習。網絡具有時間、空間上的靈活性,使學習變得隨時、隨意,更能適應教師的實際情況。此外,網上教學資源豐富。使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素材,提高備課的質量和效率。所以我們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進行自主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這樣,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時間。例如,有的老師家里有電腦,并且能夠上網,他就可以把學習安排在家里進行。
一、建立教育博客,開展網上教育敘事研究
博客為教師的反思性學習提供了更簡易的平臺。教師將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學體會、教案、課件等上傳發表到博客上,既可以對日常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總結,還可以通過瀏覽其他教師的博客實現交流學習的目的。
每位教師都在學校的網站上建立了個人博客,教師們利用博客或反思課堂教學,或敘寫教學隨想,或記錄學習心得,或抒發人生感悟。通過在博客上進行教育敘事研究,大大拓寬了教師進行新課改的思路,為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能力和教育技術能力,促進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二、通過論壇,與全國各地的老師、教育名家交流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可以極大地方便教師的交流。網絡交流主要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交互自由的環境。參與討論者可以暢所欲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有利于促進教學研究的積極開展。二是網絡交流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它不受時空限制,教師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參與網絡討論,及時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問題。可以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可以向他們請教教學中的難題,還可以了解到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學校教師通過K12教育論壇、小學數學教學網論壇、小學語文教學論壇、小學音樂教學論壇、中國教育教學論壇,與全國各地的老師切磋教法,研討課例,與名師對話。
模式三:以專題網站為載體的培訓模式
一、建設學校專題網站
為了引導教師積極參加網絡培訓,在網絡學習研究中提高教育技術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立了自己的網站。
網站為教師開展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起到了為教師培訓導航、鼓勁、解惑、鋪軌的作用。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外出學習后必須將帶回的學習資料、學習匯報通過網絡與全校教師交流;教師參加各級公開課、優質課后,要將說課材料、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和教后反思上傳到學校網站上,作為學校的教學資源。網站上自己的教學資源畢竟有限,為了給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使教師充分利用外界的資源進行學習,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我們在主頁上建立了與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省基礎教育資源網、市基礎教育資源網的鏈接。教師只要輕點鼠標就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課件、教學設計或者案例,極大地方便了的教育教學工作,也為教師提供了學習的平臺。
二、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網上培訓學習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開發了10個門類800多門網上課程,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我們組織教師參加網絡繼續教育學習,享用這些優質的學習資源。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的培訓學制為兩年,240學時,實行學分制。
教師首先利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進行學習,然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完成網上輔導老師安排布置的練習和作業,而后把練習和作業到繼續教育網站,輔導老師再對這些練習和作業進行評判,并把每個教師的得分保存在數據庫中,教師通過查看系統保存的得分了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學習,教師還要參加“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組織的網上繼續教育考試,考試合格頒發繼續教育合格證書。我校教師全員參與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的網上繼續教育學習。學校機房向教師開放,教師可以利用沒有課的時候到機房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目前學員已全部通過考試,圓滿完成網上繼續教育學習任務。
三、參加北京大學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課堂教育技術培訓
為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解決教師工學矛盾,在市教育局師訓科精心組織安排下,2009年3月23日,北京大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鶴壁班開班,我市共選拔了50名優秀教師參加學習,其中我校就有10名教師。此次學習采取網上遠程培訓的方式,學習時間為一個月,培訓分為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分析、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資源的下載加工等八個模塊的內容。經過一個月的緊張學習,我校10名教師全部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習任務。8名教師成績為優秀,2名教師為良好,成績排在前10名的學員中,我校教師占了6名。
4月27日,北京大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淇濱小學班正式開班。淇濱小學剩余69名教師全部參加了網上教育技術培訓。
這次培訓,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許多教師利用沒課的時間到計算機網絡教室學習,他們認真看學習材料,完成網上測驗。根據學習內容與本組同學發貼展開交流討論,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不僅進行理論學習,還理論實際相結合,分析學習者特征,填寫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制作多媒體課件、用EXCEI分析統計學生成績。
篇9
[關鍵字]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并茂,生動直觀
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看到的是逼真的圖像,聽到的是真實的聲音,感受到的是“身臨其境”的社會工作環境,一切都非常逼真,仿佛學生是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中,承擔著具體的工作任務和責任,可極大地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師生配合默契,實現融教寓樂的目的。
2、教材多媒體由靜態轉為動態,內容先進、實用
信息社會中,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日益加速。通過多媒體教材,集文字、聲音、影像、圖形、視頻、動畫互動式教材為一體,不僅適應社會對日新月異的高新技術發展的需求,也對教師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多媒體教學方法實現了師生互動的靈活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法改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師將制作好的多媒體教案放在多媒體教學網上,學生便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接受程度自由選擇相關內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復觀看,不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說教。同時,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各類學生因材施教,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
4、多媒體教學能創造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效果
通過多媒體手段,改變時空環境,人為設計和創造仿真的學習環境,課堂就是工作崗位,工作崗位就是課堂,明確學習目的和責任,使學生從輕松中掌握了知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顯著提高,學習效果更好。
5、考核方式的變革,更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多媒體式的考核方式,圖、文、聲、像并茂,操作步驟和程序清晰,及時評判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同電腦游戲,極大調動學生必學必會必勝的興趣,使學生在競爭角逐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優化學習效果。
6、備課方式的重大變革,為教師鉆研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時空條件
實行多媒體教學法的重點在于素材的收集和組織。隨著互聯網普及,教師可方便地從報刊雜志或網上下載相關領域的最新信息,將其導入自己的多媒體教案。而且,可根據每堂課的效果及時修改和補充教案,使其更實用、有效,為下次課優化教學奠定基礎,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多媒體教案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編輯修改方便,不需要每講一個輪回就重抄一遍,把教師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科學研究。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對高校教師的要求
1. 能夠運用多媒體課件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知識內容,使一些知識要點更加形象生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2. 能制作簡單實用的多媒體課件
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內容,教師必須通過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制作出一系列的多媒體交互式學習課件。為此,教師需要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學會制作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3. 會網上教學
教師能夠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網上備課、網上虛擬課堂教學、網上輔導、網上答疑解惑和網上批改作業等。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觀念,他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更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更多的是組織學生一起探究和學習新的知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更加突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也是一個學習者,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師生應該是平等的。
4. 能夠網上交流
教師要能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能收發電子郵件,能在網上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組織學生進行網上專題討論和開展科學研究,與其他教師在網上交流教學心得體會等。比如信工論壇()開辟了供廣大師生共同交流教育教學的管理、改革、發展等問題的“教研之窗”,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自己應該多多參與,更應該帶動學生多多參與。
5. 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研究
教師不僅是教育改革實踐者,也是一個科學研究者。這要求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借鑒網絡教育資源,并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有意識的教學實踐,通過不斷總結、提高,獲得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
以上五個方面的能力,乃是作為一名新時代教師所必須擁有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園丁,全民素質的增強依賴于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從自己做起,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與修養,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做合格的高校教師。
參考文獻
[1]劉庭明,高職教育多媒體教學有效應用探索[J],職業與教育,2007(12)
篇10
學校基本情況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化全日制公辦學校。學校以“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建設信息化的校園、追求品牌化的發展、培養現代化的人才”為辦學目標,以打造教育信息化校園為切入點,以建設信息化教師隊伍為著眼點,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為落腳點,積極推進電子書包常態化教學實驗研究,推進慕課開發校本教材,通過開展一系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的實驗研究,逐步將學校打造成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現代化校園。
學校信息化特色
1.從做好頂層設計入手,繪制學校教育信息化新藍圖
學校為全面落實《武漢市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2―2015年)》,以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平臺、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培訓、數字化管理等內容為建設重點,成立了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工作領導小組,深入開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并以應用為導向,構建“可持續、可交換、可共享”的信息化環境,促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常態化發展。
2.從強化硬件建設入手,創建基礎設施信息化新環境
(1)創建“菜單式”資源中心
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主要分為原創資源、慕課課程、主題學習網站等。現已建設原創資源1325個,慕課課程36個,主題學習網站4個。學校重視優質資源的建設,制定資源建設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建設資源。結合教育教學資源庫的積分、信用、等級等激勵手段,激發教師共建資源的熱情,進而使得資源庫內容得到不斷充實。
(2)搭建“一站式”門戶網站
根據“以人為本,服務為魂”的網站建設思想,門戶網站一體化設計,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盡量滿足師生、家長、管理者等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網站主要以服務的理念為指導,構建多樣化的服務欄目,方便用戶的使用。服務教師方面,設置了教師風采、教學研究、教學資源等模塊;服務學生方面,設置了班級主頁、語言文字、學生活動等模塊;服務管理者方面,設置了新聞管理、平臺管理等模塊;在交互方面,設置了留言板;還通過各種接口與慕課平臺、教育云、K12、社區圖書館等網站進行了有效融合。
(3)構建“傻瓜式”查詢平臺
學校不僅重視資源建設,更重視資源的應用。為了方便教師查詢使用,資源按照多維度劃分歸類。資源庫資源主要以學科分類進行歸類,并結合其他分類方式進行查詢,可以按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習題試題、媒體素材、專家講座等分類查詢,還可以按知識點編目(了解、理解、掌握、應用)進行查詢。
3.從利用網絡資源入手,實現基礎課程信息化新形式
(1)探索數字化學習模式
學校緊跟時展,立足學校需求,學校主動加入了武漢精品教育慕課聯盟,積極開展慕課的建設。現已建立“走進歐洲”、“神奇的莫比烏斯環”、“歐洲建筑藝術欣賞”等36門課程。在慕課的建設和應用之中,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教學實踐。有語文教師利用慕課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探索,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充分利用平臺激發學生在線互動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數學教師在云游歐洲活動中,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探究莫比烏斯圈”開發為慕課,利用動畫、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數學綜合實踐探究活動巧妙地穿插于課程之中,豐富了實踐內容,增加了學生探究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2)建設個性化成長平臺
利用世界校園No.1網絡競技平臺,構建學生個性化的展示空間。平臺主要以學生的競技視頻為主,為學生展現風采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平臺包括個人項目和團體項目,涉及運動技能、學習技能、藝術技能、語言技能、生活技能、設計創造等內容。學校現已上傳競技視頻21個,觀賞次數達8522次,得到廣大學生的熱愛和家長的認可。
(3)構建特色化生態空間
學校在搭建一站式門戶網站的同時還注重特色化、個性化網站的建設。學校立足生態教育,建立了生態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依托種植植物等活動的開展,陶冶學生熱愛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生態網內容豐富,展現生動,包括養殖植物的技巧、學生的心得體會、養殖成果展示、學生的養殖日志、新能源介紹、資源研究等模塊。
4.從推進教師研訓入手,探索校本教研信息化新途徑
(1)開展網絡教研
學校以數字化學習方式變革、基于項目的學習、慕課研究等主題開展了多次教研,形成了校本培訓、校際聯動、柔性流動、視頻教研等豐富的活動形態,促進教師在教學和教研中集體體驗。以學科組活動為載體,以網絡平臺為媒介,有效開展網絡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交流。平臺欄目劃分主要分為語文教研、數學教研和綜合教研,共計發表教研文章237篇,平均每篇教研文章的閱讀率達到80%左右。
網絡教研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主題式教研、反思式調研、討論式調研等多種方式。同時,借助校本資源庫的創建,輻射教研活動的成果,促進教師的個性發展。通過網絡教研擴大了教研空間,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校的優質資源。網絡教研可以使教師分享教學智慧,達到共贏的結果,也增進了教師間的感情,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在學科教研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多種教本研修探索,包括合美實驗、E聯實驗、實驗論教等。
(2)實施慕課研訓
建設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師資隊伍,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學校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外派培訓。學校采用“在校自學、外出拜師、提高發展”的方式,有計劃地派出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活動,讓他們先人一步掌握教育信息技術,全面帶動學校所有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二是專題研訓。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慕課理念及慕課制作技巧,培訓教師開展慕課的設計和開發;進行“數字故事”微課培訓、“K12教師電子檔案”等多種專題培訓,讓教師在培訓中提高信息技術制作水平,提升信息專業素養。三是運用促訓。新的信息手段必須通過運用才能讓教師更加熟練掌握,學校通過開展“電子書包”課題研究,“翻轉課堂”實驗教學等多種形式,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讓教師學有空間、展有舞臺。
5.從規范學校管理入手,形成管理機制信息化新常態
(1)實行校務管理數字化
管理平臺根據業務不同主要分為辦公區和學習區兩大部分,并應用個性化空間的理念為每個用戶提供了自己的管理空間。平臺包括的主要模塊有公務安排、每日薦讀、校務管理、教學管理、留言管理、德育星空、用戶管理、校務日志、班級值勤記錄、專項檢查等。平臺提供信息提醒功能,并可對未辦事物進行明確的分類統計,在公務安排方面,每周工作、校內通知、公文流轉、公共信息、學校制度等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并且對事務的安排情況可以實現可視化的統計。例如,對于學校通知,可以看到每位教師是否已經閱讀,還有多少教師沒有閱讀。在校務管理方面,可以實現會議管理、請假管理、校產保修、計劃總結、問卷調查、資料印刷、網絡磁盤、物品申購、用車登記等管理。
(2)實行教務管理數字化
根據校務管理內容的不同,學校詳細劃分了子模塊。例如,統計分類類別有公務安排、語文教研、學校文件、校內通知等;計劃總結管理分為學校計劃、部門計劃、學校總結、部門總結、“我的治班之略”。對于每篇文檔,系統可以實現閱讀點擊統計,包括點擊次數和閱讀率,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在教學管理方面,立足教學的關鍵環節,平臺提供了課表查詢、電子備課、網上書屋、教育教學資源、自主質量分析、學業質量監測及分析、教師成長網、主題學習網站等模塊。
(3)實行教師管理數字化
學校在門戶網站上開設了“K12教師生態成長檔案袋”,給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安置了一個“溫馨的家”,從教師的基本信息,到教師榮譽成果、教師培訓記錄、教師培訓記錄全部記載在案,教師發展中心從后臺給予評價和跟蹤,既強化了教師資源建設的意識,又指導了教師本人專業成長,同時還讓教師從進校的第一天起,就擁有自己的精神網絡家園。
- 上一篇:人大代表培訓心得體會
- 下一篇:教師能力提升心得體會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