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畢業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6 01:5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畢業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畢業實訓總結

篇1

最前,我們分配在一家銀行實習,經過在建行的1個半月的實習,我從客觀上對自己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我這次實習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會計業務(對公業務),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儲蓄業務、信用卡業務、貸款業務。

實習一,會計業務

對公業務的會計部門的核算(主要指票據業務)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記帳、復核與出納。這里所講的票據業務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轉帳支票與現金支票兩種。對于辦理現金支票業務,首先是要審核,看出票人的印鑒是否與銀行預留印鑒相符,方式就是通過電腦驗印,或者是手工核對;再看大小寫金額是否一致,出票金額、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無涂改,支票是否已經超過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書,則背書人簽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寫金額到元為整,到分則不能在記整。對于現金支票,會計記帳員審核無誤后記帳,然后傳遞給會計復核員,會計復核員確認為無誤后,就傳遞給出納,由出納人員加蓋現金付訖章,收款人就可出納處領取現金(出納與收款人口頭對帳后)。轉帳支票的審核內容同現金支票相同,在處理上是由會計記帳員審核記帳,會計復核員復核。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一個入帳時間的問題。現金支票以及付款行為本行的轉帳支票(如與儲蓄所的內部往來,收付雙方都是本行開戶單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帳的。而對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開戶的情況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轉帳支票,經過票據交換后才能入帳,由于縣級支行未在當地人民銀行開戶,在會計賬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統內款項”科目,而與央行直接接觸的省級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科目。而我們在學校里學習中比較了解的是后者。還有一些科目如“內部往來”,指會計部與儲蓄部的資金劃撥,如代企業發工資;“存放系統內款項”,指有隸屬關系的下級行存放于上級行的清算備付金、調撥資金、存款準備金等。而我們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銀行款項”,則是與中央銀行直接往來的省級分行所使用的會計科目。一些數額比較大的款項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萬元)要登記大額款項登記表,并且該筆款項的支票也要由會計主管簽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際在于晨”,會計部門也是如此。負責記帳的會計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對昨天的帳務進行核對,如打印工前準備,科目日結單,日總帳表,對昨日發生的所有業務的記帳憑證進行平衡檢查等,一一對應。然后才開始一天的日常業務,主要有支票,電匯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據交換提入,根據交換軋差單編制特種轉帳借、貸方憑證等,檢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將其他工作人員上門收款提入的支票進行審核,加蓋“收妥抵用”章,交予復核員錄入計算機交換系統。在本日業務結束后,進行日終處理,打印本日發生業務的所有相關憑證,對帳;打印“流水軋差”,檢查今日的帳務的借貸方是否平衡。最后,軋帳。這些打印的憑證由專門的工作人員裝訂起來,再次審查,看科目章是否蓋反、有無漏蓋經辦人員名章等,然后裝訂憑證交予上級行進行稽核。這樣一天的會計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實,儲蓄業務

儲蓄部門目前實行的是柜員負責制,就是每個柜員都可以辦理所有的儲蓄業務,即開戶,存取現金,辦理儲蓄卡等,憑證不在想對公業務部門那樣在會計之間傳遞,而是每個柜員單獨進行帳務處理,記帳。但是每個柜員所制的單據都要交予相關行內負責人先審核,然后再傳遞到上級行“事后稽核”。

篇2

關鍵詞:實踐教學 方法 環節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5-126-02

會計實踐教學是本科會計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為完成整個會計教育目標服務。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模擬實務,更要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不是開幾門模擬實踐課程就能實現的,應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形式,將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安排內容不同、各具特色、富有實效的實踐教學環節,使會計實踐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一、目前高校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總結與分析

1.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低、實驗內容簡單,對學生各種能力鍛煉和培養不足。目前很多相關文獻資料認為我國會計實驗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會計,此目標較低,相應的實驗內容、體系、方法等通常緊緊圍繞學生操作能力來進行,這樣的會計實驗只能培養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而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和納稅籌劃等較少涉及,實驗內容過于簡單,不利于學生領會會計工作的真實價值和深遠意義,也不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將固定的觀點和做法灌輸給學生,甚至公布固定答案,學生只是照搬照抄,對于“為什么”卻不深入探究,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鍛煉學生運用職業判斷能力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使實驗變成理論知識的翻版。

2.實踐教學課程、進程安排上缺乏整體考慮。實踐教學是通過多個環節、多個層次的會計實踐活動來完成的。目前,一些院校的會計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缺乏有機聯系,對各實踐環節的目標、內容和要求不明確,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從開設實踐課程上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等課程的實習項目還非常少。從實踐方式上看,如課內實驗,單獨實訓等諸多實踐方式如何正確安排到學生各個課程和學習階段去,如何做、如何控制、如何銜接、如何單項達到目的,并實現總體的完整和有效,這些都沒有細致規劃和運用。

3.很多實踐課程流于形式,操作失效,效果不明顯。例如一些校外實習基地的生產實習,基本是在授課老師帶領下,到財務部門觀看憑證填制或手工操作,完成課堂講授知識的實踐或觀摩,這只是一種被動的接受或實踐,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到畢業實習時,大部分學生自己尋找畢業實習單位,學校對學生的畢業實習失去了控制,從而導致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花費許多的時間尋找就業機會,如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根本無心實習,使許多畢業學生實習流于形式,其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

4.實踐教學方法和硬件配備運用不到位。根據有關調查結果證明,目前大多數院校都配置了“手工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并且很多院校配備了“沙盤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已經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但從實際情況上看,很多學生畢業后仍不能很好的勝任一個普通工作,說明實踐教學雖引起重視,但實施情況和效果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好。這和實驗室的利用情況、利用效率有直接關系。所以,好的硬件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善加利用,不僅實驗室配備完善合理,對于實驗室的管理、利用相關規定都應詳細制定并有效實施,才能使硬件設施不流于形式,發揮應有的作用。

5.實踐各環節控制不到位。實踐過程控制不嚴,沒有按照進度完成;實踐參與者參與積極性不高,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現象嚴重;實踐用教材及憑證賬簿資料與實際存在差異,實用性不夠強;實踐結束對結果沒有講評,沒有總結經驗教訓;實踐計劃安排不當,組織混亂,時間安排不合理等。

6.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由于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使教師們也普遍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對實踐技能掌握不牢,電算化軟件操作不熟練,對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做出確切的答復;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現實情況,也使教師無暇顧及自身專業技能的提高,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真正的進行實踐鍛煉,從而使實踐教學沒有本質的質量保證。

二、對策建議

(一)實踐課程和形式應合理安排

1.實踐課程安排應重點突出、合理完善。對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要重點安排課內實訓和單獨實訓,使學生牢固掌握最基本的會計工作能力,而對于其他課程應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情況合理安排實訓內容,以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如財務管理、審計、會計分析、納稅籌劃等。

2.應運用多種實踐形式互補配合。實踐教學應采取多種形式,每種實踐的方式不同,適用課程和情況也不同,實踐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只要安排得當合理,實施過程中嚴格、有效,注意各種方式的結合,會是非常完善的體系,起到非常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1)課內實訓:理論教學中必須穿插課堂模擬實訓,否則,初學者往往感到抽象和茫然,難以理解和接受理論知識。如結合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中的章節設計單元實習項目,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單項操作技能,使學生及時驗證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課程教學結束后,可再進行課程綜合實習,安排課外單獨實訓,這樣既扎扎實實突破每門課程的每個知識點,又有助于學生對課程體系的理解,從而建立起該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及科學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2)會計仿真實訓是為了訓練學生在未來的會計崗位上處理各種情況,因此,除了課堂模擬實驗、階段模擬實驗以外,還必須安排綜合的仿真實訓,以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生產實習: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有專門的實習教師帶隊到企業去親自體驗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相關部門實習過程中,同學們也有機會從最基礎的事務做起,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接觸的具體實務有機地融合。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工廠的各個崗位上體驗真實工作的情形,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清楚地看到企業生產組織的各個環節,讓學生積累最基本的實踐經驗,為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ERP實訓: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會計的含義也逐漸被接受為是一個會計信息系統,ERP的廣泛應用也使得會計的ERP應用成為必然,因此,可以引入ERP綜合實訓項目,建立高質量的ERP綜合實驗室,從供應鏈、生產鏈、財務鏈等幾大模塊全面了解、分別模擬,并合理安排、高效應用,使學生受到綜合、系統、全面的操作訓練,將會對學生會計核算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的掌握和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

(5)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是畢業生必須經過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全面考察和總結,也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保證實習質量,建立定期匯報制度,對畢業實習進行監控。指導教師應對實習生布置各階段的任務,并檢查其完成情況。實習結束,實習生應完成實習報告及上交實習鑒定表,并檢查所收集的論文資料。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數量、質量及實習報告論文資料的完成情況,作為學生實習成績評價的標準,學校根據指導教師與學生的書信往來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質量。畢業設計應從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研寫作水平方面加以要求,作為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評價的重要環節。

(二)應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控制和把握

實踐教學的進行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性環節: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實踐教學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而根本原因在于各個環節的不規范。

準備階段:實踐教學計劃的制定,會計實踐教學資源配備,專業人員配備。首先,應制定合理完備的實踐教學計劃,使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有統一標準,能準確把握進程和實踐內容,這在前面已詳細論述;另外,應給學生配備全面的實訓工具,包括憑證、賬頁、報表、裝訂器等等;再有,要保證實踐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給予學生正確和規范的指導。

實施階段:嚴格執行實踐計劃,這是最重要的,它直接決定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為保證實施階段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加強。首先,對于作為會計實踐主要參與者的學生存在的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不高、態度不夠端正、不嚴格執行實踐紀律等問題,在實施前,有必要給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動員,讓他們明白實踐目的和計劃、在整個專業學習環節中占的重要作用、要完成的任務和實踐過程中要遵守的相關規定、考核方式,以增強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意識和積極主動性;其次,老師組織學生對賬務處理流程和實踐資料進行回憶、熟悉和了解,包括相關賬冊、有關原始資料、基本操作規定、基本處理方法等,使學生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不僅能明白怎么做,還能明白為什么這么做,從而達到真正獨立操作的目的;最后,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時刻監督,一方面指導老師要履行職責,工作到位,嚴格按計劃和規范要求對學生給予充分的指導,但不是直接告訴怎么做,而是讓學生每一步即動腦又動手,另一方面監督學生是否按實踐進程安排、實踐質量和紀律進行。總之,實施過程要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階段:按計劃回收實踐資料,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實踐成績進行評定。教師應該按量化指標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出勤率、手工操作技能、電算操作技能、實驗報告撰寫等方面。對整個實踐過程及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和評價,發現整個實踐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提出解決方案,為下次實踐教學提供依據。

(三)建立教師實踐基地和健全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般高校通常只注意建立學生實習基地,殊不知教師實踐基地的建設也相當重要。而實際上,建立教師實踐基地,讓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是非常可行的,一方面教師實踐基地的數量、規模不大,比較容易找;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向實踐單位提供會計服務,實踐單位樂于接受。所以,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調查,對于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從而提高會計實踐教學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建立實驗室管理和運用規章制度,使實驗室的運用有計劃中的高效運用,也有計劃外的對外開放,讓學生們自主實踐。

參考文獻:

1.梁麗萍.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實問題與改革構想[J].南平師專學報,2006(4)

2.劉紅娟.針對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J].商業經濟,2007(12)

3.洪葒,易風華.論基于ERP的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3)

4.秦少卿,黃蘭,覃創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規范研究[J].會計之友,2006(4)

5.黃芙萍.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財經縱橫,2006(1)

篇3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驅動 分層

隨著電子計算機在財務會計領域中應用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財會人員參與電算化知識的培訓學習。目前,在各中、高級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中都增設了會計電算化課程,會計電算化上崗證已成為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必備的證書之一。

一、當前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實訓效果不佳的原因

會計電算化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電子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現代會計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會計操作工具和處理技術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及時性、精確性和正確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由于主客觀多種原因導致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條塊分割

由于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涉及計算機以及會計基礎理論兩大專業知識,而計算機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往往缺乏與會計專業理論課的溝通與協調,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掌握了基本會計理論,卻不懂計算機操作,或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卻還未掌握會計理論。這兩種情況都直接影響了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也使得這門實踐課程成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雞肋”課程,學生也無法在畢業后的最短時間內勝任企業的崗位需要。

2.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許多職業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會計專業理論的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少教師由于自身的計算機能力、水平有限,他們往往將主要精力放在會計理論課堂教學中,而對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3.課程結構不合理

對于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會計理論課程是其重點掌握的內容,而計算機課程卻作為輔助課程存在,課時數少,往往只安排一或兩個學期,以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因此學生無法將所學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應用于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中。此外,許多學校由于機房有限,所以通常以滿足計算機專業的需要為主,而對于會計電算化實訓則盡量壓縮。

二、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實訓的開展

1.選擇合適的會計電算化軟件

目前,企業較為流行的商業化式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有:安易財會軟件、先鋒財會軟件、用友財會軟件、金蜘蛛財會軟件、天財財會軟件、金蝶財會軟件和中軟財會軟件等。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各財會軟件都是大同小異,只要學會了其中的任意一個就能舉一反三,但是作為教與學兼顧的安易財會軟件是筆者學院財會專業的首選軟件,安易財會軟件不僅僅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重要的是該軟件建立套賬是無限制的。因此筆者學院財會教研室以安易財會軟件作為電算化教學的核心軟件,圍繞該軟件所需的知識組織教學,以一個個典型的財會案例作為教學任務,圍繞案例剖析安易財會軟件的操作過程和使用方法。實踐證明該軟件有效縮短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

2.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

篇4

一、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高職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要以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主要目標,所以要進行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課程體系的確定,是以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是行動領域的教學歸納,是按照教學要求對職業行動領域進行歸納后用于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行動領域。每一個學習領域均以職業行動領域為依據,是通過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時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說明、學業評價方法等內容來確定的教學單元。

同時,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兼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和發展遠景,參照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師、統計師等相關職業資格考試課程來設置教學課程,并將設置課程嵌入到課程體系中。并針對職業資格考試大綱,要適時修訂對應課程的課程標準,更新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以滿足社會的發展變化對會計專業人才知識結構變化的要求。

二、加強精品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習必備的教學媒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參考行業技能鑒定標準,編寫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會計類一體化教材是實施“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例如《基礎會計》教材,在體現實用性的基礎上,更要參照會計從業資格的考核進行編寫。教師要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從業要求,學生應重點掌握哪些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對教師講授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就有了一個參考的標準。如果理論與實踐分開,理論勢必達不到指導實踐的目的,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專業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也要一體化,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接受,為真正的“教、學、做”合一打下基礎。

三、重構課堂教學內容

要從新構建課堂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例如,《基礎會計》最常見的授課順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賬戶、復式記賬法、賬戶分類、制造業和商品流通企業經營過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但也可以在進行授課時,介紹基本概念之后,先讓學生認知會計報表,從會計工作的最后結果入手,先讓學生知道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做這些工作。這樣會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也便于后面教學任務的開展。所以變化以后的授課順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財務報表的認知、復式記賬法、科目賬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制造業的經營過程、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

再如《財務會計》課程,為了更好的做到“教、學、做”合一,可以考慮采取按照會計崗位(出納業務、工資核算業務、固定資產業務、存貨核算業務、經營成果核算業務、往來核算業務、總賬會計業務、綜合處理業務)來講授,按崗位設置講授業務內容,最利于采用“教、學、做”合一,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也確保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熟悉未來工作崗位的具體業務內容,達到畢業就可以上崗,減少了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適應工作崗位及自己總結提煉的一個過程,縮短了學生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真正的體現了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選用適當教學手段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教學過程強調工作的導向性和工作流程,將課程按照實際會計業務的展開劃分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再劃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務,針對每個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教、學、做”合一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相對真實的會計環境中學習,增強教學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時,既可以采取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書面作業完成的分散形式,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組討論,后到課堂上全班討論這種集中的形式,教師指導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是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使他們主動地將學到的課內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五、加強軟件硬件建設

由于種種原因,會計專業的學生到企業到公司去實習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每個實習單位接納學生實習的能力有限,實習實訓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在校內完成。因此,要加大投入實習、實訓的軟硬件建設,為學生實踐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訓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學生數建設多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配備各類主要的會計(如金蝶、用友等)教學軟件和教學實習平臺,建立多個手工會計模擬室,滿足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手工記賬模擬實訓、稅務實訓、成本核算實訓、財務管理實訓及會計電算化實訓的需要。要按照企業和公司典型的會計崗位設置建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使學生具體模擬企業公司的會計工作過程,提高學生對會計類課程整體認識水平,為頂崗實習和畢業就業打下基礎。有條件的還可以建立工商業務模擬實訓室、模擬銀行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樣化的實習實訓場所,增加學生的感知認識和實踐機會。

六、培養雙師教學團隊

篇5

摘要:但目前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怎樣根據崗位職責要求,來保證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的教學效果等。本文主要探討高職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高職;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

一、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概述

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實務演練以及運用能力進行綜合性考查是會計綜合實訓的教學目標。通過綜合模擬實訓的操作,學生可以系統全面的掌握實際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提高學生的會計操作能力,為以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扎實基礎。但同時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也存在驗證性差的特點,這樣就會產生諸多問題,導致會計模擬實訓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也導致學生的實際技能難以得到提高。

二、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中的缺陷

1.制度不健全

縱觀很多高校的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可以發現會計內部制度都不夠健全,沒有明確而詳細的分工,通常都是由一個學生來負責整個業務的運行,所有業務學生一個人說了算,沒有相互之間的審核和牽制。這樣,學生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就體會不到會計是一個嚴密的控制系統,在今后的工作中也難以跟同事進行融洽的合作。

2.會計憑證傳遞關系體現不夠

真實的會計環境中會產生很多復雜的流程關系,例如本企業與外企業、會計人員之間等等。在真實的經營過程中,如果有任何的流程做得不到位,就會對經營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在單人做賬時,各個憑證之間的傳遞關系是不存在的,學生獨自掌控所有的過程,就不會對不同的流程產生清晰的認識,對于處理不同業務的順序也不是很熟悉。這樣不僅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還會使學生養成不良的操作習慣。

3.會計憑證的審核制度體現不明確

很多會計模擬實訓操作使用的教材會把會計原始憑證事先印制好,就連一些權威的會計實訓教材也是這樣,學生自己填制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會計模式實訓也基本上是學生自己處理一小部分,大部分工作都由教師完成了,沒有了監督審核的過程。正是由于這樣,學生不能深刻體會對原始憑證的審核,淡化了審核這一重要步驟。

4.職業判斷力體現不夠

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會計需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力來制定不同的判斷,以此來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但是在會計模擬實訓中不存在具體的會計環境,學生沒有發揮職業判斷力的空間以及培養職業判斷力的環境。再者在會計模擬實訓中都存在各種提示,而在實際經營中這些都是要靠會計人員獨立完成的,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對學生進行提示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5.會計操作結果的科學性不易驗證

會計的同一業務在不同的職業環境下可能處理方法不同,然而不同處理方法也會使會計核算結果出現很大的差異,這說明會計核算具有較強的職業環境性。在會計模擬實訓操作中,如果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會計方法其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負擔。但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只要遵循了會計的核算原則,結果就會符合相應單位實際情況。如果讓學生僅僅依靠一種方法進行計算,難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

三、改進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的對策

1.聘任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

會計模擬實訓是幫助學生掌握會計能力的重要課程,但是很多院校的會計實訓課程都是由會計理論課老師兼任,而有的老師雖然理論知識很好,但是實踐能力還是有限,因而教出來的學生在畢業之后也難以滿足招聘企業的要求。因此高校在進行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時,不妨從外聘用有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讓這些人員教授學生實際的操作經驗,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當然也可以讓有經驗的會計人員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或者是將現有的教師送往外面的企業實習,學習實際的操作技巧。只有師資力量足夠強,才能夠讓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并重,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地達到會計模擬實訓課程的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很好地滿足招聘企業的要求。

2.分階段全程化實習

會計模擬實訓應貫穿在整個會計教學過程中,這就是會計模擬教學的全程化。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以至于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資料,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將整個實訓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模擬實訓安排在會計基礎課程結束之后,第二階段一般安排在專業課結束之后,第三階段則安排在畢業之前。第三階段對于學生的意義重大,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復習之前的會計知識,在真實的會計場景中掌握實際的會計能力。在這一階段內所有原始憑證均有學生自己填制,交叉審核,同時再也不能由一個人包攬全套賬務,而是應該將學生分成小組。并且在實訓中,要嚴格執行憑證傳遞程序和會計核算程序。

3.科學設計會計模擬實訓教材

重核算、輕審核、輕監督和不重視管理等是目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會計核算原始資料或教材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筆者認為可以進行會計實訓模擬考試,在實訓教材方面可以適當的做一些手腳,通過一些不合法或者不合理的原始憑證來辦理業務。用這些有意為之的教材,不僅能夠檢驗學生對于問題的洞察能力,還能夠加強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重視,避免這些問題發生在自己身上。當然,在引入這些問題的同時也應謹慎,避免學生學習錯誤的做法,對原有的知識產生誤解,所以教師在指導時要特別注意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可以給予一些適當的引導。此外,會計模擬實訓指導的教材或材料也要慎重選擇,需要切實體現會計業務的真實性和復雜性,讓學生養成從全局思考的方法。依筆者所見,會計模擬實訓教材可以借鑒產供銷資料較全的企業業務,并在國家經濟政策、會計法規發生變化時加以調整,編制出一套完整的會計模擬實踐教材。

4.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

通過播放電子課件和錄像資料來實現用文字難以描述的會計環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對會計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就算不能夠建立足夠的校外實習基地,高校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利用多媒體教學。當然也需要讓學生與社會上的企業有足夠的接觸,讓學生們在真實的環境下去鍛煉,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總結

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演練,并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綜合性考查,使學生通過會計模擬實訓,來增加對會計理論的了解,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操作,為以后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高校要加強對會計模擬實訓的指導,加強示范、檢查和評價等方面,使會計模擬實訓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丁修平.高職會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38-38.

篇6

基于“122”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平臺,根據會計職業工作崗位和會計核算過程,全面推進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最終形成工作過程導向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框架。會計電算化專業“理實一體、課證融通”課程體系。“理實一體、課證融通”課程體系通過五部分實施,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職業核心(認證)課、專業技術崗位課、專業實踐課。

1.公共基礎課

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感,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專業基礎課

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具有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精神,嚴格遵守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科學態度,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和細致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職業道德素質。

3.職業核心(認證)課

由于會計專業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不管實踐動手能力有多強,必須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因此在學生進校初期安排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科目的學習,后續逐步安排初級會計師證等相關課程,通過考證提高學生畢業后就業競爭力。

4.專業技術崗位課

課程充分體現了工作過程導向,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線、專業理論知識為主體的教學內容,將傳統的理論課程內容全部重排,針對實際工作任務需要,按以上學習領域的順序依此排列,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實現分段教學,職業崗位特色鮮明。

5.專業實踐課

著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通過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雙渠道,按照“專業認知實習———崗位仿真實訓———行業對接實訓”的遞進式實訓環節,與理論課程同步融合,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二、教學質量保障

在明確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從抓專業教學建設入手,開展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和實驗實訓條件建設。針對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和教學效果兩個方面,對教學質量進行檢查和評價。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主要包括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和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等。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從考試成績、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就業率等方面進行。通過總結歸納分析,將信息反饋到專業教學建設中去進行整改。

三、結束語

篇7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會計實訓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通過模擬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設定具體的經濟業務活動,根據會計工作的流程: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薄――編制報表進行手工和電算化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對會計工作有直觀的認識,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直接上手會計工作。會計實訓課程的設置不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深入的理解會計理論知識,而且對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文章通過三個層面了解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現狀。首先,對近幾年的會計實訓教學現狀進行文獻研究;其次,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一線的老師進行溝通探討;最后,對高職院校在校生及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實訓教學的設施建設不完善,教師隊伍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實訓資料匱乏,教學過程重傳授,課時安排不夠合理,等問題。

二、會計實訓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1.實訓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經過參觀訪問廣東省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訓室,發現各高職院校在實訓室建設方面出現以下狀況:各自為營,設施相對簡單,硬件設備落后,更新不及時,軟件更新不及時、功能不齊全,實訓室管理不規范。在這樣的實訓條件下,一方面不能激發學生實訓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會計實訓教學不僅有手工實訓,還有財務軟件實訓。對于多數院校而言高昂的財務軟件購買費用,使其對財務軟件實訓的建設望而卻步,使用盜版財務軟件教學的現象也就屢見不鮮。這不僅使會計電算化教學效率低下,而且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其一、多數學生在使用軟件時出現不會操作,找不到相關界面的問題;其二、盜版軟件自身不完善、功能不全,使用過程中容易中斷、出錯等問題;其三,多臺電腦在一臺交換機上集中使用,容易出現學生找不到自己已保存數據的問題;其四,每臺電腦上安裝多個教學軟件,多科教學在同一個機房進行,使得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誤刪其他學科學生的數據信息。

2.缺乏會計實訓材料

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根據各式各樣、手續完備的原始單據來編制記賬憑證,但在會計教學中,這些原始憑證都是教材提供的現成的模擬資料,并且書中原始憑證都是黑白印刷,與實際工作中原始憑證的顏色、種類、聯次迥異,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見到同類的原始憑證仍感陌生;現成的憑證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原始憑證的來源不清晰。同時,部分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原始憑證要附在記賬憑證后,對原始憑證的去脈不懂。

實訓資料陳舊,內容更新不及時,重復利用,不能給學生新鮮感,也會導致學生實訓的積極性下降。

3.會計專業教師缺乏會計工作經驗

多數高職院校在招聘會計專業的教師時,門檻不是很高,會計從業經驗也不是必備條件,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無會計工作經驗、應屆碩士畢業生的普遍現象。對于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講課時只能就事論事,知識講授的連貫性不強,不會結合會計實際工作進行授課,故不能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講的生動形象,這就不利于學生實際會計工作思維的培養。導致其畢業后進入會計崗位出現基礎會計分錄的編制,會計科目的設置都不會操作,不會靈活應用在校學習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4.教學過程重在核算,知識間連貫性不足

目前的會計實訓課對學生要求單一: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最后根據賬薄編制會計報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各自為戰,一個人完成多個崗位的工作:拿到實訓資料后,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在制證處簽名,接下來憑證的審核和監督只簡單根據資料提供的姓名填制,缺少審核、監督這一重要環節,使學生對記賬憑證的流轉過程不清楚。

另外,有限的教學課時決定了教師在教授會計實訓課的過程中必須有所側重。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和憑證、賬簿、報表的規范化填制不可兼得,以至于學期末學生對會計實訓的學習缺乏整體性思維,各知識點之間連貫性不強。最終導致學生裝訂出漂亮的憑證、賬簿、報表,但對其中的內容不甚明白。實際工作中,學生看到熟悉的數字、憑證仍然覺得無從下手。

5.實訓課程安排不夠合理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課程的安排都是先理論后實訓。即使有些院校課程的安排為理論與實訓并行,但也都是各自為政,授課教師間缺乏課程進度及授課內容的溝通,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課的學習枯燥乏味,實訓課的學習無從下手,學期結束對各章節、各環節知識還沒有整體的認識。

實訓課時不夠。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書本知識的接收能力相對較慢,多數學生在實訓課堂跟不上進度,課下又沒有相應環境給自己補課。另外,有限的課時制約老師必須按計劃進度教學,隨著實訓進度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缺乏興趣及自信心,不利于會計實訓的教學。

最后,會計實訓的課程考核重結果輕過程。即實訓課的成績評定多數根據憑證、賬簿、報表等編制的規范性、準確性、整潔性,不重視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及對相關知識環節的理解,導致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的現象嚴重,實訓報告大同小異,實訓考核的結果不夠客觀。

三、完善會計實訓教學的對策

針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文章從實訓室建設、師資力量建設、專業課程建設、建立校內實踐企業、政策法規支持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1.聯合辦學,共建實訓基地

(1)與其他院校聯合建設實訓基地

與其他院校聯合共建會計實訓室。建立能夠全方位模擬會計工作流程、崗位分工、工作環境的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室,實驗采用模擬真實的材料,使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如同置身于企業的真實業務活動中,以更好地達到實訓目的。仿真原始憑證還需市場提供:比如在相關技術支持下電腦制成,學校彩印;或者由政府批準,企業提供。聯合建設實訓基地不僅可以降低單個學校實訓設施建設的成本,同時集中資源便于形成規模經濟,有利于建設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利用率高的現代化實訓基地。當然,對于建成后實訓基地的使用安排、設備的更新維護、產權歸屬等相關問題必須提前約定明確,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沖突。

另外,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會計電算化應用能力已成為諸多企業、單位招聘會計人員的條件之一,所以,學校還應加強學生對財務軟件、辦公軟件等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在會計實訓過程中,應將手工會計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相結合,關聯手工與電算化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綜合操作能力。針對財務軟件的一系列問題,可以采取各院校聯合投資創辦網絡財務軟件模擬實訓平臺,集中資金,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做到讓學生實時實地進行網上模擬,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練習,而且也可以避免與其他學科軟件的沖突,利用率高。

(2)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實訓基地仿真模擬可以使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會計工作流程有直觀的理解、認識。而與會計事務所聯合,讓學生真正的會計實操、體會會計工作,則對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工作提供了保證。

學校可以提供辦公場地,邀請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進駐學校設點辦公,會計教師和公司或事務所職員共同指導學生進行會計專業的頂崗實習。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招聘有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

高職院校在教師招聘環節嚴格把關,盡量招聘有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進行授課,會計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解決對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2)提供教師到企業中實習的機會

對于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學校可以提供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的會計實踐教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多采用2.5+0.5或2+1的教學模式,即最后半年或一年為實習期,學校可以派年輕教師到企業實地指導學生實踐:用教師系統的理論知識看待企業會計實踐,指導學生實踐,進行會計實踐,對于教師而言無疑是一次很好的接觸會計實踐、進行會計實踐的機會。

3.合理安排會計專業課程

會計專業課程的安排應遵循理論與實訓相結合、手工與軟件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思路。合理安排理論課與實訓課,各課程任課教師應保持溝通、合理制定授課進度及授課內容。實訓課程的設計做到“三位一體”,即分項實訓、綜合實訓、電算化實訓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

分項實訓以教材章節為實訓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訓,在學完所有的理論課后,安排學生進行綜合模擬實訓(手工賬、會計電算化應用),模擬整個會計年度經濟業務的核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審計等實訓,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系統化認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企業社會實踐為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另外,應增加會計實訓課程的學時。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實訓教學改革的做法,增加實訓教學學時在30%至50%之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4.成立校內實踐企業

由學校牽頭,經管系主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經營、會計專業學生負責相關財務處理、申請注冊一個辦公用品企業。該企業具有法人資格,實行利潤共享,將為全校師生及各部門提供辦公用品作為經營范圍;設置財務部門、分組進行業務處理,崗責清晰、分工明確;在銀行開戶后從銀行購置支票等各種真實的結算憑證供會計學生使用;從稅務部門購置發票根據實際經營活動情況指導學生填制;經營活動中取得的原始附件的種類、格式、顏色、經辦的手續等內容真實,符合實際,根據真實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由相關崗位的人員進行審核、監督;安排相應崗位的學生定期去稅務局繳稅。這種真實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畢業即可直接參與企業真實經濟業務的核算。

5.政策法規的支持

當然,任何新的變革都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比如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如果國家不強制力要求或者不鼓勵、支持這種變革,那么各院校之間的力量就凝聚不起來,這種聯合變革的模式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果,國家不允許社會上生產仿真的原始憑證,仿真印章那么建立仿真會計實訓室的建議就毫無實際價值。所以,會計實訓教學體制的改革也需要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與約束。

四、總結

高職院校會計實訓課程的設計應圍繞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性格特點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根據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因地制宜提出對策。針對會計實訓教學設施簡單、建設成本高的問題,采取建立高職院校聯合建立區域實訓基地,或者建立公共網絡教育實訓平臺的措施,降低成本的同時又能實現規模效益,其次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為學生提供會計實習機會;對于會計實訓材料陳舊,教學過程重核算、輕審核的問題,建立成立由學校帶頭,老師指導,學生做賬的辦公用品店,根據日常的業務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對于專業教師經驗不足,建議招聘時設置會計工作經驗門檻,或者為無會計實踐經驗的教師提供企業實踐的機會,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對于會計這樣應用型為主的課程,學校應安排相對較多的實訓課時,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有保障。最后會計實訓的變革也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實訓教學對策以實際為出發點,兼顧硬件設施建設與學校軟實力建設,爭取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王聰利.德國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環節的優勢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1,30(1):97-100.

[2]安冬平,林克松.失范與規范: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探尋[J].職教論壇,2013,3:77-96.

[3]馬欣,章方煒.財經類院校實訓教學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6):6-10.

[4]楊春華.信息化時代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7):100-102.

[5]朱葵陽.關于”一體三結合”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1,93(7):122-124.

篇8

關鍵詞:高職教育 會計電算化專業 建設與改革

目前社會上存在大學生就業難以及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人才的問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高職教育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化企業的需要,因此,必須對會計電算化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力求培養出符合事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素質和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1 專業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會計信息化的復合型人才是社會急需的人才之一。這是因為對于任何一個經濟實體來講,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有利于企事業單位經濟工作的開展。依據《陜西省會計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為了促進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的發展,適應全球經濟融合和應對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影響,面對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領域會計配套改革滯后的現狀,推進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加強農村財會的管理,亟需打造一大批為陜西省經濟建設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會計人才隊伍。

2 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

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積極推行工學結合、特色鮮明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雙師”素質為目標,建設優良的專兼職“雙師”結構師資隊伍;以校企合作為途徑,深化與會計行業、企業的合作,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與行業企業共同開展專業建設;以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為宗旨,培養德才兼備的高技能會計專業人才。

3 專業建設的總目標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會計法》的頒布和實施以及不斷細化的行業領域話份額,會計電算化越來越受到單位的重視,因此,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大發展以及行業的需要,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必須樹立與之相適應的目標:培養從事第一線財務工作的會計、出納、會計軟件操作以及維護、會計審計分析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備核算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三種能力。因此,高職院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必須不斷的改革創新,在改革中求發展。

堅持走內涵發展道路,以校企合作辦學為突破口,全面推行開放辦學,以會計核算工作流程組織教學,著力進行課程、教材、校內“生產性”實訓環境及師資隊伍建設,依托陜西各行業經濟發展優勢,把會計專業建設成為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訓環境、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引領專業,成為陜西省會計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并通過對口支援、師資培訓、資源共享等途徑有效帶動同類專業發展。

4 專業建設思路

為使會計電算化專業突出高職特色,在建設期內,要不斷拓展思路,在已嘗試工學結合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會計職業崗位要求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互聯關系,以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為切入點,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社會對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同時顯示高等職業會計教育的辦學特色。

4.1 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①僅僅抓住并深化工學結合培養的模式,主要培養學生的會計核算的工作能力為核心,在組織教學時按照審計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以及編制會計報告的工作流程進行。教學的重點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課程重點講解并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以及《會計電算化》的課程,實踐教學重點強化學生的會計核算的工作能力。②為了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實訓基地審計任務的相關要求,安排學生全程參與項目的審計工作,通過切實的參與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能。③為了給學生的頂崗實習創造有利的條件,學校一直保持與企事業單位的密切聯系。會計工作不像技術工作那樣一個單位需要很多人,因此,一個單位很難接受大批的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具有頂崗實習的機會,學校采取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各個單位頂崗實習。為了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有效進行,除了學校保持與多家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外,學生家長以及學生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尋找頂崗實習的機會。

4.2 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①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②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注意營造與課程相關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教師邊教、學生邊體驗,學生邊做、教師邊指導,讓學生在“教、學、做”中提高會計技能。

4.3 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切實抓好實驗、實訓、實習三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課堂與實習地的一致性,在教學中可以將課堂設在實驗室、實訓基地,設在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工作環境中,如:在講到企業需到銀行辦理的會計業務時,把學生帶到銀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會計人員如何到銀行辦理相關會計業務,將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融于教學中。

4.4 構建專兼職結合的“雙師”結構團隊。為了打造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并且具有高水平的“雙師”教師隊伍,采用培養與聘請相結合的方式建設師資隊伍。為了促進教師不斷的積累實際的工作經歷并不斷的提高實踐教學的能力,學校定期的安排教師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頂崗實踐。此外,學校還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到企業兼職會計的相關工作。學校為了形成良好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學團隊,還培養了1名會計專業帶頭人,4名骨干教師并聘請了多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專家擔任兼職教師。

4.5 開發與會計職業崗位緊密聯系的高質量特色教材。依據新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及其它財經法規的變化要求,根據會計職業崗位要求,主編、副主編、參編5部具有高職會計教育特色的教材,并在現有《會計電算化》理論與實踐教材的基礎上,與會計行業專家合作開發具有工學結合特點的《會計電算化實務》教材。

4.6 加強校企合作,進一步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在現有會計模擬實驗室基礎上,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更新會計模擬實驗教學軟件,增加稅務、銀行、ERP模擬實驗環境,增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功能。積極與企業加強緊密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基地的實訓、實習條件,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創造良好條件。

會計專業人將根據長期的辦學積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努力提升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將會計專業建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高職重點專業,并在同類專業中起示范作用。

4.7 通過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實踐課程雖然有相應的安排,但是相對于理論課程來看課時很少,起不到實踐的目的。由于僅僅是課上枯燥的理論知識,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僅通過理論不能勝任畢業后的實際工作。因此,為了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必須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第一,以師生互動代替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原來的傳統教學都是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僅僅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由于會計課程實踐性強,僅僅靠講述既枯燥又不好理解,因此,造成了學生對會計的學習很苦惱,上課時經常走神甚至睡覺,老師雖然盡量的去講解但是教學效果一直很差。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及教學質量,可以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如,讓學生提前預習,課上讓學生講述某一個知識點,針對學生講述的內容老師再進行補充;設計實際的案例,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會計角色,根據自己的角色完成相應的會計任務等。由于學生親自參加到學習中,不僅提高了積極主動性,更提高了學生的責任心。

第二,理論結合實踐代替傳統的以教為主。理論教學是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教學的唯一標準。現代化的社會都要求實踐能力強的畢業生,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就業機會,學校應當加強實踐教學的課時,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三,師生互評代替傳統的以教師講評為主。在傳統的教學中,每每學習完一段課程,教師都要進行知識的總結概況,這既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又是對以前的總結概況,更是后來所學知識的基礎。但是這種傳統的方式收效甚微,為了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效率,必須改變這種教師講評的教學方式。為了實現師生互評,在學習完一段課程后讓學生進行總結以及知識回顧和概括歸納。通過互評,學生提高了學習注意力,教師也可以找出自己教學的不足并及時發現學生薄弱的知識環節,總結教學經驗。總之,有效的實現教師互評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韶婧.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核心課程設計初探[J].價值工程,2010(07).

篇9

關鍵詞:會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為越來越多的院校在會計類課程教學中采用,在實際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諸多不足,如何更好的安排會計類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有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系統性安排。

一、以課程改革為基礎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這樣做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課堂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情況,對課程重新進行整合,減少理論課之間及理論課與實習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必將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一)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重構

例如,在會計課程改革過程中,《基礎會計》是最難改的,常見的授課順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賬戶、復式記賬法、賬戶分類、制造業和商品流通企業經營過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但也可以在進行授課時,介紹基本概念之后,先讓學生認知會計報表,從會計工作的最后結果入手,先讓學生知道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做這些工作。這樣會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也便于后面教學任務的開展。所以變化以后的授課順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財務報表的認知、復式記賬法、科目賬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制造業的經營過程、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

基礎會計可以對講授的知識體系重新構建,有些課程需要對講授內容重新安排,變化可能會更大一些,如《財務會計》課程,為了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可以考慮采取按照會計崗位來講授《財務會計》課程,如出納業務、工資核算業務、固定資產業務、存貨核算業務、經營成果核算業務、往來核算業務、總賬會計業務、綜合處理業務等。也可以進一步對相近的課程進行整合,也可以把《稅法》、《稅務會計》、《稅務》與《稅收籌劃》進行整合,讓學生學會各個稅種的核算后,直接進行會計處理和納稅申報,使所學習的內容具有連續性,又容易與企業實際業務結合起來,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的業務事項往往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這樣使學生清楚知識的連續性,再加上成本會計核算業務(成本會計崗位)等內容,使會計崗位趨于完整。按崗位設置講授業務內容,最利于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也確保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熟悉未來工作崗位的具體業務內容,達到畢業就可以上崗,減少了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適應工作崗位及自己總結提煉的一個過程,縮短了學生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真正的體現了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突破原有教材的體系,更強調工作導向性和工作流程,將課程按照實際會計業務的展開劃分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再劃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務。針對每個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開展校內模擬會計業務實訓教學

對于會計類課程最合適的是利用崗位和業務內容分成獨立的幾個模塊,在以案例的形式講述不同的工作任務。對于案例分析時,既可以采用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書面作業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組討論,后到課堂上全班討論這種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種方式主要用于對重點案例進行分析。教師的指導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使他們真正能將自己所學到的課內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2、分階段走出去,到企業充實提高

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離不開到企業進行業務實踐,可以分階段領學生出去或把學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首先,入學時帶領學生進行短期的業務認知,到各類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參觀,重在了解實務中會計有哪些相關工作崗位,各自有哪些業務職能,初步了解業務流程。其次,在校學習期間內,可以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如審計課程,學生一直覺得枯燥難動,可以在學習審計時,講述完基礎理論時,帶領學生到事務所熟悉業務,回來再講業務循環內容會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畢業之前進行畢業綜合實習,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業的專家請將來,加強師資力量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業務實踐能力,應建立健全校外兼職教師的師資隊伍,從企業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業務動手能力的從業者作為兼職教師。目前,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業人員作為教師,在企業的職務和資歷也很高,但這樣的教師往往很難真正的到學校進行完整的授課,這樣的教師更適合作講座。學生提升業務實踐能力,往往更需要能夠有時間保證,踏踏實實指導具體業務的實踐教師。

二、加強教材建設,開發理論課與實踐課為一體的教材

教材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習必備的教學媒介,隨著高職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教材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教材建設落后于教學改革的步伐,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開發適合高職教學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參考行業技能鑒定標準,編寫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會計類一體化教材是實施會計類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基礎。例如《基礎會計》教材,編寫過程中在體現實用性基礎上,也要參考行業技能標準,這主要就是會計從業資格的考核。所以教師應該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從業要求,學生應重點掌握哪些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這對教師授課過程中,講授知識的數量和質量有了一個參考值。再比如《會計電算化》教材和《財務會計》教材,應充分的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會計電算化》教材不僅僅要突出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還應該結合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業務和企業實際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形式展開。《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類課程中最重要的課程,教材也更應該做到一體化。目前經常是理論講一學期,實踐講一學期,到講實踐課程時學生理論已經忘了很多,銜接得不好。所以教材應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邊講理論邊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接受,也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也為真正進行一體化課堂教學打下基礎。

三、創造條件,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

雖然重新整合了教學內容,開發出了新的優質的“教學做一體化”教材,但不一定做到一體化教學。“教學做一體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業務操作技能的教師,有一批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學校應下大力氣,千方百計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對于會計類課程教師,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是鼓勵教師取得從業資格或職稱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審計師、高級審計師證書等,報銷考試費用,報銷考試輔導材料費用等。二是鼓勵教師取得行業資格證書,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證書。除報銷考試及資料費用外,給以一定的獎勵。三是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業進行短期實踐,也可以是到大型企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實踐,如果學校內的會計課程教師都在中小企業實踐過,都到上市公司參加過項目,相信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必將大幅提高。真正的擁有了“雙師型”師資隊伍,前面所談到的教學內容的重構和一體化教材的開發就可以輕易做到。

四、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建立一體化的校內實訓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完成專業基礎能力訓練和基本技能的鍛煉,尤其對會計專業而言顯得更為重要。近幾年,各院校會計專業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而到企業實習一直是個難題,每個實習單位接納學生實習的能力有限。所以,學校應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建立多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多個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還要盡可能地豐富實訓室內的教學設備和資料,這些實訓室每個會計類專業都要用到,資源過少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其主要是完成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手工記賬模擬實訓及會計電算化實訓等。

學校還應該建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按照企業典型會計崗位的設置進行展開、布局,在第五學期,讓學生具體模擬企業的會計工作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會計類課程整體認識水平,也為第六學期畢業實習或就業打下基礎。

此外,會計類專業還可以,建立稅務模擬實訓室,進行仿真的稅收核算、納稅申報。建立模擬銀行、工商業務的實訓基地,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多的還可以建立審計實訓室等,把審計電算化和具體審計業務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王開田,季曉東.入世后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路徑[J].四川會計,2003(4).

2、靳能泉.談高校會計類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對策[J].四川會計,2003(4).

篇10

1.1基于職業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傳統高職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學生的崗位專業能力,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這種體制培養的學生在適應社會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問題,談不上具有職業能力。須知,工作亦是為了生活,專業離不開基礎素養,因此現代高職教學體系的構建糾正了一個偏頗之處,從過度關注專業能力轉為關注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綜合起來稱之為職業能力。其中,專業能力,可以細分為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就會計而言,筆者通過與走訪的企業會計主管深入交談和對歷屆會計專業學生的跟蹤了解,以及結合自己的會計兼職經驗,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了細致研究后,總結出會計技能型人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如表1。方法能力,即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包括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社會能力,即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可理解為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革新創新能力、外語應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加強會計實踐教學,結合學院“1+N”課程包的開發,“1”是專業核心能力,“N”是資源整合能力,針對會計領班崗位所應具備的專業職業能力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具體見表2。

1.2會計實訓項目體系針對前面提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會計宜采用“411”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即“4”是指前四個學期在校學習理實一體化課程,“1”是指一個學期進行校內崗位實訓,“1”是指一個學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一、二、三、四學期安排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有出納業務操作、會計職業認知、企業經濟業務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成本計算與分析、會計制度設計等,這些課程再開展課程同步實訓,也即單項技能實訓。除課程同步實訓外,還要開展分崗綜合實訓,如下:第一學期進行專業認知實訓,包括產業認知、行業認知、職業認知、企業認知、自我認知、專業方向認知和求職/創業認知,實現學業、產業、就業、創業相互貫通認知。其中強調會計職業認知,內容包括認知職業環境、認知職業崗位、認知會計資料、認知會計工具。第二學期進行企業創設實訓,包括工商注冊實訓、銀行開戶實訓、稅務登記實訓、社保辦理實訓。第五學期為校內崗位仿真實訓,主要有會計分崗位實訓、用友軟件和金蝶軟件操作實訓、會計綜合實訓、ERP沙盤模擬演練、企業財務報告審計。第六學期安排學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主要崗位有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會計監督崗位、會計管理崗位、財務管理崗位、稅務管理崗位、統計崗位等。經過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學生進入企業真刀真槍地演練,為上崗前作好實地準備,頂崗實習結束后撰寫畢業論文,但目前高職會計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根本談不上新意,都是互相抄襲,高職院校可對畢業論文環節做出改革,變畢業論文為會計崗位分析報告,變論文答辯為實習心得交流會。教師根據學生在各個頂崗實習崗位上反饋的崗位特點、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再調整授課計劃,從而更好地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

1.3會計實訓項目教學設計本著“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項目(行動)驅動課程”,圍繞項目實施課程,會計實訓項目教學設計包括以下三個部分:項目設計:進行工作過程、職業活動調查,找到適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工作項目,如模擬企業財務科,把會計核算流程逐一分解成各個項目,每一項目設計包括項目名稱、實訓對象、實訓目的、實訓地點與條件要求、耗材準備、實訓內容與流程、實訓成果要求、實施操作注意事項、考核方式與方法。項目教學:在實訓項目開發上,采用基于賬務處理工作過程開發與設計的理念,開展項目教學。就會計基礎學科而言,可分為四大項目: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大項目下又可以設小項目,每一項目設計任務單,讓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變上課為上班,變教室為工廠。項目實施:設置制單、出納、記賬、會計主管等四個崗位來建立工作情境、模擬會計職業活動——通過項目委托、項目自主完成實踐、項目完成中的探究式學習和教師啟發、點播式引導,在“教、學、做”一體化中以能力訓練帶動知識學習,獲得會計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服務于會計實踐教學的實訓資源建設

2.1校內實訓室建設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校內實訓室是高職會計學生進行技能型實踐操作的最主要平臺,它是為了滿足學生專業認知和基本技能訓練、仿真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的目的,在建設之前必須先調研同行,滿足生產性實訓要求,按技能模塊和生產流程布局,同時也要調研企業,實現資源、利益互補,歸納起來,按照“一個核心、兩方合作、三個貼近、四個目標”的要求搭建,它們是:一個核心:圍繞會計核心技能;兩方合作:校企共建,互利互惠;三個貼近:貼近產業真實工作環境,貼近行業技術水平,貼近企業會計崗位工作流程;四個目標:服務會計教學,服務科研,服務培訓,服務創新。

2.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要培養合格的應用性會計人才,縮小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差距,光靠校內實訓基地還不夠,必須建立一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首先,進行行業、企業調查,把雙方的合作意愿摸清楚;第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要實現資源錯位利用,如人員、設備、軟件、環境等資源的互補,費用、宣傳、授牌、服務、招生等利益的互補;第三,保證各個環節、各個業態都有代表,保證大中小三種企業都有典型;第四,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有利于學生實習、就業,有利于教師成長,有利于企業成長,有利于行業發展。因此,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是長期性的任務,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搞校企合作大多是走走過場,并沒有實質性開展。如何建好、用好校外實訓基地,為企業輸送會操作、直接上崗的會計人才,筆者認為要做到四個關鍵:一是實習基地建設關鍵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校企舍得投入;二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關鍵是先深入了解企業資源,有針對性地去利用企業資源;三是抓幾家關鍵企業為支撐,以質帶量,以量保質,激活專業建設多方面工作;四是抓企業關鍵人物,建立實訓基地聯絡人機制,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有效使用。

2.3實訓項目開發鼓勵校內指導老師、校外專家共同研究開發實訓項目。研究階段先設計出課程實訓項目的模板、綜合實訓方案的模板,模板試運行良好后,再進入開發階段,教師可自主申報,立項開發,學校評比驗收,分檔給予獎勵,也可滾動開發,行業企業學校家庭各方專家給予指導。

2.4專業技能大賽促進實訓資源建設高職院校應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種會計類技能大賽,對學生而言,每一次榮譽的獲得,就如一劑“興奮劑”,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步提高,對教師而言,為了更好的指導比賽,要聯系企業、行業、產業實際,采取下企業鍛煉、進修、培訓等手段,不斷促進、開發實訓資源建設,使實踐教學內容與大賽對接。

3高職會計專業重構實踐教學體系的機制建設

3.1服務于會計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應用技術,會計教師必須既擅長理論教學,又要精通企業會計實務,因此高職院校應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可采用校外聘請和校內選拔的方式。校外資源豐富,可從有代表性的企業聘請中高級會計師、財務總監來校作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訓,也可聘請會計專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做客座教授或會計顧問,亦可引進高層次專業帶頭人。但是由于兼職教師本身事務較忙,在管理上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此高職院校也可考慮對校內教師進行選拔,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規定新教師兩年內須脫產下企業半年,老教師每年下企業10天,可采取觀摩學習或應聘頂崗的方式,帶回企業的合作信息、就業信息、科研信息、行業動態信息和課程建設信息,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為培養合格的會計應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構建校、政、企合作教育平臺,提出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機制與人才交流中心、會計管理中心等有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構建穩定的校政企合作教學平臺。將企業需要與學校培養目標緊密相連,提出由方向導引機制、教學實施機制、質量評價機制三個方面構成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機制,實現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