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職能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2:10: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部審計職能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內部審計職能論文

篇1

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意義是通過監控、管理和審計等各種方式方法,及時的發現醫院內部中存在的各種的經濟漏洞和存在的實際問題和不足,并根據這些問題和現實狀況對醫院的內部管理進行及時的修正,從而盡可能減少問題發生的概率,使醫院內部的各項工作運行能夠得到科學高效的管理。以下是醫院內部審計職能

(一)財務審計

各項的審計活動都是以財務部門提供的準確真實的會計信息作為依據,在一個較為健全完善的財務部門和財務制度中進行的。因此,財務審計是各項審計活動開始的基礎,對醫院內部的各項收支進行準確的記錄和會計報表的正確編制往往是進行各項審計活動的依據。通過對醫院的財務進行合理的審計,可以得出醫院日常收支的具體情況,可以從中得知醫院的真實的財務狀況,并對醫院收支的合理性和標準性進行日常的審查和監督,規避醫院內部違規的狀況出現,確保醫院資金的安全。更何況,可以通過對醫院內部財務審查的具體結果,及時得出醫院的財務管理的各種弊端,使醫院內部及時作出解決方案,促使醫院及時改善財務管理狀況。

(二)經濟審計

經濟審計和財務審計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同時都是通過對醫院的財務狀況進行各項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過經濟審計相對于財務審計,更著重于對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反映,更著重于對醫院的各種財務資產進行統計和全面的審查,并對醫院內部的各項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的運行和作用進行審核,從中找到醫院內部管理的發展空間,促使醫院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健全,為醫院的發展提供制度基礎,提高醫院的各項效益。

(三)資產審計

資產審計,顧名思義,是對醫院的各種資產數據進行審計,而這里的資產大部分是指醫院內的各種固定資產,即是對醫療設備的購置活動進行審計等。在醫療設備的購置活動的過程中,設備購置的預算計劃編制和資金的實際運用計劃編制都包含在審計的范疇內。因此,通過這種審計活動,對整個設備的購置交易活動進行監控,預防在交易過程中出現問題,規避交易風險,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還必須要對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為醫院帶來的各種效益進行審計和分析,對一些因為落后或者過期而棄置不用的各種設備進行統計和處理,盡可能的提高設備的價值。

(四)合同管理審計

因為經濟型合同種類繁多,內容雜亂,所涉及的知識廣度和寬度都十分大,進行整理時十分復雜,所以所有的相關經濟合同和發票都必須要經過財務部門按照正確的程序一步步的送審,而不能打亂送審秩序。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經濟合同簽訂和執行過程的監察力度,確保工作能夠按照簽訂的合同內容進行,確保工作能夠有秩序的進行。在審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要確保審計數據的真實程度,要審計簽訂的經濟合同的真實性和合理性,規避風險,保護醫院的合法效益和資金安全。

二、醫院內部審計職能存在的弊端與不足

(一)規范醫院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醫院的發展目光也逐漸放在了改善醫院的內部管理上。然而,規范醫院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只有一項《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對醫院的內部審計的工作進行一個簡單的闡述,沒有其他較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規范,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時也沒有可以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可以依據,所有的審計活動僅僅依靠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經驗,這樣的做法無疑加大了審計的風險,降低了審計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沒有一個較為正規的工作規范的限制,不僅得出的審計結果缺乏真實性,還嚴重的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權威性,使管理層對審計結果抱有一定的懷疑。

(二)缺乏獨立運行的內部審計部門

內部審計的工作繁雜,還基于其審計的特殊作用,應設立一個獨立的部分,方便其對醫院內部的各個部門進行審計。然而,某些醫院尚未設立一個較為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有些只是從財務部門中劃分一個工作區域給內部審計進行工作;有些醫院雖然已經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利益或者私交關聯,導致其工作依然無法獨立。更何況,我國醫院的內部審計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范疇分工不明,權責關系混亂等問題,使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高效落實,直接影響了審計的質量。

(三)缺乏質素高的內部審計人員

按照我國的醫療服務現狀而言,相關的醫院內部審計專業尚不成熟,也不發達,各類高校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數量十分有限。許多醫院內的內部審計人員僅僅由具有一定醫療衛生知識的財務人員來擔任。再加上,隨著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對醫院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專業性也就越來越高,財務人員已經無法稱職的擔任內部審計人員。因此,許多醫院缺乏質素高的內部審計人員。

三、醫院內部審計職能弊端和不足的更正和改善

(一)健全規范醫院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較快,許多行業都逐漸開始自身的發展和改革。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速度比規范其工作的法律法規的出臺速度要快,直接導致了相關的內部審計的規范不健全,甚至沒有提及。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規范性的法律法規對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標準,這樣將會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低效和不法分子的有機可趁。因此,我國必須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參考外國的先進內部審計理論的成功經驗,再融合自身的國情和醫療服務的現狀,推行一個較為規范的內部審計系統,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

要設置一個較為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首先要得到醫院領導的支持,使醫院管理層注重內部審計的工作,讓其對內部審計的工作有個大概的理解,才能為其做出更好的工作范疇的劃分;其次,要設立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系統,規范內部審計的工作和使用模式,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權責,把責任落實到個人;第三,為了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必須要設立一個監管機構,對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部門進行監管,確保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部門沒有特殊關聯;最后,內部審計部門必須要直屬醫院管理層,要在管理層的領導下,對每個部門進行審計。

(三)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才

要吸納和培養高素質的內審人才,吸納具有一定醫療服務、醫療技術、投資、審查知識的高質素的財務人員,提高整個內審隊伍的素質。與此同時,還必須不斷的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素質。

四、結束語

篇2

1 目前我國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1 內部控制環境基礎薄弱

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直接關系到醫院內部控制的執行和貫徹,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其他控制能否實施或實施效果的好壞。目前醫院在組織機構設置中,比較重視縱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而對橫向的協調重視不夠,導致同級各職能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溝通不靈敏,協調性差,進而影響醫院內控的成效;大多數醫院院長來源于醫療骨干或學科帶頭人,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對于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到位,使醫院內控工作缺乏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即使有些院長對醫院內控工作有了較清楚的認識,也會因其管理能力所限而無法建立和實施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1.2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

有些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醫院財務管理部門與會計核算部門未明確劃分,將兩項工作合并一處,財會部門的主管人員既管理財務收支又處理會計信息,如此極易導致基于需要而捏造會計信息。權利、義務與責任對等是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之一,而目前醫院的會計人員按有關規定所擔負的責任大于其實際擁有的權力,同時醫院又對他們缺乏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導致責、權、利嚴重背離。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較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卻沒有很好地貫徹執行或束之高閣,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

1.3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人員缺乏應有的專業素質

人員素質是決定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員心理上、技能上和行為方式上未能達到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要求,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程序或措施誤解、誤判,即使內部控制制度再完善,也很難充分發揮作用。就目前醫院情況看,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很少,缺乏應有的分析判斷能力,難以適應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所需的知識層次,只滿足于日清月結、做憑單、記賬等,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辨別能力。

1.4 醫院財務內部審計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人員是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檢查執行的首要責任人,但他們的獨立性不夠,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醫院經營者,而內部各職能部門都是在經營者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其各項經營管理行為尤其是重大行為大多在他們的授權下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能。有的內部審計人員只是兼職或是掛靠,對業務知識掌握不全面,使得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和檢查流于形式,稽核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

2 加強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對策

2.1 營造良好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環境

強化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意識是提高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最基本和最迫切的要求,醫院內部應建立以院長為首的經濟責任制,加強總會計師在會計工作中的地位,提高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認識,認真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加強對財務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保證其正常有效運行。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是一個涉及醫院經濟活動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監督、制約、聯系的控制方法,醫院各個層次的人員,上到院長下到各部門、科室、職工要共同實施,只有全院上下統一認識,才能保證醫院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此外,領導重視才能保證內部會計控制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2.2 建立健全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

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應該全面、系統,要涵蓋預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貨幣資金控制、資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產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對外投資控制以及信息系統控制。要遵循機構分離、職務分離、錢賬分離、賬物分離的原則,做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確保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成效。醫院內部會計控制應當涉及所有與經濟業務相關的崗位及人員,并對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財務會計內部控制涉及經濟業務的全過程。同時,醫院應選擇一些影響面廣、作用大的關鍵控制點,實行重點控制。

2.3 全面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

近幾年醫院會計制度作了較大改革,新增內容較多,由于人的素質因素,不能適應新形勢,跟不上事業發展需要,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從而導致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由于從業人員政治素質的影響,不能依法進行會計核算,不履行義務與職責,在利益驅動下,步入歧途,形成經濟犯罪。為加強醫院會計內部控制,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醫院負責人應鼓勵和支持會計人員學習和掌握新的專業知識,使其知識和技能得到不斷更新、補充、拓展,進一步掌握內部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和財政政策,從而跟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這是有效發揮財務會計內部控制作用的重要條件。

2.4 強化內部審計的職能

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審計財務核算的正確性,同時也是為了檢驗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以便發現不足,彌補漏洞。內部審計機構應強化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獨立于有關部門的經濟活動之外,通過定期和經學術參考網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常的審計活動,對經濟運行進行審核檢查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在醫院內部建立以內部審計為主線的監控機制,應實行院長負責制,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科室,保證醫院內審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同虛設”,真正使內部審計起到衛士、謀士的作用。醫院審計部門要制定出一整套的內部監督制度,將整個內審工作的重心從過去的事后審計,轉向事前計劃預測、事中跟蹤控制、事后審計并舉,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實現對醫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把醫院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從而使內控制度更加完善和嚴密。

主要參考文獻

[1]于小龍,魯菲,葛軒.公立醫院擴張[J].財經國家周刊,2011(20/21).

篇3

論文關鍵詞:關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幾點思考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008年“推進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現代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企事業組織的“免疫系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必須以“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為己任財務論文,積極探索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強化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責。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高校審計部門作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審計部門所從事的業務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秋后算賬”,沒有體現出審計監督所應有的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高校內審工作需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改變以往“要我審”的模式,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樹立“防范勝于糾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內審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設性意見,為決策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財務論文,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監督和服務。

一、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內涵體系

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注重預防”要求在審計工作的具體運用,是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內涵,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從系統論角度豐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內涵。

一個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集合形成的整體。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其一、從系統所處的環境出發,一個動態的系統必定與它所處的系統環境有著結構性的聯系。劉家義審計長2008年3月提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觀點之后,全面審計系統積極響應,許多審計創新理念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審計轉型大趨勢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踐行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推動審計工作轉型必要途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其二、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項目的各個側面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研究分析財務論文,包括:審計的戰略目標、影響審計項目的內外部關系、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從控制論角度強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監督。

控制論是信息交換過程中原因與結果不斷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控制,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導向器、檢測器以及矯正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相當于導向器和檢測器,側重于事前、事中控制,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當控制主體(審計人員)將獲取的控制信息(審計證據)傳達給被控制對象(被審計項目或被審計部門)時,其實也就是起到了一個行為修正的作用,即相當于控制系統中的矯正器,同時也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抵御功能。

(三)從信息論角度暢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渠道。

為了全面清晰認識高校教育系統經濟收支、專項資金管理、教育資產安全完整等情況,必須加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改進審計手段和提升審計效能的基礎上,暢通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財務論文,充分運用0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聯動審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傳輸、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儲存的動態高校內審路徑。

二、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的主要制約因素

審計“關口前移”是審計方式創新的結果和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延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從工作實踐上看,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但是,近年來,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新建項目、維修改造項目明顯增多,物資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等等,現有的審計理念、審計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手段以及審計范圍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高校快速發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關口前移”的認識不足

高校內審人員樹立“關口前移”審計意識淡薄,僅僅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辦法財務論文,沒有立足于促進機制建設,通過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管理學校。并且高校內審工作側重于行政監督,“事后糾弊”或“事后問責”,沒有真正擔負起為高校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責。目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權力過分集中,客觀上阻礙了高校內審工作“關口前移”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是:審計立項主觀性較強,審計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不力,業務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隨意性,缺乏各個環節規范的文本等等。

(二)內部審計范圍比較狹窄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財務論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大都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效益審計基本上沒有開展,影響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手段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經濟活動記錄已面向電子化、數字化和無紙化的方向發展,會計技術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然而,在會計電算化信息開發時代,我國的審計電算化卻相對滯后,許多審計人員還停留在紙質賬本審計階段,對計算機審計技術掌握不夠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尤為突出。

(四)內部審計人員質量不足

隨著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快速建設和不斷引進財務論文,許多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網絡一體化和,那么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進科學管理技術方法和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從傳統的審計手段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做法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實現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監督到注重監督與服務并重的轉變;在審計內容上,實現由單純財務領域的差錯防弊到注重改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基建(修繕)工程結算審計到全過程跟蹤審計、由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到任前或任中審計的轉變;在審計手段上,實現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審計、網絡實時審計的轉變。

(一)加快審計理念轉變速度

在審計中,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財務論文,實現由注重治標向重在治本的轉變、由查錯糾弊向風險型審計轉變;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為目標,重點關注內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審計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建設性作用。

(二)拓寬內部審計覆蓋領域

除了開展基建(修繕)工程審計、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審計,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外,每年可以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效益審計。同時,要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將高校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特別要注意從未審計或長期未審計的單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實施審計方式創新工作

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并重轉變財務論文,建立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比如,基建(修繕)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實現工程項目全程審計與建設工程同步,對工程建設的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結算等全過程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服務和監督;針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審計為主,兼顧離任審計”的審計模式,堅持有離必有審,先審后離,先審后任財務論文,把審計評價作為任免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加強審計手段創新能力

在審計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多形式、全方位地發揮監督和服務作用。第一,實現由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手段轉變,構建起集聯網審計、實時審計、在線審計為一體的現代化審計平臺,實現對重點項目資金實時的、動態的監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兩書、兩報告”制度(“兩書”即《管理建議書》和《審計建議書》,“兩報告”即《審計專項調查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管理、服務領導決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發揮審計專項調查作用財務論文,針對熱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審計調查,如開展教育收費專項審計調查、“小金庫”清理、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五)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篇4

一、進一步統一認識,扎實有效開展內審工作

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是內審工作的重點,要始終把內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促進發展、促進管理、促進提高效益上。目前,全區各部門單位內部審計發展還不平衡,大部分部門單位重視發揮內審機構的作用,內審人員積極探索“管理和效益”審計方法和經驗,不斷拓展內審工作領域,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也有一些部門和單位對此認識不夠,內審作用發揮不夠理想,開展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項目所占比例還比較低,有些單位基本上沒開展,這應引起足夠重視。各內審單位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圍繞本部門本單位經濟工作重心、圍繞領導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安排審計項目,制定工作計劃,要在財務收支審計的基礎上,重點搞好績效審計,基本建設項目審計,內控制度評價和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通過經濟效益和內控制度評價,找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堵塞“跑冒滴漏”;加強內部制約機制,減少損失浪費,促進增收節支;要把所屬單位的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通過審計,客觀評價內管干部業績。要進一步堅定信心,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從簡單的項目做起,積累經驗,總結提高,不斷完善。具體要求: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確保全年任務的完成。

二、開展理論研討和經驗交流,探索管理審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要適應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需要,深入搞好調查研究,總結推進內部審計實現全面轉型與發展過程中的新經驗和新路子,探索開展以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管理審計新模式、新方法。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審計理論研究,采取以會代訓、現場交流等形式,組織內審人員進行審計理論研討活動,及時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和做法。要注重內審信息的編寫和宣傳,及時反映內審工作動態,宣傳內審工作成績,擴大內審工作的影響。

三、加強內審人員的業務培訓,強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按照國家、省、市內審協會提出的專業勝任能力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一般性教育培訓與高層次教育培訓并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內部審計準則、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以及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教育力度,提高職業化教育的針對性、效果性和規范性水平。具體要求:根據省、市內審協會年培訓計劃,結合實際,科學安排,抓好內審人員后續教育的落實。

四、搞好部門聯動,加大創新力度

做好內審工作,離不開各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多部門聯動。要充分利用內部審計協會這一行業協會特點和優勢,圍繞大局、服務大局,組織相關部門內審機構針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在調查研究、理論探討等方面開展有益工作,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建議,加強和促進各部門配合聯動能力。要充分體現內部審計新理念,以新的理念為指導,改革傳統審計模式,創新審計路子。引導內審機構及人員努力實現六個轉變:一是審計職能從單純監督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二是審計方式由事后監督向全過程監督轉變;三是審計目標從查錯糾弊向內部控制與風險評估轉變;四是審計對象從財務活動向業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支持保障活動轉變;五是審計內容從注重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轉變;六是審計手段從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動化轉變。

五、抓好“評先樹優”活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是指導內部審計工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全區有5個內審機構和13名內審人員分別被省、市評為內部審計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今后,我們要進一步開展“評先樹優”活動,善于挖掘好經驗、好典型,采取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內審“雙先”、“雙優”的事跡和經驗,本著總結、借鑒、探索、創新相結合原則,通過宣傳典型經驗,借鑒成功做法,指導和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加強內部審計基礎管理工作

內審基礎管理工作關系著內部審計事業的發展。基礎管理工作做起來很繁瑣,往往容易被忽視,在這方面,我們還比較薄弱,特別是數據統計及上報方面,還存在上報不及時、數據不準確的情況,另外在報送工作信息及編寫業務論文方面對照先進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全區內審機構及會員單位應進一步規范基礎性工作,及時準確上報總結及相關報表,編寫工作信息及業務論文,真正反映出內審工作的實際情況,為及時掌握內部審計動態,分析內部審計情況,研究內部審計發展方向,提供科學依據。

七、圍繞服務,進一步發揮內審協會的職能作用

內審協會是行業自律性組織,做好服務工作是其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廣大會員服務是協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要樹立“服務為本,會員為重”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全區工作中心、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中心任務,進一步發揮協會的職能作用。要增強凝聚力,按照協會的章程和要求,積極主動地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指導和協調有關單位建立健全內審機構和內審制度建設;要強化服務意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在學習培訓、制度建設、經驗交流和推廣等方面滿足內審機構和內審人員的需求,把內審協會真正辦成“內審人員之家”,切實加強協會自身建設,落實服務措施,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要立足科學發展的新實踐,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振奮精神,扎實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篇5

筆者希望本篇論文能夠體現理論上的創新性和指導審計實踐的功能,并能夠反映內部審計理論動態發展與變化的特征。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審計內部控制審計

〖Abstract〗:Theobjectofthisstudyismodernenterprise.Iusedthenewestideaofauditinworld,analyzedallconceptsaboutinternalauditofmodernenterprisesynthetically,appraisedthedifferenceandconnectionamongmanagementaudit、operationalauditandinternalcontrolaudit.Onthisbase,Ianalyzedsomeunsuitabilityoftheseconceptionsbecausetheinfluenceofchangingenvironment,thenIputforwardthenewidea“internalmanagementaudit”,droughtthescopeof“internalmanagementaudit”,definedthat“internalmanagementauditisthedevelopingandextendingofinternalcontrolaudit.”Internalmanagementaudit“concludeinternalcontrolaudit、governanceauditandriskmanagementauditandsoon.Thispaperbuiltanewmodeofinternalmanagementaudit.Ihopethispaperbringsforthnewideasinthetheoryandhasthefunctionofguidingpractice,Ihopeitcanreflectsthedevelopingandchangingcharacteristicofinternalaudittheory.

〖Keywords〗:modernenterprisemanagementauditinternalcontrolaudit

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否具有管理功能?審計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尚未形成統一的觀念和意見,實務界也在觀望與彷徨之中左右搖擺,認為內部審計具有管理功能的企業,大刀闊斧地進行企業組織改革,通過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內部審計在公司中的層級,擴充內部審計力量,從而提升內部審計在公司中的權威性,為改善公司治理環境、提高治理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主張只進行內部財務審計的企業,其管理者卻從企業業務流程的改良和經營管理職能的組合排列中將內部審計斥之于公司之外,紛紛將內部審計職能外包給專業公司,弱化了人們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使內部審計停留在微觀審計層面,使在公司內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成為了企業的臃贅。國外實踐如此,國內也有效仿之傾向。現代企業內部審計何去何從?公司治理是否因內部審計的進入而更加有效率?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關于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幾種認識

衍生于授權管理之需要的企業內部審計,根植于傳統企業環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完整的體系格局。但當傳統企業演變為現代企業之時,原有的內部審計理論和實務發生了碰撞,許多既定的內部審計內容和方法,顯得難以適應新的企業環境。尤其是針對公司治理發展的迫切需要,學術界和實務界掀起了對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適當定位的熱潮。什么是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這是我們必須首先思考的問題。就這個問題,當前比較集中的觀點有如下幾種:

1、管理審計(ManagementAudit)。英國的李斯特?R?赫伍德在其論文《管理審計基礎》中指出,管理審計是指企業的董事會為了檢查了解本部門及分支機構的管理是否始終健全,以便高效地加以組織和經營,而委托專門的審計機構(人員)進行的一種活動。日本松田修一也曾經指出,所謂“管理審計”(ManagementAudit),是與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經營活動無關的獨立第三者,即管理審計人員通過對公司的收益力、資金力和組織力進行個別的分析研究,來表明公司經營妥當與否的綜合性批判意見,旨在維護股東、債權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松田修一,1999)。我國管理審計的倡導者王光遠教授將由內部審計人員開展的管理審計稱之為內向型管理審計,按照他的觀點,內向型管理審計是對組織內部的各種管理活動進行獨立的、客觀的、綜合的、建設性的、面向未來的檢查和評價,以幫助管理當局這一資金受托人改進決策,提高獲利能力和經營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責任(王光遠,1996)。

2、經營審計(OperationalAudit)O.美國D?L?弗萊什S?西沃爾特在《經營審計及其起源》中談到,經營審計并非財務審計,它的目的是評價一個公司或者公司某個職能部門的管理組織極其效率。它是一種建設性的評價活動。D?J?開斯勒、J?R?克勞開特對經營審計下了一個比較長的定義,即:經營審計是評價一個組織管理當局控制下的經營活動的效果、效率和經營的經濟性,并將評價結果和改進建議,報告給有關人員的有系統的過程。有些學者還認為,“經營審計”與“現代內部審計”實質上是同義的。戴維?S?科沃克瑞克早在1987年就在其編著的《現代經營審計》一書的序言中指出,經營審計指的是在許多不同公司中的內在事物,無論你怎樣稱呼它,它總是一種方法論,一種思維方式。在我看來,經營審計就是內部審計。

3、內部控制審計(internalcontrolaudit)。COSO報告指出,內部控制主要是管理層的責任,但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應共同來承擔這一責任。內部審計的作用是幫助管理層監督控制結構,并提醒管理層注意內部控制各環節的強弱(COSO報告,1992)。成功的企業經營來自全體人員的努力。內部審計是整體人員中的成員,負責檢查企業各層次為經營需要而建立的各項控制。審計人員評價這些控制如何聯合才能最有效、最有利地服務于整體經營。簡而言之,審計人員的任務就是保證這樣一種管理,那就是合理地設計企業的經營控制。國際內部審計是協會在《內部審計職責說明》中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控制,它的作用在于檢查和評價其他控制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這些觀點,從多個方面強調了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關注各管理層可能建立起來的或執行的所有控制形式。

二、針對上述觀點的評述

我認為,上述三種關于內部審計的描述具有本質上相同的特征。之所以產生這樣三種概念,完全是因為定義內部審計時選擇的角度不同。企業經營,即是在一定的制度、一定的環境下,借經營手段的援助,以多數人的協調,繼續不斷地實現經濟財產的生產與分配的一種動態活動。管理是人和技術的“系統安排。古典管理學派代表性人物法約爾認為,管理不同于經營,它只是經營的六種職能活動之一。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組織整體的活動,以有效的方式達成經營目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經營與管理既有區別,也有聯系,相對而言,管理是手段,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管理與經營又不能割裂開來,管理滲透在企業經營活動之中,沒有經營活動所支撐的企業管理不成為管理,反之,沒有管理的經營活動也難以實現其預期目標,經營活動融合到了管理的四大職能之中。這樣說來,管理審計與經營審計的范圍和內容基本是一致的,從審計涵蓋面上看,二者都涉及到經營活動全部;從職責上看,二者都通過管理職能體現出來。管理審計、經營審計,是一個問題的兩種形式的論述。內部控制既是管理的一個主要職能,又以管理活動為依托加以實現控制的功能。現代管理審計將其核心放在了針對內部控制而開展的內部審計方面,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二者實際內涵的核心意義是相同的。因此,我認為,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審計,盡管名稱叫法不同,但其本質涵義是一致的,體現了內部審計從財務審計發展到管理審計的縱向維度,符合現代企業內部經營與管理的現實需要,因此,就現代企業而言,沒有必要對上述三個概念進行苛刻的區分,從規范的角度界定,管理審計,更加清晰明了。

三、內部管理審計構造

現代企業環境下發展的內部審計管理審計理論,需要我們在這樣一些方面有所建樹:

1、重塑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審計的目標。目標是人類所有行為的指南,是特定系統的特定任務。每個系統都有各自的目標,它們應清楚地加以規定而且是可以衡量和可以達到的,目標是系統目的的具體化。審計目標是審計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是對審計事項與設定標準或一定要求的相符合程度進行的確認。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從管理審計到治理審計,首先表現為內部審計目標的變化,它不是一種“擯棄”的過程,而是不斷“兼容”的過程。

傳統審計將其目標鎖定在“幫助管理者最有效地管理組織的業務活動(IIA,1947)方面,但內部管理審計的目標,其實質是幫助組織增加價值和提高組織經營效率(IIA,1999)。它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經營目標。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目標的轉換,意味著內部審計必須更多地參與未來事件,參與管理層規劃現在與未來的決策工作。因環境快速變遷,組織所需要的是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時時關注。內部審計目標本與組織目標、作業及改變作更進一步的鏈接,將內部審計的重點置于組織全體,強調內部審計主要關心組織整體目標的達成,而非個別作業部門或個人。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審計已經不能僅將焦點置于控制系統之審計,也不能置于單位決策之外,應該更積極了解、確認單位風險并加以評估、管理,而風險管理審計則可以提供內部審計整合風險管理的利器。內部審計也將因提供單位附加價值的服務而更接近單位的價值鏈,其專業形象將更加肯定。

2、拓展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審計的內容與范疇。審計內容要服務于審計目標(譚勁松等,2002)。企業內部審計目標的演變過程是從最初的查錯糾弊,到幫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職責,再到幫助企業增加價值,與之相應,企業內部審計也從財務審計到內部控制審計,再到財務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和治理程序審計。財務審計是指在評價內部控制的基礎上檢查憑證、帳冊、報表,核實貨幣資金、財物物資,查證各項財務收支及債權債務,判斷財務成果、財務狀況是否真實、可靠,從而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活動是否合法合規,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秦榮生,2000,P81)。無論企業形式如何變化,其財務審計始終是基礎,現代企業內部審計也不例外。“控制”一度曾為管理審計的核心,它將內部審計的焦點由財務及遵循性控制轉換為管理控制,但這與內部治理審計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圍繞增加價值展拓的內部管理審計,除了應包括原來在管理審計理論框架下的內部控制審計之外,還應向風險管理審計和企業發展治理審計方向延伸。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專業指導小組頒發的新定義向我們發出了警示:現代企業內部審計不注意風險管理和治理程序這一領域是不行的,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要為內部治理審計這一職能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所以,現代企業內部治理審計主要包括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和管理審計等相關部分內容。

四、實施管理審計,必須關注的若干問題

1、關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實施管理審計,必然會涉及到獨立性與審計風險問題。如何保證管理審計不與之相互摩擦呢?我認為必須從如下方面進行努力:

(1)內部審計人員在實施管理審計時,只提出建議,不要求經營者必須執行,管理決策本身是經營者的事,內部審計人員不承擔經營責任。

(2)為避免發生利益沖突,或潛在的利益沖突,參與了管理決策審計的內部審計人員最好不要再繼續從事決策執行情況的審計,如果受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則有必要要求決策執行情況的審計與決策審計的時間間隔應比較長,至少,它不對審計人員提供審計建議造成影響,這是保證審計獨立性的一種良好舉措。

2、關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問題。內部審計人員應提高其業務能力,具備與管理審計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傳統審計不同,管理審計本身涉及到戰略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等,內部審計人員如果還把自己的知識能力鎖定在財務知識方面的話,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內部審計人員應注意吸收與管理有關的專業知識,以具備適當的勝任能力。

3、關注管理審計功能定位問題。必須界定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功能與“審計監督”功能之間的差異。從實際效果上看,管理審計更多地體現了內部審計的“咨詢服務”功能,那么,當咨詢服務功能與傳統的審計監督功能并存于同一部門的職責范疇之內時,我們就要警惕二者之間的沖突與碰撞,注意保持審計的審慎性,不對審計結論作出絕對的保證。

4、關注組織保證問題。實施管理審計必須改革企業組織模式,使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具有較高的組織地位,從而具有實施管理審計的組織保證。“公司的組織機構中,應給予內部審計師適當的地位,使他們可以不受限制地審查本公司經營的所有方面。內部審計師應向組織中的一個人負責,這個人應有充分的權威能保證審計師進行廣泛范圍的審計,并能對他們的建議采取行動(庫克溫克爾1986)。”從西方國家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關系上看,內部審計機構可能有四種設置方式:一是設在董事會或董事會所設的審計委員會之下;二是設在最高行政官之下;三是設在高級管理層之下;四是設在主計長之下。從實施管理審計的要求上看,以第一種組織模式為最佳,這是因為內部審計師向最高權力機構作報告,可以提高他們的獨立性,能夠把檢查、評價企業經營情況的信息直接傳輸給企業的主要決策者,以助于其恰當決策。還有人指出,內部審計師應向財務副總裁或主計長負責。處于這種地位的人通常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能客觀地考慮審計師的調查結論和建議,同時也深為熟悉由最高管理當局所規定的目標、計劃、程序和控制。重要的是內部審計師向之作報告的有權威的人,要能根據審計師報告中的建議采取行動。當前,還有一種觀點說:內部審計應同時向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負責。從理論上來說,這應該是最佳選擇,但在實際操作中面臨許多困難,這些人員由于不能接近日常經營,因而,難以評價內部審計師的調查結果和建議,也許不能及時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將內部審計與監事會的功能鏈接起來,則可以使這種模式的效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我認為,這種模式更加適合于集團公司,它能夠延伸監事會的職能,同時提高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無論怎樣說,外部審計師的獨立性,也是內部審計師需要具有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審計目標不受干擾。企業管理當局能做不少工作去樹立這種獨立性,諸如準許審計師有充分的自由去選擇特定業務加以研究,并通知那些經營負責人在審查中全面支持審計師的調查。不論內部審計師在組織系統中處于什么地位,他們應具有聲譽、地位和最高管理當局的支持,使他們能夠在全公司中隨時取得審計報告所需的信息。他們應該具有與管理主管人員接近的權力,這些主管人員能對審計師的意見和建議做出迅速而恰當的考慮。由于每個公司的組織結構不同,在公司的組織地位中,內部審計將成為一個參謀職部門。

5、關注審計方法問題。實施管理審計,要求審計時間前移,變事中、事后審計為事前審計,真正其到“事前反饋”的作用。

6、關注管理層的主要興趣。因為管理審計的目標是幫助組織增強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設想自己既處在總體管理的位置上,也處于部門管理的位置上,為企業提供建設性的服務。任何部門或職能管理的基本目標都是要達到總體管理制定的總目標。作為一個企業來說,最高管理當局最關心的莫過于如下問題:(1)加強經營、加強經營控制及有助于實現目標等方面的建議;(2)向上級報告和說明經營結果的方法;(3)有關經營的總政策、指令和分配方法的影響。因此,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按照企業內部審計的總體目標要求實施企業內部審計時,必須針對上述問題有個明確的回答和解釋,以便于董事會在進行企業決策予以考慮。

7、關注業績評價。雖然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考慮管理問題,但也需牢記內部審計人員不是經理或經理的監督人,審計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類似于醫生、診斷師、顧問和參謀,他們的基本職責是隨時隨地地提醒管理當局在作出決策時應盡可能地使用足夠充分的信息,并注意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是否都行之有效。審計人員應從理論和實務上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評價,幫助經營管理者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提高經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8、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管理審計必須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尤其是顧客的利益。以顧客為起點的戰略模式將逐漸代替傳統企業的戰略思維模式。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以“資產驅動型”思維為基礎,由此而導引的運營方式是:資產投入產品服務渠道顧客;今天,受新經濟觀念的影響,我們的戰略理念應有所改變,以顧客為起點的戰略模式正好與傳統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即:顧客渠道產品服務投入資產。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顧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離開了用戶,企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更不用說企業的發展了。可以說用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從產品的研究開發至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都要對用戶的需求、偏好、購買動機等進行分析。因而,內部審計也應轉變管理審計的重點,更加關注利益相關者問題,尤其是顧客問題。

五、結語

內部管理審計概念是在現代企業研究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內部審計動態發展的基本趨勢和變革之傾向,關注內部審計的發展,將內部審計與企業治理緊密地結合起來,是我們必須要認真面對的一個問題。當然,也不能否認,未來的企業治理,還將進一步帶動內部審計的發展,內部審計機制的不斷完善,也將促進公司治理之進程。從逐步完善管理審計體系,預示著內部審計發展的主流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光遠,《內向型管理審計研究》,《財會月刊》,P3,2002、06;

2.項俊波等,《國外績效審計》,P362,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

3.科沃杰瑞克,《現代經營審計》,P4,中國審計出版社,1987;

篇6

[論文摘要]文章從內部審計的概念出發,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完善措施。

近幾年來,政府審計以及獨立審計在社會公眾的關注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與其相反,內部審計卻處于發展緩慢的態勢。形成這種狀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是重要原因。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相關概念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一個獨立職能部門,通過對組織內部各種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的審查和評價,來確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標準、是否有效地和經濟地使用了資源、是否正在實現組織的目標,并據此對所審查的組織活動內成員提供分析、評價、建議和咨詢,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責。獨立性則是內部審計機構的靈魂,其表現為形式上的獨立和實質上的獨立。形式上的獨立表現為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形式上是受資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業內部其他組織機構的束縛;實質上的獨立表現為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執行業務時除受資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項及相關法律規章外,不受其他事項的干擾。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現行有關內部審計的法律規范許多只有原則性的條款規定,比較籠統,可操作性不強,有關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問題的規定幾乎是空白。我國盡管制定了《內部審計準則》,但對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問題同樣觸及不多。目前的內部審計機構地位獨立性缺乏一套完整、科學和具備相當權威的準則用于指導實務。

(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地位不高,客觀性得不到保證

我國目前有不少企業決策者和經營管理者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不足,致使一些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不是由最高管理層領導,而由監事會、副總經理、總會計師等管理層領導。盡管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提供了依據和法律保障,但內審人員往往因單位領導干預、利益關系制約、人際關系影響而不能客觀、公正、全面地開展工作。因此,企業內部審計不能直接服務于經營決策,難以對本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管理者的經濟責任進行獨立的監督和審計,難以實現其主要任務和目標。

(三)保持獨立性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

保證內部審計獨立性需要內部審計人員來執行。這必然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內審人員多由原來的財務會計人員轉崗而來,有些企業甚至由財務會計人員兼職內部審計工作,因而,內審人員知識結構單一,基本技能不足。我國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多數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了解不多,識別和判斷經營風險的能力較差,風險管理觀念淡薄。

三、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對策

(一)加強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

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審計法》和《內部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制訂更加具體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業務規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二)準確定位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首先,恰當認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內部控制體系,與企業內部的其它內部控制體系,如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和內部管理控制體系是有本質不同的,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其獨立性上。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的獨立控制體系,而其它內部控制體系則不具有獨立性。只有正確認識內部審計獨立性,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其次,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保障。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內部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及其他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制衡關系等因素,最終決定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程度。國外比較通行的做法是內審機構直接隸屬董事會或總經理。董事會作為企業的最高經營決策機構,擁有最高的權威。總經理作為企業決策執行系統的最高領導,也擁有非常高的權威。實踐證明,在董事會或總經理領導下設立內審機構,有利于保持內審機構較強的獨立性和較高的權威性,從而有利于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為提高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我國企業應該在借鑒西方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適當的內部審計機構模式。

最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必須對內部審計機構實行專職化的人員配備。對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在實行嚴格準入制度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之對審計事項的判斷和決定不屈從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外界的干擾,保持客觀性和公正性。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還應該采取以下措施:內部審計的定期輪換,內部審計人員不得參與經營管理活動,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必須嚴格遵守內部審計準則及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其他規定,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不能收受任何有損自己職業判斷的有價值的物品,了解內審人員與被審計部門間的利益沖突和潛在矛盾等。

篇7

關鍵詞:內部審計 企業目標 政府干預

一、內部審計的相關概念

內部審計是指為了滿足企業控制和經營管理的需要,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內部審查和評價方式。因此,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一個獨立部門,主要是對企業管理的程序、標準、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進行評估,目的是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企業目標。

內部審計的產生既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業應對外界壓力的需要。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由于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所有者對于企業管理狀況的了解程度縮減,所以他們需要內部審計部門來幫助他們了解企業的管理狀況,進而維護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在外部壓力方面,外部審計使企業運營成本大幅度上升,社會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國家要求企業通過內部審計為國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現狀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比較晚,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漸開始的,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逐漸表現為三種模式:一是受董事會領導;二是受總經理領導;三是受二者雙重領導。

無論采取什么樣的領導方式,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都帶有明顯的政治性色彩。由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產生于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為了保證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平穩過渡,要求甚至以法律的方式規定企業必須設立內部審計制度。因此,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階段還并不是為企業實現最終目標而服務的,而是為國家制定政策和審計管理服務的。正因為如此,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

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對企業內部審計認識不足

由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大都是為國家和政府服務的,致使人們在內部審計的認識上存在偏差,他們認為內部審計是代表國家對企業實施的一種監督,而這與內部審計實現企業目標的設立初衷是大相徑庭的。對內部審計認識的不足,使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有名無實。

2.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健全

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還不健全,有的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財會部門,有的與其他各職能部門相平行,這就導致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難以發揮其功能,使審計工作的進行受到重重阻礙。另外,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受國家或企業所有者的意志影響較大,所以難以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真實性。

3.企業控制環境不理想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內部審計的支持度不足,他們認為企業內部審計削弱了他們的權力。而在企業員工看來,內部審計只會導致員工彼此產生相互猜忌。另外,在企業內部審計所需要的資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也嚴重不足。

4.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低

由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受控于國家和政府,而內部審計人員的利益又是由企業決定的,所以使得一些審計人員為了滿足自身利益而對內部審計進行謊報、瞞報,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審計的真實性,這既不利于國家政策的制定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5.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滯后

由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起步比較晚,因此在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方面的建設還比較嚴重滯后,這使得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按照固定的章程進行內部審計。另外,缺少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權利、義務的規定,內部審計的實施也難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四、完善和發展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建議

1.確定內部審計的主要方向

內部審計并不是國家干預企業管理的工具,而是企業自我完善、實現企業目標的手段。只有明確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才能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放在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上,努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水平,使其為實現企業最終目標而更好地服務。

2.轉變對內部審計的觀念

內部審計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為企業服務的部門,而不是在國家及社會的壓力下形成的。所以,要努力轉變對內部審計的觀念,認清內部審計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合理進行企業內部審計。

3.優化企業內部審計環境

首先,應加大企業內部審計資金、人力、物力的支持,為企業內部審計的進行創造有利的條件。其次,轉變管理者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態度,使其認識到內部審計是優化企業管理的手段,而不是對管理者權力的限制和剝奪。最后,加大企業員工對內部審計的支持力度,為企業內部審計的進行提供審計環境。

4.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一方面,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培養,使其在審計過程中不受外部因素的左右,從而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另一方面,要加大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水平及知識結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內部審計方法以及運用先進的內部審計技術,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效率。

5.建立企業綜合績效審計體系

企業內部審計的進行還需要許多體系的建立和支持,這些體系包括企業的利潤水平以及市場價值的方方面面,只有將這些體系與內部管理切實結合起來,構建企業綜合績效審計體系,才能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涉及的方方面面,從而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的全面性與真實性。

參考文獻:

[1]王青.企業內部審計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2]湯小芳.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問題探討.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3]元麗星.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2010年08期

篇8

一、當前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

我國內部審計的建立,最初多是上級干預的結果,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的烙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內部審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當前,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能夠抓住企業改革的機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企業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業內審工作卻出現了嚴重的“滑坡”,機構被撤并,人員被分流,還有的企業內審機構人員偏少,沒地位、沒作為,雖有若無,不起作用。論文百事通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內審工作“兩極”分化嚴重,如不及時加以研究,采取措施,內審工作良好的發展勢頭將受到影響。

二、企業改制是否需要內部審計

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內部審計,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其一,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正符合企業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要求。審計開展工作的能力、取得的效果及發揮的獨特作用都是外部審計和企業其他職能部門所不能代替的。其二,新會計法作為重要突破之一,就是它明確規定了單位負責人要對本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同時還將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予以確定。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改制后,無論是企業還是單位負責人均強化了對內部審計的內在需求和依賴。其三,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員流動、資產重組等現象會隨時出現,保全國有資產的形勢將更加嚴峻,這時就需要內部審計為企業改革保駕護航。

三、當前企業內審工作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從內審的理論、組織、方法等諸方面均不能適應企業改制運行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審實踐已有了較大發展,但理論滯后問題較為突出。內審的基礎理論方面,如:內審的目標、職能、原則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理論體系;而實務理論方面,如:經濟效益審計、企業集團審計、比價審計的有關理論,廣度和深度也不夠,以致理論落后于實踐,指導意義被淡化。加之國家對內審的立法也相對滯后。因此,內部審計工作在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上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審計自身建設好壞的標準多種多樣,但歸根到底,是以是否做到了“三個滿意”,即領導滿意、群眾滿意、被審計人滿意為基本標準。否則,內部審計的形象就會受損,同時也難以引起各方對審計的重視。當前部分內部審計機構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員素質不高。二是審計紀律執行不嚴。三是審計方法陳舊,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四是審計宣傳不夠。

3、兩個:一是重視審計機構建設不夠。主要表現在:有的單位至今沒有建立健全內審機構,個別單位還將審計同財務、監察部門混崗,更有甚者有的企業還借改制之名撤并了內審機構。另外部分單位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選配也不夠合理,沒有把精兵強將選配到內審崗位上來,有的富余人員充崗,有的知識結構不適應,業務技能較差,諸如此類。二是對審計工作支持不夠。在日常工作中審計要碰到許多難以處理的問題,有許多后顧之憂,其本身又是得罪人的工作,如果沒有領導支持做后盾,審計要取得成果并非易事。

四、改善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

1、改革。內部審計體制改革包括管理體制、領導體制、組織設置等方面內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管理體制,不妨對內部審計也實施委派制,由內審機構或上級審計部門對企業所屬內審機構負責人和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分層委派,這樣既能穩定審計隊伍,同時也可以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優化。要求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并配齊配強內審人員,徹底改變由財務人員變內審人員的單一結構,形成由審計、會計、法律、經濟、工程等人員組成的有機整體,同時強化在職培訓,加快內審人員知識更新。

3、改進。打破傳統的審計方法,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強化審計手段,發揮計算機審計的作用,規范審計程序,全面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

4、突出。審計工作要立足于企業內部管理,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方針。選定的單位或項目要查深查透、查個明白,找出深層次的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只有這樣,才能使內部審計成為企業管理控制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篇9

【關鍵詞】 優化; 審計環境; 方法; 努力方向

審計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一切內外部因素的總和,是影響審計機構完成其自身職能的一切內外部條件的集合。和諧審計環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審計部門在企業經濟運行和發展的框架安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獨特的職能作用;二是內部審計的職能得到其他部門的認同,并與其他部門或個人形成良好的相互依存關系,達到讓全社會更加理解審計、相信審計、支持和配合審計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讓企業各部門理解內部審計,并支持審計工作,以此改善審計環境呢?筆者就西山審計處在優化審計環境方面的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抓住機遇,營造良好的組織環境

近年來,企業組織規模越來越大,地理的分布越來越分散,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樣化,企業的管理越來越多級化,這種變化趨勢及其結果,導致企業最高管理者越來越感受到需要一套專職的專業化監督系統,來保證管理決策的貫徹執行,內部審計有了發展的機遇。我們緊緊抓住這個機遇,迅速組建了內部審計組織機構,形成了以集團審計處為核心,延伸到基層單位的三級垂直審計機構網絡。集團本部設處級審計機構,負責制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和業務規范,編制企業年度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組織和實施對本企業及本企業所投資的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的財務收支、資產質量、經濟責任以及其他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所屬子分公司成立了21個審計機構,其中7個子分公司成立了獨立的審計科室,14個子分公司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并設置專職審計員,許多三級核算單位如多經系統的各核算廠點都設置了兼職審計人員,負責對本系統內部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審計系統在西山集團審計處的統一管理下,分工負責,執行統一的執業標準、運用統一的審計程序,近五年中完成包括財務收支、經濟效益、工程結算、經濟責任、合同管理、專項審計等各類審計項目625項,審計規范了金額27 470萬元,提出審計意見1 107條,審計建議1 813條,為企業改善經濟效益和經濟運行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思想環境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西山集團審計機構建立伊始,內部審計自身錯誤地認為審計就是查賬,審計報告往往放在審計發現問題的描述上,審計報告對報告使用者缺乏吸引力,更不能引起管理層的關注。許多單位不知道還有審計部門這一機構,審計人員也都抱怨部門在企業中沒有地位。

為徹底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多次召開審計人員會議,并在下發的審計工作安排中,強調內部審計人員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倡導“以為爭位、以位促為”的先進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站在大審計上看待問題,重新審視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重新審視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在開展傳統審計工作的同時,加大經濟效益審計力度,圍繞“風險、管理、效益”做文章。在日常審計中,運用全方位的監督評價體系,對企業產、供、銷、人、財、物各個環節實行符合性測試,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觀評價,尋找大大小小的內部失控點和容易失控點,并提出促進整改的合理化建議。一份份審計報告受到領導的關注,為審計裝備了優厚的辦公條件,內部審計在集團內部有了知名度。其他管理部門進行日常性工作,都要抽調審計力量,求得審計人員幫助;制定管理制度和辦法時,也要事先征求內部審計的意見,內部審計的地位日趨提高。

三、堅持客觀,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長期以來,由于內部審計過多地強調獨立性,強調監督職能,使內部審計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形成敵對關系,雙方無法心平氣和地進行溝通,致使正常工作很難開展,更談不上內部審計“咨詢顧問”、“經濟伙伴”的角色體現。我們不斷更新審計理念,正確處理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建立審計監督與審計對象、業務部門的伙伴關系,使審計監督與企業管理相結合,避免孤軍作戰。在每年的審計論文研討、審計項目評選活動中,我們都邀請基層主管審計的領導或部分單位的經營領導參與,讓他們切身融入審計工作中,逐步了解內部審計,加強了彼此的經常性溝通。同時,在審計工作中,轉換了思維方式,把工作目標定位于促進治理,堵塞漏洞,減少損失,提高效益,定位于一種高層次的服務。在查處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對于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向管理決策層提出改進建議,對于執行過程中因理解偏差和無意識的錯誤,表現出應有的理解,提出一些更可行的改正措施。靠著真誠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態度,消除和減少了被審計單位的對抗情緒,許多單位紛紛與審計部門聯系,主動要求幫他們把關,內部審計獲得了被審計單位的廣泛支持。

四、與時俱進,建立完善的微觀環境

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是內部審計良好的微觀環境,通過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樹立內部審計的權威,是內部審計工作者獲得支持、開展工作的保障。

為保證審計工作有序進行,有章可依,西山審計處十分重視制度建設,根據國家審計署、省內審協會、山西焦煤審計部有關內部審計法規的規定,結合西山實際,先后組織制定了《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經濟責任內部審計處理處罰暫行辦法》、《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內部審計項目責任管理制度》、《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審計辦法》、《內部審計工作考核辦法》、《審計處績效工資考核辦法》等業務管理制度,規范了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行為,為廣大內部審計人員執行業務操作提供方法和依據,也為審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在處室管理中,我們把制度建設放在重要地位來抓,花費大量時間,對原有的一些制度進行甄別篩選,將行之有效的繼續保留,對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部分進行修訂和完善,又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制定了一些制度,經過歸類匯總,最終編輯成《審計處內部管理制度》手冊。該手冊涉及行政管理、精神文明、黨務工作、工會工作四大部分,分別在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紀律等方面作了規定,該手冊作為激勵和規范審計處全體職工工作的行為準則,對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質量,營造良好氛圍和文明工作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

五、拓寬渠道,塑造優良的人文環境

在提高人員素質方面,我們本著“提高人員素質,發展業務專長”的原則,按照“厚專業,寬口徑,高素質,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標,多渠道開展工作。其一,進一步發揮各類考試的導向作用,鼓勵審計人員參加職稱晉升、學歷教育,以考促學,不斷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其二,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近幾年,每年都要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各類培訓100多人次,通過走出去或者請進來的方式,讓內部審計人員了解到新的知識領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能夠對照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的審計工作中考慮存在哪些薄弱環節,以及今后需要改進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其三,廣泛發動,積極組織了集團職工技能審計工種大賽。通過大賽,給全體審計人員提供了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選出了優秀審計人才,使大賽成為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實踐課堂。其四,積極整合審計資源,吸收基層審計人員聯合審計,采取上下聯動式審計模式開展審計項目,寓教于審,在工作實踐中錘煉審計人員。其五,定期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審計論文研討活動,讓審計人員從審計業務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對某一理論進行探討,對某一觀點進行評述,對某一經濟現象根源進行剖析以及對某一審計方面進行經驗介紹。理論研討會的多次舉辦,激發了廣大內部審計人員進行理論研究,探索內部審計新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的熱情,理論研討的氛圍對每位審計人員促進很大,經過互相學習不僅了解到當前的內部審計理論水平的前沿,而且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為今后審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需要改進的方面,同時也能吸取他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智慧和經驗,大大推動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向前發展。其六,堅持開展內部審計項目質量評優活動。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每兩年舉辦一次審計項目評選活動,從審計立項、工作方案、審計通知書、審計工作底稿、取證資料、審計建議、審計報告、審計復核、審計承諾書、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計問題整改落實、審計檔案各方面制定工作規范和評分標準,首先由參評項目組主審進行情況匯報,再由評委根據評分依據進行評分,最后按評分結果評選出獲獎項目。獲獎項目主審要在全集團審計人員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通過評選活動,互相交流了工作經驗,提高了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為推進集團公司整體審計工作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作為審計人,必須懂得審計環境和審計工作的辯證關系,適應審計環境,改善審計環境,深刻認識實現審計目標的關鍵所在,及時調整審計思路、工作方法和審計技術,以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促進本部門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夏海生.淺議審計環境對內部審計的影響[J].蘇州審計,2007,(10).

[2] 呂建聚.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的機制與作用[J].煤炭經濟研究,2004,(3).

篇10

關鍵詞: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審計模式公司治理價值增值

1999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做出了新的定義:“是一種獨立、

客觀的保證工作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這一新定義站在公司治理與公司風險的角度,以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為最終目標,引出對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初步探索與實踐,使得內部審計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審計模式中的“導向”是審計的出發點,即引導審計行為,實現審計目標的系統指導思想。內部審計模式的變遷以審計“導向”的發展為主軸,依次經歷了財務導向內部審計、管理導向內部審計、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四個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內部審計模式的側重點不同,也各有其特點。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都離不開公司治理分析。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概述

(一)治理導向內部審計

審計界將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定義為:“以風險為基礎,以治理評價為核心,以實現組織價值增值為目標,制定審計策略,實施審計調查,收集審計證據,并據以提出審計意見的一種審計行為活動組織方式”[ 蔡春、楊曉磊、劉更新,關于構建治理導向審計模式的探討,會計研究,2009年02期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側重點是公司治理,以公司治理為基點,將其作用領域由財務、業務和內部控制層面延伸到公司治理的整體層面。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區別于其他內部審計模式的最主要的特點是,將審計過程建立在對公司治理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公司治理情況,進行公司治理分析,從而做出評價、提出建議。

(二)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理論基礎

委托理論

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了委托的產生,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著多

種委托關系,減少委托方和方的信息不對稱,保證和促進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以及降低委托關系中的成本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目標。以受托經濟責任為基礎的內部審計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進行監督評價,把內部審計職能范圍提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傳統的內部審計重點在關注內部控制,忽略了所有者、管理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協調溝通及委托成本,這時就需要一種能反映整體目標、實現各方利益平衡的內部審計模式,即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這一模式是對傳統內部審計模式的發展與提升,將公司治理作為最終的評價與監督對象,以實現企業價值增值作為整體最終目標,并且對信息的披露進行審核和約束,緩解了委托各方的信息失衡問題,從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共同利益。而且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被賦予了公司治理職能,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評價與監督,不僅完善了公司治理,在某種程度上還能降低公司內部的委托成本。

此外,隨著受托責任的日益多極化,僅僅關注企業內部的委托關系是不夠的,還應關注企業外部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受托責任,將內部受托責任與外部受托責任置于一個平衡點上,并促其統一。確保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以及公司治理的完善離不開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致的整體目標和共同的經濟利益驅使委托受托各方利益相關者致力于構建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

內部控制理論

以內部控制為基礎的內部審計是現代審計的一個重要特點,內部審計即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內部控制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和治理型內部控制四個發展階段,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推動了內部審計的發展。內部控制的范圍已經擴展到公司治理的層面上,內部控制的這一發展使得內部審計也將其職能范圍延伸到公司治理領域,有效的內部審計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確保受托責任的履行。

系統理論

傳統的內部審計重在企業各個部分的控制與管理,通過加強各組成部分的管理來提升整體的管理績效。系統理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各要素的簡單相加,而且系統中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的關聯性使得各要素構成了一個整體。”[苗東升,《系統科學大學講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延伸了系統理論的基本思想,不僅僅將審計重點鎖定在各個部分,而是站在公司治理的整體角度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樹立全局觀念,認識并了解各部分、各層級之間的聯系,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更有效地提升整體的審計效率。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產生的背景

(一)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經營風險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管理者對企業的控制和風險的識別與防范愈加困難,面臨的危機和挑戰也越來越多,這一現狀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內部審計加強對公司治理及內部審計的結合。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已不能滿足外部經濟環境影響下的組織內部發展的需要,應建立新的內部審計模式,基于公司治理,關注企業戰略目標,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

(二)傳統內部審計模式的不足

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強調的是具體的經營活動與事項,忽視了企業整體,缺乏全面觀念。其服務領域主要是在內部控制上,且局限于對財務、業務的分析評價,很少涉及公司治理,制約了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在內部審計服務對象方面,傳統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管理層,其獨立性不強,影響了審計效果。在內部審計目標方面,傳統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具體目標,很有可能導致企業內部審計的短期行為。針對不同類型的內部審計模式具體而言,財務導向內部審計缺乏一定的科學性,管理導向內部審計缺乏系統的管理方法和評價標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的關注不夠。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出現將內部審計目標與公司治理目標結合在一起,以科學理論為依據,站在公司整體角度,拓展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促進企業實現價值增值的最終目標。

(三)公司治理對內部審計的要求

歐鐵軍在《如何構建國有企業的治理型內部審計》中提出:“在公司治理環境的要求下, 內部審計目標與價值增值的目標相一致,并使得其職能、技術方法、內容與范圍等方面產生了新的導向與變革,內部審計職能由監督、評價、管理、控制職能拓展到治理功能,已成為公司治理的迫切需要。”(歐鐵軍,2007年)公司治理中需要內部審計對其經營狀況和管理績效進行考核和評價,并要求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由審核會計信息、管理控制風險延伸到公司治理,這些需求使得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出現與發展成為必然。

我國實施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結構不合理

從內部審計的隸屬關系上看,存在以下幾種組織模式:隸屬于財務負責人或

經理;隸屬于董事會或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隸屬于監事會;隸屬于股東和董事會的雙重領導。我國目前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大多表現為第一種組織模式,少部分表現為第二種組織模式,這兩種組織模式下的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利于公司的戰略管理。

甚至還有些公司不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或是內部審計機構與其他部門平行且界限模糊,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也限制了內部審計的職能范圍,僅僅將內部審計視作一種管理活動,并未納入公司治理,不足以客觀公正完成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安然事件就是公司治理結構存有缺陷的典型代表。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的存在對于公司治理結構的構造以及公司治理體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不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內部審計人員具

備的與其業務相關的知識結構單一,絕大部分內部審計人員是財務會計人員,使得內部審計工作偏向于以財務審計為主,沒有相關的精通管理與治理方面的內部審計人員;其二,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不足,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延伸,是以風險為基礎的審計模式,因此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從公司治理方面入手,識別風險,并提出防范風險的建議;其三,內部審計人員的學歷普遍不高,難以勝任較高難度的內部審計工作,大大影響了審計效率與效果;其四,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關系不和諧,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不和諧的工作關系表現在內部審計人員與其他人員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和配合,影響了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領域狹窄

由于受到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及內部審計環境等各方面的約束及影響,我國公

司治理中內部審計的工作領域大多局限于財務審計,很少上升到公司治理這一高度,這與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相矛盾。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區別于其他審計模式的重要特點是其工作領域相對于其他審計模式而言,擴展到了經營管理和公司治理層面。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審核財務活動外,還應關注有關企業績效的經營活動。我國現有的相對狹窄的內部審計工作領域不利于促進公司治理的完善。

(四)內部審計工作效果難以達到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完善公司治理,實現企

業價值增值。通過對我國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現狀的考察發現,我國大部分公司的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停留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提高經營績效這一層次,內部審計的目標定位與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目標略有偏差,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在公司治理層面上流于形式,難以達到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最終目標。

完善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相關措施

(一)完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

完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的關鍵是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能夠相互制衡的組織結構,以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中的地位。但是內部審計發展至今,即使是隸屬于董事會或其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也不足以真正做到盡善盡美。最新提出的最全面的內部審計組織結構是“雙重領導的組織結構”,即業務上的審計隸屬于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行政上的審計則隸屬于高級管理層。如圖一所示,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高級管理層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共同構成了內部審計組織結構的重要支點,形成了有效的公司治理制衡機制。這一雙向報告模式建立了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互動機制,有利于企業內部的雙重制約,保障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同時也有利于處理好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內部審計部門、高級管理層以及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之間的關系,協助管理人員、高級管理層以及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共同完善公司治理。當然,具體選用何種組織模式,還需根據公司的性質、規模、發展階段及特點來確定,最大限度的發揮內部審計在不同公司環境中的功能。

圖一:

(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全面的管理活動,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

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并且具有多元化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內部審計部門一要采取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措施,重視知識的培訓與更新,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發揮內部審計專長,以滿足不同客戶的服務需求;二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溝通能力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積極溝通以了解客戶需求,避免與客戶發生矛盾沖突,樹立人性化的服務理念,致力于構建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三要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的業績評價體系及激勵機制,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管理。

(三)改進內部審計技術方法,提高審計效率

企業應突破傳統的審計方法,重視風險管理的運用,并將其融

入到公司治理中,關注公司治理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治理導向內部審計不能僅僅限于簡單的單方面審計技術,而應加強各種審計技術的結合(如圖二所示),并加強后續內部審計,對內部審計中提出的建議的采納及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提高審計效果,減少重復審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圖二:

(四)確定科學合理的內部審計目標

前文已提到,公司治理的目標是完善公司治理,最終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治

理導向內部審計是將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相結合的審計模式,治理導向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在目標上也應保持趨同一致,內部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應根據公司自身的治理環境,切實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增加企業價值,實現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最終目標。

(五)各種現有內部審計模式應結合應用

內部審計模式必須適應客觀環境以及不同公司的微觀環境,才能最大程度地

發揮其作用。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出現后,其優越性值得肯定,但并不能否定其他的內部審計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其特點和有利之處,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必須與其他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相結合貫穿于內部審計的全過程,才能更好地幫助公司治理。

對于不同企業,公司治理的特點各不相同,與其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也就不同:對于同一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對內部審計模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企業發展初期,選擇財務導向或業務導向的內部審計模式比較合適,因為企業的運作才剛剛起步,業務簡單易于處理,內部審計只需執行基本的職能。隨著企業的發展,業務日益繁雜,企業內部控制及管理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此時應選用管理導向內部審計,完善內部控制,履行控制、監督、評價職能。最后,待企業發展成熟,內部審計面臨公司治理這一新的高度,開始關注更高層次的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問題,于是,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得以發展。

結語

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是在現代內部審計與企業對公司治理日益重視的推動下

形成的,它貫穿于整個審計程序,順應了公司治理的發展,促進了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的發展,同時也預示了內部審計的未來走向。在應用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我國對治理導向內部審計仍處于探索階段,不能急于求成。我國中小企業所占的比重較大,發展還不夠成熟,有些企業還停留在經營審計、甚至是財務審計階段,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不可能一下就能達到理想中的效果。應切實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和特點,適時、適度、有步驟、有選擇性推行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吸取成功企業的經驗,在探索中逐步制定適應于該企業的內部審計程序。與此同時,企業還應順應公司治理及內部審計的發展需要,拓展內部審計職能范圍,改進內部審計技術,提升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價值,有效進行風險管理,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將治理導向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提高公司經營管理績效。

參考文獻:

[1]王娜娜.公司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9年

[2]王艷.我國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山東經濟學院,2010年

[3]蔡春,楊曉磊,劉更新.關于構建治理導向審計模式的探討.會計研究,2009年,第2期

[4]時現.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治理功能透視.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5]余德慧,丁時勇.審計職能拓展要求下的治理導向內部審計模式構建.財會月刊,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