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醫學研究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5:21: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動物醫學研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醫學研究

高校醫學期刊編輯提升學術能力研究

[摘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醫學期刊肩負著傳播科學和培養學術人才的雙重任務。作為醫學未來科研工作主力軍的醫學研究生是高校醫學期刊重要的作者群之一。針對醫學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期刊編輯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展醫學論文寫作指導,進行針對性的稿件退修,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并適時開辟研究生欄目等來提升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培養研究生作者群,優化期刊稿源,促進期刊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醫學期刊;編輯;研究生;學術能力;策略

“雙一流”建設是政府與高校共同推進的一項大工程,在該戰略背景下,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當前,國內幾乎所有醫學院校均將在專業領域核心期刊發表一篇論著作為研究生學位授予的基本條件之一[1]。在很多醫學院校,甚至成為研究生獎學金及各類優秀評定的主要指標,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來越高。筆者對溫州醫科大學所屬的《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溫州醫科大學學報》《肝膽胰外科雜志》等期刊近年來研究生作者的論文數量進行大致統計,發現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均占了較大比例。但是在編輯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論文寫作經驗,與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總是存在各種問題。一直以來,充足、優質的稿源是高校醫學期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期刊擁有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但近年來不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使得國內的大量優質稿源外流。面對此種現狀,高校醫學期刊如何在“雙一流”建設中通過相應的對策培養優秀作者群,拓寬稿源值得我們編輯深思。為此,筆者對《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學術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養研究生作者群,增加優質研究生稿源,達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發展的雙贏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見問題

1.1寫作欠規范。醫學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學研究或者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較短,論文寫作經驗不足,甚至不知道醫學學術論文該如何寫,所以稿件常存在寫作不規范,可讀性差的問題。筆者對雜志近兩年來的研究生來稿進行分析后,發現寫作方面欠規范主要包括:論文題目不準確,表述累贅,未能概括全文;單位和作者署名隨意,中英文表述不對應;中英文摘要不夠簡練,未能體現全文的主要內容,甚至出現摘要內容和論文內容不符現象;前言內容闡述條理不清,寫一大堆概念性內容,而未能闡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讀者無法重復研究;醫學專業術語混用,量和單位使用混亂,圖表和公式使用不規范;文內語言表達不規范,語句不通順;參考文獻著錄信息錯誤,著錄項目不全,引用的文獻無代表性等。1.2科學性不夠。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閱相關資料,認真地研究、分析數據,并認真地在科學實驗研究中進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實有力的實驗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才能保證稿件的科學性[2]。顯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對相關研究領域的背景和研究進展情況不了解,常出現選擇的實驗方法不科學,得到的實驗數據不準確,投到編輯部的稿件邏輯結構不清晰,論述缺乏依據,結論與結果混淆或者結論只是簡單重復結果的內容,未能與其他研究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得出的結論無說服力等問題,導致論文的科學性不夠。1.3存在學術失信行為。醫學研究生的培養過程除了進行醫學研究,完成論文答辯外,大部分時間需在醫院各科室輪轉,完成臨床實習,這使得他們能用于研究的時間較非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少,再加上醫學研究過程中往往受樣本例數、對象依存性、偏倚及其他不可控性因素的影響,耗時耗力,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于是部分醫學研究生便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偽造、篡改實驗數據甚至直接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以求順利,申請碩士或博士學位[3]。彭志紅等[4]以不記名的方式對醫學研究生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6%的研究生承認在實驗中為與預期研究設計一致,曾不同程度地修改數據,編造結果,違背了學術誠信。此外一稿多投也是醫學研究生學術失信的主要表現之一。醫學研究耗時長,完成課題時,往往已臨近畢業,為及早知道審稿結果,盡快,有些研究生便會選擇一稿多投[5]。1.4存在醫學倫理問題。醫學期刊涉及的是人或動物的生命健康,刊發的大部分稿件是關于人或者動物的醫學研究,因此不可避免會產生醫學倫理道德問題[6]。林加西[7]對我國777篇醫學動物實驗論文的倫理規范情況調查顯示,我國醫學期刊論文中大多數作者的倫理意識不強,僅10.55%的論文寫明經倫理審查并同意開展,2.96%的論文注明遵守實驗動物管理條件、飼養及實驗過程,1.8%的論文注明倫理學審查編號。筆者在編輯工作中發現,醫學研究生因研究經驗不足,尚未真正參加臨床工作,缺乏倫理意識,與其他作者相比,研究生的稿件存在更多的醫學倫理問題。

2編輯提升研究生學術能力的思考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出版倫理問題及要求

2018年11月發生的“人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發了全社會范圍對科學研究倫理問題的關注與擔憂。隨著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和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加強科研倫理管理。除了各大科研高校以及教學醫院外,科技期刊出版過程也與科研倫理息息相關。文章將從4個部分分別介紹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倫理問題。

1、科研倫理的法律法規

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診斷治療疾病、增進人類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時,因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研究風險和技術難度大,存在較多不可預料或不可控風險,當實施、管理不當時,便可能出現威脅公共安全、危害受試者健康權益的情況。在法律層面,已經列入修訂計劃的《刑法》、正在制定的《生物安全法》,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典》、正在修訂《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在編制《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科研倫理和醫學倫理都將作為重要問題在法律修訂過程中予以綜合考慮,并將對生物技術安全管理及其違法責任作出系統性表述。在法規層面,正在制定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條例》《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和已經頒布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將建立起生物技術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應用的全鏈條行政管理體系。隨著這些法律法規的逐步頒布,中國科研倫理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將不斷健全。此外,正在修訂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也將進一步完善中國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的法律法規體系。與科技期刊出版物密切相關的細胞、動物實驗以及涉及人或取自人體標本的倫理要求也有各自的要求與規定。

2、細胞實驗的倫理要求

當從人和動物組織中提取細胞系時,應遵守當前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如下:(1)一旦建立了人類細胞系,涉及人體組織樣本的研究將需要獲得倫理批準;(2)記錄患者姓名以及任何患者數據應根據《卡爾迪科特原則》CaldicottPrinciples進行管理。這些要求實驗室要有CaldicottGuardian,以確保有條件遵守這些準則;(3)1990年《人類受精和胚胎學法》(2008年修訂)對使用人類早期胚胎直至發育14天或原始條紋形成的最初跡象的研究進行立法,并由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HumanFertilisationandEmbryologyAuthority(HFEA)監管和許可。HFEA與后期胚胎或胎兒組織(例如異位妊娠或終止)無關;(4)材料轉移協議應與組織之間創建的細胞系的所有轉移同時進行,并應定義具體細節,包括所有權、知識產權和專利權;(5)《動物(科學程序)法》Animals(ScientificProcedures)Act(ASPA)與從已經被殺死的動物中獲得細胞系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任何需要規范的程序(例如活體動物組織活檢、物質給藥或遺傳改變的動物衍生),以及是否將細胞導入活體出生的動物或動物胚胎中需要遵守ASPA規范。此外,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國衛科教發[2015]48號印發《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對涉及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倫理原則進行了規范:(1)禁止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2)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細胞只能以下列方式獲得:體外受精時多余的配子或囊胚;自然或自愿選擇流產的胎兒細胞;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所獲得的囊胚和單性分裂囊胚;自愿捐獻的生殖細胞。(3)進行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范: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復制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不得將人的生殖細胞與其他物種的生殖細胞結合禁止買賣人類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兒組織進行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必須認真貫徹知情同意與知情選擇原則,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護受試者的隱私。從事人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單位應根據本指導原則制定本單位相應的實施細則或管理規程。

3、涉及在撰寫的動物實驗的倫理要求

查看全文

生物醫學中科學道德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學研究道德情感人文關懷生物醫學科研倫理

〔論文摘要〕科學道德情感是生物醫學科學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強調科學道德情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和倫理意義。文章認為,科學道德情感應包括對于實驗動物的關愛、對于人類受試者的人權的尊重、對科研同行工作的尊敬等基本內容。

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客觀規律的理論化的知識體系;科學的目的在于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現象,探究其中的規律,提升人類的理性水平,改善人類的生存狀態,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身與心的平衡與協調;科學研究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的理性與感性活動;科研論文則是科學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載體和主要表達形式,也是開展學術交流和從事科學普及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由于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科學研究和科技論文寫作要求必須具備客觀真實性,并且盡可能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論文盡可能使用精確的數字,而不得使用模糊詞語來描述事實;盡可能使用抽象的概括,而不得使用形象的比喻;盡可能使用生硬的客觀陳述語句,而不得使用情感性的感嘆語句??傊蒲姓撐乃坪踉竭h離道德情感因素,越遠離情感語言,就越能表現其客觀真理性。

既然科學是人的事業,是為人類服務的,科研論文是科學家科研勞動的成果,是人類思想交流的載體,那么,科研論文應該具有人的屬性而不僅僅是理性。同時,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專業精英,他們對于知識的需求,都應該不僅表現在理性層面,而且表現在感情層面,是兩者的統一??茖W家對于知識的追求首先表現出對于科學的崇高的敬仰和純潔的熱愛。因此。我們認為在科技論文的寫作和編輯中,不應該回避道德情感因素,恰恰相反,應該提倡科學研究中的道德情感。這種道德情感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表現形式主要如下:

1對實驗動物的關愛

查看全文

醫學實驗室建設論文

“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是本院在全軍“十一五”重大專項課題基礎上建成的國內第一部能夠綜合模擬高原、高寒、戈壁沙漠及強紫外線環境的人工實驗艙,是為本院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搭建的一個特色平臺。在本院動物實驗中心的基礎上,聯合醫院相關科室組建新疆特殊環境醫學實驗室,并于2014年獲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是新疆軍區首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本文就重點實驗室的相關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探討,以期對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的布局、設置及創新管理提供參考。

1重點實驗室建設

1.1基礎建設。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為基礎平臺進行實驗室建設,該艙體造價1000萬元,相應配套實驗設備360萬元,成為本區特殊環境醫學研究的主要支撐平臺。實驗室使用總面積共2793平米,萬元設備總數217臺(件),設備總金額3927.15萬元。結合特殊環境醫學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實驗室建成6個研究室:野戰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實驗動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學研究室、藥理學研究室、衛生勤務研究室,并與3所基層醫院聯合,分別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環境的3個現場實驗基地。除了自治區科技廳的撥款支持外,醫院在基礎設施的投入上給予重點傾斜,并每年撥款30萬元成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根據實驗室規定的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方向,選擇8~10項具有一定創新和實用性的項目給予資助,開放基金課題的研究期限為1~2年,每項經費支持額度不超過3萬元,為本院和相關單位具備一定科研思路而暫無立項課題的人員提供科研啟動基金,為下一步申請軍隊、自治區及國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礎。1.2人才隊伍。本實驗室以新疆軍區總醫院動物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臨床醫學研究所、輸血科、藥劑科、病理科、檢驗科及相關臨床科室等20個科室及相對固定研究人員62人組成,并聘請客座專家10名。實驗室組成人員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碩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國各專業學術委員會中任職,5人在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16人在全軍56個專業學術委員會中任職,8人在新疆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8人在原蘭州軍區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客座專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際著名專家1名,國內著名專家3名,疆內知名專家4名。組成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室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國內野戰外科領域著名院士擔任。定期邀請客座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對研究方向及課題研究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國內外專家的學術引領作用,在提高重點實驗室研究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3制度建設。為使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達到運行正常化、管理規范化,本實驗室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在新疆自治區尚屬首例,為規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區特殊環境模擬艙檢測規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區特殊自然模擬艙操作管理規范》(DB65/T3663-2014)兩個自治區地方標準并頒布實施,為重點實驗室制定《總則》《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管理制度》《學術委員會工作章程》《對外開放管理條例》《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等。為了規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的利用與管理,加強實驗室的對外開放與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管理細則》。各種規范的制定為實驗室的正常運行提供規范和保證[1-2]。

2重點實驗室管理

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聯合單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動物實驗中心負責,為了保證有效運行,成立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兼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由科技廳任命,并設秘書1名,負責與科技廳和各個組成單位研究人員的聯系。為了克服實驗中心固定人員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細化。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據科室點多面廣的特點,并結合工作人員各自的專業優勢,為充分調動每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其管理意識,本實驗室建立“交叉網絡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個人負責一個研究室的相關管理工作,每個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務會上各室負責人進行工作匯報,由科室主任進行講評,提出要求并協調各個管理小組之間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鍛煉個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證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諉,使科室運行高效[3]。2.2科學研究團隊化。從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始,本實驗室以建立研究型團隊為主要目標,將科室工作人員從單純實驗保障型向實驗保障和研究復合型過渡。利用科室承擔的全軍及軍區課題,將科室人員分成多個科研攻關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人均由博士或碩士擔任,如一名博士帶領一名實驗員負責腦和神經內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帶領另一名實驗員進行腸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導師指導下,在讀研究生和科室實驗員也組成研究小組。將大課題分解成小課題,由各小組負責實施。在動物實驗及取材時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組進行各自所取臟器的病理生理機制及分子生物學研究;這樣一方面節約科研團隊時間和經費,另一個方面充分調動科室人員的科研積極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團隊2015年獲批原蘭州軍區科研創新團隊。2.3人才培養自主化。針對動物實驗中心人員科研實力相對薄弱問題,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學歷研究人才的引進,本實驗室注重現有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堅持于每周五上午進行科研課題討論,并針對每個科研小組的研究方向,要求課題負責人進行相關國際前沿的讀書匯報。針對科室招聘人員學歷低的狀況,為了適應研究型科室的發展戰略,鼓勵其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專業碩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師在參與課題研究同時,于2015年7月順利從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碩士畢業。另一名實驗員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正參與本課題研究,另外兩名實驗員于2016年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本科2名博士分別獲批自治區的科研項目,并獲批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1名博士后順利出站;重點實驗室獲批新疆醫科大學聯合博士培養點,科室人員在共同的課題攻關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斷提升[4]。2.4聯合攻關多學科化。重點實驗室的客座專家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委員有軍內著名的野戰外科院士,也有高原醫學、航空醫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專家教授。在各位專家的指導和帶動下,實驗室既在軍內進行研究合作,同時也在疆內與新疆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院內與放療科、燒傷科、輸血科、急診科、ICU、臨床醫學研究所、檢驗科、營養科、心內科等科室建立跨學科的科研團隊,以加快特殊環境軍事醫學研究,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團結協作,聯合攻關。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為本實驗室具備“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這一特色平臺,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熱環境腹部火器傷創傷機制及救治研究為“十一五”全軍臨床高新技術項目,在國內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熱環境腹部火器傷模型,前期研究經科技成果鑒定認為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其救治研究正在進行中。同時,成功建立沙漠干熱環境中暑模型,在美國急救醫學雜志,并在國內外首次將姜黃素應用于沙漠干熱環境熱射病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大鼠的生存率明顯提高,提示姜黃素有明顯的臟器保護作用,以此推測姜黃素有望成為預防和治療沙漠干熱環境熱射病的有效藥物,其機制7個科研攻關小組正在積極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陸續發表。本實驗室已經在沙漠干熱環境研究中形成特色優勢,但在高原領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學科優勢。近期擬與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研究所聯合,以新疆民族醫藥為突破口,結合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熱環境損傷保護的藥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優勢。2.6安全管理常態化。始終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組織全科人員認真貫徹條令條例,遵章守紀,從軍區部隊發生的事故問題中汲取教訓,逐步加強全科人員安全防范意識。本科在實驗過程除了強調生物安全外,還存在毒麻藥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鍋的壓力容器安全、人工實驗艙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環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本科實際情況,科室安全工作實行四級負責制(包括各實驗室、各組、總值班員、主任)。為了加強安全,啟動24小時在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確值班的責任,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5]。

本實驗室已經獲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但仍存在基礎薄弱、管理經驗不足、科研實力不強,沒有形成較強的學科特色優勢等問題。隨著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不斷推進,在多學科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熱環境醫學的研究特色,促進本院特殊環境軍事醫學的研究發展。

查看全文

研究論文應當重視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

[關鍵詞]研究論文實驗動物應用狀況

動物實驗是醫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類疾病的調查和防治研究等諸多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目前,國內外公認實驗動物質量的標準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水平的高低,實驗動物水平應當與科學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們愈來愈重視實驗動物的標準化問題。但是,醫學研究論文中對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描述的狀況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驗動物應用的情況,也反映了科研論文的規范化程度[1],并進而影響論文的質量和交流。作者通過對《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病理學雜志》、《中華腫瘤雜志》、《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國應用生理雜志》、《解放軍醫學雜志》、《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和《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1~1996年各期刊載的呼吸系統疾病論文為例進行調查,并隨機抽檢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應用實驗動物的文章。填寫問卷,依文獻計量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10種雜志文獻中呼吸疾病所占數量有明顯差異,平均占總量的12.93%。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華內科雜志》中占11.57%,《中華腫瘤雜志》中占10.11%,《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占9.55%,比例較高?!吨腥A病理學雜志》中占7.96%,《中華醫學雜志》中占4.81%。《中國應用生理雜志》中占5.54%。而《第三軍醫大學學報》中占3.73%,《解放軍醫學雜志》中占2.31%,《第四軍醫大學學報》中占2.53%,比例較小。

2.約有1/4的研究論文是通過動物實驗進行研究工作的,幾乎涉及呼吸系統的各種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為主。幾種雜志不平衡,《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所占比例高達75.25%,《中國應用生理雜志》所占70.27%,比例較高,《第四軍醫大學學報》為62.07%,《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為48.00%,《中華醫學雜志》為32.76%,《解放軍醫學雜志》為18.52%,《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為13.15%。而《中華內科雜志》和《中華腫瘤雜志》較少,分別為7.74%和8.60%。這與各雜志刊文的側重點有關。

3.理想的動物模型應是規范化的,能夠準確地重復再現。為此,應嚴格控制影響因素,力求一致性。影響復制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動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動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性別、年齡、疾病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營養、氣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論文中對這些因素均應描述。調查中發現文章標題作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沒有注明實驗動物的種名,有些文章應用了不規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沒有交代實驗動物的品系、品種。57.47%的文章既不記敘實驗動物的來源,也不交代其遺傳背景。性別、年齡和體重因素,分別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無記敘。一些文章實驗動物的數目偏少,不足以達到統計學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實驗動物的數目。當然,近交系動物可以突破統計學上的要求,但也必須滿足一定的數目。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4.動物實驗的條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飼養方式,99.14%的文章對實驗環境未記敘,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實驗動物的合格證。有5篇文章是應用裸鼠進行的實驗,其中僅1篇提及動物實驗條件。

查看全文

生物醫學類實驗動物學教學思考

[摘要]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是支撐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重要基礎條件,對培養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至關重要。本文針對研究生實驗動物學的教學實踐,從動物福利與人文教育、標準化與課題設計、動手能力與課程設置三個方面探討提升研究生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提高動物實驗數據準確性和穩定性的可行方法,旨在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教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實驗動物學;研究生;人文教育;標準化;動手能力

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承擔著培養拔尖人才的社會責任,實驗動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科,融合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諸多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交叉性,對推動生物科學發展和提升研究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蘇州大學醫學部在研究生課程中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由來已久。本文作者多年工作在教學一線,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認識到該課程對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作用,但也存在亟需深入思考和各方重視的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教學內容應與時俱進

合格的研究生不僅要扎實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有正確的道德觀。特別是學習實驗動物學課程的研究生大都為生物醫學類專業,更應注意培養人文情懷,提高人文素養,加強對“珍愛生命”的理解,具有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育人育德是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需堅持“傳道授業”和“價值引領”相統一[1]。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生了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潮難以避免地涌入校園[2]。另一方面,研究生的生源專業背景差異大、年齡跨度大,某些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容易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缺乏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對實驗動物的敬畏之心。教師需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在傳授實驗動物學專業知識的同時,應加強價值引導和人文教育,努力引領研究生成為有溫度有情懷的高知人才[3-4]。動物實驗對生物醫學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動物作為疾病模型和治療新策略的受試者,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犧牲,理應被善待和尊重。但個別研究生由于欠缺實驗動物倫理學知識,對實驗動物態度冷漠,實驗操作時手法粗暴,鑒于此,我們加強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知識的講授,向學生滲透動物康樂(well-being)和3R理論(減少、替代、優化),使研究生熟知動物實驗倫理審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動物實驗倫理審查的要點,強調在實驗過程中避免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讓動物在康樂狀態下生存;采用鎮痛鎮靜、及時止血、實驗結束后對動物施行“安死術”等措施減少動物的痛苦;引導研究生科學設計學位論文的動物實驗內容,提高動物利用率,避免無意義的重復甚至濫用實驗動物,使更多學生懂得敬畏和善待實驗動物,逐步形成關愛生命、敬重生命的自覺性。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呈現出更多的多樣化特征,如年齡構成的多樣化、應屆本科畢業生或有工作經歷生源特質的多樣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學習形式多樣化和學術型或專業型等學位類型多樣化等等[5],但作為研究生,都需要有更寬闊的視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我們對研究生實驗動物學理論課的教學體現了學習內容的多樣化,課程內容除較強普適性的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知識點外,結合學科前沿,加大了有關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免疫缺陷動物模型等內容的傳授[6],重點突出基因修飾模型的構建、保種、繁育管理以及各類免疫缺陷模型的應用等內容,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課題設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奇思妙想落到實處需要實踐和操作,在科研團隊中研究生往往工作在第一線,應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驗動物是活體,相對于一些理論性強的課程,實驗動物學課程學習對實踐性和操作性要求更高。在實驗動物學的整個課程教學中實驗課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因學生人數眾多,受限于實驗室條件和教學經費及師資短缺等,研究生動物實驗技能的培訓只能做到淺嘗輒止,實驗課教學長期以來無法切實開展。不少學生因欠缺動物實驗相關操作實踐,動手能力不佳,在獨立開展實驗動物相關科研工作時常常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有鑒于此,我們提出要確立實驗動物學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指導思想,一方面切實加強實驗課教學,開展針對大鼠小鼠的各種實際操作培訓,另一方面在現有教學條件下,對動物實驗涉及的基本技術進行整合和系統分類,通過信息平臺和教學平臺分享給學生,展示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強調操作細節和注意事項,幫助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技術難點,提高他們的感官認知和對技術要領的領悟力,有效緩解了研究生在操作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我們近年來對研究生實驗動物學教學內容的調整,重新編排了教材,更強調內容的時代感和實用性。

2教學手段要豐富多樣

查看全文

麻醉科轉化醫學思想運用

人類在20世紀見證了醫學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例如抗生素的發明使用、各類疫苗的研制成功、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基因組計劃和蛋白質組計劃的實施等,這些成果對人類健康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分子生物學為代表的基礎醫學研究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分離。雖然其間也有很多基礎研究的結果逐漸向臨床轉化,但是這種轉化已無法滿足l臨床醫學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需求。在這種大的背景下,轉化醫學這個全新的理念被提出,其目的就是將基礎醫學的進展快速轉化到臨床實踐中,為病人服務,為人類健康造福。

1轉化醫學的概念

轉化醫學是近l0年來國際生命科學界的一大熱點,于1996年由國際知名醫學雜志《Lancet)首次提出。目的是將基礎科研成果快速轉向臨床應用,在基礎研究與患者的診療之間,特別是與臨床試驗建立橋梁聯系,更有效地將基礎研究發現應用于臨床疾病的預防和診療,并以臨床疾病的問題指導基礎研究的走向…。對于臨床醫生而言,把握轉化醫學的本質,就是要注重從臨床中發現問題,為基礎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目標,并將實驗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診治當中,解決臨床問題,切實為臨床服務。

2科研選題應源于臨床

科學問題的提出必須且只有來自于人體,才能真正體現科學研究的價值。麻醉學科研領域中,習慣的做法是在老鼠、兔子或狗身上展開基礎研究。但是必須意識到,基于實驗室在非人體水平發現的某種現象提出假說,這些假說通常并不能推及人體,約3/4的基礎研究甚至沒有進入臨床前實驗就被棄之一旁。惟有基于臨床發現所提出的假說和研究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人體的真實狀況]。廣大臨床麻醉醫生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將臨床現象凝練成具體的科學問題,通過系統的實驗室研究獲得其規律性,轉化為指導臨床麻醉工作的知識并能經得起大樣本的臨床評價?;谶@種思想的指導,近年來科研選題的方向,都是盡可能從臨床麻醉工作中來尋找。比如說,在臨床工作遇到了很多創傷失血性休克需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心、肺是這些患者缺血后損傷的首次打擊器官。臨床麻醉廣泛使用的麻醉藥物會對這些器官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針對這些疑問選題,以靜脈麻醉藥異丙酚為干預,選擇其臨床相關濃度范圍,在動物身上開展藥物對靶器官缺氧一復氧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異丙酚后處理,能顯著減輕大鼠心肌細胞缺氧一復氧損傷;異丙酚預處理,能顯著減輕缺氧II型肺泡上皮細胞凋亡,提高細胞存活率。并推測這種保護作用的相關靶基因及胞內信號轉導途徑,相關研究結果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發表在Euro—peanJournalofAnesthesiology和Injury雜志。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觀察常規使用的靜脈麻醉藥物異丙酚,對創傷失血性休克擬行手術患者缺血器官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如果動物實驗的結果能夠在臨床麻醉患者身上得到印證,那么對于科研工作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肯定和鼓勵。畢竟,開展的所有醫學科學研究最終服務的個體是人,只有成功實現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的對接,完成研究成果的轉化,才能真正體現科研工作的價值。

3科研成果應用于臨床

查看全文

藥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探索

摘要:為提高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質量,培養藥學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維,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加強學生科研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用機能實驗學;藥學專業;科研能力

醫用機能實驗學是研究正常機體活動規律、疾病發生機制和藥物作用機制的實驗性學科[1]。隨著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其已發展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是高等醫學院校極其重要的一門實驗課程,不僅能通過實驗指導學生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科研思維,促進其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等起到重要作用[2]。為培養藥學專業本科生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結合藥學專業特點,我校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結合近幾年的實際工作,總結如下。

1精選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知識運用能力

根據藥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對醫用機能實驗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增減,結合專業基礎知識學習需要,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適當增加與藥理學有關的實驗,注重與相關專業課程的聯系。目前,本科藥學專業的醫用機能實驗學共51學時,與藥理學理論課同時安排在第四學期,實驗內容分為3個部分:基礎實驗部分、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A實驗部分包括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氯丙嗪對體溫的影響,可待因鎮咳實驗,硫酸鎂導瀉作用,肝素體內抗凝作用,胰島素的低血糖反應及解救,鏈霉素的毒性反應及解救,共24學時。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包括酚磺酞藥動學參數測定;有機磷農藥中毒及解救,藥物的抗心律失常實驗,藥物的利尿作用,共12學時。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包括科研綜合實驗,藥物對家兔瞳孔的影響(設計實驗),觀察藥物的鎮痛作用(設計實驗),共15學時。1.1基礎實驗部分。該部分包括動物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和幾個典型的驗證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醫用機能學實驗的基本實驗操作和完整的實驗過程。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借助部分視聽資料對醫用機能實驗學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講解,包括常用實驗動物的選擇,實驗動物(主要是小鼠和家兔)的捉拿、麻醉、固定、給藥方法等實驗操作技術,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手術器械的握持和使用,常用儀器的操作等,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其次,安排幾個經典的、教學效果好的驗證性實驗,如: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硫酸鎂導瀉作用,肝素體內抗凝作用等。利用實驗將理論知識與操作結合起來,不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而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步驟、結果整理和分析、注意事項等,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數據整理能力、實驗結果分析能力。1.2綜合實驗與探索實驗部分。該部分包括幾個傳統的大型綜合實驗,如酚磺酞藥動學參數的測定、藥物的利尿作用、藥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等。這部分實驗由于過程復雜、觀察指標和注意事項較多,對學生的各項實驗技能均有更高要求。在進一步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其對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各項觀察指標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驗結果并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綜合素質也有了進一步提高。1.3生物醫學研究基本知識部分。該部分包括兩次生物醫學研究講座、一次講評和兩次實驗設計,旨在讓學生了解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兩次講座主要講解醫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包括醫學科研選題、科研設計、文獻檢索與利用、實驗實施、材料整理和統計方法、論文的撰寫及設計性實驗的實施等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圖書查閱文獻,選擇感興趣的課題,提交一份開題報告(在課余時間完成),并且在科研設計實驗課上匯報,教師進行點評。兩次實驗設計則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實驗題目,在現有實驗條件(動物、藥品、儀器、材料等)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和觀察指標,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實驗結束后提交一份以論文格式書寫的實驗報告,模擬科學研究的完整過程。這部分實驗的開展,大大拓寬了學生知識面,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文獻查閱能力,增強了學生成就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

2轉變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中融入科研思維和科研意識培養

查看全文

速效燒傷油鎮痛作用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速效燒傷油的鎮痛效果。方法利用熱板法、甩尾法、扭體法,觀察藥物對疼痛的抑制情況。結果速效燒傷油能提高小鼠的熱刺激閾、減少大鼠的甩尾次數以及減少小鼠的扭體次數。結論速效燒傷油有較明顯鎮痛效果。

【關鍵詞】速效燒傷油鎮痛作用

Abstract:ObjectiveTheanalgesiceffectofSuXiaoShaoShangYouwasstudied.MethodsMethodsofhot-plate,swingingtailandtwistingbodywereusedtostudytheanalgesiceffect.ResultsSuXiaoShaoShangYouimprovedthepainthresholdofmiceandinhibitedtheswingingtailsofratsandtwistingbodyresponseofmice.ConclusionSuXiaoShaoShangYoupresentsapparentanalgesiceffects.

Keywords:SuXiaoShaoShangYou;Analgesiceffect

在現代軍事戰爭中,燒傷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軍事研究領域,愈來愈受到廣大學者的高度重視?!八傩齻汀笔且悦耖g驗方為基礎,由大黃、冰片、赤芍等組成,具有祛風除濕、活血祛淤、殺菌消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用,經過多年臨床應用研制而成。為了更好地提高速效燒傷油的的療效,筆者對速效燒傷油的鎮痛作用進行探討,從而為其在戰爭急救和臨床推廣應用中奠定基礎。

1材料

查看全文

心理學策略在醫院科研管理的應用

【摘要】醫學科技是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只有推動醫學科技進步,才能保證臨床診療水平持續提高。醫學科技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廣大醫務人員在臨床一線工作中具有科技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大型研究型綜合醫院臨床任務繁重,醫務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精力不足,極易產生科研倦怠心理。研究心理學理論在醫院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分析醫務人員投身醫學科技研究的動力、能力和潛力,并對研究型醫院在科研能力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進行闡述,旨在為進一步提出建立基于心理學視角的醫院科研管理模式提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群體動力理論;積極心理學;醫院;科研管理;影響分析

加快醫學科技發展,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公眾健康保障水平,支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培育發展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改善民生服務,以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1]。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社區服務于一體,為躋身并建設高水平大學、高水平醫院,需要在科研和學術方面有一定的競爭力[2-3]。醫院科研績效考核指標主要鎖定在科研成果上[4-5],醫院學術地位的提升,依靠的是全體醫療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前沿醫學創新研究方面的學術水平,需要群體動力[6-8]。醫院是知識型員工群體,他們擁有醫學專業知識、特殊技能和創新能力,工作自主性增強,善于應對環境的變化,努力尋找能促進自我成長的空間,而且追求專長的發揮、事業的成就,和諧的人際關系,渴望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以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人生奮斗的最高目標[9-11]。醫院傳統科研管理模式流程上極少考慮醫療科技工作者群體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在課題管理上也常出現重申報、輕結題的現象[12]??茖W研究工作周期長、動態性,短期內成果不顯著,并且耗費相對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極易使醫療科技工作者心理上產生倦怠,甚至現實功利。真正的醫學研究需要研究者和團隊對所研究事物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和使命感,積極的心理能提高人的敬業度和創造力。因此,了解當前醫療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心態,探索積極、健康的管理模式,對整個醫學發展和醫療事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探討基于心理學的醫院科研管理策略

1.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需要層次包括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愛和歸屬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闡明人在滿足低層次需求的基礎上,才會產生高層次需求[13]。從個人發展意愿來看,醫療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夠通過工作獲取相應報酬和情感滿足,但科技發展的特點決定了科學研究工作不會直接獲得經濟回饋,也很難使醫療科技工作者能在短期內實現研究價值,獲得個人成就感。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尋找思路并據此建立相應多維度激勵機制:科研幫扶政策、科技績效獎勵政策以及科學誠信管理制度,保證醫務人員在一定程度受到從事醫學研究激勵,分層分級滿足需求。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在激勵研究中發現,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的能力是發揮到20%~30%,而受到激勵后可發揮至80%~9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