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幻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21:00: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科幻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科幻作文

篇1

“這里是哪里,我怎么來到這里了?我不是在前往學校的路上的嗎”?我一臉疑惑的問道,“歡迎您來到這里,我的小主人”。一臺機器發出聲音說道。我拿起機器,發現這里面有許多的信息,我仔細的觀看這些信息,發現了我來到這里的原因:“原來是未來的一位學生非常懷念過去的學校,就發動科技把我從過去交換過來了”,我仔細一想,頓時喜上眉梢,因為今天可是能夠體驗未來的學校啊......

我邊走邊看,發現未來與過去與眾不同,在過去大街上都是小販在這里做買賣,現在都改為一個個的店鋪了,而原來的那些店鋪都在空中營業了,我越看越感慨啊:“未來的場景真是不一樣,連店鋪都在天上營業”。我趕緊前往這個機器原主人的學校,到了學校后,發現校門都是一種數碼結構的,一碰上去并不是實心的,還可以穿過去,真是奇特!而還會隨著場景與時間的推移變成不同的狀態,真是“四時之景不同,而樂矣無窮乎!”

我進了教室,也不是木桌與鐵椅了,全部變為軟綿綿的座椅,桌子則是與校門一類的科技,我剛進來,其他同學紛紛向我點頭打招呼,還有一些學生帶著好奇心過來問我關于過去的種種場景,我開始一一作答,他們都很感慨....上課鈴響了,老師開始過來上課,老師也不是一般人,都是一些機器人,在里面直接上課,機器人老師開始介紹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來自100年前的學生,讓大家歡迎他!”。我感到周圍都是暖洋洋的氣氛,這里的氣氛可比過去一些冷冰冰的問候與弄虛作假的手段差別太大了!剛開始上課,我看到他們腦袋都有一個機器,我問他們:“這是什么呀”。有一個五官精致,很陽光的同學用溫柔的語氣說道:“這是記憶與學習的工具,在現代里面,只要我們帶上這個,就可以讀取書本與老師的知識,不需要像你們那時候一直死記硬背了”,我 ,巴張的都能吞下一個雞蛋,“還有怎么神奇的機器!”......

篇2

“親愛的,你真的認為我們要在這里吃午餐嗎?”莎莉壓低了聲音,說:“來到這里,我一點食欲都沒有。”可惜莎莉壓低的聲音不慎被酒吧老板敏銳的耳朵聽見了,那個有著灰色卷發的老頭,瞪著漆黑的眼睛朝莎莉望去,莎莉馬上漲紅了臉。“嗯,莎莉,你去過帕瓦蒂夫嗎?那是家不錯的餐廳……不介意我們現在就走嗎?”雪莉打破了尷尬。酒吧老板好像才發現這里除了莎莉之外還有別人了,他的目光落在了雪莉的右手腕上,雪莉趕緊把右手背在了身后。

似乎過了好久,酒吧老板才放棄了好好欣賞雪莉的手腕的欲望,他一彎腰,從酒柜下面掏出了一塊雪莉敢肯定比這家店還臟的抹布,莎莉又左手中指使勁的對著老板的背,是雪莉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她拖出了三把掃帚酒吧廳。

“親愛的,我現在覺得不太餓,而且……”雪莉發現莎莉沒有再聽她說話,莎莉正看著貓頭鷹專賣店發呆,“莎莉?莎莉?”雪莉試探性的問了問。“噢,哦……抱歉,我分神了。對了,親愛的,你覺得這只貓頭鷹怎么樣?”順著莎莉的指尖,雪莉看見了一只有著很長耳朵的貓頭鷹——與其說它像一只貓頭鷹,雪莉覺得倒不如說它是一只耳朵很長的老鼠。不過忽略耳朵這一點,它還算是一只長得很漂亮的貓頭鷹。

但雪莉的思緒很快就被莎莉打斷了,“它太可愛了!我正缺一只貓頭鷹,媽媽說讓我在魔法村買一只,只要不要太貴了就行了。”“那我們去問問多少錢吧……”話音剛落,莎莉就已經拽著雪莉到了老板的面前。雪莉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奇怪的女巫——鮮紅的頭發,左耳上還戴了一個非常大的耳環,破爛的袍子,卻有著白皙的皮膚,跟黑色的袍子形成了很大的對比。“這個貓頭鷹多少錢?”“噢,親愛的,如果你要買這只貓頭鷹的話,我不得不告訴你,它性格十分得急躁。看,”女巫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上有著很明顯的傷疤“這就是被它啄的,你確定你要買它嗎?”“嗯,是的。再加上一袋貓頭鷹食,多少錢?”“這只貓頭鷹都賣不出去,既然你要買的話,那我就送你一包貓頭鷹食吧!”莎莉顯然是不能相信會有這么好的事情降臨在自己的頭上,“28個銀西可,6個金家隆,謝謝。”莎莉幾乎是抱起了貓頭鷹,丟下錢就沖出了貓頭鷹商店。

20分鐘之后,她們回到了寢室,“莎莉,我們還有好多作業沒有做呢!”雪莉無奈地看著壁爐。“噢,不,親愛的,我要好好的欣賞我的寶貝。對了,它叫什么名字來著?”“ 伯希文爾。”雪莉一邊揉了揉眼睛一邊說。但雪莉很快就后悔了告訴莎莉貓頭鷹的名字。因為緊接著,莎莉花了幾乎一個下午的時間去端詳伯希文爾。這個下午,雪莉的作業也幾乎沒有進展,她除了完成了沙彼特森教授的預測日記—寫了一大堆詛咒自己的話之外,她就一直坐在床邊發呆。

篇3

有人將語文老師的教學做過這樣的比喻,說語文老師就像一位紅娘,一手牽著學生,一手牽著教材。可這位紅娘卻有兩個習慣:一是把自己喜歡的對象當作學生喜歡的對象,學生心里怎么想他并不太在意;二是不放心學生與教材單獨相處,硬要夾在兩者之間,從而降低了學生對教材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更多地是在應付教師,而不是真正地走進教材。

為了走出這樣的誤區,當代教育學家提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但不少教師卻認為“主導”也是一種主體,此理念便可理解成“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并且,在我們許多教師的潛意識里,仍固守舊念,認為三者之中,教材是居于第一位的,起著前置性、決定性作用;教師和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教學就是教師領著學生學教材。長此以往,學生學得很乏味,教師教得也沒了熱情。

那么,怎樣做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呢?

一、以學定教,優化“問題”教學

新課程課堂流行的教學方法是提問和討論。提問,本來是為了激發學生思考,領導學生思維進步的。布魯納認為,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慧。然而,不少教師在課堂提問設計上內容欠佳,有的過于淺顯,學生忙活大半天毫無收獲;有的看似有創意,實則無稽之談;更有甚者滿堂問,始終用“是不是”發問,學生們有口無心地應付,以致逐漸對課堂提問失去興趣。那么怎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呢?筆者曾做過以下的嘗試。例如,我在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時,預先設計了一份課前作業:1.熟讀課文。2.你喜歡作者筆下的梁啟超先生嗎?為什么?3.你最喜歡的語段是哪一段?為什么?4.你在閱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有感到不理解或有疑義的問題嗎?我將這份課前作業分發給全班同學,然后再收上來好好研究,帶著同學們的閱讀感悟和問題去研究課文,設計課堂教學。最終,我整理出來了20個問題。我明白這么多問題當然不可能在課堂上一一解決,有的可以成為主問題帶動全文的閱讀,比如牽涉到寫作目的和寫作手法的;有的可以在課文研討中穿插解決,比如一些字詞句方面的疑問;有的問題不用在課堂上研討,可以留待課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于是,我便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挑選,去粗取精后,將它們歸納成了一個主要問題:文章結尾說梁任公是一位“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梁任公的“有學問,有文采”在行文敘述中很容易找到相對應的內容;但對“熱心腸”這一特點,在文中又是如何體現的呢?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的價值與深度,既能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又能統攝整篇課文。同學們在積極的思考討論中,不僅完成了“初步感知文本,把握內容”這一基本閱讀任務,還鍛煉了思辨能力,更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對梁啟超先生對人對事的悲憫情懷和對國事前途的真切擔憂與愛國情懷的贊頌。

這次嘗試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以學定教的有效性。這種先讓學生課前自讀文本,再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體驗、質疑探究的學習習慣,又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更凸顯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問題的挑選上須講究,如上課前學生自己已弄懂了的內容,課堂里就不必再為此浪費時間;學生似懂非懂的內容,或者他們容易疏忽卻極有意味的內容才是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真正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在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有發現,有提煉,有反思,而且還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的方面的發展。

二、以境導讀,加強審美體驗

人們常說,語文能力離不開的是聽說讀寫。作為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中常常力求兼顧,特別是希望能夠通過讀的有效訓練,切實提升讀的能力。當下課堂并不缺乏讀的環節,或齊讀,或默讀,或分角色誦讀……然而讀了以后,收效如何呢?是不是通過這一環節,就能達成相應的教學指向呢?是不是更多時候,我們的誦讀只停留于檢查預習是否充分,能否正確、流暢地誦讀指定文段這些表層形式上呢?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然而好多時候,多遍誦讀后,學生們仍然不得要領。作為教師,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化難為易,讓學生能試著抽絲剝繭,在探索學習中前行呢。

面對此困難,許多教師會創設誦讀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誦讀中,感受語言的重量,觸摸語言的硬度,辨清語言的色彩,引導學生在口誦心惟中不斷地進步。比如,講授《荷塘月色》,筆者就設計了以誦讀為主體的“三讀”教學流程:一誦讀,創設情境,讀出感受。朱自清的文章明白如話、自然流暢,讀他的這篇文章就像與他談心一般,正如葉圣陶所說“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因此,初讀課文時可讓學生自由誦讀,并轉化角色,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本人,試圖進入他的內心,把文章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心聲使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二默讀,邊讀邊感,讀出重點。口腦手并用,邊讀邊做圈點,在文章中畫出直接表明作者心緒變化的句子“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從而緊扣關鍵詞“頗”、“且”、“但”、“忽然”、“早已”、“又”、“到底”,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流程。三美讀,體味語境,讀出感情。借助前兩次誦讀的成果,深入美讀,抓住上述關鍵句中的關鍵詞、限制語來帶動對整個段落的閱讀感悟。如,很多學生在感知“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些無奈之情的語句后,朗讀一至三段時,會語氣氣緩聲柔,語調平穩舒緩,讀出作者“淡淡的哀愁”之感;而在四至六段“荷塘月色”的朗讀時,語氣氣滿聲平,語調平穩舒緩,又表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特別是讀到第七段“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時,語氣氣快聲高,語調逐漸上升,傳達出作者舒適、愉悅的心情。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讀的磁場中體悟出作者對人生的一種適度生活情趣的追求與向往,明白了作者有時追求剎那間的安寧為的是暫時忘卻,更感悟出作者對當時現實社會的不滿之情。這樣的誦讀,讓教師感受到的已經不是語言本身的再現和重構,而是清晰地聽到了歷史和文化的血脈在學生的美讀中搏動。

三、以讀促寫,提高語文素養

黃厚江老師的“本色語文”提出,“在聽、說、讀、寫四種語文基本能力之中,讀、寫又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也可以說是語文素養的雙翼。”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的活力實際就是無數的讀與寫的教學細節的整合。讀是為了更好的寫,寫是為了更好的讀,讀中有寫,寫中有讀,以讀促寫,以寫帶讀,使讀與寫相互結合,相得益彰。因此,強化寫的力度,以讀促寫,不僅能加深閱讀理解與閱讀感受,還能加強寫作指導與寫作實踐。比如,筆者在上《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時,就布置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如果你是別里科夫的戀人華連卡,你對別里科夫的印象是怎樣的?請簡單地敘述你們的戀愛經歷。后來,你們是因哪件事情而分手的呢?一個月后,當你聽到別里科夫去世的消息,你的內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以日記體的形式寫出來。在此之前,我曾進行過有關日記體形式的作文訓練。同學們對此很感興趣,普遍反映日記體自然、親切、自由、靈活,既便于抒發真情實感,又便于多種表達方法的呈現,用日記體寫作文容易進入寫作狀態,展示自我的個性與風采。既然要寫與別里科夫有關的日記,那就需要同學們帶著疑問,仔細地閱讀文本,思考文本。記得當時課堂很靜,大家閱讀得很投入。由于閱讀到位,隨后學生課堂發言十分踴躍。有的對別里科夫滑稽的外表進行了入木三分地描繪,有的對別里科夫荒唐而又辛酸的戀愛經歷進行了整理,還有的對華連卡得知別里科夫離世后的復雜心情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宣布動筆寫日記,并要求盡量突出人物印象,寫出人物感受。課下,我對他們的作文進行了批閱與整理,并展示了不少學生的優秀作品。學生們看到后很開心,暢所欲言地談及自己替華連卡寫日記的心得與體會。這次作文訓練,不僅讓學生們自主完成了解讀課文的全過程,而且也讓他們在新嘗試中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篇4

就在這時,一大堆草莓汁從天而降。雪莉的上半身很“榮幸”地成為了莎莉沒有練好的飛來咒的犧牲品。“噢!對不起,雪莉!我沒有掌握力度!我幫你清理干凈。理一新!”莎莉急急忙忙地把草莓汁倒在了自己的小杯子里。可惜好像莎莉這個咒語也沒有掌握好——它把雪莉的頭發攪得一團糟。“還是我自己來吧!莎莉。恢復如初!”雪莉揮舞著魔杖指著自己的頭,馬上又恢復了整潔。“我真的建議你好好練習一下這2個咒語,莎莉。”艾米莉亞笑著說。

“各位!我來啦!好久不見了!”雪莉身后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雪莉她們幾乎想都沒有想就擁抱住了發出聲音的那個人——克莉斯汀!“真的是好久不見了,克莉斯汀。”艾米莉亞率先送來了擁抱回到了座位上,“可是我的牛排涼了,我得趕緊把它吃掉。坐吧。”艾米莉亞指著雪莉旁邊稍微有一點空位的地方。“雖然有點擠,不過,沒,沒關系。”克莉斯汀說著費力地擠進了那個空位。“來,克莉斯汀。這是我們學校我認為味道最美的一道菜,烤雞翅,嘗嘗吧。”雪莉把一大堆雞翅放進了克莉斯汀的盤子里。(只要有人進來,自動會出現盤子)“噢,謝謝。嗯,果真很好吃。勞駕,莎莉能不能幫我把番茄醬拿過來?”克莉斯汀大口地啃著雞翅,含糊不清地說。

現在的雪莉雖然被擠得夠嗆,可是感覺好快樂哦!雪莉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巧克力咖啡奶茶。“克萊恩!朋友來了很高興對吧?看她也不怎么樣。”弗德拉克挑釁的聲音從雪莉頭頂上傳來,“另外一位呢?難道上的起霍格華茲的只有其中一個嗎?”“閉嘴!弗德拉克!”莎莉十分震怒地說。

弗德拉克很輕蔑的哼了一句,轉身朝沙彼特森教授的座位走去。并在那里放了點什么東西——好像是一封信!難道弗德拉克和沙彼特森教授之間有什么秘密?

篇5

一、挖掘教材資源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教材與語文學習之間的關系。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經過文學家和語言學家精心挑選的優秀作品,語言和內容都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有效利用這些素材可以讓學生更快地形成語文能力。教材上的課文,經過教師的有效分析,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想。在這樣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現有的文章進行二次處理,如改寫、仿寫、續寫等,深挖教材的有效因素,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思辨力。

二、把握學科的外延

語文的學習并不是孤立的,從“大語文觀”而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其他學科是有關聯的,因此習作的素養也不僅僅局限在文學本身。所謂作文,其實就是口語的書面語,是學科間的交融。在小學階段,這種學科間的交融更為普遍。做一份科普小報,畫一幅主題科幻畫等都是需要學科交融的,這種交融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習作素材的積累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這些活動不僅深受學生喜愛,也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素材。

三、留心生活的變化

生活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我們可以發現,處處皆文章。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必須樹立“大語文觀”。事事可入文,大至國計民生,小至家長里短,只要我們選擇了一個較為貼切的切入點,它們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優質素材。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不可能天天都出現驚天動地的事,也不能時時出現感人的人物,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次爭執、一次游戲都是我們習作的素材。任何事物都有其多樣性和復雜性,我們要善于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平淡中發現不平淡,用自己的眼睛如淘沙般淘洗出金子。

四、開展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在活動中鍛煉能力。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記錄活動的過程和自己內心的點滴感受,作為習作的素材。表演活動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表演的過程其實是對語言進行創造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在表演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把表演的經過、感受和發現寫下來。學生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才能寫得生動。與語文學科有關的活動還有很多,如書畫比賽、故事會、運動會等。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有效運用這些活動還怕學生沒有素材可以寫嗎?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不應使學生成為籠中鳥,被束縛在教室里,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還積累了豐富的作文素材。

五、創設情境

文學是情感的獨特表現,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傾吐和宣泄。學生處于某種情境或氛圍中時,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觸動而產生表達的欲望。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教師應善于創設作文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在多數情況下,作文素材不是俯拾皆是的,它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巧妙地布局,從中挑選有效信息。

六、加強課外閱讀

篇6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例如湘版五年級下冊《飛天暢想》一課,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親身坐過飛船飛上太空,如果只是用語言來描述,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可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課前上網搜索經典的太空影像片斷,然后通過Photoshop進行影像合成,運用Cool Edit配以適合表現太空的夢幻般的音樂和精美的解說再現三維宇宙空間。這些生動的視頻影像比任何的口頭語言講解都要顯得更形象生動和更有吸引力,不僅能緊緊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太空探索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無限的遐想,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有據可依、有據可查。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1. 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便于綜合學科的整合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而廣博的知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小學生雖然富于想象力,但由于知識儲備較少而腦子里儲存的素材就少,在表現科幻畫的想法時力不從心,不知從何入手。而豐富的網絡資源為科學知識在美術課上的滲透提供了平臺。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優秀的美術網站和科普網站,如美術信息網、美術教育網、中國科普博覽等,這些網站為學生提供了國內外最新的藝術動態、美術信息以及天文、地質、海洋、環境、交通運輸、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納米技術、遺傳工程等各種科學知識。利用這些網絡優勢能讓學生準確知道國內外的科技現狀及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學生更多地關心科學知識,及時了解科學發展的新動向、新信息。這些科技信息的背后,隱藏著一些值得我們思考和質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激發學生科幻畫創作的源泉。

例如,對于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遨游太空》一課,太空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太空有些什么?教師可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人類漫游太空、探索太空的歷程以及宇航史上幾次著名的太空行走等,給學生提供一個遨游太空的平臺,并利用太空網站從空間環境、空間資源、空間利用、人與空間以及空間探索等方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學習。一節課下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思考及創作中增強知識儲備,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

2. 建立校內教學資源庫,便于觀摩學習與交流

由于網絡資源極為豐富,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減少無關內容的干擾,教師要提前收集大量有關科技創新的素材,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把隨時看到的相關網頁或圖片下載到資源庫中保存,同時還要認真篩選資料,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供教學時隨時提取和使用。例如《科幻畫》一課,教師可將搜集到的有關科幻畫的內容使用 Frontpage2000制作成虛擬網站,作為校內教學資源庫,其中包括科幻畫知識、科幻動畫、科幻電影、科幻故事、科幻作文、科技小發明和科幻畫作品等內容。通過精選、整理的教學資源庫,為科幻畫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設計與改進,提供了較寬泛的選擇余地和較多的便利條件,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觀摩、交流和學習的好機會。

三、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教學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1. 信息技術為教師演示構圖布局提供方便

小學美術中的基礎知識有些概念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運用Photoshop軟件里面的一些功能進行講解、演示,能最大限度地將復雜、抽象的美術知識技能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從而迅速有效的解決棘手的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例如在《遨游太空》一課中利用Photoshop軟件,可改變構圖中關于物體在畫面中的空間位置、大小、比例、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組合安排,以及畫面中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和遠近透視關系等構圖難點問題。教師可將太空中的各種形象以游戲的形式設置為可在畫面中任意移動拼擺和縮放大小。通過移動鼠標隨意拖放課件中的太空飛船、各種星球等圖片,讓學生了解到物體之間的前后遮擋關系,然后將太空飛船和星球拉大或縮小,讓學生從中掌握構圖中近大遠小的透視知識,體會由近到遠的空間關系。還可以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用鼠標隨意拖動、擺放,將畫面中的各種物體形象移到自己認為合理的地方,進行拼擺構圖。通過比較,打破了學生頭腦中傳統、單一的構圖方法,加強了學生對構圖的認識,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本課的構圖難點問題,為學生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2. 信息技術有效解決了繪畫特殊技法的演示問題

在科幻畫創作中,一些繪畫特殊技法的步驟和方法較復雜,要點、難點較多,教師要做大量的示范,但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教師進行示范時無法將繪畫技法技巧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晰,或者因時間限制而不能將繪畫過程進行完整的演示,學生也因不能全面、及時、有效地掌握技法的要點和難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進行動態演示,可以有效地解決用圖片或范畫示范時短時間內不可操作,以及坐在教室后排的學生看不清楚等問題。例如,在《星空》這課太空背景的處理上,教師就某一特殊表現技法如撒鹽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等在視頻展示臺上演示,此時教師運筆用色的細微過程和一些特殊繪畫技法都可在大屏幕上生動、清晰地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對繪畫中關于材質、色彩、技法的掌握,從而有效地解決難點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播放視頻,向學生展示更多的繪畫表現技法,如用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畫棒、噴繪等形式表現出抽象、意象、具象的太空效果。通過視頻展示,學生了解到繪畫表現形式的多樣化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法給作品帶來的新效果,為科幻畫創作提供了借鑒。

四、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思維局限,培養創新思維

1. 信息技術輔助科幻畫創作中的創意造型

在嶺南版三年級上冊《奇妙的建筑》《未來的房子》一課,我首先利用互聯網在百度里鍵入房子這個詞匯,搜索出各種有創意的房子圖片:有的房子曲線造型充滿韻律感,像是會跳舞;有的房子看起來像汽車、像樂器、像童話里的人物;有的房子建造在水上或山崖上;還有的房子居然是躺著的或是倒立在地上的。緊接著引導學生對這些造型奇特富有創意的房子進行思考:這些房子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普通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它改變了什么?我們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描述這種變化?當學生用方向、曲直、位置、大小、用途、融合、擬人、擬物等詞匯對這些房子進行描述時,教師可因勢利導,利用多媒體軟件中的一些變形工具、融合工具進行選擇、加工和創造。例如,利用Maya軟件中的形象融合變形器“Blend Shape”將課件中的一些房子圖片按學生的描述進行變形、融合。通過多媒體的生動演繹,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全面激發,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的教學平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大膽的探索求異,創造出大量富有趣味而造型奇特的房子,這些豐富有趣的創意造型設計體現了學生出色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提高;教學有效性

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學中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時間深入探討了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一、拓寬習作素材獲取渠道解決習作無內容的障礙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容可寫。通過長期的嘗試和研究,我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渠道去捕捉習作素材,解決習作無內容可寫的問題。

1.從各種媒體上獲取素材

為了解決學生對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觀察和對有的事物沒有細致觀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攝和通過網絡查找資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讓學生反復觀察,然后讓學生寫作。二是通過課前拍攝錄像資料,課中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根據錄像寫作。如,有的動物、人物、景物是無法搬進課堂讓學生觀察的,錄像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后練習說話和寫作。如,在教學課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會寫”時,先指導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接著引導學生圍繞畫面按觀察順序進行說話練習。說清楚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在做什么?再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猴子的動作、形態,使畫面“活”起來,“動”起來。最后,練習用幾句話或一段話寫出來。

2.從現實生活中獲取素材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和物。本來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致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于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著、神態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了解形狀、顏色、姿態等,可通過嗅覺去聞它的氣味等等。另外,老師還可引導學生及時捕捉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象,作為習作的材料。

3.從學科課堂中獲取素材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于發現,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制作、一個個小發明、一次次養蠶經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現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并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4.從組織活動中獲取素材

要使學生習作有話可寫,又能寫出真情實感,必須有意識的把習作訓練與組織學生活動結合起來,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拓寬視野,不僅豐富了習作素材,又培養了習作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我經常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如結合學校課程資源,在校內組織開展打籃球、拔河、滾鐵環、跳繩等比賽活動;到校外組織參觀、訪問、春游、秋游、掃墓、賣報紙、公益宣傳等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感受,盡可能讓學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習作時,學生就會有話想寫,有話可寫,并能寫出真情實感。

二、創新習作訓練方式改進習作教學指導方法

1.讓閱讀和習作有機結合

我們要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舉措。讀是理解吸收的過程,寫是表達輸出的過程,二者關系密切。讀是寫的基礎,因為運用語言文字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從閱讀中獲取的。只在習作課上講寫作、學寫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也是沒有保證的。必須把練筆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寫,形式要靈活多樣。

2.讓說話和寫話有機結合

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從練習說話開始。對低段學生來說,說好話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學生遇事沒話說,有的說話過于簡單,有的怕在同學面前說,有的聲音小、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因此,在教學生識字和閱讀時應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的內容進行說話練習。其次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說話的素材,豐富他們的生活和情感,為說話和寫話訓練打下基礎。再次是和家長配合,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多看各種有益的課外書、影片,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和孩子交流,訓練孩子大膽說話,逐漸訓練學生表達清楚。學生只有說得好,才能寫得好。說為寫作了準備,學生寫起來就會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寫話和習作之前,教師最好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啟發學生先說說,說好了再動筆寫。

3.讓記實與想象有機結合

篇8

關鍵詞: 作文教學 人文性教育 創造能力

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小語界致力改革和優化的核心。盡管當前作文改革千帆競逐,百花競艷,然而,由于我們長期受到傳統文化的謹嚴的影響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慣性影響,使我們仍然滑入了另一種程式化、模式化、標準化的作文范式,從而忽視了對人的本體性的理性認識,作文教學領域仍是山重水復,春光不現,致使作文教學陷入了“以文為本”的誤區。

一、存在問題

1.人性的泯滅

當前,作文教學仍然堅持“以文為本”,將“現代人”壓抑在“過去人”的陰影之下,將作文形式凌駕于作文內容之上,造成了學生寫作心理上的依附與盲從,從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個性和創新能力,使作文這種既可“自娛”,又可“娛人”的精神性實踐活動,戴上了僵化的教條主義鐐銬。

學生作文大抵是胡編亂套,千山一形,萬水一色,缺乏鮮明個性。張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表現得尤為燦爛……”這恰恰是在這個關鍵之處違背了人的自然生長規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亂。“作文教學中不見了感情,不見了人性的各種活動表現,這就是當前作文教學的病根所在”。

2.創造的扼殺

在當今的作文教學中,最殘酷、最叫人心寒的莫過于對學生們創造性的扼殺。著名青年作家曉蘇先生曾在一次寫作的學術報告上講述過一個扼殺創造性的典型例案:有一個學生寫了一題為《犯錯誤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較多的筆墨寫了自己去班主任的辦公室路上,看見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腳向前踢著玩,而且踢著踢著,覺得不過癮,干脆用力一踢,將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飛起來的弧度和姿勢很好看。文中就寫了這樣的一個細節,但后來語文老師改作時以“無關主題”為由,把這段話完全刪去。其實這就是對創造性的扼殺,因為,這一段生動而傳神地表現了一名學生犯錯誤后在去老師辦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復雜的心理。它不僅與主題有關,而且關系密切,怎么能夠隨意刪去呢?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扼殺由此可見一斑。

二、應對策略

1.進行人文性教育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讓課堂充滿人文的燦爛的陽光,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人素質的活動。

(1)追求人性之美

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須讓學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人性之美,我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加個性化的語言材料。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對于兒童來說,在大量識字后,應廣泛閱讀適合于兒童接受的文學性強的課文,接觸多種語言風格的文章,了解個性化的語言,這對于作文有重要意義。它可以讓學生懂得教科書不是高不可及的,而且是來源于生活,是人寫出來的。學習教科書是為了打基礎,而創造性地掌握語言工具,還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導學生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認識,避免概念化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心、對國家的熱愛、對別人的關愛、對丑惡行為的憎恨,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為課堂,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祖國的山河美。還要深入社區,感受社會變革;采訪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開展調查訪問,感受身邊的變化。這些是學生對生活的直接體驗,因此就不難從文中見“人”。

(2)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個性。

在引導學生追求人性美、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的同時,還要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的個性。寫作中,首先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獨特的見解;在表達中不說套話、假話;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多寫想象作文,展開想象的翅膀。亞里士多德說:“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它的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特點,他們有著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要讓他們寫想象作文,使他們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發揮,不斷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點滴發現。

(3)引導學生感受習作中的真、善、美。

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他們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講評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實感,以此來喚醒、影響更多的學生,提高他們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覺性。

2.培養創造能力

創造是個性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如果沒有創造性,也就沒有新面貌”,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

(1)培養創新意識。

也可以稱作創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求新求異的欲望等。學生愛寫還是厭寫,愛問還是不問,對新異事物敏感還是麻木,主要取決于后天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曾調查表明:后天的教育對人的智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千方百計地保護他們的好奇心,不斷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肯定和鼓勵他們點滴的發現,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和培植他們的創新意識。

寫作文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強化學生求異創新的意識。要讓學生在日記中,把自己每一天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有個性的人和事,有選擇地、有目的地記錄下來,向日記吐露心聲,表達情感。其次要鼓勵學生運用課內外知識,自己去創作。學生有大量課外知識的積淀,快速多變的信息傳遞和長時間的練筆,他們可以盡情馳騁想象,淋漓盡致地發揮,進行創作。最后要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敢想敢寫,進行跨越式寫作。畫出一個圓、一個梯形、一個三角形,想象出一個美好的事物或編寫一個故事,寫成小文。這些作文以童話、寓言、散文的形式展示出來,既有學生生活的體驗,又有豐富的想象。

(2)培養創新能力。

篇9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必要性

早在30多年前,教育界就已經認識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重要性。尤其是語文這門學科,更加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談讀書》里認為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長才。就目前的教育來看,大量的閱讀對語文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書讀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閱讀對于寫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從個人的發展來看,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提高人的個人修養,也能提高人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書讀得多了,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自然能看得遠、看得深。所以,在小學時,如果教師能夠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對學生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面臨的困境

個性化閱讀雖好,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個性化閱讀還面臨著困境。很多小學生對閱讀沒什么興趣,課余的時間不是獻給了游戲,就是捐給了動畫片。家長給孩子買的很多課外書被束之高閣,老師在課堂上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學生也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就算有的學生知道要閱讀,也在課余的時間看了書,有的可能看了許多書,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思考,閱讀只是個認字的過程,字認完了不知道書里講了什么,更不知道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內涵。這樣只不過是把閱讀當做任務,閱讀的怡情、長才功能完全沒有體現。這只是在做無用功。有的學生看書沒有選擇性,這樣反而會將學生引入歧途。這些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都會遇到,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又能夠對癥下藥。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

(一)教師要了解自己學生的需求。閱讀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每個學生的需求是不一樣。所以教師給班上的孩子開的參考書目也應該是個性化的,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有的小學生比較活躍,愛冒險,那么可以給孩子推薦《魯賓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之類的書。有的小學生喜歡科幻,凡爾納的科幻三部曲就是和好的選擇。有的小學生從小就喜歡古典詩詞,那么讓孩子讀一讀唐詩宋詞,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學生們推薦一些他們喜歡的書籍,他們自然會樂意去看。與其每學期強迫全班同學看那么幾本固定的書,不如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關注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的學生不是不愛讀書,他只是有自己的興趣。

(二)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教師一直讓孩子多讀書,家長們也在孩子的身后念叨讓孩子多看書。但我們也要反思一下,在讓孩子看書之前,我們有沒有教孩子該怎樣看書。有的孩子看完一本書后,獲益匪淺,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積累了很多知識。有的孩子看完一本書后可能不知所言。閱讀的方法很重要。朱熹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很多孩子拿著一本書讀,心卻在書之外。讀書一定要靜下心來。然后,要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甚至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寫。對于書中的一些好的詞語、優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來,積累素材。看到一些有共鳴之處,可以在旁批注,隨筆寫一些感想。這樣讀書,自然會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一些學生讀書前是盲目的,?]有目的,那么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就容易分心,不知道哪里是重點。在讀書前,老師可以給學生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那么學生在讀書時,就會有所注重,有所思考。雖然是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但這樣下來,學生在讀完一本書后,不至于掉進云里霧里。培養學生這種習慣,也是在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四)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書學生們只會讀一遍,過幾個月也許學生就忘了。所以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以后不斷地復習自己的讀書筆記,也是對書中內容的回顧,久而久之,就能夠真正記住,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孩子是有一定的惰性,教師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克服惰性,勤動筆。讀和寫是有密切聯系的,在看完一本書后,教師鼓勵學生寫一寫,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提高。

(五)多加交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需要合作,需要交流。一個人閉門讀一本書,那么他就只知道這一本書的知識。如果學生們能夠互相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那么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了解更多的知識。有的學生通過聽同學的介紹,也許還會拓展自己的興趣范圍,也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這種讀書經驗交流會,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讓學生們愛上閱讀,讓知識之水更加靈動。

篇10

一、激勵志趣,喚起想象,活躍創新思維

兒童天真好奇,凡事愛問為什么,喜歡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經驗去解釋、質疑、探索。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的志趣,喚起其豐富的想象。

1.豐富表象,積累想象的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輔以實物、課件展示,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觀察力。當學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表象之后,他們的想象能力便會逐步得到發展。如學習《黃山奇石》一文,一開始,教師就通過課件展現出黃山各種各樣、變換多端的石頭及奇幻的美景。學生如臨其境,陶醉在黃山美妙的意境中。此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想象的翅膀張開:“你看,這塊石頭像一匹奔騰的駿馬。”“那塊石頭好像是一位少女在梳頭。”學生們興趣盎然,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發展了自身的語言,開拓了思維。

2.熏陶情感,激發想象的動力。想象起源于生活實際。但由于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遙遠,這就給學生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例如,學習古詩《楓橋夜泊》時,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課件,引發學生的想象:詩人的船停靠在楓橋附近的岸邊,這時,詩人正斜躺在船上,他看到了什么?在清幽的音樂聲中,教師緩緩描述:“在這寒意濃濃的秋夜里,詩人往高處看,看到了殘月、寒霜,往低處看,看到了江楓、漁火。烏鴉的叫聲和寒山寺的鐘聲劃破了夜空,江面顯得更寧靜了。面對這樣清冷、幽靜的環境,詩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課件畫面補充了學生的視覺表象,教師的配樂描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詩的意境再現于學生的腦海中。

二、大膽質疑,發散想象,訓練創新思維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生主動質疑問難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是創造想象動機形成的表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于設問,還要滿腔熱情地保護學生的質疑積極性,耐心細致地教會學生質疑,這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之一。

1.激趣設疑,啟發思維。在導入新課時,激趣設疑,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感到新奇,則會誘發他們展開思維。如《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的導入中,教師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問:“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提什么問題?”“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是怎么游到紙上的?”學生的思維被誘發,帶著疑問學習課文,效果很好。

2.層層設疑,訓練思維。課文中的關鍵詞往往是文章的“文眼”,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來設計問題,環環相扣,相互串聯,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立即進入思維狀態。如教《唯一的聽眾》一文時,教師可抓住文中的“平靜”這個詞來設計問題:文中幾次出現“平靜”?從“平靜”中你讀懂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老人的“平靜”帶給“我”的是什么?教師把疑問按一定的主線理清,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文,并進行交流討論。這樣,以一個詞語牽動全文,促使著學生不斷地研讀課文,并進行推理判斷,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中。

3.想象設疑,發散思維。教材中有許多文章言盡而意未盡,教師可抓住這些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續寫故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學生在學完《草船借箭》后,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諸葛亮用計謀騙了曹操的箭,為什么說是借呢?曹操上當受騙后,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周瑜看到這一結局,內心又有何感想呢?諸葛亮妙計成功后,他會怎么做,怎么想呢?……此時,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第二天, 。通過質疑、想象,學生的思路擴展了,就會按著自己的理解去續寫課文。

三、異想天開,發展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假如沒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沒有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二萬里》,現今的登月計劃、潛水艇如何能問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創造想象,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語文課本中編入了許多具有創新思維的好文章。如《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用淵博的知識出奇制勝,《找駱駝》《蜜蜂引路》中憑觀察、判斷、推理等思維解決問題,《半截蠟燭》中的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冷靜從容、急中生智的創造性思維,還有《草船借箭》和《稱象》中的求異思維,《田忌賽馬》中的變異思維,《司馬光》中的逆向思維,《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中的辯證思維等等,這些都是創新思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些課文的示范作用,讓學生領略文中主人公的各種創新思維的風范,激發學生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綜合功能。語文學科的功能是多維的,具有綜合性。它包含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兩大基本功能,還包含了再現知識、認識世界的功能以及形成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和美育的功能。語文的綜合功能發揮得好,必然對人的創造素質和創造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人們對美好愿望的追求,往往成為創造發明的強大動力,語文課文中的一些科學小品文也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學習了《蝙蝠與雷達》一文后,教師可以出示如下的填空,進行訓練。

(1)科學家從 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 ,可以用來 。

(2) 從 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 ,應用于 。

(3)我從 身上得到了啟示,想發明 ,可應用于 。

練習題從課文《蝙蝠與雷達》中的仿生發明,聯想擴展到生活中的多種仿生發明,激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既是語言和想象力的訓練,又是運用知識和發展創造力的訓練。

創新的源頭是奇思妙想,想別人想不到的,想別人不敢想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外,還要引發學生的奇思妙想,讓學生把想到的內容寫下來,編一編童話故事,寫一寫科幻作文,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幻想。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重新加工、組合,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就能使語文學科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沃土。

四、培養創新思維應注意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創新思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應尊重學生,課堂上要有笑聲、有爭議、有討論,要讓學生身心愉悅,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樂于動腦思考,樂于積極參與,體驗創造性學習的快樂。

2.恰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上營造了美的情境,就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這既可以使學生在視聽享受中燃起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展開想象,又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