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財政突出表現及對策

時間:2022-07-08 05:31:00

導語:縣級財政突出表現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級財政突出表現及對策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西部貧困縣區在執行財政法規和財經紀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通過近幾年各級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多次檢查表明,西部縣區行政事業單位的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財政財務知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時有發生。對縣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對于大多數財政貧窮縣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帶來一定的不利因素。下面我就西部縣區,特別是貧困縣區財政存在哪些違反財經紀律和財政法規的行為,以及產生的原因和改進措施談一點想法和建議。

一、違反財政法規和財經紀律行為的具體表現。

(一)財政支出方面

1.財政支出“缺位”、越位嚴重。一方面,公共財政職能履行不到位。基礎建設、弱勢群體扶持、科學教育、公共衛生等基礎性社會性工作缺乏足夠的財力支持,一些本應由財政負擔的關系人民群眾利益的公共支出無法保證,依靠部門自行解決,一些經費被財政擠占使用,致使社會領域發展欠賬較多,出現短腿現象;另一方面,財政被動地承擔了一些不應由財政承擔的開支,超越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參與了一些競爭性領域。如向純競爭性企業投資、借款、擔保等。同時,財政占用專項資金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項目建設和職工工資的按時發放。

2.預算內外資金借出無法收回形成潛在損失。一是借給企業資金因無法還款,長年掛賬,已無法收回,形成財政潛在損失。有的縣區財政給企業借款達千萬以上,最高達億元以上。造成財政資金運行困難,潛在損失向損失轉換,有的縣不得不將借出壞賬損失核銷,由財政埋單;二是財政借出的各種財政有償資金,如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鄉鎮企業發展基金、農村合作基金專項借款等無法收回形成潛在損失。

(二)財政收入方面

1.稅收:從各縣區來看,一方面表現為稅收任務完成難度大,為完成任務跨地區、跨征管范圍“拉稅”、“借稅”和“引稅”,甚至“買賣稅款”。另一方面,稅收征管還沒完全做到依法治稅,據實征收.應該收的稅款沒有收上來,形成偷稅漏稅。突出表現在部分單位出租收入不依法納稅,建設領域偷漏稅收,一些部門以經費困難為由不納稅,對經濟活動中為外來人員發放現金實物不按規定扣繳個人所得稅等等。從這幾年我們對縣區財政審計中,每次都會發現數十萬元的漏稅,有的部門不執行審計決定,至今未繳稅款。

2.非稅收入收繳:財政將部分應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費未納入預算管理,在財政預算外專戶進行核算;不少單位行政性收費未按規定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坐收坐支;罰沒收入不及時納入賬務核算及上繳財政,有些幾年才上繳一次,或者臨到監督檢查才被迫上繳。抽查中有許多單位存在非稅收入未納入預算管理的現象。個別單位甚至帳外設帳,設立“小金庫”。帳外設帳和“小金庫”的出現,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是領導干部產生腐敗溫床。

3.收費管理:一是沒有經過審批,擅自增加收費項目;二是改變收費項目的范圍、標準、對象和期限,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三是越權審批收費項目;四是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收費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準征收或者變換名稱征收,增加農民和企業負擔。這突出表現在鄉鎮、農村和有收費權的單位。五是在收費和罰款票據的使用中,不使用由財政部門監制的收費票據收費和財政部門監制的罰款票據處罰。用自制票據或者白條收費和罰款,甚至收費和罰款后不給票據,造成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

4.預算外資金管理:從延伸審計的預算執行單位看,大部分單位或多或少甚至全部存在不將預算外資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從主觀上看,有財政部門監督監察不到位及預算執行單位認識不到位、執行不力的因素,從客觀上看,主要是財政財力不足,存在大量占用預算外資金用于資金調度或者將預算外資金外借的現象,導致預算外資金不能按規定及時撥付用款申請單位,形成用款單位不敢將預算外資金納入專戶管理的畏懼心理。

(三)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

1.對專項資金沒有實行專戶管理,專帳核算。專項資金是上級財政對我縣財政的轉移支付,對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必須實行專戶管理和專帳核算。

2.由于歷年赤字擠占專項資金,財政資金調度困難,專項資金不能按照規定的用途專款專用,挪作它同的情況普遍存在。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和農業的補助和扶持力度,不僅取消了農村的稅費,每年都要對農民進行補貼,如糧食直補、農資補貼、農機補貼、退耕還林補助。這些補助政策都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但在具體的執行中,仍然有部分的鄉鎮和村社從中進行克扣,不能按時足額發放,甚至挪作它用。

3.對扶貧、救災、低保、失業等社保性質的專項資金認識不明確,不能及時足額地撥付和發放。

(四)開支的范圍和標準方面

1.小車費、招待費逐年上升,領導干部的電話費不能遵守規定標準,嚴重超標。

2.違反國家現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大量地使用現金開支,逃避銀行的監督。一些大額支出,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

3.以學習考察為名公款旅游,以旅行社收費票據報銷考察學習費用。

4.應該發給職工的菜藍子沒有保證,卻通過其他形式發放各種名義的福利和補貼,既影響職工收入,又違反了財經紀律。

5.違返規定,在自身經費緊張的前提下,用公款搞一些帶有個人感情的捐贈。

(五)資產物資的購置和處置方面

1.購置超過限額的資產沒有經過一定的報批手續,或者報批手續不完整,隨意性強。

2、未經政府采購擅自購置貨物.一方面,政府采購工作管理不規范。政府采購部門未能夠完全按《政府采購法》規定依法履行職責,在對縣直單位購置辦公自動化等設備時,只是將需方單位資金(或財政撥入資金)匯入政府采購資金專戶,由需方單位私自與供貨商協商購置,然后根據需方單位驗貨單付款給供貨商,沒有履行對采購部門監督其按規定程序、方法進行采購的職責。另一方面,一些部門或單位沒有將納入集中采購目錄的貨物實行集中采購;一些單位化整為零,弄虛作假,或者用下屬單位和其他單位的名義逃避辦理審批手續,規避政府采購;一些單位將應公開招標采購的物資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進行采購.尤其在車輛采購中,一些單位未經報批擅自采購,一些單位超標準采購.如在今年我們對某縣抽查審計中,就有五個單位在2006年購置電腦等設備沒有經過政府采購,金額達到106.55萬元。有一個單位規避政府采購11萬元,有兩個單位未公開招標183萬元之多。

3.對購置的資產和物資不入帳,不登記,帳外循環,也沒有專人進行管理,丟失和損失情況比較嚴重。

4.對資產的報廢和處置不報批,也不做帳務處理。如在今年的審計中,有一個部門將汽車變價收入,搬遷補助等17.70多萬元,沒有報批,也沒有作為預算外資金上交財政專戶。

(六)項目建設方面

1.一些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不足,沒有立項、沒有可行性報告、也沒有報批手續,搞“三邊”工程(邊勘探、邊施工、邊設計工程),概算變更隨意性很大,超支嚴重。

2.越權審批建設項目。超越規定審批權限擅自審批建設項目,采取“化整為零”等方式逃避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批管理。

3.項目資本金來源及其它資金來源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未按時到位;資金不落實;資金的支付沒有計劃,拖欠工程款。自籌資金不到位,虛假配套項目資金。一些項目配套資金留有缺口,已出現“胡子工程”。有的以撥作借,虛假配套;有的撥后抽回;有的曲線運作,將資金撥給項目單位,由主管部門從項目單位扣回上繳財政;有的由項目單位上交后由財政撥回作為配套資金。

4.依法必須進行施工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不進行公開招投標,也沒有實行項目監理制度。

5.一些項目財務、資金管理嚴重弱化,存在截留、挪用國家建設資金、鋪張浪費等違反財經法規的問題;

6.虛列投資完成額及虛列建設成本;

7.偷漏工程稅款。

二、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

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上講,我國市場經濟還在建立之中,法律法規不配套,而且還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各單位之間、單位和個人之間、上下級之間利益交錯,分配中的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讓我們具體工作中會感覺無所適從,難以兼顧。但從主觀上,我們還有認識上、業務上和理解上差距。

(一)單位領導,特別是單位主要負責人不懂財務知識、法律知識和政策法規。一些領導認為,只要是本單位的錢就可以花,花多花少,花在什么地方都是自己說了算。還有的認為,只要不裝在自己腰包中就行了,結果造成大量損失浪費,嚴重者觸犯黨紀國法,受到制裁。

(二)不能依法理財,明知故犯。一些部門領導,也知道一些財經紀律,也知道資金的渠道和專款專用的政策,但為了維護單位的正常開支和運轉,為了解決辦公經費的不足,自己給自己開口子,花不應該花的錢,或者先挪用墊支,又沒有其他方式彌補。還有個別單位用專項資金奢侈浪費,胡花亂用。

三、減少財經違法行為的對策

(一)提高認識,促進各級領導干部維護財經法規的自覺性和加強機關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強機關財務管理,是適應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觀需要,是建設節約型機關的必然要求,不僅有利于加強和規范單位行政行為,減少行政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還有利于從源頭上反腐倡廉,有效預防和遏制腐敗行為的發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經濟體制轉型期,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我們必須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加強機關財務管理,建立節約型機關,反對鋪張浪費,繼續發揚勤儉建國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緩解財政資金供求矛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黨和政府形象、密切黨和政府與廣大人民群眾關系。

(二)認真學習財政法規和法律知識,在全縣形成依法辦事,依法理財的風氣。領導干部不僅要學習各種業務知識,還要學習財政法規和財務知識,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三)加強監督檢查,通過監督檢查,糾正經濟活動中的一些違紀行為。以強化對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為重點,扎實推進經濟責任、專項資金的審計和檢查。紀檢、監察、審計和財政部門,要按照自己的監督職能,分工協作,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建立規范科學有效的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機制,促進領導干部依法行政、廉潔自律,認真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