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20:17: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體經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虛擬經濟周期短,變動快,在經濟發展中,虛擬經濟中的股票和債券關系容易實現了企業預期收益。股票分紅、債券分紅等衍生經濟產品都可以用數據符號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經濟受整體資本流動以及國外經濟變動的影響,資金和衍生產品的利用,實現金融合作共贏。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也隨著發生變化。良好的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協調發展。
二、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作用
1.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角色及傳導作用
投資者在進行實體經濟或者虛擬經濟的投資時,都要評估投資對象的價值,而在這個評估決策的過程中,會計提供與投資相關的信息給投資者,方便投資者作出決策判斷。目前,大都數的投資者投資信息的來源渠道多樣化,但是在眾多渠道中,會計信息披露是最穩定最安全可靠的信息來源。會計準則定位會計目標,這強調了會計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信息支持作用。第一,會計向決策者提供實體經濟主體和虛擬經濟主體的相關財務信息,提供支持信息可供決策者使用。第二,經研究證明,會計所提供的實體經濟相關信息是決策者定價虛擬經濟符號的重要信息。會計信息還有利于評估企業的償還能力,從而為企業投資債權和金融衍生產品提供信息。第三,企業會計信息的匯集為衍生金融產品如基金、股票及證券等提供了板塊化、行業發展狀況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信息。因此,經濟運行離不開會計信息的引導,結合上文,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會計傳導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
2.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傳導過程
篇2
(一)貨幣政策應該為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環境
金融制度的供給也是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變量。事實表明,過度寬松的貨幣環境是助長投機因素的溫床。如果在資產價格異常波動的階段,即使對企業發放貸款,這些資金也很有可能避實向虛,而不是真正應用于生產領域。
(二)貨幣政策調控不應使經濟形成對貨幣的依賴
多年以來,中國的實體經濟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一放就亂、一緊就死”,經濟下行時刺激政策出臺、經濟好轉時刺激政策退出。目前,我國M2/GDP比率已經很高,意味著資金的產出效率明顯下降,也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杠桿率較高。在此貨幣環境下,金融機構面臨兩難抉擇。
(三)貨幣政策要關注融資成本,運用相關工具進行調節
這一方面要求貨幣政策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化,另一方面需要加快資金價格改革,從而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四)要進一步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通過改革準入制度,推動金融機構良性競爭,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通過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提高金融動員資金的能力。大力鼓勵社會創業,使資本、科技與企業家精神充分結合。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確保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加快金融領域的簡政放權,是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
二、監管政策層面
(一)從監管上杜絕層層加水、體內循環的問題
201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國家外匯局聯合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即是很好的范例。在此之前,金融機構通過一系列產品和交易結構的復雜創新,銀行信貸資產化身為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券商資產管理計劃等,旨在規避監管。企業通過資金池等非信貸渠道獲取資金,導致融資成本提高。此類問題必須從監管層面加以杜絕。
(二)信貸資金的監管
應嚴格按照《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的規定,堅持受托支付,避免挪用,堅決打擊挪用信貸資金進行投機炒作的行為。
(三)注重高頻交易的監管
隨著技術的發展,在金融市場上出現了利用高頻交易套利的行為。高頻交易對于市場具有強烈的影響,對于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利也有弊,需要結合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健全相應的管理機制。
(四)加強對金融創新的引導
金融產品的設計和金融業務的延伸應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前提導向,禁入產能過剩行業,對于新興產業中的中小微企業應定向投放,降低其融資成本。對于金融領域的創新產品,特別是交易結構復雜的創新產品,應要求金融機構充分披露信息,監管者要充分掌握產品功能、設計原理及其風控措施,以正確作出引導、加強監管。
(五)探討建立全國性資金流向監控系統
及時掌握信貸資金、銀行表外業務、類信貸業務等各類金融工具融入資金的流向,以保證監管實效。
三、金融機構層面
金融機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在經濟周期中始終保持穩健。一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增強市場反應能力,抓住市場機遇,在支持經濟實體的發展同時,提高壯大自身實力。二要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努力防控經營過程中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及其他各類風險,健全審慎經營機制,運用風險抵補措施緩沖經濟周期帶來的影響。三要不斷開發金融技術,努力控制成本,延伸服務范圍。四要堅持金融創新。創新始終是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動力。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經濟形勢的解讀,由此找準支持的對象、產業和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創新金融工具、設計出新型的融資方案,為新興產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積極引導企業轉型,促進產業升級,推動整體經濟形成內生增長動力。
四、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生態及金融技術的層面
(一)加強金融基礎建設
盡快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完善登記、托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提供便利。
(二)從金融基礎設施的源頭根絕監管漏洞
很多看似監管的問題實際上與金融基礎設施有著很強的關聯。比如,如果企業賬戶管理規范、絕大多數交易以及全部大額交易都通過電子渠道結算,資金流向清晰且有跡可循,則資金監控就較容易,防范信貸資金挪用的成本就會降低。又如,如果合同管理、發票管理規范,那么利用假合同、假票據騙取金融機構融資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三)優化金融生態是吸引資金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經濟階段、不同地區,由于地區經濟水平、金融生態狀況存在差異,因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也不一,持續優化金融生態是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重要途經。
(四)推動金融技術的進步
篇3
首先,政治經濟學屬于規范分析,解答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所以課堂教學很容易落入“說教陷阱”,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而問題導向式教學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有利于消除學生在價值判斷方面對授課內容的質疑,這對于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情感互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政治經濟學是邏輯嚴謹的科學體系,課堂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而問題導向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每位從事政治經濟學教學的教師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隨著研究視角的拓寬揭示的問題越來越深刻,而每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都需要前面的知識作為基礎,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并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一個個鮮活的問題在引出新的教學內容的同時,將新舊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這不僅有利于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且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再次,政治經濟學理論性很強,相對比較抽象,實際教學只能以教師講授為主。因此,如何對傳統的講授方法進行邊際調整成為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從這個角度而言,問題導向式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因為:首先,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設計什么樣的問題、設計多少問題、在哪一章節設計問題、采取什么樣的模式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都由教師掌控,所以問題導向式教學適合于對傳統教師講授法進行邊際調整。其次,在問題導向式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改變傳統講授方法中學生被邊緣化的弊端。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斷問題導向式教學是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最佳選擇。因為在原有教學方法不能進行根本調整的情況下,問題導向式教學是最佳的邊際調整方案,它的改革成本最小,對原有教學方法弊端的彌補作用最強。而且,問題導向式教學也符合政治經濟學規范分析、邏輯嚴謹、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等課程特點的內在要求。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不同的課程特點不同,因此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不能完全一個模式。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進行問題導向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要點問題。
(一)問題創設
問題導向式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于問題的質量。如果問題的質量較高,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不僅能夠順利地引出所要講授的內容,而且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如果問題的質量較差,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成為畫蛇添足的敗筆。針對政治經濟學的課程特點,本文認為應該突出理論爭論方面的問題創設。這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失業、經濟危機、兩極分化等復雜的經濟問題,關于這些問題的理論研究很多,各經濟學派的解釋千差萬別,如果在爭論中創設問題可以彰顯政治經濟學的獨特魅力;二是政治經濟學應用的是規范分析方法,回答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如果不介紹其他的理論解釋,從教材中來,到教材中去,有說教嫌疑,讓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產生質疑。如果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其他主要經濟學派的解釋,并在此基礎上介紹政治經學的解釋,學生不僅會從比較的角度理解政治經濟學,而且會減少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規范分析和價值判斷的抵觸。
(二)問題包裝
問題包裝是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又一重要環節,如果問題太直白或太枯燥,很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也就很難取得預期效果。那么如何進行問題包裝呢?就政治經濟學而言,本文認為應該突出理論背景方面的包裝。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首先,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講授的很多內容涉及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而古典政治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產生的標志,一個學科從無到有顯然有很多理論背景可講,因此問題包裝的素材取之不盡。其次,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在人類歷史上同樣從未發生過,改革每前進一步學者們都進行了激烈的理論爭論,因此從理論產生背景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包裝可以取得引人入勝的效果。比如,在講授勞動價值論時,我們就可以借助該理論的產生背景對“為什么1件上衣等于2把斧頭”的問題進行包裝。通過經濟史的學習我們知道,最初學者認為,1件上衣之所以與2把斧頭相交換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但經過爭論學者們發現,供求關系只能解釋交換價值的變化,卻不能解釋最原始的交換價值。于是,有的學者提出了使用價值決定論。也就是說,1件上衣之所以等于2把斧頭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亞里士多德從理論抽象的角度指出:“沒有等同性就不能相交換,沒有可同約性就不能等同”,由于使用價值不具有可通約性,因此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亞當•斯密則從現實角度對使用價值決定交換價值的觀點進行了批判,他說:“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有用了,然而它不能購買任何東西,也不能交換任何東西。相反,鉆石沒有任何使用價值,但它卻往往可以交換到許許多多的其他商品。”通過上述包裝,1件上衣為什么等于2把斧頭的問題就變得特別耐人尋味,學生有強烈的愿望想知道答案,此時講授勞動價值論往往事半功倍。
(三)模式選擇
根據學生參與程度的不同問題導向式教學可分為“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和“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以學生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以自主學習的形式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教師自問自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刺激學生學習興趣。問題導向式教學的兩種模式優缺點各異。“學生主動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的缺點是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并且占用的教學時間較多,優點就是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正相反,它對學生的參與熱情要求不高,占用的教學時間也不多,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不足。本文認為,在政治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為主,理由主要有三點:首先,政治經濟學的課時不足以支持“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目前各大院校政治經濟學的授課學時一般都被壓縮了,完成教學任務已經非常緊張,沒有更多學時開展“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其次,政治經濟學的授課對象是新生,他們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查閱資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實施“學生自主型”問題導向式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最后,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向式教學其目的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因此“學生刺激型”問題導向式教學更適合。
三、結論
篇4
由于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較晚,體制尚不健全,時不我待的今天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一步步重復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由于商品經濟自發性與盲目性的缺點,資本主義國家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市場失靈的教訓告誡我們,市場經濟必須國家政府干預調控相配合,強而有力的宏觀調控體系決定了市場經濟發展的效率與速度,因而選擇建立強有力的政府宏觀干預調控體系來彌補市場體制的發育不足,從而促使健全的市場體系與秩序形成,加速經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是我國政府在如今新的經濟模式下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為此,我國政府也十分重視轉變政府職責,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如利用金融、貨幣、信貸等經濟手段,法律法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來抑制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抑制生產過剩、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等經濟社會現象,從而從整體上保障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然而,政府宏觀調控體系也還存著不夠完善的地方,在不少經濟活動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干預的痕跡還是存在,如在土地、勞動力、資本市場資源的配置中政府依然起了主導作用,許多大型項目的審批手續受到政府的直接行政干涉,如果政府自身行政管理透明度不高、監督機制不健全,就容易出現權力市場化的現象,如土地審批轉讓、資本信貸等現象中腐敗現象的滋生與出現。另外,在無法較快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現象面前,我們看到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滯后性與干預調控體系的不完善,也容易導致調控手段達不到預期理想的效果,無法控制與指導一些經濟現象的發展動向,所以,未來政府的宏觀調控體系要不斷的完善與健全,充分運動稅收、匯率、利率、價格等經濟杠桿以及法律等手段來有效地調節控制經濟發展等因素。
二、打擊壟斷,加強市場監管力度
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夠完善與健全,在建立與護某一個經濟或合法壁壘下形成的壟斷現象,是與平等競爭市場相對立的極端形式,極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所以,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打擊壟斷組織與壟斷市場,維護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這也政府經濟管理的重要職責。壟斷現象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無法正常反映市場的供求變化,扭曲市場正常的競爭機制,壟斷組織的市場價格要高于完全競爭,通過不平等的方式獲得的超額利潤,長此以往,不只傷害群眾共同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法則,而市場本身并不能很好地消除壟斷,因而就需要行使社會公共權力的政府來充當調停人與仲裁人,通過政策以及法律的形式來限制、控制與打擊壟斷組織與壟斷市場,排除一切干擾平等競爭的行為,著力整頓不規范的市場秩序。這就要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以《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嚴格執行來抑制地方的一些保護主義現象,而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地配合中央政府,在行政法規的制定上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應該及時予以糾正,做到保證市場競爭的公正性與效率性,確保國內市場的公平公正、健康和諧,對于嚴重違背公平公正原則,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壟斷組織與壟斷市場要堅決予以沉重的打擊,建立嚴格的監管部門進行切實有效地監管,這樣才能確保市場經濟的基礎秩序與市場競爭中的組織與個人受到合法權益的保護,健全有效的經濟運行制度。
三、調節收入分配,合理配置社會資源
市場經濟效率與競爭的特點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一個收入分配懸殊的問題,而市場機制本身并不能有效地調節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如果放任市場機制這樣下去,則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社會兩極分化嚴重,長此以往,就會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進而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社會資源進行一次分配之后,政府必須發揮資源有效二次分配的作用,履行收入分配調節的經濟管理職責,這樣,才能在保持經濟增長效率的時候較好地兼顧公平的問題,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較好地減少社會矛盾。目前,政府這一職能的履行,主要通過履行收入分配制度與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來達到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控制高收入群體,有效地保護在收入分配中處于弱勢的社會群體的目標。具體來說,針對收入較高的群體,落實征收個人所得稅制度;針對收入較低的城鎮居民以及失業下崗人員,完善覆蓋社會范圍更廣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障以及醫療保險制度,針對廣大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制度較弱的局面,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篇5
關鍵詞: 市政排水檢查井, 結構形式 ,檢查井現狀,施工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一、市政排水檢查井現狀
市政排水管網工程擔負著整個城市的雨、污水排放任務,是城市生命線工程之一。由于受路幅寬度和其他管線影響等因素,排水管道大多被布置在路面下。與此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排水檢查井位于道路機動車道范圍內的路面下。我國現狀市政排水檢查井周邊路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情況,如井面下沉,井面周圍瀝青層開裂;井面凸出,井面周圍瀝青層剝離,形成凹凸不平。原因是由于檢查井設計及施工中質量控制出現的問題造成檢查井與路面沉降不同,井圈周圍瀝青層全部碎裂,在雨水和過往車輛作用下被掏空。這直接影響到城市道路的使用性能,影響市容美觀和交通安全,造成行人受害、車輛受損等交通事故,對市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又額外增加了由此帶來的道路維修費用。因此,市政排水檢查井設計與施工質量的優劣不僅影響城市排水功能的充分發揮,而且對道路完好、城市環保以及城市防洪排澇等都有直接的影響。
二、市政排水檢查井的結構形式
紅磚(粘土實心磚)砌筑市政排水檢查井,容易出現縫隙間砂漿不密實,造成檢查井出現下沉、位移、滲漏等質量問題,同時紅磚是由粘土燒制而成,大量的土資源被取用,不符合建設節約型、環保型社會的要求。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下,設計中不宜采用。目前很多城市的建設主管部門均通知要求各建設、設計、施工單位應積極推廣使用整體穩固性好、強度高、閉水性理想的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混凝土砌塊式排水檢查井或其他質量可靠、工藝先進技術建造的排水檢查井。
現澆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宜采用強度等級為C25或C30的防水混凝土澆筑而成。其具有整體性好,密封性好,強度高,符合環保要求等優點。但由于混凝土養護與鋼筋布置等原因造成其施工工期長、難度較大、工藝復雜,且現場需要大量的模板、鋼筋與混凝土作業,對施工人員及工期要求較高。
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一般由六部分組成:底板、底座、井室、支管接入段、收縮口與井蓋。其中混凝土底板用于固定、承托檢查井;底座用于接入主管;井室用于調節檢查井井高以及接收從旁邊引進的支管,收縮口上安裝防盜井蓋。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井體宜采用強度等級為C25或C30的防水混凝土。其優點是整體性好,現場需要的混凝土作業及施工人員少,施工速度快。但其對底板要求非常高,其底板要預制且需在管道未鋪設前安裝, 對底板的精度要求也非常高,不能有誤差,否則上層的預制井室就無法與下層的底板緊密的結合。管道中線位移控制也要求的非常嚴格,否者易造成管與井無法有效連接。井孔的預留洞口制作工藝難度較大且管道與預留井洞口之間的空隙要求亦非常嚴格,處理不好會出現滲水的情況。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自重較重,需要用吊機安裝,存在一定拼裝難度,對施工操作人員要求較高。其對場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工程現場不具備預制條件,則必須在預制廠預制。
混凝土砌塊式排水檢查井,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檢查井結構形式。因其施工方便、工期短、材料運輸方便且強度及穩定性較好,在工程中應用很廣。但混凝土砌塊式排水檢查井因其砌塊原材料來源、外形尺寸及生產工藝的不同,往往不同廠家之間砌塊材料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宜形成統一標準。
普通水泥壓制磚排水檢查井,是出現較早的代替紅磚材料的檢查井。水泥壓制磚強度為MU10,產品規格為240×115×53mm,因每塊尺寸與紅磚基本相同,施工較方便,但強度和抗滲都較差。且因壓制磚主材為石粉,耐腐蝕差,容易形成內壁脫落,使用壽命短。在砌筑過程中,每層磚與磚之間的砂漿,在動荷載的作用下較易脫落。
終上所述,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宜根據具體工程情況選擇合適的市政排水檢查井的結構形式。
三、市政排水檢查井設計及施工注意事項
1、 檢查井布局
(1)井的布置。在市政排水管道設計中,當人行道足夠布置下所有管線時,市政排水檢查井應盡量布置在人行道下。管線經過交叉口時,應盡量調整前后井的間距,使檢查井避開交叉口路面。這樣既方便清淘檢修,又可避免車輛碾壓造成的破壞。當市政排水管道必須布置在車行道下時,應考慮排管方式。現代城市道路都采用渠化交通、劃分車道的辦法,一般車道寬度在3.2~3.5m,而車軸寬度則在2.0m左右,假設車輛按車道行駛,那么離道路中線1.75m的檢查井使用壽命肯定比離道路中線2.75m的檢查井來得長。因此,設計中要合理確定管線布置,盡量避開車輪跡線位置。
(2)井的間距。市政排水檢查井的間距設置既要滿足規范,又不能生搬硬套。在工作中經常見到一些排水設計文件,不論管徑大小,檢查井間距一律30m或40m設置,沒有體現設計的靈活性。檢查井的間距除了要考慮管道交匯、轉彎、管徑、坡度改變等常規因素外,還應根據路幅的寬度、道路的坡度、管徑大小、當地養護技術等因素,靈活設置。例如,對于道路縱坡大于0.02的道路,因縱坡大于橫坡,雨水流入雨水口很少,若設計按照常規間距沿線布置雨水口和檢查井,勢必造成投資浪費。
(3)井的標高控制。在目前均采用軟件設計的條件下,設計應對檢查井的井面標高進行控制,并提供精確數據。市政排水檢查井,井蓋頂標高應與設計路面高程一致。如位于綠化帶下,井蓋頂標高應高出地面100mm。大部分排水設計人員對于井底標高都比較重視,但對于井面標高重視不夠或不夠精確,若按不精確的井面標高施工將會影響到井面與路面平穩過渡,加上車輛荷載作用,從而加劇其病害發生。
2、井蓋材質
井蓋的工作環境很復雜,既要滿足荷載需要,又要堅固耐用、開啟方便;既要美觀好看,又要價格便宜。鋼纖維混凝土井蓋既具有鑄鐵井蓋的全部優良功能,又具有鑄鐵井蓋所沒有的其他優越性。與傳統井蓋相比具有如下性能:
(1)強度高,滿足各級道路的使用。
(2)耐酸堿、抗老化、耐磨性能比較好。
(3)抗沖擊能力比較好,抗震性好,不會跳蓋。
(4)根據不同場合和專業,色彩變換靈活。
鋼纖維混凝土井能夠滿足:防跳、防叫、防盜、防滑等功能,即防止井蓋與井座之間配合不緊、產生松動,防止產生噪聲,防止被盜,防止車輛、行人滑倒。目前在很多城市已經被廣泛應用。
3、工程注意事項
市政排水檢查井基礎應座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30kPa的原狀土地基或經處理后回填密實的地基上。溝槽開挖后,如遇淤泥等軟土時,應采用換填等地基加固處理措施,即將檢查井基礎底下1.0m范圍內的淤泥土清除,回填級配砂礫并夯實。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經檢測達到fak≥130kPa后方可進行排水檢查井施工。
市政排水檢查井井壁在冰凍線以上回填時,沿井外壁加填300mm寬的非凍脹土并滿足路基要求(用于在車行道下),以防止井壁因土壤冰凍膨脹擠壓而引起的開裂。
施工排、降水:施工時,應根據溝槽開挖時地下水位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降水,施工降水方法:采用井點降水或其它排、降水方式,施工單位應制定詳細的施工降水方案。施工降水要求:采用明溝排水時,應保持排水溝暢通,溝槽內不得有積水;采用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時,其動水位應保持溝槽底以下不小于0.5m。當排水檢查井未具備抗浮條件時,嚴禁停止降水。
如混凝土砌塊式檢查井預留管頭,管頭處需用MU10燒結頁巖機制磚封堵,采用M7.5水泥砂漿砌筑,外側用1:2防水砂漿抹面20mm厚,處理后的管頭處不應漏水。
結束語: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的深入,作為城市現代化標志的市政排水管網應用越來越廣,市政排水檢查井作為地下管網的重要構筑物,其設計及施工質量的提高將對城鎮化建設進程起到積極有效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開春. 亞的斯亞貝巴市環城道路雨水檢查井的設計[J]. 給水排水,2010
篇6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在堅持傳統會計核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內涵。歷史成本原則顯得不合時宜,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應采用某種形式的市場價值,混合使用兩種或多種計量基礎,完整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相關性原則要做到對外對內報告并重,對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和內部經營者都要快速提供相關信息資料,滿足多變環境的要求;為利于反映現金流量信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等因素,適應現實經濟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經濟事項,權責發生制原則將與收付實現制結合起來運用,對網絡經濟以現金流動制為基礎進行核算;配比性原則因“虛擬公司”的出現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實物資產、人力資產、智力資產的耗費,配比范圍擴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確定性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及時性原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會計必須能夠隨經濟業務變化而變化,提供“實時”信息和預測信息;靈活性原則致使人力資源會計、知識會計在堅持精確計量的同時,合理地運用模糊計量方法,將精確計量和模糊計量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披露原則既要求反映財務資本的貨幣化會計信息,也要求將人力資源、知識資源在報告中全面、適當、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二、會計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隨著我國加入WTO,在我國除了具有獨立資金、完整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經濟實體外,將會更多地涌現出經濟發展水平多樣化和財產權益日益復雜化的虛擬主體。虛擬主體實質上是一種名義上或形式上的企業組織。在網絡化經濟時代,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具有較強的變動性。企業可以由多家獨立公司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迅速的聯合和重組,形成一種臨時性結盟組織,即虛擬公司。虛擬公司的出現,突破了以往的空間概念,它極大地改變了會計主體的存在方式,組成公司的各獨立企業借助計算機網絡迅速分組,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增加或減少組合。虛擬公司使會計主體變成一種新型的“相對會計主體”,這種“相對”會計主體,拓展了傳統有形的會計主體假設。“網上公司”、“遠距離多主體的網上合作體”等形式的出現,則突破了原有會計主體的“空間”概念。“媒體空間”中的會計主體會越來越多,外延也愈難以界定。會計主體應承認現實主體與虛擬主體并存,會計上對虛擬公司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計量及有關記錄和報告,都應適應這個特殊會計主體的需要。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將有可能被“相對會計主體假設”所取代。
2.持續經營假設。基于現實主體和虛擬主體同時存在的情況,持續經營是假定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但隨著競爭加劇和風險增大,企業隨時會出現被并購、清算、終止的可能,虛擬公司的經營活動呈現出即合即分的即時性特征,具有臨時性和不可預測性,它能根據市場需要,適時介入、退出與轉換,虛擬公司是一個存在于網上的臨時性組織,進行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進行解散,因而引發對持續經營假設的挑戰。有人主張代之以破產清算和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因為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擴散的速度很快,從而經濟活動面臨著較大風險。正是意識到這一點,“網上實體”的經營活動便呈現出“短暫性”,因此,筆者也認為確立破產清算及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3.會計分期假設。在網絡經濟環境下,虛擬企業隨市場機遇的出現而產生,市場機遇的可變性決定了它的存續時間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幾分鐘之間就形成一個虛擬企業,完成一筆業務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必要,只要把會計期間與交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因此,有人提出以虛擬企業的網上交易期作為一個會計期間,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編制一次會計報表便可滿足需要。這樣就不會產生成本費用的跨期分配問題,從而使收益等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從另一方面說,在網絡時代,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企業財務管理由靜態走向動態,使企業在任何時點,都可將已發生的經濟交易和事項反映在財務報告上,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地得到企業實時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而無須等待會計期末,因而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實時性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因而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實時性也引發了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否定。筆者認為,對于網絡經濟可取消會計分期假設,對實體經濟仍可適用會計分期假設。
4.貨幣計量假設。隨著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已發展成為電子貨幣。貨幣出現了無紙化趨勢,加上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這些對虛擬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又無法用貨幣計量,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上予以披露。為解決這些矛盾,必須發展非貨幣計量單位,以使這些變動因素的計量變成可比性強和易于分析的因素,以滿足利害關系人對這些非經濟性信息的需求。會計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全面系統的反映,為記錄和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貨幣這樣一個統一的量度,然而在網絡時代,經濟的全球化模糊了經濟活動國內國外的界限,同時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活動的不斷增長使得國際間各國貨幣匯率變動很大,這在客觀上要求以全球一致的電子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以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
三、會計計量模式
1.對于實物資源,可沿用歷史成本/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如果物價變動較大時,可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按歷史成本/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計量模式進行調整,以消除物價變動的影響。
2.對于人力資源,可采用現行市價(或公允價值)/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人力資源的計量,可分為成本與價值兩個方面。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方法主要是歷史成本與重置成本(現行成本)。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方法主要是現行成本法或未來貼現法。但人力資源(價值)因其強調人在未來服務期對企業的貢獻,其計量是極其困難的,一般可以以勞動力市場為基礎,以勞動力的現行市價計價。
3.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可采用現行市價(或公允價值)/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由于大多數衍生金融工具,表現為一種合約,它只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而交易事項并未發生,故無歷史成本可言,需用市價代表公允價值。
4.對未來需求須估計的事項,可采用可實現凈值/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
5.對于衍生資源,可采用歷史成本/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以及現行市價(或公允價值)/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計量。
需要說明的是,公允價值是以當前的市場價格、現行價值為計價基礎的計量方法,正好彌補歷史成本的不足,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能較準確地披露企業獲得的現金流量,能確切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對于人力資源、特征各異的衍生金融工具“期貨”“期權”“遠期合同”等采用公允價值能較好地計量。
四、會計平衡公式
在一般經濟學意義上,任何社會的生產經營過程都需要三個因素:勞動力、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但在傳統的會計中,將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投入者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好像只要有這些便可建立一個企業,自動帶來收益,這顯然是與事實相悖的。所以,筆者認為企業有兩種所有者:一是物質資本的所有者,他們提供基本勞動條件;二是勞動力的所有者,他們完成勞動過程。所以,客觀上要求企業對勞動的投入必須和其他要素的投入一樣對待,將勞動視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會計中得到反映,與此相聯系,勞動者權益與投資者權益一樣需要在會計權益概念中得到體現。
會計必須對人力資源成本、人力資源價值、勞動者權益進行恰當的評價、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傳統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應修訂為:知識資產+有形資產=負債+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即會計要素應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再加上勞動者權益要素;利潤分配也應隨著勞動者權益要素的建立而由僅僅在投資者之間進行分配,改為由投資者和勞動者共享。
資產包括知識資產和有形資產,這里的有形資產是傳統會計上除無形資產之外的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它依舊是資產的組成部分。知識資產將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企業未來的竟爭力和盈利能力往往取決于其所擁有的知識資產價值。知識資產=人力資產+智力資產+結構性資產+市場資產。在這四個組成部分中,人力資產是實現價值和增值的基礎;結構性資產則是保證和支持人力資源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資產;市場資產是企業資產獲得市場價值,實現價值和價值增值的主要途徑,沒有合適的市場資產,資產價值難以實現和發揮;智力資產是知識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實現資產的價值和增值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知識資產是一種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軟資產,是一種無形化的知識、技術、信息形態資產,是以智力勞動為主創造的一種非物質化的戰略資源,雖具無形性,但它可借助一定的知識、技術等載體來展現,而不是虛無飄渺的事物,知識資產一般很難確認和計量,但它并非不可確認和計量。
五、會計確認基礎
國際上有識之士實際上早已認識到權責發生制的重要性,并把它作為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收益表)和全面收益表的確認基礎,但對另一個重要的報表———現金流量表的確認基礎在會計基本假設中未予以明確。因此,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若用直接法編制,其直接的確認依據是現金流量制,但若用間接法編制時,表中的各項目的確認還是要通過權責發生制轉換現金流量制。由此看來,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流量制均應用來作為會計確認的基礎。由于核算的“網絡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會計部門和銷售、經營、采購等部門業務相融合,經濟業務可以實時地發生和結算,使得會計確認的基礎將逐步由權責發生制轉變為收付實現制。但會計確認基礎需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現行會計制度中,權責發生制會計是以會計分期假設為前提的。在網絡經濟時代,大量虛擬企業的出現使會計分期假設受到了強烈沖擊,因此,實現現金流動制正是未來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比雖然比較合理,但其只能用于歷史的現金收支信息的處理,而現金流動制不止限于實際已發生的現金收支,它還包括可能的虛擬現金流量,可不受會計分期的約束,可隨時提供會計信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謝新安.論知識經濟環境下的會計創新[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王松.信息化時代企業會計理論創新探討[J].煤炭高等教育,2004(3)
篇7
[論文摘要]高等院校實驗室是培養具有一定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加強高等院校實驗室建設是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軟硬件建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粗淺探討,并就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出若干構想。
一、引言
高等院校實驗室是“知識創新的源頭,人才培養的基地”。實驗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搖籃,也是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實踐證明,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是經濟與管理各專業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是科學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基地。因此,為了培養和造就“寬知識、厚基礎、應用型、復合型與創新性”的經濟管理類應用復合型人才,必須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實踐與實驗環節,要加強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于素質能力的培養,著力于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必須使實驗教學成為人才培養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
1.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是培養復合型經濟管理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
在人才培養方面,面向21世紀的經濟管理人才,必須適應信息化和國際化要求,具有綜合能力強和富有創新能力的基本素質。在當今信息交流和管理技術不斷發展上升的社會,我們培養的經濟管理人才必須要適應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管理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僅靠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高校經濟管理創新人才培養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建立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二是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實踐能力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只有理論而不去實踐,或不善實踐,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會受到限制因此,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平臺,以專業化軟件為工具,借助科學的教學體系設計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受到良好的專業教育與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獲得對經濟管理類的專業知識、專業活動的系統理解與認識,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上真正搭建起一個培養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的舞臺。
2.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幾年,隨著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高校大規模擴招,在校生急劇增加,導致我國的就業形勢很不樂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客觀上要求加強學校的實驗、實踐教學內容。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企業“求賢難”,“兩難”之間暴露出高校人才培養與人才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反映了人才質量結構的失衡,直接影響其就業。因此,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來講,應當重視市場需求的導向作用,通過調整專業設置,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增加實驗教學的分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潛能、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經濟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正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科發展的要求,也是經濟管理學科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3.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是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支撐和互動平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經濟管理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寬了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空間。一方面,經濟管理實驗室為科研人員和教師提供了現代化的經濟管理科學的研究平臺,經濟管理問題的研究從分析現狀演變為預測未來。建立經濟管理類綜合實驗室,能提供及時、準確、全面、完整的資料和實驗環境,對提高科研人員與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尤為重要。另一方面,科學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和社會服務而成為科學研究的新起點和新基礎,這也是對科學研究的再實踐和升華的過程。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就是要通過搭建交流平臺,成為科學研究和社會交流與合作的基地。
三、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基本上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基礎平臺,以專業計算機軟件為載體因此,經濟管理類實驗平臺建設應當包括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
1.實驗室的硬件建設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硬件主要是計算機,雖然不像理工類實驗室的設備昂貴、種類繁多、操作管理復雜,但要面對不同的專業,為了適應培養經濟管理類各種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硬件平臺的建設必須對實驗室的網絡進行統一規劃,集中投資,統一布局,資源共享,并選擇最優的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充性),合理地設計網絡環境,優化網絡服務器資源,加強網絡的安全性建設,建立良好的實驗硬件平臺,以滿足經濟和管理類各專業的實驗教學和科研的需要。經濟管理類實驗室一般應建設成一個帶有多層管理的中高級計算機網絡機房,在設備的排列和分布上要符合專業的特點。
實驗室的網絡要與學校的辦公網絡統一組網,實現學校內部局域網互聯、資源共享,具有實現網上教學、網上辦公的功能。整個網絡通過光纖接入校園網及CERNET(中國教育科研網)。如,目前有很多高校以高配置DELL微機、核心數據庫服務器IBMP670、Web服務器IBMXSeriesX345、應用服務器IBMXSeriesX445、交換機WS-C4506、存貯區域網絡機FastT600、千兆防火墻PW-8200等設備為基礎,內部聯成局域網,外部通過光纖接入中國教育網及網通網,實現實驗室內部局域網互聯與資源共享,具有網上教學與網上辦公功能。
2.實驗室的軟件建設
經濟管理類實驗軟件配置主要包括基礎平臺和專業平臺兩個方面。基礎平臺主要安裝有操作系統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0/WindowsXP、文字處理系統、中文Office2000、VisualFoxpro6.0;數據庫開發工具PowerBuilder5.0、Delphiclient/server2.0、SQLserver、微軟企業級網絡及管理平臺等。對于專業平臺軟件系統,按照專業軟件平臺的功能來說,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①數據庫、數據統計分析軟件:SAS系統、SPSS軟件、SQLServer、Access、Sysbase等;②財務軟件:用友財務軟件等;③電子商務軟件:各類電子商務模擬交易軟件、網站編輯開發工具如FrontPage、ASP、Outlook等;④信息軟件:各種ERP軟件、VB、VC、JAVA等;⑤金融證券類軟件:證券(股票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分析模擬系統;⑥其他專業軟件:人力資源管理模擬軟件、生產運作管理模擬軟件、酒店管理系統軟件等。
四、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大規模、高水平的建立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些院校存在著定位不明確、未能很好地發揮其在教學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實驗設備單一,實驗方法不夠全面、缺乏豐富的實驗軟件和實驗場景,使得經濟類實驗室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1.觀念和認識的不足
長期以來,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方式有一個普遍的看法,認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屬于軟學科,只需要一支筆、一本教材和一本講義就可以完成人才培養計劃;認為建立了經濟管理實驗室,購買了計算機,就是開展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其實并非如此;在人員配備上,對實驗教學人員和理論教學人員不能給予同等的重視,嚴重挫傷了實驗教學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致使很多高校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一直停留在模擬和驗證的層次上,難以有創新性的發展,嚴重阻礙了實驗室的發展。
2.實驗室建設與科學研究相脫節
目前,不少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規劃缺乏與科研工作的結合,并且由于思想上沒有引起重視,教師從事實驗教學創新研究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實驗室的建設缺乏專業教師的參與。實驗教學使用的軟件難以購買,自行開發又力量不足,致使實驗教學的內容、手段和方法落后,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建設的內容脫節,建立起來的經濟管理實驗機房,大多數供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上網查閱資料用,根本無法開展研究性和創新性的實驗。
3.實驗室教師隊伍素質不高
實驗教學水平,除了應具備運轉良好的設備和優秀的軟件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但是,從目前狀況看,實驗室隊伍處于“專業人員少、學歷低、知識結構單一、接受培訓機會少、工作熱情低”的狀態。部分經濟管理類教師受幾十年形成的重理論的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雖然有著較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動手能力差,尤其是通過計算機的動手能力,并缺乏對開展實驗教學的認識。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實驗教師比一般教師“低一等”的錯誤觀念,無論是在職稱評定還是在確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偏低。
五、完善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對策
1.加大對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投資力度
實驗室建設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加大資金的投入,可以不斷改善實驗室的建設環境,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務。一方面用高新技術知識充實更新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接觸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使學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為四化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研究,更新實驗設備,增強實驗室的自身活力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學術水平,更好地貼近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使學校教學直接為經濟建設發揮作用。
2.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實驗教師作為完成實驗教學的主體,必須是既懂信息技術又懂得一定的相關專業的技術人才。實驗教師是由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組成的重要隊伍,是實現面向21世紀高校實驗室建設目標的保證。因此,應重視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師資隊伍的培養工作,選派熱愛實驗教學、素質高、能力強的實驗教師通過參加培訓、研討、交流和考察等多種方式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是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把培養、選拔實驗室學術領頭人和學術骨干放在首位;再次是加強實驗教學和技術的管理,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最后,在職稱評定、津貼發放、業務進修等方面給實驗教師以政策傾斜,最好是政府不要把高級實驗師職稱作為實驗系列職稱評定之頂點。
3.整合實驗室資源,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實驗室建設,不僅要考慮本專業、本學科的發展規劃,也要充分考慮經濟管理專業的總體發展規劃。因此,要打破由院(系)以及專業教研室分割而壘起的實驗室“高墻”,對實驗室的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與優化配置。因此,實驗室除了在滿足各專業的實驗教學需要之外,還可以用于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研究,從而提高師資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改變教學中不合理的知識傳授結構,并使高校教學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進而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增強實驗室的規模效益。
參考文獻:
[1]陸建新張彤:論經濟類專業的實驗教學[J].江蘇高教,2002(2):82~84
[2]喬興旺:經濟管理類實驗技術人員職業素質探討[J].財會月刊(理論),2006(1):71~73
[3]楊靜凌澤華: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的一些思考[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43~44
篇8
開題報告對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十分的重要,是培養本科生創新意識跟能力的有機環節,這對大學本科生今后就讀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的前期訓練也著很好的幫助。以下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科經濟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歡迎參考~
(一)研究目的:
出口退稅制度作為一項出口財政激勵機制是國際上通行的稅收政策被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我國從1985年開始全面制定并采用了出口退稅政策經過了出口退稅稅率頻繁的調整階段退稅體制復雜的變更階段從2008年11月1日起我國政府又實施了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其中提高紡織品、服裝、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稅率是政策調整的主要內容之一。2009年,國家對出口退稅率又連續4次微步上調,4月1日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6。青島作為全國紡織服裝的老工業基地,其服裝行業在全國40個重點城市中綜合排名連續三年列前十位,2008年1--6月份青島市紡織服裝全行業規模以上紡織企業790家,完成出貨值118.2億元,在全市工業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拉動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市服裝產業迅速崛起,給服裝行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國內服裝業空前發展的大潮時代下,青島的服裝制造業卻沒能趕超國內后起的部分服裝產業集群帶。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青島的服裝行業如何在國家出口退稅率調整之后,抓住發展機遇,更大的發揮出口退稅的作用,扶持服裝外貿企業,帶動整個青島服裝產業的發展。
(二)研究意義:
隨著青島對外貿易的發展服裝出口額不斷增長出口企業也不斷增多出口退稅政策由此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消費需求下降,使服裝行業競爭程度更加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對現行的出口退稅政策進行適當的調整勢在必行。本文的研究意義就是分析在全球金融海嘯的背景下,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青島服裝行業現狀的影響,并提出青島服裝行業利用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尋求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對策建議。
篇9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human life and economy ani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ts rapid and sound development is related closel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ity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put forward.
關鍵詞: 城市規劃;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Key words: city plan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6-0123-02
0 引言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它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城市建設的綜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
近年來,由于城市規劃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局限性,導致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使城市環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城市環境和經濟并沒有向良性方向發展,因此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應當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促進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與可持續發展。
1 城市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它的產生與發展取決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受到環境的影響。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多,而伴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多,各城市也在不斷的加強建設和升級。
在城市現代化的步伐中,城市環境污染也在不斷蔓延,從而產生了城市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與規劃,同時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但在目前社會發展中,我國城市規劃和環境管理部門在城市建設中對于環境的認識和管理相對于發達國家仍比較欠缺,從而導致在城市建設中對于整體規劃的環境保護認識較少,引起了較嚴重的城市污染問題,導致環境惡化。
2 城市規劃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圍內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區域,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數量急劇上升,對城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出現后,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其中的主要環境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
2.1 環保意識差
在城市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領導層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嚴重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環境日益惡化,不僅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時還影響到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相關部門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未將環境成本考慮在內,致使城市陷入環境危機中。并且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普遍不強,在城市中污染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
2.2 水體污染嚴重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我國的水體污染近期呈上升趨勢。
據統計,在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大約有850多條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在統計的138個城市河段中,有133個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范圍內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許多城市也出現了供水危機。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1]。在我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對河流的治理和規劃措施是當前的主要規劃和控制措施。
2.3 大氣污染嚴重
在城市經濟發展中,主要依靠工業,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氣、廢水,嚴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氣和水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時,產生的大量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與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中產生的能源消耗,使用的噴霧劑等產生的廢氣,也不同程度的對空氣造成污染;在房地產開發、市政工程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也產生了大量的塵土,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空氣質量。
2.4 固體廢棄物大量堆積
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棄物產生的污染,這些廢棄物大多是由于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廢棄物造成的。
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為6.6億噸,其中有害廢物為3000—4000萬噸,累積量超過64億噸,侵占5億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為1噸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由于我國的固體廢棄物大多是露天堆積,全國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在垃圾的包圍之中[2]。如果這些固體廢棄物不及時進行收集處理,會引起大氣、水體、土壤等一系列的環境污染,最終對人類身體造成嚴重的威脅與影響。
2.5 噪聲污染普遍存在
噪聲污染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已經成為城市主要污染。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日益嚴重,由于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來源。
噪音污染主要可以分為高強度污染和低強度污染兩種。一般來說低強度污染是對人體身心健康不會造成影響,而高強度的噪聲污染能夠使人感到疲勞,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引起疾病,比如來自工業機器、現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場、體育和文娛場所的喧鬧聲等。
3 針對環境問題的預防及應對措施
自上世紀50年代末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開始運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城市建設。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按照“五個統籌”以及環境保護所采用的“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的總方針和總戰略,通過對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研究,我們認為,在城市規劃領域中應主要采用以下幾方面的預防和應對措施。
3.1 要以科學理念為指導,做好城市規劃編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城市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尤其是認真收集詳細的城市自然環境資料,它是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依據,例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水文、氣象等;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如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等;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大氣、水體、噪聲的檢測資料,固體廢物的來源與歷年累計量對污染的治理狀況等;城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與功能區劃分等。
同時編制大氣、水、固體廢棄物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并且在編制城市規劃時要注重區域化和整體化,把城市性質、環境、人口、城市規模及布局進行綜合協調考慮[3]。
3.2 堅持以人為本,使城市規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要全面體現人民意愿,切實關注民生問題(比如交通、教育、醫療等),把最終落腳點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上,積極創建宜居的民居環境,注重發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示城市的獨特魅力。加強基礎設施規劃,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實做到以人為本。同時,要致力于生態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在城市建設中要節約保護水資源,提升環保力度,進一步建立健全與生態城市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快生態城市的建設步伐。
3.3 根據城市性質和發展階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時期,經濟發展對城市環境存在一定的壓力,不同的產業結構相對應的環境壓力也有很大的差異。第二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業的發展,對環境的潛在壓力比較大,第三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對環境的潛在壓力相對較小,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環境保護的難易程度,因此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是勢在必行的。
3.4 加強科學管理,及時治理環境污染
在目前環境現狀的基礎上,科學分析發展趨勢,根據氣體最大排放限度、污水體的環境容量,計算限制排放量和排放標準,制定相應的排放規劃;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加強對污水的治理;擴大城市綠化面積,選擇耐污性好的樹木品種,有效達到植物凈化;對于固體廢棄物等城市垃圾,要盡可能分類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并且盡可能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堆肥處理。
3.5 提升居民素質
培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普及相關知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價值觀,使人們形成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人人有責的認識,并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
4 結束語
城市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城市環境是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環境質量對居民的身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環境質量對一個城市整體形象的提升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會影響該城市招商引資的能力,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因此良好的環境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要以人為本,進行科學管理,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潔等.淺談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J].科技資訊,2006.
[2]張佳麗.環境容載力分析方法與指標體系應用研究——以烏魯木齊創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規劃為例[D].2008,06.
[3]汪亮等.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4]李有,吳迪.對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整治措施的簡要論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7).
[5]宋云龍.淺析城市環境及生態型園林城市的規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6).
[6]范先明.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05).
[7]孫亞鈴.淺談如何加強對城市環境及生態園林的規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6).
[8]王劍男.淺談如何加強對城市環境及生態園林的規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1).
篇10
【論文關鍵詞】 經濟體系 國際貿易。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40年代, 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后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并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等。 一、金融自由化的風險。 金融全球化的本質是金融資本的全球高速流動以尋求最大利潤。巨額資本的快速流動增加了金融系統的潛在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不健全、具體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產生金融危機的誘因可以說無處不存,無時不在。主要是因為: 1.短期資本的大進大出,國際游資頻繁在各國外匯、股票市場流動,具有投資、投機兩重性。短期資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經濟結構性失衡,形成“泡沫經濟”,一旦出現逆差或貨幣貶值,資金便迅速抽逃,導致國際信用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便是典型例子。據IM F估計,國際短期游資多達7.2 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總額的20%。其投機性、流動性和逐利性構成了對發展中國家金融經濟安全的嚴重威脅。
2.作為資本流動載體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特點便是其“杠桿效應”,能以較少“定金”買賣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于定金合約金額的金融產品,如遠期合同、期貨、期權和互換等,形成以證券料匯、利率和商品行情的信息預期為客體的金融衍生資本。一家金融機構的少量交易即可牽動整個國家經濟甚至整個國際金融市場,金融鏈條上的任何環節出問題都可能使整個金融系統遭到毀滅性打擊。 3.“對沖基金”規模不大,但借貸能力特別強,能夠迅速籌集資金投放市場。一批基金聯手再加上眾多世界級銀行財團的支持及其在國際組織、各國政府中的強大游說能力,足以將任何一個市場置于危機之中。 [中 華 勵 志 網 Www.ZHLzw.Com] 二、 國際經濟體系中的美元霸權霸權。 雖然從理論上說,國際美元本位像任何關鍵貨幣一樣,對于提高國際交換效率和降低國際交易成本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后布雷頓森林會議體系中,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美元畢竟只是由美國政府法令強制使用的一種純粹的、完全不兌現紙幣,它的“生產”完全受到美國國家機器的控制,它所服從的完全是美國政府的政策制訂者所愿意奉行的任何國內規則。所以美國不會,也沒有義務把別的國家的利益置于美國的國家利益之上。 三、 貨幣一體化理論。 貨幣一體化就是各成員國聯合起來,結成固定的匯率,執行共同的貨幣政策。西方學者對不同層次的貨幣一體化進行了劃分:(1)匯率同盟。(2)假匯率同盟。(3)貨幣一體化。(4)貨幣聯盟。
貨幣一體化理論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越不能靠經常的匯率變動來改變相互之間的貿易條件和本國的國際收支地位,這兩國(或多國)走向貨幣一體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體說來又主要是與以下一些因素有關:①相同或相似的通貨膨脹率;②要素流動的程度;③一國的經濟規模與開放程度;④商品多樣化的程度;⑤工資、價格的(變動浮度);⑥商品市場一體化的程度;⑦財政一體化程度;⑧政治因素。貨幣一體化的主要收益來自于匯率穩定。匯率經常經常性變動會影響正常貿易和投資的開展,使用單一貨幣能減少外匯風險,而外匯風險會象交易成本一樣減少一國的進出口,同時單一貨幣能減少外匯風險,而外匯風險會象交易成本一樣減少一國的進出口 。當前貨幣一體化理論的最新進展就是運用理性預期的形成,時間不一致性,信譽問題以及匯率決定等宏觀經濟學的新概念、新理論及分析方法對貨幣一體化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在貨幣中立問題方面:弗里德曼和盧卡認為因為有理性預期的存在,長期來看,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并不存在著此消彼長的交替關系,應該存在著與通貨膨脹率毫不相關的自然失業率。在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方面,在對“貨幣中立建議”西方學者進一步運用時間不一致性觀點來考察貨幣一體化的成本。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中,國與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作為全球化的核心,跨國公司總體上畢竟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反映了當今世界資本和技術流動快而勞動力相對不流動趨勢下資源優化配置和市場競爭的需要。筆者認為,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影響,與其說取決于跨國公司,還不如說取決于本國的政策。對跨國公司既要加以利用,又必須予以限制。而且跨國公司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集生產、貿易、投資、金融、商業行銷、科研開發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巨大復合體,是一種時代潮流。發展中國家只有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參與全球經濟,才能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有利地位,分享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