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專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04:05: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航空專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航空專業論文

高職專業課程航空服務論文

1目標課程模式的內涵

課程的目標模式(theobjectivemode)l的基礎和核心是課程開發的目標,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和評價是目標課程開發模式所圍繞的中心點。課程的目標模式強調四個步驟,即: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這四個步驟構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①在編制課程的四個步驟中,泰勒認為,教育目標的確定是課程編制者所有活動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2高職航空服務專業課程目標及內容建構

高職航空服務專業課程開設的目標是培養能服務于航空服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一目標的確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來源和依據:一是學生特點和學生需求狀況,二是社會需求狀況。高職航空服務專業的課程開發和建設具備如下特點:

2.1開發課程以崗位職業能力及素質需求為依據。崗位劃分及分析、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學校教師單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業企業的幫助下共同完成。學校以專業群為單位建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主要來自行業企業,也有兄弟院校,協助學校開發課程、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重要職責之一。(表一)

2.2課程設置遵循“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制度。高職民航服務專業嚴格執行國家“雙證書”教育制度。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除了獲得大專文憑外,還應獲得以下職業資格證書之一才可順利畢業,這些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大學英語等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助理物流師、物流師、公關員、安檢員、秘書職業資格證書、導游師、茶藝師、調酒師以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頒發的其他職業資格證書。為了配合學生考證,在課程設置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查看全文

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論文

一、航空服務專業的發展前景及現狀

隨著吉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航空運輸持續高速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吉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投資72.7億元,在五年內全省形成以龍嘉機場為主、以原有及將要新建的九個支線機場為輔(一主九輔)覆蓋全省的網絡格局。通過對吉林省內航空企業的走訪調研發現,航空從業人員大多是經過三到四個月的“速成”培訓便登機服務,地面服務人員中擁有專業學歷背景者也很少。航空企業表示,今后將不再聘用未接受專業系統學習與培訓的空乘人員和地勤人員。綜上所述,航空企業每年需要專業服務人員數以萬計,尤其是接受過專業職業教育,既有實際應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航空服務人才更加缺乏,而我們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航空人才的需求。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一)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社會對航空服務人才的需求調研,確定航空服務專業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機場以及航空運輸銷售等企業單位,培養在航空服務第一線從事空中乘務、民航安全檢查、民航客票銷售、民航旅客運輸、民航貨物運輸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質和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中等應用型技能人才。

(二)確定人才培養規格

查看全文

編委會在科技期刊的作用

本文擬通過梳理期刊在編委會參與辦刊期間所取得的成效與編委會被弱化、虛設甚至缺位期間的發展走向,分析兩種情況下期刊在論文內容質量、產生的社會影響力等方面呈現的不同結果,分享《航空制造技術》在調動編委會積極參與辦刊方面的具體做法,探討和研究編委會如何有效參與辦刊活動。

編委參與辦刊成果梳理

期刊編委會的功能和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20世紀60年代前,我國學術期刊專業編輯人員極少,絕大部分編輯業務是由編委會承擔,老一輩科學家從選題組稿到編輯出版,付出了很多精力,為辦好刊物作出了巨大貢獻。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老刊復刊和大量新刊的出現,專業編輯數量逐漸增多,因此編委會的角色和作用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逗娇罩圃旒夹g》第一屆編委會創建于1988年期刊公開出版發行之際。1994年、2001年、2016年分別組建了第二、第三、第四屆編委會。2007年《航空制造技術》雜志社升級為中航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期刊全面市場化,編委會工作處于缺席狀態。2016年期刊重啟編委會參與辦刊職能,成立第四屆編委會。1.首屆編委會1988年4月15日《航空制造技術》正式公開出版發行,同年成立第一屆編委會,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特邀委員6人、委員17人。同年9月1日首屆編委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就編輯委員會條例、辦刊宗旨與方針、主辦單位工作匯報等進行詳細討論,并就期刊今后工作開展提出了具體意見。編委由來自本學科領域的23家相關單位和部門的35位專業資深技術領導、專家組成,為期刊發展發揮了學術導向和支柱作用,對提高期刊學術水平、綜合質量以及學術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可從這一時期來自各方的評價得到佐證。如1991年期刊獲國防科工委審評的“首屆優秀國防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在268種正式期刊參評的“1992年北京優秀科技期刊四通獎”評比中,以編輯質量、期刊效益、編排規范、裝幀出版、辦刊條件5項全優,獲得“北京全優科技期刊”獎,時任期刊主編艾慶華榮獲“老編輯銀獎”;1992年在由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組織的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同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1993年獲“第二屆航空優秀期刊評比一等獎”等獎項。首屆編委為期刊貢獻論文共計29篇,總引948次,總下載16010次(注:數據來自中國知網,截止日期2020年8月17日,以下數據同)。2.第二屆編委會1994年《航空制造技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委調整,成立了第二屆編委會,設名譽主任1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特邀委員9人、委員31人,較首屆編委會在人數、職責崗位及質量方面均有提升。同年10月召開第二屆第一次編委會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編輯部提交的8個文件和規定。1996年9月7日,編委會在云南昆明市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編委一致通過編輯部的工作報告,對期刊今后如何擴大讀者范圍、增加與其他行業的交流以及更好地開放搞活、增加經營渠道、逐步朝信息產業化方向努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第二屆編委參與辦刊所取得的成效具體表現在:1996年期刊獲“第三屆航空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八五’期間優秀國防科技期刊”等榮譽;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等獎項;1998年被美國《工程索引》(Ei-PageOne)檢索。第二屆編委為期刊貢獻論文共計91篇,被引3217次,下載46268次。3.第三屆編委會2001年11月7日,《航空制造技術》第三屆編委會成立大會在廣東珠海召開。第三屆編委會設名譽主任3人、主任1人、副主任6人、特邀委員22人、委員48人,2004年增設4位國際編委。第三屆編委成員由本學科領域的一批頂級科研人員組成,較往屆編委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均有質的提升。《航空制造技術》在這屆高質量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2001年和2002年再次被美國《工程索引》檢索;2002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入選“雙百”期刊;2004年被評為“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并獲“集團公司科技期刊一等獎”“航空科技信息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入選“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為當年航空工業系統唯一獲得此獎的期刊;2006年被連續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第三屆編委為期刊貢獻論文共計371篇,被引3558次,下載73139次。4.第四屆編委會2015年《航空制造技術》及時調整辦刊方向,重啟編委會辦刊職能,并于2016年成立第四屆編委會,明確了編委會在期刊辦刊中的學術指導地位、對期刊的學術引領作用以及編委的職能、權利、責任和義務等。編委會設名譽主任1人、主任1人、常務副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員45人、國際編委4人。同年9月20日,第四屆編委會第一次工作年會在武漢召開。在第四屆編委會成立后的4年里,專門組織召開編委會工作會議3次,提出創辦一本與《航空制造技術》相配套的英文期刊。編委為期刊撰稿、組約稿、審稿、推薦稿源,聘請專家擔任客座主編,合作舉辦論壇及期刊宣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四屆編委為期刊貢獻論文共計315篇,被引5177次,下載120658次。在編委會的指導下,期刊影響力總體呈持續向好趨勢,在航空航天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中國知網的57種期刊中,《航空制造技術》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影響力指數(CI)排序分別為第13位、第11位、第9位、第5位。2021年3月8日,《航空制造技術》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編委會通知,《航空制造技術》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即第9版)航空、航天類核心期刊。

借力編委辦刊成效評價分析

通過梳理期刊發表論文的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等數據,檢測科技期刊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通過對四屆編委會為期刊貢獻的論文數據和公開出版期間期刊總論文數據進行統計,其中1998至2020年8月發文總數為4091篇,總被引49186次,總他引47290次,篇均被引在21.62至4.76之間,篇均他引在21.09至4.44之間(見表1);編委參與辦刊發文等數據如表2和圖1所示。通過對比數據可以看到,2001至2007年(第三屆編委任期)期刊在發文少于2008至2015年(無編委期間)3.32倍的基數上,篇均被引和篇均他引分別為21.62和21.09,高出無編委期間9.14和9.39,位居期刊歷史最高點;1994至2000年(第二屆編委任期)期間,在發文低于無編委期間28.31倍基數上,篇均被引和篇均他引分別為13.43和12.61,高出無編委期間1.24和0.91(備注:中國知網1999年成立,1988至1999年期間數據收錄不完整,因此第一屆和第二屆編委貢獻論文數據存在準確性不夠的問題)。四屆編委貢獻論文共計834篇,占總數的20.39%,總被引11047次,占總數的22.45%;其中院士編委貢獻論文52篇,占編委的6%,被引1017次,占編委的9.2%(見圖2)。綜上可見,編委會參與《航空制造技術》辦刊期間,單從為期刊直接貢獻的論文總數來看,其各項評價指標略高一點,整體成效并不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院士編委貢獻的論文質量整體較高,特別是第三屆編委會期間的篇均被引和篇均他引遠高于其他時期,值得深入研究。此外,評價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除了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指標,還有本學科領域的認同及業界權威組織的評價。通過梳理歷屆編委會對《航空制造技術》的學術影響,可以看到編委會參與辦刊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特別是15位院士擔任編委期間,《航空制造技術》的學術影響力達到了創刊以來的歷史最高點,發表論文的科學價值穩居航空期刊前列,受到國內外文獻檢索數據庫重視和收錄。如成為EI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航空航天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新聞出版總署雙百期刊等,同時還取得“首屆優秀國防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北京全優科技期刊獎”“老編輯銀獎”“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第二屆航空優秀期刊評比一等獎”“第三屆航空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八五’期間優秀國防科技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集團公司科技期刊一等獎”“航空科技信息工作先進集體”等獎項,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力。這些成績的取得,除了《航空制造技術》自身多年來堅持正確的辦刊理念和積極努力發展外,編委作出的貢獻不容忽視,他們為期刊在業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品牌效應發揮了積極作用。

結語

查看全文

飛行院校航空理論教育創新發展

一、制約航空理論教育質量的原因

第一,教育理念的滯后性。飛行院校對初級任職教育本質內涵和特點規律還把握得不夠透徹,研究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部分教學管理者、飛行教員和理論教員甚至還沒有很好地建立這個概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老思路和方法,如果不從根本上徹底轉變教育理念,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改革很難落到實處。[1]第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陳舊性。由于教學理念轉變的滯后,在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大多都還延續了以往學歷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的思路和辦法,不僅在課程名稱上沒有太大變化,而且在課程結構、內容體系、教學環節等方面也還沒有真正體現任職教育的要求。[1]過分強調課程的體系性、完整性,忽視了任職教育教學對象、教學起點和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的特點,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融入新戰法內容不夠;以課堂講授取代外場實習演練等現象。[1]第三,教員隊伍教學能力的差距性。飛行院校任職教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律的新內涵,對教員隊伍整體教學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員加快轉型。目前,教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也不適應任職教育的要求,有部隊任職經歷和崗位實踐經驗的教員所占的比例很低,懂戰術的教員偏少,這些顯然與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教學要求有很大差距。[2]第四,教學裝備與教學手段的不適應性。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特點是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較強,這就要求飛行院校在內場教學建設、裝備器材和教學手段上盡可能的貼近部隊、貼近崗位、貼近實戰需要。而目前以上方面難以滿足飛行人才崗位的需求,一方面是缺乏,另一方面是陳舊:首先,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特點:一是明確的崗位指向性;飛行院校任職教育主要是利用本科階段基礎教育成果,結合飛行部隊特點,瞄準海軍發展和部隊需要,根據飛行院校不同培養對象的崗位任職要求,進行崗位適應性航空理論教育。要求教學緊密結合各機型特點和各專業發展前沿,緊貼崗位需要,緊貼各單位飛行訓練實際,緊貼未來作戰任務,著力提高飛行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二是理論指導實踐性強?!半x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在飛行院校的理論教育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轉機種教育階段,第二階段是穿插教育階段。在轉機種教育階段飛行學員不僅要奠定扎實的機型應用理論基礎,更要形成運用理論解決實踐的能力,為后期的學習和飛行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穿插教育階段,飛行學員就要切實運用航空理論分析、研究、解決飛行訓練中出現的問題、難題,并學習掌握一定的作戰指揮基礎理論,形成一定的戰術素養;三是教學時間短。飛行院校任職教育中的航空理論教育所占比例較小,穿插教育階段雖然是根據飛行訓練安排分散組織,但集中在一起也是在一個月左右。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支撐學員在下一階段飛行訓練所必需的理論課程,還要適當考慮其畢業后的崗位任職需求和知識儲備。要解決時間緊與任務重的矛盾,必須精選、重組教學內容,強干弱枝、優化模塊、優選優秀教員擔任教學工作。[2]

二、創新航空理論教育的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組織教學準備精益求精。備課是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員為上課及其他教學環節所做的準備和策劃工作。理論系在上半年就針對當年的航空理論教育組織開展教學準備工作,各教研室根據教學任務和專業特點認真組織教學研究,系教學督導組在六月中下旬從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課件等各方面進行檢查指導,并統一組織所有授課教員試教練講。第二,聯教聯訓貫穿教學始終。為了在和平時期儲備飛行人才、提高整體作戰能力,世界各主要航空大國都先后采取了飛行教官與作戰部隊飛行員交流的制度,培養了一批既能教學、又能作戰的飛行人才。在目前飛行院校還缺少作戰部隊飛行員參與航空理論教育的情況下,人們通過從各部隊選拔確定轉機種教育階段兼職航理教員,學員隊區隊長,并全程參與航理教學,為航理轉機種教育與飛行前準備進行對接融合。三年來通過不斷研究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特點,現已形成了一定的聯教聯訓模式。在轉機種教育階段,各部隊選派的兼職航理教員,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學員的管理工作,更是在航空理論教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航理教學突出實踐特色。理論可以灌輸,知識可以記憶,素質可以培養,唯能力必須在實踐中生成。飛行員的職業特質決定了飛行院校任職教育有著比其他任職教育更為突出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在進行航理教育時,必須更加注意突出實踐性教學,注重運用多種實踐性教學手段,降低學習難度、加深知識理解、突破難點內容。為了提高理論教員對飛行實踐的認知,人們加大了理論教員代職和調研力度,積極選派教員到飛行部隊代職鍛煉,組織教員外出調研,提高對部隊和飛機的感性認識、深入了解飛行崗位的任職需求。第四,拓展延伸航理教學內容?!敖虒W內容是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它體現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反映教育主體的價值追求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盵2]一是在航理專業應用理論教學時,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取舍和調整,加大對傳統教學內容優化組合,融入飛行訓練的內容,增加飛行部隊在役機型相關理論。二是在航理教育期間,開設了“英語角”,每周利用兩個早晨組織飛行學員開展英語學習交流,在后期組織英語競賽,為下部隊后參與雙語指揮奠定基礎。三是利用心理訓練專修室進行飛行心理訓練,讓飛行學員體驗飛行心理訓練的過程,提高飛行學員的心理品質。第五,大力探索教學方法改革。認真查找梳理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忽略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和需求,片面求新、獵奇、華而不實和以“講”為中心,教員以自己是否講完為標準,較少考慮學員是否弄懂了、學會了,教員講得多、交流互動少等現象,積極組織教員進行教學研究,更新教學方法手段。倡導基于網絡與圖書資源的自主學習,教員重在問題引領、要點歸納和方法輔導,充分發揮學院圖書館功能,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倡導基于戰例或案例的實證式、研討式學習,教員重在精要提示和組織控制,注重過程考核;靈活運用網絡教學,在充分發揮現有網絡課程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教研室進行網絡課程開發,完善網絡課程體系;在轉機種教育階段組織航理競賽,利用競賽促進學習熱情,同時增強學員的團隊意識。第六,作戰牽引畢業論文方向。畢業論文是飛行學員開展研究的主要活動方式,學院注重打牢飛行學員的戰術理論基礎,在學員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時,引導學員選擇與空中作戰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厚實學員的戰術理念基礎,并設立網盤工作站,積累戰略戰術知識資料供學員參考。為正規畢業論文工作,學院改變了以往選題時間,提前到轉機種教育后期,并組織理論指導教員與飛行學員面對面溝通,確定畢業論文的框架,使得畢業論文工作準備更加充分,組織更加有序。通過作戰類畢業論文的撰寫,再結合各旅戰術專修室的作用,飛行學員在穿插教育期間,對航空兵戰術的學習也有了極大的興趣。

作者:譚巍 蔣春峰 于向財 單位:海軍航空兵學院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航空航天人才培養教育研究

1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

1.1MIT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MIT的航空航天專業是美國同領域中最有名的專業,其人才培養理念和課程設置舉世聞名[3]。MIT在1959年成立航空航天系(TechnologyDepartment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分屬于工學院。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航空航天系建立起統一的工程課程體系,包括靜力學、固體力學、材料學、動力學、流體力學、熱動力學與推進、線性系統等。注重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強調作為本領域的領導者需要考慮技術解決方法與經濟、政治、社會、環境需求和社會約束之間互相關系的理念[4]。在21世紀初,科學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逐步形成現代工程理論體系,航空航天系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徹底改革,經過兩年的全面發展,形成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5]———CDIO,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這對MIT產生了根本而持久的制度影響,更廣泛地影響了全美工程教育,其航空航天學科從20世紀90年代起連續多年位居全美工科第一。獨特的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不僅促進了科技創新與發展,也引領著世界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對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航空航天工程(AerospaceEngineering)和工程學(Engineering)經過4年學習,將獲得理學學士學位(BachelorofScience)。工程學是航空航天工程的一個補充,對多學科關聯的工程技術領域如機器人與控制、計算工程、力學或工程管理等有更深入、更廣泛的理解,由ABET(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工程認證委員會授予學位[6]。航空航天系設有航空與航天科學工程和航空與航天信息科學工程兩個本科專業方向[7]。1.2國內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航空航天是工程性極強的行業,集中了許多尖端技術,涉及機械、電子、光學、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材料科學等高新技術,是一個極其龐大、復雜、綜合的系統工程,依賴于多學科背景知識的支撐。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8],航空航天類分屬工學學科門類,基本專業包括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等5個專業;特設專業包括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和飛行器適航技術兩個專業。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發展目標提到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領域的前沿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被列入16個重大專項,空天技術也被列入前沿技術中[9]。顯示出中央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給原來航空航天的高校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原航空工業部時期的六大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和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始終保持航天特色,航天學院是1987年經國家航天工業部批準成立,原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辦學歷史上有航空航天血統的高校如清華大學(2004年)、浙江大學(2007年)、廈門大學(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等積極重建航空航天類專業;北京大學(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中南大學(2009年)等也在各自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建設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對比MIT與我國綜合性大學專業設置,我國航空航天學科專業設置較細,除《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設置含5個基本專業和兩個特設專業外,各綜合性大學依據自身學科所長進行專業設置,專業分屬的學院也有差異,如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航天學院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工程實驗班的工程力學和復合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方向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專業設置的具體化對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為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發展解決了工程技術人才的基礎供給問題。然而,專業設置過于具體化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適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學科大類招生,如在2017清華大學年打破院系和專業壁壘,將所有本科專業劃分為數理類、人文與社會類、機械、航空與動力類等16個大類進行招生。按學科大類招生將改變原有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學習,從而形成寬基礎、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專業深入和創新能力培養。這符合航空航天高技術產業應用要求,契合對工程領軍人才和具有開創探索精神的工程精英人才的時代要求。

2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

2.1MIT教育課程體系典型的課程體系結構有兩種:一類是層次化課程體系,循序漸進、邏輯性強。另一類是模塊化課程體系,能夠突破學科專業領域的界限,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需求。MIT的教育課程體系是典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專業課程計劃如表1所示。表1MIT航空航天系航空航天工程專業課程計劃MIT的課程體系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為全校性統一要求課程(GeneralInstituteRequirements,簡稱GIRs),包括:(1)基礎科學課程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類;(2)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課程(Humanities,Arts,andSocialSciences,簡稱HASS);(3)科學與技術課程包括生態、環境、地質、結構、材料、計算機、能源等;(4)實驗課程包括數字系統導論實驗(IntroductoryDigitalSystemsLaboratory)、實驗項目Ⅰ(ExperimentalProjectsⅠ)、實驗項目Ⅱ(ExperimentalProjectsⅡ)、飛行器發展(FlightVehicleDevelopment)和空間系統發展(SpaceSystemsDevelopment),選擇其中1門。這些課程一般在前兩學年完成。模塊二為航空航天系要求課程(DepartmentalProgram),系核心課程為8門必修課程和1門二選一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與編程導論、材料與結構、信號系統等。專業領域課程在至少3個專業領域選擇4門課程,包括航空動力學、結構力學、通訊系統等。實驗與前沿課程二選一課程是飛行器工程和空間系統工程,三選一課程是機器人學、實驗項目和前沿課程,包括飛行器前沿和空間系統前沿。非限選課課程類別較多,可任意選擇修讀,達到48個學分要求。MIT的教育課程計劃將模塊一和模塊二相結合,其中模塊一為模塊二的學習奠定基礎。模塊一開設的基礎科學和科學與技術限選課程共需完成8門課程,而開設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課程也需完成8門課程,因此,科學類課程與人文素養課程作為模塊一的核心課程,同等重要,文理兼修得到充分體現。同時,從模塊一的實驗課程到模塊二的實驗與前沿課程,實踐教育在MIT的教育課程計劃中貫穿始終。實現了高校教育與工程實踐關系的重構———在繼續加強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向生產實踐回歸[10]。2.2國內典型航空航天學科的教育課程體系我國綜合性大學的航空航天學科課程計劃普遍采用模塊化課程體系,根據自身學科所長開設課程有所差異,但模塊設置和課程計劃大同小異。西北工業大學是我國原航空工業部老牌的綜合性大學,是唯一一所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多學科、研究型、開放式大學[12]。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是西北工業大學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之一,實力雄厚。以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為代表,進行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介紹,表2是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13]。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主要包括4個模塊:通識通修、學科專業、綜合素養和實踐訓練。(1)通識通修,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限選課程,其中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職業規劃與發展課程、心理成長與個人發展課程、軍事課程。限選課程包括公共通修基礎課程和分層次通修課程,其中公共通修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類基礎課程、大學英語基礎課程類、體育類和程序設計實驗。分層次通修課程包括非專業數學類課程和自然科學基礎課程。通識通修課程一般在前兩學年完成。(2)綜合素養,包括三航概論和藝術素養類課程,在藝術素養課程中至少選修2學分,未建議修讀學期。(3)學科專業課,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學科前沿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學科前沿課程包括學科前沿系列講座和航空航天技術概論兩門。專業選修課程根據學科方向和個人發展進行選擇,有70余門課程可供選擇,至少選修9學分,跨學科至少選修2學分。(4)綜合實踐包括畢業設計/論文、集中實踐環節和科研訓練三部分,其中集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內容。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計劃(2015年)的通識通修模塊為學科專業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提出的是在通識通修模塊中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類和軍事課程。這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綜合素養課程除去三航概論的0.5學分,需修滿11.5學分,體現了對人文素養課程的重視。同時,綜合實踐形成獨立模塊,從第三學期金工實習A開始到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論文,每學期均有不同的實踐課程,并在第六、七學期開展了科研訓練課程。與MIT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相比,我國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原有層次化教育課程體系為現行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融合,以專業系統知識為核心,開設思想政治理論類和軍事課程、體育類課程、人文藝術素養類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4]。

3結語

從專業設置到教育課程體系設置,我國雖然存在專業設置較細,教育課程體系中課程分類過細等問題,然而我國綜合性大學航空航天學科根據自身學科所長進行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而各具特色。我國高校招生已逐步按學科大類招生,將改變原有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寬基礎、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專業深入和創新能力培養。改革原有層次化教育課程體系為模塊化課程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航空航天學科教育繼續深化改革,使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相融合,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從專業設置和教育課程體系的對比分析來看,專業設置和教育課程體系均進行了框架設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能動意識和創新意識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抑制。洛克希德公司的創新靈魂-臭鼬工廠以無比的創造力發展出美國國防科技中最機密、最先進的武器產品如F-117A這一世界級著名軍用飛機,正是由“自由地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帶來的無與比倫的創造力。因此,學生作為未來的航空航天技術工程創新主體,擁有對航空航天領域持續興趣,是激發主體創造力的基本要素,應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課程體系。

查看全文

航空人才培養供給困境及應對

摘要:在江西航空人才培養既有模式下,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面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總體數量不足、專業結構不合理、質量層次不突出等困境。要結合航空行業轉型發展新態勢,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規模、質量等方面做出相應優化,為江西航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航空人才;人才培養;供給

1江西航空人才供給困境分析

1.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

從供求關系看,人才培養的目標應著眼于人才供給為地方和區域行業發展需求而服務,而現實中,不少高校為了應付大學排名和評估需要,培養重心發生了偏向。一是重規模輕建設。專業設置盲目追求規?;⒕C合性、上層次,忽視了自身特色和前期基礎,盲目申報一些無學科支撐的專業,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迷失了自身的辦學定位。二是理論多實踐少。偏好出成果快、出成果多的基礎理論專業,而對航空、機械、自動化等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則比較輕視。并且課堂多以講授為主,技能訓練課時少。盲目爭創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培養更注重論文,忽略了科研實踐。三是文科強理工弱。理工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很多實訓室、教學設備為支撐,人才培養成本在運行中明顯高于文科類專業,從而導致理工科和文科人才畸形發展,這就脫離了辦學特色及行業發展實際需求。

1.2人才培養總體數量不足

查看全文

畢業論文指導教學檔案管理探討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質量管理理念,根據當前畢業論文指導環節教學檔案歸檔和利用現狀,提出了教學檔案管理及利用的對策和措施,為發揮高校檔案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思路。

關鍵詞:畢業論文;教學檔案;歸檔管理;過程管理;服務流程

1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加強對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畢業論文指導環節是運用書本知識和技能進行創新創作的過程,是獨立意義上的承擔科研項目或企業課題的起點,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最后和關鍵一步。[1]在畢業論文指導環節,以需求為導向強化教學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和利用,能夠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進一步實現高校檔案教書育人的價值和功能。[2]

2目前高校畢業論文歸檔和利用現狀

2.1非紙質化的分散狀態。目前,畢業論文相關文檔包括題目任務書、開題報告、論文、保證書、質量評價表以及答辯記錄等已經不再是紙質版,而是采用電子版,因沒有統一進行信息化歸檔管理而處于分散狀態。從教師利用的角度看,論文題名的采用專家人工審核方法,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也不準確。從學生利用的角度看,歸檔不完整導致畢業論文低層次重復,難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2.2畢業論文創新型題目偏少。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20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62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為例。應用類題目是主流,而理論研究的題目偏少,創新型題目更是少之又少。研究領域主要是網站類,所占比例高達81%,如圖1所示,畢業論文題目分布不均,低層次題目比較集中,是造成畢業論文質量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2.3畢業論文指導過程無人監控和監督。目前,畢業論文指導過程規范程度不高,多數還處于無序狀態,監控和考核環節不連貫,甚至匱乏。專業負責人收集材料時的督促工作也缺乏制度設計,論文指導質量完全依賴教師的責任心。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沒有過程考核,部分學生會以各種借口如考研復習、實習工作等不參與指導過程,導致畢業論文流于形式,最終設計作品和畢業論文質量普遍較低。圖12020屆畢業生論文題目分布情況2.4歸檔工作缺乏信息化支持。教學材料整理歸檔工作需要信息化手段支持。畢業論文指導過程形成的材料較多,包括任務書、開題報告、論文成稿、查詢報告、承諾書、質量評價表、答辯記錄、答辯組評價表等。從學生到指導教師,到答辯組教師,如有更新,則需要重復這個過程。這些材料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量大,如果采用教學檔案管理系統則會減少很多中間環節,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查看全文

空中乘務專業審美素養養成教育研究

摘要:審美素養是高素質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指標,高校應在課程設置、課外實踐、活動開展等方面切實有效地加強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不斷提升我國航空業空乘人員的崗位素養和服務水平。

關鍵詞:審美素養;空中乘務專業;培育

1引言

在當前國際社會合作與發展主旋律下,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往來、旅游、互通越來越頻繁,飛機作為當前最安全、最舒適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們的格外青睞。需求的增加無疑給正在大力發展民航產業的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成長契機,但同時也給民航服務類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空中乘務人員,她們的職業素養甚至會影響公司的品牌和運營。作為高素質的空中乘務人員,除了一張漂亮的臉蛋以及最具親和力的笑容以外,她們還應該掌握豐富的適合空中乘務工作的知識和必備的審美素養,以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在空中乘務人員職業能力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是審美素養,審美素養能夠滲透于空中乘務人員的心理、形象和服務之中,能夠貫穿于空中乘務人員職業規劃、成長的始終。良好的審美素養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訓練和積累才能夠形成和完善的。

2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現狀

教育部1999年批準中國民航學院、沈陽航空工業學院等院校開設空中乘務專業,正式拉開了我國空乘人才培養的序幕。近20年的專業建設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高校空中乘務專業的發展。如今我國民航業迅速發展,給空中乘務專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畢竟空中乘務專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專業,不免存在許多短板和問題,尤其是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應該得到必要的重視。2.1缺乏職業必備的審美認知?!翱战恪笔谴蟊姽J的好職業,空姐們所面向的公司是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導的市場格局,因此,無論是在國企還是在民企航空公司管理要求及待遇基本在同一高度,“高薪資、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點,因而獲得了越來越多青年學生的青睞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務專業學生之所以報考該專業,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氣的稱號、光鮮亮麗的形象、暢游世界的便利、豐厚可觀的收入和鄰里羨慕的金飯碗。而對于本行業的職業要求和艱辛鍛煉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學生把開展美育的藝術課程簡單理解為學畫畫、學唱歌、學跳舞的技能課,加上藝術類課程大多為考查課,學生在心理上沒有像重視專業課那樣重視藝術類課程。學生自身的不夠重視嚴重影響了藝術類課程精神家園的效果,無法從藝術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時在生活中過于強調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視對內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乘專業學生把空乘之美僅僅認為是擁有漂亮美麗的臉蛋、優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因此她們更加重視化妝打扮和形體訓練,忽視審美素養的內在提升和鍛煉。而對于審美素養培育的認識更多的是關注在美育課程會不會讓我更會化妝,讓我更漂亮和更有氣質上,忽視了審美對于人格培育和心靈凈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員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對職業忠實度不夠。2.2缺乏必要的審美自律。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慎獨”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學生也會出現亂丟垃圾、不文明行為和對人冷漠不懂寬容的現象,和未來空姐的身份反差很大,和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更是判若兩人。另外,有的學生缺乏對基本美丑的辨別,在網絡世界里盲目自曬、自黑,隨手轉發一些看似好玩但充滿低級趣味的文章或圖片。這些現象反映出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審美自覺意識不強,沒有自覺地在工作、學習和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在審美活動中學生往往表現出被動的現象,沒有自覺批判和抵制不良負面審美活動的能力。

查看全文

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研究

【摘要】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由于其獨有的技術優勢在航空發動機修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論文就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的建立以及在航空發動機修理中的應用做了簡單分析,希望對我國的航空發動機修理技術的發展有所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

1引言

在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的實際應用中,對于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為了實現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的最好應用,相關的維修人員應該建立并完善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進而建立相關的技術管理模式,確保維修的準確性,為飛機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2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

2.1數據資源庫。建立并完善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數據資源庫的建立,為此,相關維修人員應該做到:(1)加強對故障發動機的入場檢驗工作,記錄發動機的故障原因,并標注發動機的類型和使用年限;(2)在入場檢驗工作完成以后,維修人員要對發動機進行拆卸構件的分析和登記,并妥善管理保存損壞零件;(3)注重對發動機的清理,可以采用振動清洗、超聲波清洗以及噴砂清洗等清洗方式,并記錄在冊,方便后期查閱借鑒;(4)加強對發動機零件和組件的清理,分析發動機零件的故障原因,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要對輕微磨損、變形、裂紋以及銹蝕情況進行大修,不能修理的要及時報廢,并做好記錄工作,完善發動機的數據資源庫。2.2物料清單。在建立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的過程中,維修人員除了要完善發動機數據資源庫以外,還應該建立相關的發動機物料清單。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加強對離散型項目的分析,將相關的零件和原材料進行分類記錄;(2)對于發動機維修中的技術文件要做到有效歸整,從而方便后期使用;(3)在設計發動機大修的物料清單時,要注意材料的使用壽命;(4)維修人員要加強對維修過程的監督管理,著重監督發動機整合零件、組件的相關裝配順序是否正確;(5)相關維修人員要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和工藝項目要求開展維修工作;(6)維修人員要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大修物料清單中的具體項目進行科學判斷,從而有效整合易損件和必須更換的零件,完善整個大修流程,建構系統化的監督管理措施[1]。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2.3工藝文件。維修人員要想建立完善的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數字化技術系統,維護航空發動機大修工藝的基本流程,保證發動機維修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就要加強對發動機維修工藝文件的統籌管理和規劃工作,要建立有針對性的發動機維修機制,細化維修的工藝流程,最終使得整個維修過程符合我國相關政策和飛機的使用要求。譬如,維修人員在建立設備使用項目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項目維修所使用的工藝和零件清洗工藝流程進行歸整和記錄,其次要對這些工藝流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具體使用過程如圖2所示。

查看全文

區域現代物流體系思考論文

構建湖北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思考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構建湖北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思考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構建湖北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思考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提出,湖北要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現代物流中心。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區域物流體系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構建湖北省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對策。

[關鍵詞]中部崛起區域物流物流體系

一、引言

湖北省地處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承東啟西,溝通南北,得天獨厚,省會武漢,是我國中部地區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獨特區位優勢和較強經濟基礎。但是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后影響了湖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致使湖北潛在的優勢逐漸喪失。在中部崛起的歷史機遇面前,如何構筑我省的區域現代物流體系,對推進我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構建區域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