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15 02:1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集中教育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集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為人類傳承文明、樹立新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樸實就是其中的一種。也許是因為樸實顯得平淡了些,以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幾乎被淡忘了。人們好象覺得除了追求經濟上的利益能夠給人帶來實惠外,其它的說也是白說,還不如不說,因為說了反而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不合社會需要,除了招致過多的非議,往往會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因為樸實與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習氣顯得格格不入,人們已經看慣了不良惡習,認為既然存在,管它是否合乎道德規范,管它是否會造成不良影響,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伴隨著經濟浪潮的沖擊,受利己主義價值觀念的侵蝕,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被扭曲,更甚者有一些人竟然連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淪喪了,一旦好的觀念被拋棄,而能夠比拋棄了的更好的觀念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觀念斷層帶來的思維混亂和缺失效應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現在誰能夠對不良風氣說不,人們第一個反映恐怕就是這人怎么處處和社會作對?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往往會覺得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傻瓜,放著自在不自在,簡直就是自找麻煩、自尋煩惱!對此,我們還能夠說什么,我們只能夠說,盡管經濟是最實惠的,但并不是萬能的,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基本的道德規范和作人準則是必不可少的,否則精神財富的缺失將會讓人們倍覺慘淡,也將會割裂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親情和友情,使人將感覺不到人與人之間應該更注重精神的交流與升華!

如果人人都認同了不良風氣,單純認為存在的就有理,而不論其是否合理的話,才是最大的社會悲哀!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反思一下,難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應該樹立合理的才是正確的觀念。那么,只有社會上的好人多了,壞人才難以猖獗;而一旦好人少了,壞人就甚囂塵上了!

世事萬象中,最美是樸實。所謂樸實,詞典里的解釋就是質樸踏實,還有平淡、自然的意思。樸實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是一種優良的民族傳統美德,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斷完善自我的一種體驗。只有當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實際行動去實踐,才能感受的到它的美妙之處。

樸實因為其淳樸而真實,讓人會產生可信度:政治上樸實了,人們會感到安然;經濟上樸實了,人們會產生誠信;文化上樸實了,能夠消除成見、共享文明;科技上樸實了,能夠取長補短、互通有無……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單純的樸實也許顯得太無能為力了。但樸實卻能夠讓我們活的自在、活的舒坦、活的坦蕩。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做到樸實為人,就會少一些欺詐;樸實處事,就會少一些陋習。

樸實是一種美,這種美因為其純樸而真實。一個人只有在政治上樸實,人們就會感到安然;在經濟上樸實,人們就會產生誠信;在文化上樸實,就能消除成見、共享文明;在科技上樸實,就能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樸實雖無華,卻能使萬事萬物趨于和諧、實現互補;消除隔閡、和平共處。在經濟全球化和文明多樣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感覺到和諧的重要,而樸實則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生命線。

樸實是一種美,這種美是需要發現的。它可以讓我們不迷惘,可以讓我們不昏醉。它能使我們坦坦蕩蕩處事,明明白白做人。它不在于多么高貴,也不在于多么偉大,而在于一種心境,一種氛圍的營造。于是,當我們在清晨睜開惺忪睡眼的時候,迎著高原春天的朝陽,我們還能在婉轉的鳥鳴中找到那份恬靜與淡然,當我們在黃昏的林蔭道中驀然回首,見到那一輪夕陽掛在貢布日神山之上,我們就會發現,樸實真的很美。

篇2

按照學校有關要求和工作安排,我認真學習了有關陳繼峰嚴重違法違紀警示教育,暨以案促改方面的文件和材料,查擺了自我工作以來在政治思想、組織紀律、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對照自我在平時工作中的實際情景,并對此進行認真剖析。經過學習和剖析,我進一步增強了防范意識、自省意識,切實強化“紅線”意識,做到敬畏規矩,守住底線,從而深刻感受到了只有認真執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清清白白做人,身體力行,才能保證我們的工作不斷走向勝利。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當今社會,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的第一要務,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我們不但要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和政治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知識。努力做一個有德有才的大家認可的職工,做一個高素質的人。

二、對照要求,檢查不足。透過學習,對照機關干部員工作風整頓實施方案,找準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對癥下藥,銳意改革,創新思維,不斷完善自身工作。透過對照檢查,我感到自己存在理論學不深入、工作作風不扎實、缺乏開拓創新意識等問題。必須要透過學習,進一步提高政治素質。

三、要有銳意創新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此刻從事的工作,會面臨許多新資料、新矛盾和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更新知識,豐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實踐本領,同時要善于在工作中開拓創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新見解,這樣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實際工作效果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爭創一流。

篇3

關鍵詞:體育課;培養;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133-02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既要完成教育任務,還要實現教育目標。而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體育課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與其他課程相比,體育課自身具有極其鮮明、突出的特點:實踐性強,整體性強,社會性強,差異性大,復合性明顯以及交叉性明顯等。基于該特點,可以看出體育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表現為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身體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為學生觀察和發現各種復雜的體育現象提供機會,有利于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有利于學生體驗創新帶來的樂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現代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教育目標,利用體育本身的特點,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本文根據體育課及體育教材的特點,就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及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望能為體育教學實踐提供有益參考借鑒。

教師的工作是創造性的工作,培養出的人才當屬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體育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貫穿以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本的思想,在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努力尋求多種途徑及方法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一、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1.充分挖掘體育教材的內容價值。創新能力是人腦高級心理機能,其形成和發展受到人腦生長發育水平及活動特點的影響。因此學生全面良好的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以保證發展積極的思維、當即的記憶、反復的想象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體育學科教材內容應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僅應著眼于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明等方面促進提高,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學高峰。

2.有意識地增加左側肢體的練習。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腦,二者是有明顯分工的。許多較高級的知識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腦,右半腦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根據大腦兩半腦對身體兩側交叉支配的特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加強左側肢體部位的練習,如,左腳各種跳躍、擺動、踢球,左手運球、投籃、打排球、打乒乓球、左側平衡等。實現對全腦的開發,尤其是右腦機能的培育和左、右腦密切配合協調發展,有利于使人的潛在能力得到發展。

3.引導學生自選創編成套動作。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應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復習教學大綱規定的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也可重點介紹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和體操、武術編排成套動作的簡單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自行組合編排成套動作,并讓組合編排有特色的學生出來演示,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充分鼓勵并提出改進建議。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4.設置少量供學生自選的技評項目。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設置少量體育考核項目供學生自選。讓學生任選有興趣、有特長的體育項目進行技評考核。自選技評項目考核,可以使學生根據個體身體素質,揚長避短、滿足興趣和表現欲望,發展特長,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逐步形成。教師也可用發展的觀點來因材施教,指導評價這種個體的技術水平和能力。

5.大膽增加體育游戲活動。體育游戲是一種特殊的課外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體育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學生在可能的范圍內可以自己摸索、可小組討論取勝對手的方法,營造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同時也可讓學生自己或分組創編體育游戲,由師生共同評價孰優孰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一旦提高,可以有效地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發展和創新能力提高。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發現法。發現法用于體育教學,其突出特點是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較快地掌握所學技術動作和有關知識、方法及原理。如在學生立定跳遠時,教師提出影響遠度的因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去判斷,去體會。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影響立定跳遠遠度的因素,讓學生通過驗證實踐來提高立定跳遠成績。

2.問題教學法。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解釋性地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持續地進行探究、實踐,逐步養成善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景教學法。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景,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

篇4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 信息技術教育 整合應用

近年來,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如何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已成為迫切需要研討的課題。筆者就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體育課教學中,特別是理論課,多以講授為主,掛圖、幻燈、錄像、繪畫等常規媒體為輔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在備課時感到信息量有限,且編輯、處理各種信息較難。(如有些很好的文字、圖片資料不在教科書上,要板書或展示圖片都及不方便。一些影像資料和教材聯系不緊,要剪輯或編輯需要的設備多,技術難度大,效果又不是很好,就只好忍痛割愛了)。而且常規媒體在使用時不方便、不靈活,速度慢,信息量少等,對教學情景的設定,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教科書上的理論教材內容陳舊,缺乏新意,如果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的話,學生肯定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

二、在體育課教學中,要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當它引入課堂教學后,雖然教師的一部分作用將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比如,將單憑教師的講述改為多媒體的演示;將教師與學生的語言問答改為通過網絡的信息交互等等。恰當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確實能給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將起主導作用,這不僅是因為教什么,學什么取決于教師,還因為怎樣教,怎樣學也取決于教師,即使有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使用不當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于教師。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沒有改變。多媒體只作為一種新的、功能更為先進的的媒體,主要用于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三、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和實踐,提高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水平

隨著計算機正走進學校課堂,我校已建一間教師電子備課室、一間學生電子閱覽室和多間多媒體教室,這便為體育教師利用電腦備課和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為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像交互技術,使得在極短的時間內傳輸、存儲、提取或呈現大量的語音、圖片、動畫乃至錄像信息等顯得輕而易舉。

四、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1.采用圖片、動畫和視頻等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PowerPoint、Flash、MPG等,利用軟件把文字、聲音、圖片,還有我們精心制作的動畫、視頻聯系在一塊,使學生能夠輕松地看到立定跳遠、蹲鋸式跳遠的空中動作,短跑、中長跑的途中跑動作以及各種運動項目的專項練習的方法等等,我們可以深刻分析每個動作瞬間,學生也喜歡看,也很好掌握。像上述這些具體的體育動作,如果只是根據傳統的教師講以及不太正規的示范,一個動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學好,甚至還會導致錯誤的動作定型,我們教師的動作再正確也不如全國、奧運會上運動員所做的動作準確、美。我們何不利用他們的動作資料讓學生看到運動員相對正確的動作技術,讓學生在我們制作的課件中學到正確、規范的東西,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數字攝像機來獲取學生的動作,把這個動作加到我們制作的課件中去,讓學生進行正確與錯誤的對比,動作的美與不美的比較,使學生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這樣還有利于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能動主觀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對學生以后發展有很大的促進與幫助。

2.教學內容分層顯示和科學原理推敲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讓學生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運動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或基本原理通過巧妙的方式體現出來,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講解支撐跳躍動作時,可根據動量定理,利用媒體技術直觀形象地分析助跑速度、踏跳和推手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動作質量的影響;在講解前滾翻時,可以將有關離心力、向心力的知識用圖象等形式體現于課件之中。

3.利用多媒體使講解和示范更直觀、生動、形象、準確

(1)講解不僅要做到言簡意賅、恰到好處,而且還要能夠運用術語和口訣進行講解,以達到確切地表達動作技術結構和要領,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動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從而正確地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

(2)講解還要生動,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掌握語言技巧,運用貼切有趣的比喻進行教學,才能使講解生動、形象、具體。

(3)講解還要有針對性。教師要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對動作的講解,還要根據動作訓練的三個不同階段,而有所側重和區別地進行講解。

要做到以上三點,僅憑“一張嘴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形式配合動作技術的分析進行講解,就顯得更簡單得多,而且更直觀、形象、有效。多媒體獨特的動畫技術和音像剪輯、粘貼組合技術,使學生如臨其境,在強烈的逼真情景中領悟動作要領。應該說,把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必將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如跳遠,利用粘貼組合技術、音像剪輯和慢動作處理合成的。配合類似的直觀形象的圖像進行講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進行韻舞教學時,集體舞的舞蹈動作比較簡單,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的站位,我就及時調出師生在花紅草綠的校園里圍成雙圓跳集體舞的生動場景,無需教師多講,學生就能很快分成四組,自找伙伴,圍成雙圓,進行練習。

4.開闊視野、拓展教材

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關注內容的實效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和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內容都應該成為體育課的教學,把學習內容的選擇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來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如在進行有氧耐力的訓練時,教師可在網上提供多種練習的方案,如:耐久跑、跳繩、打籃球、踢足球,有氧健身操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選擇練習的內容和方法。

通過校園體育網和體育資源庫,讓他們獲取這方面的知識,如讓學生了解網球、橄欖球、獨輪車、壁球、板球,旱冰、攀巖、蹦極等項目,進而使這些項目走進學校,從而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無限的魅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把這些項目請進我們的課堂,將豐富體育課的教材內容。

五、思考與建議

多媒體技術的確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也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合理、正確的處理好體育課中多媒體教學的不利因素,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多了解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意義。它只是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學生不能只顧欣賞多媒體課件上的精彩內容,而忽略了對技術、技能的學習和對教師提出問題的思考。

2.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應放在理論課上進行,也可在進行實踐課之前,但要注意在時間上的控制,因為體育課主要還是在戶外進行實踐,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要在學生最需要獲得大量技術、技能信息的時候來進行。

3.多媒體教學最好在體育館里進行,因為戶外的光線強,大大限制了如Microsoft PowerPoint(幻燈片)等的使用。

4.體育教學課件極為匱乏,應進一步開發制作課件。由于研究人員對體育科目多媒體課件的開發重視不夠,致使在眾多多媒體教學課件日益豐富的今天,。對開發多媒體體育教學課件工作者的水平要求較高。編制者除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外,還需有較高的體育理論水平,即有運動生理學、某體育項目的競賽規則、裁判法以及體育常識和對我國各個學生年齡段身體水平情況的了解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還必須懂得體育教學,力爭多方面努力開發制作完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

參考文獻

[1]胡衛紅,鐘亞平.體育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6,4:107~109

[2]龔平.探討多媒體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8

[3]楊華靈.提高體育信息化水平問題的研究[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91~93

篇5

1. 學生分層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種測試手段,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對計算機有很強的操作能力,能達到熟練操作的水平),B層為中等生(對計算機只有簡單操作水平,不能熟練操作),C層為后進生(對計算機很不了解,不能進行任何基礎操作)。由于在計算機機房授課,安排座位時先讓C層學生坐在中間位置(方便教師經常對這些學生進行指導),B層學生挨著C層學生,坐在靠中間的位置,A層學生坐在兩邊的位置。分組后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與輔導,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能夠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備課分層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分層教學意味著教師在備課上要投入更多的心思,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難度的練習和作業,讓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能夠完成并有所收獲。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深淺知識的搭配,盡量在一節課中有比較簡單的使用操作,也有一定深度的知識拓展內容。例如對于EXCEL的數據計算,在簡單講解較容易操作的∑按鈕的使用外,也提示SUM函數的用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然后再慢慢加大學習的難度,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樣既能按課程標準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也實現了“提優”和為“后進生”提供輔學習的目的。

3. 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掌握這節課的基本知識后,更要做好“放”、“引”、“扶”。所謂“放”是指對A層學生要大膽放手,多讓他們自己探索,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大膽創新的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充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 “引”是指對B層學生要注意引導,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突破學習難點。“扶”是指對C層學生要注意扶持、幫助,令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習興趣,不斷進步。例如在EXCEL條件格式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講解示范例題,讓學生模仿練習例題操作,再給出在難度上有梯度的三道題目。在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我提示做得較快的A層學生幫助其他同學,然后重點關注C層學生的操作。

課堂練習設計。設計分層次練習,使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練習的題型可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盡量分出不同層次,使學生的練習具有彈性,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飽”。還要設計難易程度有差異的練習,分為基本題、變式題和綜合題,要求各層次學生都能完成基本題和變式題,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綜合題。

4. 輔導分層

學生練習時,要做好課堂巡視,及時反饋信息,加強對B、C層次學生的輔導。鼓勵后進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然后給與他們耐心、細致的講解,培養他們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也可以設立優等生對后進生 “一幫一”的結對子活動。這樣既能使優等生的所學知識在幫扶過程中得以鞏固運用,進而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后進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5. 評價分層

篇6

一、以深化專題教育活動為契機,著力完善“全覆蓋”廉政教育機制。各地不斷深化當前開展的“重品行、講操守、增本領、提效率、轉作風”專題教育活動,將機關中層干部作為重點對象之一,集中開展針對性教育。同時,將加強機關中層干部教育納入年度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運用多種形式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完善中層干部廉政教育機制。一些地方通過開展“重品行、講操守、轉作風”專題教育月活動,成立廉政宣講團,編發案例通報和制作專題教育片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專題教育、黨風黨紀教育和警示教育,努力形成對中層干部廉政教育在對象、內容和時間上的“全覆蓋”。

二、以實施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著力完善“全流程”權力制約機制。在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全面推行“有行政許可職能的部門所有行政許可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完成行政許可職能歸并的職能科室向行政服務中集中”為主要內容的“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工作,規范權力運行,加強權力制約。部分縣(市區)加快工作進度,已在全市率先完成改革任務。同時,積極推進電子監察實時監控系統建設,市本級已經完成審批平臺的初步改造工作,已有19個部門212個行政許可項目進行網上審批,將力爭市直34個部門304項行政許可項目全部實現網上審批,實現審批五環節全過程電子實時監察。通過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努力形成對中層干部權力運行的“全流程”制約機制。

三、以拓展監督檢查渠道為手段,著力完善“全方位”動態監管機制。不斷拓展監督檢查渠道,全方位加強對中層干部的動態監管。市本級繼續努力辦好“百姓熱線”,組織部門領導上線受理群眾對本單位黨員干部的投訴,對違反規定“吃、拿、卡、要”的嚴肅處理、公開曝光;深入開展明察暗訪活動,繼續實施效能監督員聯系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制度,新聘請了39位效能監督員聯系40個項目和企業,在基層一線構筑嚴密的監督網絡。一些市直單位和縣(市、區)也加強了內部監督檢查,通過建立健全內部科室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中層干部述職述廉制度、中層干部廉政談話制度、派駐部門紀檢組與所在單位中層干部廉政約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不斷完善對中層干部的全方位動態監管機制。

篇7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將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語文教學的實踐,談談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教學整合的幾點體會。

1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年來,口耳相傳的傳統教學模式一統天下,學生對其麻木甚至厭倦,而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無疑給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以信息技術豐富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由于對這一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大為提高。

在《紫藤路瀑布》一文的教學時,筆者就嘗試了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手段。用大屏幕投影系統播放配樂的課文朗讀,學生被優美的畫面、舒緩的音樂與逼真的語音所征服,陶醉其中。在利用多媒體所進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每次都提前來到教室,上課專心致志,下課依依不舍,課堂氣氛與教學效果極佳。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高峰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生事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多媒體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與形象性,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樂于學習的心理,從而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認識活動中。

2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創新教育注重指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面對未來的學習化社會,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就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掌握科學思維的方法和學習方法,這樣的人將來走上社會必會束手無策,寸步難行。因此,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獲取知識、選擇信息、積極探究等自主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在更大程度上為這種學習方式提供了可能。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在講《游褒禪山記》這首詩時,筆者在課前就搜集了一些有關王安石的材料,并借助多媒體提供給學生。同時這些內容集成在Power-point課件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更深層次地了解了王安石,而且學習過程中獨立學習習慣也得到了充分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下,開發了潛能,培養了學習責任感,激發了主觀能動性。在自主學習中,學習不再是麻木被灌輸的苦差,而是一件充滿想象、發現、創造、快樂的事情。

3 運用信息技術加大課堂信息量

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信息的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程。語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或者說,是語文信息的變換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學生智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在一定時間內給學生傳導更多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增加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如筆者在講《皇帝的新裝》一課時,給學生放了話劇《皇帝的新裝》的精彩片段。在播放多媒體前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請他們仔細觀看,找出與課文的不同之處,并思考作者改編的目的。觀看過后,有學生說道:“老大臣怕皇帝說他不稱職,為了看到本來不存在的布料,竟然掏出放大鏡,且放大鏡由碗口大換成壇子口大,甚至換成臉盆那么大,這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具有幽默感,增強了諷刺意味,更好地表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看到學生情緒高漲,筆者又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到講臺前進行更有創造性的小片段表演,其他學生進行現場點評。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表演能力。通過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增大了課堂的信息容量。需要說明的是信息通道并不是越寬越好、傳遞速度越快越好,而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能接收的程度為準。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信息的浪費或干擾。

篇8

一、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前的課堂教學,我都是通過口頭表述來組織教學,難以展現真實的生活情境,更別說激起學生的興趣。而通過信息技術就能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情境。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觀察、探究,從而有所發現,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教材要求統計某路口在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輛通過的數量,并制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如果只通過我的表述是難以描繪這一場景、營造學習氛圍的,于是,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讓學生非常直觀地看見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路口,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高漲,充分體現了實踐收集數據的真實感,從而輕松地投入到了學習中。看到學生興奮的樣子,我也為信息技術優化了我的課堂教學而深深感動著。

二、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進行發現學習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是靜止的,但又是動態的。利用多媒體可以將靜止的知識動態化,可以使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

譬如使用《幾何畫板》這個數學教學軟件,該軟件功能強大,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創設情境又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并樂意學數學,使學生獲得對于這些現象的體驗并對知識進行組織,如橢圓、拋物線概念等等。讓學生通過做“數學實驗”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現象能力和數學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而且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

借助幾何畫板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如對“軸對稱”概念的講授,教師可以先利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只會飛的蝴蝶,這只蝴蝶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軸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其他實例。這時再在屏幕上顯示出成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并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們一點不覺得枯燥,相反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會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逐一找出對稱點與對稱軸之間、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就很自然地發現了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并理解了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篇9

一、激發學習興趣

一節課是否能吸引學生,合理的教學情境起到了關鍵作用。俄國教育學家烏中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趣味性的特點,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較好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出有聲有色、形象直觀的教學環境,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改變學生被動式接受教育的模式,使其主動地去探索、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素質教育真正進入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平行線一節中,為了引出課題,一位數學教師收集了鐵軌、雙杠和電梯等圖片,使得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線產生了直觀的認識。又如二元一次方程一節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小動畫片,看上去僅僅是給課本中的引例配了音,卻使學生倍感親切,由此所設置的情境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引入本課的學習當中,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熱情,使學生“課伊始,趣亦生”。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整合,同學們躍躍欲試,言之有物,興趣盎然,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動耳聽、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空間。讓課堂充滿活躍的學習氛圍。

二、突出教學重點與突破難點

嚴謹的數學教師在幾何教學中,會一板一眼地用規范的作圖,引導學生一起來研究、思考,而大多數教師會徒手作圖,前者時間多用在作圖上,好學生會覺得上課“吃不飽”,后者好像省了時間,但基礎薄弱的學生不見得真正理解、掌握。事實上運用多媒體直觀演示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利用幾何畫板作圖準確的特點,如圖l所示,正確引導學生的有效思考,從而找到解題的關鍵;由于學生動手作圖、想象力有限,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問題,利用幾何畫板動態演示的功能可以開展數學實驗,通過實驗得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促進新知的探索

傳統的探索新知,是教師講,學生聽,有時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光靠教師的講解無法在頭腦中形成有關的形象,不利于進一步的探索,而信息技術的直觀、形象,化抽象為形象的特點此時就派上用場了。例如,在八年級的勾股定理一節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割”或“補”的方法來計算以直角三角形斜邊為一邊的正方形面積時,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可以很清楚地向學生展現出來,并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比較方法的異同,如圖2所示。

這正是利用信息技術方便、快捷的特點。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了課堂效率。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一步一步演示出來,不僅降低知識的難度,而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樂于接受。

四、使數學練習形式多樣化,反饋、矯正更及時

根據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于擴充信息,增大容量,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合理地運用知識,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及時的方式。初中學生在學習上穩定性差,缺乏耐心,練習形式的改變,可以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從而使其保持充沛的學習精力。信息技術的優點在于化被動為主動、抽象為具體,通過帶有趣味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己學知識,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起到減負的目的。如在練習中編制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用Authorware,Flash編制軟件或通過Moodle平臺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及時矯正鞏固。

五、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入課堂

專家指出;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習方式的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持,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教學手段得以轉變t教學內容得以拓展,由此引起教學觀念的變化,推動教師對教學策略、教學方式進行反思與改進,進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信息技術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信息資源的網狀結構、非線性地組織與管理,更符合人類的思維特點和閱讀習慣,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教育過程從本質上成為一種選擇的過程。這就使學生從單一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基礎。信息技術提供的交互方式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提供了可能,它改變了過去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傳話”的單向信息傳遞方式,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積極互動中創生出新的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學生自主學習,或通過小組學習及伙伴關系下的汲取等合作過程,使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例如,在網絡教室里進行八年級數學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節的教學時,可以先由教師確定研究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出合適的課件,并將課件分發至學生電腦上或放在師生都能連接到的網頁上(如Moodle平臺);課堂上。學生分成小組,(以3~4人為一個小組),根據課件及教師的引導,分工合作、自主操作,完成作圖、連線、計算等操作。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合理、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過于依賴它,以致矯枉過正,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協調兼顧好資源建設和利用之間,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之間;學生認知規律與教學媒體之間,教材的支撐作用與媒體的輔之間,感性學習與理性思考等教學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服務于教育教學。在實際教學中,還應多多學習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現代教育傳播媒體與教育理論結合的具體問題,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操作要求,克服和糾正一些意識偏差和操作缺陷,用好、用實現代信息技術。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用機器單純替代人的現象,防止“人機互動割裂人際交往”。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缺乏師生互動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2.要正確認識網絡資源的作用和優點,不能過分依賴網絡資源,有的教師熱衷于從網絡上下載課件,而不能及時作出修改和調整,造成學生的“水土不服”,效果并不見好。事實上,網絡上的資源并不一定適合你的學生,必須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有針對性的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開公開課時,有的教師一上課就打開了多媒體課件,可是整節居然就那么一兩張幻燈片,這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應當多多學習,努力克服將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作為課堂教學的“裝飾和點綴”的形式主義。

篇10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莫旗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一次特別的中小學老師暑期繼教培訓,所有參加本次培訓的教師,無論是年長者還是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對本次活動贊不絕口,并且熱情高漲地投入到研討中,使得本次培訓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參加暑期中小學數學繼教培訓心得體會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說到這里,您一定對我們的培訓內容特別感興趣吧,那就是新一輪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

本次培訓分三期進行,每一期培訓老師都設計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師對“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進行講座。然后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時間各個研修團隊進行備課、交流,第三天由培訓老師進行檢查驗收。可以說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我們的數學教研員崔老師非常的辛苦,她不僅要關注整體,還要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而且對每一個細節都指導得特別到位,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總結讓我們每一個參加培訓的老師都大有所獲。

“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訓練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與確定教學流程;教材處理與教學策略的選擇;編制教學預案。可以說通過本次培訓,我在這六大環節中都有很大的收獲,下面我就教材處理深入談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新課程倡導“學生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整合”,從而實現“現實生活資源于教材資源的整合“。尤其是對于我們農村學校來說,我們不具備大城市那些優越的教學條件,也沒有優越的校外課程資源。例如: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等,但我們老師應當學會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說到這里,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學四年級《植樹問題》的點滴經驗,本節課最讓學生難以理解的是“間隔”,如果用術語來解釋學生會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沒有具體介紹“間隔”一詞的含義,而它還是解決植樹問題的基礎。這可怎么辦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際,我注意到很多小學生都玩拍手的游戲,兩個手指間的縫隙不就是間隔嗎?于是我在教學時利用學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后讓學生看著自己的一只小手,問“你能發現什么數字?”生答:“5”。我說:“你們說的很對,我們一只手的確有五個手指。可老師除了發現你們說的5以外,還發現一個數字4,你們知道指的是什么嗎?”學生一時全用詫異的眼睛看著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學發現了:“老師,我知道了,是手指間的縫隙。”我稱贊地夸獎那個同學:“你真是一個善于發現的孩子。”于是我輕輕松松地引導學生理解了“間隔”這一詞語,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

就像新課程倡導的我們老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材僅是個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們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教師要想成為智慧型的教師,就應該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實現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