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驗室建設論文
時間:2022-11-21 11:29:25
導語:醫學實驗室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是本院在全軍“十一五”重大專項課題基礎上建成的國內第一部能夠綜合模擬高原、高寒、戈壁沙漠及強紫外線環境的人工實驗艙,是為本院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搭建的一個特色平臺。在本院動物實驗中心的基礎上,聯合醫院相關科室組建新疆特殊環境醫學實驗室,并于2014年獲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實驗室,是新疆軍區首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本文就重點實驗室的相關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探討,以期對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的布局、設置及創新管理提供參考。
1重點實驗室建設
1.1基礎建設。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為基礎平臺進行實驗室建設,該艙體造價1000萬元,相應配套實驗設備360萬元,成為本區特殊環境醫學研究的主要支撐平臺。實驗室使用總面積共2793平米,萬元設備總數217臺(件),設備總金額3927.15萬元。結合特殊環境醫學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實驗室建成6個研究室:野戰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實驗動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學研究室、藥理學研究室、衛生勤務研究室,并與3所基層醫院聯合,分別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環境的3個現場實驗基地。除了自治區科技廳的撥款支持外,醫院在基礎設施的投入上給予重點傾斜,并每年撥款30萬元成立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根據實驗室規定的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方向,選擇8~10項具有一定創新和實用性的項目給予資助,開放基金課題的研究期限為1~2年,每項經費支持額度不超過3萬元,為本院和相關單位具備一定科研思路而暫無立項課題的人員提供科研啟動基金,為下一步申請軍隊、自治區及國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礎。1.2人才隊伍。本實驗室以新疆軍區總醫院動物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臨床醫學研究所、輸血科、藥劑科、病理科、檢驗科及相關臨床科室等20個科室及相對固定研究人員62人組成,并聘請客座專家10名。實驗室組成人員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碩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國各專業學術委員會中任職,5人在中華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16人在全軍56個專業學術委員會中任職,8人在新疆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8人在原蘭州軍區各專業委員會中任職。客座專家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際著名專家1名,國內著名專家3名,疆內知名專家4名。組成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室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國內野戰外科領域著名院士擔任。定期邀請客座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對研究方向及課題研究進行指導,充分發揮國內外專家的學術引領作用,在提高重點實驗室研究水平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3制度建設。為使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達到運行正常化、管理規范化,本實驗室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在新疆自治區尚屬首例,為規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區特殊環境模擬艙檢測規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區特殊自然模擬艙操作管理規范》(DB65/T3663-2014)兩個自治區地方標準并頒布實施,為重點實驗室制定《總則》《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管理制度》《學術委員會工作章程》《對外開放管理條例》《儀器設備管理辦法》等。為了規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的利用與管理,加強實驗室的對外開放與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管理細則》。各種規范的制定為實驗室的正常運行提供規范和保證[1-2]。
2重點實驗室管理
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聯合單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動物實驗中心負責,為了保證有效運行,成立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兼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由科技廳任命,并設秘書1名,負責與科技廳和各個組成單位研究人員的聯系。為了克服實驗中心固定人員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細化。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據科室點多面廣的特點,并結合工作人員各自的專業優勢,為充分調動每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其管理意識,本實驗室建立“交叉網絡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個人負責一個研究室的相關管理工作,每個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務會上各室負責人進行工作匯報,由科室主任進行講評,提出要求并協調各個管理小組之間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鍛煉個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證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諉,使科室運行高效[3]。2.2科學研究團隊化。從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始,本實驗室以建立研究型團隊為主要目標,將科室工作人員從單純實驗保障型向實驗保障和研究復合型過渡。利用科室承擔的全軍及軍區課題,將科室人員分成多個科研攻關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人均由博士或碩士擔任,如一名博士帶領一名實驗員負責腦和神經內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帶領另一名實驗員進行腸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導師指導下,在讀研究生和科室實驗員也組成研究小組。將大課題分解成小課題,由各小組負責實施。在動物實驗及取材時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組進行各自所取臟器的病理生理機制及分子生物學研究;這樣一方面節約科研團隊時間和經費,另一個方面充分調動科室人員的科研積極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團隊2015年獲批原蘭州軍區科研創新團隊。2.3人才培養自主化。針對動物實驗中心人員科研實力相對薄弱問題,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學歷研究人才的引進,本實驗室注重現有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堅持于每周五上午進行科研課題討論,并針對每個科研小組的研究方向,要求課題負責人進行相關國際前沿的讀書匯報。針對科室招聘人員學歷低的狀況,為了適應研究型科室的發展戰略,鼓勵其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專業碩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師在參與課題研究同時,于2015年7月順利從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碩士畢業。另一名實驗員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正參與本課題研究,另外兩名實驗員于2016年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本科2名博士分別獲批自治區的科研項目,并獲批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1名博士后順利出站;重點實驗室獲批新疆醫科大學聯合博士培養點,科室人員在共同的課題攻關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斷提升[4]。2.4聯合攻關多學科化。重點實驗室的客座專家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委員有軍內著名的野戰外科院士,也有高原醫學、航空醫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專家教授。在各位專家的指導和帶動下,實驗室既在軍內進行研究合作,同時也在疆內與新疆醫科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院內與放療科、燒傷科、輸血科、急診科、ICU、臨床醫學研究所、檢驗科、營養科、心內科等科室建立跨學科的科研團隊,以加快特殊環境軍事醫學研究,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團結協作,聯合攻關。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為本實驗室具備“西北特殊環境人工實驗艙”這一特色平臺,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熱環境腹部火器傷創傷機制及救治研究為“十一五”全軍臨床高新技術項目,在國內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熱環境腹部火器傷模型,前期研究經科技成果鑒定認為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其救治研究正在進行中。同時,成功建立沙漠干熱環境中暑模型,在美國急救醫學雜志,并在國內外首次將姜黃素應用于沙漠干熱環境熱射病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大鼠的生存率明顯提高,提示姜黃素有明顯的臟器保護作用,以此推測姜黃素有望成為預防和治療沙漠干熱環境熱射病的有效藥物,其機制7個科研攻關小組正在積極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陸續發表。本實驗室已經在沙漠干熱環境研究中形成特色優勢,但在高原領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學科優勢。近期擬與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研究所聯合,以新疆民族醫藥為突破口,結合特殊環境醫學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熱環境損傷保護的藥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優勢。2.6安全管理常態化。始終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組織全科人員認真貫徹條令條例,遵章守紀,從軍區部隊發生的事故問題中汲取教訓,逐步加強全科人員安全防范意識。本科在實驗過程除了強調生物安全外,還存在毒麻藥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鍋的壓力容器安全、人工實驗艙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環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本科實際情況,科室安全工作實行四級負責制(包括各實驗室、各組、總值班員、主任)。為了加強安全,啟動24小時在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確值班的責任,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5]。
本實驗室已經獲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但仍存在基礎薄弱、管理經驗不足、科研實力不強,沒有形成較強的學科特色優勢等問題。隨著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不斷推進,在多學科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熱環境醫學的研究特色,促進本院特殊環境軍事醫學的研究發展。
作者:劉江偉 是文輝 楊帆 雷權 許永華 張云宏 單位:1.新疆軍區總醫院新疆特殊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 2.新疆軍區總醫院醫務部
【參考文獻】
[1]房世杰,任紅松,李進,等.對新疆農業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偉,陳吉.療養院健康管理實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1):22-24.
[3]張洪清,臺紅祥,鄭楠.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2):42-43.
[4]邵淵,張梅,吳勝利.醫學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在醫學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6,24(1):83-85.
[5]智妍,江滟,羅紅,等.醫學院校SPF級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安順學院學報,2016,18(4):128-130.
- 上一篇:醫學生生活滿意度與心理彈性研究
- 下一篇:臨床醫學研究生管理模式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