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03 10:48:41
導語: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的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人文品種多樣,十八大召開以來,縣文體局緊緊圍繞打造中部綠色崛起試驗示范區和建設全縣各族人民美麗幸福家園這一總體工作目標,以服務傳承和保護文化為宗旨,為提升群眾文化品味,促進歷史人文的深入挖掘不斷努力。根據縣人大的調研需求,我局認真圍繞近年來,我縣文化傳承保護與挖掘深入開展情況進行匯報。
一、我縣被列入非遺傳承項目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申報成功10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的是《黎族民歌》;被列為省級保護名錄的有9項,分別為《咚鈴伽》(舞蹈類)、《王妚大的民歌》(音樂類)、《黎族婚俗》(禮俗類)、《苗族三月三》(歲時節令)、《苗族蠟染刺繡》(民間技藝)、《黎母神話》(民間文學類)、《黎族骨傷療法》(民間醫藥類)。2011年,又積極開展第四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申報工作,公布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苗族民歌》。
(二)確認了10個非遺項目的縣級傳承人105人。其中《黎族民歌》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1人,縣級傳承人36人。《黎族婚俗》省級傳承人1人,縣級傳承人1人?!独枳寮徣究椑C技藝》傳承人28人,《苗族蠟染剌繡技藝》傳承人13人,《咚鈴伽》傳承人2人,《黎族骨傷療法》傳承人1個,《苗族民歌》傳承人13人,《黎母山神話》傳承1個,黎族苗族民間舞蹈傳承人7人。2007年我縣黎族歌后王妚大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杰出民間藝人”,2009年王妚大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成為名符其實的黎族歌后。
(三)開展文化遺產書籍的整理編纂工作。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文化書籍的出版,《黎母山神韻》已經正式出版發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匯編》、《縣民間故事集》和《縣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圖文集》初稿完成,正在進入審核階段。我縣還錄制了一批DVD光碟包括《醉美》主題晚會,《民歌精選》,《縣第三屆民間文藝展演》,另外《王妚大晚年專輯》完成錄制。
(四)實現原民族歌舞團整體劃轉工作。我縣原民族歌舞團承擔著全縣歌舞的傳承與創新工作,為完成國家文化部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2012年我縣原民族歌舞團整體劃轉到文化館,更名為民歌展演團,工作內容以保護和傳承民歌為主,兼傳承展演其它非遺項目和黎族苗族民間歌舞。
(五)確認93處不可移動歷史文物點。近年來,我縣根據國務院總體工作要求,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第三次全縣文物普查。在短短四年的時間里,我們完成了全縣范圍內的不可移動文物的調查、登記,確認了93處不可移動歷史文物點,并建立了三普數據系統,為保護文化遺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次文物普查中,發現大量近現代重要歷史古跡和革命紀念地點。
(六)命名8處文物遺產保護單位示范點。今年經縣委、縣政府批準通過,首批啟動對8個文物點進行掛牌保護,具體名單是:目前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示范點正在掛牌命名當中。
二、我縣民族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一)民族傳統節日影響力不斷擴大?!叭氯笔抢枳迕缱迦嗣竦膫鹘y佳節,同時也是我縣重要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來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多樣化于民間,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每年我縣三月三期間都舉行盛大的活動,通過歌舞表演、文藝體育競賽、文化旅游展、文化傳承展、投資洽談會等內容,展示我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體育競技、文化藝術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和推介良好的自然環境及資源優勢、政策優勢、人文優勢和區位優勢?!叭氯眰鹘y節日已成為傳承和弘揚黎族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民族體育、展示民族地區經濟成就、促進旅游交流發展、增進民族友誼、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臺,正逐步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知曉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全縣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每年一屆的全縣傳統體育趣味運動會和全縣少數民族農民文藝示范村文藝隊匯演也是我縣重要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是展示傳統體育競技發展和文化藝術成就的重要平臺。每年“三月三”的文藝體育競賽活動為我縣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和運動員,而運動會和文藝匯演則對文藝隊伍和運動員隊伍進行檢閱和選拔,集中培養優秀人才,薈萃少數民族題材文體藝術精品,推動文體活動蓬勃發展,豐富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生活。
(三)參加全國大型賽事成績顯著。2011年,我省參加在貴州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我縣運動員代表省參加了射弩、押加、板鞋競速等3個競技項目的比賽。在比賽期間,我縣運動員們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勇創佳績,獲得板鞋競速一等獎,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四)文藝精品不斷呈現。2012年省首屆藝術節在??谂e行,我縣參賽的大型舞蹈詩《奔格內·待內典》獲得廣泛好評,并榮獲藝術節優秀服裝獎、優秀道具獎等項獎。同年我縣代表全省赴央視參加“慶祝十八大召開民族民間歌舞樂盛典”,通過參加全省及全國的大型比賽榮獲佳績,充分展示了我縣少數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為我縣贏得了榮譽。
三、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
(一)大力推進民族體育培訓基地建設。從2012年起,我縣積極投入建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建設一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礎設施,選拔和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少數民族運動員和教練員,為省少數民族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截止目前,各類場館設施有:游泳館1座、400米標準田徑場1個、門球訓練比賽場地2個、板鞋訓練比賽場地1個、射弩訓練場地1個。近年我縣不斷加快民族體育場地的建設,但仍然無法滿足各項民族體育運動的需要,嚴重制約我縣民族體育項目的正常開展。
(二)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根據我縣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縣所有的鄉鎮都設有綜合文化站,覆蓋率為100%;52個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縣行政村文化室的覆蓋率將達90%以上。在縣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縣民歌展演團2012年完成改制后,繼續承擔我縣民族文化傳承展示活動,每年積極開展各項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生活,推動民族文化進一步繁榮。盡管我縣不斷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是我縣文化基礎設施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縣文化館、圖書館仍然沒有獨立的場館,場地設施嚴重制約各項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嚴重滯后于全省各市縣的場地發展。
四、文化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積極開展民族傳統技藝的傳習和培訓活動。采取因地制宜、階段性與長期性相結合、針對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方法,多點多面多層次的培養少數民族文化人才。在學校,民歌民舞民服等“三進校園”已進入小學、中學教育課程;我縣什運鄉與省民族技工學校合辦“黎錦技藝培訓班”,在全鄉嘗試推廣,通過設立黎錦紡織技術專業班,培養專業黎錦人才隊伍;在什運、紅毛等鄉鎮,縣文化館積極籌建民族技藝傳習所和培訓基地,開展黎錦、苗繡、器樂等傳習活動,培養傳承人,促進農村就業;鼓勵民間創作和民間傳唱,開展黎族苗族傳唱及舞蹈創作培訓班,舉辦了縣、鄉兩級培訓班13期,為高品質、具有原創力的文藝創作的產生、傳播搭建平臺。經過多年的積累建設,培養了一批懂技藝、善經營、能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了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建設國際旅游島大市場競爭的能力,有力地推動了黎族苗族傳統技藝特色產業的發展。
五、文化旅游帶動產業結構升級
近年來,我縣黎族苗族文化在特色村寨、旅游手工藝品和紀念品、民族傳統節日、演藝等方面的旅游開發力度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我縣在保護原有歷史、藝術、技藝真實性和生產勞動完整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民族風情資源優勢,發展少數民族鄉村文化產業,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開發特色旅游產品。什寒村等一系列民族風情旅游景區,集旅游、休閑度假、娛樂、探密尋幽、民情民俗等條件于一體,成為吃、住、行、游、購、娛配套齊全的綜合性度假休閑勝地;我縣織貝黎錦技藝公司還研發了一大批黎錦、苗繡等民族特色旅游產品。這是旅游與民族文化緊密結合、共贏發展的成功典范,成為鄉村農民增收的有效載體,切實帶動了當地百姓就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六、交流互通促進文化融合發展
文化的發展、傳承已受到越來越多中外學者、專家的關注,通過官方交流、民間往來、商業演出、邀請比賽等形式,不斷推動我縣文化對外交流,提升我縣少數民族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2011年,我縣苗族舞蹈《招龍舞》代表我省參加全國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表演;2013年,縣民歌展演團參加省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舉辦的兩點文化交流演出;同年10月參加臺灣長老會民族文化訪問團交流演出。隨著我縣民族文化的快速發展,我縣文化交流應不斷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過促進文化交流與展示,提高我縣文化文化影響力,實現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 上一篇:黨風政風行風建設個人剖析材料
- 下一篇:文廣局火災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