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匯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5 00:0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會救助匯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程序規范化、把實入口關
堅持勤入戶,進千家門、知千家情、解千家難、暖千家心。一是強化核查力量。成立了社會救助“陽光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并核撥15萬元的經費專門用于開展社會救助“陽光行動“,由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具體抓,抽調力量組成3個城鄉低保、五保清理核查小組對鄉鎮、村(社區)初審初核過關人員進行入戶核查。各鄉鎮、村(社區)均分別成立3-5人的初審初核領導小組,對申請戶進行初步審查核實,對不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耐心解釋,并退回申請和有關材料;對符合規定的申請戶予以公示。二是細化核查程序。今年,縣民政局在堅持低保對象個人申請、村(社區)初審、鄉鎮初核、縣級民政部門復核審批等工作程序的基礎上,對復核審批環節進行了細化,進一步完善了入戶調查制度和評議聽證制度。對沒有入戶調查的申請不審批,對不參加評議聽證的申請不受理,做到“核查必入戶、逢進必評議、要保必聽證“,形成縣、鄉鎮、村(社區)、群眾四級監管模式,城鄉低保、五保規范化建設管理達到了新的高度。三是量化核查內容。統一印發發《縣城鄉低保申報對象入戶調查書》和《關于開展社會救助“陽光行動“的通知》。核查小組根據村(社區)報送的名單逐戶核查,把核查內容量化為“四看四查四訪“,即:看申請戶房產、生活用品、消費水平、身體狀況等情況;查申請對象家庭收入、隱性收入、就業狀況、子女等情況;訪鄉鎮、村干部和對象周邊的群眾、親朋好友。
二、作業陽光化,嚴格審批關
堅持低保五保政策、低保五保程序、低保五保審批“三公開“,實行全社會監督,保證陽光操作。一是政策透明。通過報紙、電視、網站、村(社區)低保五保固定公示欄等形式刊登城鄉低保五保政策,向城鄉村(居)民公布低保五保申報條件、申報流程、擬定人選和補助檔次,將審批過程和結果公布于眾,讓群眾了解審批管理機關是如何審批的,以及審批的結果如何,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今年,先后在電視、報紙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并印發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專項清理核查通知500份、低保政策宣傳手冊200份、入戶調查表2.5萬份。二是過程透明。所有低保、五保申請對象必須經過三榜公示,審批結果必公示。各鄉鎮和縣民政局均設立意見箱和投訴電話,及時受理群眾咨詢和舉報,接受廣泛的社會監督。通過三榜公示,縣、鄉鎮共受理投訴舉報221起,重點核查新申請和已享受低保的對象221戶410人,共核減城鄉低保對象185人。三是審批透明。嚴格執行政策,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對不按程序申報的不批、條件不符的不批、手續缺項不全的不批、群眾有異議的暫時不批,在全縣全面推行“一戶一評“的民主評議聽證制度。按照村民代表不少于15人、村干部人數不超過5人的原則,在所有鄉鎮、村(社區)建立了“低保五保民主評議小組“,讓最有發言權的群眾參與低保對象的資格認定,杜絕“優親厚友“、“人情低保“、“關系低保“和“以權定保“等現象發生。如:今年4月28日,在城關鎮晉屏社區組織召開的城鎮低保對象民主評議會上,經過調查人員逐一通報入戶核查情況及建議、被評議對象陳述理由、評議人員質詢等環節后,采取“無記名票決制“,當場表決、當場計票、當場公布結果、當場定補差檔次,該社區31戶59人被評議對象中,評出不符合享受城鎮低保待遇條件的27人。
三、管理動態化,疏通出口關
篇2
一、基本評價
近年來,縣人民縣政府及其民政部門高度注重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把做好城鄉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工作作為堅持以人本、貫實科學發展觀的有用路子,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用載體,著力施行社會救助工程,社會救助體系健全,政策爭奪、政策宣傳、政策落實到位,工作順序嚴謹、治理標準、群眾滿意,為保證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作出了積極努力。
(一)縣政府高度注重,民政救助體系健全
我縣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獲得了縣委、縣縣政府的高度注重,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縣、鄉鎮縣政府一直把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納入主要的議事日程,作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部署,特別是各級指導和民政部門常常深化到貧窮地域和貧窮群體之中,開展調查研討,嚴密結合我縣實踐,縣級成立了指導小組增強工作指導,民政部門詳細負責,鄉鎮一級裝備了專職民政干部,村級延聘了信息聯絡員,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推進了我縣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的健康發展,使我縣初步堅持起鄉村救災救援、鄉村五保、生產扶持、城鄉低保、大病醫療救助、助學救助、鄉村特困戶救助等各項救助內容較為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為保證我縣貧窮人群的基本生活權益,減少貧富差距、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不變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揚了主要效果。
(二)部門認真負責,各項政策執行到位
縣民政部門一直堅持以人本、服務科學發展的理念,認真研討國家救助政策、認真實行部門職能、認真落實社會救助,工作扎實,富有成效。
一是宣傳救助政策力度大。縣民政部門充分應用電視、收集、印發材料、吊掛口號、上門征詢等豐富多彩、方式多樣的宣傳活動,著力宣傳社會救助各項政策,一方面使社會救助政策眾所周知,爭奪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調動了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一起參加社會救助工作,構成了更強的社會救助合力。
二是對上爭奪救助資金力度大。縣民政部門在社會救助資金的籌集上搶抓國家惠民救助政策新時機,積極自動對上要政策、爭資金,獲得了較好的結果,僅年民政部門就向上爭奪社會救助資金快要1800萬元。
三是救助資金落實力度大。縣民政部門緊緊圍繞國家救助政策,嚴密結合我縣救助對象實踐,將救助資金分類按標準實時落實到位,進一步提高救助資金的落實率,保證救助實效。年,全縣經過對上爭奪、縣級配套和社會募集等方法籌集民政部門社會救助資金2033.1萬元,實踐下撥各類救助資金2033.02萬元,救助資金落實率到達99.96%,使社會困難群體獲得了實時救助。
(三)工作順序標準,社會救助成效分明
針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非凡性,縣人民縣政府及其民政部門從治理的標準化、準則化、科學化著手,進一步增強準則建設、增強標準治理、增強資金保證,各項救助工作獲得了階段性提高。
一是準則日趨完善。1998年施行城市低保政策以來,縣民政部門緊緊圍繞國家政策貫實,嚴密結合我縣救助工作實踐,先后制訂和完善了救助報告審批、救助資金治理、鄉村低保、大病醫療救助、住房救助、鄉村五保等一系列工作準則,切實加大相關準則的執行力度,保證社會救助工作健康發展。
二是治理更加標準。為了進一步增強社會救助工作的標準治理,縣人民縣政府制訂出臺了《縣鄉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證施行方法》,在救助對象確實定上,執行了戶主請求、入戶調查、民主評斷、村(居)級公示、鄉鎮初審、鄉鎮級再次公示、民政部門審批、頒布救助證、發放救助金的九步工作流程。在救助對象的治理上,執行了一年一報告、一年一審批的動態治理。年,縣民政部門依據救助的相關政策、準則,新增城市低保戶141戶426人,作廢127戶381人,調整201戶251人,新增鄉村低保戶1517戶3177人,作廢394戶726人,調整173戶187人。在救助資金的治理上,執行了專人專戶、按時按標準、由財務經過金融機構直達個人賬戶的社會化發放方法,充分表現了救助政策的公平、公開、公道性。
三是救助成效分明。低保救助完成了應保盡保,年,全縣符合救助政策,享用城市低保的對象到達1877戶4457人,占全縣城鎮總人口的11.5%,享用鄉村低保對象到達3597戶7078人,占鄉村人口的4.53%;當前,我縣鄉村鰥寡孤單家庭、發呆傻殘家庭、因病因災等原因形成的特困家庭已納入鄉村特困戶救助范圍,做到了應救盡救;鄉村五保獲得了應養盡養,全縣鄉村福利院建設健康發展,五保供養經費獲得了有用保證;醫療救助完成了優越起步,12000多人享用了大病救助政策,初步緩解了貧窮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天然災禍救助、慈悲救助、住房救助、就學救助、暫時救助等其他救助具體啟動,全縣各類困難群體都獲得了實時救助,為維護社會不變、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發揚了積極效果。
在充分一定成果的還,調查組以為,我縣民政救助工作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社會救助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救助資金籌集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三是應急救助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等。
二、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順應新情勢下社會救助工作的需求,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著力宣傳政策。社會救助是社會不變的主要保證,是縣政府微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因而,縣人民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充分應用播送、電視、收集、刊物等宣傳載體,采取方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使社會救助政策真正做抵家喻戶曉,大家皆知,爭奪社會力量對社會救助工作的支持和了解,營建一起參加社會救助工作的濃厚氣氛。
(二)增強隊伍建設。一是要充分工作力量。針對民政救助觸及面廣、工作量大、救助品種多的實踐,積極探究社會化服務方法,進一步充分鄉鎮民政干部和福利院工作力量。二是要注重本質教育。采取集中指導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增強民政救助隊伍的本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民政救助隊伍的政策程度和工作才能。三是要切實保證待遇。進一步加大民政救助隊伍的待遇保證力度,加強責恣意識,調開工作積極性,更好地服務社會救助工作。
篇3
一、年度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主要做法、取得成效
(一)社會救助工作
1、實施“脫貧攻堅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計劃”。制定了《縣民政局脫貧攻堅社會救助支持計劃》、《關于做好扶貧對象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和《縣民政局關于集中開展脫貧攻堅農村低保核查排查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安民發〔2020〕45號),按省政府確定的“兩線合一”指導標準,將我縣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
2、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繼續提高。2020年4月,縣政府印發了《關于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批復》,將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月人均440元提高到月人均50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年人均2900元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按省財政建議數配套低保資金357萬元。
3、全面落實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出臺《縣醫療救助實施意見》,重點對象資助參保參合100%,重點對象重特大疾病住院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比例為70%,低收入家庭救助比例為30%。截至9月底,累計救助22719人次,支出598萬元。繼續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設立了臨時救助專戶,解決了一些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的群眾救助問題,發揮了救急難功能。
(二)救災減災工作
4、做好冬春救助各項工作。對因災缺少衣被和缺少口糧的受災困難群眾,及時給予救濟救助,并做好救災款物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受災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互助互濟活動和余糧戶幫扶缺糧戶、冬借秋還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勞務輸出、以工補農等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活動,解決部分災民生活困難。并積極開展鄉(鎮)村黨員干部包戶活動,把包保責任落實到人頭,幫助災民安排好生活,幫助他們安排好冬季副業生產和明年春耕生產。
5、做好救災應急物資儲備及緊急調運工作。為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積極籌劃和儲備救災應急物資并建立救災物資緊急調運機制。今年與縣內兩家規模較大的倉儲超市簽訂了《縣自然災害應急物資供應協議》,與縣交通運輸局簽訂了《縣自然災害應急物資運輸協議》,確保突發災害后救災物資能及時運抵災區,保障受災群眾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6、開展農房保險工作。積極協調縣安華保險公司,調研農房保險工作的具體險種和辦理、理賠程序等相關事宜,初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下步全面落實好農房保險有關工作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三)五保供養和養老服務工作
7、五保供養情況。我縣已納入農村供養范圍的五保老人有659人,其中:分散供養461人,集中供養188人。縣內有七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總床位731張。集中供養標準為5600元/年/人,分散供養標準為3850元/年/人。
8、養老服務情況。縣社區愛心助老協會及縣鎮心連心互助協會獲得中央撥付的100萬啟動資金,這項目主要內容就是居家養老服務。現項目運行了6個月得到了居民的好評。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工作人員和各類涉老組織或自愿者組織中有意愿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了養老護理員培訓,養老服務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人員培訓率達到100%。
(四)殘疾人福利情況
9、積極做好殘疾人福利保障工作。縣現有殘疾人10240人,困難生活補貼發放對象為殘疾等級四級及以上、并享受低保的殘疾人群;重度護理補貼發放對象為殘疾等級二級及以上、需要護理的殘疾人群。困難生活補貼標準80元/人/月,重度護理補貼標準80元/人/月,符合條件者可享受雙項補貼,截止到10月底,符合申領條件的殘疾人數量為3986人,實際領取的殘疾人數量為3885人。共發放困難生活補貼2,208,240元,重度護理補貼978,480元。
(五)基層群眾自治工作
10、圓滿完成全縣村民委員會第十次換屆選舉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我縣自1月25日起至4月30日截止,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任務。共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589名,其中主任180名(女性9人),委員438人(女性197人),實行“一肩挑”的村100個,達到了全縣村黨支部總數的56%,村委會成員中黨員239名,占村委會成員總人數的41%,村委會成員平均年齡47歲、村主任平均年齡46歲,35歲以下村“兩委”委員比例達100%。
11、城鄉社區協商全面推進。出臺了(關于成立縣城鄉社區協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縣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鄉社區協商工作的通知》(安民發[2020]2號)、《關于進一步確定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和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等六個規范性文件、一個協商目錄、一個協商工作流程和十項協商工作管理制度,確保了城鄉社區協商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在全縣180個行政村和10個城鄉社區建立和完善了議事協商機構,并將基層民主協商工作納入年度民政重點工作考核項目。選擇了九龍、、甕聲、興華社區、亮兵鎮新勝村五個單位為試點開展基層民主協商工作。
(六)社區建設工作
12、加強農村社區建設。我縣新建和改擴建了48個農村社區,并將、五個村作為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按照試點現行、節約資源、科學配置的原則,分別在48個農村社區內設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多功能室,并制定了工作職責和相應的社區服務和協商工作制度;在室外設立了文化健身活動廣場。并按要求統一制作懸掛了印有“中國社區”標識的社區公共事務服務中心標牌。48個試點社區依托各種會議載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村社區協商和服務活動。
13、進一步開展社區減負工作。2020年我縣社區減負工作領導小組大膽實踐,以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提升基層自治能力、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為主要任務,制定出臺了《縣社區公章管理辦法》、《縣關于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政策的落實》、《縣關于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的意見》等文件,在明晰權責基礎上,以《縣社區工作準入審批表》方式,明確委托社區事務的項目內容、經費保障和違約責任,正確處理了社區黨工委與自治組織、自治組織履行法定職責與協助政府管理、居民民主管理與社區干部自行管理三者的關系。從機制上保證“居民自治”,改變了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預自治事務、以行政命令下達指標任務的工作方式進一步理清了政府和社區的職能邊界,重點加強了社區黨工委的監督考評,建立了評估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的有效機制,初步探索出了新型城鄉社區治理模式,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基層民主建設和創新社會治理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七)社會組織工作
14、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2020年在社會組織行政執法檢查當中對2所未登記營業的民辦養老院下達了取締通知書。符合評估條件有5家社會團體及5家民辦非企業,暫時未完成評估工作。
(八)優撫安置工作
15、優撫對象檔案信息規范管理。優撫對象數據核查任務100%完成、身份證信息和電子檔案采集工作100%完成,優撫對象紙質檔案一人一卷,歸檔材料齊全,有專門檔案室集中管理。
16、圓滿完成烈士公祭日活動。9月28日,縣委辦公室下發《關于舉行烈士公祭活動的通知》,9月30日9時,在縣烈士陵園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縣委書記韓長發、縣人大主席金斗河、縣政協主席馬革新、縣人武部部長張亞忠、縣政府副縣長等縣級領導參加活動向烈士敬獻花籃,縣電視臺進行了相關報道,得到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
17、認真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制定了《縣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2015年共接收81名退役士兵,選擇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75名。2020年3月21日縣民政局開展了2015年秋冬季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宣傳動員大會,向退役士兵傳達了省和縣里組織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政策知曉率100%,縣民政局與省退役士兵中等職業教育中心、縣東遠駕校、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簽訂培訓協議,開設了汽車駕駛、SIYB創業實用技能培訓班,共有3名退役士兵參加省退役士兵中等職業教育,32名退役士兵參加了汽車駕駛專業的培訓,17名退役士兵參加參SIYB創業實用技能培訓,培訓率達到67%。
(九)社會工作
18、社會工作穩步推進。2020年,我縣承接了省“三區”計劃項目。制定了《縣“三區”計劃項目書》、《縣“三區”計劃社會工作服務總體實施方案》。選派了8名德能勤績素質高的持證社工,到受援社區開展為期1年的社會工作服務,根據目標任務和實際需求確定了4名培養人員,設立了“陽光守護”服務項目。為了保證本年度“三區”社會工作計劃目標的全面實施,我縣加強了對受援單位和被選派人員的管理,研究制訂了相應的考核評估制度,達到了量化管理和績效考核。截止目前,我縣承接的2020年度“三區”計劃項目已經開展完成了6個個案、5個小組和18場大型活動,受益人群1000多人。按項目計劃目標任務要求,完成了3名人才培養任務,培育完成了1家社會工作民辦社工機構。
(十)社會事務管理工作
19、做好節地生態安葬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擬定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實施辦法》,制定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意見》,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
(十一)民政法治建設和標準化建設
20、統籌安排民政法治化、標準化工作。與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相應職責和任務,積極配合落實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制訂領導干部年度學法計劃;組織領導干部集中學法活動。把依法行政知識和新頒布基本法律、民政法律制度列入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通過立法調研、執法監督檢查、案例討論、工作研討等形式,取得學習實效。
組織局機關全體干部參加通用法律知識培訓、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頒布法律制度專題培訓。參加縣法制辦組織的法律知識講座學習參加人數22人。參加機關法律知識問卷作答,參考率100%。
(十二)民政安全監管工作
21、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對全縣民政系統7所民政社會福利中心、4所民辦養老院及3所事業單位基本信息全部錄入了省安全生產網格化信息平臺,并做到及時更新有關信息。各單位安全生產網格化公示版已全部制作并上墻。全年多次聯合縣安監局、縣公安局、縣消防大隊等部門共成立15個檢查組,出動檢查人員70余人次,對全縣民政系統各單位進行了安全生產檢查工作。結合省、州安全生產聯合督查組對我縣養老機構進行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今年,在檢查中累計發現各類安全隱患81項,其中公辦福利中心51項,民辦養老院30項,現已整改53項,正在整改28項,已投入22.7萬元整改資金。
組織開展了由局領導班子成員、局機關各科室負責人、各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及安全管理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法”學習培訓班,共培訓安全管理人員20人次。及時要求各單位制定更新了2020年度應急預案。在縣內主要街路口進行安全生產咨詢宣傳工作,印發了《縣民政局2020年安全生產月活動方案》。
(十三)工作
22、認真做好維穩工作。開放民政局熱線,接待群眾來信來訪,同時安排專人答復百姓熱線平臺問題,力爭做到24小時內完成答復。將矛盾消滅在基層,全年無進京訪、進省訪。
(十四)福利企業管理工作
23、做好福利企業管理和規范化建設。2020全縣共有3戶企業、共有職工98人,安置殘疾職工41人,福利企業上半年總產值964萬元,銷售收入1026萬元,利稅總額48.7萬元,其中:利潤-30.7萬元,減免稅額79.4萬元。殘疾職工的均工資由1120元提到1280元,殘疾職工均“四險”由6400元提到8400元。明確了各福利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職責,責任落實到人。對各安全生產重點單位存在的隱患均進行了普查、分類,并由消防隊及食品藥品監督局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制定了隱患整改措施:對消防器材、設施,進行了及時更新或配備,目前已基本整改完畢。協助殘聯對福利企業39名殘工進行逐一審核,建立了規范檔案,提高福利企業規范化管理。對企業的殘疾職工上崗、工資發放、福利待遇、養老保險、勞動合同、一人一檔等情況進行了認真全面的檢查和核算,了解他們在企業的工資、福利待遇上的實際情況,對個別未能按規定及時為殘疾職工購買保險、通過銀行工資的福利企業,要求進行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進行現場檢查時已達標,確保了殘疾職工的各項福利待遇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和維護了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
(十五)亮點加分工作
24、全年民政工作獲得多項國家和省級表彰。
2020年3月,我縣社會救助工作順利通過民政部、財政部低保績效評價考核組對評價考核。社區協商工作代表省通過中央改革辦督察組驗收。8月,縣獲得“省級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
2020年5月30日,在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會議上做了題為《抓實家計調查細化分類施保推進農村低保補差式救助》的典型發言。應省廳推薦,向來我縣學習的市、市、市鐵東區民政局介紹經驗做法。
縣救助工作積極申報民政部2020年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工作,救助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院到參加中國紅十字會養老培訓交流會,交流了我縣“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并且光榮院和東北師范大學達成“共建教育實習基地”協議。光榮二院主體工程竣工,建成后將是全州首家收住失能半失能人員的養老院。
縣民政局被中國社會報評選為2020年度民政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孫志強同志榮獲十佳通訊員稱號。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基層民政隊伍人員少、力量薄弱、基層交通工具缺乏,民政工作領域拓寬工作量加大,加之黨委政府的黨建工作、扶貧攻堅等一系列中心工作的任務加重,基層工作存在嚴重超負荷想象。特別是基層從事黨建、社會救助工作的人力、物力明顯不足。
二是《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出臺后,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社會救助工作格局,建立了由27個部門組成的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工作發現,社會救助管理部門還處于碎片化階段,不能有效的結合,各執其責,如何將其進行整合,是今后的難題,光靠民政牽頭辦事,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一)實施脫貧攻堅計劃,不斷提高幸福指數。鞏固農村“補差式”救助成果,開展城鄉低保統籌發展試點工作,保障標準不低于當地城鄉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實現“應保盡保、精準施保”。加大對“三無”、“五保”、“支出型貧困”、“尿毒癥”以及“因災致貧”等重點群體的救助力度,開展“千人白內障民政救助項目”公益活動,實現“應救盡救,綜合施救”。擴大慈善募捐渠道,借助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推動脫貧攻堅活動的開展。全面建立、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強化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推進扶貧政策和低保政策“合力”脫貧,對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無法實現脫貧、并符合低保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保障;對實現脫貧致富的,及時有序退出低保。按照“不低于上年度當地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的80%”的標準,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水平。
(二)拓展優化救助平臺,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結算系統,爭取實現醫療救助與醫保無縫對接,提高結算的準確率。深入開展“陽光救助”活動,實施社會救助服務大廳(窗口)規范化建設,抓好“社會救助智能服務平臺”救助模式和社會救助檔案管理,全面提高社會救助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適應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居住地申請低保相關措施。完善和規范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協調機制,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大力推進陽光福彩,多方爭取福彩公益金支持,不斷增強救助能力和水平。
(三)著眼規范與提升,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確保縣社會福利中心(光榮院二院)養老服務綜合樓投入使用,積極籌劃縣第六福利中心建設項目。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落實好扶持優惠政策,對新建機構要嚴格按規定審批準入,推動民辦養老機構規模化、規范化發展。深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采取多種形式引入社會力量,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廣泛推廣委托經營、延伸服務、資源共享等服務方式,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全縣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全縣農村福利中心管理實施細則》,統一規范農村福利中心財務管理,加大財務人員培訓力度。加大農村福利中心維修改造力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實行“公建民營”、“公辦民營”、“醫養結合”管理模式。
(四)完善應急保障機制,提高緊急救助能力。修訂完善《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制定出臺《縣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縣救災儲備物資管理實施細則》。深入開展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進一步增加救災物資數量和種類,全面提升救災物資儲備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參與救災工作機制。扎實做好各類災情的應對和管理,認真做好自然災害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確保受災人員的基本生活。
(五)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切實加強地名管理,繼續推動地名公共服務體系示范縣活動,在全省率先開展全國地名地址庫試點示范創建活動。切實加強基層民主管理,在全縣選擇5個以上社區(村)進行基層民主協商示范點建設。認真落實社區減負工作,執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完成第十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切實加強社會組織管理,做好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和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前的準備工作,積極推進直接登記、一業多會。培育15個以上“名牌”協會。深入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年檢和執法監察工作,及時處理社會組織違法、違規問題。切實加強專項社會事務管理,進一步創新流浪乞討救助、婚姻登記、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等工作方式。認真抓好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落實職稱待遇。加強福利企業監管,繼續做好政策引導和政策扶持,想方設法安置更多殘疾人就業。
篇4
王會新
民生問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古今治國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十七大又進一步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做出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把民生保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可見,民生問題已上升到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高度。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諸如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這些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都源于社會建設的滯后,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影響社會穩定。而民政承擔著以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優撫群體為主體的貧困群眾的最基本、最現實、最兜底的民生保障任務,是民生保障的“底線”,是民生建設的基礎,高度關注民政民生,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更是紀檢監察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本文從民政的視角,結合瓊海民政工作實際和個人工作實踐,淺談紀檢監察部門應該如何在解決民政民生“熱點”、“難點”問題中充分發揮作用問題。
一、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積極主動解決民生問題
紀檢監察工作是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的重要途徑。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入,群眾來信來訪來電反映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僅我市民政部門受理的涉及民生問題的舉報60件次。基層紀檢監察要重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認真研究解決民生問題,積極解決他們的訴求,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當黨的衛士,做群眾的貼心人”。
首先,要暢通群眾訴求渠道。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紀委監察舉報中心、鄉鎮室、村(社區)信息員三級網絡,專人負責,件逐人逐件建立臺帳,做到“日清月結”,使領導及時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要逐步健全完善領導接訪、基層巡回接訪、對話、問題公開答復、吸收群眾代表參與案件調查等制度,推行領導聯系點、網上。政風行風熱線等舉措,并持之以恒,抓出實效。
其次,要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實行領導包片、包案責任制,基層紀檢監察干部要積極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處理和解決民生突出問題。盡量把問題處理在初時、處理在蔭芽狀態,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不要坐在辦公室“守株待兔”。要加強市紀檢監察機關、市直屬單位紀檢委(組)和鄉鎮協調配合。對涉及各部門各行業的重大民生問題,做到全市一盤棋,勁往一處使,真正把問題解決處理到位。
三是要加強對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調查研究和分析。民生問題具有時代特征,不斷發展變化轉型,是一個動態的問題。基層紀檢監察要認真研究分析其變化發展規律,摸清其產生原因、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針對其癥結,提出解決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處理解決。
,在我市第六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中,我局設立村(居)委會換屆選舉熱線電話和舉報箱,受理農村基層干部群眾來訪、來信、來電咨詢380多人次,采取基層巡回接訪、對話、吸收群眾代表參與案件調查問題公開答復等形式,答復處理突出問題120多場次,組織村(居)干部開展“雙述”活動204次,全市1300多名黨員干部、5000多名群眾代表參與測評,提出意見和建議400余條,共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510余件。由于群眾訴求渠道暢通,解決問題方法、方式多樣,答復處理問題及時,有效地維護了換屆期間的社會穩定,保證了我市第六屆村(居)換屆選舉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二、發揮紀檢監察職能作用,加強對民政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監察
民政工作“情牽萬家,事關民生,惠及百姓”,服務對象多,涉及面廣,其服務范圍涵蓋了社會救助服務、社會福利和慈善服務、社會事務服務、救災救濟、優撫安置等。而民政民生問題的關鍵是“民政對象”的確定和民政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嚴把“兩大關口”是解決民政民生“熱點”問題的關鍵,是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著力點。為此,局紀檢組要認真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強監督,嚴把民政對象“準入關”。
1、爭取領導支持,全方位介入民政對象的確定工作。即爭取鎮黨委、政府和民政業務部門領導的支持,紀檢監察全面介入民政城鄉低保、城鄉醫療救助、救災、優撫、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撫恤傷殘人員等對象的確定工作,這些民政救助(補助)對象的確定,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標準,逐一監督核定民政服務對象的準入關。只有核準對象,才能切實解決“三個群體”(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優撫群體)最基本、最現實、最具體的民生保障問題,使真正需要救助的對象得到救助,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
2、對各類補助對象進行動態管理監督。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服務對象不符合標準進入或個別對象身份已轉換,其他社會人員因各種天災人禍和意外情況需要進入救助的應及時補充吸納。因此,對已進入的救助對象應進行動態管理、定期核查,紀檢監察介入監督,做到“應退盡退”,確保民政民生政策落到實處。
3、調查研究,了解實情。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加上多數民政對象由村(居)委會決定,部分對象不符合標準,導致群眾反映不公正。為此,紀檢監察人員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并進行調查核實。如屬實,應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妥善處理,該享受的確保享受,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消,保證公平、公正。
(二)加強監督,嚴把工作人員操作規范。
嚴把對象進入關是治標,嚴把執行人員操作規范是治本,只有標本兼治,實行雙向監督,才能確保對象準確,使民生工程真正體現民意。
1、監督是否按政策和程序操作。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鄉醫療救助、特困戶建房、救災救濟、優撫安置、孤兒救助等所有民政對象的確是否按政策和程序操作,是否采用了評議制,通過三榜公示,操作過程是否正常是否公開、公平、公正,資金發放是否通過“一卡通”等,都是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只有執行政策,程序規范,又公開、公平、公正,才能確保民政對象符合標準,否則,就會出現問題。為此,紀檢監察機關要介入監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確保操作人員執行規范,達到“應保盡保”的要求。
2、監督是否暗箱操作。實行民政對象三級審批,所有的民政對象首先由村(居)委會確定,而確定人主要是村支部
書記和村(居)委會主任。據了解,民政對象的確多數是準確的,但也不排除在民政對象確定中有優親厚友、講人情、靠關系,或暗箱操作,利用權力謀取私利的,造成該享受的沒享受,不該享受的而享受,引起民憤,群眾呼聲高,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為此,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作用,經調查核實,應追究當事人的相關責任。(三)、開展民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
紀檢干部要認真學習了解《民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監督檢查的重點內容,民政資金、項目分配和審批是否科學、合理,理由和依據是否充分,是否經過集體討論決定,分配方案和審批流程是否按要求運行,程序是否到位;資金和項目實施監管制度是否健全,落實是否到位;財經紀律、廉政規定是否落實,資金撥付發放手續是否規范、完備,帳款、帳表、帳冊、帳卡、帳物是否相符;查資金撥付落實是否及時、足額發放。主要抓三個方面:
1、開展民政專項資金的執法監察。每年選擇二至三類民政資金列入執法監察項目,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組織財政、審計、民政等部門參加,對上年度民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執法監察,對違規違紀問題和存在不足提出執法監察建議書,責令相關部門限期處理和糾正。
2、開展專項治理,有重點地糾正和解決問題。扎實開展民生領域民政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做到組織領導、工作責任、實施方案三落實,工作程序到位,解決和糾正問題到位,切實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解決好,促進民政資金操作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規范化,結果公開化。
3、開展民政內部審計。協調財政、審計部門每年對市局、鎮政府開展一次民政財務審計。對民生工程建設項目開展跟蹤審計。
(四)加強對民生工程重點項目的監督。
近幾年,我市民政民生工程重點項目主要有:農村敬老院建設項目、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兒童福利設施建設項目、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項目等,其中一部分屬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紀檢監察部門要把加強民生工程廉政建設作為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的著力點,深入推進“促廉從政工程”,把民生工程建成“民意工程”。一是要加強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使其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建廉潔工程,做廉潔干部。二是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設監督制度。協調有關部門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設項目決策、行政審批、指標投放、物資材料采購、工程質量安全監管,資金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有效預防民生工程建設中的腐敗問題的發生。三是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認真落實《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意見》,把民生工程項目作為招投標監督的重點對象,將資格預審、評標和中標后合同履行作為監督執法重點環節,建立民生工程項目懲戒辦法,健全工程招標投標行政監督機制。在民生工程實施后,及時向社會和群眾通報,讓群眾監督,確保民生工程實施順利開展。
三、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嚴肅查處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
篇5
光明中學是一所初級中學,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生896人,教師93人,近年來我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學設施日趨優良,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師資隊伍更加優化,我們嚴格按照《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建立學校章程努力打造和諧創新德智至善的校園文化,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升,2016年、2018年獲得萊蕪市教學工作先進學校,學校團總支獲得萊蕪市紅旗團總支、山東省紅旗團總支。
一、我校辦學情況:
近年來,各級政府投入近一千萬元改善我校辦學條件,2015年底投資500萬元建成4716平方米的綜合樓一座,并投入46萬元建成班班通多媒體電子白板,投入32萬元建成高標準錄播室一套,8萬元對會議室內部配套,不斷對少年宮內部儀器配套更新投入達17.87萬元。2017年投入28萬元建成第二座水沖廁所,2017年實施煤改氣工程投入33.8萬元,校園道路硬化、花園整修、運動場地整修投入達163萬元。政府的支持投入大大改善了我校辦學條件,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今年暑假公開招標引入“世紀華聯餐飲公司”建設食堂、餐廳,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學生中午用餐問題。
我校黨支部統領學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利用黨員積分制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堅持“”制度和學習制度,強化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扎實開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題教育,大力建設“寨中紅燭黨建”品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設廉潔校園。
我校堅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嚴格按照學校章程開展工作,對學生開設法制教育課程,聘請法制副校長,開設法制教育講座,進行普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提升師生法治觀念和法治水平。
我校積極開展講普通話、寫規范字、誦經典文等根基教育課程。制定了語言文字工作三年規劃,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整班借閱圖書,開展書香校園活動。
我校制定控輟保學制度,實行教師全員導師制承包學生、成長共同體互相幫扶,特困生救助,心理輔導,家訪,嚴格履行異動轉學手續等措施嚴控學生輟學失學。我校實行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建檔立卡貧困子女救助、留守兒童關懷等制度措施,保障特殊兒童受教育權利。
我校嚴格按照教育法規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優先保證音樂、體育、美術、綜合實踐、勞動課程,不隨意擠占課時。
我校積極開展特色學校建設,組織初四畢業班教師到萊蕪高新區實驗學校進行聽課教研交流、與方下中學、楊莊中學開展會考科目課程聯合教研交流活動,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我校認真梳理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工作臺賬,完善工作流程,落實安全常規教育、專題教育和各類安全演練。重點抓好校園周邊治理、防范校園欺凌、校車安全管理、預防學生溺水、消防、食品和衛生防疫。
我校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嚴格固定資產管理和教育經費管理。
我校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加強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平臺、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試行電子備課,網上閱卷,利用大數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校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每百名學生擁有本科學歷教師數7.4人,2名碩士研究生,每百名學生擁有區級以上骨干教師2.1名,體育、藝術專任教師達到0.9/百人。我校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加強師德建設,開展至善教師、至善班主任等評選表彰工作,用典型示范引領教師職業道德,嚴格規章制度,強化作風建設,對有償家教、組織訂閱教輔資料、亂收費零容忍。保障教師權益,每年對教師體檢、按時發放教育鄉鎮補貼、班主任津貼。重視教師培訓,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校內校本培訓、校級教學學習研討、外出聽課學習,培訓經費不低于5%。
我校嚴格施行劃片招生、免試免費入學,陽光分班,不分快慢班。
我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積極創建和諧創新德智至善的教育體系,以善小活動為抓手,
教學及輔助用房滿足要求,生均達到12.64平方米,實驗室儀器室配備齊全。生均運動場地面積11.61平方米,電腦、實驗器材充足,滿足教學需求。24間教室均開通網絡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學直觀高效。
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和繼續教育,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師資配備齊全,縣級以上骨干教師達到每百人2.1人。專任教師均持有教師資格證,100%就近劃片入學,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
我校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8.4%,2名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我校制定了學校章程,并按章程開展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教師培訓每年都超過5%,積極組織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教師能利用課件上課,班班通多媒體,利用率高。
我校堅持立德樹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健全德育管理團隊,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開展每月一事周主題演講德育系列課程,開展善小活動,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課程開設齊全,教學管理規范,實行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學生無過重課業負擔。教育教學質量高。
我校嚴格落實山東省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規范辦學,嚴格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積極校本化實施國家課程,認真整合上好地方課程,創建以生本至善為特色學校的課程。實施小組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開齊開全體育課,嚴格落實每周三節體育課,每天一小時大課間體育活動,每年開展2次體育節,給學生訓練展示舞臺。重視近視預防,堅持做眼睛保健操,控制作業量,每年給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合格率高。
落實國家有關學生資助救助政策,認真逐一摸排學生家庭情況,對家庭困難學生積極采取政府救助、學校救助、社會救助,不讓孩子因家庭困難失學。
二、存在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教育,我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校特種教室建設較早,面積不符合現在的要求;二是運動場地材質太低,雜草叢生。三是教師專業發展意識不高,教育教學水平需要提高。四是學校管理離現代化治理還有很大差距。五是學校沒有專用餐廳,現在是將教室改造而成,與教學樓混用。
篇6
——**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綜述
創新,發展的永恒主題。
翻開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建設的“成績單”,人們在為取得全面快速發展而叫好的同時,也為“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精彩紛呈而喝彩。
“十大體系”一年來的建設歷程,承載體制機制創新之重,倚仗追趕跨越戰略之策,令全市干部群眾難以釋懷。
厚愛一分,全市總發動營造濃厚建設氛圍
非常之舉,需要非常措施。
市委、市政府把“十大體系”建設作為全市“一條主線,六個重點”的首要任務來抓,列入市委常委(擴大)會、市政府常務會重要議程。黨政主要領導在市委二屆四次全會、全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對此作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親自謀劃“十大體系”建設方略,經常過問工作的進展情況,多次在全市重要會議上進行強調,多次聽取匯報和調閱有關材料,并作出重要批示,不斷為“十大體系”建設領航指路。市長王昭悠切實解決“十大體系”建設工作中政府機構改革、行政職能調整、行政管理權限下放、政務環境打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際問題,使“十大體系”建設在政府體制改革創新上得到有效落實和推進。為切實加強對“十大體系”建設的領導,每個體系都有一名市領導掛帥,并確定有一個牽頭單位和一個專門機構。
按照“市為重點、優勢先行,縣為示范、以縣促縣,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確定了市本級6個重點體系先行突破,7個綜合示范縣(市、區)和12個單項示范縣(區)抓好示范試點的工作目標,提出了“圍繞一個思路、抓住二個突破、辦好三件實事、解決四個問題、堅持五個結合”的總體策略。先后下發了有關方案、工作意見等文件,為全市“十大體系”建設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落實措施。
宣傳培訓造聲勢。集中了一個月的時間,組織全市干部學習“十大體系”政策文件。市里兩期副縣級以上干部培訓班培訓1100人,兩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培訓1420人,各縣(市、區)共培訓基層干部14000多人。成功舉辦了1場“十大體系”建設主論壇和10場分論壇,國內31位著名專家對贛州市“十大體系”建設進行“把脈”,建言獻策,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開展了論文征集評選活動,共征集論文237篇,評出一、二、三等獎35篇。精心編印了“十大體系”建設《工作指南》、《工作匯要》、《建設新贛州》(一、二、三卷)、《學習讀本》,同時全年共編印62期《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簡報》。進行了廣角度的跟蹤報道。《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中國質量報》、《江西日報》、《信息日報》等市外主流媒體和本市媒體紛紛聚焦我市“十大體系”建設,以專題、專欄、專版等形式進行了深度報道。舉辦了以“把政策交給群眾,讓群眾掌握政策”為主題的政策咨詢、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有聲有色的宣傳造勢和學習培訓,為“十大體系”建設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和社會氛圍,廣東省、安徽省先后派出考察組前來我市作專題考察。
去年6月底,隨著77個配套文件全部如期出臺,標志著一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長珠閩”經濟運行相對接、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文本框架已經體系性地完成搭建,全市督查調度促落實的力度為此明顯加大。市委每季度召開一次常委(擴大)會議,市綜合協調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市十大體系辦公室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對“十大體系”建設工作進行調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市綜合協調領導小組先后還在贛縣、龍南、上猶、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召開現場辦公會,就各縣(市、區)提出的106個具體問題,進行了現場答復、書面復函和限期解決。對“十大體系”所涉基礎設施(硬件)項目和全市重點工程項目,每月還進行一次專項督查調度,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突出重點,市本級先行突破異彩紛呈
市本級六個重點體系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心崛起”之勢迅速凸現。
政策法規體系:高質量地完成了31個配套文件的制發工作,共有30多個部門積極參與,50多人次外出學習考察,發放征求意見函200多份,召開座談會20多場次,收集意見271條;對1999年7月以來出臺的270個政策文件進行了清理,共廢止不符合“合法性、對接性、現實可行性”原則的政策文件83個,進一步調整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創新了體制機制,打破了阻礙和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為實現在全省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金融服務體系:加大了信貸投入,全年新增貸款27.28億元,同比增長1.9倍;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10.4個百分點,農信社不良貸款率下降7.7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延伸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商業銀行在南康、瑞金設立了分支機構并已掛牌營業,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瑞金、龍南設立了外匯管理支局并已掛牌,在南康開展了遠程外匯核銷管理系統的試點;大地財產保險公司在贛州市設立了分公司;市本級、信豐、南康、龍南、大余、興國、尋烏成立了信用擔保公司。金融環境的改善和金融服務的優化,進一步活躍了我市的生產要素,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信息網絡體系:已有90個市直單位接入了市政務信息網,全市接入政務信息網的計算機數量達到4600臺;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取得可喜進展,“贛州市人民政府網”全面改版,17個縣(市)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40個市直部門和單位建立了網站或網頁;“贛州市政務信息網網上行政辦公系統”已經建立并正式運行;“贛州市政策法規數據庫”和“贛州市人口信息數據庫”基本建成;市行政服務中心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絡社區服務設施項目正在實施。信息平臺的搭建,進一步完善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軟件服務功能。
口岸服務體系:龍南海關順利通過驗收并正式開關運行,檢驗檢疫大樓主體工程已竣工;贛州公路口岸作業區順利通過南昌海關和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上級口岸部門的驗收;贛州出入境檢測中心已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立項;贛州鐵路東站國際集裝箱貨場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成功引進三家口岸物流貨代企業;贛州至廈門的“鐵海聯運”已經開通;贛州駐深圳口岸辦事處開始運作。口岸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進一步提高了通關效率,優化了投資和創業環境。
人力資源體系:全市年內共引進各類人才2300多名,人才總量達到49.6萬人;市人才市場升為省級人才市場,并與各縣(市、區)聯網,舉辦了三省六市(廣東韶關、惠州、東莞,福建泉州、漳州,江西贛州)人才智力交流大會;組建了贛州技師學院、贛南科學院,并已正式運作,贛州技師學院在校學生突破萬人大關;選拔了192名大學生到基層鍛煉;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1070名;在信豐興建了100個“農戶安全儲糧示范倉”;聘請多名外籍專家實施了偉良鎢業超細超粗炭化鎢粉研發、變速器設計、旅游開發決策、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和蔬菜新品種引進等項目,并推廣了“一村一品”模式;選派了34名優秀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兩化”工程碩果累累,其中培訓城鎮公民8.8萬人、農民77.66萬人次,23萬人經培訓實現了就業,1.74萬人分獲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舉辦了首屆技術能手技能大賽,500人參賽,100多人獲獎。這些成果,為我市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保障體系:贛州被列為全省“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勞動保障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開通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門戶網站,在部分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村干部養老保險、“五保合一”、事業機關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等試點工作縱深推進;新增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創歷史新高,征繳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同比分別增長17%、21%、5%;確保了全市102270名參保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2332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基本完成,城鎮失業登記率下降到3%,下降了0.7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了民工工資監控機制,追回被拖欠農民工工資2020萬元,接到投訴但尚未清欠的工資僅為18.66萬元,占全省總額比例不足1%;十大救助體系正在發揮作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為構建和諧平安贛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其他體系同步實施,齊頭并進。產權交易體系:全年完成國有產權轉讓5宗,交易額達21586.6萬元,實現資產增值3089萬元,其中,成功轉讓原市接待中心整體資產;辦理國有土地交易95宗,面積754.175畝,交易額3.217億元;辦理房產交易14726宗,交易面積288.69萬平方米,交易額23.8億元。技術標準體系:完成臍橙國家標準的編制并已報審;初步建立了稀土、鎢、“豬-沼-果”等優勢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國家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專項試點城市項目、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順利通過上級驗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技術標準數據庫。貿易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了供銷系統農資連鎖經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農產品流通等體系建設,已發展農資連鎖加盟店354家,新發展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興辦了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龍頭企業。物流服務體系:編制完成了《物流產業發展綱要》和《贛州市2006—2015年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市物流中心、市物流信息中心已啟動營業,汽車交易市場已開工建設;縣一級有28個物流項目正在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
主攻特色,單項示范縣建設爭奇斗艷
12個單項示范縣(區)因地制宜,打造樣板,力創特色。
章貢區成立了現代物流產業協會;自籌268萬元設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全區農民參合率已達到73%,已有1510名農民領取醫療補助金共計94.47萬元;實施了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贛縣在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中開創了“5+1”管理模式,把全縣人力資源的開發工作統一納入到“五辦一中心”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網絡。
信豐縣組建了民營性質的誠信擔保公司,為400多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6000萬元的信用擔保;該縣還被列為全國首批100個農業標準化(臍橙)示范項目表彰縣。
安遠縣建起了社會保障征繳大廳;每個鄉鎮都建立了社會保障工作站,重點鄉鎮還建立了社會保障事務所,初步構建了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社會保障資金籌措多元化機制;將村干部和失地農民納入社保范圍,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實施了村干部養老保險具體辦法。
尋烏縣組建了贛南臍橙良種繁育中心,建立了以果業協會為載體的縣、鄉、村三級果業服務網絡;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尋烏蜜桔》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上猶縣構建了人才交流中心、就業和再就業培訓中心、勞務服務中心、招投標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和基建審計中心等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崇義縣被省信息中心列為“江西省網上行政辦公系統”唯一的試點縣;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邁出大步;在全省率先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無公害山羊標準化示范項目列入全國第五批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中科院與章源公司合作興辦了博士工作站。
定南縣建設了天晟大市場、昌盛貿易廣場、金橋文化廣場、楊梅建材大市場,縣城綜合、專業市場的經營面積達到3.8萬平方米;編制了《定南縣貿易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定南縣縣城2005—2010年商品市場總體規劃》;生豬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有新亮點,生豬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年出欄35萬頭的總量中,80%以上銷往珠三角市場。
全南縣清理行政許可項目171項,撤銷93項,廢止政策文件32個,新制訂出臺政策文件30多個;整合了全縣國有林業資源,成功引進屬國內500強企業的江蘇陽光集團,投資1.1億元組建江西高峰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破解了國有林業發展投入不足的難題;“高山蔬菜”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寧都縣興建了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寧都黃雞基地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建設項目,被確定為省級地方標準,并獲贛南首個業內國家證明商標;一批企業和農產品標準獲國際、國家和省級認證。
會昌縣初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文件框架;實現了“五保合一”同場征繳;在全縣各鄉鎮全面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901名村干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建立了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會,全年共籌集救助資金300余萬元,發放20.1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58名。
石城縣把土地交易中心、房產交易中心和拍賣行從行政主管部門剝離出來,組建了產權交易中心,實現了產權交易“三合一”、“四分開”,全年累計交易額達3938萬元,增值908萬元,增加稅收309萬元;《紫石牌烤煙綜合標準體系》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鑒定和驗收。
優勢聚集,綜合示范縣建設交相輝映
7個綜合示范縣(市、區)取得了明顯的綜合示范效應。
南康市組建了“三場合一”的大產權交易中心;完善了社會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向8721戶農戶、18956名村民發放低保金共計163.8萬元;贛南卷煙廠以贛煙商標獲質押貸款6600萬元,開創了我市以企業品牌質押貸款的先河;開展了“民主推薦,差額選舉”黨政領導干部試點;投資近1億元、占地405畝、可容納5000名學生的新南康中學已竣工使用。
大余縣建立并實施了農村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和城市居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103名;建成了“世界鎢都網”等系列網站;開展了“金邊瑞香”原產地標識注冊和“南安板鴨”原產地保護申報工作;在全省縣一級率先開展了鎢礦區采礦權、國有商品林經營權拍賣工作,其中鎢礦區采礦權拍賣收入達2997萬元,是拍賣底價的3.8倍;成立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城市資產經營公司。
龍南縣取消行政許可項目216項,清理政策文件141個;設立了出口退稅基金和出口創匯獎勵基金;南昌海關駐龍南辦事處正式開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大樓完成主體工程;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已經啟動;金塘物流服務中心即將完工;占地400畝、總投資1.2億元、按照省級示范性優質高中標準規劃建設的龍南中學新校區已經建成。
興國縣組建了行政服務中心、理財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國有資產經營中心等中心,其中,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多、品位高,首批35個單位已進駐中心;完成了縣四套班子和35個縣直單位政務信息網絡的布線接入工作;在縣政府辦公樓和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了2個政策法規文件觸摸屏查詢系統;制訂了興國灰鵝和興國魚絲系列標準,啟動了興國灰鵝原產地保護工作;農產品檢測站獲國家農業部批準建設;建立農資連鎖加盟店94家;興國第二醫院為民辦醫療事業發展提供了典范;將軍中學創下了贛州民辦學校“五個第一”。
瑞金市建立了“政銀企協作”和“融資項目雙向推介”兩項機制;已爭取到并設立了贛州市商業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支局的分支機構;選招了45名大學本科畢業生擔任鄉(鎮)長助理;成立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城市發展投資公司;實行了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開啟了非國有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先河,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三個外來投資項目相繼實施;農村“五保”和城市“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達60%;建立了食品安全質量監測站,鰻魚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進入了國家級農業標準示范區行列。
于都縣六大信息網絡系統已具雛形;農村“三院”(敬老院、福利院、光榮院)建設成為示范樣板;于都縣奶牛養殖農業技術標準點成為國家級奶牛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立了探礦權采礦權交易中心;吸引6365萬元社會資金興辦民辦學校6所。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制訂了失地農民過渡生活補助、重病救助、子女就學補助等政策,發放各種補助150多萬元;市物流中心入駐物流企業已達86家;汽車交易大市場、卷煙物流中心、眾成物流公司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物流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工行分理處升格為支行;設立了市商業銀行開發區支行。
深化改革,新組建機構項目推進開局良好
按照建設“十大體系”的要求對政府機構進行了重新設計,對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體制進行了創新性或整合性改革,并對一些機構進行了職能調整和強化。如:將市糧食職工中專、計生職工中專、財會職工中專和商貿職工中專等四所學校整體劃轉贛州高級技校,整合組建了贛州技師學院;撤銷了市冶金煤炭工業行業辦、市建材行業辦、市物資行業協會、市輕化紡食品工業行業辦、市二輕工業行業辦等專業經濟管理部門,組建了大行業辦,改變了過去“一能多專”的機構臃腫情況;新組建的贛南科學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金融辦、市信息辦、市口岸辦、市招投標中心、市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和升格的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市人才交流中心等機構已正式運作;對新組建的政府機構開展了跟蹤問效,如在對已進入實質性運作的大交通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及配套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出臺了《重大行政決策規則》和《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頒布了《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規定》,試行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快了政務公開進程。
篇7
一、我區社區矯正工作總體情況
2010年,我區正式啟動社區矯正工作。幾年來,社區矯正工作本著“依法規范、積極穩妥”的工作方針,按照“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社會管理”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有效途徑,以抓基礎,定制度,強管理,顯實效為重點,努力提高教育矯正質量,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防止了社區矯正對象重新違法犯罪,確保了社會的安全穩定。自全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20人,解除矯正74人,現在冊矯正人數46人,正在接受社區矯正委托調查12人。我區現有一個基層司法所(老莊子司法所),負責空港城開發區和老莊子鎮的社區矯正工作,街道辦事處、慶北辦事處和社區管理辦公室的社區矯正工作由其本單位管理。為使社區矯正工作順利實施,我們采取業務練兵、崗位學習為主,到豐潤、路南等先進縣區參觀見學等形式強化業務學習,明確職責,從思想上不斷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履行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職責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依法實施社區矯正工作奠定了基礎。2014年社區矯正實行新的檔案管理辦法后,我們嚴格執行審前調查評估、交付與接收、矯正實施、解除矯正、檔案歸檔等整個工作流程,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案,針對不同對象個體特征,制定矯正方案,堅持周聯系月匯報,讓每個監管對象服從監外執行的紀律,積極主動地配合社區矯正機關的監督管理。抓好幫教措施的落實,對家庭確有困難的對象,關心其生產、生活,使之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能安心進行矯正,有效的防范了矯正對象再犯罪。
二、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少專門機構和人員。根據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基層社區矯正由司法所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員管理。受管理體制的制約,我區僅有一個基層司法所,即老莊子司法所,負責空港城開發區和老莊子鎮社區矯正工作,街道辦事處、慶北辦事處和社區管理辦公室的社區矯正工作由其本單位管理。社區矯正與監內執行有著同樣的嚴肅性,只是在具體實施方式上存在不同。按照《市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實施細則規定:社區矯正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來執行管理。街道辦事處、慶北辦事處和社區辦既不具備行政司法主體資格,又難以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規范管理,也極大地削弱了法律應有的威懾力。今年6月份市司法局對我區社區矯正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針對司法行政主體資格問題對我區提出了明確整改意見。
二是職能部門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社區矯正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公、檢、法、司、民政、勞動社保、街道、村(居)等部門的共同配合,由于區司法局組建時間比較短,各部門相互配合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是社區矯正組織的輔助力量有待加強。做好社區矯正工作,應建立一支專業矯正力量與社會矯正力量相結合的矯正工作隊伍。社會矯正力量主要是社會志愿者,包括專家、學者、知名人士、離退休人員、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成員、高等院校學生、矯正對象近親屬和所在單位人員等。但在實踐中,除了村(居)委會成員和矯正對象近親屬外,其他矯正社會力量還有待于全面發展和加強。
四是工作任務日益加重。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越來越多的罪犯將轉入基層社區接受矯正。全面推行社區矯正工作,能夠有效促進社區服刑人員順利回歸和融入社會,對于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在推行社區矯正工作中,無法按照要求接收社區服刑人員,無法對其進行日常管理,極有可能造成這部分人員的失管、失控,形成新的不穩定因素。
三、工作建議
1.增加專門機構,加強人力配備和業務培訓。為進一步提升我區司法管理水平,加強社區矯正工作,根據司法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的意見(司發通〔2014〕71號),建議新建一個司法所,負責街道辦事處、慶北辦事處和社區管理辦公室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針對我區社區矯正工作的實際,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在崗學與脫產學相結合、自學與組織培訓相結合等形式,下大苦功加強現職人員的業務學習,花大氣力提高現職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其盡快地進入角色、適應工作。
2.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壯大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社區矯正把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放在社會上監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是其顯著特征。社區矯正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參與。要積極通過多種宣傳途徑,加大對社區矯正工作的正面宣傳,不斷擴大社區矯正的社會影響面,增強社會影響力,使全社會都能夠正確認識、理解、支持和協助社區矯正工作,大力營造社區矯正的良好氛圍。要廣泛吸收符合社區矯正志愿者條件的社會人士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如選派社區矯正工作經驗豐富的監獄、勞教所干警,精通法律的法學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門聘請離退休干部、心理咨詢師、大學生志愿者、社區居委會成員、高校教師、學生和矯正對象的近親屬及所在單位的人員等優秀人才加入社區矯正組織等,從而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社區矯正社會工作者、社會志愿者工作隊伍。
篇8
____縣民政局內設綜合科、救災科、基層政權和社會事務科、優撫科、民族宗教科、____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退伍軍人安置辦公室)、____縣老齡工作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五科二室。下設低保辦公室、婚姻登記處、縣殯葬管理所(殯葬稽查大隊)、縣殯儀館(茂山陵園)、縣軍事供應站、縣救助管理站、中心敬老院、金家河敬老院、郭鎮敬老院、徐家坪敬老院、接官亭敬老院、仙臺壩敬老院、黑河壩敬老院、福彩管理發行站14個單位及18個鎮民政辦。考核實行百分制量化記分辦法,總計為100分,其中民政重點工作任務分為十大項,并對項目分值,考核內容的目標一一量化,實行目標任務及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月匯報和季通報評比制度。年初,縣政府與各鎮簽定全縣民政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縣民政局又分別與各科室、下屬單位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增強剛性約束,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鎮民政辦工作考核,由縣民政局負責日常考評考核,年終由縣考核辦統一組織,按照量化考核指標規定,并結合民政局提供的日常考核結果,采取聽匯報、查資料等方式,對各鎮進行量化打分,綜合評定,經縣考核領導小組會議評定后,納入縣委、縣政府與各鎮簽訂的目標責任書一并兌現。
1、高度重視,不斷深化對考評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該局把強化目標責任考核,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實現民政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民政系統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意義,深刻理解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政府的重大決策上,切實把目標責任考核擺在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抓出實際成果。與民政工作實際結合起來,思考落實考評工作的新對策、新思路,用新的標尺考核干部實績,衡量工作成果,引領工作方向,謀劃工作,促進工作。
2、健全制度體系,不斷增強考評工作的規范性
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紀檢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下屬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目標責任考核領導小組,各下屬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切實加強對考核工作的組織領導。堅持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做到年初有安排,年末有總結,全年有督查,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逐月細化工作任務及完成時限。即有時限要求,又有質量要求,按時完成的記滿分,延期完成的扣分。重點工作必須按質量要求完成,未達到質量標準的,即使返工照樣扣分,考核側重比綜合、協調、服務三個方面入手,對被考核單位目標任務完成出色受到上級表彰獎勵時,在100分制考核分值之上予以加分,反之予以扣分,使“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堅持“思想、組織、措施、效果”四落實,每月定期上報主要工作進展情況。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指導,研究制定了《____縣民政局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暫行辦法》、《____縣民政局爭先創優獎勵辦法》、《____縣民政局信息宣傳考核獎勵辦法》等公平合理,科學規范,運轉高效的考核性文件,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崗位責任,通過細化分解,全面落實任務到人,做到責任到崗。不僅考核共性目標,而且考核個性目標,同時與把干部作風、工作紀律、黨建、黨風廉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計生、聯鎮包扶等共性目標納入考核,實行局領導考核評價、基層民政辦、局機關科室、下屬單位互評的辦法,形成了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切實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堅持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自我考核與組織考核相結合。縣考核辦與縣局考核結合目標考核結果與評優樹模掛鉤、考核結果與干部升降掛鉤。實施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嚴明獎懲,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真正達到表彰激勵先進,督促鞭策后進的目的,形成了奮發有為,爭先創優的工作氛圍。要求干部講政治,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自覺與縣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講學習,認真學習科學理論,明確方向,學習業務知識,成為行家理手,學習各方面的知識,跟上時代步伐。堅持“以人為本,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出成果、出人才”,努力營造鼓勵人干事業、支持人干成事業,幫助人干好事業的環境。
1、鎮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任務繁重
鎮民政工作力量薄弱與民政工作多元、管理范圍廣、工作強度大、任務異常繁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2、考核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1、切實加強領導。黨的十召開后,給新時期的民政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提出了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民政工作職責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作用更加突出。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把它列入主要議事日程,作為
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使民政工作真正成為政府“親民、愛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鎮主要領導對民政工作負總責,主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各鎮為責任考核單位負責對縣局下達的目標任務逐項分類落實,實行量化考核,逐級分解,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任務到崗,責任到人。2、豐富目標管理內涵。推行目標責任考核,是完善民政工作體制與機制的需要,核心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以民政對象服務,競爭理念,契約理念,績效評估,核心是落實。堅決實行達標管理,中途抓推進,年終“結硬賬”。一個單項目標構成一個確定值,單項工作不合格就意味著對整個目標的否定,這就要求民政系統干部職工必須注意每一個工作環節和其中的每一個細節,真正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形成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要保護好、調動好、發揮好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強調目標責任考核的結果管理,把工作成果作為評價干部的客觀性標準,擺在突出位置,引入末位淘汰制、末位懲戒制,嚴格獎懲制度。一個干部的績效怎么樣,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他完成目標任務的情況。目標責任量化考核為干部職工施展才華提供了舞臺,也為其衡量自身價值提供了尺度。考核標準的客觀和透明,避免了干部評價中領導者的個人偏好,有利于加強干部工作的群眾監督,在干部隊伍中形成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奮發有為的良好氛圍。目標責任考核一旦確定,就是立下軍令狀;完成目標的時限,就是日常工作的日程表。每個干部職工的崗位職責、工作目標,完成時限清晰明了,成為改進工作,以機制推動工作的新機制。目標是崗,崗位是點,通過目標的細化分解,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有利于發掘干部職工的工作潛力,確保民政管理理念的實現。目標責任考核中,要緊扣發展這個主題,強調落實重大項目,重點目標和解決關鍵性難點,將社會救助體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事務、社會福利,老齡等工作作為重點,把相應的目標分解到單位、科室、個人,使加快發展成為每個崗位的責任和每個干部的責任,在全系統形成聚精會神解民困,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這種新機制有利于培養干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激發他們內在的活力和創造力,又有利于民政領導干部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擺脫出來,集中精力謀大局、抓大事。民政工作必須堅持“人本”理念,以“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為核心,將目標責任考核的著力點放在推進改革發展上,落腳點放在構建和諧社會,放在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上,放在為全縣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民政為國政,民政工作就是要察民情、解民難、釋民意,用民政人的孺子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加快發展,提升民政綜合實力,打造“強勢民政”,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3、突出考核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一,牽記“三個觀點”。一是用“為民服務”的觀點衡量工作績效。就是衡量民政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是否忠實踐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工作宗旨;二是用全面的觀點衡量工作績效。即要看當前發展現狀,又要看發展的持續性;即要看工作完成的總量,又要看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即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即要看主觀努力,又要看客觀條件,做到更加全面準確的考評績效;三是用成本的觀點衡量工作績效。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是否在績效實現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各方面成本,達到低成本、高績效,實現效率最大化。依據民政政策法規和崗位職責,體現科學合理性,在制定考核文件,必須遵循民政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具備法律效力的文件,把干部職工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工作效率、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方面的要求設置進考核目標,目標值的確定要做到切合實際,防止高不可攀和唾手可得;二要量化評估要素或評估指標。實事求是地分出優劣好壞的不同檔次,以及各指標間的相互關系和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輕重比例,對本年有任務指標,能量化考評的工作要堅持做到量化;對那些確實難以量化的目標,在完成時限上要提出明確要求;對沒有具體指標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也要盡量量化,難以量化的,則采取群眾民主測評,群眾滿意度等方式,把抽象的變為具體的。
4、突出考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
民政工作責任考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具有具體性、多樣性和層次性的特點,必須完善考核操作體系,規范考核辦法,堅持用辯證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考核民政工作及其干部隊伍。1、必須遵循“三個結合”。一是做到“靜態考核”與“動態考核”相結合,突出“動態考核”。“靜態考核”就是在年底一次性考核,給民政工作打出的全年總體印象分,比較籠統,而“動態考核”則重點對各民政辦、各下屬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具體的全過程跟蹤,把考核提前到過程中進行。根據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項工作干得怎么樣和取得的效果如何,逐項考核并計算出所作的“數量分”、“質量分”、“效果分”;二、做到“定期考核”與“隨機考核”相結合,使考核工作制度化。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實地觀察、個別談話、設立意見箱等形式,對工作實行多層面考核,延伸考核觸角,擴大考核范圍,增強考核實效性;3、做到“組織考核”與“群眾公議”相結合,提高群眾參與度。民政工作直接面對群眾,績效大小、真偽、優劣,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因此考核各民政辦、下屬單位工作績效時,要建立群眾路線,請群眾當裁判,進一步發揚民主,提高考核的“民主含量,改變“官考官”的格局。讓更多的群眾當“考評官”,最大限度地擴大群眾對各單位工作績效考核的知情權、評價權、監督權;三、必須做到“七個健全”。一是建立健全考核工作領導小組。由民政局牽頭,邀請組織、人勞、計劃、財政、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組成,負責指導開展考核工作,并具體參與;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日常臺帳。作為年度考核的基礎和有益補充,因此平時就必須全面地廣泛地收集各民政辦、下屬單位工作績效有關的素材;三是建立季度實績申報和分析制度。采取記載重大工作事項的方式,每季度要如實填寫申請表,經分管領導審核意見并存檔,做到考之有證,核之有據。每季度定期召開績效分析會,把考核的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四要通過收集省、市級新聞媒體及有關部門的信息和反映,了解各單位工作績效,為年終考核奠定基礎;五要建立行風監督日常抽查制度。不定期到各單位進行暗訪,了解各單位日常運轉的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作為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六是建立健全考核工作程序。1、單位負責人述職;2、組織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對各單位工作績效進行民主測評和評議;3、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交談了解情況,獲取客觀
公正的績效信息,為考核工作績效提供依據;開展實地調查,對納入各單位的考核各項指標,對組織比較系統的調查,認真做好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數據的采集、審核、核實工作,防止弄虛作假。七是建立健全考核績效結果的審定機制。1、建立各單位績效公示制度。將各單位績效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和完成結果等方面情況以書面形式逐一列出,在公開欄中進行公示,擴大考核的民主性;2、要建立通過公開評議、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組織群眾對各單位的績效評議,測定績效的“含金量”;3、建立績效審核把關制度。對于一些主要數據,邀請財政、審計、監察職能部門進行審核,即防止隱瞞不報、留有余地,又剔除虛報浮夸、蓄意注水的現象,增強考核的權威性和可靠性;4、實行考核領導小組定績制。小組成員結合考核情況,對各單位發表考核意見,形成考核結果的正式材料。5、突出考核的導向性和激勵性。
篇9
調研報告范文3000字(1)
xxxx共建立各類安置幫教工作組織937個,形成、縣(、區)、鎮(街)、村(居)四級幫教網絡。今年上半年,全接收刑滿釋放人員1060人,無人員重新違法犯罪。但當前安置幫教工作也遇到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有關的安置幫教政策散落在各相關法律法規中,缺乏統一表述及強制性規范,使得安置幫教制度自建立之初就是一項軟性制度,沒有國家法律強制力的保證,我沒有建立落實到各個部門的細則,有關政策成了虛文。
二、缺乏職能部門配合。安置幫教工作涉及思想教育、就業安置、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甚至包括解決刑滿釋放人員的宅基地、住房問題、家庭問題等,而司法行政部門的職能比較單一,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協調眾多的部門和單位,有些部門過分強調自己的困難,不能積極配合和支持,齊抓共管的意識不強,造成司法行政部門唱獨角戲的尷尬局面。
三、銜接管理難。刑滿釋放人員的銜接管理包括監獄與司法行政部門、鎮(街)司法所、派出所、原籍鎮(街道)村委等多個環節的銜接,必須做到環環相扣,方能確保刑滿釋放人員接受安置幫教。但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部分監所不能及時、準確寄送《釋放通知書》,造成后續銜接被動,加上刑滿釋放人員外出務工、經商增多,以及舊城改造、人戶分離現象嚴重等原因,銜接管理方面存在難度,難以避免脫管、漏管現象的發生。
四、制度流于形式。安置幫教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即報到、建檔立卡、落實幫教、談話隨訪、鑒定評議、報批撤管、解除幫教、重新犯罪登記等,但現實中,這一套完整的制度設置往往流于形式。根據對幾個鄉鎮的抽查結果表明,雖然各項制度都能做到上墻公示,但對刑滿釋放人員的走訪、談話、幫教記錄大多不全,絕大多數是敷衍了事,有依程序進行評估考察的臺帳記錄則更少,刑滿釋放人員表現的好壞,基層幫教小組也很少有說得清的。
五、安置難度大。隨著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個體私營經濟蓬勃興起,刑滿釋放人員就業安置大多鼓勵以自謀職業為主要手段,從而出現兩個極端,一方面,有家庭條件的歸正人員回歸后從事個私經營成為首選的就業途徑;另一方面,家庭條件困難的刑滿釋放人員沒有就業出路,傳統計劃經濟時期的的指令性安置又難以發揮作用,使得這一部分人員安置困難。
六、缺乏系統化信息管理。雖然刑釋解教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啟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但基層的摸排和各監所轉到司法部門的人頭數相比出入較大,各項數據難以準確統計。
調研報告范文3000字(2)
為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我省農民工就業、農民工資性收入、農民工融入城鎮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省委農工委聯合省人社廳組成調研組,分赴xxxx、xxxx、xxxx3市6個縣(市、區)實地調研,深入農村,走訪企業,與農民工、企業負責人和基層干部廣泛交流座談。同時,安排仁壽等16個勞務輸出大縣也同步開展調研。通過實地調研和材料匯總、部門會商和數據分析相結合,對農民工回流、就近就地就業、回鄉創業和市民化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民工在xxxx地位舉足輕重
xxxx農業人口多,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歷來都是勞務輸出大省,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保持在2000萬人以上,占農村勞動力的50%以上,對促進我省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農民工轉移就業、大眾創業、技能培訓的支持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省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478.9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339.7萬人、省外輸出1136.2萬人、外派勞務3萬人。全省實現勞務收入3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省農村人口人均工資性收入達5503.1元,比上年增加500元。今年一季度,全省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289.8萬人,同比增長0.2%,其中,省內轉移1211.6萬人,同比增長2.9%;省外輸出1076.6萬人,同比下降2.7 %;外派勞務1.6萬人,與去年同期持平。實現勞務收入930.5億元,同比增長9.8 %;全省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431.5元,同比增長141.7元。
二、新形勢下農民工就業呈現出新特點
(一)農民工數量外出略減、返鄉略增。由于受經濟下行影響,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部分企業倒閉停產、工資下降等,對我省外出務工造成一定影響,致使農民工返鄉時間提前、返鄉人數增加。春節期間,全省返鄉農民工有1753萬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的70%,與2015年同期相比,數量上有所增加,同比增長3%。春節后,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我省就地就近就業、返鄉創業政策支持,全省農民工外出務工數量略有下降,回鄉就地就近就業和創業將逐步呈現增長的趨勢。截止2016年3月底,全省轉移和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中,省外輸出1076.6萬人,同比下降2.7 %。
(二)農民工就業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分析一季度各方面的情況:一是從就業區域看,省內和省外轉移就業平分秋色。省內轉移占52.9%,同比增長3.3%,主要分布在成都經濟區、川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省外轉移占47.1%,同比下降2.7%,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西藏、新疆地區。二是從組織方式看,從自主分散逐步向集中統一轉變。政府組織轉移占0.5%,同比增長0.09%;自發轉移占74.98%,同比下降3%;民間勞務輸出明顯增加,勞務輸出組織機構的信任度在勞動者心中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從行業分布看,由建筑業、制造業等傳統產業,逐漸轉移到電子商務、物流快遞、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家庭服務等新業態。建筑業占21.98%,同比下降1.5%;制造業占43.94%,同比下降2.3%;電子商務、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14.05%,同比增長3%。四是從年齡結構看,逐漸實現年輕化。我省xxxx市20歲以下農民工占5.94%,21-30歲占26.14%,31-40歲占24.01%,41-50歲的占35.61%、增長4%,51歲以上占8.3%。五是從文化程度看,擁有一技之長的逐漸增多。小學學歷占16.3%,初中學歷占71.09%,高中學歷占10.12%,大專及以上學歷占1.97%。同時,通過參加培訓后再就業占比逐年提高,農民工從打工謀生型向體面就業型轉變、從體力勞動型向技能操作型轉變加快。
(三)農民工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從廣安市6縣(區)統計情況看,2015年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600元左右,同比增長10.8%,其中月均收入1500元及以下的占6.7%;1501~2000元的占12.6%;2001~2500元的占15.5%;2501~3000元的占14.5%;3001~3500元的占20.7%,3500元以上的占30%。月均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農民工占到了80.7%,比上年增加了9.6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逐年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同時,加大農民工欠薪治理工作,保障其合法權益。在全國率先構建由主管部門欠薪處理責任制、總(專)包企業工資支付責任制和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制組成的欠薪治理體系,實行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一地舉報投訴,區域聯動受理,涉案1000元以上的掛牌督辦、追蹤到底。建立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應急周轉金制度和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完善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優先受理、優先開庭、及時裁決、快速結案。2015年,我省未發生一起農民工欠薪群體性上訪事件。
(四)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數量有所增加。省上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xxxx省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2015~2017年)》等政策,省級財政安排1.7億元用于返鄉農民工創業風險補助,大力扶持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歸雁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同時,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培訓等方式,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一季度省級財政安排2000萬元,用于返鄉農民工初創培訓、創業輔導和創業技能提升補貼。據統計,2015年全省返鄉創業人數約8萬余人,同比增長10%;創業農民工人數5萬余人,同比增長12%;回鄉創業企業7000余家,同比增長20%,帶動新增就業人員40余萬人。返鄉農民工就業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領域;返鄉農民工創業主要集中在種養殖、餐飲住宿服務、家政服務、批發零售等領域,逐步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鄉創業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一季度,全省返鄉創業就業人數達3萬余人,同比增長2.3%。
(五)城鎮企業用工需求出現結構性變化。主要是技工需求增加,用工成本上升。對xxxx市200戶企業調查問卷分析,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結構性變化,傳統制造業、機械、鹽化工等企業,除補充少數技術性崗位外,招工量較小;新興產業和轉型升級的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從節后企業用工需求來看,技能型勞動力需求占用工總數的26.51%,同比增長8.12%;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等對勞動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時間較長、工資待遇不高的企業,出現了大量的用工缺口。與此同時,企業用工成本在不斷攀升,據了解,我省城鎮企業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0%左右,個別企業達到20%,特別是五險一金比例高、融資成本高。
(六)廣大農民工對市民化持謹慎態度。從我省2015年情況看,進城務工人員在市民化意愿方面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半數以上進城務工人員不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不想再回農村的比例僅為14.8%,有53.8%的明確表示不愿轉戶口,目前只是暫時待在城里,還有31.4%的持觀望態度,視形勢的發展變化而定。 二是省內中等城市是進城務工人員落戶城鎮的首選地 。在被問及如果落戶城市,您會首先選擇落戶的城市是哪里,82.4%的受訪者選擇大中城市市區,列首位的是省內地級中等城市市區,占比達55.7%,其次為成都市區,占22.7%,選擇省外大中城市市區的占4%,而愿意落戶省內縣(市、區)的只有14.9%,反映出進城務工人員看好省內大中城市。 三是進城務工人員對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存在較大分歧。調查顯示,在被問及如果轉為城鎮人口,您是否愿意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同等價值的城市產權住房,受訪者態度不一,分歧明顯,愿意者、不愿意者和猶豫難定者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不愿意者占比略高,達35.3%,在愿意者中還有32.2%的或愿用宅基地或愿用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總體看,受訪者對用農村宅基地或土地承包權換取城市住房態度較為保守謹慎。四是半數以上進城務工人員愿將農村醫、社保轉換為城鎮醫、社保。調查顯示,有52.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將農村醫保、社保轉換為城鎮醫保、社保,分別比不愿意者、猶豫難定者的占比高了31.5個和26.3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城鄉戶口差別不大、不愿放棄土地承包權以及農村土地有較大增值潛力,是影響進城務工人員不愿落戶城鎮的四大主要因素。二是收入低、房價高、就業不穩定,是影響進城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礙。三是住房、養老、子女義務教育三大難題,是進城務工人員的主要訴求。
對此,我省各地作了一些探索:一是在戶籍管理上,除成都市外,已經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放開農轉城限制,適當放寬農村遷移限制,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綠色通道。二是在創業就業上,在項目立項、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創業扶持和創業服務等方面對農民工就業創業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就業援助、自主創業扶持和職業培訓政策,幫助其在城鎮穩定創業就業。三是在住房保障上,建立了租購并舉體系,堅持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供給,支持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購買自有住房,并給予財政補貼,同時,拿出部分保障性住房定向分配給進城農民工。四是在社會保險上,暢通城鄉養老保險渠道,實施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和接續,將符合條件的進城農民工全部納入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范圍。五是在平等就醫上,穩步提高政府補助標準,同步提高個人籌資水平,大力實施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城鄉居民均可平等享受省內任意醫療設施設備,全部納入統一衛生防疫體系。六是在子女就學上,統籌保障隨遷子女就學權利,把常住人口,包括隨遷子女納入到區域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保證所有進城農民工子女在居住地就近就學。七是在社會救助上,進城農民工出現生活等困難的,按照規定提供社會救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臨時救助和城市醫療救助。八是在農村權益上,固化農村權益,把農民的承包地、林地、農房等資源,變為可出租、抵押、變現的資本,成為農民工在城市生活、購房等方面的資金來源,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個別市州還在支持農民帶地進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三、存在問題及幾點對策建議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民工工資由大幅增長進入穩步增長階段,增幅有所放緩;部分建筑業、制造業和產能過剩行業持續低迷,企業新增用工缺口開始收窄;農民務工工資水平在經過前幾年快速提高后,已處于較高水平,農民工工資水平增幅趨緩;加之我省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比例總體偏低,技能水平不高的問題較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工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更高水平增收。此外,受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齡化的影響,可轉移勞動力人數將迎來拐點;尚未轉移的勞動力,大多年齡偏大或學歷偏低,轉移的難度較大。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意見:
一是強化政府責任落實。目前,我國有近3億農民工,分布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對于如此龐大人群的管理和服務,各級政府還處于真空地帶,尤其是在解決農民工訴求方面,存在著踢皮球和相互推諉現象。建議具體明確一個綜合協調部門為農民工的主管部門,牽頭成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部門職責,理順各級關系,聯合作戰,形成合力,系統解決農民工就業創業和市民化問題。
二是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推動農村產村七權確權登記頒證,建立健全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完善產權權能,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償退出等改革措施落地,從法律層面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讓農民工帶著權益進城,留得下、能生活。盡快明確土地承包經營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政策,對第三輪土地承包期限給予明確,一方面有利于防止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結束后產生新問題、新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集體和農民盡早作出選擇。
三是加強對農民工技能培訓。加大政府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經費投入,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群體開展精準培訓,著力培育一技之長,扶持就業創業。對于農民工技能培訓,要強化行業協會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充分發揮用工企業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度,以生產帶培訓、老手帶新手,實現就學即就業,避免學用脫節和第二次培訓。對于農民工創業培訓,要從國家層面制定職業農民培養綜合計劃,實施職業培養戰略,提出培養職業農民的戰略性任務、階段性目標和具體舉措,重點培訓一批種養殖大戶和經營能手。
篇10
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眼大局,推進重點領域價格改革
(一)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落實電價優惠政策。貫徹落實省市電網輸配電價政策,落實對電網企業輸配電收入、成本直接監管的工作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要求,落實一般工商業電價每度下調4.28分。繼續幫扶符合條件的農業種植養殖企業申報執行電價優惠政策,降低用電和用工成本。繼續幫扶困難企業申報變壓器增加報停次數,降低基本電費支出。(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二)推進交通運價改革。省新修訂的《省汽車運價管理細則》將要出臺,認真貫徹落實,擴大道路客運價格浮動幅度。逐步推進實行城鄉客運一體化、農村客運汽車公交化。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完善停車收費政策,放開社會資本全額投資新建停車設施收費;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停車設施,由投資者按照雙方協議確定收費標準;具有自然壟斷經營和公益性特征,納入政府定價的停車設施,實行差別化收費政策。鼓勵各類停車設施對新能源汽車服務收費給予優惠。建立健全出租汽車運價動態調整機制以及運價與燃料價格聯動辦法。(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三)推進資源環保價格改革。落實污水處理費政策,今年底前要確保污水處理費調整到位,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費未開征的,要開征。制定再生水價格指導意見,鼓勵洗車、市政環衛、城市綠化用水等使用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落實天然氣價格改革政策,做好主管網聯通后,天然氣銷售價格制定工作,積極上報市管理的保障房天然氣工程配套建設入戶建安費申請材料。加快居民用電“一戶一表”改造實施進度。(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四)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貫徹落實省市有關醫療服務價格政策,探索開展按病種、按服務單元定價工作。降低虛高醫用耗材價格。適時開展城市公立醫院醫療價格改革評估工作,強化價格、醫保、醫療等政策銜接,完善分級診療收費政策。(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五)推進旅游服務業價格改革。按照有利于促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有利于激發旅游消費潛力的原則,根據市委、市政府“旅游提速年”工作要求,做好旅游服務價格工作,分類推進旅游景區門票及相關服務價格改革,區分不同類型景區、游覽服務特點,實行不同價格管理形式。加快理順旅游景點門票價格。建立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門票價格水平懲戒聯動機制。(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六)推進教育收費、養老服務價格改革。根據省局要求,放開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非學歷教育收費標準,逐步放開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學歷教育收費標準。落實省局將要修訂出臺的《省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落實市有關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政策。落實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對符合條件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免除學費政策。
放開民間資本興辦的養老機構服務價格;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依法對“三無”老人免費,放開除床位費、護理費有以外的服務價格;以公建設民營方式運行的養老機構,服務價格由運營方依據委托協議等合理確定。(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七)推進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改革。落實省局將要出臺的《省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辦法》,推進中介服務收費市場化,嚴禁借助行政權力壟斷經營、強制服務、強行收費。貫徹落實省市編制公布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全面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二、全面落實收費清單制度,強化監管措施
(八)做好涉企收費清單動態調整和公示工作。毫不放松地抓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落實工作,根據省市有關價格政策變動情況,及時對我市涉企收費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并及時予以公布,落實小微企業收費減免優惠政策,積極發揮價格職能作用,切實為我市企業清費減負服務,為全市經濟發展服務。(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
(九)組織涉企收費清單執行情況回頭看。根據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開展企業負擔調研工作,對部分涉企收費重點單位開展涉企收費檢查回頭看工作。重點查處超越清單范圍收費、將取消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繼續收取、將相關事務交由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其他機構繼續收取費用等違法行為。(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三、推進價格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
(十)做好平時及重大節假日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強對生活必需品價格、農班車、客運服務價格、旅游市場價格和具有地方特色產品、餐飲價格的監管,密切關注電子商務、網絡購物、快遞等新興生產生活業價格動態,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突出重點時段,特別是春節、國慶等重要節假日和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敏感時段的市場監管,采取提醒、告誡、警示等方式宣傳價格政策,對易發高發的不規范價格行為依法進行提醒告誡。(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十一)建立《價格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對突發事件及可能涉及到的舉報,增強及時處理事件的敏銳性和敏感性,及時匯報,及時處理,妥善化解矛盾,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價格權益。(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十二)積極推進價格誠信建設。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價格監管職能,嘗試建立價格誠信數據庫和價格失信“黑名單”制度,通過培訓、教育、約談、提醒告誡等形式宣傳價格法律法規政策,督促經營者合法經營,引導經營者價格自律,增強誠信守法意識。開展“明碼標價示范街和價格誠信單位”創建活動,積極宣傳價格誠信正面典型,對價格失信行為進行公開曝光。(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十三)組織醫療收費、教育收費、旅游市場、商業銀行收費、電信行業交費等專項價格檢查整治工作。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求,以規范明碼標價,推進價格誠信為抓手,結合市局統一部署,組織協調好醫院、學校、旅游、銀行、電信、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價格秩序整治工作。(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十四)高度重視12358價格監管平臺的應用和運行維護工作。在人力財力方面充分保障,做到硬件齊全,軟件到位,運行平穩,熟練掌握,記錄完整,程序規范,任務到崗,責任到人。認真落實《12358價格舉報管理信息系統工作規則》,全面落實痕跡化管理,及時處理價格舉報,發揮價格輿情監管和預警功能。(責任科室:價格監督檢查分局)
四、加強價格監測,改進優化價格調控和服務
(十五)加強市場價格動態分析和調研工作,認真做好市縣聯動數據采集上報工作,強化價格公共服務
加強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價格問題的調查研究,圍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關心的熱點價格,及時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
為加強價格監測工作上下聯動,及時、準確地傳遞價格監測信息,實現價格監測數據信息共享,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繼續做好市價格監測市縣聯動機制數據采集上報工作,做到數據采集及時、準確。
繼續優化“價比三價”品牌,拓展信息的平臺、范圍、頻次;2016年在新開的大潤發超市、蘇果超市、華泰超市、臺客隆超市開展“價比三家”活動,堅持每月第二個周五在市政府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公布其價格,發揮好價格信息對市場預期的引導作用。(責任科室:價格監測科)
(十六)進一步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和應急工作
密切關注生豬、糧食、食用油、蔬菜等重要農產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情況,及時采取應急應對措施。重點加強對民生、基礎產品和生產資料價格的應急監測,既要監測價格上漲情況,也要關注價格下跌的影響。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應急監測數據和信息上報質量。確定專人負責市場調查監測巡視,隨時掌握市場變化情況,一旦發生價格異常波動,迅速啟動應急監測預案。繼續抓好傾向性、苗頭性等情況的搜集報告工作,加強監測值班,確保突發性價格事件反映及時、上報準確。(責任科室:價格監測科)
(十七)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落實并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用水、電、氣等兜底性的價格減免補貼政策,做好民生價格改革政策對低收入群體的風險評估和配套措施的制定,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責任科室:綜合業務科、價格監測科)
五、夯實基礎,推進成本監審和價格認證工作
(十八)充分發揮農本調查和成本監審的作用。按要求開展農產品成本調查,及時主要農產品成本收益,引導種養殖意向。2016年,進一步優化和擴大農本調查點,加強對農調戶的培訓工作,擬開展農調戶集中培訓兩次,努力提高基礎數據質量,力保農本工作在全省的先進地位。認真貫徹新修訂的《省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目錄》,進一步規范落實定價行為準則,切實做到目錄之內的調定價項目,未經監審不得調定價,強化成本監審工作在公共事業、壟斷行為價格監管中的前置約束作用。認真做好階梯水價、天然氣價格等重要成本監審工作,加強旅游景點門票價格的成本監審工作及其他行業的價格成本監審工作,擬嘗試聘請會計、審計等第三方專業機構為成本監審提供專業服務,幫助厘清被監審單位的財務項目和指標,進一步提升監審工作水平和質量。(責任科室:成本監審科)
(十九)拓展價格認證工作領域。認真落實《省價格爭議調解處理辦法》,主動介入調解各種市場價格爭議,轉型部分價格認證服務方法,努力發揮價格部門在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作用。進一步介入和推進國有資產價格處置認證工作,擬協調稅務部門,嘗試常態化開展涉稅價格認定工作。加強與司法、行政、紀檢等部門的協調配合、鞏固涉案財產價格鑒定的工作成效與地位。(責任科室:價格認證中心)
六、著眼隊伍,抓好黨建和業務建設
(二十)加強作風建設。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系列講話精神,開展好“學經典、講經典、考經典”活動,進一步加強干部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提振精神狀態、激發干事熱情,以作風建設促進能力建設,努力把價格部門打造成“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范部門。(責任科室:各科室)
(二十一)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清單,健全責任分解、責任檢查、責任倒查機制;加強日常巡查和對重點工作環節的跟蹤監督;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深入學習貫徹《準則》和《條例》,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市委“三十條規定”及其它規定。(責任科室: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