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擔當范文

時間:2023-03-17 03:26: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責任與擔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責任與擔當

篇1

從建筑公司一名普通工人,到挑起整個公司“大梁”的董事長,黃勝稱,這一切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然而在“不經意”的背后,卻能夠感受到他對自己所管理和經營的這個建筑企業濃厚的情誼。自進入公司到現在,24年間,縱然企業的發展曾經波瀾曲折,甚至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然而黃勝都從未放棄,始終與企業共度難關,共同成長,堅守一個企業負責人的責任擔當

一步一個腳印,與企業共成長

貴州紫江建筑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是開陽縣國營建筑公司(后改為開陽縣建筑社),成立于1956年合作化時期,黃勝1987年進入該公司,那時他才24歲。

作為建筑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當時,初入公司的黃勝像那個時代所有人一樣,有個單位有份工作已是一件很知足的事情,因此每天朝九晚五并無其他想法。

轉折發生在公司的一位前輩和他的一次談話之后。那位前輩告誡他,在一個技術型的公司上班,得懂技術,沒有技術就只能混日子,將來也不可能有很大出息。聽了這番話,受了刺激的黃勝這才幡然醒悟,開始積極參與公司組織的各種技能培訓,并在之后當上了公司的質檢員。

隨著對業務的熟悉,黃勝慢慢“不安分”起來,后來他放棄了穩定而有工資保障的工作崗位,開始自負盈虧在外跑工程項目。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垂手而得,沒做過工程項目不懂業務不懂技術不懂管理的黃勝尤其如此,在經歷多次碰壁之后,憑著一股子鉆勁,他終于接手了第一單工程,雖然只是一個民房的建筑項目,而且合同費用也少得可憐,但這畢竟是他做工程承包項目的一個起點。這個民宅的小項目為他提供了一個鍛煉的機會,每天吃住在工地,從最基本的項目管理、建筑知識學起,并也由此帶動了他事業的起步……過了這道坎兒,在接下來的日子,黃勝手上的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他也開始不斷嘗到自己“冒險一試”所得來的回報。

正在工作開展得順風順水之時,1992年,公司委其建筑公司副經理一職,主管質檢工作。對于這不經意間被委任的職務,在黃勝看來,唯一可能的解釋是,當時公司缺乏質檢方面的人才,而他不僅具備相應資質,工作經驗又豐富,所以成為了公司副經理的人選。

對于一個建筑公司來說,黃勝自然明白質檢工作重于企業的生命。他放下了手上的工程項目,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且一干就是10年。

迎難而上求發展

2005年,隨著企業的改制,黃勝成為貴州紫江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挑起了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大梁。

“對于一個國有建筑企業而言,成為企業的當家人并非是一件輕松榮耀的事情。”黃勝坦言,“企業家底薄、包袱重,光是解決企業在崗和離、退休職工的工資問題,每月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為放下包袱,增強企業市場的競爭力,建筑公司進行了改制——原本600多名員工一下子裁減掉500多個,僅保留了部分技術骨干。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在裁減掉的人當中,有100多名職工因找不到相關檔案依據,一時無法辦理社保。職工們擔心離職后沒保障,就組織起來,阻撓公司正常工作的開展。黃勝記得,有一段時間,一群上了年紀的老職工把公司施工用的物件、辦公用的東西都控制起來,什么都不讓動。面對這樣的情形,黃勝只能每天一遍遍地向這些老職工們作解釋。

這樣的局面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曾一度,黃勝感覺十分地倦怠,甚至萌生“放棄公司而去”的念頭。之所以這樣想,緣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在那時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當時公司的總產值僅有100余萬元,基本上到了入不敷出的窘地;另一方面,憑黃勝的能力,那時隨便在外接一些建筑工程,收入都會比他現在強,而且沒有羈絆,可以放開手腳去做。

不過,他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決定留下來。

“畢竟在這個企業做了幾十年,對企業有很深的感情。”黃勝說,“很多職工,大家都是在一起共事了很多年,有些同事需要養老,有些同事需要養家,任何對企業不負責任的行為,實質上也是對這么多年來一起共事的同事們的不負責。既然我在這個企業掌舵,我就不能讓這艘船翻掉,我就有責任帶領著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奮斗。”

有人才才會有未來

企業改制后的2005年,情況開始有了好轉。這一年,公司終于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妥善解決安置了部份下崗職工,并對原退休職工進行了一次性經濟補償。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矛盾糾紛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在處理完這一系列“包袱”之后,黃勝開始引進大量建筑行業管理人才,更新了大批建筑機械設備、對企業不動產進行清理并籌集了一定的資金,時機成熟,國營建筑公司開始向股份制企業轉變,并最終成立了貴州紫江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改制讓企業重新煥發出活力,改制后的貴州紫江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施工機械也具有相應的規模,并且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完善,已具備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企業規模和實力。并呈現出與時俱進、朝氣蓬勃的景象,這些都是黃勝歷經多年艱難所樂于見到的。

改制后,黃勝帶領公司先是完成了開陽南江大峽谷建設工程,得到了政府及景區建設業主的好評,成為景區建設取經學習參觀的典范。后又承接并完成了鄉村道路工程、教育系統工程、文化系統、市政、城建、供排水等系統的工程任務,完成了開陽路發、紫江水泥廠等系列工礦企業的建設,并參與了甕安、息烽、白云等地區的施工建設……

近年來,貴州紫江工程建筑有限責任公司除繼續參加建設工程的建設外,還拓寬了經營范圍,例如參與政府對開陽縣城市市政道路停車泊位的管理、經營組建勞務公司針對工程建設進行勞務輸出,以及參與農田基本建設、煙草基地建設等,逐步從單一建筑施工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公司管理機構健全、生產狀態良好的同時,黃勝也在考慮更長遠的問題:以什么來支撐公司的長久發展?

篇2

【關鍵詞】創意;人文關懷;突破;責任;父親形象

無法改變世界,也不能讓世界改變。2013年4月下旬上映的《瘋狂原始人》承接了好萊塢一貫小故事、大環境、共同人文訴求,及力圖彰顯的普世情懷。一部如此戲劇性,簡潔的電影,我們陌生的不是場面的新意,而是故事的簡單和喜劇魅力已經讓人足以稱贊有佳。

一、穿越與現實:表達故事比故事本身重要

2013年4月中下旬,好萊塢動畫電影再次證明了動畫電影也能夠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如魚得水。《瘋狂原始人》讓動畫電影市場看到了好萊塢構思、制作、技術、宣傳、創新、理念等等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入侵國產電影市場。昔日期待已久的《喜洋洋》系列已經過度的考驗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方向性與孤獨感。再接著放眼觀望《瘋狂原始人》之后,不得不提及的還是電影理論界經常談論的落差感。然,這樣的落差已經讓電影從業者開始思考動畫電影的方向和取向的根本性問題。如果說幾年前我們還在思考動畫電影有沒有市場的話,那么現在是時候該穩下心來做好國產動畫電影了。為什么一部《寶蓮燈》之后沒有了后續?動畫電影的市場前景寬廣得讓我們的電影從業者忘記了我們的內部根源和強大的內需力。一部《功夫熊貓》打斷了我們動畫電影的盲點與猜想,撬開了我們對于自身資源開發的懷疑與堅守。“熊貓”阿寶,中國功夫等元素已經警告了動畫從業者自身的觀念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待提高,這已經不僅僅是想象力缺失那么簡單了。

“在我們談到文化時,是否民族主義問題或民族自豪和民族尊嚴是唯一面臨危險的東西?并非如此,因為這里有許多其他的問題,其中文化和民族(或種族—民族)與流行或傳統文化的形成是一致的,而這些文化形成似乎正被美國的大眾文化模式—電視演出,服裝,音樂,電影,等等—逐出并取而代之。”①當就民族自豪感再次浮出歷史表面的時候,“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堅守是否該進行一個重新的洗牌和定位。然而“全球化”和“本土”,其實就已經開始指涉種種辯析,而這樣的結果最后卻都不了了之以致消失在批評的“無語”與“失語”狀態。“全球化”已經與“本土”沒有了共性而只是體現出獨特的個性或者具有排他性的“共性”。而就算具有“精英文化”優勢的“民族”傳統文化,在面對一種被當下年輕一代樂于接受的大眾文化,或許阻礙性的行動力已經顯得很無力。

(一)冒險:一種策略的驚心設計

不得不特別指出的是,對于動畫電影,尤其是3D動畫電影在3D技術的跨越性發展中得到了一次飛躍性的巨大突破。動畫電影得以如虎添翼的對于鏡像空間造型理念產生了一次次逼真的演練與會聲會影的再現。或許不會忘記電影《阿凡達》里所呈現出來的潘多拉星球里面那如夢如幻的場景,那是對于現實的再升華與展現。而這一切景象得以復出的是“冒險”這一概念的經典闡釋與運用。如果沒有克魯德一家作為原始部落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家庭,那么“冒險”這個概念也就很難完成,顯然,是冒險成就了《瘋狂原始人》的主線索與主要標桿,以及故事前進的助推力。

(二)圓滿的結局

圓滿的大團圓結局永遠對于好萊塢來都是一種永不停息的標簽。這或許也是好萊塢在電影里傳達永恒“正能量”的價值體現。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萊塢開始,對于大團圓的結局一直都處于好萊塢不斷更正的局面,但卻發現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這也是在當下對于電影這種最好的造夢機器來說是最好的傳達方式。《瘋狂原始人》的定位是喜劇片,而喜劇片的結局都不會簡單的呈現出悲慘的結局。好萊塢不會讓觀眾看完電影后處于一種失落的狀態,而是欣喜于所觀看的電影,這才是好萊塢對于電影喜劇的定位和不斷考究。大團圓的結局拯救了好萊塢,但是也同時使好萊塢失去了很多對于創新領域的探析與考究。好萊塢總有一天會在科幻片的前傳或者續集中再次勃發,然而,3D奇幻技術的演進已經深深的印上了好萊塢會自己往死胡同里面扔枷鎖的過程。好萊塢的動畫片往穿越的方向發展,好萊塢的科幻片卻往未來的方向飛越。科幻片巨大的投資,不僅僅在于探析一次普世價值觀的適用性,而只是為了一次次的證明好萊塢能夠隨時充當電影世界的明星以及霸主地位。

(三)簡單的故事主線

《瘋狂原始人》的簡單,不在于構建一個華麗的場面和多條敘事效果,而是一種探索中的簡單理念。整部電影只是在講訴家庭逃亡和對于信念等小敘事的實踐。而這些都是具有普世價值觀的電影類種,這也就是好萊塢為什么能夠繼續在一個題材上進行剖析之后的再剖析。簡單的題材,不斷的進行拍攝,必然回走向一種死胡同。拍了續集再拍前傳,這是好萊塢耐著臉皮不斷拋出續集或前傳的一種思維定式。從《功夫熊貓》到《功夫熊貓2》,從《藍精靈》到《藍精靈2》,從《里約大冒險》到《里約大冒險2》,《冰川世紀》的多部呈現等等都已經命中注定好萊塢不會有著更為重大的突破,至少斷時間不會有這樣的突破。與其說是故事的簡單,不如說是敘事的簡單呈現。當下青年人的生活狀況的緊張與壓力決定了一部簡單的電影會能夠贏得更多的票價和掌聲。這是好萊塢迎合多種觀影群體的精巧安排與嘔心瀝血的打扮。迎合觀眾能夠保證更多的受眾,主要是能夠保證基本的票房,添加一些價值觀念——父親形象、欲望、自由、家庭溫情等等,已經讓受眾難以抑制住自己手中的票。

二、創新與突破:敘事線索完美體現

好萊塢電影,尤其是動畫電影已經成為全球電影營銷策略種不可不說的一大部分。建構了好萊塢在全類型片定位上的新模式與新突破。好萊塢工業化的生產體制已經決定了它在影視制作方面只能是亦步亦趨的在“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娛樂化”方面邁進。《功夫熊貓》里面的阿寶,就已經是一種突破,而這樣的突破不僅僅是限制于熊貓這樣可愛動物的領域,把熊貓這樣溫順的動物駕馭成搞笑、活潑的武打英雄,這已經超于了一種思考范疇,繼而成就了好萊塢在動畫領域的創意領導地位。熊貓阿寶對于中國功夫的喜好,已經超于了國人的期待卻又符合國人的希望。《瘋狂原始人》中“父親”形象是以為傳統的大男子主義男人,保守但卻懂得愛護家人。

面對好萊塢,我們都會指涉到當下國產電影的狀況,缺少創新力度,電影工業水準不夠,電影投資市場盲目,觀影群體趨向國外大片。其實,當細細觀察口碑好的電影,尤其是既賣座也高票房的電影都一定是符合大眾需要的。也有影視業內大呼國產電影缺少藝術語言,缺少對當下電影現代化的闡釋。然“藝術語言、電影語言的‘現代化’并不是當代中國所面臨的新命題,而是任何時代、任何國度、任何藝術門類都必須面對的常規命題。俄國形式主義者克雷洛夫斯基曾在其詩學研究中指出:藝術語言的重大作用在于制造陌生感。”② 陌生并不是與觀影群體產生大的“間離”效果,也不是拉開與觀眾之間的現實差距,而是體驗出一種在于常規常態下的一種再思考與創意理念,而這樣的創新理念是之前所沒有的,是一次別離,也是一次次的探索與現實的回歸。

三、擔當與責任:父親形象的建構

《瘋狂原始人》中父親一角色的矛盾關系頗具戲劇張力,“父親”這一形象本身既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體現,也守候家庭安全的衛道士,對于家庭責任也是做到了盡職盡責與兢兢業業。就在大女兒的“好奇”導致了一個家庭的“冒險”,這是在借用一種打破現有關系(堅守山洞)來突出電影里父親角色的責任與擔當。當我們要表揚這個角色的時候,忍不住總是要先批評一下該角色的一些缺點——自私、頑固、守舊、教條、不近人情等等。這樣先抑后揚有這樣的三個目的:首先,欲揚先抑,先深痛惡絕的批評,然后才慢慢指名道姓的表揚,以便達到一種歸因后大眾共同的反思與同情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缺點不會影響優點;其次,增加敘事線索與敘事技巧,突出電影《瘋狂原始人》主線的戲劇沖突與拉開了故事線索的可行性與收縮度;再次,形象地塑造了父親這一角色的性格特點與人物形象的深度展現。

“父親”這一形象無論在那里都應該是一種博大形象的塑造與被塑造。電影中父親是出于理性的角色來保護整個家庭,這是在家庭受到任何傷害的情況進行的一種出于非理性的層面的直接堅守。但,父親過于多余的保護與擔心,已經限制了好奇的女兒的探索欲望,而這樣的欲望又是建立在對于外部世界的想象之中,加之危險重重的原始社會,這本身是父親這個角色超乎想象的控制點。恰恰是因為這一角色的度量,造就了一個非常讓人敬畏卻又讓人喜愛的矛盾形象與溫情路線情懷,這也是博取大眾口味的一劑良藥,不管是苦是甜,卻總是絲絲入口,難以抑制。

“商業電影也混跡于追隨者之中,通常是新的沃土上姍姍而來的最后的定居者,卻儼然生來是這塊非法領地上的合法居民。商業電影正是靠不斷從藝術電影中獲得其‘從混沌世界中提取的’,并且已獲得承認、‘編入形象詞典’的新語言,而一次再次地獲得生機、保有并維護了它得自于票房的滾滾金元。”③好萊塢商業電影的總是夾雜于濃厚的地方口味和普世價值觀的雙重布局上做足功夫。一部好萊塢商業片,如何推行全世界,靠的是由來已久的普世價值和恒久的溫情理念。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剝離了好萊塢的商業,尋求真正的核心價值,那么,你得到的將只是商業電影中的溫情元素和普世價值的頑固鏈條。“父親”這一形象在電影《瘋狂原始人》里不只是充當了父親這樣一簡單的形象,而且已經開始形成了一種英雄稱號的再敘事與再表達。無論是“欲揚先抑”還是“欲抑先揚”,都體現出一種在父權思想下,對于父親這個角色所暫時扮演保守角色的一次自我探索與自我覺醒的過程。而女兒的好奇充當了一種權威枷鎖下的沖破束縛的變革,構造一種在父親權力之下的一種自我嘗試與自我突圍。但恰恰是這樣的嘗試,讓它們懂得了在自然災害后面,信念和欲望是拯救整個家庭的原動力,如果沒有女孩的好奇,就不會遇見“新新人類”(大女兒喜歡的人),沒有遇見“新新人類”,就不會有奇幻的冒險,沒有冒險也就難逃自然災害(法則)。這樣的一條線性敘事不僅簡單,而且符合老少皆宜的觀影習慣。

結語

改變不了世界,也不能讓世界改變自己。好萊塢的文化輸出已經形成了一股暖流,偏向于電影工業體制不健全的國家,彰顯是不僅僅是“文化的沖突”,亦或是“機械復制時代”幕起幕開,甚至是“后殖民主義”時代權力的指向與枷鎖的自我束縛。好萊塢總是在無意中充當世界警察的完好形象,企圖開啟一輪輪風暴來席卷它國電影市場。原始人的瘋狂,與其說是父親體制下的自我松綁的過程,不如說是“大女兒”在“新新人類”(《瘋狂原始人》中的角色)中想象的“離”與“合”,更甚至是好萊塢在企圖構建一個全球動畫領域的霸主地位與領導者形象。

注釋:

① 費雷德里克·詹姆遜著,王逢振譯. 論全球化和文化[A].楊乃喬,伍曉明.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78.

篇3

“平民英雄”生命最后1分16秒的視頻在網上熱傳。一位網民評論:只有當敬業成了習慣,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間爆發出超出想象的能量。因為在他心中,職責就是生命。

同時,網民們追問,“超人”的意志力從哪里來?

吳斌的同事們說,吳斌的完美表現,是因為在平時他就視手中的方向盤為生命線。“他到公司的10年,已經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近30圈,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訴。”同事強成偉說。

而隨著記者的采訪,吳斌生命最后時刻令人心靈震撼的細節被還原。當吳斌重傷入院馬上就要進行手術,但見到無錫客運公司的工作人員后,他第一句話就問“旅客有沒有疏散掉”,第二句話說“我的感覺不好”。那時的他已經出現內出血,血壓只有35 ,臉色發青。

當記者趕到吳斌的家,進門后一眼望去,這間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房子已經有些陳舊,近70平米的房子住著一家三代共5口人,顯得十分擁擠。吳斌的房間里布置得很簡單,一張床,床頭擺了個小風扇,旁邊沿墻的一排是衣柜。衣柜里掛的衣服只有三種:工作服、運動裝和少數幾件已經穿舊了的休閑裝。

然而,當吳斌去世,不少素不相識的群眾想捐款捐物獻愛心時,吳斌家人通過媒體發表公開信稱: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捐物以及以這個名義成立的捐贈基金會,我們會自食其力,好好生活。

6月4日,杭州市政府宣布,“平民英雄”吳斌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并追授為省勞模;中華全國總工會追授吳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日,杭州幾乎全城出動送英雄最后一程。“失去弟弟很痛心,但他救了這么多人,而且大家都沒有忘記他,把他當作英雄來對待,我想弟弟在地底下會欣慰的。”吳斌的姐姐吳冰心說。

熱議銳評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吳斌所做的,在他的心目中,或許只是一個司機本來就應該要做的工作。但是看看現場送別的市民的沉痛表情,看看網絡、微博等平臺上網民們的深情告白,人們對吳斌的懷念和感動,恐怕遠遠超出了吳斌停車時所想到的。但這一切,他當之無愧!

這不僅是因為其在危急關頭的選擇,閃耀著最美的人性光輝,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并不缺乏高尚的標準,也不缺乏對高尚的渴望,但是缺乏踐行高尚也甘于平淡的蕓蕓眾生。

就像吳斌那樣,安全停車、疏散乘客,這可能是他做了上千次的工作,所以他不會覺得這有多么的艱難和高尚;但是也像吳斌那樣,忍住劇痛,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履職,對于蕓蕓眾生而言,真的不易。就在這樣的巨大差異中,凸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尚。可以稱之為職業精神,也可以稱之為人性閃光。公眾對于吳斌的感念,其實也是對自己的鞭策,也是對這個社會道義的呼喊。我們呼喚英雄,就是呼喚自己的成長。

所以,當我們告別吳斌的時候,當我們贊美那最美人性的時候,不妨也捫心自問,不管處于社會的何種崗位,我們的職業精神是否足夠到位、毫無疏忽,我們的日常工作是否足夠規范、無可挑剔?時時清除內心的塵垢,堅守基本的職業精神和人性原則,這是對吳斌最好的紀念。(《新京報》社論)

話題拓展

篇4

關鍵詞: 高等藝術院校 “非遺” 責任 路徑

“非遺保護,人人參與”是2010年中國第5個“文化遺產日”的活動主題。一方面它表達了國家行政部門對組織和引導全社會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凸顯出當前“非遺”保護缺乏社會力量有效支持的尷尬。自引入“非遺”概念以來,短短幾年,我國已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87萬項,其中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目的約1400項,成為擁有世界級“非遺”項目大國之一。但是,在申報熱潮的背后,是大量“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流失。據報載,60年間,我國傳統劇種損失了三分之一,消失的舞蹈類遺產超過20多年前統計總量的三成。①事實證明,大量“非遺”項目傳承鏈條斷裂的趨勢已日趨明顯。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弘揚中華文化,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社會力量,高等藝術院校對繁榮發展民族“非遺”文化負有強烈的歷史責任,必須從人類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肩負起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歷史使命。下文將從責任(必要性)與路徑(可行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高等藝術院校具有傳承“非遺”的天賦職責

全球化趨勢承載了經濟一體與文化多元兩個重要特征。伴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來的,是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是學科知識的快速更新,是文化形態的多元共生和互相滲透。民族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文化概念的表述。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那么民族的精神實體將蕩然無存。而“非遺”正是民族文化里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它對一個民族的意義卻非同尋常。作為文化傳承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作為新文化、新思想、新信息聚集的前沿陣地,高等藝術院校必須充分認識“非遺”文化的現實意義和重要價值,在保護、繼承的基礎上創造、弘揚新時期民族文化的輝煌。

(一)當前“非遺”傳承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呼喚傳承方式的變革。

“非遺”在現代社會潮流下的式微,與“非遺”固守傳統的單一傳承方式有著密切關聯。當前“非遺”傳承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少科學的傳承體系。

“非遺”是以人為第一要素的活態文化,主要依靠人類的口傳心授才得以代代相傳,因此,對傳承人的發現、保護與發展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保護這些活態文化,政府制定了國家級、省級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辦法,但是對于如何延續這些傳承人卻沒有標準的模式可供參考。民間的傳承方式以血脈相承、族內相傳為主,傳承對象的選擇、考察局限于較小的范圍和簡單的方式,與“非遺”龐雜的學科體系相比,傳統傳承方式缺乏科學、完整的體系支撐。

2.缺少必要的人才儲備。

政府在不斷地加大對“非遺”保護的投入,如資金、政策,但是,對“人”的投入仍顯不足,而“人”正是傳承的基礎。比如“非遺”項目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編,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人來完成;“非遺”的宣傳、推廣、傳播與發展需要具備專業技能的人來實施。資金和政策的投入是顯性的,對改善“非遺”傳承人的生活條件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對“人”的投入卻是隱性的,雖然短時間內難以彰顯其效,但確是潛移默化、不可或缺。而當前,更為急迫的問題是,“非遺”項目傳承人普遍年齡偏大,人才的培養沒有跟進,人才儲備嚴重不足,使得“非遺”傳承后繼乏人。

3.存在維持與發展的利益矛盾。

文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適度的、合理的利用和開發有利于“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但是當前大部分“非遺”項目全靠政府津貼勉強支撐,維持尚可而發展無力,即使保住了眼下的這批“人”,“藝”仍有可能面臨失傳;有的在市場經濟利益導向的作用下,以演代練、重商輕傳,過多的商業活動干擾了傳承人對于項目的鉆研,開發過度而保護不足。維持與發展的矛盾也是生態文化與經濟利益的矛盾,使二者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承問題。

4.缺少必要的創新環境。

多數“非遺”持有者出于自身生存和家族發展的需要,會極力保持技法的私密性和經營的壟斷性,因而,傳承人對“絕技”、“絕藝”或“絕活兒”密不傳人,缺少美術工作者和工程師對其創作及工藝的交流指導,雖然有一些工藝口訣,但是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探索,致使部分工藝美術的表現形式陳舊老套,缺乏時代氣息,市場萎靡。

(二)高等藝術院校在“非遺”保護中的責任擔當。

據教育部2008年統計數據,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263所,其中藝術院校80所,另有開設藝術相關專業的院校在千所之上。作為藝術教育的高等學府,它們以藝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引領文化為主要職能,成為文化傳承與交流的中心,在知識創造和傳播的過程中悄然影響、改變著社會的文化形態,在保護傳承“非遺”文化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無可推脫的使命。

1.藝術院校在“非遺”保護中具有獨到的優勢。

其一,具有完整的教育體系。保護文化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傳播文化、發展文化,促使大眾接受文化、融入文化。保護“非遺”,保護傳承人的最終目的是傳承和發展。高等藝術院校具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可為“非遺”保護提供體系支撐。

其二,具有良好的創新平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藝術院校具有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影響、滲透整合的優勢,能夠從不同的學術視野、研究視角開展研究,這是其它研究機構難以企及的。

其三,具有突出的地緣優勢。受區域經濟和文化的影響,“非遺”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充分反映了特定地域文化影響下的社會群體的藝術特性、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藝術院校扎根于地方,生于一方水土,養于一方水土,針對地方的文化資源具有近水樓臺的科研優勢。

其四,具有優厚的人力資源。藝術院校不僅學者云集,學生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藝術專業的學生經過高考的選拔,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而且在學習鍛煉的過程中提升了綜合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創造的能力。

天時、地利、人和的交融,給予了高校藝術院校從事“非遺”傳承的無限自信,也使得高校具有了“非遺”人才培養的天然使命。但是,也有一些源于自身的制約因素阻礙了藝術院校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用發揮。

其一,認知觀念的滯后。我國當代高等藝術教育起步較晚,深受西方十八、十九世紀“學院派”教學體系的影響,西方視覺價值體系的文化方式占據了重要地位,甚至產生了“西方文化中心論”的觀點。在這種教育環境的影響下,高校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注重外來文化而忽視本土文化、注重強勢文化而忽視弱勢文化、注重書本文化而忽視民間文化、注重整體文化而忽視區域文化的誤區,在文化的時代性與區域性的關系上,出現了矛盾。

其二,師資力量的不足。大部分藝術教師并未接受過系統的“非遺”知識學習,很多高校開展“非遺”傳習是以聘請代表作的自然傳承人為基礎的。而這些傳承人有的年事已高難以從事教學活動,有的囿于文化水平而不具備基本的授課能力,導致了進行傳習活動的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其三,價值取向的偏移。在價值認知上,高校對“非遺”傳承缺乏足夠重視。對于“非遺”文化傳習,有的師生認為是“過氣”文化無需倡導,也有的師生認為是民間技藝何必鉆研,對其文化價值缺少尊重和重視。另外,功利教育的影響還致使大學生在藝術創作時往往會出現思想狹隘、品位世俗、技術單一、脫離現實生活的弊端。

其四,評價體系的缺失。長期以來,藝術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存在重專業輕文化、重書本輕民間、重技巧輕理論、重課堂輕實踐的現象,導致部分師生人文素質及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知識結構單薄而難以開展深層次的研究。而且,“非遺”傳習活動在大部分藝術院校還沒有納入正常的教學課程體系,評價標準、認證體系的缺失不利于“非遺”的保護傳承。

二、藝術院校進行“非遺”保護的實現路徑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針對人才培養的體制改革,指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②,這些都為我們進行“非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即在“非遺”人才的培養上,也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非遺”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積極探索“非遺”傳承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不僅是確定辦學方向的前提,而且是解決“非遺”傳承人培養問題的核心。在“非遺”傳承人才的培養理念上也必須強調以人為本,構建“藝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相融、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結合、專業實踐與服務社會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思路,為“非遺”保護、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積極輸送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

1.以本位回歸促藝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相融。

民族傳統文化是藝術行業蓬勃發展的“根文化”,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當下文化的發展,都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傳承、變革與創新。作為數千年來文化沒有割裂的民族,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如果背離傳統,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文化本位的回歸就是要提升高等藝術教育的人文自覺,在教育的知識體系中反映本土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和文化價值,對豐厚的傳統文化進行科學梳理、深入挖掘,積極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非遺”保護工作的新特點、新任務、新方法和新途徑,讓學生們在博大精深的“根文化”中充分汲取藝術創新的養分,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為德藝雙馨的“非遺”傳承人才的培養奠定思想基礎。

2.以人盡其才促傳授知識與傳習能力的結合。

當代傳習教育必須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學生個人選擇,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則,“非遺”傳習可采取“菜單式”培養計劃,加強學生的興趣引導工作,圍繞兩個課堂建設,有計劃地聘請傳承人作為第一、第二課堂教師,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傳習活動,強化學生民族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應建立并不斷完善“非遺”傳習基地,邀請民間藝術大師、專家學者、專家教授舉辦民俗文化講座,組建學生民間文化社團組織,組織傳習競技活動,通過提供活動場所、給予經費支持、聘請指導教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接受“非遺”文化教育的機會,為學生們提供自由選擇的發展空間,為培養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非遺”人才奠定能力基礎。

3.以學以致用促專業實踐與服務社會的結合。

社會既是學習實踐的載體,又是“非遺”傳承與展示的平臺。結合傳統節假日、紀念日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專業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傳承“非遺”、服務社會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學科知識進行實踐和創新的能力,推進教育教學與社會生產、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一方面,積極搭建校外實踐平臺。與社會行業組織共同建設實習傳習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和就業創業基地,實現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生就業“三基合一”,大大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面向社會開展實踐活動。“非遺”傳承要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圍繞政府規劃策劃、組織專業實踐活動,借助公開展覽和媒體報道達到民眾宣傳的目標。實踐活動既能為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提供平臺,又能滿足政府宣傳地方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服務社會的過程也是藝術院校把握行業動態、適應市場需求、融入社會發展的過程,為培養社會適用的高素質的“非遺”藝術人才奠定堅實可靠的社會基礎。

(二)優化教育教學體系,努力打造“非遺”傳承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優化專業設置,創新課程體系。

藝術院校應緊緊抓住教育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拓寬學科專業方向,加強公共平臺的人文通識教育課程、民藝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的相互關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構建靈活、連貫、系統的課程體系,并通過這種整合與優化使得“傳統文化基礎”、“藝術理論”、“專業基礎”、“專業技能訓練”、“公共選修”等課程群相互連接,相互支撐,形成從文化基礎知識、傳統藝術表達、現代藝術思維到實際操作的多層次的專業訓練體系。新體系有利于改變原有教育體系中“傳統”與“現代”相互割裂、“人文”與“科學”涇渭分明、專業局限突出的現象,還有利于突破學科藩籬,促進文理融合,理順專業的關系,提升傳習實效,既能彰顯學校教育特色,增強創新優勢,也能促進“非遺”保護走進現代科學的陣營。

2.適應傳技要求,改進教學形式。

“非遺”傳習活動與常規的教學要求不同,相較“言傳”,更側重于“身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尤其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文化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證明,“體驗式”教學形式的適用有利于“非遺”傳習,即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呈現或再現還原原有的“非遺”情境,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科學知識,拓展實踐能力,產生文化情感,提升創造意義。“體驗式”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它在傳習活動中的應用不僅僅使學生可以經由生動的教學形式而獲得知識,還在于促使人從辯證發展的角度去認真考量生命的意義和文化的價值。它的意義還在于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對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二是鮮活生動的實踐載體有利于知識靈活運用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是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四是民主、平等、互進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敢于質疑、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學術精神,完善健康人格。

3.依托科研平臺,培育創新人才。

若要保護好民間文化的多樣性,就必須重視其在現代城市中的創新發展。藝術院校要依托科研平臺,致力于研究“非遺”保護領域中的應用與理論問題,促進“非遺”在當代社會的文化傳承。一是大力加強高校“非遺”研究基地、研究所建設,筑巢引鳳,凝聚優秀人才,尤其要吸納經驗豐富的老藝人加入傳承研究。二是鼓勵教師將當代藝術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非遺”的創新傳承之中,尋求民間文化元素在現代美術、設計、音樂、舞蹈等諸多藝術形式中的重生。三是整合社會力量,構建校企聯盟,共同開發研究項目,在提升“非遺”傳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實現經濟開發、文化價值與文明傳承的共贏。四是開展專項活動,以深入有效的傳承研究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服務、信息咨詢和決策參考。

總而言之,“非遺”傳承的精髓在于以“人”為主導因素的文化的傳承,藝術院校傳承的不僅僅是“非遺”華麗的外表,更是其深沉的內涵,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民族的未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的十年,必將是高等教育騰飛發展的黃金時期,藝術院校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戰略機遇,力爭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等工作積極主動地融入“非遺”保護傳承的偉大工程中,踐履神圣職責,探索傳承途徑,完成本位回歸,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注釋:

①中國青年報,2010-6-13,第1版.

篇5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責任在于擔當

責任如陽光,能激發潛能;責任如甘露,能凈化心靈;責任如燭光,能照亮人生。勇于擔當,源于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沒有干事創業的崇高追求,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沒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事業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個人不論職務高低,一旦走上了工作崗位,就意味著肩挑擔子,背負責任。

古人云,"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對于應負的責任,迎著風險也要干好,實踐擔當的精神,提升擔當的能力,做到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善擔當。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準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花木蘭替父從軍體現的是一位兒女對父母、對家庭的責任;精忠報國體現的是南宋名將岳飛對國家的責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的是范仲淹對人民的責任。

責任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約束、一種使命。做人有責任,做事有責任,干社區工作則更應有責任。責任是什么?責任就是份內應做的事情,是崗位職責范圍內應承擔的任務,是"在其位"應當完成的使命,是"食俸祿"必須不講任何條件任何價錢去做好的工作。不論其范疇多么廣泛,也不論其內涵多么豐富,責任都既是一種客觀需要,也是一種主觀追求;既是自律,也是他律。正因為如此,我們說,責任是成就事業的可靠途徑,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們必須時刻認清責任,不畏責任,勇于承擔責任,樂于承擔責任。工作中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相信自己,熱衷挑戰。因為我們有了強烈的責任心,所以對待每一位來辦事的居民,我們做到熱情、細心、耐心,對待居民來辦的每一件事,我們做到做到盡最大能力解決居民困難。因為在我們心里始終有這樣一種執著的信念: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有一種責任。說高尚點,這是對群眾負責!對黨和政府負責!對歷史負責!你能夠擔當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說自私點,這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人品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果只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從事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社區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枯燥的、艱苦的。然而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是選擇了辛苦,選擇了責任。我們的工作,盡管辛苦但卻很有意義,當社區居民滿意的離開,當居民的困難得到解決,誰還能說你的努力、你的工作沒有意義?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與有些工作相比,干社區工作可能是辛苦一些。但既然天賦大任于我輩,我們就必須不僅視責任為約束、為義務,嚴守責任,同時還必須自覺把盡責的過程當作修煉的過程,把履職的過程當作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過程,在負責任、盡責任的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人生的快樂。

篇6

實驗研究證明:在生命教育課改中責任教育研究成果突出,教師本人的教學與科研能力也得以提高,小課程發揮了大作用。

一、生命最寶貴,感恩要牢記

我們的生命從哪里來?這個嚴肅課題必須明確地告訴孩子。我們曾設計這樣一堂學習討論課:通過自學有關資料,首先就讓我們的小學生對孕育人類、生我養育我的母親肅然起敬,對偉大母親要感恩終身。

在小學中年級課堂討論中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女孩說孝順父母就是要在家里幫助爸爸媽媽干活,掃地、摘菜、刷碗;有的還說要自己疊被、洗衣服,少讓大人操心;還有的說學習好、不讓媽媽操心就是最大孝心;一位男孩鼓足勇氣說:“我和爺爺在一起過日子,家里很窮,我從來不亂花零錢,上下學還幫爺爺撿塑料瓶賣錢,我不怕別人看不起。”這使我也深受感染,我含著淚花堅定鼓勵同學們:“母親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她終身地無私奉獻。愛父母就要心疼父母、感恩父母,終身敬孝父母,我們要毫無怨言地從現在開始、從細節入手;同時,我們也要對一切關心、幫助、支持我們的人有感恩之心、感恩之行。感恩也是子女踐行孝順父母的初始與終身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這就找到生命教育與責任教育的對接點,畫龍點睛,使責任教育寓于生命教育之中。”

在生命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們了解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敬畏并尊重生命,這是我們生命課教師的職責。例如,針對許多小學生關心還經常訴說某某明星以及各地大中小學生自殺的輕生事件,為此我設計一節生命課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討論的課。記得當孩子發言后,自己十分激動地講: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所有人都應當格外珍惜她,每個人的生命不僅僅屬于你自己,我們幼小、年輕的生命承載著父母與整個家庭乃至全社會的殷切希望,承載著人類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權利虐待自己的生命、輕視生命,應當重視她、保護好她,使之在有限的生命長度中,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光和熱,迸發出閃亮的火花。

小學生命讀本告訴孩子:宇宙與地球在億萬年的運動中,十分神奇地造就了萬物與人的生命;人類經歷百萬年艱苦卓絕地生存與發展,使人的生命成為世界上最美好、最鮮亮的事物。因此,我們說生命最寶貴,生命值得我們每一位擁有生命的人引以為無比自豪與驕傲。我在小學生命課程教育中,注意引導孩子們結合自己日常生活經驗,使敬畏尊重生命的觀念在孩子們幼小心靈中深深扎根,使之成為他們在畢生成長過程中認識外部世界的起點與基礎。

我們教育孩子敬畏生命是每個生命個體的責任,因此,必須讓他們從小牢記:人的生命集結著崇高的父母之愛;保護幼小生命體現高尚的人類文明;今天珍愛生命,為的是讓你的未來更加美好。

二、身邊小常識,責任大道理

在生命課教學活動中,我十分注意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平時深入學習讀本、研究讀本,不斷挖掘生命讀本中實施責任教育結合點、銜接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法,將教材中所隱含或顯露的責任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教育內容聯系孩子學習與發展的實際情況講清講透,達到思想性、科學性與學生自我完善三者有機統一。

因地制宜,對于我們東北人來說,豆角是一年四季最愛吃的蔬菜之一,但是沒有煮熟的豆角極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這個沉痛教訓往往被我們忘記或忽視。我在結合生命讀本《注意食品衛生,防止食物中毒》一節的“安全案例”――沒有煮熟的豆角可引起食物中毒組織教學活動。

我先在學生與家長中調查,對此情況不知曉者分別占100%與72%。接下來我交給學生一些資料結合讀本,讓大家閱讀。豆角中含有有毒成分溶血素與皂苷,如果豆角沒有煮熟,皂苷進入胃腸刺激腸胃粘膜產生炎癥反應,豆角中還含有溶血素它容易進入血液中破壞紅細胞而出現溶血,豆角中毒可能危及人的生命。依此讓小學生逐步悟出自己身邊日常生活小常識卻孕育著生命責任的大道理,我也提倡孩子們把其中的道理講給爸爸媽媽聽,提醒全家關注生命安全。

最后,我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讓他們根據經驗總結自己所了解的生活中不安全因素。五年級的學習討論組交一份集體作業,總結如下:

1. 家庭:安全用電、煤氣、防止食物中毒。

2. 學校:注意校園安全與體育運動、課余活動安全。

3. 社會:遵守交通規則,預防火災,避免人多踩踏,壞人教唆上當。

4. 自然界:躲避地震、防止雷擊、預防凍傷等。

“身邊小常識,責任大道理”,注意引導孩子們自覺地觀察發生在我們身邊日常生活中小事情,便可以總結出安全小常識,卻能夠闡述人生與生命教育的大道理,從小就盡心關注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安全,不斷提升生命的質量與價值。

三、我在群體中,擔當記心中

從個體的自然人過渡到群體的社會人,便構成了人類社會,每個生命個體便打上社會屬性印記,在社會生活與發展過程中,就必然要相互依存與相互協助,形成一個利益相關的生存與發展的集體。人們之間愛的相互傳遞,世代的責任擔當與傳承,才使人類發展到今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關于公民“權利與義務”就是我國現代社會公民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的法律條文。初等教育是國家法定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作為公民這也是他們成長良好的開端。因此,小學生的刻苦學習與德智體美諸方面健康發展,就是對自己負責最好的責任擔當,《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為小學生進步與發展樹立了標桿。

在實施責任教育課題研究中,我把生命教育作為責任教育最好教材與載體,把責任擔當貫穿小學生命教育課程始終,讓他們從小在心靈中深扎責任擔當的意識并初步見諸于行動。教育學生為他人負責,在學校首先要提倡為同學服務,當好值日生、當好班級小干部、學會關心別人;然后,要為班級、為學校著想,學會關心集體。

篇7

各部室、各子公司:

為深入貫徹落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責任清單》要求,推進集團公司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根據集團公司重點工作任務的安排,對領導班子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現將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檢查時間

2021年月日至月日。

二、檢查內容

各部室及各子公司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簽訂的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中的“責任內容”為準落實情況。

三、檢查形式

(一)部室、子公司自查

各部室、各子公司要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對部室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對照簽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中的“責任內容”逐項進行自查。重點檢查以下幾個方面:

1.責任清單任務是否明確,責任是否清晰,是否達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

2.責任清單是否逐項落實到位(逐項簡要總結落實情況);

3.“以案促改”、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否落實到位;

4.是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否存在“”方面的突出問題;

5.落實集團公司重大決策部署完成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情況,是否存在懶政怠政等問題;

6.部室、各子公司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整改情況;

7.學習部室、各子公司以及其他單位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

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在認真自查的基礎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情況自查報告。

(二) 現場檢查

集團公司組織進行全面檢查,對各部室、各子公司抽查。現場檢查主要通過查閱會議記錄、工作簡報等原始資料,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訪談等方式,深入全面了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

四、結果運用

集團公司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高度重視監督檢查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相關工作。集團公司紀檢監察組將嚴格落實監督責任,認真組織監督檢查工作,強化結果運用。

1.全面檢查結束后,紀檢監察組將向集團公司進行匯報。

2.檢查結果作為各部室、各子公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和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

篇8

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責任,需要自己去擔當,去完成。只有當我們擔當起了自己的責任時,才能夠把事情做好。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二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1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素養也在不斷提高。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談到了人文素養。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是孔子對“知者”“仁者”“勇者”三種人人文素養的概括。而我認為,一個普通公民的人文素養水平,應該折射著整個時代文明發展的程度。

青年是國家的花朵,是時展的希望。從責任擔當這一角度來說,在我們高中生青年身上體現得還不夠全面。高中階段,正是青年從家人的懷抱向社會進階的一個過渡時期,我把它稱作“尷尬時期的青春歲月”。此時此刻的我們思想早熟,卻不成熟,對責任和擔當的認識還不夠完善。甚至有很多同學還一度認為自己還是在舒適的搖籃中沉睡,殊不知即將要面對社會現實。責任與擔當似乎離我們還非常遙遠,犯了錯,有爺爺奶奶的庇護,出了事有爸爸媽媽的解決,這種意識潛移默化地澆灌著我們的成長。雖說人數不多,可也是常見現象。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我們從小到大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育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點點滴滴的話語都在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自己能夠承擔相應責任的人。可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在與外界沖擊的環境下,我們又是否能夠真正認識到責任與擔當的存在呢?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真的去努力拼搏了嗎?成為一名積極上進的高中生是我們的責任,很多同學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有“持書伏劍,耀我中華”的責任與擔當。我們讀書,是為了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是要讓自己成為理想的那個優秀的自己。

放眼這個世界,總會看到有人去逃避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贍養父母,甚至開車撞人后還逃之夭夭。這種事情不斷地發生在我們的周圍,這種不負責任的情況早已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正視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

責任是沉重的,要背負起這兩個字并不輕松,也許這就是眾多人不敢承擔責任的原因吧。可是責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長。毫無疑問,責任是不能逃避和推脫的,只有勇于承擔,人生才會飽滿充實。

小舟之所以能夠橫渡大江,是因為它承擔有載人送客的責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夠漫天飛翔,是因為它承擔有傳播未來的責任;蝸牛之所以能夠堅持往上爬,是因為他承擔有對自己永不放棄的責任。

不管我們肩上擔負的責任是什么,我們都應當于無形中為國家的富強增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素養決定品性,品性承擔責任,這是我們應該要做到的。少年知之,則國盛之。

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2成長是一次蛻變,擔當必定伴其一生。在成長中負有擔當,在擔當中長大成熟。

偉大的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幼時因為其父親買了一把小斧頭送給他,而把父親心愛的小櫻樹給砍倒了,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闖禍時,并沒有逃避自己的責任,而是勇于向自己的父親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也很寬容大量的原諒了他。因為華盛頓的勇于承擔責任,也因為父親的寬仁,華盛頓避免了父親的責罵,也從中明白勇于擔當是應該的,也是必然的。

成長有煩惱,有快樂,有委屈,有贊揚,有失望,有希望,但是成長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一個人在成長的路程中,保持著一顆做自己的心,那么他的成長道路必定是精彩的,也是受人愛戴的。無論你是一個少年,還是一個已有家室的人,都不能丟失了這顆有擔當的心。當別人為了獎杯,為了冠軍而走捷徑的時候,你卻堅守著自己的道路前進,不拐彎抹角,不投機取巧,那么你就是永遠的冠軍。二戰期間,某國家為了訓練軍官和士兵的長跑素質,特地在路口設置了軍官通道和士兵通道,但是比賽時公平的,訓練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士兵。當一個士兵在岔路口看到軍官專用通道時,心里有些不爽,不過他仍然選擇自己該走的士兵通道,當他跑到終點的時候,居然進入了前三名。教官說,“孩子,你是一個有責任心并且誠實的人,那個軍官通道是為不誠實的人準備的。這次長跑你通過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何時,做自己是的。

家是我們的港灣,當你在成長的旅途中失去方向的時候,家的塔燈是永遠不會滅的。我的成長起源于家,最后是否落葉歸根于家呢?父母是我們的蒙師,我們在即將踏入社會,離開家的時候,是否可以想想自己可以為父母做些什么了呢?成長需要擔當,即將長大成人的我們是否要負起父母的責任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在父母的庇護下快樂的成長,而父母卻在日漸變老。時時刻刻想著父母,為父母做些什么,并不僅僅是我們的責任了,而是一個心態,一個無需多言,說做就做的義務。何為孝,就是在他們累的時候,叫聲爸爸媽媽辛苦了,給予他們一個懷抱,讓他們歇歇,告訴他們孩兒已經長大了,是我們來回報你們的時候了。

成長我們經歷著數不清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但是你卻不得不承認,他們是精彩的,也是必然的。

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3擔當,傲氣也。古之一夫當以,萬夫莫敵。有擔當者,必將雄于人,傲于他人。

——題記

古往今來,縱觀歷史的潮流,多少男子漢擔當起一國之興亡;多少學者,擔當起整個學界。

有人問,擔當是什么?擔當就是一種承認錯誤,應對挫折、壓力的勇氣。有擔當的人,必定是頂于天,立于地,一身傲氣的。

從前,有個孩子,打壞了鄰居家的花瓶,他沒有擔當起認錯后的小罵。到了二十多歲,他找到了一份工作。應對上司給他的或難或易的工作,他猶猶豫豫,沒有擔當起工作失意后小段灰色的日子。最后,因為他的懦弱、猶豫,導致他一事無成。老年,他恍然大悟:原先,導致我一聲頹靡的是我沒有那份擔當的潛力。只是,悟已遲,悔已遲,一生已遲。

沒有擔當,能夠使一個人至老也為做過什么大事;沒有擔當,能夠使一個滿腹學識的人郁郁而終;沒有擔當,能夠使人的一生變得恐怖、沮喪。

那對于我們來說,擔當是否也同樣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擔當,就應是每一個人該具有的。

記得我小時候,一次因為看見別的小孩子買玩具,于是到媽媽的包里拿了2塊錢。媽媽明白發現包被翻動后,問我有沒有拿什么。我一臉“正氣”地對她說沒有。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媽媽明白后,狠狠地打了我一頓,對我說:“就算你跟我說你拿了2塊錢,我也只會罵你一下。可你還說謊。自我的做的事就就應清楚會有什么后果,就應自我擔當。”

此刻,我已經牢牢記住了媽媽說的那一番話。當我做錯了某件事,我會承認,不會對老師說謊;當老師交給我某件事做時,我會答應老師做好,不會像那個小男孩那樣優柔寡斷。

這種擔當的勇氣使得我在老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使我在學習、生活中頂天立地,一臉正氣地應對。

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4擔當,是一種美德,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會擔當,并在擔當中發展。

對于個人,擔當有利于實現自身價值。每個人,自出生起便在社會中扮演著各自的主角,擔當起各自的職責。但僅僅是做好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勇于擔當他人不愿擔當的職責。支教天使趙小亭,她便是勇于擔當的楷模。在大山里,她擔當了一個勇敢的支教者,三尺講臺上,用她的擔當釋放出生命的芬芳。假使她像有些人一樣,一味貪圖假期的快樂,不愿擔當一個志愿者,那么也許她的一生就將平凡地度過。

學會擔當起那些艱難的職責,在擔當中挑戰自我,自身價值就會在一次次擔當中得以升華。

對于一個民族,擔當同樣至關重要。中華民族在重重天災面前,正是發揚了這種勇于擔當的精神。汶川地震雖已過去,但它永遠烙在了中華民族的骨子里。災難面前,整個民族共同抵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家共同擔當了苦難。嚴峻的自然環境,阻塞了的山路、公路,并沒有擋住中華民族擔當的腳步。一批批的志愿者、解放軍戰士,都是擔當起民族職責的使者,他們代表整個民族,勇于擔當。

如果這種民族的擔當失去了,整個民族便會松散、失去凝聚力。所以擔當對于名族來說必不可少,它鑄就了整個民族的魂。

對于國家,擔當更是維持自我在國際間地位的決定性因素。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一個國家要想穩穩立足,必定是需要擔當必須職責與義務的。哥本哈根會議中,中國便提出了擔當共同而有區別的職責這一號召。這說明中國已理解和學會了擔當,并期望各國共同擔當起保護地球的職責。從另一方面說,若中國并未提出這一號召,會議必將被資本主義強國所控制,出現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條約。

此刻,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更需學會擔當,擔當起對內保障民生,對外維系世界經濟穩定的職責。

個人、名族、國家三者本身就緊密聯系。三者應共同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擔當二字。

以擔當為題的議論文800字5成長,伴隨著生長的疼痛;發展,面臨著風雨的考驗;興亡,摻雜著歷史的辛酸……無可置疑,面對這些,我們必須挺起堅實的脊梁,勇于擔當。

歷史之鐘,悠悠傳響。勇于擔當,是一種歷史使命。生死是個兩難選擇,可是,當司馬遷仰首皓月,想起父親臨終前的遺愿,又想想宮刑那種男兒之奇恥大辱,他又能怎樣選擇呢?他緊緊攥住了那本未完成的書,選擇了忍辱負重,他擔當起了父親的責任,擔當起那個時代歷史的使命,選擇犧牲個人名譽,頂著流言蜚語,完成了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稱的《史記》。相比之下,項羽的烏江自刎著實讓人扼腕慨嘆,江東父老的厚望,虞姬的真愛,他都辜負了,逃避了歷史的使命,何其悲哉!“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項羽不明白這個道理,于是歷史將重任給予劉邦,終成一代霸業。

竹深照林,感動中國。勇于擔當,是無悔的付出。還記得李桂林夫婦么?或許你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卻被他們的行動感動著。十八年在山區的路上,或守望或目送那些孩子們,他們得知這些山區孩子在教育相當普及的今天,仍無法學的知識時,他們沒有退卻,也沒有像其他裝作不知道的人一樣,而是毅然放棄了大城市燈紅酒綠的奢華生活,擔當起山區支教的重任。這一任,就任了十八年,擔出了白發和深深的皺紋,拿著微薄的工資,批改著幾個年級的作業……怎能不感動中國呢?那勇于擔當之光,從深處,散發出溫暖微弱卻又無比偉大的耀眼的光芒。

親情之歌,輕輕吟唱。勇于擔當,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清晰地想起那雙在鏡頭里不停奔跑的雙腳,邊跑邊說著:“我要趕回去給奶奶做飯呢!”對,是他,那個失去雙親卻依然堅強樂觀,主動承擔起照顧奶奶的責任的馬鵬飛,七歲起,因患病無法照顧自己的奶奶愈發病重,他不但自己不勞煩奶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在奶奶生日那天,開始照顧起奶奶——他的親人。我不知道,一個小小身體內究竟蘊藏著多大的力量,讓他又勇氣來擔當如此重任?或許是血濃于水的親情,但更應該是那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讓他積蓄起連一個成年人都無法擁有的力量,像那最動聽的音樂,直達內心深處,撥動心弦,為之震撼。

篇9

剛才__同學為我們做了精彩的演講。的確,有責任、有擔當是我們每個中學生都應該具有的一種精神。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有一種成長叫做擔當》。

什么是擔當?我認為,就是說到的事就要做到,該做的事就當仁不讓,做錯的事就要承擔后果。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責任。我們都有義務共同筑造我們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那我們就要學會自律,學會承擔責任。任性、自私、懶惰、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遇事斤斤計較、我行我素等等不良思想行為都是要不得的,它會成為我們成長的絆腳石,它會成為社會不和諧的音符。作為子女,你們要理解、孝敬父母;作為朋友,你們要互幫互助互諒;作為學生,你們要勤奮學習,踏實進取,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作為社會中的公民,你們要開拓創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既是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也是提醒我們擔當責任貫穿于每個人的一生。

作為一名高中生,你們都要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高考,“擔當”二字的分量對于你們來說更是沉甸甸的了。可以說,勤奮學習是你們現階段沒有權利逃避的最直接的一種責任和擔當。所以,當你確定了理想大學時,就要斗志昂揚地走向它;當你的課業負擔加重時,就要勇敢堅定地接受它;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就要從容鎮定地克服它。耐心學習才是我們同學現在必須要做到的,因為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三分鐘熱度、臨考突擊、有錯不改、開小差都是學習中要努力克服的,抵制不住誘惑、比穿名牌、迷戀游戲、甚至早戀更是要不得。你們要明白,這個世界存在著競爭的壓力,只有明白自己的責任,學會擔當才能不會被壓力所擊倒,才能學會長大。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成長的代價。

同學們,人可以不偉大,但不能沒有擔當,扛著它,就是扛起自己生命的信念。只有那些能夠勇于擔當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尊重與尊嚴。擔當與成功如影相隨,擔當照亮人生前程。承擔責任就會承擔壓力,而壓力會產生動力,從而發揮個人潛能。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遇到困難就躲,碰到挫折就退,遇事推諉、裹足不前,沒有擔當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篇10

提到擔當,你會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明末的以為禪師畫家,書、詩、畫三絕。猜猜我為什么會想到他。以為他的名字就叫做擔當。

言歸正傳,擔當就是說一個人很負責任,能接受并負起責任。擔當可以是一種態度,也可以是一種行動。擔當可以是為自己、為他人,也可以視為國家、為民族。

其實在生活中并不乏擔當的例子。

還記得《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么?那個傻傻的卻一直在堅持的士兵,那個讓我欽佩的士兵,三百多個單杠上的回環,操場上的大汗淋漓,無不構成了他擔當的畫卷。他的夢想便是當一名好兵,他如此擔當,只為無愧于心,無愧于身上的一身戎裝。在我看來,他擔當的力量無堅不摧。

但在生活中,也有夢想與擔當反生矛盾的時候,那么你該如何選擇呢?王昭君已告訴了我們答案。“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她也有苦,她有說不出的苦;她也有淚,她有流不完的淚。但在擔當與夢想面前,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擔當。捫心自問一下,如果你是王昭君,你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擔當么?

其實生活中會有許多人選擇放棄擔當,獨帶夢想飛翔,但請記住,擔當像是夢想的翅膀,沒有擔當的夢想,就像是折翼的天使,飛不高,飛不遠,甚至無法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