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05:1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心理輔導總結

篇1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臨床心理學;411模式

0引言

在社會生活快速發展的當下,人們日益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質量、重視自身心理素質的健康狀況“,心理健康”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4]。心理健康教育在經歷了從“心理治療”到“心理輔導”再到更具廣泛意義的“心理輔導”階段的流變后,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高校大學生而言,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成熟和所處社會環境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以及自我心理意識等方面會出現各種的心理問題,從至今懸而未解的“朱令事件”,到當下轟動一時的復旦大學“黃洋投毒案”,不難發現關注大學生身心成長,發現早期心理問題,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本文擬就高校心理輔導的價值理念和特殊性,結合臨床心理學側重個體能力的測量和評估以及綜合實踐的特點,提出了臨床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新型411模式[3]。

1臨床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構建

1.1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提出背景

目前,為防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校心理輔導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離廣大學生的需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存在著諸多問題:①師資專業性問題:當前從事學校心理輔導的教師大多對心理學輔導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②信息與技術缺乏問題:在心理輔導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評估手段,并且許多修訂的量表因不合國情而不能發揮其評價作用,不利于心理輔導的發展。③流于形式的問題:許多高校和教育工作者錯誤地認為素質教育、心理輔導僅是形式,最重要的還是應試教育。基于此部分高校雖展開了心理輔導的探索及試驗,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目,配置了心理咨詢室和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但是因為忽略教育工作者本身思維意識的變化及革新,最后導致對同學們的心理輔導教育停留在表面形式,和預定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臨床心理學的應用有其特殊意義[8]:首先,臨床心理學注重對個體能力和特點的測量和評估,這種測量和評估通常是針對個人,其針對性使得收集的資料更加可靠;其次,臨床心理工作者要綜合來自臨床實踐和其他研究的知識,對某一個體進行評估和評測,在評估中會側重著重了解一般性原則如何塑造和影響個人生活,以及如何進行治療和干預;同時,臨床心理學者在對心理困擾進行干預時更注重理論研究和系統評估結果的作用,而不直接關注治療。基于臨床心理學的特殊意義,本文在保密性原則、尊重與理解的原則、啟發性原則、輔導中立原則、以學生為主原則、行動化原則等原則的基礎之上,引入臨床心理學理論,建立臨床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輔導新模式。

1.2臨床心理學視角下心理輔導模式主要內容

臨床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10],即在高校構建一個能基本涵蓋全體學生,可以向學生展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心理咨詢幫助,可以維持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四層組織結構和一個教育體制、一個協會團隊的運轉機制,構成橫縱交匯、彼此聯系的交互式網絡體系,搭建高校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教育的4+1+1平臺,繼而達到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合理化、系統化和正規化。依據此模式的內含,把它命名為心理輔導411模式,如圖1所示。在圖1中,411模式中的“4”是指各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義工,二級院系輔導員以及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兩個“1”各自指的是心理素質教育教研室以及學生心理社團[7]。1.2.1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411平臺中的首支力量即為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他們處于最根本、最基層的一層,是由各個班級選出一名同學,即為一支心理素質保健力量。他們可以和同學們進行無距離無障礙的交流,可以最直接地體會學生的心理感受,明了同學們的心理癥結,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得到適時的解決,其首要職責見圖2。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是通過選派得出的,在經過成體系的課程培訓后,形成了他們自身的獨特優點:第一,心理輔導員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他們在自我認識、自我觀念形成、自我價值觀的樹立等方面都有較明顯的了解和成長,自我意識更加清晰,自我覺察力顯著提高;第二,他們在同理心方面形成了較好的喚起和提升能力,很好地開拓了自己的情商,增強了感受他人心情,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第三,他們把握了心理輔導的基礎要領,可以為同學提供簡易的心理輔導服務,可以組織領導心理活動的展開;第四,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了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調整學生心理情緒的能力;第五,他們對心理學懷有熱愛的情懷,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樂于幫助同學、服務同學;第六,他們會得到監督老師的定期專業指導,可以積極理清并化解自己遇到的問題,并且可以對自身資源進行及時的補充和有效的整合。1.2.2學生心理輔導義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的第二支力量即學生心理輔導義工,這支隊伍由優異的學生志愿者組建而成,他們處在下能和學生溝通,中能幫助學生,上能和教師交流的橋梁位置。他們需要首先自發報名和通過院系推選,再經由測試及選拔,達到要求的學生需要參加全面系統的課程培訓和聯系,讓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并實現一定的自我成長。和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有區別的地方在于,他們的培訓體系要加上關于任職學校心理輔導辦公室義工所必要的知識、才能和工作能力,并對應地進行工作實踐的練習項目,使其達到義工的要求水準,可以勝任義工工作。1.2.3二級院系輔導員高校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411模式中的第三支力量即為二級院系的輔導員老師,這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心理保健隊伍。這支隊伍起著承前啟后,上下聯系的重要作用,是學生心理保健隊伍的主要力量,其主要工作職責見圖3。這些輔導員常年工作在學生第一線,對學生心理非常了解和熟悉,相比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和學生心理輔導義工,他們更加穩定,也更具權威性,比心理輔導中心更加熟知和明了學生的心理情況,工作起來更加具有直接性和針對性。輔導員老師必須參加學校定期開展的心理學常識、心理輔導方法、團體心理等內容的培訓,一步步地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使他們更加重視維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勉勵和擁護他們使用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化解學生遇到的各種現實性問題,率領和指引他們進行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查和研究,經由不斷努力,講輔導員老師塑造為一支熟練使用心理學原理化解學生心理問題,自發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盡力培育學生健康完善人格,推進學生素質綜合發展的過硬隊伍,就能牢固而持久地建立起學生心理保健的第三級平臺,并能有效地發揮作用。1.2.4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大學生心理教育411模式中的最權威機構是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它同時也是維護高校學生的健康心理中的最后防線,這一機構從它的組織設置,人員和資源設備以及它的職能、業務內容、機構性質和工作范圍等方面都接近專業化水平。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備奉獻意識的教師團隊是學生心理輔導中心的責任和義務。通過設定一些具備一定專業水準及相關工作經驗的教師崗位,開展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工作并通過發動各方力量來服務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職教師要具備心理學或教育學的相關專業文憑或者是那些熱衷于學生心理工作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的人員。懷抱崇高的奉獻精神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助人為樂良好品質及專注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理念也是這些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條件。1.2.5心理素質教育教研室心理素質教育教研室411模式中的第一個1。開展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它所承擔的職能是任何工作都無法替代的,所體現出的教育效果也是任何活動無法比擬的。該機構的教師應該專兼職結合,具備工作熱情,同時專業化水平高,閱歷豐富,理論及實踐能力強,能夠廣泛地聯系學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它的主要職能是: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入門講座;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開展多側面、多角度的選修課;組織開展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課;組織專題團體心理和成長小組的訓練;為學生培養朋輩心理輔導員、學生心理輔導義工以及二級院系的學生輔導員;為學生心理社團開展的心理活動提供支持;對學生進行心理調研和相關課題研究[5];備課;參加相關的培訓、進修、訪學以及學術研究活動;進行有關心理學的科普知識宣傳和刊物編印工作等。最主要的是研究學生需要什么方面的教育,不同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什么樣的不同的作用,如何對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進行改革并提高它的效果等。1.2.6學生心理社團學生心理社團是學生心理教育411模式中的第二個1。它是一個獨特的工作平臺,是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有利于建立“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機制以及形成“共同成長”的良好氛圍。通過為大學生心理社團的成長與壯大提供支持與幫助,引領和指導該社團的工作與活動,組織該社團多緯度地開展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活動,號召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心理社團中來,就會實現學生心理社團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的目標。它主要職能有:組織開展心理講座或培訓;舉辦心理方面的文藝活動;開展心理主題沙龍;組織相關訓練營;舉辦心理主題讀書會;開展心理影視劇的展播活動;定期出版有關心理健康的宣傳欄;定期進行心理小測驗服務類的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心理訓練;組織“心心相印”等交心暢談活動;針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組織相關的宣傳協助工作等。

2臨床心理學視角下心理輔導模式實施建議

建立從臨床心理學角度出發的高校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6],應當首先從創設心理輔導中心開始,然后定期繼續培訓各院系輔導員作為中堅力量,系統培養班級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和學生心理輔導義工,并且對于心理素質教育教研室和學生心理社團,要不斷加強建設和監管。每個建設步驟都要對應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和一個全面的培養部署,然后對照實際實施情況,再加以后續的補充和改進[2]。以下幾個方面在推進和建設的進程中需要特別注意:

2.1以思路和方法為指引,構建新型輔導模式[1]

構建心理輔導新模式[1],首先要了解新模式的內涵與功能,構建的難度與關鍵,實施的步驟與方法,運行的機制與效果,硬件的建設與投入,信息的反饋與完善,管理的方法與評估等。要做到胸中有數,胸有成竹。只有思路清楚,方法科學,目標明確,新型模式的建設才能實現。

2.2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新模式實施運行的必要條件

新型模式的建設和實施[9],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通過持久的創新才能達到成效。考慮到學生和老師的人員流動等情況,必須對新模式的機制進行長期不斷的維護,特別要在內容更新,形式多樣,機制完善,科學管理,人員培訓,以及整合資源上提高重視和投入力度,只有這樣,新模式的功能才能夠實現持續提升,新機制的潛力才能被發掘出來,同時達到激發其網絡活力的目標,推動它的發展及不斷的改進,發揮新模式的力量,實現它的真正目標[2]。

2.3硬件建設與經費的投入是新輔導模式構建的基礎成為無米之炊

要保證新模式的良好建設,發揮它的功能,實現它的作用,就必須解決好硬件建設和經費投入之間的問題。硬件、經費、人員和領導這四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缺一不可。

2.4心理隊伍的建設和完善是新輔導模式構建的核心

隊伍建設是新模式的開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隊伍就會出現渙散的問題;相應的培訓教育的缺乏,就會使人員變得軟弱平庸。因此,通過加強隊伍的建設來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時新模式開展的重要保證;合理運用激勵原理可以實現激發人員的敬業與奉獻精神的目標;通過集思廣益來激發人員的智慧和靈感;相互間的支持是優秀團隊必備的理念,通過這些途徑才能保持新型心理教育模式的青春與活力,以及保證新機制的順利實施和效能的實現。

2.5注重課題研究,以科研促進新輔導模式

[1]的完善和創新以工作帶動科研,并通過科研來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新模式運行的質量水準,是該模式的建設和實施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不斷地對大學生心理進行樣本和個案研究、以及加強在大學生心理方面的發展規律及相應的輔導技能和治療手段的研究總結、并開展有關團體心理訓練形式和內容的研究、課程效果的研究與評估等,才能不斷提高高校心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新模式運行的水平和成效。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心理問題;輔導員;健康教育

1 提高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工作能力

1.1 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

所謂心理教育能力,是指具備開展心理素質培養和心理疾病防治的教學與研究能力。從我國當前高校的實際出發,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能力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教學能力;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的能力;大學生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初步能力;大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學術研究能力。輔導員只有具備了這四中能力才能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的變化,不斷提高心理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立地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讓大學生心理更好的健康成長。

1.2 高校輔導員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方法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的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科學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班主任、輔導員不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也要在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可見高校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總結了以下三種提高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能力的方法:(1)加強學習心理學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心理測量的方法,了解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基本理論與方法。(2)輔導員應該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在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學生工作中隨時都心理教育的生動實踐基地。再其次,輔導員要開展經常性的調查研究,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現狀,對大學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檔案,針對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心理問題開展專項心理研究。(3)在學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團學工作等實踐中自覺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展示心理教育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和校園心理文化氛圍。這樣,在工作中真正的將心理教育貫徹落實到位。

2 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開展心理工作

輔導員目前所面對的對象,主要是80后、90后,他們生活在物質較富裕的環境下,大多數為獨生子女,概括起來當代大學生有五中基本需求:分別為心理獨立感的需要、 交友的需要、學習方法指導的需要、 戀愛的需要、人生定向的需求。針對這五個方面的需求,心理輔導者應當采取一些針對性的工作方法,筆者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2.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具體到輔導員工作中應注意幾點:(1)能與學生傾心暢敘,讓學生得到心理關懷;(2)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包括學生的經濟困難,身體健康,以及家庭環境等等各方面的困難;(3)做學生的知心朋友。(4)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學生干部團隊。在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2.2 了解各種學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學生堅強自信,寬容、豁達,有的自卑,有的學生意志薄弱。輔導員在工作中應該研究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將學生進行性格、行為分類,區別不同學生的心理活動。按道理講現在的大學生應該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們在家里是寵兒、社會的嬌子。但我們應該看到, 他們也會有煩惱和壓力。例如, 現在讀大學費用比較高,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經濟壓力比較大;現行大學生的就業體制,自主擇業,對人才素質要求高,市場競爭激烈。

2.3 開展集體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南通大學根據江蘇省的要求每年上半年要開5.25活動,每年下半年要組織12.5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每一次主題活動中感受到正能量,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每年學校都會以各種主題形式來開展集體活動,而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這些活動之中,同時學校結合心理課程的教育,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讓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實踐中更好地開展。

2.4 提高抗挫折能力,學會感激生活

現在社會,壓力無處不在.

大學生想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和發展,就必須無視壓力,正面挑戰,敢于戰勝困難,不斷超越自我。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以平和心態對待壓力。壓力可以激發生命能量,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經驗,戰勝壓力后,提升了克服困難的自信,獲得了人生的發展.在學會面對壓力的同時更要學會感激生活,感激給與幫助的人,感激所擁有的一切。

3 針對當代大學生,應對心理危機開展心理輔導

提高心理輔導員的自身素質,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是為了更好的隊大學生開展心理危機預防,并進行心理輔導教育。

3.1 切合實際抓住關鍵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大學生心理輔導分為大學生適應心理輔導,大學生學習心理輔導,大學生人際交往輔導,大學生戀愛與性心理輔導.對大學生開展相應的心里輔導,讓大學生能夠適應自己所面對的新的環境,掌握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提升自己的社交藝術和魅力,擁有健康的愛情心理,具備愛的能力并懂的愛的藝術。

3.2 教會大學生情緒管理,預防心理疾病,應對心理危機

大學生處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會面臨各種情緒的干擾,例如反應過度的焦慮,折磨自己的抑郁,難以控制的憤怒,束縛自己的恐懼,令人不快的嫉妒.所以面對這些情緒干擾,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途徑. 具體分為合理的認知調控,適當的情緒疏泄,及時的活動轉移,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群體中,大學生屬于高壓力人群,大學生承載著包括學業發展、擇業就業、人際關系、戀愛情感、經濟困境等問題帶來的壓力。少數大學生由于這些壓力長時間的積壓得不到緩解而引發心理疾病。作為心理輔導員應當加強心理疾病的預防,采取三級預防的策略與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和跟蹤約談,如有心理問題的應當能及時的做到及時轉接。并在平時工作中及時應對心理危機。

【參考文獻】

[1]侯文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2]張欽哲.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人力資源管理,2010(5).

[3]吳洋,孟小茜.淺議輔導員對于大學生心理教育[j].企業論壇,2010(4).

篇3

(一)班級心理輔導受眾面廣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雖然可以在大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但在解決大學生實際心理問題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幫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相對而言受眾面較窄。團體心理輔導雖能利用團體動力在短期內產生較好的干預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規模比較小,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以班級為基本單位進行心理輔導,可以就班級多數同學在某階段遇到的問題為主題開展活動,既能有效解決問題,又能更好地發揮團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擴大受眾面。

(二)班級心理輔導能夠充分利用班級的團體資源

班級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的社會心理共同體,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積極的班級規范和輿論導向、融洽的班級心理氣氛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全班學生一起參加的班級心理輔導有利于促進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級團體的形成,更好地發揮班級團體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級氛圍和人際關系能夠直接改善大學生的支持系統,使其在遇到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時可以得到班級內更有效的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過班級心理輔導,可以在班級內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級環境。在溫暖、接納的班級團體中,大學生可以大膽嘗試用新觀念認識問題,用新的行為方式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班級心理輔導的效果易于鞏固和遷移

一般說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結束后,需要當事人自己理解內容、自我成長。而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團體是招募的,通常在輔導結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這幾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鞏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級不會因心理輔導結束而消失,學生能夠繼續在原來團體里實踐新學會的良好行為,并且進一步交流新實踐的心得體會,有利于輔導效果的長期鞏固。而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輔導,班級不僅是輔導的團體,同時也是以后應用新技能的主要團體,學習的結果更容易遷移到日常與同學的互動中。

二、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設想

(一)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目標

作為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核心要素和評價輔導效果的依據,輔導目標是對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結果的設想,輔導的內容與活動方式都應圍繞目標來確定。班級心理輔導的目標有不同的層次與要求,包括最終目標、一般目標和單元目標。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發揮潛能并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一般目標是指任何主題目標的班級心理輔導都需要包含的目標,主要包括幫助班級成員悅納自己,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班級成員的歸屬感,增強他們的自立意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和作出決定的能力,幫助他們澄清并修正個人價值觀等;單元目標即圍繞一個主題通過幾個相關的具體活動完成有關輔導內容,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實現預期的設想。在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目標時,首先,要根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和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長中常見的問題和困惑確定年度目標,據此再確定各學期的每個單元目標;其次,可以讓學生參與目標的確定,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制定的目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班級心理輔導活動內容與方法的設計

就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內容而言,應依據心理輔導的最終目標,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年級學生常見的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從總體上看,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一般包括適應性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戀愛心理輔導、職業心理輔導等方面。適應性輔導的主要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從入校開始,必須在陌生的環境下獨立生活和學習,為幫助學生盡快地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可有針對性地從人際關系、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耐挫能力等方面開展班級心理輔導。人格心理輔導是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樂觀積極的心境,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隨著大學生戀愛現象的普及,戀愛心理輔導勢在必行。通過適當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戀愛與友誼,正確處理戀愛和學習的關系,理智對待性問題,學會將戀愛關系規范在法律、道德、倫理等范疇內。職業心理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發展潛力并順利就業。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將從事職業的特點及社會對從業者的要求,端正求職觀念和態度,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職業能力和興趣等,努力達到從業者資格的要求;其次,要盡量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教給學生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各種心理技能,幫助他們在求職時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提高就業率。大學班級心理輔導采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戲輔導、角色扮演、行為訓練、討論、價值澄清、心理劇、紙筆練習、幻想練習和音樂表達等形式。

(三)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評價

評價是大學班級心理輔導必不可少的環節。受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自身復雜性的影響,應對輔導目標、內容和方法以及輔導過程、輔導效果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性、綜合性評價,既要考察輔導目標是否達成,又要評價輔導過程是否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成長,激勵輔導者改進活動方案,并促進輔導者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三、實施大學班級心理輔導的建議

(一)加強對輔導者的培訓

目前,大學班級心理輔導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院系輔導員和班主任負責,其中后兩類教師是班級心理輔導的主要組織者和輔導者,但班主任和輔導員一般由各個院系的專業教師擔任,他們往往缺乏相關心理學知識及輔導技能。要保證班級心理輔導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的規范要求進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題班會活動,需要對輔導者進行培訓,只有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輔導者才能保證輔導活動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標。培訓時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使輔導者了解團體輔導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級心理輔導的作用和適用范圍,能夠獨立設計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方案;另一方面要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技能的訓練,要求他們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傾聽、復述、提問、具體化、自我表露、引導、共情、支持、保護和總結等,并能夠靈活運用,特別要注意,這些技能要在實際應用中反復訓練并接受培訓者指導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證輔導者能夠獨立實施班級心理輔導。

(二)注重活動后的交流和總結

雖然班級心理輔導多數采用結構化的活動方式,但班級心理輔導不是只由活動組成的,更不能把班級心理輔導等同于召集學生做游戲。因此,活動后的分享和總結是班級心理輔導不可或缺的環節。在該環節中要讓學生學會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動中產生的情緒體驗,學會合理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同時,也要努力培養學生移情能力,促進他們認識并體會其他同學的情緒情感,學會聆聽和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和態度,通過相互交流,引導學生獲得更客觀的自我認識,最終通過對話和協商幫助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掌握更多可行的解決辦法。為確保該環節目標的實現,輔導者要創造和諧、平等的輔導氣氛,引導和支持學生積極發表意見,主動與他人溝通。如果學生的發言出現明顯錯誤或比較偏激,輔導者不能直接否定學生,而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對該問題進行討論來澄清錯誤認識。

(三)將班級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在班級心理輔導活動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出現退縮、敷衍或自我封閉等各種消極情況。其中大部分學生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開放與成長的準備或沒有心理成長的意識,輔導者要通過持續地接納、支持,充分熱身,從而使其感染情緒,融入集體,促進其心理素質的發展。還有個別學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由于班級心理輔導是團體活動,這些學生出于害怕泄露隱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輔導者要善于發現并引導或鼓勵其進行個別心理咨詢,使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互為補充,達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篇4

【關鍵詞】心理健康 大學生 網絡 朋輩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1]這是同志在十報告中對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明確表述。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的海量沖擊和競爭的日益激烈,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高職大學生正承受著更多更大的心理壓力,嚴重的還直接影響到學習與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的一般心理問題

高職大學生處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受各種文化思潮、多種信息和年齡心智的影響,他們思維活躍,個性突出,渴望獨立,樂于交友,卻又過于依賴,意志薄弱,責任感不強,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是積極多于消極,多變大于穩定。盡管稚嫩脆弱,但向好意愿強烈。因此,多數高職大學生呈現出學習動機不強、情緒情感波動大、就業壓力過大等心理現象,這多是教育存在的問題。少數或個別高職大學生出現退縮、孤獨、封閉、抑郁等心理現象,這多為教育的矯正性或治療性問題。總之,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大學階段缺少相對穩定性,是復雜多變的,但也是可以改造的。

二、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夠健全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已經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詢機構,也設立了部門職責和工作人員,但沒有很好地發揮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沒注意課程開設后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一旦產生嚴重的抑郁、跳樓等事件時才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因為學生的心理問題絕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負性情緒積累的結果和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如果相關心理疏導教育工作能提前做,做得深,做得細,為學生建立細致、清楚的心理檔案,則可以預防或減少一些意外事件的發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目標含混,教授方法單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根據大學生心理特點制訂的,從自我意識、氣質、性格、情緒、學習、挫折、戀愛、人際交往等方面進行分章節或專題的形式編制的。教師要鉆研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任課教師非心理學專業或思政教育專業,也未受到嚴格的專業訓練;還有部分上課教師照本宣科,偏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活動;偏重問題學生或問題個案的研究,忽視亞健康學生發展需求的正向引導 ,使學生學習心理課程的積極性降低,學習效果不理想,解決心理困惑問題的能力不足。

(三)心理健康教育輔助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除了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也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后的幫助,教師留下電子郵箱地址在網上回復學生問題,或是請學生到心理咨詢中心進行一對一的面談,或是做一些團體活動或戶外拓展活動等。然而這是不夠的,因為學生是發展變化的個體,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網上一兩次的郵件回復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長期追蹤并實時調整心理輔導方案,面對面一對一的直接輔導,避免學生給自己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團體活動或戶外拓展固然好,但它需要周密的計劃和系統的安排。總之,還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模式作好心理健康教育。

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自我意識,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具備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領導、各部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集合多種力量對不同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一)領導高度重視,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學校范圍內給予相關部門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為廣大學生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設置心理輔導工作人員,提供相關心理測試工具,明確各級支持部門的職責,提供有質量的心理專題培訓和交流活動等。另外,要從大一新生開始,為其建立心理檔案,對高職大學生心理發展狀態有準確的掌握,而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學生檔案收集與研究中發現不良情況,從源頭上干預不良心理現象的繼續蔓延。總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就是要從不同層面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很多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安排了心理學專業或思政教育專業的教師授課。通過課堂教育,能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懂得一些基本的情緒疏導法,解決自己的一些心理困擾問題。然而,也有部分任課教師由于授課的專業訓練少,對心理健康課程缺乏體系上的把控,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未及時更新,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低下,缺乏學習動力,出現為應付班主任管理和為考試而學的情況。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充分的備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實現教學模式創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心理教育的最優化。作為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師,一是要明確課程目標。即要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培養大學生的適應品質,能結合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變化調節自己的心理適應狀態,對問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非問題學生進行預防性的心理引導。二是要選擇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即要根據學生情況和實際需要選擇心理教育教學內容。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緒論部分,教學目標是給學生普及一些心理學基本概念,研究者應采用講授法;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章節可采用討論法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情緒和壓力的調控可以采用體驗法,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人際交往和戀愛章節可以采用案例法,幫助學生汲取他人經驗及教訓。總之,教師心中要樹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授課時注意教學方法的實施,授課后要注意教學方法的總結與調整,以確保教學效果最優化。

(三)利用網絡和引入朋輩心理輔導方式,充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第一,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今世界網絡的高度發展達到驚人的程度,大學生也因此比任何時代的人受到更大更多的信息影,這無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課堂或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學會甄別網絡信息,學會用網絡信息中的正能量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而不是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其次,創設文明的網絡環境。比如在各種網絡社交場合中,告訴學生使用文明用語,不散布虛假信息,嚴肅地傳遞正能量。再次,為學生建一些網絡教育平臺,如微課、微信、微講堂等,正面宣傳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和技巧,引導學生把網絡當作一種最快捷的學習工具。

第二,引入朋輩心理輔導方式。朋輩教育發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作為專業心理輔導的重要補充,近年來受到我國高校的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朋輩輔導員是學習的促進者,應當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詢信息,給來訪者以真誠、無條件的尊重和準確的信息來調動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自身的潛力,勇敢邁向自我提升的境界。朋輩心理輔導又稱“準心理咨詢”,它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由經過培訓或輔導的非專業人員通過心理安慰、勸導、支持和鼓勵等方式為輔導對象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的過程[2]。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部門可以在學校范圍內征集班級心理保健志愿者,綜合考察他們的態度、學習能力、思維方式、性格特點和與人溝通能力等,精心選拔并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和督導,發揮他們的才干,配合學校為問題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輔導服務。受訓并合格的班級心理保健人員,可再培訓班級宿舍寢室的心理保健員,進而推廣到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他們各自的任務在于收集寢室同學的心理動態信息,并及時上報到班級心理保健人員處,嚴重的不能處理與疏導的學生,要及時上報班主任、心理輔導員或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員,共同了解情況,共同出謀劃策,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成效;綜述;借鑒參考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132-03

一、引言

為了促成大學生心理水平的健康發展,完善人格,國家教育部發文要求高校設立學生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設立專項經費,等等,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相關規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在近幾年也進行了多個領域的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大陸地區學生心理輔導工作起步晚,起點低,專業咨詢師匱乏,一個學校往往只有1~2個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生多師少”的局面多少限制了心理輔導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僅靠一名專職教師和兼職咨詢師上幾節選修課和進行輔導,所能惠及的人群是非常有限的,也無法滿足學校的實際需要。同時,有關研究表明,多數學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時候,最先向朋友傾訴和尋求幫助,很少想到專業助人機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也說明了這一點,報告顯示:當大學生有了心理問題時,首先選擇的是向朋友傾訴(79.8%),其次是向母親(45.5%)、同學(38.6%)、戀人(30.9%)、父親(22.5%)、同齡親屬(15.8%)傾訴,選擇向心理咨詢師傾訴的僅占3.2%。[1]

學校心理咨詢面對的實際困境以及學生群體的求助特性,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思考更加有效的學校心理咨詢模式。自2003年開始,有學者引入美國、臺灣以及香港地區的成功經驗,撰文介紹“朋輩心理輔導”的相關概念,[2]部分高校著手將心理咨詢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在校園內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模式的積極探索,改變以往學生只能作為咨詢對象、心理咨詢只是少數專業心理咨詢師才能開展的助人活動的狀況,讓學生成為心理咨詢工作的主體與原動力。

希望通過對近幾年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成效的文獻綜述,從人員選拔、培訓、體制建設、活動開展以及學生回饋等方面進行整理,為我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二、朋輩心理輔導的涵義、特點

1.朋輩心理輔導的涵義

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紀6年代美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是指受訓和督導過的學生向前來尋求幫助的同學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盡量少或者不給建議,提供傾聽、支持及其它幫助的過程。它可以理解為非專業心理工作者作為幫助者在從事一種類似于心理咨詢的幫助活動,因此,有時它又被稱為“準專業心理咨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3]

從中文翻譯的字面理解,“朋輩”含有“朋友”和“同輩”的意思,其中“同輩”是指同年齡者或年齡相當者,他們通常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由于人們之間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多半發生在朋友和同輩身上,因而朋輩心理咨詢對社會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心理幫助而言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2.朋輩心理輔導的特點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實質是一種非專業或者半專業的心理助人活動,和專業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相比,在目標、要求、方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半專業性。朋輩心理輔導員經過比較嚴格的培訓和督導,理解和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技術,朋輩心理輔導雖不能完全比擬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咨詢,但卻比一般的人際互動更具專業性和有效性。因此,朋輩心理輔導具有半專業性。

(2)自發性和義務性。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朋輩輔導員通過協助同齡大學生增強自我價值感,提高自我能力認同感,并不借此獲得經濟報酬。這種朋輩之間互幫互助的行為自發產生,具有義務性。

(3)簡單有效和直接干預。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咨詢員與受助者之間通常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驗、生活方式,具有年齡相近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彼此容易接納,容易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且雙方空間距離接近、交往頻繁,提供安慰、鼓勵、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對當事人的言行進行直接的監督和干預。

(4)覆蓋面廣。在專業心理輔導中,一般的專兼職咨詢師依據其個人能力所能幫助的學生,往往只占具有求助動機學生中的少數部分。咨詢師無法主動接觸學生,不能直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苦惱和困擾。而朋輩心理輔導員卻可以和學生們直接在一起生活,并能適時發現有需求的學生,給予有效的幫助。

因此,相對于專業心理咨詢服務而言,朋輩心理輔導具有更廣的受益群體,更加靈活多樣,對于一般心理問題的輔導有時比專業咨詢更加有效。

三、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工作成效

近幾年來,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新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大陸高校在實踐朋輩心理輔導的過程中累積了許多經驗,并對朋輩輔導的實效性進行了相關研究。

1.朋輩心理輔導對輔導雙方的成效研究

(1)朋輩心理輔導對朋輩輔導員的成效研究。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在決定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之前,選拔合適的學生擔任朋輩輔導員、制定有效的培訓體系對選的學生進行系統培訓,是科學、有序地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重要前提。朋輩心理輔導的首要受益群體是參加培訓的朋輩輔導員,鐘向陽、胡浩民等對華南地區某高校39名大學生參與朋輩輔導培訓的研究表明,經過為期六周的系統培訓,參與學生對朋輩輔導的認識和適任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一般癥狀上,參與學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偏執等因子的得分培訓后顯著低于培訓前。[4]王海榮、崔建華、葉琳等對93名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訓效果檢測、[5]伍翔研究了開設朋輩心理咨詢課程對66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6]上述研究均表明,對于參與朋輩輔導的學生而言,輔導前和輔導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經過培訓,學生朋輩輔導員可以從事一定的朋輩輔導工作。同時,培訓對于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人際交往、情緒調節、適應環境等能力,有利于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與人格完善,對于建立助人互助的校園文化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2)朋輩心理輔導對受輔導學生的成效研究。也有對朋輩輔導員進入輔導領域后,對受輔導學生所產生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何樹德將敘事治療和朋輩輔導相結合考查朋輩敘事教學的效果,結果發現以學生朋輩帶領的方式開展敘事教學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同輩群體的亞文化使得輔導雙方有更多的共同體驗和相近的價值觀。相對于教師輔導,小組的興奮性更強,參與學生報告自己的收益很大。[7]曾艷、王爍等推行了高年級輔導低年級的一對一同輩互助制度,并對此進行實效分析。對大一168名受助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朋輩輔導員很好地幫助自己度過入學階段、得到學習方法上的建議和幫助、變得更加開朗、擴大了交范圍的分別約占到受調查人數的91%、78%和63%。以上研究表明,于朋輩互助群體的相似性,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活動有助于受助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在新生適應階段,朋輩互助的咨詢模式可以幫助新生快速、高效、及時地適應大學生生活,有力地彌補專業輔導人員不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

2.朋輩心理輔導人員選拔、培訓體系的研究

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相關人員總結出適合從事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咨詢員需要具備的特質是:耐心、溫暖、風趣和親切;不喜歡咨詢員具有的特質是:缺乏了解、缺乏興趣、攻擊性、追根究底、權威性、不親切、道德取向和優越感。[8]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大多通過自愿報名――相關測試――面試――錄用的程序來進行,也有研究者要求自愿報名的學生提交一份自我成長報告,以了解報名者的成長歷程,作為選拔的參考。

在建立朋輩輔導員培訓體系方面,許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4-6],[9]基于不同培訓目標的朋輩心理輔導培訓有著不同的內容與體系,綜合了解,一般均會包含以下幾點:一是對心理咨詢以及朋輩心理咨詢基本概念與定位的知識傳授;二是朋輩輔導員個人成長與自我發展的輔導;三是心理咨詢基本流派以及朋輩心理咨詢技能的學習;四是精神疾病和危機的識別與轉介。培訓均采用團體活動為主、課程講授為輔的形式,綜合運用團體游戲、小組討論、個人分享等方式,一般一次培訓的時長為6~8次,每周一次,每次2~3小時。朋輩心理輔導的培訓改變了以往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授課模式,鼓勵學生參與討論,積極分享,容易為學生所所接受,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朋輩心理輔導現狀

1.我校朋輩心理輔導活動開展情況介紹

我校目前所施行的學生朋輩輔導主要集中于學生社團組織――心理協會和班級心理委員這兩個層面的工作。

(1)班級心理委員工作開展。班級心理委員作為本土化朋輩心理輔導的新模式,在我校得到了積極的推進。自2006年以來,我校堅持在全校班級設立1~2名班級心理委員,并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開展針對班級心理委員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經過4年來的努力,校內各班均保證有一名心理委員,并定期召開心理委員例會與培訓、上交班級心理記錄,心理委員與輔導教師的溝通也促成了幾例特殊案例的關注與會談。應該說心理委員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校三級心理預防體系。

(2)學生社團組織――心理協會活動開展。作為學生自發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校心理協會承擔著我校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開展工作。通過電影觀摩、講座組織、特色活動演練等形式,面向全校師生宣傳心理衛生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2.現有朋輩輔導模式存在的不足

嚴格意義上的朋輩心理輔導體系在我校并未獲得建立,現有的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和學生社團組織主要承擔的任務是辨識精神異常現象和危機事件,以及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它們雖不是定義中的朋輩心理輔導,但卻是對朋輩心理輔導體系的一種補充。現行模式下的工作遇到的實際困難是:目前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的主要形式以全校心理委員集中授課為主,參與人數較多,能夠統一集中接受培訓的時間較難協調,課程內容設置比較單一,培訓方式也主要以講授和知識講解為主,對于心理輔導的態度和技能等知識的要求較高、專業化程度較深的能力培養來說,缺少培訓課時和培訓人員;其次,系部二級網絡管理、運行制度的缺失,也使得我校心理危機干預和異常精神狀態的識別相對滯后;另外,學校教師心理咨詢力量的缺乏也使得培訓、管理、督導和咨詢等工作的開展顯得力不從心。盡管有著較多的困境,我校對半專業化的朋輩心理輔導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比如在首屆大學生心理文化節開展的“心理聊吧”活動以及成立朋輩互助中心,由中心成員帶領學生舉行的團體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對首批朋輩輔導員進行了九次心理課程的集中培訓,對于參加學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朋輩心理輔導的進一步探索

盡管對于朋輩心理輔導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爭議,但從相關研究來看,朋輩心理輔導這一新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學生健康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學校也可以運用這一模式,及時發現需關注的學生,做到早發現、早了解、早預防,最大限度地減輕學校、社會、家庭的損失和痛苦。同時,我們也發現朋輩心理輔導制度的開展不僅需要設立一個完善的體系和制度,也應對于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培訓和督導過程形成相應的體系,才能科學、有效、專業地運轉。王嫣、周賢等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已有研究的成果,提出高校朋輩心理輔導服務工作的三個途徑.該途徑也可視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朋輩心理輔導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其對于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鑒意義在于:一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朋輩心理教育和朋輩心理互助的功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組織和進一步的培訓和督導;二是選拔一批有志于從事且適合從事心理助人工作的學生,進行朋輩心理咨詢工作,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和督導,使之成為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

五結語

朋輩心理輔導以其貼近學生群體、符合學生咨詢需求特點的特性,正越來越引起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的關注。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制定一個科學、嚴謹、專業的選拔、培訓體系,是能夠培養出一批具備一定咨詢素質的學生朋輩輔導員的,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發揮積極而正面的作用,相關研究得出的體系建構機制可以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胡偉,胡峰.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在高校中的運用[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0).

[2]孫炳海,孫昕怡.朋輩心理咨詢模式述評[J].教育評論,2003,(6).

[3]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咨詢[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

[4]鐘向陽等.高校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體系的實效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7,(8).

[5]王海榮等.高校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效果檢測與評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5).

[6]伍翔.朋輩心理咨詢課程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5).

[7]何樹德.朋輩敘事教學:加速大學新生灰色心理白色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8]胡遠超,趙山.心理委員制度:朋輩咨詢在我國高校的本土化形式[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8,3-10(1).

篇6

關鍵詞 高校 院系 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81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Wei[1], LIU Shanshan[2]

([1]The School of Financ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s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ree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twork, which is composed of schools,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 classes.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play its basic role,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render a certain guidance to these activities.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is lagging behind, and far did not play its proper ro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the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危機事件越發增多,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于2011年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基于這一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由校、院(系)、班級組成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 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意義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能夠增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減輕高校校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重任,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輔導需要;能夠使各院系結合本院系的實際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而充分發揮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主體作用;能夠及時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迅速開展輔導工作,從而可以將一些問題盡早解決,避免事態嚴重化;能夠更好向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2 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現狀

目前,雖然一些高校已經建立了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但是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硬件設施和軟件條件不夠到位,高校對心理健康輔導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2.1 硬件設施不足,經費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仍然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致使心理輔導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開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雖然有獨立的辦公場所,但是這些場所大部分非常簡陋,布置不規范,沒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建設,缺乏基本的專業設備,如沙盤、宣泄器材、放松儀器等,并且這些場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隱秘性,很難給予前來咨詢的學生以溫馨感和安全感,難以實現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功能。除了場地不足之外,經費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傾向于重點建設校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對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經費投入卻非常少,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一般都沒有獨立的經費支持,即使有專項經費,也遠遠低于相關標準,從而制約了它的建設和發展。

2.2 組織結構不健全,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雖然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應該由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心理輔導員、輔導員、班主任和班級心理委員組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輔導員和班級心理委員在積極參與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其他人員參與建設的熱情不高,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對心理健康輔導站的重視程度也不夠。

心理輔導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故需要對提供心理輔導的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訓練,使他們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懂得一些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中,主要是由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心理委員等工作人員提供心理輔導和服務,他們大部分沒有心理學的學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專職從事心理輔導工作的,缺乏專業知識、心理輔導的實踐和心理輔導的技巧,大多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2.3 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基本規章制度已建立,但是這些規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沒有結合院系的現狀和學生特點來制定,從而導致心理健康輔導站規章制度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從而影響了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和發展。心理輔導作為一門專業性和私密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規章制度去進行規范。

3 加強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建議

3.1 明確工作內容

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作為高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的中間環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確工作內容:要結合本院系的實際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適合本院系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和活動,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要負責本院系學生的日常咨詢工作,并對其的心理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情緒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并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干預,或及時向其輔導員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反映;要有計劃地對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要協助學校心理教育機構,做好問題學生的危機干預工作,預防和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3.2 加大硬件設施和經費的投入

為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設置專用的場所用于心理健康輔導站工作的開展,并按照心理咨詢室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建設心理健康輔導站,配備相應的硬件設施,滿足個人談話和咨詢的需要。在院系學生工作經費中,設立心理健康輔導站專項建設經費,專門用于輔導站的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校和學院要逐步加大對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資金投入,大力推進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全面發展。

3.3 創新工作方法,完善規章制度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主要由心理輔導員負責具體事務,班級心理委員作為成員維持心理健康輔導站的日常運行,其他成員(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參與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熱情不高。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作為站長,要認識到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要提高對心理健康輔導站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積極參與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并鼓勵其他輔導員和班主任參與它的建設。心理輔導員要積極和其他輔導員和班主任溝通,爭取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并及時把學生的相關心理情況向他們進行反饋,與他們一起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健康輔導站可以通過對班級心理委員、寢室長等人員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然后以他們為主體去嘗試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設立了心理拓展協會,可以將其納入到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中,充實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力量。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要創新工作方法,將一切可以利用資源全部納入到心理健康輔導站中,建立“多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要結合院系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制定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輔導站開展工作的實踐中,不斷進行修訂完善,以規范心理健康輔導站工作的開展,促進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

3.4 加大培訓和宣傳的力度,推進心理輔導員的專業化

要對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成員進行分類分層培訓,對心理輔導員進行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綜合專業知識系統培訓,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心理學專業知識培訓,對班級心理委員和寢室長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知識培訓。通過這些培訓,提高心理健康輔導站成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從而提升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質量。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師生了解心理健康輔導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愿意一起來參與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

心理輔導員是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具體事務的負責人,是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的主要推動者,是院系學生工作中專門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職心理工作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進心理輔導員的專業化,提升心理輔導員的專業水平,是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有利于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建設。要明確心理輔導員的職責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輔導員的專業培訓和進修制度,要為心理輔導員搭建交流和實踐的平臺,要建立考核和激勵機制,要推進心理輔導員的自我成長。在條件成熟的時候,要建立心理輔導員的專業資格準入機制,如要從事心理輔導員工作必須具有心理學學科背景,或者必須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等等。

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的必然趨勢。當前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在建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和困難,如場所不足、設備缺乏、專業師資力量不夠,等等。但是,隨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這些問題和困難都會逐步解決。各高校的院系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提煉特色,打造適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

參考文獻

[1] 張曼.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工作模式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145-146.

[2] 馬B.高校院系心理輔導站工作體系初探[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35(3):192-193.

[3] 張益榮.高校應建立和完善學院二級心理健康輔導站[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1):70-71.

[4] 李榮榮,趙越.獨立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的實踐現狀研究[J].學園,2014(16):32-33.

篇7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培養

目前,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應對與管控的能力不足,與學生工作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重視和研究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明確輔導員在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方法和技能,提高心理危機干預實踐操作能力,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1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現狀分析

心理危機干預最早產生于美國和荷蘭等西方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心理危機干預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課題。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中的大學生采取迅速而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給予關懷、支持與幫助使之盡快擺脫困難,恢復心理平衡。[1]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自我關注和自我期望值較高,但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近年來,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危機的高發群體。2004年,張運生運用90項癥狀自評量表對1532名大學生進行測查發現:樣本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0.57%。2012年,常連璽、李江璐對某高校2437名大學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從數據中可以發現,其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焦慮”、“抑郁”、“情緒波動”及“交往障礙”4個方面,比例約占總體人數的9.85%。[2]

2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意識不強,貽誤了干預的最佳時機

2005年高校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基本確立。但從全國來看,僅有部分省份制定了詳細完善的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制度。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但畢竟涉及的人數不多,比例較小。因此,部分高校對心理危機防控意識較為淡漠,干預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往往遇到心理問題出現時,悲劇發生時,才急于尋求解決途徑,貽誤了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機。

2.2輔導員心理學專業知識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心理危機工作很難深入

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技術工作,由于高校輔導員的專業知識背景不同,大部分輔導員缺乏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因而在面對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顯得束手無策,有的僅用簡單的談話來化解心理危機,有的甚至利用自身經驗說教。目前,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出了實現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很多高校也在不斷的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但真正實現目標的高校很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培訓體系不夠健全,大部分輔導員經過短期崗前培訓后就“上崗”,對心理危機干預專業知識了解不深入,很難達到專業化標準;二,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輔導員,不僅需要了解學生,更需要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社會學、思想政治學等社會科學的知識來應對和處理工作過程中突發事件。目前高校輔導員學歷層次不齊,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專業化不強,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學等相關專業出身的輔導員比例不高。[3]因此,在面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時,只能求助于專業的機構和部門來開展相關工作,心理危機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得到化解,而專職教師由于工作壓力大,導致面臨危機事件時多數扮演“消防員”的角色。

2.3高校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繁重,不能及時有效的引導學生,化解危機

高校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生日常管理。但由于工作職責定位不明確,角色定位模糊,時常與行政工作人員職責相混淆。同時,由于高校擴招,師生比例失調,輔導員人員配備不足,事務性工作繁重。導致輔導員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專業素質和水平,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時缺乏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不能及時有效的引導學生,化解危機。另外,高校輔導員在高校中地位普遍較低,收入待遇低于同職稱的專職教師,發展前景不如專業教師,暫時將輔導員工作當作“跳板”,大部分高校輔導員都會轉崗,缺乏職業認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作的開展,不能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4]

3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核心能力結構

作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參與者,高校輔導員必須要具備心理危機干預的核心能力。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核心能力結構分為四個維度———人格品質(Personality)、能力(Ability)、知識(Knowledge)、同理心(Empathy)。上述四個維度形成了高校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核心能力結構———PEAK能力結構模型。

3.1維度一:人格特質(Personality)

高校輔導員優秀的人格特質、淵博的知識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誘的老師給予學生的,絕不僅僅是科學文化知識,而是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思想觀點。一個有著穩定情緒,有較強的上進心和責任心的教師能夠給學生一個安全感、信任感的空間,讓學生可以信賴。教師人格在學生“三觀”形成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輔導員要具備的人格特質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情緒穩定、沉著冷靜、成績感、行事果斷、有愛心、熱愛工作、關心和尊重學生、行事果斷、積極樂觀能向學生傳遞正能量、理解和信任學生、移情、謙虛、自律、謹慎。

3.2維度二:能力(Ability)

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危機干預活動中既要具備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在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輔導員需要的一般能力是: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明辨是非和抗拒誘惑的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學習和自我反省能力。[5]高校輔導員從事心理危機干預活動所需要的特殊能力是:促成教育合力能力、善于觀察和發現學生情緒、行為的細微變化的能力、承受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壓力、善于發現和總結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規律的能力、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診斷、提出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解決心理危機的能力、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3.3維度三:同理心(Empathy)

同理心又稱為換位思考、共情。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立場去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百度)同理心分為:設身處地去感受和體諒學生、為學生著想、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一視同仁對待每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接納學生的所有、鼓勵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歡和信賴。

3.4維度四:知識(Knowledge)

高校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過程中,需要運用的知識分為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感性知識包括:日常的工作經驗、掌握大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的日常知識、了解學生的需求。理性知識包括: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在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理性知識是工作的基礎,沒有理論和方法的支撐,輔導員很難識別和判斷學生的問題是日常糾紛還是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在面對危機發生的時候將無法對問題進行診斷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議。[6]因此,理性知識是基礎。但是感性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心理危機問題的解決離不開輔導員豐富的工作經驗,即使沒有高校輔導員具有的專業的教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辦法。

【參考文獻】

[1]劉宣文.論學校發展性心理輔導[J].教育研究,2004(7):13-15.

[2]韓陽.大學生心理輔導需要的調查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5.

[3]劉寧,徐其濤.論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心理健康教育.2008(9):18-21.

[4]王建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探源和策略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31-33.

[5]何元慶,汪傳寶.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案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2):95-97.

篇8

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宣傳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

認識愛 理解愛 學會愛 ——大學生戀愛心理

二、活動目標

圍繞大學生的情感問題,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學生對愛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對愛與成長的理性思考,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情感與學業、情感與自我成長的關系。

三、活動時間

5月12日——6月10日

四、活動內容以及時間安排

1、長沙理工大學首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搶答賽

時間:5月12日——5月30日

組織:長沙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研究會科普部

內容:具體見通知

2、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時間:5月12日——5月30日

主題:認識愛 理解愛 學會愛

組織:學院心理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

3、心理成文

時間:5月15日——6月10日

主題:認識愛 理解愛 學會愛

4、心理沙龍——大學生與愛情

時間:5月12日——5月30日

組織:長沙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研究會沙龍部

5、“兩性成長”團體心理輔導

時間:4月10日——6月5日

組織:學生工作部(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6、《美麗心靈》——大學生戀愛心理

組織:長沙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研究會會刊部

7、心理健康知識廣場宣傳活動

時間:5月20日——5月26日

組織:長沙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研究會調研部

五、活動要求

1、各學院要發揮“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此為契機,結合學院實際,精心策劃,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宣傳系列活動,并將活動方案(5月12日)與有關活動總結(6月30日)報學生工作部(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各學院要充分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努力營造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心理文化氛圍。

3、宣傳橫幅參照內容以及掛放地點安排見下表,請各學院按要求于5月24日完成。

單位參照內容

學生工作部預祝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暨長沙理工大學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金盆嶺校區五號教學樓)

預祝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暨長沙理工大學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云塘校區綜合教學樓前門)

文法學院了解自我 正視自我 欣賞自我 完善自我(云塘校區行健軒1棟)

外國語學院放飛心理之翼,塑造理想自我(云塘校區行健軒2棟)

設計藝術學院預祝我校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宣傳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藝術樓)

走近愛,認識愛,學會愛(云塘校區弘毅軒2棟)

經濟與管理學院構建和諧校園,讓心靈充滿陽光(文科樓)

預祝我校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宣傳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云塘校區弘毅軒1棟旁主干道)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合理享受大學生活(云塘校區甘飴園)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關注心理健康 互幫互助 共同成長(工科1號樓)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合理享受大學生活(云塘校區弘毅軒3棟)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快樂融于集體,進步源于自信(工科2號樓)

了解自我 正視自我 欣賞自我 完善自我(云塘校區甘飴園)

土木與建筑學院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燥;多一點包容,少一些爭吵。(云塘校區行健軒4棟)

水利工程學院預祝我校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宣傳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工科3號樓)

快樂的自我、心靈的歸宿(云塘校區汀香園)

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快樂融于集體,進步源于自信(云塘校區綜合教學樓后門)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自尊、自信、自立、自愛(云塘校區弘毅軒4棟)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與心靈相約,心理健康伴你同行(理科樓)

關注心理健康 互幫互助 共同成長(云塘校區綜合實驗樓)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與心靈相約,心理健康伴你同行(云塘校區汀香園)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關注心理健康 互幫互助 共同成長(云塘校區工科3號樓)

城南學院預祝我校第六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系列宣傳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本學院辦公室樓前)

了解自我 正視自我 欣賞自我 完善自我(金盆嶺校區東苑學生宿舍區)

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合理享受大學生活(金盆嶺校區西苑學生宿舍區)

篇9

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一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心理品質為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5.25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動,達到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心靈的目的,為大學生搭建起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臺,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壓力,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三、活動時間:20xx年4月15日-5月25日

四、活動方案:見附件

五、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本次活動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辦,大學生心理協會承辦,各學院心理輔導站協辦。積極發動全校學生廣泛參與,力爭豐富多彩。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活動充分要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如QQ群、微博、貼吧等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各學院心理輔導站要充分發揮心理輔導站成員、班級心理委員的骨干作用,結合本學院實際開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三)突出主題,務求實效。各學院要緊緊圍繞各項活動主題,教育和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四)認真總結,不斷提高。活動過程中要注意收集、保存相關資料,活動結束后各學院要形成活動總結,請于5月26日前以電子文檔的形式發至郵箱。

心理美文征文大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20xx年4月14日5月15日

二、活動主題:我成長 我快樂

三、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四、作品要求:

1、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真情實感,不得抄襲(抄襲者按零分計)。

2、字數在8001000左右(詩歌除外)

3、作品寫在稿紙上,在封皮上注明所在學院、班級、姓名、聯系電話,由各學院心理輔導站站長收齊后于5月15日12:00前統一交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護理學院2219室),電子版發送至xx,聯系人:xx(大學生心理協會會長)。

四、獎勵方式:

本次活動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若干名,擇期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獲獎作品將上傳至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網站和在《xx工學院》刊登。

我繪我心心理健康手抄報創意設計大賽

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20xx年4月14日5月15日

二、活動主題:提升學生心理素養,發掘學生潛力,促使學生思考生命意義,學會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

三、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四、作品要求:

1、作品規格大小統一為A3,單面版式;

2、內容要求:主題鮮明、思想積極、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報頭名稱自定,要求圍繞主題、簡名、貼切,不能以手抄報命名。

3、版面要求: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繪插圖,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剪貼。版面自由設計,圖文并茂,同時須具備知識性、趣味性與可讀性等。

4、注意事項:要求手寫,不得打印,不支持使用網絡用具(如word, Front Page),每個作品參賽人數不得超過2人,作品背面須注明參賽者學院、班級、姓名、聯系電話。

五、作品提交時間

作品以學院為單位提交,各學院至少提交5張,由心理輔導站站長收齊后于5月15日12:00前統一交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護理學院2219室),聯系人:xx(大學生心理協會會長)。

六、獎勵方式:

活動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若干名,擇期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獲獎作品將于5月25日大學生心理健康日進行展覽。

5.25吾愛吾心理健康演講大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主題:呵護心靈,健康人生

二、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三、活動流程

(一)初賽及復賽:

各學院要認真組織、層層選拔,確定2名選手參加決賽,大學生心理協會從復賽優勝者中確定1人,于5月18日前把決賽選手的學院、班級、姓名、聯系方式及演講稿上交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護理學院2219室)。

(二)決賽:

1.時間、地點:5月25日晚7:00,地點:明德講堂。

2.5月19日(周二)上午10:00參賽選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演講順序抽簽。

四、獎項設置

活動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7名,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

五、評分標準

(一)儀表形象:(15分)

1、著裝整潔,大方得體;上下場致意,答謝。(5分)

2、儀態端莊大方,舉止自然、得體,體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動作適度。(10分)

(二)演講內容:(50分)

1、主題鮮明、深刻,觀點正確,見解獨到,符合主題內容。(25分)

2、內容充實、新穎,事例動人,貼近生活,富有鮮明的時代感。(15分)

3、行文流暢,用詞精練,結構完整合理、層次分明,詳略得當。(10分)

(三)語言藝術:(35分)

1、要求脫稿演講,因不熟練,每停頓一次減0.1分。(5分)

2、發音標準,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速適當,表達流暢。(10分)

3、節奏處理得當,演講技巧運用自如。(10分)

4、表現力、應變能力強,能活躍氣氛,引起。(10分)

(四)時間:限時5分鐘。(計時從我演講的題目是《》開始,到我演講完畢結束)。

比賽得分:評委在前三位演講結束時統一打分,以后每演講一位打一次分。評委打分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匯總后取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若出現同分,則精確到后三位,依此類推。

xx工學院辦公室 20xx年4月14日印發

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二

一、活動主題

把愛說出來。

二、活動背景

在兩會勝利召開期間,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又一次次被很多人大代表作為提案提請出來。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心理與生理成長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性格的養成,一些精神疾病的發生,往往都是由于在這一時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近年來,隨著我國各種社會矛盾增多,競爭壓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結構變化明顯,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明顯增加,根據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國約13%的小學生、15%的中學生、19%的高中生和23%的大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1%~3%的青少年存在著心理問題,我國15歲至35歲人群自殺行為已成為首位死因,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斷上升。

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當務之急,刻不容緩,這既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又是保證青少年正常學習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和諧穩定蓬勃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響應兩會,我們團隊特做出此次活動,借此希望能號召更多人重視以及參與到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中來。

三、活動目的

1、為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百花齊放、格調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在豐富師生業余文化活動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同時,向社會各界人士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

2、引導中學生以良好、陽光、理智、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

3、希望借此能對活動參與者有更多正面的幫助。

4、通過策劃舉辦這種有意義的慈善活動向社會傳遞出大學生健康積極的一面。

四、活動意義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青少年的社會心理環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青少年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能夠與父母溝通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并借此慈善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展現青少年熱情富有活力的青春風采,讓孩子遠離一些不利的社會影響。

五、活動概述

此次活動,主要憑借慈善的作用以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為主題,推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為目標,通過豐富的形式為在校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心理環境。此次:

1、活動會邀請12個班級參與,務求活動的高質量。希望能以點帶面為建設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環境貢獻力量;

2、活動以豐富的形式呈現;

3、在活動中,會邀請院里優秀的心理老師和在校老師等進行活動的指點和專業輔導輔導。以爭取給學生和家長最正確的指導。

六、活動對象

福州某中學的學生們及其家長。

七、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xx年5月6日至5月中旬;

地點:福州某中學的操場、教室。

八、活動形式

主要通過視頻短片、演講、親子游戲等形式呈現。分為三個環節包括前期準備,前期宣傳,活動實施。

九、嘉賓邀請

1、舉辦活動的中學的校領導;

2、校心理咨詢與訓練中心的老師;

篇10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構成及培養

前言: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因素也隨之不斷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針對不斷增加和延伸的工作內容,高職院校要想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就必須加強培養力度。

一、高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構成分析

首先,溝通能力。主要是指輔導中與學生進行高效交流,以及設計、評價溝通目標與過程的能力;其次,觀察與甄別能力。觀察主要是指交流溝通中能夠準確、及時發現和判斷學生心理問題及其性質的能力。甄別主要是指輔導中,輔導員區分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并以此來判斷其問題是否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能力;再者,解決能力。主要是指輔導中針對不同心理問題而實施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使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能力。最后,構建輔導關系的能力。主要是指輔導員在具體輔導過程中構建和諧、信任、真誠等人際關系的能力,這也是確保輔導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為了確保高職生能夠得到全面、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二、培養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措施探究

(一)全面激發輔導員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應樹立人本教育理念。在開展各項教育工作中,輔導員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拓展工作方法與路徑,善于從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及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出發,結合學生的認知與個性特點,制定出更適合的指導、心理輔導策略,進而在全面挖掘學生潛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應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別是一些存在心里問題的學生,應通過與家長、任課教師和室友等方面的溝通,對其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并總結出問題的成因,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其次,在實踐工作探索中,輔導員應加強學習與經驗積累。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心理輔導知識,對于普通、發展與個性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要進行深入了解。

(二)加大高職院校的監督保障力度。高職輔導員開展的心理輔導工作具有很強的滯后性、內隱性,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對此,高職院校就應該制定相應的考評機制,在客觀的反映輔導員工作成效的同時,也為其提供正確的工作方向。考評制度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可以將學生、同行評價,以及輔導員的自主評價納入最終的工作績效考核。同時,院校還應該針對輔導員的實際工作需求,建立科學長效的培訓機制。對于剛入職的輔導員,應加強崗前培訓工作,并著重加強事務管理、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訓指導。此外,在入職后,高職院校還應針對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意識,溝通、表達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培訓方式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可以定期組織在職輔導員去參加一些心理專業學術會議、培訓活動。也可以不定期的邀請一些優秀的心理醫生或咨詢師到院校來開展相關講座與案例指導等,進而使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切實得到提升。

(三)強化教育部門的引導作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的,就必須要加強高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在建設中應將高職輔導員逐步分解成思政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輔導,以及未來職業規劃和指導等專職隊伍。對于具備心理專業背景,且有長期從事心理輔導工作意愿的輔導員,院校可對其進行著重培養,以此來提升心理輔導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來提升其心理輔導能力。社會上很多心理衛生、咨詢機構都是由政府主管的,擁有著比較正規的心理問題、障礙的解決方法與手段的,且經驗較為豐富。對此,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協調,為高職輔導員提供更多實踐鍛煉平臺,以及更正規、系統的培養,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高職心理輔導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也使輔導員能夠更好的勝任高職院校的各項心理輔導工作。

結語:總之,各高職院校應正確認識到加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在具體實施中,應對其心理輔導能力的構成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針對不同層次與角度,采用不斷的方法來進行培養,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培養機制。同時,輔導員自身也應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高職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