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案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6 17:1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個案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調查課題:我們身邊的低碳生活現狀調查
二、調查分工:根據本次調查的課題,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對五名學生進行如下分工
侯賽茵:負責調查資料的搜集和課題的總體策劃;
蘇浩男和魏鑫羽:負責發放問卷和入戶調查;
王晨曦和劉凌澤:負責調查問卷的整理和解決方案搜集和整理;
三、調查宗旨:科學認真,實事求是,積極倡導低碳生活
四、調查內容:
1.什么是碳拍量?
大家都知道,現在低碳生活成為一種時尚生活.那什么是低碳生活,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呢?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個概念,那就是碳排放量.了解了碳排放量的危害,就理解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并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多數科學家和政府承認溫室氣體已經并將繼續為地球和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控制碳排放”對于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有實際意義的.
2.碳排放與我們生活的聯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直都在排放著二氧化碳,比如我們坐汽車要耗費燃油,燃油燃燒就產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氣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們每天要看電視用電腦,這些家電都耗費電能,電能的生產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過節約能源,節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調,少用暖氣,少開車,少坐飛機等等,都是屬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3.如何進行碳排量計算
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是可以計算的.如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電度數×0.785.根據這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器還可以算出市民開車、乘坐飛機、吃一個漢堡等到底能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從而計算出碳排放量
4.調查問卷的發放
由調查小組設計好問卷,問卷涉及到我們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玩,這些方面我們都采取了哪些方式,與三年前比,我們的增長了還是下降了.然后被這些問卷在錦州市范圍內發放,送到住戶里,然后定期收回,進行統計分析.
五、調查分析:我們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
我們共發放了100張問卷,收回100張,有效問卷98張.根據這些問卷調查問題分析如下:
1.錦州家庭汽車使用量比三年前增加了30%,這也就是說,就出行汽車消費,比三年前的碳排量增加了30%.但是由于汽車還不是錦州家庭出行的主要工具,所以次指標增長幅度很大,但總量很小.
2.家電的更新換代較多,節能型家電逐漸被市民認同,所以家電的電耗費量增長只有3%.
3.錦州人吃穿的消費增長量逐漸下落,吃的逐漸趨于綠色,早市、夜市紅火,所以按碳排量計算器的計算,吃穿的碳排量增長幅度只有1%.
篇2
2016課題調研報告范文一: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我校學生主要來源于縣城學校及其周邊農村的學校,城區學生與鄉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多方面都有明顯區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使每一位學生樂學、善學、會學,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歡樂。防止出現優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厭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我們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兼顧學生個體差異,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分別到達其思維最近發展區,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探索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幫助教師掌握專業發展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1)對初中住校生和走讀生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差異,對數學學習能力影響進行現狀調查、成因分析和優化分層教學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數學與個體差異的有效結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之間的差異互補來促進合作學習數學的有效開展。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研究本課題旨在引導教師注重學生差異、合理利用差異,探尋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創造出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將此實踐經驗推廣到學校
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和學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1、研究的準備階段。
時間安排:20**、420**、8
(1)設計課題方案、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查閱大量文獻,掌握國內外關于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習數學影響的研究概況,確定研究課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設計了課題研究方案,修訂、論證研究方案,集中討論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使課題研究具有明確的目標。(2)進行課題組建設,使課題研究處于科學、規范的組織管理之中。把課題組成員分為三個小組。明確課題組成員的職責和分工。制定課題組階段性計劃。完善課題研究制度和組織紀律,包括理論學習制度、培訓制度、研究制度和檔案資料管理制度。(3)進行預備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修改、完善調查問卷,進一步明確研究的思路和目標。
2、研究的實施階段。
時間安排:20**、920**、6
(1)設計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能力的調查問卷。三個小組分頭在實驗班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大量真實的第一手資料。(2)組織課題組成員對問卷調查資料進行認真統計,著眼差異,進行現狀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詳細的分析報告。依據分析報告,確定實驗班學生的分組情況。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群體,每組6人,每類學生兩名。分組都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3)采用行動研究法,一方面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自己研究的具體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撰寫專題論文、積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過公開課、研討課、教學經驗交流、開展同課異構教學設計競賽與觀摩等活動,發現問題,調整實驗計劃。
3、成果形成階段。
時間安排:20**、720**
(1)整理實驗數據和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價。(2)整理優秀教學設計、課例、案例系列,做好實驗的教科研論文成果匯編。(3)完成實驗研究報告。(4)召開課題展示會,展示匯報實驗成果。(5)完成課題研究報告,為課題鑒定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課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整體取樣的方法,選取七年級11、12、13、14、15、16班,八年級9、10、13班、14班,九年級5、6班,作為研究對象,同年級其它班為對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準備階段:主要采用觀察、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通過觀察、問卷調查進一步確定研究對象。結合查閱文獻資料,確定研究的內容,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2)研究實施階段: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即把我組數學教師的每一節課堂教學,都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一個環節,在實際行動中摸索經驗。對每個階段,各個個案數據進行收集,將差異情況和解決策略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比較,形成檔案式資料。使教學的過程同時成為
研究的過程。并通過多個代表性個案的不斷探討、總結,形成一定的理論。(3)研究總結階段:主要采用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積極對自己的研究活動過程加以回顧、反省、總結。
五、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課題組經過認真調研、統計和分析,撰寫《初中住校生和走讀生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差異對數學學習能力影響的現狀與分析》、《探求初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個體差異的有效結合形式》、《分層教學與學生個體差異的有效結合》等調查報告和論文,幫助數學教師和教育管理部門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讀生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差異對數學學習能力影響的現狀,以作為教師教學和教育管理的參考。2、通過本課題研究,課題組通過個案跟蹤和個別指導等方式拉近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不同類型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幫助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差異、合理利用差異,探尋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加速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2016課題調研報告范文二:
本學期,有四個課題要結題,分別是朱春燕《小學數學開放性問題設計的研究》,肖烈《小學高段學生日記競賽的實踐研究》,齊麗琴《小學生語文閱讀習慣培養的研究》,陸立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良好習慣的培養》。現將課題報告發到博客,望幾位教師抓緊撰寫,及時上交,爭取獲獎。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良好習慣的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課外閱讀都作了明確的要求。如對3~4年級的要求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的要求有: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呂叔湘先生也曾說: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
無論是《課程標準》這樣的法規性文件,還是語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訴我們,課外閱讀不是可有可無的滋補品,而是與課內閱讀同樣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也能看到,語文能力強的小學生,幾乎都從長期的課外閱讀中受過益。所以現在我們的語文老師總是十分重視并鼓勵學生多讀文學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讀物。
但同時我們又發現現在的農村小學生多數不愛課外閱讀,而且在有限的閱讀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諸多不良的習慣。這些現狀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終身閱讀習慣的培養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有必要探尋農村小學生不愛閱讀及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因素和心理基礎,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去,最終使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二、研究目標
探尋農村小學生不愛看課外書及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原因、心理基礎,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最終培養農村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三、研究對象:
農村小學三~六年級的學生。
四、研究內容
1、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在課題實施前對全校區三~六年級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包括:對閱讀意識的調查、對閱讀的材料的調查、對閱讀的目的的調查、對閱讀方法的調查。
2、實施的策略:通過調查和分析,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如激發閱讀動機、指導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六、研究步驟及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9至20**、1)
制定課題方案,對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學習相關理論,并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3至20**、6)
1、根據課題方案,在理論指導下實踐。
2、每個學期召開研討會,匯報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加強調控,不斷改進實施策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課題組人員情況及分工
姓名成員情況分工陸立軍小學高級教師。多年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幾次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組長。負責課題的全面實施,課題方案及研究報告的執筆,并指導和參與課題的實踐。姚清波小學高級教師。多年擔任小學語文教學。曾分別在富陽市、浙江省、全國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負責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并參與課題的實踐。包利芬小學高級教師。擔任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年。曾幾次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參與課題的實踐。華玉蘭小學高級教師。擔任小學語文教學二十余年。曾在富陽市論文比賽中獲獎。成員。參與課題的實踐。
八、成果形式
階段成果:在實施的同時,進行小結和調整,寫出階段性報告和有關論文。
最終成果:結題報告,課題論文。
九、機制保障
1、學校重視。邀請課題研究專家和教學專家做課題顧問,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的課題研究組織。
篇3
一、政治課堂的生態構成分析
初中政治課堂主要由主體性要素和環境性要素兩大塊組成,具體結構如下圖所示。了解課堂生態構成才能更好地進行“三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三自”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一)確定目標,自主規劃
學習目標的確定是自主規劃的前提,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在自主預習之前,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目標。確定的教學目標既要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還要包括合作目標。學習目標的確定可在師生、生生互動協商之下進行。
在七年級政治課《認識自我》單元中,教師可結合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規劃,出示新課規劃表,先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填寫,再由小組長負責收集,組員在組長的領導下共同探討,最后確定填寫內容。課題規劃表如下。
學生在課前(如放假時間),通過閱讀課本、查找資料、小組討論、訪問專家等途徑以書面形式盡力完成課題規劃表。為了全面了解組員的工作成效,可先讓組員自評,再讓組長對他們進行評價,最后指導教師對各個課題研究進行評價、評比。
(二)獨立學習,自主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自主質疑的基礎是學生獨立學習,沒有學生獨立學習做基礎的自主質疑無疑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質疑是學生主動探究的第一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教學《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一課時,讓學生先自主質疑:法律的特征是什么?它賦予我們公民哪些權利?這些權利對我們有什么好處?然后可以出示相關案例,再提問:你認為這個案例中的公民享受了哪些權利?作為小公民,你享受了哪些權利?……這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尋找答案的欲望,既有利于達到教學的目標要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在教學《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一節時,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由他們分析總結班上的“學習標兵”在學習上的好方法和成功經驗,進而剖析自己的不足之處,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做學習的主人。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協作者,因此教師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三)教師導學,自我完善
1.從教師自身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和教師是課堂中的兩個生命體,而且教師的知識、情感結構要優于學生。因此教師自身的表率作用,是最無聲的德育教育,也是最民主的德育教育。利用教師的示范作用來影響、引導、帶動學生,能夠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在教學中要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如下圖所示。
可以這樣說,言傳身教是一種最形象、最具有表現力的直觀教育方式,教師行為就是一本最直接的教材。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之前,應該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堅持不懈地關注自身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的提升,從而更好地適應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
例如在進行“守時誠信”教育時,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從自身行為出發,上課不遲到,下課不拖堂,并且與學生約定好的事情應該做到,不能讓學生覺得教師就是特殊的群體。在進行“尊重他人、用語文明”的教育時,教師應該注意自身的言行,比如不合適的體罰、辱罵等都不應當出現。反過來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老師做到了,你們做到了嗎?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還不夠好的地方,將如何去改進?教師應該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不搞特殊化,從而對學生進行最有力的道德教育。
2.從教學態度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教師采取同樣的態度。教學態度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教師對教學的態度,第二是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初中政治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在課前應該進行認真仔細的備課,尋找貼近實際的案例,從而滲透德育教育。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進行道德知識的講述,更應該從案例中、從生活中、從實際行為中對學生起到道德引導和塑造作用。教師對學生態度方面,應該尊重、愛護學生,用平等、公平的眼光來看待學生。針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趕超其他同學,讓自己熠熠發光。
例如在講述“學會負責”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什么責任。比如作為教師的責任,作為學生的責任,作為子女的責任,作為父母的責任,作為警察的責任等等。向學生提問:不同角色具有不同的責任,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你們有哪些角色呢?扮演這些角色時,你們做到了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沒有做到呢?再如對待學生的態度方面,針對學習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講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學習上哪些方面存在困難。首先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其次讓他們堅定信念,切忌急躁,最后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實質性的幫助。將愛奉獻給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以豐富的知識吸引學生,以良好的素質引導學生,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3.從課堂問題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強化學生反思、加強學生探究,關鍵就在于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
例如在“正確使用網絡”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出相關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案例中的青少年熱衷于網絡游戲,正確嗎?學生回答:不正確。教師:該青少年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學生討論問題,并議論紛紛。接著教師提問: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讓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繼而展開思考和探究,并自己分析出解決方案,結合自身平時的實踐情況進行反思,這樣就可以實現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和教育的目的。
4.從生活實踐滲透德育教育
生活是最佳教材,學生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印象會十分深刻。德育教育先是讓學生有了理論基礎,然后需要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去領悟和反思這些理論,從而驗證理論,強化學生的記憶和行為習慣。
思想政治知識源于生活,以生活情境為教學大背景,然后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努力做一個“好學生”,如下圖所示。
課外生活實踐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中,一方面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強化實踐環節的學習和應用,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真正的知識,走進社會之后能夠獨立面對挑戰,規劃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在初中政治課程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性的研究學習,比如撰寫調查報告、政治小論文等等;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參觀、訪問鄉土民情,勇于積極分享和參與,從而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和集體精神。
例如,在講述“保護我們的家園”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分析家鄉產生環境污染的原因,并且完成調查報告,給出相關的解決對策。組織學生參與植樹活動、義務勞動等,通過學生的雙手美化家園,激發學生對環境的愛護與關注。
總之,初中政治教學應該多利用學科的育人特點,在教學中、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潛在的、形象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規劃、自主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良好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進軍.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6(7).
篇4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528(2016)02-080-04
改革開放后,國內的經濟體制與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國人就業思想觀念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愈發復雜,學生的就業指導也已成為常態。大學生的就業期望也更趨于理性,用人單位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歷與畢業院校,而是更加看重他們的職業素養水平和綜合能力。越來越多的院校認識到,必須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在校期間,既要加緊對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還要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競爭力。
一“、體驗式教學”的來源與特點
體驗式教學的前身是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學者庫伯提出的“體驗式學習圈”。庫伯認為,體驗式學習是體驗、觀察、反思與歸納這四大學習步驟的科學重復。除了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理論,教育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體驗式學習”的理念,還有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和杜威的“做中學”的教育理論。“體驗式教學”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應用于教育領域,一直以來,美、英、法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積極發展和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同期,我國也接觸到了“體驗式教學法”,但我國主要停留在對教育理念的介紹與梳理上。近年來,隨著國內教育的發展,對體驗式教學價值的探討也越來越多,應用于國內教學領域得案例也越來越廣泛。“體驗式教學”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更為突出。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更加在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也更提倡課程的活動由學生負責設計,將他們置于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并引導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營造平等、開放的學習氛圍。二是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體驗式教學”的情境非常靈活,能夠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與個人的特殊需要,能夠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探求每個學生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和途徑。三是教學形式更加靈活。不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體驗式教學”都更為靈活。如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可按照市場中的職場的變化,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使用社會調查、個人信息材料投遞、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等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求職過程,增強學生在求職中的應變能力;四是教學更具實效性。“體驗式教學”可以“體驗”為重點來展開教學活動。對于工科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來說,真實且生動的求職情境,可以使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有效提升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職業素質與綜合能力。
二、當前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現狀與問題
近年來,國家先后出臺文件,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目標、內容等做出了指導性的要求。要求認為,就業指導課應以科學、系統的方式展開,同時,加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針對性,要從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現實情況出發,引入多樣化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促進大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發展。調查顯示,當前國內高校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總體開設情況較為樂觀,講座、報告會等形式的就業指導也很常見,但不少院校在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設計以及師資培養等方面普遍存在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以傳統講授為主,師生互動缺乏就職面試、筆試、材料投遞、個案分析等教學方法的使用;在教學形式上,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學環節設計蒼白、陳舊,簡單、統一,教師基本上照本宣科,側重政策宣講、形勢分析,對就業市場信息變化的掌握不深入且缺少體驗式就業指導,難以兼顧工科學生的專業特點與個性。因此,現有的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大多教學效果不佳,很難滿足教育部對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同時,由于職業認知能力得不到切實的發展,很多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悲觀失望,并因此而輕視這門課程。可見,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迫切需要改革。而合理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就業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的求職能力,切實對學生的求職擇業提供幫助,是高校職業指導課面臨改革的重大課題。
三“、體驗式教學”在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
1.自由辯論式
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初衷就是幫助工科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明確就業定位,引導他們在嚴峻的就業形式下,感知就業的壓力,做好就業的心理與技能準備。就業形式分析是就業指導課的先行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自由辯論的方式,對工科大學生就業形式問題展開分析。辯題可根據就業形勢、行業實情和學生興趣進行設計,如“用人單位是關心工科大學生的學歷,還是能力?”當然,也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辯題,如“當前就業形勢是否有利于工科大學生就業?”等等。不論選擇怎樣的辯題,關鍵在于要能引起學生對就業形勢的重視與思考。辯題選定后,按照辯論賽的模式,將參與課程的學生分為正、反方以及評審團,各自投入辯論準備。在辯論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擔當起主持人的角色,組織、引導辯論有效地進行,盡量讓辯論活動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辯論完成后,作為評審團的學生,應當首先對辯論予以點評,然后,再由教師總結并陳述,一是要對三方學生的表現給予點評,二是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重點分析,以促進學生對就業形勢的深度思考,使之建立起理性的擇業目標,并積極投入就業準備。
2.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求職面試形成直觀的印象。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沒辦法讓學生體驗真實求職的過程,領會求職時的心態與感受,“體驗式教學”的角色扮演法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最常見的角色扮演法是召開模擬招聘會。在模擬招聘會開始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教室布置成招聘會場,再設計若干個待聘單位以及需求的職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組分別展開模擬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體驗求職者或者招聘團隊的角色。模擬開始后,先由“招聘方”介紹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用人崗位的工作要求、薪資待遇,再由“應聘方”上場遞交簡歷,發表應聘演講。觀場的學生要認真觀察其他“應聘者”的面試表現,并將其他人的面試表現與自己的“應聘”流程形成對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人單位的人事經理參加模擬招聘會,以營造更為真實的應聘情境。模擬招聘完成后,教師應對各方表現予以點評,剖析其中的求職技巧,強化學生真實的感知。角色扮演不但有利于工科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增強其職場應聘的應變能力,也有利于實現學生職業角色的過渡與轉換。
3.社會調查式
很多工科大學生之所以對求職感到茫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在求職前做好知已知彼、人職匹配的準備。社會調查教學法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其建設符合社會現實的職業認知。具體來說,各專業的工科大學生要通過社會調查了解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和人才選聘要求。具體方法是:選擇省內或者市內的企事業單位作為調查對象,將參與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自主選定各自的調查范圍,聯系調查對象,以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形式展開調查。調查方式的形式不限,可以側重運用其中的某一種形式,也可以綜合運用幾種形式。調查完成后,每個小組都撰寫一份調查報告用于班級交流。對于學生的調查報告,教師在交流現場要進行點評并進行梳理,匯總出當前社會人才選聘要求。通過社會調查,提升了就業指導課的有效性和現實性,幫助學生熟悉崗位供需狀況,增強其對就業信息進行篩查的水平,建立正確的職業觀。
4.小組討論式
無領導小組討論是企事業單位對應聘者進行集體面試的重要方法,最為常見的形式是情景模擬,旨在觀察應聘者在面臨現實壓力環境中,展現自己語言表達水平和人際交往水平的能力。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工科大學生得以對面試場景產生直接印象,親自感受面試環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提升學生溝通和應變能力的發展。在討論過程中,先將教室布置成會場,再將參與課程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教師提供招聘案例,在案例的選擇問題上,可以盡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假如你是一個大型企業的領導,你會從《西游記》師徒四人中選擇誰作為你的人力資源部長?”。案例選定后,各小組進行自主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案。要注意的是,教師不需要參與討論,其工作重點在于組織活動開展和觀察學生表現,并及時點評學生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的現場表現,并由此入手制定提升其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方案。討論完成后,教師要結合市場對人才的客觀需求與學生的實際表現,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學生提升面試水平。
5.材料投遞式
在細節決定成敗的求職過程中,材料投遞是一項看似簡單,實則滿含學問的重要工作,也是包括工科大學生在內的一切求職者所必然經歷的求職環節。材料投遞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投遞途徑,體驗各種投遞形式間的差異,熟悉求職材料的制作流程。在材料投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1組嘗試網絡投遞,1組嘗試現場投遞,1組負責處理投遞材料,1組負責旁觀評價。進行現場投遞的小組要先后歷經材料準備、現場演說以及結果反饋等環節;進行網絡投遞的小組要熟悉簡歷格式與郵件使用、線上面試等技巧;負責處理材料的小組要事先了解清楚工科大學生常規就業單位的招聘程序和用人標準,接收投遞材料,及時反饋投遞結果;負責旁觀評價的小組要認真觀察并記錄下各組材料投遞的整個過程,提出疑問、指出問題,對投遞展開評價。投遞完成后,教師要針對各組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投遞過程存在的問題予以專門的具體指導,分析各投遞方式的優點與不足,促進學生材料投遞水平的提高。
四、應用“體驗式教學”于就業指導課程時應注意的問題
與傳統的工科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相比,“體驗式教學”的開放性更為突出,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基本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驗式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這對目前的就業指導課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重要的考驗。教師需要熟悉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和招聘流程,以便指導學生合理地設計出各個教學環節,將現實就業場景轉化為學生課程中的體驗場景,促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以達成教學目標。首先,教學情境需貼近現實。“體驗式教學”的精髓在于,它能夠為學生們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讓他們親身感受求職擇業時需要面對的環境和問題,從中取得求職經驗,實現體驗得有效性。為實現教學情境模擬的有效性,學校應購置專門的教學設備以模擬真實的就業場景,縮短校園與真實職場的距離。其次,要看重理論對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體驗式教學”同樣離不開理論教學,要讓學生產生深刻的體驗感受,就必須在實踐活動前,對其進行正確的理論指導,明確體驗的目的、方法和關鍵節點。在體驗結束后,教師們應及時予以點評,以引導學生們領會“體驗式教學”中“體驗”的微妙之處。
參考文獻:
[1]黨珊珊.音樂治療理論下的體驗式教學———以高職就業指導課為例[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3):56-57.
[2]王永珍.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J].文教資料,2014(35):136-137.
[3]錢黎.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9.
[4]徐燕.論體驗式教學在獨立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中的運用[J].品牌,2014(07):109-110.
[5]趙榮生,宋宏福.體驗式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踐課教學探究———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教學研究,2013(05):64-67.
篇5
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二、目的和意義
在此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緊密結合本校教學實際 ,經過調查、統計、分析、實踐 ,研究出各門課程的教學標準,技能考核標準、考試考核模式等能指導教學實際的方法 ,對本校的教學工作能起到一種指導、推動作用,而要達到教研目的。開展本課題研究,可以提出一些先進的教學管理思想和考試考核模式、基本措施、基本方法,豐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為全面推行職業學校學生畢業標準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教育進一步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校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探索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和具體模式;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培訓、不同類型教育之間、不同類型學校之間的溝通和銜接,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學校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科研能力;開展本課題研究,有利于職業教育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的變革。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具體研究內容:
1、通過公共文化課程新舊大綱對比研究、職業學校大綱與普通高中大綱的對比研究,編制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文化課程的指導性教學計劃,探索教學模式改革,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
2、以項目驅動教學作為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專業課程教學計劃編制、目標任務(項目)的一般性方法和原則,構建適合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的內容,實現對學生的分層次教學,加強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在計劃編制時注意各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注意學生終身學習的需求。項目確定時注意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對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對所學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內容力求切合學生實際。依據學生個性特點,合理區分學生層次,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不同小項目、小目標,并逐步縮小目標差異,最終全部實現整體目標。
為配合項目驅動教育的實踐,正確引導師生的“教”和“學”,使學生成績更能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我們將對傳統的考試方法和內容進行改革,構建一個新的多元評價體系。具體分為平時考核(含學習態度考核,小項目完成情況)、期末測試(理論測試在試卷庫中抽取,組織集中考試;實踐測試采用工廠生產模式測試,要求完成成型的綜合產品)。
3、針對學校目前實習工場出現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隱患,進一步明確實習指導教師崗位責任,規范管理制度,強化學生安全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同時根據新大綱要求,調整學生專業課與文化比重,優化實踐課與理論課比例,加大硬件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擴大校外社會實踐基地范圍,創造學生實踐良好環境,進一步突出實習實踐。
(二)研究目標
1、制訂專業指導計劃。根據新大綱的要求,重新編制機電類的教學指導計劃,優化各專業課程開設秩序,確定各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完成的教學任務,確定項目教學中的各項目任務。
2、創新校本教學內容。從農村市場對職業學校的需求出發,根據學校自身特色,精心編寫一到二本具有特色并被同行認可、學生滿意的適合農村職業教育項目驅動教學的校本教材。
3、優化教學模式、技術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模塊式”教學方法,形成一個具有推廣價值的項目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使技術、手段、方法優化。在方法上改灌輸式為啟發式,改單一接受式為重視發現式、導學式、分塊式教學,使學生真正有獨立思考與創造才能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4、強化學生專業實踐。
5、建立測評體系。通過對教師教學計劃的審定、教學過程的監控管理、教學成果的檢測考評,建立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對學生課堂學習評價、各個項目學習評價、學期的成績測評等環節,建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同時建立學生政治思想評價體系,完成對農村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的綜合測評體系的優化工作。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校本教材的開發。
2、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
3、專業指導計劃的修訂。
4、學生評價機制的建立。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查閱法:通過上網和查閱資料,了解有關實習實訓操作流程;學習和借鑒有關項目驅動教學的實錄案例的方式方法;補充質量測評體系的漏洞;完善指導性計劃的內容等。
2、問卷調查法:設計制定面向全校師生的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當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師教學質量考核和學生的綜合評價機制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等等。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
3、行動研究法: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 ,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4、教育實驗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學班級,通過實驗前、后學生學習的變化,找到適合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
5、個案研究法: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制定學習計劃,針對個性發展的需要,進行有效指導。
五、研究進度
1、前期準備與開題階段:
時間為XX年6月至XX年11月。內容為實施方案的制訂、相關文件的出臺、專家講座、教師培訓。預期成果:各種方案、文件的制訂。
2、專題研究階段:
時間為XX年9月至XX年8月。階段工作為:(1)XX年9月至XX年3月:調研、討論優化教學內容。形成項目驅動教學新體系并完成項目驅動教學教材初稿,同時在09級各專業中的《機械加工》、《c語言》、《作文教學》、《靜物色彩》、《職業生涯》課程中試用。推行“項目教學法”教學方法,舉辦學生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總結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點及不足,不斷進行完善,并推行到其它的課程中去。(2)XX年3月至XX年8月:完成各項目內容電子課件制作工作,歸納、總結使用該方法在教學中的優缺點。預期成果:過程監控體系方案、評價體系方案出臺,完成若干篇論文。
3、綜合研究階段:時間為 XX年8月至XX年11月。階段工作為:(1)XX年8月-XX年3月:在XX級學生中試用教材并推行“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完善各專業項目教學法而形成完整的教材。(2)XX年3月-XX年8月:在XX級學生中繼續試用新編教材。預期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科研論文4篇,教學論文2篇,教材出版。
4、課題結題階段:XX年12月
六、課題組人員分工
1、項目驅動教學法校本教材開發
負責人:
組成人員:
2、項目驅動教學法與分層次教學法有機結合的探討,學生心理教育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完整的項目教學法過程管理制度和質量評價體系
負責人:
組成人員:
3、項目驅動教學法實踐與成果推廣
負責人:
組成人員:
七、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的完善,機電專業教學指導計劃的完善,課程項目的確立及開課規劃的形成,校本教材的開發,采用項目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次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較為完善的項目教學過程評估體系、效果評價體系。
成果形式主要有:⑴完成《機械加工》等適合項目驅動教學的相關校本教材;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⑶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及教育教學論文10篇以上。編纂論文集《職業院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與實踐》。(3) 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各一份。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預期先在校內機電專業進行實踐,然后進一步向校內和校外相關專業進行推廣,取得預期效果后進一步申請成果并爭取在湖南省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本課題的應用范圍主要是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此項目受益面比較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首先對于社會而言,為國家終生教育體系框架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礎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并且能以此進行擴展,優化了社會教育資源,職業教育不再是斷頭教育,職業教育類學生也有了技能終生發展的道路,對于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更快更好地培養各層次技能人才;(2)其次對于職業學校而言,由于確定了專業指導計劃,明確了各項目培養目標,合理的課程開發方法、課程設置方法,對于各類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提升作用,促進各個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3)再者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他們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更多有用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在就業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同時根據情況,能隨時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水平;(4)最后企業也是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為更多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將促進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八、經費概算
1、圖書資料、材料費:0.8萬元
篇6
關鍵詞:新辦本科院校;考核方式;旅游管理
一、相關文獻研究
課程是大學教育一個永恒的主題,而課程考核是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關鍵環節。國外關于課程考核的研究,大多數關注教育制度本身,注重全程化考核和轉變教育理念,特別是人才教育觀,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索美國哈佛商學院MBA的考核方式,有文章認為該校考核方式主要突出實踐性,培養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成功經營和管理企業的思路和方法,給予我們的啟示包括應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考核;出勤應成為學生成績的一項構成內容;在學業成績上對學生強行分級;以課堂成績引導學生的參與度;高校也應該有末尾淘汰[1]。相對于傳統的考核方式,美國哈佛商學院MBA的考核方式更能鍛煉學生學習實踐的能力。對加拿大喬治亞學院的課程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提出該校考核方式注重平時的考核,并能夠采取多樣化考核[2]。該校的考核方式是循序漸進的,可以根據科技、崗位需求等對考核方式進行調整,與時俱進。在對德國高校教育的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也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職教界是以學生的專業、方法和社會能力三大綜合職業能力作為德國高校的培養目標,畢業的標準以相關行業協會頒布的職業資格考試標準為主導[3]。
國內關于課程考核的研究,主要從高校角度、素質教育視角、績效管理及實踐教學等角度進行研究。有人認為在對高校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時要符合辦學定位,重構課程考核方式的模塊,提高課程考核績效,同時加強對課程考核的管理工作[4]。還有人認為考核要對后續的課程考核方式制定反饋修訂計劃,a,以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5]。考核是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有人認為高校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從績效管理及管理方式角度看課程考核[6]。有人則認為要取得良好的考核績效,應建立以實踐機制為主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改善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和改進考核內容及考核指標,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7]。
如何在學生課程考核中更為有效地檢驗學生的知識運用和延伸能力、創新能力則還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傳統的大學課程考核模式存在的問題有:考核內容上重知識,輕能力;考核形式上閉卷多,開卷少;考核方法上重現場考核,輕非現場考核[8]。有人從傳統考試和標準化考試兩個方面,分析幾種考核方式的優缺點,建議經常采用組合式的考核方式,即筆試、口試、標準化考試和實踐考察相互結合的方式,力求使師生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9];有人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問題,探索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考核方式[10]。還有人認為如何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題型等,以揚長避短,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11]。
總之,國內外研究者在高校課程考核方式的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不論在個案還是理論上的研究都比較豐富,也相對比較成熟,但主要聚焦在高校這個大群體里,而對新辦本科院校這一特定對象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且不夠深入。近年來,新辦本科院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新辦本科院校課程考核的相關研究已是十分迫切。文章以新辦本科院校管理類課程的考核為研究對象,試圖構建合理、科學、系統的考核體系,為完善課程考核體系提供理論基礎,并指導新辦本科院校管理類課程考核實踐。
二、新辦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
20世紀末,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潮流,出現一種嶄新的大學形態――新辦本科院校,它們大多是通過“專升本”或“院校合并”等途徑發展而來,成為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推動著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對新辦本科院校的界定,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些研究者也稱其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指本科教育時間在10年以內的高校,具體來講是指從1999年擴招以來,經國家教育部評審批準的由專科層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高校[12]。事實上,新建本科院校沒有一所真正新建的,基本都是高職高專轉過來的[13],也有一些是從師范專科學校或成人高校轉制而成立的。
從人才培養的層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層次高于職業教育,但又低于研究型大學,它處在二者之間[14]。全國的高校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科研型學校,第二類是教學科研相伴的學校,第三類是教學型的學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屬于教學型的學校[15]。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地方性特點,屬于教學型大學,那么就不能以培養學術性人才為主,而是以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應用性人才為主[16]。這樣,新辦本科院校就肩負著服務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優秀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對于新辦本科院校而言,其人才培養定位應該是培養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長期以來,很多新辦本科院校深受傳統大學的影響,仍然沿用傳統大學的課程考核方式。而事實上,新辦本科院校辦學定位與老牌本科院校是不一樣的,因此單純采用老牌本科院校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況且老牌本科院校本身的考核方式還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我國傳統的高校在考核中由于相關主體往往對現行的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早已熟悉,教學管理部門對期末教師課程的考核方式具有較嚴格的要求,因此使得考核方式改革過程艱難[17]。而對于一些新辦的本科院校,由于自身辦學定位與傳統高校不同,要求將人才培養的中心致力于培養應用型的人才,其在考核方式上也較為注重采用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為了更好研究科學、完整的考核體系,有必要從學生認知角度進行評價,以期深入研究管理類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及其考核效果。
三、研究調查數據分析
課程考核(Assessment)模式是教師根據課程目標,采用多種考核形式與方法,制定出的一套切實可行并能全面考核學生的課程考核方案[2]。課程考核是高校在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中有效地檢驗學生對專業所學知識的了解、運用、延伸和創新的一種有效方式。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對課程考核方式大多以傳統的考核方式為主,缺乏實踐、技能、過程性等方面考核[18]。莆田學院作為一所新辦的本科院校,升本以來,堅持“有特色上水平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的辦學定位,突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服務于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管理類課程考核方式上,也不斷注重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互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學校管理類課程的考核仍然屬于以評定成績為主的考核模式。這種以評定成績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現為重課本,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對學生的測試,輕課程自身的建設。為了促進莆田學院管理類課程考核質量的提升,適應新辦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文章以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考核為調查研究對象,從學生認知角度進行分析評價,以期為新辦本科院校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一)旅游管理專業考核現狀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以2015屆為例)的管理類考核科目共有63門。其中閉卷筆試考核40門,所占比例63%;開卷筆試考核8門,所占比例13%;技能考核7門,所占比例11%;課程論文考核7門,所占比例11%;口試1門,所占比例2%。
從考核現狀統計中可以發現近八成的考核仍是以傳統考核方式為主,且成績評定以期末成績為主。除閉卷外的其它考核方式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且考核方式不夠多樣化。最終成績的評定也相對傳統,過程考核在總體考核中占據的比重相對較小,重視程度仍不夠高。
(二)問卷調查結論分析
本次問卷采取紙質問卷及網絡問卷形式,主要以莆田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總數210份,其中回收207份,有效答卷204份,占總數的97.1%。同時對部分旅游管理專業師生圍繞課程考核方式及其效果等問項進行隨機訪問,以期對問卷結論進行解釋性說明。
1.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關注程度
調查中了解到學生對課程考核關注人數所占比例59%;一般人數所占比例37%;不關注人數所占比例4%,只有少部分學生對課程考核關注度較低。由于課程考核方式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如就業推薦、獎助學金評定以及畢業與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專業大多數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還是較為關注的。(見圖1)
2.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
在問卷中問及學生對現有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中統計出有15.20%的學生表示對目前的考核方式表示滿意;有61.76%的學生對現有的考核方式表示一般,遠高出其他兩個選項;而當中有23.04%的學生對現有的考核方式并不滿意。總體而言,大部分學生對目前專業考核方式表示不太滿意。但對于正在準備考研及專業成績較好的學生對考核方式滿意度分析中,該類學生對現有考核滿意度與成績一般以及不準備考研的學生相比相對較高。(見圖2)
3.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因素分析
針對學生對現有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在問卷中發現有56.86%的學生認為目前考核方式是多樣的,29.9%的學生認為考核內容簡單也是其滿意的因素,有55.88%的學生認為目前考核方式能體現出專業知識,而僅有39.71%認為期末考核有利于自身的發展。除了選項中所列的項目,另外學生滿意因素也包括目前考核方式較完善、學生能夠通過考核學到專業知識,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見表1)
4.學生對課程考核不滿意因素分析
在對問卷中不滿意因素的統計中發現,有50.98%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有74.02%的學生即大多數認為目前的考核方式缺少實踐性,有46.57%的學生認為其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識和技能,有58.33%的學生認為考核方式無法鍛煉出學生能力。另外,學生還對考試作弊、考試客觀題數目較多、閉卷科目多等感到不滿意。(見表2)
5.學生對現有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問題的認知
在問及“您認為現有專業課程考核方式有哪些問題?”中,有36.27%的學生認為目前考核方式中缺乏過程性考核,37.75%認為目前考核存在誤區,46.08%認為目前考核評價方式單一,54.41%認為目前考核內容過于片面。(見圖3)
6.學生對課程考核方式的偏好程度分析
在問卷分析中發現有,75.98%的學生偏向于技能考試,占大多數;48.04%的學生偏好于開卷考試;34.8%及26.96%學生期待調查報告及論文的考核方式;有28.43%的學生選擇閉卷考試,說明學生對技能考核、實踐動手能力考核還是相對注重的,大部分學生希望對專業課程考核能夠加強技能考試的比重。(見圖4)
7、學生對平時成績構成分析
在對平時成績的構成訪談中發現,有25.76%及23.99%的學生認為可以把在天空教室教師上傳的文件下載閱讀及師生互動列為平時成績考核;有20.17%的學生認為小測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構成;14.9%的學生偏好于平時作業;而僅有7%左右的學生希望將考勤及隨堂提問作為考核的組成因素。(見圖5)
8.學生對本專業課程考核所取得績效的關注程度
在問卷中,問及“您認為有必要通過課程考核評價出自己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水平,由此取得良好的考核績效?”時,有71.57%的專業學生表示“希望”,16.18%的學生表示“非常希望”,只有12.25%的學生表示“無所謂”,由此可以說明只有少部分學生不注重自己的學業,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關心自己的學業,對學習抱以積極的態度。(見圖6)
通過問卷、訪談及相關數據分析了解到,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方式仍處于傳統的考核方式,雖然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方式不是一成不變,但新型的考核方式所占的考核比重仍然較低。另外,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學生考核的最終成績中實踐比例相對較少,考核內容注重理論知識,使學生對知識采取機械式的記憶,忽視了將理論結合實際,使得考核成績無法準確衡量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所以學生在問卷中對本專業的課程考核中提出的一些建議及意見大多反映針對考核是否可以增加實踐方面的操作及增加過程性測驗,從整個考核方式中加強對學生個性需求的發展,鍛煉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對課程考核方式建議
(一)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考試觀,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
在調查中,有29.9%的學生認為考核內容簡單是其對考核方式的滿意因素之一。由此可見有部分學生對考核的目的只是純粹的以成績為主而不是把考核當作完成知識累積的一個過程。作為學生,課程考核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獲得學分,是獲得文憑的“敲門磚”,而更多的應把考核方式作為檢測自己學習水平和質量的尺子,不斷督促自己去主動學習[19]。
目前,大部分專業考試分數的好壞仍然是評價專業學生學習好壞的主流標準,另外由于學生的成績也同樣關系到評優、評獎以及就業推薦等,種種因素導致學生學習不以獲取知識和提高技能為目的,而僅僅是希望通過死記硬背、作弊等目的來追求高分。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考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忽視平時的課程學習以及對自身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易產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學生在考試中應該要明確考試的目的不是單純的取得高分,而是通過考試達到自身技能和知識的提高。這一點,對新辦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講,更需要校方的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考核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和意義。
(二)注重多樣化考核
如果只是以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并不能很好的檢驗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20]。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旅游管理專業雖有多種考核方式,但在考核中仍是以傳統考核為主,以新型考核方式如課程設計、調查報告、論文、實踐操作等所占的比例相對較低。
因此,在考核上可采取調查報告、課程設計、論文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通過實施多種考試結合的考核方式,把期末考核有效融進平時教學的過程中,努力形成“教育、考試、學習”的相互配合,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更能有效解決部分學生存在平時學習松懈、注重考前死記硬背、考試時作弊等手段取得成績和考后遺忘知識的不良風氣[21]。
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要求專業的任課教師有效結合自身課程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成果的不同,能采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了解程度,從而達到考核目的[22]。
(三)加強過程性考核
在問卷統計中發現有36.27%的學生認為在考核中缺乏過程性的考核。雖然近年來也關注到了平時性的考核,但期末考核的成績占總體考核的比重相當大,因此部分學生及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平時的考核。
而由于招生規模擴大,平時的教學課堂上學生人數多使得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十分有限且在平時的學習中很難與教師形成互動,導致任課教師很難準確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23]。
因此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開卷、調查報告、課程設計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互動,從而提高過程性的考核比例。適當調整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如可將平時成績比重調高,適當降低期末考核比重,在平時成績的考核中可以加強課堂外的師生互動環節(包括天空教室互動、教師文件分享等),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過程性考核對于新辦本科院校的學生尤為必要,畢竟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比起老牌院校、特別是重點院校的學生相對來講會差一些。
(四)加強技能性考核
莆田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目前建設有三個專業實驗室,其中包括導游模擬、旅游規劃、中西餐服務與管理等實訓室,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十多個實習基地;另外還包括多個公共的實訓室。雖然實訓室及實習基地較多,但實訓課程所占比重還是相對較少,且實訓課程主要集中于大三、大四階段。
當然,加強技能的考核還應把實踐教學與崗位所需的技能培訓相結合。對于一些新辦本科院校,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是辦學宗旨,因此應結合社會培訓機構、校企合作成功的經驗,推進學生、教師、企業人員相結合從而實現課堂、實訓室、企業環境的貫通,以崗位所要求的技能具體指導實踐教學[24]。
另外,在加強技能比重時要注意教學質量的把關,觀察所采取技能考核是否符合旅游管理專業特色,能否有效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收集相關信息,如學生反饋意見,發現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調整解決[25]。 新辦本科院校既然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加強技能性考核尤為必要。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莆田學院教學改革項目(JG201008)資助】
參考文獻
[1] 楊建新.美國哈佛商學院MBA的考試模式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9,(9):154-155.
[2] 吳冬燕.加拿大喬治亞學院課程考核模式的研究[J].職教通訊,2013,(24):78-80.
[3] 張海容.德國職業教育對我院高職教育課程考核模式的啟示[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0,(3):41-44.
[4] 曾芳芳,郭文峰,溫暖,陳英.獨立學院經管類課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基于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實證分析
[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5):8-10.
[5] 文孟嬋.從素質教育視角看會計專業課程考核改革[J].商業會計,2011,(07):77-78.
[6] 沈麗,李潔,張騫,勾景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考核體系構建--基于《績效管理》課程考核方式改革[J].社會科學
家,2012,(S1):177-178.
[7] 榮瑞芬,閆文杰,李京霞,歷重先.實踐教學課程考核評價模式探索[J].實踐技術與管理,2011,(03):232-234.
[8] 黃亞紅,曹弋.對當前大學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67-68.
[9] 張平慧.關于目前高校考試問題的思考[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50-52.
[10] 王靜.基于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高校課程考核方式研究[J].學理論,2011,(11):298-299.
[11] 高艷陽,張峰.高校考試方法改革研究綜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3,(6):100-101.
[12] 張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8):121-124.
[13]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與特色發展[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1-4.
[14] 白振飛,張敬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探微[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0,(5):249-250.
[15] 唐偉軍,李白均,曹石珠,陳家玉,王曉萍,王集杰,陳四國.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J].湖南
科技學院學報,2006,(1):237-238.
[16] 楊蓮.基于學分制條件下創新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2):110.
[17] 劉慧貞.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體驗式培養模式構建[J].法制與經濟報,2013,(05):78-79.
[18] 肖振宇.課程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方法改革的研究――以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為例[J].經濟研究導
刊,2011,(33):325-327.
[19] 楊尚英,郭力宇,杜忠潮.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報,2009,(06):200-219.
[20] 李艷麗.農林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模式實踐與探討――以“旅游經濟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
育,2012,(01):42-44.
[21] 梅迎軍.高校專業課程考核現狀及改革[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25-28.
[22] 余斌.全程式高校課程考核模式構建與保障機制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1):24-27.
[23] 劉玉娟.讓學生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01):18-19.
篇7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品質大學生心理健康
導論
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國家很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培養,從2001年3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的文件和意見,指導高校將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2013年張小艷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看,當代大學生心理處于正常范圍內的學生占79.1%,具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占12.4%,有中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占7.9%,有重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占0.6%,存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學生占到20.9%[1]。所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筆者認為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大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展,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也有助于大學生積極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品質的表現
當前,大學生朋友的心理品質總體上是好的。但學校和家庭教育重智力開發,輕非智力能力培養的弊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所以當代大學生雖然生理上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卻未完全成熟。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不良心理品質:
1、認知上的偏差
對大學生來說,智力和創造力都達到了人生的高峰期,卻存在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災難性思維等認知偏差。絕對化要求:容易出現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等非理性思維。過分化概況:以一件事情的成敗來評價自己或他人所有方面的不合理的認知方式。災難化思維:過分夸大事情的危害性和嚴重后果,認為如果發生一件不好的事情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而陷入抱怨、自責等極端的不良體驗中。
(2)、不良情緒體驗頻繁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后期,在情緒上,一方面表現為情緒情感豐富,對生活富有激情,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情緒起伏波動性較大,而且體驗到的負性情緒較多。有學者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的結果發現:大學生自身情緒控制力較差,情緒受情景影響較大:如在“情緒起伏較大,常影響學習和休息”這一選項中,有31.7%的大學生做了肯定回答[2]。
(3)、意志上不夠堅定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比較突出。樹立了遠大理想,卻容易半途而廢;自制力薄弱:對于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對于不該做的事情卻去做,典型表現就是某些大學生存在“網絡依賴癥”。學者對南京六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百分比中,輕度依賴的學生占29.3%,較重依賴的學生占10.3%,嚴重依賴的學生占4.1% [3]。
(4)、欠缺優良的性格品質
當代大學生存在以下不良的性格品質:偏執:敏感多疑,無足夠根據地懷疑他人的無意、非惡意甚至友好的行為;強迫:個體明知一些行為和觀念持續存在毫無意義,卻不能克制地反復出現,并感覺到緊張和痛苦;攻擊性:較長時間的對環境、人和事物的敵對心理,表現出對他人的不滿和厭惡,甚至對他人產生攻擊和破壞行為;以自我為中心,不易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
了解大學生存在的不良品質,對于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二、提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對策
1、以積極心理學為理念,多渠道了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及年級特點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通過測評的方式了解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國內比較好的測量工具如《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積極情緒體驗量表》等測量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情緒和積極心理狀態。
在我們實際的工作中可以通過測量發現大學生的特點,設計適合各個年級段的學生需要的教育方案,以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讓我們能切實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因材施教,切切實實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開發心理潛能。
2、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筆者認為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心理調適的方法是很好的途徑和渠道。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在課程中,老師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方向,努力從以解決心理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注重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的理念;
(2)、改革教學目標,樹立以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潛能開發為核心的教學目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個層次的目標,關注有心理障礙和疾病的個體并進行相應的咨詢和輔導、針對部分大學生普遍心理問題而進行輔導和咨詢、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筆者建議努力整合三個目標,突出開發大學生潛能和發展積極心理品質的目標,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去應對消極的情緒和體驗。
(3)、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轉變。教師融合積極心理品質的內容在課堂中,通過個案咨詢、團體輔導等方式,收集大學生中典型案例用于教學,形成典型案例分析---課堂心理活動或體驗---活動或體驗后的交流和討論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3、以積極心理學為支撐,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實踐促發展。只有在實踐中的良好的體驗才最能深入人心。而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活動中的體驗、所受的感悟、心靈的觸動而形成的。
筆者認為,活動本身就是實際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并從體驗中發掘自己的潛能,所以我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著吸引學生“走出寢室、走出網絡、走入團體、運動起來”的原則,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適合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活動,比如:心理情景劇比賽、心理手語大賽、心理電影賞析與點評、心理主題班會設計及展示大賽等等,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大膽展示,在活動中產生種種內心體驗和感悟,通過活動學習如何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如何在人際交往中自信心得到增強等能力。筆者認為促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大學生開展活動的重頭戲。
在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培養當代大學生真誠、熱情、自信、樂觀等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也能激發個體潛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為適應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教育大事。
參考文獻:
[1] 李煥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作用研究[J].
篇8
[關鍵詞]圖文結合;小學美術教學;美術鑒賞能力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傳統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和美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對小學美術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創新和改革勢在必行。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發散學生的美術思維,提升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直觀理解,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這將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圖文結合的內涵和主要形式
圖文結合是集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創作方式,以學生原有的美術知識體系的寫作水平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化為主要目標,根據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和素質教育理念,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圖像和文字完美結合,為學生的美術學習開辟一條更加快樂而自由的途徑,使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見解,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圖文結合主要具有直觀性、實驗性和自由性的特點。
圖文結合主要由隨記和繪畫日志,插畫和文字結合,象形文字的圖像等形式所構成。隨記和繪畫日志主要是通過即興發揮和表達,展現當前學生的思想情感。插畫和文字結合的方法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文結合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圖畫的理解,自由進行創作和文字描述。
象形問題的圖像方法主要是通過利用一些圖形代表文字,比如“日”“雨天”等文字,可以利用象形文字代替。
二、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的具體策略
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主要通過圖文結合的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教學總結階段三個階段完成,以下為對這些階段的具體論述。
(一)圖文結合的準備階段: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和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個體之間的確存在著智力的差異,但是這個差異是由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智力組合”。小學生由于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會參差不齊。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而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教學往往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豐富小學美術教學的內容,擴展學生的美術知識,增加小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情感理解,滿足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
如在美術圖文結合教學指導之前,美術教師首先要明確本堂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念。在指導學生對“兒童畫”這一項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指導學生學習兒童畫創作的要素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滿足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其次可以通過繪畫實踐、繪畫指導,指導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完美融合,在實踐中感受兒童畫創作的樂趣和文字結合的意義,滿足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最后為情感與價值觀念目標要求,可以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提升學生對美術創作的熱愛之情,形成一定的美術創作思維和美術創作能力,并充分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使小學美術教學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為學生接下來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滿足每一位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需求,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和美術的無限魅力。
(二)圖文結合的實施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如茶杯上惟妙惟肖的花紋圖案,課文封面中五彩斑斕的色彩搭配等。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學生更加細心地觀察生活,將生活元素融入于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這種方法能夠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活動體驗。
美術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學習一段時間的美術繪畫技巧之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新年來臨之際,為學生布置“制作屬于你的個性賀卡”的任務。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新年”的圖片、視頻或者資料,增加學生對新年的直觀理解。隨后,學生可以根據課堂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進行自行創作,將文字和圖畫相結合,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展現學生的美術技能,發散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個性特點。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走到學生中間,仔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創作方法和圖片表現,對于一些繪畫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進行疏導和糾正,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給予學生更多的創作靈感。正如愛因斯坦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枯燥而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而圖文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圖文結合的過程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意義,從而更加喜歡美術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圖文結合的總結階段: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可以通過重新組合、相互聯系等方式,生成一個新的圖像,圖文結合的方法實際上也是一個富含趣味性和生成性特點的創作過程。圖文結合能夠小學生創建一個發展能力、展現個性特點的平臺,使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真正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天馬行空、奇思幻想的過程中展現學生的美術潛在能力和思維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隱形的藝術家,為學生帶來更多的美術活動經驗和體驗,展現小學美術“教書育人”的價值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指導的價值。在圖文結合的小學美術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本堂課程的美術知識和技巧進行總結和梳理,對本次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和點評,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教學總結階段是任何一堂課程都不可缺少的環節,評價可以采取教師綜合評價或者學生互相評價等方式開展。對于一些優秀的圖文結合創作作品,美術教師可以加以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引,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創作靈感,為其它學生帶來更多的活動經驗。學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可以通過由學生投票選舉出“最佳創意獎”“最美作品獎”等獎項的方法,選舉出學生心目中最好的美術作品。同時,在評價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布置“制作個性日歷”等個性化的圖文結合美術作業,學生可以通過自行完成或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這種個性化的作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學生能夠真正將美術學習與生活實際融為一體,真正展現生成性課堂教學構建的價值。
圖文結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將圖像和文字完美結合,為學生的美術學習開辟一條更加快樂而自由的途徑,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見解,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圖文結合能夠將生活元素更好地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擴展學生的美術知識,滿足新課程理念和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在天馬行空、奇思幻想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美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華.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實踐探新――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3,(12):1-24.
[2]鄧粉亞.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語言智能現狀研究――基于對南京某小學的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03):1-26.
篇9
拋錨式教學是深受西方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影響的,以技術為基礎的一種重要的教學范型。這種教學要求教學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之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了一樣)。 拋錨式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幫助學生獨立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問題意識作用顯著。在拋錨式教學理論的啟發下,筆者提出了拋錨式作文教學這一課題,試圖通過對拋錨式作文教學問題的探討幫助教師革除當前作文教學中的某些弊端,促進作文教學的創新。現將該教學模式的特點說明如下:
一、特色教學概述
所謂拋錨式作文教學,就是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錨”(提出一個問題情境或一個個案),引導學生探索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從而獲得個人體驗,然后以此為作文平臺,指導學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它在本質上強調作文是“做”出來的,而不是“仿”出來或憑想當然地“想”出來的。
二、特色教學的形成
2002年,筆者在山東師范大學攻讀教育碩士期間,研讀了大量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書籍。提出了拋錨式作文教學這一課題,經過導師組的嚴格選題論證,順利通過了開題論證。2002年至2004年我一邊研讀相關書籍,一邊進行拋錨式作文教學的探索實驗。經過三年的實驗,開發出大量的課例,形成了自己的拋錨式作文教學的特色和理論建構。經過五次大的修改,終于完成了二萬五千字的碩士論文《論拋錨式作文教學》。2004年底,該論文順利通過外省專家的評審,我也順利通過了碩士論文現場答辯,獲得教育碩士學位。2005年5月該論文獲第二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論文比賽二等獎;2005年6月,該論文的節選部分在《天橋教育科研》發表;2005年8月該論文獲濟南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成果一等獎。
三、特色教學的實踐
在拋錨式作文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我開發出了大量課例。《海因茨盜藥》《符號作文》《智能蚊子》等,得到區教研室楊老師的肯定。《神奇的祖國語言》作為區第四屆骨干教師的展示課之一,受到區進修學校吳老師的好評。《摔蛋比賽》《執桿入城》等,也都受到聽課教師的好評。
1.教學模式
拋錨式作文教學的實施步驟主要有四步:拋錨選題,組織實踐,寫作成文,交流研討。
(1)拋錨選題,確定任務。
“錨”的設計是拋錨式作文教學的重要步驟,它具有確立實踐目標和作文內容的作用。“錨”的設計也可以叫論題的設計,設計的原則應以能引導學生有興趣地參與實踐為依據。設計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⑴探究課題型,即:模仿或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選擇一定的課題,讓學生通過調查、測量、文獻資料搜集等手段,對課題進行探究,解決問題。如:影視評論、時事報導、生活感悟、環保話題等。⑵體驗考察型,即:引導學生從事的某種活動的體驗。如:參觀、考察、訪問等。⑶實踐參與型,即:引導學生參加到一般的社會實踐活動領域中,成為社會活動中的一員進行實際的生產活動。如當一天交警、干一天農活、做一會會計等。⑷應用設計型,即:引導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以生產者和創造者的身份進行自我產品的設計。如:產品設計,服務設計、系統設計、活動設計等。⑸課堂討論型,即:教師通過一個故事為學生設計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如:講完著名教育家柯爾伯格的“海因茨盜藥”的故事后,讓學生討論海因茨該不該盜藥。
以上幾種拋錨式作文的任務類型,往往需要眾多的學生進行合作才能完成。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任務,給學生合作留下了空間。學生可根據任務情況預先選好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制定活動計劃,以更好的完成作文素材的準備過程。
(2)組織實踐,積累素材。
選題確定后,就該組織學生的實踐了。這一過程既是學生解決問題、積累作文素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系統的過程。組織實踐過程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實踐活動有時是較復雜的,頭緒也較多,這就要求學生要了解自己活動的步驟,以免遇到問題時措手不及,影響活動效率。活動步驟最好以方案或計劃的形式書面呈現出來。這本身也是一種應用作文的訓練。方案的內容大體可以包括:主題、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具體步驟、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必要的活動設備以及活動的評價形式等。對于較簡單的活動,也可不寫計劃或方案,但學生頭腦中一定要有活動的程序框架。第二要突出學生學習體驗的主體性。拋錨式作文教學是通過問題解決,獲得作文素材的體驗而完成作文,其側重點在體驗上。因此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參與實踐,盡可能關注他們在實踐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多合作、多交流、教師要注意多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需要,把握他們的思路,尤其要注重學生作文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第三、可以個別或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拋錨式作文教學的實踐是以解決問題為教學平臺的。問題的解決可以是憑學生個人能力,但更多情況下,學生需要通過與他人合作解決。這時,需要組織課題組,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問題解決活動。問題解決過程中,小組成員各展所長,分工合作,集體研討,優勢互補。同時,要做好較詳細的工作記錄,并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積累作文素材。
(3)指導寫作,呈現成果
問題解決結束后,就該撰寫作文了。有時,直接撰寫研究報告,就可作為作文的形式。但拋錨式作文畢竟不是搞科研,研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拋錨式作文是讓學生在體驗了問題解決之后來寫作文。這時學生已經獲得了豐富的體驗,而且不少體驗已經以書面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學生在這一階段的任務是根據自己的體驗,進行作文立意、組材、選擇表達方法。同普通作文的根據題目來審題、立意、選材不同,拋錨式作文是根據學生實踐體驗來立意、組材。寫作成文這一環節的重點之一是表達方法的選擇。表達方法的選擇要指導學生多動腦筋,不一定只是研究報告或記敘性文體的方式。也可以是說明性文體,如:“XX的制作”“對XX的設計”等;或議論性文體,如:影視評論、時事評論等。即使是記敘性文體,也有多種方式,如采訪完人物后,可寫采訪記,也可寫某人的故事(記事),或某故事中的人(寫人)。要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新型文體的嘗試,如相聲,現場直播,劇本等。
(4)交流研討,評價結果
交流研討是拋錨式作文的最后一個環節,該環節的重點要放在學生身上,有兩點特別重要:首先是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文講評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可采用學生自評、互評、自改、互改、自講、自悟,然后交流的方法。學生自評、自改,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壓力,這有助于學生調動內在動機,進行自覺的反思。并有可能促進學生認真總結自己在研究和作文中的行為,思考下一次的行動計劃。進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學生互評、互改,則會促進學生取長補短。一來閱讀別人的習作更易發現問題和長處;二來對照別人習作中的優缺點更能確定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其次要重視學生作文中表現出來的良好的作文習慣。學生的作文是學生作文習慣的體現。教師要重視其中所表現出的良好習慣。如觀察習慣,體驗習慣,思維習慣以及作文能抒寫真情實感等。
2.教學策略
(1)目標指引策略
拋錨式作文教學非常重視“錨”的設計。這個“錨”可以是一個問題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務情境。學生按照“錨”的指引參與活動、完成任務,從而獲得作文的體驗。我們說,學生只有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相應的預期時,學習才可能成功。“錨”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2)開放策略
拋錨式作文教學在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在空間上,作文選材涉及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時間上,則涉及歷史、現在和將來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現實世界的世態萬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總之,學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領域都可以成為作文內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門,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如:指導學生討論完《執竿入城》(注:一則古代笑話)后,進行作文創作,可以寫劇本,可以寫相聲,可以寫表揚稿,可以寫分析報告,也可以寫普通的記敘文,議論文。可以竹竿角度為寫作視角寫(竹竿為第一人稱),也可從城門角度寫……這種多角度的作文創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親歷策略
與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相比,拋錨式作文教學更強調學習過程的親歷性。傳統的作文教學模都沒有擺脫一種思維模式——字、詞、句教學和訓練,語言教學和訓練,主題思想教學和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質是用記憶和模仿來代替學生的觀察和創造。學生由于缺少觀察思考,很難有自己的見解,更難得有自己的真情實感。產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們的作文教學以我們的經驗、以前人的經驗代替了學生自己的體驗。拋錨式作文教學則特別強調成文過程的親歷。學生動手寫作文之前,先在問題解決的經歷中親身參與作文材料的生成過程。學生是一邊操作,一邊獲得作文材料的。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到了相關的知識,掌握了相關的技能,并親身體驗到了獨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樂趣和成就感,領悟到了“事非經過不知其難”的真諦。親歷策略體現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4)合作策略
拋錨式作文教學,是在問題或任務引導下的教學,學生先明確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個體孤立的行動過程,是學生個體通過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的。這種合作既包括小組內同學間的合作,也包括學生與教師、家長,甚至其他社會成員的合作。如調查環境狀況可能需要與環保方面的人員進行合作,了解當地環境及專業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等。學生們在共同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習得和練習合作的技能,如小組談話、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師生合作中,可產生積極的面對面的互動,這時,教師擔負著“引導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參與者”等多項角色。通過合作對于促進學生周圍人際關系的改善和個人責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識都有很大幫助。成文過程的合作性還表現在作文資料的共享上,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各自獲得了不同的研究資料,這些資料在交流時成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個人都可以吸收別人的研究成果,以此為平臺構思自己的作文。
3.教學體會
拋錨式作文教學通過“錨”的精心設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積累了素材,學會了合作。最終完成了習作。它的許多地方,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等正好切合當前新課標的理念。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進行大力的探索。同時,它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所要拋的“錨”,讓這個“錨”既能激起學生興趣,又能有合作探究的空間。教師還必須有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個開放的課堂,很可能會出現教師知識儲備上的盲點,如何應對這些課堂中隨機出現的對自己知識盲點的挑戰,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
四、特色教學自我評價
拋錨式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基于問題解決情境的教學,比較適用于教師自主開發課程,同時,對于教材中,一些基于實踐性的習作教學,如:采訪,辯論等,也適用。關鍵是教師如何找準切入點,以及如何將作文指導與學生問題解決過程有機統一起來。
拋錨式作文教學,歷經三年的實驗,建立了一套初步的理論體系,取得了一些初級的經驗,在此感謝我的學生和關心我的教師與領導。同時,這一教學模式也還有不少不足,如:它并不能適應所有的習作教學。對此,我會在實踐中努力完善這一教學模式,讓它的應用范圍更廣。
課例及評析:
《神奇的符號組合》教學實錄與自我評析
指導思想:
1. 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定寫作角度,自主擬題,自組材料,實現自主學習;
3. 在學生自由表達中,使學生真正“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教學目標:
1. 根據教師提供的任務情境,使學生積極地展開想像,并能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 在習作學習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
根據不同圖形展開想像,并能自主擬題,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畫有“△?〓??”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拋錨選題,確定任務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三對雙胞胎,他們是“△?〓??”(出席小黑板)
他們三對兄弟可是非常厲害的,能通過變化組成好多的圖案呢。你看:
(教師通過圖形變化,畫出幾個圖形。如:人臉、自行車、雨傘)
師:
你從這中間悟出了什么?要求從不同角度思考。
生1:原來這些符號都是會變化的,這樣我就可以畫出各種不同圖案了。
生2:老師,可以用他們組成漢字嗎?(師:當然可以)
……
[點評:通過畫圖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確定了本次作文的主題和學生活動的任務,為學生下一步的合作指明了目標。]
二、組織實踐,積累素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的發現,并各自作畫。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根據學生的繪畫,教師適時指導,請幾個有代表性的,有創意的到講臺前,用投影打出學生作品。
生1:我們小組創作了人臉、小雞、眼鏡、小車、小人等,大家可以看一下圖(見圖1):
這個人臉我們是用圓圈分別做他的頭和嘴,用橫線做眉毛,三角則做了他的兩只眼睛。
這個小人,我們用三角當他的腿,用橫線做他的胳膊,用圓圈做他的身子和頭。
這輛小車是用圓圈當輪子,橫線當車盤,兩個三角做車上的貨物。
(學生鼓掌)
生2:(出示圖2)我們小組創作了花、魚、蝴蝶結、松樹等。
這朵花中,用圓圈做花瓣,用三角做葉子,兩條橫線做了花枝……
[點評:通過討論與繪畫,激發了學生興趣,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發散思維,鍛煉了思維能力;培養了創造力,同時積累了多重表征的作文素材并習得了合作與創新技能。]
三、指導寫作,呈現成果。
1、 明確要求。(大屏幕出示)
主要注意三點:一是圍繞一個意思,運用獲得的材料寫;二是形式不拘,記事、寫人、表揚信、調查報告、小說、相聲、童話、議論文••••••都可以。三是寫作要盡可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2、 指導寫作。師:通過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根據寫作要求,你打算怎樣寫這篇作文?
生1:我覺得應該是寫想像作文。
生2:我可以用我創造的幾幅圖編一個故事。
……
師:為了讓大家開拓思路,今天我們進行敘述者的指導,(板書:敘述者)看一下下面的幻燈片,告訴老師,誰是敘述者。
教師通過出示課件進行選擇敘述者的指導:
幻燈片1觀眾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中央電視臺記者蘇洪波,我現在正在錦纏街小學教室。再過十分鐘,符號家族繪畫大賽就要開幕了……
敘述者——
生:記者
幻燈片2:Hello!大家好!我是符號王國三角形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今天,我要去參加國王競選,說起我們三角形家族,那可是源遠流長啊!…
敘述者——
生:三角形
幻燈片3:“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張無人知道的課桌……”大家好,我是一張課桌,住在錦纏街小學教室,今天教室里人山人海,聽說國王繪 畫比賽要在這里召開。我可要大飽眼福了……
敘述者:(課桌)
幻燈片4:說起作文課,我上了不止一節了,不過今天這節作文課,可有點特殊,蘇老師事先出示了幾個圖形,又讓我們用它們作畫…………
敘述者——
生:同學
師:你覺得還可以用誰當敘述者呢?
生1:可以是教室里的電燈、課桌,也可以是老師自己。
生2:可以是一只在這里經過的小螞蟻
生3:可以是一個符號,如:橫線
……
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克總結為現實的人物和想像中的人物、事物。(板書)(出示幻燈片)
幻燈片5:現實人物:家長、教師、同學
想像中人物:記者、符號王國家族成員、符號王國國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電燈(物品)、鉛筆、圖書、小鳥、小螞蟻、課桌……
(
學生各自作文)
[點評:通過指導學生明確了寫作要求。大家的交流產生智慧碰撞,對寫作的認識有所加深,學生自己的作文素材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有了選材余地。寫作思路的打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的寫作片斷為學生提供了范例,使學生明確了如何聯系生活實際。]
四、交流研討,評價結果。
教師小結本次作文的一般情況,肯定優點。
師:這次作文,大家寫的內容都比較充實、文筆也很優美。寫作手法新穎、尤其是對課堂交流中的材料都能恰當的運用。我們看一下金白雪同學的一個片斷:
神奇的符號
觀眾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中央電視臺記者金白雪,我現在正在錦纏街小學教室。再過十分鐘,符號家族繪畫大賽就要開幕了……
錦纏街小學的操場里響起了鼓號聲,鼓號聲過后,國王大搖大擺地走上操場,清了清嗓子說:“我老了,不能再為符號家族爭光了,下面,我要選一位或一組符號做國王候選人,今天你們可以盡情的表演”
首先,逗號上場了,下面響起熱烈的掌聲,逗號說:“我們能為句子加上符號,讓文章意思更清楚。”……
這時,一群帥氣的符號走上臺,觀眾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他們是誰呢?原來是圓圈兄弟,三角姐妹,橫線兄妹,他們要表演什么呢?原來他們是組合表演,幾個人把隊形一變,一只鐘表就出現在大家眼前:大圓圈當鐘表的外殼,小圓圈是鐘表的鐘心,橫線則當了時針和分針,三角則是表針的頭。如圖:
幾何圖形中的大三角說話了:“我們不僅能組合鐘表,還可以組合小雞,大圓圈當小雞的頭,另一個圓圈當雞的身子,橫線就當小雞的腳,三角形就當小雞的嘴和眼睛,你們看——”
幾何圖形中的橫線又說了:“我們幾何圖形還可以拼成蝴蝶,不信你們看:圓當蝴蝶的蝴蝶的身子,小圓當身上的花紋,三角當蝴蝶的一對翅膀,橫線當蝴蝶的一對觸角。看!”
你對金白雪同學的這一片段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她采用記者身份敘述,手法很新穎。
生2:她用了擬人手法,讀起來很有趣。
……
2、指導學生自評、互評作文
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讀作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總結我們本次作文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出示要求)
a) 小組合作是否成功。
b) 自己的觀察是否細致。
c) 作文是否很好的利用了課堂上大家交流的成果等。
d) 其他經驗或不足之處。
學生交流
生:我們小組在合作方面非常成功,王禹茗同學說了許多圖案,孫媛媛都畫了出來,我和賴倩玉負責記錄其他同學在前面講的內容,然后大家一塊看,寫作文時,我記錄的內容,有不少都用上了。
……
[點評:通過教師點評,使學生明確作文中表現出的良好的作文習慣。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能自覺的內省和反思,并能促進學生互相取長補短。]
板書:
敘述者:
現實人物:家長、教師、同學……
想像中人物:記者、符號王國家族成員、符號王國國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電燈(物品)、鉛筆、圖書……
總評:本堂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學生主體性:從學生認知需要出發,讓學生在充滿快樂的活動中積累材料,學寫作文,最后水到渠成,變“要我寫作文”為“我要寫作文”。課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點撥激趣。學生在自主愉快的環境中快樂作文。
篇10
【摘要】 在學科專業教學過程中,“發展式”教學理念突出闡明素質教育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著重詮釋以專業素養為目的的教育內涵,探討針對學科教學實踐的新穎性創建,提倡教師教學符合人本思想,接納和認同教學活動的思想性對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起到關鍵作用;改變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修養、專業自覺和角色轉換方面提出新的挑戰。“發展式”理念兼顧師生雙方共同發展,相互影響,從新型教學模式中受益。該理念既高度概括專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又蘊含于教學細節的方方面面,但仍然需要在教育理論實踐中加以完善,并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廣大師生給予首肯和關注。
【關鍵詞】 教育理念;發展式;學科專業教學;生命學科;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教育理念日益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源動力。國外比較盛行的教育理念有全球式教育(Global education)理念、人本式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理念、通識式教育(General Education)理念(素質教育/博雅教育)以及自由式教育(Freedom education)理念,等等。走到今天,成功的教育已經不局限于塑造教育本身如何發達先進,而在于能否激發受眾的潛意識,以強化社會責任,提升生存質量,推動社會發展。就我國現階段學科專業教育而言,上述理念充滿了理想主義至上的多元內涵,可能不適合照搬過來,基于此,我們嘗試一種“發展式”教育(Developmental Education)理念,期望能指導諸如生命學科等專業教學的具體實踐。
1“發展式”教育理念的淵源和內涵
一般而言,教育理念凝聚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教育追求和主張。作為教育實踐的指導理論,教育理念既需要堅守,又需要創新,二者不可偏廢[1]。目前,除了通識教育理念[2]被普遍采用以外,世界一流大學大都秉承其獨特的辦學理念。例如,耶魯大學一直堅持自由教育理念:傳承和發展知識,保護自由探究和言論自由,培養領導者和有思想的公民,開發人類的潛能,為周圍的世界提供實現人類進步的機會[3]。柏林大學“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理念在于它將研究融入到教育過程中,使其成為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4]。劍橋大學堅持奉行自由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進行理性訓練和人格塑造,將獲得知識和發展智慧作為唯一和最高目的,倡導原創性研究,提倡厚積而薄發,反對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義。注重培養“紳士”;人文關懷與學風嚴謹并舉;鼓勵學生盡早介入科研;強化服務社會的職能[5]。此外,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體現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原理,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也反映了教育學的內在規律,對于當代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6]。
“發展式”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哲學家皮亞杰.讓(1896~1980)的“發生認識論”。皮亞杰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技術是其獨樹一幟的“臨床法”,認為教育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受其啟發,“發展式”教育理念首次從受眾角度審視教育架構,強調教育模式的可塑性,教育活動的遞進性、操控性和改革性,并將“教師專業知識學生”關系改進為“教師學生思想專業素質”的新型關系。該理念將專業教育目標定位于發展學生專業思維,把教育學生專業滿意度和就業行業滿意度作為衡量專業教育質量的參考指標。
2生命學科發展歷程及其自然推動力
16世紀以前,生命科學處于萌芽時期。從16世紀到20世紀中葉,系統生命科學創立并發展起來,但仍處于“小科學”的發展時期;之后生命科學研究開始轉入以實驗分析為主線的研究[7]時期。生命科學隨著各學科縱橫交錯發展,進入“大科學” 發展歷史階段。期間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創了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新紀元。70年代的重組DNA技術更是推動了生命科學發展與應用,使其規模迅速擴大、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發展多半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特別是90年代末期進步最快,如參加國際性大科學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屬結構基因組學研究。目前,系統生物學方興未艾,它是后基因組時代的新秀,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各種“組學(Omics)”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門整合型大科學。美國科學家萊諾伊?胡德 (Leroy Hood)認為,系統生物學正是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新型大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孕育的高通量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技術,它的誕生進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組時代的生命科學研究能力,因此,“系統生物學將是21世紀醫學和生物學的核心驅動力”。總體而言,當代生命科學的顯著特點是:分子生物學的突破性成果,使生命科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位置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科技進步帶動產業發展。生命科學的相關產業(如環保、健康、生物能源等)迅速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朝陽產業”之一,一些國家已經率先從中受益。比如,北歐的芬蘭總人口520多萬,共有約150家生命科技公司,占歐洲生命科技公司總數約7%(芬蘭人口僅為歐洲的1%),全國共建有5個生命科技園和工業園,從業人員約1.3萬人。在診斷、生物制藥、生物材料和工業酶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已成為歐洲生命科技領先的國家。中東的以色列人口約790萬,從事生命科學產業的有2.6萬人,人均生物技術專利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于日本、德國和英國。全國擁有700多家生命科學公司,54%的公司是醫療設備公司,其次是生物技術產業門類。我國的生命科學產業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例如,北京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是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中試及產業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學研究所、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組研發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園發展。前沿性生物產業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與發酵工程、組織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干細胞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生物芯片、納米生物技術、靶向技術、高通量篩選等技術,涵蓋于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和現代醫療服務四大領域。顯然,生命科學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我國生命科學發展的巨大潛力和新興產業集群的建設,使得專業人才需求與日俱增,生命學科也日益成為各大高校的寵兒。一段時期以來,國內生命科學相關專業高考均出現高分錄取現象。不斷合并、升級、擴大規模的地方高校,也樂于設置這樣的專業以爭取更多的生源。據統計,2000~2006年,國內高校生物科學專業從130個增加到221個;生物技術專業從122個增長248個;生物工程專業從105個增長到234個。生物學類本科專業辦學點共增長了91%。這些“應激性”舉措雖然壯大了我國生物行業實力,但也凸顯盲目性和缺乏可持續性。
整體上,我國在世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已經擁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其中有2項來自我國。然而,21世紀我們要解決的如人口、環境、糧食、能源、健康等世界性的難題都已經迫在眉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坦言,他們無論是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都是最優秀的一批教師在講課;課程和國際接軌,一般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僅重視對學生講課的環節,而且為本科生提供很多和美國、西歐、日本等一些國際大師級教授交流的機會。他們學院每年有50~150次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會有相當一批本科生在大三階段接觸到生命科學尖端研究。言談中,一種生命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呼之欲出。
3“發展式”教育理念指導生命學科的教學實踐
生命學科的專業課程包括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實踐兩部分。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1)觀察和描述;(2)生物學實驗;(3)生命現象的人工模擬。運用“發展式”理念對于學生專業啟蒙教育、專業素養形成和專業實踐都會有所建樹。
3.1讓課堂充滿生命專業情趣
時下有句廣告“我的地盤兒我做主”。課堂是老師的地盤兒?還是學生的地盤兒呢?學生歡迎什么樣的課堂呢?經過調查走訪,我們歸納出這樣幾種類型的課堂:(1)開放式;(2)趣味性;(3)學術型;(4)親和型。“發展式”理念認為,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包括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需要整合上述課堂類型,并調整心態,轉變課堂角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體性思維習慣方式。學生參與課堂交流,會經歷一個身心愉悅的過程。英國朗曼出版公司早在1993年出版的《教學即溝通》一書,提出師生交往、溝通的方式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專業思維是專業創新能力的源泉,它萌發于專業感性階段,多半是由教師課堂專業教學魅力感染的。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展示生命學科研究、發展的歷程,也可以讓科研成果“現身說法”,例如,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研究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新藥研發提供了捷徑;干細胞技術將造福于人類面臨的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納米產品在疾病預防、疾病治療、修復和改善組織功能方面前景廣闊等,以拓寬學生學科專業視野。此外,針對領域內偽劣產品個案,如“假蛋白”、“毒疫苗”事件,以及社會敏感問題如“三氯氰胺”、“瘦肉精”、“轉基因食品”、“速生雞”、“白酒塑化劑”等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是影響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清華學生自我報告從未在課堂上發言或參與討論的學生比例為 33. 6%,而在美國同類院校該比例僅為 5%;相反,接近60% 的美國學生自我報告說自己在課堂上“經常”甚至“非常經常”提問并參與討論,而該比例在清華大學僅占12.3% [9]。大學生課堂沉默存在于思維、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從教師角度反思該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人格魅力缺乏(條件性因素);教師對學生“生命全域”關注不足(觀念性因素);教師疏于教學藝術研究(技術性因素);師生關系疏離(人際因素)[10]。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易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陳出新,自覺養成創新的意識與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而不是目的,以發展學生專業素養(專業知識結構和專業學習能力)為主題,師生同臺獻藝,將枯燥乏味的引經據典上演成生動具體的教學藝術的“圓舞曲”,目的是讓學生從認同課堂到接納課堂,再到向往和期待課堂,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
3.2讓教師自身煥發專業魅力
當代大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是什么樣的?肯定的回答是有師德、有水平、有愛心、懂實踐的老師。“發展式”教育理念建議當代教師注重培養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常常被學生等同于專業魅力而相提并論,因而不容小覷其潛在的感召力。在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的專業修養(專業知識、技能和思想見解)是最受學生關注的因素。其次,教師的責任心、教學風格、專業啟發性、教學態度、亦師亦友等也是學生關注的焦點[11]。美國教育家舒爾曼(L. S. Shulman)提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在專業知識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學科教學知識也日益成為教師專業發展關注的焦點[12]。鑒于學科教學知識的本質特性有緘默性、溝通性、敘事性和價值性[13],教師第一要務是抽絲剝繭、去粗取精地提煉學科內容蘊含的學科價值、傳承性和社會生產力要素等知識,與經驗相融合,構建起系統的學科知識整體框架;在各個層面規劃布局,引導學生把握知識脈絡,并在每個知識點內涵方面通過主題活動加以豐富,創建“體面線點”逆序化的認知過程(由感性到理性)。第二,實現對話教學。為彌補學科緘默性,在知識點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發散型思維。第三,用人文精神喚起責任意識。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教師首先要擁有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然后才能創造人文環境,運用人文領域的先進理念“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心靈,并深刻影響學生未來。第四,教師教研相長,自主專業發展,用業務能力和水平對話學生的身心發展機制。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教材的開發與研究,精選學科特點突出、專業特色豐富、能適應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主導構建對話教學,更好地促進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14]。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還要考慮到相關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趨勢[15],使學生從普遍聯系角度領略科學歷史進程、成就和未來。
誠然,作為“發展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踐行者,教師首當其沖地要受到專業自覺、任務細化和角色轉換等多重考驗。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1901~1977)是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著有《教學與發展》、《和教師的談話》等多篇教育名著。他曾說:“只懂得傳授知識,不懂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師是不完全的教師。”因此,發展學生專業思維勝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尤其重要的是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文修養、責任意識等方面塑造。同時,當發現學生個性(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我)與主體性意識(包括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相背離時,應當引導學生將兩者統一起來。
3.3生命學科的專業實踐注重創造力培養
一份調查問卷表明學生對于目前的專業實踐并不滿意,普遍反映:實踐量不足;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夠;等等。2003年前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在全國部分高校陸續開展起來,它是大學生設計的一種項目資助計劃,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工作,可以是實驗或調查等多種研究形式。國際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增加學生的研究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事研究項目,并幫助學生過渡到獨立的研究項目。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學生以研究助理身份參與以教師為主的研究小組;另一種是學生提出原創方案,申請研究資金支持。美國休斯頓大學要求本科SRT學生至少參加一次研究生研討會,為今后的研究生學習做準備。麻省理工學院提出本科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每個人都要有實踐和研究的體驗。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實踐資源較為緊張和匱乏,為擺脫資源性制約窘境,多鼓勵校內實踐設計。最簡單的專業實踐,如學期初組建學生科研小組,確定一個簡單的科研“項目”,通過教師輔導,學生從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技術路線、提交可行性報告到遴選實驗材料、實際操作再到“結題”驗收。通過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自行論證等主體性實踐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文獻檢索、信息處理、知識運用和交流表達等綜合能力。“發展式”理念下的專業實踐主張為學生提供反復實踐的可能。只有實踐空間拓寬了,內涵豐富了,學生主體性發展才能水到渠成。
4結語
教育理念創新一般基于四種初衷,即基于本質、基于價值、基于經驗和基于未來[16]。教育受眾是社會福祉的貢獻者和享有者,正是基于本質,“發展式”教育理念旨在喚起社會從“關注教育現象”轉向“關注教育對象”――群體目標的個體塑造,是現代教育觀念的理性回歸和人文思想質的飛躍。教育關乎國家命運和未來。正是基于未來,從歷史唯物主義到實踐唯物主義,“發展式”教育理念期待教育思潮隱去喧囂和浮躁,讓工作者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用審慎眼光考量教育實踐的過程屬性和過程價值[17]。根據教育多元化問題的復雜性,所以, “發展式”教育理念的實踐將不可回避地經歷一個長期曲折的嬗變過程。
【參考文獻】
[1]楊興林,馬 丁. 教育理念的堅守與創新同等重要[J].現代教育管理,2011,6:1-4.
[2]趙 強, 鄭寶錦. 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的嬗變[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114-117.
[3]張 旺. 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學[J]. 比較教育研究,2006,5:47-50.
[4]別敦榮,李連梅. 柏林大學的發展歷程,教育理念及其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10, 8(6): 8-15.
[5]別敦榮,隆芳敏.劍橋大學的發展歷程、教育理念及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11,4:36-41,56.
[6]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4:54-56.
[7]加蘭.E.艾倫.20世紀的生命科學史(劍橋科學史叢書)[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35-36.
[8]王娟娟, 李華. 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研究[J]. 高教論壇, 2010 ,7,21-25.
[9]羅燕, 史靜圜, 涂東波. 清華大學本科教育學情調查報告[J]. 清華大學學報, 2009, 30( 5) : 4- 71.
[10]滕明蘭. 大學生課堂沉默的教師因素[J].2009,180(4),146-148.
[11]關桓達.大學教師形象期望的實證分析[J]. 2011年第2期.77-80.
[12]鄭志輝.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學科教學知識再探[J].中國教育學刊, 2010.03.50-53.
[13]方菲菲, 盧正芝.學科教學知識的發展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8, 207(9):55-56.
[14]胡弼成, 陳小偉,對話―理解:大學教育的本真意蘊[J].教育研究, 2010, 367(8):49-52.
[15]李俊卿.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中國大學教學,2010, 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