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管理交流會

時間:2022-02-14 12:07:00

導語:糧食管理交流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管理交流會

同志們:

這次全省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管理現場觀摩交流會議是經廳黨組研究決定召開的。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對開好這次會議也十分關心和支持,專門委派項目監督管理處霍劍波處長參加會議,并就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監管工作進行授課指導。參加會議的還有省發展改革委農經處領導,廳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全省21個優糧工程縣的代表。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總結成績、交流經驗、培訓業務、研究討論和部署下一步如何搞好優糧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希望大家集中時間、集中精力認真開好這次會議,通過會議達到提高認識、明確責任、開拓視野、進一步規范項目管理和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目的。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講幾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國家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的戰略意義

20*年11月,國務院根據我國糧食生產出現的新情況,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規劃(20*-2010)》,決定在13個糧食主產省區選擇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著力加強優質糧食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整體實施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標準糧田、現代農機裝備推進等項目,促進優質糧食產業的發展。實踐證明,國務院關于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這一重大決定,對于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加主產區農民收入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國務院又通過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2020)》,明確提出在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的規劃目標。回過頭來看,更加說明了國家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具有前瞻性、基礎性,作用巨大、意義深遠。

(一)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從長遠來看,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和消費水平逐步提高,糧食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制約又日益明顯。我國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靠大量進口糧食滿足國內需要,既不現實,也不經濟。必須立足于國內生產,實現糧食基本自給。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確立長遠目標,采取綜合措施,逐步形成糧食產業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長遠目標,制定了支持糧食主產區改善基本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綜合性措施,并明確了建設區域、建設內容、建設步驟。優糧工程的實施,對我國糧食產業發展產生了直接的促進作用,對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農田糧食產出能力、農業基礎設施抗災減災能力、糧食發展科技支撐能力、多品種糧食供給保障能力、優質專用糧食市場競爭能力、糧食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和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能力。就目前情況看,這七個方面能力都需要進一步保持和提高,但當務之急是保持和提高基本農田糧食產出能力、農業基礎設施抗災減災能力、糧食發展科技支撐能力。針對這些問題,優糧工程實施了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標準糧田、現代農機裝備推進等七大類項目,通過這七大類項目在糧食主產區的整體實施,基本實現了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總體目標。鐘祥市20*-20*年,項目區長壽、洋梓兩個鄉鎮水稻平均種植面積11.3萬畝,平均單產592公斤,平均總產6.7萬噸,與項目建設前三年相比,分別增長23.6%、9.02%、34%。項目區比全市分別高9%、4.52%、10.8%。

(三)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促進主產區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由于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主產區農民增收困難,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不高。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在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的同時,突出了高產和優質的目標,通過發展優質高產糧食品種,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糧食品質和產量,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糧效益的目的。據棗陽市調查,二級優質米1.8元/斤,比普通雜交大米1.4元/斤,高29%;優質小麥0.78元/斤,比普通品種0.72元/斤,高8.3%;優質鮮嫩玉米1.0元/斤,比普通玉米0.8元/斤,高20%。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的實施對項目區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提升我省糧食地位和提高我省糧食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措施。湖北素有“魚米之鄉”、“湖廣熟、天下足”之美稱,糧食生產在我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施優糧產業工程,對于充分發揮我省糧食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提升我省糧食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我省特別是主產區糧食加工企業規模小,加工轉化能力低,產業體系不健全,競爭能力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實現優質優價和加工增值,不能有效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省糧食產業又面臨糧食進口的巨大壓力。盡快提高市場競爭力是我省糧食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通過實施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大力支持和發展主產區糧食加工、儲運和流通產業,顯著提高了糧食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進而增強我省糧食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肯定成績,力爭把優糧工程項目建成利國惠民工程

20*年以來,為了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在農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國家下達我省優糧工程項目總投資8.3億元,其中中央投資3億元。通過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的實施,明顯提高了21個糧食主產縣(市)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全省糧食生產,帶動了農業部門的自身建設,鍛煉了隊伍,提高了綜合服務能力。具體成效體現在“七大能力”的提高上。

(一)實施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項目,提高了優良品種的繁育能力

項目實施后,改善了我省種子生產條件,給我省糧食作物種子產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應城、當陽、公安、沙洋、松滋、仙桃、曾都等7個優質水稻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規模達14萬畝,年生產種子能力達5880萬公斤,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200萬公斤;利川市優質玉米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規模2萬畝,形成了年生產種子450萬公斤的能力,新增糧食生產能力達600萬公斤。

(二)實施新品種推廣示范基地項目,提高了優質新品種示范推廣與應用能力

通過武湖農場、南漳縣、京山縣、浠水縣、荊州區、天門市等6個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基地建設,搭建了展示成果、轉化成果、應用成果的綜合平臺,把先進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融為一體,集中展示出來,為發展現代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提供技術樣板。20*年以來,省農展中心成功引進國內外農作物新品種2100多個,展示新技術100多項、新模式52種,先后舉辦5次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擴大了湖北農業科技的社會影響,一大批農業集成技術從農展中心走向全省,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贊。

(三)實施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項目,提高了農作物種子檢測檢驗能力

通過荊門市、襄樊市、荊州市等3個市級種子檢測分中心的建設,使我省種子檢驗設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能夠以國際檢測標準承擔各種農作物種子純度和品質檢驗。目前檢測能力已達到年可檢測12800份,測樣準確度達100%,避免了發生重大的種子質量事件,為我省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實施水稻和小麥區域技術創新中心項目,提高了農業技術合成能力

通過該項目實施,為提高我省水稻和小麥單產提供了一些關鍵性技術措施。如省農科院實施的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項目,解決了兩優932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如不育系組合高產與安全制種和高產栽培技術等,為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了技術儲備。稻蝦混養、稻鴨共育、輕簡栽培等“良法”應用500萬畝,新增糧食達20萬噸。

(五)實施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項目,提高了抗御病蟲害的能力

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項目的建設,改善了部門的技術服務手段,省植保站、當陽市、天門市、曾都區、利川市等20個植保區域站實施單位,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圖文聲像并茂的農作物病蟲預報電視播放系統,在當地電視臺播放受到各界的好評,全省的病蟲害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比實施前提高7%,有效地指導了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棗陽市植保區域站項目建成后,全縣農作物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低50%,每年為全市挽回糧食損失4萬噸以上,加上挽回其他經濟作物損失,全市減損增效總額超過1億元以上,農民人平減災增收100元以上。

(六)實施標準糧田建設項目,提高了耕地地力和產出能力

通過監利縣、襄陽區、鐘祥市、宜城市、麻城市、棗陽市、洪湖市等7個縣市的標準糧田建設,使項目區28萬畝耕地實現“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澇能排;農機能下田、增收又增產”的目標,項目區糧食單產提高了23公斤,新增糧食生產能力650萬公斤,畝平增收50元。

(七)實施現代農機裝備與推進項目,提高了農田機械作業能力

全省21個優糧工程縣,每縣實施了兩次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項目實施后,水稻等農作物生產各環節機械化特別是收獲和栽植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42個項目區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13.4個百分點,達到60%以上,比非項目區提高5%;耕整機械化水平達到95%以上,比非項目區提高20%;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比非項目區提高25%;水稻插秧機械化水平達到30%,比非項目區提高18%;小麥播種機械化水平達到40%以上,比非項目區提高10%。

三、總結經驗,進一步增強實施優糧工程項目監督管理的信心

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工程涉及面廣,建設內容復雜。各地在項目建設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積累了不少經驗。歸納起來在四個方面值得肯定,概括起來講,就是“四抓”。

(一)抓選配行家里手,建立管理專班

為了加強項目管理,省農業廳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與項目管理專班,落實項目監管責任人(項目監管總責任人為廳種植業處處長、農機辦主任,項目監管責任人為種子站站長、植保站站長、土肥站站長、農機辦分管主任)。項目監督管理辦公室設在廳計財處。各項目縣明確了項目實施第一責任人(項目縣分管農業副縣長)、第二責任人(農業局局長)、項目法人責任人,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來,對項目管理實行責任終身追究制。相關項目單位分別成立了項目實施專班,明確了相關小組的職責分工與責任,為項目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應城市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成立了農業、發展改革、財政、水利、城建、交通、審計、農機部門的領導小組,并明確了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責,把優糧工程作為市長工程,全面督辦實施,保證了項目資金按時撥付,按時報帳、稅費優惠減免,為項目實施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抓防微杜漸,實行管理“關口”前移

為了加強項目管理,我廳及時轉發了農業部《關于抓緊做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湖北省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動物防疫工程項目實施總體工作方案》,下發到項目縣市、項目主管單位及項目實施單位;同時強化事前培訓,20*年—20*年,按照農業部要求,我廳每年對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項目單位負責人、項目單位財務主管輪流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農業基本建設有關規定、基建財務、項目管理等內容等,通過培訓增強了建好項目的責任感,提高了項目管理水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抓資金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

項目資金到達省財政后,我廳及時提出資金撥付方案,分期撥付至各項目建設單位,確保項目資金及時到位。為了監督各項目單位用好項目資金,在撥付資金前,要求項目單位開設基本建設專戶,并將有關開戶證明報廳里審核確認后撥款;同時對項目資金采取根據項目進度跟蹤撥款方式,各項目單位按要求及時向廳報送項目進度報告,由廳組織人員進行核查后再撥款。各項目單位基本能嚴格執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做到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有效地避免了項目資金被擠占或挪用。鐘祥市財務管理不僅做到了發票真實,手續齊全,報帳及時,而且還將施工單位的帳務發票也復印放在項目帳目里面,為項目核算提供了依據,為查帳提供了方便。

(四)抓規范項目運作,確保工程質量

在項目建設的運作上,我們建立和完善了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竣工驗收制等五個方面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嚴格管理,陽光操作,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仙桃市在規范項目管理上,采取了“一公二審三專四制五不準”的措施,確保項目建設全方位達標。即:“一公”就是項目實施前一律進行公示;“二審”就是在建項目接受定期常規審計和專項驗收審計;“三專”就是項目資金專帳、專管、專用,凡10萬元(含10萬元)以上的項目全部建立專帳;“四制”就是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項目合同制,項目招投標制,項目監理制;“五不準”就是不準白條報帳,不準違規支付大額現金,不準挪用擠占項目資金,不準私自轉移項目資產,不準私設小金庫。

雖然優糧工程項目建設總體進展順利,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也不容樂觀。主要是“六個不理想”。

一是工程進度不理想。由于各單位配套資金未到位,所以均只能完成中央投資部分。由于中央投資撥付方式改變后,農業部門協調難度加大,并且相關手續復雜,優糧工程項目資金基本上是當年年底才能撥付,有的縣要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撥付到位。加上項目建設與農時沖突,諸多項目的田間工程無法按期開展,致使全省優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滯后。

二是配套資金到位不理想。盡管國家已經幾次降低配套資金比例,但我省除個別縣市具有一定配套能力外,大部分縣(市)財政貧困,不能按比例到位配套資金。

三是建設環境不理想。有的項目在地方配套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各種行政事業收費名目繁多,負擔很重。

四是資金管理不理想。主要是資金使用有少量違規行為發生。各單位都認真執行了會計制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單位資金撥付手續不完善;有的單位收款單位與出具發票單位不一致,有的發票無具體開支內容;有的記帳科目錯誤,分不清“應付工程款”和“預付工程款”;有的幾年才做一次帳,只是到了省廳去檢查,才倉促做帳。個別地方存在大額現金支付、少量發票不規范、白條入帳的現象。

五是概算控制不理想。主要是材料價格上漲,部分工程超出概算,建設資金非常緊張。

六是配套政策不理想。主要是農機推進項目與購機補貼政策標準不一致,影響項目實施進度。

四、銳意進取,著力打造優糧工程建設的新“亮點”

近幾年,我們實施優糧工程項目取得了可喜成績,摸索出了有益的經驗,我們要再接再厲、團結拼搏、克服困難,努力做到“十個到位”,把優糧工程建設成為我們農業部門的“亮點”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一)認識到位,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管理

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管理對于爭取項目、建設好項目、發揮項目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管理是我省爭取更多農業投入的需要。農業部把國家項目資金投到我省,是對我省的信任。只有把現有的項目執行好,才能贏得農業部和有關部門的信任,我們爭取更多、更大的投資才有底氣,才能保持農業部門的良好形象。第二、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管理也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項目建設是與投資打交道,有滋生腐敗的土壤和環境。為此,省廳在20*年專門制定了《湖北省防治農業基本建設領域商業賄賂行為暫行辦法》,加強對基本建設程序中每一個環節的監督和審計,規范管理行為,防止違紀行為的發生,避免“工程上馬、干部落馬”的悲劇出現。第三、加強優糧工程項目管理是實現項目設計功能,發揮項目效益,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我省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僅中央部分已近4.6個億,有的縣人平10多元,投資力度不小,要切實把這些資金用好,把項目建設好,發揮其應有效益。

(二)項目前期工作到位,提高項目競爭力

一是要精心儲備項目。希望大家按照《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規劃(20*—2010)》布局,根據各地的優勢,依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的要求,選擇那些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綜合性和重大影響的骨干性項目進行儲備。凡儲備的項目都要事先編制好可行性研究報告,需要時拿出來就用。不要等到國家有投資了,再臨時“抱佛腳”,這樣靠抓“腦殼”出的可研報告,項目可行性得不到充分論證,質量不高,結果是很難過農業部專家評審這一關的。有的項目在可研報告批復后,又提出變更建設地點、建設性質、建設內容和規模。這都是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實造成的。

二是切實做好項目初步設計和投資概算。各建設單位在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時,要特別注意幾點。首先,必須嚴格執行審批文件,不得擅自改變建設地點、建設性質、建設單位、建設內容、降低工程(儀器設備)質量、壓縮投資規模等。凡變更建設地點、建設性質、建設單位的,以及變更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導致項目主要使用(服務)功能發生變化的,按照農業部的規定,都要按原申報渠道向農業部重新報可研報告。第二,必須明確建設地點,凡建在城區,必須明確到街道門牌號碼,凡建在農村必須明確到村組田間地塊。第三、儀器設備、農機具都必須寫明規格型號、技術或功能參數、單價等。第四,必須突出建設內容和規模,有的在編制初步設計時,把做可研報告時的項目建設必要性、可行性,市場需求預測寫的很多,將項目建設內容一筆帶過,重點不突出。建設內容和投資規模是初步設計的重點,必須全面、詳實、規范地寫清楚。第五、必須有施工圖紙和投資概算。并且施工圖紙和概算必須由有資質的單位和專業人員來編制。沒有施工圖紙就不能搞概算,因為概算是根據施工圖紙計算出來的。沒有概算,怎樣招標。沒有上述程序,怎樣搞竣工驗收。上述環節是一環扣一環的,缺了一環都是經不起檢查,都是不能驗收的。項目如果驗收不了,又怎樣爭取下一個項目?

三是要搞好項目招投標。對200萬元以上的土建工程(含田間工程)、10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采購要按照農業部的規定進行公開招標。對達不到公開招標條件、投資額度又較大的土建工程和田間工程,要搞好政府采購,實行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單一來源采購等,履行合法的建設程序。

(三)嚴格執行項目計劃,確保完成批復建設內容

嚴格執行項目計劃。對已下達投資計劃的項目工程,要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杜絕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現象發生。對確需變更建設性質、建設地點、建設單位,以及變更建設內容和規模等事項,應先向省農業廳提交報告,并經農業部同意后方可執行,嚴禁擅自變更計劃,要保持基建和財務計劃的嚴肅性。

今后,對擅自變更建設內容,導致工程不能驗收的,一律由建設單位自行承擔責任,并按照農業基建管理的有關規定,對違規、違紀現象給予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還要追究當事人和單位領導的行政和經濟責任。

(四)增強質量意識到位,把好工程質量關

一是要履行報建手續,領取建設許可證。二是要履行招投標手續,選好施工隊伍,三是要按計劃、按設計進行施工。田間工程要做好農民土地調整工作,盡量連成片。四是要搞好項目監理。對100萬元以上的土建工程和田間工程,必須由監理單位進行監理;對100萬元以下,投資額度又較大的土建工程和田間工程要聘請具有監理資質的監理人員進行監理。標準糧田等田間工程項目建成后,要做到“田成方、渠相連、樹成行、路成網”。檢測用房等土建工程項目驗收后,要領取建筑質量合格證。

(五)加強財務管理到位,保障項目資金規范操作

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農財發〔20*〕38號《關于農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農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將基建財務管理工作融入到農業基建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一要抓好農業基本建設資金的管理工作。國家投資較大的建設項目要建立專帳,指定專人管理,會計、出納要分人負責。要嚴格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二要抓好農業基本建設的財務監督檢查,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管好用好建設資金,確保國家基本建設資金運行的安全。三要認真做好農業基建項目的財務決算,項目承建單位要積極配合財務管理部門,根據項目投資計劃、初步設計、總概算以及經批準的施工圖預算或標底造價、承包合同、工程結算等有關資料,認真做好項目竣工的財務決算工作,先決算后審計,沒有這兩方面的材料,工程不予驗收。四要加強農業基本建設的財務分析與評價,合理設置財務評價指標,建立和完善投資效益的財務評價報告制度。

(六)增強時間效益意識到位,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項目建設工期拖得愈長,建設、管理成本就越高,對項目實施愈不利。因此,要徹底改變部分優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緩慢的現象,使國家投資的優糧工程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受益。當務之急,一是項目單位的領導人要增強時間效益意識,采取“倒計時”的辦法,制訂項目完工計劃。二是在建項目的單位要力爭工程早開工、早建設。在保證優質、實用、安全、美觀的前提下,力爭20*年國家下達投資計劃的項目,在今年底以前能夠竣工投產,20*年項目明年上半年能驗收。

(七)項目建后管護到位,發揮項目建設效益

優糧工程項目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除要注重工程建設外,還必須加強管理,尤其是要加強工程的后續管理,要克服重建輕管的現象,增強建管并重的意識。一是對已建成的項目,要及時辦理財產移交和登記手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確定專人負責工程后期管理,明確職責,確保工程建后的維護、保養以及效益的長久發揮。

(八)創新投資和運行機制到位,拓寬投資來源渠道

要積極鼓勵社會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國外資本投資優糧工程建設項目,努力探索多種投資方式,爭取更多資金投到農業領域。同時,要打破老框框限制,創造多種運行管理模式。如對社會公益性的優糧工程項目,可實行以國有事業單位為承建單位,通過合同制契約進行管理;對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可試行實體承建、股份制運作。各地在實踐中可創造適應本地、本單位的運行管理模式。優糧工程項目不僅要建好,而且建后要能運行、要出效益。

(九)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切實減輕項目負擔

地方配套資金是保證項目按設計要求完成的重要保障,沒有地方配套資金,項目的部分內容將難以建設完成,必然影響項目功能的正常發揮。項目主管部門和承建單位要多溝通、多匯報、多協調,保證地方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

項目主管部門和承建單位要積極向當地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并與相關單位做好溝通、協調工作,爭取減免部分行政收費,切實將資金用在項目建設上。

(十)項目宣傳和政策研究到位,爭取更多國家投入

每個建設項目在宣傳和政策研究上要做到“四有”,一是有宣傳牌,二是報紙有報道,三是廣播有聲音,四是領導有批示(即對實施優糧工程的必要性和增加優糧工程投入的政策研究有批示)。要通過宣傳和政策研究,擴大優糧工程的影響和社會關注度,引起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呼吁社會各界支持優糧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增加對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的投入。

同志們: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民增收、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涉及民生與和諧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將會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國家農業部、發改委圍繞《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近期將分別派出強大的調研工作專班來我省調研。全國確定在13個糧食主產省市重點建設680個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大縣,初步分配我省名額33個縣市,經省委常委會議研究,按照我省新增80億斤糧食產能,上報了38個縣市,這些將為我們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提供更好的條件。我們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抓住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加大糧食生產投入力度、持續增強優糧工程建設力度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嚴格要求,再接再厲,使我省優糧工程項目建設更上一層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