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大保障   和諧奔小康

時間:2022-01-29 11:15:00

導語:社會大保障   和諧奔小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大保障   和諧奔小康

社會保障和諧奔小康

勞動保障部門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勞動者收入和社會分配機制的合理調整是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涉及人的基本生存質態和發展后勁,事關經濟良性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根本體現,是到2010年基本達標小康xx的強有力支撐。勞動保障部門必須自加壓力,創新思維,搶抓機遇,克難奮進,成為小康xx的推進器,構建和諧xx的安全網。

一、城鄉就業比較充分,做好“富民”文章。

目前,我市就業工作面臨著兩大難點:一是供求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大批人員身份置換,其中有一技之長、能吃苦耐勞的人大都實現了再就業或自主創業,剩下的是年齡偏大、技術短缺的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新興的朝陽產業、技術性含量高的工種亟需的高素質勞動者供不應求,技工短缺現象十分突出。導致“有人無崗上,有崗無人聘”的不正常局面。二是統籌城鄉就業任務艱巨。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加速,被征地農民的出現,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向城鎮,加劇就業壓力。而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提供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還任重道遠。

在建設小康xx的進程中,我們把促進就業、富民增收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優先目標,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建立并完善適應xx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機構戰略性調整的就業促進政策體系,降低就業門檻,廣開就業門路,提高就業質量,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服務,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繼續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完善再就業扶持機制,開展“零就業家庭援助”行動,創建“雙無”社區,消除“零就業”家庭。強化就業援助,鼓勵自主創業,讓有能力的有創業欲望的人脫穎而出。通過小額優惠貸款、SYB創業培訓,實施積極的創業幫扶機制,全力幫助他們實現創業成功。

在緩解技工荒方面,我們將積極向上爭取,全力拓展技工學校規模,努力提升辦學層次,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同時,每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在職職工2000人以上,努力把技工學校辦成集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就業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逐步打造一支有一定規模、技能優良、專業齊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通過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全面提高在職職工的素質,全面打造一支“金牌”職工隊伍,逐步緩解技工荒的問題。

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解決“安民”問題。

當前,我市社會保險面臨巨大壓力,其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老齡化導致社保基金支付壓力前所未有。我市現有17000多名退休職工,年平均支付養老金達1.3億元之多。每年退休人員還將以1500人左右遞增,這部分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大,醫療費用也隨之大大上升,未來幾年的養老、醫療等基金支付壓力可想而知。二是民營企業參保意識不強、參保率不高。民營企業主依法參保意識不強,打工者參保意識薄弱,總體參保率較低。三是城鎮化帶來的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日益突出。伴隨著一批有影響有實力的企業落戶我市,城鎮化進程加快,一批被征地農民產生。如何穩妥地將這部分人群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制度如何適應覆蓋這個特殊群體,是一個我們目前無法回避并亟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把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作為重點,繼續強化社保擴面工作,把繳費基數逐步過渡到省統籌水平,緩解基金支付壓力。針對某些民營企業參保意識薄弱,存在少報、漏報、瞞報的行為,從源頭抓起,從工商部門登記注冊時進行跟蹤,及時了解企業動態,掌握企業用工信息,從而確保按人頭按工資足額征收社會保險金。在城鎮,把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基本覆蓋到所有勞動者,進一步完善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農村,逐步建立和完善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組成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條件的鄉鎮要把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基本建立與本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制度比較完善、管理比較科學、體系比較健全、覆蓋城鄉絕大多數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務體系。

三、勞動收入分配趨向合理,強化“惠民”意識。

隨著經濟社會市場化進程,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就業形式靈活化,勞動關系復雜化,而工資分配與支付制度尚未建立完全,勞動者收入分配不盡合理,分配矛盾較為突出,拖欠勞動者工資,不支付加班加點工資現象比較嚴重,企業內部工資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加之勞動監察在實際執法中的局限性等多種因素,某些企業勞資矛盾有所加劇,保持和諧穩定勞動關系難度加大,維權形勢不容樂觀。

我們將強抓擴大簽訂勞動合同的覆蓋面,推進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讓勞動者收入分配趨向合理。按照“組織網絡化、工作規范化、活動經常化”的要求,提高三方協調機制的工作效能。進一步加強企業工資增長線的指導,改進對企業工資分配、支付行為的監督管理,對企業開展的工資集體協商做好政策指導和審批工作,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和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建立勞動關系主體雙方自主協商、政府依法調整的新型體制,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逐步建立企業職工收入隨企業效益增長而增長的機制,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切實增加務工者收入。各類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率于今年底達到95%,三年后達到98%以上。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化解或淡化勞資矛盾,使勞動爭議處理效能得到明顯提高。加強鄉鎮企業勞動關系的規范管理,三、五年內在全市鄉鎮普遍建立勞動爭議仲裁辦事處,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加強調研,不斷探索勞動關系雙方互利雙贏、和諧協調的新辦法、新途徑。勞動監察要充分運用《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賦予勞動保障的權利,有重點地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和書面審查,嚴厲查處拖欠工資、不簽勞動合同、不參加社會保險、使用童工的行為。

四、信息管理不斷加強,體現“便民”服務。

目前,我市社會保險沒有集中統一的經辦窗口,五大險種分別辦理,參保單位和個人要來回奔波,幾費周折,才能完成五大保險的參保手續,與上級要求的“一站式”服務還有相當距離,與“金保工程”的“五保合一”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我們當前以辦事公開為抓手,以創建四星級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為目標,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通過自身努力,力爭建成社會保險基金結算中心大廳。加快完善勞動保障信息化(金保工程)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滿足社會保障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為宗旨,實現業務流程進一步優化,建立有效的基金監控體系和科學的宏觀管理體系,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

“全面達小康”的號角已經吹響,各行各業正以千帆競發之勢破浪前行。在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候,勞動保障部門應加大調研力度,研究新情況,破解新難題,開拓新局面,提升履職能力,動員和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全身心地融入到“全面達小康”的大潮中去,為構建和諧xx、小康xx作出勞動保障部門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