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8-25 02:26:00

導語:社會保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障會議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勞動保障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去年的勞動保障工作,研究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下午,還要召開再就業先進表彰大會,呂祖善省長將對今年的勞動保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講四個問題。

一、**年勞動保障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的一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的*****精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經濟社會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省的勞動保障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按照去年年初確定的工作思路,圍繞抓好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險、勞動關系和收入分配三條主線,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動保障法制建設兩篇文章,強化勞動保障基礎建設,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勞動保障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深化。

各地進一步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全面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各地根據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需要和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已出臺的政策進行細化完善,如降低小額擔保貸款門檻,增加擔保貸款額度,提高了再就業補貼標準等,有效地增強了政策的操作性。許多地方還結合當地實際進一步擴大了享受優惠政策的范圍。加大了再就業資金投入的力度,全省籌集資金6.15億元。二是落實和強化了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將新增就業崗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幫扶困難人員就業等工作指標列為政府一類考核指標,層層分解,逐一落實。省委、省政府專門組織開展了再就業專項督查,指導和推動各地的工作。認真開展了全國和全省再就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評選活動,促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向縱深發展。三是繼續強化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完善了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基本建立起以就業援助和困難幫扶為重點,以“動態管理、職業培訓、就業援助、社會共建、幫扶保障”為內容的再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四是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城鄉統籌就業的試點范圍。認真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積極做好農民工進城就業管理服務工作,徹底清理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改善了農民進城就業的環境。同時,統籌兼顧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和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轉移就業工作。一年來,全省新增城鎮就業崗位61.6萬個,其中開發社區就業崗位11.4萬個,幫助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36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12.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全省就業局勢繼續保持穩定。

(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按照全省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1.養老保險。通過重點督查,倒排擴面進度計劃、按月通報等措施,大力推進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26個發達縣市如期實現了養老保險基本全覆蓋的目標,13個基金支付困難市縣支付能力穩步提高,其中6個縣市實現了基金收支基本平衡,養老保險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抓兩頭”的同時,加大了對一般縣市擴面征繳工作的督導,明確了任務,核定了指標,進一步將擴面重點轉移到非公有制、規模以上企業。調整了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待遇。加快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積極參與省屬事業單位改制的實施工作。到去年末,全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8萬人,其中企業參保人數670.5萬人;企業實際繳費人數601.5萬人,比上年末凈增69.7萬人。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05.15億元,支出137.16億元,累計結余235.1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8.04億元,企業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穩定上升,支付能力達18個月;人均養老金達到858元,134萬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繼續保持100%,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已達95%。

2.醫療保險。積極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大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569萬人,比上年增加93萬人,其中,由大病統籌轉為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萬。高度重視困難群體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破產、關閉、解散和改制后無用人單位的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同時,較好解決了駐浙部隊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繼續擴大了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零售藥店范圍,并引入定點醫療機構退出機制,方便了參保人員就醫購藥。出臺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政策,解決了人才流動中的醫療保險關系轉移問題。協同有關部門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加強了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3.失業保險。圍繞《**省失業保險條例》的貫徹實施,會同財政等部門制定出臺了《失業保險調劑金使用管理辦法》、《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再就業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全省近一半的統籌地區已實現地稅征收。以26個經濟發達縣市為重點,與養老保險全覆蓋同步推進失業保險擴面力度,效果明顯。到去年末,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萬人;失業保險基金征繳14.7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4億元;基金支出6.64億元;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11.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6.2萬人。全省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4.工傷、生育保險。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按照省政府關于貫徹執行《條例》的通知要求,努力擴大覆蓋面,理順了省、市、縣三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保險工作的職責,積極探索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協同推進的擴面辦法,到去年末,全省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361萬人和240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凈增73萬人和25萬人。

5.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據全省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大力度,全面推進,進一步規范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對全省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以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目前,全省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到去年末,全省有139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其中116萬名參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農民,已有49萬名符合條件的參保對象已領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同時,各地還就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三)勞動關系調整和工資分配工作不斷加強。

在勞動關系調整方面,圍繞解決突出矛盾、理順勞動關系,大力加強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管理,深入做好企業改革改制改組過程中職工權益的維護工作,確保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全省職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83%。針對全省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度增長的實際,加大辦案力度,簡化程序,依法受理和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去年,全省共處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4.7萬件,其中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立案受理1.5萬件,涉及勞動者2.7萬人,結案率達95%;鄉鎮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調解處理3.2萬件,結案率達95%。進一步加大信訪處理工作力度,去年全省共處理群眾來信1.8萬件,接待處理群眾上訪19.2萬人次,其中接待處理集體上訪4206批涉及8萬多人次,保持了社會穩定。同時,積極發揮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的作用,召開了全省推進三方協商勞動關系工作經驗交流會,推進了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建設。

在工資分配工作方面,認真研究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機制,針對我省部分企業實行計件工資制過程中隨意壓低計件單價、超時加班加點、工資報酬難以兌現等問題,出臺了加強計件工資制度管理的意見;制定了**年度我省企業工資指導線,指導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增長水平;調高了全省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繼續做好工效掛鉤和企業經營者年薪制工作,基本形成了以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人工成本預測制度為主體的企業工資調控體系。

(四)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廳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制定出臺了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全省實施了“三年三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在醫藥、電力、交通、建設、信息通信等行業逐步設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舉辦全省性的技能大賽,選拔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全年新培養高技能人才5萬人,其中技師6332人。加強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全省全年再就業培訓19.4萬人,創業培訓1.5萬人,培訓后再就業率為63%。著力抓好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充分發揮企業、高職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作用,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全省職業技能鑒定取證45萬人。同時,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力度,積極推廣衢州等地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的經驗和做法,全年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58萬人,培訓后實現就業率達75%,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

(五)勞動保障法制建設進一步健全。

加快地方勞動保障立法步伐,《**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省人大已經準備二審。《**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修正案)》已于7月1日起實施。《〈**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省政府已著手調研。認真開展了勞動法執法檢查情況“回頭看”,并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實。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開展了勞動保障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清理工作,并制定了相應的配套制度,促進了依法行政。

繼續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針對當前存在的非法職業中介、非法使用童工、拖欠工資、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用工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全省組織開展了五次專項檢查,共計檢查用人單位8.2萬家。全面開通了12333投訴舉報電話系統,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渠道進一步暢通。按照省政府召開的清欠農民工工資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檢查力度,認真做好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解決了全省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歷年拖欠問題。積極探索建立治理企業欠薪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起工資拖欠舉報、欠薪報告、拖欠工資追償等制度。健全了勞動保障誠信制度建設,向社會公示了4439家企業勞動保障管理誠信情況,表彰了382家誠信示范企業。一年來全省共立案受理舉報投訴5.9萬件,結案率達97%;為66萬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工資4.1億元,清退抵押金1291萬元,補繳社會保險費4194萬元;清退童工834名。

(六)勞動保障基礎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一是加強了勞動保障系統機構建設。全省絕大部分街道、鄉鎮、社區都建立了勞動保障所(站),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服務網絡。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全省已設立勞動仲裁院16家。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人員編制也有所增加,并把原有部分實行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改為全額撥款,確保了執法的公正性。二是加快了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編制上報了金保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做好金保工程立項、落實資金、網站建設等工作,信息網絡實現了省、市聯網。三是啟動了“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在對“十五”規劃執行情況情況進行評估的同時,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財務統計、社會保障基金監督、勞動保障普法宣傳和行政復議、職業技能教學研究、宣傳信息、機關效能和干部隊伍建設等工作也取得新的進展。特別是經過幾年的努力,《**省勞動保障志》已正式出版發行。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工作思路明確。去年年初我們確定了“三二一”的工作思路。通過一年的工作實踐,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我省勞動保障工作實際的,既突出了重點,又保證其他各項工作的協調推進,體現了以人為本、統籌發展的思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二是工作重點突出。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采取有力措施,確保了重點工作的完成。去年,全省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勞動合同簽訂、高技能人才培養、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爭議仲裁等主要工作指標都超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

三是調查研究深入。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加重視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各級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省廳確定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課題,通過到省內外廣泛調研,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對策;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中澳養老保險制度研究”的重點調研課題,得到了省政府領導和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

四是亮點不斷涌現。圍繞建設“平安**”,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勞動關系調整體系的具體措施;全省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市縣已達30個,嘉興、舟山等市已在全市推開,我省已成為目前全國試點工作范圍最大的省份;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建筑業企業人工工資擔保和欠薪保障金制度;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中央有關部門及新聞媒體予以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正面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勞動保障機構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省、市、縣、鄉鎮(街道)、社區(村)五級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整個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團結拼搏、奮力開拓的結果,也是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勞動保障廳黨組,向辛勤工作在勞動保障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誠摯的慰問,向各有關部門對勞動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全面認識勞動保障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隨著改革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結構調整的進一步加快,利益關系多元化和勞動關系復雜化更加明顯,人民群眾對社會公平與公正的要求更加強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不久前結束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指導原則,把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和治理欠薪作為省委、省政府突出抓好十個方面實事的重要內容,對勞動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完成今年勞動保障工作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一是就業壓力不減。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全省每年城鎮就業供需差額達40萬人左右,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嚴重短缺;失業人員中困難群體的再就業難度更大;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特別是被征地農民迫切需要解決就業問題,使我省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二是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人們對社會保障的期望值不斷提高,沒有社會保障的群體要求享有社會保障,已經有社會保障的要求提高待遇,而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覆蓋面還不夠廣,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三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矛盾較大,特別是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差距過大問題需要認真研究;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征繳工作發展不平衡,個人賬戶的空帳問題十分突出,造成基金支付存在較大的潛在風險;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展緩慢。四是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障問題有待研究解決,對惡意侵占醫療保險基金行為尚缺乏處罰依據,控制醫療費用增長的難度加大;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資金到位率比較低,就業、醫療問題比較突出。五是建立和維護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工作難度增加。我省市場經濟發展迅猛,非公企業量多面廣,勞動用工管理不夠規范,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尤其是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日益突出,部分改制企業的勞動關系調整不夠規范,這些都已成為影響我省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重大隱患。六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其培養、選拔、評價、交流、激勵、使用、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妥善處理和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是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當然,我們更要看到,今年推進勞動保障工作有許多有利因素,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第一,勞動保障工作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高度社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黨的**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進一步闡述了我國勞動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七次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勞動保障工作的任務,把勞動保障工作作為實施“八八戰略”、建設“平安**”的重要方面加以部署,提出了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目標任務,構畫了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大社保體系的基本框架。第二,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省委、省政府把勞動保障工作作為關注民生、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來抓,去年省政府先后召開了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會議、全省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全省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電視電話會議,對勞動保障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各級黨委、政府落實了勞動保障工作責任制,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指標列為考核“平安縣市”建設和黨委、政府及部門政績的主要內容,形成了全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第三,我省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結構和效益得到改善,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已成為全國第四個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的省份,這些都為增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第四,勞動保障工作基礎比較扎實。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確立,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管理服務職能向街道、社區延伸。各地從實際出發,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奮發有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建立健全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勞動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年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鞏固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是繼續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推進“平安**”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銜接好“十一五”發展承前啟后的一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和建設“平安**”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切實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堅持以人為本,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年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繼續堅持抓好三條主線、做好兩篇文章、強化一個基礎的工作思路,更加注重提高就業質量,更加注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更加注重各類社會群體利益關系的協調平衡,更加注重研究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的長效機制,加快實現勞動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積極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建立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就業工作要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繼續圍繞失業人員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再就業、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農村轉移勞動力特別是被征地農民就業三個重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眼于建立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著力推動城鄉就業全面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省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2萬個;引導和幫助30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萬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保持全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是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完善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要繼續把增加就業崗位、控制失業率、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項工作目標,層層分解,明確責任,抓好落實。進一步落實各項政策,對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要繼續加大落實力度;對在執行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抓緊研究解決;對有關政策的操作辦法要進一步完善,使政策發揮更大的效應,要用足用好再就業資金。去年各地再就業資金使用情況很不平衡。有的地方雖安排了資金,但資金使用范圍過于狹窄,個別縣(市)的資金使用量還不到省里補助的數額。要完善省級再就業資金補助與各地資金投入、使用情況和工作實績相掛鉤的辦法,促進資金的有效使用。要根據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需要,拓展資金的使用方向,在確保政策落實的前提下,可將部分再就業資金用于勞動力市場建設,以及適當提高崗位補貼標準等。要簡化再就業資金支出的操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二是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堅持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并舉,努力擴大就業總量,充分發揮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發達的優勢,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就業門檻低、吸納勞動力容量大、投資少、見效快、有比較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行業和企業,積極發展勞務派遣,促進就業崗位的穩步增長。同時,要探索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注重提高就業質量,切實增強就業再就業的穩定性。要進一步拓寬促進就業政策的適用范圍,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專門性、過渡性政策上升為普惠性、長效性制度,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要加快建立完善失業調控機制,制定和實施失業調控工作方案,規范企業裁員行為,縮短失業周期,避免集中失業,把失業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要研究建立失業預警制度,著手建立失業監測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對全社會就業的宏觀調控。

三是強化就業服務,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拓展服務功能,積極推行個性服務、貼心服務、誠信服務,推進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堅持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加快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步伐,逐步實現勞動力供求信息共享和異地。積極培育和發展境外就業中介市場,拓寬境外就業渠道。進一步完善現行城鎮失業登記制度,建立健全社會勞動力就業和失業狀況抽樣調查制度。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職業中介和各類欺詐行為,形成開放、公平、誠信的勞動力市場機制。完善再就業援助長效機制。依托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實行日常援助與集中援助相結合,切實解決就業困難群體的再就業問題。

四是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就業,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環境。要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完善城鄉統籌就業工作標準,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統計指標體系,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日常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完善政策措施,統籌兼顧做好被征地農民、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要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加強農村轉移勞動力跨地區就業管理和服務,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動力輸出。取消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證卡管理,參照當地現行城鎮勞動力就業管理辦法實行管理和服務。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把進城農民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根據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強的特點,研究制定適合他們特點的社會保障辦法。

(二)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工作。

要按照依法擴面征繳、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基礎管理、健全服務體系的要求,完善我省社會保障的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爭取率先建立符合**實際、比較完善的城鎮社會保險體系,并在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1.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政策體系。

一是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的要求,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轉實”工作,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制訂出臺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具體的操作性意見,指導各地開展工作。同時,加強對各地貫徹執行“低門檻準入、低標準享受”養老保險參保辦法、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城鎮養老保險的銜接、不同人群養老保險待遇享受情況等問題的督查,清理取消不規范的做法,規范和統一養老保險政策。認真研究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促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

二是完善城鎮醫療保險政策體系。積極推進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障工作,解決落實好破產關閉解散和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要研究解決部分參保職工醫療費用負擔過重問題,研究提出非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辦法,逐步形成覆蓋城鎮全體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三是深入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進一步規范完善被征地農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認真研究解決當前存在的保障資金籌措難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問題。繼續探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路子,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意見。

2.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

養老保險,要通過制定保面措施,完善擴面辦法,建立長效機制,鞏固26個經濟發達市縣全覆蓋擴面成果,通過實行擴面和保面并舉,強化基金征繳,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提高13個養老保險基金困難市縣基金支付能力。同時,要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促中間”上來,通過下達目標任務,建立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辦法,大力推進一般縣市養老保險擴面工作。要規范基金征繳工作,積極探索征繳工作新機制,實現基金增收。全省養老保險繳費人數凈增20萬人,基金收入達205億元。

醫療保險,要以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逐步使城鎮各類從業人員都享有基本的醫療保障。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凈增35萬。

失業保險,要積極擴大覆蓋面,以26個經濟發達縣市和城鄉統籌就業試點縣市、股份制企業和城鎮私營企業及其職工為重點,強化對用人單位繳費申報的審核,統一繳費基數,確保失業保險基金的及時足額征繳。全省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430萬人,基金征繳額達14.5億元。

工傷保險,要圍繞《工傷保險條例》的貫徹落實,著力把高風險行業、企業納入參保范圍,努力擴大覆蓋面。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400萬人以上;生育保險,要在紹興市試點的基礎上,總結并逐步推行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協同推進的擴面新模式,全省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250萬人。

3.加強社會保險基礎管理和服務。

進一步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在全省范圍內基本建立起與社區建設進程相適應、規章制度完善、服務程序規范、服務內容豐富、服務形式多樣化的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要充分重視國有城鎮集體企業改制后,解除、終止勞動關系的職工養老保險續保工作,加強對參保人員的長效管理。要指導企業積極穩妥地開展企業年金工作,監督管理全省企業年金運營情況。

不斷完善醫療保險醫藥服務市場競爭機制,推行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定制度,進一步健全定點醫療機構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強醫療保險基金管理,逐步完善醫療保險費用結算辦法,進一步健全醫療保險稽核制度,加大對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力度。

完善失業保險個人繳費記錄制度,使失業保險基金征繳、管理、使用和失業職工的管理趨于規范化。貫徹落實《失業保險基金促進再就業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失業保險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

要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監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為統領,行政監督、專門監督、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共同組成的基金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基金監管手段,對社會保險費征繳、社會保險金發放、基金管理和運營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有重點、有計劃地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的全面清查和專項檢查,加大對違紀違規基金的查處力度,切實保證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三)加大勞動關系調整力度,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

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要以協調勞動關系為主線,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重點,注重協調平衡各類社會群體的利益關系。一是繼續把鞏固和加強勞動合同管理放在勞動關系調整工作的重要位置,重點在非公有制企業、改制改組企業和農民工中推進簽訂勞動合同工作,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85%。加強勞動合同基礎管理工作,指導督促各類企業完善勞動合同管理辦法,依法規范企業用工行為。要研究完善非全日制用工、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增強勞動關系調整政策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積極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重點指導非國有企業、改制企業以及其他勞動關系矛盾突出的企業,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二是加大勞動爭議處理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企業內部調解、區域性調解和仲裁調解相結合的調解工作體系,完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采取各種便民措施,提高仲裁的質量和效率,預防和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三是做好信訪和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制訂完善本地區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處置預案,嚴格落實責任制。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主要領導同志要切實負起維護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分管領導要認真履行具體領導職責,班子其他領導要自覺抓好與分管單位有關的維護穩定工作,充分發揮部門內部有關單位特別是信訪、仲裁和監察機構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繼續推動三方機制向鄉鎮、街道一級延伸,進一步擴展三方機制的職能,完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切實發揮三方機制協調勞動關系的作用。

進一步加強企業工資收入宏觀調控,理順分配關系,規范分配秩序。要發揮工資指導線的指導作用,把工資指導線與企業工資分配有機結合起來。繼續推進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建設,擴大工種范圍,實施范圍逐步擴展到具備條件的縣級城市。建立人工成本預測預警制度,指導幫助企業合理確定人工成本水平。同時,要認真研究計件單價與最低工資的轉換等工資政策,并加強對按勞分配和按資本、技術、經營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研究,探索有我省特色的收入分配模式。

(四)大力推進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術創新的探索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軍,是先進生產力的一個方面的代表。要以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龍頭,以注重培養勞動者的復合技能、創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做實做強做大職業培訓。繼續實施“三年三萬”新技師培訓計劃,全省培養高技能人才6萬人。積極發揮技工學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資源,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引導、支持、管理、服務工作。大力開展全省性技能競賽,推動技術工人崗位練兵自學成才,通過競賽選拔一大批技能大師、首席技工、首席工人,大力表彰優秀高技能人才和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做出貢獻的單位,營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加快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設,完善高技能人才保障機制,建立健全“使用與培訓相結合、考核與選拔相結合、待遇與業績貢獻相結合”的政策,研究制定相應的高技能人才獎勵辦法,盡快建立職工憑技能職業資格得到使用和提升、憑業績貢獻確定收入分配的機制。加強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完善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保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全面落實免費培訓政策,重點解決再就業培訓中“低成本、低技能”問題。全省再就業培訓15萬人,農村勞動力培訓55萬人,培訓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培訓合格后再就業率達到60%以上。做好被征地農民、下山移民、轉移農民就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轉移就業能力,并引導各類企業加大對已經在二、三產業從業的農民工的培訓。進一步擴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覆蓋面,健全職業技能鑒定質量保證體系,推進高職院校職業能力鑒定工作,全年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50萬人。

(五)加強勞動保障法制建設。

深入落實貫徹《勞動保障監察條例》,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力度,完善執法監管機制。繼續開展勞動保障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打擊非法職業中介、使用童工、拖欠工資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制度,擴大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覆蓋面,建立用人單位守法誠信檔案和分類監管機制。加強“12333”舉報電話的投訴服務功能建設,進一步暢通勞動保障舉報投訴渠道。高度重視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全面推行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健全建筑業欠薪保障金制度,并逐步擴大實施范圍。全年勞動保障監察檢查企業數4.7萬家,勞動者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96%以上。

繼續做好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調研和立法銜接工作,爭取出臺《**省工傷保險條例》、《**省職業技能鑒定辦法》,積極做好《**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例》、《**省促進就業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起草準備工作。

(六)進一步夯實勞動保障工作基礎。

一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研究確定我省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總體思路,明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改革和發展目標,著力解決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問題。二是要按照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原則,搞好管理、政策、技術、設備、業務以及機構人員等方面的整合,加快實施“金保工程”。以抓示范城市為龍頭,加大資金籌集力度,全面推進市縣聯網和全省聯網應用工作,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工作。三是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個到位”的要求,繼續抓好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四是加快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勞動仲裁機構、勞動監察機構、社會保險業務經辦機構、信息化管理等機構建設步伐,切實解決人員、編制和經費等問題,為推進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五是切實做好勞動保障宣傳和科研工作,為促進我省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供理論支撐。

四、切實加強勞動保障系統執政能力建設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就全面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出了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的執政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既是勞動保障系統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把能力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重點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著眼于全面履行職責,提高開拓創新能力。

創新,是勞動保障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這些年,我省的勞動保障工作之所以取得較大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能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新形勢下的勞動保障工作,任務更重,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我們提高不斷創新的能力。創新必須解放思想。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善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我們的觀念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著眼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探索,在勞動保障制度創新、機制轉換方面進行重點突破,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手段,提升勞動保障工作層次和水平;創新必須把握大局。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一定要想全局、謀長遠、抓大事,要緊緊圍繞實施“八八戰略”、建設“平安**”,創新勞動保障工作思路,謀劃勞動保障工作的長遠發展;創新必須從實際出發。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針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把上級的決策部署轉變為本部門的實際行動并認真抓好落實。

(二)著眼于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提高維權和維穩能力。

勞動保障部門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必須把維權和維穩能力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正確把握改革的出臺時機和推行力度。在制定和出臺政策時,把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弄清群眾得益和受損情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使大多數群眾得到實惠,使少數利益受損群體得到合理補償。二是要正確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要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規定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即使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做好說明解釋工作。要堅決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妥善處理突發事件。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定完善因拖欠工資、來信來訪問題而造成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加快建立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網絡和管理體系。

(三)著眼于增強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勞動保障系統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規范干部職務行為、提高機關效能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強化法制意識。不斷加強法制教育和培訓,將依法行政的理念貫穿于勞動保障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勞動保障系統的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水平。二是要抓建章立法。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急緩有節的原則,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勞動保障地方立法體系。進一步完善對地方勞動保障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和定期清理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監督制度,保證執法行為在內容、程序等方面的合法性。三是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行政行為,完善勞動保障行政執法體制,加強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的資格管理,規范執法程序,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

(四)著眼于提升干部隊伍素質,提高為民服務能力。

提高執政素質和本領,培育求真務實的作風,是加強勞動保障系統干部隊伍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做好本職工作的本領,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硬、紀律嚴、業務精、效率高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增強黨的觀念,發揚優良傳統,認真解決黨員和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黨員隊伍和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我省實施“八八戰略”、建設“平安**”,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要通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要切實抓好系統行風建設,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要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創建優質窗口活動,健全領導和工作機制,推動創建活動的扎實開展。要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把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從群眾最關心的事項入手,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讓群眾看到實效,得到實惠。

同時,要切實加強勞動保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領導班子要正確處理業務工作與廉政建設的關系,特別是在資金分配、行政審批以及金保工程建設等方面,要嚴把廉政關,堅決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

同志們,我們所從事的勞動保障事業,光榮而艱巨,任重而道遠。在新的一年里,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我省勞動保障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